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职业教育培训心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教育培训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教育培训心得

第1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 中职骨干教师 专业能力 实践能力

2009年暑假(7月6日至8月2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同济大学承办的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学习。

本次学习分为3个方面内容共288学时:一是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是68学时;二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是80学时;三是企业实践是136学时。2个月的学习,既紧张充实,又幸福愉快,收获颇丰。

一、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提升了职业教育理念

7月6日上午开学典礼上,同济大学中德学院院长周耕夫教授作了精彩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报告》,了解了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动态,当前面临的大好形势,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职教老师的责任感。6日下午便开始了正式行课。善于分析的徐朔教授讲授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与方法》,了解了在德国自上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和蔼可亲的陈祝林教授讲授的《国际职业教育比较》、《职教师资科研能力培育与提升的若干思考》和《产品开发与创新基础》,了解了世界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特征,“双元制”和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内容;当前我国职教科研现状,职教师资科研的作用及其特征,科研论文的撰写;德国创新教育与产品设计,我国创新教育与产品设计现状,创新教育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优雅的孙玉华教授讲授的《可编程控制器》,讲授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史与应用,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热情的王建初博士讲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精神饱满的李同吉博士讲授的《学习理论与中职教育和教学》、认真的罗阳博士讲授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教学》、充满热情的顾剑锋老师《快速成形与快速模具技术实验课程》、一丝不苟的王云峰博士《教学媒体开发实验》、性情温和的周圣涛老师讲授的《数控编程技术》等这些著名教授和职教专家的新颖的职教观点和教学方法,风趣的讲解,都让我们耳目一新,眼前一亮,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更加贴近和符合职教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另外,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些著名教授和职教专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实在让人令人感佩。他们精彩的课堂讲授,精心的教学安排,平易近人的交流,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

二、通过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7月8日至9日,学员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实验室进行了两天的现代快速制模技术的学习。此技术是直接从计算机模型产生三维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是由现代设计和现代制造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7月19日,学员在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学习了激光雕刻技术。激光技术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加工技术之一。8月10日至8月14日,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到了上海市劳动局数字化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见。此中心位于上海市天山路,有各种先进的各种机床设备五六百台,三分之二的机床是进口的,设备价值3.6亿,各种机床非常先进,许多设备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两天数控车床操作,两天数控铣床操作,一天在电脑上数控仿真。数控车床学习的是海德汉系统,数控铣床学习的是HAAS系统。先老师讲编程,讲系统原理,讲机床操作,然后学员们对一个零件进行编程、操作机床将零件加工出来。我们学习起来积极性非常高。8月17日至8月21日到上海弗斯托(中国)有限公司学习。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德国Festo公司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独资子公司。五天的时间,学习了气动执行元件、控制元件、一些简单气动线路等。在老师指导下分成6组还进行气动线路的接线操作。

通过以上这些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见、增强了动手能力、充分了解到了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前沿的理论知识,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职教教师应该时刻紧跟本专业知识更新的步伐,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三、通过考察和参观企业、座谈,感知了企业文化

按照培训计划,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安排我们于7月31日到座落于上海浦东金桥保税区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参观。上海通用汽车是唯一一家连续7年当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汽车企业,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参观此企业对我们感官上是极大的刺激。8月4日,我们到座落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开发区的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机械和电线电缆专用设备,集研发、生产和营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以客为尊、缔造品牌、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以“品行天下专为先”、“做专、做精、做强”为理念,照“走品牌之路,建百年鸿得利”的发展战略,秉承“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务实求信、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8月5日,我们到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参观。公司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和谐企业建设方向努力。为此,公司历年来相继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先进企业”、“上海市销售收入500强工业企业”、“上海市工业系统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等荣誉。8月7日,我们到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观学习。学校自1997年起实施中德合作项目,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现与60多家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是一所榜样学校,很值得我们学习。学校的葛金印老师给我们作了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大纲的修订说明,启发很大。8月9日,我们参观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煌教仪”现已成为中国教学仪器行业最著名的品牌,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仪器和中国职业教育实训考核设备最大研发基地,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与国际教仪大公司相抗衡的知名品牌之一。“诚信创新”是全体天煌人共同秉承的企业精神。

通过以上的考察、参观,与企业有关人员座谈,感知了企业文化、领略了现代企业生产现状、技术水平、用工需求信息,加深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为我们这些职教学校的教师指明了教学目标和方向,使我们专业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要,也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教育更加有针对性。

以上的参观实习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我们所看到东西,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思考,才更有所收获。

四、职教中职骨干教师课后互相交流学习,收获了经验和友谊

第2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创新;探索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F42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573―01

电力系统企业对于员工培训历来是相当重视的,有着完善的培训组织机构,培训制度健全,培训经费逐年增加,培训基地配套设施日趋齐全,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并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对电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原有人力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的素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电力企业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而高素质人才需要通过持续的职业教育来培养,重视人才智能的开发和员工创造性的发挥,是企业的重要任务。

一、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当今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电力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更新换代的今天,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因此,教育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将发挥前所未有的关键性作用,而终身教育将占据核心位置。作为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继续教育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

电力企业要建立一支一流的职工队伍,适应企业创一流的要求,必须"以人为本",加强职工的继续教育工作。从技术管理上看,现代电网日新月异,高参数、高电压、大容量、大联网趋势显著,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加强的教育工作来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可能真正管好日益现代化的电网;从生产经营上看,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企业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教育培训不断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应变力,就将面临被市场无情淘汰的危机。因此教育决不是什么软指标,而应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现代企业的优劣成败,不仅仅体现于规模与利润,更重要的在于企业价值的不断升值;现代企业的价值不仅仅是资产的账面价格,更是一个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资产价值、人力资源价值、管理文化价值的综合体系。企业为了生存、发展、竞争、赢利,面临保值增值的课题,每一个职工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竞争、赢利,同样面临保值增值的问题。如果企业不仅仅为员工支付劳动报酬,而且重视教育培训,为其提供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职工自然勤奋敬业、主动创造,为企业贡献出更大的价值,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双赢格局;如果企业忽视教育培训,不能使职工看到个人升值的前景、反而受到社会竞争的威胁,那么在人才日益流动的当今社会,他们或弃暗投明、择木而栖,或敷衍塞责、效率打折,造成企业与员工双双贬值的恶性循环。并且,越是人才密集、人才竞争激烈的企业,越需要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形成符合现代社会的人才机制,通过教育工作实现职工与现代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更是每一个教育培训工作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内容

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两个部分,二者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⑴思想文化教育

①搞好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

电力企业文化就是一个电力企业的存在形态。它是电力企业所有成员在长期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电力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如果把电力企业比作一棵树,那么电力企业文化就是这棵树的根。树能长多高,全看树根深不深。建立起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电力企业文化,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全"、"人民电业为人民"是内黄供电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经营信条。

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政治理论教育,强调研究人的政治倾向、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以此确立职工的政治信念,使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调控自己的职业行为。

三、基层供电企业教育培训创新策略

⑴观念需要加快创新。教育培训观念能否处于不断创新的状态,直接影响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成败与否。

①电力企业需要树立大培训的观念。这就要求电力企业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把这项工作放到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框架规划之中。同时还需要电力企业把教育培训工作和对员工的岗位履职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能够对重点人才采取重点培养的策略,优秀员工能够实现加强培训的效果,年轻员工长期培训,紧缺人才有机会抓紧时间进行培训。

②电力企业需要把教育培训放到电力企业的一线地位之上。依据电力企业的生产特点进行教育培训,实现一线调研课题,一线培养人才,一线开展培训。

③就是需要电力企业和员工始终牢记终身学习的观念。作为电力企业必须把始终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作为电力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满足电力企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⑵促进培训内容和方式的不断创新。

电力企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法需要处于不断创新不断更新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电力企业一方面十分重视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需要十分重视员工职业品德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所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方式需要从原先的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和学员互动交流为主。这种发挥学员主动性的培训方式能够增强学员和教师、学员和学员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互动,同时实现提高培训工作的效果的目的,确保培训质量。在培训内容的更新过程中,可以进行电力企业文化学习的相关培训活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观念需要深入电力企业广大员工的心中,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对学员进行制度文化和诚实文化、安全文化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大力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培训的基础内容,对不同专业工种和技能等级,实施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技能培训。

⑶借助现代培训技术开展培训工作。

现代培训技术的特点就是积极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学技术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往往出现很好的培训效果。多媒体技术既能提高学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同时还可以保证丰富的培训信息量。通过远程教学技术进行员工培训,不仅可以改善电力企业的教学和学习条件,还能保证学员的自由学习计划的实施。通过远程培训的方式,能够节省部分教育培训的费用,实现优化培训资源的目的。远程培训教育系统能够较好地为电力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和考试等一系列的服务。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进行教育培训工作必然形成发展趋势,并且在将来的基础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发挥越加重要的作用。

总之,我公司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专业性强的特大型骨干电力企业,其教育培训工作具有基础性、增值性、辐射性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面向新世纪,只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是现代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教育培训实现人力资源增值是现代电力企业的基本任务之一,通过教育培训工作实现员工与现代电力企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内黄供电公司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谈电力企业教育培训质量体系构建[J].现代电力企业教育,2008,(6).

[2]黄彩娥,邬罗萍,陈萃光.简论继续教育质量与保障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第3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一、积极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创新思维,提高职业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有这样的体会:在心情愉快、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工作,感觉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反之会适得其反,效果不佳。作为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时,我们也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心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保持心情愉快,学生才能够打开思维的闸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从而为以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二单元中的Listening&Seaking中的offering in the library 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采用角色扮演口语化训练方式,先由教师扮演图书管理员,由学生扮演前来借书的同学,然后角色互换。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自由训练,也可以自主编排对话内容与对话情节。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受到限制,这样才能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创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就是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协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创新英语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多使用英语开展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英语课堂用语,并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也尽可能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观念,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二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造英语运用环境。教师可以挖掘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之处,引起兴趣,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多使用英语交流,提高英语水平。最后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例如在课前的几分钟内,让学生用英语讲述生活中的趣事,为同学将小故事或小品等,又可定期举办英语口语大赛、书写大赛、猜谜语大赛等活动,这势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能够真正做到英语活学活用。

三、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即采用学习方法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一言堂”的模式,教师讲与写、学生听与记的简单授课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到的都是哑巴英语,缺乏锻炼英语口语的机会。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语言学习离不开实际的运用,只有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语言训练机会,才会活学活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增加自己英语口语训练的机会。此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的现代化学习资源,例如采用任务驱动式方法,将学生分组,根据学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的内容,给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是电子阅览室等工具搜集英语资料,整理答案。同时教师对于每组的表现也要进行及时的评价,表扬与奖励表现良好的小组,鼓励与引导表现较差的小组,正确运用批评的方式,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四、创新与完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英语实践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创新与完善传统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践基地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样、新颖的英语训练情景,使英语学习不再局限于短短的45分钟时间内,也使枯燥无味的英语学习充满趣味性,促使学生善于学习和乐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内实训室,如组织学生到语音实训室集体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在校外实训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条件,为学生创建校外实践基地。例如教师可以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取得联系,让其为学生的英语实训提供平台。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联系周边的酒店、旅行社等单位,让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英语实践岗位,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五、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助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师资队伍的建设质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仍旧存在很多高职英语教师的脑海中,在今天的课堂上,仍旧可以发现注重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全面发展学生来说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创新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势在必行。通过实践证明,高职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创新教学的能力。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并定期深入基层企业进行学习和锻炼,了解最新的市场信息,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而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特色,不仅传授学生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让学生能够学活知识,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此外教师也要抓住继续深造的机会,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考取翻译、商务师、导游等职业的资格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与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

第4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实习支教是我国对贫困、经济条件较差、教育教学水平偏低的县乡给予教育支援与扶持的计划,它对缩短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弥补教育资源,合理共享教育资源,使落后地区同样获得新的教育知识理念和前沿知识起到以很大的作用[1,2]。

 

在积极响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支援南北疆教育事业工作的号召和部署下,新疆的师范院校一般安排大二到大四学生去南北疆的县、乡、村开展为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实习支教工作。因此,去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前的岗前培训工作尤为重要。针对南北疆双语物理教育环境、师资水平相对落后,如何从大学生就业和当地双语教育人才缺乏两方面考虑,解决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找准物理教育岗前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优化岗前培训策略[3-4],使物理专业师范生在上岗前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物理教师技能和水平,提高他们融入南北疆双语教学环境的能力,成为适应于新疆发展需要的师资人才,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习及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经过2011年至2014年连续多次赴南北疆新师大本科生支教点,考察实习支教学生在双语环境中的实习支教情况,每次都进行了总结。在和当地的教育部门及有关老师交流后,了解到南北疆少数民族双语地区实习支教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出现的基本问题。第一,大部分支教生意识到实习支教前岗前培训中的初级维语培训,时间短,效果不明显,到了支教学校后,汉语言学生出现交流障碍。据当地教育局和学校建议,实习支教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初级维语口语和课堂教学日常用语培训,以便更适应当地的双语教学。第二,经过实地调查,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大学生在当地大部分从事的是汉语教学,从事物理专业教育的大学生较少,且支教学生每周可以上课达到28节,有的支教生担任了全科的教学任务,非常不利于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第三,在岗前培训工作调研中发现,培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约占全部人数20%~30%左右,对于民汉混合班级,大学生物理专业知识水平、物理实验操作能力、教学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只重视完成岗前培训任务,忽视培训效果和基本素质培养,导致支教中很不适应当地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很不好。第四,汉语言学生对学习初级维语的意识淡漠,且在维语的日常用语上交流比较困难,民语言学生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汉语解释上有一定困难,且关于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很薄弱;以上这些因素为岗前培训正常开展增加了管理和培训难度。

 

2.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及考核环节的主要问题。第一,岗前培训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不足。学院只出台了岗前培训的管理办法,但在具体执行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对于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学生完成培训的具体给分标准,指导教师奖惩措施等,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制度可以保障,所以导致管理过程无据可依,增加了岗前培训的难度,个别老师和学生在落实培训过程中出现敷衍了事,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效果,导致培训的形式化。

 

第二,对岗前培训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指导教师和学生对培训不重视,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少数老师并未按照要求,对自己负责的学生进行指导或指导时间和次数不达标,对培训的学生要求不够,以至于学生并未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三,岗前培训考核环节不够严格,缺乏监督机制。如个别学生培训就是走过场,没有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及管理水平的要求。学生培训成绩评定最终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教案准备情况和实际完成情况、教师总结和评分等过程组成,但是这些环节缺乏监督机制,且具体落实情况均有指导教师自己把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把关不严,指导时间不够,效果不明显等现象,均没有惩罚措施或者相应解决办法。

 

二、建立优化策略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和调研中的基本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双语地区教育环境、南北疆物理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相应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的完善现有的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

 

1.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在实际岗前培训过程中建立质量评估机制,建立指导教师和岗前培训学生的奖励制度,激发大学生的上岗培训动力,增强培训效果,把参加培训的内容、成绩、时效等记录在册;以专业成立督导组,对指导教师和培训学生实行检查、抽查和调研,确定学生培训情况,建立更加切实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得培训规范化、有效化、制度化。

 

2.政策及制度优化。师范院校对支教学生的岗前培训办法大多以方案或者细则形式出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和漏洞。通过调研及征求意见的方法,结合南北疆地区双语物理教学及基层贫困地区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已经开展的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工作中广泛征求师生意见,有针对性的对实习支教岗前培训政策和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

 

将优化后的岗前培训制度或者模式进行实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有效改善培训效果的制度加以保留,对不合适的条例进行删减或修改,以保障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的适应性和执行的效果。对修订前后的岗前培训方案及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比较,通过实习支教地区实地调研、座谈、访谈等形式,不断完善优化现有岗前培训政策。

 

3.改善管理水平和优化考核制度。在必要的授课环节中,采用物理专业支教学生管理导师制,指导教师最好是有经验的从事教法专业的教师,通过小组听课、评课、研讨,分组讨论、轮流试讲、示范课讲评、微格教学、实验技能、初级维语培训、实验授课等多种形式,切实的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岗前培训考核成绩评定是由学生出勤、授课情况、实验操作能力、教师综合素质评定及讲课大赛等环节决定,通过考核小组检查等方式,完善对物理专业支教学生岗前培训考核环节,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应有相应制度,不允许参加实习支教,必须重新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参加支教,这样也确保了实习支教大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的环境,更加适应学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考核制度要严格,要细化,责任要落实到个人。

 

三、结论

 

本文针对新疆双语地区物理专业实习支教岗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以建立更加合理、有效、适应性强的实习支教岗前培训策略,既能够有效提高物理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和教师素养,又能够让大学生适应南北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环境,完成物理专业学习、教学和支教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水平,完善薄弱之处,尽快使之适应特殊环境中的教学,达到教学效果,以满足新疆双语地区物理教育的实际需要。

第5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凡事要举 首在立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生存、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电力技能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的竞争。“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加快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打造高技能员工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凡事要举,首在立人;强企兴企,以人为本。随着电力企业技术更新,发电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高技能人才成为电力企业急需和争夺的对象。新形势下,大唐安阳发电厂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提出“企业以技能人才为本,育人以能力培训为先”的理念,强调建立以职业能力开发为重心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生产岗位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充分利用正向激励机制,将岗位与技术等级挂钩、岗位工资与岗位挂钩、实现岗位动态等级管理机制。

在对安阳发电厂在岗员工素质现状充分分析后发现,员工队伍中存在以下问题: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级工以上人员占生产技能人员40.5%;人员年龄偏大,在岗平均年龄40.5岁,分布不均衡;初级工比例偏高,与现代大型企业技能人才结构比例要求差距较大。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素质是企业的希望,只有内挖潜力,打造高技能电力人才队伍,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增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迫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探索培训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创新培训管理“三大举措”

大唐安阳发电厂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突出重点,找准关键,加大力度,通过推行“创新人才机制,健全培训领导体制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全面开展全员培训”等三大举措,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培育企业快速应变的学习能力,推动企业全面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举措一:围绕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机制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为使教育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安阳发电厂修订了《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和《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了由生产副厂长挂帅统领,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各部门和生产班组均配备兼职培训员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确保培训工作到位做实。此外,该厂今年还实行了教育培训月报制度,将该厂全年培训(竞赛)计划进行月度分解,每项工作都落实责任部门和个人,责任部门按照计划开展培训,人力资源部组织检查监督,有效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日常管理,有利于及时掌握各部门培训工作项目实施情况,便于统筹安排全厂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一是开展“金牌员工”评聘活动,活动评选采用“三不”和“三要”原则,“三不”即:一不惟学历,二不惟资历,三不惟年龄。“三要”即:一要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二要在本专业领域技术精湛,属领军人物;三要能够解决生产、经营管理难题,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较大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提高技师、高级技师津贴,对在基层生产班组中技师、高级技师享受技能津贴待遇,营造出比学习、讲贡献的良好氛围,促进高级专业技术和高级技能人才的成长,实现企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培训模式,实现闭环管理。该厂实施了技术培训顶层方案,首先由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编制部门年度培训项目计划,经人力资源部汇总、审定,生产副厂长审批,确认无误后由人力资源部于年初年度培训项目计划。由培训项目责任部门负责准备培训资料,确保培训项目正常实施。培训项目实施前,各相关部门提前通知人力资源部,并报送培训教材。培训实施时,人力资源部将对培训进行检查观摩,培训项目实施完毕,各部门及时总结培训完成情况,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培训项目实施记录、总结以及培训现场照片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培训档案。人力资源部将根据“五确认一兑现”的方法,对整个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实现培训项目闭环管理。

举措二:深化技能竞赛,以赛促训大练兵

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大唐安阳发电厂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为出发点,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赛促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

精心策划组织全厂竞赛工作。全厂技能竞赛按照“更贴近实际、更突出实用、更规范科学”的原则,每年技能竞赛项目由人力资源部向全厂职工公开征集,项目实施方案汇总后,由厂竞赛委员会进行讨论评估,竞赛项目确定后,责任部门负责实施。通过近年来竞赛活动,竞赛体系不断完善,已建立了厂、部门和班组的三级竞赛体系,组织健全,分工明确。今年计划开展39项竞赛,其中包括发电厂主要专业项目,如集控值班员竞赛、点检定修、继电保护和热工专业等竞赛项目,也有通用专业基础技能竞赛,如CAD制图、手绘结构图、机动车驾驶员竞赛等竞赛项目,还有专为青年职工设置的青工仿真机、压力表校验等竞赛项目,使得不同工种、不同层次的员工都能参与到竞赛,去年参赛人数突破1000人次,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技能竞赛已成为职工提升素质的“强力助推器”。

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上级各类技能竞赛。每年针对集团、分公司竞赛和调考,厂部都高度重视,人资部牵头负责,召开赛前动员会,安排部署竞赛选手的选拔和集训工作,使得在厂级竞赛各路技术精英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大展拳脚。近年来,该厂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燃料质检部李琳在第六届全国电力行职业技能竞赛燃料化验专业成绩优异,分别在2006年、2008年集团公司燃料采制化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第三名,河南省职工运动会获得燃料采制化专业竞赛中获得第四名,被授予“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大唐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被评为“2010年电力行业教育培训新星一等奖”;发电部值长赖右福在首届集团公司值长大赛中取得第三名,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大唐技术能手”称号;发电部值长魏微在集团公司第二届值长大赛中取得第七名,被授予“大唐技术能手”称号。

举措三:立足岗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技能水平

一是加强生产班组长培养。班组长是班组的第一责任人,在班组日常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厂清醒地认识到班组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担负的重要作用。每年举办生产班组长培训班,邀请专家对来自基层班组班组长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安排生产技术骨干参加外出拓展训练,在提高生产班组长的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使其身心得到放松。

二是加强重点工种人员培训。首先,大力开展全能值班工培训。为提高运行人员的全能值班水平,该厂加大对全能值班员培养,开展了以集控、除灰脱硫、化水、输煤四个学习模块的技术培训,以值为单位自学加集中讲课,厂部统一组织理论考试和专家评审,对通过人员将授予“全能值班员”称号,并给予津贴奖励。其次,对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的热控、电控等专业人员重点培养。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制订专项培训计划,安排热工、电控等专业人员进行内部讲课和外出培训。

三是加强青年员工培养。近年来,安阳发电厂为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招聘了一大批本、专科毕业生。为努力提高新进厂职工的技术技能,使其尽快胜任各岗位工作,该厂全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育人和用人环境,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培养,促进了青年职工的成长成才。

该厂每年坚持举办大学生入职教育,厂领导亲自接见,近距离交流,并为新进职工讲授第一课;全面实施“师带徒”活动,做好“传、帮、带”;人力资源部与团委联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培训、举办职业生涯专题辅导讲座,引导青年职工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利用仿真机竞赛和青工调考等活动,了解其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针对青年人沟通、交流方式的新变化,率先在发电部建立职工微博和交流QQ群,在此平台,可以上传摄影图片、学习心得,也可以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相互之间传递心声,交流工作经验,生活心得,增进相互之间了解。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鼓舞了青年职工学习和赶超的热情,从上到下的思想引导和形势教育,从内心增强了青年职工归属感和认同感。

培训是“福利”观念深入人心

在“全员培训,培训全员”的氛围影响下,将过去部分员工的学习习惯和热情推广到了全体员工上。员工关注学习,参与学习,创新学习,已蔚然成风。2010年实施各类培训318项,参加培训的员工达2942人次;2011年实施各类培训402项,参加培训的员工达3241人次,其人均参培项目数、参培人次均达到历史之最。

第6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 制度 比较

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的学习及其相关活动。继续教育培训是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专业素养、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各国在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颁布了7项国际教育准则;我国继2005年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三十条”)后,2006年颁布《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由于各国的会计职业发展水平不同以及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各国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后续教育仍存在差异。本文对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以及我国新颁布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制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继续教育培训目的比较

西方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目的一般均有规定,其核心是保持和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但表述上又不完全相同。其中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保证或保持并增强或提高其职业胜任能力;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是保持其应有道德能力;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I)强调保持、加深并且扩展其专业胜任能力;我国香港会计师公会强调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保证其会员专业能力的维持和提高。我国新颁布的《征求意见稿》从现实性角度将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定位到注册会计师个人素质和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两方面,具体为“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建立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执业队伍”。从上述各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来看,不同点在于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保证还是保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由于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尚未达到专业所需的能力。如果将继续教育目的定位于“保证其专业胜任能力”,必然加大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责任,同时也难以达到保证的程度,如果未能达到反而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威信。所以我国目前将继续教育培训目的定位于“保持和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是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

二、继续教育的对象及相关豁免继续教育的规定比较

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对象均为全体会员,包括执业会员和非执业会员。美国AICPA将培训计划定位为服务于广大会计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在企业中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会计人员、财务主管、主计长以及总会计师和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非盈利组织的有关会计人员;独资和合伙企业的业主以及合伙人;律师和咨询顾问(包括税务方面的顾问,医疗卫生、福利方面的顾问等)。有些国家还有对豁免继续教育的特殊规定,如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规定,会员长期没有从事专业活动,由于身体残疾无法参加后续教育者,可以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我国继续教育对象也是全体会员,有的地方规定:继续教育培训对象分主任会计师、部门经理、项目经理、一般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业务助理人员、非执业会员六个层次。《征求意见稿》也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对象的豁免教育做出了规定,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对身体残疾或因病无法学习的会员、生育的会员、出国的会员规定可以在本年度不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后延一个年度,但不得影响下一年度继续教育培训学时的完成。从各国继续教育对象及相关豁免继续教育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和国外差别不大,只是在部分细节有所不同。

三、继续教育培训计划的内容比较

不同的国际组织关于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内容的阐述方式不同,一种是不规定继续教育计划内容,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协会;另一种是规定继续教育计划内容,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等。美国根据不同的业务领域将培训课程分为会计和审计业务、税务业务、咨询业务和管理业务等部分,在每类业务中根据业务内容性质的不同又作了进一步分类。以“会计和审计业务”为例,包括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国际性业务;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技术相关问题等部分。其中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是关于会计处理和报表审计方面的内容,包括“非盈利性组织的会计和报告实务”、“AICPA小型企业审计指南”、“现金流量表:编制、披露和使用”等多门培训课程;国际性业务涉及国际会计和与欧元有关的会计及报告规定,由两门培训课程组成,分别为“欧元:会计和报告的规定”、“国际会计和报告”;管理咨询和业绩管理主要是管理会计的知识,包括“非盈利组织的成本分配方法”和“最新财务和管理会计”等课程;技术相关问题主要讨论计算机对传统审计业务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由“审计电子证据和软性信息”、“如何在无纸化社会中从事审计工作”和“计算机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应用”等课程构成。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教育委员会2003年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2号《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内容》规定了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知识含量,这些知识是取得职业会计师资格应掌握的内容,旨在确保为取得IFAC会员团体的会员资格的候选人拥有足够先进的职业会计知识,使其能够在日益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发挥有胜任能力的职业会计师的作用。职业会计教育计划的基本知识包括:会计、财务及相关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

我国借鉴大多数国际组织的做法,在修订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中没有详细列示培训的具体内容,而是原则性地规定继续教育内容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年度培训计划中确定,对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按其不同能力需求分层次进行。如有地方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必须熟练掌握的会计及财务管理理论和实务、审计理论和实务、管理咨询理论和实务、税务理论和实务、资产评估实务、建筑工程评估实务、机电设备评估实务、国家有关政策和经济法规、特殊行业会计与审计知识、计算机技术、外语、职业道德、事务所管理知识、以及独立审计准则、资产评估准则、执业规范和执业所需的其他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及侧重点视不同对象而定。我国在课程设置方面正朝着与国际接轨的方向迈进,但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国外经验的过程中,不能对国外的东西生搬硬套而不考虑我国国情。如美国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所以对外报告会计在会计继续教育中占有较大比重;而我国目前更应该重视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才更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继续教育时间与考核标准比较

西方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学时、学分均有具体规定。如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AC)规定,每个会员在三年内必须完成100小时的继续教育课程学习;西班牙规定在成为西班牙注册会计师协会(ICAJCE)的会员后,每年应至少参加30学时的后续教育培训,其中一半学时是关于会计、审计、税法等常规性课程,另一半学时是特殊专题课程。无论是面授、远程教育、电教还是自学,都有统一的学时计算规定。ICAJCE将所有的培训课程及学时规定列表公示,供会员参考;日本后续教育制度则规定,个人会员及准会员有每年必须完成40个时间单位以上的后续教育的义务。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每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即从起始年度的1月1日起至次年的12月31日止。每个考核周期接受的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个有组织形式的学时,每年不得少于30个学时;职业道德培训每个周期不得少于4个学时。从各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来看差别不大,尤其体现在我国和国外的差距明显缩小。《征求意见稿》颁布以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时间是这样规定的:执业会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三年内不得少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后续教育的时间三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后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我国注册会计师参加后续教育时间缩短的原因是因为近年来注册会

五、继续教育培训的形式比较

西方国家继续教育形式大体分为有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两类,但其具体内容又有所不同。美国2000年2月颁布的《后续职业教育准则公告》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倡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在该方式下,组织者负责将学习计划传递到最终的用户手中,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如工作室、研讨会等;另一种为自主的学习活动,该方式下的学习活动是在没有外部组织者的帮助之下进行和完成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职业继续教育培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和措施:课堂教育;专门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到各地巡回做学术讲座,讲座采取听课证的方式,由公司出面认购;组织召开研讨会;制作多媒体、录像带等;网络或电话教学;每年组织各省的分会召开会议,研讨有关继续教育职业教育问题。日本继续教育的形式分为集中培训、自学、编写专业书籍和在培训班授课等方式。集中培训包括协会主办的培训班或研讨会、事务所内部培训、会员自发举办的集中培训;自学包括对指定文章、专业书籍方面的学习和参加学术活动;以自学方式选修的注册会计师均需以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提交学习心得;编写专业书籍指通常能被购买的与注册会计师业务相关的书籍或论文,也包括为出席各种学术研讨会撰写的报告等;培训班授课通常指接受协会、事务所和自发培训班的委托,为其培训班进行授课。我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形式也分为有组织形式和非组织形式,有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境内外各种培训班、研讨班、学术报告会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主办或认可的论坛、专业性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等;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事务所内部培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远程教育直播系统提供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认可的其他方式。非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包括: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专业著作、专业论文;担当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授课人、研讨会的主持人或演讲人;参加行业业务质量检查;承担市级以上专业学术团体、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组织的专业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通过远程教育点播系统提供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在境外事务所实习;利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或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制作的继续教育培训光盘及其指定的教材自学。

从各国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来看,进行继续教育的方式多样,这与参加的继续教育人员的需求是一致的。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最近公布了其近期进行的有关职业后续教育实施方式及必要性等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英国大多数会员认为工作基础上的学习是最适宜的沟通与职业素质培养(CPD)教育方式,得到支持的其他CPD教育方式还有:面授或网络课堂(85%赞成),阅读(72%),参加会议或研讨会(71%),与同行、同事或经理讨论、指导,更进一步的教育资格和证书,为技能发展而进行的观察、研究,发展客户等。相比而言,我国近年来在继续教育方式上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正在改变以往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向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发展。

第7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新西兰;职业教育;学习;浅识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是一个现代、繁荣的发达岛屿国家。其教育水平较高,尤其是职业教育中的高等职业教育,更是独树一帜。新西兰清新自然的风土人情和彰显自由之风和敬业精神的职业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 我所了解的新西兰职业教育

新西兰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按其办学形式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国家与州政府联办;二是社团投资开办;三是私人投资与企业内部培训。按其教育层次又可基本上分为三大类:一是学位层次,一般为学士学位;二是学历层次,其中包括初级学历证书,相当于我国的中专,中级以上学历,相当于我国的大专;三是证书层次,它包括国际通用公认证书、国家专业证书和学院结业证书或学习证明。学制也要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来定其时间的长短,比较自由灵活,这种自由度主要取决于新西兰平人平均多达4~5种职业的变化,这种职业的非终身制,自然而然使得院校的学口径很宽,学生的年龄也差别很大。

当然,触动我的不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差异,真正触动我的是:

1.1 接受职业教育的动机

上面我们提到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很多人仍然是为了谋得工作职位,但是在我们的了解过程中,很多人接受职业教育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丰富生活、工作经历。

我们曾经认识一位来自福建的女留学生,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年轻妈妈,她所学的专业是早期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儿教育。从与她的交谈中我们了解了一些情况,她接受早起教育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为了就业,她接受早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她的三个孩子。她还告诉我们,还有很多人接受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找个稳定的工作,只是想换一个工作,而且换工作的目的也未必是为了更高的薪金或更舒适工作环境,而是为了丰富工作经验丰富生活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国内,学生上学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就业,而且我们也一直在强调工作的稳定性。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国家才有“以就业为导向”的提法。

就我的思考和理解,一方面这是国情的不同。新西兰是一个发达国家,其国民基本上不存在生计问题,因而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更加自由和灵活;而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从事学习、参加工作仍然主要是解决生计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其实不存在谁更先进的问题,根本原因是由于国情不同,国家发展的程度不同造成的。

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这多多少少也是个人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的差异,是人的思维的差异。当然,产生这种差异的因素也很多。

1.2 教学的自由

彰显自由之风和敬业精神的职业教育是给我们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我们在十天余的授课过程中,自由是让我们最为感兴趣的部分。当然,我所说的自由是指学术上的自由,是指精神上的自由,不是形式上的自由。

给我们上课的拜拉(音译)老师,尽可能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新西兰自由的教学模式。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有一节课拜拉老师让我们提出问题,她来解答,就是意图通过师生间的交流来完成教学过程。学生提问老师不新鲜,新鲜的是,我们所提的问题几乎可以是任何问题,所以导致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所提的问题可能是教师完全没有准备的,甚至是不了解的。在新西兰,在维特利亚学院,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普遍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课堂上教师没有任何导向的作用。

拜拉老师非常详细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回答完问题后还不忘问我们对她的回答是否满意和高兴。我站起来向拜拉老师鞠躬并告诉她我很满意,感谢她的回答。我们还注意到:她在阐述这个问题的时候,脱下了鞋子,光着脚丫子在讲课。

这个场景我拍了照片来留念,当时很多老师看到后,轰然议论。

我们的结论是:这不仅仅是脱鞋子的问题,为了学习,一切可能的形式均是可以接受的。

我还和另外几位老师去听了一节历史课,那节历史课是讲毛利(新西兰本土人的叫法)历史的。课堂气氛是轻松、有趣、热

的,那位女教师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言让几乎完全听不懂英语的我们似乎也能明白一点点她在讲些什么一样,起码,那样的课堂氛围让我们产生了兴趣。那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份的一个集体,充满了快乐、轻松、幽默和平等的也包含知识的因子。其教学气氛,热而不闹。

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早期教育(幼儿园)。我们看到的是:很多孩子坐在小沙滩上玩耍,也有孩子由老师带着玩水,这些孩子浑身沾这沙土或者浑身湿漉漉的,若是在国内,家长看到这种情况估计就闹翻天了,然而他们的理念是,幼儿唯一的任务就是玩,幼儿会通过玩耍掌握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掌握的东西:学会玩耍、通过玩耍学会认知、简单的理解和沟通等等。这个理念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国内外现实的差异总会引起我们的思考。这些不但给我们的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老师还有家长带来感动,也应该带来反思。教育发达的国家的孩子,他们玩耍的时候,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历练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可能正在上早读或者补习班。这些,应该成为从事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老师,也应该成为家长努力的方向,至少是部分努力的方向。

1.3 新西兰职业教育的学历

按照我们的叫法,我们可以大致把我们的教育类型分为两种:职业教育和系列教育(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我们的正统职业教育学历到高职应该就算到头了,其他诸如函授的形式严格讲只能算作是职业教育的补充。在新西兰,他们的职业教育一直延伸到研究生层次,基本上和系列教育是平行的。而我们的职业教育在高职层次之后基本上就和系列教育合并了。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全日制职业教育最高的学历任然停留在高职或大专水平,这对职业教育显然是不能满足的。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和有些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一样,把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提高,使职业教育到达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的层次,并且是独立的,是系列教育完全平行的教育。这样,国家需要做的仅仅是给职业教育一个名分,而我们获得的将是职业教育的更大的尊严、社会更高的认可度和更高水平的职业教育。

2 我们的讨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定期进行讨论,在讨论会上,我们各抒己见,把一段时间来我们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并且进行思考和讨论。

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形式,我们其实已经听到的、见到的和思考的已经很多了。关于新西兰学习的讨论,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我就不赘述了。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在对此中新职业教育的不同之后的反思倒是值得一提。

对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其实无外乎就是无外乎就是:教学相长、寓教于乐、有教无类。这些不都是我们的先贤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来的教育理念吗?

是的,几乎全部可以在我们本土的几千年前的教学论著里面找到。不同之处在于:人家做到了,我们没有做到,仅此而已。也就是说人家有意无意的学会了我们老祖先的东西,而我们忘记了,学“坏”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第8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关键词:服务;企业;教师;校企合作;合作研究;双赢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218-03

党的十的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一句简约而不简单的话为校、学院高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亦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提升内涵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大方向。如何走好校企合作之路,培育德技双高之才,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个重要的课题。然而,基于我国国情、企业追求最大利益的特点和企业相对保守的用人机制现状,还因利益、企业怕麻烦等诸多问题,亦即:又由于部分实习学生的职业能力所限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他们到企业实习有时可能是在给企业“添麻烦”,还增加了企业的安全风险,企业并没有得到即时显性的实际利益。校企合作中,学校热情,企业勉强,校企合作遭遇瓶颈,校企合作如果没有“互利、双赢”的局面,将无以为继、无疾而终,例子不胜枚举。面对校企合作遭遇的瓶颈,该如何破解?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可起到关系调节、的作用。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可起到沟通、桥梁作用。因此,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可起到良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校企合作进一步开展。这样校企合作才能良性循环,不断发展。诚然,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如何为企业服务,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对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专业优势、合作研究等诸方面为企业服务做初步探讨。

一、发挥教师自身优势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宜在为企业技术指导方面服务,把技术理论和心得贡献给企业,在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市场开发和营销策略等方面发挥教师专业特长,为企业排忧解难,因此,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对企业发展对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诚然,教师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要使校企合作长治久安、不断发展,“互利、双赢”是前提,学校必须以教育资源优势,教师必须以自身优势,在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优秀毕业生等诸方面为企业服务。

1.教师为企业人才培训方面服务。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宜利用自身优势在为企业培训人才方面服务:譬如新技术培训、企业职工学历教育等,可以帮助企业相应缩短对员工考察和培养的过程,减少人力资本的投入,可以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增量,为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后备人才;还可盘活企业人才资源存量,提升在岗、转岗、待岗员工的素质,降低生产成本,获得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使企业得到技术服务,得到实惠,提高经济效益。例如,上海某职业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适时为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服务,使企业、企业员工受益,致校企合作进展顺利。

2.为企业培养“零距离”毕业生。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作用,构建校企合作良好界面,在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学生顶岗到就业“零距离”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确立突出高职特色与坚持培养质量并举,使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培养“零距离”毕业生,教师必须关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产教结合,坚持以服务行业、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产学研结合;推行素质教育与就业教育并重;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岗位、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为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培训,走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此可知,教师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具重要影响。

3.为企业“量体裁衣”,“订单式”培养人才。要做好校企合作办学,就要创新办学体制。这就要求教师、学校必须对办学体制进行改革,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培养人才的教学模式,转向为企业“订单培养”的职业学校办学模式。教师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门办学,提高实效。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设专业,对准就业育人才,开发培训项目,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大力培养市场需求量大的实用型人才。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实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着力抓好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到企业工作“零距离”上岗,使企业获益。例如,上海某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教师学院长期为某有名宾馆“量体裁衣”,“订单式”培养毕业生,致校企合作彼此依赖、互利双赢、合作牢靠。

4.教师在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与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方面为企业服务。我国从1993年起各行业陆续实施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企业的资质必须有个人的资格证书支撑,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颇有难度,往往通过率不高,这样就影响企业资质的运行与升级,学校、教师有优势,可以在职业资格人才培训、职业资格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为企业服务,这样,企业受益,校企合作无疑可长治久安、兴旺发达。例如上海某职业学院具有国家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资质,培训质量高,培训后全国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高,其发挥优势对校企合作企业的员工个人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继续教育提供了帮助,这样就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5.教师为企业家庭解忧排难。企业由人、家庭组成,为企业家庭解决了问题,自然就为企业服务了。教师可以基于学校潜力,结合本身职业优势,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为企业及企业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其排忧解难。这样,对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亦颇有裨益。

二、教师与企业合作研究

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宜在课题研究、技术合作方面为企业服务:企业的提档升级,产品的研发,技术革新、课题研究等,都需要寻求与高等职业学院的合作,学校教师都可为企业服务,都可和企业全面合作、实现双赢。

1.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能提升企业产能、提升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经济,基于企业生产进行课题研究是企业感兴趣的。但是,由于时间、精力、经济效益、专业偏向、生产侧重点等限制,企业往往无暇、亦无精力顾及课题研究。教师宜发挥其特长,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技术人员公同承担与企业生产有关的研究课题,为企业的发展,为企业的经济增长,为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扩大科研规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使企业出成果、增效益。教师通过与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解决企业发展难题。也能借此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企业的社会声望,赢得社会美誉,企业自然高兴。这样,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企业通过课题研究获益,对校企合作的“长治久安”有莫大裨益。例如:上海某职业学院适时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院学生培养、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校企合作关系持久牢靠。

2.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产品研发。产品是企业的生命,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的兴衰,往往与产品有关,可谓“兴也产品,衰也产品”。产品能提升企业经济、提升企业品牌,基于企业生产进行产品研发、产品创新、产品优化是企业感兴趣的课题。但是,受时间、专业偏向等所限,企业往往有困难或无能力进行产品研发。教师宜发挥其专业特长,结合校企合作,与企业技术人员公同承担产品研发,为企业的发展和品牌提升做贡献。这样,企业通过产品研发得利,无疑校企合作可长期进行。譬如,江苏某职业学院教师与南京某企业共同研发产品,互利双赢,校企合作兴旺发达。

三、教师在企业兼职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在企业兼职可亲自参与企业建设,这对自身的发展、学院“双师”比例的提高、企业的发达都至关重要。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在企业兼职有利于教师深入企业,在企业得到锻炼,同时亦可为企业出谋划策,做出贡献。例如浙江某职业院校安排教师在企业长期兼职任职,使校企合作蓬勃发展,学校顶岗实习单位、毕业生供不应求分配不用愁,校企合作良性循环。

四、优化专业

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宜在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方面间接为企业服务,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时刻关注企业需求变化,与学校有关部门协同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产,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不断优化完善专业,确定培养培训规模,开发、设计、实施灵活的培养培训方案,真正把校企合作做好。在校企合作内容上,要把专业建设规划、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作为主要内容,推进校企合作,抓办学模式和培养方式的创新,根据进度要求可在施工现场、工厂、企业办学,在野外、车间里上课,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坚持围绕专业联企业,校企合作促专业,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与企业合作。既可以承接企业定单,根据企业用人数量和规格开展定单培训,也可以校企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实施联合培养。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寻找合作切入点,选择最符合双方需求能产生最佳效益的合作模式。例如,陕西某职业学院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共同对专业随企业产品的转化不断优化调整,毕业生大受欢迎,学院多方受到企业资助,校企合作牢不可破。

五、强化自我

“打铁尚需自身硬,求取真经练内功”。校企合作,如何合作研究,如何共同开发,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学校教师本身都必须本领过硬、技术精湛,否则,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将无从谈起,将是一句空话,校企合作也将因此大受影响。因此,校企合作教师必须强化自我。教师强化自我,应不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在业务素质上,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要了解企业的发展,要及时更新和升级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要有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能力。

六、教师为企业服务需获得社会支持

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加以调控和引导,并建立有效的约束制度,使政府在政策层面为校企深度合作与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保驾护航;另外,还要取得社会舆论的支持。

1.政策政府层面的支持。政府层面,除了有政策支持外,还要加强政府层面对校企合作教师为企业服务的支持力度,还要确实从政策的执行者――政府工作人员认真支持校企合作,支持教师为企业服务的具体工作。譬如教师的执业资格注册等具体问题,若有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则名正言顺,学校有积极性,教师有积极性,企业有积极性,企业员工有积极性,则校企合作能经久不衰,不断发展。

2.社会舆论的支持。社会舆论自然重要,“人言可畏”。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自然要有社会群众、舆论导向的支持、理解。否则,校企合作学校教师为企业服务亦将受到影响。

校企合作要持续发展,必须双赢,必须使企业获得实惠与利益,必须形成彼此依赖、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为企业服务有利于校企合作的不断发展,有利于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为企业服务形成一举多得、互利多赢的局面,尚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不少难题需攻克,尚需努力,不断探索,才能真正促进校企合作由表层向深层发展,才能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8):36-38.

[2]高玉平,胡志民.在互利双赢中拓宽和深化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26-28.

[3]王坤.浅谈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中高职学院教师的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10):27-30.

[4]左彩云,宋辉.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策略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35-38.

[5]刘瑛明.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越走越宽广[J].陕西教育,2011,(9):66-67.

[6]王稼伟,蒋洪平.校企合作培养职教师资的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32):54-58.

[7]赵学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制度宏观探究[J].江苏高教,2010,(2):129-131.

[8]谢石连.高职教育立德树人之浅见《新时期人才培养与实践》[M].上海: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9篇:职业教育培训心得范文

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成立于1981年,解路新走马上任的时候,教研室已经走过了30年的岁月。彼时,技工院校发展萎缩、生存环境恶化,技工教育该如何走出低谷?如何找到新的发展之路?疑问在解路新心头萦绕不散,一绕就是12年。12年对技工教育发展的追问、研究与探索,让他对技工教育有了新的解读,其中的主题词是“改革”。

“开放才能有出路”

2007年9月,辽宁省劳动保障厅出台了一份《关于技工院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意见》。这份《意见》中提出,技工院校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设计上,应将长期的学历教育与短期的就业培训融入统一的教学管理体系中,应让劳动者不同目标的培训要求都能在自主选择、自主设计的教学环境中得以实现,要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把技工学校办成人人都能进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超市”。

这份《意见》是由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起草的,而“开放式教学改革”凝聚了解路新对于辽宁技工院校发展模式的所有思考。

在研究技工院校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及辽宁省的实际情况之后,他认为,技校必须改变依靠学历生源的单一发展模式,面向职业培训市场和所有需要职业培训的群体。15年主管就业工作的经历,也给了他更加多元的视角,“就业的根本就是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从而实现就业。如何提高?必须依靠职业培训。而这就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机遇所在。”

2007年,当辽宁省技工教育的字典里出现“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时候,技工院校“多元化办学”的思路还没有被正式提出。虽然“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多元化办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开放式教学改革”除了培训主体、培训学制等外延方面的多元化之外,更在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具体地回答了“怎么做”的问题。即“以学生为教育服务的主体”推进培训主体的多元化;“以模块制为课程单位”,即设计课程模块,通过模块之间的自由组合,形成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以满足多元培训主体的多元需求,并实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以学分制为教学管理的基础”,则为开放式办学提供了制度与管理方面的支撑,让培训主体的选择更加便利与自由。“我们认为,开放式教学改革从内涵发展的角度指出了通往‘开放办学’这一新发展模式的途径,强调通过内部的“质变”和“动因”实现外部的量变。”解路新用一句话进行了总结。

这一发展思路提出后,在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的大力推动下,《关于技工院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意见》以及《辽宁省技工院校学分制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教学制度陆续出台,19所学校展开了学分制试点、探索实行弹性学制,编写了十多本改革教材,组织了多次教学改革现场会和研讨会……

提出“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时候,就有人对解路新说:“你的想法超前了些。”但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解路新越来越感到,“放开了思路,才能放开技校的发展空间”。现在,鞍山技师学院、沈阳技师学院、丹东技师学院、辽阳技师学院等一批技工院校已经脱颖而出,寻找到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解路新:以前我们谈技工院校发展,总有一些习惯性的思维。例如一说加强技工教育,就是拿钱盖房子弄设备,把规模搞大,在评估的时候,也喜欢拿硬件“说事”。再比如,很多学校和校长都喜欢研究招生,认为招来了人学校就能生存,学校里两支队伍最大——招生和就业。学校有规模,招生人数多,这些都是好事,但如果条件确实有限,没有那么多投入,抢不到那么多生源,比如辽宁全省技工院校一年招生也就是4万人左右,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就不发展了吗?

技校发展面临的挑战、问题、困惑很多,但我认为技工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研究市场规律,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破除框框,放下架子,进行改革,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招生、教学、就业这三个要素中,教学是主帅”

解路新在《对辽宁省职业培训教学工作的几点看法》的文章中写道:“职业培训教学工作的本质是解决质量问题,而抓质量是职业培训工作的中心工作。”

在教研室多年,他一直很 关注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教学质量、培养质量正是影响技校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2006年,教研室制定下发了《辽宁省技工院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每两年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制定这个标准时国内还没有相关的参照。除开展常规师资培训外,在2008年辽宁省技工院校师资队伍调查的基础上,2009年,“辽宁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名师讲坛”工作正式启动,7位名师相继被推出;与沈阳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在专业课教师中培养工程硕士的工作,第一批由省财政补贴资助的75名教师将于今年毕业。坚持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学校和社会进行调研,先后形成了《关于辽宁省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辽宁省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调研报告》,参与了原劳动保障部《技工院校专业目录研究》《机械类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驱动”型教材改革研究》课题,进行了《技工院校实行开放式教学改革研究》《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之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教育研究》,组织编写了多本技工院校和就业培训教材,在人社部教材办各省组织开发国家级教材数量中排名第五。策划、组织全省技工院校生产实习教学技能创新作品评选活动,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收到实习作品600多件……

从教学制度、内容、管理的改革,到师资培训,再到教研队伍建设,解路新带领教研室所做的这一系列探索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技工院校的教学质量问题。

抓住了教学质量这个技工院校健康发展的“七寸”,解路新和教研室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来到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采访的那天,正碰上教研室的工作人员被解路新派出去到学校“听课”,为下一步开展的省内新试点专业一体化师资培训挑选培训师。解路新一直非常关注一体化课改,并认为这一旦与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结合,将给整个教学带来全新的面貌。

2011年上半年,教研室用两个月的时间,到省内外十余所技工学校进行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调研,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之后召开全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座谈会”,统一思想,明确了改革步骤和方向,提出了工作目标。随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观摩示范课、一体化师资培训班、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擂台赛等一系列工作密集推进。在2011年底,辽宁省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汇报会召开,12所参与人社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的技工院校交流了自己开展一体化课改的经验和心得,与其他参会院校代表一起共同探讨了如何解决一体化课改中遇到的问题。今年,在一体化课改试点范围扩大后,教研室随即决定在年底之前举办五期一体化师资培训班,以更好地助力一体化课改的推进。

“如何发挥教学质量的统帅作用,带动技工院校发展模式的变革?”解路新的追问还在继续。

解路新:招生的力度、推荐就业的能力,只有在教学高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和长久地发挥作用。否则,技工院校将无法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从谈起。

“德育应该改名为素质教育”

衡量技工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有就业率、就业质量的指标,有学生的考证率,有大赛的获奖数,有家长、企业的好评率……但在辽宁之行中,我们找到了另外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答案。

在丹东技师学院,送去富士康实习的学生普遍适应良好,成长很快,与其他去富士康实习的技工、职业院校学生的怨声载道截然不同,学生说这得益于他们良好的职业心态与心理素质,而这又得益于在校期间朱威军院长经常给他们上职业指导课。在鞍山技师学院,由副院长李成延主编的《焊接加工类专业职业素养培训教程》的校本教材新鲜出炉,这本与传统德育教材截然不同的职业教程,图文并茂,轻松活泼,以实训的形式开展职业素养教育,而此后还会有一系列与专业结合的职业素养培训教材出版,不仅告诉学生“职业”是什么,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一个“职业人”。在辽阳技师学院,学院独创了类似军营的素质教育拓展营,新生在此军训一个月,从管钱到做饭,生活全靠自理,在这里学生的体能得到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如今这个拓展营不仅受到了家长的称赞,还吸引了兄弟学校,纷纷表示想把自己的学生也送来这里训练……

2011年,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在全省技工院校中开展了心态健康教育,编写了《心态健康教育成功教程》,举办了全省技工院校负责人和教师参加的心态健康教育辅导讲座,旨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无论是解路新,还是我们此次所采访的技工院校,都不约而同地有一个观点:“技工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工作、学会生活”,并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因为一个完整的职业人的构成是丰富多彩的,而影响职业发展的往往是技能以外的因素。解路新说,应该给传统的德育课“改名”,改革为“素质教育”。不光有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心理健康、职业教育、如何生活、如何做人、体能训练等更加广泛的内容;形式也要进行改革,培养方式要更加灵活,相关的职业启蒙教育也应该渗透到专业课课程和教学中。

解路新:现在企业选人,都是先看人品后挑技术。技工教育不是教会学生一门技术就够了,而是要把学生培养为职业人、社会人。技工教育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现在的发展、毕业后的就业,还要考虑得更远,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适应企业能力,让学生能生活、会生活,这才是对学生真正负责的教育。

“开放式教学改革”、一体化课改、德育教育改革,三大改革合力将带来技工院校发展的一场革命。为此,解路新不懈前行着,一直在朝着心目中技校发展的最佳样本努力着,而这个样本就是把技工学校办成社会人人都能进入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超市”,这也是“开放式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给技工院校一片更加广阔的

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