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慢性病的营养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病的营养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慢性病的营养管理

第1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为了更好地控制慢性病的流行形势,也为了给从事营养和慢性病防治工作的专业人员构建一个协作网络和联合工作的学术平台,2014年9月14日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成立了。

营养与慢病控制

自2006年开始,身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监测评估室负责人的施小明一直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致力于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方面的应用性研究和全国范围的防控工作。他在从事研究的工作中,清晰地意识到营养与慢病控制必须相结合,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缺少一个营养与慢病控制相互交流的平台。故此,施小明于2014年牵头与来自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高校、研究所以及杂志社等从事营养和慢病防控的工作人员充分沟通后,在众人的努力下,成立了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

2014年9月14日,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施小明、刘小立等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分会的组成成员来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高校、医院和杂志社。

分会的成立为全国从事营养与慢病防治研究和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协作的平台,密切了营养与慢病防治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营养科学技术向慢病防治的应用转化,为提升我国营养与慢病防治科研和工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刘小立教授表示,分会今后将积极举办营养与慢性病防治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及国际交流活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承担营养与慢性病防治技术的研究、推广及应用,整合多方资源,促进营养科学技术向慢性病防治的应用转化;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渠道和方式,普及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加强学科的能力建设,开展营养与慢性病防治专业领域的技术培训,积极推动学会发展。

而作为分会的带头人,刘小立教授近些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他依托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平台,优化糖尿病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流程,完善相关易感基因的筛查方案,建立了高危人群个人信息和生物样本库,对糖尿病的预防控制新策略进行了探索;他依托慢性病防控网络,在我国南方城市人口开展营养与慢性病防治的队列研究,并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探索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干预的适宜技术。

促进学术交流

2014年9月,分会举办了主题为“加强膳食管理,促进慢性病防控持续健康发展”的会议。

会议汇集了我国营养和慢病防控两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包括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孔灵芝副局长、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功焕副主任和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杨晓光常务理事等。

会上,原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其题为《中国慢性病防控20年》的报告中指出,近20年来中国慢性病防控始终坚持使用公共卫生策略解决慢性病问题的正确方向。刘小立教授从实践出发,作了《深圳市营养与慢病防控管理办法》的报告,对社区营养与慢性病预防管理办法等进行了探讨。众多慢性病防控与营养专家在分会提供的平台上展开学术交流,推动了全国营养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的成立对从事营养与慢病控制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容忽视的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2015年1月2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报告中指出2012年全世界共死亡5600万人,其中3800万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其中1600万为可以避免的过早死亡(70岁以下)。非传染性疾病导致死亡的3800万死亡病例中有2800万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而全球1600万例过早死亡病例中,有82%是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报告指出按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慢病发展情况估算,2011年-2025年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累计经济损失将达7万亿美元,而通过实施干预措施减少非传染性疾病需要每年112亿美元的费用,远低于上述7万亿美元的损失。

全世界已经走到非传染性疾病历史上的决定性时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改变非传染性疾病发展进程的机遇。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已经商定到2025年要实现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包括减少有害使用酒精、食盐/钠摄入量、烟草使用和高血压,遏制糖尿病和肥胖的上升,以及提高预防心脏病和脑卒中措施的覆盖率等,而这些目标均与营养密切相关。

第2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随访管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17

根据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以下特点:①社区的人口老龄化,慢病的患病率高。②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存在广泛;如吸烟,醺酒,肥胖,高盐饮食,运动减少,工作压力大等。③患者的文化水平偏低,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清楚,不够重视。④遵医行为差,用药不科学。⑤社区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⑥社区的工作刚开展,工作经验不足。

针对以上特点,以工作人员的随访技能培训、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慢病的定期监测、用药指导、责任医务人员的考核制度、慢性病随访管理从这几方面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工作人员的随访技能培训:确定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对象为所有居委会的责任医师和护士。培训目的是对慢病的科学管理,达到既病防残,限制残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培训内容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知识,如何管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访的技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管理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是慢病的危险因素,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的用法,以及慢性病的防治,并发症和预后等。健康教育的方法为面对面的口头教育,发健康宣传资料,身边的案例教育,组织一些活动,如糖尿病的饮食竞赛、高血压的知识竞赛等。

第3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健康教育

在我国,慢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头号健康威胁。慢病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慢病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的研究[1]。慢性病已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通过开展慢病危险因素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了解全市人群慢病相关行为因素,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保证全市人民的健康。调查结果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2012年1-12月在市疾控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510人,其中男288人,占56.5%,女222人,占43.5%,年龄在20岁-62岁之间。

1.2调查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饮酒等行为和生活方式,并测身高、体重、血压。

1.3诊断标准吸烟:≥1支/d,连续或累积6个月以上者;饮酒:≥1次/d,连续或累积饮酒3个月以上者;喜咸食:指每日摄入量合计≥6g;体重指数:[BMR=体重(kg)/身高(m)2][2]。

2结果

2.1对自己健康情况比较关注的占85.9%,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为46.9%。

2.2吸烟、饮酒情况吸烟者占人群总数的41.7%,被动吸烟占72.0%;饮酒者占36.8%,其中男性接触吸烟、饮酒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女性。

2.3饮食习惯

2.3.1一般情况每天定时3次进餐者占76.0%,每天定时吃早餐占86.2%;以米面为主食占96.9%,主食中添加杂粮者占28.4%,喜咸食者占29.2%,每天有以下副食品类摄入者分别为:蔬菜水果88.0%,蛋类72.4%,豆制品64.1%,乳制品46.1%。

2.3.2对于基本的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尚可,但是,对于诸如食盐(

2.4超重情况人群超重占12.1%,男、女性人群超重率分别为13.2%、10.8%。

2.5体育运动步行上班者占12.0%,骑自行车者占65.7%,其余为坐车;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3次以上者21.2%;基本上不运动者为34.3%。

2.6生活习惯睡眠不足占39.6%,每晚熬夜,用手机、电脑玩游戏占17.6%,早晨睡懒觉占11.6%。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人群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流行率较高,存在许多危害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缺乏体育运动等。健康教育是预防慢性病的主要手段,慢性病可防可控,疾控机构在慢病防治业务中起组织、实施、管理、培训和技术指导作用,并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规划、组织协调整体慢病防治工作[3],疾控机构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在人群中广泛地宣传慢病的有关知识,帮助人们懂得健康的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有效地预防、减少或推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地降低慢性病对人民健康的损害程度。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要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科学指导合理膳食,推广低盐、低脂、低糖、低热量的健康食品,食物多样化,要清淡少盐,膳食应以谷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摄入一定的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积极营造运动健身环境,每天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肥胖,劳逸结合,规律生活,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戒烟越早越好,每个吸烟的人都应该戒烟,饮酒不宜过量;培养健康人格,保持心理平衡;定期做健康体检,发现人体健康的隐患,及时发现高风险人群,在不同人群中,以不同危险因素为重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4],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人群的慢病危险因素水平,降低慢病发病率,在慢病防治工作中,切实有效地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防患于未然,才能远离慢性病。

参考文献

[1]宋雪琴.慢病的常见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2,(5):545.

[2]孙少华,姜玉亭,马瑞花.高密市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4,30(5):34.

第4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慢病处方试点开启

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对《通知》的解读,此次政策的出台建立在该省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人数增长较快的背景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许多慢性病能够通过药物实现长期稳定控制,由此使得调整相关处方管理和医保报销政策,推行慢性病连续处方有了可行之机。

这一政策具备几大特点。一是限定医院。第一批试点医院仅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江医院两家。二是限定病种。今年的试点病种为高血压和糖尿病,2016年将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症和阿尔兹海默症,而2017年将继续增加血脂异常、脂蛋白异常血症和支气管哮喘。三是限定适用对象。试点病种的患者必须是在这两家试点医院经过规范治疗,医生临床诊断明确、病情和治疗方案都基本稳定的省级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四是限定药物。目前仅有7种药品被纳入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试点,包括治疗高血压的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5种药物,以及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五是限定处方。慢性病连续处方需包括患者个人资料、患者相关病史和用药情况、患者个人申请意见、医生诊断和医嘱、处方有效时限、相关风险责任等;同时其采用“一笺三单”的形式,一笺有效期为12个星期,每笺包括3张联单,每张联单有效时间为4个星期。在有效期内,患者可直接根据3张联单去试点医院药房、定点零售药店或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具相关药物。

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由于病情稳定且治疗周期长,通过开具连续处方免去患者奔波之苦,医院也能省去重复劳动的繁琐,自然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今年上海在新医改方案中也曾提出“慢性病长处方”的类似政策,规定“各级医疗机构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可开具二至四周处方用量”。然而在此后的推广中,许多问题逐渐暴露。受医院级别之限,一些专业性较强或用量较少的药品仅有大医院才能开具;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医保控费原则未变,大医院在开具一些价格较贵的药物时,一次能开的用量有限,这些患者便只能选择奔波在大医院之间。

这些问题似乎在浙江省此次颁布的政策中并不会出现。慢性病连续处方试点病种的药品范围被限定为固定的几种药物,应为针对此类慢性病的常见药物,社区、药店等均有配备。对此,有专家质疑,为降低风险和便于政策推行,将患者的用药限定为固定的几种,这样并不合理,反而会给患者造成不便。

事实上,据当地媒体报道,慢性病连续处方试点两周却遇冷,两家医院均开出了个位数的慢性病连续处方笺,关键问题在于其限制繁多,且有不少患者将连续处方的3个月用量误解为一次性即可开足3个月的用药。浙江省人民医院宣传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医院院长》,从7月初开始实行到现在,目前申请开具慢性病连续处方笺的患者确实不多,主要受到省级医保和首诊这两大条件的限制。前来医院看病的患者中,外地患者占了很大比例,这部分人不适用于连续处方笺的规定。此外,还有好多杭州本地的慢性病患者,他们的医保属于市级医保,也因此被排除在外。同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政策属于刚刚推行阶段,还未遇到涉及药品或者医保控费方面的问题,可能后续会暴露出来。但不可否认,这一政策还是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慢病管理之辩

由原卫生部颁布的《处方管理办法》曾规定,处方开具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浙江省在对慢性病药物处方用量的调整上,从原先的急诊3天、普通门诊7天放宽至一个月,到如今调整为一次3个月的用量,不可谓不是一次创新之举。此次政策一颁布,行业内一片叫好之声。

“此次慢性病连续处方的颁布,对于患者、医院和药店而言可以说是多赢的。”九州通医药集团业务总裁耿鸿武对此表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有关延长慢性病处方量的呼声一直很高,只是在各方面机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该类政策出台的时机尚未成熟。而这次政策的实施,在免去患者舟车劳顿奔波的同时,医院方面也有助于简化手续,避免重复劳动,提高诊疗效率。除此外,“一笺三单”的其余两单可以采用在零售药店或基层医疗机构配药的方式,对于两者而言均是一次机遇。尤其是鼓励患者去药店配药,促使处方外流,这对于真正地实现医药分开也具有很好的作用。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也有专家对这一美好愿景表示怀疑:不提这一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性,要想真正将患者分流到基层,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才是关键。将慢性病患者的购药转移到基层,如果患者对于基层的诊疗能力还是缺少信任感,那基层仅仅充当着购药门诊的作用,反而难以发挥自身的价值。结果可能会是,基层医疗机构越来越远离医疗服务圈的中心。因此,这一政策本就有治标不治本的嫌疑,还不如将药品管制放开,用心把基层做强。

第5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1014-01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1】,我国社区老年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逐渐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infectious chronic disease NCD)重点是指那些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和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并有明确预防措施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等【2】,严重影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实施健康管理是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的目的。

1 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及特点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1.1影响因素:

年龄、性别、遗传、超重和肥胖、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职业和环境因素:如肿瘤、心脏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精神疾病是一类与慢性病密切相关的疾病。除年龄、性别和遗传背景无法改变外,其他危险因素都是可以干预的。

1.2特点

1.2.1 病因复杂,发病与多个行为因素有关;

1.2.2 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得病时间;

1.2.3 病程长,无自愈和极少治愈,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对健康损伤严重;

2 方法及对策

2.1 面对面随访规范管理

2.1.1关注老年人多沟通,社区护士经常登门讲解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知识:如提倡人们戒烟酒、低盐饮食、减轻体重和适当运动;控制高血压鼓励高血压患者坚持服药,减轻高血压对其他脏器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残率。

2.1.2对老年心血管患者上门进行用药指导及身体检查;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慢病患者每年4次随访并针对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控制慢性疾病发病率提高患者的诊疗依从性,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减轻群众负担的有效措施。

2.2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管理平台,可以直接将随访信息、体检结果第一时间录入慢病管理系统,促进了慢性病规范管理,使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慢病管理中及时对老年患者全面、细致的评估并提供诊疗服务。

2.3 普及更新健康知识

针对不同阶段居民健康状况、热点咨询问题,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预防知识健康讲座,向居民传递慢病的防治知识,开具健康教育处方, 帮助老人掌握保健知识,对自身疾病要有正确认识,正确配合治疗护理。降低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如:教会糖尿病老人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按医嘱服药不能自己随意增减停药,帮助制定糖尿病合理饮食结构,保证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搭配。

2.4 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

家庭医生团队针对不同病人入户讲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对年龄较大、记忆力差或独居的老人要个别指导反复交待清楚,将每日的口服药物按次数包装,写清服药时间与方法,保证老年人安全用药,不可自行减少服药次数、服药量甚至停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或尿糖,进行用药、饮食、锻炼等指导、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协同、配合社区工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5 重视监管 督促遵医用药

根据不同药物的起效时间选择每日最佳服药时间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使老年患者充分认识到坚持治疗和自我保健的必要性,了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病程短、相关知识缺乏,其遵医行为越差,而病程较长的患者接受医务人员教育较多,关注高血压病治疗方面的知识,所以疾病知识和遵医行为都相对比病程短的掌握的 好。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坚持规律用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2.6提供心理指导

2.6.1病人心理

2.6.1.1心境不佳

心境不佳,情绪不稳生病属于负性刺激,势必影响病人的情绪,形成不良的心境,容易看什么都不顺眼,好生闲气,好发脾气,给人以不近人情的感觉。病情越重,病程越长,这种异常情绪反应越严重。这种消极情绪,不仅容易被人误解,使人不愿意接近,而且还不利于病体康复。

2.6.1.2被动依赖

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由于不断受到亲人的关怀与照顾,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性增强,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也不愿意动手;情感变得脆弱,甚至幼稚,像个孩子似的,总希望亲友多照顾、多探视、多关心自己。

2.6.1.3焦虑、沮丧、愤怒、恐惧.多疑、神经过敏,甚至产生抑郁,因此慢性病患者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来对抗这些负面情绪。

2.6.2 减轻负面情绪

2.6.2.1、运用放松疗法应付症状处理负面情绪:如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看电视、园艺、阅读、有序的作息、健康的社交活动、老年人需要有一个社会活动的圈子,这是家庭关系不能取代的【3】。

2.6.2.2 运用沟通技巧解决问题 :良好的沟通,如:鼓励使病人振作精神,正确对待疾病。认清问题所在,可以让其家人或其他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能让自己及时得到帮助,减轻家人的心理压力。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助于我们向别人表达积极正面的情绪。

3 结果与体会

规范化管理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社区医护人员通过有效沟通、跟踪随访、健康指导等干预措施,帮助慢性病患者了解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社区老年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及时对有损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掌握自我管理知识及技巧,提高自我控制疾病和自我健康的能力,增强患者遵医的依从性,改善和提升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全科医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第6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于本院收治的在保健科予以健康管理的135例慢性病老年患者资料,根据护理时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5:25,年龄58~80岁,平均(66.35±11.40)岁,病程1~15年,平均(5.52±2.70)年;观察组男女比例40:35,年龄59~80岁,平均(66.39±11.42)岁,病程2~15年,平均(5.62±2.73)年;两组基本因素比较无差异(P>0.05)。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健康管理:对患者既往病史、身体状况、家庭背景与生活方式等健康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按照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健康计划。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耐心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发放健康宣传手册,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并设咨询电话,解答患者疑问。(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压力来源,并对其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予以针对性疏导。(3)饮食与康复护理干预: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为患者制定相应饮食计划;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并定期检查,按照其具体病情调整护理方法。1.3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观察两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与护理满意度情况,自制满意度评分量表,内容包括护理态度与护理效果等,满分100分,≥80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59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3]。1.4统计学处理研究数据用SPSS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血糖水平对比护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均较护理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3%(73/75)高于对照组66.67%(40/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7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communityfor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Methods:select488patients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andrelatedchronicdiseases,to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andstatisticallyanalyzetheindicationchanges.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atient''smeals,exercise,bloodsugar,bloodpressurelevel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lifestyleandqualityoflifeandhasa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ronicdisease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结构的加剧,使得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人们普遍对以上疾病的危害性,仍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盲区存在,忽略了致病的最关键因素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1]。因此,增加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社区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88例,其中糖尿病203例,高血压285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后,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档案。

方法:⑴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的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身高、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饮食、运动、不良嗜好(嗜酒、吸烟)等。③遗传病史、现在治疗情况等。④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常规体检),并记录。⑤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护情况。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培训。⑵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饮食干预。②运动干预。③不良嗜好干预(戒烟、限酒)。④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由本社区医生分组对患者进行以上几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摄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关的锻炼计划(慢跑、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有吸烟和嗜酒的患者,要求其戒烟和限制酒的摄取;帮助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家庭及饮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月1次的访问与督导,随时提醒患者遵从遗嘱,核实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各种要求的完成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于2012年4月即24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及血压、血糖的变化情况,与干预前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较健康教育干预前有显著变化(P<0.01);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以便减少、改善以及消除导致健康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提高人们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是现在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和避免患者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3]。其中健康教育必

[CSX]

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逐步渗透到患者的意识当中,同时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成立相应的结构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4,5]。通过相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善、摒弃这些行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本研究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向其他相关社区推荐。

参考文献

1魏红.对高血压人群的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6.

2付丽萍.谈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46.

3廖艳,林殷,张聪.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83.

4单建刚,张晓红,王艳梅.浅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2):272.

第8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摘要] 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多,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困难,治疗难度大,严重威胁老年慢性病者的生命,因此,老年慢性病者预防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部分学者对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及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了老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易感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在预防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针对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预防对策较少,本研究的预防对策内容如下:①给老年慢病者肌注肺炎疫苗每3年0.5 mL、流感疫苗每年0.5 mL,增强机体免疫力。②控制慢病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用窄谱抗菌药,宜小剂量配双黄连等中药使用,用药7~10 d停药。③加强口腔、咽部护理,使用0.3%碳酸氢钠盐水含漱。采用本预防对策能有效预防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能减少住院次数,缩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老年慢性病对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b)-0024-03

Prevention of chronic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mong the aged

TANG Jingjing1 CHEN Shigui2

1.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Guilin Boai Hospit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541001, China; 2.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 The cases of chronic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 have increased every year among the aged. It 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treat those cases so they are seriously threatening the lives of those age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ose cases hold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evention of this disease. Recently, some researchers have made some analysis on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ronic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and this infection after the antibiotics usage. They reported the susceptive characteristics, factors and then offered some preventive measures. Though those researches made contribution to the prevention of this disease, they can't provide us with systematic prevention measures. So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study the measures against the chronic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 The measures consist of three aspects: one, to increase the aged's immunity, we suggest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0.5 mL pneumonia vaccine every three years and 0.5 mL flu vaccine to them; two, to control the aged's chronic disease symptoms and reduce their hospitalizations, we suggest choosing narrow-spectrum antibiotics combine with small dose of medicine of Shuang Huang Lian (medication 7 to 10 days) according to their blood culture and susceptibility testing; three, strengthen the mouth, pharynx care, use 0.3% sodium bicarbonate salt water to gargle.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by adopting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the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chronic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reduce their hospitalizations, reduce their drug resistance, improve the cure rate and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the elderly patient.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further the research.

[Key words] The aged; Chronic disease; Secondary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 Prevention

[基金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项目(编号Z2013444)。

[作者简介] 唐京京(1968.10-),女,汉族,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内科工作。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老年人在衰老的基础上常患多种慢性病,老年人因慢性病,长期不合理使用、滥用抗生素,泛用肾上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及侵入性诊疗操作、器官移植的大量开展,使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多,在感染性病原菌中已占据重要地位,其中肺部是真菌感染的重要部位,在各年龄段中,老年人的发病率居首位[1],老年人支气管黏膜萎缩,黏膜内腺细胞数量增加,分泌物增多且黏稠,纤毛上皮数量减少变形,运动失衡,同时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生理防御功能下降[1],使老年慢性病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病例越来越多。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症状无特异性,往往被已存在的感染所掩盖,早期影像检查无特异性,病原检测不敏感,传统培养阳性率低、可靠性差,且真菌感染常发生在细菌感染基础上,故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其病死率为30%~80%[2],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断、治疗难度大,严重威胁老年慢性病者的生命,增加患者及家人的经济负担,因此,老年慢性病者预防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部分学者对如何预防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有一定的研究,部分学者对老年慢性病继发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了老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易感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但针对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预防对策的文献较少。现进行相关综述如下:

1 预防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是控制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重点。尽管抗生素的使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是必需的,但已有充分的统计数据表明:盲目应用抗厌氧菌药物及广谱抗生素,极易造成机体内微生态失衡,从而诱发真菌感染或二重感染。如何预防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耿琳等[3]将66例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同时给予口服氟康唑(100 mg/d),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治疗14 d发现,治疗组继发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认为口服氟康唑是一种安全、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的药物;杨玉玲等[4]研究决明子预防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 将66例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生素同时给予决明子,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显示,决明子能有效地预防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曹丽娟[5]将100例应用广谱抗生素的老年管饲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2.5%碳酸氢钠溶液口腔冲洗,10 d后比较两组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在常规口腔护理基础上增加2.5%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冲洗可降低老年管饲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张金龙等[6]对大蒜素胶囊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认为大蒜素胶囊内含二烯丙基三硫化物,它是一种天然的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大蒜素胶囊降低真菌对氧的吸收,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减缓菌体生长,并可破坏细胞壁而杀灭真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在应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加用大蒜素胶囊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有满意疗效。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使用抗生素的老年患者,在预防继发真菌感染方面有较大的益处,但对能使老年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一些其他因素未做进一步探讨。

2 根据老年慢性病继发真菌感染的特点、原因提出的相关预防措施

老年人在衰老的基础上常患多种慢性病,部分学者对老年慢性病继发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报道了老年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易感特点、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朱红燕[7]分析37例抗菌药物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病例,好发人群为老年患者,好发部位为呼吸道、肠道、泌尿道,主要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广泛应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和减少院内真菌感染的关键。石晓燕[8]曾对住院的50例继发院内真菌感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与年龄、严重基础疾病、高效广谱抗菌素使用、侵入性操作及免疫抑制剂应用因素相关,尤其应重视ICU内真菌感染的预防;杨岩等[9]分析8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征,认为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是导致IFI的宿主因素;老年人营养不良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原发性营养不良多为进食不足所致,继发性营养不良多为器质性疾病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所致,临床上,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较为常见。Thorsdottir等[10]报道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者占45%~50%,国内主要应用微型营养评估方法筛查老年患者。张德和等[11]在对186例肺结核继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认为老年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抵抗力低下,患病后营养不良,极易发生真菌感染。这些学者们对老年慢性病继发真菌感染易感特点、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许多独特的预防措施,措施主要有合理使用抗生素或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或预防性用药等。但专家们针对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预防对策的文献较少。

3 针对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

预防对策实施的内容如下:①给老年慢性病者肌注肺炎疫苗每3年0.5 mL、流感疫苗每年1次0.5 mL,以增强机体免疫力。②控制慢病症状,减少住院次数,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选用窄谱抗菌药,宜小剂量配双黄连等中药使用,用药7~10 d停药。③加强口腔、咽部护理,使用0.3%碳酸氢钠盐水含漱。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降低,并大多患有慢性疾病,更易罹患流感,使老年慢病者住院人数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使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概率增加。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发生和流行的最有效措施[12]。王娟[12]通过对一组北京户籍老年人的调查研究显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而住院的老年人群的比例低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住院比例,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受种者罹患流感及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且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最容易感染肺炎球菌,增加住院次数,难避免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在控制肺炎球菌发病率上是一种有效方法[13]。目前肺炎球菌耐药逐年上升,接种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曾荣华[14]曾在老年糖尿病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论坛中建议老年糖尿病患者每5年接种1次肺炎疫苗,每年入冬之前都应接种流感疫苗。本预防对策采用给老年慢性病者肌注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患者流感病毒及肺炎双球菌的感染,达到减少老年慢病者住院人数及住院次数,缩短老年慢病者住院时间,降低其耐药性,对预防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目前许多学者选用3%碳酸氢钠含漱进行口腔护理[15],本研究使用0.3%碳酸氢钠盐水含漱加强口腔、咽部护理,0.3%碳酸氢钠盐水既保留了生理盐水对口腔清洁杀菌作用,同时碳酸氢钠液可溶解黏蛋白,清除有机物,还可改变微生物的酸性环境而抑菌,使口腔酸碱度维持在正常范围[16],正常人口腔唾液成分中的溶菌酶在pH值(6.6~7.1)正常时具有杀菌作用[17]。由于口腔内寄生的致病菌种类复杂,各类微生物的pH值变化范围较大[18],葡萄球菌的pH值为7~7.5,白色念珠菌的pH值为3~6[16],碳酸氢钠含漱液浓度太高,有可能诱发葡萄球菌的生长。真菌感染多为继发感染,常出现于免疫力低下和有慢性病的患者[19]。真菌感染的关键是预防,特别是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以改变体内的菌群平衡,增加真菌增值和侵袭的机会[19]。一种抗菌药物可以控制的感染,不任意选用多种药物联用,可用窄谱者不用广谱抗菌药物[20]。本预防对策中用最小剂量的窄谱抗生素联合双黄连等中药抗感染治疗,能否达到用大剂量的窄谱抗生素联合双黄连或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样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笔者曾研究为控制慢性病症状再次入院的老年慢性病患者6例(均为2年前按常规护理、治疗,曾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后,抗真菌治愈出院的患者),采用上述对策预防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结果,6例患者未继发肺部真菌感染并缩短了住院时间。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上述对策预防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能有效预防老年慢性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能减少住院次数,缩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老年慢性病对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治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珏,宋秀杰,张凌云.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100.

[2] 诸兰艳,陈平.侵袭性肺真菌病14例确诊病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0,33(9):697.

[3] 耿琳,韩辉.口服氟康唑预防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1,35(6):446-448.

[4] 杨玉玲,耿琳,王雪婷,等.决明子预防老年人使用抗生素后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 20(29):3676-3677.

[5] 曹丽娟.口腔护理在老年管饲患者肺部二重真菌感染预防中的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59-60.

[6] 张金龙,谭西萍,黄英华,等.大蒜素胶囊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J].临床肺科杂志,2012, 17(7):1307-1308.

[7] 朱红燕.抗菌药物继发深部真菌感染37例临床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05,10(4):284-285.

[8] 石晓燕.50例老年患者院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9):952-953.

[9] 杨岩,孙健.8例自身免疫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2):49.

[10] Thorsdottir I,Jonsson PV,Asgerisdottir AE,et al. Fast and simple screening for nutritional status in hospitalized,elderly people [J]. J Hum Nutr Dietet,2005,18(1):53-60.

[11] 张德和,彭春仙,卢伟力,等.肺结核继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1):2551.

[12] 王娟.60岁以上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情况分析[J].临床研究,2012,10(6):154.

[13] 张意清.影响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的因素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20(10):69.

[14] 曾荣华.肺炎疫苗对慢性阻塞性肺源性疾病的干预及评价[J].按摩与康复医,2011,44(3):54.

[15] 吴艳,张彩华.不同口腔护理液在预防老年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中的效果[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8):2212.

[16] 陈璐,李书梅,杨冬梅.碳酸氢钠盐水含漱预防放疗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5.

[17] 周衍椒.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18.

[18] 刘小娅.白血病患者口腔感染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0, 15(10):728.

[19] 丁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真菌感染临床观察105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36.

第9篇:慢性病的营养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慢性病干预;效果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97-0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环境状况、居民生活水平以及营养状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和死亡大幅度上升。通过对德城区2家企业职工进行慢性病干预,观察干预效果,为慢性病综合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德城区疾控中心将山东宇虹新颜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双一集团有限公司1206名职工,作为对象实施慢性病干预,其中男职工 652人,女职工554 人,平均年龄 38岁。

1.2 资料收集与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的方法获得两企业职工实施慢性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分析数据,并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种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P

1.3 干预方法

1.3.1 由德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两企业职工进行查体,对体检结果依据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特征标准和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筛查标准进行筛查分类[1]。

1.3.2 对筛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依据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健康

档案,实施包括定期随访、调整药物、指导减盐、有针对性的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

1.3.3 对筛查出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具有3项及以上高风险人群特征者,纳入管理,开展包括合理膳食、减少钠盐摄入,适当运动、缓解心理压力、避免过量饮酒等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并按规定每年进行两次定期随访[1]。

1.3.4 预的企业实施工间操制度,参与创建无烟单位,定期更换慢

性病防控知识宣传栏,发放合理膳食支持工具,设置健康指标自助监测点,要求职工定期接受随访,强制慢性病患者服药;职工食堂烹饪使用“低钠盐”,开展健康食堂创建活动;倡导职工积极参加运动比赛等一系列慢性病行政干预措施。

2 结果

2.1干预前后主要健康行为及自身指标的变化

通过对两企业职工慢性病综合干预后,过量饮酒、血压高值、血清总胆固醇高值人群所占比例均显著下降,家庭使用控油壶、限盐勺人群所占比例均显著上升,干预前与干预后主要健康行为及自身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经过1年的实践,对两企业慢性病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慢性病患者得到了规范治疗,高危人群减少了慢性病发生的机率,解决了企业职工无法享受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问题,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因病误工,因病致残、因病丧失工作能力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

3.2 疾病预防机构、基层医疗机构要转变服务理念,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由生活社区延伸至功能社区,将为居民服务延伸至职业人群服务,加强对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慢性病患者和高危人群采取慢性病综合干预措施,增强机关、企事业单位慢性病防控能力,减少因慢性病危害而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3.3 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与辖区基层医疗机构的配合,要投入大量资金,开展职工体检,购买体育器材,开展体育活动,设立健康指标自助监测点,建立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栏。同时要制定单位控烟制度、工间操制度,参加健康教育活动考勤制度,强制患病职工服药、按时接受随访制度。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M]. 2011:28-31

[2] 秦怀金,陈博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4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