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经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管理 经济学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的特点及其经济属性
建筑体是具有产品固定性、多样性、价值高、体型大和社会性的一种特殊商品,是建筑经济活动和建筑生产活动的客体。建筑体的建设过程是一种经济活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对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和各因素的管理活动。建筑经济学是在技术可行的基础上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经济分析,为建筑企业制定各种科学的技术方案和改进措施提供经济上的依据。即在保证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少的材料和劳动消耗为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结合经济学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机构
施工企业承接的工程项目往往各具特点并且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建筑企业要实现工程合同所规定的质量、工期、安全和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等目标,施工企业须树立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理念,选用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并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采用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管理。管理机构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两点的建设:
着重增强效益观念。
盈利能力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的主战场,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点和获取经济效益的源头。因此建筑企业要摆脱长期以来效益低、积累少、资金紧张的困扰,管理机构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强化成本意识,把握好决策时机,加快资金周转,讲究资金的时间价值和工作效率、管理效率,从而赢得时间,赢得效益。
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种人才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竞争从根本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是关系企业管理效率的最关键因素。对于建筑业企业来说,人才不仅指素质全面的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还包括那些懂建筑市场经营、懂施工技术、熟悉国际建筑条款、熟悉建筑成本核算、施工现场管理等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一个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必须拥有各种类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建筑业企业要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知人善任,为人才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营造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内部环境,高度重视对工人、技术工人的培训,夯实技术进步基础,提供人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获取效益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实施严格的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离不开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要靠制度来规范操作行为,监理严格的审批报销制度,并规定权限不得突破。
制定项目责任成本控制目标
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根据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程量。根据整体性施工组织方案(部分项目按优化后的工程量计算)、劳务承包单价、材料调查价、设备租赁单价进行二次预算,对地材、劳务用工等调查工程当地价格。根据二次预算工程量及施工定额计算出材料消耗量、用工量和辅助成本的预算。用责任单价与工程数量结合,确定施工队责任成本控制总目标。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成本控制既定目标实施情况。
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要广泛采用包干制度,个人责任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工资的多少。按照工程总量和工期要求,制定出每个施工队和每人每天或每周的工作量,并根据施工质量合格率和单位材料耗用量定期考核每个施工队和每位职工的绩效情况,以求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在满足工艺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单位材料耗用量,杜绝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要严格控制材料的采购和储存成本。
据行业统计,工程材料成本约占整个项目55%左右的资金比例,因此必须要严格监督材料的采购环节。实行公开招标的采购方式,在满足工程设计质量的前提下,采购方采购质量合格、价格经济实惠的工程用料。同时要健全材料的收、发、领以及回收的制度,规范物资的接收、储备、使用和回收的管理。材料管理人员要根据施工规划和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各种材料的合理进场时间和数量,避免出现二次倒运材料的情况,并做好可循环使用的物资回收和清点工作。
(三)优化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编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因此提高编制质量对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方案的选定不能简单的套用以往的类似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分析讨论,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来评定。搞好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造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周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优化、工期总进度计划安排、机械设备效率的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工程建设成本降低,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施工组织设计得以实现。具体措施如下:
1、详实了解工程的各项资料
要认真研究工程设计图纸及各种相关技术资料,熟悉工程的每一个部位的详细资料,在
施工方案的确定时,应先比较施工方案的经济合理性,尽量选用比较经济的施工方案,以达到控制施工成本获取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2、严控工程质量
产品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尤其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成为每一位项目管理者的首要任务。要认真研究建筑工程的质量、工艺和工期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大胆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即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材料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又可降低工程造价。要因地制宜,靠不断加大企业自身的改革力度等措施来保证建筑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要真正实现投入少、效益高,使施工组织设计不但在工期、质量、工艺上有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为降低工程造价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
机械设备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性条件。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需求,适当加大投入力度,采购或者租赁一些必要的比较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是降低劳动成本,提高企业施工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密切配合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需要,能够显著的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做好施工安全管理
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工程的进度和企业的切身经济利益,必须通过各种强有力的措施使之得到有效保证。要加强企业全员的职业素质和安全知识培训,要增加防护用品和措施的配备,要强化第三方监理制度和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易发安全事故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对安全事故实行责任制。
总结:认真研究工程管理与经济学之间的相关性,将经济学理论运用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工程的成本控制,对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建立现代化的建筑管理模式的必要条件,因此建筑企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工程管理方法,以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课程内容的特点。
建筑经济与管理是由技术科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等相互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科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经济观点,较系统地掌握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学会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并对建筑工程具有初步的科学管理能力。该课程包含“三大特征”,具体内容如下:(1)基础弱、跨度大。建筑学学生认为,建筑是一门艺术,建筑设计是学习的核心,重设计、轻技术,在学习上表现为重视建筑构造、建筑设计等专业主导课程,忽视建筑结构、建筑经济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另外,建筑学学生的高等数学和建筑结构基础相对较弱,对运用高等数学、建筑结构等知识来支撑的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的学习,有一定难度。而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内容衔接不紧密、跨度大,知识点琐碎,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转换能力。(2)理论精、实用强。地方性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场工程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培养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用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用实际工程问题来验证理论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既要有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建筑经济在非专业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管理知识与多种专业发生关联,渗透到生活中的多个方面。(3)课时少,容量大。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厚基础、宽口径成为高校追求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自由发展空间,各大高校开始尝试教育改革,实行“3+1”教学模式,即用三年时间完成共性教育,一年时间进行个性化培养,这就不得不压缩理论课教学的学时。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包括工程经济与管理两大部分内容,而课时安排仅为16个学时,形成课时少、容量大的突出特点。
2.教学对象的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龄,思维活跃,但自我意识较强,主张“我就是我”。“建筑是艺术”的观念主导着建筑学专业学生的思想,忽视了建造的技术和艺术的密切相关,建筑学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学科。重设计、轻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是“理念”、“想法”胜于一切,过于重视“理念的创造”,过度追求“灵感”,重视图面的表达而忽视了方案后期的技术性细节以及经济合理问题。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学生为完成建筑设计作业而通宵达旦,在经济、建筑结构等技术类课堂教学中经常缺席。
二、教学内容调整
建筑经济与管理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学科跨度大以及课时量较少,必须根据建筑学专业的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建筑经济与管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和联系,结合注册建筑师职业考试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课程内容还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规程等政策的变化而及时更新和补充。根据建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安排应以应用为主,简明而实用是本课程内容的特色。对教学内容采取“需要、够用”的原则,删除一些与建筑学专业工作关系较小或无关的内容,着重选择与专业工作或实际生活结合紧密的内容。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着重保留“资金的时间价值和等值计算”、“基本建设投资经济效果分析”、“建筑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建筑工程概预算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而且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也有调整。例如,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章节,主要讲解建筑面积的计算、基本建设费用组成以及建筑投资估算和建筑概算文件的编制,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计价等部分与建筑学专业的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可简单介绍或不做讲解,删除“价值工程”、“工程承包合同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等与建筑学行业发展关系不大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人才培养应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适应职业需求为目标。教师应改变“主宰者”、“统治者”的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1.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主体,以讲授理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单调,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的氛围和反馈的渠道,不仅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得到任何的培养和提高,而且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讨论式教学起源于我国古代孔子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美国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在高等教育中重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表达个人的见解,实现自身的个性展示。讨论方式可以是小组讨论或自由讨论,然后由小组或集体推荐一名学生走上讲台将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充当教师的职责。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创新思维,将学生之间的想法与能力进行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外,让学生走上讲台,体验师生角色互换,感受教师工作的艰辛,自觉增强课堂纪律观念。教师也能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长进行全面的了解,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并能因材施教,让学生各尽其才,共同进步。
2.案例式教学。
针对本课程实用性强、课时量少的特点,课堂教学采取少而精的授课原则,宜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就是把工程实践或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模拟成为教学过程所需要的教学案例,不仅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情节,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集体讨论中做出是非判断,从而达到活跃思维、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授资金的时间价值时,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住房贷款利息计算案例,其中不仅包含了利息、利率基本概念,还体现了复利的计算方法以及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实质。案例分析和计算,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认识到课程学习的真实意义。
3.充分利用多媒体。
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学时少、内容多的课程改革趋势,必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改进和更新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大高校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图片、动画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直观生动,动态过程的演示和模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景模拟空间,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认知和理解。但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不会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而逐渐被淘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选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应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摘要:文章针对我校当前建筑学专业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教学管理改革的角度出发,将市场需求应用到教学方法中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提供出新的教学思路与手段,从而总结出适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管理模式。这对我国建筑教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学;人才培养
1人才培养与市场规律
学校的学生作为产品在人才市场中出现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否则将被市场淘汰。学校的人才培养需要应对目标市场。决定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市场的主要因素有二:第一,培养人才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大学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以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目标市场。第二,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市场会影响一个大学培养的人才质量,比如两所层次一样的大学,如果其目标市场不一致,那么它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质量也会不一致。建筑人才是建筑教学改革的目标,即其目标市场为建筑市场,所以为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很好的契合用人市场的要求,那就应该按照建筑市场的需求定向地培养人才。
2市场经济对建筑学专业的需求
2.1建筑学专业需要分析市场需求才能更具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市场也对建筑类的毕业生有了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我们应该及时调整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使得学生们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从而能够在人才市场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
2.2从建筑学教学环节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量大幅度上升,强烈的社会需求和激变的市场对建筑设计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建筑专业教学的改革。
2.2.1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口径
在新的需求背景下,我国应该培养出能够与市场需求相互适应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任何时候,扎实的专业基础都是实现就业的必要保障与前提,所以现阶段的教学还要寻求知识的多样化,在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同时,还应该了解或掌握工程管理、城市规划、土木工程、造价预算等辅助专业。
2.2.2建筑师注册考试加入教学大纲
现阶段建筑师注册考试标准与建筑学教育评估标准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说加强大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力度对现阶段大学生专业教育非常重要。此外建筑师资格考试应该纳入教学大纲中,并且要增加课程与调整课程学时比例,实现建筑法规的加强。
2.2.3加强社会学、心理学、规划学、市场学以及法制法规等教学
让学生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形成全面的认识,从而避免其建筑设计趋于片面性。同时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建筑是一个动态的机制,它不是固定不变的。作为一种市场需求,建筑教学需要和市场发展相互适应。
3从工程实践入手提高综合能力
上述可知,把建筑学专业知识与多方面的要求结合起来,改革课程设置,规划适当课程和做好相应教学规划。具体方法如下: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有目的地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独立性,比如说将实践教学环节加入评分环节和调整老师指导方式,从而更有力地监控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结合。为方便落实建筑学专业的改革方案,以课程设计为整个教学体系的主线,把一些与之相关联的教学体系的课程设计作为辅助,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1教学实践环节与科研相结合
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种纵向课题和一些横向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科研工作,如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建筑测绘、建筑绘图、分析与撰写实习报告等。尽量使学生参与到科研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较大程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2建立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根据学校条件、专业要求确定校企结合形式和实践研究的方法来组织学生实习,既保证设计单位的生产要求,同时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3对建筑学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方法培训组织年轻教师,在兄弟院校交流学习,促进建筑学教学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
4结论
最初建构主义的创建来源于儿童认识世界的过程,因为儿童个体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过程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运用建构主义能够准确地描述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也能很好地说明为何人类需要学习、如何建构事物规律、如何形成理论、情境都含有哪些重要因素等问题。总而言之,在建构主义的思想指导下,能够形成一个全新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而且能在这基础上实现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情境。
2根据课程的特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是主动接受新知识、新理论的个体,同时也是认知新知识的主体,是学习行为过程中的建造者,能在教师的细心指导或其他学生的帮助下,依据现有的情境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掌握相关知识点。所以,在建构主义的视角下,高校的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一人讲,满堂讲”的教学方法,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角色,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紧扣“意义建构”,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举行一些能迎合学生真实水平的实践活动,突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不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老师不断地进行引导和启发学生,带领学生深入学习经济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在理论的分析与介绍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图形、公式与模型,还会用到数学分析的方法。经济学基础也是一门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性能力的课程,与市场营销、生产经营管理等学科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原来的高校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不注意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不重视学生的实际状态,照搬课本上的知识,不能给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学生丧失对所学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更谈不上构建了。所以,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根实际情况选择与学习者的生活更加贴近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讲授,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融会贯通经济学的知识点。例如,在进行“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时,应合理布置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使学生自主参与,深刻理解最基本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购物环境对消费者行为影响”的分析时,教师可领导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去商场进行体验,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现场”的消费氛围,又能体会到销售者和购买者的不同的心里状态。分析“销售者与消费者”这一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扮演每一个角色。
3选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氛围
在建构主义的角度下,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学人员用于传递信息的手段和途径,也创造了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同时也是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课件、影像资料、文字内容等信息资源和工具的辅助下自觉完成学习目标。所以,在高校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习者的角度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尤其是CAI等电子教学手段。如需改进学习环境,可建立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而对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充实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能让经济学的教学途径更加广阔,提高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CAI等相关设备,不断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水平,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的事先学习、自主测试等,加强学习目的,不断充实学习内容。
4结语
革,俨然成为的关键。之后,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对建筑行业
的管理暂定条令,在有条不紊的管理下,建筑业的发展更加迅速。然而,近年来,
迫于种种原因,建筑业向前发展的脚步渐渐慢了下来,在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的今
天,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甚至可以算滞后的。本文就此,结合理论依据,对建筑
业发展和建筑经济研究做一番探讨
关键词:建筑业发展;管理体制;建筑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需要一个有效的理论对其发展的路程进行指
导,而建筑中的经济学能很好地满足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对于有效理论的需求,建
筑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建筑行业的发展规律与经济关系的学科,能够很好的研究建
筑经济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怎样的推动作用,建筑行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应
当对自身进行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在旧的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有
效的创新与改革,要对建筑经济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理性的
思考。
一、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按照我国现有的行业分类来看,建筑业属国民经济中的E类,其中又包括三
大类:第一类是土木工程的建筑施工活动,如:房屋、桥梁、公路、码头、堤坝
等;第二类是各类管道系统和机械设备的装置活动,如:电力输送、通信线路、
供热管道等;第三类是建筑装饰设计活动,如室内装潢、建筑物装饰等。
建筑业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行业,无论是建材生产商、材料供应商,还是勘
察设计单位、审批单位,都与建筑业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除此之外,建筑业还与
城市交通网、城市规划等联系紧密。正是因为我国建筑业系统的过于复杂,相关
部门对建筑业的范围并不是非常明确,还存在一定的分歧,现在大体可分为两种
观点:大建筑业和小建筑业。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勘察设计单位等单位是否属
于建筑业,以及一些相关的专业工程,如铁路、公路等能否包含在建筑业之中等。
由此产生的广义和狭义的建筑业范围,即是上述提到的大建筑业和小建筑业的概
念。
在一些欧洲国家,尤其是工业较为发达的欧洲国家,社会已经普遍接受大建
筑业的概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筑业系统本身的发展与壮大,并且由于建
筑业与其他行业联系紧密的特点,还可以促进其它行业一起交叉发展,易于组建
新的适应这个时代的管理机构以及管理体系,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例如,英国的环境部、区域部以及德国的交通部、建筑部,都是最近几年随着建
筑业的发展而逐渐建立的。由此可见,倘若将建筑业的范围局限于小建筑业的话,
是不利于建筑业未来的进步与发展的,因此,我们应该结合理论,构建大建筑业
的概念框架,并且在大建筑业的思想基础上,来对我国的建筑业未来发展做进一
步的探讨。
二、建筑行业在发展中的理性思考
建筑行业划分为三人类,第一类是与建筑相关的装饰、装修及装饰装修的施
工过程;第_类是土木工程;第三类是建筑中的管道、线路等设备设施的施工。建
筑行业涉及的范围很大,它保障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居住用房,与很多产业都
密切相关,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离不开建筑行业的作用发挥。在建筑行业的发展
过程中,用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发展中的各个方而、各个环竹进行有效的管
理,要正视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对我国经济起到利与弊的作用,不能盲日的推动建
筑行业的发展,必须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对建筑行业的
发展进行有力推进。
建筑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
中的支柱之一。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都密切的相关,建筑行业的发展决
定着我国城乡村建设的发展,改变着城乡村的风貌。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涉及
的范围非常的广,要有效的利用建筑行业涉及范围广这个特点,在各个方而对建
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在建筑行业所涉及的领域里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发掘
一些有利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因素,将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这些综合起
来的因素促进建筑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带动了我国
经济发展中其他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了新的要
求,建筑行业中相关的建筑企业,要在建筑工程项日中重视各个方而的竹能,这
是建筑行业在发展中的一个新要求,也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项
日在建设中如何做到节能,是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
建筑工程项日中的设计人员,要在对工程项日进行总体规划时,充分的利用太阳
能资源,可以利用相关的设备对太阳能资源进行利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动能进行
发电,这能够有效的节约建筑工程项日在建设中对于电能的消耗。其次,建筑工
程项日中的施工过程中应当使用外墙保温这一种方法来节省能耗。外墙保温,实
质上就是将保温隔热性能好的一些绝热材料将建筑物中的墙体固定在一起,增加
建筑物墙体的
保温性能。外墙保温能够有效地竹省建筑工程项日中的能源利用,还能够增
强建筑的耐久性,延民建筑物的寿命。建筑节能使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趋势,建筑行业在发展中要重视建筑节能这一事项,对建筑}J能进行理性的思
考。建筑行业在发展中,应当对一些方而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性的思考怎样的发
展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用理性的眼光看待建筑行业中出现的一
系列问题。
三、对建筑经济的研究进行理性思考
1、加强宣传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想要将建筑经济学带入建筑行业的各个环节中,
想要建筑经济学切实的在建筑行业中发挥出作用,就必须加人对建筑经济学的宣
传力度。例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等一系列的宣传方式,让建筑经济学
切实的应用在建筑行业的各个环竹中,宣传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
就,让人众了解建筑行业的发展历程,这对建筑行业中的建筑经济研究有着非常
人的作用,对建筑经济的研究要持有理性的眼光。
2、要建立一个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的队伍
就我国日前而言,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的人才非常的缺少,在对建筑经济进
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建立一个专业的研究队伍,可以对外广泛的召集研究建筑
经济的人才。在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的时候,与我国的高校、科研机构进行有效
的合作,让专业的人才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还要加强对建筑经济研究人才的培
养,培养专业的建筑经济人才,这样可以有效的解决建筑经济研究人才非常缺少
的问题。在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对建筑经济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能
力与能力进行提高。在对建筑经济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理性的思考建筑经济研究
给建筑行业起着怎样的作用,理性的思考建筑经济研究的研究成果。
3、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信息交流,加大政府投入
建筑经济学相关研究机构还可以与国外一些先进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
系,资源共享,技术相助,向他们学习,在合作过程中积累经验,结合理论知识,
投入到国内的研究中去,研究出对我国建筑行业有指导意义的成果。与此同时,
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帮助建筑经济学的研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
和国外的技术引进双重动力的推进下,我国的建筑经济学研究前景甚是可观。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在以非常迅猛的速度
在发展,这在根本上促进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
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对建筑经济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善这些存在
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在建筑业的发展中,还是需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
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唐庆,李志勋.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3(12)
[2王智.建筑业如何做到健廉有序发展[J].中华建设,2013(26)
[3未峰.论建筑业发展与建筑业的技术经济创新[J].知识经济,2013(13)
[4孙强.浅谈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途径研究[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12(10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结构程序 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007-0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学习本质及教学设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主体价值取向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教学设计逐渐兴起,对客观理性取向的教学系统设计提出了挑战,并受到教育理论界和实践者的广泛关注。
一、意义阐释: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模式的内涵
建构主义教学系统设计特别强调“学习中心”的有意义学习环境的设计,设计的结果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简称CLEs)。CLEs的创建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典型倾向。美国教学设计专家乔纳森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是一种以技术为支持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从中可以展开有意义的、有益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技术作为学习者探索、实验、建构和反思学习的工具,可以使学习者从经验中学习”。[1]可见,学习环境的显著特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是能“给养”或支持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活动,并能与环境互动而建构个体意义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研究构建了许多创新性的学习环境设计。尽管这些方式在应用的范围、技术和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所蕴涵的促进主体有意义建构能力的认识论是相似的,而且在设计上倾向于CLEs的创建和运用。
二、理论框架: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模式的原理
(一)基本原理: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要素构成
乔纳森六要素学习环境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乔纳森认为,CLEs的构成部分主要有:1.问题/项目空间。这是学习环境中的概念与操作的核心,起着聚合其他相关部分的作用。2.相关案例:运用相关案例来支持学习者的相关经验,提供学习“支架”。3.信息资源:使学习者在情境中的应用产生相关的意义。4.认知建构工具:指能承担和促进特定认知过程的工具,以帮助学习者完成问题求解任务,其中包括视觉工具、知识建模工具、绩效支持工具和信息收集工具等。5.交流与协作工具:强调学习是通过协作、共享等社会性方式实现知识的社会建构。6.社会/背景支持:包括物质基础设施、教师和学习者的训练准备情况等。[2]
我国学者关于学习环境的整合设计。根据对学习环境定义的理解,在分析综合各种要素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钟志贤教授认为,构成学习环境的要素主要有活动、情境、资源、工具、支架、学习共同体和评价这七要素,各要素与学习者/教师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其特点在于:其一,强化了“活动”中心。活动作为人与社会、文化和环境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成为其他各个要素变化组合的中心或前提。其二,强调“学习共同体”要素。注重人际互动、广域学习空间、交流协作、知识的社会性建构、群体学习等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三,在资源、工具和评价要素方面,强调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真实性的评价。其四,在情境要素方面,强调学习任务内容和活动真实性。其五,在学习者/教师角色方面,强调学习者学习的五大特性,即积极主动的、情境化的、复杂的、协作的、建构的学习;强调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帮促者,为学习者提供支架;强调“互动”是学习环境诸要素产生效力的灵魂,教师/学习者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互动关系;各要素的变化组合和师生关系的不同性质,便构成了不同的教与学的模式。
(二)基本理论:学习环境教学设计的多元理论模型
学习环境设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理论视野的多元性。多元理论给学习环境的设计提供了多样化视角,丰富了学习环境设计的思维视野,使之更具完整性和实际操作性。一般说来,任何学习环境设计的审视都离不开心理学、教育学、技术、文化和实用主义等多学科视角。[3]情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分布式认知构成学习环境设计的基础理论,它们与其他理论互为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学习环境设计理论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环境设计的多元理论模型阐释
■
(三)结构程序: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模式的程序
学习环境设计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学习者分析为起点,以问题(情境问题化)为导向,以任务(问题任务化)为主线,突显“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通过学习目标分析、教学策略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环节展开,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能力。[4]
三、操作策略: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学”的教学目标分析,其中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其主要任务有:一是确定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和任务起点;二是确定学习主题及学习目标要求。其主要目的是:设计适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主题”,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真实环境下的教学任务,以便展开意义建构活动。提出学习任务,是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和重点。
(二)学习情境设计
基于“学”的情境教学设计通常包括学习环境创设、学习资源设计、认知工具设计等。
1.学习情境的创设。建构主义强调真实情境下的任务学习,要尽量减小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差距,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将“情境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活动化”,还原知识背景的生动性、丰富性,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问题表征,激励学习者在任务主导的问题情境创设中,积极主动地探索问题,开展协作交流,围绕意义建构“主题”(或“学习任务”),进行情境创设,实现知识意义和主体意义双重建构的根本目的。
2.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基于“学”的情境教学设计中,必须选择教与学所需的学习资源,并设计这些学习资源的应用方式,以更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
3.认知工具的设计。认知工具是支持、促进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媒体。常用的认知工具有六类:问题/任务表征工具(案例、可视化工具等)、静态/动态知识建模工具(数据库、语义网络等)、绩效支持工具、信息搜集工具、对话协作工具(学习共同体等)、管理与评价工具等。
(三)学习组织设计
学习组织的设计也是一种教学策略的设计,它包括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和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
1.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有效学习而嵌入学习环境中的各种学习策略。其核心是要充分体现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对学习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策略和主体特征,应当设计和选择不同的自主学习活动。如表2所示。
表2 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自主学习策略设计
■
2.协作学习环境和活动方式的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又称“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 Knowledge-Building,简称CKB)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共享-论证-协商,以深化完善对学习“主题”的意义建构。其方式主要有:竞争、辩论、伙伴、设计、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如表3所示。
表3 协作学习环境和活动方式的设计
■
3.教师指导策略和指导活动的设计。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中,学习者是学习性主体,教师是主导性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导航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设计者、帮促者。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需要在学习环境中确定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认知工具。
(四)总结与强化练习
适时的教学总结可有效地帮助学习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总结要简明扼要,总结后,应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套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以便检测、巩固、拓展所学知识,纠正原有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环境教学设计则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因此,其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其评价取向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更加关注学习任务的整体性评价,学习参与度及社会性评价等。但同时,应注意避免忽视教学目标达成、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和忽视自主学习设计评价的倾向。
[ 参 考 文 献 ]
[1] Jonassen,D.K.Peck&B. Wilson(1999).Learning With technology 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 Prentice Hall.lnc.l94.转引自: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 Jonassen,D.K.Peck&B. Wilson(1999).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Prentice Hall.Inc.195.
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教学模式有很重要的作用,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加有力的手段。其创新之处具有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创新性,教师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办法创新课程,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微课,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实现按照自己需要去有针对的学习,可以重复实现知识的记忆。第二、主体性,实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实现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整合手段。如果想要让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就需要进一步的计划实施,让这一想法运用到实际当中。首先要实现备课教学网络化,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联合学校网络完成网络备课,在公共校园网上共享建筑经济管理教学的教材,利于学生的预习,经验交流。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园资源共享网络库,在资源库提供共享有用的知识,如: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教学材料等,为学生的更好学习建筑经济管理知识提供方便的知识库。进一步引进先进的多媒体来辅助实验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网络化,让教师能够更好地结合实际社会经济发展讲解建筑经济管理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具有发现问题并采用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建筑经济管理学科的整合。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做到有好的技术和设备要有优秀的教师来使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这些工作中,除了实施实验教学发展的方案,还要加大宣传、鼓励更多的工作者参与信息技术辅助建筑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的工作中。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新模式,是提高高职院校建筑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创立学科品牌、提高院校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推进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积极积累实践经验,也是现阶段为社会提供符合现实需求的建筑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措施。
(一)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
高职院校应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形式的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注意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提升教学形式的互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如演讲、团队讨论、现场问答等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加强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并主动做好课前准备和课后复习工作。积极搜集资料,全面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形成乐观进取的性格特点。
(二)联合多方力量,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教学
【关键词】图书馆;格式塔心理学;图底关系
【 abstract 】 this pap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through investigation wa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ampus library of railway the design a discussion. This research is to help readers to build a more pleasant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a more humanized to read a space.
【 key words 】 the library; Gestalt psychology; Figure the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中南大学铁道校区图书馆建于1960年,由原长沙铁道学院图书馆发展而来,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时代在进步,同学们对图书馆设计布局的整体需求也都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次调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图书馆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调研结果如下:
图书馆的外部环境
建筑整体造型设计
在铁道校区,图书馆是最有特色的一栋建筑,其形如火车头般的造型向人们宣示着其几十年来的峥嵘岁月。
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当不同空间类型作为某种环境类型被人们感知之后,就会以环境意向的形式留在人们的脑海中并形成回忆。同时,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原则先天有一套心理规律,它强调形体的完整性。从其三大原则之一的“图底关系”来看,图书馆的造型设计便是有意强调图底之分,使之被感知为图形,不仅符合人的审美需求,而且有助于突出建筑的视觉冲击,强调其存在感。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铁道校区图书馆的整体造型设计很成功。
图书馆主入口
入口是建筑的主要要素之一。铁道图书馆的主入口在设计时既考虑到了迎合图书馆的整体造型,做到了醒目但不张扬。这告诉我们,就建筑本身而言,我们也要考虑他的“图底关系”,我们可以把重要的元素处理为“图形”效果,而把建筑本身处理成“背景”效果。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景观,我们在设计时都要确定哪些要素是图形,哪些要素是背景。一旦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出现混淆,则可能导致整个设计意义的丧失。铁道校区折中式的图书馆主入口设计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图书馆的内部环境
中庭
图书馆中庭是一个用方柱支撑起来的开敞空间。我们注意到中庭的采光设计并非采用传统意义上的天井形式,而是通过二楼的连续玻璃窗引入大量光线,与一楼的昏暗形成对比。笔者认为,这种采光设计与西欧中世纪教堂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种自然光从高处一泻而下的同时,给人以一种神圣的感受,让人顷刻间萌生一股敬意。这种细微的设计或许正是出于“这是一片知识的海洋,一处神圣的地方”的考虑。
在从图书馆通入到阅览室的地方,空间一下子由原来的开阔明亮变得低矮阴沉,尽管有人工灯光的照明,但依然难以让人保持那种紧张的情绪。读者在穿越这一过渡空间的时候,容易产生安静的心情,为之后的阅读、自习提前做好准备。
阅览室
阅览室是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以下根据调研观测结果,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阅览室进行具体的行为分析。
2.2.1私密性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封闭原则理论表示,被围合的空间往往具有较强的领域感,给人以强烈的场所精神。这种场所精神往往能给人以一种私密性。
人对私密空间的选择可以表现为一个人独处,或者几个人亲密相处不愿受他人干扰。在匆忙的校园环境中,同学们都极其向往能拥有一块远离喧嚣的清静之地。这种要求下,特别是在图书馆的自习室,在同样的面积内,如果每个座位是围合的要比不围合的在整个空间内容下的人要多。因为从人的心理角度而言都要求一定的私密性,在不围合的情况下,人们喜欢隔个位置座,也可以说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而在围合的情况下私密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在三楼中文图书阅览室的自习区,我们注意到,其自习桌的设计便有了出于私密性这方面的考虑。单个独立的自习区域,不仅考虑到了与左右同学的隔断,同时也考虑到了与面对面同学的空间隔断设计,这种考虑便为每名自习者提供了一个相对较为独立的空间。
2.2.2领域感
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和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和对所占领域的权力象征。
就领域感的行为表现而言,在图书馆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占座。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图书馆占座现象很严重。显然,这是一种领域感过强的表现,占座者将“公共空间”视为了“个人空间”。领域感表现过强的占座现象一方面给占座者心理上带来了不要经常去抢座的满足感,但另一方面又给他人带来了厌烦的心理情绪。针对此现象,笔者建议图书馆管理员加大管理力度。
2.2.3便捷性
从环境行为心理学角度而言,环境对象要为它的使用群体提供便捷性,即让需要它的人能够方便的到达它所在的位置。针对这一原理,我们主要调查了图书馆内部交通的便捷性。
据实地观测,我们发现,图书馆楼道大约只有1.8m左右宽,按照人与人之间安全距离来看,最多只能并排走3人。但是在图书馆闭馆时间段,人流量是很大的。同时,调查发现,新馆五楼的中文图书阅览室和六楼的外文图书室基本上无人问津。我们推测这应该与楼层太高,上下交通不方便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楼道便成为了同学们对通行便捷性需求的一个瓶颈。为了满足同学们对交通便捷性的心理需求,我们建议图书馆在合适的位置可以适当增设一部只能通往五、六楼的电梯,或者在醒目的地方再增设一部楼梯。
2.2.4安全性
安全性是人们的一项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针对读者对安全性的需求,我们对自习室、资料室外的包裹存放柜安全性进行了一项合理性调查。大部分同学表示在图书馆遗失过物品,其安全性不够,还有待提高。
2.2.5颜色、声、光环境与心理
颜色能够影响所处环境中的温度感觉、空间知觉及情绪。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主要装饰颜色为偏黄色的暖色调,这种颜色可以避免空间给人以空旷感,同时让人心情愉悦、平静。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同学表示自习室、资料室色彩协调,让人安静平和;少部分同学表示色彩单调,让人烦躁。科学研究表明,黑色会分散人的注意力,使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少部分同学表示阅览室色彩让人心情烦躁,我们推测应该是自习室或是资料室的某些区域光线过于黯淡造成的。
对于图书馆的声环境评价,同学们普遍表示噪声一般,偶尔影响学习。这说明图书馆隔声效果设计的不错。
在室内环境中,光不仅能提供照明,还能作为分割空间的重要手段。光同时还能直接影响到使用者对物体、空间大小及形状、色彩等的感知。尽管同学们对图书馆光环境的满意度还比较高,但是,对于图书馆对光的利用,我们还可以做到更合理,如通过光与环境的结合界定出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光线的巧妙运用,改变墙面单一色彩给人视觉带来的枯燥,将环境中的光、色融为一体,从而使使用者产生美妙的心理感受。
其它问题
我们还对自习室桌椅摆放间距、同学们在图书室看书时位置选择、图书馆各功能区使用情况、读者去图书馆的陪同情况等进行了一番调查。
综合各项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同学们对我们图书馆的整体设计还算是满意的。
结语
以图书馆为例,结合环境心理学对其计进行一番剖析后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环境心理学其实无处不在。我们只有在对其有了足够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0.
关键词:景观建筑;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发展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景观建筑学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是综合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园林建筑学等众多学科内容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强的完整的学科体系,目前在我国城市的建筑规划与城市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说,景观建筑学主要包括了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这两大方面内容:景观建筑学的自然要素要求相关景观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与周边的自然环境有高度的相互呼应的关系,其规划设计不仅仅不能破坏自然生态,而且要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整体上提高景观建筑的艺术价值;景观建筑学的人工要素要求景观建筑的规划设计充分的关注人的使用这一层,而且要能够对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健康均起到推动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所以也可以这么说,景观建筑学的根本便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城市社会的整体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一、景观建筑学主要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
1、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最终都是要归结到为人服务的初衷上来的,所有的设计学科都是如此,景观建筑学亦是一样。所以,“以人为本”理所应当被作为景观建筑学设计的最基本理念之一,也是设计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景观建筑设计中的“以人为本”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以及自然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来说的,作为一个景观建筑设计师,就应该把服务人与自然这两大目标作为自身工作的永恒追求,直接的说,就是否能执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关系的是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与可持续发展问题,丝毫容不得马虎。从根本上来说,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做到的是正确认识与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从分协调好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自然保护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平衡双方利益。以人为本的设计观要求在设计中具体的、全方面的、正确的体现对人的关怀,任何侵犯自然利益、破坏生态平衡等对自然资源进行过度开发的行为均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所不能容忍的。
2、与自然相协调的可持续性设计观
作为景观建筑,除了其功能性与观赏性之外,人们往往考虑的最多因素便是其作为一个人工产物如何能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如何保持其生态性原则。这便是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性设计观所强调的地方。与自然相协调便要求做好以下几点:
(1)尊重景观地域性及建设场地的实际特点进行设计。尽量从当地找寻与之相符合的景观设计元素,使建成的景观建筑能够更快的获得认可并很好的融入当地的整体景观之中,保证新兴的建筑景观不与已存在的自然或文化景观的格局相悖。
(2)顺应自然进行生态设计。要做到自然与设计相互协调,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充分地利用自然植物和乡土材料,使之与设计的景观建筑融为一个有机体。比如说,对于建筑中的水资源,可以依靠充分利用规划设计,使之可以最大程度的依靠自然水资源来维持正常运转或景观需要,这是进行生态设计的众多可行方面之一。
3、突出展现文化与历史魅力的设计思路
突出展现文化与历史魅力的设计思路要求深入挖掘景观建设区域的文化内涵与人文历史,以这些元素为特点使之充分的体现在景观建筑实体中去。景观建筑所关系的不仅仅只能从生态环境这样单一的方面去进行考虑,它更可以成为地区甚至是国家、民族层面对自身文化历史的认同和肯定,同时也是一种宣扬手段。充分联系、展示了当地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建筑对构筑人们对自身文化、历史的高度归属感作用巨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甚至能影响以景观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为联系的区域居民的情感团结,有利于区域社会更加健康积极的发展,这无疑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另一个接入口。结果往往却是多,各级政府每年能女
二、如何搞好我国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本文之前谈论到了景观建筑学的一些基本的设计理念与方法,但是由于景观建筑的规划建设囊括了城市规划、建筑工程、园林景观规划建设等诸多行业学科,其实际执行起来并不是简单的按照上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多学科多人员来共同参与协调解决实际困难。下面就实际执行层面如何搞好我国景观建筑学的发展提出两点简要的建议。
1、加强专业间的沟通合作
根据之前的分析介绍不难知道,景观建筑的规划设计及建造主要涉及了规划师、风景园林师及建筑师这三大方面的专业人员,虽然他们各自工作的侧重点不同,但是统一的目标都是为了构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就规划师而言,其主要工作内容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方面:总体规划需要明确规划处城镇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行城镇总体的空间布局规划,做好功能区域道路等骨架结构的划分;详细规划则是与建筑学领域具体联系密切的部分,需要做好具体功能区域的面积、容量等技术指标的确定工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因此也是与建筑师密切相关的。而风景园林师的工作则是偏向于城镇景观的设计,其工作目标便是构筑高质量的自然人文环境来为居民的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支持,具体工作内容包括:区域土地生态环境与资源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镇绿化设计、城镇风景区及景观资源保护设计以及城镇环境整体空间美观设计等等。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风景园林师还是规划师,其工作内容都与建筑学联系密切,而建筑师作为与实际建筑的设计与建设最为密切相关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并不是简单的设计并建造出相关建筑这么简单,而是也需要结合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方面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景观建筑的实体符合城镇整体规划及风景园林设计要求,符合城镇未来发展的需求。因此,景观建筑的任何相关行业人员并不能是孤立分隔的进行各自的工作,而是应该加强各自之间的沟通,加强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在各专业人员之间建立正确合适的主导和辅助关系,以大融合的角度共同促进景观建筑学的发展。
2、培养具备多专业背景的景观建筑师
由于景观建筑学所囊括的专业众多,各相关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协同必然是未来景观建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而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单纯的将各不同专业的人员进行整合是一件难度不小的事情,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更是会产生种种复杂的不可预见的问题,因此培养具备多专业背景的景观建筑师便是解决专业协同矛盾的最佳选择。具备多专业背景的景观建筑师需要结合影响景观建筑的各个方面因素,对其进行综合整理来进行景观建筑的规划、设计,并对实际项目的实施进行具体的管理。对于解决影响景观建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举多得的良策,而我国目前这方面人才仍然缺乏,培养机制也不完善,需要努力加大相关的投入。
三、结语
目前阶段景观建筑学在我国正处于起步不久的阶段,但是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我国早在古代便有诸如杭州西湖、江南园林等颇具当代景观建筑学特色的建筑物出现,因此完全可以相信,只要我们重视相关专业的发展与融合,重视相关人才特别是具备多专业北京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国未来景观建筑学的发展必将表现出后劲十足的态势而真正走向“城市、建筑、场景一体化”的规划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