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医院 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内涵比较
一 概念比较
1 医院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医院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是在医院的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基础上得到广泛认可的一个标签。在继承传统的医德、医风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的精神,把医院文化建设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建设,建设具有高品位、深层次内涵的医院文化对美化医院形象、通过这样的文化建设提升医院团队凝聚力、提高管理效力、增强竞争软实力。
2 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做好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现其中的规律,解决人们的思想、工作及生活问题,提升医院人员的认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在当前医疗改革期间,很多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些人员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面对新形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加严峻,在积极引导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深刻认识和体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意识,发扬救死扶伤精神,不断调动和集结全体职工智慧和力量。
二 两者之间的内涵比较
医院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有很强的相似性,但是它们二者又不是完全的统一,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区别,又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1 二者的相同点
1.1 对象趋同
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针对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把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内在素质和内涵的建设,促进他们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完成医院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
1.2 内容一致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都是在研究人的行为和思想意识,文化建设更是对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些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上。
1.3 方法相似
无论是思想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是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各种因素,按照人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标准,从分调动认得积极性,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既考虑调动员工内在的积极因素服务于医院的发展大局,同时兼顾员工个人自我价值体现,努力通过调动和有效发挥“人”的作用,从而达成组织目标。
2 二者的区别
工作的着力点不同,
医院文化主要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准,强化员工的素质,从而为医院形象的提高做好坚实的基础,实现经济效益。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在医院得到执行,注重对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基石,没有思想政治的建设作为指导,那么文化建设就会出现偏差,思想政治的建设能够让医院工作人员更好地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样更能够很好地建设文化建设,同时医院的文化建设可以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一些新鲜的土壤,对思想政治的开展提供无形的帮助。
三 工作结合方式
1 选准突破口和结合点
文化是一个上层建筑,它有着自己的一个层次,这主要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文化时一定要考虑这几个层次,结合思想政治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一根良好的氛围,渐进式地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再结合医院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分发挥好思想政治这块阵地,让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为医院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2 注重软硬结合
在建设医院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医院员工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要依靠健全规范的制度对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通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不断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行为规范便准,能够让员工处理好医院和个人的关系,让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 相互促进作用
1 让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同时医院的工作人员又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医院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及思想认知直接关系到医院文化建设,所以要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内涵,为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2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医院内外部人文环境,这其中就包含了良好的医患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对医院的知情权意识越来越浓厚;再就是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工作和心理方面,在这样的多重关系下,医院和患者的矛盾一触即发,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做好医患双方心理疏导工作,既关注到患者的实际需求,又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医务人员减压减负,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主动性,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医院文化。
总之,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思想政治建设看似各不相关,但是它们在形式和实施方面也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为了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内涵素质和文化修养,以内涵文化为制胜点,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医院的各项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陆建明,康小明.试论医院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实践.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
[2] 范绍东,黄颖生.加强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0.
[3] 高飞.浅谈医院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和作用. 现代医院, 2004,11(11).
[4] 钟志勇,潘云华,陈少娜.试论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现代医院 2004,3(3).
关键词:中国;玉文化;内涵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相关考古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时代(距离如今七千多年前),我国智慧的祖先便能够天然玉料进行精细工具及装饰品的制作。纵观历史长河,我国玉文化渊源流长,并且我国是玉文化浓厚的一个国家,玉文化体现在道德、政治、以及审美等多个方面,内涵深刻,影响深远[1]。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玉文化,本课题针对“中国玉文化的内涵”进行研究便具备一定的价值意义。
一、玉文化概述
从中国本土来看,将玉视为天地精气的“圣物”,这样便让玉具的宗教象征意义显得非常突出。从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来看,皇宫也存在很多玉制品,而皇宫玉制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官阶地位的象征物;从礼制层面来看,玉制品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社会统治秩序得到有效维持。与此同时,从古代丧葬来看,玉器也通常作为陪葬品,这是由玉的器材所决定的,能够长远保存下来,当然这里面也富含着非常深刻的内涵。与此同时,一些玉纯白无暇,被比喻成君子,从道德层面来看,玉也富含道德层面的内涵[2]。从玉的本质层面分析,美石为玉,玉属于石头的精华,从佛学层面而言,将玉称之为大地舍利子,为驱邪避凶的灵石。现如今,玉参与进商业生产当中,为推动我国玉文化也起到了至关作用的重要,现代玉的种类非常之多,包括了:蓝田玉、和田玉、蛇纹石玉、水晶石、鸡血石以及珊瑚玉等等。总体而言,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现代的商业玉石也避免不了玉文化的宣传。换而言之,玉石企业要想得到长期、稳健的发展,便需要了解中国的玉文化,将玉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载体,保证在玉石企业得到有效发展的基础上,玉文化也能够得到发展与传承。
二、中国玉文化的内涵分析
中国玉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多个方面,总结起来包括:道德内涵、政治内涵、宗教内涵以及审美内涵。下面便针对这些内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一)在道德层面的内涵分析
对于中国玉文化的道德内涵,不妨从春秋战国谈起,处于当时的时期,经历了一次思想大解放,人们将玉文化从“神”的层面解放出来,将玉视为道德的有机载体。这一解放,使玉文化渗透了“人性”的内涵[3]。部分玉器洁白无瑕,晶莹剔透,通常为君子的自喻,将玉比喻成君子守信、谦虚、智慧的象征。总而言之,将玉在道德层面的内涵深远,也正因为玉具备道德层面的内涵,也使得玉在历史长河里流传至今,仍被人所追捧。
(二)玉文化在政治用娴哪诤分析
我国古代,玉器的生产权力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因此将玉器作为权力以及财富的象征。最为明显的便是古代的达官贵人的公子们腰间会佩戴显眼的玉器。将玉文化延伸到政治层面,不得不提到的便是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完璧归赵”是有名的和氏璧典故,该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相蔺相如帮助国家夺回和氏璧,完整地送回邯郸的故事。因此,从政治层面来看,玉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实力。此外,古代帝王都会有传国玉玺,玉玺便是将玉作为制作材料,传国玉玺和现在的印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代表着一种证明。
(三)玉文化在宗教层面的内涵分析
早在新石器时期,玉器便在宗教祭祀中发挥了作用,而后发展的越来越明显。从我国西周时期来看,具备了非常完善的玉祭祀礼仪,并且部分有关将玉器作为祭祀的礼仪便历代帝王所沿袭下来。之所以在祭祀礼仪会使用玉器,主要是因为玉可长久保存,相比人的肉体,保存的时间更加久;与此同时,玉器上可以刻上一些图案及文字,这种文化的载体能够寄托古代人的精神与信仰,所以玉器具备神秘、代表某种信仰的功能。
(四)玉文化在审美层面的内涵分析
从古代文学来看,描述玉的名句诸多,例如:《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云“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等等[4]。虽然一些古诗词当中应用到玉并不是歌颂玉,而是将玉进行比喻,但从中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玉的审美内涵。
三、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我国玉文化历史悠久,并且玉文化的内涵体现在诸多方面,包括:道德内涵,比如能够比喻成君子;政治内涵,比如传国玉玺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宗教内涵,比如在祭祀礼仪中使用到玉器;审美内涵,比如在古代诗词名篇、著作当中应用到玉等。总而言之,玉文化的内涵深刻,从现代社会生活来看,人们对玉也是非常喜爱,并且作为一种商品,玉在现代的形式各式各样,但是在长远发展过程中,作为现代人,我们不能忘记玉的内涵本质,需将中国的玉文化传承下去,使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传得到有效保护,从而促进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林梅.辽代玉器在中国玉文化中的地位[J].沧桑,2013,01:42-44+49.
[2]靳彦乔.浅议中国玉文化及制玉材质[J].收藏家,2011,09:35-40.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一个在教育理论上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命题,而且是在办学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的新方向。如何结合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把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推向深入,找准切入点是关键。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体现中国特色是关键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环境文化),包括学校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精神文化)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行为文化)。校园文化的产生与“校园”形成是同步的,它的早期形式是“学园”文化。具有真正意义的校园文化产生于上个世纪的1920~1930年的西方社会,经过几十年发展,到1980年才以独立的文化形态跻身于众多文化建设之林。而“校园文化”概念的正式提出却是中国文化界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完成的。又经过三十年的实践,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虽然起步较晚,但校园文化同样具有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价值引领。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开放包容。把自己融入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大潮中;第三,制度自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四,坚持改革,体现时代精神。特别是进入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始从处延扩张转入到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阶段;第五,职业定位。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面对自身校园文化现实进行认真反思和传承,又要融入中国高校校园文化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前提
提高认识,第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生文化,学生文化较多的以自发性、趋附性、变异性、波浪式地与主导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的,因此有相似的轮回性,加之高职院校学生总体文化素质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要低,如果缺少整合,在某些方面会出现盲目性。第二,校园文化要重视潜移默化,除了物化形态内容,更重视精神层面内容的熏陶,如校园精神、校园传统讲座、唱校歌、诵校风、学风等。第三,校园文化要重视教师文化。在校园文化构成中,教师文化的导向十分强烈,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如果忽略教师这一因素,那么校园文化必然重复单一学生文化呈现出的弊病。第四,校园文化不能仅理解为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而校园文化活动则指校园文化具体内容的操作过程和具体表现形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第五,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全方位的思考和整体构架,并作为学校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配套工程,在传承、创新的基础上有顶层设计,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
更新观念,一是模糊专业教育和文化工作的界线,专业教育和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二是确立一个观点,即大文化观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丰富,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都是校园文化。三是转变一个看法,即只有职能部门管文化的看法,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渗透到学校全部工作中,努力拓展校园文化的外延。
三、与思想政治工作接轨是根本
思想政治工作是解决师生思想、观念、立场问题,提高师生思想觉悟,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使师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最终目的都是人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开展必将给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引入新的内容和形式。诚然,校园文化不能代替思想政治工作,但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走出传统单一的说教模式,两者之间应该是互补的关系,这种互补关系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思想政治理论指导与文化熏陶相结合;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实践体验相结合;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与文化环境创造相结合。完成以上三个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接轨就比较成功和有效了。如学生宿舍内部的环境卫生、人与人的关系常常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着眼点,通过开展文明宿舍创建(这是很多高职院校宿舍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子项目),既改变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使宿舍得以美化,环境更宜人,又使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在习惯养成、互助学习、适应能力、人际交往、集体意识和人格塑造等方面发生向好的变化,从中受到教育、启发、感悟和提高。实际上,这样的活动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真正的“载体”,落到了实处。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其中的哲学思想、科学精神、人文内涵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党的十报告中,同志提出了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结合的途径与原则、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梳理。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学习、了解中华民族特定的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及审美情趣等,是培养一个人民族情感、国家观念、社会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中国古代思想资源来解释和论证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概念的界定: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提出有一个历史过程,对其含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使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概念: 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间, 最近一个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减弱了, 出现了一些偏向,“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
目前学者基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关于传统文化的内涵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多数研究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温美琳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李菁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历史所提供的条件,创建、改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根据文献分析,大多数研究者从自己的角度对“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同的理解,同时对传统文化理解的侧重点也有差别。
二、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源出现代, 虽然古代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一学科, 但也有对人们思想形成规律和思想教育规律的探讨, 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措施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问题。因此,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有借鉴意义。
(一)宏观上系统整理
沈壮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视野》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作了深刻的文化解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建设具有理论意义。
顾友仁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一书则以“透视传统文化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地位的变迁为目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了独具特色的研究。
这一系列著作都给我们宏观理解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二)微观上重点分析
有学者尝试着从传统文化中选取一个主要流派或某一主要流派的某些代表人物,重点阐述其思想道德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价值。
早期研究最具代表的是邓球柏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分别总结了《大学》《中庸》《论语》等八部经典论著以及董仲舒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书中既探讨各思想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又探讨各家思想可用于当代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教育的资源。
当前学术界的研究多集中于儒家及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或观点。
三、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结合的途径与原则
(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结合的途径
讨论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结合的途径,是很多学者研究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东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精神的土壤中,对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的价值吸收和开发利用,进行重新开掘、认识和评价,不断丰富、发展和充实,创造性地转化中国文化传统,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结合的原则
某些研究者在吸取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尝试从不同视野总结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原则。
初文杰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难免会带有历史的烙印,具有一定时代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有合理和积极的一面,但也有不合理和消极的内容。
虽然一些学者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思考,但研究成果还相对较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运用
(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面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有学者认为,特别是中国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对中国古代和谐文化、“大同”思想、民本思想等的继承与发展;民族精神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直接成果,时代精神是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延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和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钱穆先生在《文化与教育》中说:“人才之培养,系唯大学教育之责”。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不容推卸地肩负着保护国家的文化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维护民族文化血脉传承的重要使命。
曲江滨、张薇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中指出,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弘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需要;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要求加强传统文化的作用。
可见,研究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就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作出了比较深入的概括,这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借鉴。
(作者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俄)列宁.列宁全集(第3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99
[2] .著作选读(下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781.
[3] 陈万柏.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温美琳.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J].法制与社会, 2010(34).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和方法已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融合创新,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可进一步推动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思想政治 管理 创新 融合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形式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不是灌输,而是通过以文载道,以文化心,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去追求一种价值观念,去共同遵守一种行为规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平等交流的机制,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开展行为文化,可以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文化,使员工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将本企业的先进理念和先进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员工思想和行动中去。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员工最重要的素质。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使之更好地服务企业、造福社会。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可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丰富思想工作内涵。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在内的物质文化形态;二是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形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个人文化素质,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含量,这样,才容易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深、做透,才容易使大家入耳、入脑、入心,才会取得实效。
二、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依托,为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鲜活力
(一)通过视觉文化建设,为员工创造舒适温馨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氛围。规范整洁的工作场所,人性化的管理氛围,可以使员工在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环境中达到员工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共赢,使企业的意志和理念在人文关爱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灌输。
(二)通过行为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员工行为的高度统一、员工与企业的高度统一。在实现严格管理制度的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统一员工思想、规范人员行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吸引力。同时,要结合创建学习型企业,把学习当作企业的核心力量,不断提高全员整体素质,才能激励更多的员工勇于竞争,善于竞争,最终把企业建成一个人人都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优秀团队。
(三)通过理念文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提高员工的团队精神和整体素质,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效应。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理念内涵。建立一种与企业所处的行业和环境相适应的、与企业的发展方向相吻合的的企业理念,可以不断充实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使员工产生崇高使命感,提高团队精神,从而达到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标。
三、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新内涵
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培育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新内涵,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一)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让企业文化入脑入心。企业文化是以无形的方式,营造员工认可的文化氛围来激励员工,如何让广大员工认同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深植人心?加大宣传力度是重中之重。我们要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制作版面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强化企业知识宣传,从而潜移默化地教育员工、引导员工。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管理透明化。对于员工来说,与企业共同发展,首先要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现状,让企业管理透明化,将企业的发展规划置于员工的理解过程中。只有这样,员工才能认同企业,从而进一步坚定企业发展的信心。员工只有了解企业发展现状,才能培养对企业的感情,从而与企业荣辱与共,达到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员工思想统一的效果。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思想政治教育;开发利用
节日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以开展有特定主题的社会活动日。它根植于文化系统之中,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内在地蕴含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有着特定的形态。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是生长在中华民族文化大地上的一朵奇葩。传统节日不仅包含衣食住行、娱乐等民间文化习俗,而且还蕴含着科学、哲学、伦理、宗教等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不论从儒家、道家还是后来传入的佛教,中国哲学思想一直围绕着“天人合一”思想不断发展,节日文化也不例外,节日来源于农耕社会节气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来源于自然必然要反映自然,万象更新的春节、春回大地的清明、百虫滋生的端午、寄托相思的中秋节无不体现着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心理。
第二,孝道至上的伦理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浓浓人情,不论是春节磕头敬老的孝道文化,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感恩心境,还是游子归来、万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无不体现着人伦亲情。节日文化亲情的挖掘是对于现代社会钢筋、水泥、混凝土层层包裹下的淡漠的人际关系的最好的提醒。
第三,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所有的中国传统节日无不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节日期间,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期盼合家团圆、健康长寿,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和谐美好的期望,寓意美好,鼓舞人心。
第四,深厚的国家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传统节日凝结着本名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不论是纪念屈原的端午、祭奠先祖的清明,还是登高思亲的重阳,都深深的体现着民族的胸怀与爱国大义。
二、中国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对于单纯的说教,渗透于节日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同,我们利用传统节日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它的规范功能、引导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和凝聚功能。
第一,规范功能。传统节日作为规律的社会活动,依靠传统习惯势力和心理信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意识,对节庆活动的各项要素、各种做法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以春节祭灶为例,“祭灶时将家中原来供的造神供在案上,供上关东糖、糖瓜、南塘、草料一碟,清水一碗,再点上香。然后用关东糖在灶口上抹一抹,表示将灶爷的嘴粘住了,为的是不让他报告本宅所做的恶事,“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在香烧尽后,就将造神和钱粮草料一块儿焚化,凉水则泼在地上,这祭祀之礼便算完了”①传统节日复杂的节日形式虽然带有某些封建迷信的色彩,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够起到规范作用,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入到传统节日中,不依靠单纯的说教,而以不成文的礼节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这应该比单纯的理论灌输有更高的时效性。
第二,引导功能。传统节日的形式虽然是丰富多彩的节目活动,但传递的是文化和情感。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践行伦理道德。每个节日都有它特定的引导内容,如春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能够联络感情、增加友谊,从而激发人们对团结、祥和的向往;清明节代表着对亲人的怀念,它引导人们孝顺父母,珍爱生命;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传统节日作为一个民族传达情感的重要渠道,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引导功能,使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参加节日活动,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教育内容逐步转化为自我的内在意识,然后外化为日常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三,心理调节功能。“节日是调节人生最美好的精神慰问品,是人类送给自己最美好的礼物。”②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对着的社会、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这样的压力得不到很好的释放,将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传统节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调节点,是紧张生活的剂,也是人们释放内心情感的重要时机。传统节日对于培养人们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乐观豁达的进取精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凝聚功能。所谓凝聚功能是指将分散个体的思想、信念与价值观凝聚成一股力量,充分发挥整体合力,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传统节日作为一种标志性的民族文化,已成为增强炎黄子孙凝聚力的重要载体。
三、中国传统节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开发利用
传统节日作为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传统节日,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要使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得以更好发挥,首先必须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这样才能使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大力宣传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当前,国家十分重视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将端午、清明、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不仅是为了让人们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更是传承节日文化的载体和保障。
宣传和弘扬传统节日,还需要文化部门及专家学者们在内涵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假期这一载体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橱窗、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节日文化的渊源和内涵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并接受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围绕节日主题开展活动,为人们参加节庆活动提供平台,让节日文化深入人心,通过节日活动引导人们形成高尚的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保障社会和谐。
第三,创新节日活动形式。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依靠丰富的节庆活动来承载,但当前情况下,人们普遍感受到过节的气氛没有以前浓了,过节越来越单调了,这严重制约了传统节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我们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使之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接受水平和心理特点,以群众乐于参加和便于参与作为举办节庆活动的出发点,不断增强节庆活动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传统节日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当然,传统节日中也有糟粕,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传统节日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应敏锐鉴别,取其精华,以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群众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相得益彰。(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钟明善、朱正威.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3]娄淑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4]陈崔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探索[N].科技创新导报.2008.
[5]刘惠,传统节日:青少年德育的重要载体[J].教育导刊。2010.
注解:
【关键词】民主 价值内涵 现代性 底线
民主是人不断追求符合人性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近代以来,民主逐渐演化为现代社会的普世性话语,同时,民主化获得了与政治现代性几乎同一的内涵。然而,民主在今天意味着什么,民主到底体现为哪些基本价值或精神,仍然是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观自省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厘清民主的基本价值内涵,揭示现代民主展开的价值原点,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民主在现代社会中的担当,并且为民主制度建设提供基本思路。另外,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基于民主基本内涵构建民主话语体系,客观上为不同文化背景下政治民主建设的相互借鉴提供了另一角度的合法性依据。
民主的本质:一种政治哲学视角
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和价值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迁。“民主”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出,用来表述希腊城邦的一种政治实践,即公民通过公民大会形式直接讨论和投票表决来最终决定城邦事务,其含义是“人民的统治或权力”。在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历史中,民主延续了古希腊思想家们所倡导的直接民主模式或“政体”之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唤醒了对人性和理性权威的尊重和推崇,民主真正成为近代以来普遍的政治价值诉求;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民主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19世纪以来的代议制、自由民主时代充斥着人类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民主实践,以及纷至沓来的民主思想。而促使人类对民主不懈追求的根本动因,构成纷繁复杂的民主成果的共同内核的是民主的价值内蕴,即符合人的类本质需要的价值诉求。
哲学意义上,民主源于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需要,是作为主体的人对自身的自主性、自由的类本质的价值诉求和积极确认。人是“普遍利用自然属性和人的属性的体系”。人通过对象化的实践活动,占有自然界和社会关系,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获得了主体性认知,“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主体的人不受任何外力强制,按照自己的理性和良心安排自己的生活,再现了自主、自立、自由的特点。这种自我作主、自由选择体现了人格独立和人之为人的价值,是民主在个体类本质存在意义上的原初内涵。由此可见,民主是主体性的派生物,是对自主、自由的类本质的积极确证,体现了人的基本属性。
人民精神
古希腊思想家关于民主的论述已经表达了民主是人民的权力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平民政体首要观念在于“属于多数”,民主政体的基本特征便是政权属于全体公民。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理论家们,格劳修斯、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孟德斯鸠、卢梭等,在自然法学说、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基础上逐步完善了人民思想。马克思在强调民主阶级性和历史性的前提下,对民主这一基本内涵做了更一般意义的阐述。他认为民主作为一个类概念,其一般意义即“人民的自我规定”,“民主制是一切形式的国家制度的已经解开的谜。在这里,国家制度自在地,不仅就其本质来说,而且就其存在、就其现实性来说,也在不断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现实的基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并被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国家制度在这里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人的自由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逐渐成熟和深化,人民精神的内涵和外延获得了丰富和拓展。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权力与权利交换关系的深化发展及其外化的现代政治制度,确保和实现了人民作为现代民主的根本内核。人民精神不仅对于现代民主具有了更加广泛的概括力,而且无可避免地渗透到民主实践中。理论界普遍认同人民以全体公民或推动社会发展的多数人为应然内涵。
平等自由原则
自由和平等是人的类本质的内在规定,是民主追寻的基本价值目标和赖以实现的前提。平等以人性的平等为前提,即承认“每个人的价值内在地与别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享有平等地进入社会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我选择的自由、平等权利。作为民主的基本价值,平等体现为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决定与己相关的事务,任何人都平等地享有“不经其同意的统治”的拒绝权,公民在公共事务上机会均等。
而自由与平等密切相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人首先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自由地决定自己的事务,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独立自主地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真正的民主即自由和平等。”“如果要将民主制度的特征以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可以这样说,民主制度就是尽可能使其人民同时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最多的平等的政治制度。”从古希腊民主到现代民主,自由和平等始终是民主的逻辑出发点和价值追求。
不可否认,“人类在道德上对优良社会生活的追求,在理念形态上对自由、平等的认同,是民主政治所以昌盛的先决条件。”然而,“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具体、现实的,处于一定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之中。脱离了现实物质关系的人的自由和平等是不存在的。因此,民主所内涵的平等、自由是历史的、相对的。
宽容精神
宽容精神作为价值视野,实质上是与现代多元共存社会相契合的基本道德要求,以承认民主的其他基本价值而获得合法性和必要性的价值理念或道德合力。它至少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内涵。首先,它承认世界本质是多元而非单一;人的有限性和差异性以及价值的多元主义。自由主义认为理性据以产生的基础—感觉经验具有变异性、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理性也经常处于谬误和不确定之中。其次,它承认和尊重自由、个人权利,追求道德内涵上的人格平等和相互尊重。人性的平等、自由、权利是民主政治逻辑起点和归宿。宽容精神也是基于这样的道德正义,“它并不奢求‘爱无等差’,而只要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人都是与我一样的人,只要求接受并践行‘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而我所具有的他人也应该具有’”。哈贝马斯指出:“民主的自决具有一种包容意义,要把一切民众都平等包容到自我立法过程当中。包容意味着这样一种政治秩序对于一切受到歧视的人都敞开大门,并且容纳一切边缘人,而不把他们纳入一种单调而同质的人民共同体当中。”宽容不仅意味着“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的耐心公正的容忍”,而且更为根本意义上是通过制度、机制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尤其尊重、保护少数权利。
民主价值的特点:普适性与特殊性
“民主既是普遍的—所有人(准确地说是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它,而且它还具有某些特定的核心要求,使其可以适用于全球;民主又是特殊的—所有国家和文化地区都以各自的方式实践民主。”民主的基本价值内涵主要是对民主共性、本质的概括,它证明了民主的普遍性、理想性、目标性、框架性的一面,而民主的实现方式则展现了民主的特殊性、多样性、具体性和实践性。民主价值观的现代转型及民主价值的实现是具体、有条件和复杂的。
现代民主所张扬的理性、自由、平等、权利、包容等价值精神具有普适性,但只有与具体的历史文化传统结合,才会显示其真实性、稳定性,才会内化为民众的自觉认知和行为习惯而具备真正的先导性价值。在民主与文化二者之间,“主要是文化影响民主,而不是相反”,民主价值内蕴的认同在深层和真正意味上是文化的重塑。如果说现代民主价值内蕴是具有西方文化源流的,那么后发国家和地区在民主化的过程中价值观的现代转型会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传统文化的自我张扬和惯性影响可能使现代民主价值在本土化过程中遭遇拒斥、挑战。现代民主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较长时段的文化消化、分解、融合与吸纳,这是个循序渐进、多元复杂的过程。
“民主”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现实。民主制的确立是价值压力的产物,所以民主是什么与民主应该是什么分不开的,民主只能在其理想与价值允许它存在的范围内存在。民主的价值与其外化的制度是不可分割的两面。民主的价值理念是关于政治、社会善的目标预想,具有空洞性、抽象性,只有将这些价值外化为具体的政治制度,才会实现民主的本意。
关键词:湖湘文化;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关系;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45-2
0 引言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就需要充分发挥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脚步,蕴含了多种精神内涵,在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品质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1 湖湘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1.1 湖湘文化的概念
当前对湖湘文化概念的解释有两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湖湘文化是指由湖湘地区的原住居民、移民以及流寓者,所创造并逐渐积累起来的文化精神,一部分学者认为,湖湘文化是指生活在湖湘地区的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总和。但是,总地来说,湘湖文化具有区域性和历史性两大特点,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生成、演化并兴起的一种属于湖南省范围内的传统文化。湖湘文化内容丰富,涉及物质、精神、观念等多个方面,覆盖范围比较宽泛,包含基层群众以及中上阶层所有社会层面。
1.2 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
湖湘文化的形成基础为楚风,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历史因素的影响,所以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既包括湖湘传统的精神品质,如勤劳、勇敢、奋斗、爱国、简朴等,又包括具有历史时代特色的爱国情操、艰苦奋斗、实践务实等精神品质。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概括为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四个方面,在这四方面精神内涵的影响下,湖湘文化展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独立创新的开放发展姿态,造就了大批湘湖杰出人才。
2 湖湘文化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
湘湖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能够对人的思想意识以及精神理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与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存在关联性和互动性,实现湘湖文化与高校教育的有机融合,对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1 湘湖文化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性
湘湖文化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两者的作用对象及目标存在关联性,湖湘文化内容与社会实践能力内容存在关联性,互相文化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存在关联性。首先,湖湘文化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所作用对象都是高校学生,两者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立足。其次,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反映出来的,而衡量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为价值理念。通过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为湘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湘湖文化中的精神内涵,还能够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最后,如果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便是传承和发展湖湘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而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具体表现内容,来自于湘湖文化,而又超越和重构着湖湘文化。
2.2 湘湖文化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之间的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最主要方式,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价值引导和方向选择作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领湘湖文化,为湘湖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能够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展现出湘湖文化魅力及内涵,为高校学生提供精神支柱,坚定学生的文化信念。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湘湖文化传承和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湘湖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从这几方面可以看出湘湖文化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之间存在互动性关系。
3 湖湘文化在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3.1 湘湖文化中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爱国主义精神是湘湖文化的重要组成,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谋和,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体现,在传承湘湖文化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首先,高校学校应该大力开展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借助学报、学校论坛、学校社团等,对湘湖文化进行大力宣扬,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使学生通过了解历史文化,学习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荣辱感,树立远大志向。同时,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比如参观博物馆、参观革命圣地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2 湘湖文化中开拓创新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而湘湖文化中则蕴含着艰苦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所以就需要在高校学生社会之间传承和发展开拓创新精神。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如演讲比赛、科技竞赛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坚定学生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的支持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充分发挥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大学生勇于开拓,不断创新。
3.3 湘湖文化中求真务实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湘湖文化的形成和演变一直是以求真务实为基础的,强调社会实践和客观事实的重要性,这也是当前社会对高校人才所提出的社会实践基本要求。高校应该积极组织深入基层民众,使学生了解到群众的生活状况、生活面貌等,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民众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进学生与民众之间的情感,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落实。同时,还应该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形势,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使W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锻炼、提高自己,推动湘湖文化的转型。
3.4 湘湖文化中开放进取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湘湖文化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特点,提倡革新、创新进取,反对因循守旧、泥古不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将湖湘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对培养大学生开放进取精神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学生应该认清社会发展形势,强化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明确自身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并以此作为奋斗目标。同时,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应该积极发扬协作意识,保证专业化、市场化的社会秩序和谐运行。并以国家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契约观念合格法制观念。
4 结束语
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自身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了自身未来发展高度,也会对各项建设事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需要以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为载体,保证湘湖文化的有效传承和繁荣发展,充分发挥湘湖文化力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赵本纲.湖湘文化在湖南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4(2):34-37.
[2] 朱文雅.论湖湘文化对塑造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影响[C].湖南省研究生创新论坛――湖湘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分论坛,2012.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创新
随着经济市场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譬如:分配方式的变化、利益关系的变化和经济成分的变化等,这些变化给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可因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单一,并且还非常枯燥及乏味,致使企业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本无法使新背景下市场经济需求得到满足。所以,企业一定要改变传统思想理念,还要对思想政治工作有观方面进行完善,如: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因此,笔者在下文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简述企业文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表现出来的促进作用
企业想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对员工所具有的政治思想进行分析,然后再实施相应的教育,以使员工的思想意识得以提升,企业如果想要提高社会效益,就需要积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不但为建设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还为传承政治思想的主要形式。除此之外,还能够促进企业提升自己的竞争实力。所以,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且还能够使员工的群体意识得以增加,进而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内部顺利展开[1]。企业文化主要强调无私奉献、敢于创新和勇于竞争等精神,只有这样才会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更多活力,有效解决传统工作中的问题。并将思想政治与经济两项工作紧密连接起来,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笔者认为,建设企业文化可以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使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可以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成为企业生产的动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思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宽
笔者调查了众多企业管理发现,现在人们不单单只追求经济利益,还追究精神享受,这一点完全不同于以前的管理。所以,笔者认为,现在想要建设企业文化,要对企业的群体行为进行塑造。其中企业文化为培养所有职工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以及道德准则,把职工的人生目标与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使职工增加团队合作的意识,积极投入生产工作当中,为企业和自己创作出更高的经济效益[2]。建设企业文化与开展政治工作有着相同的目标,所以,可以将思想政治和经济这两项工作有效结合到一起,从而更好的推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特点是把“以人为本”作为其工作开展的原则、将文化建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载体、使企业的形象作为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而促进企业文化快速建设成功;并且要重点培养员工的拼搏精神、奋斗精神和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当做成企业发展的支柱和文化建设的核心;同时还要对企业形象进行打造,使其更具影响力,并对对企业文加以利用,在企业文化活动中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促使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让组织以及社团作用能够有效发挥。针对企业文化而言,不只是单一的进行灌输,而是将文化作为一个载体,作为一种核心思想,促使企业中的工作人员自觉地对价值观念进行追求,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3]。除此之外,建设企业文化可以改变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将“以人为本”这种理念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础,构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工作氛围,把文化教育变成沟通教育,以使教育的效果达到最佳。同时,企业还能够对员工行为文化进行管控,对企业中的人员进行良好教育,并且还能逐渐完善教育体制,使自己的企业快速发展壮大[4]。这样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在建设企业文化中,就会受企业文化影响慢慢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笔者认为,企业文化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通过建设企业文化还能够促使企业扩宽思想政治思路。
三、建设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开展方式
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看作成自觉行为中的一种,并且企业也将其作为一种行为过程。除此之外,企业文化能够发现和解决另外一个角度上政治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制定出企业生产策略和经营方案等。具体有以下表现:第一,企业文化促进了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企业文化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文化,当企业文化的作用被发挥时,企业的思想理念就会和生产经营等工作进行有效结合。所以,企业可以一同开展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就会使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被有效解决[5]。第二,建设企业文化可以对企业制度和理念进行统一,这样企业政治工作在开展工作就会变的更加完善。第三,建设企业文化可以把管理方法和理论统一到一起。第四,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识别系统和经营哲学进行统一,这主要是通过企业理念和行为对企业职工的理想抱负以及价值观念进行反映,这些都是企业所要承担的责任。所以,笔者认为,企业中的工作人员必须把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让它们一同发展,以使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四、建设企业文化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革新
建设企业文化可以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快速革新,同时还可以促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实效性。但是企业开展的政治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思想性以及理论性,且工作方式还非常单一,有效载体不多,致使思想政治工作只是一味的进行理论灌输。可针对企业文化而言,不但可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还能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进行有机结合[6]。首先,企业文化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快速革新。针对企业发展而言,企业文化为一种创新的思想理念,这个理念可以表达出社会的进步。一个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成功,就要将文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企业文化建立和实践都能够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可是,针对思想政治工作而言,不能按照其他企业的思路开展工作,而需要针对自身企业的特点开展政治工作。其次,针对方法手段而言,思想政治工作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快创新的速度,即,企业政治工作需要利用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念来丰富自己内涵。笔者分析了我国一些企业的成功实践经验,发现企业文化为企业开展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且还能够使企业政治工作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尤其是那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更具凝聚力,使企业的竞争实力得以增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所以,企业通常会把人文和科学两种文化结合起来,并应用此种方法来促使政治工作的方针和路线转变成一种价值观念,使企业更具凝聚力,使员工积极主动投入工作中[7]。通过应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解决存在于企业政治工作中的问题,改变目前市场经济中过于陈旧的观念、生产模式以及思想方针等,进而使企业经济与政治工作有效结合,并按照规定认真执行。
五、结语
总之,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企业顺利的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我国现在很多企业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致使政治工作无法进行改革创新。而企业文化却能够使政治工作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让政治工作思路变得更加开阔,确保政治工作具备更新颖的发展途径,所以,企业想要开展政治工作,就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
作者:王 良 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耿合江.知识获取视角下互惠性与自利性企业文化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3):135-140.
[2]吴秋生,刘沛.企业文化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的问卷调查[J].经济问题,2015(,7):106-114.
[3]夏立明,李晓倩.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企业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3):119-122.
[4]刘明明,肖洪钧,张健东,等.企业文化要素如何影响绩效?——来自国内建筑企业的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12,24(11):129-138.
[5]高士军,王帅.企业文化主题定位推导模型与落地实践——以江苏吴中实业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8):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