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电力企业本身的正常运行,其价值不容忽视,而财务作为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资金安全以及整个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更是不容小觑。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分析
想要切实实现财务风险控制,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与成长,首先必须从概念的角度出发对财务风险展开澄清。
财务风险控制是指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进行预测、分析与衡量,制订并执行相应的控制措施,对企业财务活动施加影响或调节,以便实现计划所规定的财务目标,回避风险的发生。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而言,从内容角度看,包括风险的识别、预测和处理三个主要部分,关系到整个财务工作的各个细节。
而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财务风险控制的展开和实现状况一直都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国电力事业自身,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从而一直以来都受到来源于政府的相对严苛的管制。而其融入市场环境的时间和程度,也因此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电力环境中财务工作的价值体现和能力塑造。
进一步针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来源展开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内部系统因素。对于外部环境因素而言,社会环境中的金融风险以及资环环境中的灾害等,都是给电力企业带来风险的重要因素。金融风险主要包括来自于资本市场的利率、汇率、股票和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尤其是在近年,我国电力事业发展迅速,银行贷款资金来源在电力事业发展的整体环境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方面的风险必须纳入到整个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视线中。而自然灾害,则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供配电体系横跨较大地理范围,可能会在某些环境中出现无法有效保护和控制供配电系统的问题,因此自然灾害也是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而从电力系统内部的角度看,财务风险主要来自源于电力企业内部,重点包括资产风险,诸如资产质量风险以及资产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风险,以及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速动资产比率失调等。并且另一个主要方面在于电力能源自身的特征,所决定的其成本回收较产品供给所产生的滞后,而导致的可能存在的电费收缴不利,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电力系统的支付能力受到制约等。
二、加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建设
结合当前电力企业环境中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现状,以及其主要的风险来源,可以考虑重点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予以展开对应的风险控制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一)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
长期处于计划经济的环境之下,导致电力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进一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对象与主体不明确等问题的产生。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强化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建立起有效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是电力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财务制度的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更深入的风险控制。
(二)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电力企业一直对于风险的识别能力都相对较弱,这种近似于麻木的态度源于计划经济残留以及电力企业本身对于我国经济生活发展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市场化的深入,风险的识别必然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之一,对此,应当考虑积极引入相关技术和算法,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风险的存在,进一步展开有效动作予以解决,切实提升电力企业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
(三)加强电费回收工作建设
电费回收工作一直都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全额回收和及时回收,一直都是电力企业所面对的突出问题和工作难点。虽然当前诸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在电力环境中得以深入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仍然任重道远。对于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继续加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在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电费预收的前提之下,积极获取用户数据,帮助优化电费收缴工作整个过程。另一个方面则可以面向区域环境中的用电大户,建立信用档案,在帮助其优化电力资源需求的同时,酌情为电费收缴提供弹性空间,降低电费收缴环节的风险。
三、结论
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体系,对于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加强其内部资金控制均有积极价值。实际工作中必须给予充分重视,切实有效加强,才能获取良好效果。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发生偏离,从而造成蒙受损失的可能。企业财务活动组织和管理过程中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近几年随着国际货运资格放开,国际货运企业数量急剧膨胀,竞争加剧。同时,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市场多年来一直高位运行,风险逐渐累积。国际货运企业作为其下游企业,在业务操作中能否及时完整地回收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其主要的财务风险是资金回收风险,即服务发生以后,货币资金收入在收回的时间和金额上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这是国际货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存在的客观性基于三个原因:
一是缺乏信息。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决策依赖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市场信息。市场信息不完全,将直接增加财务风险。国际货运服务所面临的买方市场、竞争加剧将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从而导致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误差,产生财务风险。
二是政策变化。国际货运企业承担的多是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业务进行过程的衔接环节,相关政策的变化会影响资金回收的确定性。如国家钢材出口退税政策发生变化,将直接影响其后续资金及相关费用能否及时足额到位,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是企业的决策者不能控制客户
的未来状况。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国际贸易及航运中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客户经济状况恶化、丧失支付能力,导致国际货运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或陷入“赢了官司却要不回钱”的境地,导致财务风险产生。
二、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政策选择
防范财务风险政策选择的目的是:预先确定一系列的政策,将可能导致利润减少的因素降到最少,保证企业经营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风险的大小与风险报酬率是成正比例的。因此,选择财务风险政策的目的,不在于一味地追求降低风险,而应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恰当的平衡。
通常,可供选择的财务风险政策主要有:回避风险政策、减少风险政策、接受风险政策、转移风险政策。结合国际货运企业的特点,减少风险政策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最佳选择。减少风险政策按照控制风险的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预防性控制是在事前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提出相应的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抑制性控制是指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用相应的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的程度,缩减损失的延续。
当前,国际货运企业在控制财务风险实务中,应该注重加强对风险的预防性控制。因为国际货运企业的应收账款普遍存在回收速度慢、回收时间长的问题。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回收,就会出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一旦应收账款成为坏账,企业的收入就不能实现,反而成为损失。回收应收账款的成本和代价很大,企业应该将对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
三、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
1、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对客户进行科学的信用评估
信用标准是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要求所规定的标准,通常用坏账损失率作为标准。在应收账款成本中,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是客户拒绝支付或无支付能力而造成的坏账。如果能制定合适的信用标准,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将会减少发生坏账的可能。
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通常采用5C评估法:品德,指客户的信誉,这是信用评价的首要因素;能力,指客户的支付能力,主要通过对客户以往经营活动中的支付行为来判断;资本,指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根据资本金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和比率来判断;抵押品,指客户拒绝或无力付款项时可抵押的资产;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主要了解在经济状态发生变化时,会对客户的付款能力产生的影响。
2、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第一,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首先,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收款项方面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其次,建立内部责任考核制度,相关业务人员对所发生的业务承担责任。同时,组织一支高效率的清欠队伍,实行催收责任制。
第二,制定适宜、有效的收款政策,回避财务风险。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资金回收方式,如债务重组、债务减免、实物抵债等,最大程度地减少坏账发生的风险。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办学 贷款 风险 防范
一、高校贷款办学的成因
高校贷款风险最初是指校办企业的贷款给高校带来的担保性贷款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企业发展迅速,高校向校办企业投资或为其融资提供担保,由于高校的校办企业与高校之间产权模糊,企业的市场风险不仅给高校带来了投资风险,也带来了担保性贷款风险。近几年高校又有了助学性贷款风险,原因是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获取国家的信用贷款后,到期无力偿还,学校要承担担保风险。2004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对高校来说就消失了。
目前高校贷款的风险主要是高校自身的建设性贷款风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财政拨款不足,高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向金融机构融资进行建设而带来的贷款风险。政府的教育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普及义务教育和承担普通高等教育的大部分经费。目标至今不但没有实现,近几年来由于各高校扩招,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保持正常运转,高校就不得不向金融机构贷款。从根本上说,扩招是政府行为,教育主管部门实际上正通过“学科点”的设置、“办学条件评估”办法、下达远远超过学校承受能力的“招生计划”等方式,诱导和迫使高校扩大招生量。为了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平衡发展,高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于基础建设,增加教育设备,美化校园环境,扩大校园面积,以此来适应不断增加的“招生计划”。但财政拨款不足,因此,高校只有通过“举债”来筹资。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高校贷款办学
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需要巨大的教育投入来支撑,而国家增加的高等教育经费远远赶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银行贷款举债发展,成为高校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主要手段。银行信贷资金大量涌入高等教育领域,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扩张。然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全国仅72所部属高等院校的负债就已经达到360亿元,平均每所高校的欠债有5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政府的支持推动了高校贷款的实施
金融机构看到高校扩招后的收费收入,为高校提供贷款既有经营收益又有社会效益,政府要发展高等教育,因此金融机构和政府联合起来,帮助高校在银行贷款,因为高校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的收费要缴入国库统一管理,然后再根据高校的需要,每月根据高校的预算拨付使用。这样政府在贷款银行直接开立收费账户,严格控制高校的收费情况,以确保银行的利益万无一失。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互动,才使高校获得了巨额贷款,这些巨额贷款绝大多数是省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协议或贴息等政策的鼓励下获得的。而现在,高校的贷款几乎都到了高峰还款期,而收费标准不能上涨,因为高校收费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学生来源也是有限度的,因此,高校的还贷问题,成了高校发展的瓶颈,银行现在也是收紧了钱袋,再也不敢向高校贷款。
二、高校贷款办学的风险
(一)高校贷款办学风险的特征
负债办学机制的引入,在为高校带来发展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因此,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举债带来的财务风险,并在负债筹资中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性。高校的财务风险是举债办学的必然产物。高校只要举债投资,就会面临财务风险,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财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
2.损失性。财务风险与财务损失是相关联的,不管有多少种可能,只要没有损失,都无所谓风险。高校由于举债过度而无法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就会给高校带来直接或间接、有形或无形的损失,严重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3.潜在性。财务风险的潜在性指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指无法预知损失会不会发生,肯定损失发生或肯定损失不会发生,都不存在风险。高校理财过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是必然的,而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形式却是偶然的,表现在一定的潜在性上,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是难以计算的。
4.危害性。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各种条件的限制,财务风险不仅影响高校财务资金的运动,而且危及高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资产负债率高的高校有可能因资不抵债陷入财务危机,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办学质量。
(二)高校贷款办学风险的种类
1.高校经营风险
所谓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指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对于高校而言,经营风险是指由于高校管理不善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基础设施老化、科研能力不强、生源不足而带来的风险。中国加入WTO 后,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高等院校再也不是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政府办学”,在一定程度上也类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各高校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条件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并购 财务风险 防范
并购是企业实施资本运营,获得核心竞争力,实现战略性扩张和实现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企业并购在我国不断发展,正越来越受到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广泛注意。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加快企业并购的步伐,充分发挥企业并购在产业战略重组和企业资本运营中的作用。
■一、并购概述
(一)企业并购概念
一般来说,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有两大途径,即内部扩充和外部扩展。内部扩充是指企业从其内部和外部筹集资金来进行投资,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行为,但其具有投入大、风险大和时间长的特点。而外部扩展则是指企业以不同的方式与其他企业组合起来,利用其现成设备、技术力量和其他外部条件,实现优势互补,以迅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行为,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和风险小的特点。兼并和收购是企业外部扩张的主要形式。
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并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的一种经济行为。企业收购是指一个企业用现金、有价证券等方式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资产或股权,以获得对该企业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二)企业并购分类
企业并购类型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是按照并购双方业务性质划分,可分为三种: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
二是按并购双方是否友好协商分类可分为两种:善意并购,敌意并购。
三是按照并购的实现方式划分,可分为三种:承担债务式并购,现金购买式并购,股权交易式并购。
四是按是否利用被并购企业本身资产来支付并购资金分类,分为两种:杠杆并购,非杠杆并购。
(三)企业并购的动因
一是谋求未来发展机会。
二是提高管理效率。
三是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
四是迅速筹集资金的需要。
■二、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本文由并购流程来分析财务风险的来源。企业并购的流程包括计划决策――交易执行――运营整合,各个阶段存在不同的财务风险。
(一)计划决策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计划决策阶段,企业必须对并购环境进行考察,同时要对本企业和目标企业的资金、管理等进行合理的评价,看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去实施并购和是否能产生财务风险协同效应。这个过程中存在着环境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估价风险等。
1.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也即系统风险,是指影响企业并购的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一些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2.信息不对称风险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性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事前知识的不对称性,即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知识或真实情况永远少于被收购方对自身企业的知识或真实情况的了解。
3.估价风险
它包括对自身价值的估价风险和目标企业价值风险。自身价值的评估风险主要体现在过高地估计了企业的实力,而目标企业价值风险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风险。二是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
(二)交易执行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交易执行阶段,企业要决定并购的支付方式和融资策略,从而会出现支付风险和融资风险。
1.支付风险目前
并购主要有三种支付方式: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支付方式选择是并购活动的重要环节,企业应充分考虑交易双方资本结构,结合并购动机选择合理的支付方式。
2.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运营整合阶段的财务风险
在运营整合阶段,企业要整合资源,投入生产运营,这就会产生偿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营风险。
1.偿债风险
偿债风险存在于企业举债收购中,特别是存在于杠杆并购中。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合后的目标企业是否有稳定足额的现金净流量。
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
3.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由于相关的企业财务制度、财务运营、财务行为、财务协同等因素的影响,使并购企业实现的财务收益与预期的财务收益发生背离,因而有遭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性。
■三、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
由于多种财务风险的存在,为了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轻风险损失程度,在并购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的影响因素从多方面采取具体措施防范风险。
(一)并购财务风险的整体防范
1.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增强企业职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感
更换、强化管理层及财务队伍,大力调整财务管理的职能和职责,改变工作环境,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强化财务监管力度,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有效地杜绝财务腐败,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大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制定有效的并购战略以规避战略风险
制定和实施并购战略通常使企业谋求外部成长的关键经营行为。由于并购活动中充满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因此制定有效的并购战略是并购成功的第一步。
3.聘请有经验丰富且资质良好的中介机构
并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和机构发挥作用,如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以及熟悉国家产业政策和具有资本应用实际操作经验的投资银行机构等,这些人士提供的专业调查和咨询意见是防范风险的有力武器。独立于并购双方的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是并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第三方。
(二)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由于目标企业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财务陷阱在每一起并购案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为减少在并购中不慎落入财务陷阱的概率,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
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尽职调查:1.财务状况的审查。2.防止利用关联交易与资产重组转嫁风险。3.重视法律审查。4.重视表外信息。
(三)降低估价风险的对策
由于信息不对称是产生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根本原因,因此并购企业应尽量避免恶意收购,在并购前对目标公司进行详尽的审查与评价。并购方可以聘请投资银行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全面策划,捕捉目标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产业环境,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对目标企业的未来收益能力作出合理的预期。
(四)对资产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并购企业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将未来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按期限进行分装组合,寻找出正现金流和资金缺口的时点,不断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来防范流动性风险。
(五)保证并购资金的取得降低融资风险
并购企业在确定了并购资金需要量后,就应着手筹集资金。资金的筹措方式及数额的大小与并购所采用的支方式有关,而并购支付方式又是由并购企业的融资能力所决定的。并购支付方式有现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种。
(六)增强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杠杆收购的特征决定了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是整合后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杠杆收购的偿债风险,首先必须选择好理想的收购对象。其次,收购前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长期债务都不宜过多,这样才能保证预期较为稳定的现金流量能够支付经营性的利息支出。
(七)防范和控制运营风险的措施
完整的并购整合财务计划主要包括并购整合的资金安排、并购整合期限的长短与所需成本、并购整合期的现金流量、债务结构以及降低负债比例的后续安排等。整合是一个动态过程,并购整合期的财务计划也就应具备良好的弹性和适应性,企业在进行并购前应该把整合成本予以量化并纳入预算管理体系,防止因整合成本过高而造成的整合财务风险。
(八)利用法律手段和政府职能降低环境风险
[关键词] 财务危机 筹资风险 风险策略
一、财务筹资风险的产生及其在企业整体风险中的地位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由于资金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融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集资金主要有两个渠道:所有者投资和借入资金。筹资风险主要来自于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两个维度。资本来源方面,利率的波动导致企业负债筹资成本加大,进而增大企业还本付息压力,引发企业财务风险;资本结构方面,一些企业为片面追求财务杠杆效应,不合理安排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比例,资产负债率过高,一旦经营风险暴露,收益的不确定性极易导致资金链条断裂,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陷入财务筹资风险。
财务筹资风险的在企业整体风险中的地位如下图所示:
二、构建企业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
财务筹资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必须构建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监管系统,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财务目标。如同任何可控风险管理,构建企业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的基础之上。
1.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
第一步,通过资金预算表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资本结构分析图对财务筹资风险进行识别。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企业必须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即通过预算企业投资规模来确定总体筹资规模。资本结构是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资本结构不当,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效益,增加风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务中,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所采用的工具一般是利用“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用该方法可检验各项融资计划在不同的息税前盈余(EBIT)水平上对每股净收益(EPS)的影响。当EBIT数额超过其无差别点水平时,负债筹资能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每股净收益EPS,反之则应当采用权益筹资方式。第二步,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企业主要风险进行评估,从资本来源和资本结构角度构建企业的财务筹资战略。
2.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的恰当选择――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
恰当地选择风险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将风险损失最小化,这是财务风险管理过程的关键阶段。(1)筹资风险降低策略。风险降低是基于企业不愿意被动接受特定的后果分布状态,而通过自身努力改变不利后果的概率。为改变不利分布状态所做的努力,称为风险降低或者风险缓解。常见的风险降低形式是风险分散和套期保值。就企业财务筹资风险而言,为降低风险,通常通过多种筹资渠道、利用多种筹资方式来筹集所需资金:如合理确定负债与权益筹资比重;负债内部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的比重等。(2)筹资风险回避策略。财务风险回避是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方法。就风险管理的一般意义而言,回避风险是一种最彻底的处置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然而,回避风险的做法终究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不是一种长久之计。 如企业仅为了回避财务筹资风险而选择全权益融资,就损失了负债的财务杠杆利益。(3)筹资风险转移策略。财务风险转移策略是指将风险性理财活动通过某种方式转移给其他经济实体或个人,从而消除或减少理财活动的风险。转移风险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保险转移法;二是合同与财务协议法。对企业而言,前者是风险转移的最主要形式。(4)筹资风险保留策略。 风险保留包括风险接受、风险吸收和风险容忍。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财务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将企业自身承受的风险以及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财务风险承受下来,并采用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程度或减少不利事项的发生。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总是在各种不确定性环境中进行生产经营的,风险充斥着各种决策过程。理性的经济人更多采用风险保留策略来实现财务利益的最大化。如企业努力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财务风险管理预警系统、财务风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增强自身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总之,财务筹资风险管理因各个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同,其管理系统的构建也各异。财务筹资风险管理策略的恰当运用,有助于企业把财务风险管理推向战略管理的高度,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各种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少平 李小燕: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金融科学,2000
[2]刘存霞:关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再探讨.经济师,200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风险评价;层次分析法;高等学校
建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目的是:发现竞争中学校本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学校的负债规模进行适当地控制,来提高资金周转的速率,进而揭示学校财务可能遇到的风险,根据强有力的数据依据从而做出正确的财务管理决策。财务预警系统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可以为高校主管部门进行管理时提供可靠依据。可为高校提供一些相关的财务信息,从而可以预测学校的财务状况。为学校控制风险扩大和避免风险反复发生提供可靠依据。风险预警目的之一就是向高校提供预警信息,高校可以根据信息进行有效调控,防范风险发生、扩大或是重复发生,从而使得学校财务得到良好运行。为各界人士对高校财务进行分析时提供可靠依据,捐赠者和其他公众可以根据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的资料在向学校进行财务了解从而确定对高校的支持。
1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如何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整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中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根据高校财务变化的特点,其预警系统指标体系通常可分为偿债风险能力指标、运营能力风险指标,获利能力风险指标、发展能力风险指标。因为考虑到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是债务,所以预警指标体系主要的第一指标层以偿债能力指标为主,其次运营能力指标为辅,获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为补充。第二指标层如下:1 偿债能力指标。(1)资金流动比率=流动的资产/流动的总负债;
(2)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总资产;(3)现实支付比率;(4)负债偿付比率=负债/总收入*100%。2 运营能力指标。(1)年度总收入与支出比率=年度的总收入/ 年度的总支出;(2)自筹收入比率=自筹收入/总收入*100%;(3)公用支出比率=公用经费的总支出/事业支出*100%;(4)年度安全系数=(期间资金收入一期间资金支出)/期间需偿还的债务;3 获利能力指标。(1)总资产收入率=收入总额/总资产;(2)净资产收入率=资产净值/资产总值;(3)职工人均收入率=总职工收入/总职工人数。4 发展能力指标;(1)自有资金动用程度;(2)其他资金占用程度;(3)资产权益比率=净资产/总资产。
2构造判断矩阵
设以 为比较准则, 层次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为 ,类似地以每一个 为比较准则, 层次各因素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 =1,2...)根据查阅相关资料和问卷调查得出各个指标之间相对的标度,因此得到如下四个比较判断矩阵。
1)第一层指标对目标层的判断矩阵如表2.1。
4.2结果分析
根据高校影响财务风险关键因素的各权重和排名可以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
1.该大学财务风险影响四大类因素的程度依次为:偿债能力、运营能力 、发展能力、获利能力。
2.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比率和资产流动比率对该大学财务风险影响较大。可以看出,流动比率是引起该大学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该高校需在这个方面重点关注,应当适当提高学校的流动比率,以提高该大学的偿债能力。
3.运营能力方面,年度收入与支出率影响较大,该指标值
4.获利能力方面,净资产收入率影响较大,总资产的影响程度反而并不是很大。这说明净资产的收入才是影响高校财务运用管理的主要因素。该校净资产收入率并不是很高所以收益能力应该加强。
5.发展能力方面,自有资金运用程度是影响某大学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说明该大学总资金相对比较温定,影响未来可运用的净资产相对不大。
6.在总的排名下资金流动比率、资产负债比率、年度收入与支出率、自有资金占用程度都对高校财务风险影响较大。说明最终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的还是高校自身的资金拥有的额度,额度大周转流动就相对能顺利进行,这也才能保证高校一切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所以高校只有在拥有了强大的资金基础后在考虑扩招和发展其他的项目,这样才会减少高校的财务风险。
5化解高校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建议
5.1加大财政的投入和加大力度协助高校缓解债务压力。
目前,高校办学经费主要来源政府财政拨款,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拨款力度才能使得高等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当前在财政资金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高校财务上的贴息、补息的力度,来缓解高校的债务压力,使高校有足够的资金规避负债风险,从而加速高校自身的发展。
5.2银行要加大审核力度,严格依法放贷。
银行要加大审核的力度,要综合的考虑学校规模的大小、可预算的未来收入和利率的高低等相关因素之后在确定是否要向高校提供贷款及提供贷款的额度,并要对负债规模进行严谨的控制。
5.3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和建设节约型校园。
高校的财务相关管理部门要由业务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来管理,建立起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少出现差错和舞弊的可能。建设节约型校园,要适当提高人、财、物的利用效率,从节水、节电、节约办公等做起。强化节约意识,逐渐养成节约型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从而使高校的自有资金得到有效运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校负债压力。
5.4扩展高校财务来源渠道。
例如组建教育产业集团、兴建科技园、成立教育投资基金。也可以办高科技产业,如出版业、教育软件业、后勤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出售,以及技术培训等等。
5.5倡导社会对高校的捐赠。
例如校友捐赠、企业捐赠、基金会捐赠。校友捐赠是毕业生对母校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企业捐赠是公司与周边学校建立友好关系的一种表示,高校可以向基金会申请一定额度的捐赠,这些都可为高校带来一定的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张文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校绩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2009,39(4):1-8.
[2]石香焕,唐文彬.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综合评估[J].财会月刊(理论版),2009,29(1):2-6.
[3]闫天池,朱荣.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识别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9,20(3):3-8.
[4]沈亭.层次分析法在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3(19):81-82.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 财务风险 管理与控制措施
风险就是在公司运行过程中会对公司的运行目标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财产保险公司自身就是“经营风险”的经济单位,它的价值和利益来源就是承担公司运行过程中的风险,通过承受风险来获取利润,是保险公司的主要特点,其不但要承担和改善投保人的风险,还要防御自身风险。所以,财产保险公司的管理是穿插在保险经营的产品规划、核算、承保、赔偿、投资和再保险的过程当中。现在的金融发展变幻多端,保险市场的竞争日益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对自己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资金来源的范围广
财产保险公司资金的主要来源就是资本金以及保险费收入,集中保户资金承担未来不确定风险,所以在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中,负债占比较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保费规模的迅速扩大,保险资金来源体现多样性特征。保险资金不仅来自于企业,而且大量的保险资金来自于个人;从产业来说,财产保险资金来自于第一产业,包括所有的产业链。从构成来看,保险资金主要由资本金、责任准备金(包括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等)、总准备金、保险储金以及未分配盈余等构成。
(二)资产的集中管理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的管理方式都是采用集中管理方式,集中收付资金,分支公司的保险资金收入都是借助网银、资金平台和集中收入户这些方式将资金流入公司总部的,总部集中管理金融资金和有针对性进行投资。采用什么方式来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和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同时分析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大小,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三)会计负债不确定
财产保险公司是一种以负债模式经营的机构,负债主要表现为各项准备金。其保险资金很多都是短时间的负债资金,由于财产保险发生风险的时间不确定以及偿付的资金也不确定,就造成了保险公司负债的时间也无法确定和偿付的资金也不确定,这就提升了财产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
(四)投资变现容易
保险的基本作用就是对经济的补偿和分担风险,保险公司在风险出现的时候需要立即向投保机构或者投保人进行赔款,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内部拥有大量用以支付的现金,这样就决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流动资金要足够大,还要容易转换成现金,来保证能够在投保人发生风险的时候及时进行补偿,辅助投保人灾后重建,更有效地将保险公司的作用在社会中进行宣传。
二、财产保险公司管理和控制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将偿付能力和财务授权管理规范化
1、提高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首先要对财产公司的业务结构和经营理念进行调整,以平稳经营、效益第一作为公司基本的经营理念,实行精细化管理的管理模式来对成本进行有效的降低进而对收益效率进行提高。其次是增加资本金,来降低由于业务增长过快而导致资本的资金短缺压力。然后,加强偿付能力内部管理,增加资本金,以缓解业务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本金不足的压力,提高投资收益率,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最后,建立和完善保险社会监督体系,提高保险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与效率,构建一套由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内控、专业机构评估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2、对分公司财务授权的控制和管理进行提高
在控制分公司授权时,相关约束资金的使用和授权事宜是通过授权文书对进行控制的,从而使得在管理时有标准可以参考。分支公司对于外界环境来讲没有法人资格,总公司安排相关的资金筹备工作和投资业务的决策,财产保险公司要根据公司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方向,根据公司的管理机制和授权文书对这些方法机械能管理,按照总公司的发展计划和管理控制能力,适应不同方式的管理需求,将各管理阶层的管理控制权利分配明确,完善公司内部的机构框架和步骤。将公司内部的职责分配明确,完善分支公司的财务管理控制体制,对分支财产公司的财务管理实行全面的动态管理控制,进而提升分支公司的工作效果。
(二)增强对保险资产价值链的管理控制
1、对资产分配的控制
根据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方式和计划指导,财产保险公司在根据公司经济发展、市场走向和各种资产获取利益分析报告的前提下,制定了长周期战略资产分配计划,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资产框架、战略发展要求、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走向来明确战略分配方法;再将市场情况结合起来,遵照法律要求,设计各种资产交易的分配方式,确立各种投资限额和业绩标准,准确控制资产分配的风险。
2、控制财务负债风险的措施
在财产保险公司管理中财务负债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组成财产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可以接受风险的范围内对财务负债风险进行控制是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保证能够使财务目的实现。在制定财产保险公司的运行策略和经营模式时,要将负债和资产关系的融洽度作为根本。如:合理厘定费率,提高保费充足率;加强理赔管控,降低赔付成本;加强资金回收,避免呆坏帐的损失等这些方式来增强偿付能力应对出现的财务风险,减轻财务上出现的压力。此外,财产保险公司还需要结合保险公司资金负债的财务特点,加强对公司盈利的管理、周期管理、评估风险,提高公司产品的开发率,和相关的部门一起探讨、评估风险。另外,财产保险公司应该结合财务负债资金的特点,选用合理的负债管理措施以及控制技术,以科学为依据评估资产错位风险,以此来增加负债管理控制的效率。
(三)加快对财务的合理化建设
1、严格收付费的管理控制
对于增加保费、截留保费、造假批退、跨年度更改保费、不严格遵守条款费率、随意更改条款准则、退保这些状况的时候,财产保险公司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增强保费的收支、以及各项支付的管理控制,将收费岗位和业务实行岗位的联合工作落到实处,将投保人、被保险人以及受益者和真实领款人的身份校正工作落到实处,确定收费单位的真实性。此外,加强财务集中支付管理,保证账单相符、账实相符,进一步优化支付流程,严格各流程的审核、审批职责,理顺上下级、部门间协作关系,提高支付的工作效率。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收费体制,采用转账结账的方法,制定收支费的管理方式,为了防止出现非法挪用、占用、支付保险资金情况的出现,要对岗位责任进行明确。
2、提高原始凭证和单证的管理力度
在对财务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原始凭证和有价单证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承保过程中有价单证领用、流转的安全性,针对申请领取有价值的空白单证的单位和个人,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的跟踪,将单证的日期、名字、流水号、数目、领用数目在有效期限内进行登记,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回缴、核销和盘点。
3、加强对日常财务的管理与控制
加强日常财务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首先,财务保险公司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应该制订收取保护费的管理方式,在制度上禁止应收保费的出现,同时,要全面推广“见费出单”的保险类型,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尽量减少应收保费的余额。其次,财务保险公司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中的要求,明确各项费用的使用领域。根据保险法、保监会和会计实务的规定,坚决禁止向没有资格的个人和单位支付手续费。主动配合单位,在进行结账时根据单位的要求使用发票的方式进行结账,同时使用转账的方法来进行支付。对于有些个人的分公司,需要和当地的税务单位交流,最后以税务单位同意的方式,将资金转入账户。然后,提高对风险的洞察力和敏感性,对公司财务的数据的真实性和业务的真实性进行严格的管理,特别是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财务风险管理,比如虚架理赔、虚列费用、虚假准备金等。再次,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在保监会、审计、税务、审计等管理单位管理力度的逐渐提高,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违规情况被显示了出来,使得公司合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高,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提高财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管理力度,及时预警存在的风险隐患。最后,加强全面预算管理,通过下达预算目标来控制经营过程,为了保证公司财务管理相关措施的顺利执行,要使用预算执行对偏差进行纠正和调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财产保险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的方式解决公司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评估和预测风险,不断地健全管理控制体系,充分的发挥财务工作和管理职能的作用,强化对风险的管理控制程度,避免和预防财务风险,提高管理部门对部门内外部风险的管理力度,以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作为管理的主要方向,这样才能促进保险事业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秀,昝欣.外资保险公司发展现状研究及其经验借鉴[J].现代企业教育,2011(11)
一、财务风险及其成因
1.财务风险的定义
目前对财务风险的概念及范围的确定未给出一致的观点,综合起来主要有两类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财务风险财务活动论, 即广义的财务风险论。二是财务风险负债筹资论, 也即狭义的财务风险论。有人认为狭义财务风险观点过于片面,负债经营对于不同成长期的企业影响并不同,对于成长性良好的企业来说,负债经营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但对于成长末期的企业来讲,必须要认真考虑负债经营的成本,合理控制负债比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笔者所在的公司-中国电信海南公司,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成长性良好的企业,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引发的企业风险,对本企业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
2.财务风险的类型
结合电信行业的特点,以及财务风险的成因,笔者认为,财务风险主要分为八种类型:
(1)资本结构风险。主要指固定资产占资产比重过高、资产负债率水平偏高、资本流动性弱等;(2)资金风险。包括资金安全风险、贷款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流动性风险等;(3)成本结构风险。主要指折旧占收入比重过高,挤占付现成本空间等;(4)资产风险。包括资产安全风险和运营效率风险(如部分固网、小灵通等传统语音业务萎缩造成的资产减值风险和资产闲置风险)等;(5)投资决策和管控风险。如投资方向、投资方式的选择、投资不合理,对投资项目的有效管控和后续跟踪、分析与评估等效果评价;(6)税务风险。如税务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水平、税收不确定风险等;(7)会计政策与信息披露风险。指会计制度执行风险、财务报告信息失真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等;(8)内控风险。包括内控制度修订和完善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内控整改中可能出现执行不到位、存在缺陷点的情况。
3.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资本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比重过高,负债规模大。目前电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由于网络规模经济的特点,为占有优势地位,保持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运营成本日渐增长的情况下,只有加大负债规模。由于盈利能力的下降,使海南电信不得不加大短期负债比重,以解决临时的财务困难。虽然负债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财务杠杆收益等积极作用,但负债比例高,特别是短期负债会加大公司偿债流动性压力,提高财务风险。(2)企业经营不善,资产流动性差。首先,由于国家监管及投资风险的考虑,电信行业的筹措资金主要用于网络建设投资,则偿还债务的主要来源集中于公司经营利润。另外,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也逐渐提高。存货占用大量资金,还要支付相应保管费用,长期存货市场价值下跌还造成利润下降。(3)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企业应变能力不足。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错综复杂。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资源环境等因素。如国民经济整体形势及行业景气度、银行贷款利率的提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税收政策的调整、持续的通货膨胀等等,大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2006年6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2007年开始笔者所在集团公司,在全集团内推广全面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建立起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对企业的重大财务风险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影响。
2.资本结构优化与资产结构优化相结合
资本结构的优劣与企业理财目标、财务风险密切相关。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以能够促使企业讲求投资效益、减少投资失误,另一方面,有效的投资又可以为企业进行资本结构的调整创造一个良好的前提。投资报酬的提高,可以增加企业的现金存量,提高企业经营利润,增强企业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电信企业可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其资产结构,以提高其未来现金净流量。
3.提高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应变能力
随着电信市场的放开经营,电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日益复杂。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企业风险管理理论,能够准确地分析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并制定出多种应变措施,以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
4.运用适当技术方法
企业可以运用防范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分散法,指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风险。(2)回避法,指企业在进行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结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3)转移法,指企业根据不同的财务风险,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的方法。(4)降低法,指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灵活采用上述技术方法防范财务风险。
虽然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但企业应对财务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只有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才能使企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显成:《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措施》,《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
关键词:货代企业 财务风险 成因 防范措施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国际货代企业如何客观分析各种财务风险,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成为事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国际货代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使企业财务活动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产生的差异。企业的财务活动一般分为资金的筹集活动、资金的使用活动和资金的回收活动三个方面,在企业经营及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很多外部及内部因素都可能促使财务风险转化成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
国际货代业务属于物流辅助服务,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国际货运企业接受客户委托,以委托人或自己的名义,组织办理国际货物运输及相关业务并收取服务报酬。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货运企业以人身份向船公司、港务局、车队等单位采购供应商服务,向供应商支付相关款项后,再向客户收取全部款项。货运企业向客户收取的运费之中,大部分是运输货物而产生的海运费、港杂费、内陆运费、报关报验等费用,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由于提供劳务而收取的费。货运企业先提供服务后收费的特性决定了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主要财务风险。另外,不少国际货运企业除了经营传统的海空运业务以外,还从事国际多式联运、仓储物流、道路货运和无船承运人等业务,在经营过程中涉及筹资、投资等活动,从而形成不同的财务风险。
二、国际货代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及成因分析
根据国际货运行业的经营特点,资金的回收风险是其最主要的财务风险,货币汇率的变动风险也给运费资金的回收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代企业在资金的筹集及投资活动中也会形成财务风险。下文将按照资金的回收、筹集与使用的顺序进行相关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运费资金回收风险
从2005年4月起,国家将国际货运企业的经营资格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不断进入货代物流领域。企业的增加,必然会加剧同业间的竞争,而且货代企业提供服务的差异性很小,客户选择余地较大。不少货代公司为了留住客户,改变原来的付款赎单结算方式,采用风险较大的月度结算或季度结算方式,赊销成为同行业竞争所普遍采用的促销方式。在赊销方式下,货代公司在货物装船出运后,必须先向船运公司或者订舱的其他货代公司付款赎取正本提单并直接交付给货主。在货主取得正本提单的情况下,货代公司就失去了追索运费的控制权和主动权,运费的收回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客户的诚信或采取法律手段解决。同时,货运企业在激烈竞争的买方市场中所获取的外部的市场信息可能存在不对称和不完整的情况,从而造成企业对客户的信用评估产生误差。国际金融危机对包括国际贸易在内的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部分客户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经济状况恶化、无力支付到期运费款项的情况,导致货运企业的应收运费无法收回。运费资金在收回时间和收回金额上的不确定性是货运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来源之一。
(二)汇率风险
货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收应付的运费款项大部分是以外币为计价和结算货币,货代企业持有的外币以美元为主。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发生了较大变动,导致以美元结算的应收运费的人民币金额发生变动,从而形成汇率风险。在采取赊销的方式下,货代企业往往在对船公司付款之后较长时间才能从客户那里收回美元运费,企业的美元资产大于美元负债。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实际收回的美元运费的人民币金额有所减少,形成很大的汇兑损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资金筹集风险
由于筹资决策失误等原因,不少货代企业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企业采用负债经营方式可以扩大资金来源,合理的债务安排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降低资金成本,增加企业盈利,但高负债未必能带来高利润。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过高,长短期债务的期限与企业经营尤其是项目投资期限的不匹配等等,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容易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增加。
(四)项目投资风险
在货代主业存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不少货运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拓展为客户提供服务的业务范围,提出了一站式服务的理念。为此,不少货代企业在从事货代主业的同时,也从事进出口业务和保险兼业业务,投资于道路运输业务及供应链融资监管业务等。由于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使企业蒙受财务成果损失的风险就是项目投资风险。企业项目投资风险的产生有多种原因,一是投资决策机制不健全,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现象,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发生。二是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未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对投资成本及项目建成后的成本费用和效益测算不准确,从而根据过于乐观的经济估算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国际货代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国际货代企业采取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目标在于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财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