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费主义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选择赞成燃放,可以从民间习俗、人情需求、文化传承等角度正面阐述;同时还可以由禁放原因如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出发,指出暂时性燃放的烟花爆竹并不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原因,而安全隐患主要与产品|量和自身安全意识有关等。
选择禁止燃放,可以正面例证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也可以论证“年味”也能换一种形式,不健康的习俗可以休矣。
选择限制燃放,则更容易写作,只要结合前两者即可。
要注意的是,对燃放烟花爆竹的三种不同态度,实质上是传统民俗与环境保护、城市治理的激烈碰撞和博弈。行文时除了罗列理由,最好能再提出几点解决方法,比如提高烟花爆竹“国标”、改善城市规划布局、改变经济和能源结构等,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这个题目将成语“买椟还珠”放到了当下的社会环境来思考。
“还珠”的行为固然愚笨,但制作精美的“椟”的确能吸引顾客的目光,增加“珠”的价值,所以,适度的包装会“锦上添花”。但过分的包装只会“喧宾夺主”,无端增加消费者的负担,久而久之会失去消费者,得不偿失。由此出发,可以立意为:产品需要包装,但要“适度”。
当然,也可以从材料的对立面出发立意:不需要在意外在的包装,内在的品质最重要,要有自己独到的眼光。还可以做更深层的思考:剖析内在品质和外在包装的辩证关系,引申到“文”与“质”的关系。
在这个作文题中,陈道明反驳的话语是关键句,从中可以挖掘主题,如:(1)世界是由平凡的人组成的,没有这么多英雄,正是看似“平庸”的人通过努力奉献了精彩,所以,要看到平凡的人的价值;(2)孩子们赢得了观众的喝彩,获得了集体荣誉,个人英雄是英雄,团体英雄也是英雄;(3)孩子们的动作虽然整齐划一,但“每一张脸是不一样的”,在群体表现中也可以体现个性,“集体荣誉”与“个人英雄”并不矛盾;等等。
题目中的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理想”的。第一则材料揭示了孩子们的理想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科学家”变成了“明星”“老板”这类受人关注、收入丰厚的职业。第二则材料进一步说明,当下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极少与科学相关。
材料的内在指向在于引导同学们思考物质与精神、名利与理想的关系。科学家的物质生活未必丰富,但精神往往是富足的;而明星、老板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名有利、物质生活不错。所以,人们应该更多地追求精神的富足还是物质的富有?是追求名利还是理想主义?写作时,应该就此话题展开辩证思考,可以赞同追求物质,因为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也可以提倡人应该有点理想主义,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阐述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并非矛盾对立的双方。
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客观、全面、真实地揭示了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面对大数据,你有怎样的思考?你会怎么办?”不外乎三种态度:其一,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利”,并且全力投入这种生活;其二,更多地看到大数据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弊”,于是远离大数据,保持大数据出现之前的生活状态;其三,辩证看待大数据的利与弊,不拒绝,但也会小心,更重要的是学会应对和运用大数据。
相对来说,第三种态度更客观。大数据存在隐私安全问题的弊端是客观存在的,关键看人们如何应对和运用。只要我们学会变大数据之弊为利,就能做自己命运的主宰者。比如可以这样立意:不做数据的奴隶;趋利避害,让大数据造福人类;让大数据为我所用;以敬畏之心面对大数据。
在具体写作时,好的文章应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追求思想的深度。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大数据,不仅关系到自我将来的生活,还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涉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能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思考,文章自然就会走向深刻。举例来说,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一个孩子在学校表现如何,他将来适合怎样的工作……那么,这个孩子该如何生活下去呢?如果数据分析能预测迎合观众或听众的口味,那么,创意、灵感和惊喜还会存在吗?
写作立意的方向可以有:
(1)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利。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类“善假于物”,可以“绝江河”,可以“致千里”,何乐而不为?
(2)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是弊。以中学生的知识背景,很难从纯科学的角度对这一新技术做精细的弊端评估,所以不妨切换视角,从科技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以及人们在科技生活中丧失的东西如人文情怀等角度着笔,更易成文。
(3)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利弊皆有,弊端要在发展中去解决。许多人类自身的价值,如创新、审美的能力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的,这是人类的信心与优势所在。古往今来,科学和人文,从来都是人类发展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力量。
应该说,最后一种立意是这个作文题比较好的立意。
材料从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出发,对网络流行语传播的利弊给出了三种意见:(1)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丰富;(2)长期误用、滥用网络流行语是对汉语文化的一种亵渎;(3)语言有其固有规律,应包容地看待网络用语。
三种意见,各有道理。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综合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立意如:
(1) 赞赏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因为网络流行语虽有不成熟之处,但其时代性、创新性不容抹杀。
(2) 包容地看待新的语言形态。我们应该相信汉语的自我净化能力,可以在欢迎美好的、有正能量的网络流行语的同时,坚守好汉语言文字的纯净。
(一)随意减免税的局面得以改善
在推广现行财政体制前,中央政府实行的是对地方放权的分级包干制,给予了地方政府极大的权力和财力,使得随意减免税的现象越发严重。现行财政体制,根据事权和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国家税收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维护国家整体权益的税种划为中央税,适合地方政府征收的税收归为地方税,同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税种属于共享税。同时,分别设置国税局和地税局,国税局征收中央税和共享税,地税局征收地方税。税种财权的划分和税收机构的设置,降低了地方政府在征税时的自主决策权,制止了地方政府利用税收财权对特定企业进行保护的不合理行为,随意减免税的局面得以改善,提高了地方企业发展平台的公平性,有助于经济市场正常运作的维护,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公正的税收空间。
(二)财政支持稳定增长
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的资金来源。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尽管地方政府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并不一定等于财政收入,但分税制改革无疑加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当上交金额和下放比例不变时,获得的财政收入越多,可支配的资金规模也就越大,这样的税收分配方式提高了地方政府参与财政理财的积极性,避免了分级包干体制下地方政府不满分配比例而消极征管财政收入的行为。另外,现行财政体制通过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配税种征收权,稳定了地方政府税收的结构和来源,从制度上促进了地方政府对税收征管的积极性,实现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现行财政体制对地方财政增长的促进,实现了地方经济财政支持的稳定增长,加强了政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财政性保障。
(三)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在分级包干体制下,地方财政收入范围大,第二产业征管税收多,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税收在地方政府税收中占较小比重,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得不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地方经济三大产业发展失衡。现行财政体制把第二产业的主要税种划分至中央政府名下,将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地方教育附加税、耕地占用税等税种归属于地方税,提高了地方政府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视程度,促进了地方经济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国家调整三大产业比例的实现。同时,在对烟、酒、成品油、小汽车、化妆品等16类产品加征消费税的基础上,分税制财政体制将消费税和金融性企业所得税纳入中央税,降低地方政府对这些行业的重视,抑制地方政府过多发展烟酒行业、奢侈品行业、高耗值品行业和金融性企业,引导财政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四)调节区域经济间的横向失衡
由于自然环境、人口状况、经济结构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明显的利益冲突,经济水平的差距不仅阻碍地区生产力的提升,也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在现行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分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财政补助,未规定其用途,地方政府可自由使用;而专项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对特定项目的补贴,地方政府必须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用于特定项目。此外,政府还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添加了均衡性转移支付,目的是为了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使各地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虽然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还不是非常规范的制度,但毋庸置疑的是,现行财政体制下的转移支付,提高了落后地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降低了不同地区公共服务差距带给公民的不公平感,协调了地区政府间的利益关系,缩小了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差距,对区域经济间的横向失衡起到了有效的调节作用。
二、现行财政体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弊端
(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在财政分税制改革前,地方保护主义就已经存在,但分税制的实行无疑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体制的同时,引发了地方政府更为严重的保护倾向。为了保护当地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建立了跨地区的贸易壁垒,强行干扰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采用延迟或拒绝发放外来企业的经营许可证、设立排斥外来企业的项目投标和招标条件、禁止外资企业兼并收购当地企业等方式排挤外来企业的进入,虽然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本地企业的生产商品占据地区消费市场较大份额,保护当地企业的短期发展,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但长期来看,本地企业易对地方政府产生依赖,缺乏创新动力和危机意识,无法满足居民日渐增长的需求,难以突破局限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还表现在银行信贷上,通过直接控股和行政命令,地方政府要求国有银行放宽对本地企业的信贷额度和条件,而不管企业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否良好,不管企业是否具有高效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主义,阻碍了外来资源的进入,造成本地企业的固步自封,使得地方经济难以出现新的增长点。
(二)经济易向粗放式模式发展
从很大程度上来讲,现行财政体制是以一种财政激励的方式促使地方政府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有些地方政府的官员,在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鼓励下,盲目发展地方经济,易导致一系列短期行为的发生。地方政府过多关注GDP的增长,忽视了其他经济指标和社会指标,围绕GDP开展政府项目,片面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的“短平快”政绩,而忽略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软任务的执行,导致“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和公共服务的缺乏。为了实现GDP新的增长点,地方政府具有更大的投资积极性,导致推动型投资过多,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使得增长方式难以转变,地方经济易向粗放式模式发展。
(三)缺少足够资金发展经济
现行财政体制虽然改变了税收收入的划分模式,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范围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动,依然维持着改革开放前的特点,财政支出与责任主体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中央政府将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下放给地方政府,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和金额,然而财权却没有相应地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无法或者只能勉强满足中央政府项目的建设。虽然中央政府会对地方政府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但制度的不规范和中央财政的困难,使得转移支付难以解决地方政府的长期财政需求。地方政府事权和财政支付范围的划分不当,使得地方政府难以抽出足够财政资金发展经济,地方经济得不到充足的资金支持,难以实现快速平稳的发展。
(四)企业财政补贴缺乏公正性
那么对于这种谐音广告现象我们该怎么看待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利用谐音造的词也不例外。他的利与弊就像一把双刃剑。我们先来谈谈他的益处:
1.引发联想,激发兴趣,方便受众记忆
这样的宣传使得产品的功能一目了然,使人容易产生联想,达到宣传的目的。 如:
“默默无‘蚊’”(一则隐形纱窗的广告)。“默默无‘蚊’”说明自动隐形纱窗造型隐匿,不外露,又可将蚊蝇、飞虫等拒之窗外。广告突出了隐形纱窗的特点与功用。
中意空调的广告“中意空调,终生无‘汗’的选择”。字面是说使用中意空调,一生也不会出汗;本义是说使用中意空调,一生也不会感到遗憾。这则广告对于空调主要用于制冷降温的南方受众来说,特别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这样一改既有独创性又符合产品的形象特征,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消费者很轻松地记住了该产品。
2.吸引注意力,为商家谋福利
广告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对已经熟悉的广告语言表达方式在心理上存在着一种常规的反应,要么他们对“老一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并不确切地了解文字组合的真正涵义,要么他们产生拒斥心理表示厌烦而中止阅读和收听。要使人们对“老一套”重新感兴趣,就得对它加以改造和变形,使它由习见变为陌生,由陈腐化为神奇。如:
“触‘幕’惊‘新’”。(大洋字幕机广告)
成语“触目惊心”指“目光所及,内心受到很大的震动”,形容事态严重。广告作者将“目”改为“幕”,将“心”改为“新”,成语的意思就变成了“用户一接触字幕机就惊叹它的新颖”。
“‘食’全‘食’美”。(食品广告)
它是仿造成语“十全十美”而来的。广告策划者抓住了“十全十美”这个成语所具有的美好含义和人们对其喜爱的心理,仿造了广告“‘食’全‘食’美”。这则典雅的广告也同时吻合了消费者求吉、求美的心理。
如此的广告宣传受众能不心动吗?这样一来商家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谐音成语广告有它积极的一面,但更有它消极的一面。它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误导学生,容易使学生写错别字。
我们作为高中学生,写成语时全班同学几乎每个人都会写错几个,而这些错误的成语大多数都是广告中耳熟能详的谐音广告。我们高中生尚且如此,小学生的错误几率就可想而知了。据报道北京前门小学做的一项测试中,30名五年级学生在给37条谐音广告共40个错别字纠错时,无一人全对,发现错别字30个以上的有17人,发现错别字30个以下的13人,最少的只发现了21个。还有许多同学纠错的依据是来自于谐音广告。这些谐音广告语对学生学习语文影响很大,让语文老师纠正起来颇费脑子,因为,广告就在身边,而且经常听到看到,加深了学生对错别字的认识,强化了错误记忆.
2.对成语或词语的原意的理解产生误导。
学生们如果习惯了广告中的谐音成语,那么对词语的本意就会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还有就是会对成语的原意产生误解,以为现在广告中的意思就是其原意,比如一“明”惊人,“咳”不容缓 ,万“室”俱备,“闲”妻良母,随心所“浴”, 默默无“蚊”等等。这些成语本身的正确写法正确意思可能会慢慢地被人淡忘,甚至遗忘,而记住了这些谐音成语的意思,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长此下去将何以堪,中国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将发展到何方?
3.不利于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
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语言文字都是有强烈的社会性,人们在使用时必须遵守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只有这样,社会交际才能顺利实现,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广告语作为社会性的交际工具,它大量出现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大街上,包括仿拟成语等大部分是拿给人看的。给别人看的文字要别人看得懂,理解得对才能起交际作用。如果只有自己懂而别人都看不懂,那就不成其为文字,它就变成密码,暗号之类的东西了。道士画符也有字的形状,但因为只有“鬼”才知道,所以谁都不承认那是文字。正因为如此,作为社会性的交际工具,文字就要求统一和标准。社会不能听任文字的个人化,作为社会的文字必须有共同的规范,以保证社会上的思想交流明确无误。
广告语中的仿拟成语等文字的不规范现象,就是使用了错别字。这些错别字是流通于社会,用于社会交际领域的文字,它面向公众,面向他人。如果这种面向公众的错别字多了,它就会在文字领域内制造混乱和障碍,从而降低文字工具的作用。
规范使用文字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同时,应当认识到文字规范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一些广告用词、用语混乱的问题,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成语文化源远流长,注定了它极其丰富的内涵,我们应当将其发扬光大,而不应以谬误人。
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利与弊分析,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急迫性
从吸收能量角度看:我国的投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具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是投资方面,我国主要还是靠引进国外的技术来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它不利于本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并容易导致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与低效益等问题;二是出口方面,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为了保住经济的增长,都形成了高企的债务规模,在可预见的较长时期,都可能会去消减自身的赤字,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节约资本。可想而知,世界各国对中国产品的消费会是一个减少的趋势,那么我们国家的产能将严重过剩。假如我国再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只是导致更大的产能,导致更大的银行不良资产,从而威胁我国的金融系统,形成经济滞胀,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②从释放能量角度看:我国的投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政府为主导的投资拉动了经济增长,形成了国内产业的规模化,并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回收资本,以此为下一轮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带来动力。在此种经济增长循环中,我们国家得到的是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计价的债务凭证,失去的是国内的土地、劳动力与环境资源,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
鉴于宇宙观的理解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从宇宙观的角度出发,可以从能量集结过程和能量释放过程这两个方面对中国发展模式转变作一点思考:①能量集结过程,即通过资本将土地、劳动力与技术集结成产品的过程,其中核心的是效率提高。如何提高资本配置资源的效率则成为此过程的重点。在此,主要从技术创新培育和组织结构升级两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提高科技集约化程度。第一,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使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主体,实现从“要素租金”增长转变为“创新租金”增长。一是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技术进步机制,鼓励科研机构进入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加大企业的科研资金和力量的比重;二是要坚持技术与发展并进的方针,既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缩短与先进国家技术方面的差距,也要发展面向市场的适用技术。第二,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在充分考虑国内先进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的基础,制定行业技术进步和改造规划,提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和采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和实践要求,限期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缩短设备更新周期。还要把企业技术进步与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发展规模经济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把企业技术进步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推动技术改造。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储备优质劳动力与科技人才。我国既要加大国民教育发展步伐,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年限,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又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动力的素质,加大企业培训、教育、管理方面的投入。其次,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一,加快改革,优化产业结构。首先,要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产业结构优化的微观基础;其次,要培育和完善要素价格,发展和完善市场中介组织,制定和完善市场规则,实现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重组,是产业结构的调控具有灵活性与及时性,适应集约经营的需要;最后,加强宏观产业政策的调节与指导作用,提高技术改造的投资比重,推进产业立法,进而加快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第二,培育主导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当前,我国主导产业主要从以下三点加以培育:一是支持与振兴传统支柱产业———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化工业、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二是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空间技术为技术支持的工业和农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把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培育为我国的新兴主导产业、支柱产业。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更具竞争力。②能量的释放过程,即提高消费产品的动力,为下一轮资本的集结和投入更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做准备。那如何提高社会的资本集结能力与最大限度地保留住资本为国内服务是能量释放过程的重点。首先,增加收入,提高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居民收入过低是制约居民消费最主要的因素,要想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收入。第一,扩大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一是适应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提高居民的劳动报酬;二是降低政府税收,减轻企业的成本负担,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促进收入公平。努力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购买力,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工薪阶层的工作水平;加强区别化征收征管力度,通过开征利息税、遗产税等方式,改善分配结构。第三,努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财产性收入。发展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使企业更具竞争力,还使我国居民直接分享企业创造的利润,增加居民的收入渠道。其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的潜在消费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维持着一个较高的储蓄率,为中国经济增长积累了宝贵的资金,但我国的消费规模却很小,影响了内部经济的不平衡。引起此种高储蓄与低消费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居民出现各种预防性储蓄。而这种预防性储蓄在经济下滑时还会强化。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扩大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保障。一是继续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支付标准。二是要尽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扩大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金的支付能力。三是要尽快完善现有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覆盖到的群体的社会保障。
作者:韦林 苏宁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实体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以阿里巴巴、淘宝、京东商城、慧聪、凡客为代表的电商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商业”的全新服务模式,极大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在进入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日益成为拉动我国消费需求、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引擎。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其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如下。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电子商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发展电子商务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经济模式,可以让我们从容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握发展主动权、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最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向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商品流通和生产要素的有机流动,促进公平竞争,降低交易成本,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与完善,更好地实现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电子商务平台颠覆和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在我国,由于受到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着巨变,传统的商务模式和实体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影响如下。首先,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从而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繁荣。众所周知,人们传统的购物方式是逛街,在实体店里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但是,在电商模式下,这种传统的购物模式已经悄然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购物者坐在家里、办公室或者其他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完成购物。电商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在削弱商业实体的功能。以前作为城市繁华标志的商场、超市、专卖店、行业产品销售中心受到巨大冲击,许多实体店面因为电商的冲击关停破产,电商的发展在蚕食着实体经济的领地,从而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其次,电子商务平台对实体品牌有巨大的冲击作用。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线上的交易平台,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进行交易,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同时让一些无资金实力的从业者也可以借助平台,在没有任体实体店租金及其他硬件成本压力的情况下,实现“掌柜”梦。然而,从业门槛的降低、产品流通成本的下降,再加上线上监管困难,致使电商平台上的产品鱼龙混杂,大大冲击着传统商业格局,压缩了许多实体品牌生存的空间。最后,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产品有好有坏,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再加上通过线上方式实现交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秩序,给市场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许多知名的平台商在产品质量监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假货、次货,让消费者蒙受各种损失。电商的消费纠纷事件层出不穷,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面对这些纠纷也力不从心。从这个角度来讲,电商平台增加了市场监管的难度,给市场经济的健康、良好运行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三、促进电商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的对策
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对国民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它同时对实体经济也产生一定的伤害。电子商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国民经济的一种形态,只要对其进行规范管理、遵循其规律引导发展,它就能够扬长避短,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加强对电商服务的监管,将引导电商健康发展相关法律制度落实到具体的监管领域中去,让电商在方便人民群众生活的同时,尽力规避对人们和实体经济的伤害;其次,作为实体经济,必须要积极面对电商的挑战和竞争,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这才是市场竞争制胜的关键和根本。最后,努力促进电商与实体经济的互相融合,通过电商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以帮助和促进电商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总之,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如果不加以科学的引导和监督,对国民经济而言,那就是一柄双刃剑。所以,我们既不能因为电商带来的巨大经济效能而放任自流,也不能把电子商务看成是经济发展中的洪水猛兽而限制其发展。让电商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共同进步,这才是正确之道。
参考文献:
[1]钟红霞,罗大庸.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5(16):62.
关键词:情境体验;交流体验;思辨体验;探究体验;实践体验;人才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此话着重强调了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要想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课堂,就必须以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关注师生机智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生命阅历的提升。
一、入境激情,关注学生的情境体验
俗话说:触景生情。说明每个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置身于特定的生动的教育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和体验,从而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开辟了现实的途径。
(1)妙用音乐,渲染情境。音乐给人有很强、很直接的感染作用。古有项羽“闻四面楚歌”而失兵败军,最终乌江自刎。可见音乐能渲染情境创设氛围。在政治教学中,有效地运用音乐,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让友谊之树常青”时,我以周华健的歌曲《朋友》为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回忆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唤起学生对友情的美好回忆。我们播种友情,更希望友谊之树长青,从而达到了“言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2)巧用故事,感悟情境。第斯多惠说:“教学的本领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然而活泼激烈的教学氛围不会自然生成,教师应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营造、烘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恰当的小故事,可以增添课堂兴奋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讲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内容时,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女孩梅林独自在家时,遇到一位满脸羞涩上门讨杯水喝的年轻人,她将妈妈为她准备的牛奶送与年轻人喝。一晃20年过去了,梅林因患骨癌住进医院,面对高昂的药费她打算放弃治疗,这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医院不但不收高额的医疗费用,而且给她提供了最好的服务。这一切随着一位神秘的中年男子的到来而解开。这位神秘中年人就是该医院的院长,正是20年前向梅林讨水喝的那位年轻人,院长激动地说:“正因为当年的那杯牛奶,才使我获得奋斗的勇气,才有了今天的成就。非常感谢你的慷慨!”。听完故事,学生自然认识到梅林因为一杯牛奶,不仅唤起了别人的奋斗勇气,同时也救了自己的生命,从而感悟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真正内涵 。
(3)扮演角色,体验情境。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是深。恰当地使用情境角色扮演,不仅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来领悟课本知识。如在学习“消费者权益”时,我将学生分成三组,让小组内部推选演员,策划、排练一个关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作品。让学生围绕 “这个节目中消费者的哪些权益被侵害?”“ 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两个问题去分析案例。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方式,由于心理位置迁移到人物的心理位置,就能透过表象,形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组织、策划能力,很快达到知行统一。
(4)联系生活,升华情境。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愿意参与,愿意投入,才能品出味道。例如学习《礼貌的力量》时,我提出“我们身边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达到自查自纠的目的。这样把理论与学生实际紧密联系,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不止以上所述,但不管方法如何,目的只有一个,从教学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达到情操的陶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学效率的提高之目的。
二、座谈讨论,关注学生交流体验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学与学的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采用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讨论、座谈、合作的平台,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比如,在学习“新生活,新起点”一课时,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并对做好新起点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学生初步感受到初中生活的变化,领悟到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重要性,从而珍惜这个新起点,体验成为一名中学生的快乐。
三、辩论争理,关注学生思辨体验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是他们往往对许多问题都有了模糊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教师和家长大出意外。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例如,教学“正常交往 纯化友谊”这一课,我设置了辩题:男女同学交往的利与弊。正方的观点是男女同学交往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男女同学交往弊大于利。学生充分辩论之后,明白一个道理,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对自己的成长非常有利,但若男女同学交往不当,失了分寸,便会带来很大的弊端。因此,男女同学交往要有度,纯化友谊。
“辩论式”课堂对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重要意义。
四、实验互动,关注学生探究体验
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政治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无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政治课中也能引入如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行为。
如:在学习“创建新集体需要共同的奋斗目标”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一张桌子,与从同一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从学生细心观察实验,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兴趣。
五、社会考察,关注学生实践体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考察是人在实践中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考察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印证和深化知识的有效手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社会考察活动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例如小记者采访、时政小报编辑、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等。例如,在教学“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时,我事先要求学生自愿结合小组,进行参观考察。学生从家乡的变化,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慰问访谈烈军属家庭,感悟到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通过考察,再让学生从“大社会”走进“小课堂”,把考察的亲身体验与教材的知识相结合,认识到“了解家乡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道理。当然,学生在考察中也发现了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一面,从中体会了“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理,同时积极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实践证明:在社会考察中体验,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途径,更是体验性学习的有效手段。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体验式教学是政治课堂绽放精彩的生命力有效途径。体验式教学以情境体验、交流体验、思辨体验、探究体验和实践体验五种方式为方法,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差异性为前提,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为核心,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让教师的付出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智慧的张力,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真正绽放出精彩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
关键词: 环境伦理广告活动 审视
中图分类号: B2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2(b)-0000-00
广告活动是经济活动领域的一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同时广告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所倡导的消费方式与价值理念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勿庸置疑,当前广告活动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社会文化,引领了时尚潮流等;但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符合社会文明,背离环境伦理原则的现象。因此,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必须在环境伦理的指导下,规范我国的广告活动,
一、广告活动背离环境伦理的表征
广告为了推销产品,它必须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刺激人们的需求,诱发购买欲望,最终使其采取行动。与很多社会现象一样,广告活动的利与弊同在,在诱发购买欲望的同时,广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同时出现了:物质欲望的,享乐主义的灌输,正在悄悄动摇传统的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仍然注重男性的社会地位,对女性的驾驭和污辱;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冷漠与忽视;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和人生意义的追求与缺失等等。主要表现有:第一、诚信危机。诚信缺乏在当前广告活动中普遍存在,这不仅违背社会道德原则,根本不顾产品的真实性,一味宣传;比较明显的是,一些广告中的保健品和药品,更是被商家吹虚成能治百病的“上等良药”,诱骗无辜;“只需三天,让你大变身”、“减1斤100元”等诱人的疯狂的“减肥广告”宣传语,让“爱美”女性为之疯狂;“低调的奢华――某房产”、“享受皇家的待遇”等广告宣传,鼓励人们去高档消费;甚至不顾法律和社会的谴责,猎取一些珍惜动物作为餐桌上的高价菜。此类广告活动一方面反映了商家的道德诚信问题,与中国几千年的商业信条相违背;一方面,商家无视人类生命安全,无视对人类自身的关心,这不仅纵容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而且也是对社会发展的不负责任。第二、不尊重女性。在中西方历史上,由于受到“女性是取悦男性的工具”、“女性天生是男性的奴隶”等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从古至今,商业广告活动都会利用女性做广告宣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女性地位的提高,现代广告宣传理应体现对女性的尊重,但近年来广告活动,却表现出对女性的极不尊重。许多广告肆意宣传、贬低、甚至侮辱女人,女性是男性的陪衬,从汽车、移动电话、房地产到日用品、矿泉水的广告中,时常暗示拥有这些商品的男性,他们还将同时拥有众多美丽的女人,这时的女性已经与商品相提并论了。第三、刺激不良消费。不可否认,消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广告在一定程度上是引领了市场的潮流,刺激大众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但是,当前广告活动在刺激人们消费的同时,却偏离了理性的轨道。眼花缭乱的产品,煽动刺激的广告语言,深深吸引着消费者,让人无法理智选择真正需要的产品,陷于消费误区;“今天你消费了吗?”、“有身价的人吃有身价的面包――法国某高档面包”、“贵族的象征――某某酒”等这些极具挑唆性的广告语;还有如高档住宅、高档消费品、服饰等高级奢侈品的展示,有些商家还开展诸如“空中洒钱”、“啤酒喷泉”等广告噱头,以刺激消费。这种广告活动唯一的效果只是引来人们一时的关注,甚至仅仅是一时的取闹,更多是引起人们的反感,引起人们对这些商家的批评。著名的环境伦理学者施韦泽指出:“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理。”如今的商业广告活动所带动的社会消费能力是不可估量的,由此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严重浪费等,不仅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而且危及人类生存。
二、当前广告活动失范的原因
诚信危机、不尊重女性、刺激不良消费等是广告活动明显违背环境伦理的表征,但从根源上讲,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发展不完善造成的。经济体制不健全,社会政治体系无法体现社会公正,公平,社会文化严重缺乏是主要原因。在攫取高额商业利润的刺激下,一股互相攀比吃山珍海味之风从南往北席卷了整个中国。于是野生动物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进了款爷、官僚们油嘴肥肚。据报道,仅广东某镇,每年就杀害十几万只从北方飞来过冬的野禽,热热闹闹地开起了风野鸟肉大集市;江苏某县布下了长3公里宽50米的毒杀候鸟带;江西某地和山东省某地,漫山遍野支起了上千张捕鸟大网;广西南宁的野生动物市场,餐馆火暴兴旺……分析这种饮鸩止渴的愚蠢行为,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生产经营单位主体的个体性与生态环境社会性之间的矛盾,是环境伦理近期内难以为世人推崇的根本原因。当人们无视环境伦理,仅关注自己的生存、私利、成功和享受时,他无暇顾及人类整体持久生存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的利益。现代价值观偏离社会发展轨道,造成广告活动失范。工业文明价值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一种经济价值观。它是以对人的欲望与经济利益的满足来判断其价值,并由此出发确定人的行动方向与方式;广告培育的价值观念过分物质实利,总是力图使人们相信,实现幸福美好生活仅仅体现在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因此,广告活动往往是通过巧妙的语言,华丽的图片,光鲜照人的影视名人等手法向广大消费者灌输奢侈与社会地位,无穷的消费就是“人生存或生活的唯一追求与目的”,在此基础之上,广告丝毫不会考虑社会公德与社会文化,更不会顾虑到社会法制与道德规范,在向大自然掠取资源的同时,也向社会输送“垃圾文明”、“糟粕文化”,从而引发各种自然问题与社会问题。广告中渗透着受众的价值期待,但同时也深深地烙上广告人自己的价值意识和文化意向。缺乏广泛的社会监督,广告活动无“规”可循。通过对广告行为者的外部监督,形成一定的压力,对于消除广告行为的道德负面影响,是不可或缺少的。但是目前我国对广告的舆论监督不得力,主要是:多头监管,监管力度和深度不够;社会媒体监督缺乏社会公正;消费者盲目消费,保护意识相对差。消费者舆论监督是广告道德监督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净化广告传播环境起到积极的作用。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这等于无形中纵容了问题广告的存在和泛滥。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不道德、不健康广告的蔓延。法制不完善,致使非法广告猖獗。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渐进和市场经济的渐趋完善,《广告法》部分内容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市场秩序、市场平衡和公平的需要。广告法律制度不完善,尤其是在法律执行过程中,无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更无法切实做到违法广告活动的惩治与规范。另外,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执法力度不够,使得广告活动的市场比较混乱,鱼龙混杂,带来许多道德负面影响。企业机制不完善,缺乏行业自律和社会公德。相对发达国家的广告行业组织建设和组织活动来说,我国的广告行业组织建立得较晚,各种活动也还处于起步阶段。三、广告活动的环境伦理原则
为了保证经济市场的良性发展,美化社会环境,提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质量,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必须要规范经济市场,用现展的理论指导市场,用环境伦理的原则来约束人类的行为,从而营造可持续发展新氛围。同样地,对于活跃在市场经济中广告活动,也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与机制来规范它,运用强大的法律手段来规范它,采用更广泛的社会监督来约束它,使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要贯彻环境伦理原则,合理配置利用资源。环境伦理的理论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一种道德伦理观。环境伦理的理论与原则产生的背景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严重违背了自然环境的规律,人类“以自然资源为工具,发展经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给全球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而广告活动正是社会活动的活跃分子,它影响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方式,对于目前社会危机的产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广告在鼓吹高消费,也刺激着人类去努力开发自然资源、创造更先进的生产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人类;而人类在享受着丰富的物质成果的同时,自身的生存状态以及周围的环境却在不断恶化,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因而,广告活动本身承担着正确引导人们消费方式的任务,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并提倡符合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其次,倡导适度消费理念。适度消费是一种节俭而不铺张的消费方式,是一种物尽其用充分实现物品使用价值的消费方式,是一种尽可能少的占用资源与能源、以及尽可能少的产生废弃物的消费方式。再次,要完善法律机制,规范广告活动。不仅要健全广告法律法规,而且要贯穿到广告活动的各环节。确保广告活动遵守法律规范,提供完善市场机制。
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制定的《江苏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中提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各学校参照学校所在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认定标准可设置一般困难、困难和特别困难等2-3档”。
就目前来讲,一般情况下,月均生活费低于300元的称为贫困生。实际上,贫困生(包括特困生)的困难程度是与当地人均消费水平和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支付费用的增长幅度密切相关的。如何划分贫困生是一个动态界定的问题,所以文件中只是给出了定义,并没有具体数据规定,但是提到了“参照学校所在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目前定义的月均生活费300元以下的为贫困生,这个数字就是参照南京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制定的。
二、高校贫困生现状
200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对全国近20所高校进行了统计,得出贫困生比例约为24%,特困生比例约为12.2%(一般贫困和特困生的比例一般情况下约为1:1)。2005年的报告显示,本科生在校学生数量为1561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到2011年,全国在校学生数达到3000万,按照目前最保守的贫困生占总人数的20%这一比例进行估计,贫困生数在600万左右,我省贫困生估计有35万左右。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总量在递增,比例也在递增。
三、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的表现和成因
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的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负性变化。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的自尊。
部分贫困生表现为过度自尊和敏感虚荣。他们自尊心较强,在某些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虚荣心,同时又封闭自我。自我保护意识泛滥,进而转变为较重的防御心和猜疑心。越是贫困花销越大,甚至会追求高消费,购买奢侈品、高档电子产品,穿名牌等。对于贫困不愿提及,甚至会因为贫困的烙印不申请国家和学校的补助。渐渐地更加与同学疏远,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而且很容易忽视,同学们都反映生活消费还可以,等等,因而在贫困生认定时就被排在了贫困生的名单之外,其实往往他们的内心十分脆弱,更需要知心朋友,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否则就会走极端。
2.强烈的自卑。
自卑是贫困生表现最为突出、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自卑感是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贫困生的自卑感往往表现在:一是经济原因,由于家庭困难,在各方面的消费上不得不有所控制,感觉低人一等;二是教育环境的改变,尤其是从农村来城市上学的学生,教育环境的改变带来认知的改变,这种认知的改变可能会让本来很优秀的学生产生心理落差;三是生活环境的改变,农村和城市的生活环境的强烈对比,甚至新时代的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撞击,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种种变化,并由此产生自卑;四是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个别同学的言行不注意,极容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
3.不适当的焦虑。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和挫折引起的不良的情绪反应,表现为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忧心忡忡。贫困生由于家庭负担重、思想压力大,为生活费用、学习费用焦虑,经常处于精神紧张、情绪烦躁的状态。除了常见的经济上的压力引起的焦虑之外,家庭的期望、自身的要求、就业的压力等也会让贫困生产生焦虑心理。
4.人际关系不良和孤独感。
贫困生往往对人际关系很敏感,经济上的困难使他们疏远同学和集体,往往表现为不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多露面,而更愿意独来独往,个人空间封闭,交往面狭窄。在实际的交往过程中,又表现出少言寡语、不合群,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不愿意提及家庭背景。一般的同学不了解这种情况会更加疏远贫困生,觉得这就是他的性格,令人不愿意交往和亲近,这样就更加剧了贫困生的孤独感,造成人际关系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会造成性格和心理上的扭曲。
5.依赖心理。
部分贫困生将自己的不幸遭遇归结为世界的不公,进而认为自己的不幸除了家庭的原因和责任以外,同学、老师、学校、政府和全社会也有义务帮助他,并且将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帮助上。对于自己获得帮助也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而不愿意自立自强,客观分析和面对实际情况,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依赖心理。有些贫困受助大学生不知道感恩,因为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得的。
6.恋爱困惑。
恋爱是成年人都逃不过的一堂课。对于贫困生来说,他们承担着比其他同学更大的压力,他们也有感情的需要。但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交际面窄,接触异性朋友困难,不被理解。经济的拮据使得他们没有好看的衣服或化妆品来修饰自己,没有钱用来约会,所以在接触异性时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受到挫折后这种困惑会显得更加明显。长此以往,贫困生会觉得大家都瞧不起自己,进而陷入恋爱的困惑当中。
7.其他表现。
除了以上所说的集中表现外,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还表现为抑郁、嫉妒、多疑、仇恨、内疚,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四、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成因
1.在物质层面上,由于社会财富增长失衡和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差距过大,贫困生规模的日益增加与此也有关系。
近几年中国经济大发展,但是同时社会分配不均的现象也日趋严重,社会财富的增长在区域上失衡,同时分配不均导致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当学生从低收入的农村来到高消费的城里求学和生活时,这种感觉是非常明显的。同时,社会风气的变化也影响着贫困生的心理状态。社会上一部分“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人,以挣钱多少衡量他人的人,催生和增强了部分大学生的物质欲望,进而使得贫困生也追求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这种追求和现实的差距加剧了其心理“贫困”。
2.在教育方面,中小学对此关心不够。
有人认为:目前教育的培养模式是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形成的一个原因。学校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学生首先要“成人”,然后才谈得上“成才”。目前我国的教育从学前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都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不够。成绩的好坏几乎成了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特别是近几年,城乡的教育差距在加大。为了跳出农门,一些农村学校的学生只关心学习成绩,而且受制于经济条件。一些农村中小学根本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个性缺乏充分发展,除了学习能力之外,其他方面的能力较弱。而在大学里,评价学生的标准是多元的。很多来自偏远农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感觉自己各方面都很差,逐渐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郑州轻工业学院李贵成)
3.就业压力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当前大学生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在新旧体制转型期,由于社会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的现象。一方面,贫困生很可能因为缺少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在求职思想上,由于从贫困地区考入大城市,深刻体验到两者的巨大反差,他们期望能留在发达地区工作。这无疑增加了贫困生就业的难度,加大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营销传播进入到3.0时代。本文以安徽省所有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方法对其微商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微商的看法,对微商经营的方法、途径以及收获和困难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引导大学生更合理地进行创业实践,为国家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安徽;大学生;微商;调查分析
一、前言
据不完全统计,新浪微博注册数超5亿,腾讯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到6.5亿,QQ月活跃账户数为8.6亿,从事微商的人数并没有官方数据,但如以百分之一的数据计算就有数千万计。
微商是利用移动互联工具如智能手机、平板等从事商业活动,一般指主要依托微信、微博、陌陌等第三方平台从事的电子商务活动。与传统的以阿里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模式相比,微商模式具有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足不出户便可推广与销售等特点,满足了许多有意愿创业,却不敢轻易尝试实体性创业,亦没有太多资本投入,也不熟悉企业运营的在校大学生。它没有传统实体市场与电商市场的高昂的渠道费,不仅可以快速铺开销售渠道,还可以用低成本进行广告宣传。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微营销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创新创业群体。微商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实践方式之一,对于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大学生未来就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但大学生在微信经营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
二、调查内容与数据整理
1.确立调查对象
首先,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研究,确立了调查课题以及课题的方向和范围,然后经过分工,收集相关材料,确定了安徽省所有本科院校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黄山学院、巢湖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铜陵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学院、皖西学院、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宿州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共27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数据采集与整理
此次调查共设计了多样问卷,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发放问卷,并辅之以随机抽样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研究。线上调查问卷共收集3133份,平均填卷时长为65.6秒,平均问卷完成率为99.82%;线下调查问卷按每种问卷每个学校50份发放,共发放了6750份,收回有效问卷6131份,有效率为90.83%。
3.数据分析
在有效调查样本中,男生占73.2%,女生占26.8%,调查人群多为经济类及社科类专业,其中大一学生占45.6%,大二学生占32.5%,大三及大四学生分别占16.7%和5.2%。如图1所示。
由图2可知,未从事过微商的占89.1%,从事过微商的占10.9%。在从事过微商的同学中,从事微商达1年的占79.8%,从事微商达2年的占18.4%,从事微商2年以上的占1.8%。
由图3可知,在从事过微商的同学中,每天花费于微商活动时间间不满1小时的占56.4%,1~2小时的占27.3%,2~3小时的占12.6%,3小时以上的占3.7%。而在此调查中,从事过微商经营的同学86.7%,觉得自己得到锻炼,但同样觉得微商经营对自己产生负面影响的高达89.7%。其中得到的锻炼一般有增强创业意识,增加营销技巧,减轻经济负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全局规划意识,锻炼自己的危机处理意识等。负面影响主要为影响学习,利润微薄,刷跑朋友,上当受骗或者被拉入传销,也有少量同学创业失败,伤心受挫等。
由图4可得,在被调查的同学中,有10.5%的同学购买过微商推销的商品,从未浏览过微商商品的占4.2%,反感微商广告刷屏占79.7%,觉得微商不可信的占51.1%。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同学们大多认为应该对微商营销有更多的监管,安全可靠是必要的。
三、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的利与弊
1.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的利处
(1)微商满足大学生精神物质双需求。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从事微商可以实现部分或完全经济独立,并且通过微商经营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工作乃至创业打下一定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时间丰富,有权利来安排、充实自己的生活,学习是一个方面,但亲自去实践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微商模式具有投入小、门槛低、传播范围广、足不出户便可推广与销售等特点,对于想要尽快进入成人世界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十分便捷的途径。微商经营能锻炼在校大学生交际、协调、领导、营销等各种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变相的兼职,而且还能激发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激情,丰富人生经历。
(2)加深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象牙塔,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成年,但是在这座象牙塔中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并不多。在校成绩优秀,自我感觉良好并不意味着可以接受得起社会的考验。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过,未来的人才标准,交际能力占75%,而学历只占15%。由此可见,实践对于在校大学生日后在社会中站稳脚跟的重要性。微商经营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之一,在微商经营过程中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要与社会外界打交道,对社会规则有初步的了解,对社会中的人事物也有进一步的认知,从而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最后,微商经营可以减少大学生对社会的恐惧感,培养交际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3)从事微商经营符合国家建设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党的十报告中关于信息方面的内容共提及19处,其中包括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安全与信息网络。此外,报告还明确指出“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十还提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共同发展。信息化被提上新的议程,政府对网络创业大力支持,对以微商经营为主体的网络创业持鼓励态度。自1999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749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以微信为主题媒介的小型社会化移动电商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大学生的加入,这使得他们在通过创业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由于微商层级发展的营销模式,吸纳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这对缓解我国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2.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的弊处
(1)从事微商经营给在校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调查显示微商经营需要耗费了学生的一部分精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大学生必然要以学业为主,做微商虽然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但是很多大学生无法协调学业与实践的关系,在微商经营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其中,有的甚至荒废了学业。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就读于中南民族大学的小张,在校期间抓住了微商这个机遇,其所的某款内衣,在微信中十分畅销,每月的销售额达十几万。但是任课老师反映,该生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微商上,频繁旷课,多项挂科,已被学校下达了退学通知。而且,由于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被骗诱至传销团伙,给自身安全带来危害。同时,在调查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产品方式经营,层层,利润微薄。
(2)微商带来朋友圈信任危机。微商的商品宣传多出现在QQ空间、微信朋友圈,而这些社交场所是朋友们的常驻地,广告宣传初期可能会受到朋友们的关注,但是时间一长,频率增加便会引起反感,导致被好友屏蔽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减少了与朋友们的沟通,更严重的是被拉入黑名单。许多微商在朋友圈刷屏,其效果有时适得其反。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反感微商广告刷屏占79.7%,觉得微商不可信的占51.1%。由此可以发现,同学们对自己身边好友经营微商并在充斥其空间、朋友圈的现象大部分是非常反感的,也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问。微商是接近虚拟化的交易活动,具有一定的隐患和风险,这种基于信任的交易模式,对于大学生而言诚信非常重要。
(3)微商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我国微营销安全监测体系尚不完善。现阶段多局限于生产和经营环节的监管,对储运和使用没有严格的控制,其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尚未建立统一的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微营销销售产品的渠道不畅通,导致微营销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既不利于微商经营者,更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四、针对大学生微商创业提出的建议
在校大学生从事微商经营有利有弊,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也有许多风险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微商创业的顺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就业紧张局势,带动经济发展。针对调查中产生的问题,本文从社会、高校、个人出发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1.从社会角度出发
(1)完善法律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快,可是,规范电子商务行为的法律依然滞后松散,虽然2014年已出台《网络商品交易管理办法》,将利用移动互联网从事的商业行为纳入到规范和管理中,但对微商行为并没有予以定性和规范。因此,急需对网络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微商行为制定明确的法律和制度,明确微商主体和交易性质,将微商交易行为纳入到经营行为范畴,依法监督和管理。
(2)加强监管
微商经营行为是借助交友平台从事商品宣传销售,这种依托交友群从事商品交易的共融模式无需登记注册,是一种游离在电商交易平台之外的交易模式,脱离了第三方监管。所以急需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对这种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三方监管机制应该对微商信息进行审核及提供查询功能,保证微商信息及行为的真实透明,使微商经营行为能够得到有效地监管。既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又可以为微商创业者提供正确信息。
(3)优化交易环境
腾讯等媒介载体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不可只强调自身的社交属性,认为微商交易是用户的个人行为,与平台无关。“微商”市场,迫切需要媒介载体官方出面,一方面是整治泛滥的朋友圈恶意营销的卖家,另一方面也是出面协调整个“微商”生态参与者的竞合关系。媒介载体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过滤,追踪图片出处等技术手段和接受用户举报核实后,封号、封设备等方式优化交易环境,使消费者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2.从高校角度出发
(1)引导学生正确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价值观仍未完全成型,拥有很强的可塑性,学校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诚信教育。可通过讲座、辅导员教育等方式积极引导、契机诱发,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2)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
微商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营销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危险,政府和社会正努力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以及长效的机制,使每个参与微商的经营者权益得到保障。学校可以帮助大学生主动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在微商的经营过程中维护好自己的权益。
3.从个人角度出发
(1)学会时间管理
大学生仍然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主体,从事微商经营必然会占据大学生的时间精力,如何在微商经营与学习之间取得平衡,学会时间管理很重要。时间管理可以使时间得以高效利用,可以有效帮助从事微商的大学生们完成工作,达到目标。
(2)提高经营技能
微信准入门槛低,但要做到持续盈利经营却并非易事。后期的推广与宣传,扩大经营范围等都需要专业知识技能。如何以合理可行的营销方式持续经营需要作为微商创业者的大学生们依托大学资源不断学习实践,不断提高经营技能。
(3)坚定诚信理念
微商经营属于熟人营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加严格。必须坚定诚信理念,做到诚信经营。大学生从事微商将信誉放在第一位。从正规渠道购进商品,保证商品的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打下坚实的客户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凯.基于微商创业的高校电子商务创业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5,24:97-102.
[2]雍霞.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营销活动的参与度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李凯.“微营销”的利弊与未来发展展望[J].中国商贸,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