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延续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课堂中听和记笔记,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教学中的主人,课堂教学过度关注“教”,而往往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的重要意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主动的发言权,往往是被动受听。除此之外,有的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来对学生进行习题布置,从而严重阻碍了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创新的热情,疲于应付各种习题。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整个初中课堂教学效率极其重要。

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引导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将素质教育理念深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转变原有的教学思想,以开放的心态来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为重点,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对原有学习中以单纯获取知识为方式变为对实际问题进行探究,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方面的探究,打开学生思维。比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图形这个单元的讲解时,通过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相关应用进行讲解,给学生多一些图例,探究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通过这些图形最终的对比来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教师要善于通过数学假设的形式鼓励学生探究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数学进行假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逻辑分析和探究,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假设验证的过程是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合、思考、再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及时地发现解决问题的真谛。在假设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不能产生畏难的情绪,让学生敢于勇攀高峰,树立他们百折不挠的意识。比如,教师在进行全等三角形这节课的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角边角、边角边、边边边等证明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去探究如何利用相关方法进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比如,通过假设做一条辅助线去求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通过对一些重点例题的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个人探究能力不断地增强。

三、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反思,重视反馈机制的使用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而言,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需要重视使用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对于这些反馈机制要能够深入研究,进行反思,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对于发现学习模式而言,在探讨过程中能够进行概括和总结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是否有效果,学生是否能够完全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内容,需要教学反馈结合教学反思来检验。比如,教师进行幂的运算这节课的讲解时,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归纳,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提炼,对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学生学习的困惑得到及时的解决。

四、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对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思维更加成熟,但对于事物自我主动表达的意识相对不强。特别是在遇到初中数学一些问题时,往往在思考一段后存在一些畏难情绪,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能够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困惑,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究,让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高涨,让他们能够热爱数学学习,热爱主动探究,热爱创新思维,这种氛围的形成不仅能够带动某一个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能够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通过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同时让学生在探究和创新过程中存在问题能够及时地解决。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机制,对于教学反馈中存在的问题要能够总结反思,把问题解决掉,让学生不要带着疑难问题去探究和创新。教师还要重视假设环节,特别是对于一些几何题型的解决要善于运用假设,让学生通过假设来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初中生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其必要的,它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素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落实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相关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董永成.探究知识脉络,提高思维品质:谈初中数学“探究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大多数学生对其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一定的畏难恐惧心理。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教师所关注的话题之一。问题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因此,将其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一、问题情境教学简介

问题情境是数学学习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合适的问题情境,指的是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条件的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定向的这样一种情境。问题情境创设是以学生作为主体展开教学,其核心内容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中。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问题情境创设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重大。

二、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应用

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这门学科不如语文、理化等学科生动形象、可操作性强。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建构,这给每一位数学教师提出了挑战。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如下有益的探索:

1.课堂导入创设情境,满足学生好奇心

良好的课堂导入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和轴对称有关的各种图形引入课堂,如脸谱图片、剪纸图片、车标图片等,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展示的图形,强烈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此时,教师适时引导:“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呢?”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积极思考,对轴对称的知识点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接下来所探究的内容做好铺垫。

2.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引人入胜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优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在初中数学《三视图》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首先课件展示几幅优美震撼的高山图片,然后利用相关多媒体技术,屏幕展示苏轼的《题西林壁》配乐诗朗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时,全班所有学生产生了一个共同的疑惑:“这节课不是数学课吗?怎么成了语文课呢?”教师适时抓住学生的困惑,引入本节课课题“三视图”,学生此时恍然大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求知欲望。

3.创设生活情境,学以致用

众所周知,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渗透数学”,以此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教学中,结合学生遇到假期爱玩的心理,以及本市现有的旅游资源,用相关图片为素材,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如下信息:本市公园门票70元,团体优惠,一种是“两位老师全款,其余的五五折”,另一种是“所有人六折优惠”,选择哪个更实惠呢?此时的学生发现问题情境里面竟然有本市的公园优惠项目,于是积极思考和探究,对于本题的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和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也在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下得以顺利完成。

4.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就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有理数乘法》这一节时可以创设如下游戏情境:以讲台一边所在的直线模拟成一条数轴,规定好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如果一人从原点出发,沿着数轴行走的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那么2小时后会在数轴的哪个位置上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不同组的学生代表在讲台上演示,别的小组同学来列算式,小组间相互竞争,师生总结所列算式,最后通过多媒体动画课件演示,再次印证和总结了学生的探究结果。通过游戏模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可操作性,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的世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课堂中优化问题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如此,优化的问题情境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沈娟.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数学[J].成才之路,2009(14):93

2.李玉梅.情境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

3.陶新燕.关于如何创设理想的初中数学课堂情境的几点思考[J].成功(教育),2013(11):70.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措施

引言

初中数学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知识巩固与提高阶段,而且是数学教育相当关键的阶段,学好初中数学对于实现当代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非凡。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初中阶段的基本课程之一,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教学环境和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意越来越重要[1]。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意的重要性

课堂新意不仅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包括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精神,以及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等等。数学的定律、知识一旦被科学家研究定义后,就会广为流传,几乎很少发生变化,但是创新方法却是可以随机应变的,因而可以在创新中得到更大的发展。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否则就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遭到淘汰。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形成对于学生而言是受用终身的,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新意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深受学生喜爱教学方式。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把课堂教学看做自己、学生人生中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还要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将学生的“发现”与“创造”看做自己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改革教学方法,要从课堂教学入手,创新教学方法,其关键在于怎样探索、研究、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创新。

2.创新初中数学教学的具体措施

2.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最根本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客观条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等因素,并且结合教师自身条件综合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联系生活,感知数学。

数学教学不仅需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而且应当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利用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架起一座连接实际问题和数学模型的桥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数学、感知数学。

2.3创造民主和谐的情感性教学环境。

情感性教学环境是优化认知过程的“催化剂”,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信息的过程。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和教学氛围民主,才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表现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更好地引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共鸣,达到渲染课堂气氛的目的。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注意,师生之间关系的核心是爱,这就要求教师关爱学生,用表情和动作表达对学生的情感,最终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

2.4注重形式创新,凸显活动教学。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力,它由观察力、想象力及操作能力等,以及情绪、意志等非智力多种要素构成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意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例如创设生活情景,使得学生能够在实物环境中活动,切实感受数学等。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求知欲,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新意将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将教师教学的主观愿望转化为学生渴望学习的需要。“疑”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满足感,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际操作中研究数学。

2.5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就能够通过独立或合作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让他们在知识积累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出题,然后让学生练习和讲解题目,再由教师进行点评。这样学生在设计和讲解题目的同时能够自主地学到知识。

结语

在新课改下,要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要不断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意,改革传统落后的“填鸭式”教学法,不断探索新时代环境下适合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最终达到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案 编写

数学教学案,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数学课堂学习方案。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传统意义上的教案或学案比较,突出了导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探索、尝试编写了《初中数学教学案》,并运用教学案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编写初中数学教学案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现将我们编写初中数学教学案的理念、框架与过程与大家交流,以求抛砖引玉。

一、教学案的基本框架

在明确编写理念的基础上,我们将每一节课的数学学习,在明确学习目标后,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学习准备——探究形成——反思检测。下面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学习,作一些说明。

1.1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建构好一定的心理基础,组建好相应的基础图式,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学习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情绪准备和工具准备。知识准备主要是学习本节内容应具有的知识储备。情绪准备就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心向,为学习新知做好情绪状态上的准备。为此,我们设置了课前导学与情境创设两个栏目。

在“课前导学”栏,引导学生作好知识准备与经验准备.通过设置问题、活动(如观察、剪纸、拼图)、练习、建议等,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调动到大脑的最前沿,为学习新知作好知识经验上的准备。如在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前,可设置问题:①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②一次函数有何性质?我们是怎样研究得到的?③何谓二次函数?它有哪些特殊形式?以此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函数知识、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调动到大脑的最前沿,引导学生类比一次函数的研究方法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在“情境创设”栏,设置引发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为探索讨论作准备。也

就是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心向。

如探究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可在课前导学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情境(从比较笼统、抽象的问题逐步引向具体、细致的问题):①二次函数的图象会是什么呢(形成认知冲突)?②与一次函数相比,二次函数y=ax2+bx+C(a≠0)比较复杂。

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一般从哪里入手呢(重视一般科学思维方法训练)?③(承接课前导学)在二次函数的特殊情形中,哪个最简单又不失本质(二次函数)?④观察函数y=x2,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数”、“形”上的结论、猜测)?由此,我

们应该怎样来列表、描点、画图?

1.2探究形成

“探究形成”就是在问题引领下,学生尽可能地自主探索,教师适当引导、启发、指点,并通过问题的尝试解决,在运用中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此设置探索讨论与尝试解决两个栏目。在“探索讨论”栏,一般采用填空格、问题串、提示语等形式去引领学生解读教材(读懂教材)、探索新知。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数学知识特征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况,采用不同层次的探究方式,如引导式探究、开放式探究、自主式探究,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自主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要重视学习策略的渗透。

采用填空格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复述新知要点,解读教材;设置问题串,在一系列相关问题引领下,导疑、导思、导学,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问题串中,应注意认知的层次性、形式的多样性,除了知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外,还应有质疑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问题等,由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通过提示语,作一些重点的提示、难点的释义、思想方法的暗示及学法指导等。

1.3反思检测

“反思检测”则包含小结反思、自我反馈、拓展提高三个栏目,分别从文本(陈述性知识)、基础操练(程序性知识)、拓展提高(延伸性知识)对所学的知识、方法进行反思检测.由此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自我检测与评价能力,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在“小结反思”栏,重点设置培养学生元认知水平的问题。在问题引领下,让学生从知识整理、探究方法、知识之间联系、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等方面,通过文字语言(用自己的话记录),反思自己学习中的得与失,调节自己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如“通过本课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是学生应该养成的最基本的反思习惯,即每学一点,就应该问一问:“我有哪些收获?哪些困惑?”根据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情况,反思的问题可作适当的细化,作一些要点提示。

如通过二次函数y=ax2(a≠0)图象与性质的探索及学生的尝试解决,应引导学生及时反思(整理):①本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请你整理小结一下。(结合学生实际,也可提出更具体的问题如:二次函数y=ax2 (a≠0)的图象是什么?有何性质?你记住了吗?)②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研究二次函数y=ax 2(a≠0)的图象与性质的?从函数图象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在“自我反馈”栏,关键在于通过精选的练习题,让学生自我测评和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获得教与学的反馈.所选练习题,应突出基础性,重视思想方法,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精细加工、深化理解。

二、初中数学教学案编写

教学案的编写要始终牢记编写理念:数学学习不仅是获得结果,应深入探究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方法,数学理解应是“关系性理解”,学生学习数学应当逐步走向自主学习,归纳类比有利于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演绎推理有利于培养理性思维。在编写理念的指引下,教学案的编写一般应有如下过程(如图1):

参考文献

[1]叶红,汤炳兴.初中数学教学案(七~九年级,共6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兴趣;价值;现状;措施

一、引言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极大地降低老师教学的难度,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探究能力,是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当前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培养起来,老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负担也不断加重。

二、初中数学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和缺漏

1.老师教学模式僵化,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方面,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少老师坚持“灌输式教学”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没有考虑到学生需求和需要,教学风格十余年如出一辙,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更而改革创新。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上,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重。初中数学作为小学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上的教学模式僵化,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另一方面,不少老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认识不足,或者说是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偏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不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忽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育和提高,直接导致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数学课堂沉闷、缺乏活力。

2.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热情普遍不高

受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影响,学生也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自己学习的主要目标和动力。但是,由于外在压力和外在因素而形成的学习动力并不持久,学生很容易因为学习成绩的下降和课程难度的增加而对学习失去耐心和毅力,这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更是如此。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课程强度和课程难度都显著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随之增加,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学生很容易受到打击,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耐心,学习成绩也随之下降,最终不利于学生的成绩的稳定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学习兴趣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上的意义和价值

1.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由上分析,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当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随着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就有更大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不仅是因为学习成绩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当数学兴趣培养起来后,学习数学就会成为学生的乐趣,学生也因此更加投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学习成绩和数学素养也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乐于进行自主学习,更确切地说,学生在完成常规的课业任务之后,还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探究性的数学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2.降低老师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如上文分析,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对老师而言,同样也是意义重大。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增加,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也能更快地掌握老师教学的知识,并在课程教学上给予老师更多的反馈。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教学难度和教学任务进一步降低,老师的教学风格也能够依据学生的反馈做出更好的调整和变革,从而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和需求,带动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在认识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仍然不尽人意,初中数学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和缺漏。因此,下文将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和考察,以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

1.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实行体验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由上分析,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上,普遍存在着老师教学方式僵化、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从转变老师的教学模式开始。具体说来,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老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多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单向地向学生教授知识,而实施互动式教学和体验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例如,在较为简单的有理数、幂、因式分解等内容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备课,让学生成为课堂的老师,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从而最大程度上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应当多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探讨,在课前,老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在课上,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直接对教授知识点的困惑之处进行提问;在课后,老师也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

2.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否有趣,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上,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设置单一、老师单纯依据教学进度教学的现象,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因此,调整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动有趣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除了进行常规的数学知识点的教学以外,老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数学思想史的简单介绍,让学生对数学的发展历程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对数学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想法;老师也可以引进各种数学思想,诸如数形结合数学、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奥妙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利用这些方法解答难题、偏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灵活性,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需求和热情。

3.实现分层次教学,组建互助合作小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也并不相同。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能够让学生更容易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节奏,从而形成对数学学科更大的学习兴趣。此外,也由于学生们各有各的学习特性,学生之间可以组建学习小组,进行互助学习。

例如,成绩较好的同学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组建一对一的辅导形式的学习小组,在不同模块上各有所长学生也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总体而言,学习小组的目的就是让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更为接近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小组探讨中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快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意义重大,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长期建设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老师们不仅要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更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培养起自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习兴趣。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们都要在培养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不断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意见,不断探寻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春发.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落实、新课程观念的不断更新,初中数学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教学水平等都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必须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通过角色转变来主动迎合新课程标准,这对于每一个初中数学教师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这些教学理念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个大的冲击,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自身角色的转变来适应新课程教学理念,主动迎合新课程,通过新课程的认知来提升自身的水平,以此实现教学组织者到课程开发者的有效转变。另一方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只有主动参与角色转变,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不同的教学重点,也植入了一些新的内容,更强调了初中数学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教师只有通过角色转变才能真正地沉下心来,将传统的教学推动者的角色积极转变到教学服务者、教学引导者等重要角色中来,以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以全方面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笛Ы淌Φ慕巧?转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那么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应该朝着哪些方面转变呢?

1.教学工作的服务者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任务及考试提纲、教学规划等实施有计划的教学工作,这虽然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计划性,帮助教师按部就班地开展有序的教学活动,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注重自身角色的转变,将传统的教学组织者向着教学工作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一方面,教师应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个宽松积极的氛围中进行深入的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如在几何图形的讲解中,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同时也应该自己准备一些丰富的几何图形,以此优化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总体来讲,教师的服务者角色内涵丰富,教师服务角色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投身到初中数学学习中,以更饱满的姿态来迎接挑战。

2.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单对多”的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感受,自顾自地来开展教学工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明确缺乏“教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僵化地接受教师的灌输,教师也不了解学生的理解难点在何处。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一方面,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与教学,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对于优等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探究更深层次的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他们针对性地提升数学水平。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优化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更要主动地与学生交朋友,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面临的不同困惑以及难题,给予他们合理化的帮助。此外,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探究数学学习方式。

3.数学课程的开发者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一、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我们教学的直接对象也是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应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精神,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敬佩老师,进而喜欢老师上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以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就是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北京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提出的要给学生爱吃的、有营养的数学,给我们数学教师很多启示。

吴正宪老师的课为什么能吸引住学生?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她首先抓住了学生兴趣,让学生先喜欢上数学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当今社会,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多样化,为我们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激发学生兴趣,展现丰富的数学教学内容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教学现代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能更好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帮助他们学好有关的数学知识。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提高学习兴趣。

三、数学融入实际生活,体现数学现实意义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巧妙地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并亲近现实的生活,让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让生活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数学是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使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四、维持学生兴奋状态,引导学生质疑答疑

初中数学教学中同学们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培养和增强都与学生课堂与老师教学活动参与程度密切相关,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感,无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创造性思维就是从好奇和提出问题开始的,有了困惑,才能进一步去深入地思考,才能想办法去找出发人深省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充分认识事物,就必须得让学生对困惑的事物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去分析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疑,引导学生不盲从现有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既激发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望,又联系了实际生活加深体会印象,学生的主导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更好提高,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培养良好学习行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去激发学生质疑问题,不仅可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启发同学们的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性,同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充分肯定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并且耐心地给予详细的解答,努力去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科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同学们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自信,将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兴趣性,也是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另一途径就是善于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并对经常提问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或鼓励,从而维持学生兴奋的学习状态。

六、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活跃学生思维过程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 提问意识 培养 研究

创造源于问题,因此要保护、发展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应当首先保护、发展学生自身的问题意识,并对其进行问题性教学。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不断推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显得格外重要。

一、学生缺乏提出问题能力的原因分析

首先,初中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从外国当前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校、老师以及学生为了提高考试分数和升学,拼命的记忆知识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对于知识或者方法从未产生过怀疑,更不会在“已知知识”上带着一种怀疑的眼光去刨根问底。对于教师们而言,他们习惯于给学生讲解一些现成的结论,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由于缺乏展示数学知识逐渐发展的历程,因此导致学生们很难产生问题意识,即便有问题被紧张的课堂时间渐渐磨灭。其次,初中学生缺乏提问题的习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受错误观念影响,学生认为提出问题似乎是对老师的一种不尊重,或者表现出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因此不原因提问题;第二,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太深,尤其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在老师和学生心中成为既定的事实和行为习惯,因此很难打破这种格局。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习惯,因此导致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意识培养

基于以上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任何一种新知识的构建都是建立在对旧知识反复推敲基础之上的,在新旧知识的更替过程中也体现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而这正是问题情境。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精心的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便通过积极的思考,形成问题意识,进而提出问题。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设a=b,则1=2。误证:a=b,等式两边同乘以a,得a2=ab,两边同减b2,a2-b2=ab-b2,两边分解因式:(a+b)(a-b)=b(a-b),两边同除a—b,得a+b=b;因a=b,则2b=b,两边同除b,得2=l。根据常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1怎么可能等于2呢?这时学生都会感到困惑,但从推理过程来看是没问题的,于是学生忍不住想找到问题所在,这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充分的被调动起来了。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相同的代数式。不一定恒等变形;等式两边同乘或除相同的代数式,也不一定是恒等变形。

第二,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问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行为,因为学生提问之前总是在想,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太肤浅,老师和同学们会不会笑话自己?老师会不会批评自己?面对这种问题,老师应当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努力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让学生敢提问。首先应当营造适合学生提问的课堂氛围。老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当表示关注,应当以和悦之态度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并给与赞赏的目光和手势,这样会给学生很大的自信心。其次要正确对待课堂上学生“插嘴”现象。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对于学生而言是莫大的精神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而对于抓不住要点就问题的学生绝不能嘲笑和讽刺,应当耐心的引导和解释,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提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因不提问而影响了自己的成绩。对于平时经常提有质量问题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大胆创新,去发现新的问题。最后教室内也可以找出适当的位置,专门设立一个问题专栏。在这些问题专栏里,可以有选择地提出一些问题及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进行表扬,从而营造人人积极参与提出问题的和谐氛围。同时还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老师先对问题进行讲解,留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提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激起学生思考,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第三,传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古人云“学则须疑,疑则有问”,因此疑问是发现的基础。从实践来看,许多学生根本不知到该如何提出问题。从结论着手,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提问题方法;引导学生研究教材,并针对课本上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研究习题,并针对习题中的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该问题还有没有更为简便的方法来解决?有没有更简单的情形或者该方法是否通用”等问题;最后可以从矛盾和冲突入手,多想一下矛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引导学生刨根问底。

参考文献:

[1]蔡妙通.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J].新校园(下旬刊),2010(04).

[2]石文斌.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提问意识[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困惑范文

关键词:多元化;初中;数学

数学作业的合理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后的学习延续以及有效理解,对于初中生的教育教学活动来讲不可或缺,在初中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数学的学科特征直接促使学生之间较为明显的学习差异,从而致使数学科目学生分层、断层比较严重,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逐渐降低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睡觉、不认真听讲等不良行为。调查研究发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对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所布置的课后作业不感兴趣,存在一定的拖延、应付、抄袭、乱写等现象和心态,从而直接导致数学成绩下滑严重。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仍然保留一些独树一帜的性格特点以及个性差异,由此可见,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直面学生的这种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因材施教。初中数学老师应该正确看待自己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数学思维,严格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不断设计和创新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多元化课后作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数学课本和基础知识的层面之上,将丰富的教学内容蕴含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之中,进而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数学自信心,确保初中生进行全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一、多元化作业设计在初中教学中的目标

对于初中数学作业的多样化设计来说,最核心的教学目的就是顺应我国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教育号召,将学生的数学知识以及应用能力同时提升,最大限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最终培养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树立他们的数学自信心。

二、多元化作业设计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1.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作业设计模式适当创新数学教学理念,采取多元化作业设计模式,可以优化和构建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体系。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彻底贯彻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以及素质教育的相关条例。做到关心班级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实力。初中数学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数学作业来订正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初中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后数学作业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需求和渴望,以数学课本作为基础,全面分析班级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现状、疑问困惑以及相对薄弱的知识点,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数学自信心。2.设计有趣丰富的作业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接触知识和感悟知识最好的启蒙老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一名学者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人如果想要更深层次地对一种事物进行研究和探索,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对这一事物产生充足的兴趣,从而在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当中拥有愉快的体验和情绪感悟,进而加深对这一事物的理解和感悟。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老师对于学生课后作业的设计,就应该更注重对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激发,设计出丰富有趣的作业内容,将灵活多元的数学作业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上调动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提高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比如在给学生讲过某一数学知识点之后,初中数学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灵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而以多元化的方式对数学课本知识进行合理的应用和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力以及相关核心素养。3.尊重个体差异,开展个性化作业,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对于初中生的数学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子,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设计的过程当中,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质,设计出分门别类、不同难度、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课后作业。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当中。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工作任务,本质上是在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基础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逻辑分析能力,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自身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实力。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课后作业中,老师更应该注重的应该是课后作业设计的实践效果,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运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上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发展打下基础。4.设计开放性作业,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相对抽象、晦涩的学科,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更注意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启发以及逻辑能力的挖掘。数学概念以及相关知识虽然看起来只有一些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烦琐生硬的学术概念以及数学公式,但蕴含在里面的知识都具有非常多元的组合形式以及深刻内涵。对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讲,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就是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作为主导人物灌输性教学,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和公式,进而通过大量的课后作业以及让学生死记硬背公式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掌握和记忆,教学效果甚微,一不小心就造成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固定化,最终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只会想出一种固定的解题思路,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只产生了一批为应试教育而生的考试机器,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综合实力培养效果大打折扣。由此可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型的课后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的提前之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全面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5.依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况,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教学最近愈发流行于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让数学老师依据班级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情况,设计出针对性的数学课后作业。优秀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全面体现出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新课程改革标准当中因材施教等理念的有效性,确保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合理地设计和优化数学课后作业,不断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基础性的计算题目,而面对数学基础知识结构完善,成绩相对稳定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性和启发性较强的题目,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标准以及要求之后,教学部门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许。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目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都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以班级学生数学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基础,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设计出符合自己班级的课后作业,全面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以及水准。

参考文献

[1]杨青林.初中数学设计多元化作业的策略与方式[J].家长,2021(2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