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

第1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1.生态消费观念的形成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社会消费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产品日益丰富。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创造的所有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生产过剩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矛盾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生产维度出发,提倡控制生产规模;另一种观点是从消费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手段刺激社会消费,以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第一种是马克思提出的对策,后一种则属于凯恩斯经济理论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凯恩斯的观点被广泛采纳,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通过刺激消费来寻求经济发展新路径。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指导理论后,政府制定了大量经济刺激政策,资本家们也纷纷在媒体上鼓吹消费。这使得农业时代消费的贬义被完全剥离,而且还逐渐演变成了追崇物质享受与消遣的“消费主义”。而消费主义是一种奢侈的、浪费的消费模式,它鼓励人们在短时间内尽量消费更多的商品,这种消费观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自然资源被掠夺式开发和过度消耗。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以至于地球生态环境不堪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只为了自己的需求满足,而忽视生存发展环境的破坏。客观的来说,凯恩斯理论是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有效方式,但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消费主义会带付出沉重的代价,那就是资源快速消耗、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形势,人们转而寻求科技手段来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人类社会需要通过创新、创造来改造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但是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模式同样会带来更加复杂、剧烈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这种盲目迷信科技的发展模式只不过延缓了不良后果出现时间,无异于饮鸩止渴。此后,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加健康、和谐的消费模式,这就是生态消费。

2.生态消费观的内涵

消费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从需要角度来看,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从劳动角度来看,反对异化消费和劳动;从自由人角度来看,鼓励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观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解”,“人和人的和解”。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观鼓励和提倡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消费习惯和模式,其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在价值取向上,反对“物质至上”的消费观,主张精神与物质消费均衡协调,摒弃“消费至上”的消费观,提倡“生产确立人的本质”的人本消费观;反对“个人至上”的消费观,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生态消费现状

为了全面客观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资源节约利用、一次性产品使用、绿色节能产品消费以及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习惯进行观察和了解,以此考察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是否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符合,是否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否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11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65名,女生53名,分布在不同年级和院系。按照统计数据,将高校学生每月的消费额划分为几个档次:主要包括超过2000元、1501元到2000元、1001元到1500元、801元到1000元、600元到800元、低于600元。详情见图3-1,其中,在调查样本中,月消费低于600元的所占比重为1.4%,月消费在600元到1000元之间的所占比重为69.3%,月消费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的所占比重为25.5%,月消费超过2000元的所占比重为3.8%。就整体情况来讲,消费额呈正态分布,一部分高校学生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1.大学生“非生态化”消费行为比较突出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非生态化”消费行为比较突出,生态消费观念十分淡薄,只有36.4%的受访者消费习惯完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27.6%的人完全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另外36%的大学生属于“半生态化”状况。

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有71.8%的大学生能够自觉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有18.6%的大学生会使用一次性用品;只有21.1%的大学生会购买和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还有37.8%的大学生能够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处理废弃物。

2.存在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和攀比消费的问题

从消费行为来看,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和攀比消费的问题。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浪费。由于物质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以及心理因素作用下,大学生消费比较盲目、随意,例如不计后果的购买不符合本人经济条件、身份地位的消费品;许多学生认为购买名牌衣物用品才显得“高大上”“有品位”。

3.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从消费内容来看,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其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社交、休闲上面,作为在校学生,其合理消费结构应该以学习、生活支出为主。这种不合理消费习惯不仅会削弱学习动力,还会养成懒惰、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培育实施对策

1.设置生态消费课程,夯实教育基础

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手段,开发设计生态消费观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理论、生态文明、生态消费观等内容,弘扬和宣传先进的消费价值观和方法。通过开展课程学习活动,正确认识到生态消费观的重要性、科学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生态消费观念,帮助他们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认识到生态消费观的重要意义,自觉抵制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等行为观念,从“浅生态思想”到“深生态思想”转变发展,理性调整和控制个人消费观念和行为。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生态消费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形成一种人人崇尚生态消费观的浓厚氛围,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高校、家庭与社会共同组建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体系

在高校层面来看,高校要发挥自身教育宣传作用,向大学生普及和灌输生态保护知识,不断强化生态消费理念;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深入发掘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宣传素材,提倡大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校园内形成反对不良消费习惯的氛围;举办和组织各种理财讲座,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支持方案,优化消费结构,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消费。在家庭层面,由于父母是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他们也要认识到普及生态消费观的重要意义,配合学校对大学生消费支出进行控制,教导其养成节约、勤俭、绿色、环保的消费习惯。在社会层面,政府要通过政策制定、媒体宣传等手段,为大学生营造生态消费环境,在全社会内开展生态消费宣传,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来,在实践中不断养成生态消费观。

3.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和推行生态消费行为

一是在校园内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管理机制。在每一间宿舍、每一间教室,都要实行严格的水电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活动,开发设计技能技术、节能方法;建立班集体生态消费谈话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干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其绿色消费行为,发现问题要改正,先进做法要表扬。

二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消费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生态消费行为纳入到德育考核范围内,坚持个人自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来评价大学生生态消费行为,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评先、入党、考研加分等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消费观。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消费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吸引大学生参与,大力宣传低碳、节约、绿色的生态消费理念,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引导。例如举办节能建筑创意比赛、绿色卫士比武、环保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节能环保、绿色消费知识和理念,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使用绿色、节能产品,自觉抵制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消费。还可以组织开展废物再回收活动,将废品变卖成资金捐赠给灾区、失学儿童,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小发明等,提高废弃资源二次利用能力。二是组织成立生态消费义务宣传队伍,鼓励大学生走入社区,向居民宣传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态消费观念,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态消费发展;另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去绿色节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观摩学习,加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养成生态消费观念,在活动中理论联系实践。

四.结束语

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开展生态消费观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与生态消费观还有较大的差距,非生态消费观例如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情况比较突出,导致大学生容易陷入到非理性消费当中。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正确的生态消费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不断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有益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磊,包艳,马娟娟.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2]魏晓慧,李方园.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2).

[3]蒙秋明,李浩著.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1.1 盲目攀比,追求高端消费品。年轻人强烈的新鲜感、求知欲和表现欲,潜移默化地助长了其消费欲望。据了解,大学生校园贷的消费主要是购买高端消费产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昂贵的消费产品的需求,他们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或者运动鞋,名牌皮包等,有的大学生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欺骗家长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等,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当代大学生为了追求新鲜感、满足其虚荣心,盲目攀比的心理。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是依靠家庭,没有独立自主的经济能力,这种消费行为与其身份极其不搭调,但是为了其无底洞的欲望,在校园网贷下,大学生传统的消费观逐渐变为超前消费、分期消费等观念,甚至出现了畸形的消费行为,让个别大学生走向了黑暗深渊。 

1.2 恋爱消费成本过高。大学生不管从生理和心理方面上讲,都逐渐不断成熟,对异性的爱慕之情以及追求情感的需求不断增强。据了解,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的花销比不恋爱的大学生普遍高。主要是一方大学生经常会购买一些礼物送给另外一方,男送女居多,当然也有女送男的情况,这种消费行为是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的主要形式,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从造成大学生恋爱消费成本过高。 

1.3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当今大学规模不断扩大,大学城纷纷成立,与传统的校园生活相比,当今的大学生的生活圈子俨然是一个小社会。如今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消费成本不断增高,主要是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他们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人脉基础。然而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他们过多将财务投入到这个消费行为,因此,有些大学生在校园网贷的诱惑下,纷纷透支自己的经济信用额度,换来了极其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压力下有的大学生会拆西墙补东墙,进入了校园网贷的陷阱,不断挣扎越陷越深,最终走向不归路。 

1.4 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大学生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父母。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来说,其消费行为和方式只要其父母能够承担,就不存在因“贫困”而消费不起的情况,但是当今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来自于广大农村地区,有的家庭条件普遍都不是很好,对于这部分同学来讲,超前消费、透支消费、分期消费等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困扰,而且还给父母增加了经济负担。有人认为“贷款消费无可厚非,但是贷款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偿还的能力”,作为当代大学,如果能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通过自己的努力如做兼职、家教、勤工助学等不依靠父母,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独立自主、信用意识是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2 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建议 

2.1 树立大学生理性消费的观念。首先要树立“适度”消费观念。 因为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家庭,所以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考虑自己的消费能力,谨慎使用自己的财务,在购买物品时尽量选择价廉物美的商品。其次树立“理智”消费观念。在追求时尚、潮流的时候,大学生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最后,树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坚持勤俭节约的消费理念和方式,这不仅是我们做人的原则,更是发扬我国传统美德的要求;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少送贺卡、选无磷洗衣粉、绿色食品、买环保电池,节约能源,少开空调等,从小事做起,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2.2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理财意识。作为高校学工口教师要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一是邀请专家以讲座形式为大学生讲解如何加强大学生理财意识,特别是以互动的形式或者案列分析的形式,使大学生明白理财的重要性。二是以小组比赛活动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或者培养理财能力的培训,特别是班主任、辅导员要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这类培训活动,增强大学生理财意识,提高理财能力。三是学校出台规章制度,安排学生选修理财相关课程,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2.3 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每个家庭每月或每年在给予大学生的生活費用时候,要考虑适度原则,给予符合当时经济条件下的基本费用,保证提供给予大学生刚刚能够满足其生活学习的需要,合理消费。首先,在消费前要考虑周全,什么东西是必须的,什么东西是可有可无的,什么东西重要,什么东西次要,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其次,货比三家,找出性价比最高的,购买物有所值,经济实用的商品,不盲目攀比,不浪费金钱;最后,还要注重自己的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示自己的精神境界,消费要能带来快乐才是真正值得的;此外,作为高校学工教师,应努力构建一套“高校、家庭、大学生”三位一体的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梁鹏.大学生网贷风险的法律控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5. 

第3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绿色消费,大学生,经济效益

绿色消费是以“ 绿色、和谐、自然、健康” 为标准的,能改善人类健康以及社会进步的一种新兴消费模式。大学生是我国一个特殊存在的群体,接受正规、系统的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知识与行为传播能力。引导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观念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大学生消费现状

(1)对绿色消费认识不足。大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形成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对绿色消费了解的并不深入,主要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严重缺乏专业的绿色环保知识,理论积累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于绿色消费出现了认识片面的问题。另外,部分当代的大学生追求高物质消费,存在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占有的消费理念,节俭意识极其淡薄,甚至把消费作为一种生活的目标,导致在大学校园奢侈品消费、透支消费、炫富消费、过度社交娱乐消费等消费形式的产生,与绿色消费背道而驰。

(2)媒体的宣传力度不足。当前大学生通常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传媒途径获取相关的绿色消费知识,通过高校的环保宣传部门以及高校组织的活动中所了解的绿色消费方式的知识较少,高校对于相关知识的引导缺乏必要的重视,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接受的整体信息量中,关于绿色消费的相关内容所占比例较低。当前大学生了解低碳经济以及低碳生活方式绿色消费相关信息的途径较为狭窄和单一,媒体在这一方面的宣传力度和深度仍然不足,缺少有力的宣传是造成大学生尚未形成成绿色消费理念的主要因素。

2、大学生绿色消费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的因素有大学生的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下面从这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1)自身原因。约束大学生绿色消费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两个: 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是其中一个内在因素, 因为如今, 大学生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日益多样化。消费质量不断提升, 消费空间不断扩大, 开始追求更多的精神享受和文化氛围, 尽可能满足多样性需求和自身发展的愿望。在消费过程中, 片面追求商品的优点, 大学生消费时的一大特点, 只关注对自身有利的方面, 而不顾及消费行为对他人、对环境的危害。

消费心理是消费者针对自己的购买行为, 内心所做出的反应, 其产生是基于一系列的外部影响。认识、意志、情感是其存在历程的三个过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四种表现: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第四种消费方式, 是一种实际意义上的理

智消费模式。较为符合消费者心理, 并能迎合实践的需要,绿色消费其实质就是追求实际的消费, 追求合理的消费, 有利于提高个人生活水平, 加速社会发展, 因此, 值得大力推广和提倡。

(2) 外部环境原因

第一、绿色消费法制化水平低。虽然目前我国已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多项法律法规,但国家在促进绿色消费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为:首先,既没有推动绿色消费的基本法,也缺乏推动绿色消费的实施细则,使得在执行过程中无法可依,无据可循,从而对推进绿色消费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关于发展绿色消费的规定往往停留在口号式的宣导性的层面上,缺乏违反绿色消费的法律责任规定,导致有关绿色消费的法律规定约束力不强。

第二、绿色消费市场监督管理不完善。具体表现在我国绿色消费市场的门槛把关不严,政府未能制定出完善的绿色产品合格标准和市场准入标准,缺少对绿色标志的权威认证,政府对资源的指导价失准,使得绿色市场规范失序,使得一些企业利用资源低价的交易规则逃避绿色消费。由于我国对绿色市场的监督不到位,使企业不能准确地了解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在生产过程中缺乏规范和指导,影响了企业对绿色产品的生产。

第三、大学生绿色消费人文素质缺失。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所存在的问题,促进绿色素质的提高, 必须以大学生人文素质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人文素质教育, 社会各界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故分析大学生绿色消费的外部影响因素, 当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着手。社会消费的组成成分中, 家庭是微观决定因素。大多数家庭绿色消费方式的建立和大多数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养成, 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依此分析可以看出, 绿色消费的家庭教育, 对养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今, 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绿色消费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普遍缺乏的, 因此, 高校有必要为社会开发出这样一套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从而为社会各界输送人才。因为, 没有标准化教育课程, 很难将绿色消费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绿色教育是一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在真正意义上, 只有少数几个才是经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并授予“ 环境标志” 的绿色产品, 满足不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三、循环经济主导下大学生绿色消费的完善措施与建议

第4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结构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根据对无锡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一个主要特点便是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下面以无锡地区大学生的消费为例,作进一步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1.城乡大学生消费水平不平衡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学费、住宿费等大笔固定开支外,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平均月消费在600元~1000元,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则基本在250元~500元,两者消费水平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追求时尚性,购物、娱乐方面的支出占了全部支出的一半左右,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注重实用性,80%以上的开支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必需品。

2.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呈两极分化

在高校里,“贫富差距”日趋扩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无锡高校中,有15%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平均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最低的平均月生活费为230元。与此相对的是,有23%的学生平均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这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月均消费在1500元以上,最高的平均月生活费达到了2500元。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群同学:追求高消费,追求名牌,追求高科技产品,手机经常“与时俱进”、电脑、MP4、数码相机等一应俱全,吃饭动辄下馆子。而在这些同学过着“潇洒”、奢侈的生活的同时,却还有一些贫困学子正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而发愁,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借助国家助学贷款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生活十分拮据。这样的消费差距,不难说明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而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部分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造成自卑心理,甚至有少数同学心态失衡,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而过度消费,加重父母经济负担。

3.新生与毕业生的消费差距较大

新生作为一个刚脱离父母管束独立生活,能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费的群体,在消费中虽然也呈现出不善理财,盲目消费的特点,但总体消费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在电脑、通信、交际等方面的开支比较小。而毕业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交际面拓宽,消费观念改变,加之交友、找工作等诸方面的原因,其消费明显攀升。调查显示,新生的月平均生活费一般为400元~600元,毕业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则为600元~1000元不等。再从手机、电脑等一些高档产品的消费来看,新生中购买手机的人占87%,购买电脑的人占22%,而毕业生中手机已是全部普及,购买电脑的人也达到了56%。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毕业生消费明显高于新生消费。毕业生的这些消费有些是合乎实际需要的,有些则属于盲目消费。

4.消费结构不平衡

当前大学生消费日益多元化,我们大体上可把它划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娱乐消费和通讯消费等几个方面。日常生活消费主要包括吃、穿、行方面的消费,学习消费主要指除学费之外在学习上的投入,交际消费主要指用于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消费,娱乐消费包括旅游、上网还等各种娱乐活动方面的消费,通讯消费则主要指电话费方面的开支。这些消费所占比重不同,构成了一定的消费结构,但目前这个消费结构总体不平衡,各项消费所占比重不合理。如学习消费,只占到大学生总体消费的15%,而娱乐消费则高达28%,基本是学习消费的两倍,交际消费也超过了学习消费,占16%。娱乐消费和交际消费所占比重偏高,而学习消费所占比重则明显偏低。

二、造成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家庭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因此城乡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和家庭间贫富的不平衡也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同时,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扩大了大学生的消费范围,一些高价值消费品如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也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圈。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的自发性也导致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增多,一些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和虚荣消费呈上升趋势,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而就业压力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消费增大,并出现一些不合理消费,一些学生为了在就业中占得先机,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有的则盲目考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崇尚金钱、崇尚奢华等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消费观也逐渐侵袭到大学校园。一些学生曲解或弱化我国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将勤俭看成是小气,将朴素认为老土,盲目跟风,追求高消费。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因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对学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备受呵护,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缺少理财意识。尤其是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节制,盲目追求高消费。同时,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一些国外的学校早就意识到消费教育的重要性,如英国将“教孩子学会花钱”的消费教育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日本也在高中课程中开设大量消费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消费,而我国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基本还是个空白,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却又在经济上信赖父母。很多同学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们缺乏自立意识,觉得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他们缺乏劳动的锻炼,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不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因此在消费过程中自然就很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一些学生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跟风,一味追逐时尚,追求名牌,追求高消费,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开支,导致非理性消费、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占很大比重,也使消费呈现出结构和水平上的不平衡。一些大学生虚荣心作祟,盲目攀比,不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出现超支、透支等情况。

三、调整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现象的对策

1.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健康的消费观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要适度消费、有计划消费和合理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社会要通过媒体等舆论手段,让同学们了解现有的消费误区和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积极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学校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勤俭节约、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曾几时,勤俭节约和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逐渐被抛诸脑后,奢侈浪费之风在大学校园里大行其道,因此学校要花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通过思想教育课、专题讨论、党团教育等多种渠道,对奢侈浪费现象加以挞伐,对勤俭节约的现象大力宣传,在校园里真正树立起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念。并引导学生自力更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从劳动中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要加强消费教育,如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消费生态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等,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生活费的控制,要从“无私奉献”转变为“适度供给”,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勤俭持家,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培养理财能力,能帮助学生在大学时代就养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消费结构保持平衡。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学会记帐和预算。这样可以了解自己每个月的收支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花在刀刃上。二是可适当参加一些兼职,一方面可以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使自己的理财“增值”。

3.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引导,开展相应的经济扶持

对于一些过度追求高消费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过度高消费的危害和科学理财的好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会在艰苦的条件下去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正确看待贫困,把贫困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努力发展自己,学会多角度评价自己。同时,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寻找兼职工作,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经济,2007.(4):50-53

[2]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62-63

第5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消费特点;消费市场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2-0000-01

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特点

大学生是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特点。

(一)大学生以感性消费为主导。大学生通常是没有经济来源的,经济独立性较差,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常常不能理性地对消费成本与价值进行衡量。大学生还不能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同时消费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广告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二)大学生消费对品牌的忠诚度高。大学生消费经常会相信自己的心理感觉和真实体验,消费不看价格,只要认为好就买。如果对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心理和体验,就会对此品牌形成好的印象,从而坚持使用,并始终保持对此产品品牌良好的忠诚度。

(三)大学生消费倾向呈现多元化。当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们早已不再满足于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生活。娱乐消费、运动消费、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分析

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的同学多依靠父母,有的同学依靠助学贷款,有的同学能获得奖学金,还有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当然也有极少数同学还需申请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活费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来自父母,但来源逐渐趋向于多元化。

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日常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包含在其中,形成额外消费。时下电脑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高校大学生是电脑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年级越高,电脑的普及率越高,大一刚入校新生仅有30-40%的学生拥有电脑,而大四学生中拥有电脑者已经高达80-90%。

大学生消费结构呈三角形的结构。家庭明显富裕的同学位于三角形的上端,人数相对少,他们拥有名牌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比较贫寒的同学则处于三角形的下端,人数相对多,他们往往要靠勤工俭学或助学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三角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三角形的上端到三角形的下端依次消费水平降低,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水平。平均每年约一、两万元的大学生费用对于一个工薪家庭来说,负担不轻。拿普通工薪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需要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是。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家庭开支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在逐渐下降,但下降速度缓慢且大学生消费之大仍然是某些家庭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而在农村甚至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尤其对一些贫困家庭,有些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不仅仅只影响家庭,大学生消费还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逐渐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综上分析,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只关系到自己、学校、家庭,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的正确引导。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理智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家庭,大学生消费时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大学生消费要具有维权意识,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消费权利。

(二)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和特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还有相关课程内容设置的因素,与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得到充分开展,从而难以达到对大学生消费真正的指导,学校应下大力气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培养。

(三)加强大学生合理储蓄的宣传力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加强大学生合理储蓄的宣传力度,量入而出,提倡理性消费和节约思想,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塑造节约型的社会理念。

总之,大学生是一支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有着独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经济上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许多矛盾。大学生消费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到方方面面。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养成阶段,容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社会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大学生消费市场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消费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个市场也是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第6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攀比消费和盲目消费严重。大学生的攀比消费心理是基于大学生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选择所在的阶层人群为参照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大学生盲目消费是由于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造成的。盲目消费尤其在一年级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进入大学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同时也是第一次真正拥有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理财能力差。消费目的不明,决策失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消费,哪些方面不需要消费,为什么要消费等问题上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消费。大学生推崇世俗化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自然会滋生压倒对方而求独领的畸形心理,从而产生攀比消费。凡此种种虽然不是主流,但都不容忽视,他既给家长加重了经济负担,也阻碍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滑向歧途。

2.消费中的享乐主义倾向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逐步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即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呈现这一发展趋势。一方面,大学生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会逐步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费逐步上升;另一方面,大学生会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购买保健品的支出将会上升。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将成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比重会呈下降趋势。大学生的消费范围会逐步扩大到社会和自然领域,如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享乐注意消费。

3.消费中的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现在,很多大学生主观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忘掉了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自私自利、虚荣心、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看见别人穿得好、吃得好,自己也不甘心落后,根本不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另一些大学生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不关心国家大事,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内在需求的变化和满足需求的条件的限制,导致了大学生在价值观形成和变化中的波动。

3.消费方式和成才目标相脱离。求知成才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方向,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已明显地意识到了社会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他们越来越感到知识和文化的重要性,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考研辅导不怕花钱,各类培训多多益善。这些都无可厚非。可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是打着学习、成才这个合理的借口向家里要钱,却做些与学习完全无关的事情。借口买书,书堆了满书架作摆设却不看;抽烟喝酒说是培养同学、朋友间的感情:玩游戏机说是提高计算机水平: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大学生纷纷迷上上网,部分学生达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不乏一些学生,省吃俭用去网吧打游戏,重金买游戏币。这说明很多大学生不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潇洒、玩起来就忘记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忘一记了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松懈了思想。

二、大学生消费问题解决的对策

1.坚持高校课堂教学主渠道。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消费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比如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者技巧技能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提高大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抵抗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消费教育落实,在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工具,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形成学生的科学消费观,促进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学生的消费能力。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明确的目的,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形成这一环境中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高校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平台。高校文化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的原则,重视大学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大学生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要利用校园里的广播、校报、校园网大力宣传艰苦创业的事例,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价值观。

3.以社会实践为途径。“勤工助学”本质上是一个积极的活动,对大学生认识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有很大的好处。勤工助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助于“两个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环境。大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培养独立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基础的中转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的日常生活几乎被父母包办了。远离家庭、远离父母的大学校园无疑成为他们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课堂。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是大学生不断自立的有效办法。现在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和学习情况进行选择。开展勤工俭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问题,同时也是培养工作经验、锻炼大学生艰苦创业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云祝志杰:大学生消费心理旋消费原则浅论[J].华北电力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92~94

[2]唐国战:社会转型时期人学生生活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5,(8): 21~22

第7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体育消费 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法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40%。我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形成,还不完善,但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尤其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经济的主流,他们对物质和精神消费敢于大胆追求,锐意创新,其体育消费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可以合理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促进体育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二、体育消费的内容和类型

很多体育研究者对体育消费做出了定义,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总结有关体育消费的研究,认为体育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体育的需求而消费体育产品的经济活动。根据体育产品的功能,体育消费可分为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实物型体育消费三大类。参与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身体健康、体态健美、娱乐消遣、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而进行的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的门票费用等;实物型体育消费就是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如购买运动器材、运动服装、体育报纸杂志等。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体育消费是一个由消费品连接消费品供货商、服务商和消费者四种对象的一个链式结构,在本文中消费者特指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但是不同类别的体育消费所涉及对象的具体内容却是不同的,根据体育产品功能的分类方法,分别考虑体育消费所涉及对象的具体内容以及影响不同类型体育消费的具体因素,最后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包含体育产品的类别、价格,消费者从事体育活动的偏好、习惯、可支配收入、性别、空闲时间,体育产品提供者的服务等。

四、因素分析及建议

1.因素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管理学领域中系统工程的技术方法,它的作用是把任意包含许多离散的,无序的静态的系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但凌乱的的关系,揭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其基本方法是先用图形和矩阵描述各种已知的关系,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结构模型中最高级的要素是消费者的偏好和习惯,下一级的是体育产品的价格和空闲时间,次一级的是体育产品提供者的服务,更次一级的是体育产品的类别以及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最次要的因素是性别。

2.建议

由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偏好和体育活动的习惯,这两大因素都是主观因素。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加以引导:

(1)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首先,加强对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这就需要有关工作部门对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体育消费。

其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良好的体育消费氛围与学校有紧密的关系,学校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发展学校体育俱乐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大力扶持和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同时学校还要在社会多方面筹集资金,吸引各界人士投资学校体育消费,为兴趣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娱乐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去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引导大学生为健康而投资,促进体育消费。

(2)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首先,观念的转变,针对现行的全民健身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潮流与趋势,在高等学府要大力宣传新的健康观、消费观,为体育消费推波助澜,同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广泛多样性的,我们要正确引导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积极树立“花钱买健康”的正确认识。

其次,高校学生的文化层次高,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比较透彻,对体育价值观的理解也较清楚,他们对健康的消费容易产生共鸣,所以要对高校学生的主观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观。

大学生接受健康投资的意识还处在一种开发、引导阶段,因此,要扩大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还须在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帮助其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与策略[J].体育科研,2001,(12):28

[2]沈:我国长三角城市居民假日体育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8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二、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概况

三、调查问卷分析

四、调查结论总述

五、对服装消费与生产的建议

领跑小组

一、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等特点。作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服装消费,几乎是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除食品消费外最重要的消费开支。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消费的最新动向,对我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对整个针对学生服装生产销售产业提供参考。处于以上的目的我们进行了以下针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概况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日常服装消费和日常消费情况,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对整个针对学生服装生产销售产业提供参考。

领跑小组

(二)目标群体

河南城建学院东校区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通过调研人员的问卷发放,对在校的四个年级的同学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法,根据四个年级的人数进行分层抽样,以此来收集数据。其中年级人数比例为8:8:3:1(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四)调研过程

12月1日到2 日,设计调研方案;3日到5日,设计调研问卷;6日到9日,进行问卷调查;10日到12日,书写调查报告。其中,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不对被访者进行过多的谈论,尽量收集到被访者真实的数据,不对被访者进行诱导或是随便自己进行填写,而且尽量减少被访者受到过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调研结问束后留下被访者的电话,以便对调研数据进行验证。调研结束后注明调查员姓名以及调查地点和时间。本小组共发出205份问卷,实际收回204份有效问卷。

(五)问卷整理

在问卷调查结束之后,由组长组织组员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的能够反映调研主题的数据,然后对数据再进行分析,预测大学生服装销售行业的前景,以及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以及服装生产厂家提出一些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

领跑小组

(六)调查效果

在收回的204份问卷中存在4份不认真填写的问卷,其他的效果还可以,大部分问卷还都是认真填写的,这对于问卷的分析和数据的整理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调查问卷分析

1.性别构成根据调查的样本统计,在调查中男生占51%,女生占49%。(其中系别以管理系为主,另有土木系与数理系的部分同学)

2.月生活费: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34%,401-500元的占38.5%,501-600元的占17.5%,601-800元的占7.5%,800元以上的占2.5%。由此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购买力,并且大部分同学的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

3.购衣周期:一星期购衣一次的占2%,一个月购衣一次的占12%,两个月购衣一次的占27%,一季度购衣一次的占59%。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得出受访者的购衣频率。大多数的同学是一季度买一次衣服,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购衣频率并不是太高。

4.每次购衣的花费:

表1.夏冬装购衣花费比例表

夏装

50元以下

51-100元

101-150元

150元以上

29.5%

42.5%

19.5%

13.5%

冬装

100元以下

101-200元

201-300元

300元以上

24%

51.5%

17%

7.5%

领跑小组

从表1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夏装的价格大部分处于51-100元这个区间,冬装大部分处于101-200元这个区间。由此可见,服装花费在月生活费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也不算是太高,但还有部分人的服装消费过高。

5.对自己服装消费状况的感觉:觉得高的不知所措的占4%,觉得较高的占28%,觉得刚好的占53%,觉得低的一塌糊涂的占2%。由此可以得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服装消费较满意,并且他们对自己的服装消费也比较理性。但还有30%多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服装消费较高。

6.购衣方式:

由图1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和同学、朋友一块去购衣的。其中网上购衣的比重占的很低,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上购衣有着很大的潜力,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上购衣甚至是网上购物都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领跑小组

7.购衣时间:根据调查样本显示,新货上市时购衣的占9%,促销打折时购衣的占34%,换季时购衣的占33%,其他时间购衣的占24%。数据显示,促销打折和换季是大学生购衣的主要时间段。

8.购衣场所:

从图2中我们我们又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在专卖店中购衣,这说明大学生购衣还是注重服装的品牌与质量。但是在大型百货商场和中低档批发市场的消费也不低,究其原因是在这些地方衣服的款式和价格起到的主要影响。

9.购衣原因:根据调查样本显示,适应季节变化的占66.5%,衣服出现问题的占15.5%,追求潮流的占3.5%,社交需要的占4.5%,其他的占10%。由此可见,适应季节变化是大学生购衣的主要原因。

10.服装搭配:此项调查是关于大学生是否注重服装的搭配问题,结果显示,很注重的占15%,一般的占62%,不太注重的占17%,不注重的占6%。由此可以得出对于服装搭配,大学生还是一般注重的。

领跑小组

11.购衣着重考虑因素: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购衣着重考虑的首先是舒适度,其次是价格,再次是款式。至于品牌,还不是太注重考虑。这点就可以证明了大学生购衣场所在大型百货商场和中低档批发市场也比较多的原因。还有,商家也可以从做工与面料方面入手,毕竟这两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小。

12.服装类型:根据调查显示,喜欢休闲型的占65%,喜欢运动型的占19.5%,喜欢时尚型的占9.5%,喜欢职业装的占1.5%,喜欢其他类型的占4.5%。由此可见,休闲型的服装在大学生服装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分析其原因,从购衣考虑因素中我们得知衣服的舒适度是主要的原因,而休闲型的服装恰好满足了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需求。并且一般大学生在大四之前很少出席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所以职业装的比重就比较低了。

领跑小组

13.理想服装的特点:经久耐穿的占12.5%,方便洗涤的占7.5%,舒适得体的占71%,实用性强的占10%。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得出,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穿到舒适得体的服装,这就与上面所分析的相照应了。大学生总归还是注重服装的舒适度,所以服装生产厂家可以就此方面入手,进行生产销售。

14.服装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认为很重要的占30%,认为比较重要的占54%,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不重要的占1%。这项调查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服装对个人形象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也就可以进一步的说明大学生注重服装的质量、舒适度的原因了。

15.服装品牌的喜爱度:

由图4可见,一般的比重近于一半。这充分证明了品牌在大多数的同学购衣中确实占据不了太大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对服装品牌的喜爱度并不是相当高。

领跑小组

四、调查结论总述

根据各个调查员的调查以及上述的问卷分析,由于受访的大学生家庭情况不同,大学生的生活费也高低不等,从而在服装消费上的表现也就参差不齐。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服装消费较为奢侈,追逐名牌,且购买服装的周期很短,花费很高。大多数的同学购买服装的态度较为理性,能够自己实际的经济状况来确定购买,并且购买服装更趋于舒适、实用,对品牌的追捧也并不那么热切,购衣时机也往往在换季之时,购买服装的周期较长,多为一个季度,且花费中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经济实力有限,服装消费的水平很低。但其中有部分同学的消费观念不是十分的理性,因为爱面子、爱慕虚荣而喜欢攀比,即使经济实力有限,在服装上的消费也颇高。除此之外,同学们多因为季节变化而带动对服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比较看重价格、款式,对那些打折的品牌服装比较青睐。

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层次差别较大,两极化现象也较为突出,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

五、对服装消费与生产的建议

(一)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首先,因为两极化的存在,所以大学生一定得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不要只顾着攀比、超前消费,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与目标。

其次,服装对个人形象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是任何的才能都不是通过服装甚至外表才能表现出来的。只要我们注重自己的仪表与道德素质

领跑小组

修养,穿着再平常的服装我们也是高尚的人;而那些卑鄙无耻之徒,即使穿着多么前卫、多么时髦的服装,也裹不住他那颗肮脏的心。

第三,衣服够穿就行,何必买那么多呢?我们不能否认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三天两头的去逛街买衣服,但是又何必呢?有再多的衣服比得上有更多的学问吗?有再多的衣服比得上有更健康的身体吗?所以在此建议这些同学一定要控制自己购衣的频率,注意适度。

最后,对于服装品牌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并不是太注重服装的品牌,更注重的服装的舒适度与质量。而在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也往往是那些知名的品牌,一些批发市场上也确实买不到什么好质量的服装。但是,在同学们购买品牌服装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经济水平出发。名牌没有错,有错的是我们心中对名牌的追捧与崇拜。

(二)对服装生产厂家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的结论,建议服装生产厂家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产规模和营销策略:

第一,大学生无经济来源,多数是靠父母提供,基于此,厂家生产的服装定价不宜过高,要让大学生得以接受。诚然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厂家也可以对所要进入市场所在的地区进行调研,了解一下当地的消费水平,进而进行定价销售。

第二,大学生正值双十年华,内心本来就喜欢休闲时尚类型的服装,所以厂家可以在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做工等方面入手,进行一下更深层次的市场调研来了解大学生更喜欢的服装类型的特点。

领跑小组

第三,大学生购衣多是由女友、朋友、同学等陪同,建议厂家生产一些特别服装,如情侣装、兄弟装等可供两人或多人穿的组合装。并且还要在宣传方面做好工作,如此可增加销售的连锁性。

第四,在换季之时,也正是大学生购衣高峰期,应加大营销力度,采取种种优惠活动,抓住大学生的购衣需求时机,进行打折、赠送等促销活动。

领跑小组

附录:

(一)营销调研立题

调研要解决的问题:市场调研是市场营销的第一步,在这次调研中主要是锻炼同学们的工作能力,让同学们学习到一些调研技巧和加深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另外就是对大学生目前的服装消费状况进行一下了解,从中得出结论,并总结出原因。

调研课题: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

调研提纲:一、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背景

二、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概况

三、调查问卷分析

四、调查结论总述

五、对服装消费与生产的建议

(二)调研信息索引

一、参考文献

1、主编:祖立厂 范应仁 《市场营销学》,科学出版社 2019.9 §3

2、主编:高金章 《市场调查与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9.8

二、资料网址

2、;FormID=12599

问卷资料参考

领跑小组

(三)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

除有特别提示外,以下问题均为单选题,请在横线处填写所选答案序号。

您所在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性别_____

Q1.您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是____

1.400元以下 2.401-500元 3.501-600元 4.601-800元 5.800元以上

Q2.您一般每隔多久购买一次衣服____

1. 一星期 2.一个月 3.两个月 4.一季度

Q3.您每次购衣的花费为夏装____

1.50元以下 2.51-100元 3.101-150元 4.150元以上 5.您认为____

冬装____

1.100元以下 2.101-200元 3.201-300元 4.300元以上 5.您认为____

Q4.您觉得您现在的服装消费情况怎么样?____

1.高的不知所措 2.较高 3.刚好 4.较低 5.低的一塌糊涂

Q5.您日常穿着的服装一般是由____

1.自己购买 2.和朋友一块购买 3.和家人一起购买 4.网上购衣 5.其他

Q6.您购衣的时间一般为____

1.新货上市 2.促销打折 3.换季 4.其他

Q7.您喜欢去的购衣场所为____

1.大型百货商场 2.专卖店 3.中低档批发市场 4.其他

Q8.您购买衣服的原因是____

1.适应季节变化 2.衣服出现问题 3.追求潮流 4.社交需要 5.其他

Q9.您是否注重服装的搭配____

1.很注重 2.一般 3.不太注重 4.不注重

Q10.您购买服装着重考虑的是____(可多选)

1.款式 2.价格 3.舒适度 4.品牌 5.做工 6.面料

Q11.您喜欢的服装类型是____

1.休闲型 2.运动型 3.时尚型 4.职业装 5.其他

Q12.您心中理想的服装应该是____

1.经久耐穿 2.方便洗涤 3.舒适得体 4.实用性强

Q13.您觉得服装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____

1.很重要 2.比较重要 3.一般 4.不重要

Q14.您对服装品牌的喜爱度____

第9篇: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现状;原因;意见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主要群体,是传播和实践生态文明的生力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极大影响力,大学生的科学生态价值观的构建对于中国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作用,加强当代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从而有利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生态观、生态观

生态观是人类对生态问题的总的认识和根本观点,这些观点是基于一定的生态科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而产生的,是人们关于什么是生态、为什么要保护生态以及如何保护生态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和认识[1]。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生态问题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态观进行微调查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和研究价值。

生态观认为,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大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类虽然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是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充分尊重大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爱护自然和保护环境,使自然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否则人们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2]。生态文明观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微调查具有强大的理论意义,有助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分析

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微调查中,一共调查了青岛某高校五十名大学生,其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问卷回收率100%,这对调查分析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次调查采取了不记名的方式,对各位同学的答卷都做了保密,充分尊重每位同学的选择,对每份问卷都做了认真的统计和分析。

(一)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态度的调查

当代青年大学生对有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纸屑的态度,有48%的男生采取不会理会但蔑视的态度,而女生采取这种态度的也有40%,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对这一现象看在眼里而且还持一种蔑视的态度,这相对于保护环境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要求还是远远不够的。男生和女生持上前制止并指责态度的比例相同,但是所占比例都很小,仅靠这一小部分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有超过男生12%比例的女生认为这种现象和自己没关系,不会理会,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不仅靠个人的力量还要靠社会和媒体的宣传教育。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对宣传生态和环境保护知识的态度

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对于学校和社会有没有必要宣传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的调查中,不难发现,64%的女生认为有必要,而也有52%的男生认为有必要,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所占比重相对较小,这说明大部分的青年大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还是很重视的;与此同时,也有24%的女生认为无所谓,男生40%,高出女生16%。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对于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相当重要,青年大学生应当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三)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否关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调查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否会关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男生和女生存在有不同的情况。28%的女生非常关心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而只有占调查人数8%的男生会有非常关心的态度,40%的女生比较关心环保问题,44%的男生也比较关心环保问题,相比较女生来说,男生的环保态度和环保意识较差,这也可以从44%的男生对环保持一般的态度这一调查来说明。不关心环保问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但是也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所以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环保知识在青年大学生中普及开来,真正发挥其环保的力量。

(四)对当代青年大学生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途径的调查

在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希望通过何种途径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希望通过报刊杂志的宣传、学校的知识教育及教学实践活动、网络的宣传、电视新闻的呼吁及正面引导、社会的公益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途径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网络还是电视媒体的宣传,都要以积极正向的态度、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导向,真正发挥其宣传教育的功能,为社会生态的发展、为广大的青年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树立做出贡献。

(五)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消费计划和消费风格的分析

在谈及消费观念和消费风格的问题上,约占76%的女生会做好消费计划,能省则省,也有约48%的男生会理性消费,节约消费;但是有20%的男生则会肆意挥霍,适度消费、理性消费对环境保护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青年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为环境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六)对生态环保方式选择的调查分析

在学习生态知识和参与环保组织与实践活动方面,青年大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学校、社会、舆论各方面的力量去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加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用电,资源再利用,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搭乘公交车或步行、骑自行车,购买节约能源型的、对环境污染小的商品等,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积极正面的态度,但是也存在诸如环保意识较低、消费观念不合理、参与生态实践的能力较差、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了解较少、对奢侈浪费破坏环境的行为置之不理的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原因分析[3]。

三、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观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的教育存在认识上不足

高校生态教育观念落后,生态教育意识淡薄,高校教师对生态观教育的不重视以及教师自身对生态观教育理论知识的匮乏,也很难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生态观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生态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学习课程,绝大部分局限在对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少涉及生态文明理论课程。此外,一味的向学生灌输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而忽视对非生态专业的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即使会涉及到相关生态观的教育,也只是单向的理论灌输而缺乏相应的实践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高校缺乏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方面的教育,必然会影响到其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文明观的形成

当代青年大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其思想观念也必然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态观念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生态观,这将直接导致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降低,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养成;社会上随地吐痰、乱认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社会风气盛行,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与发展。

(三)父母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差

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因此较容易形成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是希望其通过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因此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不断的学习,而忽视对勤俭节约、绿色消费、社会责任感以及增强集体观念的教育,这就导致了青年大学生社会责任心不强,不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此外,有的父母在生活中铺张浪费、追求奢侈,其言行未能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和发展。

(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不够充分

消费观念是生态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年大学生没有合理的消费计划,往往在一开学时,花钱大手大脚,到学期末只能“节衣缩食”,不能够做到理性消费,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有的大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投资少之又少,对于父母给的生活费任意挥霍,过分追求名牌服装、化妆品以及电子产品,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大学校园里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学生不能够从自身做起,从不打扫寝室卫生,只顾自己干净不考虑他人,这不仅会影响到人际关系,而且严重影响其生态观的形成。

四、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的对策

(一)高校应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加强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注重对其进行生态价值观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学习生态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态道德素质,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观教育的同时,组织并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活动和绿色活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生态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不断丰富和更新生态教育的课程内容,创新教育的形式,如开展校园生态文明知识竞赛、组织绿色出行活动、鼓励学生争做环保志愿者,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平台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和普及[4]。

(二)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大环境对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不断优化社会环境,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种新闻媒体如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要积极宣传和普及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以及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知识,宣传污染浪费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危害,提高青年大学生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各环保部门要不断宣传环保政策,净化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鼓励青年大学生使用绿色环保产品,引导其树立理性的消费观,摒弃不良的消费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政府要加大监督和打击的力度,鼓励和支持保护环境的行为,惩罚破坏环境、污染浪费的行为。

(三)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态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场所,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庭生活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用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培养孩子的生态意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参加并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生态环保活动,不能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学习,可以发挥家庭总动员的力量在假期带领孩子去感悟自然、亲近自然。以自身行动如不追求奢华、不奢侈不浪费鼓励孩子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生活习惯。

(四)青年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生态观[5]

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不仅要落实到对科学生态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身。青年大学生要不断用生态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积极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当代青年大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广泛参与生态环保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过度消费,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

总之,虽然当代大学生生态观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生态价值观作为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方面教育力量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对当代青年大学生进行生态观微调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生态观的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廖福霖.生态文明学[M].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9.

[2]王雨辰.论生态学的生态价值观[J].北京人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6(5):27-37.

[3]程国斌.大学生生态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南城建学院,河南,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