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国书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规范栽植建园技术
1.1 选择适宜的立地条件
“双矮”苹果树生长量小、根系浅、产量高、负载大,对肥水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肥水,易造成树体内营养物质积累不足,树势极易衰弱,第2年往往长势不旺,甚至死亡。“双矮”果园栽培应选在土质肥沃、有灌溉条件、立地条件好、有条件投入的地域栽培。
1.2 砧穗组合选择
苹果“双矮”栽培是指矮化砧+短枝型品种的栽培模式,基砧应选适地性强的砧木种类。目前主要应用的基砧种类有楸子、八棱海棠、新疆野苹果等。目前“双矮”苹果树矮化砧主要为M26,少量有MM106、M9,MM106树势稍旺,M26树势较弱,M9树势最弱。短枝型品种主要有礼泉短富、惠民短富、烟富6号、青森短富、宫崎短富。经多年实践表明,M26作为中间砧,尤其礼富1号/M26/新疆野苹果组合,基砧、矮化中间砧品种亲和力好,树体健壮,生长量适宜,是苹果“双矮”密植栽培理想的砧穗组合。苹果“双矮”苗木中间砧长度以20~25 cm为宜,栽植时要求2/3入土,地上保留5 cm为宜,露出过多,树体生长缓慢,不易成形,影响产量,树体容易早衰。中间砧入地过深,在生产中容易埋没变成短枝型,达不到“双矮”栽培应有的效果。
1.3 适宜合理密植
“双矮”栽培,树体矮小,适合密植,在土壤肥沃,肥水充足的立地条件下,栽植密度以株距2m、行距3~3.5m为宜,667m2栽植110~95株。
1.4 栽植标准
“双矮”果园对肥水要求比较严格,建园要合理规划,改定植穴为定植沟,提前挖坑,一般要求沟宽1m、深0.8m。回填时,沟底覆各种作物秸秆或杂草,施足底肥,667m2施腐熟有机肥3 000~4 000 kg、磷肥150~200 kg、尿素25~30 kg,栽后灌足底水。
2 核心管理技术
2.1 保证充足的肥水供给,增强树势
“双矮”果树生长量小,短枝多,易成花,所结果个大,易出现过量结果现象。过量结果会导致树势衰弱、产量品质下降,提倡基肥常年以农家肥和有机肥为主,有机肥占全年用肥量的90%,出现缺素症或大雨过后肥力降低时,适当补施多元复合肥。有条件可以实施果园滴灌措施,以保证“双矮”果园对水分的要求。
2.2 大苗栽植,树带覆膜
“双矮”短富用大苗栽植,不仅可以提高栽植成活率,而且可以加快树冠成形,提早结果,降低建园成本。选用的大苗须品种纯正,接口愈合良好,苗木高度150 cm以上,苗木在苗圃地生长3年以上。栽后用黑色地膜覆盖,能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加速幼苗生长。覆膜应在定植灌水后及时进行,以充分发挥前期增温保墒的作用。覆膜前对果树营养带进行浅锄松土,耙磨土壤,树行整成“∪”字形,树盘下采用挖成锅底形的通行覆膜技术,使地膜紧贴地面,中心孔与四周均可用湿土压实。树行间种植以不影响幼树光照的低秆和养地作物如豆类、薯类、油菜等为宜。
2.3 培养树形,促势修剪
“双矮”苹果树栽植树形宜采用“高纺锤形”。该树形培养:1~3年生幼树主要任务是培养强壮中心干,中干80 cm以上所发小枝不剪,主枝长度达50 cm即拉成下垂状,控制长势,促壮中心干。中心干80 cm以下所发枝全部去除,待中心干粗度达到5 cm粗时,当年冬剪留桩5 cm剪除全部小主枝,缓放中心干,中心干每隔10 cm,采用刻芽促发小主枝。待第2年当小主枝长至100 cm时,拉枝成水平状,对背上枝、直立枝、过密枝应及时剪除,完成整形任务。成形后全树小主枝30个左右,水平生长,插空排列,螺旋上升,大小一致,与中心干粗度比为1︰(5~6),冠径2m,树高2.5~3m。
盛果期当主枝和结果枝开始衰弱时采用促势修剪。一要疏剪短枝群。对衰弱的短枝群要疏除,疏时去弱留强,去下留上,主枝同侧枝保持间距10 cm,两侧多留,背下少留,背上不留。二是回缩短枝群。在疏剪的基础上回缩短枝群,在基部选一壮枝或壮芽缩剪,以恢复长势和结果能力。三要更新小主枝。当枝龄超过5年生开始衰弱时,在基部5~10 cm处重回缩,从剪锯口下逼出新枝,选留一个生长较好的培养成新主枝,或先不缩剪,在主枝中后部刻芽促发新枝,缓放1年,剪去前端老枝,利用新主枝。通过更新结果枝和小主枝,可增强树势,达到树老枝新的效果。
2.4 防治病虫害,保护好树体和叶片
“双矮”栽培中,最易遭受腐烂病、苹果褐斑病、大青叶蝉的为害,要以预防为主,进行综合防治。
对腐烂病增强树势是防治根本措施。一是主干预防。于6月中下旬至7月份,主干及主枝交叉处涂刷果康宝50倍液或4%农抗120水剂50倍液,秋季9-10月份,春季3-4月份分别涂刷主干、枝杈,可有效预防病菌侵染。二是喷药防治。冬剪结束后,全树喷1次5%菌毒清100倍液,早春萌芽前全园喷3~5 °Be石硫合剂。三是刮治。采取“一刮、二涂、三包扎”技术,即在3-4月份和8-9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发现病疤及时刮治,刮净病部组织,刮去周围0.5 cm好皮,涂抹拂蓝克、843康复剂原液或5%菌毒清水剂30~50倍液,并用泥巴涂抹,用农膜包扎严。四是桥接。主干上的大病疤及时进行桥接,一般在春季选1年生健壮枝作为接穗,在病斑上下边缘进行桥接,两头桥接条用农膜裹严,防止接条失水影响成活,有萌蘖条可用萌蘖条进行脚接。
对苹果褐斑病,一是要彻底清园。在冬春彻底清扫果园内及果园周边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越冬病源基数。二是加强栽培管理。要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树体抗性,同时要合理负载,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三是科学用药。药剂应选用内吸性和保护性杀菌剂,目前防治较好的内吸杀菌剂有43%戊唑醇、10%世高、40%福星乳油、70%(进口)甲基托布津,保护性杀菌剂有80%大生M-45、68.75%易保、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硫酸酮1份,生石灰2份,水200份),一般一年需喷4~5次药。5月份第1次降雨后立即喷第1次药,以后视天气情况,每隔15 d喷1次药。
一、格网立架栽培
应用矮砧苗木建园,根系浅、易倒伏,需立架栽培。在栽树之前,先进行园地整理、立架规划、架材准备等工作。
1. 园地整理 清理园内杂物,推平土堎,将园地连成100亩以上的大块。再进行全园深翻,深度为30厘米;深翻后,及时耙耱,使园面平整、土壤疏松。
2. 立架规划 水泥柱行距3.5米(与果树行距一致),柱间距10米,每亩栽植19根。行间距用白灰打成实线,放线以后,开始打坑,坑深70厘米,直径30厘米。
3. 架材准备 根据地块每亩需准备以下架材:水泥柱19根,要求用高4米、粗10厘米×10厘米的立方体柱,柱内置4根冷拔丝;镀锌钢丝20千克,直径2.2毫米;竹竿190根(与栽植的苗木株数相同),高3.5米,粗1.5厘米,实竹,端直,无病虫;地锚4个、法兰4个。
4. 搭建格网立架 间隔10米栽插1根水泥柱,地下埋入70厘米,地上露出3.3米,与地面垂直,纵横对齐。地顶头柱向外倾斜15°,用地锚和法兰固定。在柱上0.8米、1.6米、2.4米、3.2米处分别布置4道钢丝,每道钢丝拉紧绷直,水平分布。
二、矮砧密植建园
按照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苹果建园管理标准,应用矮化自根砧优质大苗,采用矮化密植栽培方式,株行距为1米×3.5米,亩栽190株,建立高标准果园。
1. 购置大苗 从荷兰购置自根砧苹果大苗,苗高1.5~2米,嫁接口品种粗度1.5~2厘米,苗干上70~120厘米部位分布6~12个侧枝,长度40~50厘米;主根健壮,侧根多,须根密;品种为富士、嘎拉、夏红、澳洲青苹等优良品种,砧木为M9优系T337矮化砧。
2. 苗木处理 一是严格选苗,定植前挑选出合格苗木,剔除不合格苗木。二是适当修剪,适当回缩腐烂、受伤和过长的根系,剪除干桩和苗干整形带以下的分枝。三是彻底消毒,把苗木中下部浸入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中3~5分钟。四是药剂处理,把生根粉按要求配成溶液,蘸根5秒钟。
3. 规范栽植 栽植时,挖深、宽各30~40厘米的穴,放进苗木后舒展根系,扶正苗干,调整方向,左右对齐,用细土埋住根系,踏实土壤,栽后嫁接口露出地面10厘米,随即浇水,滴灌5小时,株灌水量达30千克,以渗透根系周围土壤为止。
4. 背干扶苗 灌水后,趁土壤松软,在靠近苗木根际处竖插竹竿,大头朝下、小头朝上,入土30厘米深,地上露出3.2米。入土部分用沥青涂刷,以延长使用年限,一般可用3年。然后用绳带把竹竿固定在4道钢丝上,把苗干固定在竹竿上并扶直,使其端直生长。
三、水肥智能控制
灌溉和施肥是果园很重要的两项管理措施,海升公司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做到了科学灌水,合理施肥,使果树处于正常营养水平,生长旺盛。
1. 建立滴灌系统 全园建立滴灌施肥系统,材料应用美国托罗公司的产品,质量好,滴灌均匀度高,并由中国东方生态公司安装,设计科学,安装到位。系统由5部分构成:一是水源,园内打深井5眼,建1000米3蓄水池5个。二是加压系统,由水泵组成。三是过滤系统,由120目叠片过滤器组成。四是施肥系统,由泵、施肥罐组成。五是输水管道,由输水管道和滴灌管道组成,输水管道分主管和支管,主管为4寸PVC管,埋入土壤70厘米深处,支管为1寸PVC管,埋入土壤70厘米处;滴灌管直径16毫米,壁厚1.0毫米,悬置于立架第一道钢丝上,滴头间距50厘米,流量为每小时2~3升。
2. 自动滴灌 每25亩为1个滴灌小区,每小区采取自动化滴灌,由电脑控制,自动调节开关阀。在园区建有气象站,全天候测量园内气温、湿度、风向、降雨量等气象状况;并安装有远程土壤墒情感应器,根据土壤墒情和气象情况来确定是否灌水。当土壤含水量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下时,调节阀自动打开灌溉;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时,调节阀自动关闭停止灌溉。通过调节阀的控制,田间持水量始终保持在60%~80%范围内,达到最佳状态。
3. 精量施肥 聘请美国土肥专家,通过土壤化验和树体营养分析,设计灌溉施肥方案,依照方案灌溉施肥。苗木定植后,每间隔20天进行1次灌溉施肥。所用肥料为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把肥料按5%的比例溶化在灌溉水中,通过注入器注入到输水管,经过滴管滴入土壤,2012年对新栽幼树共灌溉施肥6次,每次每株施肥10克。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有3方面好处:一是节约劳力,2012年灌溉施肥6000亩,仅1人操作管理,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二是节约肥料,平均每株幼树全年施肥量为60克,与常规幼树施肥量250克相比较,节约190克肥料;三是果树处于营养正常水平,显著促进了新栽幼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量,成活率达到98%,单株新梢总生长量达到400厘米以上,而且芽体饱满,营养充足,当年就可形成一定量的花芽,第二年就能开始结果。
四、一流机械作业
园区引进了美国凯斯滑移装载机、德国道依茨果园专用拖拉机、约翰迪尔拖拉机、果园感应除草机、果园弥雾打药机等成套的果园生产管理机械设备24台。在打坑、整地、种草、割草、喷药、灌溉等果树生产主要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1. 采用意大利进口打药机喷药 该机配有2000升聚乙烯大药箱,箱体外部有液位刻度表,配药精确;配有自动填充式吸入过滤器和清洗箱等,可有效防止喷头堵塞;每边装有9个可调式喷头,喷药均匀,喷布最高达4.5米,最远达20米,1次喷布4行果树。作业速度为2~6千米/小时,每小时喷施果园100亩,每天喷施1000亩,喷药效率高。
2. 采用意大利进口割草机割草 该机特点是后部提升滚轴与前部滚轴/轮子的高度均可调节,从而实现多种割草高度;通过液压传动调节圆盘张角,可控制割草宽度在255~355厘米之间;滚轴刮刀,转速540转/分钟,割草均匀、整齐、干净,效果非常好;带三点悬挂,配套拖拉机动力70马力,1人操作,每小时割草25亩,每天割草200多亩。
3. 引进美国滑移装载机作业 该机可挂载多种附件,能分别实现相应的多种功能。设备动力强,操作简单、灵活,驾驶室配有冷暖空调和车载音响系统,人性化程度高。主要应用于果园开沟、打孔、叉车运输、铲车修路、货物搬运等作业。
4. 引进德国道依茨果园专用拖拉机作业 该机为75马力,四轮驱动,操作灵活便利,前后两端均配有三点悬挂和多组液压动力输出,智能化程度高;能够挂载旋耕机、铧犁、打药机、割草机、板车等多种机械。另外,整机外形紧凑,轮距较国产拖拉机小,是专用的果园农用机械。
关键词:梨;矮化栽培;技术措施
梨树的发展趋势是短周期、集约化生产,由于矮化栽培具有结果早、产量高、丰产性好、便于管理、光能利用率高及所结果个大、整齐、含糖量高、品质优良的特点,可通过群体增产措施,促进产量和效益的快速提升,因而进行矮化栽培是梨树生产的必然趋势。受传统种植方式的束缚及矮化砧木的短缺、栽培技术不成熟、投资能力不足等多因素制约,我国梨树栽培中矮化栽培所占的比例还极小,对生产影响也较小,但从长远看,矮化栽培管理省工,收回投资早,前期种植经济效益高,符合现代果业的发展特征。现将我国实现梨树矮化栽培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以促进该产业的发展壮大。
1 我国实现梨矮化栽培采取的措施
1.1 利用矮化砧木
杜梨基砧、久保梨中间砧及榅桲基砧、哈代中间砧组合,然后嫁接栽培品种,可实现矮化、早果、丰产、优质、固地性良好的生产目标,但存在抗寒性差、怕旱、易感染病毒,与个别系统梨嫁接亲合力差的不足之处。
PDR54,由香水梨与巴梨杂交选育而来,中国果树所育成。本身生长势弱,枝条较细,抗寒、抗腐烂病和轮纹病,作中间砧具有极矮化效应,结果早,与鸭梨、雪花梨、早酥梨、锦丰梨、砀山酥梨等品种嫁接亲合性强,对接穗品种的经济性无明显影响。
S2和S5,锦香梨的自然实生单系,中国果树所育成。本身为紧凑矮壮型,抗寒、抗腐烂病和轮纹病,其中S5属于中等矮化类型,S2为一般矮化类型。
中矮1号,锦香梨的实生后代,中国果树所育成。抗寒、高抗腐烂病及干腐病,具有良好的亲合性,为半矮化砧木,用中矮1号作中间砧嫁接生产的果实颜色稍有发黄现象。
中矮2号,香水梨与巴梨杂交选育而成,中国果树所育成。亲合性好,没有大小脚现象,矮化效应明显,作中间砧嫁接品种后,早实性、丰产性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K系列矮化砧,用久保与身不知杂交获得的系列矮化砧,山西省农科院果树所育成。用K系列矮砧嫁接栽培种,树体表现明显矮化,与品种嫁接牢固,接口光滑,无劈裂现象,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改善,早果、丰产
性突出,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粗皮病和腐烂病。
1.2 采用栽培措施
1.2.1 采用倒人字形树形 陕西礼泉、彬县等地应用倒人字形树形,通过单株枝量的控制,人为限制树冠的扩大,从而起到群体增产的目的。生产中将树行整成篱状,行间应始终保持有不少于1 m的作业通道,株间的交接量应控制在10%以内,树高多控制在行距的70%左右,提高园内光能利用率,减少相邻行之间的遮光率。由于梨树密植栽培时,多采用窄株距、宽行距定植法,个体单株要整得窄偏矮,枝主要向行间延伸,可有效地防止光照恶化,对树高控制应严格,一方面提高光合效能;另一方面方便田间作业。
1.2.2 应用植物生长抑制剂 利用生长抑制剂或延缓剂,抑制新梢生长,促进早停长、多成花,起到矮化作用。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B9、乙烯利、矮壮素和PP333等。主要应用方法为:在新梢生长期,用1 000~1 500 mg/kg B9溶液喷两次(间隔1周),可有效地控制新梢生长量,促进新梢提前停止生长;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分两次喷250 mg/kg的乙烯利,可控制梨树的新梢生长;在新梢生长期,喷用2 000 mg/kg的矮壮素,可使节间变短,新梢提前停长;春季叶面喷1~2次500 mg/kg的PP333或1次600~1 000 mg/kg的PP333,可减少春梢的生长量,每1 m2树冠投影面积土施有效成分0.15~0.5 g,可强烈地抑制后期和翌年的生长,具有良好的矮化效果。土施时在树冠外开10~15 cm深的沟,将PP333施入沟内,然后埋土封沟。
1.3 筛选适宜矮化密植栽培品种
矮香,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从车头梨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树高仅3 m,枝条自然开张,萌芽力强,成枝力弱,极易形成短果枝;结果特早,个别植株在栽后当年就可结果,果台连续结果能力强,丰产稳产;抗寒性强,高抗黑星病,较抗腐烂病;管理简便,栽植后5年内不必进行整形修剪,6年后逐步调整成纺锤形。果实浓香味美,品质优良,可采用1~1.5 m的株距,3~3.5 m的行距,高密度栽植。
另外,早实性强的品种进入结果期早,可实行以果压冠,控制树体的长势,进行矮化栽培。如明月梨、翠冠梨、金秋梨、黄金梨、冀蜜梨、丰水梨等品种不但品质优良,而且在栽植后,定干的当年即可形成腋花芽,第2年即可结果,具有极早果性,很适宜矮化密植栽培。
2 梨矮密栽培应注意的问题
梨树矮密栽培具有进入结果期早、前期产量高、收益好等诸多优点,但在我国梨生产中实际应用范围不广,主要是技术不配套,特别是矮密栽培中树势衰弱现象发生普遍,对后期及整个梨树生长周期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影响较大,制约了其大面积普及和推广,因而在梨树矮化密植栽培中,对以下环节应高度重视,以利于矮密栽培生产效益的提高,促进矮化密植栽培的普及。
2.1 加大物质供给
梨树矮化密植栽培时,单位面积栽培株数多,群体密度大,对肥水的需求量较高,梨园内土壤营养物质消耗多,因而必须加强肥水补给,以满足梨树在不同经济年龄时期对各种营养元素和水分的需要,以利于树体健壮生长,提高结实能力,促进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2.2 严格控制产量
梨树生产能力高,在不加控制的情况下,667 m2产量超过10 000 kg都是可能的,但过量结果会导致树势削弱,引发大小年结果现象,对后续产量和质量的形成均不利。因而在矮化密植栽培中,应以效益提高为前提,将产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利于稳产优质,促使栽培效益的最大化。一般在山旱地667 m2产量应控制在3 500~4 000 kg之间,肥料供给充足,浇水条件较好的梨园,667 m2产量可提高到4 000~5 000 kg之间,对过多的花果应及早疏除。
2.3保持壮枝结果
多数梨易形成短果枝群,而且短果枝群比较稳定,因而产量较稳定,果台枝连续结果能力较强,这往往会导致生产中对结果枝更新不及时。结果枝连续结果多年,老化现象明显,结果能力下降,产量降低,所结果实品质变劣,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因而在生产中要加大对结果后枝的更新力度,以保持壮枝结果,提高产能,每年应有计划地刺激抽生一定量的中长枝,以利于替换老化的结果枝,保持结果枝枝龄在2~5年之内。
2.4 保叶保果
关键词:信息无障碍 信息平等 产品 技术
据最新统计,我国残疾人的数量已经达到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 34%,相对于全世界5亿多残疾人来说, 这个数字是极为庞大的,这也给中国残疾人的各项事业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挑战。近些年来,信息平等成为了信息无障碍的核心话题,社会各界都在不同场合、不同层面来关注和推动信息无障碍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2006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定为“信息无障碍(E-accessibility)”;2007年12月第四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重庆成为了我国首个信息无障碍试点城市;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首次采用了三维手语播报系统,使我国一千多万听力残障人士有机会同步观看不同赛事。然而,残疾人群在信息交流、运用和传播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障碍,我国大部分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对残疾人群来说仍然是排斥性的,残疾人群体自身对于信息无障碍工程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上存在相当差异。本文将通过对信息无障碍化产品和相关技术的调查,客观分析残障人士在信息产品使用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为全社会尽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工程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
一、信息无障碍的概念
信息无障碍(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是指“所有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利用信息”。信息无障碍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即相关软硬件的无障碍设计以及辅助产品和技术;第二方面是内容无障碍,即信息内容如网页内容的无障碍;第三方面是服务无障碍,即信息服务中,如电信服务,坚持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考虑在内,提供为这些特定人群设计的个性化服务;最后一方面是物理设施的无障碍,即公益性信息服务业的非信息技术设施可以供弱势群体使用。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信息和通信技术及产品主要面向健全人群,而对于在视力、听力、言语等方面的残疾人群,由于自身和外界环境的障碍不能平等地享用信息资源,在获取和运用信息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难以获得平等的教育和就业机会,与正常人群的数字鸿沟间距进一度扩大。
二、信息无障碍相关产品和技术调查
本文从视觉残障、听力残障、语言残障、行为残障、认知残障这五个方面对信息化产品和辅助技术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视觉残障方面的信息无障碍产品
盲用智能阅读器:一款智能阅读设备,加入了人工智能模块和智能按键功能,用以识别各类纸制印刷文字。使用时候把报纸、书籍等阅读材料放进去,可以通过普通话发音读出来。
网页阅读器:一款网络浏览工具,它借助语音帮助盲人和弱视人士浏览互联网,可以朗读网页上的内容,具有改变网页字体、字号、颜色等特殊功能。
(2)听力残障方面的信息无障碍产品
手语播报系统: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首次使用,通过三维模拟动画作出的手语,聋人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网上信息,观看“手语奥运”。
听力评估系统:是为听力障碍的人进行听力测试,使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听力损失情况,方便进行听力障碍的治疗或康复训练。
(3)语言及行为残障方面的信息无障碍产品
无障碍汽车升降椅:通过在座位上附加电动转动升降装置,使座椅能够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转动。这款产品无需对车辆的其他部件进行改造,在服务残疾人的同时并不妨碍其他使用者。
智力评估及康复训练系统:一款针对智力障碍儿童认知、运动、语言等方面进行评估的软件,还能根据结果制定出康复训练教程,可作为评估者、康复训练师的诊断依据和参考。
(4)认知及其他残障方面的信息无障碍产品
特殊人群综合监护系统:运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对特殊人群实施高科技监护服务解决方案。通过使用终端定位器,让监护人实时了解被监护人的位置和行动路线。
(5)信息无障碍辅助技术
视觉辅助技术:屏幕放大技术、屏幕阅读技术等
听觉辅助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等
触觉辅助技术:盲文显示技术、盲文打印技术等
肢体辅助技术:键盘增强技术、屏幕键盘技术、替换输入技术等
通用辅助技术:生物识别技术
三、推进信息无障碍工程建设的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发现,虽然我国具备了较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是和国外发展现状相比,信息无障碍化建设的规模和程度依然有很大差距,信息化产品的种类较少、技术含量较低,信息无障碍化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要加快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丰富信息化产品,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以上调研本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信息无障碍工程发展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法律法规的制订
法制化建设是当今各国信息无障碍建设的共同经验,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都通过立法保障特殊人群的信息无障碍权利,在推动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方面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因此,有必要把残疾人信息无障碍构建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确立,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有法必依,成为促进信息无障碍建设最坚强有力的后盾支持,保障特殊人群在无障碍网络使用方面的诉求。
(2)政策驱动
打造和谐社会,更新和改造全社会对信息无障碍的意识。
大力提倡、支持相关无障碍技术研发,在资金、人员、物资、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
积极促成国际间无障碍产品交流,开放我国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实现互利双赢。
(3)技术标准的规范
技术标准是法律规定在技术层面的具体化,为法律的实施和判定提供依据。只有尽快出台“信息无障碍标准”,才能判断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息无障碍建设才有保障。
(4)示范激励
选择一些在信息无障碍设计和应用方面表现优异项目进行示范,树立榜样,用直观的效果证明残疾人信息无障碍设计的的价值和正确方法。同时通过技术认证、社会嘉奖等激励手段,对在信息无障碍建设方面取得成效的残疾人信息资源建设主体给予肯定,形成以“无障碍”为荣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何川. 国内信息无障碍的现状及展望. 现代电信科技, 2007(3)4-8
[2] 张玉琢. 通过重大科研项目牵引推进民政科技.中国社会报, 2007.03.12.
[3] 新需要网站. /.
关键词:盾构隧道、桩基、拔桩
1 引言
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尽管在地铁线路规划过程中,原则上尽量采用现有干线道路下面空间,但是由于城市内既有建筑物林立,在地铁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难免遇到隧道需要从现有建筑物下的桩基穿过。为使盾构顺利推进,需要进行隧道盾构前方障碍物的拔除施工,这也成为城市地下通道挖掘过程中重要的工艺。
一般拔桩施工场地分为地下、地上及水上等几类,针对不同的情况有不同方案及拔桩设备,如桥墩台的桩基拔除可能在水上进行,要借助船舶等作为反力装置进行拔桩施工;而陆上拔桩则可能要用到专用拔桩机、起重机及千斤顶等。当要拔除的桩基的上方或周围的建筑物较为重要时,为了不影响上部建筑物或相临建筑物的安全,还要采用对移除桩基部分地基的托换技术[1]、[2],如纽约市地铁建设过程中对古建筑的基础托换[3],广州地铁一号线保护居民住宅进行的基础托换工程[3]等。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共和新路高架工程中山北路车站~延长路站区间盾构下行线。盾构刀盘外径为6.34m,属土压平衡式盾构掘进机。盾构穿越地层为灰色淤泥质粘土、灰色粘土、灰色粉质粘土及暗绿色粘土。在盾构推进方向上,将从沿线多幢建筑物下穿过。在施工中,经现场测量,发现某商业学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楼桩基位置恰好落在了该下行线区间盾构的轴线上,并且已经施工的8根灌注桩与下行盾构穿越范围相碰。盾构穿越地层与灌注桩的位置如图1所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如表1所示。此处盾构上覆土厚度为16.7m,而钻孔灌注桩长31.6m,直径为0.6m,桩身混凝土标号为C40,现场按C50浇筑水下混凝土。在灌注桩内布置的钢筋笼长17.1m,布置10根Φ20主筋。由于盾构刀盘需要切割1.5m左右的灌注桩钢筋笼,为了保证盾构机的安全,必须进行拔桩处理。
转贴于
表1 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3 拔桩的工程措施
3.1拔桩过程
本工程属于陆上施工,采用机械有:专用拔桩机、千斤顶、起重机等。施工过程如下:
1. 现场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及拔桩场地的建设。只有保证拔桩场地的地基承载力满足架设在其上的机械装置的支撑要求,才能保证拔桩过程中反力机构或拔桩机械的平稳,从而保证拔桩施工的顺利进行,如果地基强度不够,则在拔桩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力架两边下沉及偏差情况而无法进行继续拔除工作。
2. 拔桩机械装置的检查、安设。首先要对拔桩机械进行性能检查,保证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并确定其承载能力,要求机械应安置平稳、牢固。
3. 试拔。不管理论计算的结果如何,只是对现场实际情况的一种模拟计算。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存在许多不可预测因素,在正式拔桩前应该进行试拔,一般要求试拔1~2根桩,以保证在正式拔桩过程中确定机械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工作条件。试拔时要先进行初拔,加力要由小到大,每加一次力后要检查设备部件的情况,确认无异常现象才可以逐级加载,直到桩有所拔起为止。
4. 现场拔桩。
先在桩周布置喷射孔三只,每只喷孔距离桩体30cm,喷射管直径127mm,三只喷射孔共加入1.5~2t膨润土。喷射管在摆喷过程中,水压为27MPa,气压6Mpa,喷射管提升速度为15cm/min,在水气压冲切桩周地层同时注入膨润土。在减小桩周摩阻力后,开始用千斤顶加压,进行拔桩。拔桩结束后进行复合材料回填,回填材料成分和比例如下:
水泥:粉煤灰:水玻璃=100﹕10﹕5。
4 拔桩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
由于现场灌注桩长31.6m,而每根桩只是从桩顶往下17.1m段有钢筋笼,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数根桩在钢筋笼末端断裂的情况。对于断桩的处理,在本工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 振动锤击送的方式,将减小摩阻力后的部分断桩用振动锤击打,直至断桩顶部位于盾构轮廓线底标高以下;2. 用特制夹具将断桩夹住,往上再拔出一定距离。最后对余留桩孔全部用复合材料回填,盾构直接推过桩群。
5 结束语
通过本工程的实例分析,在拔桩施工中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拔桩前一定要保证拔桩机械装置的完好;对于拔桩中出现的突发断桩,应预先制定好应急措施;拔桩过程要分时、分段加力,桩被初始顶升时,可校核拔桩力以判断桩是否已经断裂;拔桩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有硬物落入桩孔内;因为在桩被拔起后抗拔力会逐渐减小,所以要在适当的时候减小拔力,速度过快反而破坏桩体;在拔桩全过程要对拔桩力进行测量,对施工用具要系保险绳,防止断桩出现意外事故。
参考文献
[1]叶书麟,汪益基等. 基础托换技术[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1.1~8.
[2]叶书麟,韩杰,叶观宝. 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565~603.
[3]谢婉丽等. 地基处理中的托换技术及应用[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1.4.
[4]谷伟平,李国雄. 广州市地铁一号线基础托换工程的理论分析和设计[J].岩土工程学报,2000.1.
【关键词】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胰腺癌;早期肠内营养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8.069
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属于上消化道癌症, 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明显下降, 表现为纳差、消化不良, 癌症术后患者可能存在恶心、呕吐等, 如何保证该类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尤为重要[1]。传统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术后采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容易引起黏膜萎缩以及损伤胃肠屏障功能, 增加肠源性感染几率[2]。而肠内营养可避免肠外营养的弊端, 其优点也更加明显。但是目前临床关于肠内营养应用时机认识不统一, 对于术后早期立即给予肠内营养, 或术后应先给予完全静脉营养, 待肠道功能部分回恢复后再给予肠内营养, 有一定分歧。基于此, 本文以120例上消化道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癌症患者120例, 包括食道癌43例, 贲门癌25例, 胃癌37例, 胰腺癌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47~80岁, 平均年龄(59.6±7.2)岁;食道癌22例, 贲门癌13例, 胃癌17例, 胰腺癌8例;合并症:高血压27例, 糖尿病1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50~79岁, 平均年龄(60.1±7.5)岁;食道癌21例, 贲门癌12例, 胃癌20例, 胰腺癌7例;合并症:高血压25例, 糖尿病1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癌症类型、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①观察组:57例观察组患者使用荷兰NUTRICIA肠内营养混悬剂, 3例患者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术后24 h使用鼻肠管试滴生理盐水, 无不良反应情况下注入肠内营养混悬剂, 术后第2、3、4 天分别滴注肠内营养液混悬剂500、100、1500 ml;术后第5天根据患者确定肠内营养混悬剂用量, 最高2000 ml, 滴速逐渐从400 ml/h提升至150 ml/h。连续接受2周肠内营养, 吻合术后口瘘患者接受4周肠内营养。对于合并腹泻、脂肪泻患者, 鼻肠灌注得每通治疗。②对照组:患者早期接受完全静脉营养, 胃肠功能恢复后再应用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及不耐受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和耐受性比较 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几率为8.3%, 2例因不耐受恶心呕吐终止肠内营养。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几率为5.0%, 无终止静脉营养患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耐受患者例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已有研究提出腹部手术后空肠动力恢复速度快, 术后患者在肠鸣音正常、首次排气前即可给予营养支持[3]。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升消化液分泌水平, 提高肠道蠕动能力, 提高肠胃消化和吸收功能。肠内营养的效果也优于肠外营养, 肠内营养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模式的营养支持手段[4, 5], 可以快速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成分。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等上消化道癌患者术后接受早期肠内应用可以保证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为手术效果提供保障。早期肠外营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早期肠内营养还能为胃肠黏膜屏障功能提供保护, 预防肠道菌群移位[2]。肠内营养操作方式渐变, 对护理人员及营养支持设备要求更低, 也无需静脉插管。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后, 患者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表明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等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显著;另外, 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几率为8.3%, 仅2例患者不耐受恶心呕吐反应终止肠内营养, 且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可靠, 患者的耐受性高。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也低于对照组, 表明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等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以促进患者恢复, 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虽然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显著, 可安全可靠, 但是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也需要注意一下几点。①术后24 h应试滴0.9%氯化钠注射液, 观察患者的反应。如若患者未出现腹胀腹泻反应, 才能给予肠内营养支持, 既为胃肠道提供营养, 又不增加肠道负担, 才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快速恢复。②仍有部分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反应, 该类患者应尽早接受对症治疗, 提高患者的耐受性[3]。本研究使用得每通鼻肠灌注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程度调整灌注速度, 患者的不良反应显著改善, 患者的耐受性较好。肠内营养支持应尽量使用营养泵, 方便控制滴速,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③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期间, 应减少静脉补液量, 减轻呼吸和循环功能, 预防呼吸和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血液感染发生率。④对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且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 可采用保守治疗, 无需行空肠造瘘术。对于接受抗感染治疗患者, 应适当延长肠内营养时间及配合有效引流。
综上所述,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患者术后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肠胃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新. 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疗效观察. 上海医药, 2008, 29(7):331-332.
[2] 戴维红, 叶京英. 肠内营养泵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 当代医学, 2012, 18(17):113-115.
[3] 杨五耀. 食管贲门癌术后鼻十二指肠营养管应用体会. 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9):1421.
[4] 徐华, 王晓臣. 食道癌、贲门癌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20):117-118.
【关键词】食管癌;非计划拔管;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310-02
胃肠减压是食管癌手术防治吻合口瘘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置入胃管是一项侵入性操作,有一定的痛苦,患者常常会感到不适,极少数患者甚至难以忍受。如何能更妥善固定好胃管,避免胃管意外拔除或脱落是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一个新问题[1]。我科对2009.3-2010.6 6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胃管实施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64例,男53例,女21例。年龄41-84岁,平均68.1岁。合并吻合口瘘2例,胃排空障碍5例。胃肠减压时间最短7天,最长35天。
2 护理干预
2.1 健康宣教
2.1.1 术前一天责任护士深入病房,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及大致过程,术前置胃管目的、重要意义及配合方法。重点解释胃管自行拔除或脱落的危害,确保患者对胃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求患者在健康教育评价单患者栏里签字,以引起重视。
2.1.2 术后反复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该胃管的重要性,我科把它比喻为“生命管”。讲解通过胃肠减压能促进胸内吻合口愈合,防止腹胀引起的切口裂开,并通过胃管内的引流液能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为医生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等,以促进患者及家属来共同维护。
2.2 妥善固定
2.2.1 教科书上的固定方法是确定胃管在胃内后,采取鼻翼和耳垂/面颊固定法,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耳垂[2],由于患者颜面部皮肤分泌的油脂使胶布失去黏性,易松脱,导致胃管自行脱出。我科采用双重固定法,先采用美国进口的3M高强度外科真丝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及颊部,再用棉质系带固定胃管后从两侧鼻翼经而廓上绕至一侧耳后打一活结,松紧一能伸入一指为宜。
2.2.2 卧床时将胃肠减压的负压袋用别针固定在枕头上,下床活动或外出检查时负压袋固定在病人胸前的衣服上。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动时动作缓慢,不要突然改变,以免牵拉胃管。每天更换负压袋,负压袋满时及时倾倒,以免因重力作用造成胃管脱出。
2.3 加强巡视,每班交接
2.3.1 责任护士胃管作好醒目的管道标识,标好置管深度、日期,做好相应的护理记录。
2.3.2 经常巡视病房,观察胶布有无松动移位,吸引通畅情况,胃液的色、质、量等。每班床头交接班,做到三清,口头交清,床头看清,书面写清。
2.3.3 术后精神或情绪异常者,应督促家属加强看护,尤其是夜间2-5点,护士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将胃管拔出。
2.4 心里护理 减轻不适
2.4.1 置管期间注意和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的感受,提供舒适护理,减轻患者痛苦。注意保护鼻黏膜,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协助做好口腔护理,遵医嘱于雾化吸入,以湿化气道,口唇干裂涂少许石蜡油保护,每日更换胶布及系带,保持清洁美观。
2.4.2 由于食管癌手术患者置管时间比较长,尤其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置管时间更长,患者难免产生焦虑、甚至有厌世情绪。护士应做好相应的心里护理,做任何操作应耐心,体贴,允许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情患者,肯定患者的坚强,鼓励患者与病魔作斗争。夜间酌情使用镇静剂。
3 效果评价
本科自2009.3-2010.66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全面护理干预,杜绝了胃管自行滑脱或意外拔除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4 小结
4.1 食管癌患者以年高者为多,大多数人知识缺乏,自制能力较差。开胸手术创伤大,恢复慢,胃肠减压时间也较长。因此做好患者对此治疗的依从性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4.2 食管癌手术患者吻合口瘘有一定的发生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减轻胃内气体液体潴留,降低胃肠吻合口的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而一旦胃管自行拔除或滑脱,医生不敢盲目重置,从而对疾病的转归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做好管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4.3 通过本组64例患者胃管防自行滑脱或意外拔除的护理干预,避免了管道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了手术恢复顺利,证明我科食管癌术后非计划拔管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合理的、有效的、值得提倡的。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26~81岁,平均56.6岁,患者主要表现为便血及黏液便,体重明显减轻、消瘦。Dukes分期:B期16例(20.0%),c期44例(55.0%),D期20例(25.0%)。病灶发生部位:乙状结肠28例(35.0%),降结肠36例(45.0%),结肠脾曲16例(20.0%)。
手术方法:肿瘤切除术+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Tumorresection,sigmoid colon anastomosis jointproximal colon anastomotic fistula)13例(16.25%);单纯结肠造瘘(simple colonfistula)8例(10.0%);单纯结肠造瘘及Ⅱ期肿瘤切除术(Parc colostomy andⅡthecolon tumor resection)11例(13.75%);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Intraoperative coloniclavage+radical tumor resection and sigmoidcolon/rectum
end
anastomosis)28例(35.0%);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Tumor resection andproximal colostomy,the colonⅡ0fdigestive revascularization)20例(20.O%)。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过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发生吻合口瘘,均是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中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各术式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术中结肠灌洗+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端吻合术式和肿瘤切除术+乙状结肠吻合+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术式、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术式,单纯结肠造瘘及Ⅱ期肿瘤切除术式、Ⅱ期消化道重建术式症状缓解时间、排气时间、院时间明显高于单纯结肠造瘘术式,见表1。
讨论
结肠癌在消化道肿瘤中比较常见,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在41~65岁,近2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我国,尤其在某些大城市,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并且有赶超直肠癌的趋势,其中右半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明显。在低位的肠梗阻病例中,大约13.8%是由结肠癌引起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特别是急性肠梗阻是结肠癌晚期的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肠穿孔而发生急性腹膜炎就诊。右半结肠癌的早期无论是症状还是体征都不明显,患者很难发现而主动就诊。右半结肠癌早期最明显和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国内相关文献报道约85%患者有此症状。其次就是排便习惯改变以及大便性状改变,由于早期患者症状不严重,经一般处理后症状能缓解,致使患者放松警惕,耽误治疗,直到出现肠梗阻等明显症状,这时候往往已经到了晚期,预后较差。
结肠癌发生梗阻时有两种病变需要解决:一是解除梗阻,二是切除肿瘤。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而手术治疗中又以根治性切除为主要手段,手术中切除被肿瘤细胞侵及的组织,清除掉有癌细胞转移的淋巴结。手术遵循的原则:①广泛切除和肠管相邻的肠系膜,起止范围根据病变以及患者的情况而定;②腹部探查应由远及近,尽量不触碰和挤压肿瘤;③肿瘤上下端肠管用棉带扎紧;④按照先动脉后静脉顺序及时结扎系膜血管。
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诗歌 研究
艾米莉・勃朗特生于1818年,卒于1848年,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193首诗歌作品,她只创作出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其成为英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的佳作。艾米莉被认为是勃朗特三姐妹中最伟大的天才型女作家,曾被赞誉为19世纪英国22位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代表作有《老禁欲主义》、《囚徒》、《纪念品》等。在西方,艾米莉文学研究已经成为著名显学,当代文学研究家对艾米莉作品有着不同声音的探讨,多种角度的研究均得到学界的关注,其中包括结构主义、女权主义、新批评主义、新历史主义、神话原型主义以及后殖民主义等层面。在国内也同样掀起艾米莉文学研究的热潮,本文以近三十年国内学者研究艾米莉文学状况为视角,深入概括和分析国内艾米莉文学研究的内容和特色,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后续研究需要注重的事宜。
一、近三十年艾米莉在中国的研究状况
上世纪80年代起国内开始系统化研究艾米莉文学,根据本人的资料搜集和统计,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中,最早出现与艾米莉文学有关的研究是在1980年1月份,截止2008年10月份,一共收录359篇艾米莉文学研究论文。
在近三十年的时间内,艾米莉文学论文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从总体角度分析,艾米莉文学论文研究的数量表现为上升的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年均艾米莉文学论文研究的数量在两位数以内,80年代的总研究数量为40篇左右,这表明相关领域的研究处于萌芽状态。进入上世纪90年代,除了1997年研究数量明显增多以外,其他年份的平均研究数量仍保持在两位数以内,90年代的总研究数量为60篇左右,这说明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入前期发展状态。进入21世纪,艾米莉文学论文研究的数量出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2000年有20篇,并保持稳步增长的状态,在2007年研究的数量为50篇,创造历史新高。到2008年10月份时,艾米莉文学研究的总数量为259篇,这意味着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状态。
通过上面的介绍,能得到国内艾米莉文学研究具有逐步增长、总体增加的特点,经过对比统计分析说明艾米莉文学研究有着阶段性发展的规律。进入新世纪后西方评论界领域掀起新一轮的艾米莉文学研究热潮,在客观层面上也影响着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我国文学研究者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上,融合西方多元化的批评理论,在新世纪快速推动着我国艾米莉文学研究的发展进程。
以阶段性发展为分析视角探讨国内近三十年对艾米莉文学研究的概况。
(一)1980年到1989年:起步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评论界主要研究艾米莉代表作《呼啸山庄》中的内容理解、创作技法、男主人公艺术形象以及综合论述等层面。随着国内出现大量《呼啸山庄》的译本,其会更好地推进艾米莉文学在我国的广泛传播。最初艾米莉文学研究者还具备翻译家的身份,也可以将其看做是学术评论家,在译本作品中著写的译序已经成为艾米莉文学的初始研究内容。譬如杨饮借助于社会学阶级属性探讨凯瑟琳的婚姻悲剧和希思克利夫的复仇历程,在某种程度上会引导本译作读者的阅读思路。早期杨静远对艾米莉文学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介绍,方平的研究观点构成艾米莉文学研究的核心理论,他身兼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两种身份,拥有渊博的学识。他在《呼啸山庄》的译序用“希望在人间”来阐述自己的观念,分析和介绍原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架构,涵盖着小说中的两种爱情模式。
综上所述,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研究艾米莉文学进程中受到时代环境的限制,既表现在论文研究的数量有限,也体现在研究的内容不够深刻,大多数研究观念局限在艾米莉作品中艺术特色的介绍。但正是经历过起步阶段,这才会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前提。
(二)1990年到1999年:推进阶段
韩敏中于1992年在《无穷尽的符号游戏――20世纪的
(三)2000年到2008年10月: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新世纪,《呼啸山庄》翻译水平和能力的显著提升,又促使评论界关注艾米莉文学的热度上升,相关论文的数量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趋势。评论者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也在不断拓展,这也体现出由观念认同到争议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学术界对艾米莉文学研究不断深化。
这一时期艾米莉研究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其一,继续探讨作品中的创作主题和创作思想,这也是传统的研究范畴。譬如有的学者分析爱的主题,有的学者分析故事主人公原型,有的学者将故事中的情节和希腊神话相联系,展现出神话母题的内涵。很多学者关注小说中的人性主题,并进一步探讨小说中的人性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双重人性等,并概括出人性复归的内涵。
其二,继续探讨艾米莉的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以作者为视角探讨作品的内容。譬如有的学者从作者的生活时代背景角度思考,分析艾米莉的成长经历和性格,找寻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共性联系,探讨作者的父母、身世、处境和英国社会的现实状态,分析作品中的精髓和作者坎坷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有的学者以人物形象塑造、创作风格体系以及主题思想发掘等角度探究作品所反映出的作者性格。譬如董春萍借助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研究自恋心理状态,发现作者在童年时期遭受的心理创伤造成其具有自恋性格。
其三,以人物形象塑造分析作品,已经成为热点研究方式。目前主要探讨的是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的多重人格、性格突变以及现实的悲剧等。在上世纪90年代,分析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成为研究重点,其中汪岚通过系统论方式详细研究了希思克利夫的多重人格;胡鸿在2006年《安徽文学》第9期上发表的《本我・自我・超我――中凯瑟琳悲剧命运的解析》分析凯瑟琳的形象,从弗洛伊德精神理论探讨造成凯瑟琳悲剧命运的根源。
其四,更多的学者热衷于探讨《呼啸山庄》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特征,主要集中在作品中哥特式的文艺风格。学者探讨文学主题、意境营造、人物塑造以及情节构思等内容。譬如蒲若茜在2002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评论》发表《与哥特传统》,他认为小说中充满着哥特式激情风格。邓颖玲在2005年第4期的《外语教学》中发表《论艾米莉・勃朗特对哥特传统的发展》,她认为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可以凸显出小说所具有的时代现实感。
二、研究中的不足及应重视的问题
归纳总结我国近三十年研究艾米莉文学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三十年的研究取得多种学术成果,也成为世界文学研究的宝贵经验。研究学者在各类学术期刊中发表大量论文,其中包括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既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作品,也为相关研究提出新的观念。其二,研究学者从更多层面、更多角度探讨作者和作品,遵循世界文学批判方法,用开拓的视野和创新的理念分析,其涵盖着、结构主义、原型批判主义、女性主义以及社会学等理论。其三,在359篇论文中有350篇论文专门研究《呼啸山庄》,占研究总数的97.5%。这也表明《呼啸山庄》具有艺术和思想等多重研究价值和欣赏魅力,这也被称为是英国文学中“斯芬克斯”之谜。在不断的研究中,也让《呼啸山庄》这部小说持续绽放出新的光彩。
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研究艾米莉的文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其一,国内艾米莉文学研究不够全面,出现偏离重心的问题。在359篇论文中,针对艾米莉诗歌的研究只有9篇,占论文总数的2.5%,其余的研究内容均是以小说为主,这也体现出艾米莉诗歌研究的盲点。其二,国内研究艾米莉文学时深度还有待发掘,研究的内容也容易出现重复的问题。一些论文还局限于传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在选题和视角上出现趋同的现象,鲜有创新性观点。其三,国内艾米莉文学研究难以“中国化”,研究方式主要依赖西方现有的模式,尤其是体现在分析中的批判意识,客观上影响着研究的效果。其四,国内艾米莉文学研究资料有限,也存在着不透明沟通的现象。现在非常缺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包括作者的传记、书信和其他资料。国内的很多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西方学术界的认可,这使得研究的效果出现边际效应。其五,目前国内研究艾米莉文学的学者很少,专业化从事研究的学者更少,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和人才流失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的解决建议:首先要重视本土化研究艾米莉文学的意识,在批判研究中要凸显两个主体存在的思路,有效处理研究的意图和研究的模式,融入创新性的研究理念。其次,在研究艾米莉文学时要完善作品的编译力度,拓展学者的研究视野,找寻更加丰富的材料,关注艾米莉诗歌艺术的研究,以此达到多元化促进的研究效果。
三、总结
我国学界研究艾米莉文学已经有三十年的历程,经历三个历史发展时期,进入新世纪,国内艾米莉文学研究达到新的,同时也为现阶段的后续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在探讨的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值得考量。本文先介绍艾米莉文学研究的三个阶段,阐述国内学者研究艾米莉文学的四个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再根据研究的内容提出两个解决思路。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国内学者能够以更加开拓的视野、更具创新意识的思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申英.浅析《呼啸山庄》中的哈里顿・恩萧[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