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网络暴力的内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暴力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暴力的内涵

第1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现代医患关系正呈现出激化之态,日益普及的社交网络在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医患纠纷及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提出现代医患关系的内涵较之传统概念更加完善,同时阐明该变化的意义与实现途径;最后分析国内新兴的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对现代医患关系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医患关系;社交网络;在线诊疗

“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诊疗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获得了长足而显著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患关系中人性的淡化。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被推向市场以后,这一弊端已逐渐显现,医患关系正趋向紧张,医患矛盾亦日益尖锐。解决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推动医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分配的公平,与此同时,医患矛盾的缓和需要多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本文着眼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交网络的兴起,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医患关系的概念,从而借助社交网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1医患关系的困境与成因

1.1医患纠纷及暴力事件发生情况

近20年来,我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据中华医院管理协会调查显示,98.4%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其发生率和医院床位数呈正相关;73.5%的医疗纠纷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从经济损失上看,全国县级以上医院每年医疗纠纷索赔金额高达42亿元,占医疗收入的5.9%;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与此同时,暴力伤医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比例亦在逐年上升。有研究数据显示,发生医务人员因医暴而受到明显损伤事件的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每年每所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2012年的27.3次[1]。各类医疗投诉、医患摩擦更是层出不穷,给医疗服务行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1.2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成因

医患矛盾的本质是患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医方的医疗服务相对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包括器械和技术在内的高端医疗资源大量涌向高层次医院,医疗资源纵向分配失衡状况愈发严重。特别是对于我国由政府主导、半市场化的医疗行业而言,满足医疗需求的方式相对单一,导致高层次医院超负荷运转及医疗资源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在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院发展靠自营创收的社会环境下,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由此出现医患沟通不畅、医疗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2]。可见,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方法是加快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进度,同时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者得到及时而便捷的医疗服务[3]。

2医患关系内涵的发展与更新

2.1医患关系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发展与普及,为专业的健康社交网络铺设了基础,推动了医患关系概念的更新。借助网络,医生可以同时与多名患者进行信息交流,医患关系由此发展为一个医疗团队与其所负责的多个患方之间的关系,即由原来的“一对一”变为“一对多”的医患关系。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概念极大拓宽了医患关系的范围,尤其把不同的患者团体囊括其中,同一类疾病的多个患者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医疗需求得到更高效的满足,在高度互动的在线站点内,患方群体相互交流,为处理当前医患关系提供了便利;同时,医生与其负责的多个患者借助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可以更便捷地传递最新、最准确的诊疗指导,使循证医学得以更有效的贯彻。

2.2医患关系内涵变化的意义

2.2.1增进医患沟通。

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但面对面的沟通不仅耗费医患双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常常“沟而不通”。2011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平时不愿与医生分享健康信息[3],而新概念下的医患关系利用新通讯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医患沟通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由个人发展为组群,这显著拓宽了沟通范围,提高了沟通效率。

2.2.2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在过去,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医患沟通的障碍,但众多患者因各自不同的病症可以形成相应病患团体,出于对病友的高度信任,在该团体中患者可自发地相互分享患病、治病的经验,进而能提高患者个体对于相应疾病的认知,使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2.3营造良性就医氛围。

患方对医方的低信任是阻碍和谐医患关系的直接社会原因。在新概念的医患关系下,患者通过网络能够更加了解医生的日常工作状态及其职业的特殊性;同时,患者群体还能相互监督,形成制约,减少“无理取闹”的发生,有利于对医生产生理解、信任和尊重,从而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2.3适应现代医患关系新内涵的途径

2.3.1建立高效医疗资源整合与分配模式。

新概念的提出必将对现有的医患关系与医疗模式产生冲击,因而需建立新型的医疗咨询和治疗模式,例如网络上流行的“春雨医生”和“求医问药网”之类的新兴医疗方式,极大提高了医疗资源整合与分配效率。

2.4.2培养适应新型医患关系的医疗工作者。

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变化及其影响,医务工作者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传统医患关系上,而应加强医学知识的积累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利用新兴沟通模式与患者进行多种渠道的交流。

2.3.3加强网络医疗信息的建设与监督。

网络信息环境十分复杂。首先,互联网时布信息门槛降低,导致各种“伪知识”大行其道,因此要加强对于虚假信息的监督力度。此外,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患者往往会选择“患—患”沟通,因大家“同病相怜”,难免会出现误解医生的情况,所以要对于病患间的沟通正确引导。

2.3.4借助网络舆论正面宣传。

网络媒体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医患关系的新概念下,网络媒体需要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合理判断,另一方面要站在医生角度合理思考,处理好网络舆论与医患关系的问题,力求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3医患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与趋势

3.1推动医患关系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3.1.1移动互联网的推广。

回首二十年来的网络历程,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6.32亿,普及率达46%;互联网经济总量占GDP的4.4%,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高于美、法、德等发达国家[4]。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保有量超过20亿,移动媒体成为用户连接网络的首选方式,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社会步入了4G通信时代[5]。巨大的网民基数、便捷的移动设备、高速的通信网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社会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

3.1.2社交网络的普及。

《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经常登录社交网站的网民比例高达53%,从社交网站获取健康信息的用户数量之庞大可见一斑[6]。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社交网络平台的涌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社交网络已然触手可及。腾讯公司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社交平台手机应用———微信,截至2014年初其用户保守估计已超过6亿,是社交网络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成功范例之一。

3.1.3应用软件的移动化。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中的社交网络,其用途目前已远远超过了交友、聊天和分享等传统通讯功能,移动互联网融入医疗行业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市场上可以下载到的医疗健康类手机应用已超过2000款,包括面向患者求医问药的“春雨掌上医生”、面向医生学习交流的“医学文献”以及用于购买药品的“康康买药”等各类不同功能的手机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满足了医疗行业内各方的多种需求[7]。

3.2现代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对就医的时间成本更为重视,医院内咨询、挂号、候诊需花费大量时间是多数轻症患者选择在线寻求诊疗帮助的重要原因。有调查数据表明,约34%的用户曾利用过社交网络的支持寻求医疗信息;约有73%的患者在就医之后继续在线寻找医疗信息,并且其中超过六成用户认为搜索的健康信息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决策[8-9]。其他民众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和指导的初衷不一,譬如寻找更经济的治疗方案、对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术语做进一步的了解、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以佐证及甄别医生的诊疗方案、自我保健等[10-12]。同时,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也发挥巨大作用,它不仅使许多“同病相怜”的患者获得了情感上的慰藉,也让他们分享求医问药的经验,更好地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4现代医患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1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负面作用

在新医患关系的背景下,发挥社交网络的优势有助于医患之间的交流,但潜在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从患方角度来看,由于疾病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看似相似的疾病实则机理、治疗存在巨大差异。患者之间的好心交流、经验之谈,有可能酿成大错,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结果。此外,不排除个别人员混入患者队伍中,向患者兜售药品、散播虚假信息等现象的发生,破坏“患者圈”的正常秩序[13]。从医方角度看,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加大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这对原本已劳累不堪的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4.2对策

网络的开放性较大,导致医疗信息良莠不齐,很难获取有效信息,甚至出现网络医疗诈骗等问题。鉴于此,建议由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牵头,按区域、疾病种类、医生等建立类似于“医享网”式的医疗服务网络平台。患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进入不同的患者圈,一方面有助于患者产生同病相怜般的“共情”之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生间相互竞争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由于有正规医疗机构的维护与监督,医疗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患者求医问药也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借助社交网络建立患者圈,还可以实现患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减少医疗纠纷,也为基本医疗常识的普及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网民医疗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综上考虑,在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医疗活动时,要加大基本医疗常识的普及力度,提高患者对医学的认识,减少“病急乱投医”现象的发生,同时提醒患者不要随便采纳病友的药方,治疗详情应以专业医师为准。此外,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对不法分子严惩不贷。平台上的医务人员应以自愿为主,量力而行,并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医务工作者在留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为患者解疑答惑、排忧解难。

作者:徐志杰 王经杰 戚麟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

参考文献

[1]贾晓莉,周洪柱,赵越,等.2003年-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3):1-3.

[2]袁晓玲,赵爱平.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10):91-93.

[4]麦肯锡.中国的数字化转型[J].IT经理世界,2014,17(17):12-13.

[5]欧阳盛劼.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研究[J].卷宗,2014,4(9):262-262.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2013.

第2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高三(16)班 郭海玲

时间:某年某月某一天

地点:世界人民法院

人物:被告“网络”、原告、网络受害者、法官、网络辩护人等

场景:法院外烈日炎炎、空气沉闷,法院内庄严、肃静

(帷幕拉起,法官宣布开庭)

法官:你为什么要状告网络?有何凭据?

原告:是他将我们人类引入歧途,以前我们都是工作认真、学习努力的好公民,但是网络游戏令我们几度沉迷——我们误了学业,丢了工作。曾经有位医生就因为在“开心农场”上为“种菜、收菜、偷菜”而奔波,廷误了病人手术时间以致丧失人命,是它让我们荒废前途、受舆论谴责。

辩护人:法官大人,原告所说不属实。首先,网络作为一个交流平台,主要用来交流、放松和学习。他们一再沉迷网络游戏是他们意志力薄弱以及轻重好坏不分的结果。网络游戏旨在开发智力、娱乐放松,正如“开心农场”这道奇特的网络风景一样,“开心农场”以培养大家对农作物的了解和认识能力为目的,而不是单纯为娱乐游戏而设计,是他们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并不是网络的错误。

原告:法官大人,我要状告网络,是他让非主流横行、让火星文爆炸。作为90后年轻一代,懵懵无知的他们被网络感染,他们张口闭口“偶”(我)、“稀饭”(喜欢)、“酱紫”(这样子),QQ上用生僻字,动不动来个非英非汉非繁的火星文,有辱人类几千年来的文明成果,他们整开顶个爆竹头,学生没个学生样,员工没个员工样,简直是社会中的人渣。

法官:原告请保持冷静

原告:对不起,我情绪太激动了

辩护人:法官大人,针对原告的诉讼我想补充几点:科技在进步,人的思维也在转变,思维定式最终导致落后。90后的他们是个性张扬的一代,特立独行是他们的徽标,他们喜欢非主流,喜欢火星文,这是他们张扬个性的行为方式,是他们思维独特的写照。他们是时代的代言人,他们青春活力、快乐无忧,这是国家昌盛、世界繁荣的前景。

原告:法官大人,我要状告网络,是它让人们精神错乱。什么“网络红人XX”“网络选举XX”“山寨版XX”都有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人们利用网络恶搞,把各种各样的“雷人”事件当作时尚,把山寨文化当作人类文明的主流,所谓的“网络红人”更是他们茶余饭后的笑料,是网络让他们糊涂、愚蠢、可笑的。

(台下议论声一片,质疑声、赞成声交织)

辩护人:法官大人,我要强调一点,网络作为科技进步的标志,在生活日益重要,它是人们互动的平台,是知识、文化传播的桥梁,是色彩与线条交汇的殿堂。网络恶搞纯粹是无聊的人整天无所事事而抄作出来的局面,是他们不思进取,“弃其精华,取其糟粕”,这怎么能怪网络呢?

原告:法官大人,我要状告网络,是他虚无缥缈,不切实际,让网络暴力在生活中再现。他让人们冲破法律法规、以身试法,是他给人们上演了一出武术闹剧,让犯罪的种子撒在思维的田地,他是祖国未来与希望的刽子手。

辩护人:法官大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他的思想素质,这正是教育的目的,“暴力”在生活中发扬光大,依赖于那些对现实不满、甘愿堕落的人,他们的犯罪倾向是他们内心的定向映射,网络只是一个互动平台,并不是人类思维的引导者。

法官:我们根据法律法规,在酌情思考后,宣判如下:

网络诠释了“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内涵,网络的普及传递着科技发展的诉音。网络作为交流的平台,不但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人们的交流,更促进了人们的个性发展。因此,宣判网络继续承担为人类服务的义务,原告等人应回家反思,重新认识网络的优势,力争成为社会的栋梁。

(帷幕落下,人们带着舒心的笑容走出法院,阳光下闪耀着温暖则快乐的光芒)

第3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管理

引言

网络是随着科技发展逐渐诞生的,它的出现就是为了让人们办公更加方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然而,对网络不正当的使用,将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部分具有自制力的高校学生,能够合理使用网络较好地学习现代化知识,但如今网络语言、网络游戏的盛行,让很多学生迷恋深陷,给高校管理者带来了诸多管理问题,因此高校管理者要做出正确的管理调整。

一、网络语言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尽管网络语言是在一个虚拟的平台中进行交流,但是网络语言的合理使用,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交能力。通过这个网络平台,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形成一种独特方便的交流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大学生相互之间语言表达沟通能力,还能增厚学生之间的感情。网络具有的开放性与互动性的特点,使学生可以运用网络语言交流,进行合法的情感宣泄。

(二)为大学毕业生提供求职途径

网络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条安全健康的就业途径。网络求职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化时代的更新,使实体求职模式逐渐向网络求职转变,这是网络改革更新的成果,也是求职者的幸运。利用网络语言与企业单位负责人直接进行交流,简单地了解工作流程,继而敲定工作。通过网络求职的方式,极大地为毕业生提供了便捷,减少了在求职过程中的成本投入。

(三)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网络进入教育事业之前,一直是运用传统的学习方式:黑板、粉笔、老师与学生。如今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形成了学生的另一种学习方式。网络就是一个活的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书籍与资料,并且在全球性图书馆当中,大部分书籍以英语为主,学生在阅读资料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国外的知识文化,还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英语水平,因此网络学习是一种既便捷又有效的学习方式。(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当代高校学生是伴随着“读图思考”成长的,在网络交流中传达大量有视觉图像信息的图片。相对与人直面交流,就缺少了锻炼对视觉图像的想象力。在现代网络交流中,往往为了节省交流时间,提高交流效率而使用谐音或简便字词来表达整个语句的含义。因此,在交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无形中提高学生思维的想象能力。

二、网络语言对高校管理工作的消极影响

(一)影响大学生对语言的审美品位

网络语言中经常出现一些网络流行垃圾语,而大学生对这类语言的运用却十分广泛。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都是粗鲁不堪、普遍还未脱离低级趣味的,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生难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直接导致他们的语言素质降低。比如,在当下网络中流行的“”“泥煤”“特么的”等等一些网络词汇,大学生运用这些语言与他人交流,会不断地降低自身的语言审美品位。文字语言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不合理地使用,不仅对自身的语言功底有所损坏,还违反了传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

(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中存在大量的虚假、骗局、黄色等不良信息,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泡沫信息。学生经常浏览该类型的网页或进行不健康交流,不仅会逐渐崩解学生正确的价值三观,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大学生是一个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群体,这些网络泡沫信息正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对其价值观进行攻击,从而致使部分大学生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正确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之前走上歧途,严重的还会引诱学生犯罪,造成重大的不良后果。

(三)影响大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很强,一些自由组织的词汇也能在网络广泛应用,传统语言讲究的文字含蓄与委婉,现在已经逐渐在年轻大学生心中失去了概念。信息化时代,学生都在使用键盘打字,长久下去,学生还能否在书面上表达就成了问题。比如,在一些大学生完成的书面文字作业中,时常含有一些网络流行语言,这些大学生已被网络语言影响得无法正常使用书面用语进行文字表述。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大多都缺乏美感与内涵,甚至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大学生长期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对他们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四)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网络是一个具有完全开放性与匿名性的虚拟社会,缺乏法律对其专门的管理和整治。一些学生在其中自由地谈论违道德与法律的语言词汇,这是一个不良的交流过程,语言暴力与黄色语言的长期使用,偏离健康成长的道路,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比如在网络语言中,经常会有一些为了增加邮件或日志的转评量,在文章后续附上“不转发别人”之类的诅咒,大学生在这样的暴力网络语言环境下生活,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

三、网络语言影响下高校管理对策

网络在使用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对大学生自由运用网络进行学习及正常的网络交流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影响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所以在负面影响的背景下,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的教育者要对校园不良网络信息进行加强管理,制定各种相应策略并加以实施,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

(一)提高学生对网络语言筛选能力

网络语言虽然有诸多的不良之处,但是也有它必然存在的理由。大学生在网络这个平台中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对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与发挥思维创造力都是有利的,所以网络语言具有双面性。例如,大学生在选择使用网络语言时,将含有语言暴力与黄色的不良信息自动过滤掉,选择一些具有思想内涵的语句,如“跌倒了就爬起来再哭”“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让人看出来”等等一些语言,在保持字面整洁的同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才是语言的魅力所在。教学管理者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语言过程中必须遵循谨慎的原则,选择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向学生灌输正确的网络语言思想

高校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管理力度,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网络语言使用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让学生认识了解到滥用网络语言危害的严重性,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自身对网络的自控、自律能力,使学生自觉抵抗不良信息的侵蚀。对网络依赖成性的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其走出网络,或者利用网络开拓自己的兴趣,减少网络对其负面影响。学生接受了正确的网络使用思想原则,树立了正确的网络语言观,自然便会走上正轨。

(三)加强学生对书面表达能力的锻炼

网络语言的运用致使诸多高校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正在逐渐丧失。书面表达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髓,主要体现在文字词汇的使用与语法的运用,要求整个语句通顺、优美、有内涵。针对出现的现象,高校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与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课后布置专业作业时,要求学生手写并独自完成,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推进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高校管理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心理特征,开展各种不同的心理调查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让学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再展开具有心理健康培育的针对性活动,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并加深对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从此对网络不良现象有较高的抵抗力,自觉脱离网络成瘾的歧途。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者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轻松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的关注从网络中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四、高校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管理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将网络式教育运用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要适当地结合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方式。言传身教与其结合能够有效地增强教育效果,达到管理的目的。其次,要对网络成瘾的学生进行“人情教育”,让其在网络交流的同时,不要忽视与身边人及亲人的情感交流。最后,要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全面渗透的目标,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当前许多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都在网络中搜索答案,完全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违背了高校教育的目的,所以要对此进行合理的干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结语

网络语言是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大学生在应用网络的同时,要积极学习网络中有实用价值的知识,自觉抵抗不良信息。面对网络,教育管理者要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操作技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语

参考文献

[1]丛丽,李琳琳.网络语言影响下的大学生言语社区流行语语言变体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0).

[2]胡蔚蘅.网络语言影响下的大学生语言修养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3]黎文升.论网络语言影响下的大学生道德建设[J].群文天地,2011(11).

[4]姚晓辉.谈网络时代大学生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1(12).

第4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据2007年2月5日《深圳特区报》公布某网站近日评选出了十大恶俗网络歌曲。在这份榜单上,不仅有《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也有《我的妈是你的丈母娘》《我爱人民币》等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新奇之作。

作为一首依靠新的传播形式流行起来的歌曲,《老鼠爱大米》没能给网络音乐带一个好头,此后相继流行起来的网络歌曲,很多和《老鼠爱大米》都像一个妈生的,从外在到内在,从形式到内涵,仿佛如商量好了一般,都出奇一致的无聊和无趣。伴随着十大恶俗网络歌曲的出炉,网络流行音乐也堕落到了一个灰暗的时期。一方面是大量的音乐作品被上传到网络上,期待复制前辈们的辉煌,一方面是网民对网络流行音乐渐渐失去了新鲜感和耐心,传统唱片业抢滩网络,真正有实力的歌手占据了下载排行榜的重要位置。如果网络流行音乐仍然一如既往地以丑为美,把粗糙当个性,这种音乐形式难免会逐渐被人遗忘。

其实,网络音乐也并非一无是处,但这需要看针对谁而言。粉丝是喜欢网络音乐的,通过把火爆的网络音乐制作成彩铃,从中大赚了一笔。传统唱片业也应该感谢网络音乐,在音乐的传播形式、宣传方法以及如何与粉丝及搜索商的利益分配上,网络音乐都能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启发。网络音乐的成功操作,甚至诱惑着唱片工业走进了单曲时代。应该说,网络音乐曾经有过短暂的黄金时期,可惜,这个时期过于短暂,短暂到网络音乐人甚至来不及反思自己的得失,来不及转换创作风向便没有了生存的活力。这和网络音乐人自身的素质有关,也和商人们杀鸡取卵从网络音乐身上榨取利润有关。

第5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目前,关于转基因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尚无权威定论及科学依据,可以预见此争议在未来还将继续。与此同时,分析近年来国人在价值取向、网络阵地、语言文字等领域出现的种种异常倾向,当前日益凸显的思想文化“转基因”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警惕价值基因的麻木低俗。“礼义廉耻”“尊老爱幼”等价值观念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反观近年一些车展上,衣着暴露的模特俨然成为主角,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有的媒体刻意炒作社会话题,将一些个例影响放大化,以至于对老人跌倒到底应不应该扶都提出了疑问。这些现象频现的背后,反映出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部分歪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一切向钱看”等功利思潮冲击下,处于日益弱势和孤立的境地。

警惕网络基因的被动缺失。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案例教训,深刻反映出当前国内网络舆论基因的病态,网络“负能量”的滋生蔓延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遏制,已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暗流。试想一下,当网络上的狂热取代了理智,谬论战胜了真理,谎言压倒了事实,并影响到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是非判别和行为准则的话,其严重后果难易想象。

警惕汉语基因的功能异化。汉语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结了千年积淀的文化基因。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快餐文化的泛滥、传统文化的贬值、电子数码的冲击,让汉语文字的精神内涵逐渐流失,甚至发生了基因异变。那些诸如“内牛满面”“土豪”等网络流行语,虽各领两三年,却禁不起半分品读,也无法让人感受到汉语文字的文化魅力,当繁华落尽之后剩下的只有空虚与轻浮。放眼当下的社会舆论,仍然有不少人盲目跟风,热衷于这样的“造词运动”。在看似繁荣的百家争鸣下面,潜藏了多少这样的文化泡沫,这样虚无的文化GDP就是我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这样的庸俗之风盛行,自毁文化基因,无利于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继承和发扬,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应该引起大家的深思和警惕。

第6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吉林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7年1月12日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已于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省第一部专门针对家庭暴力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全省各级妇联组织做好新时期维护妇女权益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武器,必将在创建平安、稳定、和谐吉林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年来,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妇女权益的地方性法规。2003年,又将制定《条例》列入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计划,2006年,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家庭暴力的专门立法。《条例》对家庭暴力的内涵、实施主体、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的原则、有关部门和组织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中的职责、对家庭暴力受害人救助的途径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是一部旨在保护弱势家庭成员特别是广大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的地方性法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立法是基础,普法是前提。要使这部法规真正惠及受害人群,首先必须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工作。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共同营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良好社会氛围。要组织好系统学习培训,使妇联干部更加明确《条例》的指导思想,深刻理解《条例》内容,全面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为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基础;要向有关部门特别是《条例》涉及到的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医疗工作者、群团组织干部、村(居)委会成员等相关责任人进行宣传,提高其对贯彻实施《条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预的责任意识;要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妇女群众宣传,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家庭暴力危害性的认识,使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成为广大公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妇女群众知法懂法,依法寻求帮助。

不折不扣地执行《条例》是立法的根本目的和关键所在。我们要加大协调推动力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主动与公安、司法、民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部门协调,建立健全各级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家庭暴力伤情鉴定中心、妇女法律服务机构、家庭暴力庇护中心等,真正建立起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系统,并推动各有关方面按照《条例》规定,自觉承担起各自的职责,切实使这些规定落到实处,使《条例》真正惠及受害群体。

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维权协调组、妇女维权席(维权岗)、妇联干部中的人民陪审员等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中的职能作用,帮助妇女尽快摆脱遭受暴力的困扰。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加强统计分析,做好对家庭暴力的动态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条例》贯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要在开展“平安家庭”特别是“三无社区(村屯)”创建活动中,进一步加大“无家暴社区(村屯)”创建活动力度,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中,使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得到保护。

第7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摘要:随着大众文化的广泛流行,一些“时尚元素”是中学生生活的重要成份,本文对时尚元素给中学生带来的一些影响进行了阐述。积极健康的时尚元素丰富了中学生的文化阅历,发展了个性空间;盲目追求“个性”自由的时尚元素,导致中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产生暴力倾向而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关键词:时尚元素;中学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41-02

随着时代迅速的发展,中学生与上一代人思想观念的差异越来越大,对这个日新月异社会中的新气象更敏感、更新奇、更容易接受。时尚文化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生活是多彩的、选择的方式是多样的,多样化的意识形态会造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带有时尚色彩的文化即被看做是时尚元素,其包含内容较多,如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等,因此,在时尚元素文化中也可将中学生群体内流行的网络游戏、时尚言语等归于此范围。他们关注什么,喜欢什么,会受到什么影响,这些正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时尚元素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于中学生文化阅历而言,时尚元素具有积极性、健康性,才能对学生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才能将学生乐观、自由的优点充分激发出来。在现代文明发展中,时尚元素极为关键,其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人类文明的精华加以充分凝聚,还能全面提升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以时尚体育为例,从90年展起来的呼啦圈、旱冰等时尚运动不断出现,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今天当健康街舞、拓展训练、定向越野等时尚体育项目在中学生群体中愈发红火,当篮球、足球等传统的体育项目为更多的中学生接受、追捧时,广大的中学生不仅获得更多的锻炼身体的机会,更在新颖时尚的体育文化中放松心情,缓解了学习压力,改变了枯燥的学习生活状态,发展了个性。

2.时尚元素有助于中学生参与社会发展,加快中学生社会化发展速度。家庭、学校及社会是影响中学生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群体性是时尚潮流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时尚元素文化活动的健身、电影、社会实践等,都是极具社会性、群体性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传播,更能将交流机会提供给中学生。中学生与时尚元素文化接触,能够更为直观地帮助学生对整个时展的趋势进行全面了解,更能帮助学生对他人的生活经验加以充分掌握,保证自己身心都能与社会经济发展更为融洽。加速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时尚元素文化能吸引中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甚至让中学生乐于在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

3.时尚元素能对中学生文化生活加以全面丰富。因时尚元素文化具有较为丰富的内容,且多样化的形式,如网络视频、流行歌曲等,其对中学生的主要影响则表现在视野的开阔及生活方式的丰富。中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流行文化与学校生活的有机结合,可实现再创造。通过表演节目,互相交流,如校园民谣、校园流行语以及学生自导自演的校园话剧等都对繁荣丰富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时尚元素与经济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其新鲜、多元、奇特的特征吸引着中学生,引领着中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发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创造新的时尚产品如动漫模型、游戏软件的开发等,推动时尚产业和时尚经济的发展。

二、时尚元素对中学生消极的影响

1.盲目地追求“个性”自由,导致错误人生价值观。时尚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扩张,制造和追逐时尚是为了求新求异,张扬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显示自己独特的生活品位,无疑就是追求个性与独立。染发、奇装异服常常令家长老师莫名其妙,但在他们心目中是个性的表现,认为自已崇拜的明星就是代表着漂亮时尚,明星由于职业的关系要经常改变自已的头发颜色以吸引大众的目光。而一些追星的中学生也把染发当作一种时尚,在行动上与明星保持一致,他们的思想意识毕竟还处在社会的认识阶段,性格很大的成分是天真和好奇的,心甘情愿追逐时尚,造成他们自我判断价值标准混乱不清。但是我们从这些时尚流行文化中不难发现,他们只看到了流行文化的表面,而没有对其内涵深入思考以至于盲目随行。中学生的自由观、个性观存在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和片面性,逐渐在人生价值目标上迷失自我。

2.逃避现实,幻想虚似世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社会稳定。电脑、科幻小说、卡通系列、网络游戏等构成了我们社会中的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宣泄情绪,张扬个性,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个世界无疑充满了诱惑,在中学生发展中,其主要娱乐方法即为网络游戏,现阶段我国市面上存在大量暴力内容的游戏,中学时期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该时期学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如大量接触这些暴力游戏,将给学生带来大量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暴力倾向方面。伴随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游戏画面愈加真实,拼杀更加精彩,音效更为震撼,尤其是大量游戏刻意渲染了暴力场景,这对学生价值观判断的正确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类暴力游戏中并没有明确划分何为对、何为错,学生在对此类暴力游戏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导致其性格急躁、行为粗鲁,特别是在人际关系处理中,如有一点不合意、不顺心,就会以暴力给予解决,进一步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严重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中学生一旦发生冲突,模仿游戏中暴力行为,造成校园暴力的存在。

动漫作品深受中学生的喜爱,但网上流行的动画内容参差不齐,有些中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拨,受到了精神毒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特点是动态多变的,在动漫的世界里,他们出现逃避现实,游戏人生,意志消沉等不良现象,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世俗化。然而这些仅仅是休闲娱乐,只是盲目地跟在时尚流行元素文化后面跑,更多地关注外表的时尚而忽视文化内涵的提高,追求感官享受而不是美的陶冶。观看动漫过多容易导致中学生沉迷于动漫的虚似性,沉浸在动漫的虚幻世界里不能自拨,也不愿意接受现实生活,反映了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困扰他们的东西,多疑、害羞、闭锁使他们惧怕人际交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3.r尚元素文化易培养消费主义盛行的观念。物质享受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现代时尚元素消费文化的灌输,刺激了中学生的消费,为了促进消费,时尚元素文化利用华丽的包装吸引眼球,推崇消费至上的理念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在此影响下,中学生认为名牌是最大的时尚,通过名牌可以获得认可和推崇,他们把这种消费看作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而这种昂贵的生活方式只能由父母来承担,与此同时,这引起了中学生的攀比之风,追求无度只能会带来负面影响,然而金钱和物质已成为当今大部分青少年的主流取向,他们热衷于麦当劳之类的美食,阿迪达斯、耐克、李宁等名牌服饰,而对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却十分陌生,因此常常会步入消费的误区,贪图享乐,好逸恶劳。

三、应对中学生热衷时尚文化的心理教育对策

1.正确掌握中学生特征,创新教育理念,对中学生时尚文化教育加以理性看待,正确引导教育,提高中学生辨别、选择时尚文化的能力。中学生教育不仅要体现主流文化,还需将中学生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只有保证其文化的先进性、导向性才能给中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才能保证中学生文化健康发展。

2.对中学生个性特点给予尊重,加大中学生人格教育力度,做好中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工作。作为人塑造人格的重要阶段,中学时期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对所有新奇事物都具有极大的兴趣。除此之外,该阶段学生的叛逆心理极强,对传统事物存有极大批判性,进而存有个体价值取向问题。

四、结论

时尚元素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日益进步,让中学生回归传统是不现实的;同样,让他们全身心投入时尚也是不负责任的。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存在的新问题,如何正视时尚元素文化的渗透,将中学生对时尚元素文化的认同引向合乎理性的方向上,利用时尚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发展创新教育,开发中学生的心理潜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中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闫超栋.解读当代时尚文化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

[2]袁玉华.流行元素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3]徐菲.浅析动漫流行对青少年的影响[J].池州学院学报,2007,(12).

第8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能够提高计算机用户的安全防御思想,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通过研究教育游戏,探讨了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旨在提高计算机网络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用一种更好的、更为有效的方式减少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出现频率,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加快互联网技术茁壮发展。

关键词:

游戏;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1概述

1.1定义

当今互联网界出现了一种新兴游戏,“教育游戏”。教育游戏即在游戏中进行教育,在娱乐的同时让玩家能够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技能,学会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基础知识的网络游戏。教育游戏中,教育应排第一位,而游戏只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载体,它将教育内容以一种充满趣味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游戏中,通过在虚拟的环境中学习,从而使玩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到有用的技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通过教育游戏,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是一个提高玩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有效方法。

1.2设计原理

要通过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首先就要让游戏玩家对游戏产生兴趣,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下来。教育虽然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是教育游戏如果过于严肃,反而会有不好的效果,难以达到通过游戏进行计算机安全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设计者要注重教育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让教育游戏保持游戏的最基本的特征,即娱乐性,引起游戏玩家的兴趣。所设置的游戏关卡要有挑战性,从而大大提高游戏的吸引力和保证玩家长久地参与游戏。同时,由于教育游戏在游戏运行过程、传播过程中还要起到安全教育作用,这就导致教育游戏在游戏市场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游戏玩家和游戏之间进行的积极的交流互动。游戏参与者在游戏的过程中根据计算机客户端发出的指令来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间接将自己的想法回馈给游戏智能客户端,客户端回馈以不同的场景、色彩、音乐,给出不同的游戏结果。通过这些结果反馈,在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同时,也加强了玩家与计算机智能客户端之间的交流,使玩家在反馈与被反馈的过程中,加强各种经验知识的积累和决策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安全环境重要性的认识,起到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作用。在游戏设计因素中,设计者应加入情景选择环节,根据玩家的选择来决定游戏故事情节的发展,让玩家在做出选择、最后得出结果的这一过程中直接感受到做正确决定的重要性,相应地使玩家在现实环境中做选择时能够提高警惕性,谨慎面对网络安全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从而达到在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目的。

1.3发展教育游戏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游戏的普及,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发展教育游戏,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能加强游戏玩家在游戏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生活基本常识和一些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技能,能帮助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感情技能的收获。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度范围广,通过发展教育游戏,可以更高效地推动信息的传播,模拟游戏中进行教育,会让玩家更有带入感,所达到的教育效果更强。借助教育游戏的成功,可以将一些教育活动逐渐转移到互联网上,依靠互联网的高覆盖、快发展,让教育活动能更快捷、更迅速、更深入地在社会中运行发展。大力发展教育游戏,促进教育快速发展。

2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2.1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前进步伐,当今社会,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度极高,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乃至国家的正常运作都离不开网络。计算机网络把地球各地的范围变小,把全球各地连接起来,对世界交流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就是通过一些方法手段,使玩家或者社会人士认识到安全教育的作用,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意识,并学会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及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从意识方面、技能方面都能使游戏者更贴切地感受到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教育内容。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4个特征: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在当前开放的网络大背景条件下,急需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营造健康和谐的计算机网络背景,完善相关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其中,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问题首当其冲。

2.2存在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方便快捷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然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还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多互联网安全问题随之出现,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个人信息的泄漏、破坏、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次数逐年增加。一些不良人士运用计算机,窃取网民的私密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经济利润的损失。一些严重的计算机犯罪行为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解决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2.3加强教育的意义

在计算机网络中,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个人身份证信息、银行账户等私密重要的信息,要着重进行保护,不能轻易泄露。对于计算机网络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要趋利避害,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的同时要提高网络安全质量,改善互联网环境,同时,还要加强网民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从根本上杜绝互联网诈骗的发生。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有利于减少当前的计算机网络诈骗事件的发生,从根本上改善计算机网络大环境。

3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3.1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

在设计教育游戏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游戏所含有的丰富内涵及信息量,这样才能保证游戏的最根本目标的实现,即在娱乐中学习,也能使玩家在学习时感到快乐。在游戏中加入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内容,使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能够在教育游戏中普及开来。同时,还应不断创新教育游戏,增强其趣味性,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在游戏中不断加入新鲜元素,吸引更多玩家的注意力,确保老玩家不会对游戏产生厌恶心理。设置合理的难度,使玩家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既能够有足够的挑战意识去通过关卡,也不会因为难度太高而让更多的人中途放弃。在游戏设计时,教育游戏应该采用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主题,禁止出现含有消极悲观、暴力犯罪的倾向的元素,教育游戏是充满正能量的,不能诱导玩家,加强教育游戏制定时的严谨性,有利于教育游戏发展的科学性。网络是不可回避的东西,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要注定成为中小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有些时候黄色和暴力充斥着网络环境,虽然网络公安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但是需要从根源解决这一问题。不管是腾讯推出的王者荣耀,还是SquareEnix设计的尼尔.机械纪元,会惊奇地发现中小学生这一类玩家群体特别多,如果能想办法在这样的大型游戏里加以网络安全教育,可想其成效是多么巨大。当然,只有想法而没有具体的技术支持,那这一系列的教育游戏就是空谈。

3.2游戏设计的关键因素

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要遵循几个关键点。游戏的教育内涵必须要突出,能使玩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保证了游戏的教育内涵,才能保持教育游戏的初衷。在教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游戏界面背景也十分重要。运用丰富的色彩,减少玩家的视觉疲劳,简单明了的操作按钮,也能使教育游戏的整体效果清晰,保证玩家的游戏兴趣。设计多样的游戏角色、精彩的游戏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游戏的内涵,同时也能增加玩家对游戏的兴趣,持之以恒地在教育游戏中学习。游戏中运用和现实高符合度的游戏情景,增强玩家的带入感和情感认同,能够更有效地加强教育游戏的作用。在教育游戏中,加入防御和攻击的角色,构建网络安全规则,制定游戏中的网络安全法律,在游戏中强调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在高仿真的网络游戏中,加强玩家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进而达到教育的作用。游戏设计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游戏的灵魂,一些合理的思维方式,一些合理的行为动机,都可以成为解释为何要创造性地去贯彻网络安全教育,这既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终结点。

3.3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的意义

通过教育游戏,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有利于在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充满威胁的网络环境中,让游戏成为一种全新的知识载体,高效、快速地传播重要的、正确的、充满正能量的知识体系。通过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可以通过游戏让更多的玩家体会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科技在创新,教育体系也应该随之更新。加强教育游戏的设计推广,模拟游戏中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可以激发出玩家的学习热情,在平时的娱乐中,人生观价值观也能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借助教育游戏,可以更高效地传播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是新时期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一大重要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没有任何一条河流的走向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就该如河流一样,刚柔并济,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在教育游戏中升华自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存在机器的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形式的交往,在这个过程中,个人视野得以扩宽,而且扩宽了当今中学生的教育视野。从多年前的俄罗斯方块,到不久前的CS,以及现在风靡的王者荣耀,这些游戏在带给人们欢乐的时候,如果加之网络安全教育,足见其威慑力。

4结语

网络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游戏覆盖范围广泛,影响着无数的网络玩家。加强网络游戏的监管,创新建立全新的网络游戏,在游戏中植入教育元素,通过游戏对玩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在网络环境复杂的现代社会,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抓住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加强教育游戏的建立,通过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高质高效地对玩家进行教育,寓教于乐,让互联网环境能够得到改善。精心设计一些以教育为主的游戏,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玩家的需要,通过游戏进行教育,改善中国当前游戏现状,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水准。

参考文献

[1]柳烨,彭英.在模拟游戏中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育[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科版),2012,25(3).

第9篇:网络暴力的内涵范文

【关键词】网络传播 把关 网络环境 演进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53-02

【Abstract】The network media has record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has undertaken a few exploration in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pushing forward the political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Network builds a more convenient, vivid information exchange platform,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riches and perfects a lot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The theory “Gatekeeper” becomes a continuous evolution in the development practice of new media. The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twork “Gatekeeper”.

【Key words】Network communication “Gatekeeper” Network environment Evolution

一、引 言

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络交流平台的大发展,海量信息,互动交流让我们尽享网络传播之利的同时,也备受虚假信息、无价值资讯泛滥的困扰。网络传播成本低,任何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和简单操作能力的人都可以上网传播,传播对于权利资源的依赖度降低,很多在传统媒介环境中处于边缘地带和相对弱势地位的民众,可以较容易地在网上拥有自己的传播空间,传递个性化、多元化的声音,并以此来全面反映公民意愿,影响社会发展,有效抵制权势集团的收编和控制。网络传播中“把关”存在的合理性何在?“把关”在网络中存在的方式将有何改变?本文将通过对网络环境中受众需求分析,对“把关”未来的发展形式和理论完善进行探讨。

二、“把关”理论源出解读

传统“把关”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来的,本是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研究的术语,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通过对家庭主妇对家庭食品把关分析,卢因阐述了“渠道与把关人理论”,指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把关人”则用以比喻对信息做出选择的传播者。1950年,传播学家怀特将这个社会学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中的“把关”模式。传媒组织内部存在着一系列、多环节的对新闻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优化的组织或个人,决定哪些信息最后能与受众见面,这些组织或个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扩散的作用,这些组织或个人被称之为“把关人”。

“把关人”的概念为早期传播学研究信息内容形成、构造、定位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以评定信息选择的采写和传播模式。在传统媒介模式中,媒介自身垄断着每一个把关环节,把关相对自由单一。但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介传播环境中,传统意义上的媒介人的地位和角色被颠覆,网络的互动性赋予了每位信息介入者平等的参与权,受者和传者可以成为无缝结合体,受众不再单纯地接收信息,还可以同时信息表达意见,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也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传播呈多向、发散式流动,传统“把关人”设置的信息障碍在网络媒体中成了被轻易逾越的藩篱,网络用户可以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技术、经济能力等的严格限制,实现个人的信息需求和表达自由。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把关权被弱化、分化。但是任何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都离不开有着主体意识的人的精神和劳动参与,所以,“把关人”是永远客观存在的。

三、网络“把关”的完善发展

网络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即时互动媒介”,固定的传播者角色在弱化,传播者和受传者类属关系越来越模糊,这必然导致“把关”理论的发展与演进,“把关人”的内涵和角色定位也愈加丰富。较之于传统媒体中把关人集中于对信息的过滤和筛选,网络传播的把关人角色在信息高效畅通运转中有了更多层面的拓展。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