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创新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教学创新成果

第1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职;旅游课程;教学效果;路径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039-03

《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开设这门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市场运作能力。要想上好这门课,专业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如何获得这种能力?教师如何将这种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以能力导向为研究路径,探讨了《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基本框架的构建途径,并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组织与设计的思路与策略。

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旅游基础知识整体把握能力 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不论其专业方向是什么,对旅游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是一个基本的专业修养。这些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导游基础知识等四个模块。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模块扎实的基本功,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才会得心应手,底气充足。

营销基础知识整体把握能力 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涉及旅游学和营销学的边缘科学,因此,《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专业教师除了要求有扎实的旅游基础知识功底以外,还应具备较好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如营销环境分析、营销调研与预测技术、营销4P理论、营销策划等。

行业分析判断能力 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是指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较好地把握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沿动态、旅游行业的游戏规则、旅游企业的运行管理的基础上,对行业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见解和主张。缺乏对行业的分析判断能力,高校教师服务于社会就会成为空谈。高校教师特有的身份和形象以及社会赋予高校教师的使命,使得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成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难想象,一个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的教师要想胜任教师岗位将会多么艰难,因此,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学建设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灵魂,也是教师教学的灵魂。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求教师努力进行教学建设创新。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在方法创新、手段创新、考试创新等方面下工夫。

核心竞争能力 目前,各地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高校教师内部的竞争格局将会形成。鉴于此,高校教师要苦练内功,打造风格,在专业授课、教学科研、学生大赛、社会服务等方面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地提升自己的综合核心竞争能力。

教师基本能力的获得途径

旅游基础知识整体把握能力的获得途径 旅游基础知识获得的主要渠道是大学4年的系统学习,但对于很多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非旅游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言,自学便成为获取旅游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除此以外,到国内外兄弟院校交流和进修也是获得旅游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

营销基础知识整体把握能力的获得途径 对营销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是旅游市场营销教师的基本功,其途径主要是依靠大学的系统专业学习或自学。当然,高校创造条件让年轻教师到旅游行业企业进行短期的营销实践,或到其他高校进修,也不失为一种快速提升教师营销实践能力的有益尝试。

行业分析判断能力的获得途径 行业分析判断能力是很多高职教师的“软肋”,其提高非朝夕之功。要求教师坚持做到“四多”,即“多关注,多思考,多做课题,多搞培训”。“多关注,多思考”是指《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平时要对本行业的发展前沿、热点、焦点多关注,多思考。只有在这两方面做足功课,“做课题,搞培训”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做课题,搞培训”也会快速地提升教师的行业分析判断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的途径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离不开勤学苦练,并非所有站到讲台上的教师都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能力,同一句话由不同的人来讲,效果也会不尽相同。概括而言,要提高表达能力,要做到“四说”,即“多说,敢说,会说与不说”。“多说,敢说”即指教师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多加练习、大胆练习;“会说”指要注意运用多种技巧综合练习。“四说”中最难把握的是“不说”,“不说”不是从头到尾保持缄默,而是指学生能动手做的时候,说不如不说;学生能替你说的时候,说不如不说;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说不如不说,等等。经验证明,那些从头唠叨到尾的“保姆”型教师所讲的话大概有近三分之二都变成了信息垃圾。“不说”的做法对于维护教师权威、提高学生注意力经常有奇效,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学建设创新能力的获得途径 环境在变,生源在变,教学建设也必须紧随其变。教学建设创新的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个高校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考试改革、精品课程及资源库建设等途径加以提高。

通过创新将教师基本能力转化为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达到以上各种能力要求后,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将自身的能力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即通过各种创新手段将自身能力转化为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建议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确定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一)目标定位

课程定位 教师首先必须明确课程的定位,《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平台课,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这一定位决定了该课程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培养目标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培养目标可分为基本目标、提升目标和就业目标。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旅游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掌握能力;提升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应用能力;就业目标是希望本课程能为学生增加就业筹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在掌握旅游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巧的基础上,能帮助旅游企业进行营销战略规划和营销策划。这是旅游企业最期望的一种能力,也是本课程培养的最高目标。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以能力为导向,对以上培养目标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具体分为基础能力、应用能力和策划能力三大模块。能力目标的提出将促使本课程始终关注提升学生的能力,能力目标设置的科学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有效编排。

(二)教学内容的编排与创新

内容选取与组织安排 按照以能力为导向的思想,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即基础能力模块、应用能力模块和策划能力模块,且每个模块都有明确具体的内容节点。另外,每个模块的内容都对应着大概的分数,可以使学生在第一堂课就能做到胸中有“数”(如图1所示)。

岗位驱动教学模式 此前广为采用的“任务驱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因其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脱节而使学生常常陷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窘境,完成了一些任务,做了一些项目,但学生仍不明白哪个任务、哪个项目是为哪个岗位服务的。岗位驱动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的提出,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它通过将项目练习落实到旅游企业销售部的每一个实际岗位,使学生明白“哪个项目为哪个岗位服务,哪个岗位需要哪些项目”,使项目练习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材选用。教师最好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主编一本教材,一来自己好用,二来学生信服。(2)教学标准。要充分贯彻“岗位驱动”的教学思想,按旅游企业销售部的实际工作流程建立一整套《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训教学标准。(3)教学网站。要建立一个《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网站,将教学大纲、电子课件、作业系统、拓展资料、在线练习、学生论坛等置于该网站,方便学生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和提交作业。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教学设计理念创新 教学设计理念的创新主要通过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三个方面来实现。职业性可以通过“流程再现、岗位驱动、现身说法”三个环节来落实。“流程再现”是指旅游市场营销课程讲授内容要能基本上体现旅游企业销售部的实际流程。“岗位驱动”要使每一个项目练习都能与销售部的岗位挂钩。“现身说法”可以通过企业指导教师讲课、往届毕业生来校讲座等方式来实现。实践性通常可从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毕业实习及项目实践四个方面进行。开放性是《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可以通过在线实训、学生论坛、营销精英QQ群、鼓励课堂创新等方式保障其效果。

教学设计原则创新 教学设计原则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把握一条主线、倡导岗位驱动、推动项目落实、积极参加大赛”。“把握一条主线”是指任何营销类课程都有万变不离其宗的线索,即从营销环境分析到营销调研与预测,到营销4P理论,再到营销战略与策划。《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这条主线。“倡导岗位驱动”和“推动项目落实”两者相辅相成,并不矛盾,岗位驱动靠项目落实,项目练习是为了明确岗位需求。“积极参加大赛”是指通过带领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营销类大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运用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设计创新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的设计可按“七步走”进行创新设计,以加深印象并提升效果,即“理解、演练、操作、认知、策划、提炼、巩固”。下面以旅游广告为例加以说明――理解:教师解释广告口号;演练:教师演示广告口号;操作:学生个人设计口号;认知:教师点评学生口号;策划:小组策划广告口号;提炼:小组提炼进行汇报;巩固:教师二次点评广告。

教学方法创新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最为擅长的教学方法。在总结同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笔者拟提出“3个三、4个点、8大法”的教学方法。“3个三”是指每堂课都要“复习三次,讲三个案例,推三个新人(指没有回答过问题的学生)”。“4个点”是指“练、写、说、辩”。营销课不仅要求学生完成当堂练习、写出营销计划与广告词,还要求学生能把计划说出来,甚至还要锻炼其辩才,辩倒对方。“8大法”是指“案例讲授法、实地调研法、沙盘教学法、采访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项目实训法、表演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在旅游市场营销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如能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以上方法,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营销调研与预测章节,不妨采用实地调研法;在企业营销管理章节,不妨采用沙盘教学法;在歌曲营销章节,不妨采用表演教学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采访教学法,可放在本课程最后一堂课,以教师采访各个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采访的主题可提前通知学生准备,教师也可在采访过程中视情况随机调整,目的是通过采访这一形式,检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整体把握情况。学生评委将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打分,最后由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颁发如“综合营销素质最高奖”、“最佳小组创意奖”或“天才营销员奖”等奖项。

考核方案创新 考核方案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为提升教学效果,巩固教学内容,建议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并将其分解成为平时纪律、平时考勤、课堂抢答、小组作业、期中作品等环节。结合课程的特点,期末考试也可以采用开卷考试或面试等开放程度较高的考试方式。

(四)实践教学的创新

实践教学环境 一流的实践教学离不开一流的教学环境。《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校内基地。如商务谈判室、营销沙盘室、营销软件机房等;(2)校外基地。如合作旅行社、合作酒店、合作营销策划公司等。

实践教学项目 本着“理论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实务化”的理念,在选择《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项目时,宜少而精,不宜面面俱到。概括而言,本课程的主要实践项目有环境评价的两种方法和SWOT分析模型;市场调研步骤、问卷设计方法及调研结果的处理;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技巧;旅游产品价格制定的方法;如何卖机票;旅游企业广告创意与文案创作;营销沙盘的使用与演练;营销谈判技巧训练;营销大赛辅导等9个。

大赛驱动实践教学 大赛驱动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带领学生参加相关的大赛,达到巩固、检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具体而言,大赛驱动实践教学可分五步实施:(1)确定大赛。选定一个最适合本门课程的大赛,如中国商业联合总会一年一度的“全国商科院校市场营销大赛”、“新加坡国际市场营销大赛”等;(2)启动大赛。通过校报、校园网等校内媒体广泛宣传,让更多的学生知晓大赛并报名参赛;(3)大赛海选。在校内报名者中(主要是本门课程的必修生)采用三轮左右的海选,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比赛了解营销、认识营销并热爱营销,最后,挑选出能代表学校参赛的成员;(4)组队参赛。带队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备战并参加大赛;(5)大赛宣传。如果比赛成绩较为理想,返校后不妨在校内各媒体进行广泛报道,为下一年度的参赛做好预热。

旅游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是一个复杂、缓慢的过程,教师应当从知识准备、能力提升入手,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大胆进行方法创新和模式创新,使《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成为广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尹正江.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开放型教学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0,(8):51-52.

[2]肖江艳.浅谈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10):291-292.

[3]刘晓丽.“任务驱动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28X):210-211.

[4]肖飞.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0):209,212.

[5]王群,陆林,杨兴柱.《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法比较及创新[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63-66.

第2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会计专业;教学定位;课程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75-02

中外合作办学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融合模式、嫁接模式和松散模式等主要办学模式。我院的中外合作办学采取的是融合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将中方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国外合作学校的教学模式中。自2008年起,我院于英国桑德兰城市学院进行了合作办学。教学模式采用英方提供教学文件、课程设置、教学资料和参考资料,同时选派外籍教师进行教学支持,其余课程由我院选派合格教师担任双语授课任务。

1 我院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

1.1 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生源质量相对而言不高,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是学习兴趣不高而文化基础较差的。由于学生入学总成绩较低,尤其英语基础薄弱,所学课程均为英国原版教材、涉及面广、专业性强、词汇量大。所以多数同学上课听不懂全英文教学加上课后不复习,课前不预习,越学越不懂到最后产生对英语的恐惧到消极放弃甚至逃课。

1.2 学生思维活跃,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勇于承担任务,但是功利心浓厚 中外合作办学学杂费较高,被称为“贵族学校”,录取的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在良好的家庭条件的影响下,他们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愿意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但是偏于功利,缺乏团队意识和务实精神,这使得课程的理论学习引不起他们的兴趣。

2 国际商务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英教学体系的冲突

中国的会计教学体系侧重于会计具体操作的训练,学生以学会做账为目的。国外课程编排的思路是要求学生能看懂财务报表,理解财务信息,并会分析和使用这些信息,对会计做账要求不高。其教学体系内容灵活,按照理解报表的顺序编排,内容涵盖范围较广。可以说,国外教材相当于国内基础会计和中级会计的合并本。因此,使用外文教材讲述时,如果删减内容或调换顺序,就会使学生感觉条理不清,思维不连贯,极易产生混乱。

2.2 双语教学的限制

由于中外合作项目的学生都是直接从高中升入大学,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教学实践,1/3的学生能够听懂双语课程中用英文讲解的部分,1/3的学生能够听懂一部分,还有1/3的学生无法听懂老师双语教学中的英文部分。如果一开始教师就立足于用英语讲授会计理论,同时还要求学生理解会计的专业知识,并且阅读理解英文教材,学生普遍感觉压力非常大。

2.3 教材选择的限制

英方的授课模式是提供教学大纲与参考书目,不提供任何指定教材,这与我们的教学习惯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求英方提供一些教材。但是,原版教材价格昂贵且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不易理解。根据调查,将近2/3学生反映原版教材阅读困难大,专业词汇量过大,对教材的理解存在巨大困难。另外,我国的双语教材大都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并不包括中国的会计法规和实务操作等内容,这就增加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度,且国外教材习题较少。

2.4 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病

传统双语教学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英文原版教材为依据,一部分一部分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学的压力和能力,一味依赖教师讲授,大多数学生在完成英方课业时无从下手,缺乏有效的参考资料。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显得能力不足。

3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的教学定位 鉴于我院独特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对于国际商务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原则上应该完全按照英方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但考虑到大部分学生今后的就业去向,我们对国际商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定位。

3.1 明确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所以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就成为调整教学工作的关键点。根据我们对2007、2008两届150名国际会计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有132名学生留在国内发展,仅1名学生出国发展,其余19名学生选择专升本继续深造等。

3.2 明确教学目标

中加合作办学的教学目标是为国际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培养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同时,根据学生的未来就业调查结果,国际商务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被界定为:站在国际立场上,了解中国和国外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实务,掌握中国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够使用英语阅读西方国家基本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同时能用英语进行会计方面的工作交流。

4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国际商务会计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建立有效地沟通机制

这就需要打破系部界限,构建中外合作国际商务会计专业教学团队。次级团队不仅包含英语教学团队、项目课程教学团队,更重要的是要包含会计专业教学团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沟通,交流经验。定期召开沟通会,设置联络员,加强信息交换工作。

4.2 有效的教学改进

4.2.1 教学模式的改进

考虑到毕业后直接到国外深造和工作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中国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处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中,既要完成英方的教学内容,还要兼顾本院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在课程内容上,建议先有中方课程做铺垫,再完成英方教学内容。

4.2.2 双语教学的改进

由于中外合作班学生的外教课程所占比例较大,而学生的英语基础并不好,因此,中方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做好英语专业词汇的引进和讲解,其次是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概念的详细诠释,使学生在建立一个稳固的知识框架的前提下,能够积累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帮助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外教课,尽量减少语言障碍。

4.2.3 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课堂教学上,不刻意追求课堂纪律,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随时解答。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以学生为主,增加练习比例。练习解答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或由学生先独立完成,随后教师进行讲解,使学生既动手实践,同时也得到了正确答案。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章节灵活调整实践与理论讲授的授课比例。

4.2.4 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国外课程中,案例教学是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通过背景资料介绍,指出面临的问题,给学生留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和课堂分组讨论,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给出企业具体情况,让学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设置企业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该情境所反映的企业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幻灯片向全班进行讲解。这样迫使他们运用已学的知识去分析、归纳、总结、表述,从而使学生提高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扩展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外合作是今后高职办学趋势,高职院校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取得办学优势,必须加强师资力量培训,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做到既满足外方教学要求,又能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文华,汪颖从企业的人才需求看物流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J].高教探索,2007(S1).

[2]肖琳《国际会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0(6).

[3]刘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8(14).

第3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创新角度;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大多数小学生和家长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仅表现为小学生体质的逐年下降,同时也造成小学生体育锻炼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理念,改善学生体质差的现状问题,成为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当前,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造成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其思想方法存在严重的问题。体育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在接受体育知识的过程中,丧失了大量的兴趣和爱好。再加上,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相对单一,其理论多于实践,教师进行示范的环节相对薄弱,甚至使学生无心锻炼。这样一来,不仅严重危害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甚至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实现。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

教师是教育实施的关键主体和领导者,因此,其技术水平的实施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接受体育知识的程度。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技术水平以及其基本的思想素质,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需求,一些水平较低的教师无法从体育教学中总结丰富的教学经验,更不能及时激发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导致最终的训练成果一般,从而严重抑制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缺乏必要的教学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完善小学体育教学的关键性因素,通过评价体系的建立,才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整个体育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建立得还不够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甚至对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阻碍。同时,教师水平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没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关。因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基本点之一。

三、基于创新角度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扮演者主宰者的形象,一直是核心和关键,起到传授体育知识、输送体育技能的作用,其技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小学体育教学的成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理念的建设和发展,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首先,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进步意识,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项基本技能培训和发展,从而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提升和教学水平的发展;其次,小学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投身于科研和教学工作,探索和发展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在相互的合作中形成共同的进步和探索。

(二)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备课工作

体育课前的备课工作是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环节,一节课的完成是从课程的备课开始的,这也是做好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积极筹划各项体育课前的准备工作,认识到课前备课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到主动和灵活的沟通与思考,针对以往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并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与其他班级的体育教师共同备课的形式,一起分析学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合适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三)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就造成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难以实现。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当前的发展规律,采取适合其发展以及与其生活实际相关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需要通过长期的事先调查,多次体验小学生的生活实践,了解当前小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根据其实际的生活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促使其主动学习意识的萌芽;其次,教师需要积极主动地要求学生多多了解我国的体育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将书本上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四)创新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过于重视传统的文字材料,这些内容思想陈旧,理论性强,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对其的讲解也不够深入和具体,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难以发挥最大的功效。因此,教师需要创新发展小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建设,积极推进体育教材的改革,主动反映现代体育教学的最新成果。同时,创新的内容还需要突出重点,不断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强化,积极建设各项体育基础设施,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小学体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实现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做好积极的备课准备工作,激发学生学习体育兴趣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从而实现体育教学成果的发展和延伸。

参考文献:

[1]姜晶.创新角度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8):178.

[2]刘国军.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75.

[3]董辉.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15,(24):143,145.

第4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体系;构建

一、引言

小学体育对于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灌输终身体育锻炼思想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中,并没有将体育当成一个重要的事情来抓,虽然学校宣讲德智体美劳,但是体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久而久之,小学体育教学体系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弊端,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弊端,进而提出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这对于完善小学体育教学,促进教学成果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体系存在的弊端

(一)体育教学一体化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体系中,突出统一化与一体化,小学生要在体育老师的统一指挥下,进行统一活动,学,学生们对体育活动没有自定义,这种方式相对呆板,进而造成很多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的下降,要知道小学生本身天生好动,如果过度的统一要求,约束他们好动天性,其教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小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体育教学内容竞技化程度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体系中,无论是在小学还是在中学甚至大学,教学内容都是建立在竞技体育项目基础上,这种竞技化的教学思想受到学科中心主义思想非常明显,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同样也按照运动员的标准来进行考核,这样就很容易偏离促进学生生长发育的正常轨道,同样也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而且小学教育更多的凸显个人的技能水平,而对于团队合作的教学内容,却相对较少,这也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建设,这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端。

(三)统一量化评价科学性不强

当前的体育教学体系在评价系统设计上,主要采用的是统一的标准,比如跑步这一体育项目,不同长度的完成时间标准设定统一,只要学生跑步时间没有达标,那么这个成绩就会判定为不合格,那么跑步时间的多少,很难能够决定一个学生体育成绩的好坏,因为体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进而让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才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所在,这种没有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就很难从评价内容上起到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

(四)传统教学模式属于应试教育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讲解、示范以及练习三个过程,这些教学方式主要服务于应试教育,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是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教学大纲上的考试内容。第二是以竞技体育运动为中心,以技评达标考核为检查教学效果。第三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重要标准。这三个方面就容易产生很多的负面影响,比如学生全面锻炼身体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相对缺乏,忽视了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和健康方法的传授,更忽视对学生终身教育的启迪,这一点也是不利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的。

三、构建小学体育教学新体系的建议

(一)创设教学氛围创新互动教学模式

因为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本身处于好动,活泼的阶段,在小学体育教学方面,要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年龄以及心理年龄进行创新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通过创设互动教学环境,体育老师要转变成学生中的一员,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组织教学,甚至采用玩游戏的方式将一些体育运动的方法灌输给学生,并通过分组学习和互动的方式来不断获取体育知识,这种创新的互动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升学习体育的兴趣,通过兴趣来不断影响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思维。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虽然小学生整体表现一种好动的特点,但是在一些班级里面,也有一些小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对于这部分的小学生就要通过引导来积极鼓励这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习中来,而不是简单的听之任之。根据这些不乐意参与体育锻炼学生的原因和特点,然后在利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方式,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同时也可以将一些主动学习的积极分子和这些不爱运动的学生构建成互帮小组,老师从中进行协调鼓励,进而实现全员的运动,小学体育教学坚决杜绝不作为思想,更不能够有差生优等生的区别对待。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身体素质,如果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甚至采用运动员的标准,那么结果只能够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其实只要参与体育运动,就能够得到一个针对性的评价,这个评价是通过学习意识,参与精神以及成绩实效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于体质差的学生,只要努力体育锻炼,即时体育运动的标准没有身体素质好的学生高,那么只要获得进步,学习兴趣提升就应该得到较高的评价。通过这种个性化的评价体系来挖掘和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才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

(四)消除应试教学思想给学生自由练习空间

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应该以培育学生锻炼意识,增强学生锻炼兴趣,进而实现终身体育思想为核心,在新的体育教学体系下,要想完成这样的教学核心,就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那么就要消除应试教学思想,不仅仅要在评价体系上实现个性化,同时还要在教学内容上也要个性化,甚至放开手脚,让学生实现自我锻炼,而学校所提供的就是体育锻炼的基础设施,老师的科学引导,以及一定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引导实现自我突破,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核心。这也是新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所在。

四、总结

小学体育教学是学生入门的基础教学,其核心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学习体育兴趣,而本文提到的新的体育教学体系就是一种结合小学生特点,而定制科学的教学体系,这个体系完全摒弃了应试教学的思想,而是以终身锻炼为核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这才是小学体育教学体系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朱永康. 探析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游戏教学[J]. 新课程(教研). 2011(06)

第5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症结;对策研究

0 引言

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学的基础课程,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能完全理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内涵,真正推进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质性发展。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症结与对策。

1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中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只有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工作强度,满足工作要求。为了将来学生的职业需要和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高校必须采取措施推进体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科学设置学科内容,因材施教,构建一套科学的高效体育教学体系。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了体育教学的创新,制定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学生培养目标,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更新体育教学理念,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能素质的发展,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症结

(1)教学理念陈旧及师资队伍等现实问题

中国的教育一直采取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单一,进行"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是教育模式一直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以枯燥的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压抑其积极性,教学活动只围绕着体能考核、达标而被动的进行模仿学习,只是为了达到学校的培养要求,完成教学安排。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僵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低,没有意识到体育学习对其身体的重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在教学改革中一直重复这个问题,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对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难以改变,所以,改革的成果收效甚微。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师承担着教学工作,是改革的直接执行者。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达标,无法理解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只会遵循守旧,不会有所突破,根本无法实行体育教学改革。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行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有一支高水平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全新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体育课程改革缺乏系统性

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需要一个过程去发展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规划和设计。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系统的实现人的社会化,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教育改革涉及的方面较多,其中课程改革是其核心部分,因此,课程改革也要系统进行。课程改革既是对以前教学的反思的过程,也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不断研究的过程,所以课程改革的开展必须在大环境、大视野中进行。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分开进行的,存在教学目标重复、教学内容重复的现象,如在小学中开展篮球课,中学、大学中还开展篮球课,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一些厌倦问题,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存在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积极落实体育改革的成果,认真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及特长进行研究,只是处于喊口号的阶段,没有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只是提出了看似正确、实际应用效果不大的说法和观点,使体育教学改革难以实施。

(3)设定的体育教学目标与社会脱轨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社会需求脱轨的问题是我国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大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实践教学,重视基础技能的传授忽视创新教育。学校设定的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不相符,导致学生毕业之后和社会脱轨,需要在企业中进行再教育才能和社会衔接。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的教育是失败的。因为培养的学生无法和社会这个大平台接轨。对于体育教育来说,如何与社会接轨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这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所以,体育教学改革只有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培养的人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才会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和发展。

(4)改革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一直在进行高校体育改革,提出了众多的口号和观念,专家和学者也出版了众多的论文和书籍,从理论上说这些理论研究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课要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设置怎样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兴趣等,需要面对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方面,体育教学改革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育教学改革体系,不能紧密衔接体育教学各环节,理论和实践在形式和效果上不统一,所以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第6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休闲体育 教育教学改革 精神文明建设

休闲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需要通过教育来获得和完善。休闲体育是一种身体锻炼活动方式,能够增进身心健康、丰富业余生活,并实现自我完善。休闲体育具有文化性、自由性及主动性等特点,不仅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疾病,还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强化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也具有推动作用。结合现阶段休闲体育教育发展实际,探索适宜教学模式,对改革体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休闲体育教育价值分析

休闲体育不受练习场地、体育器材、技术要求及规则规范的严格限制,可单独进行练习,也可参与到群体性锻炼活动中。休闲体育具有非功利性特点,重点强调乐趣与健康并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并享受体育运动带给人的积极意义。在专科体育教育中开展休闲体育教学,并将其引入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不仅与社会发展基本要求相符,也能不断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休闲体育观,并树立终身体育锻炼观念。对提高学生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潜在障碍

(一)思想认识障碍

“休闲”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有时被提倡,有时又被制约,直到二十世纪,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被充分显现出来,并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和认同[1]。现阶段,休闲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有人质疑将休闲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是否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严肃性构成影响。实质上,出现这种质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模式长期受到固有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仍然深深植根于多数人心中。

(二)技术实践障碍

正确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教学,须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专科体育发展总体趋势,准确掌握休闲体育教育教学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方式,并不断克服转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包括:①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开展休闲体育教学;②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休闲体育健身性和娱乐性,保证相关运动的技术性和规范性,并重点突出教学严谨性和统一性;③明确教学内容,正确协调技能型体育教学与休闲体育教学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技术实践障碍具有随机性特点,实施者应做好良好心理准备。

三、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专科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教学思想作为行动指导,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体育锻炼能力,并将其应用在技能型运动之上。

(一)整合资源,将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专科体育学校在选择和设置教育教学课程内容时,应将“运动”和“休闲”两种特性充分展现出来,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目前,专科体育学生主要休闲活动为户外运动,如郊游、游泳、爬山等。实际上,具有竞技性质(足球、排球等)的团队活动也在休闲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开展休闲体育教学活动时,选取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体育运动,不仅会加强学生锻炼兴趣,也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如,瑜伽、太极、健身操、轮滑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要大力将休闲类运动项目引入教学中,但竞技类运动的注意地位不能被弱化。总体来说,休闲体育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继承与发展,属于一种“重构”行为,因此要对其教学内容和整体功效进行研究和评价,使其更好服务于专科体育学生,促进学生休闲体育锻炼方式的养成[2]。

(二)创新模式,合理开发专科体育教学场地

休闲体育教学通过体育锻炼实现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需要依靠具有针对性和娱乐性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因此,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对提高休闲体育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成立体育教学俱乐部(属于建制教学组织)。体育教学俱乐部以专科体育学校相关运动场馆为依托,以某种项目作为具体选项,将把兴趣相投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并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开展休闲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俱乐部形式的教学模式可将体育教学与学生课余生活充分练习起来,既突出体育教学的统一性,也注重提高学生体质和个性化发展。另外,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班级和时间对学生的限制,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需要,充分结合自身兴趣,自主选择运动项目。现阶段,我国部分专科体育学校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俱乐部形式,并取得良好成果[3]。

四、结束语

休闲体育的开展为专科体育教学带来新契机,也使得教育教学工作面临更多挑战。应该利用专科体育学校的优势,不断将休闲体育理念传递给每个学生,为强化学生休闲体育观念、提高业余体育锻炼意识提供指导,为学生更好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彬.休闲体育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研究[J].体育师友,2011,2,(28):92~93.

第7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问题;分析;对策

体育课程作为中学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在基础教育阶段历来受到高度重视,如何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目标是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探究的重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基础,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近年来,随着新的教学大纲的颁布实施,中学体育教学按部就班地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体育教学成效,但固有的一些教学顽疾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去除,导致中学体育教学始终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因此探究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有所针对地探寻出解决方案是当前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头等大事,对体育教学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必要性

中学体育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下经历了多次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体育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然而在体育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严重影响着中学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的提升。当前我国中学教育正进一步迈向深层次的改革,体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必要紧跟中学教育的改革步伐,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学进一步发展,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严峻现实问题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面临着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制约着中学体育的教学成效,探析问题所在,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方案是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必须予以重视的重大问题。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学体育教学认识不到位,教育观念落后,没有深刻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在应试教育阶段,中学生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都比较大,长期忙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锻炼,反而轻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身体素质差的状况得不到改善,最终不利于文化科目的高效学习,影响学习成效。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新教学大纲中强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体育科目受到了中学教育一定的重视,忽视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有所转变,但体育教学的重视度依然不够,距离现代体育教学理念还相距甚远。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过度强调学生偏重文化科目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认知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导致体育教学课时偏小,甚至出现偏废,这不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观念,必须要有所改善。

2.体育课程教学科目设置不合理

在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学教育环境下,课程设置不合理,体育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严重。强调文化科目的学习,期望学生能通过文化考试考上好学校,在应试教育理念下,这种现象较为常见,这种理念将会直接导致体育课时在整个中学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小,出现重文轻体的怪异教学现象,不利于中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3.中学体育教学设施落后,体育器材缺乏

纵观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没有条件开展体育教学。造成这种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中学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致使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偏废,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体育教学器材缺乏、落后,长期得不到更新,导致体育教育事业滞后。

4.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体育教学是一项十分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的课程,制订科学的体育教学目标,采用合理、丰富、完善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成果,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反观当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我国体育教学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体育教学缺乏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长期停留在形式上。如,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只不过是为了从形式上满足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显然不会对体育教育事业发挥多大的作用。其次,教学方式太过单一,学生不参加体育课也能知道教师要讲什么。这是中学教学长期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的结果,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不适合体育课程教学,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参与体育锻炼的热度降低,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学习。

三、加强中学体育教学,优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措施

1.必须从教学观念上对体育教学给予足够重视,培养良好的体育教学观念

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获得较大的突破,仅仅采取一些很小的调整措施是不够的,必须从整体的教育观念上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意识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完善的体育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得到贯彻落实。

2.加大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

针对中学体育教学场地建设落后,体育学习、锻炼器材缺乏的现象,学校一定要加大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采购体育教学必备的体育器材,落实科学、高效的体育器材管理制度,使器材的效能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优化体育课时

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下,教师的体育教学思维固化,只擅长于流于形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首先,完善中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困境,这是解决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的前提条件。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任何课程的学习脱离了学生的教学实际都是很不现实的,体育教学作为一门户外锻炼课程,最终要依靠学生的体育实践活动得到落实,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改变教师传统的理论式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环节中,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从而使体育教学成果得到显现。

4.创新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参与度和体育教学实践的效果

当前中学体育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理论教学方式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缺乏体育教学魅力和吸引力,致使学生参与度低,不想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或者一提到体育课程,思维认识就停留在自由活动上面,根本就违背了体育课设置的初衷。鉴于这种情况,中学体育教师一定要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程从枯燥的理论教学中走出,变成生动、有趣、具有实际教学效果和目的的实践型课程,这样学生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实践活动,使中学体育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适时调整、优化体育教学科目

第8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关键字】高中体育 教学 改革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有些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的认识上长期存在着偏差,从而使的指导思想出现严重偏差,一味追求高中体育课程的强度,却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有些体育教师为追求教学力度和速度,在短暂的教学课堂中,安排较多的教学内容,并且不注意教材的选用,选用教材时一直沿用以往的选用教材原则和目标,使得理论教材过于陈旧,对于学生掌握科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造成一定的阻碍;现今,体育教学一直提不高,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教师在教授体育课程时,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个体发展而忽视整体,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整体学习效果而忽视个体特长的发展。面对当今,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严重问题,加强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只有顺应社会的变化发展而不断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对于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及相关内容的具体改革

1.以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作为培养人才的手段。教育部和校领导应加大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关注力度,将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作为指导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体育课程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学校整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越先进,教学水平越高,就意味着该学校的文明程度越高。因此,校领导应对体育教学加以重视,在着力培养全面高素质的体育教师的同时,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中体育人才的综合培养。

2.加强体育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学习。体育教师也应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式的同时,不断的丰富自我专业知识,教师应了解当今的训练手段,通过学习和函授等形式走出学校,学习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训练方法,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体育院校的教授和专家到本校为广大师生讲学,以这种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学校与外界的交流,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使高中体育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

3.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特长。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不能采用一把抓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生在体育方面都有自身的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有效方法将学生这些特长充分展示出来,然后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对其进行专门训练,这样不仅能够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也能够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信心。教师在注意个体特长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整体教学成果的进步,只有将整体教学成果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更有信心,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4.加强体育成绩评定的改革。高中体育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基本上每学期都要进行三次甚至三次以上考核,虽然考核次数较多,但是考核内容基本一致,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学习时间减少,频繁的考核也会让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乏味之感。因此,要想达到高质量的考核效果,必须在适当减少考核次数的基础上,简化考核内容,改革考核目标和标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时,可以将体育竞技作为次要标准,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健身的目的,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平时锻炼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参与活动的多少,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从而增强考核评定的公平性。

二、高中体育积极引入健康学科教学的改革思想

在进行体育教育时,不能只是一味强调体育锻炼,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再多的锻炼都是空谈,只有将理论教学与实际锻炼相结合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加强体育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模块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并能够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培养。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跟随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管理,构建健康的、有效的体育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管理中,管理机构不仅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争取营造全校重视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良好氛围,认真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个体特长发展;展示教师风采和专业特点,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而符合自身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努力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创新体育项目训练方法和模式的同时,注重发挥本校传统的体育项目优势,建立属于学校自己的特色。

综上所述,要想改革高中体育模式,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力度,必须首先认清高中体育教学现状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管理的大胆改革和创新,从而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至立.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J].中国学校体育.2009(01).

第9篇:体育教学创新成果范文

一、目前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现状

(一)教材陈旧,对学生的技能技术培养不够重视

为了拓展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多方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渐渐增加了教材内容,使锻炼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不但扩宽了宽度,还增强了深度。但由于内容复杂繁多,又没有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学生心智发展受年龄限制,还不能完全有兴趣学习教材上的所有内容,长此以往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兴趣的提高。教学内容多而杂,却重点要点不明显,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教学流于表面,并不深入展开,导致学生学习一知半解,抓不住重点。而且,很多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待提高,有些教师基本知识不熟悉,技能没掌握,更遑论教书育人。

(二)教学关系不和谐

受体制所限,体育教学常常跟不上时展,教学方法传统陈旧,这点在中职学校上更为明显,体育教师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往往一锅端,导致互相看不顺眼,不利于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长此以往,课堂氛围压抑沉重,学生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甚至可能对教学课程产生排斥情绪,势必不利于实现学校关于体育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学成果得不到实现和巩固。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年龄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往往有叛逆情绪,若是教师不好好引导,很容易让他们对体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但影响教学成果,还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缺乏对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

因为学校和家长们的关注重心都在文化课上,导致体育教学在学校中受到轻视,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如此,教学基础薄弱,教学设施短缺,排课量少,导致体育基础知识长期得不到质量上的提高,影响学生们的体育方面知识的汲取和积累,影响他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健全发展,更不利于全民体育理念的开展。

(四)教学方式单一化

讲解、示范、热身、练习是运用得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也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因为缺少新意,教学模式刻板,往往得不到学生的青睐,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时间长了会变得消极。而且受到学生数量的影响,体育教师不能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往往点到即止,无法深入开展,因此一些学生的错误动作不能得到及时矫正,时间长了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对他们的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二、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

目前,中职教育中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包括热身、示范、讲解、练习,数年如一日地沿用到今天,伴随着声声口令及阵阵哨子的单调声,不停地重复,不断地练习模式,这种呆板、枯燥、乏味地训练方式,导致本该处于青春期活泼富有活力地孩子们,变得上课无热情,无激情,不向上,懒惰浑浑噩噩混日。所以,为了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必须做到以下改革:第一,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年龄差距、性别、体能特长、心理特点等,制定出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方案,通过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方式,从而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制定出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信息;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参加主动创造。这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共同点及每个学生的差异,如年龄,性别,体能等状况以及根据学生对体育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分组学习和练习,同时还要根据其小组兴趣来选择课程内容和学习进度。这点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它将以学生们的兴趣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运动积极性和活跃性。这样,学生们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时既能接受体育教育的,又能感受到了体育教育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与此同时也完成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增强体育教师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必须明确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持续重视和推进教师的继续培训教育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术讲座交流,支持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参与活动,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教育,摒弃旧的保守观念,接受新观念,大胆采用新颖教学方式方法,发展并开拓全新的知识领域;其次,重视并快速开展体育教研工作,勇于探索,敢于吃苦,大胆创新尝试,开拓新领域,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思维模式。努力去寻找更多新的方式和方法。去进行创新的体育教学;最后,教师要提升自身地教学素养,应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念价值观,富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职业自豪感和光荣的使命感。当一名教师有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就会更加重视学生的教育,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如果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就会鼓励他的学生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善于创新激发学生学习的无限可能性;如果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还会利用好当今先进的科技以及工具来创新其课堂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当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将更有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