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业发展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些基础设施落后、饲养管理粗放、规模小、效益低的养殖场户,已先后被淘汰出局,依然挺立潮头的养殖企业则是那些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的现代农业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养殖场户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而规模在逐渐扩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畜产品质量逐渐提高。
2)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重生产、轻环保的理念正在改变,绝大多数的养殖场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粪尿四溢、污染环境的现象已不多见。符合条件的养殖用地越来越少,对养殖用地的审批更加严格,一地难求的局面更加普遍。
3)畜产品消费增长乏力,利润较低。国内国外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加剧,肉类、奶制品受国外进出口产品影响较大,价格波动频繁,畜禽养殖场户盈利能力不佳。
4)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凸显。一是种养不配套导致畜禽粪便污染环境。近年来受土地资源的制约明显,大部分畜禽规模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农业生产种养脱节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缺乏有力机构将农民组织起来施用畜禽粪便,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制约、人工成本增加等原因,有机肥生产加工、使用积极性不高,粪便还田利用有限,造成资源浪费并污染环境。二是管理不到位,造成选址、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曾经是环保部门的薄弱环节,据统计存在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批先建、污染治理措施和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由于选址不当和治污措施不配套等原因,造成养殖场和居民区混杂、甚至污染集中饮用水源等环境问题,环境隐患较大。三是缺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国家总体战略。目前我国尚未针对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制定国家总体防治战略,现在技术规范类和行政管制类政策比较多,主要是罚款、排污收费、污染者赔偿等。虽然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有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但该法定位于“促进法”,且主要是面向工业企业的,对畜禽养殖企业就没有照顾。《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了扶持政策方向,但缺少指标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在执行上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
2新常态下发展畜牧业的建议
关键词:草食畜牧业;产业发展;瓶颈;对策
福建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和草地开发潜力大,发展草食畜牧业符合福建饲草资源丰富、饲料粮相对短缺的资源禀赋,对优化畜牧业产业布局,构建多元化畜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福建省全力推进畜牧供给侧改革,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条件,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优质牛羊兔生产,提高乳业生产水平。
1福建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发展环境
1.1.1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虽然福建省培育了一批高产乳牛群,设施化规模化现代肉牛、肉羊、肉兔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牛羊兔肉产量占比依然较低,乳类自给率不到50%,牛羊肉消费大部分需要依靠进口或外调,草食畜牧业发展潜力较大。
1.1.2产业基础较好我省草食动物地方畜禽资源比较丰富,发展地方特色草食动物产业基础较好,其中牛有闽南黄牛、福安水牛,羊有福清山羊、戴云山羊和闽东山羊,兔有福建黄兔、闽西南黑兔和福建白兔。1.1.3牧草可种植地较多我省可利用青绿饲草资源丰富,农闲田开发潜力巨大,草食畜牧业发展空间大,大量的草山草坡和山垅田、退耕地、冬闲田,为发展青贮玉米等饲草料提供保障。
1.2近年来取得的成效
1.2.1草食动物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近年来,我省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畜牧业生产,草食动物产品产量稳步提升。截至2020年,全省牛出栏22.07万头,增长12.8%;肉羊出栏159.06万头,增长2.1%;肉兔出栏超1000万只;乳牛存栏4.43万头,乳产量17.48万t,同比分别增长4%、16.6%;牛羊肉产量4.74万t,同比增长8.7%。
1.2.2规模化生产加快形成全省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肉牛规模场59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肉羊规模场64个,年出栏2000只以上的肉兔规模场114个,存栏500头以上的乳牛规模场26个。分畜种看,我省乳牛规模化率89.57%,位居全国前列,但肉牛和肉羊规模化率低于10%,主要还是以散养为主,可见发展潜力巨大。
1.2.3产业布局集中度较高总体来看,我省草食畜牧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高,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等草地资源丰富的区域,乳业重点在南平、三明区域发展,比重占全省74.1%,主要分布在延平、浦城、建瓯等地,形成了以长富、明一为主导的特色乳牛产业优势区。肉牛、肉羊、肉兔重点分布在闽西南等丘陵山区,其中肉羊主产区集中在沙县、永定、邵武、尤溪等地,福之羊、祺云农牧、海宏达生态农业等企业逐步壮大,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肉羊生产基地。肉兔生产以大田、连城、上杭、武平等优势区为主,发展出邵武豪顺、大田莱德旺、上杭通贤等一批优质肉兔基地。
1.2.4产业化程度稳步提升全省涌现出长富乳业、明一乳品、尤溪福之羊、平和东鲁肉牛、邵武顺鑫肉牛、大田莱德旺肉兔、上杭县百叶山肉兔等特色草食动物产业龙头企业。乳业较大程度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全产业链模式,南平乳牛业已成为优势特色产业,以长富集团为代表的乳品加工企业的生鲜乳100%来自于机械化挤乳,生鲜乳质量位居全国前列[1]。长富集团进入新一轮全国乳业20强,成为第一批国家优质乳工程示范企业。
2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
2.1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薄弱
我省草食动物地方品种达7个,具有适应性广、繁殖率高、肉质鲜美、抗病力强、市场畅销等优点,但其缺点是生长缓慢,在没有优质优价的地区,效益还是偏低,其市场竞争力目前还不很明显。此外,省内绝大多数草食动物种畜禽场没有开展性能测定工作,部分遗传资源保种场设施简陋、设备陈旧,种群规模小,未建立繁育体系,保种技术落后,缺乏进行专门化培育,长期稳定的保护和系统的提纯选育还有待提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速度。
2.2饲养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目前我省除牛乳生产水平较高外,肉牛、肉羊和肉兔的饲养管理水平普遍不高,饲养方式较为原始,饲养规模小,大多以传统放牧为主,缺少饲草基地、饲料营养、繁殖育种和疫病防治技术,饲养效益较低。
2.3牧草饲料供给不足
我省气温高、雨水多,四季常青,牧草资源丰富,但人工种植的禾本科牧草如象草、杂交狼尾草等受多雨季节影响,贮制干草难度较大。此外,生产高产优质牧草的土地资源有限,大部分水肥条件好的平整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同时随着全省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能用于牧草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从北方引进草粉的成本较高,养殖企业难以承受,饲料牧草的供给成为发展草食动物最大的制约瓶颈[2]。
3产业发展对策
3.1持续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以现有产业基础较好的养殖企业为依托,建立一批适应本地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需要的良种场,饲养专门化适合在福建养殖的草食动物品种,以国外引种、杂交改良为原则,加快培育适应性好、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3]。强化科研协作,科研院所、高校及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要围绕人工授精受胎率、产仔率、成活率、性别分离、胚胎移植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联合攻关。
3.2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按照市场化导向,以业主投入为主、政府指导和扶持为辅的原则,适度提高草食动物标准化生产项目实施数量,支持有条件的规模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牛羊养殖场[4]。此外,要加快牛羊粪污资源化利用,完善粪污处理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业主探索粪污多元化、差异化处理模式,提高粪肥利用附加值和增加值。
3.3着力解决饲草料不足的制约瓶颈
当前,草业发展水平是草食牧业发展的关键[5]。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下,积极开发天然草山草坡,加快草地资源开发利用,加大饲用玉米、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等人工优质牧草种植,大力扶持草场围栏,建立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积极开发秸秆、饲草等粗饲料资源,加快秸秆处理技术创新,研究集成适应我省的青贮、黄贮和微贮技术,提高粗饲料的转化利用率。推广粮-草(饲料作物)轮作技术,如由羊场周边的农户调整部分农田,进行粮-草(饲料作物)轮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青饲料牧草周年轮供[6]。
3.4推广畜牧新技术,加强技术培训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要推广实用技术,如种草养牛(羊、兔)技术,牧草青贮和秸秆氨化(微贮)养牛(羊、兔)技术,牛(羊、兔)圈养和短期育肥技术。同时,要加强草食动物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以基地带农户,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普及。要做好草食动物养殖实用技术培训,转变农户传统饲养观念,对农户采取集中培训、科技示范、跟踪服务等方式,提高草食动物饲养员的饲养管理、快速育肥、饲草种植和加工等技术水平。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四川省会东县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3%,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畜牧业收入近3 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基本情况
四川省会东县下辖53个乡镇,318个村委会,
1 80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14万。全县共有从事畜牧兽医服务的专兼职技术人员168人,2009年四畜存栏166.2万头(匹、只),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头(匹、只),从事畜牧兽医人员人均担负着9 890多头(匹、只)畜禽的疫病防治、畜牧科技推广任务。
2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转贴于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4)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5)加强村社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对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村兽医和社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大力宣传与推广种草养畜、秸秆氨化、青贮饲料制作、饲料生喂、种羊串换、科学养驴、猪品种改良和厩舍改造等实用技术,从而使畜牧业完成从量的增加转化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飞跃,使之走向稳定健康、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良性轨道,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会东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新型主体经营;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1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现状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培育畜牧业经营主体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抓手。近年来,诸城市注重培育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据本次调研初步统计,全市共有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664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27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牧业龙头企业48个、畜牧业专业大户6322个。在各类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有力地推动下,全市畜牧业经济正不断向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经营效益进一步提升,带动农民增收能力继续增强。2012年全市畜牧业产值71.4亿元,同比增长9%,占农业总产值的63.9%;全市人均牧业纯收入1394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9%。
1.1 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加速 通过集中配置和生产经营上的联合,实行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引导农户集中到一个基地和产业,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布局和规模生产,加速了畜牧业产业的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快速突破。
1.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有组织的进入市场,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社会服务体系,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龙头企业发挥技术、市场、品牌优势,改善畜牧业生产环节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工艺,提升养殖户的从业水平和技术水平。
1.3 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提升 新型畜牧业生产主体通过把农民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有效降低了生产资料的投资成本,通过提供平台,引导和帮助农民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了劳动力、土地、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达到了提质提价增收、降风险减成本增收、增值返利增收的目的。
2 畜牧业规模经营发展情况
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步伐加快,据初步统计,全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6300余个,建设畜禽养殖园区125个,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85%以上。自2008年国家实行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登记备案制度以来,截至2012年底已经登记备案的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30000余亩,其中百亩以上的备案项目占地面积22000余亩,约占适度规模养殖项目的73%。
3 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逐步壮大。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畜牧专业合作社271个,其种动物类95个,生猪类122个,蛋鸡类15个,肉牛类12个,其它畜禽类8个,合作社成员总数2万多人,合作社数量、入社会员人数都较2011年有了较大增长。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一村一品发展,还进一步优化了农业结构、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合作社注册特色农产品商标4个,无公害畜产品1个,惠及畜禽养殖户3万多户,占全市总养殖户数的70%以上。促农增收效果显著。合作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合作社成员人均纯收入较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高200―400元。
4 畜牧业产业化经济发展情况
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深入推进。目前,全市畜产品屠宰加工企业38家,年加工畜禽产品27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兽药GMP生产厂家3处,年产值2.4亿元;全市饲料生产企业60家,固定资产6亿元,工业饲料产量183万吨,销售收入37亿元;全市肉蛋奶总产量41.9万吨,同比增长2.3%。畜牧业品牌发展快。目前全市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1个;潍坊市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5个,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7处,潍坊市级13处。畜牧龙头企业队伍逐渐壮大,目前我市发展畜牧龙头企业41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家,潍坊市级35家。在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龙头企业作用突出,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得利斯公司依托自身销售、品牌优势,发起成立了得利斯合作社,按照互惠共赢的原则,引导300余户养殖场(户)入社,年购销生猪10万多头,产值1.2亿元。
5 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1 土地资金制约 大多数新型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要素获得方面仍然面临着较强的约束,主要集中在资金和土地等方面。土地因素,实现适度规模化生产经营需要土地作为支撑,由于受到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土地资源稀缺、土地流转不畅等因素制约,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依然面临无地可转的困境。同时,受生产规模的制约,绝大多数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在融资筹资方面都存在授信担保困难、申请手续繁复、隐易费用高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发展前景受到很大制约。
5.2 农技服务体系滞后 在培育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和畜牧业新型经营体系过程中,大多数生产主体经营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一旦他们从农业产业中退出,是否有数量充足的后继人才,情况并不乐观。同时,现在基层专业技术服务人员面临老龄化,受人事、编制、职业特点等因素制约,注入畜牧业专业技术队伍年轻力量较弱,面临青黄断档局面。这些服务体系的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5.3 政策支持存在偏差 近些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对稳定畜牧业发展和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实效率不高,政策实施成本较高,实施时间缺乏时效性。
6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需要采取的措施
6.1 加快生产要素支撑 要合理规划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用地,对适度规模养殖、合作社深加工等与畜牧产业紧密相关的用地采取灵活政策,予以优先支持。在金融政策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村金融资金互助社发展,鼓励支持各类民营金融机构在农村基层建立农业信贷网点。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担保、信用体系。完善小额信贷产品,建立灵活高效的农业融资保障体系,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在财税政策方面,要积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减税和出口退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合作社要积极加快示范社创建,加大资金奖励。
×××县委
×××人民政府
二×年畜牧产业发展工作
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要求,切实把畜牧产业抓紧、抓好、抓实,现就200×年畜牧产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略)。
二、任务目标
200×年全县实现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山羊存栏××万只,出栏××万只,家禽存栏××万只,出栏××只以上;全县肉类总产量达××万吨,禽蛋产量××万吨,水产品产量××万吨,畜牧渔业产值××亿元以上;畜牧税费征收××万元以上;农民来自于畜牧水产养殖业人均增收达××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畜牧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切实抓好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
切实按照专业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实施示范小区建设。200×年巩固、完善和发展畜牧养殖示范小区××个,其中:××养殖小区××个,××养殖小区××个,××养殖小区××个,××养殖小区××个,××小区××个。重点实施好××个示范小区,其中县级示范小区××个,各乡镇示范小区××个。养殖小区标准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养殖户,××小区连片××户以上,平均每户养殖××××头以上;××养殖连片××户以上,户均出栏××××头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头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养×××只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出栏×××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亩以上。小区建设必须按照环保和农村公共卫生要求实施,规范配套实施品改、防疫、饲草饲料、圈舍改造等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要以××和××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抓小区示范建设,逐步发展形成产业带。
(二)切实抓好畜禽品种改良,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
发展养猪要坚持走“引、繁、育、推”的综合路子,在巩固去年实施的××小区建设,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优质××××头,按标准配备好良种××并挂牌,加快优质××繁殖基地建设步伐,提高优质××覆盖面;实施的商品××养殖小区必须建立××××点,全县建标准××点××个,对所布局的冻配点必须按《××管理条例》搞好劣质××××工作,提高××;积极引导农民引进饲养良种××,努力发展名、特、优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优质饲草饲料推广力度,努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户发展种草养畜的积极性
坚持优化种养结构,积极推广三元种植,大力推行引草入田,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坚持养畜必须种草、草畜必须配套的原则,做好种草与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相结合,积极引导养殖户推广饲草加工青贮技术,降低畜牧养殖生产成本。
(四)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防疫质量和效果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及《动物防疫条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依法履行政府包防疫密度、部门包防疫质量的职责。落实动物防检疫工作责任制,任务到村、责任到人,重点搞好春秋两防和推行仔猪窝边防疫,确保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控制和消灭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按照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要求,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大科技兴牧宣传和培训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一是必须狠抓养殖科学适用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养殖户成为养殖能手,各级干部成为指导畜牧产业建设的行家;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和科普工作宣传,让广大养殖户自觉接受和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三是加强畜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把科技兴牧和依法治牧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四是层层抓点办示范,采取县级领导挂帮乡镇,乡镇领导挂帮村,畜牧干部挂包小区建设,畜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个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点。推行行政干部包发展,业务干部包技术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四、保障机制
(一)加大畜牧业发展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在全面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一是×××组织信贷资金××万元,用于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农户购良种畜禽和圈舍修建。××贷款发放方式由养殖户申请,村委会、乡镇畜牧站、×××调查摸底,并共同签署意见,经审批后按程序发放,严禁新贷还旧贷;二是×××安排××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贷款贴息;安排××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引进××和××的补助。对200×年新发展饲养××头××××以上的大户,按每头×××继续补助××元,×××补助××元。相关乡镇按项目要求实施,凭相关依据到×××报帐(属于用项目资金发展的大户不再另行给予补助);三是全县安排××资金捆绑用于畜牧小区建设。×××安排小水池建设资金,××部门安排×××项目资金,×××部门安排×××项目资金,×××部门安排×××建设资金,××部门安排××,×××安排××及培训经费,乡镇必须实行集中捆绑到畜牧养殖小区;四是安排××万元项目资金及×××资金等专项用于山羊小区建设,必须按照项目要求实施,抓出效果;五是其它渠道来源的畜牧业发展资金也要全面专项用于畜牧产业建设。
(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对新发展的规模养殖大户继续享受上年规定的用地、用材等优惠政策,国土、林业部门简化手续办理程序,免收两金;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带职带薪领办、承办畜牧养殖业,承包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领办加工或销售等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等,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1、稳定畜牧技术干部队伍,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一是乡(镇)不得随意抽派畜牧技术人员从事非专业性工作,已抽派的专业技术干部,必须于×月底前安排从事畜牧工作,加强养殖小区建设;二是对畜牧兽医技术干部严格工作目标量化管理,将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和职称评定相结合;三是充实调整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对人员少的乡镇站要调整平衡,合理配备,对严重缺乏的技术人员,可从历届未分配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四是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推行竞争上岗,并将活动津贴的×与工作实效挂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畜牧产业建设服务。
2、加强村级基层畜牧服务网络建设。一是组建××××××,明确×××兼任××××,择优两名×××为站员;二是必须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人员通过清理、整顿、培训、考核、竞争上岗,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阶段畜禽防检疫工作的需要;三是畜禽产地检疫任务必须落实到×,在×推行报检制度,具体由×××全面负责,具体工作职责是:负责建立畜禽户口档案,按月核查登记,核销畜禽出栏变动情况,实行“××”制度,切实做好××,严格坚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每月××日前上缴××,××按规定标准及时划解到××作为防检疫经费及村级服务站人员工资。严禁座支、挪用。
3、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强畜牧业发展中介组织建设,努力提高组织化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养殖协会建设,建章立制,引导协会有效运作,统一组织饲料购进及畜产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盘剥,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二是支持、鼓励并引导有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经纪人,组建畜产品营销服务公司,疏通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拓展畜产品销售市场;三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养殖户”的产业链模式,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动畜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建立奖惩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调动完成目标任务的积极性
1、全面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通过对养殖小区建设、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防疫、畜牧规费征管工作检查验收,年终参与考核评奖。年度综合考评设一等奖×个,奖金××万元;二等奖×个,奖金各××万元;三等奖×个,奖金各××万元。其中奖获奖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畜牧办主任、畜牧站站长:一等奖各××元,二等奖各××元,三等奖各××元。具体考核方案另行制定。
2、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对作出贡献的县畜牧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按乡(镇)奖金总额对等奖励,其中奖畜牧技术部门××万元,用于对在畜牧产业化建设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干部奖励。
3、对畜牧养殖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养殖户给予表彰奖励。
4、上述奖金从××和××中列支。
5、对未完成考核任务目标的乡(镇)给予××,对县畜牧事业局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重大损失或负面影响,对局长、副局长实行××。
(五)加强领导,强化职责,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1、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畜牧业领导,层层成立畜牧生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签订畜牧产业建设责任状,成员单位必须履行相关职责,建立抓好畜牧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分管领导必须具体抓。
2、畜牧技术服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职能职责要求,切实搞好畜牧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相关的物资调运和供应,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申报,争取发展资金,努力做好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疫病防治、科研课题、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运用。
3、×××必须努力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的立项申报,争取畜牧产业发展资金和培训经费,加强项目实施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确保畜牧养殖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4、农行、信用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畜牧生产合力,共谋畜牧产业发展,为全力打造生态畜牧业强县和推进小康社会进程作出贡献。
×××县委
×××县人民政府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主题词:农业畜牧200×年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把畜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工作内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生猪产业,大力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和特色养殖。转变生产方式,加快以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规模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基地建设步伐,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做到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并重。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把畜牧业建成我市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2、发展目标
到20*年末,生猪存栏61万头,出栏6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2.2%;牛存栏14.5万头,出栏3.5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6%和14.5%;羊存栏18万只,出栏13.2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16.6%;禽存栏160万羽,出栏195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12.6%;冻配牛5500头、羊3800只,推广优质母猪7100头,推广杂交猪67万头,出栏三元杂交猪45万头。发展优质畜禽示范小区42个、示范养殖大户5000户以上,培植2家龙头企业。种植优质牧草2.2万亩,推广有机配合饲料2万吨。水产品产量950吨,禽蛋产量3800吨。肉类总产量达6.6*万吨,畜牧渔业总产值7.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7%。
二、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
(一)重点工作
1、着力抓好示范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和养殖场建设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新发展2个示范养殖小区(书记抓1个,乡镇长抓1个),畜牧局抓4个。
示范养殖小区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保护和改善生态为前提,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项目捆绑、各记其功,政府引导、业主经营。
示范养殖小区建设要求:圈舍修建(或改造)科学合理,养殖规模达标,饲养品种优良,饲养方法科学,使用优质安全饲料,环境卫生良好,有消毒池,成立养殖协会并切实发挥作用。做到“六统一”,即:统一圈舍改造、统一优良品种、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新法饲养、统一使用工业饲料和种植优质牧草、统一销售,达到规范化程度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养殖效益较好的要求。设置小区标志牌,载明小区名称、规模、饲养品种、协会、挂帮领导和技术干部等。
示范小区规模标准:⑴养猪小区15户以上,每户常年存栏猪20头以上,或年出栏育肥猪50头以上,或养外二元母猪5头以上。⑵养牛小区连片10户以上,每户养牛5头以上;⑶养羊小区连片10户以上,每户养羊20只以上;⑷养禽小区连片10户以上,每户年出栏禽200羽以上;⑸养鱼小区连片20户以上,每户发展稻田生态渔业2亩以上;⑹特种养殖小区15户以上,每户年收入1万元以上。
抓好养殖大户和养殖场建设。巩固和发展示范养殖大户5000户以上,加大对养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巩固现有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上,重点培植2个龙头企业,着力抓好2-3个规模养殖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支持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发展畜牧业中的用木、用水、用电作为农业用木、农业用水、农业用电对待,各级各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
2、抓好基地项目建设
今年内完成优质肉猪基地和赤水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任务。抓好优质肉羊基地、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和酒糟过腹还田工程前期对比实验等相关建设项目,市财政按照上级要求匹配有关经费,畜牧局和有关乡镇认真组织实施。立足仁怀资源优势,做好生态畜牧业项目库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
3、抓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按照中央、省、遵义市的要求落实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坚持“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制、明确职责、理顺关系、稳定队伍,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畜牧站定岗定编,把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畜牧系统,逐步实现畜牧系统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一是各乡镇人民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负总责,落实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控制和扑灭措施,动物防疫经费全额纳入市乡财政预算。二是扎实推行“集团作战、整村推进”的动物防疫工作模式,落实行政部门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双保”责任制,春秋两防与常年月月补针相结合,使禽流感、五号病、猪瘟和鸡新城疫免疫率和猪牛羊防疫后的耳标卡注率达100%,对狂犬病、猪链球菌病、炭疽病等动物疫病因病设防。三是加强动物疫病监测,抓好种畜禽场免疫工作和开展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申报工作。四是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督,严厉打击经营病害动物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确保畜禽产品安全。
5、抓好畜禽品种改良
一是抓好1000头外二元母猪规模养殖推广和面上外二元母猪的发展。探索公司+农户的外二元母猪推广和营销公司与外三元猪养殖小区的订单销售模式。二是抓好示范小区建设的指导、引种、培训以及相关优质畜禽基地项目建设工作。三是巩固提高原有的品改点,抓好新建品改点,对品改点周围2—3公里范围内的劣质种畜进行强制淘汰,抓好“输精员”的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三率”。四是抓好种畜禽场建设的指导、许可、登记和建档工作,切实做好良种工程。五是调整种猪场养殖行业结构,稳定生产外二元母猪,巩固发展外二元母猪规模养殖,大力推行外三元仔猪生产和外三元商品猪规模养殖。
6、抓好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
无公害畜产品的产地和产品认证申报工作,是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只有抓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才能切实打通销售渠道,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养殖效益。各乡镇要把申报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安排专人负责,解决好必要经费抓好此项工作。实施优质畜禽养殖项目实施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今年要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证。
7、抓好渔业及水上安全工作
抓好春季禁渔工作,严厉打击电、炸、毒等违法捕捞行为。发展稻田生态渔业工程,加大名特优水产品的推广。抓好水上渔业安全管理工作,杜绝渔船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渔业发展规划,抓好天然水域的承包养殖。
8、抓好饲草饲料工作
积极引进饲料厂商进驻养殖小区,建立饲料厂商与小区养殖户的直销网络,降低饲养成本。抓好示范小区种草、秸秆氨化和青贮工作。加强饲料市场监管。
9、加大法制宣传和畜牧执法工作力度
加强畜牧法律法规的宣传,强化畜牧行政执法监督。加大屠宰执法工作力度,打击私屠滥宰和逃避检疫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兽药、饲料及其添加剂的市场监管力度,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及违禁药品进入市场,切实抓好“放心肉”工程。二)、政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要建立和完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畜牧系统全力抓,相关部门协助抓的工作机制。落实任务,明确责任,严格奖惩,从人力、物力、财力和项目等重点向畜牧业倾斜。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安排、有检查、有结果。要切实落实好乡镇领导和技术干部包示范养殖小区责任制,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要各抓1个示范养殖小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严格考核奖惩。
一是对示范小区建设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完成建设任务,效果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行政挂帮领导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年度畜牧考核分数在80分以下的乡镇和单位及有关人员,除市委、政府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外,取消本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评优评先资格。示范小区目标任务低于80%的,对挂帮该示范小区的行政领导予以惩罚。二是对示范小区建设任务完不成的乡镇,取消本年度畜牧工作的评优评先资格。完成80%以下的乡镇,取消本年度农业农村工作的评优评先资格。三是畜牧干部负责包示范小区发展的技术指导,对工作负责,成绩突出,效果较好的进行奖励,反之给予惩罚。四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和考核方式。考核分值向示范小区倾斜,注重考核小区发展效果、协会的运行、品种改良、订单生产与销售等情况,加大对领导抓重点、亮点和关键环节的考核力度。
3、增加经费投入。
继续实行畜牧养殖贷款贴息优惠政策,贴息贷款的发放重点向示范小区倾斜,全市发放贴息贷款2000万元,用于示范小区和规模养殖场建设。对全市每个新建示范小区给予1万元的直接补贴,重点用于小区内大户的圈舍改造和购买外三元仔猪的补助。市级重点抓4个高标准的示范小区,每个小区投入3万元,对圈舍规范化改造、统一购买外三元仔猪和推广工业饲料给予一定补助。良种推广补助,实行直接补贴。扶贫资金重点投入畜牧业,各乡镇畜牧养殖扶贫项目实施方案必须报市畜牧局审查备案,规划、圈舍改造和引种情况要报市畜牧局,畜牧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和验收。建立20万元的市级养殖风险基金,由畜牧局专户管理,对养殖场、示范小区、规模养殖大户因灾损失严重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各乡镇示范养殖小区的规划,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四在农家”相结合,按照项目捆绑,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有关部门的项目进行捆绑实施。对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场给予一定补助。
4、强化技术培训。
一是聘请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畜牧专家作为我市畜牧养殖技术顾问。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培训主要以乡镇组织为主,由市畜牧局提供师资力量,重点培训外二元母猪和外三元商品猪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和养殖节本增效等内容。市畜牧局重点负责组织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课题进行集中培训。三是转变畜牧生产方式,示范小区内全面推行“六统一”。四是抓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把懂技术、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畜牧队伍,加强畜牧兽医队伍建设。五是推行畜牧专业人员包养殖场责任制,专业人员负责对养殖场的规划建设、经营理念、发展模式、疫病防治、市场营销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5、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植2家龙头企业。二是要抓好市场营销、关键技术等方面的调研,有针对性地组织必要的考察,根据市场需求来指导畜牧生产和经营。为畜牧养殖提供全程服务,做到生产发展有指导、生产过程有服务,产品销售有渠道。三是整合营销组织,壮大经营实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指导营销组织进行整合兼并,培植1-2家市场竞争力强,经营诚信度高的营销企业,促进畜产品的有序流通,打通销售渠道,解决养殖户畜禽销售困难的问题,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四是各乡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新建和完善好规范的畜禽营销交易市场,为畜禽流通提供必要的场所。五是在示范小区内推行统一购进仔猪,统一销售商品猪的订单产销合同,提高养殖比较利润。
6、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已经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畜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步伐,促进农民增收,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到2012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50万吨、18万吨、18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6亿元,饲料、兽药、畜牧装备等畜牧业相关产业产值突破15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标准化生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
(一)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加快发展草食畜禽产业,稳定生猪和家禽生产,优化肉禽产业,推进奶业生产,积极发展特种养殖。各地要突出特色,选准重点,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加快推进由粮经二元种植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突出抓好以玉米秸秆青贮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力争到2012年全市秸秆青贮总量达到160万立方米以上。
(二)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区)要进行合理选址,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环保治理,对原有场(区)要加快标准化改造。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积极推广生态环保养殖模式和集养殖、种植、沼气、太阳能于一体的“四位一体”等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2012年全市累计新增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区)1000个,各种类型的专业大户15000户;发展品牌村800个,专业乡镇达到30个。自然养猪法生态养殖覆盖率达到50%;无公害肉、蛋、奶比重达到50%。
(三)培植壮大畜牧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10家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尽快成为竞争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产品新、外向型的龙头加工企业,着力提高畜产品精深加工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到2012年全市新增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0家,通过各类质量认证的企业增加60个,“进京入沪”企业达到50家。
(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接、互利双赢的运营机制。引导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畜牧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及行业自律,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农民稳定增收,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至2012年,全市新建或规范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00家。
(五)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结合技术引进,不断提高畜牧业发展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畜禽新品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加强渤海黑牛、洼地绵羊、鲁北白山羊、德州驴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大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培育科技型龙头企业,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建立技术研发和推广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畜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健全现代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畜禽良种引进、繁育、推广和管理服务体系,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强种畜禽管理。深化种畜禽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联合育种。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力度,合理布局和完善家畜改良点,建成以市为中心、以县为重点、以乡镇为基础的家畜改良网络。落实国家畜禽良种补贴政策,逐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力争到2012年全市猪、牛、羊的良种改良率达到90%以上,良种畜禽自给率达到80%以上。
(二)进一步健全畜牧业投入品生产和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市、县畜产品检测机构和饲料、兽药质量安全检测及安全评价体系建设,提高检测检验水平。做强做优饲料、兽药工业,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兽药企业,重点支持新型环保饲料添加剂和蛋白质饲料原料以及安全、高效兽药的研发生产。强化饲料、兽药管理部门的职能,对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实施全程监管,逐步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有害物质,基本控制兽药残留超标现象。建立和完善畜禽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大对畜产品市场和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防疫、检疫工作的执法监督,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到100%。
(三)进一步强化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滨政发〔*〕20号),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县、乡两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体系。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防控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预防重大动物疫病所需的免疫、监测、扑灭等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充足的物资储备。不断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动物防疫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加强和规范执业兽医管理,规范动物诊疗行为,推进兽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四、进一步完善扶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增加财政对畜牧业投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扶持畜牧业的政策,并根据当地实际,及时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各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对畜牧业投资力度,重点用于落实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生猪、奶牛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优质后备母牛补贴等补贴政策、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及畜禽场粪污综合治理等。
(二)加强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为养殖户提供银行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保险政策,在推进基本保险的基础上,增加政策性保险的品种和范围,逐步完善政策性保险的财政补贴政策,增强畜牧业抵御市场风险、疫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落实养殖业用地、用电优惠政策。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20号),搞好畜禽养殖场用地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所需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饲料储藏用房等设施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用地使用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规模养殖小区(场)用水免收水资源费,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
(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引导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以土地经营权、资本、产品等要素参股龙头企业,鼓励畜牧龙头企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提供担保。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国家支持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可以委托和安排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各级财政应当分别安排资金,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息、培训、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各级工商部门为申请者免费办理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手续,各级税务部门落实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税收优惠政策。
(五)推进畜牧龙头企业建设。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扶持畜牧产业化发展,并重点扶持新建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研、农业产业化等专项资金时,对发展畜牧业要给予大力支持。
五、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各级要进一步深化对畜牧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把畜牧业发展任务目标纳入各级经济工作综合考核体系,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奖惩。市政府每年对县(区)畜牧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其他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完善。分析了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一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纷纷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采用各种措施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 这对培养应用型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 深入企业调研,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现代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逐渐增多,对动物疫病加强防控更加重要。人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分散的畜禽饲养模式不能保证畜产品生产的安全,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是今后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大中型养殖企业,畜牧兽医专业主要面向的工作是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繁育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三个方面。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任职要求的分析,学生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主要包括饲料配合能力、畜
禽繁育改良能力、畜禽生产能力、畜禽疾病防治能力、牧场环境控制能力、牧场设备操作维护能力和牧场经营管理能力等。
三 根据职业岗位需要,进行实践能力培养
(一)前三个学期在校内进行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主要完成畜禽生产基础和动物疫病诊断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实训教学,以具体的工作项目为载体,
将课堂设在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理论知识融入实践环节中,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形成专业基本能力。
(二)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第四学期将专业分为“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猪生产与疾病防治”“禽生产与疾病防治”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专业方向。在校内利用13周时间,在校内实训基地提高学生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专业专项能力。在校外实训基地利用4 周时间主要进行专业方向畜禽生产课的专业实践,根据养殖企业生产安排,将学生分成几个实践小组参加生产活动,训练学生掌握畜禽生产的专项技能。学院安排教师负责学生实习指导和管理,企业技术
人员参与指导,实习结束时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相关技能考核,企业在学生实习考核意见书上填写鉴定意见。第五学期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重点进行专业方向畜禽疾病防治技术基本能力与专项能力训练。集中安排4 周时间,进行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实践技能训练,开展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四 实践教学的实施
高职教育强调“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三项教学目标。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成为了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和职业能力,需要通过教师的理论传授和实践示范,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推动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拥有国内先进的现代化畜牧兽医专业实训基地。包括兽医院(家畜繁育技术指导中心)、养蜂试验场(特种动物养殖实训室)、养鸡场、养牛场、牧草场。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培养目标, 通过实训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
(二)建立与完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由学校、畜牧兽医企业、畜牧局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修订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创新“校、企、行三方联动、能力递进”“5+1”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有赖于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在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中,要想完整地运行整个体系系统,抓住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并进行解决。
结语:
每个学习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育员、家禽繁殖工、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标准工作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开发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实现
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结合。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的结合,最终使学生形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于一体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甘雪松.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知识经济,2011(11):142-144.
[2] 张少飞.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12):185-188.
1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长期以来,不同行业的人才竞争都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对工程行业而言,高校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的形势依旧严峻。其产学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质及效益虽得到国内外工程教育界的广泛认可,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行业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专业技术能力强,在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以及对企业忠诚度等方面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建筑专业的工程教育现状及社会需求,找出目前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工程设计类学科专业群的特点及社会需求等方面,阐明学科专业教育实施“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针对性地提出在工程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进行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要求及对策,并根据目前实施“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的盲点及难点提出相应对策,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对工程教育的实践教学做一些探讨,让学生参与工程产品从研发、设计、制造到运行的整个生命周期,以期通过合作教育达到校、企、师、生等各方的和谐共赢,促进工程设计类学科专业教育的深化改革,使人才培养进一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工程设计类人才。在此理论研究基础上,不断对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一些创新性实践,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探索随着社会发展而带来的对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变化,以期培养出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工程设计类人才。
2工程设计实践教学现状研究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和思考,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探讨当前建筑、规划及园林专业普遍性的设计类课程,在吸取成功经验的同时,将研究重点放在总结其当前存在的不足及相应对策。
2.1学科要求与学生能力的差距
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提出了对工程院教育的希望,工业界既需要学术型工程科技人才,更需要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而当前尤其需要科技交叉、科技继承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进行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的人才,以及进行工程管理与经营的人才[1]。目前建筑工程类高等院校招生时为文理兼收,且不需加试美术,但学生的高分入学并不代表其对专业学习的潜在能力和热爱程度。不少学生的潜在能力与专业学科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2.2理论教授与设计实践脱节
教学体系长期按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老三段来划分和安排,缺乏适应现代工程特点的变化。基础课甚至相当部分专业基础课是按照科学教育的理念组织的,主要考虑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并不按照工程的需要加以重组。专业课也主要是讲技术、讲分析,以还原论为基础,缺乏工程的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在学科上划分过窄,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在学科交叉、设计理念、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方案论证选择等方面,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改革不够深入,这阻碍了高校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咫尺天涯而有效地发展[2]。
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通常是讲授基本的设计原理和经典案例,实际工程案例的教学跟教师本人实践工程经验的多少有很大关系,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确实存在。
2.3专业课程安排松散欠紧凑
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计类课程的安排通常持续整个学期,每个学期完成2~3个作业,时间相对松散和自由,学生完成作业的周期长短不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钻研程度存在差异,学习的效果也因人而异。
2.4教学内容及设计课题设置相对固化
人才培养计划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也要求教学内容和设计课题相对稳定。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手法单一,教学内容固化的问题。一个设计课题往往连续使用多次,而且因为各种原因,不少设计课程没有或极少进行现场调研、实例参观或交流互动等活动。
2.5教学方法和形式不够丰富
传统教学均以课堂讲授及设计辅导为主,教学方法和形式相对固化,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对建筑工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2.6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引入相对滞后
在校期间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素质,前沿理论与实践的引入更多是靠一些学术讲座及校内外各种交流,且基本都在高年级进行,总体来讲相对滞后。
3工程设计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社会发展对工程类人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能力要求和操守要求两方面。 基于现代工程观, 工程师应具备更加广泛的能力,例如:工程科学(分析);系统集成(综合);发现及解决问题;工程设计;产品实现;应用智能技术创新;处理复杂及不确定性问题;团队协作;语言与多元文化理解;创业和决策;知识整合、教育和指导;等等[3]。
3.1能力要求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其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
3.2操守要求
操守要求主要包括社会公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职业操守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良好的职业操守包括诚信要求以及对团队的忠诚度要求,具体体现在遵守团队的各种规则、合理使用团队资产、保护团队的知识产权等方面。
4依据行业发展目标创新工程设计教学
课题组根据工程界未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以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导向,在分析了国内工程类人才培养的普遍做法及本校建筑类人才培养的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类课程教学的创新力度,实现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的全方位转变。
在传统的封闭式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与校内外业界专家教授们的互动渠道,逐渐形成开放式教学,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图1)。在教学内容上,特别是在实践类课题的选题方面,明确前瞻性、社会性和科学性的选题标准,希望学生能够关注历史、社会、文化等,要求课程设计中的知识体系和理论研究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例如“芳村酒吧街”“小洲村”“恩宁路”“登峰村”等课题,研究的主题涉及“旧城的衰败和复兴”“城市边缘村落的生态环境保护”“老城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发展”“外来人口(外籍人)居住社区的研究”等,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城市问题,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4.1外聘专家来校教学或讲座
根据专业教育及学科建设的需求,学校除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业界专家来校授课外,还不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进行各种学术讲座、沙龙和研讨等。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到工程项目的运作方式及过程,了解工程行业需求什么样的专业技能,更加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提升专业素养,开拓视野。
4.2引进“国际工坊”教学实践周
从2011年起,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开始在设计课程中增加“国际工坊”教学实践周,邀请国外知名高校的专家教授来教学,方式灵活,多采用讲座、座谈、沙龙和研讨等方式授课,辅以案例研判、现场分析、模型制作等形式。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参与度以及兴趣爱好的培养,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每次教学周中均有多场学术讲座,对学生成果的评价更加注重设计过程中的思考、理解、分析和总结。而外籍专家教授们深厚的专业素养及严谨的敬业精神也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图2~3)。
4.3联合兄弟院校指导毕业设计
作为尝试,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2013年与西南交通大学规划系举办联合指导毕业设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教学效果。于是2014年,除了西南交通大学,还与四川美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举行四校联合毕业设计。而2016年已经扩展到了六校联合毕业设计。联合毕业设计加强了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效果显著(图4~5)。
4.4选派优秀学生外出学习
2008年开始,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每年都会选派1-2名学生去台湾高雄大学、芬兰坦佩雷理工大学进行为期4~8个月的交流学习;并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建立了“2+2”双学位联合培养机制。此外,还每年选派毕业生到香港的设计机构学习和工作。
4.5其它形式的专业实践
学生除了通过上述方式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外,还需要不间断地参加一些国内外多种规模及形式的设计竞赛,假期及平时到各设计院或设计公司进行专业实践等,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全方位的专业实践,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要求。团队中可以有多个专业及多个年级的成员,提倡建筑、规划、园林等多专业跨年级的组合。在这样的团队中,新队员能够在其他队员的帮助下不断成长,每个成员都可以各自发挥长处,在培养团队精神的同时,专业实践能力得到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