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洋垃圾治理范文

海洋垃圾治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垃圾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洋垃圾治理

第1篇:海洋垃圾治理范文

“2016年9月下旬至今,我省珠江口海域未发现装载生活垃圾的船只航行,监测海域也未发现大面积海漂垃圾,海上违法倾倒垃圾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海洋垃圾整治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职责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需携手共治才可破顽疾。

监管不到位导致垃圾外流

“海洋垃圾会破坏海洋水环境质量,会给渔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破坏和损失,加强源头管理,是可以被遏制的。”珠海市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对珠海、中山等市已在处理的海上倾倒垃圾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有一些地方政府在垃圾监管方面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本地生活垃圾违法外流现象。

此前,记者也从广东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行动情况介绍会上获悉,目前广东省公安厅对外公布的四起典型垃圾违法倾倒案件,垃圾主要来自深圳、东莞等地,其中有一起案例(“德庆1318”案件),还涉及东莞市某镇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涉嫌存在监管不力的行为。

“经过对‘德庆1318’案件的调查,我们发现此批垃圾的出处是合法的,犯罪嫌疑人与相关职能部门是签订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协议,但是东莞相关部门在移交垃圾后,并无对垃圾的真正去向进一步监督,疏于管理才给投机分子有了可乘之机。”珠海市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东莞市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是市场化运作的,不排除第三方运输在运作过程中会存在违法偷倒垃圾的行为。记者日前赴多地对海洋垃圾倾倒事件进行调查时也了解到,地处珠江口区域的深圳、东莞两市,垃圾焚烧厂、填埋场普遍存在超负荷运转现象,不少村镇甚至还没建起无害化垃圾填埋场。

此前也有媒体披露说,2016年,深圳市的垃圾产生量为1.8万吨/日,东莞为1.2万吨/日,而东莞当地能烧掉和进填埋场的垃圾只有9900吨/日。也就是说仅东莞,每天还有2000多吨的垃圾只能简易填埋或无处可去,被临时堆放。据了解,广州、汕头、揭阳等地也同样存在本地垃圾处理难度较大的问题。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中艺认为,当地政府的责任无法推卸。他说,“明知垃圾产生量飞速增长而处理能力不够,政府却没有准备、没有规划,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追究当地主管垃圾处理的住建部门责任。”他还提出,监管不到位是导致垃圾偷倒入海入江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生活垃圾有别于工业危险废物、严控垃圾,在监管方面并没实行联单管理制度。“所谓的联单管理制度,是一种从垃圾产生和收运、处置单位都必须如实填写联单内容,并在城管部门备案的一种制度,全过程掌控垃圾去向。”业内人士说。

据了解,目前广东各地的生活垃圾运输处理运输工作,普遍存在着未对进场(厂)垃圾车辆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车辆统一管理和智能调度。“主要反映为大部分车辆未装车载 GPS 和调度屏,缺乏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对车辆去向执行情况的实时监督。”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此以外,很多城市的视频监控系统和垃圾称重系统硬件设施也不完善,大部分生活垃圾处理单位地磅称重系统缺少视频抓拍、道闸联动等系统,无法实现称重过程智能监管。“垃圾称重数据和各处理设施运行工况数据的上传统计,能让管理者了解垃圾‘生’到‘死’的全过程。”

定性定量困难 鉴定时间长

“从常理上,大家都知道违法倾倒垃圾行为是肯定有问题的,但是要从法律上去追究这些人的责任,是要从定性定量上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中山市公安局相关办案警察告诉记者,目前,海上倾倒生活垃圾的案件普遍都存在主要证据鉴定难和认定难的问题。

据了解,海上倾倒垃圾案件属于新型案件,形式多样,手段五花八门,除了抓获涉案嫌疑人外,如何对倾倒垃圾行为进行定性,还面临着法律适用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嫌疑人是否有罪。

目前,《“两高”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两高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都是情节犯罪,明确非法排放、倾倒、处置的污染物必须是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而巧的是,这些海上违法倾倒垃圾案件填埋垃圾的地方都不属于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范畴,甚至案发时,还有些垃圾船的垃圾也并没有进行倾倒。此外,生活垃圾并不属于危险废物范畴,不存在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和有毒物质,这些都给办案人员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为严惩违法份子,震慑污染环境行为,我们办案组成员查阅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多次请教专业人士, 最终明确了从造成损失金额入手的侦查方向。”中山市公安局相关办案警察说,最终依据两高司法解释第一条第(九)项规定,因倾倒垃圾致使公私财产损失达三十万元以上的,属于严重污染环境(两高司法解释明确指出,被判严重污染环境,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该条款所指的公私财产,可以理解为修复环境所需的费用,如委托相关单位检测、运输、打捞等费用,甚至是可以理解为要求还原破坏前环境的费用,这些数额都将是巨大,若多项同时进行,治理费用超千万都不止。”广州市某律师事务所杜律师说。

据了解,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海上违法倾倒垃圾行为处罚过轻,不足以震慑违法行为,如《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向海洋倾废行为,仅规定“由有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据介绍,目前已抓获的海上违法倾倒垃圾案件的监测检测、运输、打捞等费用,均由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支付,这无疑是增加了当地政府的财政负担及浪费纳税人的钱。据统计,此类案件的刑事取证费用均超过30万元。“这是目前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据而造成的局面,需要M快出台相关规定,是否可考虑从倾倒垃圾的数量、重量上进行量刑。”杜律师建议说。

“根据工作部署,下一阶段,我们各相关执法部门也将加强与检察机关沟通,积极开展海洋环境公益诉讼,追索民事赔偿责任,加大违法成本。”广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目前,各相关职能部门都在加快修订相关法律,如广东省环境保护厅正在修订《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及准备出台《广东省建筑废弃物处理条例》等,为预防与打击违法处理垃圾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据了解,在此类案件中,垃圾成分鉴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等报告,是追究嫌疑人刑责的重要依据。按照有关规定,这类报告应由执法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相关机构进行。由于专业性强,过程复杂,因此一般耗时较长,往往要一个多月才能做出来。

“这无形也是给加快、从严打击各类污染环境罪增加了难度。”相关市公安局办案警察说。

需多部门配合联合执法

广东是海洋大省,与香港海域相连,位置敏感,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十分重要。据了解,2016年下半年以来,广东珠江口海域海上违法倾倒垃圾问题多发、影响恶劣。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政府在去年9月专门召开防治海漂垃圾和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紧急会议,并对各地、相关部门作出“岸上堵、海上查、集中清、从严罚”的整治部署。

2016年,广东各级海监队伍在珠江口海域共查获违法倾废案件37宗。全省公安机关以污染环境罪立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0多名,刑事拘留28人,查获涉案船只11艘,涉及生活垃圾、工业垃圾高达8300吨。

“在中山市的两起案件中(‘恒辉20’和‘贵港怡海168’及‘平南顺辉969’案件),是由当地政法委牵头,召开了各涉及部门领导参加的案情推进会,并且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时间节点,才使得案件的侦破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 ”中山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的行为,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实际上却涉及公安、环保、住建、海洋渔业、边防、武警、检察院等多个部门。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此项工作做了系统的部署,确定了由省环境保护厅、住建厅、海洋渔I厅作为主要牵头单位,不断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并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打击海上违法倾倒垃圾行为。”海洋渔业厅相关负责人说,各地政府是保障本地区环境生态安全的主要主体,环保、住建、渔业等部门将对工作不落实问题,较突出的地区,提起采取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推进工作。“因工作不力,造成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损害的地区,将按照《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目前省和沿海城市海洋、海事、公安边防、海警等海上执法部门已在港口码头、敏感海域、海岛周边等重点区域,加大巡查频次,开展巡查值守等工作。“我们也强化了珠江口重点海域,如重点养殖区、入海口邻近海域,倾倒区附近海域的海水水质和海漂垃圾监测工作。”海洋渔业厅相关负责人说,只要发生异常情况,将及时通报并组织力量进行巡查。

第2篇:海洋垃圾治理范文

关键词:马尔代夫;旅游模式;三沙海岛;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12-0081-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12.18

一、三沙与马尔代夫的相似性

(一)地理位置以及陆地面积相似

马尔代夫共和国位于印度南部约600公里,斯里兰卡西南部约750公里处,由26组自然环礁、1190个珊瑚岛组成,分布在9万平方公里的印度洋海域内,陆地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

三沙市位于中国南海,是目前最年轻的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海域面积达260多万平方公里。虽然三沙露出水面岛屿仅几十个,陆地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左右,但三沙的“干出礁”①和“覆水领土”②面积之大却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中沙的黄岩岛,时仅有一块3平方米的石头露出海面,低潮时却有150平方公里的礁盘露出,南沙的永暑礁等礁盘也都是如此。算上“干出礁”及“覆水领土”,三沙岛屿面积与马尔代夫便不相上下,如果开发三沙,这些“干出礁”和“覆水领土”也是一种珍稀资源,正如同马尔代夫那些备受称赞的水上屋,也就是建在这种覆水的礁盘上的。

(二)气候环境以及生态资源相似

马尔代夫位于赤道附近,具有明显的热带气候特征,无四季之分,年平均气温为28℃。马尔代夫海岛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拥有蔚蓝、浅绿、翡翠般的、透明度极高的海水,银白色的细软沙滩,各种热带鱼类、海龟、袱帽和珊瑚、贝壳等丰富的海洋生物,以及以高大的椰子树为代表的绿色植被。

三沙市所辖海域同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各群岛年平均气温都在25℃以上。三沙沙滩洁白细软,海水的水色和透明度也丝毫不比马尔代夫差。同时,三沙海域鱼类品种繁多,约有200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200多种,居我国四大海区之首。在陆地总面积不过13平方公里的岛屿上,还生长着200多种高等植物。

(三)马累岛与永兴岛位置、面积相似

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岛位于马尔代夫群岛中心,距斯里兰卡675公里。其长1.5公里,宽1公里,面积近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十万。距马累岛外两公里处,是建有马尔代夫国际机场的机场岛。

三沙市行政中心永兴岛,位于西沙群岛中部,是整个南海诸岛中的最大岛屿,距海南岛东南部约600公里,面积为2.3平方公里,但现有人口还不足1000人。同马累岛相似,在永兴岛外7公里处,有着由7个岛礁座落在巨大环礁上而组成的七连屿。

二、三沙与马尔代夫存在的差异

(一)产业结构的差异比较

1.马尔代夫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旅游业、船运业和渔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三大支柱。从1972年开始,马尔代夫开始发展海岛旅游业,实行小规模开放型经济政策,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旅游业已超过渔业、船运业,成为马尔代夫第一大经济产业。旅游收入对GDP直接贡献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间接贡献率更是达到60-70%左右。根据2012年马尔代夫国内实际生产总值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2012年该国旅游业收入达35.58亿拉菲亚,占GDP的30.3%,旅游业占GDP比例也逐年增长。

2.三沙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以渔业捕捞为主。三沙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单一,海洋意识不强,海洋经济第一产业比重过高,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第一产业无法满足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缺乏第二、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经济。

(二)政策支持与管理体制存在的差别

1.马尔代夫实行宽松的政策支持,严格的管理体制。一是政策支持方面。马尔代夫对外国投资者一律实行国民待遇,酒店建筑风格、经营方式等全部由投资者决定,政府不参与或干扰;对旅游业投资者只收取租金和旅游税;对游客实行落地签证或免签证;政府投资建设岛上国际机场、公路交通、码头等公共设施,交通工具主要有快艇、水上飞机等;免费提供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服务质量。二是旅游管理体制方面。马尔代夫政府部门通过立法,对海岛环境资源保护、交通运输等作出明确规定。马尔代夫旅游部既能代表国家对出租海岛进行审核批准,也可以对现有和新建度假村的开发和运营实施严格监控,对不达标准、违反有关规范的度假村实行重罚或者关闭,以维护良好的海岛旅游信誉和秩序。

2.三沙旅游产业缺乏政策支持,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一是缺乏规范海岛开发的法律依据,对于无人岛屿的开发、远洋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政策支持,三沙基础措施落后,目前通往三沙的交通运输工具只有船舶,航空运输未开通,同时除了永兴岛有港口码头外,其余岛屿均未建设航运码头。二是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三沙旅游的开发涉及海洋旅游管理的部门众多,除海监、渔政、海事、海关和海警等五个海洋管理部门外,还有旅游、交通运输、国土环资、保护区等多个部门,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并且存在管理空白,统筹协调难度大。

(三)海岛旅游统筹规划的差异性

1.马尔代夫实行高标准的设计规划,推行整岛招标租赁开发模式。马尔代夫根据不同岛屿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国家旅游委员会经过科学论证后出具建议书递交国家旅游部,由旅游部门决定是否批准开发岛礁。对拟开发的海岛实行国际招标,采取整岛开发模式,推行“四个一”规划理念,即一个经济主体投资公司租赁一座海岛,以一座海岛建设一个酒店,突出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配备一套功能齐全的休闲娱乐设施和后勤服务,如供水、供电、污水、废物处理系统、船坞以及其他娱乐设施,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度假区[2]。

2.三沙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目前,三沙海洋旅游产业开发基本处于初级阶段,对海岛开发缺乏宏观规范指导,总体规划滞后,整体协调度低。在处理海岛开发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军力建设之间的关系缺乏协调统筹规范。有些海岛不能按照海岛的自然资源、环境状况和地理位置进行开发功能或者开发方向的定位,开发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整体资源效益低下。

(四)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1.马尔代夫以开发促保护。为控制容量和保护海岛生态环境,马尔代夫开发实行“建筑层低、容量利用低、密度开发低、绿化率高”的三低一高开发原则,明确规定任何一个珊瑚岛的开发面积不能超过岛屿总面积的20%。并严禁来岛游客出口任何种类珊瑚或擅自收集沙滩和海中贝壳,明确禁止私自在岛上钓鱼、捕鱼、采摘或践踏珊瑚甚至是岩石,禁止商店展览和销售海龟和乌龟的标本以及整块出售海龟壳、乌龟壳、黑色珊瑚,否则遭致高额罚款,很好的保持了岛上生态系统及旅游资源的平衡和完整。同时为了控制岛上游客容量,减少海岛的承受力,海岛度假区实行封闭式管理,非旅游人士不得上岛。马尔代夫政府在审查度假区规划设计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海岛酒店床位数,并登记入册,酒店不得随意更改,达到控制海岛人流量的目的,节约海岛资源。

2.三沙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性差。由于环保措施不力,以及民众环保意识浅薄,南海海域环境均不同程度遭到破坏。《2012年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数据显示,南海海面漂浮中小块漂浮垃圾平均数量密度为1083个/平方公里,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的平均数量密度为22个/平方公里,主要是塑料瓶、塑料袋、聚苯乙烯泡沫和木片(块)等;海底垃圾数量密度为967个/平方公里①,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类和木制品。除了主岛永兴岛外,西沙群岛其他岛屿都不同程度遭遇大量海洋垃圾困扰。如七连屿海滩,抬脚与落脚之间,都会触碰到垃圾,海洋垃圾数量巨大;赵述岛上贝壳残骸、酒瓶、矿泉水瓶、废弃渔网、塑料泡沫箱碎片等随处可见,外海飘来的垃圾与岛内新生产垃圾交集汇总,对海岛脆弱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岛屿地下水污染严重,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船舶补给及收集雨水;原生态植被遭到破坏;渔民掠夺式的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等问题,海岛处于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资源环境遭到人为破坏严重。随着海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在过去15年中,三沙岛礁、西沙海域珊瑚覆盖率从60%以上降至约20%,导致近礁海岸线受海水侵蚀严重。

(五)海洋旅游服务特色品牌存在的差距

1.旅游服务产品与当地特色文化融为一体。目前,马尔代夫已开发成具有101种风格的101个旅游度假区,每家度假酒店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有用椰子干做柱,用树皮、树叶编辑成席子盖房顶;有用珊瑚、碎石砌墙;也有用砖、瓦和珊瑚石建造的房屋;有的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建造独具特色的水上屋,但客房内的设施一应俱全。每年平均吸引世界各地游客76万人次,均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档消费群体,从少量游客身上获取最大利益。

2.三沙缺乏特色旅游品牌,旅游资源开发不足。2012年成立的三沙市下辖西沙、中沙、南沙诸群岛。在西沙群岛主要以游轮观光为主,缺乏特色海洋旅游产品和高端海洋旅游度假产品,对于高端消费游客难以形成吸引力。其首府所在地永兴岛是西沙群岛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除了机场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外,其余建筑物、海港都仅利用海岛现有的土地资源,其他岛屿均处于未开发的“处女岛”。三沙市人群结构单一,主要有渔民、驻扎少量部队和少量政府工作人员,渔民善于利用珊瑚石建造房屋,保持本土风格,但略显破旧、杂乱,整个三沙市人口仅有1000多人,目前依然是一个经济发展落后的小城镇。

三、建议

(一)调整三沙经济产业结构,加快海岛旅游发展,以发展促保护

以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契机,依托新成立的三沙市南海战略调整,加快推进三沙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海洋旅游业发展,促进经济与国防相融合,结合海岛的自然环境,以点到面的方式逐步发展远洋旅游业。改变三沙单一的经济模式,在发展中维权,以发展促保护,促进海洋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深入开展三沙群岛资源调查,科学制定三沙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首先,通过对三沙所有岛屿进行科学系统地调查,准确掌握每个礁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具体情况,包括海岛地理位置、面积、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及其他生物资源的状况,为海岛开发规划打下基础。其次,结合海岛整体规划以及旅游业发展需求对交通措施进行整合规划,以更合适的方式发展三沙,如将机场建在七连屿以便留出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永兴岛填海造陆建设海港,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以及海洋资源,将永兴岛建设成为三沙旅游的中转站。最后,任何一座岛屿开发建设之前,对开发岛屿进行路网、电网、可饮用水水网、污水排水网络系统进行有可预见性的规划设计,并根据规划设计进行提前建设,在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再开发建设,最终做到基础设施建设一次定型,规避出现多次重建的局面,进而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完善海岛开发法律法规,加快三沙基础措施配套建设

一是加快我国海岛开发立法步伐,制定远洋海岛旅游发展政策。加强对海岛开发的规范和管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尽快制定出《海南省三沙市开发建设管理规划》,并针对三沙市广阔海域中各群岛的岛、礁、沙、滩及其附近海域的资源状况和开发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严格的规划细节和技术标准,同时制定出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严格进行管理和执行。二是优先建立污水处理机制。建立常态化以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以及一切海上资源开发平台附近海域的水污染防治监测评价制度,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海域污染治理责任机制。三是加快公共设施建设。坚持“陆海统筹、综合开发”的总原则,建立海洋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积极发展高档次游客交通船和飞机,增加客运能力,有效改善三沙海洋旅游的交通条件,完善配套服务,加强三沙海洋旅游后方基础设施和补给的建设。

(四)以科学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为先,因岛制宜

开发三沙旅游,要严格遵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重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使资源利用在可持续的范围内达到最大化,而不能只注重岛屿开发,而忽视了海域的开发利用,顾此失彼。对于无居民岛屿,由于其本身生态系统脆弱等特点,在开发时应以高档旅游市场为目标,实施浮岛建设项目,实现一岛一酒店,突出特色[1-2]。

严格控制旅游人数,切实保护好当地的脆弱生态环境,使三沙成为中国的马尔代夫。

(五)挖掘特色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三沙海洋旅游精品

根据不同海岛的特点,选择旅游发展较为超前的海岛作为旅游中心,组成特色的旅游区域[3]。依托三沙独特旅游资源优势,探索海洋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模式,实现“一岛一主题”,将高端热带海岛度假、邮轮、游艇、远洋探险、海上运动、海底潜游、荒岛生存体验等受高端市场青睐的特色旅游项目与海洋生态旅游、休闲渔业旅游、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旅游相结合,并注入海上丝绸之路、南海水下文物、疍家文化、渔家文化等本土海洋文化遗产,不断丰富海洋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三沙海洋旅游对国际、国内高端游客的吸引力和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争取高端市场客源[4]。

参考文献:

[1]乔宇静,胡文君.马尔代夫旅游模式对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启示[J].热带农业工程,2009(12):57-59.

[2]佚名.三沙海洋旅游: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EB/OL].[2013-01-09],海南人大网:http:///eap/90.periodical.articledetail?article_id=49362.

第3篇:海洋垃圾治理范文

    关键词:新型纸尿裤;降解;焚烧;环保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众多一次性商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一次性纸尿裤具有使用简单、防侧漏、防渗出、用后即抛等诸多特点,成为很多婴幼儿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一次性纸尿裤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随着纸尿裤用量的陡增和纸尿裤不易降解而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着。传统纸尿裤在生产过程中能耗高,并且还伴随着某些致癌物质的产生,在使用过后若不能妥善处理,会给大气、土壤及水体造成二次污染。要解决纸尿裤生产过程及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要么寻找新的生产原料,要么改进后期的处理技术,或者彻底改变消费观念。无论采取怎样的手段,都必须行动起来进行纸尿裤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

    2 废弃纸尿裤的环境危害

    2.1 一次性纸尿裤的使用量分析

    据统计,美国有80%的婴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丢弃的纸尿裤每年多达270万t,这些用过的纸尿裤已经多到足以从地球到月球来回铺上几趟。英国有90%以上的婴儿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而纸尿裤在法国的普及率为98%,在瑞典的普及率为100%。虽然纸尿裤在中国的发展相对较晚,市场覆盖率略低,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仍有超过80%的婴儿使用纸尿裤。2006年底,世界着名的调查机构AC尼尔森曾针对中国的生育形势作出预测:中国新一轮的“婴儿潮”正在形成。据统计,2006年新生儿数量超过了2 000万人,在这次的人口出生高峰中,峰值大概出现在2010年左右,新生儿数量将达到每年2 011万人左右。新生儿数量的攀升,加之80后逐渐成为新一代的父母,即使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纸尿裤的覆盖率也在急剧增长。2008年,中国造纸协会生活用纸专业委员会的《纸尿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婴儿纸尿裤(片)总消费量达到77.5亿片以上。据估算,在中国全年废弃的纸尿裤等垃圾物超过了200万t。

    2.2 纸尿裤的成分

    纸尿裤主要由表面包裹层、中间吸收层、防漏底层、不粘胶贴等几部分组成。表面包裹层主要是无纺布,防漏底层由阻水材料PE膜构成,吸收层由木浆绒毛和SAP(超强吸水性树脂)组成。SAP是指通过水合作用能迅速地吸收自重几十倍乃至上千倍的液态水而呈凝胶状,在干燥的空气中可缓慢释放出所吸水分的一种轻度交联的高分子。

    2.3 纸尿裤的环境问题

    2.3.1 纸尿裤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据统计,平均一个宝宝在自己会上厕所前,大约需要换6 000片纸尿裤,即需要砍倒4~5棵树作为木浆原料,需要325kg塑胶做防水垫层和包装,制造这些塑胶又需要2 800m3的天然气。整个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被源源不断地排到江河湖海中。纸尿裤中的木浆绒毛是由木浆经活性碱软化、以氯化物漂白得到的木浆纤维。在漂白的过程中,木质素芳香环的电子与氯作用,造成芳香环侧链裂解,从而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此外,在纸尿裤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戴奥辛——多氯双苯戴奥辛及多氯双苯喃系列的化合物,该物质是一类持久性污染物质,毒性是氯化钾的10 000倍、沙林毒气的2倍。戴奥辛虽不立即致命,但会积蓄在体内,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以上2种物质已被证实为环境荷尔蒙,在干扰人体正常激素生成的同时,还具有强大的雌性化促畸性。

    2.3.2 纸尿裤使用后的环境问题

    目前纸尿裤的处理和处置方式主要为掩埋、焚烧和随意丢弃,但由于纸尿裤不溶于水、难于降解,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被掩埋的纸尿裤因与空气、阳光隔绝,分解变得更加困难,占纸尿裤30%的塑胶成分甚至根本无法分解。由于1/3的纸尿裤都带有排泄物,这些污物随垃圾直接渗入地下,成为各种细菌、病毒的温床,并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若用焚烧炉焚烧经氯化物处理过的纸尿裤,会释放出更多的二恶英和戴奥辛。随意丢弃纸尿裤最不卫生,病菌和脏物在刮风时被卷入空中,造成大气污染;在下雨时随水乱流,造成水源污染。由此看来,目前常采用的几种处理、处置方式都会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

    3 解决一次性纸尿裤污染的措施分析

    3.1 用尿布替代纸尿裤

    在所有的婴儿尿布中,棉尿布的历史最悠久。纯棉尿布既舒适又透气,价格低廉,而且还很环保,生产能重复使用的棉尿布消耗的自然资源仅相当于纸尿裤的53%。棉尿布不会引起尿布疹、肛周疾病,也不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用能多次使用的棉尿布替代一次性纸尿裤,安全、环保又节能。

    3.2 新型纸尿裤的研发和推广

    纸尿裤要想在低碳时代继续生存发展,就必须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并减少环境污染。很多公司都致力于开发新型的环保型纸尿裤,让纸尿裤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不给环境增加负担。

    3.2.1 新型表面包裹层

    常规的无纺布不宜降解,这是纸尿裤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法国Fiberweb公司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有利于生态环境的非织造布。该新型材料以小麦、玉米或其它碳氢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发酵变成乳酸,然后聚合而成。这种“布”在30d内可完全生物降解或者完全变成肥料。

    3.2.2 新型吸水材料

    (1)鱼蛋白凝胶纸尿裤。根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一次性纸尿裤占全美填埋场0.5%~1.8%的数量,而渔业每年扔掉的无用海鱼和其他海洋生物多达2 000万t,威斯康星大学食品科学家达莫达兰将这些海洋垃圾变废为宝,用于开发新型的可生物降解的纸尿裤吸水材料。他从废弃的鱼中提取出蛋白质,然后将亲水性分子粘到蛋白质上,合成出一种能够吸收自身重量600倍的水凝胶。由于这种凝胶具有吸水性强、可生物降解的优点,成为了一次性纸尿裤的理想材料。

    (2)瓜尔胶纸尿裤。日本尤尼奇卡纺织品公司已研制出一种新型纸尿裤,该纸尿裤以瓜尔胶组成的新型吸水树脂为原材料,在水中会被彻底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也可以安全焚烧或直接扔到厕所内,由于吸水树脂的保水性和无毒性,甚至可以用于掩埋以帮助沙漠地区植被的生长。

    (3)玉竹纤维纸尿裤。玉竹纤维是以玉米纤维和竹纤维为主要原料,经特殊工艺提纯生产出来的一种纤维素纤维,它兼具玉米纤维的高吸水性、柔软性,竹纤维的抗菌、抑菌、杀菌性以及2种纤维制品的可降解性,被称为会呼吸的纤维。该纤维的吸水性是棉的3 倍,将其用于生产纸尿裤,可从原料上改变传统纸尿裤对婴儿的不良影响和对环境的污染。竹纤维制品废弃后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CO2和H2O,燃烧时,不会散发毒气,不会造成污染。

    3.3 现行纸尿裤后期处理方式改进

    目前,在我国废弃纸尿裤的处理手段仍是填埋。填埋占用土地量大,欧盟已经设定目标要在2010年以前减少垃圾填土的数量,地方政府如果不减少填土数量将受到巨额罚款。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也会对填埋有更高的要求。还有少数纸尿裤被用于焚烧,而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纸尿裤的使用量越来越大,若不采取妥善的处理办法,我们的环境将不堪重负,我们将面临继白色污染之后的又一大污染问题。

    3.3.1 纸尿裤粉碎器的应用

    粉碎器可将纸尿裤粉碎成细小颗粒,与水混合后形成浆状,此浆液可以先通过水解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入微生物体内,然后利用酸化将水解后的有机小分子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经过水解酸化后,可提高浆液废水的可生化性,便于后续工艺进一步的净化处理。

    3.3.2 回收利用纸尿裤

    英国人每年制造75万t的一次性尿布垃圾,为了解决纸尿裤的污染问题,伯明翰规划委员会已经批准加拿大高科技回收公司Knowaste投资1 200万英镑,在2011年底前开工建设首个回收纸尿裤的加工厂,工厂投入营运后每年可回收大约3万t以上的尿布,约是英国人每年使用一次性纸尿裤(布)的4%。普通的纸尿裤包括纤维、混合纤维素、塑料和吸水树脂,其中长的纤维可以被提取出来,用作可降解的植物花盆,塑料可被回收作为生产屋顶瓦片的原料。第一阶段,WKnowaste公司准备先回收纸尿裤中的塑料,用来生产瓦片,然后逐渐回收生产出自行车头盔、鞋垫等产品。第二阶段,WKnowaste将从纸尿裤中提取甲烷,然后用作煤气或电力能源。到2014年Knowaste还将在曼彻斯特、利物浦和伦敦再开四家回收加工厂,计划最终能提升回收量达到英国人每年使用一次性尿布的13%。

    3.3.3 纸尿裤的“SFD”系统处理

    早在2006年,第5届新环境展览会上,日本的Superfaiths公司推出了名为“SFD”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用废弃的纸尿裤制造出燃料,整个过程是首先进行纸尿裤的破碎,然后使排泄物在有氧环境下发酵,之后用吸水材料对发酵产生的气体进行干燥,最后高温灭菌。经过以上4个步骤,纸尿裤就变成了没有异味的再生燃料。据介绍,一套“SFD” 系统每天能处理300kg纸尿裤.生产出170kg再生燃料,而每千克这种再生燃料可以提供20 920kJ热量。

第4篇:海洋垃圾治理范文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对外贸易 可持续发展 对策分析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支点,是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价值观。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的对外贸易还存在着与生态文明相背离的许多问题,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一、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理念相背离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加到21738.3亿美元。并且随着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的提出和实践,赋予了我国外贸迅速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对外贸易与生态文明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却有不断加剧之势。

1.出口方面

(1)出口产品技术水平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大。我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能耗比较大,使原本稀缺的资源更加稀缺,产生巨大的外部不经济,致使我国局部地区自然资源锐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钨、锡、锑、稀土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出口导致了这些矿产资源的乱挖滥采;石材的出口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水土的流失;羊绒出口量的扩大导致过度放牧和生态恶化;发菜、山野菜、药材等野生植物出口加速了草原沙化。并且资源密集型产业在投入产出比例低、经济效益差的情况下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破坏了可持续发展。

(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受环境壁垒限制大。我国出口商品50%以上运往美国、欧盟和日本。而这些国家的环保标准和法规是世界上最严格、最系统的,它们要求产品的进口标准大都是我国产品在短期内难以达到的环境技术标准。中国出口产品每年因遭受各国“绿色壁垒”封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2000亿美元,仅发达国家实行的认证制度一项就使我国每年蒙受40亿美元的损失。

(3)出口商品竞争力弱,受环保因素影响大。受绿色壁垒、技术壁垒限制,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环境生态科学的原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要在产品中加入环保的因素,以及为达到进口国的环保标准而在产品中增加各种测试、检验、认证等费用都会使出口成本加大,丧失低廉的成本优势,使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2.进口方面

(1)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断上升,导致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和原材料进口不断增加,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近2亿吨,铁矿石进口3.83亿吨。而大量进口作为生产投入品的铁矿砂、化工原料、原油等产品无一不是高消耗、高污染的,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并且初级产品的进口由于我国环保检验措施不到位,从国外带进了一些病虫害和传染病,污染了生态环境。我国曾一度进口数量较大的象牙、犀牛角、虎骨、豹骨、熊胆等野生动物制品,破坏了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

(2)外国投资者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移到我国,加剧生态危机。改革开放初期,发达国家为逃避本国较严的环保法规,将国内禁止或需支付高昂环境成本的污染严重的技术与产业转移到我国境内,带来了大量的生产污染和消费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少数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力从外国非法进口大量“洋垃圾”,如旧服装、旧磁带等生活垃圾,废旧船舶、汽车、轮船等工业垃圾,加剧了生态环境危机。

二、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1.在生态环境成本内在化过程中,我国处于后发劣势

(1)我国环境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相对较大。我国出口商品大部分得益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在从事的加工贸易中多占据的是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环境成本高。并且在发展对外贸易中强烈的现代化需求、密集的开发活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物耗、高污染型的产业发展,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强大的生态胁迫效应,造成了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关系上的冲突和失调。

(2)我国环境成本量化的经验相对不足。环境成本量化的难度有大小之分,其中有些支出很容易量化,比如采矿企业每年的废水、废气、矿渣治理费用;环保设备投入;排污费;回填、覆土、绿化的支出等。但因污染环境造成的环境损失而导致的外部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如大气与水资源等的损害等。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这方面经验明显不足。

(3)我国的环境治理手段相对落后。发达国家在污染最严重时期,环保投入占GNP比例达l%~2%,1972年美国环保投入占GNP的0.9%,日本占0.8%,德国占0.8%。同时,相应公众的环境意识也较高,在政府和公众的双重努力下,发达国家基本控制了污染问题。而我国资源相对紧缺,环境容量日益缩小,加上资源利用的技术问题和国外垃圾产业的侵入,政府难以有效地解决污染问题。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在治污技术和设备方面还很落后,因开发或进口环境设备和技术而增加的费用也将提高产品成本,使得很多出口产品竞争优势进一步下降。

2.我国处于生态环境退化加剧阶段

分析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破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环境破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达国家如美国、西欧和日本的经历,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等的发展都符合这样一种倒U关系。经济学界基本公认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NP为500―3000美元时,往往对应人口、资源和环境等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起飞阶段,人均收入已达1000美元,处于环境退化不断加剧的阶段。而发达国家已经越过了环境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拐点,环境条件在逐渐好转。

3.发达国家污染转移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污染产业从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造成我国环境的严重破坏。据统计,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属污染型的占30%,其中高污染占40%。其次,废弃物贸易对我国环境污染的代价远远超过通过处置废弃物所获得的收益。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我国处理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引进外资、技术与设备缺乏环境意识,导致有害环境的设备、技术与产品向我国转移,对我国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我国环境意识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大

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心理已经形成,对绿色产品的偏好和需求大,它为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的产生提供了依据,从而经常把我国产品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如欧盟就曾以我国禽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及有害微生物超标为由,全面禁止我国禽肉向欧盟出口。德国公布了118种禁用染料清单,其中我国正在使用的染料中有104种,使我国有很大优势的纺织品受到较大的挑战。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逐步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发展循环经济

首先,要用生态学来引导对外贸易发展。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以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前提来发展对外贸易。其次,要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环境立法,建立一套科学的环保制度,制定完善有利于对外开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法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执法和监督能力,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结合我国立法实践加强清洁生产立法的研究,如确立清洁产品的范围,清洁生产的原则,对清洁生产企业给予财政、税收的扶持及制定清洁生产推广规划、建立清洁生产信息系统、制定有利于清洁生产的经济技术政策,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等。还要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注重唤起公众环保意识,将观念的改变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环。再次,要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应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利用各种定价方法确定污染物的收费依据。实施生态成本法,如用净化单位二氧化碳所需树木和维护成本之和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单位收费;用污染造成的损失计算环境资源的价格等。还可以借鉴美国等国家进行的排污权交易,尝试对资源进行市场定价,采用这种事前控制污染的方法,有利于节约整个社会的资源。最后,要开发形成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自主开发环境治理设备,努力提高我国治污手段和治污技术的水平。

2.顺应绿色贸易潮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一是要积极顺应绿色贸易的潮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采用清洁工艺,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环保水平。使绿色产品、环保技术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等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导向型产品。二是积极鼓励采用国际通用标准。只要企业获得相关国际标准认证,就可以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不受任何非关税的阻拦。同时,我国也应根据WTO和有关多边环境协议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绿色防范体系。三是实施从产品设计―生产―包装到营销的绿色一体化。四是要对主要国家行业和产品的绿色壁垒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寻求对策。对于其中以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合理要求,要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尽量满足对方。五是要建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使我国出口贸易向节约原料、节约资源的(绿色结构型)发展,鼓励和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及可实现资源替代的产品出口。六是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政绩考核体系,应把对外贸易增长质量、效益情况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情况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促进环境与贸易的良性发展。

3.积极引进和开发环境保护技术,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强化绿色管理

首先,要树立绿色产品竞争意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税收体制,增加投人,以环保技术改造传统出口产业,开发绿色产业,调整优化出口产业结构,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进清洁生产,实现绿色消费。其次,要实施产品绿色化战略,积极鼓励绿色产品的开发和出口,把绿色产品出口纳入进出口银行出口信贷的范围,出口发展基金优先考虑绿色产品开发,建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品出口发展基金,保证绿色产品出口贸易的高速、高效发展。再次,要积极申请绿色标志和ISO14000认证,充分发挥通过认证产品的示范和导向我国出口贸易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绿色化方向发展。最后,要采取措施阻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转移污染。今后我国吸引外资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应把重点放在纺织印染业、皮革加工业、橡胶工业、火力发电业等行业上,逐步提高这些产业中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条件。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征收进口产品环境附加税,采取限制或拒绝进口的贸易管理措施限制废弃物的转移,通过限制或禁止设立高污染企业或建立高污染特别开发区等手段限制国外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

4.加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首先,我国可以援引世贸组织的有关环保条款,并通过其贸易和环境委员会机构抵制环保贸易壁垒,保护我国的利益。其次,很多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外溢性的特点,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等问题,所以环境政策的应用也应该是多边的。我国应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阻止发达国家滥用环保借口实行贸易保护的企图,与发达国家签定多边协议,争取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援助。再次,我国还应积极参加国际环境组织和国际贸易组织的各种活动和讨论,在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审查我国涉及外贸和环保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参考文献:

[1]徐立青.关于可持续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关系[J].国际商务,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