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智能环境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环境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能环境设计

第1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气候;净化空调系统;智能化;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TU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007-0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借助智能化手段进行节能降耗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我国食品、制药、化妆品等行业执行新GMP标准后,对除尘、恒湿、恒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大大增加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净化空调系统作为医院、药厂、实验室等场所必要配置[1],由于其能耗巨大、使用成本较高等特征,备受社会各组织机构的关注,社会期待着借助技术革新来实现节能和降低成本支出的目的。

1 现代城市的气候特征差异分析

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在同一时间,在温湿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对于同一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又存在着较大的季节性差异。进一步将地理区域范围进行缩小,即使对于同一城市来说,由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温室效应的存在,造成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在小气候环境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城市气候是在坐拥地理区域性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基于人类在城市的各种活动行为,而塑造的一种相对特殊的城市局地气候。伴随各种废气的排放,城市空气中聚集越来越多的微尘、温室气体等,形成局部性的热岛效应。通常城市中心的温度高于城市边缘地区,在无风、晴朗的天气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六至十摄氏度的差异。另外,城市气候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规模、建筑物密度等也存在很大的关联。影响城市气候的因素相对复杂,由此造成各城市的气候特征呈现出复杂性,这让净化空调的智能化节能需求满足更为迫切。

2 净化空调适应气候差异的节能空间

冷热源能耗和输送动力能耗是构成净化空调正常运行条件下的主要能耗,冷热源能耗是空气处理设备对空气进行冷却和加热过程中所耗费的能源,输送动力能耗是在克服阻力、输送空气和水的过程中风机和水泵所耗费的能源。净化空调所耗能源受到来自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应城市气候的特征差异,净化空调进行智能化节能设计存在很多的空间。

3 净化空调智能化气候适应节能设计

(1)降低送风输送动力能耗。净化空调的送风能耗损失大小主要取决于送风量,而送风量又取决于净化区空间大小[2]。随着全球气候的趋势变化,净化空调适应外部气候环境及空气参数变化的指标也在发生改变,特别是新风参数在净化空调设计中的影响非常大,影响到净化空调在实际运行中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处理能力。在极端城市气候环境条件下,比如出现夏季室外温度超过净化空调设计的最高标准,或者梅雨季节的到来影响外部新风的湿度,净化空调造成难以实现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稳定、经济、高效地控制。根据城市气候的环境差异、风向差异、污染程度等,对净化空调布局进行优化,在满足操作要求和人体舒适度的同时,降低横断面的平均风速,从而减小净化空调系统的能耗[3]。另外,必须能够根据外部气候环境的变化,及时确定净化空调的新风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采取最小的新风比。

(2)调整温湿度的设定基数。净化空调在运行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差异变化而向设定的温湿度数值方向变化,其中设定的数值和实际的数值之g的差距越小,所需要耗费的能量就越少[4]。为了节能方面的考虑,在净化空调的智能化设计中,可以通过安装远端传感器,加强空调对外部温湿度的动态感应,并将空调的数值自动设定调整到最能节能的临界,以此机动调整净化空调的电机转速。通常来说,在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基数标准,在满足外部功能需要的情况下,在进行制冷的时候尽可能将数值设定高一些,在进行供暖的情况下尽可能将数值设定低一些,通过降低空调负荷手段来实现智能节能的目的。

(3)在净化空调中安装热泵。根据城市的气候特征,可以充分利用热泵原理,将外部环境中的地热、气源、水源等进行回收利用,以此减小净化空调的负荷,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5]。加强净化空调冷源控制,在净化空调中设置独立的冷源智能控制系统,对净化空调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出现故障后及时进行报告。

总之,为了合理控制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加强净化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外部城市气候环境变化规律的监测和应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城市气候特征差异进行分析,有利于掌握外部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污染、风速等实际情况。据此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净化空调的设计运行进行改良。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智能化自主切换各种设备的使用频率,避免设备的过热或过冷,对于保持机电的使用安全和延长系统使用寿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在满足室内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地实现净化空调智能化节能的目的,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彩风.医院洁净手术部净化空调系统节能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6(2).

[2]刘魁星,刘书贤.气候变化影响空调期自然通风应用潜力的研究[J].建筑节能,2015(2).

[3]符文焕.谈空调节能及其节能措施中的若干问题[J].中华民居,2014(3).

第2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摘要:以北京市温榆河生物通道设计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提高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调控能力,其设计应注重2个方面:①把以

>> 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刍议 金融生态环境质量的资金“洼地”效应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豫中地区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价与对策 石嘴山:努力打造生态城市,改善环境质量 健全耕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产业结构变迁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 基于Landsat TM遥感影像的扬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分析 基于AHP法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宁安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保护对策 渤海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加强白云湖湿地建设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河北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测评 襄阳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探讨 基于AHP法的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川西北某县域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嘉兴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与对策建议 陕南三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控能力设计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控能力设计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以北京市温榆河生物通道设计为例,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提高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调控能力,其设计应注重2个方面:①把以植物为主体的、具有合理异质性并达到一定面积的自然组分作为控制性组分,并保证其持久存在;②要保证“物种流”在城市景观内的顺畅流动。关键词:生态城市;控制性组分;物种流;生物通道中图分类号:X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N)02―0018―04

第3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智能控制;传感监测;基站定位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94-02

随着我国全球化物流战略的发展,如何对仓库和货车进行合理、有效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如今,众多的企业出现货车管理过分依赖管理人员、信息流与物流不同步、管理数据差错率高、自动化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在网络通信、远程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货车环境控制系统智能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关注的焦点’。

本文重点介绍了远程智能货车环境控制系统,针对物流体系中的货车车厢环境控制,将定位技术、传感技术、远程传输技术相结合,通过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监测系统反馈货车车厢的内部环境,通过基站定位系统反馈货车的具置,通过单片机处理反馈信息并且产生控制输出,从而实现对货车环境的远程智能控制。打破了物流中货车管理的原有体制,克服了货车管理的空间局限性,使管理人员可以对货车车厢进行实时的远程智能控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可用在各种设备中,实用性强,具有很好的商用价值和拓展空间。

1系统组成

本系统包括两大部分:数据采集部分、系统控制部分。

数据采集部分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GU900S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烟雾报警传感器。GU900S模块采集基站数据信息,并通过短信方式发送,四个传感器构成了一体化的传感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将采集到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烟雾浓度等环境数据,送至MSP430F149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并加以分析,产生出控制信号,触发相应的开关量动作,同时将环境数据实时显示在LCD12864液晶显示屏上。

系统控制部分包含:排风控制、加湿控制、窗帘控制、声光报警、短信控制。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

2主要功能实现过程

2.1传感器监测功能

在环境监测控制设计方面,考虑到货车车厢的实际因素,将温度、湿度、光照、烟雾浓度等参数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对象。而传感器是将各种现实世界的非电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系统中所采用的传感器都是采用这一原理,所选用的集成传感器将信号调理与转换电路及其辅助电源做成一体,集成在一个芯片进行外壳包装,具有灵敏度高、分辨力强、稳定性高、精度高、使用方便、集成度高等优点。

2.2基站定位功能

基站定位的原理是单片机A通过P3.4、P3.5端口以9600波特率与GU900S通信模块进行通信,单片机A通过发送AT+EN-BR的命令给GU900S模块。模块收到命令之后会立刻查询周围的基站码(基站码数据如下),基站码包括国家码、运营商码、LCD、CID、信号强度等等。其中基站定位主要用到的是LCD、CID码。每一个LCD、CID码代表一个基站,单片机A通过对GU900S模块反馈的信息进行处理取出其中的LCD、CID码,然后通过短信的方式把LCD、CID码通过GU900S模块发送到另外一个GU900S模块,其中的命令主要有AT+CMGF=-I(以英文的方式发送短信),AT+CMGS="18622944083"(要发送的sim卡的号码),最后输入M(表示发送结束)。另外一个GU900S模块预先被设置AT+CNMI=2,1的命令(指令功能是短信提示)。接收到短信后会提示单片机B(P3.4、P3.5端口以9600波特率与GU900S通信模块通信)有消息,单片机B收到提示后,会发送读取短信的命令AT+CMGR=X(X表示英文短信在第几条),单片机B读出短信中的LCD、CID码并且把它取出来,然后将这些码与预先设定在单片机B内的基站数据进行对比,如果对比通过单片机B则确定出当前的大致位置,如果对比不通过(出现误码的情况下或者是没有设定该数据)单片机B会舍弃这个短信的内容。

3测试结果

3.1GU900S基站定位调试

将两块MSP430单片机分别与GU900S模块相互连接,然后分别开始运行程序,当程序运行后负责发送短信的单片机会不停地采集基站数据,然后将采集的数据发送到负责接收的单片机,接收的单片机对数据识别来判断当前所在的位置。如图表1所示:

3.2LCD12864液晶屏显示程序调试

将LCD12864液晶屏与MSP430F169主芯片平台相连,确认各引脚连接且接触正常后,上电工作。调试流程就是测试制作的各个界面是否按预期要求显示。下面分别对大标题、温度、湿度、环境状态、空气质量显示的质量进行测试,显示结果如表2所示。

3.3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调试

(1)对温度、湿度两种环境参数进行测试。本系统测量温湿度所用到的传感器为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在实验环境下模拟夏天室内、室外的温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2)对光照强度进行测量,通过光照强度来测试窗帘的闭合。本系统采用的光照强度传感器是光敏二极管式传感器,其灵敏度极高。测试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3)对烟雾浓度进行测试,本系统中所采用的烟雾传感器为光电型烟雾报警器。由于光电型烟雾报警器只要烟雾浓度达到10%就会进行报警。只需直接在安全的室内环境下点燃一张纸巾,将纸巾放置在烟雾报警器的下方不同的位置进行测试,若检测到烟雾浓度达到所设定的门限值时,烟雾传感器输出数据0,反之则输出数据1。测试数据结果对比如下表5所示。

第4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冬季由于室外温度较低,所以作物一般在温室中生长。作物的生长受到温度、光照、湿度和二氧化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了促进作物的生长,为其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对温室内的环境因素进行调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更加准备的掌握作物的生长环境,并及时进行调节,可以实现获得高产和低耗的目的。本文中设计的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并成功设计了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及通用智能终端,重点介绍了低成本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组成模式的设计,继而实现人机智能对温室系统的控制。

【关键词】

温室;监控系统;低成本

我国是一个农业型国家,当前在广大的农村,温室农业举目皆是。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转向操作的现代集约化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园为示范窗口的现代集约型农业和高新技术应用也正在崛起。开发和研究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是十分必要的。温室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温室中湿度、二氧化碳等因子的自动监测及控制。加强控制理论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引入智能化的方法及知识工程方法,实现人机智能系统控制也将是未来温室控制的发展方向。本文以MSP430F499超低功耗单片机为核心,实现了人机智能对温室系统的控制。低成本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相比在成本上有相当的优势。其中设计了智能温湿度传感器的硬件、软件与算法,通用智能终端的硬件与软件;验证了RS-485通信、通用智能终端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设计的正确性;使用MSP430F499单片机,充分利用了该单片机的超低功耗特性和丰富的片上系统,大大简化了硬件电路的设计,降低了功耗,减少了费用,使得低成本设计的实现成为了可能;本系统应用非常广泛,不但可以应用在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中,而且还能满足其它的环境监控系统的要求。

1 温室环境及其控制概述

作物生长收到温度的影响,并且温度是对其影响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如果作物的生长环境温度适宜,那么作物可以达到最快的生长速度。温度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冬季升温和夏季降温。温室温度的特点是:以外地区温室温度较高和较低的海拔高度和纬度,在时间的昼夜温度和四个季节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不均匀性的影响下,冷却系统和加热系统的设备布置,室外的天气和温室的不均匀空间分布的因素;由于温室及其周边环境中传导的时刻,对流和辐射换热的方式,再加上它在任何时间将由室内和室外的诸多干扰因素的影响,热源和热辐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作物的发展对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的;温室温度的变化是缓慢和延迟的。

2 本系统湿度控制方案

在试验温度控制系统中,采用湿度传感器来检测温度和湿度,检测结果和相应设定值进行比较,然后再决定是否启动控湿装置。由于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具有一定的耦合性,所以温室的控制中尝试使用的一些对该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而对其他的环境因素影响最小的调控方案。例如,在夏季强烈的光照和湿度的情况下,由于张开遮阳网对湿度的影响比较小,故而只需要张开内或外遮阳网遮阳。

在冬天夜间和阴雨季节,当光照的强度低于光的补偿点时候,需要进行人工补光。常用的温室补光装置主要有: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水银灯、白炽灯荧光灯、卤灯等光源。对温室中作物的光照时间和光照度进行控制和调节非常有必要。在冬天的夜晚和雨季时,当光照的强度低于光的补偿点时候,为促进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人工补光。可以通过设定的值来控制光照。

3 低成本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组成模式

3.1 组成模式一

该模式使用上位PC机和通用智能终端做下位机组成监控系统,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

3.2 组成模式二

该模式组成的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分为为上位计算机和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这两部分组成的监控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3.3 组成模式三

该模式采用通用上位PC机与智能终端、温湿度智能传感器做下位机组成的监控系统,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3。

4 通用智能终端

通用智能终端的控制器为单片机MSP430,具有8路开关量输入、8路模拟量输入及路开关量输出。其原理框图如图4-1所示。

该系统的温度控制系统是被温度传感器检测,根据室外气象条件和室内温度,与设定值比较,决定降、升温的方法和激活控制装置。冬季提高温度控制是根据温度差的大小,决定暖风机的启动时间,温度差异大,激活时间就会较长。夏天控制冷却是运用递阶控制,当开始第一阶段的控制措施仍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时,才会启动高一级的控制措施。冷却控制由高到低依次为:湿帘风机系统降温;遮阳网开放;强制通风冷却(当晴天遮阳网强制通风前开);天窗,侧窗打开,自然通风冷却。

【参考文献】

第5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一、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社厅《关于加强技师学院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以及相配套的《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五个专项文件,山西省人社厅制定印发了有关技工院校学籍、教学、学生资助资金、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教讲课(说课)竞赛组织等五个办法和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毕业生待遇落实等两个通知。在全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工院校管理政策体系,为推动全省技工院校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大力加强技工院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与发改委、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大力加强全省技工院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一是积极争取国家中职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和示范校建设项目,有8所技工院校获批承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7所技工院校建成国家中职示范校;二是实施中职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完成和在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30个、实训基地建设项目56个;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建成和在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11个、省级20个,培养双师型教师1146名;四是积极推动课程教学和培养模式改革,有5所技工院校列入国家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校,有5所技工院校与7家国有大型企业合作,确定1150名学徒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五是经省编委批准,成立了省技能人才教育研究室。

三、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服务社会功能

一是确保技工院校学制教育基本稳定,每年学制教育招生稳定在3.5万人以上,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1万人左右。二是积极服务就业创业,面向农民工、企业职工转岗和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三是服务脱贫攻坚,实施技能脱贫千校行动。实施6万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2017年2月21日下午,楼阳生省长到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进行调研指导,现场听取了人社厅对推进实施6万名“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免费职业培训和促进技能就业工作汇报。

四、持续优化技工院校办学环境

第6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GIS开关室;智能监测;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7-0194-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物质需求不断增加,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国民生产、生活对国家电力输送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力资源在长距离输送时,为了降低能耗都要采用高压输电的方法。在新型高压、超高压电网中,SF6气体以电绝缘性和高效灭弧性,逐渐代替绝缘油、空气等绝缘介质,应用于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中。然而随着GIS使用量的增加和设备运行年限的增长,因SF6泄露造成的事故数量也明显升高,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电力能源的传输效率。本套监测装置就是在此背景下研发。

二、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的研究前景

1.GIS开关室的设备革新

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适应了小型化、智能化的要求。高压开关的小型化、智能化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关行业和制造商们所追逐的目标,其优越的技术性能越来越为国内电力市场所认同,而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正是适应了这一新的潮流。目前,国内的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大多是舶来品,因此,谁首先抢占了这一制高点,谁就会未来的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领域内占据市场的主动权。

2.GIS开关室的广泛使用

目前,我国一般大型电厂和大型冶金石化企业,都装有数百面中压开关柜,由于运行条件差,老的开关柜急需进行技术改造,有的单位扩建又受到场地限制,在投资稍稍宽裕的情况下,大多欲选用中压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高层建筑、矿山宜选用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

随着我国汽车量的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状况日趋严重。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我国的北京、上海相继建成了地铁,广州、南京的地铁也在抓紧建设。由于地下环境条件相对较差,阴暗潮湿,对各种电力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由于主要的元器件都装在密闭的惰性气体中,完全与外界环境隔离,免受外界环境影响,设备的运行更为稳定、可靠,因而成为城市地铁建设的首先开关设备。

据有关文献资料,今后5年内,发达国家的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在中压开关设备的比重中将上升到90%,德国2003年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约占新设备的50%。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内,我国的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市场份额将占整个中压开关柜的20%,年需求量将达到15000~20000台,如果全部进口,每年花费几十亿美元的外汇。因此,开发GIS开关室的环境智能监测装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检测装置设计

1.硬件技术

系统硬件电路可以划分为功能比较独立的检测模块和主机模块两部分,如图1所示。其中,检测模块包括SF6、O2、温度、湿度传感器,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和射频发射器用来完成信号的检测、处理和发射,主机模块主要包括射频接收器、微控制器,用来完成数据显示、数据存储、报警指示、软硬件复位,发送控制指令执行主机下达的控制命令,完成对风机、空调等设备的开关动作,同时数据可传送到远方控制中心,控制中心也可直接远程查询、控制监控系统,主机配备操作面板与显示界面,具有灵活的人机交互功能。

2.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nRF905发射和接收程序是整个监控系统控制的核心,发射时nRF905处于待机状态,TX_EN和PWR_UP设置为高电平,TRX_CE设置为低电平;当单片机有数据需要发往规定节点时,单片机设置 TRX_CE为高电平来启动传输;nRF905内部完成无线系统自动上电、加前导码和 CRC校验码完成数据包、按曼彻斯特编码后发送数据包,发射流程图如图3所示。接收时通过设置 TRX_CE为高,TX_EN为低来选择 RX模式,650μs后, nRF905监测空中的信息,当 nRF905发现和接收频率相同的载波时,地址匹配 (AM)被置高,当 nRF905接收到有效的数据包 (CRC校验正确 )时,nRF905去掉前导码,地址和 CRC位,完成接收后单片机设置 TRX_CE低,进入待机模式,单片机以合适的速率通过 SPI接口读出有效数据,接收流程图如图 4所示。

四、结束语

项目是在相关企业的支撑下,具有实际的开发环境和测试环境。项目组成员通过对GIS开关室的监测技术的革新,和其功能模块的拓展,设计的一个初步的监测装置,并已经投入测试应用。

参考文献

[1] 白宇涛.GIS设备安装质量控制要点[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3):124.126.

[2] 肖登明,李旭光,秦松.特高压输变电系统GIS气体放电特性[J].高电压技术,2007.

第7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现代艺术设计;统一

一、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装饰艺术是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在它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由于历代劳动人民和能工巧匠的创造实践和艺术大师的锤炼概括,逐渐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它不仅参与和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也凭其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对全世界的文化、艺术的演变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我国悠久文化历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装饰艺术形式,从史前的陶彩、商周的青铜器、战国及秦汉的漆器、汉代的画像砖、魏晋隋唐的石窟、唐宋的陶瓷、元朝的寺观、明代的家具等,歌舞、器乐、漆画、泥塑,蜡染,木雕、皮影、绘画、剪纸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特色及民族特征。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每个时代所呈现出的风格也是大不相同的。作为传统装饰艺术的表现形式全部是来源于广大人民的生活当中,是艺术与生活结合的很好的体现。品类繁多的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主要都是为了装点环境、美化生活空间。

二、现代主义设计的形式

现代主义设计在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崇尚简洁反对装饰,简洁的设计最初确实能够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并且在设计上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为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的话,极简的现代主义设计也造成了历史文化发展的断裂,人文环境中未来拥有的历史感和时间性,被日趋统一化的倾向所冲淡。人们在世界各地到处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少即多、少即无”的理念让我们看到生活的环境虽然简洁时尚,但是缺少了更多的内涵,更多的时候是外在的形式取代了内在的涵义。至少80年代以前的现代主义环境艺术设计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环境艺术设计所起到的新作用消除了艺术方法的历史性,变革了艺术方法的内涵,使环境设计象工厂中的产品一样被到处“生产”,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压抑,现代主义设计一的普及化,使地域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许多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文环境在现代设计中被忽视,使世界环境日益趋同。

三、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第8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 社交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中图分类号] R7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148-03

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除残留部分阳性症状外,常持续存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生活懒散、行为退缩等阴性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社交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 SST)在国外被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社交恐怖、儿童孤独症等精神障碍的治疗,并且发现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可以从社交技能训练中获益[1-4],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不多,且结果不尽一致[5-9]。本研究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训练小组活动方案,并结合我院实际进行改编,对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训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入组标准 ①住院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残留期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18~60 岁; ③初中及以上文化;④无严重慢性躯体疾病;⑤患者或其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⑥最近5年内未接受过SST治疗;⑦无伴有意识障碍的脑外伤史。

1.1.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入组标准者;②使用除利培酮以外的其他抗精神病药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有精神活性物质或药物滥用史;⑤智能障碍。

1.1.3 脱落标准 ①中途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者;②合并运用其他抗精神病药者;③患者或家属要求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1.2.1 给药方法 研究组30例患者给予利培酮+SST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两组患者利培酮治疗剂量均为(2~6)mg/d,若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合并安坦(2~4)mg/d;出现睡眠障碍合并苯二氮卓类药。全程不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

1.2.2 训练流程 研究组采用统一治疗模式,以5人为一个治疗小组,每半月训练1次,6次为一个疗程,总训练时间3个月,每次训练时间为50~60 min。

1.2.3 训练内容和步骤[10] ①语言表达能力, 正确的沟通方式:成员间自我介绍、画图。②如何寻找帮助:平衡游戏、填图游戏。③指导患者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社交距离、体态语言训练。④如何与人打交道:找朋友。⑤合作:夹球比赛及游戏心得。⑥社交问题的解决:角色扮演。

1.2.4 评定方法 由两名经过量表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采用PANSS中文版[11]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1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于入组时、治疗后12周各评定1次。PANSS的组成有阳性量表7项、阴性量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每个项目按1~7分共7级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重。评定的时间范围为评定前1周内的全部信息。WHOQOL-100能够算得6个领域(Domain)、24个方面(Facet)以及1个评价一般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的评分。6个领域是指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和精神/。各个领域和方面的得分均为正向得分,即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前后均值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其中对临床疗效采取末次观察推进法(last observation carried forward ,LOCF)和意向治疗分析(intent to treat,ITT)。

2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

研究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19~51岁,平均(34.27±8.20)岁;受教育年限5.5~13年,平均(8.37 ±2.17)年;病程4~33年,平均(13.2±8.08)年。对照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19~53岁,平均(34.8±9.56)岁;受教育年限6~14年,平均(8.52±2.14)年;病程6~35年,平均(13.17±7.50)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和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2.2脱落情况

共脱落3例,其中研究组1例,因家中有急事出院而退出研究;对照组2例,1例换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1例联合使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两组脱落率无差异(χ2=0.546,P = 0.460)。

2.3 两组患者精神症状的比较

由表1可见,研究组(利培酮+SST组)治疗后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阴性症状评分和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有明显下降(P < 0.05),PANSS总分和阳性症状分下降不显著(P > 0.05);对照组(利培酮组)治疗后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阴性症状评分有明显下降(P < 0.01),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下降不显著(P > 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末同期两组间比较,PANSS评分(包括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由表1可见, 研究组治疗后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WHOQOL-100评分中的生理领域、精神支柱领域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WHOQOL-100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同期两组间比较,治疗前研究组及对照组WHOQOL-100各领域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治疗后12周末同期两组间比较,WHOQOL-100评分除精神支柱领域差异无显著性(P = 0.293)外,其余各领域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即研究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的评分高于对照组。

3讨论

本研究发现治疗1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量表评分中的阴性量表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提示利培酮不仅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精神症状,对残留期的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仍有治疗作用,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维持治疗对改善阴性症状十分必要。与吴建杰等[13]针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交技能训练的研究类似,本研究也发现两组患者的PANSS评分中的阳性症状分的降低不显著,提示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精神症状的存在并不会因长期的抗精神病药应用而大幅减少或消失。

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WHOQOL-100评分中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治疗前后WHOQOL-100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单用利培酮治疗对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不显著,该结果与陈振华等[14]的研究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不同有关。与本研究类似,Salokangas RKR等[15]的一项包括20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发现,SST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社会关系领域和心理领域,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满意度水平明显提升。此外,Liberman RP等[16]研究也发现,SST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SST能够改善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然而,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训练观察时间短,且对象为残留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至于扩大样本含量、延长观察时间、改变研究对象后是否会得到同样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schizophrenia[J]. Am J Psychiatry,2004,161(suppl2):1-56.

[2] Bellack AS. Skills training for people with severe mental illness[J].Psychiatr Rehabil J,2004, 27(4):375-391.

[3] Lehman AF, Kreyenbuhl J, Buchanan RW, et al. The schizophrenia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eam: updated treatment Recommendations 2003[J]. Schizophr Bull,2004,30:193-217.

[4] Pilling S, Bebbington P,Kuipers E, et al. Psychological treatments in schizophrenia: II.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 social skills training and cognitive remediation[J]. Psychol Med, 2002,32:783-791.

[5] Kopelowicz A,Liberman RP,Zarate R. Recent advances in social skills training for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 Bull, 2006,32(Suppl 1):S12-S23.

[6] 徐志达, 翁永振, 侯也之,等. 药物自我处置模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随访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2):96-99.

[7] 崔勇, 杨文英, 翁永振, 等. 社会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对照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11) : 799-801.

[8] 项玉涛, 李文咏, 翁永振, 等.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重返社会程式训练的一年随访研究[J].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4, 37(1) : 37-40.

[9] 萨仁塔娜, 向应强, 翁永振, 等.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技能缺陷恢复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 (36): 8170-8172.

[10] 陶庆兰, 邓红, 张树森,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交技能训练小组活动方案[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30):5958-5961.

[11] 何燕玲,张明园.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的中国常模和因子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2):65-69.

[12] 方积乾,郝元涛,李彩霞. 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与效度[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203-205.

[13] 吴建杰,段媛卿, 张建萍,等. 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技能训练效果评价[J]. 中国健康教育,2009,25(3):214-216.

[14] 陈振华,刘哲宁,王高华,等. 精神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 13(2):69-70.

[15] Salokangas RKR,Honkonen T, Stengard E,et al. Subjective life satisfaction and living situations of persons in Finland with long-term schizophrenia[J]. Psychiatr Serv,2006,57:373-381.

第9篇:智能环境设计范文

关键词:音乐治疗;集体心理治疗 ;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等特点;是一种慢性疾病,在慢性阶段往往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人格改变,淡漠退缩,生活自理能力减弱,社会适应不良。药物治疗虽取得长足进步,但对精神功能的全面康复是有限的。促进患者完全康复,减少或杜绝复发,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是治疗的重点[1]。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来,对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选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外,音乐治疗、心理治疗等作为精神疾病的一种辅助治疗已被临床广泛接受,特别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更适用。

本研究旨在把两者结合起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系统的治疗,探讨其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整体康复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本院住院,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2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其中的143例进行音乐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研究组),另143例为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工娱治疗。入组标准:①入组病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5年,住院2次以上;②年龄27~64岁;③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排除躯体及脑器质性疾病,无酒精及药物依赖。⑤知情同意。入组病例的临床特征为急性症状控制,病情稳定,精神症状以阴性为主,现实检验能力较好,BPRS0.05)。

1.2 方法

1.2.1 药物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内精神科药物不变。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精神科治疗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并辅以音乐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

1.2.2 音乐 音乐治疗采取主动音乐治疗、被动音乐治疗等不同形式。治疗时间1h/d,5d/w,1个月为1疗程,共6个疗程。主动音乐治疗方法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提高患者的主动性,让患者增强自信心等;被动音乐治疗中,让患者听一些具有轻松、活泼、欢快、节奏感强的乐曲或歌曲,如民乐、轻音乐、世界名曲等。参与式可多种多样,让患者通过歌唱、舞蹈、演奏等活动来调节情绪以及使行为得到改善,充分激发和调动患者潜在的能力。

1.2.2 集体心理治疗方法 内容和步骤:①相识与认识,通过互相认识,形成团体;了解幻觉妄想等常见精神症状,促进自知力的恢复;②你问我答,针对患者关心的疾病知识进行宣教,让其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增强依从性;③情绪风向,让患者宣泄情绪,了解和辨别情绪,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情绪,懂得在何种情况下向何人求助,学习情绪的调节方法;④沟通:知道沟通需要理解信任别人,体会沟通中语言的重要性;学习聆听与表达,认识到沟通对疾病的恢复及生活工作的重要性;⑤了解自我:知道角色的多重性,接受患者的角色,接纳自我,调整自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知道疾病的恢复及上学、工作需要合作;知道如何与医生、家人的合作治疗;⑥发现和发掘自身的优点增强自信心,通过学习励志任务让患者更有信心主动参与治疗,主动照顾好自己,主动为回归社会做努力。最后通过分享团体的收获,处理分离情绪,强调重点,结束心理治疗。

1.3疗效评定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师、护士进行量表的评定,其一致性检验Kappa值达0.86以上。于入组时和第6个月末,进行量表评定。全部病例均完成6个月治疗观察。

1.3 统计处理 所有资料数据在SPSS 16.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PANSS、ADL、SDSS、NOSIE评分比较,见表1。入组时两组间PANSS、ADL、SDSS、NOSIE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过为期6个月的音乐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治疗,研究组的各种量表评分在第6个月末均优于对照组(P

由表1显示,经半年的音乐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两组PANSS、ADL、SDSS、NOSI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以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PANSS、ADL、SDSS、NOSIE治疗前后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的前后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音乐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及边缘系统等产生影响,音乐治疗还能调节大脑左右半球,因此音乐治疗能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和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精神康复[2,3]。

精神分裂症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难治性疾病,也是造成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尚未阐明,起病与病前个性特征及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较长,因各种原因需长期住院[4],虽然患者的精神症状基本消失,对自身的现实状况及周围环境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5]。但因生活于封闭的环境中,在许多方面如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自理能力等都存在着严重缺陷,表现为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加重,原有的社会功能丧失,生活质量日益下降。因此,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质量已经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精神病患者的衰退而开展康复治疗意义很大。抗精神病药物可有效控制绝大多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损、精神残疾等症状无明显的效果。单纯的工娱治疗,对患者的全面康复仍是有限的[6,7]。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音乐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音乐通过物理和生理的作用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结构等产生直接影响[8],欢快的音乐旋律能刺激思维、振奋精神,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增强,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患者的应急能力得到提高,原有的健康能力得以发挥[9]。集体心理治疗可打破了被动的社会隔离状态,帮助患者树立了信心,获得了自我护理和自我管理能力,产生愉,转移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从而使精神症状减轻[10]。

本研究结果表明,音乐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后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各量表评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音乐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对其回归社会将有积极意义,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康复措施,值得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玉美.音乐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的心理效应[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8):2315.

[2] 李明真,王合营,李遵清,等.音乐体育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效果[J].现代护理,2005,11(20):1677.

[3] 王秋燕,王以云,孙建,等.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9):810.

[4] 胡军, 李小静, 李丹. 慢性分裂症患者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前后MMPI 测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63-464

[5] 方文莉,陶华,季卫东,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J].上海精神医学,2010,22(1):26-29

[6] 沈峰,杨彦春,邓红,等.心理社会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情的影响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08, 21(3):161-164

[7] 张杏连,许建雄,谢建文,等.集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21(1):30-32

[8] 李玉琴,张玉美,刘桂兰,等.音乐治疗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3,13(6):358-35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