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现代畜牧业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畜牧业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畜牧业的概念

第1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一)生态畜牧业的概念

生态畜牧业是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以发展畜牧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牧业产业体系,是技术畜牧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型畜牧业主要包括生态型动物养殖业、生态型畜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的无污染处理业[1]。

(二)生态畜牧业的特征

生态畜牧业的特征,一是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二是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禽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高效、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在生态畜牧业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物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2]。

二、市畜牧业发展现状

市是以肉鸡、生猪养殖为主体的畜牧大市,2010年全市出栏肉鸡3200余万只,生猪32万余头,牛1.5万头,羊4.9万只,畜牧产值14.5亿元。全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941个,其中肉鸡规模养殖场539个,民和牧业大型肉鸡养殖基地1处,生猪规模养殖场269个,蛋鸡规模养殖场104个,奶牛规模养殖场16个,其他规模养殖场12个。540个肉鸡规模场中(包括民和牧业肉鸡养殖基地),有527个实施了网上养殖,占97.8%;269个生猪规模场中有96个实现了生态养殖,占35.7%;104个蛋鸡规模场中有85个达到了标准化饲养,占81.7%;16处奶牛规模场均实现了生态养殖;其余养殖场有9处实施了生态化养殖,占75%。综上述现状,通过分析整理,我市畜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一)畜牧业实现由分散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转变。家家喂猪,户户养鸡,这是过去的传统。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畜牧业已从原来家庭副业的位置逐渐成长为非常富有活力的、相对独立的产业。畜牧业产销一体化、产业化经营也带动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特别是肉鸡养殖业更易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010年,年出栏万只以上肉鸡养殖场出栏的肉鸡已占全市总出栏量的77%以上。规模养殖的发展,使我市的畜牧业走出庭院,建成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这不但有利于畜禽疾病的防治,而且优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

(二)养殖合作社推动了我市畜牧业的科学化发展。近几年,我市迅速发展了大批养殖、产销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优良种畜、仔畜、饲料、技术指导,采取分头生产、流通合作的形式,内部有了计划性,社区性组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把分散占有的各种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出现了专业化的生产小区,组织农民进入市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整体效益。部分发展比较好的,达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化经营。

(三)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我市拥有民和牧业、福润牧业、凤泽牧业、益生、多利六和等一批龙头企业,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挥农户适度规模饲养的优势,让生产者有利可图,同时靠加工增值和销售环节的利润,来扶持生产,极大地带动了我市畜牧业的发展。

三、市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分析,我市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畜禽种类生态化发展不均衡,形成了肉鸡发展较好,生猪发展稍差的现状。目前我市年出栏3200万只肉鸡,基本上实现了肉鸡网上饲养、粪便堆积发酵,但生猪养殖场目前仅有37.5%采用自然养猪法饲养,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仍需加快步伐。

(二)特色养殖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品牌效应。我市地处胶东半岛北部,地理条件优越,适合多种动物品种的养殖,目前,我市已经拥有了和圣渤海马场、新港水貂养殖基地等特色养殖产业,但未能根据丘陵地形发展起现代、生态的特设养殖业,我市原有的梅山猪、糁糠鸡等土著品种未能实现规模化养殖,没建立起品牌效应。

(三)实现真正的生态养殖还有很大差距。表面上看,目前实行的粪便堆积发酵、粪便还田等处理方式让畜禽粪便都派上了用场,但这不是真正的生态畜牧业,未能在实际上实现种养综合配套,很少形成循环链条,不是程序化工艺,离高效、无污染、生态平衡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四)沼气产业尚未起到应有的生态效应。沼气的普及面虽然较广,但与畜禽规模化、生态化养殖不相匹配,大多只能服务农民生活,而不能服务畜牧业发展。特别是部分小规模的沼气池,产气夏多冬少,只能夏排冬停,造成了二次污染。

(五)原有小规模养殖场治理难度较大。我市仍有一些养猪场地处村庄内、村边、溪边等,大部分是弱势群体在搞养殖,规模小,生产环境差,资金实力弱,治污不愿投入,养殖污染影响村民生活及生态环境。由于养殖收入已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关停难度很大。

(六)畜牧业用地的压力较大。虽然各级党委、政府一直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今年4月1日颁布实施的《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也提到了畜禽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但现实情况是土地流转、征用、租用难度加大,新增养殖用地的报批在部分村非常困难。

四、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生态畜牧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把现代科学、生态技术和传统畜牧业的精华紧密结合,把现代畜牧业与种植业、渔业紧密结合、持续协调发展的一种生产体系,在产出水平上要明显高于自然畜牧业,在畜禽排泄物利用上明显优于工厂化畜牧业。要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认识提高到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通过示范点建设、媒体宣传等形式加深提高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认识,从而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真正做到畜牧业与种植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共进,全面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二)政策引导,优化布局。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必须优化布局,打好基础,关键是要衔接好四个方面:

1、要与政策扶持相衔接。积极争取市政府出台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高效生态养殖项目、创新生态养殖模式;对实施农牧结合的合作组织、养殖场加大扶持力度,对发展生态畜牧业所需的三沼利用管网设施、储肥池等给予财政补助。要争取出台有机肥推广应用补助政策,鼓励种植基地(大户)、农户使用有机肥。充分发挥生态养殖示范场的示范引导作用,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

2、要与种植业布局相衔接。要按照畜禽排泄量和外部消纳量相配套的原则,科学规划种养业布局和规模,实现畜牧业和种植业、农村能源等产业的有机结合。

3、要与标准农田建设相衔接。畜牧场的选址要与标准农田相衔接,尽可能通过农田渠系把畜禽排泄物或沼液、沼渣排到田里,培肥地力。对一些地力水平比较差的农田,要有计划地在农田渠系上游划出一些畜禽养殖用地,为农牧结合打下基础。

4、要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畜禽养殖场的选址要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避开人口集聚区和饮用水源保护区。

(三)依托法规,搞好规划。严格执行《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立足长远,对全市畜牧业进行重新规划。

1、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养殖区内优先发展畜牧产业,优先规划养殖用地,推进规模饲养;在禁养区内严禁养殖业的发展,并采取积极措施将养殖户(场)逐步迁至养殖区;在限养区内限制畜牧业的发展,积极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实行无废物生产和无污染生产。

2、推行备案管理。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备案管理,经备案的养殖场、养殖小区优先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大力推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规模小的零散养殖业不能备案,无法享受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补贴及优惠政策,使其要么上规模,要么退出养殖业。

(四)科学配套,发展三沼。在畜牧业由规模化向生态化转型的过程中,沼气池是其中的关键,大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沼气产业的规模和产能,是实现生态畜牧业的关键。

1、引导农民自行投入建设或组建农民合作社合股建设沼气设施。走“一村建一中型沼气池”或联户型沼气池,方便维护与管理。为使沼气能科学地发展,增强后劲,加大对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技术创新支持,依靠科技进步,鼓励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把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与种植业、养殖业等适用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建设进行紧密结合。

2、积极招商引资,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沼气综合开发项目是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高端产业,通过沼气综合开发利用,所产的沼气用于并网发电、沼渣制成有机肥、沼液还田,可以加快实现生态畜牧业的进度。目前,民和牧业的沼气发电项目可以完全消化其养殖基地产生的粪便,其余规模场、散养户产生的畜禽粪便仍有大量产能,我们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尽早让沼气综合利用项目落户,以真正实现畜禽粪便的零排放、零污染。

(五)扶持龙头,带动农户。

1、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生态化、标准化生产。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的闭环式经济系统,充分利用畜牧业资源,如利用农作物秸秆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制成生物有机肥或生产沼气等以消除畜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禽畜养殖零排放、粪污还田培肥地力、环境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粪便无害化、环境生态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和产品绿色化。

第2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很高兴和大家在一起沟通、交流。我觉得会开得很好,一是表扬了先进,二是四个县介绍了工作上的做法和先进经验,三是提出了年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都很实在,听了以后我对畜牧工作充满信心。刚才同志把年工作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对年工作作了很好的部署。特别是年的部署既全面,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今天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沟通沟通,跳出畜牧讲畜牧,也许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有三个动力,就是通常所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拉动、出口拉动、内需拉动。过去,我们经常强调一个概念“外向经济依存度”,就是指出口拉动。现在,出口拉动遭遇金融危机,拉动力萎缩了。我们由过去过分强调国际市场开始转向内需拉动。拉动内需出台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向农业、农村倾斜,国家对农村市场看得越来越重。同时,很多国内外企业也想进入这个大市场。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抓好畜牧业,我想讲六句话:一是科学定位,二是明晰思路,三是找准支撑,四是抓住关键,五是把握核心,六是强化保障。

一、科学定位

在国际金融危机这种形势下,农业当然也受到冲击,但是在危机面前,对农业来说也是机遇。机遇在哪?来自于国家拉动内需,来自于国家政策向“三农”倾斜,这就是机遇。中央投资万个亿,有多亿用在农民身上,这是诺大的机遇,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畜牧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畜牧业发展经历了个阶段:年—年是第一个阶段,也叫改革起步期,这个时候的特点是实行了改革开放、联产承包,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但是政策还是没有完全放开。第二个阶段是年—年,是快速发展期,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体制、市场、价格三放开,这个时期奠定了畜牧业成为农业主导产业的基础,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占到农民收入的,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第三个时期就是—年,这是经济调整期,重点转向规范调整,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包括畜牧水产业政策,大都是由量的增加到质的调整,抓发展质量的提高与规范。年以后是一个新的时期,叫发展方式的转换期,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畜牧业。这个转换期的重要特点就是国家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和畜牧养殖的“四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这个时期是我们落后地区实现追赶的最佳时期,是加快我们畜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二次创业、再上新台阶的大好机遇,我们可以在抢抓机遇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已有了一批规模企业,象鸭业、园、三融等,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将带动整个畜牧产业化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找准位置,科学定位,明确自己在什么层次上发展,在什么程度上去发展。畜牧业是农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不走这条路农民就不能致富,郭华书记、学库市长也一再要求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多建几个象 这样的龙头企业。我们做畜牧工作的同志要坚定信心,找准自己的位置,勇敢地承担起责任,加快畜牧业的发展。

二、明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明晰正确,就可以少走弯路。市畜牧业要攻什么关,向什么方向发展,我想要有一个思路,各个县里也要有个思路。要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接受程度,实行差异化发展,每个县都要有自己的重点。要从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出发,以打造京津畜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以对外开放为措施,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畜牧业平稳可持续发展。现在京津地区的畜牧业都在往外迁,因为在那里畜牧业的比较效益低,更主要的是环保问题突出,城郊式畜牧业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向哪里迁?向农村迁是方向。我们现在的亿元项目还不是很多,而且多数是肉鸡项目,下一步要继续扩大规模,继续放量增长,同时也要注意质的飞跃。总之,龙头企业这个重点,一定要抓好,市里和各县要对今年的目标再进行谋划,要把思路和目标再定具体一点,如龙头企业达到多少家,带动多少农户等。目标可以定长远一些,可以定3年,目标定下来,措施上去,力度上去,我想会有所成就的。当然,制定的目标一定要科学、一定要能实现,不要盲目地定指标,一定要因地适宜定目标。

三、找准支撑

改革开放年来畜牧业发展历史证明,畜牧业发展的支撑就是科技,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的贡献达到了。过去猪出栏用一年时间,现在是多天,过去养鸡、养鸭都是几个月出栏,现在是天,这都是科技进步的成果。畜牧业要快发展,就得运用、普及、推广新技术。要以县为单位,加快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和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龙头企业投入为重点,加快技术推广速度。龙头企业在科技推广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象 ,每个鸡棚里都有技术员。如果象过去那样,这些工作都由我们畜牧局来做,那工作量就太大了,大到我们根本干不完。有了龙头企业,我们负责管理就可以了。要充分运用新技术,象集团的防疫环节在孵化之前就开始了,有专门的检查仪器检查鸡蛋,一照就可以知道这鸡蛋是不是健康。所以要把新技术的利用作为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支撑,这样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可以缩短养殖期,增加农民的效益,减少饲养成本。

四、抓住关键

生产方式转变是我们畜牧业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关键步骤。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就是现代畜牧业。达到这个标准,才能使畜牧业保持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实现“四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区域化。现在各地都在规划发展区划,发展哪种产业就划定特定区域来发展,这就是区域化。再一个就是标准化,无论养鸡也好,养鸭也好,标准化生产是必须的,生产规模越大,越要求如此。大的龙头企业,从圈舍到屠宰、管理都实行严格的标准化生产,这样的龙头企业都非常有生命力。再一个是集约化。昨天我看到的世康屠宰公司,只有屠宰加工一个生产环节,竞争力很弱,假如有饲料厂、种猪场,可以挣到每一个环节的钱,获得的利润越多,生命力就越强。转变生产方式,实行规范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标准化养殖,是我们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另外,我想探讨一下畜牧业的保险问题。要促进养殖业保险的推广和普及,养殖业有了保险,就可以繁荣起来,可以采取政府补一点,公司拿一点的办法扩大保险覆盖面。同时,要给畜牧业更多的优惠政策,我们畜牧业属于弱势产业,受到资源、疫病、生态、市场“四大制约”,畜牧业要发展,需要更加优越的条件,要在用地、税收、用电、保险、金融等五个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不然就没有竞争力。畜牧业的发展,需要量的增长,也需要质的提高,过去的三步现在并成两步走了,既要抓产量,还要保证高质量,在生产方式上求突破,实现畜牧业二次创业的高起点。

五、把握核心

产业化是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核心,抓不住这一点就没有抓住畜牧业发展的根本。一定要走产业化的路子,把产业化作为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核心去研究思考,把主要精力用在产业化上。现在已有成功的例子,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已经投产的一条生产线一天加工万只鸡,新的生产线投产后一天可以加工万只,一年下来就是五千万只鸡。我们算算帐就知道,需要只的养鸡棚近二千个,这可以带动多少农户致富啊。而且从雏鸡、饲料、防疫等各个生产环节,企业都有规范的管理,实行“六统一一条龙”,省了政府和部门很多事情,我们做好监管就是了。所以,产业化是一个根本的路子,一个企业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按过去的模式管起来,我们需要多大的队伍?再一个是公司加农户的模式确确实实是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调整,日本、德国等国的现代农业都是这种模式,我们向现代农业迈进的时候,也必须采取这种模式去走。只有企业与农民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我们的产业才能发展,我们的畜牧业才能壮大。政府的责任就是出台政策,支撑他们实现双赢。要把产业化发展的主体搞清楚,一定要抓住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和主体。在龙头企业建设过程中,则把项目作为核心。明年资金重点投向项目,现在省里正在进行融资体制改革,建了两个投资平台,与农业相关的主要是国富这个投资平台,其运作方式叫贷转借,即省里把资金全部打包给国富集团,然后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担保,由企业把钱贷出来。这里面,将来有很大一块资金,是要投到龙头企业的。但没有好项目就得不到这块蛋糕,得不到支持,所以一定要谋划大项目,谋划产业化项目。还有就是中央拉动内需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很多都是无偿的,希望大家各显其能,争跑项目资金。需要市里跑的,市里会全力帮助,一定要开动脑筋,尽可能多地争取这些无偿资金,弥补市县财政投资不足。再一个,要争取与大的集团合作,寻找大的畜牧龙头企业,敢接触、敢引进,如果只是依靠本地企业滚动发展,发展的速度就太慢了。引进一些知名的企业进来,那么我们的发展就能跨上新台价。如何引进:就一个办法——让利。让利人家才能来,不让利,谁也不来。要努力打造政策洼地,用优惠的政策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我们畜牧业是弱势产业,一定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如果政策过死,还有许多苛刻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畜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强化保障

第3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1.1生态养殖概念生态养殖是水产养殖生产模式的坚定支持者,其核心命题是遵循生态规律,生物安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材料循环利用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消费,发展健康养殖的整合,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安全食品。生态养殖是一种低消耗,低排放,可持续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的高效率。1.2生态养殖模式目前,生态养殖的模式很多,根据其特征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1.2.1自然放牧与种养结合模式如林(果)园鸡,鸭,猪组合。主要是通过树木,果树,农作物和牲畜一起种植其他植物,从而有效地解决和使用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化学污染,减少药物残留,森林果园养好生态环境,或天然放牧昆虫,害虫喂鸭生产优质水果,如无公害农产品和牲畜。1.2.2立体养殖模式立体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可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挖潜,实现能源,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如“:鸡———猪———蠕虫,苍蝇咀———鸡,猪”模式,这是鸡饲料的猪,生猪养殖蚯蚓,蝇咀低等动物,蠕虫,蝇咀生产蛋白饲料粉,含有高达粗蛋白鸡或猪60%,可以显著提高猪,鸡,鹅等畜禽的抗病力。粪便已被处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明显的同时,有一个“鸡———鱼,藕”模式:鸡架子,在鱼池架,鱼缸,种植莲子,“水禽———水产———水产饲料”模式:养鸭子和鹅在水中坝,水下养鱼,水是养殖浮萍,而大坝也是猪鸡,还是“猪———沼———果(林,草,蔬菜,渔业)等型号,都是很不错的立体养殖模式。1.2.3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模式畜禽养殖粪便在沼气池厌氧环境中可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转化产生沼气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有机肥,沼气可以用来同时蚯蚓,苍蝇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转化翠降低动物养殖,动物繁殖后低质量的蛋白质饲料替代传统抗生素,生物液体营养保健,饲料添加剂等产品的生产和提取,生物有机肥生产绿色食品和水果,草无公害种植,花等。从而形成了“畜———水果,蔬菜,草,花———蛋白饲料的开发,抗生素替代品的发展,”生态链的利用率。

2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望无际的绿色贸易壁垒,导致我们的家禽产品,水产品,蜂蜜和动物源性食品等出口严重受挫。因此,如果片面追求产品数量不顾质量,可能导致农牧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冲突中的现代化最终将危及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吃不胖,瘦运行”,这是一种无奈牧民在内蒙古,然后牲畜日益贫瘠的牧场喂养越来越难,生态退化和贫困走向穷途末路陷入困境的交叉传统牧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不仅是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农村经济长远发展的未来战略。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农业和畜牧业实际情况的发展来看,使资源,环境,人口,技术,并与和谐畜牧业的发展有关的其他因素,寻求确保当前一条可行之路和后代人满足对畜产品的需求。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追求资源的自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合理性有效性成结构,稳定的产量,生长良好的生态平衡。存在的问题,为中国畜牧业存在的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提出了以下措施:首先,各级领导要重视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要加强全社会宣传和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配套政策,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研究工作。强调可持续畜牧业的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技术的使用,如自然资源的开发,再加上结合养殖技术,生物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污染和畜禽生产技术,畜牧品种布局优化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系统设计技术。同时加强社会组织,经济,商业模式和研究,发现和不断总结典型,好经验等方面的生态畜牧业,探索规律,有计划地推广。三是加大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在科研经费的电流增加,积极鼓励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人员,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研究网络在城市里,经常活动。对于该项目的成效显着,启动资金困难,政府应该给予支持,银行应以贷款为主。四是提高畜牧业的生态示范。按照区域发展规划,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典型。对于当地资源,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调整结构,建成一批的某些特性,具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的效率示范区,并逐步扩展到扩大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畜牧业。

3结语

第4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笔者联系本部门工作实际,就新洲区畜牧业与两型农业建设的关系浅析如下。

1畜牧业在新洲区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畜牧业是新洲区自然资源再生利用的重要经济部门。现代科技测定表明,农作物全部产物中可为人类所利用的生活资源仅占1/4,其余3/4是秸秆、饼粕、糠麸等一系列物质,而这些物质均可通过畜禽养殖进行转化利用,转化为动物产品。数据资料显示,新洲区畜禽产业每年转化本地牧草与秸秆资源7.8×108kg,占总资源量的50%。转化各类农业副属产品5.2×108kg。其他自然资源3.2×108kg。

(2)畜牧业是改善、遏制新洲区土地生态恶化的重要条件。目前,新洲区同国内许多地区一样,农业土地自然资源酸度增大,保墒性能差、土地结构破坏、理化性状发生变化,养分大量流失,一些地方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不高,甚至出现作物很难生长等问题,矛盾已经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单纯追求“通过大量使用省时、省力的无机肥料,达到农业高产、高效”的所谓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所致。二是对“太阳能―农作物―人、畜、禽―肥料―田地”这个物质、能量系统中的畜禽粪肥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放弃和忽视了畜牧业维系农业土地生态平衡的生态功能。科学测定表明,每吨猪粪中含各种有机质150kg,含有各种元素折合成硫酸铵20kg,硫酸钾10kg,过磷酸钙20kg,其他各种微量元素若干。由于养分全面,在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维生物活动、保养保持土地良好地力等方面,能够获得任何物质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很多专家学者对畜禽粪肥赋予了“土地粮食”的新概念,指出改善和遏制农业自然生态恶化的唯一办法是发展有机农业。

(3)畜牧业是促进新洲区两型农业建设发展的

重要载体。经近几年实践与探索证明,新洲区畜禽产业在维系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9年分析测算,667m2蔬菜常年园、667m2旱地或667m2水田配以10头猪或1 000只鸡的畜禽厩肥沼肥,分别可替代和降低350元、298元和273元的无机肥料成本。对于水产业,一个1hm2左右的精养鱼池,配以1 500只鸡,其沼肥可以节约30%左右的鱼池饵料投入,可增加养鱼产量15%~20%。此外,畜禽厩肥沼肥为我区食用菌、林果等产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肥基料,对于提高食用菌产品品质与产量,林果的品质、品相与产量,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按照全区蔬菜常年园,鱼池、水田旱地面积据实估算,若全用上有机的畜禽厩肥沼肥,全年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近3亿元。

(4)畜牧业是现阶段新洲区农业经济的重要产

业。近几年来,新洲区畜牧业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特别是禽蛋产业在湖北省排列第一位。2009年,全区肉类总产量5.27万t,蛋类总产量10.09万t,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77亿元。良种蛋鸡存笼突破

1 000万只,畜牧经济安置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5万人,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岗位5 000多个,创业门道13个。全区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到1 315元,比2008年净增60元。畜牧业经济占全区大农业经济比重达到29.3%,对农民人均增收的贡献份额达到28%以上。

(5)畜牧业是现阶段彰显新洲区农业发达程度

的标志产业。目前,新洲区畜牧业已经步入到升级转型的发展新阶段,形成了以标准化小区养殖为龙头,以规模化、工厂化养殖为核心,以板块基地化生产为主体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格局,畜牧生产基本步入到了发达的工厂化生产新时代,成为现阶段彰显新洲区农业发达程度的标志性产业。2009年,全区规模化、工厂化畜禽养殖场(户)达到4 800多家,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小区达到100多个,畜产品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以上。建成了李集、三店两个省级畜禽养殖大街大镇。武汉禽蛋产品市场“三分天下归新洲”。升阳集团、中粮集团、灵星集团三大品牌集团将全面提升新洲区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

2新洲区畜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畜禽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的发展矛盾。从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发展原理上讲,畜禽粪肥是建设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两型农业,改善与遏制新洲区农业土地环境恶化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畜禽粪便不利用不处理,就成了环境污染源。因此,治理污染,归根结底是加大畜禽粪肥开发利用。

(2)重大动物疫病给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3)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近年来,“瘦肉精”、

“蛋白精”、“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等一系列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的影响。

(4)资源短缺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新洲区每年从外地调运玉米约3 000万t,豆粕约30万t以上,鱼粉10万t以上,饲料原料长期受制于人。

(5)体制、机制与畜牧依法监管的矛盾。一是现行的区级畜牧兽医机构不能合法地履行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能职责。二是街、镇畜牧兽医管理体制与区级脱节。

3促进新洲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1)提高产业发展认识,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提高对发展畜牧经济的认识,走出对畜牧业发展的认识误区。一是要走出畜牧经济是农业经济附属经济的发展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实现与扩大农业再生产的重要经济部门。二是要走出畜牧业有悖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的重要经济系统。三是要走出畜牧经济无关于大农业和谐发展的认识误区,充分认识到畜牧业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产业。

(2)调整发展规划布局,促进产业科学发展。根据武汉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定与要求,结合全区畜禽产业发展优势与实际,对新洲区畜禽产业发展规划作如下调整:一是突出新洲畜牧业发展特色与优势,重点发展蛋鸡产业;二是结合两湖地区水资源优势,适时发展水禽产业;三是利用东北部地区的草山草坡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肉牛产业;四是根据新洲区畜牧业资源情况,合理调整畜牧业。

(3)严格把关畜牧项目,提高项目建设水平。一是严格按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要求,科学选址,科学布局,科学规划,科学设计。二是全面加强畜牧、环保、土地、能源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污染治理的技术协作与依法管理,对不具备防疫资质,不按要求规划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的畜牧项目,一律不予支持,不予立项建设。

(4)狠抓技术推广普及,提高产业发展水平。一是充分发挥沼气工程、生物发酵、配套生产等成熟技术,全面加大普及推广力度,切实解决好畜禽产业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矛盾问题。二是重点围绕现代畜禽规范化、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积极加大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畜禽养殖科技化水平。三是积极加大动物疫病防控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四是继续加大畜禽饲养新品种、新模式推广指导力度,提高畜禽产业的产出水平。

(5)切实抓好依法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牧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畜牧业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力度,重点围绕饲料、兽药及添加剂、动物疫苗、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加大依法查处打击力度,全力维护畜牧生产资料投入品市场安全,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及产品市场检疫及畜产品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等环节的依法监管工作,积极应对动物防疫、畜产品食品安全公共突发事件。

(6)加强产业技术合作,建设两型畜牧经济。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畜禽有机肥的科学开发利用,有组织、有领导地组织开展农业各产业间的技术合作,加强产业协作,加大畜禽有机粪肥的循环利用,改善农业土壤环境,遏制农业土地生态恶化,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发展。

第5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一)畜牧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畜牧基础设施发展明显滞后内蒙古、新疆一直是我国草食家畜生产的主要产区,但两者畜牧业发展水平却相差甚远。2012年,新疆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82%,内蒙古则为45.68%。根据《农业统计年报》相关数据统计,新疆现有8.6亿亩草原,但80%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其中40%严重退化,产草量下降30%~50%。新疆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由2000年的5867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52025万元,增长24.9倍,占农林牧渔业投资的比重由2.4%提高到8.8%,而2009年内蒙古对畜牧业的投资已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为31.6%。如果把所有投入均用于草场建设,内蒙古草场每亩投入9.23元,而新疆草场每亩仅投入1.98元。从基础设施方面看,2010年新疆拥有水库577座、内蒙古494座;水库总库容量新疆为135.6亿立方米、内蒙古为163.2亿立方米;治理除涝面积新疆为60.3万亩、内蒙古为415.5万亩,内蒙古是新疆的6.9倍;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新疆为590.85万亩、内蒙古为15851.1万亩,内蒙古是新疆的26.8倍;青饲料播种面积2012年新疆为60.9千公顷、内蒙古为230.8千公顷,内蒙古是新疆的3.79倍(见表3)。

(二)饲草料资源分布不均衡,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率过低新疆的农业经济发展属于典型的绿洲经济模式,每一块绿洲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条件、种植业结构、种植规模和农业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饲草资源整体表现为北疆地区好于南疆地区。北疆地区小麦、青贮玉米、玉米、黄豆等秸秆资源相对丰富,而南疆地区农作物秸秆主要为木质化程度较高、营养价值较低的棉杆。正常年份,小麦秸秆价格南疆地区比北疆地区高出近1倍左右;而受灾年份,南疆地区小麦的秸秆价格都超过了小麦的价格。新疆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草原禁牧,禁牧面积为1.515亿亩,其中,退化严重的温性荒漠、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禁牧1.181亿亩,重要水源涵养地和草地类自然保护区为150万亩。“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对草原生态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牧区禁牧将使畜牧业的重心由草原畜牧业向农区舍饲畜牧业转移,“草畜”矛盾日益凸显。有研究指出,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量6亿吨左右,而目前利用率仅占1/3。2012年,新疆粮食总产量(包括稻谷、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和其他谷物)1273万吨,若统一按谷秸比1∶1计算,则拥有1273万吨的农作物秸秆。如果按1个羊单位每天采食1公斤干草计算,仅粮食作物秸秆一项就可养活3487万个羊单位。然而,受传统生产方式的影响,农区重粮棉生产、轻秸秆利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养殖户大多仍采用传统落后的饲喂方式,对秸秆采用科学加工技术的积极性还不高,秸秆利用方式还比较单一,科学搭配、配方饲喂、综合利用水平低;饲草加工转化的基础薄弱,秸秆加工、储藏、配送体系不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薄弱,乡站技术人员少,服务和技术指导力度不够。在秸秆饲料利用技术上,主要采用青贮、微贮、粉碎等常规技术,而且农户养殖分散,秸秆转化利用水平参差不齐,规模养殖受饲草短缺的制约难以突破。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秸秆利用的机械化装备条件还很薄弱,秸秆利用推广工作仍存在很多障碍,这些都造成秸秆饲料的浪费。例如,北疆地区特别是昌吉州和伊犁州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但秸秆利用率还不足50%。

(三)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农区养殖业融资困难在实施草畜平衡的政策环境下,新疆由草原退减下的牲畜需要农区承接,但目前农区养殖业还存在饲草料成本居高不下、基础母牛羊成本过高、人工成本上涨等制约因素,使得农区养殖业发展十分困难。如当前北疆地区麦秸价格较2010年上涨100%,达到0.6元/千克,而南疆部分地区的麦秸价格已达到2元/千克以上。疆内实行全舍饲的肉羊养殖场基本上是肉羊育肥场和种羊场,养殖户普遍反映,按照目前的肉羊出栏市场价格,农区全舍饲养殖一般肉羊品种基本处于亏损状况。此外,畜禽养殖场(小区)的一次性建设投入大,且投资回收期相比其他产业较长。由于前期成本投入和养殖成本过高、收益期长且收益较低等影响了部分社会资本进入畜牧业,使得农区养殖业融资困难。

二、制约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难点

饲草料不足是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主攻方向。2012年新疆启动了《新疆新增1000万只出栏肉羊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12—2015)》,如按羔羊6个月出栏,则需新增干草约117~235万吨;若再加上牧区禁牧而转入农区的牲畜,60.9千公顷的饲草料地远远不能满足草食畜牧业对饲草料的需求。

(一)现有饲草生产体系无法支撑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饲草地总量减少和饲草种植水平下降现象共存。一方面,自国家对内蒙古、东北、中原、新疆等牛羊肉主产区实施草原禁牧政策以来,一部分草场实行禁牧、休牧、轮牧等,总量上用于放牧的草地数量有所减少;另一方面,虽然2012年新疆出台了三年新增1000万只肉羊生产的规划,增加了饲草料地,但在国家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刺激下,一些牧区只将苜蓿种于田间地头和林间,部分草场大都被种植小麦和其他经济作物。“粮”抢“草”、“林”抢“草”的现象仍是造成牲畜饲草料不足的重要原因。2.农民种草的积极性不高。虽然政府出台行政政策鼓励农民种草,但由于广大农民在种植粮食、棉花等主导产品中得到的实惠多,如国家对种粮的补贴为220元/亩,而对种植牧草的补贴只有10元/亩,因而农民对饲草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新疆每年所产生的风干番茄渣、葡萄渣、菌糠等农副产品约30万吨,而这些饲料资源仅有10%~20%应用于畜禽饲料生产;新疆约1273万吨的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率也仅1/3。一方面,南疆三地州的农民已习惯于用麦草养羊,不习惯配合使用其他粗饲料;而另一方面,新疆还有庞大的棉花副产品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农民对番茄渣、葡萄藤嫩枝、甜菜渣、粕、甘草茎叶、棉杆、芦苇和菌糠等非常规饲料多元化综合利用的认知程度和利用水平还比较低,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普及,以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

(三)饲草资源与畜牧业结构不配套发展畜牧业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饲草资源的存储量和饲草料地的配套。一些地区适合发展猪、鸡这种以精料利用为主的畜牧业,一些地区适合发展肉牛、肉羊这种以粗饲料利用为主的畜牧业。例如,内蒙古畜牧业依据草原畜牧业、农区(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国营农牧林场畜牧业和城郊(工矿)畜牧业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使之各展所长、优势互补、整体推进,走全方位发展的路子,其草原畜牧业利用天然草场13.2亿亩,其中,分布在牧区的天然草场达9亿亩,牧区牲畜总头数占全区的42%,形成了重要的草食牲畜种源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发展已成为当前内蒙古畜牧业的主要增长点,其充分利用辖区内3亿多亩天然草场和每年至少还有30多亿公斤粮食、140多亿公斤农作物秸秆及其它副产品的转化,饲草料资源比较丰富;加之利用其国营农牧林场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形成了较完善的产加销、牧工商一体化产业,在集约化经营和现代化管理方面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内蒙古的城郊、工矿区畜牧业是全区城镇居民肉、禽、蛋、奶等副食品供应的直接依托,已形成了以围绕“菜篮子工程”建设的、与市场紧密连接的“速效”型草食畜牧业。与内蒙古相比,新疆在饲草资源与畜牧业结构相配套方面还存在差距,内蒙古的经验值得借鉴。

(四)科学饲喂牲畜的意识尚未形成首先是良料使用不尽人意。通过近年来的品种改良,牲畜的良种率已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绝大多数养殖企业仍随意性饲喂牲畜,形成了一流品种、二流管理、三流饲养、四流收入的局面,影响了养殖效果、效率和效益。其次是缺少大量优质高产的饲料专用作物种植。新疆以反刍畜为主,而反刍畜以粗饲料为主,由于没有专门为反刍畜生产的优质日粮原料,只好以种植业的副产品———秸秆,甚至棉花杆来填饥果腹。可见,新疆畜牧业还未形成科学饲喂牲畜的意识。

(五)养殖场缺乏配套的饲草料地饲草料地是人工栽培青绿饲草、青干草、青贮牧草、全株青贮饲料作物等优质饲草的基础,而优质饲草的充足供应又是草食动物畜牧业现代化(尤其是奶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物秸秆通常被认为是低(劣)质饲草,优质饲草能供给草食动物丰富的营养,不加或少量添加精料就能达到良好的生产性能。在配套的饲草料地种植饲草料可以有效降低饲料的成本投入。如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草原广阔的国家还对奶牛、肉牛和绵羊等采取人工草场放牧的方式饲养,主要是因为草场放牧可降低饲养成本。而目前我国许多养殖场都缺乏配套的人工草料地,而且受国家对种植业补贴政策的影响,使得从事饲草料生产的地越来越少,故无法保证充裕的饲草料,这也是造成饲草成本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

三、加快新疆草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并提高饲草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实施饲草种植财政补贴政策1.重新认识饲草料种植的地位。饲草料种植调整需要战略眼光,即将短期适应性调整与长远战略性调整、对当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考虑结合起来,从整个产业链上认识饲草种植的收益,而不是简单地、割裂地认识“卖草”这一个环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层次、生产先进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大多数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50%以上。例如,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就达50%。美国把苜蓿、甜高粱等饲料作物都列入主要的农作物范畴而不是传统“草”的概念。所以,美国以苜蓿为主的人工草地十分发达,有力地支撑了美国奶产业和肉牛产业的发展。2.完善饲草产业基础设施及补贴政策。新疆应制定扶持饲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支持饲草科技攻关、饲草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饲草仓储设施、饲草机械配置等方面的建设。建议新疆参照国家对养猪和小麦生产的扶持政策,尽快出台扶持牛羊养殖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包括饲草料种植的补贴政策,并积极争取获得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因地制宜调整畜禽结构,走产业化经营之路;本地域畜禽养殖数量、结构的确定应与当地的饲草资源相一致,避免不利因素,走特色养殖之路;应将种植业、畜牧业和林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产业之间互相补给、互相促进的循环生态农业。

(二)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完善的饲草料生产体系1.坚持草业先行。在草原建设上,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盲目求大求多的倾向,围绕“三水”(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利用,适当收缩规模,着力提高建设标准,讲求建设效益;综合推广人工种草、飞播牧草、草场改良、围栏封育等技术措施,加大对沙化退化草场的治理,不断提高饲草料生产水平。为了切实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要在依法打击破坏草原和浪费资源行为的同时,大力推行草牧场有偿承包使用制度,建立“草原有价、使用有偿、建设有责”的新机制,引导农牧民制定合理的载畜量,坚持以草定畜,增草增畜,走建设养畜的路子。2.因地制宜,推广“粮饲兼用型”和“经饲兼用型”饲草种植。合理开发利用饲草料资源,引导农民种植大力士高粱、玉米等“粮饲兼用型”和甘草等“经饲兼用型”饲草,既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储备饲草料,又可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3.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草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制定高新节水的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方案,鼓励扶持有能力的企业加入饲草料地建设,大力推广大力士高粱、玉米、苏丹草、紫花苜蓿、棉籽饼粕等饲料资源,增强优质饲草供应能力。同时,鼓励和引导农户实施林下种草、粮草间作、果间种草,增加饲草料的供应量。

(三)加强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推广,提高秸秆饲料利用效率鼓励支持科研单位与草料加工企业联合,开展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攻关;继续推广饲用青贮玉米、秸秆青贮氨化、秸秆揉丝破碎、秸秆制粒和秸秆TMR技术,降低秸秆饲料的浪费;对采用秸秆饲料综合利用技术的饲草料加工企业、合作社、规模养殖户进行奖励性补贴;重点推动秸秆养畜示范和秸秆饲料利用推广项目,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饲草多元化利用知识的普及,提高非常规饲料的利用率推动饲料综合调制技术的普及,提高番茄渣、葡萄藤嫩枝、甜菜渣、粕、甘草茎叶、棉杆、芦苇和菌糠等非常规饲料的综合利用。由于各种饲料所含营养成分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单一使用或几种饲料简单地混合使用都不能满足家畜的实际营养需要。因此,应进行饲料的多元化利用,互相搭配,使之满足家畜各阶段的营养,提高非常规饲料的利用效率。

第6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一、课标解读

2011年新修订的《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确定本节的评价标准:一是要求“运用资料说出……”评价标准应定位在评价学生对农业分布特点的表述情况,包括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畜牧业的分布的表述;二是“举例说明……”重在评价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及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着眼现在,放眼未来,将中国农业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发展联系起来,以达到学生能在总体上认识中国农业生产及其发展之目的。在具体内容的编排方面,文字简明扼要,大量使用图表资料,直观形象;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利于教师引导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第一框题:“让‘土地奉献’的产业”。阐述什么是农业,通过醒目的标题,凸显农业离不开土地,通过农业分解图的漫画与学生活动,说明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资源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通过介绍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来阐述我国农业历史的悠久。

第二框题:“我国农业的发展”。教材通过“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以及“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的条形统计图充分肯定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也涉及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农业发展成就主要从三方面论述,一是农业生产的成果: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品种丰富多样;二是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三是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第三框题“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与第四框题“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在实际教学中,可对教学顺序稍作调整,将第六框题“畜牧业分布”的内容提到第五框题前来学习,因为第三、四、六这三个框题都是讲农业的分布。第三框题“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教学中,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得出结论: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通过 “中国小麦、水稻分布”图,掌握中国小麦、水稻的分布区并分析其原因。第四框题“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教学中,经济作物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的经济作物往往适合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因而在分布上有较大的地区差异,学生通过读图和阅读材料,可对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达到基本了解。第六框题“畜牧业分布”教学中,因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有两类不同性质的畜牧业,即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它们均有各自的发展特点和分布区域。农耕区畜牧业在我国畜牧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第五框题:“农产品出口基地”。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我国在沿海部分地区建立了出口农产品基地,主要生产花卉、水果、蔬菜、水产、畜禽等产品。除此之外,我国还发展了一系列的新型农业:“外向型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精确农业”等。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概念;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在世界上的主要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运用部分经济作物分布图,了解我国经济作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牲畜品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查阅资料,了解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畜牧业的生产情况,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农业的分布,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农业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联系家乡的实际,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为家乡农业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重难点剖析

重点:农业的概念及发展的主要成就,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主要种类及分布。什么是农业,是学生学习本节必然要掌握的概念。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分布情况,引领学生用地形、气候等旧知解决新问题,既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又逐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观。这是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难点: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农业观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通过分析学情发现,农村生活过的学生很快就能把所看到的农业现象等感性材料转化成学习资源,在教师的引领下,结合地形、气候、河流等知识进行分析,易领会发展农业应因地制宜,但从感性到理性分析的思维训练仍比较困难。城市的学生没有对农业景观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存在很大障碍,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五、图表利用

本节教材正文中使用了2幅漫画、2幅条形统计图、3幅地理分布图、6幅景观图,共13幅图表(表1),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使用。

六、活动建议

本节设计了三个活动,前两个均利用生活化的图片,使教材更加贴近生活,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基于问题的活动设计,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活动一:什么是农业?根据漫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所看到的农业现象、农业景观与“农业”的概念产生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发言,只要所说内容属于农业的范畴,都要及时鼓励。在学生回答过程中,要注重纠错,因为学生对农业的认识易产生片面性,农业不等于种植业,还包括林业、畜牧业、渔业等。

第7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1.1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循环农业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1.2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型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循环农业的模式

在我市生生态循环农业主要分一下几种:一是稻鸭共养模式。田间采用稻田养鸭、赤眼蜂生物防治,杀虫灯物理除虫,性诱剂防治二化螟及种植香根草诱虫植物等整套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广稻鸭共育和生物、物理防治病虫害发展有机稻的模式。二是现代农业水肥一体化模式。建立完善清洁化生产机制,推广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和低耗高效的新型农机具,以及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等畜禽清洁化养殖技术和设施,减少农业资源消耗。三是农牧结合互利模式。将农作物秸秆、牧草作为畜禽饲料,畜禽粪便作为农作物有机肥,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废弃物相互利用。四是农业产业综合循环利用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下一产业的原材料。宁国市多处家庭农场均采用这种模式,平湖市“水稻秸秆-蘑菇-蔬菜”模式,利用稻草作草腐型食用菌培养料,再将蘑菇菌渣还田生产蔬菜、水稻等。五是废物沼气处理模式。以沼气为纽带,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六是资源保护改善模式。宁国市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发地方特色的动植物品种,比如皖南黑猪、宁前胡、山核桃、笋子等。根据宁国的地方特色和动植物饲养、种植的模式,今天我们重点谈一下第三种模式农牧结合互利性模式,以及浅要的谈谈养殖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亦是畜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

传统畜牧业的畜禽养殖场污染环境是一直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广大干部群众排斥畜牧业的主要动因之一。宁国市也不例外,比如说畜禽排泄物、比如说病死畜禽的处理等等,特别是近几年在高利润率刺激下,一些农民受利益驱使,未经许可,建设不符合要求的畜禽养殖场,“脏、乱、差”现象有所抬头,“垃圾猪”饲养死灰复燃。生态循环农业的兴起充分解决畜牧业发展面临着污染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沼气产业,引进推广粪污无害化处理新技术,推广“猪—沼—果”、“猪—沼—菜”等新模式,使我市畜牧业发展与生态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政府规划、政策引导、立法监督、规范管理,确保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化沼气池,扶持鼓励养殖企业推广应用高质量污水监测、处理先进技术和经验,使畜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目标。

3农牧结合互利模式

3.1农牧结合互利模式解析

在宁国农牧结合互利模式中比较流行的是猪(渔)-沼-菜模式,以宁国市荆虹家庭农场发展模式为例,宁国市荆虹家庭农场投资1000余万元,流转土地23.33hm2,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建设一个含13.33余hm2的设施大棚蔬菜生产基地、8000m2的联栋温室大棚、6666.67m2水面的休闲垂钓鱼塘、3.33hm2的精品果园和1000m2的皖南黑猪养殖基地的综合性农业园区,并修建1个300m3的沼气池,同时完善园区内的办公设施、沟渠道路、净菜车间等基础设施,园区生产按照“猪-沼-菜、渔-沼-菜”的生产模式,并在生产上实行绿色防控和水肥一体化综合技术。

3.2养殖业对生态循环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第8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一、辽西地区青贮饲料玉米品种研发中的主要问题

目前辽宁省政府、辽西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青贮饲料玉米的研发非常重视,但是该项目正处在艰难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青贮饲料玉米育种目标和品种定位不清晰,概念混淆,分不清青贮玉米和普通玉米的区别

一般来讲青贮玉米是指玉米吐丝期至蜡熟期间,收获整株玉米,然后经切碎加工或贮藏发酵,调制成饲料,饲喂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家畜。根据收获器官的不同,可将青贮玉米分为青贮专用型玉米、粮饲兼用型玉米和粮饲通用型玉米三种类型。无论选用什么类型的青贮玉米,理想的青贮玉米杂交种应具有下列特点:(1)生物产量高(饲草产量高);(2)摄入量高;(3)消化力或消化率高;(4)适量的矿质元素、蛋白质、维生素和非结构碳水化合物;(5)发芽势和抗冷性强。育种家只注重视生物产量,茎叶的保绿性,不注意育种材料的内存品质,品质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品种相差较远。

2.育种材料短缺和快速可靠营养检测设备不完善

饲用玉米研究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快速可靠的营养分析测试技术体系,从而增大了种质材料筛选和组合决选的盲目性,同时对养殖企业来说,实行优质优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急需建立完善的饲用玉米营养分析检测系统。

其次,与普能玉米育种遇到的问题一样,种质资源缺乏、基础更狭窄是限制青贮饲用玉米品种选育的主要障碍因素,相对国外青贮玉米和国内的普通玉米育种而言,在种质资源的改良利用和技术方面,可以说处于低水平,组配的杂交种较少,品种更新速度较慢,而且满足不同种类的畜禽(饲草和饲料)需要的品种就更少了,制约了玉米作为饲料的经济优势。

3.产业化力度不够

由于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农事企业又是一个弱势企业。农民由于受传统的粮食观念及青贮技术不配套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现实生产中利用玉米秸秆做牛、羊等动物的饲料,主要还是沿用传统落后的老方式,养殖牛羊数量小,不够规模,既使有上百头的养殖大户,由于农民的土地分散经营,无法统一管理,往往产生原料短缺,同时牛羊的产品不能深加工即产业链不能延长升级,产品的附加值不能提高,因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的太弱,往往造成破产的局面。

二、辽西发展饲用玉米的几点建议

1.调整育种目标,加速饲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和筛选

品种选育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也是获得优质高产饲料的关键,我们应该以提高玉米饲料产量和品质的生物潜力为目标,加强外来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研究、扩充优异种质,改进育种方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有效结合,构建饲用玉米的杂优模式,选配适应市场需求及畜牧饲喂需要的饲用玉米品种。

饲用玉米品种的选育目标:适时收获时玉米秸秆干物质≥25000kg/hm2,粗蛋白≥7.0%,淀粉≥2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2%,木质素含量≤3.0%,离体消化力≥78%,细胞壁消化力≥49%,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穗腐病和穗部虫害;籽粒蛋白质≥10%,脂肪≥4.0%,赖氨酸≥0.4%。

2.重视良种良法配套,进行饲用玉米整体营养调控技术体系的研究与示范

研究玉米优质高效轻型栽培技术,提高玉米单产和改善玉米品质。通过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改进,对玉米品质都可发挥作用,目前除了重视品质育种工作外也应加强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主要提高单位面积的总产量。

我们通过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饲用玉米“双促双高”(促杆、促质、高产、高营养)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产优质饲用玉米品种的筛选、适宜栽培密度、高产优质肥水调控技术、最佳收获期、多元化高效种植模式、青贮技术(微贮技术)及质量评价、营养生长调节剂(激素等)在饲用玉米中的应用,无公害(绿色)饲用玉米高产高效优质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饲用玉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等。

3.进行饲用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配套—农户种植—饲养转化(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与示范。

(1)建立饲用玉米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践证明,没有基地建设就不可能有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分散、不规范的生产不能形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根据畜牧业发展需求和生态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应建成具有较高商品率,能批量供给市场需求高标准、高质量饲用玉米产品。

第9篇:现代畜牧业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动物卫生监督;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4+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动物卫生监督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执行国家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保障动物产品安全、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等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地通过认真开展动物卫生监督,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在动物卫生监督过程中,各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进一步改进、加强。笔者结合工作,就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对策,供广大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者参考。

一、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的问题

1、有关法规不配套,监督工作完全难以到位

作为动物检疫监督中的唯一法律依据,《动物防疫法》的相应细则解释、行业规定、国家标准等配套文件未及时出台,整个条文可操作性较差,甚至出现监督找不到法律依据等现象。加之全国性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尚未出台,整个动物卫生监督缺乏解释和必要强制措施,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难以完全到位。

产地检疫质量不够高

动物产品主要农村一家一户分散饲养,规模不等、数量不一、分布过散、报检率普遍不高,一般动物装车后再报检,加大了检疫难度。加之个别检疫人员为降低成本,不到检疫现场临栏检疫,甚至把检疫证明转给非检疫人员代开代收检疫费,难以保证检疫质量。

3、农村散点屠宰检疫有待改善

边远山区路途远,运输不便,定点屠宰推行较难。同时,屠宰量少,分散经营,检疫执法成本过高,这些地区难以开展检疫监督工作。

设备简单,检疫手段落后

基层检疫人员普遍采用“一支体温计、一把检疫刀”作一般性检查,凭感观检验,缺乏快速有效的检疫、检验设备,一些肉眼无法判断的寄生虫病、传染病漏检,给社会带来潜在危害,影响监督的公正和科学。

5、群众对检疫工作认识不够

部分群众认为食用病死动物无大碍,对禁止销售、食用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不理解。特别是在些偏远农村,农户不了解动物疫病危害性,不明白动物检疫的重要,不经检疫就食用。

6、相关部门配合协作不够

工商、卫生等部门对动物防疫监督部门在饭店、酒家的畜禽检疫监督配合不够。活畜禽市场工作人员认为检疫监督人员进入市场监督会影响收入,不配合甚至阻挠检疫监督工作。

执法着装不统一

没有统一动物卫生监督着装,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行业形象和威信,影响到执法的效果。一个国家法律执行机构,却没有统一服装,缺少执法严肃性,制约执法行为,影响执法质量。

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动物卫生监督作为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促进畜产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已成为提升兽医工作、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建立、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是保障动物及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必然要求。

畜牧兽医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提升畜牧兽医队伍形象的重要窗口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不仅是兽医法律法规的宣传者,也是这些兽医法律的直接执行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动物卫生监督面向基层,服务对象是广大养殖户和经营业者。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开展好坏将直接体现畜牧兽医系统的风貌,监督人员一举一动将直接影响畜牧兽医部门在群众中的整体形象。

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不断创新动物卫生监管机制,“以监促检、以检促免、免检监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对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起到了关键作用,成效显著,为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对于及时发现、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避免传播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提升畜产品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因素,关系到了社会稳定,已成为各国各阶层普遍关注焦点。加强动物卫生监督,维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畜产品有效供给和公共卫生安全。

应对国际贸易壁垒,促进农民增收

我国是畜牧业进出口大国。中西部如四川、广西等地近年通过不断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对促进当地畜牧业升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做好动物卫生监督,能有效提升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畜产品出口贸易、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建议

1、尽快出台《动物防疫法》配套法规

将《动物防疫法》中一些操作性不强、概念不清的盲区作出相应司法解释,对违法处罚偏轻或无明确处罚规定尽快做出修订补充。尽快出台《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办案操作规程》、《动物检疫技术规范》等配套法规,堵住工作死角,提高法律法规可操作性,让基层工作人员有法可依,从严执法。

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加强领导,把贯彻《动物防疫法》、加强检疫监督、确保市民吃上“安全肉”当作一件事关百姓身体健康的大事。多途径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面向领导,面向有关部门,面向社会,面向管理相对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公民知法懂法,经营者守法不违法,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法》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经营者理解,社会拥护的动物检疫监督工作新局面。

3、依法行政,推进执法规范化、制度化

抓好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体系建设,规范执法主体,执法主体合法化。规范案件查处,行政执法程序化。规范行政许可,实现行政许可规范化。规范执收执罚,执收执罚制度化。

狠抓检疫监督,保障动物及其产品卫生安全

把疫病控制在源头,保证流通消费安全。基层覆盖范围点多、面广,工作量大,它不仅涉及畜牧业发展和消费安全,还涉及环境与生态保护,各地要下大力气。不断强化动物防疫条件监督,做好饲养环节监管,抓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流通环节监管,严格无害化处理。

增强监管执法科技含量,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销售方式多元化、现代化,对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增强监管执法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信息化带动监管能力提高。

加强培训,提高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整体素质

规范检疫监督人员思路和行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举办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培训班,轮训执法人员,学好法,用好法,提高执法水平;开展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业务考试考核,建立考核档案等形式,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

7、建立部门联合办案机制

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行政处罚对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违法分子难以构成有效震慑,探索动物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的联防联动机制,邀请公安、检察、法院及卫生等部门专题研讨。重大案件,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初步立案调查,卫生部门进行卫生学评价,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省、市、县联动和县级联动,强化沟通协作,提高执法效果。

监督人员统一着装

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动物卫生监督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维护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权威和严肃,树立动物卫生监督良好形象,统一着装,提高人民群众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四、结论

当前,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面临新挑战,对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狠抓关键,做精做实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保障动物产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凌玉奇,唐建英,唐耀平.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04).

[2] 李春和,王淑萍,刘自新.银川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