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垃圾分类回收的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活垃圾减量化为核心,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以垃圾源头分选分投,多途分运为手段,科学化分运、优化垃圾,强化机关、村(社区)、企业干部员工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各自单位环境。
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强化机关、村(社区)干部、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村(社区)村(居)民、企业员工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形成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三、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一是围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立足回应社会关切,在机关、村(社区)、企业集中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实施垃圾分类、促进资源回收的宣传教育,引导机关、村(社区)干部企业员工崇尚自然简约的生活方式,增强生态道德意识,培养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
二是充分利用电子显示屏、局域网、短信平台、微信群等宣传工具,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介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三是源头抓起、建章立制,建立健全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从源头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在全机关及辖区内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尽力、人人作为的良好氛围。
四、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1.机关各办所承担机关落实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责任,环整办承担主管责任,负责拟定、完善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制度及办法、管理和职责,负责分类垃圾的回收处置工作。
2.建立垃圾分类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及文明单位创建内容一并实施监督考核,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适时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的保洁公司、服务公司负责机关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确保机关、村(社区)、企业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五、垃圾分类小常识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旧报刊书籍,废塑料,废包装物,废纺织物、编织袋,废金属,废玻璃等。
2.厨余垃圾:主要包括餐巾纸、果皮果壳等,以及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如剩菜剩饭、骨头残渣、菜根茶叶、蛋壳果皮等。
3.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药具、废油漆、废温度计、废杀虫剂等。
4.其他可垃圾:包括除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
四、工作举措
一是动员发动,宣传教育,普及知识,营造氛围。此项工作5月底前完成。
垃圾不是天天来收的,政府年初会给每家居民发一张日历表,上面标明哪天回收哪种垃圾。收费的垃圾会自动称出重量,扫描记录垃圾桶磁条上的信息,年底缴纳垃圾费。
刚搬进新家时,我们买了很多家具、用品等,包装盒巨大无比,又没能恰好碰到回收垃圾的日子,家都快被塞满了,只能每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等日子。后来慢慢地知道,居民自己也可以主动把垃圾运到垃圾回收站,不必非等垃圾车上门来收。于是我们带着女儿满载着垃圾兴冲冲地赶往垃圾回收站。服务人员热心地过来问:“你们住在这里吗?”我们礼貌回答的同时心想,当然啊,不然谁大老远地拖着垃圾到处溜达。工作人员又问:“那你们有没有申请一张垃圾卡?”从没听说过还有这种东西!于是工作人员亮出最后的底牌:“你们必须拿身份证去申请垃圾卡才可以在这里扔垃圾。”
说到这里,还没有说出“最难”。最近一个月,凡是碰到日历上标明回收灰色桶垃圾的日子,我们就赶紧把灰色垃圾桶推到门口,等着垃圾车来取。第一次晚上回家,看到垃圾桶和旁边的邮局包装箱子都在,垃圾桶上压着一张纸,大意是说我们的灰色垃圾太多了,超过了一个桶,不给装。第二次,我们就只放了一个桶在外面,晚上回来看到桶里的垃圾还是满的。老公猜测大概是垃圾桶摆放的方向不对,不方便人家工作。所以第三次我们调整了垃圾桶的方向,心想这下没有问题了吧?!晚上回家,自信心又遭到严重打击,因为垃圾还是没有被收。三次没有倒出垃圾,我们都变成灰色的了――这垃圾怎么就这么难扔呢?!次日,我们打电话到垃圾收购公司询问,得到的回答是:“你们的垃圾桶磁条上没有注册信息,需要去市政厅通知他们给垃圾桶磁条上添加。”真繁琐啊!
春天的日子,我们院子里草坪上的草疯长,赶快买割草机,忙乱了一下午把草坪收拾漂亮了,可这草垃圾该放哪里?就是3个大塑料垃圾箱子也不够装啊!算了,还是先晒晒干吧,等它们体积缩小一点再装进垃圾桶。后来我们又知道了其他的处理方式:可以在自家挖大坑,把草埋进去,做养花的肥料,也可以自己运到垃圾站去。以后的夏天来临,每个周末都要割草,可想而知割草是活,处理草垃圾更是活。
这里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辨认垃圾,分类垃圾,学习每种垃圾该如何回收。在学习荷兰语的课本里,也有专门的一课,教授如何分类垃圾。所以,女儿在这一点的把握上,渐渐比我们还要“专业”。
调查显示,95%的比利时家庭能自觉地进行垃圾分类,家庭垃圾回收率位于世界首位。每两年,在意大利的撒丁岛上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国际会议,专门研讨世界各国垃圾处理分类管理方式。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众多,垃圾众多,他们的垃圾处理方式尤为引人注目。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垃圾回收仍旧采用的是未分类回收法,这种处理方式和中国腾飞的经济太不相称了。
回收垃圾的方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责任感。垃圾处理问题是需要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的,缺一不可。政府应该在垃圾问题上担当更大的责任,而孩子,更应该从小开始了解垃圾,学习、熟悉垃圾分类,为将来中国也“难倒垃圾”作准备。
Tip垃圾分类小常识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
废纸: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塑料: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金属物:易拉罐、罐头盒等。
布料: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这一部分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
厨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
这一部分垃圾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简单易行的家庭垃圾分类
地点:家
我来分享一点家庭垃圾分类心得。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我会将垃圾简单地分为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一般我会用买衣服鞋子的纸袋子或者鞋盒子放置可回收的垃圾。一个纸袋竖在客厅的角落也不占空间,这样平时里一些药盒、包装纸、传单、报纸甚至软包装等零散的纸质垃圾就可以直接塞入纸袋里了,个别的易拉罐或者塑料水瓶我也会压扁放入其中。当纸袋满后,我会将整个纸袋放在垃圾箱旁边,保洁员或者拾荒者就可以直接把这袋已分类的垃圾拿去回收了。
―Felix Wang
合资品牌汽车真的比国外暴利么?
一些合资品牌汽车国产后的价格远高于国外同型号的汽车,那么那些销售不佳的品牌为什么打破暴利的局面来换取市场份额呢?
―徐巍你好:
国内市场中的确存在合资汽车品牌车型国产化后其价格仍高于外国同款车型的现象,而且国产化汽车的配置通常会进行重新设定,这其中的确有些车型的配置是简化的。但是国产化、简化的配置这两项因素未必意味着这类汽车的成本一定会低。
一款车的价格构成大概可以分为: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国家税金、车企利润。
先从流通环节讲,国内4S店一般只占销售利润的6%左右,同国外相比不算高。
生产成本主要由采购成本和人力资源成本两块构成。惯常的思维会以为中国的人力成本要远低于美国,但在汽车行业与我们的常识相左。汽车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高水平技术工人短缺导致的高工资自然会间接拉高生产成本。而且国内厂商还需要支付引进车型的技术转让费,这项费用又大约占到整车成本的10%以上。
同国外相比,国内汽车行业的的税率仍不算低。以美国为例,大部分州对汽车公司征收5%至10%的税费。相反,在中国,整车厂在生产环节要上缴17%的增值税和5%的消费税,而这还没考虑在中国购车者必须支付约9%的购置税。税费在中美汽车差价中要占据15%左右的因素。欧洲也是类似情况,欧洲在生产制造环节的税率不算高,其高税率主要集中在使用和保有环节。
因此,从这些角度看,国产化车型价格如果比国外高也是较为正常的。当前中国整车厂的利润已和国际主流车企的净利润率持平。一个厂家某一款主力国产化车型如果达到7%至8%的利润也是战略的选择。在行业平均净利润接近国际水平的背景下,个别车型的高利润是不能证明国内比国外更“暴利”这一观点的。
《第一财经周刊》记者 李博
城市垃圾存量激增的势头已经延续多年。消化存量垃圾,已是北京“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的重大挑战,投资数亿元的大型处理设施也陆续上马。
北京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固体废弃物管理处副处长张红樱,日前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对北京城市垃圾处理进行了回顾。
只有了解这一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才能让人们真正理解城市垃圾处理,“还有很多路要走,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公众共同治理,发挥政府力、社会力、市场力的合力作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她说。
以下是张红樱向本刊记者的叙述。
垃圾分选线上有iPhone
1957年10月12日的《北京日报》醒目地刊载了这样一则报道:本市城区就要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收集的办法。破布头、烂铜铁、玻璃和书报全部回收再生;煤渣、破碗盆用来制砖铺路;菜根菜叶、鸡肠鱼肚、蛋壳鸡毛及落叶、杂草沤成了成本低、肥效高的好肥料。
从那时开始一直到改革开放前都是这么做的:分类着眼于垃圾成分和生活习惯。应该说,那20年完成了当时的历史使命,德国、美国很多国家都学习当时北京的废品回收再利用经验。
再提垃圾分类,就是西城区福绥境街道大乘巷在“地球村”环保组织的倡导下进行分类了。当时一些环保人士从国外回来,有很多想法,觉得在城市最能做的就是居民身边的垃圾分类。
6个塑料大桶摆在院内,3个一组,分别写上“废塑料”、“废纸”、“废玻璃”,以供居民分类投放,成效特别显著,一直坚持到现在,厨余也分了出来,西城区也有车辆跟居住小区对接。
1994年阿苏卫填埋场运行,1996年12月15日开始进行垃圾分类。这意味1994年之前做得再细,分完了还得往一块埋。那时的垃圾分类,更多是一个时尚概念。
1996年开始的3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人工垃圾车,平均每两三天减少一辆。
原建设部于2000年6月确定北京等8个城市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网上现在对它的评价是“失败”。虽然很多城市开始建垃圾填埋厂,比原来的野垃圾场进了一步,但对于做到什么程度都不是特别清晰。
2000年申奥成功。申办报告承诺:2008年前北京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50%,资源综合利用率达30%,这些指标也都切实达到了。
但后奥运时代,北京建设和人口规模继续扩大,垃圾问题特别突出。以填埋为主已经不能持续。因为当时垃圾成分变化特别大,可再生资源成分增多,没有回收利用就填埋是极大的浪费。这样就对垃圾分类有了新的要求。
比如,我们国家从2005年进入家电大量抛弃的阶段,前几年冰箱、彩电多,这几年手机、电脑多。在小武基自动分选线,一会儿能出来个iPhone、一会儿能出来个三星。
国际上固废物管理经过四个阶段:简易焚烧、填埋;卫生填埋、焚烧发电;资源再生、循环利用;构建循环经济社会。国际上探索了这么多年,基本上就是这么一条路。
针对历史上形成的野垃圾场,摄影师拍了很多垃圾围城的照片。1994年之前这些野垃圾场都是乱堆乱放,历史积存量很大。现在北京已经开始治理,到2015年将完成1000多座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但是,现在垃圾增长速度特别快。
不仅在北京,全国很多城市垃圾存量的增速都在加快。2009年就已经面临几座垃圾填埋场达到设计年限、要封场的压力,减量化势在必行。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底焚烧生化要达到70%,填埋占30%。
分类垃圾必须有终端支持
2009年至今,焚烧、生化、填埋比例由“十五”期间的2:8:90优化为10:10:80。其实到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要不要分类还有一些争议。包括业内,也有人讨论垃圾分类是不是做早了。
新一轮垃圾分类的背景可以概括为:第一,垃圾分类是学习先进国际经验,构建循环经济型社会的必经之路;第二,立足北京垃圾问题,源头减量势在必行;第三,它是结合末端处理设施,适应处理配套衔接的实质要求。
北京2008年之前的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垃圾分类一直以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再利用来进行。2009年4月北京市委市政府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确定了垃圾处理“增能力、调结构、促减量”的目标,大力推进垃圾焚烧和堆肥设施建设。
到2010年,北京启动了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工作,主要就是结合终端垃圾处理设施工艺需要。垃圾分类以分出家庭厨余垃圾为主,厨余垃圾可进行堆肥处理。其他垃圾含水率降低,也可以保证生活垃圾焚烧热值和污染控制需要。
根据北京的情况,先按由简入繁、大类粗分的路线走。因为所有搞垃圾分类的国家都不是一上来就分几十种的,而是先干湿分开。根据中国的饮食习惯,餐厨、厨余比较多,所以干湿分开首要是这部分。现在基本是厨余和餐厨占60%,于是按照国情分了三类: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
垃圾分类从居民家庭开始。家里面只分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因为很多家庭都有卖废品的习惯。有些家庭特别是年轻一代没有卖废品的习惯,小区又配置了可回收物垃圾桶。原来厨余不太能分得出来,2013年慢慢达到5%。
自从有了“垃圾分类”的提法,被骂最多的就是“混装混运”。混装混运的原因很复杂,每个时期的主要原因也各不相同。最初是因为只有填埋一个处理手段,进行分类以后,末端没有处理设施来支撑。
那以后,后端开始有设施支撑,餐厨、厨余可以集中或者就地处理,还设了很多分拣中心,再生利用企业也多了,很多高端的处理方式也出来了。这样,回收系统回收量增大,同时有了堆肥和焚烧化处理,速度一下子加快了。
垃圾桶被十几拨人翻过
其实,现在有些小区监测到,一个垃圾桶有十几拨人来翻,最后桶里没剩什么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所以清运垃圾的保洁人员才会有一个判断,觉得没有必要分类清运。
也有很多小区的保洁,因为在居民楼下倒腾垃圾桶产生异味和遗洒而被投诉,所以索性一股脑拉到小区垃圾楼站再翻腾分类,也是造成居民误解的一面。
清运工人很熟练,他们有自己的估算方式,决定分类值当不值当。其实现在混装混运的比例已经很低。
当然,如果居民源头分好,可以降低很多成本。比如纸张的回收是分等级的。如果前面分得很好,没有污染和其他成分,在回收利用中等级就会很高。塑料瓶也是,清洗消毒到位才能确保食品级。如果落到“游击队”那里,清洗不干净或者切割不到位,就会降低品次。
最好还是源头保持物料没有被污染,经过简易处理,成本就会降低很多。
垃圾分类工作主要依靠区县落实。像丰台区、大兴区由专业化公司负责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及分类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日常检查,形成了各环节职责清晰、管理体系完整的管理模式,垃圾分类达标效果显著提高。
垃圾分类对每个人都是一个挑战,我觉得可以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修行。
中华环保基金会参与我们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多年,李京华主任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次在社区做“社会大课堂”活动,一位老大爷问他,我这里有一筐桃,放烂了,怎么分?因为桃肉是厨余,桃核属于坚果应是其他垃圾,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
李主任笑着问大爷,垃圾分类就是要资源节约,您把桃放烂了扔了多浪费!
现在不太提倡二次分拣员,这让居民自觉性变差。希望“绿袖标”能起到指导、宣传、引导的作用。
目前一种主张是要分得更细。事情越复杂就越难推行和坚持,这是常识。有专家援引人类行为学研究说:一个人养成一个习惯最快3个月,一个集体养成一个习惯最快一年,而整个社会养成一个习惯最快七八年。垃圾分类是一个漫长的集体养成的过程,培育的过程。
当然,最好还是从居民源头开始做好分类,国外、特别是德国、日本的家庭都会对一些可回收物进行处理,比如复合纸包装,洗净晾干压平,有利于后期再加工利用。但客观事实是,目前居民参与率到30%就很不容易爬上去了。而且,30%分类的效果可能被70%不分类淹没。
“游击队”占领大部分市场
再生资源这块是由商委系统负责,我们的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对接他们的再生资源回收车进行收集。2009年开始,先在朝阳区选择“三街两乡”,尝试了“以分出厨余为主,共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三类”的办法。
马上覆盖整个北京市不太现实,推动速度太快,末端设施处理能力可能跟不上。到2014年应该能达到居住小区70%覆盖,2015年再做300多个居住小区就能达到80%。
现在做“十三五”规划,但发现重点抓居住小区有一定难度。在单位、公共场所,人们受到组织约束,环境影响,纪律意识就比较强。而在小区里,生活的环境就比较放松。
而且根据国外经验,在局部做这个事情,如果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在作业、运输方面就很难有质量和效率。另外,有些区域做、有些区域不做,人的意识、行为也很难统一。我们目前还在研讨下一步的各种功能区域覆盖计划。
按照“规范前端、物流配送、专业分拣、厂商直挂”的思路,我们也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规范化站点建设,初步形成了覆盖16个区县,由22家主体回收企业、15个分拣中心、4700多个回收站点构成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013年成立了北京再生资源中心,设立规范站点,还有资源车到小区现场收,但更大的市场份额目前还是所谓“游击队”拾荒大军占有。
曾有来自各种渠道的建议,提议收编“游击队”。但是这很难操作。流动废品商贩在废品回收市场化之后,迅速而全面地占领了市场,有些和物业小区打了很多年交道,打个电话就能上门。
所谓“正规军”的一些规范企业,在回收方面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设电话热线、网上收废,但机动性、灵活性、及时性难以和“游击队”抗衡。
“游击队”基本只收高附加值的东西。刚才说到旧家电处理,现在怎么处理电子垃圾,我们也在和其他部门商量。北京其实有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工厂,但是吃不饱,原料都被“游击队”弄到了外地。
“游击队”也是市场行为。北京的废品最早在供销社系统消化,属于特殊行业管理,后来被取消,市场也完全放开。
放开后,废品成了“游击队”的天下。很多“游击队”都带有地域色彩,河南帮、山东帮、河北帮,北京很多地方都有集散地。也要求他们去商委部门备案,但因为不是强制性的,所以备案不多,不太规范。
“游击队”的运作比较成体系,但问题也特别多,偷井盖、电缆去卖;把高附加值东西拿走,剩下的乱丢,就地简单处理,而且都是低端回收、低端处理。
政府要跳出这个圈来
这几年我们有一个整体评估:一是减量化、资源化比较明显;第二,以垃圾分类为抓手,启动全社会的低碳新生活方式;三是吸引企业参与,改变行业传统,带来整个产业的升级。
现在还是面临好多方面的问题,包括混装混运、居民参与率低、正确投放率低。我们应该转化理念:不能什么都让政府来做,包括出钱、建设施、发动群众。这些年想的办法也很多,从建到管基本上全覆盖,政府能使的劲全都用了。
要跳出这个圈来,要把政府力与市场力、社会力协调起来。
要利用经济杠杆。现在混合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已经有价差了,下一步准备拉大,同时对区县建分选、处理设施的给予补贴。
环境治理的原则是,谁污染、谁付费。国外推行了很多年。按袋收费,有个别省市尝试过。实施的后果,是努力几年的垃圾分类成果没有了,甚至有居民把垃圾袋从楼上直接往楼下扔。现在收费,时机还不成熟,当然未来肯定是这个方向。
下一步目标,一个是和末端处理设施衔接,提供充足的高质量原料。还有两个重点,即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的结合,干湿分开。
再生利用充分,自然也就减量了。厨余也是一个重要指标,2014年纳入首环办考核体系。当各个区县的厨余分出量要打分、作为考核指标时,就会倒逼大家想办法提升分类、减量效果。
总之,源头要减量,能利用的再利用,然后就是资源化的再转化,最后才是无害化处理。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校园环境和校容校貌为目标,以建立学校垃圾处理长效机制为核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环保教育,大力开展校园环境卫生治理整顿,努力抓好学校生活垃圾源头控制、过程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改善校园学习、生活和生态环境,保障师生身体健康,达到有效遏制并最终解决学校垃圾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全面建设绿色校园提供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经济适用原则。要着眼当前,兼顾长远,科学系统地规划建设学校垃圾处理设施,充分利用县、乡镇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共建共享。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要求,合理选择适合学校实际的收集处理方式和技术。
2、坚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的原则。各校要结合本乡镇的实际,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做好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
3、坚持科学治理,资源利用的原则。既要注重对校园垃圾采取清扫、清运、处理等治理措施,保持学校的良好环境卫生;也要注重垃圾成份分类,按照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对可回收、堆肥利用、能源转换的垃圾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
三、目标任务
我县学校垃圾处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大力实施,大见成效,到2012年底,全县各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得到全面提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校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力争全县学校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9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达到“三个基本没有”:即校园周边基本没有零星垃圾,基本没有随地流淌的污水,基本没有散放的垃圾。在巩固垃圾处理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长效化。
具体任务是:(1)教室、寝室垃圾处理做到有垃圾存放桶(袋),做到日产日清。(2)食堂垃圾处理要做到“三个有”:有专门处理清运垃圾的保洁员,有食堂卫生打扫、垃圾处理的运行管理制度,有专门的排废水通道,确保食堂卫生干净整洁。(3)校园内垃圾处理要做到“五个有”: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有供垃圾集中堆放的垃圾池,有托运垃圾的专用车(板车、三轮车等),有焚烧池等处理垃圾的专用设施场地(垃圾池),有定期打扫环境卫生、处理垃圾的运行管理制度。(4)学校厕所、猪舍垃圾处理要做到定期清扫、无害化处理。
四、垃圾处理工作重点
(一)推行学校垃圾处理有效模式
学校垃圾处理的基本模式是:一回收、二分散、三集中。
一回收:师生把废料制品、破衣烂鞋、各类软包装瓶、废纸屑等能回收的无机垃圾归类投放,由保洁员回收并出售给废品收购站。
二分散:学校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烂菜、瓜果皮以及人类粪便、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等有机垃圾由学校倒入沤肥窖或沼气池转化为有机肥入田。学校建房产生的废砖、废陶瓷、废瓦、余土等建筑垃圾,一律由业主或责任人负责清运,就近分散回填到由当地政府指定废塘、洼地或机耕路面。
三集中:即不可回收无机垃圾采取三种方式集中处理:一是依托县城设施集中处理。对位于县城垃圾填埋场、压缩站10公里范围内的敦厚、永和、横江、凤凰、梅塘等中小学校采取“垃圾分类、学校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方式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实现垃圾处理设施资源共享。二是依托乡镇设施集中处理。离乡镇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填埋场5公里范围的中小学校依托乡镇垃圾填埋场,采取“垃圾分类、学校收集、乡镇运输处理”方式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三是依托中心村设施集中处理。离中心村2公里范围内的小学的垃圾采取“学校分类、村收集处理”方式进行集中焚烧、填埋;其它边远小学的垃圾就地集中处理。
(二)加快学校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1、各校要按照实际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垃圾桶及垃圾池,有学生寄宿的学校都要建立有机垃圾沤肥窖。要完善校园内废水排放设施。
2、各校要配置必要的垃圾清扫工具,做到每个教室和寝室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清扫工具,做到日产、日清、日运,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三)建立健全学校垃圾长效管理机制
1、建立爱卫小组。学校成立政工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为组长,各班班干部为成员的爱卫小组,通过利用爱卫小组开展卫生评比检查,利用爱卫小组进行有效地卫生督查。
2、建立卫生包干区制。学校要将卫生区域包干到班,班级再包干到人,通过层层包干,有效地规范学校垃圾处理工作。
3、建立卫生评比制。各校要建立卫生周检查制、月评比制,并评出“卫生清洁班”和“不卫生清洁班”。通过开展评比检查,有效促进学校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五、2009年下半年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8月1日—9月30日)。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发动和引导师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垃圾集中处理工作。要加强对学生环保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各校结合当地政府垃圾处理实施意见和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方案于2009年9月30日前交县教育局教育股、校建办。
(二)集中治理阶段(10月1日—10月30日)。各中小学校配合当地政府集中开展一次垃圾清理爱家卫生活动;以班为单位,积极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给学生上一堂农村垃圾处理常识课;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一次垃圾清拣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垃圾处理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既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保洁习惯,又通过学生影响家长参与到农村垃圾处理行动中。各中小学要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好垃圾池和沤肥窖。
(三)建章立制阶段(11月1日—11月30日)。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垃圾处理公约,建立健全卫生清扫责任制、垃圾收集制度、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等环卫保洁一系列制度,用制度进一步规范垃圾处理行为;积极开展卫生文明班级、个人评选活动,激发学生讲卫生的热情和荣誉感;对所开展的垃圾处理工作进行自查、整改,促使学校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步入制度化、长效化、规范化运行轨道,确保全县学校垃圾处理工作能长期有效开展。
(四)检查验收阶段(12月1日—12月30日)。县农村清洁工程领导小组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分组对乡镇中小学校垃圾处理工作进行集中考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与措施
拿到培训时间表,我看到要用一天的时间讲述如何处理垃圾,忍不住笑了,心想日本人真是没事找事,倒垃圾这点小事也能讲一天。
培训那天,一位中年女教师来为我们上课,她简单介绍了本地区的垃圾分类,然后给我们放了一部有关垃圾分类的录像片。通过这部片子,我才知道,日本人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这让我大开眼界,难怪需要一天时间来讲解呢。
在日本,垃圾被分成好多种,包括:可燃烧垃圾,比如厨房垃圾、庭院杂草、树枝等;不可燃烧垃圾,比如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陶瓷碎片等;可再生垃圾,诸如书刊、杂志、报纸等纸制品以及旧衣物等;粗大垃圾,如淘汰的冰箱、电视、家具等;还有需要特别处理的垃圾,包括旧电池、打火机、医疗废弃物(针头、药瓶)等,这些需要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单独包装。
看完录像,老师又用实物进行讲解。比如,喝完的牛奶瓶,不能直接扔进分类垃圾袋,要先用清水把瓶内壁残存的奶涮干净再扔,这样可以减少细菌滋生。一个矿泉水瓶子,用完之后要把盖子拧下来,腰封拆下来,瓶体、瓶盖、腰封要放到不同的袋子里才可以。旧报纸要用绳子捆扎结实,放在指定的垃圾点才行。不要的电器和被褥等比较大型的垃圾,是不能随便乱扔的,还需要到便利店去买垃圾票,丢弃这些垃圾要贴足垃圾票才行。
我这才想起,我住的宿舍中有好几个垃圾桶,开始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原来是用来存放不同类别垃圾的。
最后,老师还带我们到宿舍和垃圾点实地讲解。我们刚住进宿舍的时候,每个房间都有一本日期上涂有不同颜色的挂历。老师指着挂历告诉我们,哪些颜色的日期代表可以扔哪些垃圾。老师还说,在指定扔垃圾的日期,还必须在指定时间扔对垃圾。扔错类别或者超过指定时间再扔,都是不被允许的。扔个垃圾有这么多事情要记,一天时间还真记不过来。
此后不久,同住的老邢喝完啤酒,却忘记了酒瓶应该单独扔,顺手放到厨房垃圾袋里去了。结果两天后,垃圾清理人员顺着垃圾袋里的蛛丝马迹找到了我们,把我们好一顿教育,直到我们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后,他们才离开。我们这才认识到日本对垃圾管理的严格,也难怪人家的环境那么好。 ――辽宁大连市 王书伟
3岁以前的孩子,学语言是从情境领悟、印象记忆开始的,识数也一样,要提倡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具体方法包括:
物化法:数字虽然抽象,但都是在具体事物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教孩子学数字要从具体直观入手,通过数具体事物让孩子逐渐理解“数”的概念。孩子会说话之后,要经常在平时生活中教他数东西,如上下楼梯可数台阶,走一步数一个数;或让孩子数家中的灯、床、椅子等物品。
比较法:孩子学会数数后,家长再教孩子辨别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度与量的差异,如苹果的大小、铅笔的长短、人的高矮胖瘦、道路的宽窄远近、方向的上下前后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逐渐形成度与量的概念和空间概念。
游戏法:可用石子、象棋子、围棋子、火柴等物品让孩子在桌上玩数学游戏。游戏法是早期数学教育最好的方法之一,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常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配法:要让孩子经常参与物品的分配,如吃苹果让孩子分给全家,吃饭让孩子分配碗筷等,让孩子在分配的过程中识数。
分类法:经常让孩子做分类游戏,如一罐纽扣,先按大小分类,再按颜色分类等。通过分类游戏,让孩子慢慢建立起数群、集合的概念。
1岁~1岁6个月:
数学能力的早期表现
训练和游戏
玩套环学数数
让孩子将玩具套环套在家长的手指上,这是一种练习手眼协调的游戏。开始学习时让孩子将套环套在家长手指上,套入一个就要表扬孩子,并伸出食指说“1个”;套入第二个后,伸出中指说“2个”;套入第三个后,再多伸一个手指说“3个”,依次类推。孩子喜欢反复地练习,也会模仿着说“1个”“2个”“3个”……同时教孩子认读1、2、3的字卡,孩子认读正确时要表扬孩子。平时家长和孩子对坐时,可以让孩子跟着家长背1、2、3……有些孩子能跟家长背诵到10。不必要求孩子指着数环或数手指,因为孩子手的能力不足,孩子是口比手快的,所以点数要留待孩子2岁半左右再学习。
1岁6个月~2岁: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训练和游戏
认识“1”和“2”
家长教孩子先用手指着自己身体某个部位,然后说“我有1个鼻子”“我有1张嘴”“我有2只眼睛”“我有2只耳朵”“我有2只手”“我有2只脚”,等等,反复玩,练习认识“1”和“2”。
分水果
家长将一些苹果和橘子混放在一起,教孩子把苹果和橘子分开码放,苹果放在大盘里,橘子放在小盘里。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训练孩子的辨认、分类能力。
2~3岁:
开始理解基本数学常识
训练和游戏
赢大小
家长可给孩子准备一套可相互叠套的容器,做套桶游戏。在套桶的外侧贴上数字,最小的贴“1”,依次递升。家长和孩子各分一半,每人任意出一个桶,大的可以扣住对方就算赢,并且要当时读出数来。然后再由赢的人先出,看最后谁赢得多。
孩子会很注意看家长的读数和自己的桶上的数字,渐渐明白“2”大于“1”、“4”大于“3”等。孩子经常背数字,但是还不理解为什么一个比另一个大。通过这个游戏,孩子直接看到大的能扣住小的,能让孩子认识大和小的关系。
TIPS 2岁多孩子的数学程度
该年龄段的孩子,虽然口与手有时不一致,可能会漏数或数重,但他会越数越好,最后能数出总数。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掌握多少、前后、早晚等数量、空间、时间概念,但还不能正确表达物体的特征,往往会凭猜测而不是凭计算得出结论。
把家里的垃圾分分类
每天,家里或多或少都会生出些许垃圾,像瓜皮、果壳、废纸、废塑料等。有些垃圾扔掉太可惜了,因为它们其实是一种资源,可以变身成新的东西再利用。
我们经常在口头上教育宝宝“要环保,不浪费”,但环保是需要落实在行动上的。
如果宝宝已2岁,而且也知道物品的类别了,爸爸妈妈就可以每天和宝宝一起,在家里先给垃圾分分类,这是环保生活最基本的态度和方式哟!
第1步准备4个垃圾桶,外面贴上图文标签,教宝宝正确识别。
No.1:废纸回收桶(存放废纸、旧报刊、纸质外包装等,可以用大纸箱代替)
No.2:废塑料回收桶(存放旧的塑料空瓶、空桶、袋等,可以用小纸箱代替)
No.3:废金属回收桶(存放金属环、铁钉、废电池等,需要用带盖的塑料桶,平时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
No.4:杂物桶(存放菜皮、瓜皮、果壳、毛发等日常垃圾,每天装袋丢弃)
第2步做做分类小游戏,每天只需5分钟。
妈妈把前3个垃圾桶排一起,模拟室外垃圾桶的排列方式,打开桶盖,将可回收的物件(纸、塑料、废金属等)一样一样递给宝宝,请他放到对应的垃圾桶里。做完游戏要记得洗手哦!
第3步让“垃圾”在家门口变废为宝!
一些社区的居委会经常不定期地举办“垃圾换盆花”的公益活动,居民只要将家里的废电池、废纸和废旧塑料捐出,就能得到一盆鲜花作为奖励。
如果你们居住的小区没有上述公益活动,等到No.1、No.2号垃圾桶装满的时候,可以请收废品的人员上门,按斤售卖,得到的零钱就存在宝宝的储蓄罐中,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
絮语集
不必在意孩子的话是否有道理,请相信,他们说这些也是经过大脑思考的。
――《天生棒小孩》一书作者辛西亚・汤白斯,卡罗尔・芬克
建议在任何场合下表达亲情的步骤是:对孩子无条件接纳和适度安慰;待孩子情绪平稳后再进行平静而亲切的询问和引导;在日常为孩子创设压力环境;在孩子相信父母是在帮助他而不是对抗他时,对孩子严格要求。
――《好爸好妈》一书作者鲁杰
女性应该有勇气要求丈夫去哄孩子睡觉,自己则可以约上一些好友去酒吧轻松一下。
如果父母讲清楚的话,孩子能够明白,他上床睡觉之后就到了父母的时间,爸爸妈妈不必等着他的指示随叫随到。
――《教育者谬误手册》一书作者安德里亚・比朔夫
做父亲的首先要有责任意识。当您有了这种责任意识以后,您就可以见缝插针地教育孩子了。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作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为人父母充满问题和艰辛。用现实的眼光打理生活,不要跌倒。
――《麻烦的孩子》一书作者琼・道格拉斯
地球,是性命出生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处所,是咱们共有的惟一家园。然而,因为人类肆意损坏、传染、挥霍,地球正在变得千疮百孔、皮开肉绽。北极融化、酸雨频仍、海啸绵延、山洪肆虐、沙尘暴逞威,相继而来的灾害一次次向我们敲响警钟:维护生态环境已经迫不及待!青少年是祖国的将来和盼望,是来日世界的建设者跟保卫者,要从小建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节能的小榜样。为此,在“全国科普宣扬日”到来之际,我们向全县中小学生发出以下倡导:
一、加强环保意识,自发、当真学习课内外环保常识;
二、贡献环保爱心,参加环保行列,掩护生态环境;
三、爱护环境卫生,不乱丢乱吐,不乱涂乱画;
四、保护水源,节俭用水、一水多用,别让生命之水空流;
五、节约用纸,双面使用,珍爱森林资源;
六、勤俭用电,不外早开灯,人走灯熄;
七、爱护资源,物尽其用,一物多用;
八、推进垃圾分类回收,让垃圾变成资源;
九、应用环保产品,减少环境污染;
十、旧物巧应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命命;
十一、爱惜绿化,不残害花草树木;
十二、人人努力,消减噪音,共创安静环境;
十三、意识“环境标记”、“绿色食品标志”,保障本身保险;
十四、买无公害食物,维护生态环境;
十五、自备餐具、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
十六、拒吃野活泼物,不买野生动物制品,善待生命;
十七、关怀大气指数,倡步行,骑单车,支撑公共交通;
十八、做环保意愿者,踊跃参加环保宣传及运动;
十九、保护绿化,认养花树,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 环保
当今世界人口的增长、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能源消耗几何级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既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要珍惜保护环境。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凶猛的洪水。泥石流、风尘暴,资源困乏……这种字眼越来越多,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全球面临的迫切任务。环境教育其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高中化学教材中渗透着环保意识。作为一位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在传授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把环境保护贯穿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现状,提高他们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学生树立“化学无污染”“生活无污染”为奋斗目标,实现废物“不乱排放”和“零排放”。
一、由全球问题看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工业“三废”的大量产生,使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据资料记载,1943年9月美国洛杉矶首次发生了光化学污染,即“沼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12月在英国伦敦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在日本,曾因含汞废水通过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转移、循环、累积而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事件;由于全球温室效应,引起人体组织缺氧,导致头痛、神经麻痹,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显然,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温室效应”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态被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植被荒芜、沙漠化严重,空气质量越来越差,人们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管理,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就会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全民族特别是在校学生,进行环境、生态知识的宣传教育是不可缺少的,这就要求从中学化学课开始抓好环保教学。
二、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一)环保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倡导低碳生活,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节约水资源。许多废水都可以循环使用。洗脸、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来擦地板、冲厕所、浇花等。淘米水则是很好的去污剂,可以留下来洗碗筷,还可以少用洗洁精,减少水污染。
2、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择低消耗节能产品,不用电器时要切断或关掉电源。
3、减少废气排放。交通废气和工业废气是生活废气的主要来源。我们出门尽量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还可以骑自行车,尽量少乘坐私家车。工厂里的燃烧垃圾、生产商品等而产生的大量滚滚的浓烟弥漫在城市里。他们应该把废气经过加工和过滤处理,再排放出来就可以减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后释放出氧气,所以我们要大量的种树,尤其是在公路旁。
4、节约用纸。纸张的循环再利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还能少砍伐树木。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能产生800千克的再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节约用纸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环境。
5、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可以回收宝贵的资源,同时减少填埋和焚烧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废纸被直接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饮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一次性物品也可以送到相关的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家用电器可以送到专门的厂家进行分解回收。家里可以准备不同的垃圾袋,分别收集废纸、塑料、包装盒等,每天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尽量做到“变废为宝”。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二)结合现行教材,利用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化学教材中,涉及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知识,如氯气的制备、工业制硫酸硝酸、合成氨工业、炼铁炼钢、电解与电镀等化工生产过程,而且在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很多个化学实验,多属于有毒、易燃、易爆物的制备及性质实验,可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在化学教学时,应加强对环保教育的渗透,从化学角度出发,讲明污染源的生成及危害原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原理上明白危害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三)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的意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物质的化学性质、制备都是通过实验去验证。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则,注意减少污染,将环保教育融入其中,对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后废物的处理等,学生自身环保意识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自觉把废液、废渣倒人废液缸中,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实验课渗透环保教育意识。
三、利用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