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环境经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经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经济管理

第1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审计;角色分析;主要实施者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的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日益凸现的环境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备受政府的关注。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绿色发展是中国企业最迫切的选择”,“谁提前采取绿色战略,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主动”[1].而绿色革命也将被贯彻到各级政府管理业绩的评价指标体系里,“绿色GDP”核算指标在全国特定区域已经试点推行,作为衡量地方政绩的一项评价指标。为监督国家环境政策的执行、环保资金的投入与效益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开展环境审计已势在必行。环境审计是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解决环境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已达一千多个,这些项目在帮助企业制订环保制度和加强自身的内部环境管理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作为组织环境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的需求相比,明显滞后。虽然环境审计在研究领域里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我国理论界,真正受关注时间很短,对环境审计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争议,如环境审计的概念,环境审计的类型划分,特别是环境审计的主体定位。在新的审计环境下,有必要对这个领域的模糊概念加以重新思考。

二、环境审计的概念

我国理论界对环境审计的定义研究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源于对环境审计职能的不同理解:“环境管理责任论”认为环境审计是对履行环境责任的评价,是传统审计理论在环境审计中的运用:“管理工具论”认为环境审计是部门或单位实施环境管理的一个环节,是一种工具,强调其系统内部的作用,并不特别强调其独立性;而“监督鉴证评价论”认为:“环境审计是由审计组织依法对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与治理环境的经济活动有关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独立进行审查,评价环境经济责任,揭示违法行为,促进加强环境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监督、经济管理、经济评价活动。”[2]这一观点明确了环境审计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界定了环境审计的范围,指出环境审计包括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的评价监督以及社会审计的鉴证监督活动,体现了环境审计所特有的环境经济责任,强调其具有其他审计所具有的独立性和客观公正性。因此,我们认为“监督鉴证评价论”的观点既适合我国环境审计的现状,又满足了环境审计发展的要求。这一概念反映了环境审计监督、评价、鉴证的有机整体。

三、审计组织在环境审计中的角色分析

依据“监督鉴证评价论”的概念体系,不同的审计主体,存在着不同的审计目的,也使环境审计的内容和范围经历了从“合规性审计”到“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并存再到“合规性审计”、“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并存的过程。

审计主体是审计活动的执行者,即审计人。他与被审计人、审计授权人一起构成审计工作中的三方审计关系,审计人在此关系中的独立性是审计灵魂的体现。依据传统审计理论,我国现存审计主体包括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环境审计是在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展开的,市场的一个基本规则就是竞争,有竞争就必然有主次。那么在环境审计体系中,谁扮演着主导作用,一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

(一)传统的审计观点

在我国,环境保护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有经济为主体仍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重大环保项目是国家计划的一部分,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是《宪法》赋予的权限,具有权威性。因此建立以国家审计为主体的环境审计体系是时代的要求,国家发展的需要。政府负有保护社会公众环境利益的公共受托环境责任,在环境管理中,今后较长时期内环境审计的客体大多仍属于国家审计的对象,我国环保资金中很大一部分仍是国有资金,国家审计机关在环境审计中仍起主导作用,环境审计仍以政府审计为主导。

(二)内部环境审计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环境保护法规的日渐完善,企业意识到如果不消灭污染,污染就会消灭企业。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自发地制订一些审计计划,以便检查可能触犯环境法律的管理缺失,及时消除环境法律风险。在市场上,为了迎合消费者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取得竞争优势,企业也会自觉地顺应社会环保潮流,开展内部环境审计;另外,内部环境审计的开展还来源于资本市场给企业的压力:投资者的趋向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受环保运动的影响,投资者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越来越不愿意将有限的资金投向“污染型”的企业。出于自身投资安全考虑,投资者会更偏爱“环保型”企业。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内部环境审计成为环境审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已成必然。

(三)民间审计组织开展环境审计是一种发展趋势

1.民间审计组织参与环境审计的现状

由于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及政府审计机关的权威性,目前政府环境审计在我国各种环境审计中占有主导地位,绝大多数的环境审计项目是由政府审计机关来执行的,独立环境审计理论处于探讨阶段,独立环境审计的推动力空缺。

2.民间审计组织在环境审计中的作用

环境审计是协调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效益相统一的纽带。要使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关键是加强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责任是由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具体承担的,其责任履行情况如何,需要由独立于环境管理者之外的第三者加以监督、鉴证和评价。民间审计组织以其超脱地位和特有的功能实施环境审计,对环境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

(1)环境审计是通过第三者对环境管理和环境监督的监督而形成的独立审计。环境审计的出现,再次说明任何经济活动或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只有当事者的管理和监督是不够的,必须有独立的第三者的再监督参与才能完善。这充分说明了民间审计在环境审计管理体系中可扮演重要角色。

(2)环境保护经费的征集是政府行使职权的结果,环境保护经费是否管理得当,是否用到实处,效益如何,各地政府对于环保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执行,都必须由环境审计组织来进行监督、鉴定和评价;政府审计机构是政府行政机构的一个派出机关,有时在执行审计时只相当于政府的内审机构,无法保证身份的独立,因而也就难以确保审计的客观、公正。另一方面,从审计的权威性看,虽然政府审计依据政府权力体现其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但环境审计是保证受托环境责任得以充分有效履行的特殊控制机制,由民间审计组织独立地进行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既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促使受托人尽职尽责,又可以大大提高受托人出具的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

(3)民间审计开展环境审计是满足社会的需要

现阶段,环境问题已成为生产经营管理的潜在风险,人们在生产和交易时,必然会考虑到环境风险的存在,他们需要对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或合理规避。但中国的现状是中小企业或机构自己没有这方面的专门人员,大型企业或机构可能有这方面的专家,但这些专家受雇于自己,不具有独立性的地位,他们的评估意见尤其在交易时不具有法律效率,而国家环保机关、审计机关没有这方面的职能,因此,社会迫切需要这方面的中介服务,环境审计中介服务就应运而生了。在西方发达国家,会计公司等中介机构自然地承担起这一职能,他们为此配备环保方面的专门人才,制订相应的环境审计规范,不仅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而且促进了中介机构、中介市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四、民间审计应成为未来环境审计的主要实施者

随着环境信息对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的审计市场体系的逐渐形成,民间环境审计必将会成为环境审计的主要实施者。

(一)利益相关者需要经过民间审计鉴证的环境信息

为了提高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需要由独立的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这是民间环境审计产生的外部动力。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特征和职业道德来看,由于这一中介组织的“第三者”身份,在业务处理时能够比较独立、客观、公正地从事环境审计服务活动,使确认的环境信息有较高的诚信度,比较容易为信息使用者青睐和接受。

(二)企业有要求民间审计的潜在需求

企业为了从资本市场上筹集所需的资金,会尽力披露一些投资者关心的有利的环境信息,为了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就需要聘请民间独立审计机构进行独立审计,这是独立环境审计产生的内部动因[3].独立审计的重要职能是鉴证企业公开信息的可靠性,增强信息的有用性,随着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重视,必定会不断增强独立环境审计发展的推动力。

(三)发挥民间环境审计的作用可提高市场效率

生态环境问题本质经济特征的外部性,导致了与其相关的环境审计问题的复杂性,要真正发挥环境审计的功效,环境问题利益主体相互均衡,就必须设计一种产权关系明晰的制度安排,符合市场经济规则[4].社会公众对企业承担的环境责任的要求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来体现,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层层承担着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以及及时向社会公众披露自己履行环保责任效果的环境责任。民间审计的参与,可以强化社会监督,避免公有经济中政府多重角色进入市场导致的低效率,真正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可信度、有用性。就我国目前环境审计的现状,虽然存在巨大的环境审计需求,但民间自发产生的因素不成熟。我国环境审计是“自上而下”开展实施的,由于政府审计力量有限,完全由政府开展的环境审计不可能取得明显绩效,大范围的环境审计还要靠影响环境的最主要的力量——广大企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来完成[5].政府通过环境立法来规范企业影响环境的经济行为,使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强化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自发开展环境审计。随着企业环境意识日益加强,管理能力上的限制日益明显,鉴于民间审计的受托特性,民间审计将是环境审计中最后启动的力量,也是未来环境审计的主要实施者。

(四)环境审计人员配置需要民间审计组织的参与

环境审计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从事环境审计人员配置必须是多学科专业人才的协调和合作,远非传统审计人员可以胜任的。民间审计组织的组织形式多是合伙制,合伙人之间的连带关系使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相互监督,因为注册会计师必须承担因审计责任而给委托人带来的损失,这种机制能相对降低审计风险;再者,民间审计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机关,也不参与企业的管理,而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人员配置可以根据承办业务内容的需要而择优组合。政府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的一个行政机构,不可能随时根据新业务内容而增设大量的审计人员。企业的内部审计也要受制于企业自身规模和环境成本的控制而不可能无限量地增加审计人员。而民间审计组织无论从专业能力、人员供给、市场适应能力方面都有其明显的优势。环境审计是重要的环境管理手段,现有企业环境审计技术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环境管理的要求,企业要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利益和环保责任的关系,与独立第三方审计主体相配合,积极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支持[6],实现双赢的目标。所以,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环境审计要靠民间审计来实现。

(五)民间审计在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环境责任的存在,在相关的主体中形成了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关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受托人有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从事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而委托人也可能出于某种目的而隐瞒真实信息,结果使受托环境责任得不到全面有效履行。由第三方专家独立地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既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使受托人尽职尽责履行受托责任,又可以大大提高受托人出具的环境审计报告的可信度,增强信息的有用性[7].由此可见,民间审计凭借其独立第三方的身份,在确保受托环境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岳。绿色发展是中国企业最迫切的选择[J].中国新闻周刊,2005(23):34.

[2]包强。论环境审计概念结构[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9(4):14-16.

[3]李雪,王恩山。环境审计的动因及现状分析[J].财会月刊,2005(4):34-35.

[4]刘学敏。循环经济挑战现代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4-03-11.

[5]朱选功。基于循环经济的审计体制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5(4):68-69.

第2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从环境管理会计的视角识别环境成本,首先需要了解环境管理会计的内部使用目的。为了进行内部决策的制定,环境管理会计的计量既包括对材料与能源的消耗、流动、最终处理的非货币计量,也包括对有关潜在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成本、节约与收入的货币计量。所提供的数据主要用于:

·评估年度的环境成本/支出;

·产品定价;

·编制预算;

·投资评价,为做出投资上的选择进行计算;

·计算环境项目发生的成本以及带来节约;

·设计及执行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业绩的指导、评价和监督;

·设置量化业绩的目标;

·开展清洁生产和环保设计的项目;

·对外揭示环境方面的支出、投资与负债;

·提供对外的环境报告或可持续性报告;

·向统计组织和其它地方机构上报环境数据。

实际操作中,上述职能所需的成本核算工作可以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灵活执行。但许多企业并没有独立的成本会计系统,只是基于账簿记录中财务会计的数据进行计算。企业环境信息系统的不完善一定程度上给环境成本的确认带来了困难。

二、基于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成本及其分类

环境管理会计必须确保企业经营决策时将考虑所有相关和重要的成本,因此企业内部计算环境成本不仅需要包括各种环境保护支出,而且必然会涉及到相关的废物。这里的废物是一种广义的含义,包括所有的非产品输出,如固体废物、废水和气体排放。由于已经购买和支付但未能转换为产品的原料(包括水和能源)所形成的废物也是一种无效产出的表现,因此废弃物和排放物的成本不仅包括预防污染和处理设备的花费、被浪费的材料、资金和人工的成本也应该被纳入企业环境成本的范畴。于是企业环境支出的总和可表示为:

环境保护支出(废物处理、排放物的处置、环境管理、污染预防)

+浪费的原料的成本+浪费的人工与资金=企业环境成本总和

将非材料输出(废物、废水)购买价值加总到环境成本之中,使得环境成本与其它成本相比,所占的份额将显得偏高。然而并没有必要单独评价环境保护的花费是否过于高昂,或是对于不同的企业严格界定哪些成本或者部分与环境相关或者无关。因为环境管理会计只是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运用管理会计,“戴着环境的帽子”去发现隐匿的成本;环境成本也并非单独的一类成本,只是为了正确制定决策所需的更大的成本集合里的一个子集,是贯穿企业的物流与资金流的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着眼于材料流动成本的管理会计不再是评估总体的环境成本,而是在材料流动的基础上对产品的成本进行计算上的修正。

与之对应,环境成本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常规的废弃物的处置和排放物的处理成本,包括相应的人工和进行维护的物料成本(如果是依靠相关成本中心进行记录就只有材料的部分)。保险和环境负债准备同样反映的是用于处置而非进行预防的成本实质。这部分的内容符合环境成本定义的惯例。(2)进行预防和环境管理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良好的外部家政服务成本(externalservicesforgoodhousekeeping)。如果明显的话,还包括一体化技术中环境因素所占份额(the“environmental”shareofintegratedtechnologies),以及经营型设备中效率损失部分(the“scrap”shareofoperationalplants)。第二部分的成本主要集中于防止废弃物和排放的年度成本,但没有计算节约的成本。同时这部分还主要关注了低排放处理技术所导致的更高的先期成本,确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成本。(3)废弃物材料的购买价值。从材料流动平衡的角度,需要评估所有投入材料的非生产性产出(废弃物的比例、效率的损失)。在进行存货管理的前提下,以材料的购买价值或材料的耗费价值来估算废弃物材料的价值。(4)非产品性产出的制造成本(productioncostsofnon-productoutput),即各自的生产成本费用的总和,包括劳动工时、机器折旧和加工材料。基于生产行为进行的成本计算和流动成本的计量,将能更加准确地确认剩余材料的流动,并且分配给成本中心或者成本的负担者。当然,需要注意避免重复计算已经计入其他分类中的成本。这取决于数据的有效性以及信息系统的质量。环境成本中,由于第

三、第四类型环境成本考虑了无效产出所导致的废弃物材料、资本与人力成本,成为材料流动成本计量中精练的核心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管理会计的环境成本并不包括企业导致的各种外部性或者发生的社会成本。环境管理会计着力改善企业的信息系统与决策的基础,目前的环境管理会计方法往往注重追踪既定年份实际的环境支出和材料效率损失费用,并不关注企业对普通公众发生的外部成本,或是与供应商、消费者相关的生命周期成本以及其他涉及各种“软”因素的社会成本。从会计人员的角度看,账簿记录中除工资、社保、税收以及其他自主获利以外所花费的成本都发生在企业外部,不会反映在企业当前的账目中,需要采用另外完全独立的评估方法。虽然这些成本的效应或许迟早会反映到企业的年度账户中,但并不能因此就扭曲以前年度的成本计算基础。

环境成本的具体评估方案可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署环境成本会计工作组的相关资料。环境成本的评估将首先用于评估企业每年包括以前年度已经浪费原料的环境支出。年度成本是环境成本管理从上至下方法(Top–downapproach)中的首要的一步,也最容易获取数据的来源。随着信息系统的逐步完善,再进而逐步分配至成本中心、生产步骤和产品。而相关节约额的计算、进行投资的选择和预计未来价格的变化,需要考虑未来的成本,单独进行处理。

三、环境成本评估的材料流动平衡分析

基于环境成本的内涵及其类型,在此假定企业所购买的全部原料在物质形态上都将全部留存于企业,形成产品和废物,或对外进行排放。基于这种“投入必定伴随着产出,或是被存储”的理念,将形成材料流动平衡的恒等关系。因而企业环境信息系统运作的核心是在一个有限的系统范围内,以物质单位表示的材料、水和能源等的材料流动平衡(materialflowbalances)。

企业在最初回溯环境事项的时候,往往并不先深入到细节,而首先关注材料流动的平衡。通过编制材料流动平衡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物理单位记录材料的流动,成为提高企业环境业绩、评估非生产性产出的数量与成本的基础。材料流动平衡表的常规形式可参考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署提供的材料投入产出平衡账户。其编制的对象可以是某一机构的选定的几种原料或者几个步骤,也可以是全部的材料和废物。表中应表述所用的材料及其带来的产品、废物和排放物的数量等相关信息,都将以质量(公斤,吨)和能量(千焦,千瓦)等物理单位来衡量。环境管理会计将材料处理中的平衡关系进行量化,其目的在于从头至尾追踪材料流经企业的路径。同时基于损失比重、功效转换等方法,用生产销售以及带来的废物和排污的数量来反向核对采购的投入部分,从经济和环保的角度提高材料管理的效率。

进行材料流动平衡分析的起点通常是企业层面(不同的部门编制该表可能需要进行特定的再次细分,但为了便于相互比较,要求必须能够以标准的方式进行整合)。企业层面的投入产出平衡应当按月或年编制,并实现与账簿记录、成本会计以及存储与购销系统的链接。由于许多信息是以企业为系统边界提供的,环境报告中也将按照相同的层次予以披露。所有材料的流动将按照每年的价值和数量加以列示。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提炼出业绩和信息收集中应加以改善的地方。通过提高可利用信息的质量和信息系统的连贯性,建立一个常规的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将以月为基础,显示资源的输入、加工以及废物的产生。

对于材料投入产出流动平衡进行评估,其评估方案将以物理单位表示的数量、价值以及相应的计算进行记录。表中需要表明材料是否经过了材料库存号码登记,是否有存货管理。同时还需要依据成本中心说明材料耗费时是否出现过存货退回,如表1所示。表中的“√”符号表示数据的来源或所需的记录易于获得。企业层面第一步建立的投入产出平衡分析将从会计系统和存货保管系统收集定量数据。

材料投入产出流动平衡的评估方案的目标是在存货管理、成本中心和生产计划中,尽可能持续彻底地追踪材料的流动,循序渐进地改善材料流动平衡的记录状况,而并不一定就要在第一年取得充分的、全部的信息。评估操作工作的起点是原料,然后是辅助材料和包装物,最后是加工材料。遵循这一思路,企业所能够具体加以改进的方面,不仅与材料的存货记数系统和过程控制相关,也与对损失部分的估计与控制,以及企业中其他计量方法的标准相关。

四、环境成本评估的流程分析

在企业层面进行环境成本评估、编制材料流动平衡表之后,下一步将把数据分析的系统边界从企业的范围再分配到具体的内部程序上。程序流程图是在技术处理层面追踪材料流动的投入产出,深入分析企业特有的加工程序,从源头上识别企业的损失、泄漏和废水等非生产性产出,如图1所示。这里需要再次以投入产出的分析形式,更加详细地检查生产中个别的步骤,有时还需要技术上的相关支持。程序流程图结合了成本会计数据中的技术信息,针对特定的生产单位、设备和成本中心操作,在总量上把每年的数量加以汇总。

将企业的材料流动分解到成本中心,甚至是具体的设备,不仅需要对技术改良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调研,而且需要追踪成本的源头。尤其应当重视前后都是以公斤为单位的材料定量记录。基于行为的成本计算和价值流动计量的方法可以解答以下问题:1)哪个成本中心处理了多少材料;2)材料投入能否被更进一步分配到生产线或者具体的设备上;3)导致的排放、损耗、废物到底有多少,是按成本中心、生产线还是设备进行记录更为适宜;4)有多少成本被正确地分配至产品,从而减少了隐匿在诸如管理费用这样一类成本中的数量。

该层次的材料流动分析由技术人员负责,所收集的数据应当反向复核,以确保与成本会计系统保持一致。不过由于内部各部门间缺乏沟通,技术上的数据和财务账簿记录的数据常常无法协调一致。经验表明,二者核对的一致性将带来极大的最优化优势,并且成为环境会计的主要工具。因此,技术上的处理与财务上的记账相互兼容是最为理想的操作方式。

五、结束语

第3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针对临海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来分析目前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

1.两港口企业之间的博弈现有A、B两个港口企业且企业规模相当,他们对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有两种选择:治理和不治理。如果两个企业都不治理的收益分别为R1和R2。由于环境改善的正外部性和长期性,设治理污染的支出成本分别是C1和C2,则收益分别为R1-C1(<R1)和R2-C2(<R2)。进行污染治理后,环境质量会得到改善。根据纳什均衡分析,A和B企业的最优选择都是不治理。通过上述分析,反映出了现行环境管理制度的缺陷,即企业的治污成本较高时,企业积极性就会降低。因此应把污染导致的外部不经济内部化,充分完善排污权二级交易市场。

2.港口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博弈现有A港口企业和港口附近某一居民a,A企业对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可以有两种选择,即治理和不治理。如果不治理的收益为R1,由于环境改善的正外部性和长期性,A企业治理污染的支出成本是C1,则治理后收益为R1-C1(<R1)。a居民对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有两种选择即听之任之,不参与保护环境,或者向环保部门申诉治理。若申诉后需付出的成本是C2,获得的收益是T,即判断C2>T,即a居民参与保护环境最后获得的收益是T-C2(<0),若a居民不参与申诉治理,则获得的收益是0。因此,博弈的纳什均衡是不保护和不治理。由于缺乏环境制度创新,没有建立起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社会调控和监督环保机制,公民很少或不愿意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这也是目前环境管理制度的缺失面。

3.港口企业和环保部门之间的博弈港口企业面对环境污染有两种选择即治理或不治理,环保部门选择也有两种即管制或不管制。若港口企业治理污染后所得收益为R1,治理污染的费用为C1,且C1>R1,环保部门对其征收的排污费为F1,对超额排放污染罚款为F2,且F1+F2>R1,管制后环保部门收益为R2,环保部门实行环境管制的成本为C2,则R2>C2。根据两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假设该港口企业治理污染的概率为X,不治理污染的概率为1-X;环保部门管制的概率为Y,不管制的概率为1-Y。首先,设港口企业的期望利润函数为P1。通过分析,两者的选择取决于其期望收益或期望利润。同时也反映出临海经济区域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即:虽然确定了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费和罚款标准等,但总体标准较低;同时出于地方经济保护主义,环保部门对一些大型化工产业、石油行业、电力煤炭行业等企业执行环保力度和惩罚力度不够,监管不到位。

二、秦皇岛临海经济区环境管理制度设计

通过秦皇岛临海经济区环境管理制度问题分析,结合秦皇岛市自身特点,对秦皇岛临海经济区环境管理制度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设计:

1.秦皇岛临港经济区排污权交易制度设计根据秦皇岛临海经济区实际情况,排污权交易体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初级分配市场体系、次级交易市场体系和监控体系。初级分配市场体系中可将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污权总量作为控制目标,同时将区域内涉及煤炭、水泥、石油化工、电力、建材制造、塑料加工等高污染高耗能的规模不一的企业纳入到排污企业范畴。考虑到行业企业规模差异性和治污成本的差异性,可采用投标询价方式定价。各排污企业根据环保部门制定的参考价格区间进行投标,参与询价过程,最终由环保部门来确定该行业的初始排污权分配价格。排污权次级交易市场体系可参照证券市场二级交易市场交易模式运行,即通过交易所网上交易平台挂牌交易。排污企业要想参与次级交易市场,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和交易所的认定,同时开立交易所排污权交易专用账户,包括资金账户和排污权账户。交易时间由环保部门和排污权交易所具体确定,可每周进行一次,也可每月进行一次。环保部门和交易所要定期更新交易信息,包括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污权供给和需求信息、最近成交信息、成交价格、成交企业等。监控体系则包括排污监控系统和交易监控系统。政府环保部门通过排污监控系统对企业排污实施监管,对超标、超量排放进行经济处罚等。交易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排污账户和交易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交易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

第4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环境管理会计,环境成本,环境成本计量属性

一、背景介绍——环境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企业的经营目标逐渐开始从为股东负责,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转为为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追求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引进环境管理会计这一新的计量方法,为其可持续盈利的战略服务。

环境管理会计,利用一系列方法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分配,将环境成本融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可借此更好地了解其当前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来源和动因,认识企业的行为在产品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价值链的各环节的环境影响和相关的成本、收益,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通过与改进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作业成本管理、全面环境质量管理等活动相结合,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减少未来环境成本的发生,改善企业的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环境目标和财务目标的趋向统一继而达到双赢,最终促进可持续盈利目标的实现。

二、环境成本综述

在企业引进环境管理会计为其经营活动服务的过程中,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则成为其核心。环境成本可追溯至1912年,庇古在其《福利经济学》中提到应根据污染程度对排污者进行征税,使其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相等这样的经济手段来管理环境污染问题。而后,比蒙斯和马林分别在1971年和1973年指出:企业应当将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社会成本考虑在企业会计的成本计量体系中,使其外部成本内部化,降低外部不经济。1995年,美国环保局EPA了《企业管理的工具一环境会计介绍:关键概念及术语》,该公告提出了环境成本的概念,以及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及其分类。而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第14号解释公告——《损失金额的合理预计》很好地解决了环境损耗的计量问题。

综上,环境成本是指企业因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以及由此而承担的各种损失。具体来说,环境成本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环境污染预防成本,指企业为了预防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环境污染的产生而发生的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指企业为了治理由生产经营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指企业为了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使用后废弃的产品和包装物进行回收再利用而发生的成本。环境损失,指企业承担的各类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损失。

三、环境成本的计量属性

企业的环境成本计量是指对企业发生的不用种类的环境成本进行量化的过程。 环境成本的计量属性是确定环境成本金额的标准和依据。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等,企业根据不同的计量属性对环境成本计量,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历史成本是指依据业务发生的实际交易金额或成本进行计量,是会计计量中普遍采用的属性,具有计量结果客观、可验证,并能为财务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特点。但是由于历史成本源于过去的市场价格,在市场价格发生变化时,其计量的可靠性和有用性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在用历史成本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时,存在着一定的前提条件,即要求环境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或合理地估计,并且在可预期的未来不会有大幅度的变化。例如,企业排放废弃物、购置环保设备的费用、与环境相关的税费等。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资产和负债按照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发生的资产交换、债务清偿的金额进行计量。其中,应该强调的是公允价值是在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其目标是在缺少真实交易下,为资产和负债估计交易价格并予以计量。在采用公允价值对环境成本计量时,更多的是考虑由于目前企业的相关环境行为在未来可能产生的环境成本。一般情况下,这类环境成本金额较大,需要在公允价值的假定条件下对其进行合理估计,从行为发生的初期开始进行成本的分摊,而不是在未来成本实际发生时一次性计量,从而保证企业经营业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重置成本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资产按照购买相同或者类似资产时支付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进行计量。此种计量属性的优点是可以防止因物价波动而出现的虚亏实盈或实盈虚亏现象,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财务信息。对于环境成本来说,其存在着可追溯性——无论在何时企业的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影响,企业都应该对此行为负责,即使该行为在发生时并不违反相关的法律要求或者说并没有法律上的限制。因此。企业在当期应采用重置成本对企业原来的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成本进行计量,提高其计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资产依据对外销售所能获得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扣除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现值是资产按照预计从持续使用以及最终处置过程中产生的未来现金流按照恰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的金额,它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应用于债券、计息票据等。

综上,在上述五种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反映在过去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公允价值则更加强调当期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环境成本的合理估计,以期将该环境成本分摊至各期,保证企业经营的持续稳定性;重置成本则适用于计量企业过去发生的环境行为在当期所产生的环境成本。企业在对环境成本计量时,应根据环境成本的不同种类、产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用的计量属性对其进行计量,使得其反映的信息真实可靠,为利益相关者所用。

参考文献:

[1]俞红梅.企业环境成本探讨【J】.财会通讯,2013

第5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1.1幼儿园室外环境

幼儿园室外环境是指和幼儿园室内环境相对的空间,主要有室内外过渡空间与室外空间这两大类。按室外环境所包涵的环境性质可分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例如建筑小品与雕塑、各类标志物、景观绿化等,它不但包括构成环境的各元素的单体设计,同时也要研究各元素间彼此制约互相衬托的整体关系,元素组合所构成的空间与空间的关系进行合理规划表现独特的创作意图。

1.2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为人类提供服务的学科,以社会文化环境为前提,以人类行为结果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得出观点:人与社会环境有机结合,彼此的联系与影响呈现双向性。从目的来看,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指向就是探索出人们理想中的环境并不断地完善它。这里的环境不单指的是社会环境也包括物理环境,例如空气污染、噪音、拥堵等等。

2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的作用

2.1帮助幼儿认知世界

在幼儿园室外环境中,幼儿通过与各种建筑、游戏装置,总体环境进行接触和交流,培养了幼儿对外界的想法和感知。合理的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能够对幼儿的各个感官进行刺激,让幼儿最大限度地接触和感知大自然,并激发幼儿调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帮助他们认识和感知世界。幼儿园室外环境是幼儿认识自然的窗口。在室外环境中,依靠自然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特点,幼儿可以接触和认识不同的动植物,观察动植物的季节变化,探索自然规律。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幼儿园室外环境时,需要尽量优先选择变化性强的素材,比如季节变化差异较大的植物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好奇心,吸引幼儿进行持久性学习,促使幼儿形成独立认知,培养幼儿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由于生理上的发育特点,导致其还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性格也正处于发展中。他们好动性与好奇心强,喜欢探索与观察,爱模仿。所以在幼儿园室外环境中,要针对以上几点设计与幼儿相适应的环境,保证孩子们能健康成长。首先,就是要保证环境的安全性,室外活动场地的材质要耐磨防滑,布置游戏器械的场地下也要采用弹性材料防止幼儿摔伤;第二,幼儿园环境设计应积极明快,规避不良心理暗示等消极影响,例如环境装饰以明亮色调为主,避免出现大面积压抑、灰暗的颜色,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严格遵循国家标准筛选建筑材料和装饰原料,禁止采用有毒有害材料,刺激性材料应严格控制用量,建造完成后,须确保安全才可投入使用,避免对幼儿情绪和健康造成危害;第三,考虑到幼儿热衷模仿的心性特点,装饰室外环境时,可以适当增加具有一定可模仿性的素材和设计,于无声处发挥教育作用。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进行学习和活动的空间基础,要想发挥环境影响的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幼儿园环境设计就必须立足于幼儿心理特点,深度考虑幼儿天性,结合幼儿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考虑到儿童活泼好动、喜欢探索的特点,室外活动场地要营造成形式多样的活动空间,避免单调。在通往室外的环境中设置灰空间,让幼儿在屋顶的遮盖下观察和风细雨、日照与光影的变化;空间材质的变化,封闭温馨的室内空间到自由宽敞的室外活动场地之间的转换让幼儿的心理感受也由安全舒适逐步转变为自由欢快。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结合儿童身心发展需求,悉心安排各个空间的功能与特点,确保游戏场所富有趣味性、休息场所富有舒适性、教学场所富有吸引力。据科学统计分析,幼儿时期形成的对世界的思考能够深刻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良好的户外环境,加上老师的有意引导,才能够让幼儿主动去对事物和环境进行探索,对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做合理规划。通过和环境进行交互,提高和环境相处的经验,这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有很大的帮助。

3环境心理学与幼儿园室外设计的关联

3.1应用环境认知理论,突出室外环境布局实用性

环境认知是一个过程,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合而成,即在日常空间环境中,不断收集和积累位置信息、现象属性信息等内容,然后通过编码和存储形成可供日后解码、使用的认知信息。环境认知信息具体指事物所处位置、方向、间隔距离以及组织因素等,具有清晰辨识度的环境需要有明确的路径和边界以及醒目的节点与地标,幼儿与成人年龄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对环境认知上也不同。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所以在认识空间事物上会受到知觉和个人直接感性经验的制约,幼儿方向感弱又不识边界,所以在幼儿园内室外环境设计中要设置一些简洁而又形象的节点标志,有助于他们良好认知的培养。在幼儿园入口的地方可以设计一些生动的卡通形象减少幼儿对环境的陌生感,让他们对幼儿园产生探索和了解的兴趣;在入口立面上可以采用一些轻快明朗的色彩,再结合有趣的图案进行设计并与庭院、建筑相结合形成一个由点到面的完整体系。另外,对于幼儿来说,相对于室内私密安全的空间室外环境则过于复杂,他们需要一些形象的色彩和符号来起到导向作用,例如可以在地面或墙面上绘制具有导向意义的图案来增加交通流线的明确性,同时也可以增加幼儿在室外行走玩耍时的乐趣。选取植株高度介于40~60厘米之间的小型常绿灌木,以活动场地建筑墙体为区域,种植绿化带,这种尺度的绿化配合低矮的花台能让幼儿仔细地观察灌木的生长与变化,同时可以增加视觉空间层次感。在场地空间充裕的前提下,可选取适量大型乔木打造层次性自然景观空间,扩展幼儿视野,增加幼儿活动乐趣。在室外面积足够的基础上,选择塑胶运动场地时,应该注意场地的朝向是否能让孩子们接触到阳光、在夏季时能否有遮阳地方、该场地是否处于建筑风口影响范围;受地理因素影响,我国冬季普遍盛行西北风,建筑风口将严重阻碍活动场地正常使用;在绿化方面,建筑遮挡会影响半包围场地的日照条件,造成光照不足,时长受限,建议适当考虑喜阴植物。后勤入口在室外规划设计也十分重要,物资、垃圾运输车等在出入幼儿园后场时,会带来安全隐患。因此,设计机动车行驶路线时需要躲避幼儿活动区域,尽量避免与幼儿出入园路线重合。后场通道隔离,可以采用砖砌墙体,也可以安装1.2米~1.5米高的木质栅栏,并配合绿色植物打造隔离墙,可选择攀爬类植株装饰栅栏、选择小型灌木装饰周围。如此,后场即被打造成一处景观,既改善了园区环境,又扩大了垂直绿化面积。

3.2应用环境知觉理论,促进室外环境功能完整性

环境知觉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多种知觉体验”,也就是以视、听、嗅、触、味等为代表的人类感官知觉对环境信息的收集。收集到环境信息之后,知觉主体依据自身经验,结合各知觉之间的影响与联系,融合知觉对象自身特点与背景,构建自身对环境的认知和感觉。在室外环境设计中要关注儿童知觉的各个方面,结合幼儿的知觉体验进行设计有助于形成丰富的环境,从而改善人对环境的体验,设计出符合幼儿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的空间环境。幼儿园室外设计应遵从自然和以人为本这两大基本原则。室外布局多用植物来划分各个层次的空间,活动区吵闹,在学习与休息区就要闹中取静,防止幼儿注意力被分散。同时,幼儿园室外活动场地需要具备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满足幼儿身体发育需求,促进幼儿良好心性培养。在听觉方面,无论是雨打芭蕉还是蛙鸣蝉噪,都是表达各类环境的有力因素,可以烘托不同的时节气氛,特殊的声音可以激发好奇心,吸引幼儿进行视觉探索,还可以解码认知,帮助幼儿回忆特定地点或经历。在触觉方面,不同质感可以唤起幼儿不同的情感反映。幼儿是室外环境的使用主体,为保证实用性,设计室外环境时必须考虑幼儿心性特点,如草地、沙池、碎石、塑胶场地、土路、蹬道等,可以按照其功能性的需要分别布置在园内的不同角落。例如我们可选择性的开放一部分绿地,除去封闭绿篱,留出大面积草坪让儿童可以任意玩耍翻滚,给儿童一个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儿童经常行走的道路要考虑安全性,地面应平坦、防滑,宜采用软质地坪。在活动区域,特别是游戏器具集中区域,应全面设置防护性软质地坪,避免或减轻幼儿跌倒、坠落造成的身体创伤。幼儿园室外环境是幼儿认知自然的主要途径,在这里幼儿可以体验季节变化,感受季节特征,认识并了解自然规律,在这里幼儿初步建立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开始培养学习和探索能力。植物能使幼儿身心愉悦,开放思维,拓展心胸。所以,设立室外种植园区是个不错的选择。引导幼儿参与建立种植区,既能够锻炼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紧密幼儿与自然的联系,培养爱心观念。按照不同的年龄,让孩子们负责照顾种植园区的植物,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获得技能,体会付出的艰辛与收获的不易,培养感恩意识。在幼儿园中室外环境色彩搭配上应注意对儿童感知、认知的回应,鲜艳轻快的颜色可以使幼儿产生乐观的心态。室外环境对幼儿来说富有乐趣,景观又多以绿调为主,难以持续吸引幼儿注意力。因此,幼儿园室外环境设计需要重点抓好节点建设,利用明亮的暖色调装饰进行搭配,形成色彩冲击和跳跃,从而激发幼儿感官活跃性,持续吸引幼儿注意力;大型玩具的陈设,也要避免呆板单调的色彩设计,除了要与所在空间形成差异性色彩搭配以外,其自身颜色也需要具备一定变化,并且可以利用装饰物形成色彩碰撞,制造轻松明快的心理环境。室外除了幼儿活动区域,还存在一些幼儿不宜靠近的危险空间,应搭配具有警示性的色系。

3.3应用空间行为理论,完善室外环境设计合理性

在空间行为理论方面,个人空间意识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性格尚未定型的幼儿,并没有形成明确的相互空间意识,他们之间的相处距离通常都在亲密距离范围内(0-0.5m)。幼儿室外环境多开敞无阻为他们嬉闹玩耍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幼儿在心理上也有私密性的需求,部分孩童性格内向更喜欢待在能使他们平静情绪,集中思想的空间里。因此,游戏空间应根据幼儿个人空间尺度进行设计,如此,既可保护幼儿个人空间,又便于幼儿开展密切合作与交流。另外,游戏设施需要体现不同年龄层幼儿的空间意识变化,依据不同的需求创设不同层次的领域性空间,使整体空间更加协调。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跟心理等多方面成长。研究发现幼儿在游戏行为中最喜欢钻和爬,并且倾向于待在小空间里,比如帐篷、游乐设施里的小洞穴,因此可以在室外环境设计中融入洞穴元素,这样既可以满足幼儿的领域空间需求,又可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创新意识,还可以提升幼儿活动趣味性。观察幼儿活动可以发现,他们会习惯性结成群体,各自独立活动。“大多数游戏并不具备预先组织性。游戏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幼儿在聚集之后,发现其他小朋友在进行游戏,或自身产生游戏冲动,这种游戏发生与否并不具备预先确定性”[4]。由此来看,将游乐设施集中布置在一个场地里,并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应该按类型适当地分散,这样既可以避免单调又能提高设施利用率。

第6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环境;环境景观;景观设计城市

小区是现代城市市民居住的重要场所,小区景观设计的舒适程度是衡量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不管是房地产投资者,还是建筑设计者,都应该注重这一块。我们普遍都有这样的体验:现在社会环境氛围浮躁,使得人们的心理、生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居住环境是人们工作、学习与社交之余的最后一块平静的乐土。在居住区周围设计方便人们活动与锻炼的步行道、健身广场、休息景观等,供人们休息与娱乐,不仅有利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也迎合了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理念。但是,这样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理念,既包含了建筑学知识,又有生态学的知识;既不能单纯地追求外表的美观,同时也要考虑建筑物的实用性。作为园林设计方面的学习者,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突破思维,设计创新。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应该在了解当地自然状况的基础上,注重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利用,同时要做到扬长避短,规避不利的条件。其次,根据实际空间的大小,适当发挥与利用,要考虑到环境景观的设计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搭配与融合,尽量做到协调与适宜。再次,居住区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不仅要看是否符合视觉的审美与心里的感受,还要考虑是否方便于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总之,在进行居住区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环境景观的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所以,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人文特征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说到底是为了给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场所,供人们休闲、娱乐、交流等。因此,居住环境的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它的人文特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有利于城市居民居住的环境场所,是每位园林设计工作者必须持有的理念。以人为本的城市居住区环境带设计,就是说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要求景观充满生活的气息与氛围,做到景观为人所用,综合规划,把人这一重要因素考虑到城市景观设计的全程中,突出人的重要性。同时,未来的城市居住区应该会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阶段、不同文化层次的居民的要求,可能会出现供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城市居住区。那么,作为居住区周围的环境景观设计,更应该体现人性需求,满足不同的居民的生活需求。这对于城市居住区功能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当今社会,我党倡导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在城市居住区的环境景观建设,我们应该从人文精神出发,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居住场所特征

因地制宜,这是居住环境设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设计居住区的环境景观时,应该提前考虑居住区的人流量、道路布置、停车场所、人们惯常的娱乐方式等,然后再有效利用这些已经有的设施、空间、地形地貌、植物结构等,以此减少资金的投入,降低建设的成本。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准确把握当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在绿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尽量考虑以当地的“乡土树种”为主要的园林植物。这样做,既可以让园林绿色植物适宜当地的土壤与气候环境,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又可以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降低居住区环境设计的建设成本。[1]另外,再进行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做相应的市场调查,尽可能了解当地居民的习俗与爱好,将生活习惯与娱乐爱好融入到设计理念中去。

3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

每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气候环境对一个地方的植物的影响也是绝对的。在进行居住区的环境设计时,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环境,[2]因为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很大一部分是关于园林设计,园林设计又以植物为主要对象,气候环境的作用就越发突出。例如在干旱缺水的地方,就应该种植耐旱的植被,防止水分的流失;而水源相对充足的地方,就应该种植阔叶,页面大,有利于水分的蒸发以及光合作用,促进植被的生长。特别是在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的地方,更应该考虑这些因素,防止盲目地引进与标新立异,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注重创新

近年来,在国内的多个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相互模仿与复制的雷同景观。许多游客已经出现了审美疲劳的症状,逐渐开始了国外游玩的热潮。相应的,城市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与其他的设计一样,应该不断创新,才能各具特色,各有立意,体现不同的人文情怀。我们都知道,创新是一项艰苦持久的劳动,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更要有聪慧的头脑,对各种资源的合理有效运用。在居住环境的设计中要体现创新思维,就必须在规划构思的时候,能够力求自然、协调,尽量做到与自然地有机统一,体现当地、该群体居民的风俗与特色。[3]同时,创新还体现在对当地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与发掘上,最好能够让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孔与市民相见,既体现了创新,又没有丢掉我们传统底蕴。事实上,能够维系与一个群体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就是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定会有利于该居住区域的人文建设,这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初衷。同时,在居住区景观设计时,应该根据经济情况,适当考虑使用新型的材料,例如一些新型的材料,它的质地比较好,而且还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环保理念。

5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

上面我们说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必须有创新意识,建设有新意的适合居民的环境景观,但是我们也谈论到,一些地方为了标新立异,完全丢掉了当地的环境景观特色。[4]例如,在本来就缺水的北方地区,搞江南水乡的风格,且不说这与当地的环境景观格格不入,光是为了所谓水乡意境,付出的资金与劳力是不可估计的,而且这样南辕北辙的形象环境景观设计,真的达到了审美与陶冶人的情操的效果,答案不告自知。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挖掘乡土资源,体现当地的风格与特色。例如,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对当地来说,是一种特别宝贵的资源。如果将历史文化利用到居民居住区的环境建设当中去,定会增添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风土人情。

6结束语

总而言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计与管理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更是一门历久弥新的艺术。宏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体现当代的发展理念。从微观上来看,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应该与地域、人文、气候等条件结合,同时不断创新,推陈出新,避免雷同。[5]在城市居民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与管理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创造出既有历史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特征的适合居民居住的人文环境景观。

参考文献

[1]苏明明,杨丽.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5(3):316-316.

[2]刘世洋.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现状及对策[J].才智,2011,3(3):261.

[3]韩玉梅.现代城市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浅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182-183.

[4]谢永权.浅谈居住区环境景观的设计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3(18):206-206.

第7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一)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对过去的会计管理做出科学、正确的评价,并以此来指导新时期的会计管理。会计管理要创新,需要企业会计不断总结传统的会计管理模式的经验与不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服务。同时,建立完善的会计管理理论体系;构建与时俱进的会计管理组织和方法体系;科学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动态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形成高质高效的全方位管理体系。

(二)树立创新的管理理观念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观念深入人心。同样,企业也要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这是进入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循守旧只能被时代淘汰。一个没有创新理念的企业缺乏会计管理的先进性,这样的企业是得不到发展的。只有具备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持久发展。

(三)加强网络化的会计管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全球企业的商品一体化发展,商品价格比、质量比已经越来越公开化。一个企业要想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会计管理承担的就是企业商品以及企业经营行为。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企业管理也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企业的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的竞争,其实质上仍然是管理上的竞争。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十分重要,必须从大局出发,服从企业管理。企业会计管理的创新能力就是指要做到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企业内部的财务事务和管理事务,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化管理,凭借信息化优势,整合市场竞争中获得的商业信息,为企业全面管理提供依据,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会计既不是完全的管理者,也并非完全的企业员工,这就是会计管理的问题所在,但是我们不能把会计管理从企业管理脱离出来。从更深层次来看,会计管理的转型为形势所需,只有管理的内容多元化,会计管理才有可能更多地加入到企业的经营行为管理中,促进内部资源的转化,而不是仅局限于财务管理或成本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其全面性与复合性,发挥其决策作用与服务作用。因此,企业要培养会计的管理能力,规避企业风险,财务分析要做到有预见性和前瞻性;控制好成本环节,做好投融资分析,使企业资金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和高效的管理;完善企业员工的业绩评价与奖惩制度;做好科学的统筹安排,合理开发人力资源,使企业形成良性的开发趋势。

(五)优化会计管理质量

过去人们对会计管理模式认识比较片面,认为会计就是管钱,但是作为考量企业综合发展成果的重要指标,会计管理的影响决不是那么简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步和不断完善,管理会计也应运而生。会计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人力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总之,优质的企业管理会促进企业向前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作为综合管理的体系和管理者的决策参谋,会计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二、结语

第8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循环经济;煤炭企业;经济管理;经营战略

1.循环经济视域下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循环经济视域下,我国煤炭企业正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如财务危机、循环经济管理能力较低、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等。1.1财务危机。受长期以来的煤炭价格下跌影响,我国很多煤炭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因此受到了直接影响。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出现了营业利润呈下降、运营亏损严重、营业风险提升等问题,煤炭企业面临的风险因此不断提升。受煤价小幅提升、产销量增幅加大影响,2018年我国煤炭行业实现了一定回暖,煤炭企业的利润也出现了一定增长,但长期以来煤炭企业净利润亏损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完全解决,很多煤炭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循环经济必要成本的方式提升自身短期利益,由此催生的财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必须得到重视。1.2循环经济管理能力较低。配套的管理机制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能力高低,但结合近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可以发现,近年来煤炭企业的技术投资、技术人才投资、污染物治理投资不断增加,但企业的污染物处理率、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及财务状况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为解决此类问题,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开展了新的管理模式探索,如山西焦煤的对标管理模式、大同煤业的“搭优”管理模式等,但这类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煤炭企业存在管理人才缺乏、员工环保意识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管理能力。1.3其他挑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同样属于现阶段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由于我国很多煤炭企业存在过于重视煤炭开采而忽视技术创新的问题,在粗糙的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的技术设备、稀少的研发人员、严重不足的科技经费支出影响下,仅注重短期利益的煤炭企业往往存在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相较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多数煤炭企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较低,在固废处理技术和设备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不先进的影响下,煤炭企业自然无法较好满足循环经济的实施需要。

2.基于循环经济视域的煤炭企业经济管理方式

2.1经营战略选择。为更好践行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应基于循环经济视域选择经营战略,具体的战略选择如下:(1)开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为较好应对煤炭企业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企业必须加大各类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力度,如引入和开发洁净煤技术,由此即可保证煤炭企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产业迈进,企业的耗能和排放均可得到较好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能够实现长足提升。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煤炭企业必须保证工业化生态效应的最大化发挥,煤炭相关的资源发展产业应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以此形成能源可循环使用的产业链条,煤炭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即可获得有力支持。(2)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条。作为产业集聚化的具体表现,产业链条的拓展可保证煤炭企业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因此企业应以煤炭产业区域工业化发展作为基础,以此推动产业链条的进一步拓展。具体来说,煤炭企业需以煤炭资源洗选为根本、以资源洁净燃烧为中心,以此真正实现煤炭资源的优化与转化,以煤炭资源为中心产业链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由此得到保障,煤炭资源的高效、洁净使用也能够顺利实现。(3)坚守环境保护职能。煤炭企业必须认识到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并合理应用经济措施实现环境的保护。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可结合实际构建环境责任机制,并基于区块划分将环保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由此企业全体员工均可参与到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工作中。同时,煤炭企业还应探索煤炭资源的开发补偿与环境补偿机制,真正践行“破坏者恢复、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原则,通过应用市场调控和价格杠杆,即可实现最优化的煤炭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也能够获得更为有力支持。2.2核算形式选择。为更好满足循环经济要求,煤炭企业还应建立绿色会计制度与绿色审计机制,具体路径如下:(1)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煤炭企业应以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参考,并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由此实现会计学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建立绿色会计制度。绿色会计制度可用于分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及资源消费三者关系,并通过确认、计量、分析、报告的会计处理明确煤炭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管理工作开展可由此获得有力支持,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管理效益可由此明确。(2)建立绿色审计机制。为解决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煤炭企业存在的核算失真问题,绿色审计机制的建立必须得到重视,由于绿色审计能够将环境、能源、资源纳入审计范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得到较好保障。绿色会计核算需严格遵循合法性、公允性、真实性原则,煤炭企业也需要重点推广绿色审计机制,以此按照企业先行环境保护资料即可明确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真实性以及合法性,配合检查、监督与意见发表,煤炭企业绿色经济责任便可得到直观评价,企业循环经济管理投入的准确判断、发展新机遇的掌握均可得到绿色审计机制的有力支持。2.3制度体制选择。制度体制选择同样关系着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因此煤炭企业在制度体制选择中需关注以下几方面要点:(1)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循环经济规划制度,通过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循环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并在自身发展制度和战略规划编制中结合循环经济理念,煤炭企业即可通过完整系统的工程理论明确循序经济视角下自身的发展原则、方法、目标,循环经济发展可由此大幅深化。(2)构建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制度。为提高员工的创造性、自觉性、主动性,煤炭企业应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同时结合“十三五”煤炭产业发展规划为方向,即可更好践行循环经济要求,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制度,煤炭企业即可保证所有员工均能够较为正确、深入的理解循环经济发展概念。2.4其他方式。除上述方式外,煤炭企业还可以采用践行绿色管理理念、引进技术创新主体、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具体方式应用如下:(1)践行绿色管理理念。煤炭企业应建立绿色文化并设立绿色组织机构,以此实现对员工的潜移默化影响,配合专门建立的绿色管理委员会,企业即可通过形成完整的绿色管理网络更好服务于循环经济建设。(2)引进技术创新主体。在依法组织生产的基础上,煤炭企业应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并加大科技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引进技术、吸收技术、创新技术,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可实现长足提升。而通过科技型人才的培养,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与优势均可实现长足提升,这同样能够为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支持。(3)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为真正推动资源循环利用,煤炭企业需要改变自身不合理消费、引进和改造环保设备,并充分利用剩余能量,结合提高能源效率目标、针对性开展环保设备的升级与改造、煤矿排放热能利用与矿井水循环使用,煤炭企业即可更好应对循环经济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结论:

第9篇:环境经济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对企业集团理财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著的,从内容上来分,包括经济周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一些具体经济因素(如通货膨胀率、利率、外汇汇率、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还涉及国际经济环境。

一、经济周期

市场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周期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例外,必然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企业在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财务政策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繁荣期,由于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也呈上升趋势,这就需要企业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相应地,企业财务人员要在短时间内筹集资金来满足企业投资需要;在萧条期,由于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不景气,企业很有可能处于紧缩状态之中。由于市场需求减少,可能会给一些企业造成人量产品积压,企业资金流通不畅,形成资金短缺,而对某些企业来讲,由于无法找到可行的投资项日,会造成手中资金闲置,因此在紧缩时期,有时资金紧张,有时资金闲置。企业集团由于涉及的行业多,经营品种多,经营风险被不同程度地分散了,经济周期对其造成不利影响相对较少。然而当前无论从国内还是国外来看,企业集团走专业化道路成为一种趋势,这弱化了降低经营风险的作用。另外,由于我国人部分企业集团形成的基础不是市场,更多的是政府行政干预,因此集团内部理财权不能合理设置,无法适应经济周期变化: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当前市场萧条并不完全是供给过剩,过剩之中有短缺。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大量积压,造成资金短缺、难以为继,急需资金;而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惜贷”现象,致使资金不能被合理、有效地使用。企业集团当前的任务应是及时调整投资结构,从短缺中寻找可行的投资方案,凭借集团优势从内、外部筹集资金,以满足投资需要。

二、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企业理财水平。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企业理财水平也高;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企业理财水平则低。这是因为,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复杂,财务活动内容越丰富,对企业理财要求也就更高。企业理财随经济发展逐渐由简单趋向于复杂,由不完善趋向完善。在发达国家,企业集团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其内部管理己很完善,理财作为管理的一部分,水平自然较高。我国当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活动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其理财活动相应比较简单,再加上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还很落后,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理财的发展。企业集团在我国产生于80年代初,至今只有三十年的发展史,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因此理财水平很有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很多政策变化较快,给企业集团理财带来了许多不便,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理财功能的充分发展。鉴于这些因素,我国企业集团理财人员应向国外大刑企业集团学习先进的理财方式,井将其引入到我国企业集团中来,提高理财水平,充分发挥理财用。

三、经济体制

不同经济体制形成不同的企业理财方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一切经营行为听从政策的指令,而不是很据企业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来决定,因此行理财活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因此理肘显得格外重要。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理财人员缺乏理财意识,使企业集团理财活动非常被动,常常受制于环境,而不能土动地去适应环境,这对企业集团长期发展是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势在于产生良好的规模效应,而这需要合理的投资组合才能发抨出来,从而要求企业集团必须事先做好科学、长远的理财规划以使资金投入到有效的方案中去。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一系列的配套改革措施,尤其是对企业理财行为影响较人的金融业的改革,使企业面临一个全新的理财环境。企业集团由于资金雄厚,实力较强,大部分又实行股份制经营,因此融资渠道广,融资能力强,这些优势都应充分发挥出来,以解决目前资金短缺问题。

四、具体经济因素

一些具体经济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理财行为。国家财税政策对企业资金供应和税收负担有着重要影响,当国家财政紧张时,有可能会增加税收,企业就应控制投资规模,增收节支,约束自我积累。当前国家对企业土要实行“抓人放小”政策,因此一些财税政策倾向于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发展和壮人自己。此外,产业政策、外贸政策以及一些地区优惠政策都会对企业集团理财产生重人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