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发展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觉,就是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靠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亦是如此。只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信、知、行的自觉基础之上,才能让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立身做人、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
变“要我信”为“我要信”,信仰才能情感认同、头脑清醒、理性自觉。信与不信、真信与假信,学习实践效果大相径庭。近几年来,笔者有机会多次参加部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和事迹报告会,时时被那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着感动着,耳濡目染引发了一些思考。这些先进人物之所以学习实践成效显著,其中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科学发展观坚信不疑。实践证明,只有真心信仰、真情热爱、真诚拥护党的创新理论,并且以此主导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真正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深入,卓有成效。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才能兴趣盎然、深钻细研、坚持不懈。有的同志说:“工作忙得不得了,哪有心思和时间学?”诚然,每个人都有干不完的事,但真正影响学习的不是工作忙,而是没兴趣缺动力,还没达到“我要学”。个人自学,往往有计划无落实,集中学习往往“书在人不在”或“人在心不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既是每个官兵的使命任务,又是每个人适应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还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了这种使命意识、危机意识和本领恐慌,就能够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必修课,找到行之有效、切实管用的学习方法。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必须系统学习领会,深钻细研,领悟其精髓要义,才能学懂弄通。
变“要我用”为“我要用”,运用才能心口如一、说做一致、达到信、知、行的统一。实践科学发展观根本目的在于运用科学发展观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觉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既要对事,又要对人。对事,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推动部队建设实践;对人,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头脑、指导自我修养和行动,修于心而笃于行。学习成果是一朵绚烂的花朵,要使这一花朵结出丰硕之果,就必须根植于实践的土壤。
一、统一认识,明确一切为教学服务的装备理念
做事总要有个为什么?装备工作为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但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涉及方方面面。无论怎样的回答,我想“为教育教学服务”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是会得到一致认同的答案。
回答了这个问题,实际也就明确了我们装备工作的主线和根本任务――为教育教学服务。找到工作主线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这个工作理念,从上至下,逐一传导、灌输到每个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中,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工作合力,才能使装备工作产出最大效益。
基于上面的认识,顺义装备部始终坚持“人本理念”,清晰地认识到:装备的干部教师队伍是推进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根本,是装备工作发展的命脉与基础。为此,我们不断探索建立提高技术装备队伍整体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性学习、培训活动,从组织上保障他们的再学习再进修的机会,使学校装备人员进一步掌握了管理的原则、过程,熟悉了工作标准及评价体系等理论知识;同时实行装备后勤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进而加速大家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更新,增强大家搞好新时期装备工作的本领,逐步构建了一支懂教育、懂技术、懂装备、懂管理,事务型和理论型相结合的教育装备队伍。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扎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校舍、设备投入的逐年增加,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进一步加强
中小学资产管理,逐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规范我区教育资产的管理工作,装备部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1.坚持开展资产评估检查工作,及时了解、指导、监督基层资产管理工作。每年装备部都组成20人的评估检查小组,本着“服务基层、查找不足、针对指导、规范管理”的指导思想,历时一周对全区中小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等工作进行评估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学校各类资产管理账目和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情况;办公设备实际使用、库房闲置与维修报废等情况;图书管理与开发利用情况;实验仪器使用与实验室管理情况;音乐、美术、体育器材的保管与使用情况等。通过检查组深入细致筛查,帮助基层学校查找到了涉及资产管理和实验教学方面的种种不同问题。在此基础上,检查人员现场一对一的对学校主管教师进行了指导,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大大提升了培训与指导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对规范我区中小学资产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把资产报废处置关。近两年由于学校购置了大量先进教学设备,特别是办公家具,学生课桌椅和现代教育设备,所以报废设备较多。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我们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出台了《顺义区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处置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报废标准》《学校资产增减操作流程》《规范出入库手续管理工作意见》《撤并校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意见》等一系列资产管理制度。几年来,资产管理室先后接到报废申请11160余次,内容涉及教学仪器、设备、办公家具、电器设备、车辆、房屋等各类资产。我们依照相关制度,办理固定资产处置审批手续,严格审查各学校设备的使用状况,对设备老化无维修价值的给予报废;维修后仍可以使用的决不报废,做到物尽其用,节约资源。
3.加强资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我们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以推广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为契机,全面提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先后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北京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动态管理系统》的升级使用培训工作。
4.规范软件数据统计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保障。我们使用《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软件统计学校现有资产情况,按照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规定每年定期上报数据。为保障各学校上报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反复的检查、汇总、分析,为初中校建设达标、小学规范化达标提供了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年度设备立项采购情况,测算学校的实际尚需,为上级领导部门提供学校资产现有情况、学校达标尚需情况数据,保障领导的科学决策。
5.严格做好教学设备验收工作,从源头确保采购设备质量。在验收过程中,积极联系各有关单位,请专家及其业内人士协助严把验收的质量关,对不合格的设备,坚决要求供应商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签署合格证,否则要求其退换设备或另行采购。尽量做到让使用的老师满意,让学校满意。同时要求供应商作好售后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方便于基层学校的使用。
通过几年来资产软件应用、管理员培训、评估检查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区各学校对固定资产工作的认识逐年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逐步优化,资产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深入调研,科学配给,与时俱进地做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装备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跟上教育发展步伐,多深入基层调研,多倾听一线教师意见,秉承“科学服务”的装备理念,在研究的基础上搞装备,及时对陈旧的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切实使我们配备的教学设备与教育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最大程度满足教育教学一线师生的教学需求。
几年来,在政府采购法的基础上,结合我们教育系统采购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系统内采购操作管理,我们制定出了《顺义区教委系统基层单位设备采购流程》,确保依法依规实施采购活动。经统计,近3年,装备部共提出大小立项申请300余次,为全区中小学采购各类教育教学设备,共计600余万件(套),采购资金总额近3亿元。通过我们工作的开展,有效改善了我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四、强化服务与指导,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几年来,我部在顺义区教委实验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中小学校实验教学仪器的配备、更新、管理和使用及培训工作。先后完成了以下工作:
1.组织中小学实验教学中心之成员,对《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完成了《中小学实验教学评估方案》的修改。
2.聘请部分中小学的优秀实验教师和我部实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实验教学评估小组,对全区中小学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了评估指导。为我区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区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1 外科学的概念
外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外科学主要是指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手段的医学方法。单纯讲述这一概念,未免单调,不易理解。我们采用与内科学和内科疾病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有比较,才能有鉴别。采用类比的方法,往往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同时,应该告诉学生,外科和内科之间有时没有明确的界限,内科、外科之间的界限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更的,当疾病不能采用内科方法进行有效治疗时,需要努力寻求外科方法,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寻求内科方法以替代有效但是有创的手术治疗。这时可以举例说明,如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肝功能衰竭的治疗等等。
2 外科学发展史
有些教师和学生认为,外科学发展史既不讲外科具体疾病,也不讲具体的手术操作,没有什么具体内容,因此不加重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学习历史的重要性。
医学是人们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实用性科学,外科学更是如此。在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外科问题,从最初的止血、包扎,到后来的麻醉、消毒、围手术期处理、康复等等,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人们逐渐整理,归纳总结,形成了现在的外科学。因此,在外科学发展史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PBL)的教学方法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中,先是提出外科学发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几个临床问题,比如"妇女产后感染怎么办","截肢术后死亡率高怎么办",将同学们带回到当时的情境中,启发他们想办法,最后,再向他们介绍抗菌术、无菌术的发展历程。再比如"手术疼痛如何解决",引出麻醉的发展历程;"出血太多了怎么办",引出血型的发现和血库的建立。这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在讲述外科发展史时,离不开那些为了外科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外科学家,是他们书写了外科学发展史。在授课过程中,以幻灯片的形势插入这些前辈外科学家的贡献的介绍和他们的生平轶事,更加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外科学的兴趣。
最后,举例说明近代外科学分科越来越细的问题,如显微外科,移植外科,微创外科,老年外科等。并介绍20世纪后叶外科学发展的五大里程碑:医学影像学、营养、重症监护、微创外科和器官移植。既要让学生们了解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让学生们知道,外科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其发展有赖于其他专业的发展。
3 外科学的范畴
外科疾病的基本形式包括:创伤、感染、肿瘤、寄生虫病、畸形、内分泌失调、其它形式等。在讲述这些基本形式时,我们采用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每种基本形式举一个病例,帮助同学们理解。比如,讲述创伤这种基本形式时,我们会列举一个头颅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昏迷的病例,硬膜外血肿清除后,患者出手术室时已经神志清醒;讲述感染这种基本形式时,我们会列举一个肝移植术后重症胆管炎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分析处理;讲述寄生虫病时,我们列举一个胆道片形肝吸虫合并肝占位误诊为胆管细胞癌的病例,加深同学们的理解。通过这种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要求较高,有利于教师素质的培养,同时,同学们主动参与到病案的分析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临床医学学科,学习外科学要有科学的方法。
4.1要强调同情心和责任感 学习外科学的目的明确-掌握它、利用它去"除疾病之痛苦,助健康之完美"。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在临床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责任感,在患者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术前准备、手术过程中,还是术后处理时,都要仔细谨慎,认真对待患者病情变化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张化验单、每一次操作。这时,举个反面的例子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4.2强调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学习方法 外科学家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外科医生要会做、会说、会写"。强调"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包括基础医学知识和其它临床各学科的知识:解剖,病理、病理生理、诊断的知识。Galen曾经说过,一个不熟悉解剖的外科医生要在患者身上做手术而不犯错误,等于要一个盲人完成一座完美的雕刻那样困难。以阑尾的各种不同的解剖学位置为例,说明即使是阑尾切除术这样的小手术,也需要有必要的解剖学和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
4.3引用著名医学教育家Osler的名言"It is astonishing with how little reading a doctor can practice medicine, but it is not astonishing how badly he may do it",鼓励医学生在外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要多阅读,既要读教科书,阅读经典的外科学教材,也要阅读期刊论文,还要学习阅读电子读物,了解外科学的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学术进展,做到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总之,外科学绪论的学习,是医学生学习外科学的入门第一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节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引发学生的学习外科学的兴趣,使学生们掌握外科学的范畴、基本形式,外科学的发展史和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将为今后的外科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重庆医科大学招生,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联合培养)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第一学年在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本硕连读)儿科学方向第一年在西南大学/武汉大学学习,临床医学(本硕连读)物理医学方向和医学检验方向第一年在西南大学学习。在综合性大学只是针对公共课的学习,主要是感受不同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专业课一般是在重庆医科大学进行。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专业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为主干学科。公共基础课开设化学、物理、生物等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及临床专业课开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必修课。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沈阳药科大学招生,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
沈阳药科大学和吉林大学联合培养的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培养掌握深厚而坚实的生物学、药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与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的研制、开发与生产单位、高等医药院校等从事生物药物的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生物技术制药专门人才。
前两年半在吉林大学学习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坚实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后三年半在沈阳药科大学学习专业课程,接受系统扎实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训练。实行本一硕连读分流制。本科、硕士课程融通设计,中期分流。优秀者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学制六年。未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者学制四年(工学士)。
主要课程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药物学、生物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专论、化工原理、制药过程自动化控制、生物制药设备、企业管理等。
也许您对身边的公共资源已经习已为常,并未感觉到它们与您生活、工作的紧密联系,但实际上,公共资源却是十分地重要。公共设施如路灯、交通标志使我们的生活井然有序;公共信息资源的获得,让我们感受生活的便捷;和谐的劳动关系,让我们获得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心情愉悦……而这一切,正是公共管理类专业人才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公共管理类专业就是培养维护公共利益的这么一类专业。您是否想将自己的未来交付于公共管理中,您是否对公管类专业充满了兴趣?接下来,我们就从公管类几个专业过来人的述说中,去昕听他们对专业的心声吧!公关关系:为公关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杨诗露
公关——从误解到了然于心
“招聘:XX夜总会招聘男女公关20人,底薪XX元,包吃住。要求:会喝酒,会歌舞,形象好。”走在车红酒绿的大街上,时而会看到贴在柱子上的此种广告,身为一名公关人,着实感到比窦娥还冤。对于很多不了解公关的人提到公关就会想到公关小姐,认为做公关就是“拉关系”“走后门”,是用花言巧语和动人姿色来达到某种目的,这些都是很多年来对于“公关”一词错用及滥用下人们所形成的对公关的错误固有印象。那什么是公关呢?
公关是公共关系的简称。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美国是世界上公共关系发展得最好的国家,要想了解公共关系的含义得先从其英文名入手:PublicRelations——公众的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里的“relations”中的“s”是万万不能省掉的,它体现的是公共关系的特有的面对多方公众关系的特征。孟子曾提出君子得道得天下需“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和”对于国家组织发展最重要,公共关系在一个组织中的角色本质上就是为了“人和”服务。
拥有了两年公关学习体验的我,深刻地感受到公共关系的学习及应用更多是一种意识和态度的培养,就算今后的人生不做公共关系相关工作,懂得公共关系也能从生活和学习中帮助自己。比如一名青年要追求伴侣,可以有许多办法,大献殷勤就是一种,这不算公共关系,而是推销;努力修饰自己的外貌和风度,讲求谈吐举止,也是一种吸引人的办法,不过这也不是公共关系,而是广告;如果这位青年经过周密的研究思考,制定个计划出来,而且埋头苦干,以成绩来获得他人的称赞,然后通过他人之口将自己的优良评价传递出去,这就是公共关系。
公关——真诚相待的朋友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公共关系专业隶属于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而很多学校的公共关系专业都划分为新闻传播学院,学校将同一个专业划分到不同的学院更多是对于专业角色认知的差别。
2004年公布的INTERHEART研究,在52个国家(包括中国)262个中心的15 152例患者和14 820例对照中进行的调查表明,全世界各个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罹患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大多由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心理社会压力、摄入水果蔬菜少、饮酒、规律的体力活动少所致,这9种危险因素分别可解释男性和女性心肌梗死原因的90%和94%。
两级预防和5个层面组成冠心病防控网络
CAD是在多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下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只有建立综合防治网络才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综合防治网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两级预防和5个层面。
两级预防包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对于尚未发生CAD的人群,早期积极干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其目的在于降低CAD的发病率。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对于已有CAD的患者,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心血管事件复发和心力衰竭。其目的在于降低CAD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5个层面包括:防发病,主要针对健康人群,防患于未然;防事件,对于已有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患者,保持斑块稳定,防止血栓形成,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等可能致死或致残的心血管事件;防后果,对于已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要做到早期识别,及早干预,挽救心脏,挽救生命;防复发,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防治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冠心病防治网络的重要措施
1912年,Herrick制定了治疗AMI的医嘱,要求患者卧床休息2个月,原因是担心患者由于体力活动会造成室壁瘤、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和心源性猝死。20世纪30年代,Mallory等描述了AMI的病理学演变过程――从最初心肌缺血坏死至形成稳定的瘢痕需要6周时间,这强化了当时盛行的AMI后卧床休息6~8周的规定。
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大量文献对长期卧床休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质疑,Levine和Lown首次提出了以坐位替代长期卧床的概念,其理论依据是:下肢下垂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做功。今天看来,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不尽正确,但他们打破了AMI早期必须绝对卧床的神话,开创了现代心脏康复治疗的先河。
20世纪70年代,由于医疗资源日趋紧张,英美等国掀起关于AMI后早期运动的研究热潮,同时提倡采取一些综合措施预防心脏应激后的不良反应,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增加活动能力,改善自我评价和早期恢复工作等,逐渐发展成为第1期康复治疗方案。随后美国和部分主要西方国家出现了专门进行康复治疗的社会机构。某种意义上讲,20世纪70年代心脏康复医学的发展是心血管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早明确定义心脏康复:“心脏康复是使心血管病患者获得最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动总和,从而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正常的位置,并能自主生活。”这一定义实际上已经包含了现代二级预防的概念,即通过减少危险因素延缓疾病进展和减少心血管事件。而后40年间,二级预防逐渐融入心脏康复,而心脏康复也拓展成为广义二级预防的一部分。现有证据表明,心脏康复和二级预防能够显著缩短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心血管事件。
关键词:免疫学 学习兴趣
免疫学是生物学与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深奥抽象、概念纷繁、机理复杂,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如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生学习起来颇有难度,而且容易引起思维疲劳以致不求甚解[1],容易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结合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1 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免疫学《绪论》的讲解尤其关键。《绪论》是学生对免疫学这门课的初次接触,除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我们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总动员,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免疫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给学生们介绍免疫学发展史及现状,引发学生对免疫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如牛痘的接种消灭了肆虐几千年的天花。教师通过精炼介绍免疫学发展史与巨大成就,可激发学生对医学免疫学的学习兴趣。其次,联系临床实践,介绍目前医学科技水平还未能彻底对付的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如肿瘤、艾滋病、肝炎、SAS等,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无不意识到任重而道远。最后,给学生提前打好预防针,让其做好思想准备,迎接挑战。通过对学生介绍免疫学难学的特点,让其做好心理准备,鼓励其克服困难,扎扎实实地修完这门课程。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艺术
2.1 设疑问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免疫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设疑,制造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免疫应答”时,可以问学生自己接种过哪些疫苗?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牛痘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接着问:为什么接种牛痘苗可预防天花?是否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接种疫苗预防?学生都回答不出。教师指出这是免疫应答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导入课题,使教学目标在轻松的教学活动中完成。再如,在讲述异嗜性抗原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有些人得了扁桃体炎后,会导致肾炎或心肌炎的发生?”通过有目的地提出悬念性的问题,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预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2 启发式分析法教学。
启发式分析法就是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某个概念进入到未知的某个概念,可把学生感到分散、凌乱的概念纳入相应的概念体系[2]。如讲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时,运用启发式分析法,提出器官移植是现在流行的一种先进医学技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器官移植都能成功,提出器官移植遇到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学生们会回答是移植排斥反应,进而引出“组织相容性”,此时又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抗原知识来思考组织相容性的决定因素,引出组织相容性抗原,从组织相容性抗原是什么基因编码产生的,引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步一步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习时层次清楚,逻辑性强,容易理解。
2.3 比喻生动恰当,直观形象描述。
运用直观的道具、图标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可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我们把免疫系统比喻成堡垒,把细菌、病毒比喻成入侵的敌人,把免疫细胞比喻成守城的士兵,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讲抗体结构时,将抗体比喻成一个站立的人,用两手臂伸平逐渐上举演示抗体构型从“T”字形向“Y”字形演变的过程,上臂以下是恒定区,铰链区相当于肩关节,前臂是可变区,可变区结合抗原时就像人的手抓住一个东西,人有两只手,那么一个抗体就可以结合两个抗原。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学生听后很容易理解记忆。
2.4 结合临床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学以致用”,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当我们觉得它有用时,才能真正激发起我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免疫学是一门与临床有着密切联系的基础医学学科。许多临床现象都是学生已感知到的,但并没有清楚地理解:如为什么青霉素等抗生素易发生过敏?为什么左眼受伤右眼也发炎?组织器官移植时为什么易发生排斥反应。为什么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在教学中把学生已感知的临床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之有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教学内容有声有色,有血有肉。
3 改进教学手段,实施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的画面结合Flas,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使枯燥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抗原提呈过程的讲述中,仅仅依靠课本以及教师的描述是不够的,多数学生仍然不能理解;而通过多媒体,配以动画画面,学生可以观察到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提呈过程及彼此的差异,使原来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变为生动的画面,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在讲授补体系统的激活过程时,通过动画演示,学生能直观、形象地观察到补体系统激活的全过程及最终形成攻膜复合体导致靶细胞溶解的现象。同时,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此书的大部分篇目是在剑桥写就的,与他前几部著作擅长村落研究的路数不同。在札记式文体的包容下,作者将民俗学学科身份的认同危机、学术史上失踪者的钩沉辨析、“非遗”背景下民俗学的自持与躁动,甚至频发的的民俗学分析,都汇于一炉。其笔调看似轻松实为沉重,其情感看似冷峻实为焦灼。
正如此书题献所言的“眺望自己远行”,当一个远行者能回首眺望自己的纡纡行踪时,他必定进入了一种如同本书所言及的尼古拉斯・汉弗里“意识的厚瞬间”,在这里,主观时间与物理时间是分离的,前者远比后者要绵长、厚实得多。唯其如此,作者才能忠实于自己的切身感受,道出了在当今这个亘古未遇的社会大转型之中,他自己,他的母亲,以及千万个在同一时空下惶恐而焦虑的心灵。书中呈现的两大叩问总是萦绕作者的灵魂:一个普通学人如何在边缘化的学科大环境中自我肯定其学术存在?从乡土中国出走的这一代人,在被割裂的城市文化和乡土中国传统之间,在文化上如何反哺进入暮年的父母这一代人?
“在都市生活方式迅疾吞噬乡土的当下,我们山里的文盲母亲的晚年面临着比我们更多的精神困境。污浊、拥挤、喧闹的城市他们住不惯,乡土又是那样的萧瑟、稀疏与苍凉。要年迈的母亲改变她们早已熟稔的乡村生活习惯无疑是残酷与残忍的。于是,她们的日常生活不少都是这样的场景:没有绕膝的儿孙,从不打开电视,颤颤巍巍地走路,独坐和呆望。天下之大,哪里是老母亲们安身的地方?”(P2)
“在城里的友人都知道,我不像个城里人。既没有城里人的衣着、外表,也没有城里人的规矩讲究,甚至讨厌城里人的衣冠楚楚、自傲和华威先生式不着边际的忙碌。不但自己自嘲,善意的友人都说我是个村氓子、土鳖。可是,回到乡下,没有哪一个乡亲故交会把我视为与他们一样的乡下人。但凡假期,无论短长,只要能回,回到槐树地,我都会回去。但是,城里、乡下似乎都与我无关,我的空间归属在哪里?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母亲出现病态前就缠绕我的问题。”(P97)
阅读书稿时,时常想象作者在异国他乡的暮鼓晨钟里,一边奋笔疾书,一边挂念遥远故乡的母亲。此情此景,每一念及,不禁掩卷泫然泪下。10多年来,我见过很多类似郑国会女士(岳永逸博士的母亲)这样的个案,甚至就在此时,我的恩师亦因严重的抑郁症来成都问诊,昔日大学校长的睿智风采已荡然无存。过去,我们只能无奈地把病人交给精神病科的诊疗室,而作者不甘于这样束手无策。出于为人子的炽热情怀,在本书第一部分《急景凋年》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篇幅,冷静而细致地描述了母亲病症的征兆、发作、反复,特别是其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当我们把这类疾病归咎于“价值失范”而导致的“文化病”或“文明病”时,我们已然将视野穿透了封闭的诊疗室,但作者给我们提供的独特的细节,使我们的认识和体悟更加清晰而确定。由此引出的“倒痰”等地方性知识,以及当下医患关系的变迁,永逸的意图颇似西方“民俗医疗”(folkmedicine)和“大众医疗”(popularmedicine),这些旨在对抗主流的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ica)的几个分支,因其重视仪式、族群、文化变迁、地方性知识等因素而通常被归于“医疗人类学”(medicalanthropology)旗下。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这一学科,不仅如数吸收了西方思想史上的历次转向所带来的养分,孕育出多种学说和流派,而且已从学理进入临床,使高尚文明的患者接受了野蛮土著馈赠的福音。反观我国,与资本结盟的“医疗霸权”比任何时候都要肆虐,医疗人类学只能龟缩在狭小的空间内,借用别人阐释框架来说明部分少数民族的医疗体系。
面对本书的丰富内涵,笔者其实并不具备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充当“灵媒”的能力,更是丝毫没有充当学术裁判的意图。在一定程度上,我也是一位作者经常遇到的对民俗学充满好奇的窥探者。在本书的后四部分,作者使我触摸到了民俗学的边界,也使我产生一种“越界”到别人的领地插上栅栏的感觉。但是,这些栅栏的确是民俗学的,虽然它与艺术人类学的非常近似。不过,纵观民俗学发展史,何尝不是一部与其他学科之间“越界”或“被越界”即被“侵入”的关系史。
与既往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区域本位”和“事象本位”不同,本书打破了非此即彼的怪圈,显现出一种与主流的实证主义方法完全不同的学术禀赋。在我看来,作者对其研究对象饱含一种“虔敬之心”,完全没有对“theother”的居高临下,在描述过程中显现的主客体关系、认知关系上,无不与现象学的要求暗合。换言之,作者于存在论上持“主体间性”,在认识论上持“非对称性思维”。这种“共主体”或“双主体”使他与对象结为亲密的关联,如《擦肩而过的走阴》中的走阴者,《槐树地的风水》里的父老乡亲。尤其是作者的母亲,这种先天就存在的亲密关系,使得作者与对象之间从“我和他”转化为“我和你”。这里没有征服、拷问、审查,只有凝视、聆听和体悟。按胡塞尔的说法,在这种融为一体的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显现“自身被给予性”或“本质被给予性”,使得事物“敞亮”其本质。
作者显然有通过对学术史上“失踪者”的打捞钩沉,进而窥探学科发展路径的企图。为寻觅赵卫邦的踪迹,作者曾专程到赵先生后来栖身的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其结果如同都江堰的“倒痰”一样,音讯了无。但我觉得此书的出版可以了却作者的遗憾,不论有意或无意,本书显现的现象学方法,也许能够成为榛莽中开辟一条小路的起点。正如本书论及中国民俗学经历的数次转向,我们未尝不可期待着一次现象学的转向。
4.2 韩医“四象医学”临床诊疗特征:①四象人的发病特点。认为由于四象人的体质、天禀脏理不同(即太阳人肺大肝小,太阴人肝大肺小,少阳人脾大肾小,少阴人肾大脾小)及四情(喜、怒、哀、乐)顺逆动的生理病理原理,同象的异病发病机理相同,异象的同病发病机理完全不同,因而形成了四象人的局限病、易感病和常见病。以太阳人为例,局限病及易感病为外感病的腰脊病(解亦病),内触病的小肠病(噎膈、反胃);常见病为大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证,肠痛,肠鸣,泄泻,痢疾等和八九日大便不通。②创立“异象同病异治,同象异病同治”的治疗方法。在治疗上以辨象施治为核心,具体治法上以脏象学的原理“大者泻之,小者补之”的治疗原则为主。根据同象的异病发病机理相同,临床上用“四象方”荆防地黄汤治疗少阳人癫狂、热淋、痿证、头痛、心悸、心痛、腹痛、经前眼痛、痛经均收到良好疗效[10-11];另据异象的同病发病机理完全不同之原理, 用“四象方”治疗太阴人和少阴人的水肿病亦获效[12]。③提出“药乃局限于人”的药性观。治病要治人,治人要按象用药,提出了“药物归象,按象用药,辨象施治,随证加减,不可混用,防止药物异象反应”的独特用药规律。并对药物进行了四象分类,根据每一象要药构成基本组成,形成了独特的四象方剂。
在养生保健上,《东医寿世保元》根据四象人的精神心理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太阴人察于外而恒宁静怯心,少阳人察于内而恒宁静惧心,太阳人退一步而恒宁静急迫之心,少阴人进一步而恒宁静不安定之心,如此则必无不寿”,“太阳人恒戒怒心,少阳人恒戒哀心怒心,太阴人恒戒乐心喜心,少阴人恒戒喜心乐心,如此则必无不寿”等养生之道。
从以上来看,中、韩双方对体质在临床应用方面有所异同,共同之处在于:都强调了体质对疾病治疗的指导作用,不同的体质其处方用药即不同;注重根据体质差异进行养生保健。不同点在于:在体质与治疗的关系上,韩医是按象用药,不可混用,而中医则既强调体质理论的指导作用,但不拘泥某体即某方的方体对应,临床应用范围也比较宽广,在用药上强调活法活用,用药定方视体质、病情而异。
5 基础研究
中国学者在上述基础上开展了综合性研究,内容涉及如下方面:①文献信息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体质研究工作,通过对108种传统文献及168种现代文献的梳理,对中医体质的理论渊源及形成发展进行了系统整理,为体质分类、体质命名和体质特征表述等提供了依据。近年来,通过对文献数据的计算机检索和统计分析,再次进行体质分类与特征表述研究。古代文献按照命名、体质特征、发病倾向、形成因素四个方面,现代文献从体质分类及特征表述的统计分析,对408个特征表述数据,总数12471例所得出的结果进行归纳和统计分析。提出了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中医9种基本体质类型的概念,并从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征、发病倾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5个方面进行了体质特征表述[13]。②生理生化研究。通过测定肥胖人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的血脂、血糖、胰岛素、红细胞Na+-K+-ATP酶活性、血浆过氧化脂质、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甲皱微循环等,探讨痰湿体质的病理机制。结果显示:痰湿体质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组(P
韩医学界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四象体质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20-22]。①辨象诊断学。有学者将体质人类学的人体测量方法应用于“四象医学”的辨象诊断学,对延边朝鲜族成年人300例(男149例、女151例)进行头面部27个项目的活体测量,计算了太阴人、少阳人和少阴人不同测量项目的平均值、象间差异及6项主要指数;进行体部38个项目的活体测量,计算太阴人、少阳人、少阴人不同测量项目的平均值、象间差异及9项指数。结果表明:太阴人头面形态较大;男性少阴人面部形态较窄长;女性少阳人唇较厚;太阴人肩胸臀手足宽度较大;男性太阴人胸前后径和手足长度较大;女性太阴人身高及上下肢长度、坐位高度明显大于少阴人,上肢长度明显大于少阳人。这与“四象医学”中论述的太阴人、少阴人、少阳人的头部和体部特征非常相近。 ②体质心理学研究。如“四象体质与性格要因相关研究”等。③生理生化研究。有学者进行了“太阴人血中儿茶酚胺、胆碱酯酶含量测量”、“太阴人男学生血液变化的研究”。④形态学。如“四象人形态学的图式化研究”等。⑤病理学。如“从皮肤导电水平探讨体质的病理状态”等。⑥诊断与药物治疗体系研究。目前,韩国将通过生物学研究,对四象医学的体质诊断集、体质健康诊断指数、诊断芯片及药物开发,进行为期9年的研究。细分为:关于体质信息的综合分析体系及相应的药物开发;通过对韩国人种的分析,探明四象体质及相关形质的遗传特性;从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寻四象体质的遗传标志物,从而开发体质诊断技术;建立生物学的体质信息收集体系,以使体质诊断更加科学化[23]。
6 结语
回顾韩国医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李济马先生的《东医寿世保元》是第一部以中医《内经》体质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以四象人学说为特色的、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一个完整体系,是一部有着明显韩国医学特色的民族医药学专著。后世医家又不断进行了演绎与发展。
在国际医学界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的21世纪里,我们不仅应当看到中医体质学对四象医学体质学说的影响,更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认识到,“四象医学”在自身的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并走向传统与现代研究方法相结合的道路,今后中韩双方应加强学术交流,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7 参考文献
[1]王琦,盛增秀.中医体质学说[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李济马.东医寿世保元[M].平壤:医学出版社,1964.
[5]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上)[J].中医杂志,2006,47(4):250-252.
[6]金香淑,金松春,赵贤俊.浅谈朝医四象医学中的阴阳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9,8(2):83-84.
[7]金香淑,赵贤俊,韩福仁.中医体质学说与朝医四象人学说浅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1):34.
[8]靳琦,王琦.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中医体质理论的临床应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9]王琦.论辨体论治的科学意义及其应用(一)[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0-133.
[10]黄鹤松.朝医(四象方)荆防地黄汤临床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1992(2):22-23.
[11]金京玉,黄鹤松.朝医(四象方)荆防地黄汤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7,3(1):21-22.
[12]朴明玉,李贞玉.朝医用四象方法治疗水肿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4(3):27-28.
[13]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14]王琦,叶加农.肥胖人痰湿型体质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1):52-54.
[15]苏庆民,王琦.肥胖人痰湿型体质血脂、血糖、胰岛素及红细胞Na+-K+-ATP酶活性的检测及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5,1(2):39-41.
[16]骆斌,黄山.肥胖人痰湿体质与人类白细胞抗原关联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5):8-10.
[17]王琦,龚海洋,高京宏.肥胖人痰湿体质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特征研究[J].中医杂志,2006,47(11):851-853.
[18]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2-14.
[19]朱燕波,王琦,薛禾生,等.中医体质量表性能的初步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5-17.
[20]金东洙.四象医学与延边朝鲜族成人活体测量性体质特征的关系研究Ⅰ:头面部[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1(1):16-24.
[21]金东洙.四象医学与延边朝鲜族成人活体测量性体质特征的关系研究Ⅱ:体部[J].延边医学院学报,1991(2):79-88.
[22]匡调元,张文宣.韩医四象医学研究动态[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9):557-558.
关键词:医学职业精神;内涵;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063-02
近年来,医学职业精神(medical professionalism)不仅成为医学人文研究的热点问题,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1]。医学的使命应该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医学技术是为生命健康服务的基础,而医务人员的品格修养、道德水准更是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医学知识技能是医生执业行医的基础,而医学职业精神则是医生执业行医的灵魂。
医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取得了极大进步,但医学的飞速发展导致过度推崇医学的“技术性”,削弱了医学人文关怀的本性,以致在现实中对医德低下的指责、对天价医疗费用的抱怨以及医患矛盾纠纷的吵闹声不绝于耳,而且在医学技术运用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技术怎么运用、如何实施以及使用限度等问题,这些所涉及的问题不是医学技术自身能判断的。
回顾医学发展史,很多医学史家也是极力反对把医学划为纯粹自然科学范畴的,比如细胞病理学的创始人威尔肖早在1849年就指出“医学本质上是社会科学”的论断;著名医学史家西格里斯也说过“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是使人适应他的环境”[2]。当然这些医学史家把医学性质看作为社会科学不是降低医学的技术属性,而是强调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属性,人文关怀在医疗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由此可见,轻视了对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培养,现代医学发展其实也是丧失精神性的。
医学职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靠养成,由其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性质所决定,即在所处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而成。医师职业精神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医师职业精神的发展。加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本职工作,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应该是连续的过程,医院也要加强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教育,发挥职业道德的自律作用。多年来我国医学伦理学的教育大都致力于以上价值观念的输入,卫生部在1988年颁布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主要包括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廉洁奉公以及严谨求实等基本规范。中国医师协会于2005年正式加入并推行由美国内科学委员会等多家机构联合推出的《医师宣言》这一医学职业精神。2005―2015年,已经连续举办十届的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关于医师职业精神的研究。《医师宣言》指出:医学职业精神是医学与社会达成承诺的基础,其本质是公众对医师的信任,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医师个人以及全行业的正直基础上[3]。
虽然医生和患者之间关系的前提应是患者首先信任医生有能力为其治疗疾病,但是伴随着医疗体系的现代化、医学技术的高科技化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国内外医疗行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授David J.Rothman提到,随着医疗实践的改变,美国医学职业精神面对的新问题是群体执业和为陌生人提供医疗服务,医患关系发生了变化,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而医患信任问题在我国非常复杂,涉及医疗体制、政策,医院文化,医务人员职业操守、沟通能力以及解决纠纷的机制,等等诸多方面。目前,患者选择信任的医生首要考虑的是医学技术原因,大量患者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就医,同时由于患者对医学技术的局限和疾病的不确定性缺乏科学的认识,并对于医疗存在结果导向的评价,当结果不如意时,尤其是在巨额负债、患者死亡的情况下,便可能发生各种信任危机甚至违法暴力伤医事件。[4]相应地,医生为了避免给自己带来风险,存在防御性医疗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医患间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医学法律固然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以法律的精神来保障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权利和患者的正当权利,同时也通过对扰乱医疗秩序的违法行为施以惩戒,以保证正常的医疗活动得以合法地进行。在强调医学法律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医学职业精神培养,提升医疗卫生工作的品质,赢得患者的由衷信赖。[5]
医学伦理也是医师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尊重患者是其最本质和核心的要求。[6]尊重病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患者的医疗权利,而不是只把患者作为获得经济效益的客体,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学伦理的意识在国内的医师群体中被逐渐强化,这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个良好趋势,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只有在健全的医学伦理意识的指导下,才有可能在有序、规范、文明的秩序下更好地发展。医疗行为的对象是患者,需要处理好与各种患者的交往。正如医学史家西格里斯所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医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医学职业对从医人员的人道、爱心及奉献精神的要求等远胜于其他行业,而且古今中外无数优秀的医生都按照这种职业精神的要求践行医学这份崇高的职业。现代医学职业精神要求医师具有更多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与患者交往的能力。
对于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传统医德强调伦理道德的因素,表现为更倾向于通过医务工作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及个人的仁爱之心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特征,在其本职工作岗位上会有良好的行动表现。道德品质是医师外在行动表现以及对职业环境正确认知的基础。医师面对的患者,拯救的是生命,其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需要更高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此外崇高的职业理想也是医师在各自岗位上不竭奋斗的源泉和动力所在。
医师职业精神体现出的是医疗行业对公众的承诺,在现代的医疗体系中,不能忽略个人的恻隐之心对医疗资源公平分配的影响。现代医学职业精神应该站在社会公正的高度,考虑医疗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等问题。这就要求医学从业人员有公正的品格,并且具有社会正义感,尽量将机会和资源优先给予最迫切需要、最应得的人。[7]医学职业精神要求的不仅包含尊重关怀患者、维护患者利益,还包含把全社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体的利益放在第二位。
经过多次改革,我国的医学体制还在不断完善中。从传统医德确立的“医乃仁术”的仁爱原则,到人与人彼此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关爱是理想的人际关系,也是医患关系的理想愿景。但是传统医德思想不以患者自主决定为核心价值,而以对患者有利为首要目标。例如告知患者实情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不利的话,医生常被要求不告知患者实情,对患者利益的判断是以医生和家属为准,有时不能体现患者的最大利益,这是问题所在。例如在尊重患者自主性的同时,如果在患者的决定明显失当的情况下,医务工作者应该如何取舍。医学职业精神虽然主张尊重患者的自主性,尊重自主性已经被很多学者奉为生物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同时医学职业精神也要求从业医务工作者必须接受现代医学的严格训练,保证医学从业者的科学素质,在医学实践中医务工作者需要有医学利他主义的道德观,它要求整个行业置患者的利益于首位。
在医学实践中,医务工作者也需要有精神的引领,有价值的支撑以及道德的坚守,这样不仅能使患者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有利于医务人员很好地发挥职业素质。
现代医学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技术化和专业化的行业,无论是在技术上、伦理上还是医疗实践活动中都更趋向于高度的专业自治,这就要求所有从业人员,都要具备专业的医学职业精神。此外,在当前强调和谐医患观的时代背景下,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医师更好地实施诊疗活动,精湛的临床技能需要良好的沟通意识与技巧的辅助,方能在临床医师岗位上发挥出最佳的水平和状态。
参考文献:
[1]于芳,徐玉梅.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中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评价研究: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研究之五[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7):54-56.
[2]艾钢阳.医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3.
[3]Collier R. Professionalism:the "good doctor" discussion.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12,184(10):E517-818.
[4]David J. Rothman,David Blumenthal.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in the New Information Age.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2010,(65):236.
[5]Patenaude J;Niyonsenga T;Fafard D. Changes in students' moral development during medical school:a cohort study. CMAJ,2003,168(7):840-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