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环境空气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空气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空气治理

第1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大气污染;预防;治理措施

引 言:在我们生存的环境中,大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人类。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就在源头上下手,及时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从环境的地域性和区域性下手,全方位的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全面的分析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各个因素,及时的进行系统的全面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来进行防治,从而达到控制大气环境的质量,这样就会达到了减轻大气污染物的目的。

1 环境空气概述

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被称为大气,厚度为1000-1400km,其中近地面10km内的气体层对人类及生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大气范围比空气范围大,空气层质量占大气总质量的95%。在环境污染领域当中,“大气”与“空气”均为同义词。大气由多种物质组成,清洁干燥的空气中,氮、氧、氩分别占78.06%、20.95%、0.93%,剩余的0.1%则为其它十多种气体。实际上,水蒸气是空气组成的重要部分,因气象条件与地理位置的不同,其浓度差异也会不同。通常,温湿地区高达0.46%,干燥地区低至0.02%。

2 大气污染的概念

大气污染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由于其污染物的含量超过了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所以使大气质量恶化,进而威胁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

大气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以及人为污染源两种。天然污染源指的是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比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以及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和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按照污染源空间的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等三种;按照社会活动功能,可以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照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又可以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预防治理措施

3.1 实行区域以及集中采暖供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燃煤炉灶以及一些采暖的锅炉所排放很多的二氧化硫以及一些有害烟尘,这些都是影响大气恶化非常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在城区采取集中供暖的方式。这样供暖的好处主要是,可以充分的提高锅炉设备的一些利用率,大大的降低了燃料的消耗。可以很好的利用热能,进而来提高热能的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粉尘的排放量。

3.2 绿化环境,植树造林

在防治大气污染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植树造林,这种方法即经济又有效,我们所种的植物是可以吸收很多的有害气体,从而净化了空气,在大气环境中是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这些树叶经过了雨水的淋洗以后,可以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使空气达到了净化的效果。与此同时,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释放出很多的氧气,通常情况下1 hm2的阔叶林,一天是可以能消耗掉大概1 t二氧化碳,并且是还可以释放出750 kg氧气。因此,植树造林在大气环境中是起到了非常好的调节作用。

3.3 调整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我国是一个产煤大国,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还有的是我国目前是以煤炭为主的原料,这一现状在短期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应优先推广低硫煤的生产和使用,降低烟尘还有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此外要根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要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如使用天然气和焦化煤气、石油液化气等二次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能和核聚变能等清洁能源的利用。

3.4 汽车尾气及扬尘污染的治理

(1)汽车尾气的防治

治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①立法与管理的加强:需要促使对相关法规体系的有效建立,对机动车污染问题进行处理;同时完善配套的管理措施,避免病残车、超期服役车对环境污染的损害。②技术措施:机内净化,设计、生产汽车时,以发动机结构及燃烧方式的改进促使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实现污染物的良性排放,并符合国家标准对车辆污染物排放的要求;机外净化,对机动车废气的排放进行最后处理,使其排放得以达标,通常安装尾气催化净化装置可促使这一问题的有效处理;燃料改进,对无铅汽油进行使用,控制铅粒污染,同时对天然气、氢气、液化石油气等燃料进行开发,逐步替代汽油,且注重环保汽车的发展与应用。

(2)扬尘污染的治理

扬尘指地面沉降并因各种原因而重新被扬起进入空气中的灰尘,通过土地的减少、环卫工作的加强、施工防护、防风防尘措施的实施及管理监督等工作的落实,均可促使对扬尘污染的有效治理。

3.5 淘汰落后生产工艺

防治工业废气污染,并且要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同时还要更新技术设备,要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在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达到减少末端污染治理资金的目标。

3.6从国情出发来加大大气污染的防治技术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一定要从国情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尽快的开发出一个技术可靠、配套设备过关并且在经济上合理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且要逐步的推广它。在许多的重点领域,比如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一定要作为重点来抓,这样才可以更为有效的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控制。

3.7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应该要对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各级政府应该要充分的认识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有关部门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以及重大项目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该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样才可以不影响到辖区内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经济建设。在具体的细节问题上,要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来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各级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行政上的保证。在治理中,关键的环节就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由当地人民政府来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一定要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不可以超过整个区域的总量控制指标。

3.8 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一定要做到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政府要做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给各个排污单位,要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让排污单位必须明确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这样才可以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一定要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要建立一个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同时还要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让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这样就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从而达到在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的目的。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加重,人们及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大气质量环境污染的监督以及管理的力度,做到真正的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降低污染物的排放,进而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治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开滦集团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国有企业治理――从内部控制环境角度

收录日期:2012年3月7日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规范中认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的环境因素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重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任百志在《改善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思考》一文中把内部控制环境分为外层环境和内层环境,内层环境又分为“软”环境和“硬”环境。在内层环境中,与企业的制度、组织及人员有关的因素称之为硬环境;而与企业价值、企业文化有关的因素称之为软环境。

目前,我国的制度环境、法律法规环境已经建成,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些是外层环境。笔者认为,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内层环境,在当前形势下,对内层硬环境的建设尤其重要。只有把内层硬环境建好了,内层“软”环境的建设才有意义。

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

为了了解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情况,现在引用一个调查研究来说明。肖尧春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研究》一了调查,调查选择了50家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按销售额划分1,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5家,1,000~3,000万元的中型企业20家,3,000万元以上3亿元以下的大中型企业20家,3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5家。被调查人员在企业担任的职务涉及董事、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经理以及各业务部门具体负责人及一般员工。调查方式采取发放访问式问卷结合询问相关负责人和对业务检查的方式。在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为分析依据,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表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表1)肖尧春认为,国有企业内控环境存在的问题有:(1)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主要表现在所有者缺位、监事会形同虚设、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2)组织结构不完善,权责分派不明确。表现为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未随着经营内容的变化而相应调整,过度的集权化组织管理体制;在规模大、经营内容复杂的大中型企业反而降低了管理效率;岗位的责任和权利划分不明确等。

笔者认为,除去以上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内部监督乏力,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审计部门地位有待强化和提高。仅靠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还不能自动发挥管理效能,切实实施内控制度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并在运行过程中适时加以审计和评价,才能真正实现提高效能的目的,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框架的五大要素之一是“监督与纠偏”,在“控制环境”这一要素中也要求建立与内控相应的监督机构。可是,在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中却存在着内部监督乏力的状况,这与内部监督职能的弱化有着很大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主要集中于内部硬环境,而其中最明显的是制度环境、组织环境。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对策就要从这方面入手。下面以开滦集团为例来研究完善措施。

三、以开滦集团为例,研究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对策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第一步就是确保制定出一套科学规范、适应需要的《开滦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为此,其专门组建“内控制度制定工作组”、开展广泛深入的需求调研,开始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工作。所以,完善对策主要集中在完善治理结构,具体内容如下:

1、完善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范围,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构建组织结构,要把握好四个原则:(1)公开原则;(2)牵制原则;(3)市场化原则,包括聘选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市场化;(4)专业化原则。一方面国家作为所有者的目标要明确、专一,不干预国有控股企业的日常经营;另一方面要有专业化的组织和专业化人员来履行国家作为所有者的职责。

开滦集团内部控制体制的基本框架为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制、内控手册、责任体系。其基本的治理结构为董事会审计监督委员会内控管理办公室、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具体的内控实施部门。责任体系中规定了董事会的主导责任,经理层的实施责任,内控管理办公室、内控审计监督办公室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责任,还有审计监督委员会的评价责任。开滦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他国有企业可以借鉴。

2、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强化内部监督,提高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地位。开滦集团特别注重审计部门的建设。内部审计从其本质来说其实也是内部控制的一环。开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自成立之日起,就以审计监督为其基本职能。开滦集团公司组织结构中显示,其在董事会下设审计监督委员会和审计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构建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桥梁和通道。同时,《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明确指出,内部审计部门负有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和评价之责,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必须接受审计委员会的职能监督,并通过审计委员会不受限制地接触董事会;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体现了内部审计部门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经营层(总经理)双轨报告、双重负责的模式。职能性审计报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而行政性审计报告向经营层报告。

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不会一蹴而就。要时时关注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适时加以调整完善,以便使内部控制始终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中运行。

开滦集团总会计师张志芳认为,开滦集团构建内控是源于企业自身的需要,是适应多元化经营的需要,是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效果的需要。笔者认为内部控制体制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积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肖尧春.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研究.理论探讨,2007.1.

[2]王颖硕.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初探.铁道经济研究,2010.4.

[3]张永欣.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会计之友,2010.9.

第3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概念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是指影响政策或措施实施的各种因素,反映了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控制的观念、看法和措施。包括企业结构、管理者权责、管理实施者观念态度、管理权责确定方法、管理措施、人事管理政策和方法、外部条件等很多方面。

(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作用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对管理控制的各组成要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是各要素在管理控制中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基础。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影响了管理措施的落实和效果,影响了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是企业内部控制中最核心的要素。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中,管理控制环境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企业日益加入到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环境中,这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和优化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切实提高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水平和标准,使其符合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法规制度不完善 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的法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不少还停留在传统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特别是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很多企业内部管理,其实是以“人治”为主,还没有形成“依法管理”的正确态度。法规制度的建立没有跟上企业经营发展的脚步,造成在企业内部的很多地方,存在着管理上的盲区和制度上的真空。同时,对企业领导者的约束机制还不是很有效,造成管理者工作的制度化和决策的科学性,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多数企业都是依靠企业内部审核部门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监督。但由于这些部门都是在企业财会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工作的,经常会受到企业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监管工作的效果不能落到实处。科学的监督机制需要监督部门保持高度的独立性,以便对企业管理进行正确的监督监管,但很多监管部门的领导既担负监管的职责,又承担企业财务上的工作,这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三)企业管理者权力缺乏制约 现代企业内部管理控制要求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实现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控制管理,实现所谓的“内部人控制”。在我国不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由于管理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所负责的岗位又大多相互间存在利害关系,如果管理者没有较强的职业操守,很容易发生现象。此外,有些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中拥有着经营决策、人事任免、日常管理等很多权利,同时,这些企业中对管理者的监督机制经常形同虚设,造成管理者的权力过大,又没有很好的制约,造成了任人唯亲、一意孤行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审计部门功效存在缺失 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存在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不清晰的现象,使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缺乏必要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审计工作应该是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而进行的,但实际情况是,不少企业的审计工作只有得到企业领导者的允许后才能开展,即使在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也需要将检查情况汇报给企业领导层,而不是针对审计结果,发表独立的处理措施和意见,这使得审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此外,对审计人员权责的监管也存在不少问题,经常出现审计人员不遵守职业道德影响审计效果的事件发生。

(五)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人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最重要的要素,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部分企业中,管理者往往把保证产品生产和销售量、实现最大利润放在首位,而忽视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素质不平衡,高素质人才匮乏;人才进出关口不严,人才上升通道不畅通;员工考核标准不科学,考核流于形式;员工激励机制不完善,人才待遇缺乏弹性,这些都是企业缺乏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表现形式,大大影响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效果。

(六)缺少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大量运用了现代化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有效促进了企业对物资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管理,提高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我国虽已引入了这一概念,但由于技术上的落后,使我国企业研制的EPR系统水平还不是很高,难以发挥其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实用价值。此外,EPR技术人才的缺乏,也使得我国企业在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系统的研制和应用上力不从心。

(七)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 我国实行市场化经济只有短短的三十几年,虽已经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但由于企业领导者的素质离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要求还存在不少差距,造成我国企业难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管理的有序进行。不少民营企业主,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不能理解现代化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的助推作用;有些国营企业主,由于监督监管机制的漏洞,在生产决策中,习惯了“拍脑壳”决定,听不进建议意见,或带头贪污腐化,损害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八)企业文化未建立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泉。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比拼的是企业间的文化。缺乏正确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在竞争中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企业管理者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成,管理秩序混乱、管理理念陈旧,会导致企业文化难以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缺少企业文化,还会使员工缺乏归属感,缺乏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九)企业员工素质不达标 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是企业员工,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效果的好坏,其最终实施者往往是企业员工,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企业管理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但由于我国教育存在的历史原因,长期重成绩轻素质,使得企业中的员工素质离现代化企业的需要存在不少的差距。此外,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的差距,也是影响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完善建议

(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机构 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结构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基础,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发挥企业董事会对企业治理的领导地位,发挥董事会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核心作用。二是确保企业股权结构的合理性,将企业股权有效分散至股东,同时,公司管理者应尊重股东的地位,保证股东的权利,在股东间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三是确保企业监事会对董事会进行监督时,具备很强的独立性。并且,还要促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并督促企业管理者和董事会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四是主动实行独立董事会机制,通过董事会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人员形成必要的监督和制约。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核机制 企业管理法规赋予了企业内部审核部门充分的自主性和监督监管的客观公正性。审计部门担负了对企业进行监督评价的功能,因此:一是必须提高审计部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规定,企业必须设立监事会、审计部和审计委员会,隶属于股东大会、总经理和董事会,三者存在业务上的指导。二是扩展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范围。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除去担负传统审计工作外,还应在上级领导下,主动扩展工作范围。三是必须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关系着企业内部的审计质量是否达标,因此,必须将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高素质人才,及时补充至审计部门中。此外,还应对现有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培养,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四是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内部管理控制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向法规化、制度化迈进,保证审计工作的正确性。

(三)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现代企业管理上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具备组织结构明确、权责清晰的管理机构。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可以使企业内部各单位权利和职责得到明确,有利于企业开展信息交流、风险评估等工作,有利于对企业进行审计工作。在设置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时,应充分考虑到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需求,使各单位和各管理者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既能够促进企业运转的正常,又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得到实时的调整。在组织结构设置时,必须按照国家的规律规章制度,保证决策、执行、监督三者间相互独立。同时,还应从企业特点、性质、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管理需求等多方面为出发点,合理设置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促进良好工作机制的形成。另外,企业还应根据设置好的内部机构的工作任务和特点,对其进行合理任务分工,确定好各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明确其岗位职责和相互间的关系。企业在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设置时,还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使每名职工都能对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做到了然于胸,并能清楚知道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使命,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运转高效。

(四)完善企业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间文化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已成为了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也是企业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企业长期的实践与积累。企业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培育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企业的力量通过企业文化这一纽带聚合在一起,发挥企业文化对加强企业管理的优势。企业只有下大力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完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我国企业必须重视人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主体地位,以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和制度,促进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水平的发挥。现代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在人力资源上的竞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人在发挥着关键因素,脱离了人的因素,任何管理都失去了意义。所以,企业必须探索有效的人力资源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在企业中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一是建立企业岗位责任制,保证每名员工和管理者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岗位与岗位之间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考虑在重要岗位人事任免上实行岗位竞聘制度,公开对这些岗位人员进行选拔,保证上岗人员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民意基础,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态势。三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同时,还可定期对岗位进行轮换,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四是应该建立行之有效的岗位素质考核制度,考察员工的履职情况和业务能力,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促进员工事业心责任感的提升。五是建立弹性薪金制度,用物质奖励促进员工改革创新、安于本职的信心,形成能者多劳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理念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管理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决策者的能力和知识,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是否具备可持续性。企业管理者素质对企业的影响,直接表现在对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环境的影响上。因此,必须使管理者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重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重要性。一是严把重要管理岗位的入口关,确保管理者的素质能力符合岗位需求。对重要岗位的人事任免,必须体现出公正性和透明性,严防任人唯亲的现象发生。二是对于现有管理者,企业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考核,检查其岗位素质是否达到标准。对考核中成绩比较差或者民主评议中口碑不佳的管理者,应坚决予以换岗或辞退,通过这种严厉的督促措施,促使管理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变化发展。三是定期组织企业管理者进行换岗轮训和基层锻炼,积极聘请专家教授到企业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授课,组织管理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岗位培训,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者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管理者管理理念的转变。另外,企业还应该设置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管理者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第4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关键词:以人为本;内部控制;企业环境

一、绪论

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为确保业务活动的有效展开,促使资产完整安全,防止及发现并改进舞弊行为,确保财会资料的合法可靠而制定及实施的一项政策。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由于人是各种环境因素之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优化企业的内控环境时,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建适合人才发展的企业文化。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以人为本”指的是把“人”作为中心来展开各项工作,就是将人作为基础、条件以及动力,将“人”视作最终目的。对于企业而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各项生产活动中创造物质财富、不断推进企业及社会发展的实践员工。企业要发展,则应将人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最大财富。

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及员工整体素质不高

企业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首先是因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晚,相比于国外,我国的人力市场发展不够成熟。其次是因我国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者的权利以及责任相对失衡,导致企业治理人的自我能力提升的动力不够,导致治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最后就是员工队伍素质较低,特别是财会人员,知识理论单一,业务技能不扎实。

(二)企业文化有待加强建设

企业文化为企业长期以来从事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组织逐年累月组织起来的对企业全体职员产生积极引导的文化,是企业在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共同作风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是体现企业个性的一种信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落后的企业文化会对导致企业难以形成优良的企业内控环境,会促使企业舞弊现象不断出现,而且也对人本理念再企业中的应用发展不利。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执行及监督的力度不足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再完善,如果无法得到有效执行,则好比“纸上谈兵”,流于形式。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这类情况。主要体现在:(1)企业高层不重视,造成下层员工执行不严,多数只是敷衍了事。(2)企业的内控工作是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及环节,可是因各部门之间的不配合以及环节脱节,导致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够彻底。(3)企业内控工作缺乏监督,导致相关财会资料德尔真实性及可靠性不强。

四、基于人本理念下的企业内控环境优化策略

(一)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应高完善企业董事会的设置以及功能,增加外部董事再董事会中的比重,减少大股东以及人为控制[4]。应独立分设董事长以及总经理,以确保其的独立性。第二是,监事会应加强对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督。应不断提高监事会全部成员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并确保监事会在实质上以及形式上均具有独立性。除此之外,还要设立审计委员会,相关的审计人员应该由公司的监事组成员以及非执行董事人员构成,并全面负责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展开监督,而且还应该具有外聘注册会计师的相关决策权等。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监督审计工作必要始终贯穿于企业的所有部门以及环节,并且是要贯穿全部的生产经济活动,要重点对风险大的经济生产环节展开专门专职监督。最后,应建立健全股东对管理者经营者的重点约束。 具体为股东会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审议企业的相关财会报表,并对经营者管理者的实际经营业绩展开严格评估,进而再对经理的撤换或者解聘展开决策。

(二)加强企业文化的优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实践中产生的共同作风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等,是体现企业个性的一种信念,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重视对企业文化的优化建设优化,与此同时,应该尽可能避免只重视眼前利益及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重视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的创建。笔者认为企业首先应该加强诚信质量以及企业道德文化的建立。一个企业的的偏好、管理风格以及价值判断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目标的形成。然而,企业的偏好以及价值判断等都会受到经营者的诚信以及企业道德价值观等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的诚信以及企业的道德观直接会对企业的切身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这两个方面正式对人的崇高境界以及高尚人格的一种体现,更是人本价值理念的一种深刻体现。诚信对企业而言,是确保企业对外良好的客户关系的一种重要的信誉之本,同时也是企业展开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条件。优良的诚信环境,方可使企业员工以及经营者主动地遵守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并促使全体人员努力为企业贡献力量。所以,唯有将企业的道德列入管理体系之中,并且将其作为一项无形的但却十分重要的资源,同时形成一种独特的利于企业长足发展的道德规范,只有这样才可使企业的道德建设发展为促进企业思想改革以及精神动力、智力等的发展,才可以促使企业员工在各项经济活动者发挥其的能动作用,才可以使企业的道德逐渐发展成协调其内外关系以及确保企业平稳发展的一项关键手段。其次,加强人性化的管理。企业管理者应其模范带头的作用,通过利用管理层的示范力量来推动下属成员积极为企业做贡献,让其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管理者必须坚定信念,将企业道德文化的价值观贯穿于各项实践工作中。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需不断和员工展开感情沟通,以利于凝聚感情。可以以不同员工的行为需要以及诚信内容为根据,通过采取有效地激励措施来避免诚信流失。

(三)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要始终贯穿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制定出合理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具体包括选人制度、用人制度、育人制度以及留人制度[5]。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程序,在招聘的全过程应该客观且公正,在选择人才时,应该主要考核人才的学识、经验、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操守,不应该过分看重学历。其次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绩效管理体系。在激励员工时,应该以内部控制的相关目标为根据执行相关奖惩制度,激励及约束的主要对象为企业上下全体职工,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下集员工等。激励手段可以为物质手段或者精神手段等,例如物质手段有奖金、股权激励以及津贴、利润、养老金等等;而精神激励例如为企业员工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为员工创建多元化的职业生涯通道或者是以能力以及业绩作为发展导向的升迁异动制度。考核评价员工的业绩时,主要是以绩效考核为主,将绩效当做是评价基础,不可把资历或者是其他的要素当做是评价职工的主要依据。在展开评价时,应注意评价的手段尽可能样化,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受到内部人的干扰。目前平衡计分卡等式比较常用的而且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工具。第三是建立健全员工的培训教育机制。企业应该定期对员工展开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教育培训,这样有利于优化内部组织内部员工的技能组合。第四是要建立完善的岗位轮换制度,这样可才可确保人才流趋于合理化。岗位轮换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内在要求,合理科学的人才流动对于留用员工可以起到激励以及警示的作用,进而利于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实施,均是与人的控制管理紧密联系的,所以企业要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加强软硬控制,例如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内调动起全体员工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本文在基于人本理念前提之下,从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文化的优化建设以及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几点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措施,以期能提高企业的内控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博,张仁健.浅议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建设内部控制体系[J]. 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01

[2]柯媛媛,雷震.基于“以人为本”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08

[3]王晓敏.以人为本企业文化下的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04

第5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投入产出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9479.2012.04.017

由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心城市长期采取粗放式经济增长,发展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等[1],随着经济和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环境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等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鉴于此,我国及各级城市政府对环境问题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城市环境治理与保护也逐步发展和成长起来,尤其是近年来迫于国内外的环保压力,更使其成为热点问题之一[2]。近年来我国城市环保投入增长显著,但其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因此,要在城市环境治理资源比较稀缺的情况下协调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效率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有决定性作用,把环境治理的投入和产出结合起来研究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对于改进环境治理措施和提高治理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献分析发现现有成果具有以下特征:1)在研究对象上,偏重于省域[3-6]或全国[7-9]分析,鲜见以城市为评价单元的文献[10,11],这可能是由于城市环境数据难以获得,但城市不仅是经济和社会的核心,也是环境污染的大户和环境治理的核心责任单元,对其在现有投资模式下的环境治理效率考察对指导当前城市环境治理具有更为切实的现实意义;2)研究方法上,部分研究人员采用环境治理投资直接产生的污染物削减量以及对污染物的综合利用产值来衡量治理效益的传统方法[12-13],部分人则采用了更为缜密的数学方法,如AHP[14]、DEA[15-16]等,此类研究多以城市环境治理投入年份前后的投入量和产出量数据之间的对比来衡量治理效果[17],虽能说明一定问题,但并不能很好的把投入和产出有机关联起来,即使采用能将二者关联起来的DEA等方法的文献,由于评价单元过于宏观(全国、省等)或微观(企业或单个城市等)或过于地域化(针对某省城市或特殊地区等),致使对城市环境治理政策和措施制定的参考价值有限;3)在研究内容上,当前的研究侧重于对效率状态的测度和特征[1-3-5-7]总结上,仅少部分研究据评估结果给出了优化建议[18]或效率影响因素[19]。总之,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研究仍不够系统,采用什么标准、方法、程序等仍不能给出较为完善的答案,甚至要解决什么问题都还模模糊糊。综上所述,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效率是解决严峻的环境状况与财政资金压力之间矛盾的唯一出路,系统化城市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效率研究框架是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遵循系统化和“成本—收益比较分析”原则,本文认为对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进行评价应该着重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量化评价方法或模型及指标,2)根据方法指标判断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状态及其时空变异特征,3)明确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4)预测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变化,探究提升效率的优化方案。本文在此逻辑主线引导下,以全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选取2003—2009年数据,构建指标体系,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以期为城市环境治理高效发展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1 评价方法和数据处理

1.1 评价方法

DEA方法是运用数学规划模型对若干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决策单元(DUM)进行相对效益比较的有效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和旅游效率等[20-22]研究中,其对于处理多输入和多输出问题具有绝对优势[23]。城市环境治理是一项包含多元输入和输出的复杂过程,故本文选取DEA模型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进行评价,且文中DMU为270个样本城市,鉴于城市环境治理过程中投入要素的可控性和规模相应,研究采用投入导向和BC2模型。

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分为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类,当其值为1时表示该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已处于最优状态,反之,则说明当前城市环境治理要素投入存在冗余或产出不足,且其值越小越表明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越严重。

1.2 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选取过程中假定城市环境治理效率遵循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24]生产函数,同时参考罗默(Romer)[25]和卢卡斯(Lucas)[26]等主导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将资源、资本、技术和劳动视为城市环境治理发展的推进力量,从而将其作为本文4大投入要素;产出上,环境和社会效益应成为核心目标,经济效益为关键产出。同时,鉴于DEA方法使用要求投入和产出之间具有正相关性,且投入和产出指标之和小于等于DMU总数的一半[11](部分研究认为是三分之一[27])的原则,共选取12个投入和产出指标,形成“三层七维多指标”评价体系(表1)。另外,选择人均GDP、工业企业数、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反映)、财政分权等指标以考察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分异和变化原因。

1.3 数据收集与数据处理

数据主要源自所涉及年份《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缺失数据大部分从相应城市或省《统计年鉴》获取,极少部分采用相关模型处理或赋值,以消除原始数据中受0值影响造成运算失败。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但固原、中卫、拉萨等17个城市指标缺失严重(缺少三年及其以上数据),不适于DEA运算,予以剔除。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指数运用Deap2.1软件运算,采用Arcgis和Excel对运算结果进一步分析。

2 评价结果分析

2.1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现状特征

(1)总体效率特征:效率普遍偏低,综合效率明显低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普遍偏低,要素资源浪费和产出不足现象十分严重。效率分解上,规模效率>技术效率>综合效率,三者均值分别仅为0.476、0.713、0.707(图1);效率类型划分上,高效城市(>0.9)、中效城市(065-0.9)和无效城市(

(2)空间分异特征:综合和规模效率三地带分异性相似,八地区分布“大集中-小分散”

以三大经济地带[28]划分为前提,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分异性相似。表现为:1)从综合效率看,高效城市个数东部和中部均等,西部略高;低效城市个数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中基本呈梯度递减分布,中效城市个数中部>东部>西部。2)从技术效率看,高效和中效城市个数在东中西三大地带中呈梯度递减分布,而低效城市则是中部>东部>西部。3)从规模效率看,高效和中效城市个数中部>西部>东部,低效城市呈东中西递减(表2)。

以经济区[29]为前提,270个区位不同、规模不等、发育程度各异的城市总体上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征。表现为:从综合效率看,高效城市主要分布于大西南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的江西省部分;中效城市数量较少,分布分散;低效城市数量最多,且密集分布于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南和湖北省、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和陕西以及内蒙一带。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八地区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二者与综合效率呈现相似的集中规律,且高效城市个数均明显增多,集中地域更为广阔(图2、3、4)。

(3)规模收益特征:普遍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发展态势不理想

规模收益发展态势不理想,超过78%的城市处于规模递减状态,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的城市占12.6%,而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的城市尚不足10%(表2)。因此,未来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提高,不能依靠继续增加要素资源投入以进一步壮大规模的途径来实现,应适度消减冗余投入。规模收益空间分异,总体上离散分布,但局部地段显著集中,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特征。如以经济区划分为前提,小集中表现为规模递增城市集中于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规模不变城市相对集中于大西南地区、长江中游和北部沿海地区的沿黄接壤地带、长江中游的江西和安徽等,递减城市相对集中于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的湖南和湖北等、黄河中游的山西和内蒙等、东北的辽宁、大西南的四川以及南部沿海地区(图5)。

2.2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时空演变特征

2003-2009年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持续处于不理想状态,环境治理综合效率指数长期徘徊于低值阶段,期间虽略有上升但总体上呈微弱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虽高于综合效率,但数值仍然偏低(图1)。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中处于高效和中效城市数均有所减少,而低效城市个数增加;规模收益不变城市明显减少,而规模收益递增和递减城市数均略有增加(表3)。

2003-2009年多数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变化显著。若以研究期效率变化值占基期效率值的5%、30%为界,将样本城市分为下降超过30%的显著下降城市、下降值在5%-30%的缓慢下降城市、下降5%或上升5%的基本不变城市、提升5%-30%的缓慢上升城市、提高值大于30%的显著上升城市。则多数城市处于显著上升或显著下降的状态,保持不变的城市数量次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的城市数量最少,且变化显著的城市集中于大西南的四川和广西、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和河南(图6)。

2.3 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以2003-2009年样本城市投入指标和综合效率指数值为考察对象,利用Excel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其中,Y为城市环境治理综合效率指数,X1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X2为城市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完成投资额,X3为财政支出中科学和教育事业支出,X4环境和水利以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从业人员。统计回归分析检验参数显示R2=0.929,所得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和可信度较高。

Y=0.007X1-0.058X2+0.016X3-0.002X4+0.805 (1)

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财政支出中科学和教育事业支出呈正相关,而从业人员和基础设施建设呈负相关,且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财政支出中科教事业支出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更为深刻。科技投入和资本投入成为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其可能的原因对于前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提出后,我国加大了对科教事业及其研发的支持,对于后者是为应对上级检查和环评压力等导致城市政府重视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的立项和项目建设,但对设施应用则不够重视,导致不少设施在建成后就处于闲置状态。另外,劳动和资金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比较有限,但劳动力投入为负相关,我国人口众多的背景和多数城市政府为稳定社会而尽力提升就业率的政策可以作为解释。由此可见,对于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不理想的城市,未来应该在提高设施利用率和进一步增加科技要素投入上下功夫。

将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与城市规模(以人口规模为标准,巨型城市>1000万、特大城市300-1000万、大城市100-300万、中等城市50-100万、小城市城市规模类型>工业企业数>财政分权>人均GDP,说明在分权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以扩大城市规模(土地和人口)、提高市民福利为使命,以加速引入工业企业为手段的发展方式对环境治理效率的优化产生了阻碍作用。偏相关分析显示:与相关系数相比,偏相关系数普遍减小,且基本保持负相关性,但相关程度排序变化为年末人口>人均GDP>城市规模类型>财政分权>工业企业数,人均GDP和工业企业数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发生了特别明显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财政分权从负相关变成了正相关,这一现象或可解释为:如果固化城市政府的“GDP政绩导向”,财政分权程度越高越利于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提高,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3 中国城市环境效率优化建议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提高要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减少人力投入和提高资本利用率,尤其要关注技术投入和资本利用率提升。以城市环境治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否高于0.9为标准,将270个样本城市进行分为4类,即高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HT-HS型41个、高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的HT-LS型84个、低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LT-HS型68个、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的LT-LS型77个。

投入冗余度是指保持现有产出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某城市可减少的投入量与原投入量的百分比。本文结合效率优化方向并以冗余度大于20%为界,将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优化模式分为冗余度全小于20%的保持现状型、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冗余严重的资金节约型、环境治理设施投入冗余严重的资本节约型、从业人员等人力资本投入冗余严重的劳动节约型、科学技术投入冗余严重的技术节约型5大发展模式。但部分城市不应也难以靠采取单一模式使得环境治理效率最大化,不少城市需双管齐下或多管齐下。因此,进一步将优化模式整合为维持现状型、资金节约型、双管齐下型、三管齐下型和四管齐下型(资金、资本、技术和劳动节约型发展模式同时使用)发展模式五类。其中,采取维持现状型和四管齐下型发展模式的城市均占48.9%,其余模式仅占2.2%;且采取维持现状发展模式的城市相对集中于大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东部和北部沿海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尤其是河南和内蒙)和长江中游地区(尤其是江西和湖南)。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本文构建指标体系,利用DEA方法对我国2003-2009年270个样本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及其时空变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普遍较低,2003年以来长期稳定于低值,且在波动变化过程中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效率分解规为模效率>技术效率>综合效率。

(2)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时间序列变化和空间分异显著,但空间变异并不明显,长期保持了“大分散-小集中”的总体特征。

(3)技术投入和资本投入是提升城市环境治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且资本投入已呈负相关,城市年末总人口、城市规模类型、工业企业个数、财政分权和人均GDP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高低产生负面影响。

(4)以城市环境治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否高于0.9为标准,可将270个样本城市分为高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HT-HS型、高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HT-LS型、低技术效率-高规模效率的LT-HS型、低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的LT-LS型4类,且各类城市数量HT-LS型> LT-LS型>LT-HS型>HT-HS型。

(5)以冗余度大于20%为界,将我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优化模式分为冗余度全小于20%的保持现状型、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冗余严重的资金节约型、环境治理设施投入冗余严重的资本节约型、从业人员等人力资本投入冗余严重的劳动节约型、科学技术投入冗余严重的技术节约型5大发展模式,且采取维持现状型和四管齐下型发展模式的城市均占48.9%,采取其余模式的城市仅占2.2%。

4.2 讨论

虽然我国一直在强调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但本文的定量分析表明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效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从本文的研究和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发展的实际考虑,可得到以下启示:

(1)在现有的投入模式和水平上,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存在着投入要素资源冗余的现象,因此适当的减少投入量和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这对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设不无益处,未来应重点关注城市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等资本要素和从业人员等人力劳动要素的浪费。

(2)技术创新和教育投入与城市环境治理绩效的提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因此加大治理技术、管理技术等技术创新力度是未来大势所趋。

(3)改革开放以来,权力逐步下放,分析显示权利下放对城市环境治理效率高低负相关,这与城市政府的“政绩GDP导向”不无关联,因此为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效率和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改革政府“GDP导向”政绩考核方式应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 王宝顺,刘京焕. 中国地方城市环境治理财政支出效率评估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4):71-76.

[2] 欧阳晓辉. 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对有效性评价研究[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5-38.

[3] 王俊能,许振成,胡习邦,等. 基于DEA理论的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10,30(4):565-570.

[4] 程丹润,李静. 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省区效率差异研究:1990—2006[J]. 财经研究,2009,1:13-17.

[5] 王恩旭,武春友.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 管理学报,2011,8(3):443-450.

[6] 杨俊,邵汉华,胡军. 中国环境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2):49-55.

[7] 谭光荣,宋笑天. 我国环境治理中的财政支出效率问题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07,9:71-73.

[8] 胡涛,张凌云.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体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6,19:28-32.

[9] 董秀海,胡颖廉,李万新. 中国环境治理效率的国际比较和历史分析——基于DEA模型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21-1230.

[10] 马育军,黄贤金,肖思思,等. 基于DEA模型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6):769-774.

[11] 郭国峰,郑召锋. 基于DEA模型的环境治理效率评价---以河南为例[J]. 经济问题,2009,1:48-51.

[12] 殷福才,. 巢湖污染治理投资的环境效益评价[J]. 环境科学动态,2003,4:1-2.

[13] 杨竞萌,王立国. 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问题研究[J]. 当代财经,2009,9:20-25.

[14] 吴育华,卢静. 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效率评价[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45-249.

[15] 杨斌. 2000—2006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09,29(7):1197-1202.

[16] 邓波,张学军,郭军华. 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1:92-99.

[17] 张秀义,周爱国,闫来洪,等. 胜利电厂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污染源和污染治理措施的回顾评价[J]. 中国环境检测,1996,12(6):30-34.

[18] 李靖,程丹润. 基于DEA-SBM模型的中国地区环境效率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8):1208-1211.

[19] 李静.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的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 南方经济,2009,12:24-35.

[20] 国腾云,徐勇,王志强. 基于DEA的中国特大城市资源效率及其变化[J]. 地理学报,2009,64(4):408-416.

[21] 马晓龙,保继刚. 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J]. 人文地理,2010,1:105-111.

[22]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DEA)[J]. 科学通报,2000,45(17):1793-1808.

[23] 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4] Cobb C W, Douglas P H. A Theory of production[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28, 18(1): 139-165.

[25] Paul M Romer.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 Jouran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1002-1037.

[26] Lucas Robert E. Jr. 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Jouran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8, (22): 3-42.

[27] 方创琳,宋吉涛,等. 中国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31.

[28] 彭文斌,刘友金. 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差距的时空演变特征[J]. 经济地理,2010,30(4):574-578.

[29] 马洪,王梦奎. 中国发展研究(2003版)[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The Evaluation of Urba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of China and Its Temporal-Spatial Changes Study

WANG Qin1, GUO Feng1, XU Xin-yu2, LI Wei-wei2

(1. Lanzhou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Lanzhou 730000, China)

2. College of Earth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

第6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GM(1,1)模型;济南市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进而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及时了解环境空气质量,并作出分析预测尤为重要。

然而空气污染仍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有6亿人生活在二氧化硫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环境中,有10亿人生活在总悬浮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中[1]。环境空气质量作为衡量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之一[2],受到了城市居民和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如何科学定量地预测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为以后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空气污染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特定时间、空间的污染物浓度受到诸多因素影响[3]。城市环境空气系统复杂,很难对该系统的结构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作用机理做出精确的解译。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一般的信息充足、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一无所知、完全不明确的系统称之为黑色系统。而城市环境空气系统是一个典型的介于白色系统和黑色系统之间的灰色系统。因此,利用灰色系统中已知信息,通过对原始信息处理,建立灰色模型,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的科学定量预测是可行的。

2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及模型选取

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在1982年首先提出来的。该系统理论以“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的灰色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数据及其分布的限制要求很小,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处理,提取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确切描述和认识,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4],在经济、气象、水利、交通运输、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我国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对其监测一般采用常规的三项主要空气指标:SO2、NO2和PM10。对空气质量的定量预测,需要对各个指标分别建模,然后做出预测,因此采用灰色预测中常用的GM(1,1)模型。它具有要求数据较少,原理简单有效,结果精度高等特点[5]。利用GM(1,1)模型来预测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是切实有效的。本文采用济南市2001~2010年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相应指标的GM(1,1)预测模型,并对济南市未来5年空气质量做出预测。

3 构建灰色系统GM(1,1)模型

3.1 GM(1,1)模型的建模原理

GM(1,1)模型的建模思想是:将无规律的原始信息数据通过一定的数学处理方法,比如采用一次累加(或多次累加)或累减生成方法,转化为微分方程来描述系统的客观规律,即灰色系统的白化。GM(1,1)为单序列的一阶线性动态模型,其离散时间响应函数呈近似指数分布[6]。对于环境空气质量的预测,构建出各指标相应灰色模型,若达不到预测精度则进行残差序列修正,最终得到理想的模型精度,从而做出外推预测。

3.2 GM(1,1)模型构建步骤

第7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摘 要 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管理环境以及管理理念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展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和内容,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的内部管理在信息时代环境下越来越重要,由此,企业应通过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问题分析,逐步完善和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 信息时代 企业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制度

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应对自身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改善和有效调整,从而使企业的财务发展适应信息时展的切实需要。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应对财务管理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信息环境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企业还应通过对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分析建立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活力

当前企业的组织机构中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较多、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企业盈利少或出现亏损现象,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不全面,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执行中具有较强的随意性,致使企业的财务控制难以建立规范而科学的管理体系,实际上企业管理的传统机制并未得到改变,企业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

2.内部财务控制人员素质低下,财务与会计体制不独立

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现状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内部控制人员素质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状况下,即使建立了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也将由于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力问题而难以达到有效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内部控制效果。企业财务与会计体制的不独立也将造成财务管理的复杂局面。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体制具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人员和会计人员很难兼顾财务以及会计工作的不同的发展要求,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难以得到有效的规范发展。

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权责不清

当前企业的财产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由于目标取向的不同造成了利益冲突,要使企业的经营者按照所有者的目标和要求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分配,则必须建立起对企业的控制和约束的机制。受到我国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企业的经营实际上在缺乏监督的状况下经营发展,从而导致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权责划分不清。

4.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内控机制弱化

经济发达的地区,部分小型企业并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而已经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内审机制也仅仅对厂长或是经理负责,按照厂长的授权,建立对下级的严格审计体制,而对同级或是上级的监督没有作用和意义。难以对同级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审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并未独立,从而也难以发挥审计制度应有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审计制度的定位不清将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具体而言,内部审计组织由于存在利益关系,从而对其权威性以及工作人员的独立性产生了影响,致使内部审计人员难以客观深入开展工作,致使审计处理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

二、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体制措施

1.理顺体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以企业完善的治理机构为基础,企业应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组织企业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结构。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有效竞争力,从而在实际市场上占据有利的地位。建立健全以及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保证财务管理系统的畅通,从而实现企业最大化的价值。

2.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设立独立的财务和会计体制

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的关键因素在于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是通过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落实实施的,同时财务人员也承担着监督经营者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人员财务控制规范的责任,由此,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影响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实施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企业应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素质,建立独立的企业财务和会计体制,从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实力。

3.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明确财会人员的权责

企业的管理结构的设置应体现内部财务控制的要求,可设置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等岗位,实现对企业财务和会计的双向管理和控制等。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经营计划制度、财务预算制度、指标考核的制度等。财务的控制应包括对计划的制定以及相应指标的分解到计划目标实现的全过程。从企业的机构设置、职责明确、企业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实施严格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的有效性。通过对企业财务的编制、执行和监督预算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明确了企业财会人员的权责,建立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企业内部控制体制。

参考文献:

[1] 葛玉银,黄磊,熊艳.企业管理信息化下我国国企内部财务控制研究――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现代商贸工业.2009.22.

[2] 徐哲.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3.

第8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关键词】脊髓损伤;深静脉血栓;空气压力波治疗仪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在脊髓损伤患者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40%~100%,完全性四肢瘫痪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最大。研究表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肺栓塞的发病率为1.5%~3%[2]。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预防脊髓损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2008年1月起,我科对脊髓损伤术后42例患者应用常规预防方法结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2例,男39例,女3例,年龄20~85岁,平均43.4岁。其中四肢瘫12例,截瘫30例。研究对象均无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心功能不全,丹毒,深部血栓性静脉炎,肺水肿,急性静脉血栓,不稳定性高血压等空气压力波治疗仪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脊髓损伤患者均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韩国(株)大星产业)],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时根据病情酌情选择好治疗模式后,将患者双下肢置于下肢套筒中(套筒使用时下肢应加以衬垫),拉索固定,防止拉索滑落而破坏套筒上的空气室。操作中注意暴露患者的膝部,以免影响膝部活动。套筒的松紧以能放一指为宜。套筒接口与主机气管插座注意要连接紧密,防止松脱造成压力泄露。调节压力泵压力,从低到高慢慢旋转压力调节钮,调节过程中询问患者主诉,压力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每天治疗2次,每次30 min。

1.3 结果 本组42例脊髓损伤并截瘫患者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都是突然受到意外伤害而发病,且伤后肢体不能活动,失去了自主活动能力,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与打击,患者及家属往往束手无策,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情,丧失治疗信心。治疗护理时医务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通过沟通交流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介绍同类患者康复的实例及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尽量让患者及家属参与治疗方案的确立,以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能平静、乐观地接受治疗。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讲解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的原理、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与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2 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2.2.1 抬高下肢20°~30°,并避免膝关节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2.2.2 被动运动双下肢肢体,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屈伸运动,踝关节的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及肢体肌肉的按摩。2次/d,30 min/次。

2.2.3 每天用温热水浸泡双下肢,水温38℃~40℃,浸泡完后用润肤霜外涂双下肢皮肤。

2.3 防止下肢血管内膜损伤 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注射,有文献报道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般情况下,不在下肢穿刺[3]。如必须进行下肢静脉穿刺时,应保证穿刺一次成功,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

2.4 避免血液的高凝状态 静脉穿刺及静脉采血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遵医嘱保证患者足够的液体量及保证患者的摄入水量。

2.5 观察患者的下肢周径,每天进行测量,以了解下肢周径变化。测量周径应注意在固定的部位测量,可在下肢相应部位用记号笔标明,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测量数值的误差。

3 讨论

1946年Virchow[4]提出静脉内膜损伤,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造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至今仍被沿用。脊髓损伤存在多种增加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如长期卧床,截瘫或四瘫导致肢体活动障碍,机械通气,镇静肌松剂的使用等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能够通过扩张、压缩血管及肌肉可以对血管肌肉产生指压效果,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静脉血及淋巴液的回流,从而加速新陈代谢。肢体被动运动和温热水浸泡双下肢既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也有助于预防足下垂的发生。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说明使用常规方法结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起着积极作用,但如何更好的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

参考文献

[1] 南登.康复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6-88.

[2] 李晓林,卢伟杰,余楠生,等.低分子肝素预防髋、膝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康复重建外科杂志,2001,15(1):39.

第9篇:环境空气治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自动连续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异常数据

Abstract: the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method is countries are promoting air quality monitoring method,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of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s most the method used to city.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environment automatic air monitoring the form of abnormal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bnormal monitoring data, and put forward the judgment and processing metho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onitoring data, authenticity, reliability and integrity.

Keywords: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Automatic and continuous monitoring system; Quality assurance; Abnormal data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前言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它不仅能获得大量、连续、完整的基础数据来及时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而且能够预测空气污染发展趋势和加快应急事件的控制过程。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主要由中心站和分布在城市中的若干个符合布点要求的子站组成。子站由采样单元、污染物监测单元、监测仪器校准单元、数据采集及处理单元、气象单元等组成。任何分析仪器在长期连续工作中,都会因电路、光路、气路的变化而产生零点漂移和跨度漂移,加上停电的干扰、气候变化的影响、维护的情况等因素都会影响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会产生大量的异常数据。根据不同情况,对这些异常数据的有效性进行判定,也是监测数据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

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构成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分组成(下图)。

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中心计算机室的主要任务:通过有线或无线通讯设备收集各字站的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并对所收取得监测数据进行判别、检查和存储:对采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进行远程诊断和校准。

质量保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对系统所用监测设备进行标定、校准和审核:对检修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运行考核:制定和落实系统有关监测质量控制的措施。

系统支持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根据仪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对系统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维修及时对发生故障的仪器设备进行检修、更换。

图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基本构成框图

2、异常数据的判断

2.1可预知的异常监测数据

对于仪器校准、维护、停电、仪器已知故障及排除故障期的数据、仪器重启可视为可预知的异常监测数据,在数据统计处理过程中将其剔除。

2.2不可预知的异常监测数据

气象变化、仪器性能不稳定、仪器突发故障、采样系统、辅助设施的故障等诸多因素均能够导致监测数据的突变。

(1)监测数据在零值附近(2ppb到一2ppb)波动,超过5小时;单个监测子站的某项污染物浓度值出现一个、数个极高值。应该有相应气象、外界影响(如污染源出现、或位置处于污染源下风向)条件支持来判断。

(2)监测数据小时值为负数小于一2ppb;监测数据小时值连续出现4个以上恒定值;监测数据小时值在某一数据附近波动,相对偏差小于5%,且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

(3)某一子站的某项污染物监测数值离群明显偏低;某一子站的某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与其他子站明显不一致。

3、数据质量现状

通过对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每年实时监测的近万个监测数据中存在0.95%一3.18%的异常数据。其中以负值形式存在的异常数据占38%左右,以零值附近波动形式存在的占30%左右,以在某一数据附近波动形式存在的占30%左右,数据突然升高形式存在的占2%左右。其中工作人员基本能够对负值形式、突然升高形式的数据做为异常数据判断并进行处理。但对于零值附近、某一数据附近波动的,甚至一直以某一固定值出现的数据,只要没有超过二级标准,都没有对监测数据进行判断、作为异常数据剔除。

4、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分析

4.1气路因素

采样头受到遮挡、污染或长时间没有清洗,采样管路堵塞或引风机的故障、阀板电磁阀不畅通等因素都可导致监测数值离群、较低、无变化。

4.2分析仪的因素

4.2.1 SO2分析仪

SO2分析仪的采样管道和限流孔受到空气中灰尘的阻塞,内置泵的泵膜受到灰尘污染,紫外灯或检测器老化与损坏,光电元件受到灰尘污染等都能引起监测值的突变。

4.2.2 NO2分析仪

NO2分析仪的采样管道和限流孔受到空气中灰尘的阻塞,外置泵的泵膜受到灰尘污染,光电倍增管室正常工作范围是0℃~3℃,仪器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光电倍增管室温度超出范围的现象,在钼炉的转化效率低于96%时,会导致NO2监测数据偏低从而导致监测数据异常值。

4.2.3 PM10监测仪

采集气路系统漏气,导致监测结果偏低;流量计受阻,采样流量达不到预设的16.7L/min,使监测值偏高;采样滤膜带断裂,测量值会持续增大或恒定不变;走纸主动轮性能不稳定,用力不均,使纸带边缘撕破,滤纸带偏移计数器,数据将会出现恒定不变值;当外界气候突变,如下雨时空气湿度较大,加热管不能完全分离水份,导致潮湿空气中的水份吸附在滤膜上,在测量周期内吸附在滤膜上的低沸点物质、水份随温度的不断上升而挥发,会出现监测数值为负值或一直处于一个很低水平的监测结果。

4.3其他影响因素

(1)仪器与数据采集器的模拟输出联线松动会导致数据采集器显示的监测数值与实际测量不符,工控机死机,会导致传输的数据为一恒定值。

(2)供电系统不稳定,断电及断电恢复后仪器预热过程的监测值一般为离群、异常监测值。

5、异常数据的处理

对于异常数据应做到及时的判断,查找异常数据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数据处理,如在剔除异常数据后的其他正常数据满足规范规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18小时,PM1012个小时)的数据小时数,可以直接剔除异常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同时参看相同功能区的其他子站的数据,在剔除异常数据后的其他正常数据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数据小时数可采用其他监测手段、或参看相同功能区的其他子站的数据。具体数据处理程序如下图所示。

图 数据处理流程图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