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第1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综述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畜牧业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已由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现代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应运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畜牧业,最终实现区域特色、养殖规模化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为了促进现代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对现在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1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得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畜牧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1.1当前畜牧养殖方式以及品种需改进

当前,虽然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畜牧养殖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的饲养模式存在,个体农户畜牧养殖存在一些不足,其规模相对较小,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低,同时,个体农户在进行饲养与管理中相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必要的动物防疫措施,不利于动物疫情的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畜牧养殖风险。畜牧的品种趋于老化,没有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良的畜牧品种,个体农户养殖技术落后,畜群结构不合理,以上各种因素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1.2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肉牛、肉羊以及奶牛等饲草类畜牧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规模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我国畜牧业出现种养结合不够密切,整个饲养循环不够畅通。当前,畜牧行业缺乏大型的畜牧加工企业,大型畜牧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畜牧产业上下通道畅通,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情况是畜牧产业链短,缺乏相应的深加工配套措施,产业上下通道不通,饲养、生产以及销售衔接不紧密,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1.3国内畜牧产品价格波动大

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畜牧产品价格密切相关,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受到外国价格的强力冲击,比如,我国国内畜牧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外国畜牧产品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比较先进,其畜牧产品的价格低,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进口量增加,国内畜牧产品受到冲击,为了将产品没出去,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最终损失的是养殖户的利益。国外的优质低价畜牧产品对国内产品产生严重冲击,使得国内畜牧产品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不利于畜牧养殖户把控市场。

1.4畜牧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产品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传统的饲养模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农户个体饲养为主,同时畜牧产品多样、产量小。价格低以及品质差等不足,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当前畜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吸引客户,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极易受到外国畜牧产品的冲击。

2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国情,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本地畜牧业,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牧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畜牧产业结构,只注重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措施如下:

2.1加快规模化养殖

畜牧业若要想快速发展,就要将畜牧规模化养殖作为重点进行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推动其规模化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对中小规模的养殖户进行养殖场改造,不断完善场房建设,最终达到产业升级,合理划分生产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2.2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

当前,我国畜牧产品的发展的缓慢,仍旧沿用传统的饲养模式,产品加工落后,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畜牧产品的竞争力,可以抢占更加的市场份额。加快畜牧产品的经营策略,实现产品的升级,积极推广产业的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畜牧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的种类,最终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注重动物防疫,提高畜牧业抗疫病能力

国家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的资金投入,推荐基层畜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人员的待遇,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坚持同进同出等养殖策略,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减少从外地引入种苗,减少外源性疾病感染,加强基础免疫,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3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畜牧业的发展必将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对于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发进行解决,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成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23):9-10.

[2]张锁良,宋宇轩.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4,(11):6-10,17.

[3]张焕忠.现代畜牧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9):9.

第2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对策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地位显著上升

畜牧业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及经验总结后,生产能力普遍提高,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据的比例逐渐上升,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大批养殖专业户,不仅规模呈现扩大化趋势,发展速度更是相当可观,为提高农村整体经济水平做出了一定贡献,畜牧业也就成为改善农民经济环境又一重要产业类型,对农村经济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畜牧业结构调整变化趋于明显化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经济发展不断带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就对天然奶牛及肉牛等的产出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肉牛及肉羊等的以草为食的畜牧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这其中奶牛的需求前景尤其广阔。在目前部分地区的畜牧业将养殖重点放在了奶牛饲养上,这不仅满足了社会需要,更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部分发展较好的奶牛饲养区更成为了城市,甚至省内的奶牛生产基地,肩负着优质奶源的供应源。而部分肉牛及肉羊的生产也不断向现代化发展形式靠拢,形成了产业化的畜牧生产模式,为肉食品的大量需求提供基本保障,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结构的优化及转变是与市场需求相符合的,这不仅解决了肉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滞后性问题,更提高了畜牧业的生产实力。

3.产业化经营获得新突破

在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的同时,以往的养殖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产需求,因此养殖规模的扩大是必然的,而小型养殖户在拓展规模的大潮中发展速度较快,这其中小型养殖户多以个体形式存在,有奶站、牛奶冷配点、饲料加工、市场信息等的多中形式为一体的中介组织已经初步形成,是服务于畜牧业从始至终流程的产业格局。

4.畜产品安全性得到了有力保障

畜产品安全是保证畜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与畜牧业的发展形象息息相关,更会对人们的健康存在着直接影响。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以法律、条例的为基础的前提下,对畜牧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并对单位及个体养殖户进行安全检查、时时监督,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就会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内容对不良违规问题进行处理及处罚,不仅从根本上使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证,更净化了畜产品市场的不良风气,使市场经济更加平稳的向前发展。

5.畜牧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为了促进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实现更高的经济利益,提高养殖产业的科技水平,开展大量的科技培训班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科技宣传力度,从能使养殖户认识到科技的应用力量,提高养殖效率及质量。首先我国将畜牧兽医的实用技术进行了推广及延伸,实现了畜品种的优质改良,并且改良效果较为明显,覆盖水平达到标准一半以上等等。通过将科学技术融入畜牧产业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规范畜牧产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更实现了科技领域的延伸,使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更加科学、高效。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按照“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以农牧联动、草畜结合,打造农区畜牧强县为目标,按照“扩牛、增羊、稳猪、发展禽蛋和獭兔”的工作思路,坚持小群体、扶大户,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培育品牌、点面结合、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统筹整合支农资金,将肉羊产业、草业经济、养殖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区),畜产品交易市场作为今后投资发展的重点。加大种养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协同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标准、生态、无公害养殖技术,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推进畜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畜牧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

三、畜牧业调整的对策

1.用新的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

一是加快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水平,增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支撑和保障作用显著的产业龙头,强化和提升龙头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服务体系。以挤奶站建设、饲草料加工机械配置、中介组织的扶持、乡镇站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快速稳定发展,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2.积极改造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

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引导养殖户转变观念,改变饲养方式,以项目扶持、科技支撑、农户投入、社会融资相结合的办法,加快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场(区),培育以奶牛、肉牛、肉羊、獭兔等草食畜优势产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养殖基地,实现畜牧业草食畜生产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一是要积极培植饲养专业户,从兼营饲养向专业规模饲养转变。二是要积极开展畜牧小区建设。三是积极发展协会组织,畅通畜产品销售渠道。

3.积极推进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

对生产环节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国内外对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的发展趋势,注重畜产品安全;发展优质高效畜牧业,大力打造品牌,积极向生产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方向发展;不断提高生产加工的经济效益和畜产品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产品外销的比重。

4.加大饲草料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加大草业投资力度,改良退耕还草地和部分退化天然草场,提高产草量,推广紫花苜蓿、高丹草、燕麦、箭舌豌豆、玉米等优良饲料作物品种及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合理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草饲料三元种植结构,建立高质量的饲草料生产基地。二是推广饲草料青贮窖、袋装、裹包青贮及草粉加工技术,推进饲草商品化,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玉米桔秆青贮利用率达到20%以上。三是健全饲料加工体系,扶持建立大型饲料加工企业,生产和供应肉牛、肉羊、生猪、奶牛、獭兔和鸡的配合饲料,夯实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柳谷春.荆州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研究[D].长江大学,2012.

第3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现如今,人们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过度,庞大的消费群体给中国畜牧养殖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畜牧养殖业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加快发展畜牧养殖不仅是对小家,对建设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1畜牧养殖现状分析

1.1畜牧养殖小区建设不规范

我国的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也就是短短的30多年。目前主要是以小规模散养户为主的养殖模式,其中只有少数的养殖企业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养殖。由于畜牧养殖小区的建设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养殖小区的建设一般都是图方便实惠随便一建,不仅在选址上面不合理,建筑上不合格,同时还存在为了节约成本而最大化的利用空间。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不利于疫病的发现和防止,更严重的是直接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

1.2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

养殖户的防疫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没有意识到消毒对防止疫情的重要性。其次,对防疫的方法和方式不重视,有些养殖户不对牲畜免疫接种,以前一些老的防疫方法还在一直沿用。对因疫情感染而死的牲畜随地乱扔,不进行掩埋等最基本的处理。一旦有牲畜发生疫情,不仅会感染所有的牲畜群体,还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1.3养殖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偏低

建国以来,由于我国对农业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严重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离开土地,奔向大都市。这样导致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同时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严重稀缺。

1.4技术研究与推广不力

一些老式传统的畜牧养殖技术目前已经完全跟不上现代化的畜牧养殖要求了,虽然我国畜牧养殖方面的科技研究工作一直很受重视,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科技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许多畜产品培育技术的利用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与畜牧业资源有效利用,严重影响畜牧养殖业的成长和发展。

2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2.1立足资源,稳定发展

市场是经济发展的方向标。养殖基地要根据当地资源进行建设,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注重质量和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畜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在畜牧业发展中的竞争力,提高专业水平,实现市场竞争力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同时坚持完善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

2.2加强养殖人员的技能素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养殖技术包括以下两方面:(1)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养殖技术的宣传推广和普及工作,并有计划的进行定期的培训。(2)转变养殖户的观念,单纯的养殖技术已经满足不了现在养殖业的发展了,只有通过学习专业的养殖知识和技能,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增产,增收。所以,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实地学习,使农民达到科学有效的养殖目的,才是促进新农村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的关键。

2.3全面规模化养殖

根据各在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建设规范化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政府部门制定畜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支持规模和生态养殖模式发展。加快优势畜产品的区域布局,着重利用各地的有利畜养资源,发展有竞争力的畜产品品牌,实现产量规模化。

2.4做好食品安全,提高竞争力

第4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新疆 畜牧产业 畜产品 竞争力 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畜牧业是我国新疆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新疆农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新疆人民生产以及发展的关键基础。新疆地区拥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占我国总草场面积的30%,同时,新疆地区拥有耕地394.44万hm2,饲料资源十分丰富。畜牧业在新疆拥有悠久的历史,民众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具备现代化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和资源条件,其已经成为我国关键的畜产品以及良种畜的生产基地。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相关统计资料,从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对比出发,将新疆地区的主要畜产品生产水平和能力,与我国其他五大牧区进行对比,描述新疆地区在主要畜产品中的竞争优势,并且反映出在一定时间内,新疆地区的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优势。

1新疆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些年,我国新疆地区发展畜牧业坚持“以市场为向导、为技术为平台”的指导观念,“以发展现代畜牧业、改造传统畜牧业”为发展方向,充分贯彻以及落实了国家和新疆地区有关畜牧业发展的部署和决策,推动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以及机械化建设,并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实现新疆地区长治久安以及跨越发展的前提下,新疆地区的农村经济以及现代农业都进入了历史新阶段,有效推动了畜牧业的市场经济转型,以坚定的步伐实现畜牧业总产值的增长。经过新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企业农户的不断努力,其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及生产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呈现快速以及平稳的发展趋势。

截止到2015年,新疆地区畜牧业总产值实现420.84亿元,占该地区农业总产值的28.4%,低于我国的平均标准。新疆主要畜产品发展迅速,在2015年其总量实现498.37万吨,其中各种肉类总产量实现184.48万吨,占畜产品总产量的53.4%,其中肉类人均量在我国排行15位,而牛、羊肉人均量则高居我国第2位。其中奶类总产量实现149.34万吨,占畜产品总产量的44.7%,蛋类总产量实现30.4万吨,禽肉总产量实现10.4万吨。通过上述数据显示,新疆地区的奶业、牛肉以及羊肉在畜产品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2新疆主要畜产品竞争力分析方法

为了更加真实以及准确地反映出新疆地区主要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要从获利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在现实生产中,决定以及影响畜产品获利的关键因素是产品产量、出售价格以及养殖成本,其中,产品产量是其养殖效率的重要体现。产品产量受到卫生防疫、技术水平、科技含量以及饲养品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体现畜产品市场竞争优势的量化指标只是相对指标。因此,想要评价新疆地区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从该地区产品生产总量,占全国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例进行对比和分析,这也是一种十分合理以及科学的方法。

通过新疆地区畜产品生产总量占全国畜产品生产总量的比例这一方法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体现新疆地区畜产品的竞争优势,在剔除全国总量波动、地区产量波动、成本变动以及价格变动等影响因素外,可以真实以及准确的反应出新疆畜产品的市场优势,进而准确的体现新疆地区在畜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

3比较分析新疆畜牧产业主要畜产品竞争力

将我国甘肃、青海、、内蒙古以及新疆五大畜牧业地区的特色畜产品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后,可以得出各个地区主要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析数值。其中,将新疆地区主要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数进行由弱到强排序如下:禽蛋(0.13)―猪肉(0.23)―禽肉(0.34)―奶类(1.49)―牛肉(2.33)―羊肉(6.09),将内蒙古地区主要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行由弱到强排序如下:禽蛋―禽肉―猪肉―牛肉―羊肉―奶类,将地区主要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排序如下:禽蛋―禽肉―猪肉―奶类―羊肉―牛肉,将青海地区主要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排序如下:禽蛋―禽肉―猪肉―奶类―牛肉―羊肉,将甘肃地区主要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由弱到强排序如下:禽肉―禽蛋―猪肉―奶类―牛肉―羊肉。

通过上述排序可以体现出:在新疆地区主要畜产品中,奶类、羊肉以及牛肉已经占据较大竞争优势,其中羊肉的竞争优势要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几大牧区。同时,新疆地区在禽蛋、禽肉以及猪肉等产品中处于劣势,其中以猪肉竞争力最差,远不及我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体现出养猪业在新疆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其中禽肉和禽蛋的劣势原因与新疆居民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关,但也从侧面体现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排序结果显示,在我国五大牧区中,其畜产品主要以食草家禽为主,而通过排序结果表明,五大牧区在奶类、牛肉以及羊肉等产品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虽然新疆地区牛肉产业在五大牧区中处于相对劣势,但是从该地区的发展条件和资源优势分析,其牛肉产业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是新疆地区畜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4结语

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其拥有发展畜牧业的重要资源和条件。本文通过对新疆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比较和分析,希望给予新疆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推进我国新疆地区畜牧业的健康以及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江平.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

[2] 巴特尔.新疆畜牧产业主要畜产品竞争力比较分析[J].新疆畜牧业,2011(07):4-5.

[3] 黄钦琳.新疆畜牧业发展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

第5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畜牧产业化;现代化;高新技术;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2-0005-02

资源短缺、需求量大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正在以33.3万 km2的速度减少,而中国的人口和粮食需求分别以每年1 600万人左右、100多亿千克的速度在增长。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特别是农业中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技与资源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

1 发挥主导产业和商品基地的优势

中国畜牧产业化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在发挥主导产业和商品基地的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在市场经济严峻的竞争环境下,应该不断推出品牌、优等、特新产品,开发新产品来取代过时产品,形成良性循环,力争实现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发展。这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目标。

通过近几年的创新发展,中国在畜牧业的消费水平上得到了明显改善,肉类和蛋类的消费都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在肉类和蛋类的生产水平已经处于世界第一位。通过调查显示,中国畜牧业生产总值和人均消费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科学技术的融入发挥了重要作用[1],畜牧业产值和主要畜产物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连续17年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畜牧业科技进步所发挥的作用。但是,从畜牧业生产先进水平看,中国的畜牧业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占有重要的位置。据统计,畜牧业的从业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种植业的从业人数却在不断减少。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肉类、蛋类、奶产量都在不断增长,这都是科技的进步在起着重要作用。

2 明确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的技术重点和项目

在新的“科技兴牧”阶段中,其目标和畜牧业的推广都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任务,着力推进把畜牧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去,牢牢把握畜牧产业的竞争力、畜牧业的增效成果和增收主攻方向。要想促进畜牧业产业发展,就必须构建畜牧科技的运行技术,要以推广和增收为主,把各种高科技先进技术集成组装,这样可以形成完善的配套技术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从目前形式来看,畜牧产品要依靠高科技的发展来将新农村经济及农村先进的生产力要求作为一项重大的首项任务,因为现阶段的畜牧产品竞争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通过将高科技的先进技术运用到畜牧业中去,可以大大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要按照“高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和知识推广面大”的原则,及时促进各种先进技术在农村中推广,用高科技技术发展提升畜牧业。

畜牧业科技主要是围绕着畜牧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和优质化来发展的。首先要大力推广畜牧养殖科学技术、规范饲养技术,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技术和优良牧草技术;第二要积极的开发畜牧业新技术,并加以示范推广,如说胚胎养殖技术,动物免疫监测技术,饲料生产监控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三是要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对产前、产中、产后实现预期安排,使畜牧业各个环节都能稳定的发展,全面提高成产水平;四是通过我国的信息技术力量,推动畜牧业的智能化发展,使网络资源信息深入到乡镇,并建立重点示范场户供养殖户参考;五是根据畜牧生产的实际情况,配置高科技设备;六是培养一批高技术、高素质的养殖专家,对养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七是要把先进的养殖技术尽可能的普及到大众人群,使人们可以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先进技术,整体提高畜牧业的养殖技术水平[3]。

3 迫切需要优化资源配置

近年来,中国畜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但是中国畜牧业在资源的使用和储备上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1)畜禽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在中国大约有280多种畜禽资源,但是得到利用的数量很少,对于不常见的品种不仅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并且相关的养殖知识体系也不完善,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2)饲料粮短缺。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进步,农业一直没有得到较好地发展,粮食生产量逐渐减少,畜禽的饲料与人粮严重冲突,再加上中国巨大的工业用粮消耗,使得人粮与畜粮都不充足。

(3)饲料蛋白质资源匮乏,因此也造成了近年来饲料的成本逐年上升。

(4)畜种选择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畜牧业养殖结构中,猪的养殖比例接近80%,而牛、羊、鹅等品种的养殖比例较低。如果要缓解粮食短缺局面,改善城乡食品消费水平,必须尽快调整畜种养殖结构。

科技含量低、生产周期长、饲料成本高等因素严重影响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建议成立相关的国家畜牧科学实验机构,培育新品种,研发新技术。要从减少养殖成本,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畜禽疫病防治等方面综合考虑,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畜牧业发展问题。

4 加速生物技术应用推广

在现阶段中,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畜牧业跨越性发展的关键,可使高科技的成果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所以说,高科技的发展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

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主要农产品的效率的最佳选择方式是运用高科技来开发畜牧业。让生物技术和畜牧业生产技术相结合运用到畜牧业产业化的开发和应用中去,这样不仅能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还能使畜牧业的产业内涵和外延有更大的变化。同时,为新的科研技术的应用提供更高更多的依托和载体。

(1)可以采用体外受精技术获得优良的胚胎,提高畜禽的繁殖率和良种率。

(2)可以根据性别控制手段,获得最佳的雌雄配对,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核移植技术建立无性繁殖细胞系,可以在无需公畜提供的情况下,获得与母体生产性能完全一致的后代,从而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获得优质畜群。

同时,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各种基因工程疫苗,对畜禽疾病的防治也极为重要。

根据专家研究和试验结果,证实生物技术的使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可利用资源丰富等优点,经过生物技术催化的畜禽,不仅保留了优良的质量,而且其生长和繁育周期都大大缩短。现胚胎工程技术和基因改造这两项技术也已经在中国畜牧业成功应用,对新品种的稳定遗传起到了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几年,生物技术一定会为中国的畜牧业带来新的起点。同时,现代科技将对中国畜牧业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并推动畜牧业生产发生革命性变革。

参考文献:

[1] 孙耀华,杨奎林.现代畜牧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国科 技信息,2001(4):42-43.

第6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 畜牧业;生产现状;养殖效益;问题;对策;江苏姜堰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2-0322-01

2012年,受行业周期性影响,姜堰市畜牧业遭遇巨大冲击,畜禽养殖效益明显下降,有的养殖项目已经出现亏损,整个行业处于低谷期,广大养殖户生产、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畜牧业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为准确了解畜牧业发展动态,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畜禽养殖户,促进畜牧生产健康发展,推进畜牧业生产转型升级,通过入户、入场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畜牧生产调查,并对生猪、肉鸡、蛋鸡和奶牛养殖效益进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1 畜牧业生产现状

2012年9月底,姜堰市栏存生猪25.28万头,同比下降3 474头,降幅1.36%;栏存能繁母猪32 733头,同比增加1 746头,增幅5.63%,1—9月生猪累计出栏32.5万头,同比下降10.38%;栏存2月龄以下仔猪73 725头,同比减少24 879头,下降25.23%,栏存2~4月龄中猪7.25万头,同比减少1.485万头,下降17%,栏存4月龄以上大猪73 842头,同比增加3 522头,增长5.01%。生猪生产略有下降,但生猪存栏结构基本合理。家禽存栏总数为526.67万羽,同比增长1 %,其中蛋鸡栏存为311.276 5万羽,同比减少8.214万羽,下降2.57%;肉禽累计出栏642.5万羽,同比增长1.74%;累计出栏肉羊34 865只,同比增加10 297只,增长41.94%;奶牛存栏1 884头,减少146头,下降7.19%。

2012年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化养殖逐步成为生产发展的主体,规模比例和养殖水平逐步提高,并呈现出大中型规模养殖强势发展、小规模养殖户逐渐减弱的生产格局;二是草食牲畜尤其是山羊、奶牛发展迅速,市场价格也相对稳定,养殖效益可观;三是以肉鸽、野鸭为代表的特种养殖业发展前景广阔;四是新技术得到较好的普及。

2 养殖效益

2.1 生猪养殖效益

据调查的6个规模养殖场(省级、市级、县级各2个)和部分散养户反映,当前平均每头肥猪生产成本为1 272.28元,其中仔猪成本171.43元,饲料成本1 007.14元,防治成本30元,人工费用31.43元,水电费用5.64元,死亡损失24元,其他费用2.64元,平均出栏体重98.86 kg,目前市场平均价格为14.14元/kg,收入1 397.88元,养殖利润125.60元。由于上半年生猪市场行情低迷,亏损时间较长,1—9月平均亏损7.96元,而2011年同期养殖效益为512.86元。

2.2 肉鸡养殖效益

对6个规模大户和2个散养户进行调查统计,当前每只肉鸡生产成本约为18.23元,其中苗鸡2.19元、饲料14.24元、防治费用0.73元、人员工资0.6元、水电费用0.13元、死亡损失0.14元、其他费用0.2元,每只鸡平均体重1.8 kg,平均市场价10.86元/kg,收入19.55元,利润1.32元。2012年1—9月平均为1.37元,2011年为4.47元。

2.3 蛋鸡养殖效益

对6个规模大户进行调查统计,按当前产品和饲料等价格计算,每只蛋鸡1个产蛋期(72周龄)生产成本平均为167.17元,其中苗鸡3.17元、饲料149元、防疫治疗费1.97元、人员工资7.73元、水电费2元、死亡损失3.1元、其他费用0.2元。每只蛋鸡1个产蛋期平均产蛋17.52kg,市场价格为9.3元/kg,收入162.94元,淘汰鸡收入24.36元,养殖利润20.13元,2012年上半年部分时段亏损,1—9月平均获利6.67元,2011年为32元。

2.4 奶牛养殖效益

调查6个规模养殖大户,当前每头奶牛年养殖成本17 600.8元,其中奶牛折旧费1 500元、饲料费12 445.8元、防治费200元、人工费2 895元、水电费360元、死亡费用和其他费用200元;平均产奶6 441.7 kg,奶价3.425元/kg,收入22 062.8元,年养殖利润4 462元。以前3个季度生产成本及奶价计,年可获利4 466.7元,2011年平均为4 668.5元。

2012年,养殖效益不高的原因如下:一是2012年畜牧业生产除奶业行情较好、产品价格高于往年外,其他畜禽产品价格普遍低于2011年同期市场价;二是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豆粕价位接近历史最高价,而玉米市价创历史新高,达2.5~2.7元/kg;三是2012年劳动力报酬进一步增加,比2011年增长50%左右,饲养管理人员平均月薪在2 000元以上,导致养殖成本大幅上升,养殖风险进一步增加,利润空间更加趋小。

3 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生产越来越被弱化。因其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可能带来部分实际上是可降解的养殖污染,所以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畜牧业成为不受欢迎的养殖项目,养殖用地难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二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附属产物——畜禽粪便存在处理难、利用更难的问题;三是随着城镇建设加快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日趋紧张,饲料原料价格逐步渐长,劳动力成本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作物价格的提升而增加,养殖风险随着养殖成本的加大而加剧;四是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低于农业生产中的种植业;五是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因行政干预、疫情的未知性、贫民生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仍然不会避免;六是疫病的频繁发生和新病以及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增加了疫病防控难度,也加剧了养殖的风险[1]。

4 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4.1 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

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促进产、加、销一体化运作,不断扩大现有的“金力”、“明牛”、“彩腾”、“仙岛”等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积极做好“苏姜猪”产品的相关开发利用,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加工企业与养殖户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同享的共同体,保证区域生产有计划,市场销售有秩序,避免盲目发展,恶性竞争[2]。

4.2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大宗养殖项目逐渐显现出市场过剩的状况,利润越来越低,养殖风险越来越高,广大养殖户要积极转变思路,大力开发符合当地发展条件的新养殖项目、养殖模式,如肉鸽养殖、林下草鸡养殖等,积极转变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促进转型升级,紧跟市场消费需求,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3]。

4.3 建立必需的养殖准入机制

养殖业作为一项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产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市场风险抗击力较差的养殖场很容易受到冲击,进入养殖行业必须通过严格的环评、工商登记、注册资金、行业规范等硬性条件,对不符合要求的养殖项目,要坚决限制,政府要对广大农户加强引导,防止盲目跟风的现象发生,以免造成农户不必要的经济损失[4]。

4.4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对有发展前景的畜牧业生产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环节可优先考虑新建畜禽舍、新型生产设施和粪污处理及利用等方面。

5 参考文献

[1] 林薏栋,许丹.阜蒙县畜牧业发展的情况调查[J].中国畜禽种业,2012,8(7):22.

[2] 许丹,林彦栋.阜新市畜牧业发展的情况及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2,8(8):18.

第7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一、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1、领导重视,相关部门工作力度大。

年初,县委、县政府将提高农民收入当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并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重中之重来抓,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实施,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深入畜牧业生产第一线,亲自抓、具体抓。与此同时,县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真抓实干,克难奋进,找准切入点,重点开展了畜禽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畜牧兽医项目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良种繁育推广等工作。我县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2、措施得力,畜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预计今年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将分别达到176000头、24000头、190000只、1240000只,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肉、蛋、奶总产量将分别达到8700吨、180000吨和7000吨,也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体系日趋完善。县、乡、村三级基本落实了资金、技术、物资三项储备,完善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机制,扎实开展了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和补免补防工作。全年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良种繁育、畜牧兽医项目建设有了新进展。12名乡村配料员获得了省级资质证书,新增奶牛原种场一个,猪良种冷冻授精点一个;规模化养殖出现了良好势头,全县千头以上养猪场有4个,百头以上养牛场有15个,万只以上养鸡场有10个,预计畜牧业收入将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汾河流域草地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项目、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项目、粪便无害化处理项目等都在积极筹建之中。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力度较大。对饲料、添加剂加强了监

管力度,对兽药、饲料经营和较大规模养殖场(户)实行重点监控,避免了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鹿”事件对我县奶业冲击较大。曾出现了卖奶难,倒奶现象,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部门积极工作,通过各级支持,每头奶牛补贴资金达840元,使我县的奶牛产业度过了难关。目前,奶价已恢复正常,奶牛产业也已恢复到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之中。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畜禽饲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我县畜禽饲养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程度还相对较低,散养现象还普遍存在,一方面不利于疫病防治,另一方面不利于科学、规范管理,增加了饲养成本,一定程度地制约和影响了畜牧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2、畜牧产业链短、精深加工产品少。我县畜牧业发展虽然已初具规模,但缺少精深加工项目,以饲养奶牛为例,我县目前饲养奶牛为6220头,日产鲜奶约50吨,而这些鲜奶主要销往蒙牛和古城牛奶集团用与深加工,而我县基本没有深加工的产业,利润小,市场竞争能力弱。

3、畜牧兽医队伍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从我县畜牧兽医队伍来看,突出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稀少,不能保证我县畜牧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需要;二是乡村两级兽医人员年龄严重老化,从业的39人中,达到和超过退休年龄的已有16人,年老体弱,也影响着基层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基层兽医站没有办公经费,也一定程度制约着我县畜牧业的发展。

三、意见和建议

1、应增加对畜牧产业的扶持力度。畜牧产业是富民富县的工程,是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县政府及乡村两级要科学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出台扶持畜牧产业的优惠政策,如优先占场,减免以至无偿提供疫病防治等;同时,在资金导向上实行优先,如优先贴息贷款、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等。

2、走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发展小区、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依据我县实际,应把奶牛产业作为我县畜牧业发展的龙头,在加速现有瑞美奶业等奶牛基地发展的基础上,尽快恢复“阿牛”奶业打造特色奶品。同时,在我县七个平川乡镇都建立奶牛发展基地,形成奶牛发展小区,带动和幅射奶牛产业的发展,另外,各乡镇也要结合本地实际,寻找探索适合本地发展的畜牧产业,尽快在全县范围内兴起畜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8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现状;思路及对策

1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2006年,甘肃草食畜产值达到57.23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42.21%,比2002年增加近10个百分点;牛羊肉产量达到28.69万吨,较2002年增长79.31 %,占全省肉类总产的30.78%;奶产量达到36.43万吨,较2002年增长110.94%。据效益测算,育肥1头牛收入300元以上,1只羊收入80元,1头奶牛1 500元,而且牛羊消费需求增长快,市场前景广阔,草食畜牧业已成为畜牧业中增长势头最强、发展潜力最大、最具前景的优势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1.1草食畜养殖及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天然绿色畜产品已成为甘肃特色“品牌”。2006年全省牛、羊存栏达到431.03万头和1 573.40万只,分别居全国第13位和第9位;出栏达到139.20万头和908.44万只,较2002年分别增长45.91%和52.86%。草食畜产品来自于天然草场和对农区粮草的转化,是典型的节粮型畜牧业,符合人们崇尚自然食品的发展趋势,并以其原始“风味”和地方“特色”日益被市场看好。如牦牛、藏羊、滩羊羔羊肉市场货紧价扬,“临夏手抓肉”、“东乡手抓肉”、“靖远羊羔肉”和“天祝白牦牛”系列产品已被市场认可,成为甘肃特色佳肴和陇货精品。

1.2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龙头企业带动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各类畜牧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21个,带动农户80万户,其中在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畜牧企业有19个,占36%。全省具有加工较高档次牛肉的标准化屠宰生产线7条,具备年屠宰22万头牛的生产能力,3家企业已取得了对港出牛证书。在羊肉餐饮和加工方面,有800余家“靖远羊羔肉”餐馆,“德赛”、“首曲”已成为甘肃品牌羊肉产品。全省已形成了庄园乳业等44个乳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到7.40亿元;以玉门大业公司等20多家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实际加工草产品25万吨,部分草块、草颗粒已打入国际市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3产业带的形成和规模养殖的发展为现代畜牧业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平凉、甘南等5市为主的肉牛基地,年出栏量占全省的70%;形成了以甘南、临夏、白银、定西肉羊产区和河西肉羊产区,出栏羊和羊肉产量占全省的85%以上;形成了以兰州、酒泉为主的奶牛基地,年存栏近6万头,占全省的75%以上。从养殖生产方式看,2006年,全省规模养殖户达到80万户,出栏畜禽2 800万头只,占出栏总量的35%。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达到4 800个,出栏畜禽280万头只,占出栏总量的6%。据调查统计,全省有人畜分离、分户经营的畜禽养殖小区1 130个,参与农户3万多户,生产水平普遍高于散养水平,比2005年新增242个。

1.4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将草食畜牧业发展成战略性主导产业,效应明显。各市、县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陆续出台了加快草畜业发展的意见,草畜业发展政策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投入渠道越来越多,成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国家和省上先后实施了牧区示范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世行畜牧业综合发展项目和龙头企业补贴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地改善了草食畜牧业生产条件。农区畜牧业基本实现了种草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牧区积极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当前,草食畜牧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是企业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低,市场开拓不足,品牌带动效应不强,规模小,加工工艺落后,加工深度不够,没有健全的产品分级分等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二是牛羊饲养规模小和养殖集约化程度低,工厂化、规模化养殖的比重不足30%,单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高,既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无法确保畜产品安全,又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三是种畜场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与种质资源保护不力并存,数量锐减,不利于新品种的选育与开发。四是动物防检疫和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薄弱。五是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原面积达2亿亩,占全省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3%,重度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面积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3%,而且每年还在以近150万亩的速度扩大。

2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加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契机;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科技化发展为方向,转变牧区、农区及半农半牧区生产方式,努力扩大饲养规模和提高出栏率;实施以优取胜的产业化发展战略,打造知名品牌,把市场和效益做大做优,使牛羊产业的发展步入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全力推动草食畜牧业向现代化方向迈进。

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总体发展思路、规划目标、主要任务和区域布局,从建立健全草原保护与饲草料生产、良种繁育与供应、优质畜产品生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畜产品精深加工与营销、畜牧业服务与动物保护、现代信息与市场建设等7个体系上全面推进,把优势草食畜牧产业的综合效益做强。201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其中草食畜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全省牛羊饲养量3474万头只,牛羊肉产量38万吨,奶牛存栏15万头,牛奶产量44万吨。

3政策措施及建议

甘肃草食畜牧业发展势头迅猛,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及时研究解决牛羊产业开发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特色、优质、标准、安全、高效”的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形成发展合力。

3.1努力增加投入,建立有效的融资体系。组织筛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对加快畜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项目,全力落实规划支撑项目中的改良站点建设、动物保护工程、养殖小区建设、龙头加工企业建设补助资金和畜禽良种补助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推行信贷支持,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草畜产业,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3.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合并、租赁等形式,扩大规模,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牛羊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优势产品转化增值。组建和完善奶业协会、肉牛协会、肉羊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他们在产销衔接、技术服务方面的桥梁作用。

3.3努力转变生产方式,推进集约化生产。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技术服务、分户经营的要求,建设养殖小区,注入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程序免疫、适时育肥出栏等项技术,在规范化生产上求突破。产业开发重点由牧区向农区转移,在农区种草养畜上求突破,千方百计加快人工草地建设和加强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3.4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强行业监管体系建设。力争5年内制定天祝白牦牛、藏羊、滩羊、早胜牛等优良地方品种及其产品标准和打出品牌,成为畜产品市场上的无公害安全卫生食品。企业以创建产品品牌为契机,从源头抓起,完善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和市准入制度,力争在兰州市率先示范,全面推开。

第9篇: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趋势范文

动物疫情;防控统计;报表

1.动物防疫统计工作的现状

从目前我州动物防疫统计情况看,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健全了基本能够真实反映畜禽实际生产情况,疫病免疫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疫病免疫监测的统计数据采集体系等的上报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二是有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熟练的信息采集和统计员队伍,形成州、县(市)中心、乡镇站三级“网络化”统计管理体系,保证了统计工作的连续性、数据统计的稳定性;

三是形成了一整套适应新时期动物防疫工作统计的分析方法。在数据采集、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多渠道信息,定期进行畜禽疫病形势分析,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和指导畜禽生产提供决策依据。虽然在州、县、乡镇业务统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类动物防疫统计报表都能及时准确上报,但在统计过程中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部分县市中心领导对业务报表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审核把关不严,统计工作管理不完善,每套表在上报前都需领导审核后签字,方才能上报,但领导往往忙于其他工作,而忽略了认真审核,见表要求签字就签也不审核,有问题查下去了,才事后查找问题纠正错误。

报表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设专人负责,并忽视了监督管理,未能落实业务报表的管理制度,我州从中心到10个县市,103个乡镇的动物防疫业务统计员基本上是办公室人员兼职,并且业务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个别县市还频繁更换业务统计人员,出现一年换两三人现象,统计业务稍微熟点又调整。致使其所在地区防疫报表存在不能按时按质报送,有两三个县市在做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进度月等报表中要求每月30日前上报本月的报表,拖到下月6~7日才上报,并且我们打几次电话要了才报。

统计报表质量不高。一是统计工作漏洞较多从上报的基层报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个别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不高,工作简单应付。致使其填报的报表出现漏洞,统计数字不精确,不真实,缺项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县市往往是不按要求统一填制表报,他们会在报表栏内增项或减项,给州级汇总增大业务量。二是对统计报表中的指标概念理解模糊,统计业务不熟练、畜牧知识缺乏等致使统计工作时效性差、数量准确率低。

3.几点建议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统计监测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统计动物疫病免疫情况、应急处置动物疫情,还是落实政策、调控畜牧业生产,都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强化统计调查,才准确掌握为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搞好畜牧业宏观调控、及时调整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因此在今后的业务统计工作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统计管理工作机制。部门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统计工作,把思想统一到“统计就是业绩、宣传就是效率、信息就是收益、工作就是综合生产力”之上。保证防疫与数据统计工作两不误。

加大业务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搭建动物防疫统计工作学习交流平台,鼓励人员外出培训、学习,尽可能为其提供政策、经费等支持;结合单位业务统计实际,多与统计等部门加强学习沟通,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把宣传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作为基层畜牧业统计员和防疫工作人员的必读课,通过培训交流逐步提高他们工作责任心和法制观念,来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进一步建立规范的数据采集程序,从源头上抓统计数据质量。对于动物疫病防疫重大疫情月报表、流行病学调查月报表、动物免疫死亡病率调查年报表、春秋两季动物强制免疫报表等的数据的采集和统计都要由村防疫员逐户逐组逐村采集统计上报乡镇兽医站,各乡镇统计站和兽医站将数据通过审核汇总以后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县保证采集数据有源可查,及时准确,表间关系合符逻辑。县中心统计人员审核汇总领导签字后上报州中心,形成层层把关,层层审核上报的统计管理机制。

一是及时报送数据,增强统计的的时效性。杜绝数字造假,提高统计监测的准确性;

二是突出抓好数据采集、上报和核查等关键环节,通过电话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对监测数据进行核查、把关;

三是牢固树立统计监测工作第一责任人思想,分级负责、层层把关,从源头堵住虚报、漏报等数据不实统计监测,坚决杜绝数字弄虚作假。

稳定人员队伍,不断提高统计业务素质。稳定、高素质的统计人员队伍是保证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和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不频繁更换统计人员,尽量减少其工作职能调整、控制流失,以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积极探索建立激励人员安心工作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的长效机制;人员定岗定位,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并积极为其工作开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各县市要研究制定有效的工作激励制度,以制度促工作,以制度促管理积极调动统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