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法学教育的理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学教育的理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法学教育的理想

第1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关键词:本科 教学对象 管理学 案例教学

管理学课程则是向学生讲授从事现代管理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学习者管理知识的掌握、管理思维模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增强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定特定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情境下模拟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连接,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其更多的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MBA教学所采用,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开展,管理学的本科教学也开始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大量采用,但受传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MBA教育中发挥积极功效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探究适合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队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与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将真实“案件”引入法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后,哈佛商学院开始将工商业管理方面的实例整理成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将具体案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以企业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来分析企业状况,解决企业问题。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出色教学效果使得这种方法被大量采用并迅速推广至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MBA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1、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

“学”以致“用”,而“用”又能促进“学”的巩固与深入,“学”与“用”的紧密结合,能强化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教师的举例解释只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不是直观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缺乏真实性,学习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定具体真实的管理情境之后即退出,学生成为主体,他既需要思考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又通过最终的结果来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分析、选择、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管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现对管理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实现了问题与对策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管理学”课程不仅讲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出题人”,又是“解题者”,通过提问与解答实现知识的传授,这一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身份都发生改变,教师成为组织者,而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他必须开始分析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参与性由被动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锻炼并增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后还需要恰当的语言组织以将其呈现表达出来,从而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得以锻炼,而依据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主动性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特征,这就使得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在分析给定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需要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这就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学生需要依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工作,有助于学生发觉自身的特长与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三、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本科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开展,案例教学法被引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讲-听”的师生课堂形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讲-听”的师生单向沟通模式,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渠道互动沟通模式,但在很多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依然是绝对的主体,只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工具,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有效互动,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第2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案例教学法 教学模式

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帮助大学生确立和坚定理想信念,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的主阵地。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课程内容较抽象、空泛、说教味较浓,任课教师感到“难讲”,而学生也对学习《基础》课缺乏动力。在新形势下,如何上好《基础》课,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其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关键是创新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抽象的理论内涵寓于具体的事例之中,是增强学生认同感,提升教学效果,增强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传播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而且还能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内在的德行体验,完善学生人格。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兰德尔教授最早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法学教育。从此,这种教学法走进大学课堂并风靡全球.并于20世纪80年代末被介绍到中国。案例教学法是以情景学习理论、认知弹性理论为基础,同时以学生为主体,凭借具有多元表征的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习者进入科学探索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它是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判定、分析和研究,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以及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围绕特定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评判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案,是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案例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自主归纳出适合个人特点的有效思路和逻辑方法,并把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使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真正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统一,从而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具体到《基础》课的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利用真实的事件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分析、讨沦、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知,案例具有独特的优点:真实感人、鲜活有趣,感染力强,容易被学生接受,让事实说话,才能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能够很好地体现《基础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即理论联系实际。

二、案例教学在《基础》课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课教学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知识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和权威,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教学中的被动地位。教师偏重于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忽视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而学生则偏重于死记硬背和照本宣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倡,这种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于现代教学。我们提倡案例教学模式,在这种导学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双主体关系。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为主线,建立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化所学的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素质,并最终达到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具体来说,在《基础》课的教学活动中运用案例教学主要有以下积极意义和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案例教学为同学之间的观点交锋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氛围中分享彼此的观点,它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无所顾忌地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成功案例教学的课堂表现常常是唇枪舌剑,一个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马上又被另一个同学周密的论证了。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案例教学营造了一个充满“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氛围。作为学习的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人格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也正是这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气氛之中,有效地感染和鞭策学生和睦团结、进取创新,并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创设了弹性的空间,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力求为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自然十分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民主式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被动学习情境,将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参与者。案例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锻炼学生在信息不完全、不确定的条件下独立思考、独立决断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没有预定的、唯一的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它重视的不单纯是正确答案本身,而是学生得出正确答案、获得真理的过程。这个思考过程正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摆脱思维定势、不依赖权威结论的独立思考的良好思维习惯,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大家在合作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增强合作,各种观点和解释将会变得多起来、丰富起来。在案例教学这种环境中,大家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并且学会互相尊重和协作,努力为他人的学习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便彼此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快乐。素质是一种内在的索养,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及参与合作的精神,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坚持案例教学的恰当使用,必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三、案例选择的原则

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的精选与否也成为检验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案例选择,要依据《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大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重大问题,真正体现《基础》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思想性和政治性相统一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要遵循思想性和政治性相统一原则,尽量选择一些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关的案例,突出思想性和政治性。在对案例讨论中,鼓励学生对校园和社会上的热点道德和法制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并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观念来引导学生,对学生的一些偏激观点进行及时正面疏导。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光要备好教材内容,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在案例选取上,除了突显思想性和政治性外,尽量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利用校园中发生的事件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三)时代性原则

在教学案例选择上,教师应尽可能及时地补充、更新,选取新近发生且有教育意义的典型案例进行解析。这样不仅让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因其发生不久,学生也清楚前因后果,避免了过多纠缠于事件内容而忽略了理论的讲解,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禹.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2009(4):66.

[2]王芳.典型案例在《公共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8,(4):32-34.

[3]雷继元.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35):107-108.

第3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护理英语

中国加入WTO以后推动了医院的市场化进程,为护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水平护理人才是学校教师的重要任务。

护理英语教学必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不断探索体现高职特色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所谓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通过行动的导向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它的核心是把行动和学习统一起来。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教育学的新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法,更是一种创新职业教学理论。

在护理英语的教学活动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法、大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媒体展示法,张贴板教学法以及兴趣引导教学法等教学技术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真真切切的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增强了护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兹举例如下:

一、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谓“任务驱动”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完成教师设置的具有真实情境和意义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技能的掌握,发展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高级认知能力,通过问题解决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与迁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过程。在讲解医院的科室介绍时,可先请学生去医院去将医院的科室的中英文抄写在作业本上;然后在上课的时候,叫学生先上台把抄写的内容尽量背着写到黑板上,以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紧接着,又让学生自己来讲解各个科室的英文表达方式及具体情况。

二、角色扮演法

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体验自身角色的内涵活动,又体验对方角色的心理,充分展现出现实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为”和“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护患对话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对话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清晰、真诚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强调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强调课堂情景对话的练习。通常将学生分组,请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编写医院模拟情景对话,这样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练习时,学生可自主增减内容,不强调句子,将重点放在找到对话的真实感觉,真实的体验临床医生、护士、患者和家属之间的精神心理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联系,常可取得明显的进步,提高对临床护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媒体展示法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科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了,信息技术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浅显易懂。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媒体展示法就是应用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特定作用。护理英语教学内容相对来讲难度较大,学生普遍感到晦涩难懂。所以我经常会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首先,在每个系统之前,我会运用解剖学的图谱,让学生对所要讲的这个系统的器官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再次,在每个疾病护理的讲解之前或者之后放映一段相关的临床检查或者内外科录像,要求学生在看的同时记住常用的疾病英文单词和一些简单的描述,作为课堂作业及时验收掌握情况。当然我也会做一些漂亮的PPT课件和常见疾病的精彩电视电影作品,叫学生在视觉享受中学习到知识。

四、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板是一种特制的大头针随意钉上写有文字的卡片或图表的硬泡沫塑料或软木板,是一种典型的“可由师生共同构建的教学媒体”。张贴板教学法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克服谈话法不能记录交谈信息和传统的黑板上文字内容难以更改、归类和加工整理的缺点,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信息。通常我会在每个系统结束后,充分运用卡片来温习这个系统的所有词根词缀以及常用的疾病单词、临床情景对话短语。在共同制作卡片和讨论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很好的掌握了常用的词根词缀和短语。

五、兴趣引导教学法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通过互相做兴趣活动游戏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会在每个系统结束之后,利用小黑板把这个系统中常用的词根短语和他们的英文解释打乱顺序抄写下来。上课的时候,先叫同学们做游戏,抽签到谁就上去连线,做对了的除了加分之外,我还会给予一些小纪念品之类的奖励。同学们通常都非常积极的参与进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掌握了非常难记忆的词根词缀和常用的短语,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我想谈一下护理英语教学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几点思考:第一:护理英语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的特点,难度大,词汇长而晦涩难懂。而职业教育的对象——缺乏学习热情,缺少兴趣动力的职高生对传统的讲课模式已极度疲惫,他们需要一种活泼的,新型的教育模式来代替原有枯燥乏味的护理英语课堂,只有在发挥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轻松环境中,学生才可以转被动为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第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是行动带动学习,且其中包括的18种具体教学方式各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组织者——教师要有足够创新的意识。

第4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像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语文教材固然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名家名篇,但这些名篇所昭示的相对于整个浩瀚而复杂的宇宙来说只是一家之言、一孔之见。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第5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语育理论和学习理论是构成外语教学的两大理论基础。语言理论研究的是语言形成机制的相关问题.而学习理论所关注的是学习在过程有的规律。由于人们对这两大问题的认识不同.因此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现代学习理论大致可分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文主义学习理论。本文主要讨论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法产生的影响。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桑代克(E.Thorndike)的试误一联结说.巴甫洛夫(I.P.Pavlov)与华生(J.B.Watson)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他们都认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认为通过对环境的“操作”和对行为的“积极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代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 

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影响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提倡分析语法并进行翻译教学的“语法翻译法”(TheGrammar—TranslationMethod);主张以儿童学习母语的过程作为参照。强调完全用目的语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问题一回答的操练来习得口头交际技巧的“直接法”(TheDirectMethod);主张听说领先的“听说法”(Theaudio—lingualMethod)和学习者在设定的情景里操练所呈现的语言结构的“情景法”(The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这些教学法的实施都与行为塑造学习理论的原则一致,可归属于刺激一反应类学习,其练习形式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的重复和替换练习。外语学习的实质就是~个机械的行为形成的过程.因而.在外语教学中应有错必纠。通过记忆对话和进行句型操练使犯错的几率降到最低。语言就是言语行为——对话语的自动产生和理解.这种行为可通过引导学生模仿而习得。在此观点指导下的教学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由于这些教学法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因此,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在对行为主义理论的批评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分传统的认知主义和以此发展而成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传统认知主义主要流派有格式塔的完形理论、托尔曼的符号理论、布鲁纳(J.B.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D.Ausube1)的同化学习理论它们都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由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组织作用形成新情境的完形的过程;托尔曼认为.学习是有机体通过对行为的目标与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进行认知操作活动(主要是概念化或类型化的思维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奥苏贝尔则主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同化活动将学习材料纳入原来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传统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虽然对知识加工过程与结果的看法不同,但是.它们都认为学习者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掌握该知识必须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获得统一的认识,并形成大致相同的知识结构。然而,2O世纪八九十年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条件等提出了不同于传统认知主义的观点。在学习结果方面,传统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它是高度结构化的知识,是按照概括水平高低层次排列的。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结果虽然也包括形成层级的知识,但这只是初级学习的结果.高级学习的结果是形成围绕着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不同视角出发;学习者不是统一在教师引导下,完成同样的加工活动,而是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认知法(TheCognitiveApproach)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创造性活动,语言的学习是掌握规则,而不是形成习惯.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在学习声音时,同时学习文字,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它认为语言错误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主张系统地学习口述和适当地矫正错误。它强调理解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主张在理解新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交际练习。在教学中广泛利用视听教具使外语教学情景化和交际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还体现在从20世纪60年代末逐渐开始形成的交际语言教学法中(TheCommunicativeLanguagTeaching,CLT)。CLT认为语言的功能和结构同样重要,真实的交际活动能促进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应包容错误.根据学生具体需要选择应学的意念一功能项目,再据此选学相应的语言形式。它反对传统的机械操练和模仿.提倡有意义的、模拟式的和真实的交际活动,以此扩大学生可理解的输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三种当今最为流行的教学方法一是“任务教学法”(Task—basedapproach)。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从而训练学生学会某个语言项目。第二种教学法是“活动数学法”(ActivitiesApproach)。此教学法以有意义的话题为中心.由学生参与针对真实情景或模拟似交际操练活动。教师咨询、察看、提供个别指导。对学生第三种教学法是“平衡教学法”(BalancedApproach)。这种教学法要求多个方面的平衡。如输入与输出,练习和交际.刺激与认知.学习与习得,粗调输入与微调输入等等之间的平衡。此教学法的操作仍是以活动为基础.主张从非交际活动逐步过渡到交际活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教学方法 

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  

truction)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3.随机通达式教学(Random AccessIn—structlon)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我们可以看出:受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影响,外语教学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意义学习取代了机械重复的学习;模拟或真实的交际活动取代了模仿和替换练习。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重视和发展。 

四、人文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第6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关键词:隔代教育;心理发育;影响

隔代家庭的存在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心理有着极大的影响。

一、百般娇宠,孩子惟我独尊

当今的老人,由于自己在孩提时代曾饱尝生活的艰辛,总想为孙辈一代创造优越的环境,因而他们视孙辈为掌上明珠,百般娇宠,事事处处护着孙辈,尽量满足孩子们的各种需求。本次调查,“对孩子溺爱,有求必应”的比例高达68.9%,在这种娇生惯养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容易形成惟我独尊,任性霸道,追求享乐等不良心态,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经不起一点波浪和挫折。

二、过分溺爱,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

溺爱是大部分爷爷奶奶的通病,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存在着一种补偿心理,将自己年轻时无法满足子女的高质量的生活照顾,全数投射到孙辈身上,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甚至替孩子掩饰及善后,另外孩子有什么缺点,也因为心痛孩子,不能及时予以纠正。况且每个家庭的孩子不多,老人们更始将他们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更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有的爷爷奶奶会帮孩子撒谎,尤其是孩子作业贪玩没有把作业做完,而爷爷奶奶尤不忍心孩子挨批评,会帮助孩子跟老师撒谎,最典型地会说由于生病没有完成作业。这其实是万万要不得的。 更为严重的是导致儿童出现双重性格,两代家长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短期内是难以治愈的,面对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之间完全相悖的教育要求,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话,有的学会见风使舵、察言观色,在不同的人面前说不同的话,甚至是欺骗。还可能成为欺软怕硬的“两面人”, 导致儿童出现双重性格。

三、重养育轻教育,重生理轻心理

调查发现,80%以上的老人认为自己的义务就是解决孩子的吃穿住用,把教育视为学校的责任。这些老人往往用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与否衡量自己所尽的责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发展。他们对孩子严加看管,把孩子放在自己的视力范围之内,生怕有什么疏忽,孩子一旦生病或出事故,无法向儿女们交待。这样使孩子的活动空间极为狭窄,造成孩子在集体生活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产生恐惧、退缩、焦虑心理,反映在行为上,表现为胆怯孤僻、不易合群。

四、文化素质低, 扼杀了孩子的天赋

据我校对主要监护人受教育程度的调查统计,隔代教育监护人小学文化占21.3%,中学以上文化(含初中、高中、大学)只有12.6%,大多是文盲和半文盲。由于大多数老人文化素质偏低,甚至目不识丁,由他们来抚育隔代人,只能尽看管之责,难担教育大任。即使对孙辈进行一些知识教育,也多是陈旧内容,缺乏科学性,甚至还有封建迷信色彩。重要的学前教育在“隔代教育”中趋于荒废,贻误了孩子的智力开发。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农村老人的主要休闲方式是听书、喝茶、打牌和聊天,缺乏音乐、绘画、书法、舞蹈、体育等方面的兴趣和特长。对孙辈从幼年就表现出来的某一方面的天赋不能及时发现、引导和培养,使农村部分孩子的天赋没有开发就被扼杀了,这是非常可惜的。

五、隔代教育,亲情疏远

我校对“父母工作状况”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占56%,接近60%的农村小学生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时就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他们与祖辈形影相随,共同经历了老人“更年期”这一特殊生理阶段,很容易受到老人急躁、易怒、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影响,产生情绪不稳定、自卑、压抑,对人际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

由于孩子长年累月与父母分离,父母与子女的血肉亲情会逐渐淡化、疏远。有朝一日,父母回到孩子身边,想要管教和约束孩子时,由于缺乏情感交流的基础,孩子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变得冷淡、不听话,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六、造成人际交往能力低下, 两代人施予孩子的爱是有区别的

专家认为,首先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父母趋于理性,而隔代老人趋于感性。父母教孩子一种知识、给孩子买一样东西、满足孩子一个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否有益处,着眼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但老人对待孩子往往有一种溺爱的倾向,以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而较少理会这种满足 对他们有益还是有害。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其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这种教育形态必将长期地存在于家庭教育中。故在实施家庭教育时,家长必须明确,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绝不能替代亲子教育。同时,面对隔代教育当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以扬长避短,使隔代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第7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40-02

联系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时效性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选择典型的事例,采用以问题为核心的求解模式,冲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科学体系的界限,从整体、发展的观点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由学生独立或合作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见解和提出解决方案,它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围绕案例的讨论分析而展开,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评判,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1]。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一)启发性

在案例教学中,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转为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适时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思考探讨,启发学生思维,开动脑筋,获得答案。

(二)参与性

案例教学能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案例作为中介,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调动了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民主性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必须处于平等地位,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引导。

二、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要求的实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涉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道德等内容。单凭书本上给出的概念和定义等理论知识不足以说明这些和大学生身心发展息息相关的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但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性和社会实践性,同时还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要达到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处理好课程讲解的系统性与针对性,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来为学生答疑解惑。而案例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人生价值的实现、个人与国家、集体的关系等问题,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律修养部分涉及法律的基础知识内容很全面,这部分知识的实践性又比较强,生活中不断发生的法律案件是法律理论联系现实的纽带。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知法懂法,光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讨论甚至是模拟法庭,才能使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懂得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捍卫自身的权利。

(二)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观能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与求知欲,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批判性地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敢想敢做的创新能力,对热点、难点问题也具有浓厚的兴趣。若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大学生的这种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成才意识的增强,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师填鸭式的教学,加上教材枯燥乏味,大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启发式、参与式的特点,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从课堂中的被动地位推到主动地位,才可能认同并接受教学内容,使“知、情、意、行”这个德育过程统一起来,体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效性。

(三)培养大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课程。案例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发言、讨论、演讲、表演等方式参与学习,潜移默化地贯穿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这种课堂互动中实现自我反思与自我选择的结合、内心释放与理性增长的结合,提高道德判断和正确目标选择的能力。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还能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对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很有裨益。同时,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大学生养成平等、民主的作风和利他主义思想。

(四)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教学效果的好与坏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因素决定的。一直以来,学生反感、课程难讲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该课程的性质特点缺乏深刻认识,教学没有贴近现实生活,或者将一门社科类课程变成了专业课一般,侧重讲授一些抽象的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致产生厌烦情绪。

案例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认真收集编写案例材料,以良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而学生的努力与热情也能够激励教师的敬业精神。同时,生动鲜活的案例讨论也能够弥补教材的空洞乏味。在考试中也可采用案例点评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教材中的理论观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去分析现实问题,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这些层面上看案例教学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三、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具体来说要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要做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精心选编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的前提,要成功运用案例,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教材

把握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点,吃透其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这也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评析案例所需理论依据的基本保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全局,才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吃透教材,将理论与实际联系,把握好评析案例需要的理论依据,才能选准切入点,开展分析讨论。

2.贴近实际

案例的收集选择不仅要紧紧结合书本理论知识,更应该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注意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学生关心的、愿意积极讨论的,甚至是与他们自身息息相关的话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讨论的正是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最相关的话题,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对具体的、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身边的事情才进行讨论和分析,才能起到引导的作用。

3.整体规划

在充分考虑了理论体系特征的基础上,将所有案例作出整体的规划是很有意义的。不光是理论知识分章分节系统规划,我们在选取案例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问题。案例教学也可以是层层推进,环环紧扣的。具体来说,要关注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准备多个案例,形成一个案例群,把握好案例推出的先后顺序,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二)科学使用案例

这是案例具体使用的关键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大致分为浏览案例——分析讨论——科学评析——拓展升华四个环节。

1.浏览案例

这是讨论前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纸质资料、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等方式把案例的具体内容推荐给学生,让大家有对问题感知、思考的过程,并且介绍好提供案例的背景,为下一环节作准备。

2.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在对案例有了初步了解后,老师可引导他们通过与书本知识点的结合来展开思考。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确定自己的观点。

3.科学评析

到了这个环节,教师应通过组织发言、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并进行自我分析。教师的分析则应从正反两面进行,进而引导到书本知识上来。

4.拓展升华

在对学生各色观点进行科学点评分析后,教师还应抓准时机,对自己要表达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点评总结,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升华。

总之,近年来,案例教学的使用使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时效性进一步提高,满足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解决了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假、大、空”的局面,集中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的多重效果。作为一种“亲民”的教学法,案例教学虽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它却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第8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 英语教学 项目教学法

【论文摘要】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力为本位,它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激烈的竞争职场。本文以高职英语教学实践为案例,探讨了如何有效而具体地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促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此同时,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思潮出现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它使全球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革命,也为我国高职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一、高职英语与项目教学法

1.高职英语教学目标

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10月颁布(试行)的《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了“一个原则,两个并重”,即高职英语教学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英语能力并重。要求中所提出的内容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为能更有效地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

2.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辞海》对工程意义上的项目的定义是“具有独立设计的文件,竣工后能独立发挥设计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或效能的工程,可以指建设项目,也可以指项目中单项工程”。[1]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共同实施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活动。它以“项目”为中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项目任务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者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满堂灌”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毁灭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其授课主要方式是通过语篇教学让学生掌握单词、短语和语法。整个传统教学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理论教学为重点。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教学法以“英语+专业”为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很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激烈竞争的职场。通过“项目”,培养高职学生能力为本位的目标得到很明确的体现。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案例

本文作者实施项目教学的材料为《新视野英语教程》中的(读写教程3)I Am Home(我回家了)[2],实施项目教学班级为旅游1001班全班。本篇课文主要内容如下:为改变大家对美国的家庭观念,文章讲述了美国人家庭中难以割舍的亲情,也让读者感受到美国年轻人和中国年轻人一样,都有强烈的思乡情感。项目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为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可将其细化为以下五大环节。

1.确定项目

确定项目时,要求教师要因学生而施教。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学生的英语能力来确定项目。英语教学不像在财会、机电、焊接等专业课教学有着显著的操作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具体的、显而易见的一些任务。基础英语教学可根据课文内容来确定项目,也可根据文章主旨进行引申。根据学生专业和本篇课文的特点,由此派生出跟日常生活相关或以职业为导向的项目即Welcome to My Hometown(欢迎来到我的家乡)。此项目对旅游专业具有可操作性,它能够将学生的专业与未来职业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2.项目分组与明确项目任务

如何将全班合理的分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分组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3]。基础英语的项目分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如将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其内部成员展示自我机会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如将英语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同学分在一组,学习氛围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小组成员无所适从,结果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有必要考虑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学习成绩、认知结构、认知能力等采用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4]。根据学生专业和生源地,作者将旅游1001班38位同学大致分为内蒙组、宁夏组、陕西组,但由于本班将近三分之二的同学为陕西生源,又将其细分为关中组、陕南组和陕北组。

为了能较好地完成项目,教师可将总项目细化。项目任务的细化可以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5]。教师可将“欢迎来到我家乡”的总项目任务具体化为:

TaskⅠ.Preparation of the welcoming speech.

TaskⅡ.Introduction to the scenic site,local history,local culture,local flavor,handicraft,etc.(学生可选择其中的一方面,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TaskⅢ.Booking a hotel.

TaskⅣ.Farewell.

3.自主探索与项目制作

自主探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图书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来做项目准备,无疑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小组成员间讨论中,学生展示了思维的多样性。小组成员对家乡的景点、风味和家乡的旅游路线、文化和历史都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小组成员还对项目的展示方式提出建议,如照片、图片、录像、角色扮演等。由于高职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教师可将自己平时积累相关材料提供给学生,也可提供相关词汇和固定句型,以强化其表达能力。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如需帮助,如打印,相机、碟机、多媒体教室等,教师都要给予积极的配合。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对未来所从事导游职业也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4.汇报成果

汇报能增加学生成就感和再学习的动机。学生汇报过程应该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如果小组成员在汇报中由于紧张而未能按照计划进行时,教师可依据情境给予帮助或提示,而不能随意打断或终止汇报。如果汇报过程中出现了语言方面的表达错误,应该在该汇报结束后给予批评和指正。 转贴于

(1)角色互换:角色互换能使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内针对自己的任务做充分准备,且能各展所长。在执行细化项目时,汇报人可通过轮换的方式。如致欢迎词时,我们可让那些性格开朗、英语基础较好的成员来完成;介绍家乡的具体特产或者风景时,可让性格内向或基础较差的成员来完成,因为充分的准备可使成员对具体的项目能有较完美的汇报。(2)图片展示:成员通过曾经的旅游照或者整理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家乡的景区、手工艺品、风味小吃等。图片展示让全体同学在欣赏美景、了解家乡的同时,快乐地学习英语。(3)多媒体展示:学生可以将准备好的素材做成PPT,像专业导游一样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家乡。在PPT的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集思广益,丰富了词汇量,增加了对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加深了对本篇课文的理解。(4)模拟带团:如在预定宾馆的任务中,小组将其成员分成三部分:导游、游客和酒店服务人员。导游带游客入住酒店后,却发现酒店有很多方面难以令人满意,于是导游、游客和酒店服务人员间展开对话和调解。模拟带团不仅能很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随机应变和团队协作能力。

5.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可分多种形式,如口头和书面评价;具体任务评价和总体项目评价;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学生在自身优点被他人承认的过程中由于产生喜悦的心情而形成自信,这种自信会使学生相互激励,从而形成共感—互动的人际关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6]。教师首先应对学生的准备和汇报给予表扬,然后指出学生在项目准备不足之处和汇报中出现的语言表达错误。其次教师的点评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时,更重要的是要认识不足之处,使得英语水平、分析能力和综合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总结

经过教学的探索和实践,项目教学法能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达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未来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使高职英语教学迈开了新的步伐,它也将更有效的推动高职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385.

[2]郑树堂,胡全生.新视野英语教程(读写教程3)[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9:3.

[3]陆波.高职高专英语项目教学法小组活动探析[J].吉林: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21.

[4]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116.

第9篇:法学教育的理想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工程监理;应用;实例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面临着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社会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的问题。笔者带领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监理教研室的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多个项目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既是一种教法改革,也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1]。现选取砖砌体综合项目教学作介绍。

一、我国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理论的来源和定位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2]。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德国最早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该教学法陆续被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引进。中国职教电子专业教师2004年10月前往德国进修,德方就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3]。

二、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确定项目研究内容

1.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

在准备阶段,通过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确定教学计划安排的与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考察发现,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监理、质检、施工和计价等工作,所以项目教学的课程确定为:房屋建筑学、工程计价、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等,从这些课程中摘取社会需要的技能,设计出实践教学项目,确定研究专题,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几种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方法。

2.精心确定项目研究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还没有解决传统理论教学和当今职业需求的矛盾,本课题着眼于该领域展开实践探索。我们以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社会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社会职业技能需求为中心,精心选取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出实践项目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效果。

三、注重以学生操作为主实施项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4]

在实施阶段,由教研组开会研究,确立07工程监理专业用于教学的项目,让相关专业教师明确该项目内容并领会其精神,以后所有教学紧紧围绕该项目组织教学。

在确定项目法教学所采用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中包含哪些专业知识点,还要考虑该项目从开始发生到收尾需要涉及到多少门专业课,如何安排专业课的先后次序,涉及专业课的那些内容等等诸多方面。

围绕所确立项目内容,重新整理知识点的排序,恰当地应用到项目教学当中,本次教学改革尝试成功之后,下一步就开始大范围地整编教材,使所用教材更有针对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项目教学的教学计划进行,不得偏离计划,有时要根据工程进度调整教学计划,但需确保授课内容以项目为中心,在执行项目法教学过程中还要配齐有关图纸、规范、图集、检查工具以及教学模型等。

四、研究项目举例:砖砌体综合项目教学

对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看到(比如隐蔽工程)但又能做的项目比如砌砖工艺、钢筋制作、抹灰、模板等工程项目,我们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项目教学。

1.确定项目

砌砖工艺、质检、计价综合项目教学。

2.分析所涉及专业课并排序

①《房屋建筑学》;②《施工技术》;③《质量控制》;④《工程计价》。

3.“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理论教学

①《房屋建筑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学习§3.3砖墙构造,重点讲解砖墙的组砌方式,了解砖墙的组砌种类及尺寸。

②《施工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堂播放教学录像,重点学习不同厚度砖墙的组砌方法。

③《质量控制》:重点学习砖砌体验收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并介绍其验收标准。

④《工程计价》:重点学习砖砌体的工程量计算。

(2)实践操作

①三个项目小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为监理组、施工组、计价组。

②现场实施

监理组:准备施工检验工具;制定施工检验方案,砖的浇湿,砂浆拌制,皮数杆的设置,放线的正确性,水平灰缝及砂浆饱满程度,组砌方法,质量允许偏差;了解计价检查项目并准备相关资料;设计使用的砌筑材料及其规格尺寸,使用部位,设计使用的砌筑砂浆种类,强度等级及使用部位;计价列项,定额的套用,工料分析的实际情况。

施工组:要求学生砌筑0.24m宽、1.2m高的砖墙,在9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任务;熟悉施工场地,准备相关工具;掌握砌砖找平、弹线,摆砖样,砌筑、勾缝的工艺要求;熟悉砌筑的质量要求,做到横平竖直、灰浆饱满、错缝搭砌、接槎可靠;拌制砂浆,模拟选用白灰和过筛后的河砂进行拌制,比例为白灰:河砂=1:2。组砌形式采用一顺一丁。

造价组:收集编制本工程施工图预算的基础资料;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的全部内容和项目划分,正确计算填写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关表格,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施工方法、材料规格、质量要求、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方法,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调整换算定额的规定条件和方法。要求施工图预算书计算项目的内容完整,无漏项,计算方法简明、清晰,工料分析是否正确。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通过实践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项目教学法把建筑构造设计、工程计价、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建设法规等不同的专业课程连接成一体,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专业的特色。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本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得到了显著提高。

(2)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明显提高,由以前的被动倒灌式学习,变成自觉查阅资料的主动式学习,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3)通过对项目中问题的共同探讨,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信心,推动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课与基础课之间、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应用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观念的转变

①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②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③评价学习效果方式由期末考核评价转变为实践能力评价。

(2)项目的设计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要选取身边的实际工程,该工程不一定很大,但要涉及面广。项目设计要既符合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又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这在班级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需认真考虑。项目设计既要考虑多门课程的综合,又要按照项目逐个实施,内容上的欠缺与重叠是项目设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3)项目活动的教学考核

项目活动过程中,营造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体现出学生和团队的多种能力水平,对最终成绩评定的客观性,也成为项目活动教学的一个难点。

(4)项目活动的师资

项目活动的设计是综合性的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知识面广,而且要求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对整个活动的驾驭能力强。同时,教师要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设计和指导是整个项目教学活动成功实施的关键[5]。

六、总结

本次在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工程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出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在学校教育与实际职业岗位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让学生真正地可以学以致用,为下一阶段的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下一阶段研究中,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心理学,完善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方面推出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仪玉莉,胡洋,刘景良.解析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

[2] 王玲,陈军.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