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财务管理感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感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管理感悟

第1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掌持着企业的经济命脉,但却是相当多中小企业的软肋。从近年来财政部对中小企业检查的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在现实运作中,尽管一些中小企业的产品也具有竞争力,其发展初期的经营业绩也较好,但最终还是陷入了种种困境,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自身财务管理的混乱,使企业缺乏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从而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这些说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仍处于低效率低水平阶段,与其日益发展壮大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够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一直受到“融资难”问题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和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现有融资体系也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融通。由于中小企业的贷款管理成本平均是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跟踪监控费用增加,使它们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2)中小企业税负过重,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中小企业的税金一般按销售额乘以6%的征收率计算,这样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高于一般纳税人,使得中小企业的赋税过重。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主要原因:①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②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③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④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3)投资能力较弱,且缺乏科学性。

①中小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业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②追求短期目标。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③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只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将企业规模做大的虚荣成就感,而忽略了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忽略了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满足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反而可能导致财务分散、风险增大。

(4)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薄弱,监管不力。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法律法规和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会计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是其中的主要内容。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核心就是实行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内部牵制制度。多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缩减财务人员,将原本应该由财务、会计和出纳三个人完成的工作交给一个人来完成。一些企业的财务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其中的几项制度,但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中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多数企业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有的即使有,也是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或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这样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些企业怕开展内部审计会伤了和气,除非有重大嫌疑或已经出了问题,否则不开展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同时由于内部审计要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甚至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中小企业不敢轻易让“外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所以在用人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内容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控制的薄弱、监管不力。具体表现为: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违反现金管理制度,常有超过规定限额的现金支出未按规定通过银行结算和坐支销货款现象发生;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等。

2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强化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素质。

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财务”与“会计”不分,财务管理从属于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往往仅限于营运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已取代生产管理成为企业管理核心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为此,中小企业应重视财务预算和营运资金管理、财务控制等工作,从大局把握企业经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层次,并要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同时,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还应聘请和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些财务人员的责任不仅限于对企业资金、资产的记录,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对已有资金的控制、对各项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投资、筹资进行合理的管理上,应能从较高的理论角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从数字变化的表面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活动,为改善经营管理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2)强化信用观念,提高信用等级,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若不尽快解决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就缺乏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中小企业要想摆脱目前融资难的困境,一方面必须强化信用观念,主动提高自身信用等级,做到诚实守信,规范经营;另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加强与大企业的联系,借助大企业的信用为其担保,获得银行贷款。还可以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不断向银行通报企业经营情况,让银行能够把握住企业资金的流向,取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并按银行信用等级评定标准规范企业的各项制度,积极争取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3)科学投资,降低投资风险。

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②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③注重人力资源的投资。从某种角度说,加强人力资源的投资,拥有一定的高素质的管理及技术型人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

规范项目投资程序。当企业在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实力之后,应规范项目的投资程序,实行投资监理,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做到精心设计和实施,规避投资风险。

(4)加强对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控制。

①合理估计和保证日常的现金流量。现金管理的起点正是估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确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尽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资金需要,并且保证非常及时地提供资金满足这些需要。这方面常见的错误是高估销售收入,低估了费用开支,或者在现金流量中没有加入意外开支的准备金。②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一般都会存在大量的赊销,因此应收货款问题是屡见不鲜的。要想解决这个难题,从一开始就需要严格把关,把某些付款条件规定清楚,防止客户在事后故意拖延。如果应收款已经发生,企业就需要制定严格的回收政策。③加强存货管理。不良的存货状态是消散企业资金的一个严重威胁。每多花一块钱用于存货,就等于少花一块钱用于生产。所以,对每一种储存在库的产品,应尽量需要寻求理想的存货余额。

第2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关键词】财务杠杆;财务管理;影响因素;建议措施

1.综述

1.1财务杠杆及财务杠杆原理

企业负债经营,不论利润多少,债务利息是不变的。于是利润增大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利息就会相对地减少,从而给投资者收益带来更大幅度的提高。这种债务对投资者收益的影响称作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原理是指由于固定性财务费用的存在,使企业息税前利润(EBIT)的微量变化所引起的每股收益(EPS)大幅度变动的现象。也就是,银行借款规模和利率水平一旦确定,其负担的利息水平也就固定不变。因此,企业盈利水平越高,扣除债权人拿走某一固定利息之后,投资者(股东)得到的回报也就愈多。相反,企业盈利水平越低,债权人照样拿走某一固定的利息,剩余给股东的回报也就愈少。当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可能倒贴。财务杠杆原理是指在长期资金总额不变的条件下,企业从营业利润中支付的债务成本是固定的,当营业利润增多或减少时,每一元营业利润所负担的债务成本就会相应地减小或增大,从而给每股普通股带来额外的收益或损失。

1.2财务杠杆的作用及表现

财务杠杆作用是指那些仅支付固定性资金成本的筹资方式(如债券、优先股、租赁等)对增加所有者的作用。财务杠杆的产生是在企业资金总额中有一部分仅支付固定性资金成本(如债券利息、优先股股利、租赁费等)的资金来源。当息税前利润增大时,在一般情况下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性资金成本就相对减少,而使每一普通股分的得利润有所增加。我们在明确了财务杠杆的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财务杠杆效益、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和财务杠杆的关系企业的财务杠杆,一般可以表现为三种关系:即负债与资产的对比关系(即资产负债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或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对比关系。在企业过高的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着以下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三是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新的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

2.影响财务杠杆应用的因素分析

2.1销售增长率

销售的未来增长率,是衡量财务杠杆在何种程度上扩大了企业每股收益的尺度。如果销售和收益每年按一定的比率增长,使用利息费用固定的债务进行筹资,可能扩大权益资本的效益。但是,销售和收益按有利比率增长的企业,其普通股票在市场上索取高价,这就有利于权益筹资,此时,企业必须权衡,当其普通股价格很高时,放弃扩大资产净值基础的机会,而使用财务杠杆的益处。

2.2销售的稳定性

销售稳定性与债务比率直接有关。如有较大的销售和收益稳定性,则企业有能力承担债务的固定费用,而其财务风险则要小于其企业的销售和收益大量下降时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收益水平较低时,企业偿还其固定利率债务的能力较小。

2.3产业特征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杠杆的运用。而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又是取决于其盈利能力的高低。企业盈利能力高低与其销售、边际利润的大小及稳定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新企业进人产业的难易程度、竞争能力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都会影响边际利润。发展中的产业能够带来较高的边际利润,但是,若产业中企业的数量由于新企业的加人而较易扩张,那么其边际利润往往是微薄的。

2.4资产结构

资产结构以几种方式影响筹资来源,进而影响财务杠杆的运用。有长期固定资产的企业特别是在对其产品的需求相对稳定时,一般使用长期抵押债务。资产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和存货(其价值取决于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较少依赖于长期债务筹资,更多的依赖于短期筹资。

2.5管理当局的态度

直接影响筹资选择管理当局的态度,关系到其对企业和风险的控制。其公司股票被广泛持有的大公司,公司管理当局可能选择追加销售普通股,因为此举对控股公司几乎没有影响。相反,小企业的所有者为了保证控制的连续性,可能喜欢避免发行普通股。因为他们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看到了使用杠杆能给企业带来大量潜在效益,所以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常常愿意承担高债务比率风险,充分运用财务杠杆。当然,相反的情况也成立,小企业的管理者可能比大公司更稳健。如果小企业的净资产较小,并且归业主经理所有,那么就可能决定阻止使用债务,因为使用债务会增加其大部分财产的风险,故而限制财务杠杆的运用。

2.6贷款人的态度

不管管理当局的态度如何,贷款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结构。公司和贷款人一起讨论财务结构,并且充分重视贷款人的建议。但是,如果公司管理当局试图违反产业准则使用财务杠杆,则贷款人可能不愿意接受这种债务增加,由此有效地限制其财务杠杆的运用。

3.财务杠杆在财务管理的应用措施

3.1适度举债筹资,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筹资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资金。适度举债,是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所必需资金的有效途径之一。若举债筹资不足,势必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举债筹资过度,一方面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资金过剩,则可能导致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因此,企业举债筹资应掌握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按企业最低必须资金需用量进行筹资,既有利于资金使用效果的提高,又有利于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3.2有效负债经营,减少财务风险

有效负债经营,就是指举债资金的投资报酬率(总资本营业利润率)高于举债成本,在其生产经营和投资中带来资金数量,实现企业理财目标。此种经营方式,不仅可以解决企业资金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问题,而且可以“借鸡生蛋”增强企业的盈利及偿债能力。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其财务风险。

3.3均衡扩大促销,稳定提高盈利能力

比较均衡的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促使企业的稳步增长。企业有较大的销售和收益的稳定性,则企业有较高承担债务利息费用的能力。企业盈利能力的稳步提高,不仅有利于权益资本收益的提高及企业理财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偿债能力。

3.4正确运用杠杆效应,实现企业理财目标

企业财务杠杆效应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正财务杠杆作用产生的效果,即当总资本营业利润率高于举债成本时,每股利润会上升。另一方面,则是当总资本利润率小于举债成本时,每股利润必然下降。正确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实现企业理财目标,就是要发挥财务杠杆之功能,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即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标。

3.5科学筹资、投资、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实现最优资金结构

一般而言,企业在进行筹资或投资决策时,应从边际资金成本作为衡量标准,选择投资报酬率大于边际成本资金筹资的投资计划与项目。由此可使企业综合资金成本最低或投资收益最优化。综合资金成本最低,就可实现企业资金结构的最优化,也是财务杠杆作用最大化。 [科]

【参考文献】

[1]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第3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4-0115-02

财务管理是对医院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考核等工作的总称,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医院所有的经营决策都以医院财务核算为依据,在经营决策实施过程中财务部门合理的财务控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医疗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对保证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一些医院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导致财经秩序较为混乱,经费管理漏洞较多、责任不清,以及重供轻管和重钱轻物的现象比较普遍,致使出现了严重流失、浪费经费物资的问题。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体系,在不脱离医院财务活动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使医院的财务活动有章可循。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约束着医院全体人员,任何个人所拥有的权力都不得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为确保资产的安全,降低资金成本以及财务风险,医院应对现金收支、采购、验收及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加强对物品和收款情况的管理。严格制定财务预算,建立定期分析检查制度,分析发生额与预算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做出及时的控制与调整。医院应根据适度授权原则,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对会计及相关人员授权批准范围、权限和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使其依法依制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为防止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医院应对其收支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控制,同时,强化外部监督,才能有效地堵塞漏洞,解决经费物资流失、浪费严重的问题。

二、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

部分医院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并不强,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只重视医疗业务管理,忽视了医院的价值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使医院的运行成本过高。医院财务工作专业性极强,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才,但医院普遍注重对医疗人员的培养,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这就使部分医院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以至于不能发现管理中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利于医院竞争水平的提高。

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医院领导有较强的财务管理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才会做的更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现在医疗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医院应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鼓励财务管理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学习活动。财务人员自己也应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适应新形势。医院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起新的理财观念,增强财务人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核算工作,还应充分利用财会信息参与经营活动决策和管理,从能否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判断和评价医院经营活动的预测和决策是否可行,并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提高经营效益。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医院预算是根据医院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而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医院预算管理是一种全面预算管理,通常以医院经营发展目标为预算目标,根据医院财务活动的实际情况和医疗市场的情况,编制的业务收支计划、投资计划等预算。编制预算必须遵循收支统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的原则,应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做为保障,因此,医院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并逐渐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科学的现金流量预算,根据现金的流入量来安排现金的流出量;同时应对预算执行情况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实行考核,如果预算制定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则应对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医院应在财务收支上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合理安排资金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是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对于医院后勤物资的购置,在相关科室提出采购计划后,由主管院长通过审批后才可以进行采购,而财务科有权对超计划采购和库存过大的采购拒绝付款;建立严格的报销审批制度,使资金使用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使重点项目资金的需求得到保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四、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加强医院成本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医院成本和费用的管理,运用财务管理手段进行医疗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能够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劳动消耗,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控制支出、节能降耗,可以为财务决策提供信息,也可以发现新问题,从而促进医院对其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因此,医院领导应从只注重医院的收入、不注重成本耗费的误区中走出来,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加强医院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以及绩效评估,应制定有效的科室成本核算办法,完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责任制成本考核、分析评价和信息反馈体系,控制支出,降低服务营运成本。强化成本核算管理,实行成本控制,应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在对成本执行的情况进行考核时,应将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进行比较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成本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控制各项支出,降低成本费用,使费用与科室、个人利益相联系,利用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促使各部门转变观念,强化医院职工的成本意识,使其主动实现成本目标,提高资源利用率。

五、强化对医院资产的管理

一些医院一方面有很多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占用大量资金,另一方面又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运用状况难以优化。为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财务部门与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制定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报废制度,定期由医院财务部门和物资设备部门共同进行资产清查,提出积压清单,对积压物资进行及时处理,防止物资的浪费和积压。建立盘点清查制度,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建立资产档案管理,使各部门所承担的责任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对相关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其进行资产管理的责任感和管理能力,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保证。为优化资源配置,医院不仅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还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研究。医院是科技密集型行业,其无形资产包括医疗信誉、专利权、专家声誉及知名度、科技研究论文以及病案等。对医院的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声誉,促进医院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必然不能忽视对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

六、结语

总之,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和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在医院经营管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用严格统一的财经法规规范整个财务活动,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使财务管理活动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成本目标管理,明确各项管理细则,完善日常财务管理规定,确保医院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财务工作质量的优劣受财务队伍素质的高低的影响,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要强化医院领导财务管理意识,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医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强化对医院资产的管理。医院要树立起财务管理的观念,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主动性,为医院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推动医院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庆祝,魏亚平,郝云莲.创新医院财务管理提升医院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6).

[2]孙志霞.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医院和谐发展[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4).

第4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一、企业财务基础管理中存在的误区

1.财务基础管理观念滞后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财务基础管理在企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缺乏思想上的认识,在日常经营生产中没有营造良好的财务基础管理氛围。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新时期下,由于受到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企业内外生存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金融市场不稳定,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不断增多,传统的财务基础管理观念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无法适应日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此外,很多企业在设置内部机构时,没有突出财务部门的地位,企业其他部门出现财务管理兼职的情况,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没有明确;企业,缺少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仍比较落后,影响财务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没有及时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也不能积极采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财务基础管理工作的顺利进展。

2.财务基础管理制度较薄弱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财务基础管理中会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财务管理制度基础较薄弱,缺乏配套的会计预算核算、财务审计和监督等相关制度。部分企业缺乏严格的支出标准,在分配管理和资产管理上缺乏合理的办法,在核算相关账务时不够规范,大大降低了企业对收入管理的有效性。对会计工作机构和划分会计人员岗位时上不够科学合理,没有遵循不相容职位相分离的原则,无法实行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这些因素最终会影响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导致财务基础管理出现失控的局面。此外,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财务审计和监督制度,我国很多企业几乎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缺乏,审计工作比较滞后,缺乏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内部监督机制,难以发挥监督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企业财务基础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管理观念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跟不上内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但这种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企业管理者必须积极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传统财务管理观念,依据市场经济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积极调整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方法。企业通过对各项资金筹集及运作来安排企业各项财务的收支,并进行收益合理分配,不断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相关机制,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所面临的各项风险。此外,应营造良好的企业财务基础管理氛围,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将全面预算工作落到实处,将预算指标具体细化到个人,调动企业所有员工对财务管理的支持和重视,逐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积极作用。

2.革新传统财务基础管理模式,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会计核算仍采用传统的核算方法,无法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的动态变化有效的反映出来,由于信息闭塞,导致企业的决策者无法及时获取企业相关的准确的财务数据。此外,由于缺乏严格的财务制度,企业中的各个层面都存在信息数据失真的情况。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该不断创新财务基础管理模式,制定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不断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采用先进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技术和软件,确保企业各项财务数据的真实可信,利于管理者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中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企业内部积极营造一种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氛围,通过讲座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将信息化财务管理不断深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3.对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企业要想加强财务基础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具备一批专业知识过硬的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因此,企业应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增强和培养财务人员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积极性。此外,企业应对财务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度,合理安排财务人员的工作岗位,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配合,根据财务人员的自身能力水平和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岗位安排,最大限度的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财务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和高效地运行。

第5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关键词】医院集团 财务 管理

【Abstract】Facing the trend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group, how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hospital group, promote hospital group rational allocation of assets,improve the capital operational efficiency,hospital must face. Author does a study on related issues at here.

【Key words】hospital group finance management

一、医院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医院集团是指以具有技术、人才、管理、服务、社会基础等优势的医院为中心, 由多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医院及多个投资、管理机构共同参与, 采用资产重组、合并及合资等方式,通过医疗技术扶持、管理理念的推广和体制改革等措施, 形成一个技术水平高、管理科学、功能齐全、服务完善和具有规模效益的医疗机构集合体。目前医院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可大致分为三种:

(1)集中管理型。医院集团总部对下属医院的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财务事项拥有绝对决策权,下属医院的财务数据也统一设置,医院集团以直接管理的方式控制下属医院的经营活动。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医院集团对下属医院具备强有力的控制体系,使医院集团决策得到及时贯彻和实施,有利于对集团整体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可在实现其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收益的目的。但由于集团总部的权力太集中,一旦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整个公司就会面临极大风险。

(2)分散管理型。医院集团总部掌握对下属医院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权与审批权,而将其他财务事项的管理权下放到下属医院。医院集团经营指标及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下属医院管理层贯彻实施。分散管理财务管理模式下,下属医院相对独立,集团总部不干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活动,下属医院在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费用开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做出财务决策。医院集团对下属医院的管理以间接管理为主。

(3)集中与分散管理相结合型。医院集团对下属医院的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结余分配等事项进行集中管理,各下属医院可在医院集团最高决策层授权下享有相当大的经营自分散管理权。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是没有的,在集团总院指导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集权模式。此模式既能发挥集团总院财务调控功能,激发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我国医院集团总体上规模都较小,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要在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医院集团的财务管理必须进行创新,必须改变原有财务管理模式。

二、目前医院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严格,资金利用率低。目前,很大部分医院集团是通过行政命令形成的医院联合,内部各成员医院有着各自的势力范围,资金难以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也就发挥不出集团的资金优势。资金沉淀严重,医院集团可运作的资金很少,并且周转缓慢,资金的短缺严重影响着医院集团的发展。随着医院集团规模的迅速壮大和医院组织结构的调整,使得资金管理中的矛盾日益突出,随意开立银行账户,投资随意性大,造成盲目投资,给医院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2)规模化经营导致财务风险增大。医院通过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壮大了实力,提高了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规模的扩大,成员医院的区域分散,独立经营,又使得财务风险积聚增大,医院集团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从医院集团的内外部环境看,财务风险有:资本市场不发达,筹措资金困难,资金成本高;医疗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医院收益不稳定;信用度降低,信誉不好;对外投资过多,内部资金不够;医院负债过度而失控,无法偿还债务;成员医院经营状况恶化,投入资本贬值或面临破产还债;对成员医院控制不力,成员医院损坏集团其他成员医院利益等。

(3)缺乏统一的会计核算口径和核算标准。各下属医院间存在会计核算各自为政、信息壁垒的弊端。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不利于对各成员医院分院实施财务核算集中监控。

(4)医院集团是在现代医院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体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存在委托关系。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函数不一样以及机会主义等原因,集团内部成员的经营者可能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从而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再者是集团内部各成员医院都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这可能违背集团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5)重视会计核算,轻视成本和预算管理。目前大多数医院集团财务管理的重心仅仅限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停留在理顺财务处理流程,出具对外财务报表的阶段。由于数据的单一和滞后,就更谈不上对成本的分析和全面的预算管理,这种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模式已很难适应医院集团高速发展和集团管理的需求。

三、对医院集团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1)统一银行账户管理盘活资金,提高效率集团应进一步完善资金统一管理。信息平台,将各分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有机联系起来,及时了解和掌握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资金存量和流向,保证资金周转的顺畅、迅速和高效。通过规范支出,统一调度,实现资金的归集、拨付和内部借贷需要。在同等投资和经营规模条件下,尽量减少整个集团对银行的借贷规模,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成立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平衡调度使用资金,对成员医院的资金需求,要按照有偿使用原则进行安排,严格核算,严格考核。

(2)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拓展融资渠道,调整资金结构,降低筹资风险。医院集团充分利用规模、实力等优势,广开融资渠道,在多方案中选择最有利的举债方案;同时对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使用资金,统一对外举债,优化资金配置,选择适当的筹资规模,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强化投资管理,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必须对投资方式、时间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成员医院的再投资,也要根据投资回报和其发展前景慎重抉择,投资规模要适度,资金投向要合理配置,对投资回收和赢利能力进行科学测算,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

(3)构建财务管理总体框架,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统一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医院集团总部和下属医院统一执行集团制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在费用控制、成本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执行集团统一标准;统一财务机构设置和财会人员管理,集团直属财务机构负责人由集团决策层聘任,下属医院财会人员按集团统一的标准任用。增强财务人员在内部管理、监控、核算中的独立性和公允性。从制度上保证成员医院的财务运作符合集团的整体利益。

(4)改进、完善医院集团的治理结构。目前,医院治理的基本模式是院长负责制,从各国的经验看,改进和完善医院集团治理结构,需要借鉴公司治理模式改造的经验,建立董事会制度和监事会制度,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通过董事会、医院管理层与监事会的有效分离,强化医院集团内部的权利制衡机制,可以借鉴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的设置模式,实行外派董事制度,财务总监或财务主管委派制,负责监督成员医院的财务行为,对成员医院有损集团利益的财务行为,及时纠正或向集团总部报告,防止集团因此受到损害。

(5)医院集团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和预算管理。医院集团要实现效益最大化,全面成本管理法是进行成本核算的较好选择。全面成本管理可根据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以及成本权重对人、财、物的消耗实现控制,达到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产的目的。另一方面,它对提高内部资源配置效率,规范收入费用项目和收支范围,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保证医院集团医疗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加强医院集团的管理和考核,完成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近期的发展要求。一个健全的预算制度,实际上是医院集团完善的财务集中管理的体现。医院集团的预算是针对医院集团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和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活动计划的数量表述,是医院集团控制经济活动的依据和考核所属医疗部门医疗经营业绩的标准。真正公平有效的绩效管理制度能够激励各成员医院不断发展,实现各成员医院与医院集团利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赵立,蒋祥虎,时浩明.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 提高医院经济运行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4.

第6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预算;体制

所谓的高校财务管理其实就是高校组织的财务活动和对财务管理的处理,对于高校来说,进行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而且随着我国高校发展环境的变化,我国的高校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够全面提高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高校管理本身是高校的重要管理方式之一,随着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面进行,再加上新旧思想对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影响,导致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相应的问题,导致我国的高校财务发展受到了相应的影响,笔者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财务管理问题M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利用实证研究法对我国高校的现有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于其中的相应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利用科学、合理和使用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问题解决。

一、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现状简述

通过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得知,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而且高校的财务管理环境收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教育资源多元化的影响。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正在逐渐扩大,办学经费也日益增多,因此高校需要进行深入的内部改革,病获得资源的良好配置,实现教育成本的降低。我国目前的高校会计制度只能满足国家信息的需要,并不能满足高校利益的需求,对于高校的自身管理和发展并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问题的总结和分析

通过对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进行调查和资料分析得知,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的规范财务分析准则,而且财务对于相应信息的分析和研究并不准确。在进行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的识货,目前仅仅进行了收付的控制,并没有对相应的财务进行全面的控制。另外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导致物价变动,人员费和公用经费的比例比较难以把握,出现了很多相应的问题。学校本身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折旧,对财务进行基础数据分析的时候,容易出现综合财力计算不准确的问题。高校本身的资产负债率和成本难以进行全面的估计和把握,容易出现各种相应的问题。

三、主要结论和建议

1.我国高校的主要财务问题

通过对我国高校的财务问题进行研究得知,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的主要问题主要是缺乏统一的财务分析准则,而且财务分析的信息力度不准确,容易出现问题。高校本身的资产具有一定的负债率,对于负债率的控制不够明确,没有对负债率有全面的把握。我国目前高校的成本和收益估算困难,想要实现我国高校的资金流动过程分析,并解决我国高校收支平衡问题和收支余超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

2.高校主要财务问题的解决办法

想要对这些高校财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制度问题。对于高校的财务制度而言,需要首先建议政府以法律和法规为基础,进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方法,实现对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控制。另外需要联合有关的专家,进行高校教育成本和效益理论的综合性研究,制定出比较符合高校财务成本和效益的估算方法,实现我国高校财务权责的全面落实。与此同时,还要确立可行的财务管理新方法,实现高校的全面综合发展,树立科学的校产经营管理意识,实现对相应资金的筹措,提高高校资金的筹集能力,降低学校资金的管理风险,确保校内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全面技术进步,解决每个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

四、结束语

从整体上来说,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虽然已经在进行改革和创新,但是其中仍旧存在很多相应的问题。对于高校的科研经费、专项经费和学科建设经费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可行、客观的绩效评估,获得问题的解决办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全面解决,提高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盛兆碧.浅析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6(21).

[2]王万海.浅谈“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管理[J].商业会计.2016(21).

[3]赵晓奇.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加强管理的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6(22).

[4]印巧云,李韵.独立学院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31).

[5]何志勤.全面“营改增”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6(33).

[6]张莉莉.当前时期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6(34).

[7]徐翰霖.浅析会计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J].财会学习.2016(22).

第7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关键字】矿山企业,财务管理,现象,见解

一、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及意义

1.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性

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以高层管理方向为指引,但中低层财务工作范围广泛且简易的综合性工作。矿山企业基层作业人员数量多、分工明确且工序复杂,致使财务要面面俱到就增加了一定难度,也就使得其综合性难度加剧。可见,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既具有综合性,也具有具体性,才能使得特色的矿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协助下发挥更大的企业光辉。

本身财务管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但是矿山企业的财务工作较多为基础数据工作的总结集合,若是矿山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到位、数据不足,就将影响之后的一连串企业财务决策。可见,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具有科学性、基础性。

2.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意义

现代国内外经济环境下,矿山企业想继续稳定发展下去,就应该持续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设,使财务管理工作发挥更大的基础与核心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对于矿山企业来说,过快或过慢的发展速度是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容易使得企业未觉察到企业不足而面临未知的企业风险,甚至企业风险带来的社会风险。可见,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性和纠正性。矿山企业有了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得企业长久发展,并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工作是贯穿矿山企业管理内部的各个环节,甚至对于企业发展前期策划与后期评价总结都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因此财务管理工作在矿山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的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果差,是由于矿山企业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二者的结合存在很大的磨合空间,致使矿山企业的经营效益不如预期,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容置疑。

二、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现象分析

1.矿山企业资金管理过于分散,使得高层难以良好的做出决策

矿山企业资金管理混乱,特别是基层、中层资金过于分散,有些资金的利用价值非常微弱,高层对这些资金数据又有一定依赖,使得做出的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在一定上影响企业发展。当前下属矿业开设多个账户现象普遍,也就更加造成资金管理涣散、不严格,进而使得资金体内外循环问题突出,那么整个矿山企业就容易资金融通、资金结构出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急剧上升。

2.缺乏统一财务管理方向,内部控制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微妙分歧

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方向性、目标性,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混乱不够明晰,使得内部资本结构松散,下属部门和矿业各司为政,过于追求局部甚至个人利益最大化,就严重损害了矿山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集体利益。没有统一性和目标性一致的企业,那么内部控制的制定也就同样存在很大漏洞,使得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互相磨合却又无法帮助企业走向稳定、提升的前进道路。当前,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内控工作完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无法团结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而是加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监督。

3.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认识为“重收益、轻风险”

整个矿山行业的人员都没有认识到作为矿业这个特殊行业应该有的基本认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有了水土那么人会好吗?矿山企业能够获得巨大收益(有的矿业属于垄断行业),收益驱使企业各层人员过于重视收益,而轻视了企业长期发展带来的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矿山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认识和财务管理理念陈旧,也是致使财务管理工作单纯为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那么矿山企业呈现“重收益,轻风险”的现象就更加明显。

三、对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些许见解

1.制定矿山企业经营发展大目标,让资金、成本、内控等管理目标高度统一

矿山企业应该秉着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来综合制定企业经营发展大方向,企业内部各成员都认可的方向,若部分人员不认可也应该进行思想教育和,让其明白此目标将会带来的巨大经营利益,而不是太过于注重眼前短期利益等等。有了统一性的企业内部团结,才能使得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部分(资金、成本、内控、风险等管理)都得到沿着这个目标全面动态性运作。矿山企业的董事会也应该发挥其应有的职责来领导企业的整体发展,也尽量维护自身利益的条件下稳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成本管理作为矿山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不能一味的追求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2.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与其他管理的及时动态沟通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成熟能够为矿山企业财务信息及时传输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也应该从而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大幅度调整,将这一网络技术充分融入进来,为矿山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做出贡献。发展财务管理网络信息化能够使得管理由静态向动态循环发展,再加上矿山企业经常面临严苛的地理、地质等条件限制,有了网络化财务管理就能克服这一方面带来的财务管理困境。

3.培养一批责任心、财务知识、地区荣辱感强的财务各层人员

财务人员作为矿山企业经营发展的纠正协助者,其品德和责任都需要有充分的可靠性,才能促进矿山企业沿着长远目标前进。矿山企业应该对具有特殊、不同岗位财务人员进行不同财务高级知识的普及,以便保证其知识的充足来为业务创新打下扎实基础。矿山地区荣辱感强的财务人员更应该进行多方面(社会人际、法律、经济、技术、国际化专业知识、国际化先进矿业理论)培养,地区使命感会促进该批人员自主创新来协助企业科学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华,周正富.煤矿多种经营集体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煤炭科技.2003(2).

[2]刘建强.浅析国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旬刊.2011(3).

[3]王芳.浅谈企业刨新型财务管理[J].财税研究.2014(33).

第8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F29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求巨大的资金投入,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其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管理尤为重要。任何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房地产行业中立足发展,获得利润,除了取决于资金实力、人力资源、技术能力外,还取决于其财务综合管理能力。

一、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

财务管理作为房地产的核心工作,是将房地产企业在其运营中所涉及的所有资金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筹划,之后再对其进行分配,使得企业可以对于每个资金项目做到科学合理的利用,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进行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与分配,做好其在工作范围之内的所有工作。房地产企业和其他普通企业中的财务管理是有着非常大的差别的。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所需资金剧增,财务关系逐渐复杂,同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财务管理的重点由筹集资金转向财务监督,进而转向以事前控制为主形成财务管理的控制系统。

1、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运动

房地产开发企业简称开发企业。它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开发企业以开发活动为中心,供应、开发和销售转让三个主要开发经营过程构成了开发企业基本的经济活动。基于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着客观的资金运动,这种资金运动表现为实物商品资金运动和金融商品资金运动两种形式。

2、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管理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管理必需十分谨慎,需要制订资金计划,规划每笔资金的使用。除此之外,企业应按照规定的资金计划的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主要表现为资金的收支管理,而且在使用资金前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务必使资金的使用都是合理的,并能满足各部门对资金的需要。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1、筹资管理目标

筹集资金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前提,是决定企业资金运动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速度的重要环节。因此,筹资目标就是企业以较低的资金成本与适度的筹资风险,用合法的方式筹集企业所需生产资金。这一目标是以降低资金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来实现的。

2、投资管理目标

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包括对自身以及对外的投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取得投资收益。很多时候企业往往只看到了项目的销售前景而忽视了整体的项目风险评估,因此会使得财务风险加大,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大、周期长,其所面临的风险比一般企业还要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投资的目标就是:要以较低的投资风险获取较多的投资收益。

3、利润分配管理目标

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目标是在利润分配时,正确处理企业相互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合理确定利润留存比例及分配方式,提高企业的潜在收益能力。过多的分配利润会增加企业的融资负担,过少的分配利润会导致股东的投资积极性下降。所以企业应该改进利润分配的随意性,应该真正的做到用战略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形势和市场环境变化进行仔细的分析,之后做出合理的决策进而对企业利润进行分配。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筹资风险分析

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性决定了房地产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其筹资行为又必然会形成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导致的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当中央银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时,通常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市场存贷款利率上升,从而货币供应量减少,公司筹资就会出现困难,筹资的资金成本加大,盈利相应减少甚至亏损。因此,必须评估不同负债筹资方式下筹资资金风险,并据以进行筹资风险管理,最大可能的规避筹资风险。由于筹资风险是因为存在债务资金及其偿付才可能发生的,因而从风险产生的原因上可将它分为现金性筹资风险和收支性筹资风险。

1、现金性筹资风险

现金性筹资风险又称资金性筹资风险。它是指企业在特定时点上,现金流入量不足以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如果在资金利润率较低时需要偿还资金成本较高的债务,并且在债务偿还日期的安排上不合理而导致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等情况都会形成筹资风险。对于这种风险只需通过合理安排现金流量即可回避,对企业和所有者的收益影响不大。

2、收支性筹资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发生亏损,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也就越低,筹资风险就越大。这就要求开发企业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之前,搞好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的社会调查,进行可行性研究,对开发项目的投资经济效益加以分析,同时加强开发工程的成本管理,做好营销工作。

四、房地产开发项目现金流量的计算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投资周期较长,使得投资效益分析评价中应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这就必须先对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在开发和销售期间的货币资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分析计算,以便通过折现系数把项目不同时期的货币资金收支折算成同一时点的资金价值,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开发和销售期间资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叫做现金流量。对于投资借款利息,由于已将投资支出列作现金流出量,在计算现值时,已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所以也不再将投资支出中借款利息和财务费用中借款利息列作现金流出量。这样,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现金流入量是营业收入;现金流出量是投资支出、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应纳所得税。在得知房地产开发项目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后,计算净现金流量。

五、开发产品的财务管理问题

开发企业的开发产品是指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和商品土地、出租土地,包括在建开发产品和已完开发产品。在建开发产品是指正在开发的产品。已完开发产品是指已经完成全部开发过程,并经验收合格、符合设计标准的开发产品。此外,还包括已开发完成用于安置拆迁居民周转使用、产权归企业所有的周转房。

开发企业已开发的商品房、出租房和周转房,虽具有使用时期长、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其实物形态的固定资产特征,但是它们都是为了出售、出租,并不用于开发经营活动。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特点,决定了对外销售开发产品可以采用出售和出租两种方式,也决定了出租房、周转房和商品房三者之间用途的不稳定性。开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开发经营情况、资金情况以及房地产市场销售等情况,决定这些开发产品的用途。因此,商品房、出租房和周转房只能作为开发产品,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1、在建开发产品与已完开发产品的财务管理

在建开发产品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开发产品开发成本的控制。开发企业的开发工程,可以发包给施工企业进行施工,也可自行组建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开发企业对已经完成全部开发过程、并经验收合格的开发产品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开发土地、房屋的销售、转让、出租等进行动态管理,保证账实相符。开发企业已完开发房屋,如果空置时间较长,超过一年以上,并对房屋销售前景不乐观时,财务部门应测算能够承受的降价幅度,供销售部门考虑降价出售,以便回收长期占用资金,加快资金周转。

2、预售开发产品和分期收款开发产品的财务管理

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屋,由于开发期较长,占用资金较多,为了满足后续开发资金的需要,可以进行预售。预售商品房屋在未竣工验收以前,仍为未完开发产品。待竣工验收合格,向房产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竣工交付登记,按房屋预售合同办理房屋交付手续。开发企业开发的商品房屋,在房产市场不景气时期,也可采用分期收款销售方式。在房款没有收齐以前,该房屋仍属企业的分期收款开发产品,作为存货管理。

3、出租开发产品的财务管理

房屋、土地租赁也是房地产交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指房屋、土地所有权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土地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出租房屋随着用户的使用及自然力的侵蚀,会逐渐发生损耗而减少其价值。这部分损耗价值,应算作出租房屋经营期间的费用,将它计入出租房屋的经营成本。开发企业在房屋出租过程中发生的修理费用,如属于经常性维修费用,可作为出租房屋的当期经营支出,直接计入出租房屋经营成本。如属于大修理支出,按大修理间隔期作为摊销月数,分月将大修理支出的月摊销额计入出租房屋的经营成本。

4、周转房的财务管理

开发企业周转房是指企业用于安置被拆迁居民周转使用、产权归企业所有的各种房屋。周转房随着使用及自然力的侵蚀,会逐渐发生损耗而减少其价值。这部分损耗价值,应作为开发期间的费用计入有关开发成本。周转房的损耗价值的摊销,应根据周转房的结构和使用情况,分别采用平均年限摊销法和周转使用次数摊销法。对非临时性简易周转房,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应采用平均年限摊销法按使用期限计提每月摊销额。对临时性简易周转房,由于周转次数有限,一般可采用周转使用次数摊销法,按预计周转次数计提周转使用一次的摊销额。

如果改变用途将周转房作为商品房对外销售时,通常在出售前要进行改装修复或根据购房人的要求对其进行改建或扩建。周转房在出售以前进行改装修复所发生的费用,可列作营业费用。周转房在出售以前根据购房人要求进行的改建、扩建工程,应将改建、扩建工程支出转作周转房的价值。

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财务管理,吸纳财务管理人才,逐步提高财务综合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俞文青.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第二版)[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2]方芳.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财务管理感悟范文

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约束机制不完善

(1)执行财经纪律观念淡薄。不少单位是单位领导收支审批“一枝笔”,执行财经纪律存在着极大的个人随意性,很多财务行为不受约束,未能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从而为某些干部占用、挪用资金提供可乘之机。

(2)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有些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有章不循、有规不守;有些单位出纳兼任记账、档案保管,记账兼任复核;还有的是驾驶员兼任会计,材料保管员既保管实物,又承担部分会计职能。各单位均普遍存在着这种严重的兼岗现象,不相容职务未能合法、合理分离。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性大

(1)固定资产的计量不科学,资产管理信息比较混乱。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同于企业固定资产,其购买和建设费用全额列入事业费支出。不按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这样的账务处理中,以收入数额为基数计提的“修购基金”和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产生脱节,无法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数作出正确反映。

(2)固定资产监管力度不够。固定资产没有专人管理,造成部分固定资产未经批准也未办理产权变动手续,就被作为本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向外出租或兴办经济实体,国有资产处置也比较随意。有的对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使大量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行为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部分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虚假的现象。这些不完整或者虚假的原始凭证被纳入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财务管理信息失真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单位为了小团体或个人利益,不顾诚信道德而损害单位和公众利益,在会计数据上做文章,假账真做,造成账实不符,以达到转移国家资产、粉饰业绩等目的。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有效的相互约束机制。事业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一套内控严格、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对现金管理、财产审批、审批权限分配、财务计划制定和实施、资金筹集和使用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2)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的基本依据和行为规范。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的要求,保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以财政部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布为标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要逐步使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以法律形式明确行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同时,要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之中,督促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2)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认真搞好资产清查,严格设定资产登记管理和考核体系,推动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构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从形成、使用到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管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促进资产调剂或调配,优化资产配置和分布。

3.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1)充分认识财务人员素质的重要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执证上岗制度,把思想素质好、业务技术精、责任心强的人员调到财务岗位上。

(2)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各级财政部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财务管理人员要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加快财务信息传递。

4.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监督体系

(1)规范内控措施,实现有效监督。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不相容职务分离”及“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明确职能,强化责任,真正做到确保支出合理真实,凭证有效,审批手续明确、严格;事业单位领导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配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