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设计;实施
什么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特点,例如,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并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教学?家中是否配备计算机、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对计算机是否具有兴趣等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基础和发展存在不同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承认这些差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保证每位学生有所收获,真正得到全面发展,挖掘潜能,发挥水平,促进成才,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信息技术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同处一个班级的同龄学生,都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诸多客观、主观因素,例如,家庭条件的好坏决定了家中是否配备计算机以及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与早晚、学生自身对计算机的兴趣导致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等,这些问题均会导致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新课改提出,将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实现学习全面发展。分层教学则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基础与能力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区分,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与教学,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避免上游学生“吃不饱”,中游学生“提不高”,下游学生“吃不了”的被动局面。
分层教学,是由分组教学逐步发展而来的,其中加入了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成为一种完整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并将其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利用,综合考虑到学生差异并进行若干层次的划分,针对各层次的学生,在备课、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内容、方法、课后作业、评价等区分对待,指导学生更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兴趣、能力、水平等全面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设计
1.学生分层
实施分层教学首要工作是强调学生为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特点,利用个体差异性,将学生合理划分为几个不同层次。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表现、与家长沟通情况、阶段性考试等途径,另外,根据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基础掌握、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将全体学生分为三组:A组是基础组,这组学生是学习成绩处在下游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掌握及理解能力较差,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B组是提高组,这组学生是学习成绩中游的学生,基础和能力属中等水平,学习相对自觉,具有一定的积极主动性;C组是拓展组,这组学生是学习成绩属上游水平的学生,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接受与理解知识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这里要提醒各位教师注意,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学生表现定期检验进行调整,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最适合的位置,学习自己最适合学习的内容。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根据几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学习,在体验到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带来乐趣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提高成绩。对于A组学生,要以抓基础知识为主,要求学生理解并独立完成基本操作;B组学生,要在A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上进行提高,除了掌握基知识础外,要学会变通,懂得举一反三;C组学生,要在透彻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上进行延伸与拓展。比如,在训练学生打字时,要求A组学生通过打字熟记26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及指法;要求B组学生进行中英文切换训练并开始接触速度训练;要求C组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打字练习,强化速度。这里教师要注意的是,目标梯度要相对缓和一些,不要导致班上学生差距逐渐拉大,可以给予A、B组学生更多的指导。
3.课堂教学分层
课上40分钟是分层教学中最难操控同时又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分层教学不等于分开教学,因为课堂时间及场所的条件限制,不可能将班上学生真正分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既设计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部分,又设计针对每一层学生各自学习的环节。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注重操作性、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可以先将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向全体学生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一起动手练习,再利用课堂练习错开时间,分别指导各层的学生。对于A组学生,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并将基础知识应用到相关的练习中,巩固基础知识;对于B组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提供一些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变化的习题,提高水平;对于C组学生,可以为他们量身订制一些拓展拔高的练习题,开拓他们的思维。
4.作业布置分层
在安排课后作业时,也需要依照三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A组学生的作业主要以巩固基础和练习操作为主,扎实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B组学生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在A组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相应提高难度,除了考验基础知识,还要考查学生熟练运用的能力。下面举例说明:在学习完Powerpoint“插入文本框”这一节课后,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作业:A组练习启动Powerpoint、插入文本框以及保存幻灯片;B组除了练习A组的内容外,还要求掌握不同形式文本框的插入,以及移动文本框;C组则完成A、B两组内容后,设计不同文字的效果。
5.教学评价分层
层次不同,标准自然也不能统一制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则应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也只能以阶段性考试成绩为准,更重要的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对于A组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找出其不同于他人的优秀的部分,对他们一丝一毫的进步都要给予关注与肯定,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对于B组学生,要给予辩证的评价,表扬其优秀的部分,同时指明他们的不足,并促进其改正,鼓励他们更进一步提高;对于C组学生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要求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更加谨慎仔细,对于更深一步的知识要进一步拓展,要培养他们的竞争精神,不断提升自己。
为了更为直观地表现学生的进步与改变,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从分层教学实施以来的变化,并在学期末尾,作为最终的成绩评价之一,代替只以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片面评价模式。同时,学生会亲身体会到自己一点一滴的提高,对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加。
三、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对班上学生进行划分层次时,要综合多方面考虑,必须遵循平等公正原则。教师要深入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层次划分是否科学是决定分层教学最终效果的关键因素。层次划分可以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基础掌握、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日常表现,以及与其家长沟通了解课下情况等,并且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也要区分对待。
其次,学生的分层不能一成不变。教师要随时留意学生的情况变化,定期更换小组成员,或者变换学生分组,把学生安排在最适合的层次,以实现学生能力发展的最大化。而分层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评价,只是阶段性的合理安排。因此,教师要足够地掌握分组情况,但不对学生公开,避免学生产生不自信,不能由于分层而导致学生产生负面心理,影响教学效果。
最后,分层教学不等于将学习活动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必须时刻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情况,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指导,引导学生,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要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不能只对上游学生偏爱,这样一来,则违背了分层教学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目的。
总之,分层教学法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受到学生的欢迎与喜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在承认并正确面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将学生的性格、基础、能力等差异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利用,进行因材施教,真正地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则围绕学生进行量身定制,这样一来,则很好地实现了班内上中下各层次学生在学习水平上的更进一步提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学习的欲望,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绩进步后的喜悦感。
但分层教学法又是一种复杂的方法,必须通过教师精密巧妙的设计以及长时间的实践总结,才能运用恰当。一旦运用不恰当,则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设计分层教学时,要充分掌握班上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基础、能力等具体情况,并作出适合的层次划分,并且留意学生的变化,并对层次的划分进行适时的调整,并给予正确的评价。
如何巧妙地利用分层教学法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重要并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认真思考与总结。
参考文献:
[1]梁辉晖.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浅析[J].教师,2010.
[2]马建军,李桃.初中信息技术班内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
[3]赵静儒.初中信息技术班内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革新,2010.
[4]李莉.谈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多媒体 初中课堂 英语交际教学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中学教育阶段的开设,充分表明我国各初中学校在新课改的贯彻落实上迈出了关键一步。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小至网上聊天、资料搜索,大至科学研发,无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承担着为信息社会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任务。在当今社会,任何英语交际都需要在特定的现实场景中进行,离开了场景的对话没有任何意义。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交际教学中的作用
在现代化的英语教学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交际教学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具体表现在:
(一)英语学习的环境要求。
中学生的记忆力与学习能力极强,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口语环境,有助于强化英语交际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多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模式,重理论教学,轻口语实践,在过度强调教师传授作用的同时,势必会忽视学生在英语交际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多将英语学习当做一种知识的获取,而不是技能的习得,致使“高分低能”成为多数中国学生的通病。
新型英语交际教学课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锻炼机会,借助校园媒体创造多样化的口语环境,营造宽松、自由、舒心的教学氛围,建立形成全新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交际学习材料,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生活化,调动学生参与语言交际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为新型教学结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
长期以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多围绕应试进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知识记忆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对创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应积极创建既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又能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结构,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信息整合、加工的实施者,教师是信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知识意义的促进者;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不再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互动、进行合作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为这一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了可能,通过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交际课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样性、交互性和超文本性,为高效课堂教学创造最理想的环境。
二、 信息技术与课堂英语交际教学的形式
(一)激活: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英语交际的兴趣,调节教学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多媒体为载体,交互性是多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能够把传统的闭路电视系统、录音机等设备所具有的功能与计算机互联网的功能相结合,进而优化硬件设备结构,整合各技术优势,达到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创建出多边交互教学模式。这一特点对英语交际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为英语交际教学提供大量语言材料,具有容量大、信息多、趣味性强和声画一体的特殊功能,利用这些优势,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视觉空间。根据赤瑞特拉的心理实验,发现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以视觉为主,从视觉上获得的信息高达84%以上,另外12%左右的信息来自于听觉,多媒体信息技术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给学生以视听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此外,现代化英语交际教学还为学生的上机操作提供了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室,学生能够实现在线自主学习、自我评价与反馈,进而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及时查漏补缺,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为英语交际教学创设逼真的现实情境,营造真实的口语交际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学生的最终学习目的是将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应用于现实生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听、说、读、写”四项要求上,“说”的应用更为广泛。然而,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更加强调阅读教学和听力练习,为了追求教学进度,势必会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缺乏实际口语练习,虽然看似掌握了大量词汇和语法规则,但一旦放置到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往往不能令人满意,“高分低能”的现象严重。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围绕教学内容选取图片、视频、录音、文本等资料,对交际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使处于英语课堂中的学生如身临教材情境一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使之“敢说、愿说、爱说”,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编排小短剧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营造真实的交际环境,体现英语学习的现实意义。
(三)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计算机网络学习教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场所。通过上机学习,学生能够获取更多课堂教学中无法了解的知识,大量的语言交际库和音像资料为学生独立学习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虚拟交际情境练习中逐渐克服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前后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并不断加入新的语用元素,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结构,有力地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语言学习能力。
(四)实践: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英语交际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通讯技术为英语交际实践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开展群分享、互动小组、英语电子周刊、英文点歌台、英语超市等活动,开发第二课堂,为学生创造更多英语交际的机会,实现多样化的英语交际教学。
三、结语
初中课堂英语交际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积极主动地开展英语交际活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英语交际教学,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思考。
【摘 要】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首先指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建构性学习原则、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原则、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然后,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指出了分组采用按学生的能力高低进行均衡搭配。最后,用实例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进行了证实与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需要跟进新课改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进步与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在研读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思考与设计,运用更科学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转变为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索、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课堂教学中来,并能够教会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创新。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经过认真思考与总结,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进行策略初探。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实施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以下几条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需要提倡并且坚持,能较好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构性学习原则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增强实践能力,加强交流合作,提倡自主学习。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更加提倡主动的学习与高效的学习。为了使初中数学的教学更符合标准,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倡导建构性学习方式的原则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也符合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而且科学的实施建构性学习方式,也有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二)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根据新课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标准及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也要进行转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下,教师不再是以往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变成了与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即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角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会随之加强,教师不再是使用过去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更多地与学生展开合作,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帮助学生对知识建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教学达到新课程的标准。因此,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原则也是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需要提倡并且坚持的。
(三)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为学习数学知识而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便是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等配合使用,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学生长期的观察与积累的,而通过具体情境或者实例培养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情境创设这一教学原则也是符合新课程教学要求的,也是需要提倡并坚持的。
二、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不少学生,一谈到数学,印象中就是非常地枯燥乏味,一大堆的定理和公式,可见,培养兴趣对这些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笔者在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之上,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实践,证实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重如何分组。分组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例如学生的性别、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性格以及学生的能力高低等。按照学生的能力高低进行均衡搭配。由于各个小组的能力都比较均衡,非常有利于教师对整体的把握。同时,每个小组中,既有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又有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动下,促进其学习数学,促进其向学习好的学生学习,从而达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通过这种分组方式,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而且可以在合作中,促进每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去学习。
(二)实例探讨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勇于放手,在教师可以控制的情况下,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教会他们如何自主学习。例如笔者在教授轴对称图形的课堂教学中,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了八个小组。然后安排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看书,并且总结出这一部分知识的全部知识点。最后,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展示出自己小组的成果。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每个学生都在非常积极地看书,进行着非常热情、有活力地讨论。而且,有的学生,画出了非常完整的知识结构图,这激发了其他小组想要展示更好的成果的积极性与思路。在课堂教学时采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也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时刻关注每个小组成员的表现,以及小组的进展状况,能够做到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结语
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方法,并且勇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地发掘培养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应用,作为新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议凤.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2]杨文宏.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之一就是创新,数学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教学设计的思路,将开放教学、问题情境教学以及实践活动等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中,以增强教学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用动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
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新课程的改革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标准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对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思考和设计,将教学的重点由传授知识变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灵活运用、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等.为了能够顺应新课程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遵循建构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主要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在数学学习中积极自主探索,并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倡导建构性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符合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能够使课堂学习更加高效,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其次要遵循问题情景创设的教学设计原则,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途径之一.数学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想达到高效和准确的效果,就需要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些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期的积累和观察才能慢慢培养的;而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情境创设或者进行一些实例的列举,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来说是非常有效的,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遵循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要遵循交互式的教学设计原则,交互式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交流者与合作者,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问题,最终积极解决问题.交互式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可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对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的几点思考
为了使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优质高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大量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的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并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总结和改进,进而探索出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初中数学优秀课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有效地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实例,为学生创建灵活多变的问题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是原型创设,即老师将问题创设在现实的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就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有理数的乘方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将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它的厚度会变为多少呢?如果将它对折两次之后它的厚度会是多少?对折三次呢?对折二十次呢?在教师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学生就会发现他们所用的纸对折不了二十次,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教师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如果这张纸足够大,能对折超过二十次,那么对折完之后它和一座高山相比谁更高呢?问题提出后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也就引入了有理数乘方的教学.
其次是多媒体创设,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图片、视频、动画、各种计算机软件等,将数学知识直观立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复杂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化,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到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在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如蜻蜓、蝴蝶、枫叶、天平、飞机、风车等.通过展示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由于这些事物都是来自于实际生活中,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通过这些事物的展示,不仅可以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审美情趣.
(二)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交流感悟
实践操作的教学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实践活动,将活动的内容与理论知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灵活性和人性化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一个好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轻而易举地掌握原本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勾股定理的时候,可以设置相关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真正领会勾股定理的概念.具体内容为:将班里所有学生按照前后四人为一组的规则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动手将准备好的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模型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分别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和b,斜边为c.(1)每个小组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将大正方形的面积表述出来.(2)由此可以推导出什么样的结论呢?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自主探究,最终将四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为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1.
经过讨论交流之后提出自己的猜想为:a2+b2=c2,图1中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述为:(a2+b2)或者c2+ab×4.经过实践操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三)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解决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也愈来愈严格.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开始创新,导致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不仅增强了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而且最大限度上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本文就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初中数学如何创新教学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法和手段.
一、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我国目前的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及教学方式为主,突出表现在我国经济水平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强化教学内容.随着新课程的提出及改革,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主人,这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初步讲解完教学知识后,给予学生过度的自由,让其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研究与摸索,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强化,也没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导致学生只学习到表面上的数学知识.第二,数学教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3~5分钟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设置提问环节,来培养有趣生动的学习氛围与课堂环境,但部分教师在提问环节时对学生采取了生硬冰冷的口吻,即“是吗”“错了”或者“对”,这样的提问不仅缺失启发性,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进一步影响到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感情.第三,缺乏合作与交流.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安排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可以通过设立合作小组、学习分队的方式,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加强学生间的感情交流与学习效果.但是有一些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口头强调要进行合作学习,实际上却对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学习形式、学习要求、学习任务等一概忽略不计,所以数学教师并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一)创新设计教学理念
数学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自身的教师观,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引导者与组织者,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标准.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前,数学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教和学的和谐统一为主,不仅要做好数学教案的创新设计,而且要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及发展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优化,以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学进去数学知识.
(二)创新设计教学方式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具体指由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并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操作,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与自我想象的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学习意识.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的数学教材中,学习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实施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物体,并设置有效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发言,举出图形的例子,以此来推动“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这一数学知识概念的学习.这样的创新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实现全方位的身心发展.
(三)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
数学教师要着重培养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教学问题情境,并要根据初中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色,积极采取有趣、生动的原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除此之外,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提出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并构建好问题情境让学生完全融入,以此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开拓思维意识.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数学课程中,学习到“平均数”这一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平常数学测验的成绩,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按照教师讲解关于“平均数”的数学概念,从中得到准确的数学知识.通过创新设计教学问题情境,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束语】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最早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著名学者诺瓦克提出的,他在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学科知识的理解时,通过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得出概念图的基本概念。奥苏贝尔认为:为了使学习有意义,学习者必须把新知识和学过的概念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搭建对新知识学习与理解的桥梁,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概念图作为一种图形方法,就是通过将相关概念置于一个方框或圆圈当中,然后用一条线把相关的命题连接起来,表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从而达到串联知识结构的目的。从整体结构来看,概念图一般包括节点、链接和有关文字的标注。从教学实践来看,概念图作为一种教与学的策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详细的知识体系,进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时应当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数学学科的特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学生达到深度学习为目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概念图的使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引导和解决,突破教学的瓶颈。
(一)教师片面强调知识灌输,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转变传统单一板书式和强制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探究、合作等方式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依然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部分教师也缺乏运用概念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经验,无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课堂活动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的目的。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学生更没有时间去主动探究知识,过于依赖教师的教学,使得学习过程过于表面化和死板化,无法真正地对数学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注重习题练习,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引导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过于注重对定理、公式等相关习题的练习,不善于利用概念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无法根据所学的具体知识内容,如不等式、方程、函数等,进行逐层深入的探究过程。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是融会贯通的,是由众多的知识点贯穿而成的一个知识链。课本中的知识点、例题和习题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联系的,并且课本中涉及的不同领域的知识点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代数与几何能够达到相互统一,几何图形又可以用代数式来表达。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知识点的连续与深入探究,进而找到不同知识结构体系的统一之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传授新的知识内容,而是要组织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强调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和整体性,通过运用概念图的方式达到对不同知识结构体系条理化和关联化的目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构建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学生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科学合理地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学好数学是非常困难的。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
(三)教师注重教学方法改革,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元认知策略,也是一种学习策略。由于受思维定式和习惯的束缚,不是所有人都能独立使用概念图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目的,再加上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指导过于欠缺,导致学生虽然已经累积了一些学习经验和答题技巧,但是关于特定思考方式和记忆方法的突破却仍旧不够,无法根据一个命题展开推理,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式和培养深度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而相关的知识结构如定义、公式、概念等等是较为难懂且抽象的部分。基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学生能够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三、概念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概念图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是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它一般是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生的特点把数学教学中的诸要素,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以及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设想和计划,集中体现在备课环节,要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系统性、程序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利用概念图的优势,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应用其简明、直观的层次化结构来呈现所学概念、知识之间的关联,这样就能够从整体上呈现所学内容之间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有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设计。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相关知识时,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大单元教学观下应用概念图对本单元进行如下教学设计:按照有理数的分类、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有理数的运算三个角度给学生呈现概念图,旨在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同时,为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留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相关概念的整理。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概念图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应用概念图的优势不仅能够辅助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衔接,还能够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在具体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建构“知识体系图”或者“学习定位图”,从而使学生厘清所学习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针对性和体系性。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这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呈现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这样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准确把握其概念与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等知识呈现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抓住核心知识、重点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课上习题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引导学生回到概念上。从本节课学习情况来看,学生还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方法上”出问题较多,这时教师就可以再次从判定的概念着手,指导学生通过这几个方面进行判定,即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这实际上又回到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学习中。这种以概念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凸显了重点,也容易使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三)概念图在教学总结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学科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而数学概念则是其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但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做题,对于概念的理解与记忆不太重视,导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总结是对一节课或一个学习主题的内容总结,这种总结应该是化具体为抽象,进而提升学生认知的过程。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总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数学概念,强化对概念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升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总结时,初中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主导者角色,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梳理主要概念,然后让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分类和展示,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理清概念之间的联系,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四)概念图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而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评价中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为依据,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等融入其中,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切实发挥教学评价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制作概念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学生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全面复习知识,还要在理解、消化、吸收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概念之间的联系。这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较为直观地呈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会对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重要意义。这符合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这种方式。
(五)概念图在教学反思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是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认识、优化教学进而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方法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一般是对学生错题、方法的总结和反思,但是这样的方法较为单一,对于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不够明显。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将概念图融入教学反思中,通过总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问题来追根溯源,分析学生在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错误,进而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就能够提升教学反思的针对性,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图这种较为成熟的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策略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其生命力与实效性。从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来看,数学抽象是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应用概念图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要求是相通的。概念图作为“学”的策略,能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概念图作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大胆尝试,不断提升数学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永红,肖冬梅.探究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29).
[2]俞祖华.“问题串—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4(9).
[3]付应丽.论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21).
[4]武新生.基于概念图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0(5).
[5]黄远华.概念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探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11).
关键词: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存有这样的观点,只要课堂教学结束了,教学就完成了,但是很多教师没有想过教学的反思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加以分析,并将较好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接下来的数学课程中,教学中有问题的环节加以改正或去除,使学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教育.
一、初中教学反思的内容
初中数学的教学其实是较为复杂的,在进行教学前教师会做许多准备,例如写教案,进行课程的设计,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等.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等都是初中进行教学时需要进行反思的问题.1.教学设计的反思.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前都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好坏关乎着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例如某教师在设计正、负数的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堂上为每名学生发一张A4纸,请学生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记录在纸上,这时教师念一段话:公交车上原来有10人,过了一站下车5人,上车7人;去商场买衣服花了500元,但是商场搞活动又返回150元.教师想在这一设计中引出正负数的相关概念,但是课堂效果并不是特别好,这时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就应该进行反思.2.教学过程的反思.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反思学生在学习时的学习效果,在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课堂教学上教师给出了这样的例题5x-3.6>2x+1.9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这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方程的解法类似.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细致地讲解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该注意的问题,学生在解其他类型的不等式时就可能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教师也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才能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3.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样的能力,有怎样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的反思实质上就是一个对学生和教师本身的评价过程.在进行某一课程时,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的反思,这对于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教师首先反思学生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领悟到了什么,是否真正地理解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含义,是否真正地会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答,学生所接受的知识范围是否符合教学的目的.如果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教学效果达到了自己的预期,就证明教学的方法是可取的,如果没有达到,那就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地提高.4.教学模式的反思.中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几乎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还是在进行大量的知识的讲解,期待学生将自己的讲解全部记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无法让学生融入到课堂当中去.初中数学是需要学生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就不适合进行初中数学的教学,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反思.要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将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首先教师要反思为什么自己的课堂不够生动,学生又为何不愿参与进来呢?这些反思对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是有益的.
二、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
1.教学日志法.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只能短时期的记住,要想长期记住就需要多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撰写教学日志,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以及一些教学经验都记录其中,帮助自己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2.案例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教师根本无法作答,但是如果因为自身原因不给学生解答会限制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将这些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整理出来,并找到合适的答案来回答学生.也可以给自己在日后的数学教学上保留一些教学资源.3.听课法.每一所学校都会在一定时间内让教师们进行公开课,教师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4.成长记录法.教师成长记录袋主要是对一些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过程中有关的一些典型事件的记录,此外,还包括教师自身对一些教学典型实践的解释和看法.积累多年的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为教师进行反思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行动研究法,是教师增强教学动力的工具.它不仅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能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相统一.因此,无论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趣味性,还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角度和位置,都需是教师以一个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它.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作者:薛秀芳 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龙田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利颍.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一、初中数学教学应巧设创新氛围和开放模式
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一个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增强,课堂参与气氛变浓,从而形成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在开放式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学情景的创设很重要。教学情景的创设与运用能够沟通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有效地降低了数学的门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就有数学。
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深入思考探究和广泛相互交流,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
二、突出学生主体强化自主式的教学模式。
自主式数学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自主学习包括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馈等几个必要环节。
学生看例题,找规律,学会例题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定理来解题的。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来检查自己自学例题的效果。教师进行巡视,督促、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
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对新知识获得了丰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发现问题,带疑听讲,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标一致,同步和谐,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盲目性。
三、进行研究性学习,诱发学生探讨的热情。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具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得解决的学习活动。
如在学习一次函数y=kx+b时,当b=0,k≠0时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教师可让学生研究电话费与通话时间的关系。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活动,都各有所得. 要求问题设计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每一层次既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又是下一步前进的阶梯.探究教学模式有四个基本环节,即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反馈辅导、评议小结。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营造探究情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优化探究方式,调动学习的自主性,并介入探究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充分性,抓住探究成果,培养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拓展探究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问题中探究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解法,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运用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能训练他们用多种方法或多种渠道解决问题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分析评价的有机结合
教学设计具有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稳定性、灵活性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在选择教学模式时必须注意不同学科教学设计的特点和性能,注意教学模式的指向性。
教学设计是教学现实和教学理论构想的统一,所以它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行要求,体现着理论上的自圆其说和过程上的有始有终。教学设计所提供的程序对教学起着普遍的参考作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的内容、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细微的方法上的调整,以体现对学科特点的主动适应。教学设计能为教学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的模式化的教学法体系,使教师摆脱只凭经验和感觉,搭起了一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评价是数学教学模式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教学评价是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
由于不同教学模式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和达到的教学目的不同,使用的程序和条件不同,当然其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有所不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
一、数学知识“三性”的基本内容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又是对一般社会生活的抽象,这就决定了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诸多的特点。笔者对数学知识“三性”的认识从实践性、丰富性以及探究性三个方面来理解。实践性就是指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并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丰富性就是指数学知识从组成来看,包括几何以及概率统计代数等内容,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了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探究性就是指数学知识本身不是仅仅通过发现就能发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被发现,并且进行一定的抽象和模型构建才能转化成数学问题,才能促进数学的发展。因此,数学知识的教学都应该从以上“三性”出发。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初中学生是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都有着重要的变化与发展。从思维层面来讲,青少年开始逐渐摆脱小学式的知识感性思维。中学生由于生活常识和学习知识的积累,对于所学习的知识本身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主观意愿开始偏向于抽象性的思维,对学习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初中数学教学就是结合了青少年这一生理与心理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依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发挥数学知识的“三性”特点
(一)教学设计应具有实践性
教学设计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教学开展的前提。数学教学设计是一个既要满足常规教学要求,又要进行个人创造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更高效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然是设计,就需要思考、立意和创新。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将学生较好地引入所需要教学的知识中去。教学设计应该从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模型和实例入手,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贴近初中生的社会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教学内容应具有丰富性
前面已经谈到,数学这一科学的大厦是由非常充分的内容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是一个丰富的知识海洋。因此对数学的教学就不能局限于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授。应该把握数学内容的体系和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并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呈现教学资源、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现象。把学生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融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让数学现象和概念变得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