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

第1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自1999年新课改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新的改革和突破,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令人可喜。但可喜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当前语文教学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的学习,把阅读教学上成思品课、故事课、文学课、常识课等。

出现这种重人文轻语言是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对“语文”的理解上,对阅读教学的认识上。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略谈己见:

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对文本有更真切、深刻的体会,读出独到的感受。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在这方面,可从三步入手: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等;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忌“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缺乏独特的感受;忌“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出现一些偏颇性的认识和见解,甚至造成误读;忌“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里找相关资料,找到之后爱不释手,这就导致了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二、精心进行教学设计

认真研读文本后,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说:“观念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可见,合理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课堂效果。

进行教学设计,首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时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个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另一个因素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我们应当牢记奥斯贝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分析学生的特点,只有这样,才会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三、灵活有效地实施教学

有了合理的教学设计,要转化为效果,必须要有呈现。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只有掌握了新的评价标准,才会灵活有效地实施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语文课新的评价标准是: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目标要明确;语文训练要扎实;教学过程要朴实。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根据新的评价标准,如何灵活有效地实施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应抓住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言”。 要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

读出情。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优美,怎么个生动、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譬如,同是幽默,老舍有老舍的幽默,(如,《猫》),鲁迅有鲁迅的幽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碰壁”),丰子恺有丰子恺的幽默(如,《白鹅》)。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不少词句形象传神:“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夏天……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早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或你想发明什么样的新型玻璃?)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第二个关键词是“多元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如:

精读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深入领悟;品读赏读,揣摩写法;积累语言,尝试运用。在这个基本式的基础上,可以有许多变式。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包括诗歌),可以用创设情境,激情导读,反复诵读,穿插评读的思路组织教学;对于托物言志的课文,如《白杨》,教学的重点应是借物喻人的语言,先理解字面的意思,再体会字里行间背后含着的意思,在读、思、议中知其志,抒其情,明其法;对于以事喻理的课文,如,《画杨桃》、《钓鱼的启示》,可在事与理之间设计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研读、品读重点句段,讨论交流,既了解事件,又悟出道理。

第2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效率 提高

1.前言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所占总教学内容的比值是最大的。任何一个学生从开始学习的时候起,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很多高中生对阅读似乎不是那么很感兴趣,阅读能力不够强、阅读品味不太高以及阅读水品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归其原因都是由于阅读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所以要想让高中生在阅读方面的情况有所改善,就必须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效率。本文主要是结合目前高中的阅读教学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提出一些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个人建议,希望能对高中的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2.目前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2.1阅读教学的观念太过陈旧。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读者和作者之间进行的心灵对话,然而在目前的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太过于陈旧,总是沿袭着以往由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的老观念,那么无形之中教师就剥夺了学生进行阅读的权利,学生的主观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对阅读的独立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

2.2阅读教学模式缺乏创新。纵观高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通常都是将阅读材料自己读一遍之后,就开始把阅读材料分解成几个部分来进行讲解,这样不但失去了阅读材料在整体性上的认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忽略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没有很好的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这种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也让阅读教学显得枯燥乏味,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3阅读教学太过脱离实际。身边的事情往往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然而在高中的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的选取往往仅限于课本上的阅读材料,缺乏新意和吸引力,以至于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阅读教学的效率低下。

2.4阅读教学不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时候都是讲解所谓的标准答案,其实他们忽略了阅读教学本身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从中去感受一些不同于教师讲解的乐趣,因为相同的文章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也许理解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标准,就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乐趣,也就失去了对阅读学习的最初动力。

3.提高高中阅读教学效率的建议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简单一点来说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让人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材施教,激发人的学习潜力,提高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分析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教学中学到的不仅是材料上的知识,还可以学到更多学习的方法和培养起一些应该具备的能力。

3.2阅读教学模式应该创新。在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要对阅读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主要是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来弥补其不足。既然是"互动",那就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进行学习,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馈回来的信息,促使教师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师生间的紧密配合,最后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所需的阅读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实现师生间真正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不仅限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提高学生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知识的掌握程度。

3.3让社会生活走进阅读课堂。俗话常说"投其所好",我们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要想让高中生真正的喜欢上阅读课,就必须把阅读材料准备来符合他们的"喜好"。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相关内容感兴趣了,自然就会认真的想要去阅读和理解,此时再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和辅助,相信阅读教学的效果定然不会差,所以让社会生活走进阅读课堂是非常有必要性的。

3.4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能力培养。每个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阅读教学很大的一个教学任务就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自读和自悟能力,这也是阅读的基础。并且在语文的新课标中就明确的指出了:"阅读的教学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很好的具备理解、感受、评价以及欣赏的能力"。所以在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立思考、独立品味、独立感悟等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加深学生独自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能把自己融入到作者的写作意境中去,达到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最终目的。

4.结束语

对于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效率,还有一段较为漫长的改革之路要走,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肩负的责任还很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进行创新。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老师到底是会教还是不会教,主要就是在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进行体现的。所以,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责任,因为它对激发高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及写作水平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孙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

[2]柴树梅,李青云.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

第3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学生思维

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阅读能力如何、水平怎样,反映了一个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是个体通过阅读方式进行学习的行为表现,用以实现心理任务完成的状态。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了,相应地对于语文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会提高。所以说,提高小学阅读教学水平就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恰恰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应仔细斟酌、认真对待的问

题。依照多年的教学实践并结合新课改相关理念的学习,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阅读心理,从最初的期待产生,继而期待实现,同时在产生新的期待,这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心理矛盾运动过程。从接受读物的一刻开始,学生的思维活动就开启了,思维要对信息源进行询问、作出猜测、产生期待等。由此,内驱力产生了,这些询问、猜测与期待为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提供了强大的

力量。

其次,不论接受任何新知,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觉得教师要有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被教师的热情所感染。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燃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情感波动,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情绪趋向,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正是想象力无限丰富的年纪,他们感受课文形象之时,大脑皮质的兴奋中心开始转向课文本身的语言,并进入情境之中。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朗读的声调、言语的组织情况等,适时把握学生情感燃烧点,引导他们去感悟、去体验。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通过图片的展示引导学生进入一个大美意境,然后让学生边读边体味“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人间仙境的瑰丽多姿。在读中再次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点。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并自行建构起阅读的自主性,要让学生主动阅读思考,就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数事实证明,只有学生的心灵足够自由了,他们的潜力才能发挥到最大化。鉴于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其主体地位得到加强,逐步建立起学生对于阅读的信心,更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重视朗读的作用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是一门靠语言传播思想的学科,对于课文内涵的理解,通过多次朗读是可以实现的。另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对于写作也有一定的作用。朗读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也要注意创设朗读的意境,如提供阅读材料的背景知识,就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意图,加深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由此,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既加强朗读能力,又体会了文章内涵,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4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再创造的心理过程。教学大纲也要求教师“要不断端正教学思想,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等。要让学生们能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并被深深地吸引住,阅读是关键。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标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是信息量急增的社会,也是阅读的社会,阅读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书既是益友,更是良师,可以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完善与发展,所以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现代教育学家普遍认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具有和谐共融的智商情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而阅读教学是可以起到这种作用的,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只是长期以来,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却一直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学会阅读,还是停留在为了眼前的考试而读,被动地接受老师或教参上对文章的解读。这种现状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无疑是不适应时代要求的。

二、提高语文阅读效率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活用现有教材。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注:现在初一初二使用的新教材这一矛盾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初三用的仍是老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如讲《孔乙己》和《范进》两篇文章时,可以把切入点定为孔乙己和范进的换位思考:范进如果面对酒客的奚落会怎样表现?孔乙己如果面对岳父的谩骂会怎样?孔乙己如中举会不会像范进一样发疯?……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这样一改传统的教法,对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大有裨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5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阅读 教学效果 提高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和要求以及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做了以下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运用生动直观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从而迅速把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如在讲授《春》这篇课文时,以下面一段话为导入,一下就激发了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

同学们,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仿佛就展现出一派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美丽景色;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用自己的彩笔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杜甫的绝句(《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是通过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的?(鸟,柳树)我们还学过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大家再一起来背一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又是通过什么景物来描绘春天的?(春风)其中哪一个字用得特别好?(绿)绝句只有四句,它往往只能从一个或两个角度,也就是选取一、两种景物来描绘春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绘春天的,从而导入新课。

二、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轻声自读或默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笔到,让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及时了解个体阅读的情况,对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给予单独辅导,了解学情,收集学生疑难,作为确定或修正下面导读问题设计的参照,从而大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钻研和把握,结合学生了解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或几个“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发言交流,争论反驳,形成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让学生扬长避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如本人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时问学生:这位小男孩长大以后还敢说真话吗?学生们的热情顿时被调动起来,有的说不会,有的说会,学生合作讨论非常热烈。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参与讨论,以倾听为主,只在适当的时候加以点拨,拓展思维,将探索引向深入,切忌将主观意见强加给学生,影响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起到桥梁作用,沟通各组联系,传递各组好的学习方法,达到小组之间的互补互促。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引导,深化学生思考。经过组内成员合作,小组之间合作,依然有些问题理解得不深入、不准确,有些重点问题没有涉及到,这时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引导,补充归纳,将学生的探索活动引向深入,使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落到实处。如本人在《风筝》的合作学习中,很多小组对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理解不够透彻,于是我特意引述了鲁迅的其他作品加深他们的印象。

四、鼓励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我们每周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反馈会。首先在小组内各自汇报本周阅读的情况,如阅读的篇目、精彩的章节、阅读心得等等。其次每组按顺序轮流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做读书演讲、展示阅读成果,如读书笔记、卡片、剪报等。最后老师进行总评,指出不足,表扬先进。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既是对他们的督促,也是提供同学间相互交流新信息、新感悟、新享受和不断获得阅读动力的好场所。叶圣陶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继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各层次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必须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内外学习真正形成智慧互补,而不能流于形式。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践新课标,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钻研新教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蒋成璃.体验:阅读教学的新航标[J].语文学习.2005.2.

[3]程伟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语感能力培养的途径初探[J].现代语文.2006.4.

第6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展探究性阅读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宋代教育家朱熹曾说:“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问题的思考,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才能在对问题不断的发现、解决中培养起来。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都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哪些需要背诵,哪些需要熟记,教师都一一点明,学生无需动脑,无需智慧,只需要简单的机械记忆。学生的头脑中没有问题,有的只是教师教的知识还有哪些需要记忆和背诵,缺乏自主参与、分析文本的意识,这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人生的浪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如在教学鲁迅的名篇《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我们还学过哪些描写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人的文章,比较一下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吴敬梓《范进中举》的范进。学生在对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中形成了积极性、发展性思维。范进遭胡屠户无端辱骂后,还唯唯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还硬撑着作“窃书不能算偷”的辩白;范进穷困潦倒时,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中“东张西望”寻人买鸡,而孔乙己尽管饿的“脸色清白”,但也不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孔乙己穷得连自己都吃不上饭,却把自己少得可怜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范进在接受胡屠户的银子时,明知从此不会再用他接济时却还在说:“若用完了,再来向老爹讨着用”。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对比,学生对孔乙己的形象认识的更加深刻、丰满。通过这两个主人公的比较,学生会自然延伸到周围人物的比较以及他们的不同归宿,进一步引发了问题意识。范进家的众邻居当得知范进中举后,纷纷送来鸡蛋酒米,并出主意想办法为他治病,胡屠户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都反映出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孔乙己周围的酒客们则表现出冷漠和麻木,孔乙己不过是使“店内外充满了快乐的空气”,“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酒店的掌柜对孔乙己也是一幅冷漠的情怀,经常对“十九个钱”唠叨,充分表现了病态化的社会异化了人们对不幸者无动于衷的悲凉。通过这些引导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加强和培养,逐步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二、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如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学生多思考对这些重要元素的理解是否可以呈现多元化,多推测其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鼓励学生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发散思维,敢于逆向思维。在形式上,让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分工合作,展开集体讨论。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一旦得到充分调动,其主体思维的发散程度不仅可以与教师同步同等,有时往往还能有所突破甚至超越。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学生选择了:皇帝后来会怎样?两个大臣后来会怎样?两个骗子后来会怎样?说真话的孩子后来会怎样?百姓后来会怎样?甚至邻国知道了这件事情会怎样?等等由此可见,教师要努力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热情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从而为整个训练系统创造良好的主体心灵背景和思维模型。

第7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蒙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51-01

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蒙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如何才能搞好农村牧区小学的蒙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如下探讨。

一、阅读教学要注重感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在长期阅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感悟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整个感悟过程需要他们自已完成,而不是老师包办代替,给学生心灵以自由。当然,老师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适时加以指导。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生活中的阅读兴趣。如鼓励学生在上学路上,有意识地阅读路标名、店铺名、宣传栏上的文字信息,既巩固了所学的词字,又激发了阅读兴趣。

2、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交流方式,开展有趣的阅读评比活动。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边读边想,也可以是边阅读边批注。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阅读的感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老师交流,下座位找好伙伴交流,也可以课后和家长交流。在交流中,通过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学生能进一步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不同的价值取向,最终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阅读成果的展示形式应灵活多样,如定期举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展评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课堂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效率

1、把握阅读要领。根据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大致可分为精读、略读、浏览几种。要让学生学会精读和评析: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蒙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与感悟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突破,学会设疑,释疑。所谓局部突破,就是要再深入进去,把握每一段各层次具体写的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各层次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3、学会使用图注与圈注,“不动笔墨不读书”。“图注”是根据文章描述或者说明的内容而制作的图画,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在阅读中,学生可看图领会文章内容,或边看课文边画图以加深理解,增强阅读中的形象感。“圈注”是指阅读时给字、词、句画上符号或者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中点点划划、眉批边注,包括会看课文注解,边读边圈点勾画,边读边评注以及做读书笔记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还可根据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和内容运用一定的符号帮助阅读。如用“”标记重要词语,用“――”标记精彩的描写语句,用“~~~~”标记精要的议论片段,用“……”标记名言警句等,批上心得体会,注出疑难问题。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加深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培养起仔细阅读、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加强对文章的记忆。

三、抓好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

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才能积累深厚的蒙语文功底,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阅读就能提高的。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针对农村牧区孩子拥有课外书籍的数量极少这一现状我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籍借给班上供大家阅读。这样一来,图书角不再单调,有《安徒生童话选》,也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故事大王》,课间或午休时,不少孩子捧着书静静地读呀读呀,时而会心微笑,时而若有所思。广泛的课外阅读能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蒙语文知识,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8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阅读教学;协同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即标准中强调,要求能够运用普通话,对教材内容进行朗读和默读。可知,朗读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同时也成为最基本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朗读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也阅读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拥有良好的语文素质,提升语文思想道德品质。而事实上,纵观当前语文教学活动,朗读教学同阅读教学是相区分开的,朗读教学未能在阅读教学中使用,不仅使阅读教学的教学难度增大,而且使学生在朗读学习中缺少情感传递的特点。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的必然性

1.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当前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标什生了变化,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朗读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在新标准中,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最直接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朗读中的默读正式阅读的一种主要接收形式,因而说《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实现协同发展。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是语文学科性质决定的

不论是朗读还是阅读教学,其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掌握文本信息,了解文本所要传递的情感内容。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的教学活动并不存在很明显的划分,即其写作教学、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在某一层面上所要传授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通过不同的形式内容展现出现。因而实现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的必然的。

二、实现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的策略

1.重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

近年来,小学语文发展的问题在于各个环节的独立区分发展,导致语文教学活动失去灵性。因而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性最基本的在于能够从小学生、老师、学校等主体方面入手,使其树立其朗读和阅读本是一体,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学习手段。从而才能在课堂教学、课后教学安排中,有意识的让学生能够展开朗读学习,利用朗读学习来展开文本的阅读学习。如某学生在课后做阅读理解时,利用朗读的方式来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使自己的朗读更具情感渲染性也使得在做记叙文的文本阅读时,该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做好阅读理解的相关作业。

2.利用多媒体推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推动多媒体更加广泛地在教学活动中使用。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使用的频率和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主要体现在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开朗读教学活动。第一,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具有标准情感的范读,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情感表达,而不同的情感内容有着不同的朗读标准,利用多媒体能够高效的表达出文本的朗读标准,从而为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更为准确的指导;第二,多媒体能够为小学生语文教学寻求更多的文本资料,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展开课外延伸,寻找更多具有朗读和阅读双重教学内涵的文本,而多媒体则通过资源共享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素材内容;第三是多媒体能够实现文字的动态化发展,即能够将文本内容转换为画面,在读图的时代,读图也成为了一种阅读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师丰富了阅读教学的内容,使得朗读教学能够同多种形式的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运用多媒体声形并茂、生动有趣的特点,通过情景创设,让文本的语音和文字内容以画面或是其他形式存在,保证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性发展这一教学目的能够实现。

3.以读书交流会巩固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

读书交流会是一项不分年龄不分群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读书交流会学生能够以朗读的形式同其他的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到的文字内容,从而实现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在读书交流会中,朗读成为阅读的主要表现形式,阅读成为实现朗读的渠道,即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能够在学生彼此的合作交流中实现融合发展,并且能够让朗读和阅读两种教学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简言之,多媒体、读书交流会都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在推动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协同发展的最终是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奠定语文学习基础。而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的两个环节,实现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需求,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理论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可知通过要求正确认识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相互关系,才能有目的的展开协同发展,其次是要求能够利用媒体技术能够展开小学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的协同发展,最后是要求能够利用读书交流会,将阅读和朗读作为一种贴近语文教学生活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高美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新课程学习(上),2011,11:76.

[2]马海华.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J].情感读本,2015,29:63.

第9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范文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与数理学科所具有的精确性不同,语文学科则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诗无达诺,一百个读者心目中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语句的理解、段落的划分、主旨的探求、人物的品评、写法的分析,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没有统一的答案。语文教师正可利用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向书本、向权威、向老师挑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再者学生阅读的许多课文是古今中外多种体载的文学精品,语言精美,形象鲜明,而且风格各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创设良好的契机氛围,使学生感知形象,感触情景,从而培养情趣。

如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别序》一文中,作者王勃用华丽典雅的语言描绘了滕王阁的雄伟,将读者带入壮观的亭台楼阁、山容水态之中,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这样的课文,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让学生领会美的意蕴,并从中悟出作者对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怀,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熏陶、感化。

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个性的心理素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现在的作文教学仍以培养学生语文表达能力为目标,只注重对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这些方面的培养,缺乏对心理素质培养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写作除了交流思想、训练表达能力以外,还有另一个功能――宣泄情绪,以求心理平衡,发展健全的人格。生活是复杂的,人在生活的过程中总会有喜怒哀乐,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情感丰富,情绪具有强烈的冲动性和不稳性,但他们又缺乏自我心理调控能力。而作文,包括周记、日记和心理随笔,正是他们宣泄情绪情感的好渠道,因此,我提倡学生平时坚持写周记、随笔,以释放自己的情绪。在批阅时,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积极的反应和适当的辅导。

对于课堂上的常规作文,我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情感容易流露,容易激起其情感共鸣的命题,让学生写作,如家庭、友谊、交往、人格等方面的题材。在这些题材中,学生往往能充分地表现出其个性品质,如家庭关系的冷漠,使之产生自卑、敌意、怀疑的性格特征,在处理同学交往和学习上的问题时,容易冲动,有时甚至会出现“不想学习,想要逃避出走”、“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消极思想。这时,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不但对他们作文的立意和语言作出评价,还应对其所宣泄的问题加以疏导。如我班的一位学生在一次英语竞赛中没有考出预期的成绩,他在作文中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显得十分悲观。我就在其作文后写了这样一句评语:“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待挫折,也是一位同学人格成熟的标志。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之后,他的情绪有了起色,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三、在说话训练中培养个性心理素质

多年来,我坚持一种做法:每天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创意说话训练”,话题自选,人、事、物、情、见、闻、感、悟,畅所欲言。通过说话训练,学生的胆子大了,口才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逐渐形成对自我合适的评价态度,在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时,由遇事抱怨环境或他人转向着重改善、提高和发展自身,并最终自觉控制、规范自我,以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和同学的人际交往上,逐步形成了如诚恳、坦率、幽默、助人、守信等有助于增进其人际吸引力的个性品质,学会了正确地评价他人,欣赏他人,与他人有效的沟通。说话训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个性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