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方经济学重要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 本土化 课程建设
注:本论文获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重点立项项目“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研究与教学改革实践”(编号2008A018)资助。
一、前言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机理和一些重要的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法体系和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为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提供合理解释,为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提供思路。西方经济学虽然探讨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问题,其内容科学,但它同时是一门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和利益关系的社会科学,它不可能超脱政治、文化和历史。经济学研究的是具有情感并具有利益动机的人;而且经济学家本身也是有价值取向和利益动机的,对现实存在的各种经济制度也有不同的信仰。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在经济研究中,不能不加分析、不顾中国的实际简单地套用西方经济学。我们应当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联系中国实际来学习、研究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改造,使之成为能够说明中国经济问题的有用的工具。
课程建设是一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其实质是遵循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体系整体优化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课程建设,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培养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随着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已经渗透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已成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要调节者。然而,中国现在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至少有三方面的不同: 其一,中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的社会制度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正处在追赶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关键时期。其二,中国正处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这意味着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新旧体制都将在中国经济运行中发挥作用。其三,中国是一个有13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这意味着庞大的人口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生活水平提高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特有的、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西方经济学原封不动地拿到中国来,不能简单地套用西方经济学的结论。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分类研究,重新审视西方经济学中的哪些内容是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共性和一般规律,哪些结论是和发达国家的现实经济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哪些观点包含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西方经济学中的哪些内容是可以直接采用的,哪些内容是需要改造的? 哪些内容是目前中国经济条件不具备、不成熟而暂时不宜用的,哪些内容是应当摈弃的。
我们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不但要掌握其结论和方法,而且还要把握具体的理论赖以产生的假设前提、逻辑结构和经济背景,还要注意不同的经济制度( 或体制) 、经济条件和风俗习惯所造成的经济主体( 消费者、生产者、政府) 的动机和目标的差别。这些差别就可能导致这样的结果: 在西方是正确的结论在中国现阶段可能是不正确的; 在西方有用的理论和政策在中国现阶段不一定有效。
所有这些本土化的问题,困扰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因素很多,要培养当代大学生现代经济新思维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加快西方经济学本土化课程改革与建设势在必行。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课程建设的思路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既抽象又具有很强应用性的课程,其在不同程度上构成了许多经济学科和课程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内容体系庞大、流派众多,各种流派的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各异。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教学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经济思维的能力,我们应该在基本原理讲授过程中努力结合中国的国情。我们可以举出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具体的理论来寻找本土化的结合点。
比如,目前中国的企业有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个体经营户,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的目标函数可能是不同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中国国有企业不能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国有企业还需要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如解决就业、稳定经济、安定社会。如果用西方流行的企业理论或生产者行为理论来统一分析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得要领的。
又如西方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所说的利息率是市场化的利息率,而中国的利息率目前是高度管制的利息率,这两种利息率的决定方式和变动规律都大不相同。因此,建立在市场化利息率基础上的有些理论不能照套过来解释中国现阶段的经济现象。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公共投资增加会通过利率提高来排挤私人投资的理论,IS-LM 模型所说的货币供应量增加通过利息率下降(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 来刺激投资的机制,都不能直接用来说明中国目前的相关的经济问题。我们需要结合中国实际,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和改造。
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可以尝试三种方法实现本土化改造:
一是剔除术。这是为了剔除西方经济学中那些与我们的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不一致的内容。比如,西方经济学中宣扬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终极制度的内容; 论证发达国家剥削、掠夺发展中国家有理的内容; 论证国际经济关系中不平等规则合理的内容。
二是整形术。西方经济学中的有些内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不一样,不能把它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需要经过调整和改造来进行运用。例如,近些年一些中国学者在学习、借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联系中国实际,构造了中国居民的消费函数,提出了适合中国现阶段情况的IS-LM 模型。
三是移植术。所谓移植术,是指联系中国实际来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和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使西方经济学在中国本土化。根据前面所述的西方经济学的性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是没有阶级性和国情差别的。在西方可以用,在中国也同样可以用。如均衡分析、成本-收益分析、边际分析、总供给-总需求分析、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消费、投资、净出口与总需求的关系分析,等等。
四、西方经济学教学本土化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造就精品课程的重要保证。在课程建设中,要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培养师资的形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本课程主讲教师的本土化教学交流,学习兄弟学校经验,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加强科研工作,为任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强化西方经济学本土化应用和研究提供基础,也为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参与相关科研活动创造条件。
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敬业精神、责任意识、育人意识都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杜绝缺课、少课,保证课时,有始有终。除了学校规定的各个教学管理环节,根据需要进行学生评教问卷调查、教学督导听课等多角度反馈信息,全面改善教学质量。
(二)推进本土化教学的教材建设,完善学习成绩评价方法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推进教材建设,建设或使用适合当代大学生需求特点的教材,包括多媒体形式的立体化教材,加大力度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突出本土化案例教学内容,努力将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资料适当地补充到教材中去,做到用经济理论模型分析中国的实际问题,增强现实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在教材的建设或编写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注重创新和实践内容,编写有水平、有特色的教材,另外,还要汲取西方经济学昀新发展的前沿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文献。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规范考评指标。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要进行全方位考核,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降低考试成绩所占比重。作业、实践和发言讨论均列入评定范畴,鼓励创新型答案。
(三)本土化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加强科研实践
坚持“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原则,采取“边教学、边研究、边改革、边实践”的方式,在研究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紧跟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服务于学生和教学工作。
总之,西方经济学本土化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发扬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切实把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抓出实效,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璐.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实践[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10)
[2]穆红莉.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探析[ J].高教论坛,2007,( 5)
[3]孙宇,李文华.讨论式教学法在经济类专业本科教育中的运用[ 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
当代中国的各大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门专业课,但是当代大学生对这两门专业课的认知程度不足,不能够从正确的角度认识两者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联系角度来进行分析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共同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二者从不同的角度都批判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是两者理论的基础,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持有正确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关键词:
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不足
威廉•配第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马克思指出:“我所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从威廉•配第以来的一切这样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相反,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古典政治经济学之所以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由于要服务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能对资产阶级的经济从质上进行分析,所以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但是又区别于重商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但是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完全科学的。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历史来看,古典政治经济学起源者威廉•配第在他的著作《赋税论》最早提出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命题。正像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威廉•配第曾说:“还不确定而概括地谈到商品的价值是由等量劳动来计量的。”“劳动种类的差别在这里是毫无意义的——一切只取决于劳动时间。”但是威廉•配第没有区别好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也没有将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仅仅认为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但是他没有区别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继承和发展了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亚当•斯密使得古典政治经济学成为独立科学的体系建立起来。亚当•斯密指出了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种特征,他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他还认为商品价值有工资、地租、利润三种收入共同决定和调节的,现在的学者将这个理论称为“收入决定价值理论”。在亚当•斯密之后,大为•李嘉图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形成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马克思写到:“把商品归结于二重形式的劳动,即把使用价值归结于实在劳动或合乎目的的生产活动,把交换价值归结于劳动时间或相同的社会时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一个半世纪以上的研究得出的批判性的最后成果;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分析清楚到底什么劳动决定价值,使得以后的理论带有非科学性,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其科学性但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其科学部分也有不科学的部分。
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共同的来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共同的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以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为代表的,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不断完善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为其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继亚当•斯密和大为•李嘉图后,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成了两个支流,一个支流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合理的部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主要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另一个支流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也就是新古典经济学,它是由英国马歇尔和凯恩斯,美国萨缪尔森和斯蒂里茨发展的经济学,经过现代西方经济学者的发展,成为后来的西方经济学。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中将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一棵大树,引用:将现代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比喻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树枝。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上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当中不同的理论,都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扬弃。
三、西方经济学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
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来源一样,同样,西方经济学也扬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理论。现代的西方经济学是由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构成的,宏观经济学主要以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核心理论的,微观经济学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理论的。均衡价格论的本质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批判继承了亚当•斯密“收入决定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的均衡价格论是由边际效用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等理论有机组合的产物。西方经济学是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体系。无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都是来源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它们都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地继承了劳动价值论,使得它们的理论体系各有不同,但是它们的理论来源都是一样的。
四、大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要树立正确认知
首先,大学生要树立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可以观看相关的电影和书籍。其次,大学生要从感性和理性上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进行认识,大学要在学校课堂上认真听课,课下要积极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再次,大学生对两者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起来,从实践中再获得认识。最后,大学生要能力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回归与实践,要与当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参考文献:
[1](苏)弗•谢•阿法纳西耶夫.《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数学模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6-03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类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它是财政学、国际贸易学以及金融学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管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比较难,不易理解,期末考试不及格率相对较高。这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特点密不可分。与其他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相比,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数学计算与数学模型,除此以外还有基于数学的分析工具,如均衡与非均衡分析、比较静态与动态分析、弹性与刚性分析以及边际增量与总量分析等工具。正是借助于数学这个分析工具使得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相对比较严谨、逻辑性非常强。经管类学生以文科生居多,其数学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数学心生恐惧,再看到西方经济学教材中的数学模型自然会对这门课丧失信心。
我在多年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一直注意探索研究数学方法与经济理论的最佳结合方式。当然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效果。既要让学生乐于接受数学这种分析工具,不会总是心生恐惧,又要让学生对经济理论有浓厚的兴趣,真正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这才是进行教学研究的目的。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我初步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起来,我的体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
经济学的数学化始于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他系统地使用数学方法对厂商理论以及单个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有力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此后的20世纪后半期,经济学进入数理化阶段,大批数学家以及学数学出身的经济学家推动了经济学的数学化。在他们看来,数学语言可以将模型的前提描述的非常清楚,逻辑推理更加严密,利用已有的数学模型可以推得人们直觉不易得出的结论等。当我们去学习西方经济学时,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储备。对于本科生来说,主要是微积分、概率论等高等数学知识。西方经济学中大量使用的边际分析,从数学计算的角度看就是函数的导数问题;最优化分析主要应用的是函数极值运算;IS-LM模型的均衡使用的是初等数学的联立方程求解。这些数学知识其实不难,学生在本科期间学习的高等数学足矣。只是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基本的微积分计算没有掌握,看到西方经济学有数学计算就被吓倒了。可以说,数学基础越好越有利于西方经济学的学习。笔者曾经为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讲授西方经济学,发现这些理科背景的学生对模型的理解显然要优于文科生。有人说数学是西方经济学的行话,能否使用数学是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的区别,这个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经管类的学生要想学好西方经济学必须在高等数学上下工夫,尤其是金融专业的学生。如果要想在专业上进一步深造,没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储备,怎么可能学好中高级的西方经济学呢?
二、数学是为西方经济学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
在本科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的极端思路。一种是任何数学推导、数学模型都不介绍,只介绍理论,这样经济理论有失严谨,学生理解不透彻;另一种是针对任何一个理论,过分关注其数学推导,不去阐明理论本身的含义,将西方经济学课程上成高等数学课,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非常枯燥,也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经济理论。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非常清楚:数学是为西方经济学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马歇尔反对过度的数学化,在阐述经济理论时他尽量采用举例的方式,如果必须用数学,他便将这些数学推导放在附注中。他不想因为过多的数学使经济学失去原有的魅力。国内一些经验丰富的经济学教授在为本科生讲授西方经济学时,同样以案例为主,数学推导为辅,课程生动有趣。我们教师对西方经济学的理解也不能只关注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应用,应当重视的是经济理论的实质。教师应当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之生活的实际去描述经济理论的含义,而不是一味推导模型,当然一些图形和模型的数学特征有利于对理论的理解,教师就要讲解。比如说在讲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形状时,先告诉学生为什么开始成本的增加是缓慢的后来急剧增加,还可以讨论总成本函数的一阶导函数的增减以及其二阶导函数的正负取值,以此确定了短期总成本函数图像先凸后凹的特征,这样学生对图形的理解就会更深刻。但是不管如何讲解都不能撇开总成本函数变化的原因单纯做数学分析,这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脱离了经济理论的数学模型、公式等都是数字游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三、注重数学模型的使用
数学模型是对经济理论的抽象、简化,是用数学语言对理论的描述。它可以表现为用字母、数字或者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来的等式或者不等式,也可以以图表、图像等描述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关联。西方经济学中存在大量数学模型,如蛛网理论模型、供求模型、古诺模型等。在经济命题、假说的推导过程中使用数学模型,可以使表述清楚、层次分明、提高效率,有利于经济理论的发展。在应用数学模型时,一方面要注重假设条件,不可以照本宣科。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纪人”的假设与“完全信息”的假设。“经纪人”的假设,即每个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如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完全信息”的假设,即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要给学生讲明白这两个假设的含义,也要告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取得完全信息非常困难,我们的所有行为也不是完全理性的;二是每一个理论的具体假设。比如需求定理离不开其他条件都不变这个假设。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要求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不断增加一种要素的投入。要让学生明白这些理论的假设前提,只是为方便理论的推导,未必符合生活实际。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经济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揭示了一些市场运行的机理以及一些重要变量间的关系,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可以解释经济社会中人的行为以及社会现象,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思路。教学目的在于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经济学以后,也会像经济学家一样去思考。比如春运时火车票的一票难求现象实际是供求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政府降低税率、增加支出,实际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促进消费、投资来增加社会总需求。学生对身边的大小事都可以进行经济学的分析,从而形成经济学思维,达到西方经济学教学的效果。
四、使用案例教学方式
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尤其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对理论的描述即使加上数学模型的推导,学生也难以完全理解。通过案例教学,既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也可以用案例来阐明经济理论的含义,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所使用的案例应该尽量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比如在讲解供求定理时,引入北京儿童医院挂号难这一案例,引导学生用供求定理分析原因。学生会看到医院的专家、医疗条件是相对稀缺的,而看病的人非常多,但是挂号的费用相对比较低,导致一些号挂出来后卖高价形成所谓的黄牛市场;在讲解机会成本概念时,除了要讲清楚概念的表面意义外还要讲清楚其引申含义,让学生明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有机会成本,理性的人应当选取机会成本最小的事情。比如让学生去思考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有哪些,估算四年的学费、如果不上学四年间可以取得的收入,让学生去比较大学毕业以后的收入与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孰大孰小,由此得出大学到底值不值得上的结论。诸如此类的案例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生活实例的引入,既解释了理论,也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本科的西方经济学课堂可以采取首先引入案例,通过案例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进行相关经济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其间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对经济理论作进一步的推导和说明,最后再通过理论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这样,将会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传志.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数学[J].职业教育,2012,(7).
[2]王博.经济学教学化的教学启示探究[J].中国商界,2009,(11).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因其并非中国土生土长,而是引自西方国家而得名。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性概括和抽象式描述。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学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教育部指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全国各个本科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课中普遍开设。它不仅是经济管理类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同时还是服务于其他专业的经济学相关理论学习的有力工具 [1]。
二、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应实现的几大目标
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以外,还应着重实现下述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经济学的思维习惯。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之余,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教师自己要养成经济学的思维习惯,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经济学思维习惯的优点以及经济学思维习惯的形成方法。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日积月累,最终学会用专业思维去看待和分析问题。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经济学及其相关专业知识,也是保障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的有效手段。
2.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是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也应做到能够与时代并进。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前沿热点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获得自身水平的提升,也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课程间的融会贯通。西方经济学与其他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共通性。经济学的基础性地位更加说明了在这种共通性之中,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和主动向其他课程渗透是首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穿插引入其他课程的某些元素,如可以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方法去解释其他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用其课程的知识和观点来解释经济学课程学习中的一些问题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灵活掌握其所学的各门课程,做到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三、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1.理论性强导致趣味性不够。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中包括大量的概念、定律、原理的阐述,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图形和数学论证。对于初学者和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会存在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较强的理论性也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充斥着资料性信息,导致课堂气氛的轻松性不够,也减少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令教师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不利于其对教学方式的及时调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被动接受知识,无法与教师进行很好的交流,导致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数学化倾向导致理解力不够。西方经济学知识阐述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借助大量的图形、表格、数据、数学公式及西方经济学专业术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和难以掌握。近年来,经济学界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注重实证分析。实证研究能够增加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逻辑严谨性。然而,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推导很容易令人忽视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牵连性。在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中,不应因数学方法本身而强调数学方法,而应加强对基础理论的定性分析。因为数学的方法只是西方经济学的一种表达方式,并不是它的全部。
3.理论联系实际不够。从当前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实际情况看,中国的经济学理论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成分比较多见。目前中国选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版本大都以主流经济学为主。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来源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早期版本,宏观经济学来源于凯恩斯的理论观点。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未能在西方经济学教材中得到反映。教材中还缺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的分析。即使学生课堂上能够记住一些抽象的理论、模型、案例、图表和专业术语,但由于现实性不够,学生不仅不能将所学知识牢固掌握更不能实际运用 [3]。
4.教学手段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本科课程教学中,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教学的主要方式局限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普遍缺失。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听,而没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因而无法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三大能力”,即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成为一句空谈。而随着多媒体设备的普及,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完全抛弃课本和教案。少数教师甚至跳过了备课环节,直接从互联网下载教学课件,上课时对着课件“照本宣科”,时常出现讲授思路不清、逻辑混乱、知识点错误等情形,直接导致了教学效果不佳。
四、西方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增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适宜性。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法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改善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应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如可将传统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以及其他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法相融合,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集合优势。例如在教学中适当使用黑板板书介绍关键概念或推导重要数学模型和公式,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强化教学效果,或采用参与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2.增强理论与现实的贴合度。在教材使用方面,应尽量选择精练易懂、所举实例符合中国现实的教材。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自主编写适合本院学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之外,应注重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西方经济学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际操作条件,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实践热情。
3.增强教学体系改革的有效性。西方经济学内容纷繁复杂,流派林立,观点各异。容易令学生把握不清其基本知识体系。教师要把握住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条主线,通过两条主线将各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如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总供求的平衡。在讲授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侧重点。如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适当简化模型化的经济理论的阐述,着重培养其思维方式。
4.增强教学内容的前瞻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进一步推进,经济理论界对知识的时效性越来越注重。一些不合时宜的理论在时代的变迁中被淘汰,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西方经济学教学不能忽视现实经济的这一重大的时代特征,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前沿理论的研究,促进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授课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紧跟经济学界的最新研究动态,适时向学生介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帮助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参考文献:
[1]李传志.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数学的适度使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S2):23-24.
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现代IT人才培养中的实际意义IT人才缺乏会成为阻碍IT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针对软件产业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所以,培养符合现代企业的要求的IT人才,已成为当前推动我国IT产业发展、实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在我们国家中,IT人才的培养工作主要在高校进行,当然也有一些IT产业也会对自己的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在高校培养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的影响,所培养出的IT人员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会使得IT人才层次与知识结构产生严重的缺陷,进而造成IT人才的大量浪费。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IT人才培养存在着几个重大的问题,第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专业定位不清,在我国,不论是一些重点高等院校还是其它普通的高等院校,在进行IT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不论是培养方式还是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内容存在着大同小异的现象,这些院校的教学目标也存在着很高的一致性。再者就是一些高职学院在培养IT人才的过程中,总是极力向普通高校看齐,这会使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定位不准确,培养出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较差,无法在工作中突出自己的特色。第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落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IT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软件人才,这些软件人才在工作中必须具备较强的工程意识,而且要有较强的应用能力,他们必须熟练地掌握与IT行业相关的最新技术,这就对IT人才培养中的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的人才培养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许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基础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会使得所培养出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不具备最新IT技术的运用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IT技术每天都在更新,相比之下,大部分高校的教材更新速度则显得过于缓慢,这就使得在校学生无法及时地接受国际上最新的IT技术,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达到工作的要求。还有一些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无法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企业中必须再接受几个月甚至是一年的工作培训才可以正式上岗,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实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T产业的发展。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严谨、深刻、逻辑结构严密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导市场实现有效地资源配置,将西方经济学融入到现代IT人才培养中,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使得人才培养时刻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培养方向随着行业发展方向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将西方经济学教学应用于IT人才的开发培养中,有利于IT人才的高效利用,有利于我国IT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IT人才开发培养中的西方经济学应用
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IT人才的开发培养中,这是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实践教学将学生掌握的知识加以具体运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对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教学首先要有准确的目标定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按照应用教学型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1.在IT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要想在IT人才培养中,发挥出西方经济学的最大功效,我们首先就要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科学的认识。通常情况下,西方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将其应用于IT人才教学培养中,会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产阶级所创立的一门学科,最初其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现象的学科,IT行业的发展以及IT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西方经济学所包含的理论体系不会因地域的改变而改变,虽然其理论体系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不能因此而将其全盘否定,我们应该秉持审慎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人才培养中,要以科学的态度,大胆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所包含的理论和方法,当然,在运用西方经济学时,离不开的指导。
2.案例教学和数学化
相对其它学科而言,西方经济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这一课程时,会遇到许多数学公式、数学图表图形以及数学推到理论,长期教学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枯燥的情绪,所以,在将西方经济学应用于IT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案例教学和数学化的教学方式。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依然推行的是市场经济,在教授学生有关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知识时,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让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际案例来刨析经济学原理,然后通过相关经济原理来促进学生对IT技术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促进我国的IT人才培养工作。学习数学的严密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和分析,所以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时可以加入对数学的教学和应用,通过此种培训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经济现象抽象为数学语言,然后再将数学理论演变为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高IT人员的专业素养。当然,教学案例本身就具有生动性,在加之数学理论的指导,这样就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
3.在IT人才培养过程中
结合我国国情以及行业情况分析经济问题。在IT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习者经济学思想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IT行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西方经济学内容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中所包含的基本研究方法以外,还让学生具备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通常情况下,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之上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如果对相关的理论掌握不熟练就会导致理论和实际无法有效结合的后果,这样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不理想的效果。而且,西方经济学主要是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改进而发展来的,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不能全套照搬,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将一些必要的理论对学生进行灌输,而且在教授过程中,要根据IT行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实际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这样可以有效地推动我国IT人才培养工作的进行。
4.适当增加非主流学派的理论和经济学前言理论介绍
经济学是一门发展比较快的学科,因此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应有重点的补充介绍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如博弈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通过向学生介绍不同流派和经济学发展前沿理论,不但能够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有一个比较完整和动态的了解,开拓他们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研究和应用能力。
5.加强对教学团队建设
高校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起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具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善于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熟悉教育学;二是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三是关心和了解与教学有关的行业发展情况,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四是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应制定一套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学校应根据需要,将选派骨干教师去学习、进修或去同类高校进行交流,以便获取信息,随时更新教学内容,更好为应用型教学服务。
6.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经管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式和案例教学法等方法。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除上述几种教学法外,还可以采取因果式、启发式、探究式、推论式和对比式等其他教学法相辅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不同。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应用型能力的培养。
7.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
应用型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能够给老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提供必要的实际操作的条件,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以此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可以让这些很少参加实践,对国内外经济生活了解较少、对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的很少和主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能够使他们能达到对某一实际问题的新认识、使他们具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实践热情。
三、结语
关键词:问卷调查;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作为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学科,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也被确定为经管类核心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类学生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掌握其他专业课程、积累专业知识具有重要影响。为更好的进行西方经学课程教改研究,特对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各年级本科在校生开展了广泛的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200分,收回问卷182份,其中有效问卷176份。调查问卷涉及学生专业背景、教材需求、教学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西方经济学教改研究的思路。
1西方经济学的特点
1.1科学理论与意识形态并存
西方经济学植根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践的土壤,形成了一套资本主义国家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经验总结。作为经济实践活动高度提炼后形成的完备的科学理论,西方经济学也因此被美誉为“社会学之王”。正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来源于现实经济活动,能够反过来指导经济建设,所以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从意识形态上看,西方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上层建筑,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是为从意识形态上宣扬资本主义制度先进性,宣扬资本主义社会优越的。比如,西方经济学把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美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实质及存在的剥削关系。基于此,在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即摒弃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坚持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原理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
1.2理论普遍性与抽象性并存
西方经济学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指导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生活,是宏观调控这只“看的见的手”的理论支撑,也是市场调控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依据,因此,与国家、社会、企业乃至个人息息相关,具有普遍适用性。但西方经济学理论抽象性强,通过一系列假设,剔除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复杂多变的因素,设定一个“真空”的状态和分析框架,构造出一个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的理想的环境,比如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在此基础上分析市场运行规律,然而现实的经济社会中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类似于这些抽象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很多初学者感觉困惑,甚至认为西方经济学过于“高大上”。同时,西方经济学中多用数学推导、模型构建及图形推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过分依赖甚至滥用数学演绎、模型推理等抽象的公式、符号去试图解释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这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西方经济学“太难”的误导,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1.3体系完善与内容固化并存
西方经济学即“主流经济学”,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标志,历经20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到凯恩斯、萨谬尔森,西方经济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美誉为“经济学帝国”。从学派上看,从新旧古典到新旧凯恩斯,派别林立;从研究对象上看,西方经济学主要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构成,结构完善。对西方经济学庞大的结构和众多学派的理论,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要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和研究。但如同所有其他学科一样,西方经济学作为经典传承的同时,也因固化常常受到批判和质疑。随着经济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对主流经济学质疑的声音从未间断,如我们熟知的“自闭经济学”,2008年源于美国的全球经济危机,掀起了对主流经济学批判的浪潮,也因英国女王在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质问“为什么经学家对危机毫无察觉”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其实,早在2000年,法国大学生曾掀起了反对脱离现实的“自闭经济学”的签名活动,但因为多为法语报道,所以未引起太大的冲击和关注。我们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也应充分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应注重立足中国经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经济运行规律。
2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现状和误区
2.1否认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在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方面,西方经济学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目前,一些学者及教学工作者只强调经济学研究经济发展问题的作用,而忽略了西方经济学存在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近年来,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忽略了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存在重西方经济学,轻政治经济学的误区。这样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学生会错误的认为政治经济学只是批判资本主义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两者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扬西方经济学之长、避西方经济学之短。我们要认识并利用好西方经济学在揭示市场运行规律、经济活动规律方面的理论,但也要认识并摒弃其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观点。在对学生教育上,我们要坚持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但并不排斥西方经济学有用的部分。
2.2教学侧重于抽象分析、数学推导
如前所述,西方经济学中定量分析很多,条件假设、数学推导和模型构建贯穿原理始终。近年来,在经济学教学和科研上数学化的分析被众多经济学学者追捧,步入了经济学一定要数学化的误区。于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过度依赖数学推导、模型构建等数学工具,却忽略了西方经济学本身的思想和原理,这会对刚刚接触经济学的学生造成严重的误解,使得学生在各种模型、数学表达式面前望而生畏,认为西方经济学太难学。对我们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不难看出这种现象。图1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评价图1是调查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不满意的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使用大量数学推导成为学生最不满意的教学方式,其次是课堂上堆砌抽象理论。显然,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推崇的抽象分析、数学推导,反而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障碍。诚然,抽象分析、数学推导是我们直观理解经济学的有效工具,但工具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取代经济学成果和研究思想,即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它的研究思想,而不是它的表达形式。
2.3教学重经典理论轻实践分析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经济学原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都以晦涩的理论、原理为主,课堂上或书本上为数不多的案例也往往是年代久远的“舶来品”,缺乏现实的经济实践案例,结合我国经济实践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作为象牙塔的学子,本就对经济社会生活知之甚少,面对满是老旧国外案例的教材,面对“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学生自然对西方经济学提不起任何兴趣,这将成为培养学生分析经济现象,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阻碍。图2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偏好图2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认为最适合西方经济学教学方式的结果分析,不难看出,被调查的学生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成为学生认为最适合他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诚然,理论本就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但不是成为教学的全部,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运用原理、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才是其应有之义。
2.4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将知识点的框架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另一方面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播放中,可以将西方经济学中错综复杂的各种曲线用不同的颜色区别呈现,可以把晦涩的概念用生动的动画演示出来,可以链接相关视频、图片辅助理解概念。总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基于此,多媒体教学手段成为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追捧的方式,并迅速在教学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下图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比例高达91%。表1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选项小计比例A经常使用16091%B偶然使用127%C基本不使用4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76但对多媒体的过度依赖也导致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课堂节奏太快,跟学生思维不同步。比如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多媒体难以呈现推导计算过程,呈现完毕,学生都不明白推导过程,就已经开始讲解下一个知识点了。类似的问题,就需要依靠传统板书,按学生的思维速度,分步计算并最终推导出结果。二是课件演示时间短,学生无法记笔记。课件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做好的,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完全依赖课件,很少甚至不板书,只念现成的课件,使得学生来不及记笔记,也没板书可以去看教学脉络,日后无从复习。这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思维“掉队”,影响教学效果。
3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思路
3.1案例教学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西方经济学是在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产生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一些观点或案例用中国国情理解往往感觉困惑、“水土不服”,无法深入掌握理论,更不能达到将理论与我国经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目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也可以印证这一点,高达72%的学生认为西方案例脱离中国实际,希望案例能够本土化。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案例,通过联系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实际,强化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相比遥远的国外“舶来品”案例,符合我国国情的案例、学生耳熟能详的经济现象、耳濡目染的经济事件,比如,如何理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的定位等问题,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接受,从而可以更好的来帮助学生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提高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学习的兴趣。
3.2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理解国家经济运行规律及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建立一种教师启发与学生参与探索的关系。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94%的学生希望通过西方经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行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更加注重“走近”学生。调查问卷显示,90%的学生认为课堂需要互动。因此,教学中,要“走近”学生,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创造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要更加注重“换位思考”。41%的许学生指出教师讲课与学生思维步调不一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试图多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畅通教学中与学生的思维沟通,按学生思维节奏调整教学节奏,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3.3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相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方式的运用,可以使得枯燥的理论生动演示,可以使庞大的结构形象表达,可以使复杂的图形直观展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正如本文前部分所述,多媒体手段也存在局限性,滥用或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板书弥补多媒体的不足,通过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方式的协调配合提高教学质量。对西方经济学中的概念要点、公式、图形、知识点练习、重难点梳理等可以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对内容提纲、知识要点、公式推导、图形演绎、计算演算等就要利用板书分步骤、按条理的展示给学生。与此同时,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结合还表现为“互联网+教学”,即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网络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比如利用网络硬盘、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工具把西方经济学各类电子书、视频资源、时事资料等学习资源上传到云盘或定期推送,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总之,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的思考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应围绕应用能力培养的目标,从突出我国经济学教学特点、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
作者:苏丹丹 李杰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
[2]伯娜.多维视角下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3]宋宝莉.案例教学: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方向[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1,(02).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传统教学
西方经济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它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从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同学反映该课程涉及的概念众多、难懂晦涩,而且尚有不能解释中国的现实问题。这既与经济学理论本身的高度抽象和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又与我们不重视案例教学有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是一种应试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使这门课程成了空洞而乏味的理论,不利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
西方经济学是对几百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和抽象归纳,其产生的背景和与我国的现实国情差别很大,这使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有种无的放矢的感觉,缺乏兴趣。同时,西方经济学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其包含了大量的概念和模型,需要借助大量的数学公式、图表来进行论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许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些理论的结论,而不明白这些理论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怎样将西方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许多西方经济学教师都在思考和探索这一问题。实践证明:案例教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因为经济学的案例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而且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时效性都很强,其中有一些是当前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这能吸引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能够主动思考、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西方经济学课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都要讲“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这一问题,他们普遍都会谈到一点:“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也就是说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的思维。而案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的,即案例教学通过对大量现实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西方经济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同时,案例教学法还是一种将经济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西方经济学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一,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恰当的案例,这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有雄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还要求教师对现实的经济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概括能力,能够熟练把经济理论与现实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所讨论的经济社会问题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做出统筹安排,而且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做好组织工作,通过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或辩论。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
二、我国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起步比较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缺乏对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重视
我国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方式还主要看教师的科研水平,而普遍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重视不够。这样作为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方法——案例教学法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人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个人的事,既没有相应的投入和经费,也缺乏组织上的保障。教师由于主要精力在科研上,对教学兴趣不高,又加上案例教学需要经费投入和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进行调查、收集和编写工作,而学校也不会把它计工作量,也不会把它列入考核体系,这对教师教学改革有消极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案例教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
(二)本土化案例库建设滞后而且质量低
现阶段,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大部分来自国外的经济学教科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背景、经济制度及存在的问题都与我国有较大差别,而且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我国的经济现象、经济问题,因此案例教学中仅仅分析国外的经典案例是不够的,西方经济学教学还要与中国本土经济实践相结合,因此,教师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要收集、编写和设计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本土案例。但是,我国很多高校在经济学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还很落后,选取的案例质量低。一些案例注重知识性忽视综合性,一些案例没有时代感和时效性,还有一些案例没有针对性和缺乏规范性,没有很好地与所学经济理论有效结合起来,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所以,我们选择经济学案例教学时,要倾向于国内经济社会实践中的案例。同时,这些案例还要跟上我国时代的发展,具有时代特色,使案例教学具有时效性、可行性和科学性。
(三)相当一部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不强
我国高校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不强,很多教师还没有完全掌握案例教学方法,西方经济学教师也是如此。引入案例教学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师的业务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案例教学法本身决定了教师在上课时,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和案例分析要达到的目的,以及为达到目的应该采用的手段与方法等。由于认知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把案例教学与教学举例混为一谈,单纯为吸引学生兴趣、增强理论的说服力而引用案例。有的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过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引导作用。部分教师认为,案例教学应实行开放式讨论,片面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甚至允许学生讨论偏离主题。还有些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片面言论或错误之处急于纠正,学生怕说错,在发言时有顾虑,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其不能自由地、充分地展开讨论;另一方面使学生们过于关注教师的评论,不能很好地吸收他人长处,达到相互启发的目的。
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对策
(一)纠正对案例教学的错误认识,重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要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必须得到各高校的支持。第一,主要是政策、文件支持问题。各高校在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就应提出案例教学及其基本要求,在课时保证、成绩考核等方面要支持案例教学的开展、进行,要使传统的闭卷考试和当前的案例教学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第二,主要是网络支持问题。为了给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学校应该开通案例教学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同意见,或将收集到的更新更好的案例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来供大家交流,并得到教师的指导。第三,主要是经费问题。各高校应加大对西方经济学案例收集、整理及编写等相关经费的投入,应加大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和必要设施配备等方面的经费投入。
(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和教学需要的案例
在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中,其关键环节就是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而要选择合适案例,就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教学的案例。在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增加一些能积极反映我国经济生活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案例。在选择和设计案例时应注意几点:一是案例不仅要具有知识性,而且更要有综合性。“案例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讲究的是学习效率,应该能让学生在既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因此一个案例最好能涉及多个知识点,使学生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就能够掌握多个知识点;二是案例要有时效性和实践性,即案例的选取一定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量选择近年内发生的案例,甚至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三是案例要有典型性和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选取哪些具有代表性,能很好地反映同一类事例的共同特点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理论及其精髓,同时还能触类旁通,理解类似的其它问题。
(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教学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进入案例教学之前,布置学生要熟悉或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技能,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刚刚接触案例教学,教师最好对案例分析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必要的介绍和引导;同时还介绍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掌握了案例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可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其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能少了学生的参与。但是,存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与教师互动,还需要一定的勇气,需要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案例教学会变得十分被动。如果教师此时强制性的提问来代替自由发言的话,课堂讨论变成了老师的自问自答,这又回到了过去“填鸭式”教学,案例教学就不会收到真正的效果。最后,要把案例分析能力作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
(四)多种途径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能力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对授课老师的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大部分西方经济学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还不强,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提高他们的案例教学能力,包括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案例、组织和实施好课堂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目前比较可行的途径有三种:一是定期举办案例教学培训,提高任课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二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或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进行调研,同时请企业有经验的管理者或外校有经验的教师搞讲座,或组织关于案例课的观摩课、经验交流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三是积极开展高校与科研单位或企业联合办学,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聘用企业家为高校兼职教师,以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曹休宁,王俊.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之案例教学探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5)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
1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改的背景
1.1 学科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属于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开设,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习,让学生对基本经济现象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并能运用经济知识分析社会现象,以便做出最优决策。
从现实的教学来看,学生对经济学有较大的兴趣,但在学习中普遍反映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存在对学科理论理解的障碍。西方经济学是通过大量的概念和理论模型,大量的图形和数理实证分析以及经济学特有的概念去理解整个西方经济学原理,导致其概念、原理、分析方法等都比较抽象和难懂,并且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相差很大,因此学生很难将所学理论与我国的经济实践较好地结合起来。
1.2 教材使用现状
目前在中国的大学里采用的经济学教科书大致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采用西方原版或翻译版的教材,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此类为完全西方的版本,主要在少数重点大学里使用。
第二类,中国自己出版的,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下册和《西方经济学》(精简版),此类教材内容体系与上述第一类基本相同,都是传统《经济学》的改编,不同之处在于进行了整理,更加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和理解习惯,并加上了适当的评论,但理论体系和内容与国外大学中的经济学教材基本相同。
第三类,国内一些学者所编的其他教材,内容或简或繁,或难或易,这类教材基本上算是对前两类教材的一个补充,在内容上或偏重点不同,或完善若干理论,或增加相关案例等。
以上所举的三类教材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实际上都是第一类,三类实为一类,这一类就是“西方的经济学”。
1.3 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学学科发展不够成熟,只好采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虽然可以使我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西方世界,快速地赶上西方国家理论经济学的发展水平,但这一课程也有着自己本身严重的缺陷,对于课程教学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西方国家自己也承认,目前的经济学只是“科学主义”的,却难以说是一门科学,在西方尚有大量不能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如边际定价理论等,更何况是在与西方发展模式、发展水平相差很大的中国。
第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发展得越来越精深复杂(如高微、高宏),而实用价值却不断下降,理论经济学的发展与教学内容似乎纯粹是为了培养“经济科学家”,从而忽略了大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最终目的。
第三,从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来看,这些理论名副其实,具有鲜明的“西方”特色,而缺乏中国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奇怪的学科,它是社会科学,但又披着科学的外衣;它对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偏偏前面又加有“西方”两个字;中国经济创造了三十年奇迹,但却没有自己的经济学,这是目前经济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那么我们未来的经济学教材应该是什么样子?主要给学生讲授哪些理论和知识?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内容,也是我们现在教改的重要任务。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以《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参考,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修改和整理,主要进行的工作是对原有理论部分加以阐述,内容进行调整合并,使基本理论得以保留,仍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并结合经济发展特点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使之符合经济学教学需求。通过这样的调整,使经济学理论体系更完善、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更易于理解。把整个经济学体系分为两个部分,分为《西方经济学》上下册。
第一,《西方经济学》上册。微观部分在现有基础上分为八个部分:导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消费者选择;企业的生产和成本;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一般均衡和效率;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在现有基础上分为八个部分: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短期经济波动模型: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政策。
3 教改后新教学内容的特点
3.1 新教学内容的优点
第一,新教学体系仍保留很强的理论性,相比原教材也更加系统,内容更加全面,可消除原先教材中理论罗列的凌乱感。
第二,增加大量案例,使经济理论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用感。经济学其实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分析经济领域内具体现象和具体问题的工具,通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观察、分析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反过来可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的学习兴趣。
第三,既具有西方教科书的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中国创新特色,使中国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学教科书。
3.2 新教学内容的缺点
第一,篇幅加长。以西方经济学原来每学期42课时算的话,课时会不够,这就需要教材和教师的灵活安排。实际上在现有经济学教材基础上教师的授课安排也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并不成为问题;此外还可以把一些理论进行精简或重写;第三种解决方案是部分章节作为自学内容,如“导论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发展”、“第二章第五节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等。
第二,未加入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案例部分。在教材中可增加大量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和案例,增强实践教学环节。而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引导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了解我国微观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管理体制、发展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新教学内容可在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加强。
4 实践与尝试总结
西方经济学课程在实践教学中也进行了较多的改革与尝试,如在课程开始部分讲经济学发展历史等,但受到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与课时量的限制,所进行的改革只能是局部性的,在小范围内小心尝试。虽然如此,但相关实践活动也为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积累了大量经验,并有信心会使教学改革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上下册[M].北京:高教出版社,2012.
1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1)西方经济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西方经济学属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块的内容。这门课程中的许多理论模型的建立都存在着众多假设条件,它剔除了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影响因素。例如需求规律,假定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了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对商品需求数量的影响。而现实中商品的需求数量会受到消费者的偏好、预期、收入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就会让西方经济学的初学者感到困惑和不解。
(2)西方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性,它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经济学,它只关注市场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以及社会福利和分配等问题的研究,而不涉及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特别是西方经济学中的生产要素理论认为劳动者获得工资,资本获得利息,土地获得租金,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就是为了掩盖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同时还要对这些理论进行批判,无疑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
(3)西方经济学的数学化。在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当中广泛而深入地使用数学方法,例如弹性概念、边际概念、乘数概念,还有数学中的求导、求积分等方法的运用,以及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的推导等。现代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功底,否则教师在讲授经济学的时候还得给学生补习相关的数学知识,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课时。
(4)西方经济学体系完整但学派林立。西方经济学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但是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又是由多种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比如古典经济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不同的学派对同一经济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比如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学派采用适应性预期的概念认为短期向右下方倾斜,长期垂直,而理性预期学派则采用理性预期的概念,认为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菲利普斯曲线都是垂直的。学派林立、百家争鸣丰富和完善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是过多的学术争议和对立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
2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多的依赖多媒体教学。目前,西方经济学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现实,多媒体教学的确有其优越性,但是过多地依赖多媒体教学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有的学生反映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对着课件照本宣科,老师讲的每一个字课件上都有,课件上的每一个字教材上都有,于是丧失了听课的积极性。还有的学生由于没有进行课前预习,跟不上老师多媒体讲课的节奏,或者是忙于抄笔记,没有时间思考和理解老师讲授的知识点,于是学习效率低下,长期积累下去的结果就是有一部分学生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上课就是在听天书,干脆干自己的事,放弃了西方经济学的课堂学习,造成西方经济学的重修率居高不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2)考核方式单一。当前西方经济学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以闭卷考试为主,有的学校学生的作业、出勤率等因素也作为平时成绩在期评总成绩中占到了一定的比重,但是这种过程考核大都是流于形式,这就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由于期末成绩占期评总成绩的比重较高,一般是70%~80%,所以很多同学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抄袭作业的现象严重,到期末考试前夕就押题、猜题,学生追求的是通过考试,而不是真正学习知识。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不能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出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学会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导致理论与实践脱钩。
(3)学生缺乏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性较强,很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一些案例和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案例讨论没有兴趣,一个班只有少数的几个同学发言,而能够分析到点子上的学生屈指可数,甚至在一些班级案例讨论也变成了老师的独角戏,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中来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4)习题难度大。目前许多高校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中没有习题,有配套习题的教材习题的难度又大大地高于教材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上课听懂了,教材上的内容也掌握了,可是做起题目来却无从下手的情况。一些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只讲解知识点,不讲典型例题,这就使得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太难,这样就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3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路径探讨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依据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是应该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图、文、声、像高度集成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采取诸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传统讲授法、实验教学法等传统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融合。特别是对于西方经济学中一些图形的推导、曲线的生成,教师的板书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