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第1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北京:成立全国首个“智慧旅游”联盟

由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召集,全市16个区县旅游委(局)、部分4星、5星级旅游饭店,4A、5A旅游景区,A级旅行社和部分市级民俗旅游村,相关旅游院校、科研机构、规划设计单位,科技企业及网络媒体等各相关业态领军单位共同发起的全国首个“智慧旅游联盟”——北京“智慧旅游”联盟5月10日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中国移动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代表宣读了《成立北京市智慧旅游联盟倡议书》。希望更多有志于北京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合作伙伴加入到“智慧旅游”联盟中来,共同承担北京“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神圣使命,共同分享“智慧旅游”带来的无限商机。

阿拉善:在京举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5月15日,由内蒙古阿拉善盟盟委行署、内蒙古旅游局主办,阿拉善盟旅游局承办,中瑞基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走进苍天般的阿拉善——2012阿拉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通过国内旅游界知名专家学者对阿拉善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机遇、挑战的分析研究,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阿拉善旅游发展思路。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阿拉善旅游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性、惟一性明显,拥有航天高科技——“东风航天城”、世界沙漠地质公园巴丹吉林、植物界活化石“胡杨林”、贺兰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等,阿盟旅游需在定位、规划、营销、管理等方面加强学习、快速提升。

青岛:2012国际啤酒节更换办节场地

第二十二届青岛国际啤酒节今年将在“世纪广场啤酒城”举办。世纪广场啤酒城南起香港东路,北至崂山区政府南门前仙霞岭路,距离青岛国际啤酒城仅1000米的距离,由会展广场、文博广场、商业广场连片组成,共计20万平方米,节日期间,仙霞岭路和苗岭路的部分路段将临时封闭作为步行街。这比往年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承办地——青岛国际啤酒城还要多两万平方米。

北京:密云引资60亿打造潮河外滩

4月23日,位于潮河两岸与南山山前的密云生态商务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据悉,商务区将依势规划成“山、水、城”,打造成北京惟一由水系贯通的商务园区。建成后将形成绿色环保产业、健康医疗产业、休闲旅游产业以及配套商务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具有成长性创新型企业总部,建设成为“国际绿色休闲商务示范区”、“首都绿色健康休闲产业总部基地”。

第2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一)城市关系的转变

城市是人类生活、工作的载体,其核心内容是人。传统城市人与城市的关系是对立与分离的。智慧城市打破了这种关系,在信息技术渗透下从智能化向智能思维化过渡,以虚拟化形式进入到人类日常生活工作中,使主客体关系从“单一性”转变成为“多元性”。智慧城市中主客体以虚拟形式存在于信息世界,其最终目的是人性化服务,实现实时互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打破了传统主客体与“沉浸性”、“依寓性”、“一体性”的关系。在智慧城市中每一个人或每一项城市设施都可以作为一个单元附着特定的智能特征。在这种智能化特征的引领下,人与城市设施之间逐渐融为一体,同时使城市不再是被动改造对象,而是具备反馈、调节、智能反应、感知等人工智能性质,实现虚拟世界主客体互动关系,改变人类的活动模式。

(二)城市构建的提升

智慧城市有着明显的人工生命化追求痕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模式可分为感知层、神经层、智慧层。感知层处于智慧系统终端,是城市感觉器官,通过感觉设备实现城市感知。神经层是智慧城市传输网络由物联网、互联网组成。智慧层是智慧城市大脑,实现数据分析、处理的最终决策。不同城市在其特定环境与资源因素下会选择某一种或多种模式组合方式完成智慧城市建设。从建设目标来看可分为民生建设模式、城市功能建设模式;从建设动力来看可分为投资拉动型建设模式、创新驱动型建设模式;从建设过程来看可分为由下而上模式和由上而下模式;从建设方式的角度来看可分为重点突破模式、全面推进模式;从资源配置来看可分为政府主导模式、市场主导模式;从建设先导性来看可分为产业先导型、技术先导型。

(三)城市功能的升级

第一,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与否,加入了信息技术为核心技术城市建设后,固有城市物理空间开始变化,城市传统物理空间模式转变为全新的信息空间模式;第二,城市空间发展成为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交互依存的复合体;第三,信息虚拟化空间与城市物理空间通过网络实现压缩和重叠,城市生活逐渐从物理空间走向虚拟空间,完成城市对地域性超越;第四,城市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出现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并存、实现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第五,城市公共服务方式由传统物理模式向网络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技术型服务模式转变。

二、亚洲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相对较晚,加之建设初期没有统一规划,缺乏核心技术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所以研究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定位和策略对我国建设发展智慧城市很有必要。

(一)日本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1.国家计划与建设现状

日本是亚洲建设智慧城市较早的国家之一,其智慧城市建设既是对建设未来先进舒适城市的一种思考和探索,又是在新形势下解决环境与能源等问题,提出的一种新方法。2001年,日本实施e-japan战略,主要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的研发,为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4年,日本实施u-japan战略,通过创造新商业模式及新服务,开发区域咨询平台,强化电子政务服务,以及建立促进用户使用网络的软条件,为日本创造了良好的上网条件。2009年,日本实施i-japan战略,主要是3大领域(电子政府和电子自治体、医疗保健、教育人才)建设,其目的在于构建人性化、智能化的城市,将科技和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的每个角落,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的革新,最终实现自主创新。日本从e-japan到u-japan再到i-japan实现三级跳,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的建设中,从而带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日本智慧城市主要采用完全由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模式进行建设,政府干预较少,仅提供有限的基础设施或政策支持,主要由运营商负责建设实施和运营管理,以此充分调动运营商的积极性。日本政府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主要扮演推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2.特点浅析

一是制定通信建设、信息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等一系列城市发展战略,确立智慧城市建设核心地位,为智慧城市基础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从国家战略发展层面明确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政府以协调者、推动者的身份,支持和鼓励企业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并强调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技术和经济优势。三是采用“样本试点到全面推广”发展模式,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偏离方向的问题。四是强调“民生重点”核心建设思想,重视市民参与,以及市民利益最大化方针,保障了智慧城市建设民愿支持的力度。

(二)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1.国家计划及发展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意识到了国家未来发展竞争劣势。为此,新加坡政府开始寻找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点,最终将国家未来发展点确定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并制定了一系列长远规划,开始了长达30年的“智慧国家”建设。新加坡智慧国家建设共经历了4个主要阶段:1992年“IT200-智慧岛计划”、2000年“信息通信21世纪计划”、2006年“智慧国家2015计划”、2014年“智慧国家2025计划”。其智慧城市主要依托“智慧国家2015计划”,其中有四个关键内容: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包括建设超高速且具有普适性的有线和无线两种宽带网络;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开发精通资讯通信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力资源;开拓主要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产业改造。

2.特点浅析

一是前瞻性与持续不断的政策支持是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目前成就的关键因素,宏观政策面的指导为国家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构建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智慧国家建设的顺利实施。三是经济支持保障了智慧国家系列计划的顺利实施。四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实现全国信息化消除了数字鸿沟。五是增强通信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力度,保障智慧城市建设人才需求。

(三)韩国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1.国家计划及发展现状

早在2004年,韩国政府就推出了u-Korea战略,加快韩国信息化进程,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智能技术刺激可持续发展力和竞争力。在u-Korea战略中,u-City是一个重要单元。它以市民为中心,将环境与技术集成,从而组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目前,韩国u-City建设已涉及22个城市,包括首尔、釜山、仁川等重要职能城市。韩国的u-City包含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New City+ubiquitous,即新城市建设,主要针对新城市进行智慧化建设;另一种是Old City+ubiquitous,主要针对既有城市的特征,加入各项智慧应用元素与应用。

2.特点浅析

一是统一规划、整合资源,以先进的数据技术为基础整合资源,发挥既有的IT产业优势;二是以人为本,从国民角度出发,根据民众生活需求,侧重规划城市发展线路;三是积极建设多样数据分析库,夯实“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四是扩大电子政府影响力,推进政府组织间交流。

(四)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与特点

从宏观类型上看,亚洲智慧城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日本为主的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目标的智慧城市;第二类是以韩国等国家以中央层面信息化战略为依托,在城市中重点部署智慧的城市应用,解决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第三类是新加坡这种国家层面的战略,除了智慧应用外,还以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人才发展为重点。从智慧城市建设类型上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城市型智慧城市,例如“智慧东京”、“智慧首尔”。该类型是亚洲智慧城市的常见类型,具有普遍借鉴意义;二是泛城市型智慧城市,例如马来西亚的“多媒体超级走廊”、韩国的“智慧松岛”。该种类型较少,但具有代表意义;三是城市区域型智慧城市,例如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市中心智慧建设”等;四是国家型智慧城市建设,例如新加坡的“智慧国家”、日本的“i-japan”,该类型对建设背景有一定要求。从运营模式看可分为五类:一是政府投资建设维护。在这种模式下,政府拥有较强的自,多用于非营利、公益性公共服务或市政服务;二是政府投资、运营商委托运营,是政府与企业协作关系的一种模式;三是政府与运营商共同投资,借助运营商信息、网络等产品和技术优势,在减少政府投资的同时促进企业发展;四是由政府牵头、运营商投资建设与运营,这种模式多用于营利性部分的建设与运营;五是政府提供基础设施,运营商独立投资建设并运营。这种模式完全体现了市场发展规律,政府不承担投资与风险。

三、北京“智慧城市”建设实践

北京不仅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决策中心,更是我国对外展示国际化大都市风采的窗口,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北京的自然生态、基础设施、公共交通、产业结构、卫生安全等诸多领域的问题渐渐凸显,“数字北京”已无法满足北京的发展需求,因此急需转变城市发展方向。

(一)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

智慧城市建设意义不仅仅体现在高新技术的应用、改善城市环境等,还可以帮助城市转变发展模式,使城市发展更趋于科学、合理,实现经济与科技的相互促进发展。

1.“智慧城市”建设是北京经济增长的“倍增器”

智慧北京建设的核心与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数字化产业等,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为依托的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北京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同时会产生强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促进各行发展创新,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衍生新的产业形态,进而保证北京的国际化大都市发展。

2.“智慧城市”建设是北京产业结构的“转换器”

在智慧北京建设中,智慧技术运用将改变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转换器”。智慧北京建设将使大量智慧技术融入到城市建设中,不仅会提升城市自身的创新能力,更能增加城市建设的科技含量,从而带动产业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将再次推动城市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3.“智慧城市”更符合“十”城市建设理念,是北京发展的“助推器”

智慧北京建设更符合“十”城市建设号召理念,是北京市未来发展的“助推器”。智慧北京建设是以数字北京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的城市建设。智慧技术应用不仅会带动经济增长,更会促进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有利于重新规划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而形成符合“十”城市建设号召理念的绿色生产与生态发展有利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经济与科技互相促进方式,为北京市未来发展助力。

(二)智慧北京建设现状

1.政策方面

2012年,国家《智慧北京行动纲要》,从政策上明确了智慧北京建设的方向。之后,国家相关部门及北京市不断推出智慧北京建设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智慧北京建设,从政策层面鼓励北京引进重大项目,支持企业投资并参与智慧北京建设。

2.技术方面

2012年3月,北京市召开“智慧北京”动员和工作会议,并正式对外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标志着智慧北京建设全面进行。政府针对“智慧北京”明确了三项基本特征:宽带泛在基础设施、智能融合和信息应用、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以及行动计划。截止到目前,智慧北京城市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宽带城市与无线城市建设方面,2012年底实现了20M有线宽带全覆盖,2015年初3G+WLAN基本实现全面覆盖,4G无线网络覆盖建设同时启动。目前已实现WLAN接入点10.5万个,3G基站2.2万个,7个重点区域为市民提供3年免费无线上网服务。在政务物联网建设方面,四环内超过95%的范围实现了政务物联专网覆盖,四环以外根据需求实现了区域覆盖,远郊区县实现了行政中心区覆盖。2014年底,北京市建立了完善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在统筹管理、信息共享、智慧服务、综合管理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支撑。建立政务云服务体系。按照“市区两级、覆盖全市;物理分散、逻辑衔接”的框架,构建“1+N+16”政务云体系结构。

四、国外智慧城市建设对“智慧北京”建设的启示

综合智慧北京发展现状以及亚洲智慧城市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速智慧北京的建设步伐:第一,宏观政策领域:将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纳入到法律法规及行动标准中,以法律手段保障建设计划。加强资金统筹,引导多方参与智慧北京建设,积极吸纳企业参与,合理利用企业的技术与市场资源优势,推广智慧北京品牌,形成智慧产业与智慧企业对接,通过智慧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创新。引导社会、企业、政府与工程技术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建立信息共享与科研联合机制。第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领域:建设全市统一的传感终端网络、政务物联数据网、无线宽带专网及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高速信息网络,实现“无线城市”建设蓝图,构建全覆盖的高速无线网络;积极争取电商及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资源支持,自主研发并推广带有智慧北京特色的现代信息技术产品。

第3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资源;效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资源配置和广大民众就医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智能硬件终端普及、传感器技术进步、互联网基础设施改善,互联网医疗成为未来医疗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研究产生背景

我国目前整体医疗服务行业环境仍存在较大挑战,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1.1 互联网+医疗相关概念界定

(1)“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提供或改善卫生服务与信息交流,不断推动互联网创新技术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广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本平台的创新技术与效率变革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样态。

(2)“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

(3)移动医疗:运用移动通信技术――如PDA平台、移动终端和卫星通信数据来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服务,深入到移动互联网领域,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服务类App实践应用为主体。

(4)远程医疗:以计算机技术、遥感、遥测、遥控技术为载体,充分发挥高端医院或专业医疗优质资源,辐射支撑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边远区域、海岛或流动舰船上的伤病员,实现远距离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

(5)网络医院:田军章(2016)认为网络医院是以医疗机构为依托,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构建医疗机构之外的服务对象开展专业在线互动诊疗、咨询预诊等远程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1.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背景

医疗服务,特别是我国的医疗服务具备互联网入侵的所有特征:大空间、低效率、多痛点、长尾特征。

1.2.1 医疗服务空间巨大

2014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将近3万6千亿,近10年来,一直保持近20%增长速度,预测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

1.2.2 医疗服务效率低下

根据彭博社的世界各国医疗系统效率排名,在被调查的500万以上人口,人均GDP至少5000美元,预期寿命至少70岁的47个国家中,中国排名第36。

1.2.3 医疗服务痛点较多

从患者角度,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长时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院内医疗服务质量低下,院外跟踪病情空白问题凸显;从医生角度,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医生职业工作强度大、收入较低、风险较高。从医院角度,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医疗被迫扩张成管理难度加大,而另一方面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大幅浪费。

1.2.4 医疗服务长尾显著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呈不均匀态势,存在大量长尾人群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三甲医院分布格局过于集中,多数高端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城市,大部分地区罕见病难以满足治疗需求;卫生部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同2009年版对比,药品品种增长迅速,药品产品数量惊人,仅2013年,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416件,新药长尾特征明显。

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现状分析

吉林省拥有相对完善的医疗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截至2015年末,全省有卫生技术人员15.09万人,实现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100%,但在全国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面临着融入全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与升级问题。

2.1 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2.1.1 政策环境

吉林省于2016年4月26日《关于积极推进吉林省“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吉林省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促进区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推进我省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健康、医疗档案等信息共享。推动吉林省人民医院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大中型医院开展在线预约门诊、远程医疗、健康管理等业务。加快智能心电监控、生物芯片、智能眼镜、智能手环、嵌入式人体传感器等可穿戴设备产业化。鼓励省内医疗健康企业与百度、华为等互联网龙头企业开展合作,运用大数据、云技术等开展健康预诊、实证服务,实行长期跟踪、定期更新、预测预警等特色化管理服务。

2.1.2 医疗状况

智慧医疗未来强调协同统筹平台和运用平台形成不同区域间的互相联通。当前吉林省正在积极打造医院信息化三级管理平台,省、市、县三级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与公共卫生服务和医院有机结合;吉林省民营医院部分已开设远程诊疗中心,对接优质资源;长春北部建立了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

2.1.3 存在问题

吉林省互网医疗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发展主要集中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这一初级阶段,医院联网服务形式主要表现为网上挂号、预约问诊等基础服务,对“互联网+”深刻含义的正确理解和逐步实现对当前吉林省互联网医疗发展非常重要。

2.2 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国际经验

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距今已发展多年,拥有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布局。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成果和经验,增强我国在互联网医疗发展领域的预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我国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2.3 吉林省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分析

吉林省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也取得了可喜成果,但与浙江等省相比,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和现状,医疗资源配置与互联网结合都有待进一步发展。

3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对策及建议

吉林省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包括目前移动互联网医疗产业的技术难题、商业模式建构以及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供不应求等问题,拟解决病患信息不对称、医疗资源浪费、增加医院社会效益、包括缓和医患之间尖锐矛盾等问题。

3.1 互联网+医疗发展模式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医疗在线服务行业逐渐崛起、医疗服务开始由PC端向智能移动端的转变,并形成五种发展模式:互联网+医院形成智慧医院;互联网+硬件形成智能可穿戴设备;互联网+医药形成医药电商;互联网+保险形成个性化商保服务以及互联网+基因形成精准医疗。

3.2 “互联网+”行动与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策略

(1)在医院方面,建设智慧医院。加强医院与科技公司合作,从多个维度构建基于诊疗病例和持续监测的病患数据,通过智能算法和数据挖掘形成精准、高效的诊疗实证,形成诊疗方法论上的创新,实现移动全流程无纸化、智能指引信息透明化、挂号费用优惠差异化、支付方式多元化、安全部署独立化。

(2)在患者方面,优化App界面及环节构成。可参考“掌上浙一”APP软件将界面分为手机挂号、智能分诊、取报告单、医院导航、健康资讯等板块的做法,让患者根据人体模型选择不舒服的部位,显示相关部位易发疾病及主要症状和伴随症状,使患者能够进行初步自诊,并提供相应医院及科室建议,进行线上智能分诊,完善“就诊卡”模式并拓宽服务,延展至院内可能活动,开设支付宝就诊预约、就医流程指导、医药费移动支付等功能。

(3)在制度方面,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责任认定制度。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到医院、个人及第三方平台,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或部门,进行赔偿判定与事后调解,重塑公信力,缓和医患矛盾。

(4)在信息方面,建立信息联网云平台。可参考浙江省中医院“医联体”云平台,整合优质资源、有效分配,通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线联动的分级诊疗,建立有效机制与法律法规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强信息提供与使用的监管与约束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在药企和保险公司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院内、院外可持续监测的大样本数据,辅助医药企业有针对性的药物开发,为保险公司提供可供追溯的客户信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医疗及社会资源配置合理化。

4 结语

在互联网医疗产业中,我国医疗行业蕴藏着重大技术创新等巨大的潜力,国内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重点行业,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模式一定会对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国强,由丽孪,陈思等.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1518.

[2]王晶,朱慧颖.“互联网+医疗”重构医疗五大产业链的分析[J].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互网天地,2015,(08):15.

[3]闵杰.互联网+医疗的探索与痛点[J].吉林医学信息,2015,31(4):2729.

[4]方诗旭.“互联网”医疗:打通健康干预全过程[J].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智慧城市分院.世界电信,2015:5762.

第4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摘要】随着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物联网在医疗系统、智能交通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探索将物联网的框架渗透到智慧低碳经济的框架体系中,构建基于物联网框架的智慧城市低碳经济体系构架,为企业绿色价值定位,衡量城市低碳经济价值提供依据。

【关键词】物联网;低碳经济;智慧城市

引言

近年来,低碳经济是各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全球大气升温明显,海洋升温、北极地区变暖等无一不说明全球面临严重的气候危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途径。我国目前的气候形式恶劣,更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物联网作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又一项重要革命,将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带来影响。发展低碳经济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物联网技术作为技术创新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其广泛应用必将节约社会资源、降低能源耗费从而有力的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时,物联网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应用将使人类在未来以一种更加精细、智能、动态的方式生活,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一、智慧低碳经济概述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发展模式,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目的的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其核心是能源的高效率和洁净的能源结构,关键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在保持现有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不变甚至更优的条件下,通过改善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碳汇等措施实现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的减少以及能源的可持续供给。

基于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的国情,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低碳经济事在必行。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将有效的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是近几年刚兴起的一门技术,其概念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dio-ID实验室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规定协议,将任何物品通过有线与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感知环节具有很强的异构性,卫视新异构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互操作,未来的物联网需要以一个开放的、分层的、可扩展的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目前,国内研究人员在描述物联网的体系框架时,多采用国际电信联网标准ITU-Y.2002建议中描述的USN高层架构作为基础,自下而上分为底层传感器网络、泛在传感器网络接入网络、泛在传感器基础骨干网络、泛在传感器网络中间件、泛在传感器应用平台五个层次。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如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机器对机器技术委员会从不同的侧面对物联网的架构进行了研究,从端到端的全景角度研究机器对机器通信,给出了一个简单的M2M架构。本文结合网络大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ETSI给出的简化版USN体系架构和物联网自身的特点。将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层(凡在化末端感知系统)、网络层(融合化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应用层(普适化应用服务支撑系统)。

三、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低碳经济的体系架构模型

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理念,必须落实到低碳产业上才能真正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物联网框架下的低碳产业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医疗、智能环保等各个方面,结合各行业特点,建立物联网在低碳产业应用框架如图1。

以物联网为基础,构架城市关于碳排放的监测体系,根据碳排放的监测数据,可以更好的了解城市低碳发展现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低碳和经济发展的研究。

当前物联网框架下的低碳经济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国内外没有描述低碳经济的体系框架,本文根据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低碳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同时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创造性地构建了物联网框架下的智慧低碳经济的架构体系。结合物联网体系架构,将智慧低碳经济分为智慧传感层、数据传输层、数据整合层、云计算层、应用层等五个层次。如图2所示为智慧低碳经济与物联网对应的体系架构模型。

四、总结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低碳经济的体系架构能实现物质世界的信息数字化、对物质世界的管理智能化,降低信息获取和传递能耗,为企业绿色价值定位,衡量城市低碳经济价值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苏美文.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2]贾嘉,王凤洲.物联网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分析[J].齐鲁珠坛,2014,(03):1822

[3]鲁一坤.面向智能交通系统的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7,(04):4849

第5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发展;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6.008

1引言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的产生自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提出后,智慧旅游也逐渐被人们所知晓并被各城市所重视。因为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核心内容,我们必须要结合当地旅游建设推进城市快速发展。在2011年中期国家旅游局就已经提出了我国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来初步实现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智慧旅游就是伴随着智慧城市系统的发展步伐,从推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的方面促进城市系统智能化建设的中要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智慧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其不仅对旅游事业的信息化管理而且也是促进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乃至智慧地球领域平台建设的有机构成要素。

2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

2.1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我们也称之为智能旅游,其就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等让顾客主动感知并利用旅游资源,从而为旅游者们提前提供旅游服务,进而实现旅游过程智能化,服务管理科学化的过程。智慧旅游是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实用型创新和集成性创新,是为满足游客个性化服务体验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而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

2.2智慧旅游有利于更好地为旅游者服务

因为智慧旅游为旅游产业提供了自动化服务平台所以其平台中不仅包括了政府的最新旅游公告而且还包括了各大旅游景点路线、费用等内容。所以说智慧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不仅可以促使旅游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掌握一些景点信息,还消除了旅游者得到的信息与旅游局等提供的信息不符的现象。而另一方面智慧旅游可以合理的引导旅游者进行合理消费,为旅游者们提供更好的旅游和体验。最后就是因为智慧旅游平台中有各项收费标准等,这样可以合理的引导旅游者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安排自己的旅游线路,并且该平台还提供了在线支付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服务感受。

2.3智慧旅游有利于改变旅游营销方式

因为智慧旅游是根据计算机等高科技而为旅游者提供不一样的旅游感受,智慧旅游可以准确有效的对旅游者的喜好等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挖掘旅游热点,引导旅游产业打造符合需求的旅游产品,高效的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外,旅游者也可以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对本次旅游服务进行评价,这样旅游局就可以通过顾客的反馈进行合理的改进,从而提升旅游产业的管理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进而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2.4智慧旅游有利于实现旅游科学化管理

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将有效的实现旅游业从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第一,相关旅游监管部门不仅可以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获取旅游者对服务的反馈,而且还可以实时的对旅游企业进行管理。第二,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促进管理部门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平衡各旅游压力,降低游客对环境的破坏率,进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缓解生态环境与游客之间的压力。第三,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促进各旅游部门的信息共享,进而出台一些保护性相关政策,为维护旅游市场秩序提供保障。最后就是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预防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之间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游园应急管理能力。所以说智慧旅游可以有效的加强游客与旅游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促进旅游管理的科学化。

2.5智慧旅游有利于带动产业发展,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旅游可以说是旅游业与信息业的有效结合,其不仅可以降低旅游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优化旅游产业,而且智慧旅游还可以促进计算机互联网等新型产业的发展,促进各移动客户端于云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并且,智慧旅游本身就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还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为创建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品牌提供发展机会,所以说,智慧旅游与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其之间相互合作才能促进智慧城市的科学发展。

3有效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措施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有效的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各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智慧旅游发展提供物质保障。首先,发展智慧旅游要充分调动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为智慧旅游相关项目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提供经济支持。其次,对于智慧旅游的投资建设应该体现在各个方面,主要包括的就是基础设施,应用层以及服务层三方面。

因此,要想加快智慧旅游的快速建设就必须要加强硬件,互联网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为科学化的智慧旅游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3.2加快人才培养,强化组织保障

人才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智力保障,其对智慧旅游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各旅游政府要加强信息技术与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进而推对产业与科学研究为一体的智能化体系的建立。另外,各旅游管理部门要为其提供专门的组织保障,充分协调各单位所提供的旅游信息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促使智慧旅游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

3.3推广信息技术,加快标准化建设

智慧旅游的建设必须要以游客为中心,进而通过对游客真实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满足其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智慧旅游的发展。所以,在M行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利用新型高科技,例如电子导游等网络技术,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感受。所以各部门要提倡各旅游地区进行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倡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并且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3.4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支撑平台

智慧旅游的建设其实可以说是旅游资源的整合,因此说其不仅要做到对旅游,交通等进行整合,还有对旅游景点,住宿环境等进行整合,从而满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另外,智慧旅游要不断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系统例如信息技术平台,基础设施系统等的建设与完善来实现综合支撑系统的建立,实现智慧旅游的发展。

无论怎样,智慧旅游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门,其不仅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更是我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因为,智慧旅游作为我国从旅游大国转变为旅游强国的重要支撑,其不仅有利于提升我国旅游业规模和效益,而且还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智慧旅游的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进而实现我国智慧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2]盘红华.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生产力研究,2008,(15).

[3]党安荣,张丹明,陈杨.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J].中国园林,2011,(09).

第6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 物联网 关键技术 专业建设

一、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具有应用需求广泛和产业发展迅速等趋势,它具有庞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据权威机构预测,物联网在公共安全、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诸多领域的市场规模均超过百亿甚至千亿,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将非常普遍,它与现有的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物联网产业被称为下一个万亿级规模的产业[1]。

社会各行各业都涉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的重点物联网应用领域:智慧城市、智能农业、智能家居、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商业与服务、公共安全与公益事业等。以上每一个智能应用领域,都会涉及传感、RFID、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及GPS或GPRS,这些技术整合将最终构成基本的智能传输及分析系统,多个单个智能系统的整合将构成智能物联网[2]。

二、物联网的人才需求及岗位分析

人才服务于产业,也制约着产业发展。物联网涉及众多行业应用领域,在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行业应用。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预测,未来几年,在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现代物流与智能仓储)、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家居等方面的物联网应用型人才需求都将达到百万以上;在智能农业方面,甚至有近1000万的人才需求。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巨大,高等职业教育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行业产业人才需求[3]。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具有物联网工程布线、系统联调、传感器安装与调试、自动识别产品安装与调试和软件产品安装能力;能进行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监控、优化及故障排除;能进行物联网产品生产、物联网工程施工、物联网设备或产品维护维修、物联网项目辅助研发等一线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可从事物联网企业物联网产品的生产、物联网工程施工、物联网设备或产品维护维修、物联网项目辅助研发,以及计算机硬件、网络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网络管理等工作。

三、联网专业的技术体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具有覆盖面广、知识体系大等特点,它涉及信息技术众多前沿领域,如自动化控制、移动互联开发、网络通信、应用电子、多媒体等技术领域。物联网技术架构可以分成三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1.感知层

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通过短距离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2.网络层

主要负责把采集和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基础通信,数据传输,关键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有线通信等。

3.应用层

主要负责通过公共中间件、信息开放平台、云计算平台和服务支撑平台等物联网应用技术,实现跨行业、跨应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和互通,从而支持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环保、医疗等行业领域的应用[4]。关键技术包括:数据融合、云计算等。

四、课程体系建设

1.人才培养模式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应用性、先进性、实践性原则,紧密与区域内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针对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本位构建三重能力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需求设置岗位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整合课程内容,针对高职课程的特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实施理实一体的项目导向式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建设课程项目库,项目选取采用虚实结合,注重项目载体的选择;项目采用工作流程进行任务分解,每个项目变的是教学内容,不变的是工作流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及任务实施。教学过程体现学生中心地位,教师采用引导、辅助、鼓励与点评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以竞赛、评优、考核等方式进行项目团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自我学习等能力。

2.课程开发

物联网是门交叉学科,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知识系统非常庞大,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需要综合考虑相关交叉学科的特点,应尽可能多地覆盖本专业的知识体系,根据工作过程和知识结构,形成“两个平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三个方向”(物联网应用集成、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的课程体系。

3.实训室建设

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不仅在技术上,更多的是在应用领域。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等。因此,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时,完善实验、实训室建设尤为重要。在实验、实训室建设过程中,首先,突出虚拟仿真性,即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全方位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5];其次,关注功能模块的实际完整性,即针对具体应用配置齐全相关设备;最后,兼顾前瞻性和扩展性,即支持实训项目的拓展。

4.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的建设,资源库建设应立足专业特色,重视资源共享,强调技术应用,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坚实保障。所以研究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适合职业院校专业特色,且有利于职业院校之间资源共享的标准化、科学化、开放化的职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此平台,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通过Web方式浏览、查询、下载、使用和上传资源,并自主组织学习效果的测试与评价,实现师师、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起步晚、基础薄,专业建设宜坚持“校企合作、课程先行、科研引领、成果孵化”的基本原则。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需要学校、教师、企业三方共同投入,将校企“师资互嵌”落到实处,不能简单地搞“企业工程师请进来,学校教师派出去”的模式,要从制度、科研应用、教育教学多方同步推进,最后才能实现学较、教师、学生、企业多方共赢[6]。

总之,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学校将根据区域特色,紧密结合省和扬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要求,整合学校及行业内的优势资源,全力推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只要不断更新观念,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高端技能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门人才,为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琴.焦万亿超级产业的未来[EB/OL].,2012-12-06.

[3]刘青.基于岗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研究.菏泽学院学报,2013,10.

[4]赵雨境.以“三线并重”为核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学园|ACADEMY.2013(1).

第7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河北沿海;开发区国;数据产业;SWOT分析

2011年11月国务院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出 “以现有开发区或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秦皇岛、唐山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明确提出“建设秦皇岛数据产业园”。早在2008年,河北沿海的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提出了建设“中国数谷”的发展战略,并且举全区之力发展数据产业,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而《规划》的出台与实施无疑将有力促进河北沿海地区数据产业的发展。

一、数据产业的概念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数据产业指信息加工与信息服务业,即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制成数据信息产品,运用光盘、磁盘、网络等媒介进行信息服务的产业。随着全球信息产业步入数据时代及数据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工、转移与发展,数据产业成为了各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必须依赖的手段。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还有印度软件产业都是成功案例。从1975年北京文献服务处引进美国GRA数据库开始,到1994年第一家大型数据工厂――北成数据产业有限公司开业,我国的数据产业经历了从初创期的单纯引进到自主性规模化与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过程。总体来看,我国当前数据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水平,与国际数据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河北沿海地区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2008年10月,顺应国家战略转型要求,河北沿海的秦皇岛开发区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中国“数谷”的概念并设立了全国首个数据产业基地,确立以发展战略性新兴数据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规模大、特色明显的数据产业集群。截至2012年7月,秦皇岛开发区数据产业基地已吸引包括IBM三维互联网技术平台、北京大学科技产业园、中科院数据产业研发转化基地、工信部电子五所分所、中国动漫集团游戏产业基地、中兴网信“智慧城市”北方基地等多个战略性合作项目以及40余家数据企业入驻。2012年12月,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秦皇岛开发区被评为“2012中国数据产业最佳基地”,是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单位。

三、河北沿海地区发展数据产业的SWOT分析

(一)发展数据产业的优势

1.政策优势。《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网络终端、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实施新型显示、国家宽带网、云计算等科技产业化工程。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智慧城市、智慧工业、地理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技术,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规划》更是明确提出“建设秦皇岛数据产业园”。发展数据产业符合国家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精神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区位优势。河北沿海地处冀东地区,位于最具发展潜力的环渤海经济圈中心地带,是东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结合部。区内交通便捷,航空、铁路和公路网络发达,通讯与交通网络体系完善,具有数据产业规划、建设和发展所需的良好外向型经济条件。应充分发挥发挥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临近京津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在数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方面的对接融合,使之成为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发展的示范区。

3.先发优势。秦皇岛开发区在全国率先提出数据产业的概念,也是首个以数据产业基地形式组织和发展数据产业的地区。开发区把数据产业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重视产业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数据产业发展,编制了《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和《数据产业创新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开发区凭借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环境条件,引进了一批大而强的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抢占了发展制高点,赢得了发展主动权。

(二)发展数据产业的劣势

1.经济基础薄弱。2012年河北沿海的秦唐沧三市人均GDP分别为37797元、76000元、37776元,全国的人均GDP为38354元。秦沧二市的人均GDP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秦皇岛开发区引入了一大批资金和科研实力雄厚的企事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效应。但数据产业基础仍比较薄弱,不足以产生规模和品牌效应。此外,数据产业对所在区域内的信息交流、产品流通、消费能力、资源条件和发展空间等也有着较高要求。河北沿海虽然具有一定区位优势,但也存在如地区经济基础较弱、环境负载能力较低等制约因素。

2.专业人才缺乏。河北沿海实现加快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高层次人才短缺,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数据产业发展需要有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河北沿海没有一所“985高校”和“211高校”,发展数据产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体系,积极吸引京津地区和海外留学人员落户数据产业园,为数据产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三)发展数据产业的机遇

1.国内广阔的数据市场需求。我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决定了我国世界第一的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客观上为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在过去三十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快速走向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继之而来的必将是数据化。数据产业正在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商业科技到医疗、政府、教育、经济、人文以及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国内数据市场需求广阔、后续增长潜力大、具备良好的投资发展前景。

2.数据技术尚未形成技术垄断。数据技术以开源为主,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绝对技术垄断。开源技术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开放的,中国企业同样可以分享开源的蛋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信息产业一直落后于国外的巨头,长期处在产业链的末端,赚取低端的利润。但在新兴的数据处理领域,中外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如果单纯考虑狭义的大数据处理技术,中外差距仅有5年左右。如果考虑数字资产规模以及利用的技术,中外的差距更多体现为意识上的差距。

(四)发展数据产业的威胁

1.潜在产业风险。数据产业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制度规范还不完善,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尚未形成。河北沿海作为数据产业发展的探路者,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循,要保持自身在国内数据产业中的先发优势,确保在国内数据产业发展中掌握主动权,就要大胆先行先试,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的产业风险。因此,河北沿海不应把“鸡蛋”全部放在数据产业一个“篮子”里,在大力发展数据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其他的主导产业。

2.潜在竞争威胁。河北沿海虽然在发展数据产业上占据了规划的先机和主动,但是地区综合实力较弱。环渤海经济圈的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等地凭借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后来居上。例如北京中关村正在抢抓数据产业发展机遇,着手布局大数据产业,已将大数据产业纳入《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如果河北沿海不增强忧患意识,加快发展,之前多年积累的先发优势可能被取代。

四、河北沿海地区数据产业的发展战略

(一)以河北沿海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争取中央和河北省更多政策支持

2011年《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使得河北沿海地区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强大的政策支持。要以规划的实施为抓手,积极争取中央和河北省更大的支持力度,利用秦皇岛开发区在国内数据产业的先发优势,争取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和制度规范,确保河北沿海在全国数据产业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巩固与扩大开发区在国内数据产业的领先地位。

(二)促进数据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使数据产业更好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

科技创新使文化产业的内涵更加丰富,产业业态更加多样化。要抓住国家和河北省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深入推进“文化引领”战略,借助数据产业的技术力量,运用网络、信息、数字等科技因素改造传统的文化创作、文化生产、文化传播和文化营销环节,促使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打造河北沿海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格局。

(三)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机制,加快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相结合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手段。《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河北沿海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平台与人力资源,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如秦皇岛有燕山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高等院校13所,有100多所国家、省(市)级、民办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1]。应加快建立完善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促进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四)利用河北沿海临近京津的区位优势,努力吸引高层次人才

河北沿海依托腹地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环渤海的京津两地是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和高层次人才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两市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占全国四分之一强,拥有的院士人数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虽然河北沿海自身缺乏发展数据产业相关的高层次人才,但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京津地区和海外留学人员到园区创业,满足数据产业发展急需高层次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1-12-06.

[2]吕爱国,赵晓冬,郄少健.河北沿海地区数据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2(11).

[3]任奕奕.数据产业推动秦皇岛区域发展[N].中国工业报,2012-06-19.

[4]秦皇岛市统计局.秦皇岛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新浪网,2013-04-22.

[5]唐山市统计局.唐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唐山市统计局网站,2013-05-27.

[6]沧州市统计局.沧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沧州新闻网,2013-03-20.

[7]国家统计局.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6100美元[EB/OL].中国经济网, 2013-02-22.

[8]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关于印发《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的通知[EB/OL].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网站,2012-12-21.

[9]刘胜.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1.

[10]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2006-02-09.

[11]王臻,王博.秦皇岛中国数谷[N].计算机世界,2012-07-30.

[12]吴殿庭,陈向玲,刘超等.我国高级科技人才空间集聚的初步研究――以两院院士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06(11).

第8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 物联网 云计算 城市发展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不断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目前,全球信息技术创新持续加快,以云计算、云存储为代表的新兴网络技术正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大潮。物联网技术在促进各单元互联的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广泛的信息量,知识经济进一步凸显,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正在全球范围深入城市管理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掀起了建设“数字地球”的空间信息革命。数字城市正是源于数字地球的战略构想,是数字地球思想在城市范围的延伸和具体实现。

数字城市是基于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技术、可视化和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综合开发和应用空间信息资源,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监测管理,实现城市运行和管理的可视化、数字化、网络化。

2008年11月, IBM提出了“智慧的地球” 这一理念,进而引发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深入推进基础性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全面灵活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宁波、苏州等城市已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并着手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在2011年提出了“建设智慧新区”的任务。

二、智慧城市的本质与内涵

2.1 智慧城市的本质

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的体现形式,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延续,也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智慧城市”的理念提供了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认识城市、发展城市的新视角,其本质是以物联网为重要基础之一,以先进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多网融合为依托,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和新形态。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集合四个方面的建设与应用。一是广泛的联接人,广泛的联接物;二是依托信息网络,全面采集、感知生产、生活、城市管理、经济社会活动等所需的各类信息;三是依托云中心,对采集、感知的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化实时分析、处理、反馈;四是依托信息网络,为人提供及时参考、决策信息,为物提供实时控制信息,使经济社会活动更为优化。

2.2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

全面感知。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具有更全面灵活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和相互感知能力。

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借助于发达的智慧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整合能力。

协同运作。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提高跨部门、多层级、异地的合作能力,实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3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1. 横向架构

从横向上看,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和应用层四个层面。

感知层,具有超强的环境感知能力和智能性,通过RFID、智能终端、传感器等泛在网技术实现信息识别、采集、监测和控制。

通信层,是智慧城市的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大容量、高带宽、高可靠的光网络,全城覆盖的无线宽带网络,以及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的网络。

数据层,是实现数据资源融合的层面,按照智慧性、广域性进行加工和关联。数据层包含各行业、各部门和各企业的数据中心以及为实现数据共享、数据活化建立的市一级的动态数据中心、数据仓库等。

应用层,是在感知提取层、通信互联层、数据资源层基础上建立的各种智慧应用和应用整合。

2. 纵向架构

从纵向上看,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和智慧城市安全体系。

为了推进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有统一的技术和接口标准。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分为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和应用标准体系两个部分。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体系是在安全基础设施的基础上,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为智慧城市提供安全保障。

图 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综上,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三、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新区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提出了“建设智慧新区”的任务,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务实推进政务、民生、城市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提升信息产业整体水平,建设以“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滨海”。

3.1 智慧滨海的架构体系

智慧滨海体系概括为“4211”架构体系。四项智慧工程,即智慧政府工程、智慧城管工程、智慧经济工程和智慧民生工程;二个高地,即信息基础设施高地、新兴信息产业高地;一套保障体系;一张“智慧滨海”名片。

1. 智慧政府工程

建设高效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政府信息的利用水平和政策科学制订水平,促进城市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智慧政府工程包括:建设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云中心与云计算平台、公用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信息资源支撑平台等13个子项目。

2. 智慧城管工程

在城市管理领域建设一批信息系统,以信息化为支撑,推行物联网应用,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新区整体发展环境。智慧城管工程包括:公安视频指挥调度与技防网、数字城管、智能交通及环境监测、安监、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等7个子项目。

3. 智慧经济工程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引导作用,支持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推进“智造云”和“超算云”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智慧经济工程包括: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信息化平台、电子政务、现代物流与农业信息化、超算云等6个子项目。

4. 智慧民生工程

深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公共服务事业向社区延伸,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实现公共信息服务的普遍、优质和高效。智慧民生工程包括:街镇信息化、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文化及智能小区试点5个子项。

3.2 建设智慧滨海

滨海新区按照“三个一”进行统筹布局,即一张覆盖新区的电子政务专网,一个统一的电子政务云中心和一个基于GIS的人口、法人、地理和经济等基础信息库公共共享平台,稳步推进两化融合,加快建设“智慧滨海”。2012年以来,滨海新区投入近15.5亿元全面升级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专网、电子政务云中心和地理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三个一”基本建成并实现试运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到2013年底,滨海新区将基本完成智慧滨海“4211”架构体系建设,为基本形成电子政务高效便民、城区管理精细智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兴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综合水平全国领先的发展格局奠定扎实基础。

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近年来,滨海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智慧城市理念为城市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但智慧滨海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具体表现为:

第一,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智慧城市建设覆盖诸多领域,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有形成“智能孤岛”的可能。

第二,亟待制定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对涉及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有效支持。商业模式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第三,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技术支撑能力不强。缺乏技术创新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五、滨海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标准体系

结合滨海新区建设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加快电子政务网络、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建设标准规范制定工作;各相关部门建立相应制度规范,加快新区在物联网、云计算、通信与网络等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管理标准的完善和实行;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结合新区经济社会和信息化发展实际,研究智慧滨海指标体系,量化发展目标和任务,明确智慧滨海建设内容和发展方向,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

5.2 加强队伍建设,形成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充实新区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重点行业管理部门、功能区信息化人员力量,确保工作正常有序开展;成立机关事业单位,统筹新区信息化技术服务工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人才开发,引进高层次和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建立智慧城市专业人才培养机构。

5.3 强化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对新区范围内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内企业进行重点支持,鼓励和引导其承担起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高端芯片、关键组件、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占领科技制高点,减少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着力夯实信息安全基础,确保城市信息安全总体可控。

5.4 做好产业规划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将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列入区域重点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培养一批核心骨干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创新商业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扩大投资渠道。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支持、引导公共性、基础性、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加大对信息化投入,支持、吸引IT企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推动物联网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整体产业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智慧的城市在中国(EB/OL)2009.02.http:///cn/severices/bes.iibv

2. 曼纽尔・卡斯泰尔著,崔保国译.信息化城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10

3. 高玲玲,卢杰民,胡剑瑛.智慧驱动城市变革[J].上海信息化,2009(12):33-35

4. 张公忠.智慧城市与智能建筑物联网应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2):14-18

第9篇:智慧医疗产业发展现状范文

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已经在众多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意产品和服务也早已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一席之地。较多学者在创意产业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在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创意产业方面论述较多,少数学者通过重新构建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来比较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创意产业大国的创意经济发展状况。本文在阐述中国创意产业的国内发展状况和国际贸易表现的基础上,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比较分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剖析了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国际竞争力很强,但创意服务竞争力水平较低,资源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指出了提升中国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

创意产业;国际竞争力;贸易不平衡

0 引言

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国际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第五产业”之称。近年来,围绕创意产业展开论述的学者甚多,成果甚丰。聂聆(2012)研究了全球创意产业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拓展我国创意产业贸易,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尚涛(2010)通过分析1996~2006年的创意商品和1997~2005创意服务贸易数据认为,我国创意商品表现出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并且其优势进一步增强,而创意服务则整体处于比较劣势和较弱的国际竞争力,而且劣势进一步增加。在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之上,笔者拟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TC)指数,来和主要创意产业大国比较分析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然后剖析中国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领域之于其他国家的优、劣势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中国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发展概况

创意产业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往往是在国内发展壮大并带动相关产业共同成长的同时,也在国际贸易市场上承担重要角色。特别是创意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已经取代传统的制造业产品成为世界贸易中重要的出口产品。很多国家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创造良好的国内环境积极扶持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在世界创意产业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潜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国内国际两个视角来察看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1.1 基于区域比较的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状况

1.1.1创意产业的界定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UNCTAD从广义上将创意产业分为四大组,并依据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将其分为创意产品及创意服务两部分。UNCTAD所统计的创意产品部门包括手工艺品、视听商品、设计、音乐、新媒体、视觉艺术等7大类、25个小类。

创意服务包括版税和许可费,广告、市场调研和民意测验费服务,建筑、工程和其他技术服务,视听及相关服务,研发服务,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其他文化和休闲服务等7类。狭义的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尚涛、陶蕴芳,2011)。

1.1.2基于城市分部格局的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的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我国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众多大中城市相继将创意产业纳入当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各地亮点纷呈,我国创意城市的分布出现新格局。胡林荣、李双宁(2011)认为国创意产业只要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地就会以爆发的速度成长。笔者选取其中部分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以期通过同类型城市,同梯队城市两种视角来考察我国创意经济的地域发展概况。根据2011年《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在4个直辖市中,北京创意产业发展状况位列第一,表明在创意产业所包含的影视文化、电信软件、工艺时尚等部门中,北京都具有很大优势;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广州、深圳和杭州位居前三,中部城市武汉和西部城市成都紧随其后;福州和苏州分别在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中排名第一,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由上表还可以看出,各类型城市创意经济中排名第一的都是东部城市;在所选取的城市中,除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副省级城市如杭州、武汉以外,创意经济排名位列前五名的都是东部城市;西部城市仅有重庆、成都、昆明榜上有名。可见,我国创意经济的发展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大城市占主导,中等城市起到重要作用,新兴城市发展迅速以及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型的分部格局。

1.2 基于国际比较的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状况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可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将其用于创意产业贸易,则反映一国创意产业出口量占世界创意产业出口总量的比重,表明一国创意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它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生产该产品产业的相对优势。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见式(1)所示:

(1)

式(1)中Xij为i国第j类产品出口额,Xit为i国出口总额;Xwj为世界j类产品出口额,Xwt为世界出口总额。其中:RCA>2.5,表明该国该产业具有极强国际竞争力;1.25

就创意商品贸易来说,笔者选取了中国、意大利、中国香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国部分年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进行横向对比。1996-2006年间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创意产品的RCA指数的数值均在2.5以上,部分年份数值大于3,表明二者的创意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意大利和英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个别年份外,均大于1.25,表明二者的创意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法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2006年外,均处于0.8-1.25之间,其创意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总体较小,其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但呈现逐步增大趋势,RCA数值在2006年大于1;德国创意产品的RCA指数除2005和2006年外,均小于0.8,其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2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由中国创意产业现状分析可将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总体状况总结为三个不平衡:创意产品与创意服务发展的不平衡,其中创意产品一头独大;创意产业贸易进出口不平衡,其中创意产业出口一头独大;创意产品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其中设计产品一头独大。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贸易竞争力指数(TC)的分析得出了中国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一般结论。其中中国在创意产品领域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创意服务领域竞争力较弱。针对这一基本现状,笔者拟借助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来探究其优劣势成因,并剖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

2.1 关于“钻石”模型

“钻石”模型理论是国际贸易领域中继要素禀赋理论之后的又一新兴成果,在阐述竞争优势方面有着较为普遍的应用。该模型体系包括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柱产业和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4个主要因素及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的两大变数――政府和机会。其完整体系见图1所示。

注:相关资料来源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要素(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非熟练劳动力等)和高级要素(如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需求条件: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相关及支柱产业: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指企业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及国内竞争的性质;机会:指企业能否借助偶发事件形成和提升产业的竞争优势;政府:指政府政策与其他各因素的相互影响关系。

2.2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的相关问题

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所面临的问题:

2.2.1生产要素方面

中国初级生产要素丰富,但地区分布不均,且高级生产要素较为匮乏。我国劳动力和天然资源等创意产业的初级生产要素充裕,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低成本优势,所以在设计、庆祝用品、纸制品、时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部门竞争优势明显。然而初级生产要素的分部不均也导致了产业合力难以形成和“集群效应”的弱化,继而使得中国创意产业形成了典型的不同城市间集团梯队分部状况。但随着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我国出版类创意产品及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等包含高智力的部门竞争力提高较快,这与中国不断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创意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有密切关系。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中可以看到,中国创意企业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总数的比率由 2004 年的37.05%增加到2008年的51.8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达到50.9万人,反映了中国创意产业有向知识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2.2.2国内需求方面

国内需求拉动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服务领域需求不足。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近年来,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达到5919元,与上年相比都有较大涨幅。这反映出了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明显的优化升级,成为拉动创意产品和服务销售收入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同时由于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诸如医疗保健、居住、交通和休闲文化等享受型消费方面显得不足,影响了创意服务的进一步发展和“走出去”,这也是中国在创意服务领域竞争力不强的部分原因所在。

2.2.3相关产业方面

中国创意经济相关产业趋于完善但仍欠发达,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不足。波特的“产业集群”[ 出自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 关的各种行为主体之间形成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现象认为,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的。创意服务的主要关联产业有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产业和教育产业等,在这些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产业内的企业难以在资源共享、创意激发、创意服务开发等方面进行充分交流,相互推动,进而对其他产业的“拉升效应”也不明显。

2.2.4国际市场方面

中国创意企业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强,国际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中国创意企业数量从2004年的385915个增长到2008年的699608个,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03%;从社会全行业来看,同期企业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1.15%,远低于创意产业。这表明,近几年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同时,由于中国在创意产品贸易方面与发展中国家间有着一定的替代性,因此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在所难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创意产业国际市场的开拓。

2.2.5发展机遇方面

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与国内各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也深受国际因素的影响。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和目前的欧美国家债务危机,严重破坏了经济增长,影响了人民的就业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需要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创意经济已被证明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发展选择,成为近年来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受到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国内需求有可能减弱,同时也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显性和隐性贸易壁垒的限制,不仅对发达国家创意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不利,还会影响到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

3 中国创意产品出口贸易对策

通过本文分析发现,中国创意产业及其国际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我国产业结构及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为维持和强化中国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创意产品和创意服务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从政府角度看,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力度。中国在创意产业方面缺乏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进而导致在创意服务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加大对教育科研的投资力度,培养出更多有创新能力,能适应新环境,有国际视野的创意人才是当务之急。其次,要推动创意经济企业的上市和重组与并购。培养一批组织结构强,资本力量雄厚,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意企业。最后,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及贸易区域合作。基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相似性和国际创意产业分工的格局,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创意产业国际贸易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因此中国应该不断地调整创意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定位,实现创意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从企业角度看,首先,企业应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呈现出典型的大城市,中等城市,新兴城市梯队集团以及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型的分部格局。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相关企业应该在可行的范围内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发挥创意产业的集聚效应。其次,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创意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相关,往往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其创意产业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将其运用到创意产业,使得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工艺美术品。最后,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加强创意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创意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创造创意产品的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尚加力.我国创意经济资本市场发展问题研究.新疆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350-354.

[2]邵汝军.发展我国创意产业的策略研究.特区经济,2007,2007(7):189-191.

[3]尚涛.我国创意产业国际贸易结构与竞争力演进分析.财贸经济,2010,2010(8):42-43.

[4]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1).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79-89.

[5]张欣,高长春.中日创意产业发展比较分析.现代日本经济,2010,2010(3):35-39.

[6]朱怡洁.我国创意经济产业的发展探究.中国商界,2010,2010(7):75-81.

[7]Michael 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Second Edition.Washington: Free Press,1998: 33-50.

[8]Lily Kong,Chris Gibson. Knowledges of the creative economy: Towards a relational geography of diffusion and adaptation in Asia.First Edition.2006: 17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