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医学和护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黑龙江省海林林业局医院 黑龙江省海林市 157100
【摘 要】临床医学的外科手术过后,患者对于自控镇痛PCA 是目前的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术后镇痛控制的护理方法,具有合理的安全可靠性,放病症较少,可以有效的降低镇痛的疼痛效果,通过临床医学的护理过车控制,改善整体的有效术后防御,从而减少PCA 的不良问题的反应,从而逐步改善患者的综合性生活质量控制,逐步降低整体手术的患者的整体应激反应,同时控制整体临床医学的并发症控制,实现合理的有效化控制或康复过程。
关键词 外科手术;自控镇痛泵;护理
PCA 是一种较为合理的、方便的、及时的有效控制管理,已经很好的应用于整体的临床医学上。但是PCA 在临床医学上的相关反应需要合理的控制,保证护理在实际的整体临床医学可以完善整体的护理过程控制,从而有效的减少综合性的并发症问题,逐步提高患者的整体安全性控制,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1 临床医学外科手术后的自控镇痛护理
手术前的自动控制镇痛泵的控制是以消耗手术后的整体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镇痛问题,合理的控制整体的循环系统,实现有效化的自动控制镇痛护理管理,加深综合性的呼吸监控、循环控制护理,实现合理的综合性呼吸频率和幅度控制,逐步加深综合性的呼吸抑制控制,防止出现低氧血症,定时加强血氧的饱和度,按照医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血压控制,监控其脉搏、体温、呼吸等问题,指导PCA 的系统控制结束。由于会造成紧张的问题,会影响患者的整体睡眠问题,按照患者的整体镇痛问题防止出现疼痛问题,从而有效加深综合性的镇痛效果。观察患者的综合性的镇痛泵导管的整体畅通问题,防止出现一定的皮肤红肿问题,逐步改善患者的整体导管的控制,防止出现扭曲,影响药物的整体输入,防止出现镇痛效果。
由于麻醉或镇痛药物的控制造成的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造成呼吸中枢的抑制问题,影响患者的整体呼吸衰竭问题,PCA的阵痛造成呼吸的抑制比率逐渐降低,造成整体危害逐渐增加,呼吸运动、1 口唇颜色和整体临床表现进行合理的控制,手术后需要合理的进行吸氧控制,加强综合性的临床护理状况控制,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整体神智状态,改善患者的整体表情变化情况。患者一旦出现嗜睡、表情淡漠或呼吸减慢等问题,需要合理的控制整体患者的? 综合性临床性状况,加强氧量的给予,停止综合性的镇痛泵,及时汇报患者,完成相关的处理过程控制,采用镇痛药物完善综合性的呼吸观察控制,防止出现综合性的观察管理。
2 临床外科的其他的相关护理过程
在手术中,需要合理的控制血量,逐步改善综合性的血容量控制,防止出现低血压问题。术后的护理需要合理的观察血压变化问题,改善整体的记录过程,防止出现血压的降低,快速地输液控制速度,实现有效化的血压下降,造成低血压的20% 降低,采用合理的镇痛药控制,逐步完成充分的血容量控制。恶心呕吐问题的临床医学护理过程控制,是采用术后的镇痛药物控制,减少患者的整体胃肠道反映问题控制,以防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患者在主观上会出现一系列的相关心理影响,会出现烦躁、恐惧等问题的心理控制,距离的呕吐会增加腹部压力,防止引起上口的初学问题,造成疼痛控制,影响患者的整体食欲。患者一旦出现强烈的呕吐现象,应该及时告诉汇报医生,完善整体的协助护理,加强患者的综合性呼吸状态控制。
尿潴留需要合理的对镇痛药进行中枢的神经系统控制,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反射作用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腹肌收缩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生理干扰控制,加深综合性的个体差异管理,防止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因素的影响,防止出现PCA 患者的整体尿滞留问题。在术前需要合理的在控制患者的整体大小便,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膀胱按摩方法控制管理,采用合理的留置导尿控制。拔管钱需要合理的综合性? 功能锻炼,需要合理的综合性尿道管理后进行排尿,做好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综合性的负担问题,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术后排尿时间控制管理,改善患者的综合性尿管滞留时间,实现有效化的综合体优化控制。的排气时间控制采用合理的综合性胃蠕动抑制控制过程,改善PCA 镇痛的整体效果,实现合理的病人术后活动管理,加深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情况分析,实现有效化的术后1 过度,加强患者的整体创下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整体地位变化,保护胃肠患者的综合性恢复能力控制,防止出现一些列的腹部控制问题。
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防止出现瘙痒问题,逐步采用麻醉药的组织释放完善综合性的护理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皮肤清洁护理 。采用抗组胺药物进行合理的控制,逐步缓解患者的整体皮肤状况,病情严重的问题需要合理的降低或停止PCA。对于PCEA 的综合性护理主要是对于防止托管问题的护理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镇痛控制,改善患者的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护理人员需要和医生进行合理的沟通,保证三通的效果,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控制,实现合理的药业渗透静脉炎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的控制综合性的外科手术患者的自控镇痛泵的整体综合性观察的问题分析,改善患者的整体呕吐问题控制,实现有效化的综合性治疗过程控制,改善患者的整体护理过程,实现合理的综合性治疗过程。
参考文献
[1] 皮红英, 高岩著. 实用手术后护理彩色图解[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1001:17-108.
高血压是目前心血管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高,病发症多[1]。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我院采用护理干预配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的患者86例,86例患者均确诊为高血压。其中包括男52例,女34例。患者年龄在30~75岁,平均年龄(53.4±9.1)岁。病程7个月~32年,平均(14.5±5.1)年。随机将8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43例,治疗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给予患者服用依苏,给予患者服用2次/d,5mg/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西药治疗,给予患者服用平肝活血胶囊,平肝活血胶囊由黄芩、丹参、赤茯苓、通草、川牛膝、钩藤、泽兰、苏木、马鞭草等药物组成。给予患者服用3粒/d,0.4g/次。两组患者共同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1个月。
1.3护理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再配合护理,①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等情况,观察患者治疗后有无出现不良情况;②症状护理:指导患者如果出现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等症状,应该立即卧床休息,将头部稍抬高,应该保持静止,避免搬动,迅速给予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对于有失眠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在给予心理护理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时帮患者测量血压、脉搏、心率等;③健康指导:指导患者合理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饮食,禁止烟酒。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1.4疗效判定标准
1.4.1临床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治疗,症状积分改善达到100%为治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总积分改善减少超过70%为显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总积分减少在30%~69%之间为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积分减少低于30%为无效[2]。
1.4.2降压疗效判定标准通过治疗,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达到正常范围为显效;通过治疗,舒张压下降不超过10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为有效;通过治疗,舒张压无改善或升高为无效[3]。
1.3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效果比较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降压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3 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对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方法:观察42例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其中22例患者行双C治疗,另2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配合指血检测。结果:双C治疗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双C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对护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1型糖尿病;护理
1型糖尿病源于胰岛细β细胞的损害,迄今为止,仍是一种难于治愈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构成巨大威胁,患者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监测对于及时准确制订治疗方案、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具有重要意义。我院自2006-2008年为42例血糖控制不佳的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双C治疗)和单纯胰岛素泵配合指血检测治疗,取得不同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2008年我院收治的42例1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标准诊断,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1~32岁,平均21岁,病史2~10年,该次入院均非首次入院治疗糖尿病,本次均无酮症及酮症酸中毒出现。42例患者均出现过频次不等的低血糖症状。42例患者此次入院前均应用胰岛素治疗,其中6例患者入院前即佩戴胰岛素泵。42例患者入院后全部采用CSII治疗,4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2例患者入院第3天开始联合应用CGMS,行双C治疗,对照组20例患者单纯使用胰岛素泵治疗配合指血检测。
1.2 材料与方法
1.2.1 选用美国Minimed公司CGMS、712和508胰岛素泵。
1.2.2 方法:42例患者入院后即行CSII治疗,并由营养师根据身高、体重统一配制糖尿病营养餐,每天进行至少4次SMBG。实验组22例患者入院第3天开始联合应用CGMS3~7天,行双C治疗,每日下载前一日的血糖图谱并根据血糖图谱调整各阶段胰岛素的剂量,对照组20例患者单纯进行CSII+SMBG治疗。
1.2.3 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达标的限速因子,对1型糖尿病青少年患者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如此。反复低血糖发作给机体带来应急性损害,影响脑细胞的功能,阻碍心脏功能,造成肌肉损伤和脏器损伤[1、2],也会降低病人和家属控制血糖的信心。胰岛素泵调节血糖更精细更灵活,能够更好的模拟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是达到血糖控制目标的最好的强化治疗手段[3]。CSII治疗1型糖尿病可以明确改善血糖控制,减少血糖波动,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4]。CGMS每10秒钟能向记录器发送一次细胞间液葡萄糖浓度值,能准确跟踪无知觉性低血糖。护士可以根据血糖图谱进行预见性护理,预测并观察相应时间段病人的情况,指导病人防止低血糖发生。从表1可以看出,双C治疗可明显降低青少年1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率。并且在观察中发现,双C治疗对夜间低血糖、黎明现象的发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传统的SMBG所无法比拟的,提高了护理工作的预见性。
3.2 双C治疗可缩短青少年1型糖尿病病人CSII治疗血糖达标时间。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青春期各种激素及情绪的影响,容易发生血糖波动,给医生治疗带来较多挑战。CGMS一天能纪录288个血糖值,并能将记录的数值下载到计算机上生成血糖图谱。医师可以根据血糖图谱及时调整相应时段的胰岛素剂量,使胰岛素的调整更加精确,减少了治疗的盲目性,大大缩短了血糖达标的时间[5、6]。
3.3 双C治疗提高了病人的遵医行为,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护士根据血糖图谱,与病人一起分析血糖高低的原因,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使病人明确哪些行为有益于降低血糖,哪些行为必须杜绝,使教育变得更直观,病人易于接受,提高了患者控制血糖的信心,为出院后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双C治疗为患者减轻痛苦,减少了对病人的干扰。由于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大,控制难度大,在带泵治疗过程中,常需增加检测频率,尤其睡前、夜间血糖。用血糖仪反复穿刺采集血样检测,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并影响其休息与睡眠,更加不利于血糖控制。CGMS采用皮下连续血糖监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关键词:慢性心衰;胃肠功能障碍;隔姜灸;神阙穴
慢性心力衰竭又称充血性心衰,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不全,继而导致心输出量较少,循环淤血的一种综合征。由于心衰病人体循环体循环受阻,血液不能回到压力增高的右心房,血液瘀滞在胃肠,从而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同时,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将导致膈肌上升或运动受限,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的症状。因此,及时治疗胃肠功能障碍,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慢性心力衰竭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观察隔姜灸神阙穴配合西医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胃肠功能障碍,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自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心血管病科住院的60例慢性心衰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1]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同时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采用《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1》中的“腹胀(肠鸣音减少)持续时间>24小时”的诊断标准。排除恶性肿瘤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男性:对照组18例,治疗组16例;女性:对照组12例,治疗组14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0.34±13.21)岁;治疗组平均年龄(61.35±12.32)岁;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齐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控制CHF的治疗方案,即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物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
2.1 对照组
在接受常规控制CHF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一天3次,每次1片,促进胃肠蠕动。
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隔姜灸神阙穴治疗,治疗时患者取高枕卧位,嘱其全身放松,取高枕卧位,充分暴露神阙穴,取 0.2cm厚的鲜姜一片,用针穿刺数个针孔,放于灸架底部距皮肤0.3cm处,点燃艾条一端,置于灸架距离姜片0.5cm处,然后将灸架置于患者神阙穴处进行治疗,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每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用5天。治疗时,须防止艾绒脱落烫伤皮肤,如果患者表皮破损,应避开破损处。如果患者感觉皮肤灼痛、局部出现过敏、皮疹、水泡等反应,应停止治疗。
2.3中医护理要点 为了保证治疗效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上均注意以下环节:
2.3.1生活起居
2.3.1.1协助患者生活所需,避免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诱发因素。
2.3.1.2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勿屏气,排便不畅时可用开塞露。
2.3.2饮食调摄 指导患者少量多餐,宜进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食过饱,忌食油腻、酸辣刺激性食物及豆制品产气类食物。
2.3.3情志调护 大部分患者因心悸、胸闷、喘息、肢肿等,需要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护士应向此类患者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以免肝郁气滞加重病情。并教会患者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谈心释放法、转移疗法、音乐疗法等。
2.4 观察方法 第一天第一次艾灸前和第5天第一次艾灸前观察两组患者肠鸣音等腹部体征,分别进行评分。
3 效果评价
3.1评分标准
肠鸣音评分:①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5次;②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③肠鸣音减弱: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④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肠鸣音活跃 0 分;肠鸣音正常 1 分;肠鸣音减弱2 分;肠鸣音消失 3 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参照我国1995年重修MODS病情分期诊断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腹部胀气,肠鸣音减弱为1分;腹部高度胀气,肠鸣音接近消失为2分;麻痹性肠梗阻,应激性溃疡出血(具有2项中1项者即可确诊)为3分。
3.2疗效判定
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②显效: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评分减少≥70%;
③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评分减少≥30%;
④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评分减少
注: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3.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9.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选用秩和检验。P
3.4结果 两组肠鸣音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注:两组间经χ2 检验,治疗效果P
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改善情况比较
注:两组间经χ2 检验,治疗效果P
4 结论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见:治疗组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肠鸣音及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隔姜灸神阙穴能促进肠鸣音的恢复,有效地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5 体会
慢性心力衰竭相当于中医学的 “心衰”、“胸痹”、“心悸”等病症。虽然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但是“心主血脉,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继则影响其它脏腑,变生它症。胃肠功能障碍病位在脾胃,中医学认为其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脏气虚为主,标实以血瘀、痰阻、气滞为多见,而且往往虚实夹杂,标本相兼。慢性心衰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现代医家多认为是由于经脉受组,气机壅塞,脏腑之气不通,出现清气上升,浊气不降而至的腹胀【2】。从中医学理论来分析,脾虚气滞湿阻,心血不足,血滞成瘀等常常成为CHF形成过程中相互影响的病理因素。心衰日久,患者又多有正气虚衰的表现,正气不足,人一身之阳气受损,导致心脾气阳不足,阳虚则无以化水,分清泌浊失司,浊邪壅遏三焦,清阳不升,浊邪上泛;气阳不足,导致气化不利、湿浊瘀血内停,困阻脾胃,胃失受纳,脾失健运,传导失司,继而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或饮食减少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和营养障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导致膈肌上升或运动受限,可能引起呼吸困难的症状。
艾灸具有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优势,对人体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艾灸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对体表穴位的烧灼、温熨,激活人体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复杂系统传导、整合、作用于效应器,从而产生艾灸效应。现代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艾灸具有镇痛,改善血循环,调整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
中医学理论认为脐为经络总枢,通过任脉主穴腑传导化物,神阙穴为任脉之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治气虚腹胀之功。
隔姜灸是将生姜之温性、灸火之热力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它的作用原理是采用穴位给药,并利用艾条燃烧的热力,将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入穴位,使其沿经络到达病所。隔姜灸神阙,其借助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到,既能疏通脏腑经脉,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温补脾肾阳气,共奏活血行气通经之功,温脾化湿降浊之效,能够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胃肠功能,治疗患者胃肠功能障碍。
综合临床分析可以看出恣食膏粱厚味,劳逸不当,损伤脾胃,确实已成为CHF形成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因此如何防治胃肠功能障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临床结果显示,隔姜灸神阙穴改善慢性心力衰竭胃肠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操作简单,经济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1]陈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临床医学中的肝胆外科的护理和治疗是外科手术中较为重要的方面,包括急性肝胆胰腺炎、消化道出血、腹部外伤等等。这些病症都较易发展和复发,合理的提高医学临床治疗过程的治疗效果控制,保证综合性的护理质量过程,实现综合性的护理水平管理,逐步改善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的矛盾问题,提高护理的相关治疗管理意识,实现患者医疗过程中综合性的验收控制,完成高效化的护理过程。临床医学肝胆外科的护理过程是一个涉及多种疾病、多种治疗问题的过程,是术后发病较高的病症,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病性。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对各类环境和医疗设备的认识,加深护理过程,保证综合性的肝胆临床医学的护理过程。
1.采用合理的引流护理方法
加强临床医学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采用合理的专业技术控制,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综合性的医疗管理过程。加深肝胆手术的相关管理,保证合理操控控制,完善患者的肝胆并发症的管理,防止产生并发症控制,采取药效的方法完成相关急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控制,采用合理的护理完成综合性的医疗设备管理,加强安全化因素控制,改善临床治疗肝胆外科护理技术,保证合理化的护理过程控制,实现肝胆科学化护理过程控制。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控制引流管、记录护理数据、转变护理观念等综合控制保证外科医学护理过程控制。
在肝胆手术过程中,合理的引流护理是较为重要的。合理的引流过程可以提高医疗手术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控制。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护理是需要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的无菌技术控制,实现综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问题。防止引流出现扭曲或受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完善综合性护理引流观察过程控制,保证治疗过程的合理化,对临床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系统的分析,出现颜色不清的问题,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综合性的检查,防止产生腹胀问题,造成引流管脱落等问题。
2.加深综合控制护理管理过程
加深医疗护理的综合治疗过程,防止引流管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综合性肝胆疼痛,造成异位囊肿。逐步的减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证合理的控制过程,提高患者整体的防护意识管理,加强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过程,完善综合性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控制,抱枕护理人员较高的安全防范过程,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严格流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控制导管的技术应用。
通过对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护理控制,改善肝胆患者在身心上负担,逐步完成治疗过程中的心情治疗,完成相关的临床性治疗过程,以便于医生进行安全化的治疗过程控制,保证肝胆治疗过程的成功性。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控制,保证患者的病情管理,记录要保证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合理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肝胆病人的有效护理可以保证合理的医学外科技术,合理的纠正护理过程控制,实现综合性的临床护理,保证合理化的临床医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优质安全化护理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最低范围的医患纠纷,防止产生误会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与自我价值管理。逐步的转换护理的观念,完善综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实现综合性的多治疗方法的合理的临床过程控制管理,保证相关手术过程的合理性,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相关设备的应用效果,改善临床医疗护理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控制。
3.结束语
1.1河南省医学院校医学类专业设置现状
2013年,河南省招收医学类专业的院校共81所,其中13所本科院校招生专业20个,30所大专院校招生专业26个,38所中专卫校招生专业26个。临床医学专业为国家控制专业,以本科层次招生为主,5所医学专科学校招收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他专科学校招生以相关医学类专业为主。在本科、大专、中专三个层次学校的招生中,专业设置差别不大,如护理专业开设率为100.00%,药学专业开设率为59.03%,检验专业开设率为44.51%,医学影像专业开设率为33.54%,康复治疗专业开设率为28.04%,口腔医学专业开设率为27.34%。
1.2河南省各层次医学类主要专业招生情况
护理专业招生数量最多,其次是临床医学专业,药学专业位居第三。其他专业招生人数均在5.00%以下。在招生层次比例中,大专比例最高,其次是中专。
1.3河南省卫生技术队伍需求调查
笔者对河南省3986所医疗机构(省级21所,市级174所,县级1444所,乡级2292所,村卫生室55所)的卫生技术队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范围覆盖全省81%的医疗机构,其中2013年~2015年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人才的需求情况,是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各级医疗单位工作需要,结合单位人事编制数量,填报各单位拟于2013年~2015年招聘人才的实际数量,虽然目前该数据有一定滞后,但从中仍可以反映出医疗机构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各级医疗机构对人才需求仍以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其次是药学、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专业。对学历要求以本科层次为主,其次是大专,对中专层次的需求数量很小。
2河南省医学教育现状与卫生人力需求适应性对比分析
2.1河南省医学专业设置“趋同性”现象严重,不同层次院校专业设置差别不大
目前,医学类院校专业特色不明显,千校一面的现象比较突出。河南省医学专业设置趋同性现象严重,护理专业是82所学校招生专业中趋同性最高的专业,各层次学校布点率均达到100%。其次是药学、检验、康复治疗、医学影像等。这种趋同性将会与卫生服务需求多元化和人才需求多元化发生冲突。
2.2医学类专业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失衡,短线专业人才告急
医学类专业招生数量与人才需求失衡,护理专业存在严重的培养过剩现象。护理专业设置存在严重的趋同现象,是直接导致河南省护理专业人才过剩、护士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014年河南省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十分突出,部分医院招聘呈现“百里挑一”的局面。临床医学专业供需矛盾突出,部分短线专业如麻醉、康复治疗、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专业需求均大于招生数。在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现场调查中了解到,目前临床缺乏的除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层次的人才外,医学影像、临床药学、康复治疗、超声技术、麻醉及医院管理等专业也亟需补充新生力量。严重的人才缺乏,导致某些县医院、乡镇卫生院虽然购置了影像、超声、康复设备,但缺乏使用设备的人才,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卫生服务的缺陷。
2.3医学类专业招生层次与人才需求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有明显差距
河南省医学专业招生层次偏低,与临床人才需求对学历层次的要求有明显差距。本科以上层次需求远远大于招生总数,而大专、中专层次培养明显过剩。尤其是中专层次招生比例大而需求小。2.4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缺乏,县乡医院需求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专业供需矛盾突出,招生数量不能满足卫生机构需求,尤其是本科以上层次人才缺乏。据原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全国医学类本科招生21.7万人,平均每万人口年均招收医学类学生1.6人。而河南省同期医学类本科招生平均每万人口只有1.2人,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
3对策
以上分析显示,河南省医学教育现状和卫生行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医学教育必须调整结构,构建适合当地需求的医学教育新体系。
3.1调整层次结构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已联合下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以“5+3”的培养模式,即完成5年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指临床、口腔、中医)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河南省第一批培训基地已启动,通过这种举措,可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数量,为临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建立了稳定的长效机制。目前河南省独立设置的本科医学院校只有2所,从区域卫生规划考虑,应从现有医学高等大专学校中升格一批独立设置的本科院校,扩大医学类本科层次的招生。在目前不可能短期升格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选拔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大专学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培养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和质量控制,是目前加快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应急措施。
3.2调整专业结构
鉴于河南省医学院校专业设置明显的趋同性现象,原河南省卫生厅(现河南省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下发了《河南省高等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设置审核评估办法》,对医学类专业设置提出下述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行业需要、规模适度,坚持标准、从严掌握,支持特色、防止趋同。以省辖市为区域统筹规划单元,区域范围内已设置有能够满足需求的医药卫生类专业,原则上不再新增相同专业,从源头上遏制专业趋同化的状况继续发展。在专业设置评审中,按区域规划合理布局,优先审批人才短缺专业。
3.3整合医学教育资源,促进人才培养层次的合理化
全省现有各种类型中等医学教育办学机构38所,中专层次占招生总数的32.14%。而目前中专层次的毕业生已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机构的需要,目前河南省中专卫校正在进行医学教育资源的调整整合,独立设置的中专卫校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调整:
(1)在政策允许和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升格为大专学校;
(2)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并入当地高等院校,目前河南省已经有5所中专卫校整体并入当地高校;
(3)在政府支持下并入当地医院,转型为医学在职培训。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可根据市场需求,举办相关资格考试的短期培训和适应市场需要的特色人才,如养老护理员、妇幼保健员(月嫂)、健康管理员等。
4结语
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约727万人,较上一年增加28万人,再创下历史新高。广东省201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总数就达47.2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著。针对就业市场需求,合理配置招生计划是解决就业难的一个有效方式。以医学院校为例,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药学等专业越来越热门,招生量逐年增多。但日益增长的招生规模及专业人数比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医学院校需要重视的问题。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结构与社会需求是否平衡,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情况,本文对广东省2009年医学院校招生计划和2013-2014年广东省17个市30所三甲医院岗位招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医学院校的专业配置和学生培养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资料采集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013年-2014年广东省17个市30所三甲医院的岗位招聘信息和2009年5所医学院校招生计划进行统计分析。三甲医院的岗位招聘信息通过访问广东省人力资源网、应届大学生招聘信息网等网站采集资料。对象选择:副省级市2个(广州、深圳)共15所三甲医院,地级市15个(佛山、东莞、韶关、揭阳、珠海、中山、惠州、江门、茂名、清远、梅州、汕头、肇庆、湛江、阳江)共每市1所共15所三甲医院;第二部分:医学院校招生计划通过网络采集2009年广东省招生人数较多的4所医学院校包括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的招生情况进行统计。
1.2 分析方法
资料采集后,对17所医院的招聘信息和5所医学院校的招生信息进行分析,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用分析,将广州、深圳的15所三甲医院分为一线城市组,其余15个市的三甲医院分为二线城市组进行分析,分析项目包括:(1)比较不同组别、专业人数的绝对值,得出不同组别、专业人数在绝对值上需求的差异。(2)了解总体、不同城市、不同专业需求学历比例的情况。(3)分析4所医学院校不同专业的招生比例情况,并与医院对应专业的招聘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各专业需求人数情况
30所三甲医院招聘总人数为4353人,其中临床医学1696人,护理学2038人,影像学278人,口腔医学40人,医学检验100人,药学85人,医学信息工程40人,预防医学13人,其他非医学专业63人。可以看出,护理学和临床医学是医院招聘的主要专业。
2.2 医院招聘各专业对学历的要求
2.2.1 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于招聘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
结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17.5%,硕士56.8%,本科25.7%);护理学专业(硕士0.6%,本科71.4%,27.5%大专,中专0.5%);影像学(博士5.4%,硕士44.6%,本科43.5%,大专6.5%);口腔医学(博士5%,硕士67.5%,本科27.5%);医学检验(硕士33.3%,本科65.3%,1.4%大专);药学(博士2.4%,硕士44.7%,本科52.9%);医学信息工程(博士5%,硕士17.5%,本科60%,17.5%大专);预防医学(硕士30.8%,本科69.2%);其他非医学专业(本科100%)。
2.2.2 二线城市三甲医院对于招聘人员的最低学历要求
结果为临床医学专业(博士4.3%,硕士61.1%,本科34.6%);护理学专业(硕士0.7%,本科73.6.4%,24.8%大专,中专0.9%);影像学(博士0.8%,硕士52.0%,本科40.7%,大专6.5%);口腔医学(博士7.1%,硕士57.1%,本科35.8%);医学检验(硕士31.8%,本科68.2%);药学(硕士40.7%,本科59.3%);医学信息工程(博士2.9%,硕士17.7%,本科58.8%,20.6%大专);预防医学(硕士22.2%,本科77.8%);其他非医学专业(本科100%)。
2.2.3 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比较
主要差异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对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学专业需求显著大于二线城市三甲医院,而护理学、影像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及其他非医学专业的学历要求在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间基本相似。以招聘硕士毕业生为主(超过一半)的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而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及其他非医学专业主要以招聘本科毕业生为主。
2.3 医院招聘与医学院校招生间专业比例比较
医院招聘的各专业比例为临床医学38.96%、护理学46.28%、影像学6.39%、口腔医学0.92%、医学检验1.95%、药学1.95%、医学信息工程0.92%、预防医学0.30%、其他非医学专业1.44%。医学院校招生各专业比例为临床医学40.00%、护理学16.51%、影像学3.88%、口腔医学1.66%、医学检验6.12%、药学12.28%、医学信息工程4.61%、预防医学13.39%、其他非医学专业1.56%。可以看出医院招聘比例与学校招生比例相近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和其他非医学专业;而护理学、影像学的医院招聘比例高于学校招生比例;口腔医学、医学检验、药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的医院招聘比例低于学校招生比例。
3 讨论
3.1 广东省三甲医院人才需求现状
3.1.1 医学人才需求量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期望值不断增长,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近几年逐渐恶化的环境使医疗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本次统计广东省30所三甲医院人才招聘总需求量4353人,平均每所医院需求量高达145人,照此估算全省三甲医院共约一百多所,估算每年共需1.5万-2万人,且此数据不包括非三甲医院和三级乙等医院,由此可见,医院人才需求量之大。
3.1.2 医院需求硕士和本科学历居多,且一线城市医院对学历要求明显高于二线城市。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提高人员素质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三甲医院基础设施完备,为维持三甲医院分级水平,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也高,所以在招聘时对学历要求逐年升高[2]。据统计结果发现,大多数专业学历要求是硕士或本科,再由于一线城市发达各方面条件优于二线城市,导致更多人涌入一线城市,造成人才云集优中选优,所以一线城市对学历要求高于二线城市。其中以临床医学专业最为明显,这与临床医学是医院的主干和支撑专业有关,对临床医生,学历、技术、经验等要求明显高于其他专业[3];但是护理的学历要求相对较低,低于本科的比例就有27.92%,这主要是医学院校培养的护理学人才比例较低,供少于求所致。
3.2 广东省医学院校招生情况
3.2.1 招生量增多,但招生越来越难
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自1998年以来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4]。对医学生的招生量也增加,但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高中生的理想不再是从事医疗行业,今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表示“现在一流的高中生都不愿报考医学院校,医学生的第一志愿率非常低,只有50%。”这样的矛盾将会导致培养的相当一部分医学生质量下降。
3.2.2 部分专业招生与医院需求比例失调
部分学校根据高考专业报考人数决定专业的冷热程度及招生数量,却忽略了社会需要及其变化趋势,盲目扩招而且没有合理设置专业招收比例,导致部分专业如护理、影像专业招生比例明显低于医院需求比例;而口腔、检验等专业招生却高于医院需求,导致学生供大于求,从而引发就业难。药学、医学信息工程、预防医学等专业招生虽高于医院需求,但是这些专业的就业途径不仅是医院,尚不能说明是否招生与就业比例失调。
3.3 对医学院校招生及培养的建议
3.3.1 适当调整招生计划,按需培养学生
高校招生要根据社会需求适当调整招生计划,目前可以适当减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招生比例,扩大护理学,影像学招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因招生失衡造成的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先了解就业市场对应聘者性别的需求,适当调整某些专业性别比例,就如现在男护士是极度供不应求[5],生源方面比较紧缺,可以考虑在招生的时候优先录取男生。
合理的引流过程可以提高医疗手术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控制。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护理是需要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的无菌技术控制,实现综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问题。防止引流出现扭曲或受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完善综合性护理引流观察过程控制,保证治疗过程的合理化,对临床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系统的分析,出现颜色不清的问题,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综合性的检查,防止产生腹胀问题,造成引流管脱落等问题[2]。
2加深综合控制护理管理过程
加深医疗护理的综合治疗过程,防止引流管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综合性肝胆疼痛,造成异位囊肿。逐步的减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证合理的控制过程,提高患者整体的防护意识管理,加强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过程,完善综合性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控制,抱枕护理人员较高的安全防范过程,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严格流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控制导管的技术应用。通过对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护理控制,改善肝胆患者在身心上负担,逐步完成治疗过程中的心情治疗,完成相关的临床性治疗过程,以便于医生进行安全化的治疗过程控制,保证肝胆治疗过程的成功性。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控制,保证患者的病情管理,记录要保证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合理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肝胆病人的有效护理可以保证合理的医学外科技术,合理的纠正护理过程控制,实现综合性的临床护理,保证合理化的临床医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优质安全化护理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最低范围的医患纠纷,防止产生误会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与自我价值管理。逐步的转换护理的观念,完善综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实现综合性的多治疗方法的合理的临床过程控制管理,保证相关手术过程的合理性,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相关设备的应用效果,改善临床医疗护理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控制[3]。
3结束语
【关键词】 护理干预;外科;术后疼痛程度
作者单位:474150 河南省邓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手术通常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组织损伤或是潜在损伤,而术后疼痛也是一种术后不适感的反应,是外科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若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则通常会产生抑郁、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异常表现,而患者术后疼痛症状的发生也会提高其各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加强患者的术后疼痛护理,缓解其术后疼痛程度,不仅有助于巩固手术治疗效果,而且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次临床观察对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男64例,女36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545±113)岁。其中,10例阑尾炎手术,2例痔疮手术,11例外伤手术,21例胆囊手术,4例胰腺手术,11例十二指肠手术,41例胃部手术。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第一,心理护理。受到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术后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焦虑和恐惧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使其平静接受手术治疗;术后了解患者的疼痛发生情况,对患者表示同情,向其说明术后疼痛是一种常见现象,指导患者掌握缓解和预防疼痛的方法,并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疼痛[1]。
第二,生理护理。术后保证病房整洁、安静,保持病房内光线柔和,防止患者受到光线刺激,可使用窗帘对阳光进行遮挡。若患者能够恢复运动,则可在护理人员帮助下适当下床活动,并注意加强其切口感染和出血以及伤口包扎效果观察[2]。
第三,宣传教育。护理人员术后应嘱患者在疼痛发生时,不必强制忍耐,从而转变传统“术后疼痛是正常现象”的不合理观念,使患者认识到术后疼痛一般是能够缓解的,且患者具有享受术后无痛经历的权利等等。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说明疼痛的评定方法、止痛药的用法、疼痛的产生原因和概念等等,使其对术后疼痛形成正确的认识,并解释咳嗽、深呼吸和早日活动的重要作用,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缓解疼痛的方法、疼痛的预防措施以及疼痛的性质[3]。
第四,疼痛的缓解和预防技术。嘱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保持舒适的,若患者需要下床活动,则应抬高床头至45°,变为坐位后再下床活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需要使用枕头或手按压手术切口,避免过度用力牵拉切口导致切口疼痛。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帮助患者通过分散注意力来缓解疼痛症状。
第五,自我护理。帮助患者处理好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与社会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与家庭支持。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指导患者掌握疼痛的自我护理措施,让患者自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日常生活活动等等,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本次临床观察使用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0级为无痛,1级为轻度疼痛,即患者可以正常睡眠,且能够忍受;2级为中度疼痛,即疼痛影响正常睡眠,需要接受药物治疗;3级为重度疼痛,即影响正常睡眠,需要接受麻醉止痛剂治疗;4级为剧烈疼痛,即对睡眠造成明显影响,且发生其他症状;5级为无法忍受的疼痛,即严重影响睡眠,且发生其他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普外科手术患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类型,术后疼痛通常为急性疼痛,也是手术后焦虑、创伤等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反应。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渐提高,以及我国疼痛医学技术的逐步发展,术后疼痛问题逐渐引起了临床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关注。因为疼痛属于一种主观感受,且现阶段我国的止痛治疗观念较为落后,相关的研究也较少,因而药物之痛仍然是我国临床上首选的术后疼痛临床治疗措施。
由临床医学的角度来看,血压、体温、呼吸、脉搏和疼痛是临床医学中最为主要的生命体征指标。腹部手术患者常会受到引流管刺激和手术创伤的影响,而出现术后疼痛问题。同时,疏导、教育、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刺激也会加大患者的疼痛程度。所以,如何处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了临床医学研究的关键。
综上所述,外科手术患者接受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消除焦虑、恐惧等情绪异常症状,使患者术后保持较为理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康复速度的目标,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崔艳综合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当代医学,2011,17(34):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