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鲁滨孙漂流记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阅读;写作;兴趣
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我制定了作文教学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这项措施,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强化课文朗读
课本中的文章是许多专家学者从大量的优秀文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都是精华,平时学生作文中绝大多数词语、句子都来源于课文。因此,必须要增加课文的朗读,在每天的早读时间,要求学生读学过的课文,不仅要读得流利,还要背诵。同时,我还表扬了那些背得准确、流利、快的同学。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了。同学们不仅在早读时间读、背,连课余时间也边玩边比谁背得多、背得快!在接下来的作文教学中,同学们渐渐地把课文中学过的词语用在自己的作文中了。
二、培养课外阅读习惯
学生的课外、业余时间充裕,如何使学生在玩乐中学点东西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首先,让每位学生在课下读自己最喜欢的书,读完后再在班中讲给同学们听,然后让同学们评一评哪位同学讲得好,好在哪?同时,我们每两周还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听过、读过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比一比,谁讲得最生动、最准确、最流利,并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读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学到的词汇、句子也就越来越多,不仅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够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好的作文来。
其次,推荐一些好书给学生读。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质量,学校领导还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鲁滨孙漂流记》等。通过读这些书籍,同学们不仅积累的词汇多了,而且开阔了视野。
三、建立读书笔记
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特色做法
2015年我校成立了《丁立梅散文品赏与写作借鉴研究》的课题组,全校师生掀起了阅读丁立梅散文的热潮。为了确保这项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从本学期起,我校师生做了一些切实的工作。
(一)读书笔记示要求。每位学生摘录“丁立梅散文”每周不少于两篇,建议用专门读书笔记,摘录时将页面边缘三厘米处留有空白,适当用不同颜色的笔注上边批,文末要注上总批。注明摘录的出处,文中优美句子用波浪线标出。老师平时强化检查、督促、批阅,期中考试前夕班级内组织读书笔记的评选,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读书笔记的评选、颁奖,组织优秀读书笔记的流动展览。
(二)班级阵地设专栏。各班的书橱要摆放一定量的丁立梅散文,并保证流转量大,有借阅记录,贴出“丁立梅散文专柜”;教室后墙设有“美文之窗”,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丁立梅散文学习小组,定期轮流指名学生打印“丁立梅散文”,张贴到“美文之窗”,两人负责句段批注、两人撰写推荐理由,一人负责课前朗读。
(三)网络平台助交流。课题组已建构一个网络平台,已经在“新浪网”上申请了一个博客,博客名称是“梅香悠幽”,副标题是“丁立梅散文品赏与写作借鉴的研究”,包含11个栏目。
(四)专题采访零距离。学校将安排“走进梅子”的活动,提前遴选好采访的学生,拟好采访题目,做好采访记录,联络好媒体记者、丁立梅作家、程韶荣教研员等。采访活动结束后,及时编制出采访快讯、采访文案和校内会,搜集好媒体报道资料,图文并茂地到“梅香悠幽”博客。
(五)兴趣小组展风采。老师负责在文学社员的基础上筛选、建立丁立梅散文学习小组,形成档案资料,建立学习网络;每期的《海娃》文学社开出专栏刊登丁立梅优秀散文及学生的模拟习作。
二、和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成绩与不足
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校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比赛”、以“我勤奋我快乐”为主题的演讲,以及“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评选“优秀日记”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
农村初中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信息传播慢、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落后,经费的限制造成学校图书室藏书量不足,以及阅览室相对封闭、应试教育的压力等因素,导致学生课外读写不容乐观。表现在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
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读写计划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剂,能开发潜力。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先印发名言警句,对学生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重视课外阅读。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在教室、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的书房,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利用初中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
(二)营造读书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1)开放学校图书室,班级成立图书角,学生自发地把家中的书籍暂时存到班里来,由小干部登记造册,管理借阅。“存一本书,看百本书”。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条件。(2)教室墙上,贴满学生自己的作品――剪贴、墙报、课文插图,给学生读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我校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前必须选好作品填入“计划表”中(以内容积极健康、文学色彩浓郁为原则,由组长把关),并在作品后面标明需多少天,约在何日前读完该作品。每次阅读后,及时标明阅读日期及页码,并在“片语感言”栏中写感言,内容是在阅读中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体会。
(四)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我校语文组要求学生读的书籍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西游记》、《水浒传》、《文化苦》、《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等。
(五)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指导精读。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
2.指导速读。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有效阅读;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8-0056-02[ZW(N]
[作者简介]陈燕(1976―),女,江苏海门人,本科,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积累语文素材、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与小学阶段相比,初中阅读除了增加了阅读量之外,还增加了阅读中的理性思考意识,让学生能在阅读中提炼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效阅读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与能力,而且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都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如今,我们倡导终身学习,所谓的终身学习是以“终身阅读”为出发点的,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对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相呼应
有学者指出:“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单靠课堂内容的充实是不够的,语文是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应当课内、课外两手抓,从而形成‘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的良好教育模式。”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阵地,而课外有效阅读则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因此,应当以语文课堂为主轴,形成课外阅读的外延效应,实现课内、课外阅读并举,以“授人以渔”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有效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类目,从而降低学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例如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对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学成就,因为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朱自清先生的文章收录较多,作者介绍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在课外阅读引导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匆匆》等文章,还可以推荐《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此满足阅读能力较强学生的需求。将课堂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有效阅读的捷径。
二、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作品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尚缺乏客观性和针对性,因此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盲目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益”这一观点是认可的,但是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会被其他因素诱导,例如有些学生会被书籍花哨的封面设计所吸引,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的课外读物有大量错别字,这些都会对学生的有效课外阅读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对学生课外阅读中的“选择能力”进行强化,减少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无用功”。
例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很多学生都表示在小学阶段就已经了解了这个故事,而且对于安徒生的其他作品也耳熟能详。那么,在这堂课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就不能单纯以推荐安徒生童话为主,而应深化拓展阅读领域。笔者为学生推荐了《安徒生传》这本书,引导学生认识这位作者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特点,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心理与创作内涵。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推荐了《皇帝的新装》的多个续写,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从阅读发展至练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选择能力得到了强化,而且还能从课外阅读中拓展语文思维,提升作文写作能力。
三、注重推荐优秀课外阅读素材
虽然不少学生都认识到“阅读有益”,但是在阅读素材的选择上却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选择阅读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课外读物进行集体推荐,例如《语文报》《读者》等刊物,这些刊物内容积极向上,具有青春正能量,是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外面的世界”的一扇窗口。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从而促进个性化阅读与人性化阅读相结合。
对于一些个性内向,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等书籍作为课外阅读素材;对于有冒险精神但是个性鲁莽的学生,可以推荐《鲁滨孙漂流记》《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等书籍,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鲁莽,认识到智慧是勇敢的根源;现在的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缺乏必要的忍让和合作精神,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都会以个人为中心,很少顾及他人感受,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推荐《森林中的伙伴》《团队的力量》这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让学生懂得合作与团队的价值。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课外读物推荐,能够在培养学生有效阅读习惯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学生个性,实现语文教学的辐射效应,同时还能够使初中课外阅读更具启发性和引导性。
四、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技巧
由于课外阅读较为自由,不受课堂限制,因此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能集中精力,阅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课外阅读技巧。
首先,使学生了解精读与泛读的区别:精读注重阅读质量与阅读思考,要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泛读则是以浏览形式进行了解,无需深究。例如在讲《社戏》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鲁迅不同风格的作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精读内容与课文关系密切,如《少年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泛读的内容则比较广泛,如小说集《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等。学生掌握了精读与泛读的区别,阅读效率将有所提升。
其次是鼓励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往往会疏于思考,只重视阅读量而放松对阅读“质的要求”,而读书笔记能够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结合自己的知识构架,从中得到知识积累和人生感悟。读书笔记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效果得到沉淀,同时起到促进长期记忆的效果。例如在《中秋咏月诗三首》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收集了大量的咏月诗词,并做成一个小专栏,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由此可见,将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结合起来,能够加深学生的阅读印象,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密布置,落实检查,将课外有效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外有效阅读途径的发掘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引导理念,将学生阅读由封闭式课堂构架转变为开放式有效阅读模式,使学生在更为开放的阅读环境中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养成更为积极健康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显著帮助,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有效阅读的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书香班级;阅读情趣;读书热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15-02
古语有云:“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让教室飘起阵阵书香,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让学生在书香中幸福成长?这是笔者的德育课题“初中生自主式情趣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究”研究的中心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笔者决定营造班级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得以充分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
一、营造书香氛围
Z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在过多的机械繁琐的书面作业中挣扎的学生和家长的呼唤。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热爱读书,学会读书,并在读书活动中陶冶情操、获取真知、树立理想,“教室要有读书声,学生要有书卷气”这是笔者布置教室时的追求。
教室是学习的场所,它神圣而又高雅。于是笔者在黑板的右边,张贴了一张大大的“静”字,告诉学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道理;“静”的旁边有我班的学习理念“我是一个好学生,进步就是一百分,我奋斗,我快乐,我健康,我幸福”。在教室四周合理张贴着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为了让学生有学习目标,明确志向,我班还设置了一棵梦想树,让学生用五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果实样子,在上面写出自己的理想、梦想,树枝上挂满了学生的“梦想”果实。在梦想树上方写着哈佛图书馆的训言:“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方还用醒目的黄底红字贴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布置,旨在让学生身在其中,耳闻目睹,潜移默化,接受熏陶。
在教室里营造读书的气氛,让学生在自己习惯的环境中与朝夕相处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同时让熟悉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情趣。
二、点燃读书热情
1.布置一个图书角。没有图书,却要学生大量阅读,而且要读得有趣味,这只能是一句空话。为了让学生感受书香氛围,笔者在教室后面右边角落的书架上放满了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籍。书架上有初中生必读的名著《伊索寓言》《西游记》《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还有《十万个为什么》《心灵鸡汤》《世界讽刺小小说精选》《哈利・波特》《鸡皮疙瘩》系列丛书等250本。笔者还在书架的侧面贴了几个红色的大字:“阅读点亮心灯,照亮前程”。这几个字正对着教室的后门,学生一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十个大字,时时提醒他们阅读的重要性。
2.拥有一本读书笔记。每个学生都要有一本读书笔记,在阅读的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记录下来。例如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再注明作者、题目、出处,也要记录自己日常的阅读情况,还要将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并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程,促进阅读不断向更深层次发展。学生平时按照这种方法大量阅读,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日积月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升认知水平,日后写作就能信手拈来。到了学期末,每节语文课开始前3分钟让学生展示读书笔记,把自己最喜欢的好句子与同学分享,在分享中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情趣。
3.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我校领导积极推行“全民阅读”,非常重视学生阅读情趣的培养。从去年下学期开始,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阅读课,每天午休后有25分钟午自习和每周一节阅读课,有时还加上团队活动课,要求学生用来读名著。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师会为每一部名著做适当的导读,吸引学生去读整部书,并下载拍成电影的名著的视频。看完视频再读原著,学生读起来就饶有趣味了。我班还举办了“名著故事接力”活动,学生按学号顺序轮流来讲故事;开展了“我喜欢的名人名言”“我的座右铭”“好书我推荐”等展示活动,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探讨成功得失,相互取长补短,在班级中形成“你读我也读,你品我也品”的读书热潮。这不仅为全体学生提供充分参与、多方位展示的机会,还让本班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收获和喜悦。
4.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书香飘溢。班级在抓好本班活动的基础上,还十分重视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要求学生能积极主动向学校及一些媒体投稿。学校还举办了“经典朗读比赛”,我班的学生积极响应,竟有18个人报名参加比赛,是全年级参赛人数最多的班级,场面最壮观,朗读气势磅礴,获得了一等奖。还有班级参加学校的英文歌曲比赛获二等奖,舞蹈比赛获一等奖,器乐比赛获一等奖;黄可盈的作文竞赛获校一等奖,林敬萱参加万江区中小学生书信比赛获一等奖,杜晓琪参加万江区避险知识竞赛获二等奖,樊子锋参加东莞市无线电测向比赛获一等奖(亚军)。一年来本班学生可谓屡战屡胜,愈战愈勇,捷报频传,书香满园飘溢。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到了乐趣,在自己获奖时或者在分享同学的获奖中获得了读书的成就感。
三、引导书香家庭
1.学生的读书活动会改善家庭氛围,也会影响父母的读书情况,反之亦然。既然家庭齐读书有特殊的意义,笔者就鼓励有一定知识层面的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笔者通过写信、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特别是利用微信、QQ和微课掌上通的优势,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发活动照片、学生获奖情况给家长。平时给家长发短信时注重措辞的文明和礼节,逢年过节给家长发温馨的祝福语等,让家长感受教师的儒雅、班级的书香、孩子的健康成长。
2.家家有书柜。为了让学生从小将读书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笔者利用家长会时间,向家长、学生推荐藏书目录,倡导每个家庭必须买一个书柜,有条件的要装修一个书房,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让书香向家庭飘散。
3.建设学习型家庭。开展打造书香家庭的活动,倡导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看名著,经常在餐桌上交流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阅读心得等,为家长推荐适合孩子读的其他好书,同时也为家长推荐阅读书籍,如《好书就是好老师好妈妈》《好家风成就好孩子》《富了,孩子怎么管》《优秀的孩子是这样管教出来的》等。平时,笔者在网上看到好文章,经常发到微信、QQ里与家长分享。
关键词: 课外阅读指导 有本可依 有章可循 有情可表
应试教育似无形的绳索,捆住了师生的手脚,使语文教学像在啃食鸡肋,就教材中的几篇课文咬文嚼字,这种功利性的学习,让学生倍觉无味,全然没有了阅读的兴趣,更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00万字”。课外阅读很重要,这已成为了共识,那如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有本可依
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和前提。学生的课外读物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贴近学生、富有时代特色的作品。我认为课外读物的选择可走两条路。
1.根据教材的编排推荐课外读物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应该要善于对课文进行拓展阅读,如我在学习完课文《景阳冈》后推荐阅读古典名著《水浒传》。在学习了《小抄写员》后,推荐学生阅读《爱的教育》等。这样结合课文的推荐,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样的阅读教学使课文的学习与课外阅读相得益彰。同时也可以根据所学的这一单元主题进行系列阅读,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时,我推荐给学生阅读外国名篇名著,尤其是冒险主题的书籍。
2.根据年龄的特点选择课外读物
我们学校集中了几位长期任教一线的骨干教师进行一系列研究、摸索,并且发动学生、家长及语文教师推荐各自认为必读的好书,选出了低、中、高年级必读的优秀读本各二、三十本,其中国学经典作品,低年级推荐了《三字经》,中年级推荐了《弟子规》,高年级推荐了《论语》,并编成了校本教材,其他的书目低年段多以童话为主,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中年级以神话、小故事为主,如《木偶奇遇记》、《我的故事讲给你听》、《花婆婆》等,高年级则以历险类、教育类故事为主,如《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窗边的小豆豆》、《女儿的故事》等。“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我们只有做到了让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才能使课外阅读开出鲜美的花朵。
二、有章可循
这里的“章”指的是阅读的方式方法。我们学校近来兴起了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指导课,有导读课、交流课等,如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开展新书推荐课,学生可以把自己近期读到的好书推荐给大家。可以推荐书中精彩篇目或生动有趣内容的介绍,意在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还可以开展初读指导课;有指导的阅读能提高学生对读物的理解力,在指导的过程中把学生所读的书与他的阅读经验联系起来,教授阅读的方法。我曾在县级开了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爱的教育》读书指导课,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先进行了作者亚米契斯简介,设计意图在于通过作者的生平,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更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拉近了读者、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再选择了《马里奥的微笑》这个故事中的一个片段进行了交流赏析。设计意图旨在通过精彩的片段赏析,让学生做批注,读读感触较深的句子,谈谈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认识到了一种平凡的感动。引发学生想往下读的欲望,使学生产生一个阅读期待。继而就整本书进行了目录浏览。教师进行了文章的梳理。这个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如何抓主要内容,阅读角度切入的方法训练。这样,通过读作者,感受魅力;读腰封,感受价值。通过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内容梗概,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有效的评价也能很好地推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评价应该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地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评价。读书要有所感悟,有所收获,定量评价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这样的评价适用于学生还没有形成阅读兴趣和习惯之前,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课外阅读的评价重在形成性评价,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读书情况的资料,检查学生阅读的过程,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例如我校在低年级阅读上要求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张读书记录卡,读书卡上要求学生自评与家长评价,分为“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班级每月评比一欠,评出班级“阅读之星”,这样的评比既是对该生的褒奖,又是给其他学生树榜样,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而针对中高年级,我们坚信“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一读书原则。给每位学生配备了一本课外阅读本,课外阅读本分为“精彩萃”“阅读感言”“一书一得”等几方面。每周完成一次,每月举行一次评比,评出班级最佳课外阅读本,最后进行学校展评。班级还给每个学生装订了阅读成长袋,把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读书记录卡、读书笔记、读书征文、读书小抄报、奖状等收入阅读成长袋。让学生懂得了如何阅读,不断积累,才能提升阅读的“质”,丰富阅读的“量”。
三、有情可表
要重视阅读的成果展示,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读书的快乐,还与大伙儿分享了阅读的成果,学生由此会有一种成就感、价值感。成果的展示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
1.开展读书月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以采用读童话、讲故事的形式;中高年级可以就作品的人物、情节、思想、语言等方面进行展示、交流、赏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分享,阅读的氛围就会更浓厚。
2.进行朗诵会、演剧本等表演。学生可以组织表演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或朗诵书中的精妙语言,用这种方法展示阅读成果,很容易感染同学。
3.举办图书展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收集图书,布置图书展览会,可以结合某一个主题活动搞书展,还可以组织某个作家的书展,等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四学段,即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要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并且要“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一课程标准跟以往的相比,显现了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仅规定了阅读的总量,还对分段阅读目标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做出了提示。
然而,不管是大城市学校的调查,还是城乡一级学校的调查,无论是外校的调查,还是本校的实际问卷、访谈等调查都显示:由于多种媒体的冲击,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等对学生的影响,课业的增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渐行渐远。调查中显示:学生阅读时间少,氛围差;阅读没有深度,目的呈功利性;阅读内容单一,阅读面狭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阅读作用无法体现,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坚持长时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这样,语文教学才会走出死角,才会让学生腹有诗书,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养成教育呢?
一、“诱惑”学生读课外书,感受课外阅读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文中冰心通过回忆自己年幼、年少、中年时的读书经历,给青少年朋友提出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希望。学习这篇文章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好时机。学生刚上初中,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教师讲的话、提的要求,他们都愿意接受,积极响应,都想着给教师留下好印象。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提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要求、必读书目,介绍适合他们阅读的各种杂志等,要求学生每天的阅读量达到2000字以上,并能坚持做一些读书笔记。然后在每一节课前用3~5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些有关读书的故事,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犹太人家庭中引导孩子读书的故事:在每个犹太人家庭里,当孩子稍稍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其用意是犹太家长告诉孩子书本是甜的,要多读书。可见犹太人爱书如命。犹太人的聪明与他们多读书分不开。又如,中国孩子李路珂的读书故事:多年前,出生在一般家庭的15岁的李路珂考上清华大学,20岁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当人们用看待天才的眼光来看这个孩子的时候,她的父亲却说:“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的孩子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是供翻翻而已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课文)时,我在让孩子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课外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还可以介绍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教学故事:魏老师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内就领着学生把课文学完了,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的学习活动。他这种做法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成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
以上的读书好处帮助学生解决了成绩与阅读关系的问题,也让学生放下了“课外阅读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包袱。“诱惑”学生阅读,还可以阅读的好文字“相诱”,以阅读的有趣情节“相诱”,以成功人士的阅读经历“相诱”,达到让学生喜欢阅读,营造阅读氛围的目的。
二、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的阅读态度
初中生求知欲旺盛,精力也旺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关键是大部分学生常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为消磨时间而进行浅阅读;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的阅读功利心太强,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如果一段时间不见效果,教师、家长往往不再坚持,这样的阅读就很难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不能体现阅读的力量。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积极、投入的阅读态度。
在教学中,笔者感到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首因效应”。如给学生一个自主阅读的空间(图书室),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他们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节课让学生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好自己喜爱的书后,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做一份简单的手抄报展览出来,供学生在课余时间欣赏,互相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在点评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后,不仅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学有所获,而且原来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意识。这对学生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当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去阅读时,阅读的良好态度已初步形成,再引导他们选择适合的读物,有计划地阅读就可以水到渠成。
三、引导学生选择适合的读物,做好阅读计划
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民间故事、寓言等,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昆虫记》《鲁滨孙漂流记》《哈利・波特》等具体书目进行阅读。在初二年级阶段,学生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主要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还可以在上课的过程中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学《山中避雨》时,就让学生看丰子恺的《缘缘堂》;教学《风筝》时,推荐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一些期刊,如《读者》《青年文摘》《科学》《国家地理》《军事武器》《意林》《小小说选刊》等。
向学生推荐了书目后,很有必要让学生做一份阅读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不做计划,阅读就会随意,随意的态度就会造成阅读可能流于形式。让他们自己或是阅读小组制定好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小组定期向教师汇报阅读情况。教师也要勤于过问,了解在阅读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指导他们作深层的阅读。
四、引导学生组成高效的阅读小组
初中生喜欢在活动中竞比,喜欢交流。阅读小组是一个学生竞比、交流的平台。竞比可以是组员之间,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所以,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阅读小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人数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组员之间往往是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的情况,个性的互补可以发挥小集体的相互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提高。小组定时交流阅读过的书目、内容、感受等,达到互相介绍好书、阅读争论、共同认识提高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做过一个估算:初中生1个钟头可以阅读1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1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1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3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8个星期算,每天读3个钟头,3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如果学生没有那么充足的时间,可以保证每天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做1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摘录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评赏。把这项工作当做阅读的“基本功”,进行长期的养成教育,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引导、培养学生动笔读书的习惯
【关 键 词】 有效;课外阅读;课外;语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内学习是学习的主阵地,但仅仅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一定的课外阅读相结合。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在每个年级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对于学校来说,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环境,营造阅读的氛围
阅读环境大到校园环境的建设,小到教室的布置。学校的整个环境建设要以学生的发展、提高为中心,体现学生是校园的主人,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一个书香四溢、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学校学习,学生能从自己所观察到“风景”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时刻提醒自己热爱读书。
1. 学校操场上布置“快乐学古诗”文化墙,楼内墙壁上布置读书内容墙报,楼梯处也多是优美的诗句,大屏幕每日播放读书名言警句。
2. 每日课间操前广播播放《警世贤文歌》《新学堂歌》等传统文化经典童谣,让经典名句耳熟能详。
3. 红领巾广播向同学们推荐好书,诵读学生优秀读书征文。
4. 建设以“快乐读书”为主题的教室环境,各班设立图书柜,每个图书角的图书不少于150本,图书来源可以是学生自带、班级添置、学校补充,安排专人管理,进行自主性阅读。
5. 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和管理,定期充实学生成长需要的图书,认真做好定期出借图书工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喜爱的图书。
6.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一是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为孩子购买课外书籍,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监督。
二、合理推荐,帮助选择有益的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想状况、朗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学生选择思想健康、自己喜欢的读物。
1. 分学段推荐书籍。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还是有限的,一般以注音童书和绘本为主。如《安徒生童话》《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识字量,孩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时可以给孩子推荐一些儿童文学,如《时代广场的蟋蟀》《窗边的小豆豆》等。五、六年级的学生对人类谋求生存、征服以及开发大自然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如《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科学家故事100个》等。
2. 选择与语文教材相配合的读物。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学习《草船借箭》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蟋蟀的住宅》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学习《最后一头战象》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沈石溪系列动物小说等。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接着介绍他的其他作品及有关奇闻逸事,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有关知识的文章,可以增加阅读量,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3. 选择符合学生认同感的读物。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学生只有对读物感兴趣,才能主动去阅读,积极去思考。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这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现在有一些优秀的少年儿童期刊由于图文并茂、激活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也很受学生欢迎,如《智慧少年》《课堂内外》《少年大世界》等,这样的读物会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中国神话故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八十天环游地球》等。
三、激发兴趣,促使学生热爱阅读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皮亚杰说过:“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通过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激起他的兴趣。”很多时候,学生不爱读书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兴趣。学生只有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 利用教师的示范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热爱读书,很难想象,一个不爱读书的老师会教出爱读书的学生。一个爱读书的教师,他的言谈举止会流露出浓浓的书卷气,会把每位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教师的示范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2. 巧讲故事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他可能会觉得看文字吃力,但却热衷于听故事。在家里,家长可在睡前为孩子讲故事,关键时刻戛然而止,引发孩子到书中探寻故事情节的欲望。在学校,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道来,被激化、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
3. 畅谈感受,共同交流。每个爱读书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看过的书,在相互的交流中,共同积累丰富的读书经验。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讲述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四、开展活动,保证阅读进行得扎实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欢乐是学生有效阅读的一条绿色通道。如开学初举办“读书月”活动,让学生把假期中自己读过的书拿到班级里分享;每月全班同读一本书,并举行班级读书交流会,为学生的阅读搭建共同学习、展示分享的交流平台;学校每年举办的读书节系列活动,“小小藏书家”活动,“我最喜爱的一本好书”推荐,“我与书的故事”征集、“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专题手抄报展、争当阅读之星等都是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大舞台。
另外,教师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的方法,如精读、浏览、默读及读书笔记等,让他们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只有真正喜爱读书,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了一定的课外阅读能力时,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做未来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邢真. 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M]. 天津:新蕾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