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新生儿护理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护理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护理计划

第1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人性化护理;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66-01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1]。新生儿出现呼吸衰竭症状,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安全,在临床治疗中,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随着呼吸机在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CU)的广泛应用, 危重儿病死率已显著下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42例,使用呼吸机早期辅助呼吸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本组患者中早产儿患者27例,足月儿患者1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2 例, 新生儿肺炎20例,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12 例;Ⅰ 型呼吸衰竭26 例,Ⅱ型呼吸衰竭16 例.出生体重2500g患者4例,2000g患者19例,1500g患者19例。

1.2治疗方法:所有病例经口气管插管成功后, 用VIPBIRD 型呼吸机根据不同病情、胎龄、出生体重、自主呼吸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 调整呼吸机参数, 使MAP 维持在5~10 cmH2O, 待病情稳定, 原发病好转、自主呼吸恢复, 逐步撤离呼吸机[2] 。

2护理措施

(1)将患儿放置于预热的辐射恒温抢救台, 协助医生使患儿取仰卧位, 肩部稍垫高, 头后伸, 使下颌、气管、剑突成一直线, 以开放气道。插管后即协助医生随时吸痰, 呼吸气囊供氧, 检查气管导管尖位置, 妥善固定插管,避免呼吸运动使导管上下滑动, 损伤气道粘膜[3] 。同时注意呼吸道温湿化, 气管插管的温湿化不足, 可引起气管纤毛上皮变性, 肺功能下降, 湿化器的温度调节32℃~34℃, 湿度在70%以上, 以减少呼吸道粘膜的损伤, 并注意观察湿化的效果;(2)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预防堵塞现象发生。实现有效机械通气的关键是对患者实施正确的翻身、拍背以及吸痰,机械通气后2h~4h对患者实施1次拍身,拍背的方式为:用胸背击迫器拍击胸背, 使胸部产生适当的震动, 使粘附于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 有利吸出, 翻身拍背时动作轻柔、细心观察各种管道的位置, 是否合适, 防止过度牵拉致管道脱落。正确吸痰的方式为:两人密切配合,在吸痰前2分钟向气管内滴入0.5ml~2ml的生理盐水,将氧浓度提高10%,有效预防缺氧现象。必要时可采用重复吸痰,第二次吸痰时应同时进行吸氧,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痰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密切观察患者的脸色、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要特别注意对早产儿患者,若实施过长时间吸痰,则严重影响患儿的通气效果,要做到每次吸痰在10秒内能够准确吸出痰液,降低气道损伤、缺氧等的并发症现象;(3)密切监护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情况,注意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观察皮肤有无发绀情况,观察患儿的尿量、肢端循环情况,观察胸廓起伏是否对称,呼吸是否通畅等,如患儿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查找原因,早到早发现早处理,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机参数、心电监护等,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4)气管插管后由于失去上呼吸道正常防御湿化功能, 下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加之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呼吸机的管道、湿化器、室内空气的细菌数过高, 从而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为预防感染现象的出现,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实施各种操作前做到洗手,减少交叉感染的出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实施吸痰操作时带无菌手套,每天1次清洗呼吸机管道、衔接管以及活瓣,每天更换湿化器中的无菌生理盐水,及时清理呼吸机管道的积水,防止细菌生长;(5)对患儿进行拔管前,要在拔管前1小时采用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mg,防止喉头出现水肿现象[4],抽空胃内容物,吸净气管内以及咽喉部的分泌物,解开固定住插管的胶布,拔除气管插管,并将气管插管管道处的分泌物实施细菌培养,给予面罩吸氧,密切观察呼吸次数,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紫绀现象。

3结果

新生儿出现胎粪吸入综合征现象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机械通气时间为48h~145h,平均65.8h;患者出现并发肺部感染现象5例,感染率为11.90%,治愈40例,治愈率为95.24%,好转1例。

参考文献

[1]朱旭亮,赵玲,杨嘉琛,等.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和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39(10):344-345.

[2]刘秀红.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42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08(19):185-186.

第2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关健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模式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3-0346-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为寻求更科学的护理方法,我们对传统的新生儿护理方法进行改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我院住院分娩的79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对照组,同年4月分娩的76例产妇及家属(丈夫)为实验组。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后即与母亲同室,接受当班护士的常规健康宣教,每日由护士定时给予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沐浴、脐部护理、喂养、更换尿布、衣物等;同时让家属接受护士在尿布更换、喂养等方面的统一指导。实验组改变护理模式,新生儿出生当天,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迎接产妇和新生儿,祝贺产妇的生产,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协助产妇角色转化。根据产妇及新生儿的情况,实施新生儿相关护理,让家属参与,采取一对一指导的方式,由专业护士介绍并演示新生儿一般护理知识和技能,每日由同一专业护士对新生儿护理进行评估。对不正确处予以指出,循序渐进,反复指导。新生儿出生第三天,让自理能力基本恢复的产妇协同家属为新生儿换尿布、衣物、喂养等,根据家属及产妇的文化水平、理解能力做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将人文关怀理念融入新生儿的日常护理中。出院时对两组家属和产妇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产妇及家属基本情况、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共5个项目,每个项目含5个子项目)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判定标准:(1)在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每个项目中能正确回答或示范4个子项目及以上者为掌握,2~3个子项目为基本掌握,1个及以下为未掌握。(2)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综合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方法:满意度用百分率,日常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实验组76例中有75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98.68%,而对照组79例中仅有65例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满意率82.22%。

2.2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1。

3讨论

3.1改良式护理方法融入人文关怀理念,促进母性角色达成:母性角色达成[1]是一种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作用和发展的过程,母亲在此过程中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母亲需要有照顾孩子的能力,对母性角色感到快乐和满足。分娩本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但住院环境使产妇进入患者角色,特别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新生儿护理绝大部分由护士承担,强化了产妇的患者角色,不利于母性角色之获得。改良式护理分娩后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护士给予产妇情感支持,开始2天由护士和家属承担新生儿日常护理,使产妇得到充分休息,产后第三天产妇对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直观认识,同时产妇自理能力基本恢复后,可在专业护士的指导下让产妇协同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护理,如尿布的更换等,母亲通过一连串的触摸而认同婴儿,而且这种温柔和体贴的感觉是建立母子关系不可缺乏的要素。与孩子肌肤的接触有利于感情的建立,顺利完成角色适应。

3.2改良式护理有利于产妇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从表中可以看出,改良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日常护理的掌握除沐浴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是因为该操作较困难,家属及产妇不易接受医院采用的直冲式沐浴。新生儿是人一生的开始,更需要人们精心的健康科学的护理,为将来打下良好的健康基础,因此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新生儿护理知识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第3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黄江医院新生儿科,广东东莞 52375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宣教的措施和效果,为其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接受系统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健康教育达标情况,并评估其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2%、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和86%(P<0.05)。 结论 加强新生儿家属的系统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其照顾新生儿的能力,对于促进新生儿健康,减轻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家属;系统健康宣教;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165-0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进步,以及医疗深化改革的逐渐深入,护理工作逐渐受到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新生儿护理中必不可少的措施,在进行健康教育计划的实施时,适当选择教育方式对于保证新生儿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该研究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新生儿,分析系统健康宣教在新生儿家属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其中,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为出生后10 min~1 d,新生儿家属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2例,高中以上38例;观察组,男64例,女40例,年龄为出生后10 min~1 d,新生儿家属文化程度:初中以下60例,高中以上40例。两组新生儿在性别、年龄及家属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健康宣教方法的干预,新生儿和家属入院后向其讲解医院的相关制度,向家属介绍相关注意事项。入院后2~3 d向家属接受相关疾病知识,新生儿出院时向家属发放患儿的出院计划单,讲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观察组新生儿接受系统健康宣教,根据新生儿家属的陪护能力、文化水平以及新生儿的发育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①入院宣教:新生儿和家属入院后向其讲解医院设备的使用方法、设施的位置、用餐时间、病区作息时间、探视制度等,并嘱咐家属只需提供奶粉、纸尿裤和湿纸巾等,其他的衣物和奶瓶都是由院方统一提供,都经统一清洗高压消毒后使用的,每天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宝宝在新生儿住院期间每天早上沐浴、口腔护理及脐部护理一次,每3 h喂一次奶和更换一次尿片(如有大便随时更换)。向家属强调患有腹泻、上感及皮肤病的患者不能够接触新生儿[2]。限制探望新生儿的人数数量,以免将过多病菌、细菌带入病房内,影响新生儿的恢复。新生儿入院2~8 h后接受全面的检查,同时做好护理评估,全面了解新生儿的出生情况,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吞咽反射、吸吮、喂奶及皮肤护理的措施,预防新生儿发生颅内出血、窒息、烫伤等意外[3]。②入院期间宣教:新生儿入院后2~3 d向家属讲解相关病症的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等,同时帮助新生儿家属了解生理性黄疸的发生原理、母乳喂养的优势等。告知家属及时为新生儿更换尿布的重要意义,应充分保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新生儿保持正确卧姿,以免发生窒息。入院后4~5 d告知新生儿口腔上皮珠、阴道流血、女婴乳房肿大等的发生机制,评估家属对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出院宣教:嘱咐新生儿家属保暖、隔热、母乳喂养、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4]等,告知其辅食的添加原则及其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和疾病筛查。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教育,有效指导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的科学护理,强调对新生儿的保温护理,以免新生儿受凉生命,保证新生儿的饮食科学和营养均衡,以为其生长发育提供有效的营养供给。告知家长保证新生儿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

1.3 评价标准

采用健康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总分100分,主要针对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内容、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估。健康满意度的达标率评分≥85分为达标;护理满意度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8%、护理满意度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2%和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渐发展进步和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护理工作广泛受到患者和医师的关注,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新生儿患者临床期间需要家长的陪护护理,故做好对新生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其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以该院收治的新生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健康教育在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不具备自我照顾的意识和能力,且婴儿刚出生后的各项身体机能发育尚不十分完全,且初为人父、人母的新生儿家长的新生儿护理经验不足,缺乏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急需科学合理的新生儿护理计划,以满足其需求[7]。该研究中,新生儿家属在路径教学的安排下,熟悉了解患儿的检查、治疗和护理项目,改变以往新生儿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情况。健康教育与一般的卫生宣教不同,其在具体的设施过程中需要体现出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检测及评价原则,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路径教育使健康教育逐渐趋于具体化和制度化,较大程度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自身责任感,保证患儿只入院起的整个治疗过程均能够接受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8]。除此之外,系统健康教育还可对护理行为的规范和护士的综合能力均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该研究中对观察组患儿临床期间给予家长系统健康教育,通过表1可以看出,其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2%、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78%、86%,说明对新生儿家属进行系统健康宣教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宣教的效果。该结论与付凯丽等[9]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生儿家属的系统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其照顾新生儿的能力,促进新生儿的健康,减轻痛苦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俊,田鸾英,易烈致,等.新生儿监护病房应用多媒体辅助医患沟通和健康宣教的探讨[J].广东医学,2011,32(16):2221-2223.

[2] 欧阳海梅.护理干预对早产新生儿出院后视网膜复查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6):8-9.

[3] 李明霞.新生儿转科后产妇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145-146.

[4] 凌燕芬.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效果评价[J].医药前沿,2012,2(3):289.

[5] 周碧琼,周鑫,何涛,等.封闭式管理新生儿科患儿入院时对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与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0):109-111.

[6] 苏琳,田玲.健康教育在计划性剖宫产孕产妇家属中的应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2):70-74.

[7] 史丽荣,马颖,芦献莉,等.FCC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254-255.

[8] 胡怡萍,周莹,张婧洁,等.新生儿家长儿童保健知识认知现状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优生优育,2011,17(2):97-99.

第4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产科;健康教育;家庭化护理模式;健康知识;护理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诊的产科产妇120例以随机双盲法分组,每组60例。对照组年龄20~35岁,均值(28.4±1.2)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孕周38~42周,均值(40.1±0.5)周。观察组年龄20~34岁,均值(28.7±1.3)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孕周37~42周,均值(40.5±0.6)周。两组产妇前述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有完整资料;②已婚;③顺利在本院分娩;④无严重妊娠并发症;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并发症;②不愿意配合研究;③住院期间检查胎儿有异常。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产科健康教育处理,详细介绍本院情况,告知待产注意事项,叮嘱她们按照医嘱饮食和日常活动,配合医护人员减少分娩疼痛。观察组本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庭化护理模式实施健康教育。构建家庭化产房,尽量满足日常需求。可放置电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便利电器,安置24h热水装备,使产妇感觉到人性化服务。积极关注产妇心理状态,尤其是初产妇对分娩存在恐惧、焦虑、紧张,需及时发现她们的负面情绪,针对性疏导。通过有效的鼓励、安慰,告知她们良好心态对分娩的积极作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要求家属陪同,也可增进彼此的感情。讲座内容主要有分娩期间与产后注意事项,尽量提高认知程度,也可促使她们了解新生儿情况。讲座期间,产妇及其家属有任何问题可及时提出,医师准确回答,消除疑虑。分娩期间,严密观察产妇状况,及时准备突发状况所需的物品或仪器。分娩时若产妇情绪波动较大,则贴心予以鼓励,增强分娩信心,以肢体语言拉近距离,告知临床经验,提高自然分娩率。产后,指导合理的饮食,告知分娩期间消耗较大,产后应提供充足的营养。选择高纤维、高蛋白质食物,促进尽快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此外,解释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告知、乳房胀痛原因,指导她们保持充足的乳汁。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调查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程度,以及产妇对健康教育满意程度,同时记录产后1周纯母乳喂养率与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

1.4评价标准

1.4.1新生儿护理技能与知识、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程度应用院内自制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进行测评,二者评分总分兑换为100分计算,评分越高则表明知晓程度越高,根据评分分为完全知晓(≥90分)、基本知晓(70~89分)、不知晓(<70分),知晓率=(完全知晓例数+基本知晓例数)/总例数×100%。1.4.2健康教育满意程度利用院内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现场调查,要求产妇独立完成问卷,问卷评分0~100分,其中不低于90分评为非常满意、70~89分评为一般满意、不足70分评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22.0处理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评价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新生儿护理技能与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知识知晓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

2.2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

观察组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P<0.05)。

2.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对健康教育满意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P<0.05)。

2.4比较两组产后1周纯母乳喂养率与住院时间

观察组产后1周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

第5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 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2-02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学科。我们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促使孕产妇及家属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系统而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使患者乐于接受治疗和护理,并积极配合,以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了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性,切实地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在我们科室多年来实施健康教育的方式及体会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法

1.1 产前健康教育

孕妇入院后,向孕妇自我介绍,然后介绍病区的环境、制度,病区护士长,主管医生和科室主任。让她们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的关心,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

护士以口头健康教育为主,书面的相关资料为辅,每天对孕妇进行教育。主要内容包括:临产的分娩知识,胎儿自我监护方法,营养卫生知识,母乳喂养知识,并针对病情实施个体化教育。如妊高征的病人需要安静休息,避免声光等一切不良刺激,饮食以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讲解左侧卧位,间歇吸氧,自数胎动的意义和方法。

1.2 分娩过程的教育

产妇进入代产室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免会产生忧虑,孤独与担心,因此,我们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全程陪护、关心、体贴她们,告诉她们分娩知识,使她们知道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消除恐惧心理。同时鼓励产妇的丈夫陪伴分娩,他知道产妇的爱好,可以在产妇疼痛不安时给予和安慰,给予感情上的支持。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的心理,减少了产妇的孤独感。助产士应该严密观察产程,进行系统监护,并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满足其需要。同时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的知识。或者利用电视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知识,最大限度调动产妇的主观能动性,指导产妇在分娩时正确应用腹压,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顺利渡过这另人难忘的关键时刻。

1.3 产后护理与指导

产妇送回母婴同室,护士立即对其进行身心评估,简单的讲解母乳喂养和产后保健指导。内容包括:①产后食物应富有高热量,高蛋白质,多吃水果,蔬菜和多喝汤,以利于乳汁分泌。剖宫产后的产妇禁食6~8小时后进食汤类再逐步过渡到半流饮食,普食。②注意产褥期卫生,产后6小时内应及时尽早自解小便,交待病人注意会伤口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外阴清洁,勤换纸。鼓励产妇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③做好产后的心理护理,以防发生产后抑郁。

1.4 母乳喂养指导

①向产妇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技巧,喂奶姿势,挤奶手法,新生儿的日常护理,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等。护士手把手的把这些知识教会产妇及家属。②每天播放产后保健及新生儿护理的相关知识,让所有“新妈妈”们及家属尽快掌握其相关知识。出院前再向她们进行示范性教育,对于新生儿护理的操作技术,如新生儿沐浴,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新生儿黄疸观察情况等。当面示教,让她们掌握其知识,强调注意事项,防止出现常见的操作错误。

1.5 出院指导

①提供24小时的热线电话,按需哺乳,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告诉“新妈妈”们出院后的第一个月,有我们的专业人员去家里访试,以及时了解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②出院后如何保持足够的乳汁分泌,如何办理婴儿出生证明。注意休养,饮食与营养,活动与休息做好避孕。③告诉产妇及家属及时办理婴儿预防接种手续。

2 体会

2.1 护士的自身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并每月进行护理业务查房,因为,只有不段的学习相关知识,才能更好的为不同层次的产妇进行沟通,帮助她们科学坐月子,科学母乳喂养等正确的生活方式。

2.2 密切了护患关系

病人对护士服务态度非常满意,当病人遇到困难时也想到找护士为其排忧解难,从而也重新树立了并且提高了护士的社会地位。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了100%。 2.3 从开展健康教育以来,护士的责任心以及学习的自觉性大大的提高,同时观察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2.4 降低产妇的住院费用

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达到了100%,降低了新生儿黄疸的发生。产妇及家属都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增进产妇及婴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第6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不同形式床旁沐浴抚触 产妇 影响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98-02

The research into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 on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m on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in puerperant .

Methods A total of 200 primiparas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 the average. The simple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was carried out in control group and interactive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core of nursing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 of puerperants was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score of nursing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 of puerperants in dischar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Different form Bath and caress of mother-infant bedside Puerperant effect

新生儿的出生使产妇分娩后很快面临照顾新生儿的责任,初产妇家庭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因为初为人母,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而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不断转变,发展中的产科也以健康为导向,积极探索新的护理模式。在孕产妇住院期间,除提供日常生活方面的照顾外,产科护理工作重点更在于提供满足产妇实际需求的服务,向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以便协助他们尽快接纳新生儿,承担起适应新家庭的角色,而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我科于2010年10-12月对100对母婴实行了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与采取单纯的床旁沐浴抚触的100对母婴进行了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选择2010年10-11月我们产科病房分娩的10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0年11月-12月分娩的100对母婴为实验组,所有入选产妇均为初产妇,均无严重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均知情同意;两组产妇家庭社会背景,文化水平,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 方法

1.1.1 护理干预方法

1)对照组。实施单纯的床旁沐浴抚触,责任护士对产妇一对一示范,操作在床旁进行,调节室温26-28摄氏度,水温38-40摄氏度,先检查皮肤,然后为新生儿洗澡,洗澡完毕,进行脐部护理,将新生儿放到备好的抚触车上,按标准为新生儿进行抚触,整个过程15-20分钟左右。期间,产妇及家属在一旁观看,护士边操作边讲解,促进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实验组。实施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即在操作前为产妇及家属发放新生儿模型,护士在沐浴抚触的同时,产妇及家属在一旁一起模拟操作。具体操作方法同对照组。护士在操作讲解的同时,对产妇及家属的操作给予指正。操作结束后,护士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提问。

1.1.2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在产妇出院前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0份,均当场回收。1)满意度情况,包括对护士服务、技术等方面的满意程度。每个条目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2)新生儿护理技能,包括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抚触的掌握情况。通过出院前让产妇操作1次,由一名固定护士根据操作考核评分观察评价而得,每项操作满分为100分,80-100分为掌握,60-79分为部分掌握,

1.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学分析,数据比较采用X2平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8.5%,对照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78.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 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可提高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的床旁沐浴抚触,产妇及家属只有看的过程,而没有参与的过程。现今,人们对健康服务有了新的需求,希望拥有知情、选择,并参与其中。互动式床旁沐浴通过提问或答疑等多种方式了解反馈信息,调整教育计划;鼓励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提高家庭支持,满足了不同层次产妇及家属的需求,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欢迎。

3.2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育儿技能

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强调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通过互动的方式把育儿技能传授给产妇及家属,护士采取边操作示范,同时讲授,产妇及家属共同参与操作,提高了家长学习兴趣。通过不断对新生儿的现场护理示范,如新生儿沐浴、抚触、更换尿布、消毒脐带等,并让产妇和家属参与,帮助产妇尽快掌握各项技能。本次研究发现,通过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不仅是产妇本人,产妇的家属也非常重视新生儿的护理知识,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些均有利于母婴健康[1]。

3.3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对母儿的影响

母婴互动是母亲与孩子行为上的互相影响,是一个复杂相互调试的过程,母亲和婴儿双方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通过与母亲的互动,婴儿学会了适应外部环境和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母亲关注孩子的活动并对他们的暗示做出连贯的反应对于孩子的正常发育是非常关键的,同时,婴儿对母亲的反应又鼓励母亲继续她的行为[2]。母亲的行为影响着孩子早期和将来的行为,这些行为能帮助调节婴儿的生理反应行为,社会、情感反应和营养需求,这种关系也为婴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母婴互动式床旁沐浴抚触在满足产妇婴儿和家庭需求的同时,让母亲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角色变换,并有效促进互动效果,充分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人文关怀的特点。

参考文献

第7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以观察其对疼痛的反应,探讨如何减少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新生儿监护室中胎龄>35 W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在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在桡动脉采血时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美国国际圣路加医疗中心NICU评估量表进行疼痛的评估,观察两组在穿刺采血时的疼痛反应。结果 对照组在进行桡动脉穿刺时新生儿所表现的状态比干预组更紧张,大部分新生儿尖叫,关节僵硬,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关键词】 非营养性吸吮;桡动脉穿刺;新生儿疼痛反应

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日益受到重视。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感受疼痛,无法回忆起出生后早期的经历,早期的疼痛不会对其以后的行为和生长发育产生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不论足月儿还是早产儿,出生后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疼痛对于新生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1]。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由医源性刺激所引起的新生儿疼痛越来越引起关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给医源性刺激所引起的疼痛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减轻、控制乃至消除新生儿疼痛的目的,提高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从而提高对新生儿护理的质量。

对象与方法

1.观察对象 选择2008年3月~9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需要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新生儿100例,其中早产儿32 例,足月新生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时的胎龄、体重及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后P>0.05,具有可比性。

2.干预措施 干预组对新生儿实施非营养性吸吮,即在桡动脉穿刺采血时给患新生儿口中放置安慰奶嘴进行吸吮,采血全过程保持安慰嘴在新生儿口中,对照组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全过程中不给任何干预措施。采血工作全部由同一名技术熟练的护士统一操作。对照组在桡动脉穿刺采血时,操作者左手握住新生儿手部,掌面向上,使腕掌部伸仰45°,常规消毒皮肤后在新生儿第二腕横纹中点距桡侧1/3处与皮肤呈15~30°进针,至头皮针内有回血能抽取1~2 ml的血量表明采血成功。干预组在采血时用安慰奶嘴给患儿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采血方法同对照组。

3.评估方法 采用美国国际圣路加医疗中心NICU新生儿疼痛的评估量表[2]对新生儿采血后的状态、哭吵、行为进行评估。具体方法为:对新生儿的状态、哭吵、行为按照1~5级评分,其中新生儿状态方面的表现为放松、熟睡、安静哭吵方面的表现为不哭,行为方面的表现为自然、四肢放松时代表无痛,评1分;状态方面的表现为清醒、烦躁、不满表情伴活动、额头皱起、手足乱动,哭吵方面的表现为,行为方面的表现为不安静、心率呼吸改变时代表有些痛,不舒适,评3分;新生儿在状态、哭吵、行为方面的表现介于1分与3分之间时评2分;状态方面的表现为背弓形、极度紧张、不伴活动的不满表情、肌肉松弛、皮肤苍白,哭吵方面的表现为尖叫、无声的流泪,行为方面的表现为关节僵硬、运动失调时代表最痛,评5分;在状态、哭吵、行为方面的表现介于3分与5分之间时评4分。评估由同一名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士执行。

4.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1.两组一次性穿刺采血成功率比较 干预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90.0%(45/50),对照组为64.0%(32/50),两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8.13,P

2.采血时两组新生儿状态、哭吵、行为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在采血时其对疼痛的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在状态、哭吵、行为3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1.非营养性吸吮减轻疼痛刺激反应及其机理 新生儿对疼痛的运动反应主要有伴随哭闹和扭曲的痛苦面容,四肢屈曲、内收[3]。所以对新生儿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时,疼痛的刺激患儿易出现烦躁、哭闹、手足乱动等状态和行为的改变。由于患儿的躁动使桡动脉穿刺点定位不容易准确,导致穿刺失败穿刺成功率下降,也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非营养性吸吮(NNS)是指婴儿口中仅放置安慰以增加吸吮的动作并无母乳或配方乳吸入。研究者报道非营养性吸吮通过刺激口腔触觉受体提高疼痛阈值,能直接或间接调节伤害性感觉传导的5羟色胺释放,从而产生镇痛效果[4]。研究还发现,当婴儿的吸吮频率达30次/min时,非营养性吸吮即可发挥止痛作用[5],表明非营养性吸吮可以降低新生儿的生理反应与行为反应,减轻新生儿的激惹状态,同时使患儿处于安静状态。吸吮对新生儿是一种有效的感受信息方式,能分散注意力,可以显著减少疼痛。因此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时给予安慰吸吮,能够减轻疼痛刺激,减少哭闹而使其安静,增加了穿刺的成功率,极大地减少了疼痛对新生儿的损害。

2.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知水平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认知。在美国患儿的疼痛的护理,是除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以外的要每天观察的第5个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质量,因此首先要从护理教育方面入手,加强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讨论、讲座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重新评价过去在新生儿疼痛护理过程中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树立积极处理新生儿疼痛的态度,使护理人员改变传统漠视新生儿疼痛的观念,自觉地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尽量减少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的伤害。一般认为,能引起成人疼痛的诊疗操作也必然会引起新生儿和早产儿的疼痛,综合应用多种措施(环境的、行为的、药物的)能够预防、减轻和消除新生儿疼痛。新生儿一旦显示疼痛的迹象,医护人员必须对新生儿疼痛进行恰当地评价、预防和处理。

3.重视对新生儿人性化的护理 新生儿对疼痛不会表达,只能依靠细微的行为和生理改变来表现[7]。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因此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理论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水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更注重人性化的护理,尽可能减少侵入性医疗操作,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掌握轻、稳、准的原则。给新生儿进行操作时动作轻柔,技术熟练,尽量减少有创操作的刺激。同时努力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伤害。在每天的巡房中应考虑新生儿舒适与否,任何操作应先在患儿床边观察片刻后再给予恰当的处理。每天执行各种医疗和护理操作前应先计划好,集中治疗,以减轻对新生儿的不适。

我们认为,NNS操作简单,适用于NICU中各种操作性疼痛的预防和治疗,可以作为NICU护理中预防和缓解疼痛的常规操作执行。

参考文献

[1]陶 莉,周 伟,陈克正.新生儿疼痛[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4,7(2):123-125.

[2]倪家骧,樊碧发,薜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5.

[3]李 红.新概念护理学[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1-194.

[4]乐 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

[5]石树中.新生儿护理学[M].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43.

第8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母婴一体化护理;护理满意度;床旁沐浴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母婴健康要求的提高,我院于2012年6月正式开设母婴高级病房--产科一体化病房(LDRP)。产科一体化病房用于产妇待产、分娩、康复和产后至出院的全过程[3],它将妊娠、分娩、产后和婴儿的监护整合在一个连续的生活周期,所提供的服务是个性化的,重视家庭支持、叁于和选择。新生儿床旁沐浴在一体化病房新生儿日常护理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体化病房的床旁沐浴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家庭为中心[3]的母婴护理服务理念。自开展以来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服务,大大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及医院的服务品质[1]。现将护理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2年6月~2013年4月,本科室新生儿数680例,男婴386例,女婴294例,出生体重2250~4500G,平均体重3500g,平均孕周34~41w,APGAR评分》8分。

1.2目的 清洁皮肤,协助皮肤排泄和散热,预防皮肤感染;促进血液循环,活动肌肉和肢体,使新生儿舒适;了解并观察全身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处理各项问题;促进亲子间的互动,让产妇及早掌握新生儿沐浴。

1.3工作人员要求 一体化病房挑选的都是高学历、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强的高素质护士;操作前要求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摘掉胸牌及手表、衣服口袋内避免有坚硬尖锐物以免划伤新生儿。

1.4病房环境 操作前30min进行环境清扫,保持病房整洁,配合柔和的灯光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室温控制在26~28℃,夏天在操作前30min关闭冷空调,冬季开启暖空调,并使用暖风机进行预热,操作前劝离过多的家属。

1.5沐浴设备 一体化病房每个病房都给予配备一套独立的新生儿沐浴设施:洗婴池池体由进口亚克力材料铸成,质地柔和,舒适接触肌肤;操作台面由高档人造石材料制造,四边做特殊包边处理,并给予配备厚度约5cm的舒适软垫;有中央控制水温设备,恒温出水设备,水温控制在38°~40°;墙式温湿度计;可移动磅秤;所用设备做到一浴一消毒。

1.6新生儿准备 沐浴前评估身体状况:体温、面色、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喂哺情况、大小便、皮肤黏膜、脐部等。遇头血肿、阴道难产的新生儿,观察24h以上,无特殊情况者再行沐浴。重症新生儿病情稳定后再予沐浴,沐浴前1h禁喂奶或喂奶1h后进行,以防呕吐和溢奶引起窒息。

1.7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操作流程 ①物品准备:清洁衣服、包被、纸尿裤、一次性沐浴垫、沐浴露、0.5%PVP碘伏棉签、干棉签、消毒大小毛巾、消毒洗耳球、婴儿润肤油、消毒纱布。②调节室温水温,将新生儿抱至沐浴操作台。③核对产妇姓名及新生儿脚腕带、胸牌、性别。④脱衣、磅体重。⑤沐浴。⑥擦干,消毒脐带。⑦着衣,别胸牌并再次核对产妇姓名及婴儿表带胸牌性别。⑧向产妇或家属宣教有关事项(新生儿体重下降情况,全身护理注意事项等)。⑨保暖并协助加奶。⑩记录(体重、大小便情况)。

2结果

自我科开展床旁沐浴10个月以来,共680例新生儿,无1例受凉及不安全事件发生,满意度100%。

3体会

母婴同室床旁沐浴,顺应了国际化床旁护理模式趋势,符合我国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宗旨[1]。①一体化病房床旁沐浴可最大限度实现以家庭为中心式护理,根据产妇年龄、学历满足她们不同的需求,促进产后母婴亲情的交流,使产妇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顺利度过生理、心理的波动,减少产后抑郁。②提升了产妇与家庭对医院的满意度、忠诚度,改善了家庭于医护之间的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一对一的护理服务减少了差错率的发生,并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充分尊重产妇及家庭多种权利,通过护士的指导帮助,增加了护患沟通,融洽了护患关系。③与传统沐浴方式相比杜绝了不少潜在问题及安全隐患如交叉感染、烫伤、抱错孩子、新生儿被拐等。④床旁沐浴过程中,母亲的语言、对视、愉悦的情绪对新生儿神经系统是有良性刺激,减少新生儿焦虑不安的情绪,床旁沐浴不仅促进新生儿体质量的增长,而且可改善新生儿睡眠,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⑤在床旁和产妇共同探讨育儿知识,产妇可边看,边听,边操作,这种健康教育的持续性、反复性、示范性更加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2]。⑥一体化病房开展以来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促护士更加主动积极学习专科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使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旭萍,王雅萍,陈峰芳,等.母婴同室开展新生儿床旁抚触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11,10(12).

[2]汤新凤,楮桂方.新生儿床旁抚触对母婴健康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 2012,24(12).

[3]张美芳.产科家庭一体化病房母婴床旁护理效果研究[J]. 临床护理杂志 2013,12(1).

[4]金艳兰.保障和使用护理人力资源.落实优质护理服务[J].全科护理,2011,9(2C):528.

第9篇:新生儿护理计划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品管圈活动;产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26-04

Value explore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al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WANG Ling JIANG Xiaoling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decreas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es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Methods 1200 neonates born in maternity ward of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and visual management methods, while the common nursing methods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appening of diseases, recovery time and medical inccident affairs rat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two group (P > 0.05). But after carrying out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jaundice hospitalization leng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7.11±0.52) d to (6.24±0.41) d (P < 0.01), pneumonia hospitalization length reduced from (8.05±1.02) d to (7.21±0.88) d (P < 0.01);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rate decreased from 5.30% to 2.70% (P < 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obstetrical war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decrease the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Neonat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bstetrical ward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品管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并从中增加同仁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和谐气氛,称为QCC活动[1]。QCC应用到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2]。产科病房在综合医院多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病区,而综合医院产科护士同时担负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而新生儿又属于与儿科交叉的围生医学范围,护理工作繁杂,风险较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综合医院产科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属于早期新生儿,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及新生儿疾病,如何有效管理产科病房新生儿,防止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对于患病新生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管理模式,它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及时评价和早期处理,以减少医疗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医患双方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自2012年1月以来,对病区新生儿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的应用,对新生儿风险加强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及平均风险事件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2月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1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00例,孕龄32~42周,平均(37.0±4.0)周,男325例,女275例,剖宫产354例,顺产246例,转儿科共53例,纳入研究547例。实验组600例,孕龄31~42周,平均(37.0±4.2)周,男315例,女285例,剖宫产348例,顺产252例,转儿科共62例,纳入研究54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资料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凡是出生后由儿科医生决定立即收治儿科的新生儿均不在本研究之列。

1.2 研究方法

除了按常规设置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标识外,根据新生儿有无高危因素分别标识为高危儿,使用红色卡片;非高危儿,使用绿色卡片。凡是新生儿母亲存在疾病或分娩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及新生儿存在疾病的标识为红色高危儿卡片,而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儿标识为绿色普通儿卡片。红色卡片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分娩方式、高危因素;绿色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将卡片置于婴儿床头。同时对于产科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对于高危儿的护理观察和对高危儿可能发生疾病风险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标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3 研究内容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情况,发病后儿科住院天数,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1 成立品质小组

小组人员共8名,护士长担任圈长、护士长助理任秘书作会议记录,圈员为产科病房护士3名和产科特需病房护士3名,所有人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品管圈成立后,圈长带领小组人员进行培训,需掌握品质及品质管理的知识,通过投票结果,设定圈名为“爱心圈”;徽标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徽标为底色的基础上,两个心形抱成一团;含义为“温暖人心,温暖我心”;同时明确了品管圈活动要求,圈长每周组织1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间50 min。

2.2 计划

首先主题选定,圈长用激发每个圈员思维的形式,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等工具,提出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的一系列问题,对照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的顺序,然后集中意见,利用分类法依次筛选出主题,最终确立“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时间以6个月为活动周期,设定具体项目负责人和每步骤所需的时间。继而对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进行现状把握,从医护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护理技术等进行检查;通过流程图将现行工作充分掌握,把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的现象与标准服务差距以及变化加以观察和记录,并设定改善目标值为5.23(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经过圈会设定目标: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3个月内提高护理质量。并针对护理质量低下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鱼骨图特性要因图分析护理质量低下的原因,选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护理操作流程、健康教育等四个要因;对四个要因再做一次检查;最终在第8周完成了从人员、护理和环境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要因拟定护理措施。具体见图1。

图1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3 护理对策实施

2.3.1 细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工作内容

2.3.1.1 保暖 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排汗能力差,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新生儿体温极不稳定。出生后立即放于热辐射式抢救台上,用干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回到病房后棉被保暖。

2.3.1.2 喂养 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提倡纯母乳喂养,由于有医学指征可采取配方乳。试喂5%糖水5 mL,每2小时1次,喂两次后无呕吐开奶。喂奶时将新生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前,先将乳液滴于喂食者手背测试乳温,无烫灼感方可喂哺。人工喂养的奶量:出生第1天,30~60 mL/(kg・d),第2天60~90 mL/(kg・d),第3天90~120 mL/(kg・d),具体的奶量应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酌情增减。

2.3.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生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吸净口鼻及气道的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普通新生儿可放置于一个30°左右的斜坡式床垫上,并使其侧睡,防止溢奶而引发窒息。高危儿可再其基础上,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一旦发生呼吸抑制,可轻弹、拍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同时遵医嘱给予吸氧,氨茶碱。

2.3.1.4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对家属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以防止其交叉感染。新生儿每天须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次大便后臀部须用温水清洗,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须用碘酒消毒。

2.3.2 优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人员技能

提高护士对各项操作的熟练性,注重护理知识的专业性。针对在产科病房中常见的新生儿呕吐、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疾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并每月一次进行业务学习;对疾病进行归类,由各专业护士负责学习和指导。护士必须在床旁进行交接班,晨间交班护士长必须到场,确保交接班的完整性。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及其家长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3.3 加强高危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

入院时由接待护士对高危新生儿家长进行初次健康教育。主要讲解高危儿的护理程序、签署高危新生儿特殊治疗及护理知情同意书。在住院期间,由护士对家长集中进行早期干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1~2次。采用多媒体教学,结束后发放指导材料及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培训内容的掌掘情况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干预操作示范指导。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书面、面对面传授、电话、短信、E-mail、QQ、飞信等形式,从根本上弥补了产科病房开展中的不足,满足了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2.3.4 早期干预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高危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主要包括视听刺激、新生儿抚触及婴儿被动体操训练等,每日2~4次,于喂奶前30 min或两次喂奶之间、高危新生儿清醒时进行。干预训练时家长进行观摩,并指导家庭干预。

3 结果

根据计划6个月后进行效果确认。另选取黄疸和肺炎新生儿转儿科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黄疸住院天数为(6.24±0.41)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7.11±0.5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肺炎住院天数为(7.21±0.88)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8.05±1.0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比例见表1,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见表2。

表1 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比较(例)

表2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668,*P < 0.05

4 讨论

综合医院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是由产科护士承担,产科新生儿均为早期新生儿,极易发生疾病及意外事件,如何规范和提高产科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效规避医疗风险和意外事件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生意外或疾病,及易导致家属误解,导致医疗纠纷发生[3]。新生儿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关键是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4-7]。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全体护士参与品管圈活动全过程,护士们的工作责任心与满足感增强,主动服务及团队精神明显改善,科室的凝聚力更强了,加强了护患沟通,护士对患者全程、仔细、周到的评估和护理,各种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全科护士积极参与实施前后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产科自2010年起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到科室新生儿的护理管理中来,对新生儿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隐患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安全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并同时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组织操作技能考训练和考核,增强了医护人员自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用卡片在新生儿床边进行标识,对普通新生儿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施行具体的观察护理措施,对其存在的疾病和意外风险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时干预,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积极主并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风险管理[8-9],可以很好地改善护患关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及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给产科母婴护理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0-11]。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对高危新生儿疾病做到早期发现,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保障,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宁,周玲.“QCC”方法在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管理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46-148.

[2] 陈连珍.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J].求医问药,2011,9(5):52-53.

[3] 邱敏芬.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9):79-80.

[4] 李加宁,宋燕宾.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57-58.

[5] 曹华华,邓慧,胡妍,等.品管圈在降低颈丛麻醉术后排尿障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1):153-154.

[6]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7] 程友花,王蕾.品管圈活动中争创“无铃声呼叫病房”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27-128,131.

[8] 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8-889.

[9] Ottosson B,Hallberg IR,Axelsson K,et al.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surgical care impaired by cuts in expenditu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nursing care at a surgical clinic [J]. Int J Qual Health Care,1997,(9):43-53.

[10] 周源芝,王文艳,董养珍.孕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9):102-1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