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粱对土壤的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与其它主要粮食作物比,高粱以抗逆性强(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广、用途多样而著称。高粱在我国的分布很广,几乎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产区主要包括辽宁、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四川、贵州、河北、甘肃等省区。
由于高粱抗逆性强,主要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瘠薄地、盐碱地和低洼易涝地,地力条件差,因此更需要掌握高产栽培技术,以达到充分挖掘高粱产量潜力,增产增收的最终目的。下面介绍我国春播粒用高粱栽培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供广大农民参考。
一、品种选择
选择品种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用途及产业需求进行。
首先,所选择品种的生育期一定要适合当地的气候,要既能够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的温光条件,又能保证安全成熟、丰产。通常肥水条件好的情况下,高粱生长快,成熟早,可种植生育期较长的品种。相反,瘠薄的地块可种植生育期短的品种。岗地选用较晚熟品种,洼地选用较早熟的品种。
其次,应注意品种的穗型,雨量充沛的地区应选择散穗型品种,雨量较少的地区可选择中紧穗品种。
第三,要看生产出的高粱籽粒作什么用、是否符合产业需求。如果想将籽粒用于造酒或醋,那么就应该选择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中等的品种;若企业需要的是糯高粱,则要选择糯高粱品种。如果将来籽粒用于食用或饲用,则应选择蛋白质含量高、单宁含量低的品种等等。
二、播种
适时播种、保证播种质量,是确保苗齐、苗壮、创高产的首要条件。
(一)确定播期
播期的确定依据品种生育期、地温和土壤墒情。晚熟品种适时早播,一般10厘米耕层地温稳定在12℃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在辽宁省高粱主产区,容易发生春旱,在墒情允许的条件下,晚熟品种播期应在5月1日到5月10日之间比较合适;早熟品种适时晚播,播期应在5月10日到5月20日之间比较合适。但地块不同,最佳播期也不同,春旱严重的山区、坡地、朝阳地块,应适时早播;低洼易涝、平原地块适当晚播。
(二)提高播种质量
选地、整地:高粱不宜重茬,选玉米、大豆等茬口为宜,播种前精细整地、下足底肥、防治地下害虫。根据高粱对土壤的要求,应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整地起垄,以利蓄水保墒,延长土壤熟化时间,达到“春墒秋保,春苗秋抓”的目的,耕深以20厘米为宜,并力争秋季起垅,垄距以50~60厘米为宜,秋季未起垅的,春季应抓紧进行顶浆作垄,以保蓄冬季积蓄于土壤表层的大量水分,供种子发芽。
播种量:根据种子发芽率、土壤墒情和播种方式确定适宜的播种量。手工播种,一般发芽率在80%以上的种子,每亩播量以1~1.5公斤左右为宜。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时,要认真做好清选、晒种,使种子大小均匀,整齐一致,播量以每亩0.75公斤左右为宜。
保证播种深度和镇压质量,一般覆土厚度不超过3厘米。确定播种深度还应考虑土质、墒情、品种和温度等条件。黏土地紧密,容易板结,不易出苗,应浅播;沙土地保墒差,容易出苗,可适当深播;墒情好的可浅播,墒情差的应深播;土温高的宜深播,土温低的则应浅播。播种要保证深浅一致,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覆土薄厚一致,及时镇压保墒。
三、保苗、间苗、定苗、合理密度
(一)保苗
播后要保证苗全、苗齐、苗壮。高粱籽粒小,拱土能力差,经常缺苗断条,严重影响高粱产量,要及时查苗补苗,及时补种或移栽。若缺苗较多,要补种,可采用催芽,坐水种;缺苗少可移栽补苗,可在阴天或下午进行,带土坐水移栽,缓苗快,成活率高。补种或移栽一定要抓早。
(二)间苗、定苗
在苗全的基础上,间苗宜早不宜迟,间苗过晚,由于植株拥挤,苗期生长受抑制,影响以后的生长发育。一般3~4叶期间苗,5~7叶期定苗较好,这样可以减少养分水分消耗,促进苗齐、苗壮。低洼地和地下害虫危害重的地块,可采取早疏苗,晚定苗的方法,以免造成缺苗。间苗时应尽量选留大苗、壮苗。
(三)去分蘖
高粱分蘖力较强,且分蘖长势强,结合定苗早去分蘖,促单株壮苗。生产上如果缺苗,可留部分分蘖。分蘖多时,若不及早去除,主茎、分蘖混长,消耗养分,延长主茎的生育期,造成主茎细软、籽粒晚熟、产量下降等不良后果,为此应及时去掉分蘖。
(四)合理密度
合理密度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使个体发育健壮,群体发育良好,增加物质积累而获得高产。定苗时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肥地宜密,薄地宜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之一。粒用高粱一般合理的种植密度为每亩6500~8000株,过大或过小都会对产量造成影响。密度的大小也要考虑当地的生态、生产条件、土壤肥力、施肥、管理水平和当地的种植习惯。
四、施肥措施
高粱拔节开花期需肥最多,后期适中,苗期需肥少,因此,在施肥上要做到分期施肥,即增施基肥,施足种肥,适时追肥。
(一)底肥
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每亩应施农家肥3000公斤左右以培肥地力,保证高粱在整个生育期源源不断获得所需养分。
(二)种肥(口肥)
种肥在播种时随种子施下,能够为幼苗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一般每亩施用磷酸二铵15公斤,如土壤缺钾,应重视钾肥的施用,可施用硫酸钾5公斤。在施种肥时,应注意种、肥分开,以防烧种,影响出苗率。
(三)追肥
高粱拔节期生长迅速,是需肥最多的时期。应在12~14片叶时每亩施用尿素25公斤,结合中耕培土盖严,以免肥料挥发流失,降低肥效。
五、中耕管理
幼苗3~4叶期,结合间苗进行第一次中耕,不仅保墒提温,发根壮苗,又可起到消灭杂草、防旱保墒的作用;5~7叶定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深度在10厘米左右;在第二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三次中耕,当植株长到70厘米左右,即将封垄时结合追肥进行中耕培土,将行间的土壤培于高粱的根基部,在行间形成垄沟,促进气生根的发育,增强抗风抗倒、抗旱保墒、排水抗涝的能力。
六、水的管理
高粱耐旱,苗期需水不多,但种子发芽必须保证足够的水分,必要时可先灌水补墒后播种,谨防芽干出苗不齐。
拔节孕穗是需水关键期,需水量占总需求的1/3,这一时期缺水,不仅严重影响穗粒数,肥料也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乳熟期干旱,影响干物质向籽粒运输,千粒重下降。
上述几个时期缺少水都会对产量产生影响,有条件地区应及时灌水。
七、适时收获
高粱最适宜收获期在腊熟末期,此时收获籽粒饱满,产量最高,米质最佳;收获过早,影响产量及品质;若过晚,植株衰败枯萎甚至倒伏,造成自然落粒及穗部发芽,使产量品质下降。
八、草害防治以及除草剂的安全使用
杂草是高粱生产的一大灾害,传统人工除草的低效、高成本成为影响高粱生产的一个主要问题。杂草与高粱争水、争肥、争光、争地,造成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下降。杂草对高粱的危害主要在苗期,此期发生草害对培育壮苗极为不利。使用除草剂具有除草及时、效果好、劳动强度低、工效高、成本低等优点,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除草剂使用时期
高粱除草剂使用分为播后苗前和苗后两种方式。使用除草剂应提倡在出苗前进行,一般不宜苗期喷除草剂。如苗期确因草害严重,应严格掌握喷药时间、浓度和品种。
(二)除草剂的选择
高粱对多种化学除草剂表现敏感,经常发生药害,因此,高粱田除草一直是高粱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生产上采用的除草剂一般是单用莠去津(阿特拉津)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但其残留时间长,易产生药害,并且对后茬作物有影响。也可以使用莠去津和金都尔混剂进行播后苗前土壤喷雾,对高粱田杂草防效较好。
(三)除草剂的安全使用
使用除草剂要严格掌握使用浓度与方法。有些农民喜欢加大除草剂使用浓度,许多农药商也喜欢向农民推荐使用高浓度农药(多卖药,提高防效),这是很危险的。随意加大浓度,可导致药害发生。因
此,应按商品药的使用浓度和用量范围用药。同时,喷施除草剂要视天气和土壤干湿情况而定,大雨前不要施用,以免因雨水冲刷造成除草剂流失或聚集,引起降低药效或产生药害。土壤过于干旱时也会降低效果。
用药时要考虑周围作物和下茬作物,以免危害邻地和下茬作物。许多药害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农药漂移造成的。这是因为每种农作物都有一些敏感农药品种,敏感作物只要微量的除草剂就能造成药害。不同作物对不同除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在选用除草剂时一定要注意对下茬和下季作物的影响。有些除草剂残效期很长,施用不当有可能对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危害。
九、黑穗病防治
丝黑穗病(乌米)是遍布世界的重要高粱病害,也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率可高达80%,生产损失巨大。为了减少丝黑穗病对高粱生产的危害,应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
(一)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高粱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不同,因此,可根据需求选择使用抗病品种,这是最简便易行、最有效且无污染的防治措施。
(二)轮作倒茬
轮作倒茬可以使土壤中的丝黑穗病病菌致病力下降,从而有效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而且轮作还有利于高粱的生长和增产。
(三)种子处理
用多菌灵、粉锈宁等杀菌剂拌种,可大大降低丝黑穗病的发病率。
(四)适时播种
高粱发芽到出苗前低温易感染丝黑穗病,因此,根据土壤的墒情和温度适时晚播、加快出苗速度,可大大降低发病率。
(五)及时拔出病株
拔出病株要在病穗外膜尚未破裂之前,越早越好,随时发现随时拔除,拔除的病株立即深埋,以防扩散。如能坚持大面积拔除病株2~3年,即可基本上控制丝黑穗病的发生。
十、虫害防治
高粱螟虫、蚜虫、粘虫、地下害虫是高粱生产区经常发生的主要虫害,一般造成减产15%左右,严重发生时减产达30%以上。除选用抗病品种外,适当的药剂防治是获得高产、稳产的保证。
(一)粘虫
粘虫是暴食性害虫,发生面广,为害猖獗,应做好虫情预报,应用药剂杀灭在3龄以前。个别残留大幼虫可进行人工捕杀。防治粘虫应选用菊脂类农药。
(二)螟虫
玉米螟是近年为害高粱的主要害虫,在高粱茎秆钻洞,造成植株中上部折断、倒伏或掉头,对产量影响较大。防治方法是在心叶末期投入辛硫磷颗粒剂进行杀灭,也可释放赤眼蜂、白僵菌防治。
饲用高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在各种类型的土壤均可种植,但以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为6.5-7.5,黑土层较厚的土壤为好。以秋季深翻地为宜,翻耕深度应20―30厘米。有灌水条件的地块也可早春深耕、起垅、灌水,为播种作好土地准备。由于饲用高粱种子比较小,播种前必须要精细整地,土地要平整,无杂物和杂草,整地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出苗和保苗。
2.播种方法
首先要选用优良品种,据不同的利用目的选择不同的品种。收获青饲料或青贮饲料可选择青物质产量高的晚熟品种。以收籽实或制糖、酿造原料为主,要选用中、早熟品种和含糖量高的品种,而且要选用纯度、净度、发芽率高、生命力强的种子。
其次在播种前要进行晒种、浸种和药剂拌种等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保证苗齐、苗壮。
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至关重要。饲用高粱种子发芽适宜的温度22―25℃。一般当5厘米土层温度稳定在10―12℃以上时方可播种,我省播种适宜时期为5月上旬―中旬。种子发芽所需最低土壤含水量粘土为15%,壤土12%―13%,砂壤土16%-17%,沙土6%―7%。
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播种量为每公顷15.0―22.5千克,对整地质量不好,发芽率低、盐碱地或沙土地据情况应增加播量。播种深度以3-5厘米为宜。饲用高粱为中耕作物,在黑龙江省多以垄作宽行条播或穴播,行距60~70厘米,用机引播种机或畜力耕地开沟播种,播后要及时镇压。
在高粱出苗前,如遇雨或浇水不当,往往造成地面板结,影响出苗,可用轻型钉齿耙或人工破除板结。要注意耙地深度,防止因破除不利,使土壤干燥而造成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在因无霜期较长,以收获籽实为目的,为解决直播饲用高粱生育期不足的问题,或种种原因仍有缺苗断垅的现象,可以进行育苗移载。一般在高粱播种后7-15天进行田间检查,查看种子是否具有发芽能力,如不具有发芽能力要立即补种或移栽补苗。
3.田间管理
饲用高粱一般长出3―4真叶时进行间苗,幼苗在5-6片叶时即可定苗。高梁的适宜密度一般高秆和多穗的品种每公顷6-9万株,中秆品种7.5~10.5万株,矮秆品种9-12万株,青饲高粱为15.0、22.5万株。
饲用高粱有较强的分蘖能力,用于收籽实的高粱,分蘖枝条予以除掉,除蘖的适宜时期以出苗后30天左右为好,结合定苗和中耕培土进行。作为牧草或青贮饲料栽培时,可以不用除蘖,宜选择分蘖多的品种以加大茎秆的产量和增加饲用价值。
苗期中耕除草一般进行3次。第1次结合间苗进行,第2次幼苗长到5―6片叶时,结合定苗进行可深锄,促进根系的发育,以后在拔节前根据土壤的墒情和杂草的危害情况进行第3次中耕。应及时进行中耕培土,培土的次数应与中耕锄草、施肥相结合,通过培土增加植株的抗旱防涝抗倒伏的能力。
饲用高粱的抗旱性虽然较强,但水分充足是保证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从拔节到抽穗开花期,需水较多,如果缺水会影响其产量,可根据降水情况,灌水1―2次,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
一、红缨子高粱的特征特性
红缨子高粱是源自贵州的糯性中秆中熟常规品种,株高1.9~2.1米,地上部伸长节8~9节,叶宽7.1~7.3厘米,总叶数13片,叶色浓绿;穗长32~38厘米,穗粒数2700~2900粒,散穗型,颖壳红色,籽粒红褐色,较易脱粒,一般亩产400千克,高的可达500多千克;该品种糯性好,抗病抗旱能力强,一般生育期为115~125天;如做一播两收栽培,其二收生育期为65~70天、亩产300千克左右。
二、播种育苗
1. 苗床选择
播种前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条件良好、土壤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或壤土耕地作为育苗苗床;提前清除苗床前茬作物的残株败叶及周边杂草;每亩栽培地准备30~32米2苗床(苗床畦面面积须达23~24米2) 。
2. 苗床整理和消毒
整地前,每平方米苗床畦面施入腐熟菜饼0.8千克或腐熟豆饼0.4千克或腐熟猪粪16千克+尿素0.4千克,精耕细耙后按2米的宽度包沟开畦,整平畦面。为消灭苗床土壤中的有害病菌和地下害虫,播种前须结合浇水对苗床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即在给苗床浇透水时,在水中加入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杀菌、48%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灭除和预防小地老虎、蝼蛄、蛴螬等地下害虫。
3. 种子消毒
每亩栽培地需种子0.25~0.3千克(不含种衣剂重量);已包衣种子则可直接播种,未包衣种子播前须先晾晒1~2天,以消灭种子表面有害病原菌,晒种时不要将种子直接摊于石板或水泥地上,以免烫伤种子;晒种后将种子放在55~60℃温水中消毒10~15分钟,再洗净种皮黏液,捞起晾干种子表面水分以备播种。
4. 播种
长江流域做一播两收栽培的红缨子高粱的最适播种期为2月25日~3月12日;播种时选晴朗天气,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已浇透水的苗床中,播后均匀覆盖一层厚约2厘米的干细土,然后安装好塑料薄膜覆盖的拱棚进行保温育苗。播后3~4天即可出苗。
5. 苗期管理
红缨子高粱早春育苗期间,气温和地温仍然偏低,在做好用拱棚给苗床保温的前提下,还要进行适当地通风透气(高粱芽破土前拱棚不用通风透气,破土后每天要适时通风透气);低温天和阴雨天,通风透气时间适当缩短,并尽量在中午进行;晴朗天,通风透气时间适当加长;如气温大幅度升高,则不仅要加长通风透气时间,还应适时揭去拱棚薄膜,以加大通风透气力度。如遇倒春寒天气,可在拱棚上加盖草袋保温。使拱棚内温度白天在25~30℃,夜间在15~20℃。
种子出苗前无需洒水,出苗后若苗床干燥可用喷水壶洒水1~2次,以满足幼苗正常生长的需要;苗床杂草须人工及时拔除;苗床若出现板结,应结合除草用竹签适当刨松,同时对过于密集的幼苗进行适当间除。
三、整地施基肥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耕地作为红缨子高粱的栽培地;定植前每亩施入腐熟猪粪3000千克或腐熟豆饼75千克或腐熟菜饼150千克,加进口复合肥(15-15-15)50千克做基肥;然后深耕细耙,整碎土块,做好栽培地的围沟和腰沟;3月中下旬按2米的宽度包沟开畦,一般畦面宽1.5米,畦沟上部宽0.5米,畦沟深15~16厘米;整平畦面以备移栽定植。
四、定植
一播两收栽培的红缨子高粱的最佳移栽定植期为3月下旬~4月上旬,定植时苗龄30天左右、有4~5片叶。定植前1天对苗床浇1次透水,有利于取苗和减少根系损伤。定植时用小挖锄配合,每畦栽6行,株距和行距均为23~25厘米,每亩定植8000~8300株。定植后及时用清粪水或0.05%~0.1%尿素溶液施1次提苗肥和定根水。
五、田间管理
1. 补苗
红缨子高粱定植后的15天内要经常检查其成活情况,未成活的要及时补栽;受地下害虫为害而死亡的,清除死亡幼苗、灭除地下害虫后再补栽。
2. 中耕除草和培土
红缨子高粱定植后,每亩地表均匀喷施(畦沟、围沟、腰沟均要喷到)72%异丙甲草胺乳油400~500倍液、或48%甲草胺乳油200~250倍液、或50%乙草胺乳油200~250倍液等35~40千克,使地表形成药膜,以控制杂草生长。喷施除草剂后的15天内不得中耕,以免影响除草剂效果;15天后则根据土壤板结和降雨情况,及时中耕除草,以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结。每次中耕时都要给高粱苗适当培土,以利植株茁壮成长。
3. 排灌
想取得高产,土壤湿度应尽量保持在70%~80%;红缨子高粱的生长季节大部分处于高温干旱季节或高温强降雨季节,所以合理排灌显得尤为重要;凡遇土壤干旱均要及时灌水,以免高粱因缺水而生长不良;凡遇强降雨要及时清沟排水,以免渍水影响高粱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4. 追肥
红缨子高粱定植后25天左右(苗高50~60厘米),要结合浇水施1次清粪水,或将10千克尿素溶于水中再浇施;定植后50天左右(苗高140~150厘米),再结合浇水追施尿素20千克;在高粱刚进入花期时,结合防治病虫叶面追施1次0.6%~0.7%尿素+0.4%~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六、头季高粱采收
7月上中旬,当高粱穗80%以上籽粒由白色转为红褐色(即高粱穗80%以上籽粒已硬化)时要抢晴及时采收、晒干脱粒,脱粒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
为防止高粱根和茎基部老化,促进再生芽萌发,在头季高粱收获前5~7天,每亩要将10~15千克尿素溶于2000~2500千克水中对高粱根部进行浇施。
七、砍(割)秆留桩
高粱穗收割后,要尽早砍(割)秆留桩。为了保证再生苗健壮、整齐,留桩以留近地面2个节为好,留桩高度为3~4厘米。砍(割)秆的砍刀或镰刀要锋利,砍(割)秆的速度要快,尽量减少茎秆破碎,以免茎秆腐烂,影响再生苗的数量和均匀分布。砍(割)秆后的秸秆要及时搬离地块。
八、疏苗
红缨子高粱的再生芽发出后,在其长出2~4叶时进行疏苗,疏苗时要求除弱留壮、除上留下、除挤留匀,一般每株留健壮再生苗1~2个,每亩再生苗总数控制在1.2万株左右。
九、再生高粱的田间管理
砍(割)秆留桩后的5天内,要进行中耕除草,促早发新根;然后喷1次异丙甲草胺或甲草胺或乙草胺等除草剂溶液防止杂草再生。砍(割)秆留桩后20~25天,每亩要将20千克尿素+20千克氯化钾溶于2000~3000千克水中,结合抗旱对高粱根部进行浇施,浇施要在早晚凉爽时进行。肥水尽量不要触及再生苗,触及后要及时浇清水清洗。再生高粱的生长季节正处于7~9月的高温干旱期,要注意在早晚凉爽时及时浇水抗旱;如遇强降雨要及时清沟排水。再生高粱进入花期后,结合防治病虫叶面追施1次0.6%~0.7%尿素+0.4%~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十、病虫害防治
红缨子高粱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煤纹病、锈病、黑穗病;可用代森锰锌、甲基硫菌灵等农药喷雾防治炭疽病,苯菌灵、多・霉威、硫菌・霉威等农药喷雾防治煤纹病,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等农药喷雾防治锈病,三唑酮、萎锈灵等农药拌种防治黑穗病。
红缨子高粱的虫害主要有螟虫、蚜虫、钻心虫;可用辛硫磷、菊杀乳油、菊马乳油、氟虫脲、虫螨腈、杀螟硫磷等农药喷雾防治螟虫,吡虫啉、抗蚜威、毒死蜱、马拉硫磷、氯氰菊酯等农药喷雾防治蚜虫,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等农药喷雾防治钻心虫。高粱对敌百虫、敌敌畏、三氯异氰尿酸、乐果、多菌灵、三唑磷等十分敏感,故不可施用。
十一、二季高粱采收
1.温度
高粱种子萌发的下限温度为5~10℃,最适温度为30~35℃,最高温度为44~50℃。在自然条件下,高粱播种至出苗的天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7~24℃范围内,高梁播种至出苗天数与5厘米地温呈指数曲线关系。高梁出苗至拔节以20~25℃为适宜,拔节至抽穗以25~30℃为适宜。高粱出苗至抽穗的天数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平均气温20~24℃范围内,高粱出苗至抽穗的天数与平均气温呈直线相关。高梁的光合作用以30~36℃时为最高,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少。在低温条件下,光合作用随低温的延长而减弱。高粱的大部分品种在抽穗后3~5天开始开花;开花时整个生育期中要求温度最高的时期,在26~30℃的温度下对高梁开花最有利,开花集中,持续时间短。平均气温23℃,开花持续7天;平均气温20.1℃,开花持续9天;平均气温14.8℃,开花持续16天。高粱灌浆与温度关系密切,开始灌浆的18天,当日平均气温23~25℃时灌浆速度快,低于20℃则灌浆速度显著减慢。在平均气温18~24℃范围内,抽穗至成熟日数与平均气温呈直线关系。平均气温19℃是45天成熟,22℃是40天成熟。
2.水分
高粱既抗旱又抗涝,高粱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温度保持在13~15℃;土壤湿度20~25℃时发芽率最高,10天出苗。高粱生育期间需水量较少,5~9月降水量400~500mm时产量最高。高粱可以种植在洼地,只要地表积水不淹没穗部就不会无收获。
3.光照
高梁为短日照植物。日温27℃,夜温21℃时,从播种到开花的日数光长10小时的为57.2天;12小时的为68.3天;14小时的为68.6天。温光对高梁生育起综合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光照时数缩短,高粱播种到开花的日数相应减少。
二、高粱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根据生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经审定推广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种子质量要达到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6%。
2.种子处理
2.1晒种。播前15d将种子晾晒2d。
2.2试芽。播前10d,进行1~2次发芽试验。
3.选地、选茬与整地
3.1选地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以上。
3.2选茬
前茬选择未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的大豆、小麦、玉米茬。
3.3整地
3.3.1秋翻秋起垅。耕层20~25cm,做到无漏耕、无坷垃,及时起垅,垅距60~65cm,起垅后及时镇压,做到翻耙、起垅、镇压连续作业。
3.3.2平播高粱,要秋翻、秋耙,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
4.施肥
4.1农肥。每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40~45m3,结合整地一次施入。
4.2化肥。每公顷施磷酸二铵100~150kg,硫酸钾50kg硫基三元素复合肥200kg底肥。尿素50~80kg做追肥。
5.播种
5.1播期。一般当土壤耕层5cra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宜。我省播期为4月25日至5月5日。
5.2播法与密度
5.2.1垅作。垅距60~65cm,采用垅上机械精量点播。早熟、矮杆、叶窄的品种适宜密植,公顷保苗14~16万株。晚熟、高秆、叶宽大的品种适宜稀植,公顷保苗10~12万株。
5.2.2平作。在中早熟区可采取缩垅增行栽培方法,行株距30×15cm平播,只铲不耥。
5.3播深
做到深浅一致,复土均匀,镇压后播深达到2cm左右即可,切勿太深,以免粉种。
6.田间管理
6.1前期管理
6.1.1补种,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要用催芽的高粱种及时坐水补种。
6.1.2补栽。出苗后发现缺苗,利用补苗及时补栽。
6.1.3铲前深松耥地。出苗后要进行深松或铲前耥一犁。
6.1.4间苗。3~4片叶时,进行间苗,并注意拔掉病、小、弱苗,做到一次等距定苗。
6.2中期管理
6.2.1铲耥。头遍铲耥之后,每隔10~12d铲耥一次,做到铲耥不脱节,高粱生育期内铲三遍耥四犁。
6.2.2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必须严格按GB8321.6-1999的规定。地下害虫防治:采用5%辛硫磷颗粒剂37.5kg/ha播种期撒施,高粱丝黑穗病:采用5%烯唑醇拌种剂300~400g拌100kg高粱种子。高粱蚜虫:采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g/ha,加水450~600kg喷雾。
6.3后期田间管理
6.3.14.6.3.1八月上中旬,放秋垅拔大草1~2次,做到不砍株,不伤根。
6.3.2结合拔大草,可进行高粱打底叶,即去掉下部干叶和黄叶,利于通风透光,促进早熟,提高成熟度。
7.收获
1 精细整地
高粱抗旱、耐涝、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对种植地块和前茬作物要求不严,但应避免重茬,以减少病虫害,尤其是黑穗病及炭疽病的发生。由于高粱根系发达,故需深耕整地,应结合施用有机肥耕翻并耙压,要求耕深20~25cm,整平后再起垄备栽。
2 种子处理
选择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籽粒饱满、外表亮泽的高产良种,在播前进行风选或筛选,并择晴天晒种3~5天,以利种子灭菌、提前发芽和出苗整齐。如选择催芽播种,可先用40℃温水浸种2~3小时,之后用温水清洗,再用编织袋装好放到热炕上,炕温保持20~25℃(可盖衣物等保温)为宜,每天用温水清洗3~4次,大约24小时出齐根芽,36小时出齐苗芽。在苗芽刚破种皮,有5%苗芽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把露白种子放到光照和通风较好的地方摊成薄层,勤翻动,待根芽刚干枯时拌上包衣剂播种。
3 培育壮苗
吉水县绝大多数农户均采取地膜保温育苗移栽,可充分利用地力,调剂生长季节,增加复种指数,提高高梁产量。
3.1 苗床准备 苗床地宜选用土质细软、肥力中上、背风向阳的菜园地,667m2施优质农家肥2000kg、钙镁磷肥50kg、氯化钾10kg,再整地做畦,按1.5m开畦(1.2m畦面、0.3m畦沟),同时开好腰沟和围沟,用稀粪水或清水将床土浇透后待播。苗床与大田比以1:10为宜,667m2移栽地播种量为1.5~2kg。
3.2 播种时间 适期播种可以保证一播全苗,当5cm地温日均稳定通过10~12℃,且土壤达到手攥成团、落地散开的含水量时即可播种,吉水县育苗移栽的适播期约在3月下旬。播期过早,气温低,出苗慢,种子易霉变,烂种烂芽多,出苗率低且不整齐;播期过迟,生育后期易受高温伏旱影响,且穗部虫害加重。一般常规种宜早,杂交种宜迟。
3.3 播种方法 播种时要混泥均匀撒播,播种深度一般为3~5cm。因高梁种小,顶土力差,若播种过深,幼苗出土阻力大,会延长出苗时间;播种过浅,表土跑墒多,种子易落干,出苗不齐全。播后再盖湿润细土1cm,并适当镇压,使种子与泥土密接,然后667m2施稀粪水1000~1500kg;最后搭拱架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3.4 苗床管理 因旱育苗栽后活棵快,故育苗期一般不浇水,只有土壤明显龟裂翻白时,择阴天或晴天早上适当补水。齐苗后应及时进行间苗,以防徒长。间苗后追第1次肥,667m2用稀粪水500kg+尿素1~1.5kg浇施。当幼苗3片叶时开始揭膜炼苗。3~4叶期按株距4~5cm定苗,定苗后追第2次肥,667m2用稀粪水800kg+尿素4~5kg浇施。在栽前1星期,再施好1次送嫁肥,打好1次送嫁药。
4 适时密植
当苗龄达到25~30天,苗高20~25cm,杂交种4~6叶、常规种7~9叶时开始移栽。移栽过早,苗嫩根少,对环境适应性差,返青成活慢;移栽过迟,幼苗老化,会导致穗小产量低。若苗床干旱,应在栽前1天用清水泼透1次,以利起苗;并用小铲入泥3~4cm起苗后带土移栽,可少伤根。最好是抢雨后或阴天边起苗边移栽,以利成活。栽时要按大小苗分级移栽,并做到苗正、根稳,边栽边浇定根水,可保证苗齐苗全。一般采用双株栽植, 行距 25cm, 株距15 ~ 25cm, 667m2常规种 7000~
8000株、杂交种8000~10000株。
5 科学施肥
高粱一生所需营养较多,每生产100kg籽粒约需氮(N)2.6kg、磷(P2O5)1.3kg、钾(K2O)3.0kg,三元素比例为1:0.5:1.2;且各生育阶段需肥量不同,苗期需肥较少,拔节后则迅速增加,拔节至开花期要吸收全部肥料的一半以上。吉水县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少,适氮、缺磷、贫钾,为满足高粱对养分的要求,施肥时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并进行氮磷钾适当配施。
5.1 施足基肥 以有机肥为主,配施钙镁磷肥、尿素或复合肥,占总施肥量60%~70%。一般667m2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500~2000kg、钙镁磷肥40~50kg、尿素10kg或三元复合肥(15-15-15)30~40kg,以及硫酸锌0.5kg,于移栽前结合整地施入。
5.2 分期追肥 以速效氮肥为主,每次结合中耕、除草及培土进行。一是早施提苗肥:定植成活后,667m2用稀粪水1000kg+尿素5kg浇施;二是重施拔节肥:在10叶期左右用稀粪水1000kg+尿素20kg浇施;三是巧施孕穗肥:在13~14叶期用稀粪水1000kg+尿素10kg浇施;四是酌施穗粒肥:在生长后期叶色发黄表现脱肥时,可用“喷施宝”根外追肥。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缺 当高粱移栽成活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减少缺穴缺株。补后要偏肥管理。
6.2 中耕除草 高粱锄得勤,等于上道肥。移栽成活后,应结合施苗肥进行第1次中耕,并锄掉杂草;拔节前结合施拔节肥进行第2次中耕,并培土上行。抽穗结束前再结合施孕穗肥进行第3次中耕,要适当浅锄,以免伤根。
6.3 抗旱防渍 下列3种情况若遇干旱缺水,则要注意及时灌水:一是播种后要保证出苗水;二是拔节时要保证抽穗水;三是灌浆期要保证结籽水。若遇涝害,则要及时排渍。
6.4 高位除蘖 每株选留1~2个壮蘖,其余去掉。并在黄熟时将中、下部老叶摘除。
7 病虫防治
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病害为黑穗病;主要虫害在苗期为地下害虫,中、后期为粘虫、蚜虫、玉米螟等。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7.1 高粱黑穗病 首先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其次是忌重茬,应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土中菌量;第三是种子包衣或拌种,可在播前2周用10%福美双进行包衣,或用20%粉锈宁按种量的0.3%~ 0.5%拌种,效果较好。一旦发现病株,应在灰包破裂之前,将病株及时砍倒并拉出地外销毁。
7.2 地下害虫 主要有蛴螬(金龟子幼虫)、蝼蛄和土蚕,可造成高粱严重缺苗断条而导致减产,其中又以蛴螬发生普遍。消灭地下害虫关键是在播种期,可用50%辛硫磷0.5kg兑水10kg稀释成药液拌种100kg后,堆起焖种3~4小时,晾干后再播种;或在播种时施3%呋喃丹或5%甲拌磷制成的颗粒剂。
7.3 粘虫 以幼虫为害叶片,5~6龄进入暴食期。防治要在3龄前才能收到良好效果,667m2可用50%辛硫磷50~100g、20%速灭杀丁20~30g或25%敌杀死20~25g兑水50kg喷施。
7.4 高粱蚜 防治蚜虫宜早不宜迟,最好消灭在蚜窝期,可用40%氧化乐果兑水50~80倍药液涂茎;或兑水1500倍液喷施,也可667m2用2.5%溴氰菊酯20~40g或20%吡虫啉8~10ml兑水50kg喷施。
7.5 玉米螟 在高粱生育后期蛀入穗柄中或茎节处,造成折穗或折茎, 667m2可用25%杀虫双200ml或90%杀虫单粉35g兑水50kg喷穗1~2次进行防治。
在选择药剂时,要特别注意禁用敌百虫、敌敌畏、杀螟松、波尔多液等高梁敏感的药剂;其次,最后1次施药离收获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25天,以防农药残留。
8 适时收获
关键词:烤烟;后茬作物;轮作模式;效应分析;广西南丹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15-02
轮作是作物种植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土地用养结合、增加作物产量和提高品质的共同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1],烤烟轮作能充分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提高施肥效益,保持、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消除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减少病虫害,提高烟叶产量与质量。作为广西优质烤烟主要生产基地的南丹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 300hm2左右。随着烤烟种植制度的完善,主产烟区的面积逐渐集中,布局日趋合理。烤烟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模式对改善土壤结构、保障山区有限土壤资源的可持续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不同烤烟轮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南丹县1 300hm2的烟地面积在烟叶收烘结束后,从7月至翌年3月,大多空闲,造成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效益不能充分提高。自2006年以来,南丹县试验、示范推广了烟地后茬种植水稻、红高粱、玉米、蔬菜、套种红薯等作物,取得了初步成效。
1.1烤烟+水稻
此模式适合罗富乡、六寨镇的巴定村等无霜期在280d以上、年降雨量在1 500~1 700mm、水资源充足的乡镇。推广此模式的意义在于解决了粮烟争地的矛盾,从而增强了烟农用水田种植烟叶的积极性。
1.2烤烟+红高粱
此模式适合南丹县所有种植烟叶的乡镇。红高粱是广西丹泉酒业集团生产丹泉酒的重要原料,而且还保价收购,因此此模式将是今后大力发展推广的技术。烟叶、高粱都得到发展,形成2个良好的产业,进而促进特色区域化产业带的发展。
1.3烤烟+玉米
此模式适合于月里、六寨、芒场、罗富、城关等乡镇。烟地种植玉米,播种时间不宜过早,北部乡镇在7月中下旬播种,南部乡镇在8月上中旬播种。在田间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苗期的水肥管理,促进玉米健壮生长,为高产打下基础;后期要注意水分的供给和玉米螟的防治。
1.4烤烟+蔬菜(豇豆、四季豆、黄瓜)
烟地后茬种植的蔬菜应选择葫芦科、十字花科和豆类作物品种,避免种植茄科蔬菜品种。在蔬菜田间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水肥的协调供应和病虫害防治;同时,还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生产出无公害蔬菜产品。
1.5烤烟+红薯
此模式适合南丹所有种植烟叶的乡镇。红薯主要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免耕套种于烟畦烟株间,待烟叶收烘结束后,再进行追肥、中耕、培土,并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红薯块根的形成和膨大。
2烤烟轮作在土壤可持续利用中发挥的作用
2.1均衡利用土壤养分
不同作物实行轮作,可以全面均衡地利用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用养结合,维持地力,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科学利用土壤资源,保障土壤资源与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作物根系深度和数量不同,对不同层次土壤的穿插挤压作用就不同,因而对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也有区别。密植性作物,根系细密、数量多、分布均匀、根系浅,能起到改良结构、疏松耕层土壤的作用;深根性作物和多年生豆科作物的根系,对深层土壤具有明显的疏松作用。水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较大,在长年淹水条件下,土壤会出现结构恶化、容重增加、氧化还原电位下降、有毒物质增多的现象,而水旱轮作能明显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2.3减少病虫害和田间杂草的危害
轮作对烤烟生长过程中的很多病害与杂草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按照烤烟水稻―烤烟红高粱(玉米、蔬菜、红薯)的模式进行轮作,可以减轻各种病害,特别是花叶病的危害。何念杰等[2]经过4年研究指出,稻烟轮作能有效控制烟草青枯病等土传病害,并能减轻烟草赤星病和野火病等叶斑类病害的危害。杨国胜[3]研究指出,实行水旱轮作,烟株残体含有大量的烟碱,对防治晚稻病虫害较为有效,可节省农药费30%~50%。
2.4调整作物布局
烤烟轮作给当地的作物布局带来了一系列变化,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作物种植结构。合理轮作不但有利于增产增收,还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旱地和水田耕地面积的多少直接决定轮作的主要类型和方式。旱地较多,则以旱地轮作为主;水田较多,则实行水旱轮作。作物种类多,其轮作的方式也相对比较复杂。另外,少数烟区盲目地扩大种植面积,轮作空间减少,严重影响了烟叶产量与质量。因此,在保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力求用最优的种植布局与比例开展烟粮轮作。
2.5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根据生物多样性理论,层次结构单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功能差的烟田环境不能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因此,要求进行烤烟和多种其他作物合理轮作,既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烟田环境,从而保障烟地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合理的轮作模式循环
在大力提倡用水田种植烟叶的同时,除将烟农稻田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安排外,在2年内最少要进行1次水旱轮作。第1年首先在稻田种植烟叶,再种植后茬作物。如水利条件比较好的田块,可在当年种植晚稻,实现当年水旱轮作,使烟叶质量保持稳定、单位面积产量得到提高。在水利条件不好的田块,当年种植烟叶结束后,可再种植玉米、红薯、红高粱、蔬菜等其他作物。第2年继续种植烟叶,后茬再种植水稻,除确保完成1次水旱轮作外,也保证了烟农有足够的粮食,确保当地的粮食安全。第3年再循环到第1年的轮作模式。
4参考文献
[1] 李跃武,黄其华.南方水稻田生产国际型优质烤烟探讨[J].烟草科技,1994(4):37-39.
[2] 何念杰,唐祥宁,游春平.烟稻轮作与烟草病虫害关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5,17(3):294-299.
关键词:播种;温度;水分
中图分类号:S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130-1
1 温度条件
首先说说播种后,种子在土壤中所需要的温度条件。
土壤的热状况,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种子刚播到地里以后,不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而且还必须保证足够的温度条件才能萌动。种子发芽速度的快慢取决于土壤升温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发芽越快。从几种主要农作物发芽的最低温度来看,小麦是2℃~4℃,大豆和谷子是6℃~8℃,玉米和高粱是8℃~10℃,由于各种作物播种后,上面一般覆盖3~7厘米厚的土层。因此,研究春季5和10厘米深土层的温度变化情况,对选择作物适宜播种期十分重要。取《长春市二十四节气基本气象资料》(长春市气象局编,内部资料)来分析,地中5厘米温度变化:清明为5.1℃,到谷雨就升为9.7℃;地中10厘米温度变化:清明为3.7℃,到谷雨上升到8.2℃。虽然北方春季的到来较晚,但4月份升温较快,特别是5厘米深土层比10厘米深土层升温更为迅速。由于北方冬季冻土层较深,再加上春天雨水少,气候干燥,上层土壤所增加的热量不能很快传导到下层土壤中去,因此,对于早春作物可考虑适当浅播,而大秋作物则可适当深播一点,以便在不同时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壤中较好的热量条件。
2 水分条件
其次,谈谈春播种后种子萌发与水分的关系。
各种农作物种子在萌发时都要求不同的土粮水分,即或是同一种作物,由于品种的不同所要求的水分也不一样。如果某一种作物种子在发芽时由于水分不足或过多,就足以影响萌发和幼苗的生育。播种时土粮水分太少,可使种子不萌动或只萌动而不发芽;如果出苗后水分不足,便可造成芽干。但若水分过多,也会造成种子萌动迟缓,变质或腐烂。这便是农业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缺苗、断条以及大面积毁种等现象客观原因,不但浪费了播种材料和人畜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错过了农时,影响一年的产量和收成。所以,有必要弄清各种农作物种子在发芽时,所需求的水分条件,便是农业生产中急待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能掌握了种子发芽时所要求的土粮湿度,便可以适当调整各种农作物的不同播种期,从而达到活期播种的目的。
经过多年来的观察和测算,几种主要农作物从播种到出苗所要求的土壤含水量,大体情况是这样的:小麦和谷子的种子对水分的要求不太严格,只要土壤含水量在15%~20%这个范围内,均可很好出苗;玉米的种子对水分的要求就很高,而且比较严格,土壤含水量在10%几乎不萌动,15%的水分也嫌太少,而当土壤含水量超过30%时,部分种子又因湿度大而变质。所以只有土壤含水量在15%~20%之间,才是玉米种子正常发芽的适宜水分;大豆种子对水分的要求也很敏感,发芽时最好的土壤含水量在15%~20%,水分过多因空气不足缺氧而窒息腐烂,过少又萌动太慢,影响出苗;高粱种子需水较少,但很严格。土壤含水量在10%不能萌发,15%发芽也不全,而当超过20%时,发芽率又降低,超过30%的土壤含水量,胚芽全部坏死。即粉种了,所以只有土壤含水量在15%~20%这个指标内,才是高粱种子正常发芽的水分条件。如何通过各种农事活动来调节,维持和控制住某一适宜的土粮湿度,来满足种子发芽时对水分的需求,便是春耕播种最好的墒情。
3 抓紧时机早播种
北方经常秋季降雨较少,造成干封地,整个冬季降雪也不多,土壤墒情不佳,如果再没有春雨补充,对种子发芽就会有一定的影响。据此,春季必须抢墒播种。但是,若播种太早,地温不够,会影响种子发芽,还容易粉种瞎地,即或出苗,也会因种子长时间在土里受低温影响而致病,造成植株纤弱。因此,要在春季低温和干旱的矛盾中找出适宜的播种期“适时早种”。“适时”是条件,“早种”是关键,既不要忽“适”抢早,也不要错过“时机”。种子播进土里后,有一个吸水的过程,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萌发,在10厘米深土壤温度达到5℃~6℃时即可播种,当这个土层温度上升到10℃以上时,种子已吸好水,很快就会发芽出苗了。如果等到土壤温度适宜再播种,就要错过一段时间,从而失去了有利的时机。如何掌握播种的火候呢?这就要根据各地不同的土质和地势、不同的作物和品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作物和品种制宜,合理安排,适当掌握,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作物品种的特点为准则。如沙土地、平岗地的土壤含水量小,比较热绰①,就要早动手抓好墒情;对于黏土地、涝洼地,由于其土壤含水量大,比较冷浆,则可以晚一点待地温适宜时再播种。另外,晚熟品种要早种,以保证有足够的生育日数,早熟品种则晚种点也无妨。这是因为各种作物的种子发芽时要求的条件不一样,只要满足它所需求的温湿度,就是这种作物最适宜的播种期。
一、基本情况
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厚垣孢子近圆球形或卵形,黑褐至赤褐色,表面有细刺,萌发时产生先菌丝和担孢子。玉米丝黑穗病与高粱丝黑穗病病菌是同一个种的两个不同生理型。玉米上的菌系不能侵染高粱,高粱丝黑穗病菌虽能侵染玉米,但侵染力极低。
玉米丝黑穗病病菌在土壤中越冬;牛吃了病残体,排出来的粪便里的病菌还能存活,用病残体堆肥未经充分腐熟也能造成粪便带菌;病菌附着在种子的表面也可以越冬。所以土壤、粪便、种子都是来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粪便带菌传病作用显著大于种子带菌。土壤中越冬菌量大、侵染时间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越冬的病菌随种子发芽而萌发并从玉米幼芽或幼根侵入。种子开始萌发至5片叶期间都能受病菌侵染,但以3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4叶期以后侵染率显著下降。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的病,一般在玉米6—7片叶时才表现明显症状。症状为发病株矮化,节间缩短,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株形稍弯曲,叶片密集,叶色浓绿。有的重病株分蘖增多而簇生。大多数品种苗期症状不明显,到抽雄或出穗后才在雄花和果穗上表现明显的黑穗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期长,防治难度大。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的抗病性、土壤中的病菌数量、环境条件有关。不同的玉米品种在同一条件下发病率不同,说明品种间的抗病性有差异。玉米种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关系最为密切,一般在土壤温度20℃左右,土壤含水量20-40%时玉米发芽生长迅速,约经6-10天即可出苗。由于玉米出苗快,缩短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减少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轻。当土温在15℃左右,土壤含水量低于20%,则不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出苗缓慢,延长了玉米幼芽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增加了病菌感染的机会,发病就重。早播和播种过深、种植感病品种、连作地块土壤病菌数量大、春季低温干旱年份玉米丝黑穗病发病重。
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症状相似,但有本质的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整个果穗变成黑粉和丝状物,或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黑粉极少,整个花序变成黑粉,或变形增生,颖片延长。玉米瘤黑粉病危害植株地上部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部位由于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外为白色柔嫩组织,最后外膜破裂,放出黑粉,没有丝状物。病株较矮小,受害早的果穗小,甚至不能结穗。玉米丝黑穗病对产量的影响比玉米瘤黑粉病大。
二、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的农药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要求。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当地生育期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调整种植计划,避免连作是减少田间菌源、减轻发病的有效措施。
3、施用腐熟的农肥:含有玉米秸的农肥,农肥必须充分腐熟后才施用。
4、拔除病株:在玉米6-7片叶,病株明显表现症状时拔除病株,连续拔3-4次,把病株基本拔净,可大大降低第二年的发病。
5、药剂防治:药剂处理种子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可采用种子播前用药剂处理,不仅能杀死种子表面的病菌,对接近种子土壤中的病菌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药剂主要有速保利、立克秀、卫福,应该注意的是含有克百威、福美双的克.福种衣剂对此病基本无效,含克百威、多菌灵的克.多种衣剂防效很低,只在50%左右,且克百威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杜绝使用。
(1)未催芽的玉米种子用12.5%速保利0.4公斤加水2-3倍拌种100公斤,阴干后播种。
(2)玉米种子催芽刚露白时用2%立克秀0.6公斤加水2-3倍,拌种100公斤在阴凉通风处阴干后播种。
(3)玉米种子催芽刚露白时用40%卫福胶悬剂0.4升加水2-3倍拌种100公斤,阴干后播种。
一、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使大豆出苗前和出苗后的幼苗猝倒和、根腐与茎腐,最后导致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主要有几下方面。
(1)涝洼地和明水地块要加强田间铲趟,提高地温,增强土壤的通透性,以降低田间湿度,促进植株根部发病部位的恢复生长。
(2)有条件的可及时喷施叶面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等,以增长植物的抗病性,促进病株新根的生成,增强植株的再生能力。
(3)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恶毒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
二、大豆胞囊线虫的防治技术要点
主要危害根部,被害植株发育不良、矮小。线虫侵染后,造成主根及侧根减少,须根增多,根瘤显著减少或无根瘤。被害大豆地上部矮小,叶片由下向上黄化,生育停滞,结荚减少或不结实,严重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面。
(1)孢囊线虫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难以防治的害虫,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经济有效措施。并且进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重茬,与高梁、玉米等禾谷类作物实行3~5年轮作,是实之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
(2)适时灌水。土壤干旱有利于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因而适时灌水增加土壤湿度,可减轻危害。同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调节好N、P、K比例,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大豆所需养分、肥料,特别是提倡增施优质农肥2~3t,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抗逆能力。
(3)农机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减少病虫侵害机会。依据大豆胞囊线虫发生具体情况,采取早播或延后播种的方法以躲避虫害。搞好中耕,促进新生根大量形成,破坏线虫生存环境,达到防虫目的。同时及早耕翻,精细整地,尽量清除病残体,加速线虫死亡率。
(4)药剂防治。采用壮根宝水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1.5%~2.0%进行拌种,然后堆闷、阴干后即可播种;或甲基异柳磷水溶性颗粒剂,每667m用药300~400g有效成分于播种时撒在沟内,湿土效果好于干土,中性土比碱性土效果好,要求用器械施用不可用手撒施,更不准溶于水后手沾药施;也可用3%克线磷5kg拌土施;虫量较大地块用3%呋喃丹(克百威)颗粒剂667m施2~4kg,颗粒剂与种子分层施用即可。
三、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技术要点
大豆食心虫在化蛹与羽化期土壤含水量适中(20%)时发生较重,豆荚上茸毛多比茸毛少的品种发生重,一般连作地块发生重。防治方法主要采用如下方面。
(1)农业防治。大面积轮作,加强中耕管理,选用抗病品种,能有效地减轻危害,并且降低虫食率。
(2)化学防治。防治大豆食心虫的有利时机,一是成虫产卵前,二是幼虫蛀荚前。所以药剂防治应在成虫盛发期进行,如果使用残效期长的农药,可兼治初孵化的幼虫,在大豆封垄好的情况下,可用敌敌畏熏蒸,即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ml,将高粱或玉米秆切成20em长段,一端去皮,吸足药液制成药棒,将药棒未侵药的一端插在豆田内,每5垄插一行,棒距4~5m要注意敌敌畏对高粱有害,距高粱20m以内的豆田内不能施用。封垄不好时可用菊酯类等药剂喷雾防治,每亩用25%氰.辛乳油20~30m1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m1或2.5%敌杀死乳油20~30ml兑水30kg喷雾,喷药时要注意雨天对药效的影响。
(3)生物防治。利用赤眼蜂于成虫产卵盛期,每公顷放60~70万头,效果都很好。
四、大豆蚜虫的防治技术要点
若虫、成虫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大豆嫩茎叶、嫩茎的汁液,豆叶被害处叶绿素消失,形成鲜黄色不规则形的黄斑,而后黄斑逐渐扩大,并变为褐色,受害严重的植株,茎叶蜷缩,发黄,植株矮小,分枝及结荚减少,影响大豆产量。除危害大豆外,野生寄主还鼠李和野生大豆。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