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商业文化的发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业文化的发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商业文化的发展

第1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需要说明的是,中外对文件、档案概念的界定和理解存在差异。在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档案(archives)一般是指在公共档案馆永久保存的原始记录,进馆之前或不进馆的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信息记录称为“文件(records)”。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主要是针对文件及信息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的,不涉及馆藏档案。因此,本文论及的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范围包括文件和信息领域。

一、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历史

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源头可追溯至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的形成。商业性文件中心形成行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强劲的发展势头推动商业性文件中心开始组建联盟。1980年,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The Association0f Commercial Records Centers)成立。第一批会员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居多。如有明利阿波利斯市Mohawk商业性文件中心(Mohawk BusinessRecords of Minneapolis);芝加哥文件管理公司(Records ManagementServices Inc 0f Chicago);底特律Leonard兄弟文件服务中心(LeonardBrothers Records Service Centerof Detroit);芝加哥文件公司(FileRoom of Chicago);波士顿IronMountain集团(Iron MountainGroup of Boston);加拿大STACS文件管理公司(STACS RecordsManagement of Canada),等等。80年代起美国几乎所有城市都建有一个或多个商业性文件中心,并带动了加拿大和其他国家,导致中心在世界各地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业性文件中心行业。

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真正形成始于1996年。是年,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ACRC,1980年成立)与国家数据安全保险库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0f Secured DataVaults,1981年成立)合并组成国际文件信息服务行业协会(ProfessionalRecords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Management,简称PRISM),被定性为“商业性信息管理行业的非营利性行业协会(the not-for-profit tradeassociation for the commercialinformatiOn manag ementindustry)”。PRISM之所以由商业性文件中心协会和国家数据安全保险库协会合并组建,不仅是因为后两者拥有许多共同会员提供了合并基础;而且因为新机构可将后两者的服务范围进行结合,使行业扩展到文件信息服务领域。合并之前,商业性文件中心以提供文件实体服务为主,数据安全保险库以提供信息服务居多。合并之后,PRISM的会员可为客户提供文件实体和数字信息的保存、保护、维护、利用和处置等一系列服务。可以说,PRISM的建立揭开了国外文件信息服务业发展成熟的序幕。

二、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行业协会――PRISM

行业协会是行业的领导中心,其含义有多种表述。如美国《经济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是“为达到共同目标而自愿组织起来的同行或商人的团体”。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一般而言,行业协会是由某一行业的从业者加入组建的非营利性组织,建立目的主要是协调行业成员的关系,形成有效的行业领导、保障与监管机制,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树立行业的良好形象。

PRISM作为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领导中心,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结构。PRISM的组织结构体系由理事会、专员和任务小组三种机构组成。理事会(Board0f Directors)是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协会的使命、愿景、战略规划和政策,设定协会的职位,并决定协会的计划和活动。专员(staff)是协会日常工作的执行者,包括执行主任、活动和客户关系专员、财政专员、营销专员、会员发展专员。任务小组(Task Groups)是协会下设的―系列委员会,职能是开展研究和其他工作来帮助协会实现其战略目标。它们包括年小组、提名小组、会员小组、研发小组、出版小组、资格和标准小组、道德准则小组、战略规划小组、数据保护小组、影像小组、灾难恢复小组、网络营销小组、亚太地区小组、美国小组和欧洲小组。这三类机构的精心设置帮助PRISM兼具宏观决策、日常业务到专项研究的多种职能,使之成为职能完备的行业领导中心。

同时,PRISM具备一定的会员规模,为其行业影响力奠定良好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商业性文件中心数量大幅增长。ACRC曾统计90年代会员数量的增长情况――1991年,会员数量为380个;到90年代末,会员数量增加到500个。PRISM成立后,会员规模不断扩大。PRISM最新的“资源指南”(201O-2011)统计,会员数量已达633个,遍及55个国家。从地域上看,会员在欧洲、美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均有分布。表1显示了PRISM的会员分布。来提供高效率的专业服务,帮助客户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安全是要求整个行业了解危及文件信息的各种灾害,谨记维护人员、设施和程序安全的职责,为客户及其信息资产营造安全的工作和保管环境。集成是要求整个行业立足道德准则,集成业务决策、公司政策、沟通实践和人员行为,信守公平交易、诚实经营和坦诚沟通,实现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是要求整个行业建立团队精神,与客户及竞争对手互相学习,不断提升。

归结起来,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以客户为本”。信任是争得客户的信任,价值是与客户分享共同的价值理念,安全是保障客户文件信息资产的安全,集成是一种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管理方式,合作是与客户互相学习保持合作。可见,PRISM倡导的行业价值观时时、处处从客户的需要出发,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服务,在赢得客户满意的基础上实现行业长久的健康发展。

进一步说,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价值观的五个要素――信任、价值、安全、集成和合作是密切关联,相辅

相成的。信任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只有赢得客户的信任,行业才可能形成和发展。价值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与客户的连接点,只有与客户形成价值共识,才能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来体现行业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安全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生命线,只有帮助客户预防和消除对其信息资产的各种危险,才能体现行业的安全优势。集成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运行方式,行业的政策、决策到程序、行为都受到行业准则的约束,不能任意为之。合作是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指引,无论是对外部的客户,还是内部的同行,行业都要秉持团队合作、取长补短的精神。缺少任一要素,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的价值观就不够完整。

3、行业道德准则

国外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也形成了明确的行业道德准则,PRISM要求行业成员共同遵守。这种准则实际上是一种针对不同对象――客户、行业成员及社会公众做出的承诺。笔者用表2说明商业化文件信息服务业行业道德准则的具体内容。

第2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材料与技术不断更新,以及传播媒介的科技化发展都使商业插画的技法和传播媒介越来越丰富。在商品经济时代,插画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反过来商品经济的大环境对商业插画的发展也有推动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是插画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

文化经济;商业插画;流行文化;大众传媒

1商业插画概述

插画最初主要是随着19世纪初报纸和书刊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黄金时期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当时从事插画行业的大多数是职业画家,当时被报刊图书用作配图及补充说明性的图画而被逐渐应用到商业领域,带有明显的绘画色彩和画家个人特质。商业插画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不是人们当时认知的阶段了,小时候我们对插画的理解还停留在连环画、儿童绘本,而在美国商业插画已经经历了一场革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人们的生活,并在形式上有这样几种主要的传播渠道:印刷传播媒体、影视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媒体。商业插画是流行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这是商业插画发展的前提,但在这样的前提下怎样使商业插画能够充分应用到市场中去,是最考验商业插画生存能力的要素。

2以文化经济思维看商业插画的发展

笔者上文提到,插画最初用来给杂志期刊做补充说明性图画,这是商业插画得以发展的最初前提,对于消费者来说,它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在看书时看到插画后使身心放松,不会因全是文字而让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插画在图书市场的慢慢地发展壮大中也使插画变得更加具有功用性和传播性,逐渐从以文字为主的插图性书籍中脱离出来,形成绘本这一商业插画类型,这也是商业插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欧美国家儿童绘本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商业插画形式,它归于印刷传播媒体范畴,在中国出现了几米这样的成人绘本商业画家,他的作品中文字与插图结合得恰到好处,使读者在读完后生成一种对他的绘本整体的独特的情愫,这种情愫是商业插画必备的要素,即艺术性和对人的情感的抚慰。

3以文化经济思维看流行文化在商业插画中的应用

商业插画经历了挖掘和追求人的最本质的情感之后,开始涉足更加大众的领域,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比较完善的是美国,对于商业插画的应用这个国家更有发言权,美国的商业插画应用的领域之广让人难以想象。追根究底,笔者认为是因为他面向的受众是美国所有的平民大众,商业插画应用的市场无疑是广大的平民阶层,面向多数普通人的商业插画设计必然带有一种大众文化的诉求,而这种文化在当时是打上时代烙印的流行文化。

美国在二战后,由于战时国内形势相对和平,使其商业插画的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而决定其商业插画类型的主要因素无疑是他的流行文化的发展。当代的流行文化即是一种消费文化,流行文化看中的是“现在”和“当下”,其中带有一定精神文化的诉求,这样才会被人们接受。例如,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商业插画作品,其中有一件作品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将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进行了九种不同的配色,直接摒弃了传统绘画中通过画笔表现的手法,用机械化的方式将玛丽莲•梦露的头像进行反复拼贴,从而呈现出的九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玛丽莲•梦露,这种浓郁的波普风格席卷了当时的美国,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平民老百姓都纷纷对这一创意买单。我们可以做一个假设,如果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的对象和主角不是玛丽莲•梦露而是某个普通人,作品还会这么受欢迎吗?如果他只是用画笔将玛丽莲•梦露画在纸上还会有这样的流行效应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文化和创意在一件成功的商业插画作品中是缺一不可的要素。玛丽莲•梦露无疑是当时大众流行文化的焦点人物,而艺术家总是懂得如何影响人们的观念,在计算机技术风靡一时的美国,安迪沃霍尔用还不为人们熟知的丝网印刷术加上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基于技术和创新准确地表达了流行文化,所以他的商业插画作品才在浓郁的“个人风格”中被众人买单。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品的包装设计无疑是保证产品销量的重要因素,具有同一用途的商品,价格也相同,怎样才能在消费者挑剔的眼光中抓住自己的机遇,无疑是包装的创意设计。这体现在这些产品所表现出来的横向区别和纵向区别上,这种横向区别表现在商业插画对于产品包装的应用中即为创意点和设计感,越是具有这种横向区别的商品越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4以文化经济思维看中国商业插画的发展

流行文化因为人群和地域而呈现出差异性。对于中国来说,商业插画所应用的领域多集中在从日本传播过来的动漫游戏中,关于动漫和游戏的文化无疑已经变成了一种消费品,而商业插画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促成了动漫游戏的发展,进而转化成经济效益,这种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动漫游戏的传播发展是基于影视传播媒体和网络传播媒体的。对于网络的发展,在中国可以说是一种正当时的状态,进入到号称第三次计算机技术革命的世纪,生活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计算机,基于这种传播媒介,一部分人勇敢尝试,一部分人退缩不前,还有一部分人则抱着模棱两可的态度。笔者认为这正是需要使用文化经济思维的时候,正是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本来在中国发展得不是那么顺利的商业插画迎来了一次繁荣的机遇。在中国,商业插画从业者大部分为游戏原画领域的人才,这种商业插画的针对性较强,依附于网络媒体。插画在商品经济时代,对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反过来商品经济的大环境对商业插画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所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是插画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兔斯基这一卡通萌星是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王卯卯创作的一套卡通动画表情形象,作者通过加入自己的经历和个人性格等文化特征,将兔斯基这一卡通形象通过网络传播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表情工具、工艺品或单幅小插画这样的商业插画作品,甚至这一形象已经脱离了固定的插画模式与广告业接轨,足见其号召力。兔斯基是作者创意的结果,通过网络传播进行了使其有了很好的发展,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正在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营销体系,并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对于王卯卯创造的这一卡通表情形象,表现了人们普遍的一种急于表达自己的愿望,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纷纷倾向于用更加便捷形象且略带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兔斯基的出现无疑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充分利用强大的网络传播媒介使自己的创意得以传播,在更多的领域衍生出更多的价值。用文化经济的思维来看,这是将人们的普遍心理诉求和喜好利用网络媒介进行传播的典型例子,可见文化经济的思维同样适用于中国商业插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凯夫斯(美).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2004.

[2]尹赛.流行文化产业与商业插画研究[D].2006.

[3]张燕.数字化时代的插画艺术研究[D].2006.

[4]成坤.文化经济视域下的糖果哲学[J].青年文学家.

第3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文学商业化;市场经济;历史趋势;《哈利・波特》;盛大文学;精神需求

中图分类号:I0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046-02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社会全面转型,市场经济体系确立。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技文化的深刻变革,文学相应体现出种种新变与发展态势,文学的生产创作由政治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对此,我们要摒弃传统意识,对于文学商业化这一新态势给予理性认识和评价。

一、文学与商业化:矛盾与统一

在艺术的生产过程中,作家的艺术个性、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学的市场化、商业化并非截然对立,而是有着相互融通的广阔空间:艺术个性需要市场平台来来实现,而市场的繁荣与兴盛也需要艺术个性来保证。

市场语境下的文学作品具有两重属性:一是商品性,二是精神性。前者讲究效益,后者彰显精神价值。只有具有这双层属性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市场环境中生存。

但是文学的商业化并不等同于纯粹的商业化写作。两者最本质的区别是:文学商业化的主体依旧是文学,并且是具有精神价值的文学。助体是商业,也就是说商业只是辅助文学实现并扩大其审美价值。而商业化的创作就是单纯的以商业利润为目的了。有些作品只注重了商品性而忽视了精神性。虽能一时畅销,但因精神内涵的缺失,终究昙花一现。因为它把文学的美感和社会教化功用抹杀掉,代之的是极端的庸俗化。而庸俗化和文学的精神性从根本上是相悖的。

文学的商业化具有两面性,但究竟是良性还是劣性,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和运用。商业本身并不是不好,只是目前运用的不好。商业渠道扩大了文学作品传播范围,可为艺术价值高的作品赢得更多读者,因而对于文学抱有较远大理想的作家是一种鼓舞,使他们更愿意在寂寞中继续努力,有可能产生许多“优秀示范作品”。

二、文学商业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实中文学商业化所呈现的负面效应,使得文学界与学术界对文学的商业化运营机制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和责难。其中尤以纯文学为甚。纯文学的作家大多追求着“出淤泥而不染”,极力的避忌自己作品的商业化。但是这种“高尚”并不值得提倡,甚至是应该摒弃的。因为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后,报刊、出版社普遍改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文学作品作为商品被全部推向市场,这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事实。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唯有参入到市场中,参加竞争才能生存。

文学家们拒绝文学商业化就是拒绝进入市场竞争,其结果就是文学越来越被边缘化。从表面看,中国的文学市场是非常繁荣的,但是若从市场份额上考量,纯文学在其中所占比重是很小的,甚至是微乎其微。这是文学的悲哀,也是值得我们忧思的,毕竟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代表着一个民族文明的进程。因而,改变目前纯文学的命运,完善现在的文学市场,繁荣文学发展,就必须改变商业主导文学的状态,让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而服务。

在历代文学的传播及其手段都制约着文学的生产与消费,进而影响其发展与繁荣。光有创作而没有传播,或虽有传播但不广、不久远都会影响文学消费量和社会作用的实现。现在是一个消费型的社会,对于文学的选择除了来自内心的渴望之外,还有一种追求标榜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意义符号和身份标志。所以,人们大众的阅读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弥漫在社会中的各种消费信息、宣传广告。一部新作问世前后,为了获得预期的社会反响与经济效益,无孔不入的大肆渲染与媒体炒作,对公众读者产生一种难以抵抗的诱惑力。这时,文学作品就已经拥有了市场潜力。所以文学完全可以借助大众传媒这一商业化渠道对公众的影响力来实现自身的传播并在市场的检验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中国要缩短与西方文学商业化的差距

自英国女作家J.K.罗琳1997年推出《哈利・波特》[3]第一部后,该书迅速在英、美热销,继而红遍全球。据统计,该书前六部已被译成64种语言,总计卖出了3.25亿册。《哈利.波特》是一部通俗易懂的好书,而它的畅销与其行之有效的推销方式和创新的商业运作是分不开的。单从第七部来看,英美出版商在几个月前就透露出7月下旬推出新书的信息,但对内容守口如瓶,大吊书迷胃口。21日凌晨,英国出版商举行了异常隆重的首发式,邀请罗琳亲读新书章节。

《哈利・波特》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7部系列小说的销售让罗琳不但取得了物质上的丰厚回报,而且还获得了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通过商业化的运作罗琳的创作水平并没有下降,反而一部比一部精彩,更受人瞩目。由此看来,商业化并不一定会对作家、作品造成恶性影响,相反只要充分利用市场结合商业的运作模式,作品才会广泛的实现它的价值,作家才会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并产生持续创作的动力。

比较而言,中国文学的商业化起步比较晚,商业化运作模式不够发达不够健全,所以导致的是充斥市场的大部分是“俗文学”或者只是“俗文章”。对于“雅文学”的市场表现还缺乏引导调控。但是盛大文学公司的出现证明中国的文学商业化正在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盛大文学有限公司首次将“文学”和“公司”这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词语组接到一起,让文学这一艺术形式和公司这一商业化概念融合,搭建了一个全民性的网络上文学的创作和消费平台,使文学在纸上变成文学在网上。例如传统作家中余华写的书就是在网络上首发,而并非是出版先行。中国从来没有过网络书业经纪人,盛大文学公司就是充当这样的一个角色:让中国作家富起来。这就是商业的力量所在,让文学更有尊严,让文学家更有尊严。 盛大文学CEO侯小强表示将邀请一些传统作家、纯文学作家在网上写作。例如残雪这样的读者很少的纯文学传统作家,也可以邀请她来写作,不但写作,还要让她赚到钱实现一个作家的双层价值――作品的商品性和精神性带来的物质价值和精神回报。 美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影,比如《蜘蛛侠》、有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这些作品都充满着恣肆的想象力,可通称为穿越类的文学,在国外已经是主流。在中国的未来也可能是主流,盛大文学公司名下的起点――中文网就以穿越、玄幻闻名,可见在这种文学种类上中国并不比外国落后,中国的文学发展态势并不示弱。

把文学由纸上搬到了网上,由专业作家扩展到全民写作,盛大文学公司打破了文学门户之见,摒弃文学权威的话语权,让一部作品价值完全交给市场去检验,让文学从少数人的事成为大多数人的事。只有如此中国的文学才会实现复兴,发展、繁荣。

中国文学发展的困境就是还没有完全的摈除文学门户之见,文学不走下“神坛”参加市场竞争,不能对读者产生广泛的影响就不能指导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引领文化的深层次发展。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文学的商业化都已成为一种趋势,并且已经显现出它的生命力与活力。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文学必须坚定的踏出这一步,顺应历史的潮流。商业化,这已经是由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了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借鉴成功的商业化模式来实现文学的复兴。

参考文献:

[1]张炯.社会发展与中国文学[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0.7.

[2]邵燕君.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0.

第4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上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上蔡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要概述

地处天中大地的上蔡县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口147.8万,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十大古城。据清康熙《上蔡县志》记载,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厚土上繁衍生息,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500多年。目前,蔡氏宗亲有1000多万人,渊源久远,族多人旺,遍及世界各地,每年海外蔡氏宗亲纷纷莅蔡寻根谒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蔡独特的文化和儒家遗风孕育出了代代英杰,涌现出了众多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史称“千古一相”、被后世尊为“小篆鼻祖”的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为统一文字作出了重要贡献。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南宋丞相朱胜非,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桓宽,清代方志学家张沐等历史文化名人。

上蔡县是文物大县,文物景点遍布县境。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两地(蔡国故城和楚国贵族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9地(蔡侯墓、李斯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伏羲画卦亭、陈庄民宅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蔡侯望河楼、漆雕开墓、蟾虎寺),馆藏文物3141件,旅游景点遍及全县。

上蔡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和历史文化产品独具特色。雕花桃核扣和茱萸绛囊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史名酒状元红,曾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杨集毛笔誉满天下,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案头之宝。

二、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蔡县充分利用和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确立了“文化立县、文化名县、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推进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着力打造重阳文化、蔡氏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李斯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坚持从开发保护、规划设计、宣传推介、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县文化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

(一)不断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成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制定印发了《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实施方案》、《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表》,设立了上蔡县旅游投诉电话,制作了《上蔡县旅游景点路线图》;建立了上蔡县文化旅游网站;蔡明园公园、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成功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区;加强了《旅游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了全民旅游管理意识;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0万人次以上。

(二)不断加强文化旅游遗产保护开发。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文物1068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972处,复查96处;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为“千年古县”;上蔡重阳习俗被入选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茱萸绛囊、桃核雕花、“白云翁”毛笔被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蔡侯宫殿区遗址兴建佛教牌楼有“天下第一门”之称;结集出版了《重阳节发源地——上蔡》、《蔡国蔡氏溯源》、《蔡国纪事本末》三部论文集,编纂出版了反映上蔡历史文化资源的《古蔡风物》;创作上演了反映千古一相李斯的大型历史文化资源的《千古遗恨》;出版了反映秦相李斯辅助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的长篇小说《大秦春秋》。

(三)不断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

来,文化建设先后投入资金共584万,用于文化馆维修、图书馆设备购置、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及设备购置、73个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扶持49个农村业余表演团体;建成了279个村级服务点;扶持28个农村民间艺术表演团队购买了部分服装、道具及器材;加强了伏羲画卦亭、楚国贵族墓地、蔡国故城墙、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文物景点的保护与整修;完成了蔡国故城墙、文化馆、蔡侯望河楼、李斯墓等开发保护规划及项目资金的申报;上蔡博物馆建设项目已上报省发改委、省文物局。聘请专家对博物馆、李斯林园和蔡国故城带状公园建设进行了规划设计。

(四)不断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规模。重点塑造了古蔡文化、重阳文化,围绕重阳文化之乡这一品牌,研究开发反映重阳文化的系列产品,如:重阳茱萸绛囊、桃核雕花、酒、老人拐杖和“白云翁”毛笔等产业,走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在全国打响古蔡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积极承办了八届“重阳文化节”,逐步打造成具有上蔡地方特色的、省内外有较大知名度的文化节会。立足上蔡县地域文化优势,加强与省内外和港、澳、台等地区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加强与海内蔡氏宗亲的联系,宣传弘扬上蔡县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上蔡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抢救和保护了上蔡特有的雕花核桃扣、芦花靴、茱萸绛囊等传统制作工艺品。挖掘研究重阳节两大节庆佳品酒、茱萸绛囊,尤其是茱萸绛囊顺应人们企盼福寿吉祥的向往心理,倍受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及东南亚诸国侨民的喜爱。

三、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问题

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景区基础薄弱。上蔡的文化旅游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品位低,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挖掘,文化内涵不深,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景区景点档次低,既满足不了县内文化旅游的需要,也无法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二)旅游规划严重滞后。上蔡县文物景点虽多,但都处于待开发状态,缺乏保护,更缺乏中长期文化旅游规划。由于文物景点以古代遗址为主,没有太多观赏价值,部分古建筑过于破旧,有的文物景点受损严重,如蔡国故城遗址、李斯墓等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景点上面有耕种现象。县文物库房为危房,对文物藏品的保护十分不利,一些珍贵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三)旅游开发缺乏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阶段,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有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挖掘、整合和激活上蔡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

(四)旅游商品档次不高。旅游商品虽然种类丰富,但由于规模小、产量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甚至不顾长远利益,搞无序竞争,导致旅游商品形不成品牌,上不了档次,旅游商品市场占有率低,经济效益不高。铁锅、毛笔、雕花、香囊等产品虽然在市场上比较紧俏,但就发展现状而言,其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四、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产业化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文化旅游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将文化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加快文化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专门成立文化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文化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继续加大对文化旅游的资金投入力度,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精品工程、游客服务中心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海内外企业、个人来上蔡投资举办文化旅游产业。逐步扩大非国有经济投资文化旅游产业的准入范围,鼓励社会资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文化旅游开发和建设。

(二)优先规划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邀请国家、省级等权威部门的专家来蔡进行考察,高起点编制上蔡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中长期规划。建立严格的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禁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以优化结构、培育特色、强化优势品牌、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着眼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进一步发挥“重阳文化之乡”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实完善伏羲文化、李斯文化、蔡氏文化、孔子文化等五大文化内涵,重点打造蔡侯陵园、李斯陵园、蔡明园公园、上蔡博物馆、重阳登高处、伏羲画卦亭等景区,力争使1—2个景区(景点)达到国家aaaa级标准,确保

我县文化旅游业健康顺利以及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行业管理。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切实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等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经营和服务行为,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旅游投诉机制,完善处理程序,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凡从事旅游业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以及在旅游区(点)从事商业零售、饮食服务的各类经营单位和个人,都应依法办理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严禁无照无证经营。各类经营主体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强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过硬的旅游业队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注重宣传推介。进一步加强针对客源地游客的宣传,增强宣传的冲击力和吸引力。打破地域界线,主动寻求和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宣传促销模式,加快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信息互通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充分利用各种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文化旅游节,各种新闻媒体,通过《上蔡风光片》加大宣传力度,尽快开通“上蔡县文化旅游网”,提高我县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以市场为导向,将旅游景区(点)连接成线,接线入网,精心设计和推出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效益好的旅游精品线路,吸引更多的游客来上蔡。

(五)扩大产业规模。文化旅游应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成为旅游产业的优质板块。围绕行、游、住、食、购、娱旅游六大要素,增强旅游带动功能。扶持一批集旅游商品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重点企业,开发融艺术、实用性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商品,建成一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积极支持和鼓励创办旅游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和生态疗养康复中心。面向市场,重点开发古蔡文化、重阳文化等旅游演艺节目,促进艺术精品和旅游的有机结合。发展武术、杂技、魔术表演等富有中原文化特色和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娱乐节目。

总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必由之路。虽然上蔡的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品位低,推进缓慢,但只要我们紧紧围绕打造文化精品这个主题,以五大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开发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建立科学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就能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许结.中国文化论史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第5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坚持企业定位、市场经营的建设原则

商业性文件中心从成立以来一直把自身定位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营利性和服务型企业,进行市场化经营和运作。换言之,明确企业定位、坚持市场经营是商业性文件中心的特点。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商业性文件中心进入国际化发展阶段,依然保持这一特点,将坚持企业定位和市场经营作为跨国建设的基本原则。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商业性文件中心国际化发展的3个典型――lron Mountain、Recall和GuaranteeRecords Management(GRM),它们的跨国建设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相对而言,lIon Mountain和Recall的国际化发展成绩显著,二者受益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和影响力最强的商业性文件中心,而GRM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一定波折。1951年成立的Iron Mountain从美国波士顿起家,1997年起展开跨国建设,借助多次并购将市场范围从美国本土拓展至世界各地,现已建成在3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600多个运营中心、拥有14万客户和两万名员工的跨国集团。Recall原是全球支持服务集团公司Brambles的子公司,Bramblesl991年开始涉足文件管理领域,借助―系列并购,1999年正式建ececall,现已建成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没立300多个运营中心、拥有8万客户和4500名员工的跨国集团。笔者认为,Iron Motmtain和Recall的国际化发展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它们在跨国建设中始终坚持企业定位、市场经营的原则。

GRM是规模仅次于Iron Mountain和Recall的商业性文件中心,1987年成立于美国纽约。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本土扩张,在亚特兰大、芝加哥、洛杉矶、迈阿密、纽约、费城、旧金山、华盛顿8地建立分支机构,市场范围覆盖全美。GRM的国际化发展从2000年起步,与IronMountain和Recall不同,GRM跨国建设的地点首先选择中国,目前也只有中国。该年,GRM在上海设立海外首个分支机构――上海信安达档案文件管理有限公司,这是与上海市档案馆所属上海创造实业公司共同建立的中外合作公司,也是中国首家得到政府许可从事文件信息管理服务的供应商。运营数年后,上海信安达档案文件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信安达(中国)信息管理服务公司,与上海创造实业公司脱钩,变成外资独资公司,下设上海、北京和广东3个分公司,经营地点遍及7市――上海、北京、天津、深圳、苏州、广州和东莞。总体而言GRM的国际化发展比较富于特色。首先,它选择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建设的地域目标有别于IronM0untain和Recall,市场选择有自己的特点。其次,信安达(中国)信息管理服务公司在发展速度和规模方面相对理性,有利于自身发展。

笔者认为,GRM国际化发展的特色与其理念相关,它无论在美国还是中国,均力求提供优质服务。但是,GRM的国际化发展也有教训需要吸取――如果不坚持企业定位和市场经营的基本原则,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国际化发展就可能遭受波折。GRM的跨国建设起初是借助与上海市档案局所属上海创造实业公司合作实现的,这种合作表面看是两家企业的合作,但档案局和实业公司的关联可能容易把行政和企业搅合在一起,这种特殊背景对上海信安达档案文件管理有限公司有利有弊。利处是在中国特殊国情下,档案局的行政背景有利于公司获得进入档案文件管理市场的资格;弊处是“政企不分”的体制容易制约公司的企业化经营。囿于资料所限,笔者无法也无意详细解读上海信安达档案文件管理有限公司更名和变更合作的原因,只是通过分析GRM初人中国市场的波折说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跨国建设应坚持企业定位、市场经营的原则,否则中心就会丧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地位,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走多元化建设道路

1 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跨国企业全球化扩张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Iron Mountain和Recall的国际化发展主要采用的就是跨国并购,并购详情参见表1和表2。

Iron Mountain和Recall的跨国并购具有一些共性。一是类型相同,均以横向并购为主。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二者的并购对象都主要集中于文件信息管理服务行业。二是成效相似。两家公司借助跨国并购基本实现了跨国建设的一般目标――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成本费用,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市场份额,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行业战略地位;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获取超额利润;优化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专业人才等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2 新建投资

新建投资也是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与跨国并购不同,新建投资是企业在其他国家境内直接投资建设新企业,设立分支机构。GRM的国际化发展主要采用的是新建投资方式。

如前所述,GRM的海外扩张首选中国市场。无论是初期的上海信安达档案文件管理有限公司,还是后来的信安达(中国)信息管理服务公司,均是GRM新建投资的成果。笔者目前尚未发现有资料显示GRM在中国的并购案例,这说明GRM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没有与IronMountain和Recall求同。也许是因为GRM本身规模不是特别庞大,跨国建设的目标地域也相对集中,新建投资方式对其而言比较适合、稳妥。

归结起来,以上分析说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国际化发展具有多元方式,尽管跨国并购相比新建投资而言更多地被大型商业性文件中心采用,但它们各有利弊,商业性文件中心可结合自身实际灵活选用。

业务设置实行差异化提供

Iron Mountain、Recall和GRM作为大型商业性文件中心,业务内容丰富广泛,覆盖文件信息的全生命周期,包含传统文件保管和现代信息管理的全套服务。它们跨国建设的第三个明显特点表现在业务设置方面,即多实行差异化提供,具体说来就是针对不同市场设置和提供不同的业务内容。针对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文件信息管理服务行业较为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商业性文件中心设置的业务全面系统,提供全套服务;但在一些文件信息管

理服务行业起步或初步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商业性文件中心则会因时、因地制宜地提供适合其需要的业务。这一特点在GRM的国际化发展中表现最为典型。

借助网络调研发现,GRM针对美国本土市场设置的业务分为11大类35小项,具体内容参见表3。

进入中国市场后,GRM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集中提供5项核心业务,具体内容参见表4。

与美国本土相比,GRM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设置具有明显的差异化提供特点。信安达(中国)信息管理服务公司以提供基础性业务为主,其业务层次较低、种类较少、分工粗略。这种差异化提供显然更适合中国国情。我国目前文件信息管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业务需求较为简单,技术发展水平偏低,服务内容不够精细。这种情况下,信安达(中国)信息管理服务公司设置差异化的业务是必要和适合的。如果机械照搬GRM的业务,就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因此,商业性文件中心在跨国建设时应因时因地进行业务设置,将资源集中于市场需求最大、最适合的业务内容,才能获得最佳收益。

针对性确立目标市场

1 市场环境

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国际化发展不是盲目的,它们选择和确立目标市场时首要考虑的是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环境作为一个综合概念,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和复杂。对商业性文件中心而言,市场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和文件信息管理行业的成熟度。

一方面,商业性文件中心开展跨国建设十分关注目标市场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例如Iron Mountain和Recall大多选择经济发达或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和地区作为目标市场。这是因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经济环境和市场机制较为健全,有利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商业性文件中心开展跨国建设十分关注目标市场文件信息管理行业的成熟度。商业性文件中心作为提供文件信息管理服务的企业,必须选择文件信息管理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作为跨国建设的目标市场。只有行业发展的成熟度高,市场需求才会较旺盛,市场秩序也才会较良好。试想,商业性文件中心假如选择经济落后、行业成熟度低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国际扩张的目标市场,必然遭遇惨烈的结果。

Iron Mountain和Recall跨国建设确立目标市场的实践就充分证明商业性文件中心的国际扩张注重选择经济发达、行业成熟度高的目标市场。从上文对二者跨国并购过程的分析,不难看出它们基本按照从北美市场到欧洲市场再到其他大洲的顺序进行国际扩张。这种先后顺序就印证了经济发展状况和文件信息管理行业成熟度对商业性文件中心国际化发展具有的重要影响。

第6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商业文化 现代特征 创新模式

一、商业文化的现代特征

商业企业文化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商业进行的一种深层发掘,体现了商业活动中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生活情趣、行为习惯、伦理道德等,可以说是人类从事商业活动所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称。因为商业行为是受到商业文化支配的,商业文化的这种巨大的作用决定了商业文化的巨大价值。只有从商业文化的角度出发,才会深刻理解商业举措发生和发展的缘由和结果。事实上,商业目标的确立,生产、消费心理的形成等也都可以从商业文化得到解释。先生将商业文化的内涵界定为德、智、美、情四个字。德,即商业道德,就是要树立商德。智,是要发挥智力,制定正确的经营策略。美,即完美,从商品的设计到商品的包装、广告都要让消费者有美的感觉。情,就是情谊,商家与顾客要有情感的交流。这种界定得到业内和学界的普遍认可。

现代商业企业文化,是在实施企业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建立的,并形成由商业企业认同和遵守的道德标准、管理方式与规章制度。其核心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最终目标是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和造就优秀的商业人才。在构建现代商业企业文化体系中,要以商品文化为基础,以商品营销文化为手段,以商业环境文化为条件,以商业伦理文化为自律,以新商人文化为主体,以商业精神为核心,并在其相互的统一作用下,共同对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商品文化是构建商业文化的基础,缺乏良好的商品文化基础作为保障,就断然不会有商业文化和商业经济的长期发展与持续繁荣。只有文化商品通过长久保持自己先进的专有技术、独特的工艺创新和超出普通商品质量标准等行业优势,有效地满足商品特定的社会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方能超越商品本身而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其次,商人是商业活动的主体,任何商业文化都必须由人来表现,人是创造一切商业文化的决定因素。因此要依靠优秀文化的力量来引导,培养出具有积极进取精神的一代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新一代商人,成为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经济能人”和“道德贤人”,这是关系到商业文化建设兴衰和成败的关键。第三,营销文化贯穿于商品流通、市场运行的全过程,并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品格,促进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交流,获得域外消费者的接受和认同,才能不断为商品流通产业经济的发展增强动力。还有,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商业伦理文化,即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蕴、寻找支点,突破传统伦理维系封建秩序的历史局限性,提倡弘扬品德修养、强调群体关系的商业意识、突出社会道义责任的精神内核。

应该看到,现代商业文化早已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由于商品经济本质所体现的金钱至上、人性自由和个性张扬等特点,在此环境下形成的商业文化除了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成分外,同样存在着一些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消极成分。这也是现代商业文化发展不可避免的特征之一。

二、商业文化的自身构建

商业文化建设从文化的角度对商业进行宏观把握,它链接的不仅是商品的供需,还交流着商品之外的大量文化、精神信息,对商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商业文化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构建商业精神文化。商业精神文化的巨大意义在于树立美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强化竞争能力,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创造智慧;构建品牌、商号、商标文化。品牌的确定、商号的命名、商标的设计均体现了商业企业独特的文化内涵;构建营销文化。营销是联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包括橱窗艺术、柜台艺术、广告艺术、展销艺术等;构建商业伦理文化,也叫公关文化。无论是传统商业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商业,都必须珍视对人的真诚、关心和尊重;构建商业环境文化。包括城市的商业建筑、商业设施,以及影响商业活动的环境氛围、店堂设计、配套服务达到的水平等。商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服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社会以及市场环境的发展,做出与企业相适应的文化决策。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服务特色,营造服务文化氛围,这是企业发展最活跃、最富于创造力的因素。如果没有人的准确而全力的投入,即便拥有再先进的技术、设备,或是再雄厚的资金实力等外在条件,企业的发展也形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企业的竞争,最终也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以人为本”的另一层重要含义是尊重顾客,坚持顾客利益至上的经营原则。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归结为对顾客资源的争夺,谁拥有了顾客谁便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二是塑造优秀的现代商业精神。商业企业必须实现现代化管理,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员工奋发昂扬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伟大的整体力量,当他们把个人溶于企业之中的时候,就能形成统一协调、励精图治的自觉行为,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树立起以文化制胜为特征的精神风貌。三是建构完善的现代商业制度。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商业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不能不呼吁全社会共同建构起一个公平的竞争机制和环境。这一机制与环境的建构除了有赖于政府法律、法规外,另一个更具实践意义的就是商业企业“自我制约”的制度建设。

还有一点需要提及,就是弘扬高尚的商业道德,正确处理好义利关系。不可否认,商人“重利轻义”、“见利忘义”,乃至“利令智昏”的现象屡见不鲜。在社会主义商业道德建设中,毫无疑义地必须坚决消除唯利是图的腐朽的商业道德观的恶劣影响。同时坚持“义利一致”的原则,充分肯定经商获利,发财致富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通过理性的引导和必要的规制,批判和革除传统商业文化中的糟粕,继承和保留那些以义取利、刻苦创业、节俭守业、富贵立德等优秀商业文化因素。

三、商业文化的创新模式

商业企业文化的创新关键是企业家基于知识和素质基础上的学习创新,不断在合作、竞争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保持企业文化的时代性,符合企业和员工个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确保企业文化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使企业的发展时刻充满生机和活力。

商业文化反映出人类对商业活动的高品位精神追求,是先进的商业理念在商业领域的深层体现。从管理的角度看,商业文化带来的是文化管理。对商业企业内部来说,它将形成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从而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对企业外部而言,商业文化将为外部提供更多可依赖的商务路径,从而降低社会成本。商业要发展,必然走文化创新之路,商业本身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大众消费文化档次的不断、全面的提升也必然带来对商业文化的进一步需求,这种需求正由潜在变为现实、普遍的行动模式。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创新实施方案包括:建立企业文化的领导机制和实施机构;编写企业文化手册,依次对各层次员工进行培训;建立企业文化责任制度,责成各级管理层切实负责,实施严格考核,搞好企业文化的传播;建立企业文化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制定完整的企业文化计划和预算,并付诸实施的配套措施。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的世界瞬息万变,企业的环境、顾客的要求、竞争的对手、科技的进步等一系列因素的改变,都要求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的运作。优秀的企业会把创新模式引入到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以应付各种不断出现的市场变化。

经济文化一体化与经商理念的新变化也要求商业竞争方式作出新选择,这就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商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文化行为,这种新的商业经营理念促使商业经营者改变商业运行的传统,选择“以文促商、以文兴商”的新模式,打造与时展同步的商业企业文化。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更在客观上要求企业提升商业文化品位,消费方式已逐渐从实用功能型转变为文化审美型,体现出消费的智能化、健美化、个性化和世界化倾向。对此,商业主体必须考察消费者深层文化心理和审美欲求,运用具有文化品格的营销观念和手段,才能打造商机,赢得消费者。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经济的新世纪,体现文化融合的大趋势。发展商业文化品牌,强化商业文化经营,就是充分发挥我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铸造独具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名牌文化产品,并全力将其普及全国、推向世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贸易、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更好地发展商业经济,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形成现代商业精神和商业道德,不仅成为当今商业文化创造的新模式,而且成为当今世界文化追求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贺名仑等主编:商业文化学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

[2]刘建湖:再论商业文化内涵,商业文化,2006年,第10期

第7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旅游;古城镇;商业业态;文化;发展时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240-02

前言

全国古城镇旅游开发方兴未艾。目前全国古城镇旅游旅游开发的古城镇200 多个,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旅游古城镇还有1 000多个。古城镇旅游资源已经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古城镇的商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当地旅游收入以及旅游产业课程序发展。但是学术界对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和行业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技术导则和认证机构。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规划的迫切性和理论研究的滞后性、行业规范的空白产生巨大的矛盾。

一、商业业态在古城镇旅游中的地位

1.商业业态发展是古城镇旅游发展的基础。古城镇从建立以来就担负着人类聚集、交流、生活等活动的载体。在古城镇发展初期,其商业主要在古城镇居民生活、城镇服务功能中发挥着作用。当一个古城镇被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以旅游资源产品推向市场时,商业业态不仅需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还要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档次的需求。商业业态成为为古城镇旅游发展的基础。在旅游开发“六要素”―― 吃、住、行、游、购、娱中,吃、住、购就占据旅游收入的很大比重。所以商业业态提升是古城镇成为旅游目的地发展的必然需要。

2.商业业态促进古城镇的旅游发展。如果单纯是古城镇商业的布局和发展是自由的、散漫的,只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古城镇原有的商业业态现状往往具有服务质量差、品种单一、档次低下等特点,根本不能满足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古城镇旅游的发展,其商业的经营方式、经营内容、经营服务对象等商业业态内容得到提升。古城镇商业的随意性、低质性、普遍性将向旅游商业业态的现代性、优质性、独特性发展。旅游商业业态将提升古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商业服务档次,促进古城镇旅游业的发展。

3.商业收入是古城镇收入的主要来源。旅游商业是指为游客提供的商业服务活动的总称。其中一部分是游客在旅游途中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商业服务,另一部分是供游客赏玩、收藏和馈赠亲友的服务。旅游商业发展的程度是旅游业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旅游业发达的地方,旅游购物的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30%~50%,有的甚至达到60%以上。一般西方国家旅游商品的收入占到旅游总收入的35%,而旅游发达地区甚至达到60%。许多旅游目的地既是游览胜地也是购物天堂,旅游购物成为旅游者的主要活动之一。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古城镇居民尤其是从事商业服务的经营者必将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增加商业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整体上提高居民的素质。

二、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发展规律分析

1.居民自由式阶段。古城镇在发展的初期,商业发展是零散的,其商业布局、经营内容、经营方式沿袭着家庭经营模式。商业气氛单薄,甚至一些民族古寨还没有形成商业的概念。商业业态的规模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成正相关性。服务对象以当地居民生活为主。总体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少,服务时间短、服务水平差、品种少、质量差等特点。布局则多为家庭式经营为主,亦商亦家。

2.旅游自发式阶段。随着古城镇旅游的开发,原来从事商业服务的经营者顺应旅游产品的开发。经营者通过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的判读,逐渐开始转变经营内容,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种类,提升服务水平。这种转变是自发的,是适应旅游市场发展的。同时由于商业经营者水平的局限性和市场信息判断的有限性,存在很多的问题: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特色;功利性太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商业性太浓,缺乏文化内涵;服务种类不足,不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

3.旅游商业调整提升阶段。当古城镇旅游商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将趋于成熟。随着商业部门的管理和行业的规章制度建立,古城镇商业业态也随之提升。商业业态布局呈现集中式为主,条块结合的布局模式。古城镇商业业态弥补了旅游商业发展前期的缺点,但是呈现出商业业态布局过重,超过了古城镇旅游市场的容量,供过于求、恶性竞争。商业气息掩盖了古城镇文化气息,给游客带来抢夺式消费的感觉。如云南丽江、成都黄龙溪正处于发展成熟阶段。

4.去商业阶段――文化旅游商业阶段。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成熟过剩后,将从重“商”向“文化”导向发展,此时的商业收入趋于稳定,来访的回头客逐渐增加。这一阶段古城镇旅游商业逐渐呈现出:文化为魂、旅游为形、商业为体。商―旅―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旅游的核心服务区,旅游者对商业业态独特性、个性化的需求决定了该古城镇商业业态发展的方向。而在古城镇的则以出现低廉的、以营利为目标、管理比较差的商业业态。

三、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影响因素

1.古城镇文化特色。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古城镇的旅游发展魅力和优势不仅在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物质实体和非物质文化,还包括在这两方面的基础上产生的旅游服务文化、体验文化、人文精神。商业服务必须以文化为内核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古城镇本身的功能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得到挖掘。驿站型古镇体现通勤文化交流特色。如泰安古镇;民俗性古城镇体现民族特色,如凤凰古镇,洛带客家古镇、上里古镇、丽江古镇、平遥古镇;中心城镇型古城镇主要体现文化、政治、经济中心功能,如阆中古城。

2.古城镇旅游市场定位。古镇旅游定位是业态定位的基础。古镇在整个区域旅游中所属的定位和开发优势成为古镇商业经营的主要方向。如果一个古镇本身就是区域的行政文化中心,如阆中古城,其规模大,风水文化底蕴浓厚,该城镇本身还肩负着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其旅游定位就是以休闲娱乐为主,观光、度假为辅的旅游定位,商业定位肯定就是应该以休闲、购物、娱乐为主。

3.消费市场。古城镇商业业态规划和布置还必须考虑市场的需要,才能对业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旅游商业服务对象的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消费水平、消费类型以及消费时段、消费季节、消费心理都是业态调整的主要依据。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和尊重当地居民的消费需求。忽视原住居民的消费需求和习惯往往是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最容易忽视的漏洞。

4.古城镇建筑布局。古城镇的古建筑特色和布局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古城镇在开发初期商业实体往往对个建筑形成包裹和蚕食的态势,为了增加游客的接待量和经营者数量进行拓宽古街道、修整古建筑,增加仿古建筑。另一方面随着游客人数的急剧增加,一些有着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古城镇不堪重负,遭到严重的破坏。

四、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布局规律

古城镇整体布局和建筑特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商业业态的布局。通过对国内外古城镇的考察和总结,古城镇商业业态布局呈现出以下三种布局模式:

1.自由式布局。古城镇在旅游发展的初期都会呈现出商业业态布局自发式发展模式。亦家亦店的经营模式是古城镇最为普遍的经营方式。同时也是客栈文化、院落文化经营的基础和雏形。

2.聚集式布局。通过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对古城镇中的商业业态相对集中布局,经营的种类相互补充,如古城镇主景区以观光为主的布局,则在古城镇周边布局相对集中的商业服务。

3.条带式+卫星布局。商业业态集中经营,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有利于城市布局和旅游规划。同时也是古城镇旅游经济效益的集中体现。通过主管部门的引导以及行业经营的市场选择,形成以古城镇主要旅游路线为轴带的特色商业业态条带式布局。很多古城镇都有可能布局的滨河餐饮区、城中商业区、宾馆服务区、娱乐休闲区等。随着古城镇旅游的发展,古城镇核心旅游区商业服务接待能力的有限性和旅游接待的季节性,在旅游商业主服务区形成零星的、低廉的、不规范的旅游服务布局,以低档次的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为主,形成卫星状布局。

五、古城镇旅游商业业态规划的保障措施

1.古城镇商业调整要以人为本,注重市场需求。旅游商业业态服务对象是游客,只有充分研究游客消费需求、行为规律、消费心理才能保证旅游商业布局和种类市场需求;同时业态布局还必须满足原著居民的生活需要,充分引导原住居民保留地方特色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保护好古城镇文化传承,提高古城镇文化的源生态型和游客的参与性。

2.古城镇商业调整规划方向――科学性和前瞻性。旅游商业业态研究是旅游产业链条如何在古城镇和景区进行合理布局的依据,它决定着古城镇和景区功能如何划分,建筑如何布局,而不是规划师和建筑师在图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布局商业空间和产业空间。古城镇商业业态规划设计涉及的管理部门和研究领域比较广,从管理方面涉及到旅游管理、城市规划、商业管理、环境保护、宗教、建设、文化等部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通力合作才能够使商业业态的布局更加科学化。

3.古城镇商业业态的研究任重道远。目前旅游商业业态相关的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涉及该领域规划的导则、规范、编制单位的资格认证等都还处于空白,古城镇商业业态规划设计成果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科学性和严谨性受到质疑。同时对游客、业主、市场的分析也是商业业态布局研究的主要内容。古城镇商业业态布局还需要学者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胡海霞,杨振之.古城镇商业业态研究[J].软科学,2010,(9):138-141.

第8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 人文经济 人本 商业文化 融合 重构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出“人文经济”概念,尽管对它具体的理解各不相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即强调一切经济活动都要坚持以人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关心人、重视人、尊重人,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人文经济是在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逐步酝酿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单纯依赖科学技术、通过资源消耗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超越和发展。它强调从我国国情出发,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文化在人文经济建设中的作用,着重克服当前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一些与人文关怀背道而驰的迫切问题,其实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经济”,即遏制权力和资本的侵害性,将无限(权力)政府导向人文政府、将野蛮市场经济导向人道市场经济。人文经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使经济社会的运行建立在文化、知识、智慧、价值观念、精神动力、人文环境,以及高新科技和文化发展所形成的巨大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之上,从而促进了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文经济以创新作为灵魂,蕴含着新的价值取向,对人的价值、人的地位、人的作用、人的目的和意义等人生与社会的哲学思考,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尚要素,而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理念、发展观念创新等,则是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条件下为实现“人的目的”所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生产要素。人文经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既包含着西方文艺复兴的人本思想,又包含着中华天人合一、物我一体的传统精神,同时也包含着当代科学所揭示的更加人性化的经济运行规律、经营理念、管理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体现着科学、和谐、创新的时代精神。

当今时代,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日益趋同,物质消费与文化消费趋向统一,物质资源与文化资源共同构成为综合竞争力。人文经济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了文化力与经济力,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融合则又构成了新的生产方式,进而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人文经济的时代要求及其带来的深刻变革,首先反映在商业领域,表现为商业文化的冲突、变革、融合、创新等,这势必促使我们对当前中国的商业文化进行深刻反思。商业文化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文化品格的商业观念和商业方式,主要包括商业物质文化、商业行为文化、商业制度文化和商业精神文化四个方面,涉及商业哲学、价值观、道德规范、商业精神、规章制度、标志等。商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凝聚、协调、激励、约束、辐射功能。优秀的商业文化可以不断地激发企业的生机与活力,推动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为商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增强商业凝聚力,同时还可以在商业内部形成有利于培育人才的环境,促进职工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最大限度地挖掘商业潜能,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人文经济条件下,商业文化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因而必须寻找新出路,提出新思维,关键是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第一,从物质层面来看,商业物质文化体现着商业企业员工们创造的群体价值观,而在人文经济时代,这种群体价值观首先表现为以人为本、个性化时尚、创造才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它强调塑造基于真善美的多元统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人类有追求真善美的天性,而这种天性的充分彰显则只有在人文经济时代才有可能得以自由实现,比如街区的商业布局、商业建筑风格、商业设施、商业环境,以及商业企业招牌、店容店貌、标志、色彩、商品广告、商品陈列和商品包装、劳动环境等,都体现着商业员工的群体价值观,因而也就内在的包含着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的基于真善美的高度统一的人性化追求,这种人性化追求的最高境界则是在正确处理利益与仁义、竞争与合作、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的前提下实现商业主体间、人与物、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终使文化的物质载体实现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商业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第二,从商业行为文化层面来看,人文经济高扬人文精神,追求经济与文化的双重融合,它呼唤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商业企业及其员工的经营活动、市场营销活动、学习娱乐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等商业行为,体现着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公关品格,是企业目标、企业精神奋进的动态反映,因此商业行为既是经济活动也是文化活动,从根本上说都体现着“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体现着方法论和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其要旨在于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作用,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在人文经济条件下,商业行为受到人文精神的规约,人文精神不仅规范、指导和约束着人自身的各种活动,而且让人们以“人文标准”衡量一切商业行为,以商业行为的真善美程度作为评判商业企业和商人的标准。人文经济要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有机统一,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要具有高度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关怀,人文精神要具有现代科学意识,要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观念,要使人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人文经济将促使商业行为人性化、个性化和时尚化,促使商业行为最终由物质利益至上过度到和谐共生为本。

第三,从商业制度文化来看,人文经济的蓬勃兴起直接推动和催化了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自然经济重视产品的劳动含量,资源经济强调生产要素的优化,知识经济则看重知识和科技的含量,而人文经济则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它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经济,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已成定势,因此它高度重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程度,重视经济的文化含量和智力资本,从而使商业经济与文化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双向融合。人文经济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揭示了“人的回归”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中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文化要素的增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将发生质的转变;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加,意味着物质资源消耗的减少;人文价值取向渗透到经济发展之中,意味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全面进步;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融合,意味着劳动者素质的全面发展;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味着人类资源观由物到人的根本性转变。而这种以知识和文化为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战略,又必然促进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学习型和创新型企业、组织、社会的真正形成。

第9篇:商业文化的发展范文

关键词:消费文化;现代;商业建筑设计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商业建筑不仅仅扮演着商业经营的角色,为人们提供各种所需物质,而且还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尤其是在消费文化视阈下。消费文化内涵的丰富与转变,给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商业建筑设计要想迎合市场需求,就必须积极革新设计理念与设计模式,不断向着与消费文化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1当代消费文化的特征

现代消费社会已不同于以往经济意义上的消费,其本质是符号消费,是一种生活方式,占有主导权和优先权是消费文化本质特征的深刻体现。伴随文化元素的不断活跃与融入,消费文化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并形成了几个突出性特征:审美性、物质性、符号性、视觉性和享乐性。其中,物质性是消费文化的基础性特征,在当代消费文化中受商品化扩张等因素影响,其被逐渐细化至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使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符号性是消费文化的最根本属性特征,是对社会有差别生产的直观体现与表达,其前提条件是以货币绝对化价值,借助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符号具有的审美性与象征性从历史时期就已存在,并随着时光的流逝而积淀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在当代消费文化中,符号性这一本质特征显得尤为重要。

2消费文化与商业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

基于全球化背景形势,消费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支配者与主导者,并通过支配人们的生活来实现对社会的影响,而商业建筑设计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有机组成元素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跟随消费文化的演变发展而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进。另外,受大众媒体影响,使得作为社会消费品种重要成员之一的商业建筑,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被消费文化的视觉性、审美性、符号性等特征影响着、冲击着,而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还能够将这种影响无限放大,从而使商业建筑设计始终处于消费文化的影响之下向前发展着,有些甚至成为专门的文化传播对象与传承对象。

3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如上所述,当代消费文化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其内涵已变得非常丰富,内容多,涉及面广,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消费文化对商业建筑设计所提出的要求也不相同,所以为保证现代商业建筑设计适应和满足消费文化要求,迎合消费文化市场,就需要从不同的文化视角来对当代商业建筑进行设计,以确保商业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3.1地缘文化视阈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地缘文化主要是指不同区域消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即地缘文化是对消费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这种差异是基于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必须全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要求商业建筑设计师不断学习和了解各地域历史文化,不断挖掘不同地域拥有的不同历史文化,并将这些历史文化积极传承,利用对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了解来处理好消费文化与商业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所设计的商业建筑与当地地域文化更加融合相衬,蕴含更多文化元素。

3.2大众文化视阈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大众文化是消费文化的一部分,而人文关怀与城市生活的融入则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在大众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生活的状态与人文关怀。从城市生活入手,根据城市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与城市居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将生活元素充分融入到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之中,赋予商业建筑浓郁的生活味道,促进商业建筑生活味道不断提升、浓郁和丰富。可以借鉴主题特色建筑群建设思路与方法,按照大众文化指引,将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与生活方式相链接,通过城市化建设推动当代商业建筑更加符合城市居民的生活特点与消费需求。从人文关怀入手,不断提升区域商业建筑对全体消费者全方位的人文关怀,例如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引入绿色生态设计理念,健全娱乐设施,完善社交体系,便捷所有通道等等,让消费者们充分感受到商业建筑设计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理念。

3.3精英文化视阈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

社会等级区分以商业建筑的文化语境为载体,可以实现对不同品牌、场所的区分,使消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并产生了精英文化。在精英文化视阈下,对当代商业建筑进行设计需要从风格与服务两方面入手:通过对商业建筑设计风格的考虑与构思,促使在象征上、视觉上与心理上均符合该商业建筑设计的精英文化符号形成,利用精英文化符号构建起精英等级的文化资本,使商业建筑设计风格独特。为提高当代商业建筑服务水平,提供尊贵服务享受,需要设计师利用高新技术来对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提升商业建筑的科技含量,营造良好精英文化氛围。

4结束语

目前,我国当代商业建筑设计对于消费文化的迎合与融入意识还不够强,商业建筑设计对于消费文化的融入程度还远远不够。但在今天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下,伴随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该方面经验的逐渐积累,相信当代商业建筑设计会逐渐加深对消费文化的理解,并在全面考虑消费文化前提下开展商业建筑设计工作,从而使当代商业建筑设计更加符合人们消费需求。

作者:王凡 单位: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曾姣.文化消费视角下的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盛锴.“迪斯尼化”视角下的当代商业综合体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张萌.文化消费语境下大型购物中心建筑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