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人文修养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文修养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文修养的重要性

第1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人文素质;护理学;培养;对策

1 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不等于人文学科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知识能力,将人文知识中内含的价值―――人文精神向个体身心中内化。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知识能力和人文精神。具体的说,就是要培养他们了解人文知识,通过人文知识的内化,促进他们人格、气质、修养等品质的形成。

2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2.1 护理专业学生普遍人文素质较低,人文意识淡薄

护理专业学生生源大多来自理科考生,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重理轻文”,由此造成他们人文社科知识“先天”有所缺失。进入大学以后,医学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少。在课堂教学中,虽开设了一些社科人文课程,但大多数为选修课,学生对其重要性认知不够,所以收获不大。更重要的是,护理教育并没有将“人文素质”培养凸显出来,学生很难从观念上明白提高人文素质的意义,他们重专业轻人文。在对我校2011级200多名护理新生的调查中发现,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护士,人文素质是必不可少的,但并不能明确的说出作为一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这就表明“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学生的认可,我们虽然一直在强调人文素质,但目前还是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由此造成了护理专业学生普遍人文素质较低的现实,很多学生甚至连请假条、申请书都不知道如何书写,往往不是语句不通就是格式不规范,在工作总结中还出现“陶冶耳朵”这样的语句。在临床实习中,学生注重的是护理技能的掌握,意识不到人文素质在护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有的学生在实习中无法处理好护患关系,与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发生纠纷,给自身和学校带来不利影响。在将来的职业期望上,很多学生片面的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熟练专业操作技能就能胜任护士这一工作,而意识不到“人文素质”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2.2 现代医学模式将医学人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拉底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可见,语言的重要性甚或超越了医学科技手段本身。在医患关系中,医学人文也是一件利器。目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的产生或者治愈不只是躯体发生变化,对躯体产生影响的其他方方面面的因素也必须引起重视,医学人文不得不引起关注。现代整体护理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尊严。这就表明,在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并且,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当今社会,整形、美容、减肥等一些新的医学门类迅速的产生,这便带来了更为复杂的护患关系。护生如果仅仅只是偏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必然难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由此可知,护理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医学发展的要求,就不仅要培养护生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培养护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将人文修养列入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中去。

2.3 人文素质是优秀护理人才的必备条件

没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就不能算作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同样,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是必备条件。从综合素质方面讲,具备良好的人文知识素养,可以使学生在学业深造上打好基础,在就业求职中游刃有余。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人文知识,学生在专业深造上才有基础,比如专业研究时的论文撰写,文字就功底非常重要。众所周知,护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求职中,考核的不仅仅是护理专业知识,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仪表仪态等都是重要的因素。近年在毕业生就业中我们发现,专业成绩优秀的护生并一定能在求职应聘中占得优势。有些学生,专业成绩非常优秀,但在应聘中却屡屡受挫,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人文素质。这些求职失败的护生,要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么语言表达能力差,要么狂妄自大或过于自卑,要么仪表仪态逊色……在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护生中,那些专业能力强,人际关系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好,心理素质过硬,有责任感、道德感的护生,明显受用人单位好评,他们发展的更快。

3 对策思考

3.1 树立护理教育新观念,将人文教育纳入护理教育目标体系中,强化人文意识

加强人文知识素质的培养首先就要从观念上转变。要树立护理教育的新观念,切实将人文教育纳入到护理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去,增强人文教育意识。要把人文素质的培养提高到与科学素质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专业教育之中,传授给学生,使他们意识到人文知识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上,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不管是教学管理人员还是教学者、学生管理者,要共同努力,改变学生“重专业轻人文”的狭隘思想,通过各种形式,如专业思想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学生社团活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等等,以护理专业的先驱者“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精神教育学生,把勇敢、仁爱、无私、奉献作为护理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3.2 重视人文学科教学,完善人文学科教育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以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所以,人文课学科教学是加强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护理教育中,护理伦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英语、政治等学科多已成为护理专业的必修课内容。但这些还不能满足护理教育对人文素质的要求,有些人文学科,如大学语文、护理美学、护士礼仪、医疗法律学、医疗语言学等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此,可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人文教育资源,加大人文知识比重,适当增加一些与护理专业关系紧密的内容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强化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护理学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需要指出的是,重视人文学科教学,也应不断思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人文学科课堂教学质量,引发护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从这些学科教育中获益。如果只是单纯的改善学科设置而不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重视人文学科教学只能是流于空谈。

3.3 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

良好的氛围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要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必须在全校、全院、全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由于人文素质教育涵盖领域多,内容丰富,而医学院校课程多,学习任务重,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放在课堂教学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如知识讲座、主题演讲、社团活动、读书班、学术沙龙、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学生学到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同时,要加强人文科学类图书建设,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书可读,在人类文化海洋中受到熏陶,不断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内化。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如义诊、健康知识宣讲等,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工厂、农村、市场,访贫问苦,了解社会生活,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

高校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创造源和传播源。在护理学教育中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必将大大提高护理教育的质量,为保障和促进全人类的健康作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梅华.浅谈医学院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

[2] 李斌.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9(6).

第2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了现行语文教学大纲对于语文性质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充分肯定了现代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然而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耳濡目染,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影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受到感动,升华人格,以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看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个人的人文素养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是提高社会的人文素养的第一个台阶,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试想,如果文明进步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相违背、相脱离,那么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发展、社团组织的发展都会成为压制、残害甚至毁灭人类的野蛮力量。基于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先是在高等教育中加强了人文素养教育,近年来人文素养的培养更是从小学生就开始抓起,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在当今时代,以优秀的人文文化武装学生的头脑、陶冶学生的身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人文素养教育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精神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培育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的培养要从民族的下一代抓起,以情感教育和优秀文化的传播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精神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一般认为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通过学习文史哲和艺术等人文学科而获得,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应体现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和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反映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等方面的内容,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人间的真情、做人的真谛、生活的激情等。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拓展人文素养的外延,即人文素养应包括审美素养、心理素养、礼仪素养、人格素养等。目的是使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意识、健全的人格等。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措施

1.充分挖掘教材,全面揭示其中的人文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涵盖历史、地理、天文、哲学、美学等相关内容,浓缩了古今中外社会的、历史的文明精华。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爱亲情。实行人文教育,首先就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在低段语文教材中韵文、儿歌、童话占有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内容浅显,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分析。这一阶段,可以将侧重点放在挖掘教材蕴含的美学因素上,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继而提升到创造美的层面上。教会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生活,他们的一生将更快乐。中高段语文教材内容涉猎范围广,语言相对含蓄深沉,情节相对曲折复杂。这一阶段,应该立足课本,放眼课外,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文陶冶和培育。

2.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精神是丰厚小学校园文化底蕴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精神的提炼是校园建设的一项软工程,也是一所学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软实力。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在提炼校园文化精神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方面,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树立相应的校园文化精神;要组织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教师全面考察学校的办学历程,摸清学校的办学精髓,提炼出适合学校发展的思路,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加以表述。让小学生在平时语文教学生活中,沉醉在高雅的校园文化中,尽情感受学习生活的无穷乐趣,这对于他们的人文素养培养来说无疑增添了许多新的感受。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语文教学的延伸,就这点来说,会得到许多从事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同仁的认可,它会对小学生产生持久的影响,让他们的心灵接受浓厚人文素养的涤荡,培养健康高雅的人文品味。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和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我们应该构建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树立语文教学观,拓宽学习渠道,开发和利用生活中丰富的课外资源。

(1)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建立一个开放的环境,以语文课本为扩散点,开展扩展性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时要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用心欣赏语言文字运用之妙,丰富知识。在扩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探索能力不断增强,与此相伴随相统一的是语言的感受能力、人文精神也必将厚积而薄发。比如学完《丑小鸭》后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样的学习既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又是学生培养阅读习惯、感受文学魅力的契机,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在大量阅读中获得了发展。

(2)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亲身体验,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发现、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抒发自己的情与感。如编演课本剧,续写故事,开展辩论演讲比赛,进行诗文配乐、演唱,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活学生思维,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荣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尊和自信,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忻娟.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中国校外教育,2010.6.

第3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知识水平,其次就是道德修养,此外还有气质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因此,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逐渐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演奏者的知识面会不断拓宽、道德品质和气质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人生态度也会越来越乐观和积极。当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演奏上就会更有灵感和悟性,也会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热爱人生。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而不是物质艺术,精神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艺术,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他演奏的只是别人的音乐,而不是自己的音乐,更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家了。纵观世界的优秀钢琴家,他们都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如俄罗斯钢琴家叶夫盖尼•基辛,他从小就接触音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即兴演奏出他所喜欢的音乐。他的确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艺术感,但是他后天也是很努力的,他求知欲强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次演奏都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这也说明了他能够赢得听众的“心”,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和技巧,更多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二、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三、总结

第4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人文素养的重要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新陈代谢旺盛的阶段,各项生理指标发展迅速,此时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很强。把握这个关键时期,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正确看待世界有很大助益。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协调性,容易接受人文素养教育,此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指导,学生很快便能知行合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学生的一生。鉴于以上原因,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属于必要之举。人文素养崇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以人为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学生个体的人文素养是其自身健康成长的养料,是其家庭客观的反射,是推动和谐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应该从小开始,以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让中华民族积淀的人文素养转化为强大的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释放能量。

人文素养的培养,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其正能量无法完全言说。但是,如果个体或社会普遍缺乏人文素养,那么迅速发展的科技、高级的武器,将不再是和平的守护者,也不再是神坛上的圣物,反而会变成危害社会的力量。没有人文素养的团体或国家,与人文、与自然相背离,将是一片没有生机的黑暗地带。为此,国家自20世纪开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希望人人成为有高素质、高情操的公民,可见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和国家的重要性。

人文素养的目标定位

人文素养教学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知识贯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学科知识,体会教材内容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感悟作者的人文情怀;通过与书本的对话,了解深厚的中华文化。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努力践行人文精神。另一方面是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知识是客观的没有生命的,但人文精神修养却是学生的精气神,代表了学生独特的气质。人文精神修养需要学生不嗟匮习人文知识,强化人文行为,把人文精神真正融入自身的生命里,内化为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待人对事的态度。

例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白衣战士叶欣在非典来临时,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我们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增添人文素养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华夏几千年的人文精神和多元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高尚的情操,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文素养的提升方法

我们已经明确,提升人文素养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因此,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时,应首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对课文中人文知识的挖掘,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内化这些精神特质。同时,教师需注意教学方法,采用寓教于情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教材内容的情感逐步深入,慢慢体会文中传递的人文情怀。

当然,教师也应该多组织一些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包括早晨或课间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定期组织学生举办朗读感悟交流会。这样,不仅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而且会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再者,教师也可以通过隐性课程,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研究指出:环境对学生的思维、行为有一定的影响,教师便可以利用校园环境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比如,学校的走廊、教室的墙壁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地方,教师可以在上面挂上大家名画、历史文物、名言警句,或者学生自己摘抄的有意义的文字,都可以展示在公共区域供学生欣赏;教师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人文精神传播,包括诵读经典诗歌、讲述名人故事、解读时事新闻等,向学生展示多元文化,同时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不断丰富自己,做一个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

结束语

第5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话题近几年被社会和专家学者所广泛的关注,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正是因为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只是我们逐渐的被升学压力所挤压,导致了忽略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体现。归根究底是社会的压力让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对人才的定义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你有知识,还得思想素质优秀,特别是技能和知识在这个时代被无限的看重,导致了各个学校都以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这样既可以满足学校的升学率,学生将来的前景也比较好,但是这是一种扭曲的做法,或许专注学生的技能能够让他们的知识变得丰富,技能非常熟练,但是缺乏了人文教育,最终学生的人格是有缺陷的,用掌握的技能来做危害社会的事情,这样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是教书育人,我们只注重了教书忽略了育人这个环节,因此,不是一个健全的教育。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2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语文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和枢纽,起到相互衔接的作用,因此需要把握住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渗透,为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语文是所有职业学校所必须开设的一门功课,除了有实用性之外还有教育意义。学生语文素质对其他学科会造成直接影响,并且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有所影响,因此,需要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比较容易相互融合渗透的。比起其他学科,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还有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包括对美得体会和感悟,是对人格的完善过程。语文学科的这种人文关怀的功能是标示其学科独特性的根本要素,也是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人文教育这一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人文教育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中并达到语文教育目标的终极追求呢?

(1)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融入人文精神,加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目前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是除了关注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人格成长,并且在对优秀人才的定义上不局限于技能和知识,也就是说是在淡化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人文性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内容都是文学作品解读和赏析,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一些饱含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其内在含义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语文教育不仅仅是遣词造句,还有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因此,人文精神是至始至终贯穿于语文教育内容中的,那么在语文教育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时时刻刻处处都体现出人文精神,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

(2)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用文学教育来促进人文教育的深入语文教育。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可以对学生的社会体验、社会感悟和情感表达进行训练,能够让他们学会鉴别美丑好坏,对他们的思维和人格进行培养,以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多年的语文教育能够逐渐的对学生造成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语文科目的原因,这是因为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他们鉴别的能力和感悟的能力。其实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本应该是相互融合贯通的,其内在意义都是非常接近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要去深刻体会人文教育的含义,并且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人文教育,以文学作品来渗透人文精神,以人文教育来促进语文教育发展。

(3)强化教师自身人文精神建设,以切身职责来引领学生。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并且对语文教育的实际成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想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首先就应该要注重教师的人文精神建设,以教师的实际行为来带领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很多的方面,教师平时的谈吐、穿着、课后的行为等等都是教师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人格体现,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责任,以自身的形象来为学生提供榜样,教师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都能够直接的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加强教师人文精神建设是对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提供了促进作用。教师要关注人性,树立人本的观念,注意自己的个性品格修养及其完善。培养高尚的情意志趣,完善对人生、人性的态度,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用崇高的信念、深厚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使教师个体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质,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

第6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高师英语专业 人文素养 对策

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还比较薄弱,学生知识面和阅读面相对较窄,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但庆幸的是,学生的人文意识有所觉醒,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希望改变现状,认为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是一件很有必要且意义重大的事情。因此,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和势在必行。当然,在明白了重要性后我们应该做的事就是找出对策,制定办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但是,在分析其具体的对策措施之前,我们应再审视一下对高师英语专业学生实施人文素质修养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英语专业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领域,英语语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的一支,英语专业学生毕业以后将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但是我国目前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现状是英语专业学生普遍重视语言技能的训练而轻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学生仅仅把英语这个作为人们沟通交流的语言工具当作纯粹的对象性的专业在学习。在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之后,和同属于人文学科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相比,他们在人文素养方面差距较大。这种将语言工具化的功利性取向必将影响高师学生毕业以后从事教育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基础英语教育。所以,探讨英语专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保证语言技能的训练,又要有一定的西学基础,防止学生成为一个“没有知识的外国人”和语言的转译机器,而使学生成为语言文化并重的高水平基础英语教育工作者,对于我国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这些学生毕业后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要选择中学当英语教师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学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位有着很深的人文修养的老师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引导,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势必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到深远的影响。但是与此同时这也对中学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水平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和要求。所以,从对有利于毕业后找工作的角度出发来探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有意义的。

语言与文化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语言的学习者,不能抛下对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文学文化背景的了解和学习,而把时间完全用在单纯的语言技能基本功的训练上。因为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研究与这种语言相对应的文学作品,所以从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这个角度来说探讨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有意义的。

最后,随着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育的发展,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越来越高,极大地冲击了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无法体现,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相对薄弱,不能体现出一个作为人文学科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优势。因此,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亟待提高,当这个问题被重视后,必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就业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体现新世纪外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新思路。

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对他们进行人文教育。所谓人文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在英语国家又被称作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以文史哲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1]。实际上人文教育从其性质上来说就是以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文史哲相关知识是人类千百年积累下来的精神成果,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树立独立的人格意志,有正确的判断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从而对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命运有一种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大学生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中坚力量,应该意识到提升自己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所在。

那么,作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应该怎么对学生实施人文教育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些什么相应的对策呢?首先,学校、学生和老师都要转变观念,应该认识到语言本身和人文知识是并重的,二者并不矛盾。高等师范院校的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掌握上,更重要的是应该多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知识,因为我们知道语言是文学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在学习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欣赏到真正的语言艺术,这二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互补关系。美国著名的思想家爱默生曾说:“人类创造了语言,文明由此得到了发展。”[2]因此,只有转变了看法才能对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教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其次,高等师范院校要尽量为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作为一所大学,它必须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3]也就是说,学校要多方努力,改善学生的人文学习环境,要营造一个具有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并且在人文教育中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色。普通高等师范学校的定位通常是教学型大学,缺乏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某些优势,但同时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专业学生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也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如果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恰当的安排,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通识教育机会和文本,那么他们的语言方面的优势就会凸显出来。由于有外语方面的基本功,多数高年级学生都具有了借助工具书直接阅读外文原著的能力,这些优势是其他文科专业学生通常不具备的。在这些优势条件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现行的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开发一些课外兴趣活动,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通识教育的积极性。比如,作为教育者的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多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一些以人文素养培养为目的的讲座,或者允许英语专业学生跨专业选修人文教育方面的课程,还可以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组织性质不同的讨论会。在低年级阶段,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较为浅显的英美文学原著;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由学生自发组织针对西方文化原著的选读,这些内容不必列入课堂教学并作硬性规定,但是却可以由学生自发学习和消化,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这就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习人文知识的机会。总之,应该把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优势利用起来,将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一个档次。在图书资料方面,学校或者英语专业教学单位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人文素质教育图书资料室,收藏中外文学文化的经典名著,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钻研学习,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由于我们正处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资源也应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要多鼓励学生上网搜索文史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求助于网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的网站或者网页以供学生查询或搜索。

另外,高校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加强人文修养,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的一点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教师是处于第一线直接与学生交流和接触的,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和基本构成要素,在教育学者看来,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一种师生间的互动关系。[4]因此,教师良好的人文修养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果教师知识面不够广,那么师生之间必定不会有很好的互动效果,又怎么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呢?

最后,高师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有意识地加强自身人文修养的提高,要让人文素养成为自己一生发展的持久动力,要立志做一名研究型的中学英语教师。新的世纪对英语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广泛涉猎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拓宽知识面,并将这些知识融会到自己的专业中,为将来的就业和人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提高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我国目前高等师范院校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轻人文素养(西方哲学、历史、宗教等)的培养趋向要求我们提出改善现状的相应对策,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汝伦.我国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出路[J].上海:文汇报,2005.

[2]爱默生.爱默生文集――不朽的声音[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3]胡建华.高等教育学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第7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人文精神 医学教育 医学生 人文素质

纵观人类医学发展史,医学领域里无不闪烁着人文因素和人文精神的光芒。自古以来,我国传统医学就提到“医乃仁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也在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提出“医学不分男女,不分贵贱,要为病人的幸福着想”这都是指医学工作者在有高超的医疗技术的同时,必须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

今天医学模式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相应医疗卫生工作也要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1988年,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了《爱丁堡宣言》,其中明确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医学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转变,不仅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精神,还要培养其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首先是“以人为本”。不仅要关心有疾病的人群,还要从提高人类整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去关心全人类的健康。

一、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性与人文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全面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认识亟待提高。医学,无疑首先是一门科学,但它同时也是一门人学,因而时时需要人文滋润,客观地讲,科学的医学还十分年轻,前科学的医学时代便由人文主义的医学传统占据着,它并不是什么完美的知识形态,它的认识深度、精度都不及现代医学,但它不只是一种前科学的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情调,一种立场,一种体验和一份关切,即一种对生命的人本主义理解和一种人道主义的道德实践。它的现代意义在于生命与痛苦的体验中掺入了更多的人性与诗性。在今天,人文医学不只是一种传统,而在不断的酿出新醇,绽出新绿,以生命伦理学为主干的新的人文医学体系正在形成。它们兴起不仅冲击着现代医学的知识体系,回答了现代医学的诸多困惑,如人体试验的伦理评价、安乐死的争执、癌症病人的知情权与临终关怀问题。如今科学的医学与人文的医学共生互洽,唯有共生才会有人类医学新的生机。

因此,医学院校应进一步转变单纯医学知识技能教育的观念,提高师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中关心人的成长,培养他们对生命的重视,对病人的关爱,关心人的精神世界“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二、 创新思路,加强培训,多渠道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

目前,我国医学类院校学生的课程设置,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比,所占比重太小。人文课程以政治理论和外语为主,缺少其它相应的人文课程设置。因此,我们首先应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人文科学课程比重。课程结构上要确定一个人与其它专业的合理比例,注意科学性与可行性结合,在保证人文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安排适当的选修课,力求为医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空间。如开设哲学,医学史,中国传统文化,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医学美学,人际沟通,礼仪,卫生法学等人文课程。其次,必须加强医学生人文课程内容的学习,当前医学生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知识、能力和修养三个层面,在知识层面上,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不合理等。在能力层面上部分医学生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较差。在综合素质上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在修养层面上,由于人文素质不高,有些医学生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所以加强培训,规范医学人文课程的学习,必能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拓宽医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改善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态度;激发医学生学习的探索精神和主体性,培养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强化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走向临床、搞好医(护)患关系,以致走入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然,人文精神培育并不是开设几节课就能达到目的的,在加强人文教育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直接通过课堂内容学习,在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人文精神,使学科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通,而且在课外也以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此外,无形的文化氛围是一种巨大力量,对学生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优美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使医学生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就被浓浓的医学人文文化所包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也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开展引人入胜的教育游戏或竞赛。使学生们在一起交流信息,感受和见识。教给学生做有意思的事物;指导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读书、体育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从而丰富医学生的业余生活,使医学在校期间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事、做人和与他人相处。达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 根据医学生教育特点,抓好临床阶段教育

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通常仅在医学教育的前期开展,同时学习的是医学基础课程,而当进入专业课和临床实习期后,并没有专门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临床实习教育阶段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也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各教学实习医院身上。近些年来各个医学院校都非常重视医学生的临床见习、实习。这个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社会)的交界期、融合期,是医学生成才的重要培养环节。在这一阶段,人文教育主要的实施者不再是学校的人文学科教师,而是各个教学实习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教育的方式一般也不再是课堂教学方式,而主要侧重于言传身教、现身说法。当然,作为教学实习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自觉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全面展示自身良好的医德医风和人文风范。爱心和医德不是孤立的产物,而是在深厚的人文土壤上培育出来的。带教老师要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比如通过对病人的关爱、对事业的高度负责等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心病人,尊重病人,爱护病人,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去加强对生命、苦难、死亡的体验。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再者,有条件的教学实习医院也可以通过组织医德医风竞赛,邀请专家或院内德高望重者给学生做专题报告和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通过临床实习教育,使医学生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培养健康至上、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理解与帮助病人的职业观念,培养集体合作精神,职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一个好的医务工作者必须是一个人性丰满的人,这样,他才可能把病人看作一个人而不只是疾病的一个载体。

总之,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和需求,我们要不断探索医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最佳的接合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依靠人文知识和方法,发展医学生的临床技能。我国的医学教育必须结合国情,校情,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人文科学知识教育,切实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潮流。(作者单位:郑州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美]刘易斯?托马斯 .最年轻的科学.青岛出版社 1997.9

[2] 王一方 .医学是科学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2

[3] 周国平.医学的人文品格 . 东方出版社1999.10

第8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摘 要:各大高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建设的基地、安国兴邦的重要环节。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了我国教育改革最关键的对象。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途径

一、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人们通过学习不同方面的人文知识了解自己内心独特的想法,重视人文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学生应通过学习先人留下的人文精髓提升自身的人格和修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把人文知识和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思想,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取得成功最大的动力和目标。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学年制教育,它是终身制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素质终身有益。

人文素质教育用以人为本的态度和科学观把人文知识转变为人内心美好的修养和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完善学生智力发展过程,提高审美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有很大的感染性和导向性,对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良好的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人格,塑造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的优秀实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正确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从社会化的角度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它是社会发展和生活的一种形象化模拟。教学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培养,逐渐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转变,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担当。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需要不断改进课程体系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来实现人文学科的发展,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可以开设高校人文学科选修课和必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加强高校人文景观建设

校园人文环境由校园文化、校园面貌和人文景观几部分组成。校园人文环境在人文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和文化制度建设完善人文教育,开展积极向上的人文活动,并把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人文景观建设中。比如,通过雕塑营造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树立起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校园绿化活动,使校园内的各种景物不但协调美观,而且还能进行功能的使用,陶冶学生的情操。

3.完善人文教育目标

高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一种精神,不能抱着功利目的进行人文教育,高校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修养身心,提高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品位。学生只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文教育目标,就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反作用。所以,高校在建立人文教育目标时,要把握好目标的方向和重要性,重新认识我国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做到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和现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统一。

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引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高校需要壮大师资队伍,这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必须严把教师的任教资格关,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学校还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让这些教师边任教边培训师资较弱的教师,为师资队伍增加新的血液,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易后余,李文英.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1).

第9篇:人文修养的重要性范文

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度、融洽性、协调性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在彼此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如平等、信用、理解等。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主要对象是家人、同学、老师、朋友、社会,大学生的交际圈相对简单,但是却影响着大学生的各方面生活以及健康心理的养成。人文素养是指在吸收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学识和修养,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质、人格、观念等各方面的性格特征,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程度。总的来说,人文素养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精神、行为。而人文知识的涉及面也较宽泛,内容包括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大学阶段是汲取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怎么样接人待物和接触社会的重要时期,是自身人文素质的养成的不可或缺的阶段,为今后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人际关系对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豪斯顿曾说过:"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生活幸福、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大学生会因人际交往的原则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处事风格,从而规范和支配自我行为,完成正确的自我定位,获取社会角色,从而在人文素养上得到提升。

(一)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大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管交往的对象是老师、同学还是家人,都会涉及到自身的处事原则,如与老师交往要尊敬诚恳;与同学交往要友爱真诚;与家人交往要自然亲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包含着人际交往的原则,如诚信、友爱等,大学生在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树立集体意识,摒弃个人主义,将自我融入集体,在集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

(二)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人文知识的汲取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是汲取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在集体生活的交流沟通中,必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彼此学习,互相进步。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微博与网友建立虚拟关系,这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更是吸收和交流人文知识的有效途径。

(三)人际关系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学会与人交往,是生活的必须,也是做人的基础。融洽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形成阳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人际交往的障碍,往往造成大学生偏激、孤僻、封闭的性格,人生态度灰暗消极,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大学生的心身健康,阻碍着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真正提升。

3从人际关系入手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人际关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密切相关,所以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基础和保障,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加大校园文化宣传力度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网络交际平台

紧跟时代步伐,满足学生需求,积极建立校园网,打造网络交际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交际机会,发挥网络的优势,使校园网成为一个传播知识、交流学习、互相倾诉的场所。特别是开始心理辅导栏目,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等帮助,进一步健全大学生的人品人格。

(三)开设人际交往课程,营造人文文化氛围

高校要开设人际交往相关课程,从专业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指导,提升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如礼仪课等,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应当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体现个人的素养,怎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用实用性的课程,给予大学生最直接的引导,营造浓厚的人文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