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范文

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

第1篇: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比较法

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比较法,便于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认识以及把握,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地理比较法概述

由于高中地理课程强调要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学生在梳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要注意地理比较法的运用。地理比较法,即通过观察,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它是认识地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

运用地理比较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理解地理知识之间的共性以及差异,实现教学目标。高中地理教学中比较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类比较法

同类比较,即把同一类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在课堂教学中,这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比较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新旧知识中的同类地理事物以及地理现象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共同以及差异。例如:在讲到热带的气候时,可以将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以及热带草原气候进行比较,由于各个地带的降水不同,所以气候类型差异显著。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所以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由于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在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到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当受赤道低压影响时,是湿季,受信风影响时为旱季,农业活动主要是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在运用比较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这四种不同的热带气候,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

2.自我比较法

自我比较法,即对同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自我分析比较,能够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例如:在学习我国雨带的变化时,可以掌握其中的规律。在我国春末,雨带主要集中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会出现春旱,东北出现春汛;夏初,雨带逐渐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雨带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常出现反气旋气候;9月,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学生运用自我比较法,可以发现我国雨带变化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

3.专题比较法

专题比较法分析的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的某一自然要素或者社会经济条件,通过这种比较方法能够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形成系统的了解,从而发现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共同性以及差异性。例如:在讲述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侵蚀以及风力沉积时,虽然这四者都是外力作用,但具体说来各自形成的地貌又不同。教师在讲述时,通过引导学生将这四种外力作用的形成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启发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能力,从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综合比较法

综合分析法,即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比较,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种教学方法一般用在学习的巩固阶段,有利于使学生对整个地理要素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讲述气象灾害时,可以将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它们之间的形成条件、危害以及防御措施,能够使学生对整个气象灾害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系统的了解,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高中地理比较法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比较法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对比与分析。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运用比较法进行对比及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对对所学知识结构进行及时梳理。二是注重掌握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对比较法的运用情况,从而使比较教学法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注意结合地理课程的特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三是注意综合性。由于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复杂,综合性和区域性都比较强,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结合地理知识的特点,正确运用地理比较法,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波.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比较法应用分析[J].科学导报,2013,(06).

[2]庞海珠.地理比较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1,(24).

第2篇: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范文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学生无论是阅读教材、阅读地图还是阅读试题中的材料和设问,都应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如在阅读教材时,应注重知识点的梳理和知识点的联系;在阅读地图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理事物作为参照,进而熟悉其它地理事物的位置;在阅读试题中的材料和设问时,应注意结论和限制性词语,然后将图文结合起来思考分析,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的网络和体系

教师引导学生按地理事物形成规律、演变过程、数量大小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图示等方法构建知识的网络和体系。如气候方面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就可利用表格从气候的类型、分布、成因、特征以及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等方面比较。这样既区别了各种气候,又便于掌握每种气候的分布、成因及特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储存、提取、整合与迁移。

三、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高三地理复习的内容涉及初、高中八册书,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如果死记就会前面复习后面忘,所以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增强知识储备的主要手段。笔者在教学中积极推荐学生采用图文结合记忆、理解记忆、比较记忆等方法,将复杂的、零散的知识串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四、指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由于高考是通过笔试形式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资料、创设情境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所以能否把题答正确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关键。当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应加强训练的力度,在训练中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举一反三,就可以触类旁通,即使遇到新问题,也可迅速确定解题的思路。

五、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第3篇: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对话理念;高中地理;课堂提问

课堂中的对话理念要求学生独立学会表达、思考、倾听,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交流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对对话理念的研究不仅是高中地理课堂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在所有学科全面均衡发展的需要。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广泛应用与实际生活的学科,地理对学生来说显得抽象、有难度,因此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必须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实施具有平等、民主特点的课堂提问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模式。

一、对话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特点

1.平等性

“民主、平等是对话的第一法则”,新课程改革后,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在课堂上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和老师一样,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平等公平地对待全体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谊。赞科夫曾说:“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心中有学生的老师才会真正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学生。

2.互动性

教育活动只有在既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导性,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的时候,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师生之间利用互动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罗列出地理知识的重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主动参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深层次理解掌握知识点,并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发现者,这种带有智慧启迪性质的对话理念使高中地理教学模式更具有效性,师生间的互相提问、来往对话促使师生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开放性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的开放性一般起到对本节知识点的升华作用,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度。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老师通常会给每个问题设置一个标准化答案,问题设计和答案都缺乏创新性。而对话连年的课堂提问则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标准答案的禁锢,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讲到农业区位选择这一课程时,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将土地价值发挥到最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当做土地的主任,不仅要考虑到阳光、温度、水分等气候对土地作物的影响,还要考虑如何借助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对话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提问的发展

1.提问主体要有多样性

在课堂提问上,老师和学生都有提问的权利和义务,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提问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如《中国的气象灾害》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中国有哪些地区容易发生洪水等自然灾害,学生在回答之后自然会产生疑惑,同为河流两畔,北方黄河流域近些年都没有发生洪水灾害,但是南方长江流域却时常发生。通过问题的相互提出,师生之间的交流让知识相互促进,比单纯的教师传授:中国北方地区多旱灾,南方地区多洪灾这种模式更有记忆点、更深刻。对话课堂使课堂主题从教师为主变为教师和学生并重,体现了对话理念下提问主题的多样性和平等性。

2.学习过程具有探索性

高中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丰富繁多,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想象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运用对话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地理课本中归纳、总结、整合知识点得出综合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发挥创造性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如学习《大气运动》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气运动的具体轨迹,从而得出大气运动规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发现、探索,更好地体现出对话的必要性。

3.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停留在知识表面含义上,对问题的思考简单直接、一点而过,很少进入深层次思考和总结,从而导致答案单一化、笼统化。对话理念要求在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对问题做全面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自己设题的目的、解题的思路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思考方法。如《沙漠化的防治》这一节中,讲述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时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自己提出问题:我国沙漠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是人为原因还是自然原因?如何阻止或者减缓沙漠化进程?从现状分析到成因,再从成因分析到解决方法,这样就启迪学生思考问题时候的全面性、综合性,形成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这种深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做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提问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提问、师生间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散性思维的引导让学生养成逐步深入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对话理念的应用显著增强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营造出更好的课堂氛围。

作者:滕斌 单位:常德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1]辛昕.对话理念下的课堂提问[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第4篇: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范文

摘要: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学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现在的地理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例如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对广大地理老师的教学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内容非常枯燥,知识点非常细而且繁多,易混词汇也很多,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倦抵触的情绪,考试的效果也很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本文就天气与气候的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究实践,分析了天气与气候教学难点,设计了天气与气候生活化教学实例,旨在解决这一章节的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推广地理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天气;气候;生活化;地理教学

1 天气与气候教学难点

1.1 内容枯燥

具体表现在:名词多、复杂,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以及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但是在实际考查中,比如在选择题中,要求根据诗句判断天气和气候,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船棹风。初中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天气与气候的特点来区别这两个概念,做题时基本靠蒙,学习兴趣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提炼关键词,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天气特点是多变,不稳定,气候特点是相对稳定性,从而正确理解诗句含义,做出准确判断。

1.2 书本内容设计太过简单

图表只有简单的图例和符号,没有注释和说明,导致学生读图时容易陷入误区。例如判读常见的天气符号,书本上有风旗的符号,对于初中的W生来说,判断风向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的空间想像力比较薄弱,所以在判读方向时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在判读风旗时,学生无法根据一个简单的符号判读风向和风力,教材上也没有注释和说明。所以在做题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区,不知道什么是风杆,什么是风尾,往往把风杆所在的方向等同于方向。

1.3 对比记忆内容较多,学生易混淆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气候资料,归纳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由于全球的气候类型比较复杂以及某些气候类型的特点比较相似,所以学生记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容易混淆。例如我们判断某种气候类型的时候,常用的步骤是两步。首先以温定带,根据气温曲线图判断是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还是寒带气候;第二步是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例如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都属于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均在15℃以上,降水量的特点也是分干湿两季,半年多雨半年少雨。学生在读图过程中往往不能识别出两种气候的不同点,容易把两种气候理解为同一种。

2 天气与气候教学生活化教学实例

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内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我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实践,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进行了尝试和研究,设计了天气与气候章节的教学实例。

2.1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自身周边天气状况,记录自己观察所得,激发学生对天气与气候学习的兴趣。重点强调所记录的数据可以不规范,可以不精确,但必须是自己观察所得的真实数据。

(1)观察常德市西湖管理区四月下旬的天气情况,记录天气数据,总结简单规律。

根据天气状况记录表总结出西湖管理区4月下旬天气状况多变的特点,晴,雨,多云天气均有出现。

(2)网上查询常德市2016年各月平均气温、降水数据,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图表归纳总结常德市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常德市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和秋季较短,夏季较长;春秋气温多变,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多且集中,冬季低温少雨,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2 组织气象知识学习实践活动,拓展教学空间,创造学习氛围

(1)集中收看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的天气预报。学会收看天气预报的好处在于:①学着认识卫星云图、降水等分布图、气象图标等;②了解天气变化,根据天气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及时增减衣物、晴带雨伞等。

(2)开展知识竞赛,激发竞争氛围。选取部分天气图标制作成卡片,开展猜卡得奖小竞赛。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了知识,获得了参与的快乐,还创造了积极向上与竞争的学习氛围。

(3)组织学生参观常德市国家气候观测站,探秘神奇的气象世界,学习气象知识。常德市国家气候观测站是全市最大的大气、气象知识科普教育基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看到风向标、百叶窗、雨量计、测温仪等气象观测仪器,以及学习温度的观测、雨量的测量等;还可以观看气象云图和气象知识视频,学习了解常德市的气候特点、全市气象现代化发展和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情况等。在这里还可以满足同学们最大的好奇心---天气预报图是如何制作的。

回到课堂组织一次情境表演---模拟天气预报,做一次气象播报员。此类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增长了气象知识,还在学生心中埋下了一颗未来投身气象事业的种子。

2.3 运用谚语、诗词等丰富教学语言,引导学生代入生活情境

比如,关于天气预报的谚语:东虹日出西虹雨。虹,是一种大气光像,通常出现在大气层里有较大的水滴时或者大气比较湿润的情况下。当大气中水分较少或者大气比较干燥的情况下,虹是不会出现的。所以天空里有虹出现,表明大气状况较湿润或大气中存在较大的水滴。虹在东方,表明在我们东边的大气里有大水滴存在或者有雨。而大气运动规律是自西向东,所以东方的阴雨天气只会越来越向东边移动,因此东边的虹难以影响到西边的天气。如果虹在西方,表明在我们西边的大气里有水滴或者已经有雨,随着大气运动,雨水就很容易影响到本地的天气。因此虹在东边时,当地下雨的可能性很小,而虹在西边时时,当地很有可能下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更浓,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2.4 运用遥感共享资源辅助教学,拓展学生的视野,初步培养学生的遥感(Remote Sencing,简称RS)意识

LANDSAT8下载共享系统是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提供的卫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免费提供LANDSAT8热红外数据下载,极大方便我们运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辅助教学,让学生了解遥感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热红外数据是一种反应地表温度的遥感数据,同时可以提供显示地球云量的卫星图片。ENVI是一款遥感数据处理软件,可以查看和处理LANDSAT8的热红外数据。通过简单演示ENVI软件的使用,教授给学生在信息时代对RS的初步认识和应用。在LANDSAT8下载共享系统中可以下载常德地区的卫星影像,在2017年4月12日和28日的两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卫星图片(图3、图4)上有很多灰白色的区域,这就是云,结合实际天气与气候状况,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段为常德地区的雨季。而在晴朗时卫片(图5)上是无云的,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常德市主城区的全貌。

2.5 结合学生自身生活情境,将课堂内容引入生活体验

通过调查得知,暑假班上有2位同学家里准备外出旅游,目的地分别为四川九寨沟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此,我们必须先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天气状况,选择所带衣服或者防晒等装备。进一步思考,为何这两地的天气状况完全不同?原来这都是气候导致的,九寨沟海拔较高,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由于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气候特征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秋比较温凉,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是著名的避暑胜地。由于暑假正值夏季,此时九寨沟的平均气温20℃左右,可以带短袖衣物,但夜晚较凉,昼夜温差较大,宜备薄毛衣,且7~8月正值降水集中的月份,需要带雨伞。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远,四周是高大的山地阻挡了海洋的湿润气流,所以降水稀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暑假正值夏季,此时昼夜温差大,所以厚衣物和薄衣物均要携带,且暑假期间新疆白昼时间长,光照较强,所以还需做好防晒措施,带好遮阳伞和防晒霜。

3 天气与气候生活化教学评价

通过天气与气候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于天气与气候这一章节内容的理解,有了明显进步。首先提高了学生对天气与气候这方面的学习热情,能体会到该章节的内容的学习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技能的学习。其次,能够把握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准确区分天气和气候,基本理解气候的形成原因,学会了如何识别及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由此归纳出相应的气候类型及特征,掌握全球气候的分布情况,区分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以及天气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最后,在班级内部组织的天气与气候章节小测验中,通过卷面成绩也反映了同学们在这一章内容的学习中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地理生活化教学确实有益于激发同学们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极大促进了地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缪汉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周建梅.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13).

第5篇: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范文

关键词: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

艺术生,一个特殊的群体。让人身心俱疲的艺术专业考试和纷繁复杂的文化课程复习经常让他们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凡教过艺术班的文化教师都知道,艺术班的教学与文化班的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不但要学习专业课,而且还要学习文化课,这样势必会分散他们的精力,从高考成绩来看,也能证明这一点。绝大部分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学习能力很差,学习成绩基本上处于高三年级的中下游,而且学习生活习惯也差:睡觉、讲话、玩手机、吃东西、顶撞老师、迟到、旷课、早退、不交作业、考试舞弊等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艺术生在高三的上半年一般主要从事专业训练和考试,不能像文化生一样进行一个完整的高考一轮复习,一般等学生专业考试结束已是3月中旬,距高考只有两个半月的时间,而地理往往又是艺术生高考失分的重“灾区”,好多学生的专业成绩能达到重点大学的分数线,而文化课却上不了线。

一、艺术生的特点

1 文化课基础薄弱

艺术特长生在艺术方面具有一般普通高中学生所缺乏的特长,但是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普遍低于同届文化班的学生。在升入高中时的文化课总分与平行文化班的总分相比,有四五十分左右的差距,甚至更多,这就显示了艺术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

2 学习兴趣不浓厚

艺术特长生对艺术专业的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和自觉性,对专业课的学习情有独钟,紧抓不舍。但对文化课的学习态度,显得懒懒散散,不那么自觉,热情偏低。

3 思维方式单一

艺术班的学生具有形象思维活跃和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但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文化课时,也明显暴露出了这方面的弱点,他们能记住公式、结论等机械性的东西,但疏于推理过程,解题缺乏思路,过程比较杂乱。

4 学习习惯较差

大部分艺术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学习无计划或无法坚持而导致学习无序、课前不预习、上课听讲易走神、听课抓不住中心、不会做笔记、觉得练习过难不想做,或贪玩不愿做,或抄袭别人答案,没有复习、总结,学习需要督促,主动性不强。

5,学习意志力较弱

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而大多数艺术生在学习上没有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力,如,上课遇到听不懂的地方时,就听不下去,思想开小差。常因课堂内外的一些小事而浮想联翩,有些会做一些小动作,小声说话或在稿纸上、课本上、课桌上写写画画。

二、艺术生高考地理复习策略

1 一轮复习,抓住重点,夯实基础

由于高一、高二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基础非常差,有些学生连中国在哪个大洲都不知道。所以,所谓的第一轮复习就相当于上新课。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必修、选修四本书和世界地理的内容,显然不可能。这就要求教师对复习内容进行精心筛选,将考试出现频率比较高的重点知识详细复习。如,自然地理里面,可以先将天文部分的计算题跳过,因为这是整个地理最难的一部分,加上基础不牢,教师讲解也是在做无用功。

2 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艺术生上课时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教师整节课都在讲,效果并不好,这就需要合理科学地分配时间。可以采用教师边讲,学生边记,或先讲后记的分配方法。如,在复习气候类型时,教师先用二十五或三十分钟对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等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剩余的十到十五分钟留给学生背诵。因为长期以来,艺术生就没有课后背诵的习惯,即使安排了任务,也往往是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重新编排复习内容,举一反三

对艺术生来说,他们往往不能按所订资料上的顺序来复习。由于外出考试,真正的复习时间比较有限,加上基础薄弱。所以必须重新编排复习内容。将一个系列、有因果关系的知识串起来,这样既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学生不容易遗忘,又可以节约时间。如,复习气候时,会涉及气压带、风带、洋流、自然带、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气象灾害等知识点,所以应将它们放在一起作为一个专题来复习。

4 精选例题,注重解题技巧的归纳

由于资料上的练习题太多,且多数较难、偏或质量不高,尤其对艺术生来说,适合的练习题就更少。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挑选习题或自己编写、搜集一些适合他们的习题。如气候类型的判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知识,虽然学生能掌握判断方法,但不一定会用,这就需要多做练习,而资料上的题型多数是常见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起不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第6篇:气象灾害知识点总结范文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 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 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体思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