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联平仄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不少考生反映,语文试题整体上不难,也没有偏题怪题。而整张试卷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有一道题采用了对联的形式,并间接考察了中国的传统节日。“第一个对联的下联是:‘明月千里寄相思’,要求对上联;另一个对联的上联是:‘赛龙舟不忘楚风遗韵’,要求对下联。整个对联题目要求融入节日元素。”
“这是在考察中秋、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比较具有中国特色。”考生任宇迪说。
同版刊登的特级教师评论:
进一步彰显了重视文化传承的命题思路,因为对联是中国盛行的文学形式,历史悠久,张贴对联往往与传统节日联袂而行。试卷着眼的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与中秋,一个以历史人文气息见长,一个以亲情意味见长,给出的上联与下联既有节日活动气息,又有明确的节日意象,有利于引领学生在传承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爱国思亲、忠勇爱家的美好品德。
2012-06-09四川新闻网:《专家总评高考四川卷: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说:
“平实而鲜活、厚重而亲切”。“传统节日对联的撰写在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考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考对句早已有之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有一道题采用了对联的形式”,这是套话。退回近80年,在1933年7月,陈寅恪先生应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教授之请,代拟当年夏季入学考试国文题目为“梦游清华园记”,也出过对子之题,出句为“孙行者”。陈先生在《学衡》第柒拾玖期发表了《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他概括以对对子为国文试题的优点是:“所对不逾十字,已能表现中国语文特性之多方面。其中有与高中卒业应备之国文常识相关者,亦有汉语汉文特殊优点之所在,可藉以测验高材及专攻吾国文学之人,即投考国文学系者。”并从语言学和文学理论高度分四条说明:
1.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
2.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
3.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
4.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
上世纪80年代高考试题也曾出现对对子的题目(容后细说),岂止今天才来“新”什么“耳目”?再说“融入节日元素”,亦未必是高考试题的主要要求。对对子是一种试题形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对仗、声律的基础常识(吕叔湘教授认为前者属于语法和修辞范畴,后者属于语音和修辞范畴),这才是命题的根本目的。
出句该是合格产品
前引特级教师评论说:
16题要求考生赏析反复修辞手法;18题阅读文段后进行概括;19题根据要求对对联;20题仿写句子等:都从不同侧面以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语言能力,发展语文素养。
根据此语我们可以分析分析,本次试卷这些出句是否合乎对联的基本要求?
先说80年前的出句“孙行者”,陈寅恪先生自述:
其对子之题为“孙行者”,坡诗有“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一联(见《东坡后集》柒《赠虔州术士谢[晋臣]君七律》)。“韩卢”为犬名(见《战国策》拾《齐策》叁“齐欲伐魏”条及《史记》柒玖《范睢传》),“行”与“退”皆步履进退之动词,“者”与“之”俱为虚字。东坡此联可称极中国对仗文学之能事。冯应榴《苏文忠公诗注》肆伍未知“韩卢”为犬名,岂偶失检耶?抑更有可言者,寅恪所以以“孙行者”为对子题者,实欲以“之”对“孙行者”。盖猢狲乃猿猴,而“行者”与“适之”意义音韵皆可相对,此不过一时故作狡猾耳。
从平仄安排看,“孙行者”平平仄,“之”、“韩退之”平仄平(首字可平可仄),合乎声律要求。
看看今年语文试题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其字音平仄排列是“平仄平仄仄平平”。问题出现了:顶节尾字“月”和头节尾字“里”都是仄声,于律犯了不“交替(递换)”的大病!如果改为“月明千里寄相思”(“仄平平仄仄平平”)就合律顺口了。
如按原题,根据属对规则,上下联相应的字必须平仄相对,未必考生也要对个“平平平平平仄仄”吗?这又犯“失替”之忌,合格吗?他要是对个“仄仄平平平仄仄”,确实合乎对联规则,可阅卷先生能够认可吗?如果两种对句都给分,岂不是不讲标准了吗?
另一试题“赛龙舟,不忘楚风遗韵”依普通话声调是“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如果考生学过“饮茶粤海未能忘”,懂得声韵知识,了解“忘”字可读平声,他认为出句仍有不交替的毛病,那你命题者如何解答?
陆以湉《冷庐杂识·对对难》:“吾郡有师弟同赴省试,至武林关,天晚关闭,师出对曰:‘开关迟,关关早,阻过客过关。’弟应声曰:‘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是科弟获隽。”不可不读!
专家示范问题大
高考后,网上公布了2012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第19题:
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1内容与节日相关。2可以不考虑平仄。
端午:赛龙舟不忘楚风遗韵
中秋:明月千里寄相思
答案示例:
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清风一缕拂丹桂
好一个“可以不考虑平仄”,七个字,仅仅七个字借助高考语文命题要求,就轻而易举地否定了传统诗词赋联的文化素质和教养,否定了从古到今对联创作者和研究者的心血!
这些专家如此说,并且如此行。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布集体研究的结果——答案示例,向语文界、对联界、民俗学界、教育界……挑战。
这又使我们想起几十年前在楹联界泛起的“破格”论。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抵制“伪劣产品”,,取得共识,中国楹联学会第五届第十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发了《联律通则》,明确表示: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重】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请看:
百鸟鸣春歌盛世;
一龙降世兆丰年。
两个世字不在同一个位置上,犯不规则重字。
【二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一副对联,必须上下比的词语异义相配,才算合格。在作联时,有人误认“词类相对”,以为上下联意思相同才是对仗工稳,其实这是犯了合掌的毛病。一副对联不管长短,字数总是有限的,若在有限的空间里重复一件事,还有什么意思?所以,合掌是对联的第一大忌。
比如:
五湖传喜讯;
四海送佳音。
“五湖”与“四海”同指广阔的地域,“传”与“送”意思相似,“喜讯”与“佳音”更是同义词。这样的对联即便是其它方面再怎么好,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就没意义了。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例如:
奥运精神传友谊;
圣火辉煌映和谐。
此联中用“辉煌”对“精神”属于词性失对,即形容词对名词。
【第四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比如:
九州迎圣火;
题型一:写串(台)词
【典型考题举例】
1.(全国卷I)电台计划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在各条信息之间加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强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三亚(海南)晴 24-32℃_________
漠河(黑龙江)小雪 -22-4℃_________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 12-24℃_________
2.(全国卷Ⅳ)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三条新闻之间,设计两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1)沈阳人要不了多久将有第二个“身份证”,因为沈阳市公安局将把市民的指掌纹集中起来,建立全民指掌纹数据库。(《华商晨报》)
(2)上海市灾害天气预警信号制下月开始实施,凡遇有台风、暴雨、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将统一预警信号,以便市民及时调整衣食住行等活动计划。(《解放日报》)
(3)发生在广东揭东县、湖南武冈市、安徽马鞍山市雨山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2师的4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已被扑灭,昨天疫区封锁被解除。(新华社)
3.(湖南卷)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个字)
下面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命题意图分析】
这三道题分别为给天气预报、新闻播报和晚会主持写串(台)词,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语言活例,旨在考查学生对语言运用环境的想像能力、对所给信息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连贯、流畅地表达意思的能力。
【思路技巧点拨】
创作串(台)词应注意以下两点:
1.所作串词将运用于怎样的语言环境。包括为怎样的主题(内容、事件)而作,将在什么媒体(或场合)使用,它的受众(接受者)是谁。有时甚至还要考虑使用这些串词的人是怎样的身份。
上面三道高考题中,为旅游天气预报写串词要充分考虑其受众的特殊性。游客非常关心旅游地的天气状况,以便提前做好出游准备,所以,在串词中就可加入带防晒霜、雨具等物品的提示;新闻播报尽管要求平易自然,但涉及老百姓关心的日常生活问题,应多立足于他们,这样使新闻更具亲和力;而文艺晚会串词则需更具现场感、鼓动性,尤其是以“青春”为主题的串词,更应写得热情澎湃,昂扬奋发。
2.所“串”内容具有怎样的衔接点。使用串词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前后内容转换时的生硬甚至脱节。为了做到流畅、自然,就需挖掘所串内容的相似点(或相反点)。可从主要内容入手分析,亦可扣住节目的题目做文章。
上面第一例中,抓住三亚“晴”、气温较高与漠河的“小雪”、气温低以及一南一北的“相反点”,可在介绍三亚天气情况后加一句“与晴空万里的三亚相比,祖国最北边的漠河却是另一派风光”来衔接。而漠河与大理的天气则抓住“雪”与“雨”、北与南的联系来串联。第二例三条新闻貌似毫无关联,但仔细分析仍可抓住其衔接点。(1)(2)句的衔接点在于它们都是有关利用高科技为百姓生活提供方便的消息;(2)(3)句的衔接点在于它们都是关乎百姓生活的好消息。第三例则应扣住主题中的“青春”与歌曲中“年轻的朋友”的相似点,扣住“大型晚会”与“来相会”的联系,从而歌咏青春,调动观众,引出节目。
题型二:写广告词
【典型考题举例】
1.(全国卷Ⅱ)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2.(全国卷Ⅲ)请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
【命题意图分析】
广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此题型考查学生关注生活的程度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用最凝练、生动的语言表达最准确、丰富的信息,语言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思路技巧点拨】
创作广告词,应注意以下三点:
1.广告语字字千金,讲究凝练,切忌大而空。要能把信息明确地告诉受众。
比如第1题有考生答“说的比唱的好听”,句子不错,但表意不明,不能得分;又如第2题有的考生答“这是爱的奉献”,思路本不错,但因缺少“献血”这一关键词,而会被扣分。
2.广告语要具亲和力,避免生涩和命令式语言。要把信息通过情感传递给受众。
比如第1题有考生答“是人就要说普通话”,显然伤害听者感情;第2题有考生写成“鲜血流出来,爱心献出来”“抽一瓶鲜血,献一份爱心”,多少有点恐怖。
3.广告语要庄谐适度,可用修辞手法,将信息巧妙地表达出来。
第1题有考生写道“说好普通话,随便咋个都不怕”,虽诙谐,但夹杂方言,自相矛盾。而有考生写出“人人都要说好话,说话请说普通话”,化用“脑白金”广告,颇有新意。
题型三:对“对子”
【典型考题举例】
1.(全国卷I)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1)爆竹声声脆
(2)满园春色好
第二题 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2.(全国卷Ⅲ)
第一题(1)春晖盈大地
(2)科学能致富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3.(浙江卷)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4.(福建卷)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5.(广东卷)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命题意图分析】
对“对子”是旧形式,新题型。对联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语言形式,也是宝贵的文化财富。2004年有7套高考题考查了对联,表明语文考试更加注重贴近生活,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人文修养。解答对联题有一定的规则,考生也许会感到陌生,但这一题型其实契合了课本中的“律诗”内容。所以,此题型也在考查学生的活学活用。
【思路技巧点拨】
对“对子”要注意以下四点:
1.上下联句子要整齐,相对位置短语结构要一致,词语词性要相同。
所谓“对子”,意即形式、平仄皆要对应,最讲求工整。如第1例有考生对“爆竹声声脆”的下联为“新年快来到”,明显不合要求。“声声”为量词,且为叠词,“快来”为副词加动词,且不是叠词,不能对。“脆”为形容词,“到”为动词,不能对。且这两句节奏明显不同,上联为“爆竹/声声/脆”,答为“新年/快/来到”,不能对。如对为“喜事天天多”或“新年事事喜”即可。
2.上下联内容要相关,感情基调要协调。
除了一些讽刺联、戏谑联及挽联外,一般对联的内容皆是欢乐积极的。尤其是高考题设置大都是正面的内容,考生答题应特别注意这一点。如有考生对第2例“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为“父王八子王八父子王八”,虽工整,但因内容与上联无关且低俗,不能得分。又如有考生对第4例的下联为“吃喝玩乐是快乐要义”,形式工整,但内容格调不高,不能得分。其他如“科学能致富”对“赌博可发财”,“满园春色好”对“班里差生多”皆属格调不高,不能得分。
3.上下联平仄可不论,但要注意音韵和谐自然,避免重字。
对联的上联尾字一般应为仄声字,下联尾字一般应为平声字。高考题对平仄一般不作要求(有特别说明的除外),但要注意上下联之间不用相同的字,并应注意句子的流畅自然。如有考生对“五谷丰登,万民欢庆”为“六畜兴旺,农民欢乐”。下联“民”“欢”与上联为同字,不合对联要求。改为“百姓同乐”即可。
4.注意用语规范,一般口语、方言不入对联。
对联考题大都较雅,应避免“俗字”。如上例有考生对“票子大把,百姓开心”就俗了。又如有考生对第5例为“红苕包谷大米,尽属川东特产”也很不是个味道。
题型四:语言得体
【典型考题举例】
1.(江苏卷)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①
系我国红学界的后起之秀,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专
②③
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红楼梦〉导读》 (获
④
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⑤
要求:1.内容适当。2.表达得体。3.符合口语特点。4.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福建卷)“神州”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请你以下列身份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自己的感想。
要求:谈话符合人物身份,表达自然,得体,流畅,每段话不少于30字。
(1)中学生:_________
(2)中学教师:_________
【命题意图分析】
考查语言运用得体,就是考查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这一题型要求学生应具备扎实的古文功底(如尊称、谦称及交际中的一些固定用语),具有丰富的想像能力,能“设身处地”转换角色,选择恰当的称呼、词语、语气、方式来说话。
【思路技巧点拨】
解答语言得体类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是在什么语言环境下使用,说话对象是怎样的身份。
如第1例,题目是书面材料,主要是给人阅读的,向同学们介绍这些内容时就应灵活地转换为口语来表达。比如“男”,一望便知性别,不再介绍,只需在“徐凡”后加“先生”即可;“系”是文言词汇,改为“是”;括号内容应说出来。又如同一个意思,对教授、学者和对工人、农民说时,在语言使用上肯定有专业与通俗、简洁与详细之别,这就是所谓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2.明确说话人的身份、说话人所处的立场。
这是所谓的“是什么人说什么话”。考题往往要求考生“扮演”多个角色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就需要我们以特定的角色去思考问题,以特定的身份去表达意思。如第2例,对“神州”五号升天这件事,学生与教师因其年龄、职业、责任等不同,感想显然也是不同的。甚至小学生与大学生、小学教师与大学教授的感想也不尽相同。学生要侧重于理想和憧憬,教师则要侧重于他的责任和任务。
3.注意选择恰当的敬词、谦词及一些固定用语。
关键词: 广告语 语音变异 音韵节律
广告语言需要具备较高的注意价值和记忆价值,才能最终实现广告的功能。受众不会有意识地观看和阅读广告作品,也不会有意识地去记忆广告词,广告必须用富于个性特征的语言去对应受众直觉感知的接受特点。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通过语音来吸引受众是广告的有效手段之一。汉语在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富有韵味的语音手段,广告语常常巧妙地利用汉语的这些语音手段,偏离日常语言的语音常规造成语音变异,使语音要素形成上口易诵的音韵节律,发挥优美巧妙的视听效果,吸引受众的注意并激发受众的购买欲,从而使自身在媒介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广告语中的语音变异主要是借助现代汉语语音中的节拍、押韵、叠音、复叠、联绵、平仄、谐音、多音等多种手段来实现的。
一、节拍
节拍,就是由一定数量的音节构成的音律单位。调配节拍,是造成节奏美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长期以来的语言习惯形成特有的节拍规律。广告词可以利用汉语的节拍规律,适当运用一些节拍匀称、对仗工整的整句,加强自身的节奏感,从而吸引、打动消费者。
汉语节拍的特点是前后两个分句对称和谐,读起来具有节奏美。两个分句不仅字数相等,而且相对应的每个节拍也字数相等,即单音节对单音节,双音节对双音节,三音节对三音节。两个分句成对出现,节拍一致,节奏整齐匀称,使得整个广告词具有对称美和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人们记诵。
①枝江//酒,老朋//友 。(枝江酒)
②选//品质,选//雀巢。(雀巢咖啡)
③人生//百年,难忘//湘泉。(湘泉酒)
④喝//金种子,过//好日子。(金种子酒)
例①两个分句的节拍为2//1、2//1。例②的两个分句的节拍为1//2、1//2。例③的两个分句的节拍为2//2、2//2。例④两个分句的节拍为1//3、1//3。
⑤天天//饮//百津,健康//又//开心。(百津饮料)
⑥漫漫//人生//路,悠悠//乐迪//声。(乐迪音响)
⑦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汇源果汁)
例⑤、例⑥和例⑦中,两个分句的每个节拍字数相等、音节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二、押韵
押韵,在汉语中主要表现为尾韵,即相同或相近的同韵音节在韵脚的位置上有规则地反复出现,从而使语言形成一种回环复沓的节奏韵律。广告语中也普遍运用押韵的手法,来获得与日常语言相异的效果。
①人生百年,难忘湘泉。(湘泉酒)
②清凉舒爽,全家共享。(六神沐浴露)
③成功自有道,安徽口子窖。(安徽口子窖酒)
④东西南北中,好久在张弓。(河南张弓酒)
⑤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护肤品大宝广告)
⑥农夫山泉有点甜。(农夫山泉)
例①至例⑤句尾的韵相同,例⑥中的“泉”字和句尾的“甜”字的韵相同,同韵的音节,使广告语回环复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利于传播,能够给受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三、叠音
叠音,就是音节的重叠,重复出现同一个音节会形成叠音现象。音节的重叠为汉语音韵美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叠音词念起来和谐悦耳,舒缓从容,有很强的音乐性。在广告语中,适当组合一系列的叠音词,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韵味,从而提升广告词的音乐美感,有利于传播,进而实现促进产品营销的重要目的。
①酸酸的,甜甜的,有营养,味道好。(娃哈哈果奶)
②晶晶亮,透心凉。(雪碧广告)
③水灵灵,亮晶晶,清爽爽,滑溜溜,保湿的皮肤不会老。(纳爱斯水晶皂)
④小别意酸酸,欢聚心甜甜。(台湾酸梅汁)
⑤酸酸甜甜就是我。(蒙牛酸酸乳)
⑥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公益广告)。
四、复叠
有意重复某个词语,使相同的音节结构在不同位置有间隔的复现,构成复叠、顶真、回环等富有汉语特色的修辞手段,通过形式上的复现赋予广告一定的“形式意味”,加深受众印象。
①一口清凉一口爽。(泰奇饮品)
②特别的美属于特别的你。(梦娜高级化妆品)
③我心逍遥我心醉。(五粮液“逍遥醉”酒)
④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以上采用复叠。同一词语在语句中接二连三地复现,取得一种语音上的跃动复沓,和日常语言相区别。
①购物是享受,享受到燕沙。(北京燕沙商厦)
②骆驼进万家,万家欢乐多。(江苏骆驼牌电扇)
③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日本丰田)
④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脑白金)
以上采用顶真,也叫顶针,下一句的开头重复使用上一句末尾的词,使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音律流畅,上口易记。
①你喜欢“七喜”,“七喜”也喜欢你。(加拿大七喜饮料)
②长城电扇,电扇长城。(长城电扇)
③清凉一夏,一夏清凉。(娃哈哈绿豆汤)
④静静地吸,吸地净净。(飞利浦吸尘器)
以上采用回环,不仅下一句的开头重复上一句末尾的词,而且下一句的末尾又回过头来重复上一句开头的词,声音上回环复沓,富有音乐美,加深受众的印象。
五、联绵
联绵词,主要指双声词和叠韵词,双声词是指词语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叠韵词是指词语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在双声叠韵中,声母或韵母的复现,有助于增强其声韵节奏,顺口悦耳,构成语言优美婉转的音律美。
①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②百年人生,难得糊涂。(百年糊涂酒)
例①中的“开怀”韵相同,为叠韵。例②中的“糊涂”韵相同,为叠韵。
③喝牛奶,喝新鲜,喝营养。(台湾统一特级鲜乳广告)
例③连用了三个双声联绵词。“牛奶”一词的声母都是“n”,“新鲜”一词的声母都是“x”,“营养”一词的声母都是“y”。
还有的广告词中既有双声词也有叠韵词,这样声音的表达效果就更好了。例如:
④汇源真鲜橙,新鲜真美味。(汇源果汁)
这个句子中的“新鲜”一词声母都是“x”,是双声词,“美味”一词韵母都是“ei”,是叠韵词。双声叠韵的交错使用,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优美婉转的语音效果。
品牌命名也是广告促销中的有力手段,给商标品牌命名或译名时也可以采用联绵词这一汉语古老的语音手段。
“可口可乐”中,“可口”为双声;“可伶可俐”中,“伶”和“俐”为双声。“丽姿”牌女用皮包,品牌名“丽姿”,采用了叠韵的语音手段。
六、平仄
平仄这一概念的外延,古今稍有区别。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声指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仄声指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平声字听起来平直昂扬,仄声字听起来婉转低沉,平仄交替搭配,能使声调抑扬顿挫,构成汉语特有的音律美。平仄是汉语传统的音韵和谐的表现手段,不仅用于诗歌,在对联、唱词、成语、谚语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广告词虽然不必像格律诗那样平仄严格,但适当注意平仄的调配,特别是句末音节的平仄相配,对美化自身的语音声调,增强音乐美和感染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①孔府(仄)家酒(仄),让人(平)想家(平)。(孔府家酒)
②扬子(仄)江中(平)水(仄),蒙山(平)顶上(仄)茶(平)。(统一绿茶)
节奏点和句尾的词语均平仄相对,读起来抑扬起伏,富于音乐美。
③晶晶亮(仄),透心凉(平)。(雪碧饮料)
④醇香(平)古今醉(仄),天地(仄)尽逍遥(平)。(逍遥醉酒)
例③中上一句的“亮”和下一句的“凉”,处于句中的末尾,平仄相对。例④中上一句的“香”、“醉”和下一句的“地”、“遥”,平仄相对。这种广告语注意了平仄调配,读起来,听起来,都有一种抑扬起伏的音乐美感。
七、谐音
汉语语音简化,同音字、近音字非常多,谐音是对汉字同音现象的积极利用。谐音替换,就是故意寻找字面上可以望文生义的同音汉字替换原词的个别语素。
①天安轻轻酥,轻松地享“瘦”。(天安食品)
②“趁早下‘斑’、请勿‘痘’留”。(美容祛斑霜)
例①用同音字“瘦”替换“享受”中的“受”,谐音双关,既满足消费者享受美味的心理需求,又满足消费者保持苗条的心理需求,一举两得。例②用同音字“斑”替换“下班”的“班”,用同音字“痘”替换“逗留”的“逗”,意指用了该化妆品后,难看的“斑”就下班了,离开了,难看的“痘”请离开,不要逗留。谐音双关,兼用拟人,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给受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③家有飞鹿,随心所“浴”。(飞鹿热水器)
④洁士灭蚊,默默无“蚊”。(洁士灭蚊片剂、药水)
⑤“咳”(刻)不容缓。(桂龙止咳药“咳喘宁”)
例③用同音字“浴”替换成语“随心所欲”中的“欲”,谐音双关,既点明产品与沐浴相关,又暗示沐浴随心所欲,想怎么洗澡就怎么洗澡,例④“无蚊”谐“无闻”,同时仍保留“无闻”的意义,谐音双关:一是蚊子被消灭,二是在不知不觉中,在对人没有什么影响的情况下杀灭了蚊子。例⑤用近音字“咳”替换“刻”,谐音双关,既突出了本药的治愈对象“咳喘”,又巧妙地暗示了咳喘刻不容缓,不宜拖延,疗效药到病除,切合患者的心理。
这种谐音双关体现创作者的奇思妙想,不可刻意仿效,滥用谐音,盲目地追求同音代替,如“自作自‘瘦’”(减肥药)、“‘痔’始至终”(痔疮药物)、“口蜜腹‘健’”(儿童饮料)中的原词或替用词会产生不好的联想意义,会遭到受众的排斥厌恶。
谐音替换还可以用谐音的数字替换汉字。
⑥公司电话已改,请拨303030。(三菱电梯公司广告)
⑦做足100。(意佰制药)
例⑥用数字“30”谐音“三菱”;例⑦用数字100谐音“意佰”。
谐音手法还可以运用到品牌名的翻译当中。在给外国品牌名音译时,一方面尽量使读音与之相谐,另一方面可通过译音双关暗示产品的品质、功能、情调等某种信息含义,从而引起顾客的购买欲。例如Poison(法国名贵香水)音译为百爱神,Coca Cola(饮料)音译为可口可乐,CONTAC(药品)音译为康泰克,Safeguard音译为舒肤佳等。
八、多音字的运用
多音字的运用也是语音变异的一种手段,广告作者常利用多音字字形相同的特点,巧妙地让字形相同的多音字在广告语中反复出现,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例如:
①中(zhōng)意电器,人人中(zhòng)意。(中意冰箱)
②美的(dí)空调,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de)。(美的空调)
语音的音韵节律偏离日常语言的常规,能使语言和谐悦耳,上口易诵,令人回味无穷。广告语是面向大众的,必须符合广告受众的大众化的认知特性,所以简单上口是广告语音韵节律最基本的要求。适度运用语音变异手段,可以丰富广告形式,增强广告语言的感染效果,进而增强受众对产品的认同感,激发人们的消费动机,诱导人们的消费行为,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过度使用,超越受众接受范围是不可取的。在使用各种语音变异手段时,一定要注意符合汉语音韵节律和群众的欣赏趣味,使广告语自然和谐、简单上口,不能弄巧成拙。
参考文献:
[1]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王军元.广告语言[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3]徐梅.现代汉语语音的审美意味[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2,(4).
[4]刘晓丽.浅议语音变异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J].声屏世界,2003,(3).
[5]刘少丽.节奏和韵律在广告语言中的作用[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关键词] 英汉语;表达;均衡美;研究
引言:美学思想研究历史悠久,“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美学思想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而美学理论研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美学理论开拓人之一德国美学家迈耶尔早在1748—1750将美学研究的重点放在“诗歌、文学中的修辞学问题” 上。[1]而语言学中的审美形态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符号“要素(包括细节、组成部分、材料、概念)和要素之间互相联系的方式即形式这两个方面,以及这两个方面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1]属于不同语系的英汉语采用不同的符码表达思想,但在特定语境下,都追求表达形式与内容的均衡,对称。均衡的同义词、近义词是平衡、均等、对等。语言表达的均衡美,指语言表达方式对称,即意义的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字数、单词数量的相同或大体相等。“《汉书· 律历志上》:‘准正,则平衡而均权矣。’引申为一个整体的各部分,在质量或程度上均等或大致均等。‘均衡’,指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统一。”[2]该“均衡”定义的核心就在于“质量”和“程度”两方面,即在“质”和“量”上保持一致或大体一致。英语则在语言表达形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追求语言表达的均衡美。汉语根据古典诗歌创作规则,为了追求均衡美而“不依赖于定词性、定物位、定动向的语言指示性要素而自由联合,联词成句,联句成篇”;[3]英语的均衡美主要采取排比、反对、首语反复、散珠格、反复、回文、层递、省略、连词叠用、句段、拈连等修辞手段;汉语则采用正对、反对、串对、比喻格、旁代、对代、拈连、映衬、反复、省略等修辞手段。
一、英汉语表达的正对均衡美
英汉语都有“正对”表达方式。汉语中的“正对”,亦称“对偶、排偶、排比、排语”。“正对”的特征是字数相等或几乎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并列在一起,以表现相反或相关的意思。”[4]“对偶,是用语法结构基本相同或者近似、音节数目完全相等的一对句子,来表达一个相对或者相对称的意思。”[5]汉语的“正对”通常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组、单句、复句中的词性对等,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句子成分对等,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等;物质性质对等,如非/生命体对非/生命体、实体对实体、意象对意象等。汉语的“正对”还可分为“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正对”(工对)还“要求平仄协调”,[5]“宽式正对”(宽对)则“不强求平仄协调,字面上也允许有重复”。[5]汉语的“正对”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汉字是方块字,一字一格,一字一音,所以汉民族偏爱“正对”这种修辞手段,汉语中许多成语、古诗、古训、谚语、对联等就是以“正对”形式出现的。因为“正对”修辞格的广泛使用,汉语的比喻格、旁代、对代、拈连、映衬、反复等修辞手段或多或少带有“正对”修辞格的内容和形式,只不过这些修辞格内涵的侧重点不同。
英语的“正对”(排比)修辞格同样使用广泛。“它的格式是用平列的句子或词组,把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比较,借以突出它们的共同点或不同点。”[6]英语文章、小说的“正对”修辞格没那么严格,只要各个语言成分“结构相似,并不一定要求像英诗那样使用对称的音步,而用词的重复则是常见的。”[6]相比而言,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其“正对”修辞格没有汉语的那么讲究、工整、严谨,只要同一单词、短语重复使用,只要句子开头的词语相同,就可被认定为是“正对”。
二、英汉语反对均衡美
英汉语的“反对”(对照、对偶、对仗、俪辞)修辞格的语用与语义结构与“正对”修辞格相仿,不同的是,“反对”修辞格将“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5]描述。汉语的“反对”修辞格,“上下两句内容相反或相对。两句各写一事物,形成强烈的对照,以深刻鲜明地表现主题。两句间的结构关系通常是转折的。”[5]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于“反对”与“正对”修辞格的结构相似而意义相反这一表达形式,并反映出主客观世界的矛盾性与多面性,人们便喜用这种修辞手段。汉语“反对”修辞格形式可进一步细分为:“自对、互对、倒对、扇对、借对、磋对”。[8]另外还包括了顶真、回环等修辞格方式。
英汉语的“反对”修辞格在语用语义结构方面类似,如英语中的“正对”修辞格一样,英语“反对”修辞格不像汉语那样排列非常整齐匀称,只要安排妥帖,也可以基本做到字数、音节工整匀称;内容互相补充、映衬;语言洗练,节奏明快;看则醒目,读则顺口,听则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并能鲜明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反映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9]
三、英汉语串对美
除“正对”、“反对”外,在汉语中有“串对”, 又名“流水对”。“也有上下两联是顺承的,这通常叫‘串对’。上联是条件,下联是结果。[5]”庄涛对“串对”作了较为详细地阐释:“上下联之间存在着因果、条件、承接等关系,语意连贯,相串成对,有如行云流水,读起来十分顺口。”[10]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其内容而言,“串对”修辞格是上下两句内容相关、相连,两句各自描述一个事物,上启下承,互为依托、缺一不可,上下两句共同表述一个完整的意思;就结构关系而言,“串对”或顺承、或说明、或递进、或映衬、或选择。值得关注的是,“串对”与“正对”、“反对”中的语法结构和语用结构相似或几乎相似。由于语言表达不能总是停滞在“重复”的层面上,必须向前延伸、扩展,因此在汉语中,“串对”现象俯拾即是。汉语除“串对”外,还有当句对、互文对、倒装对、合掌对、借对等表达形式。
英语修辞学中没有“串对”修辞格这一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英语就弱化了上下句的因果、条件、顺承、转承、说明、递进、映衬、选择等表达形式。英语用“反对”、“对照”、“联珠”等手段来替代或弥补汉语的“串对”修辞功能。
英汉语的“串对”的均衡美,主要体现在上下文的照应勾连,协调匀称之美,即字数(单词数)相等或大体相等。“串对”不仅使语句前后关照,上下呼应,语义得以回环、发展、加强,还使语句内在线索伏而不露,明断暗续,脉络贯通,层层推进,结构完整。
结语:语言表达均衡美属积极的修辞手法。人们追求语言均衡美历史悠久。中国最早的《诗经》和英国最早的诗作《贝尔武夫》均采用了大量的均衡美创作手法。而这种手法历经千年而方兴未艾的根本原因在于:从审美声韵上看,语言均衡美会产生音乐美,抑扬顿挫,节奏明快,使听者悦耳,使读者易于记忆和传诵;从审美心理上看,语言均衡美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相反相成,起承转合,相得益彰;从审美结构上看,语言均衡美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均衡对称之美感,整齐划一,层次清晰;从审美内容上看,语言均衡美使语言凝练概括,诙谐风趣。在文章、散文、小说等作品中,“正对”、“反对”、“串对”整齐有序的字句与参差错落的长短句有机结合,即骈句与散句交错运用,使作品波澜起伏、富于变化,自然得体,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叶郎主编.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4.
[3]王一川主编.新编美学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
[4]尹均生主编.中国写作学大辞典[Z]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5.
[5]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12.
[6]余立三.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2.
[7]麻保金.大学英语写作教程[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6.
[8]凌耀章.学生修辞手法词典[Z]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
[9]李亚丹,李定坤.汉英语对比研究简编[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
[10]庄涛等.新版写作大辞典[Z]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