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第1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教育;模式;应用

本文探究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与传统游戏不同,数学课堂上的游戏需要很高的科学性和教育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一、什么是数学游戏教育模式

什么是游戏教育?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解释。有的学者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精神导师;有人认为游戏是儿童在生命前期的经验积累,是他们体察成人世界的基本方式;还有人认为游戏是儿童自身创造出来的一个理想世界。从这些论点中我们可以得出,游戏对儿童的性格和情绪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游戏是儿童精神世界形成的最初方法。数学游戏对于培养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作用。

二、为什么小学数学要引入游戏教学

早在古希腊时期的学者柏拉图就明确提出要以游戏的方式教育下一代。这说明游戏不仅自古就有非同寻常的教育作用,更适应了现代提倡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人生命的五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所以从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十分重要。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第一个时期,也是学生智力、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快速增长的时期,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时期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游戏以一种天真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屏蔽来自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中的不良信息,使他们保持天真和纯洁;同时也能够增进师生间的良性互动,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可爱。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教育模式的创新

1.学生是游戏的主角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真理。仅仅通过教师在黑板上讲解和演算传授的知识是没有效果的,最终只会导致数学在学生心中变得越来越难的尴尬境地。游戏则弥补了原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学生的地位提高了,变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通过与同学进行比赛,体会竞争的快乐;通过小组协作,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教师则变成了游戏的引导员和监督者,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留给学生。这种师生间角色关系的转变,是教育的一大创新。

2.对游戏效果及时反馈

游戏过程固然重要,但是游戏教学的结果反馈也很关键。这种反馈讲究时效性、双向性和可调整性。时效性是指反馈一定要及时,要在学生仍记忆犹新的时候就对课堂教学成果和不足进行总结。双向性不仅指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需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可调整性则指这种游戏教学的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如果其中有不足,要及时调整方向。

3.游戏引入课堂的“三适”原则

“三适”原则分别是适当、适时、适度。第一,游戏也有局限性,所以不能所有数学内容的教学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如果当时课堂需要严肃认真的氛围,就不能引入游戏,只有在教学内容轻松,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才能引入游戏;第三,通过游戏来教学固然有很多优势,但也不能没有限制。只有达到了这三点,才能从游戏教学模式中取得良好效果。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类最为可贵之处是人存在思想,能够进行思维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样需要认清学生的思维特点。然而目前的教学教师更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熟练情况,不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很难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感情,不愿意主动思考。而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其实就是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在理性学习的同时进行感性思考。保证思维训练和认知训练共存,是教育学发展至今最大的成果,目前小学生想要在数学领域全面发展,离不开游戏教学模式。

四、总结

在游戏教学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会关注和其他成员的交流和合作,会激发其积极的兴趣,这些都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笔者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古今中外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大都在童年时期有过一段自由且放松的学习经历。由此可见,将游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虽然目前游戏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进行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一定会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慧娟.教育游戏的国内发展现状及其启示[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3):29-30.

[2]王琴,崔春梅,张义兵.学习、游戏可兼得——初探在线教育游戏及其教学策略[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40-42.

第2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各个要发达国家对本世纪以来各自数学教育发展历程作全面的考察,出台了一系列数学教育发展纲要和数学课程改革蓝图。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发达国家中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数学算数》(英国学校数学教育调查委员会报告)、《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及前苏联等国资料的分析,各国数学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问题解决

开发智能是各国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近10多年来,国际上研究并推广的主要成果之一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育中,问题是学生面对一项任务时才出现的,这项任务通常是由教师或教科书布置的,而且往往没有给问题规定解决方法。当学生在问题中找出一 个适当的“模式”时,他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把问题解决作为数学教育的核心,是美国数学教师协会于1980年正式提出的,此后很快跨出了美国国界,被英国、日本等国引进。美国数学课程把“解决问题的数学”作为第一项标准,认为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中心,是全部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所有数学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这一标准强调,在鼓励和支持解决问题的课堂中,要进行广泛而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探讨。学生应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分享他们的思考和探讨,应学会用几种方式表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他们应该像评价问题答案那样,学会评价解决问题的过摸。当儿童通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应遇到较多的完全不同类型的复杂问题,这些问题产生于现实世界和数学内容本身。

重视问题解决已成为发达国家数学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日本最近公布的学习指导要领中,十分重视将数学活动全部纳入“问题解决”的视野。德国在数学的跨学科目标中,将“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列为五大目标之一,并指出:“促进这两种能力的首要条件是安排以解决问题为方向的教学。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最佳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和推测答案。”

2.强调数学应用

强调数学应用已成为发达国家的共识。他们的课程从一年级开始就将数学知识和应用相结合,作为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各年龄阶段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如钱币的兑换和计算,价格和购物计算,各种购物方案的确定和评估,时间和行车时刻表的使用,长度、面积、体积、容量与重量的估计和测定,旅游中的问题,居室与建筑问题,出版印刷中的问题,说话频率的测算等。

3.促进数学交流

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之二,就是作为交流的数学,认为:如果学生想要进行数学交流,并且经常地应用数学,就可以把数学作为一种语言。数学交流即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多用游戏的方式)来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将自己的数学思想用动作的、直观的形式或数学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交流可以帮助儿童理解直觉的观念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描述、交流、倾听、书写和阅读是交流的技能,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构建知识,学习他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并且澄清自己的思维。当教师提出要探索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解释他们的想法时,教师就推进了交流的过程。

教学中的交流过程,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特别重视创设情景,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去动手、去讲、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别人的表达。因而课堂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小组活动和大组交流。

4.加强数学思想方法

当前和21世纪很少会有人用那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现代社会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从小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和启迪,以便为将来能够解决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打好基矗这也是一直将发展数学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的原因。

发达国家的做法,是从学生熟悉的周围环境出发,在学习掌握数学内容的同时,逐步形成对提高人的数学素养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比较、分类、类比、对应、排列、代换、组合、取样分析、尝试、估测、模型化、推理等。

第3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1.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状况,同一个年级的数学教材会出现这个年级语文教学中不曾出现的语言信息或者语言知识,这印证了各个学科之间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同时也对语言教育在小数数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做出了证明。比如,在语文课中小学生没有学过“数数”这个词,反倒在数学中出现了,前一个字是动词读三声,后一个字是名词读四声;在数学中还经常会遇到一些在语文中没有学到过的多音字,像“奇数”,学生知道奇怪,但是却不清楚这个发音,学习完数学之后,便会对这个字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在学到循环小数的定义时,数学教材上是这么写的“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果学生对于这种语言形式不理解,那么更加不会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了。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合理的语言教育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

2.为数学情境教学提供了便利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并加强了对其的培养,这也说明了情境教学开始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但是在小学阶段,如果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不能很好地做到衔接互补,肯定会给教师的情境创设带来一定的阻碍,而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的衔接就体现在语言上,如果语言教学进行不顺利,情境教学相信也会很好地实现,对于在情境创设中涉及到的现象、建筑等的描述也会受到限制,学生不会清楚地理解情境中运用的专业术语,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无头绪,甚至降低学习效率。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地开展语言教育

1.注重语言教育的规范性

由于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和崇拜,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实施语言教育,首先教师就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使语言更加规范。

(1)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或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自己的语言进行严格的训练和要求,做到语言简洁、重点明确突出,使学生很容易就明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可以有针对地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解人民币这一课时,有些教师出于活跃课堂气氛的角度考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乐场情境,讲解的是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小红妈妈带小红去游乐园玩的场景,并花了很长时间介绍他们玩的设施和内容,学生也积极地做出回应,可是重点一直到半节课后才讲出,说他们去门口买票。这种方式从表面上看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什么地方就很难说清了,并且非重点消耗的时间过长,重点不够突出,对学生掌握知识起不到推动作用,其实教师完全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方式:直接把人民币拿出来供学生欣赏和学习,重点明确突出,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2)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还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有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更加主动,促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例如,在遇到一些数学计算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可以看一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梨,这些梨被摆了几排,每排几个?接着再问,如果把这些梨分给小丽、小雪和小亮,每人分四个,够不够?然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理解题目,最终正确解答这些问题。

2.对学生的表现多鼓励和赞扬

小学生是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扬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多给予赞扬,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加赞扬学生的积极主动。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很活跃,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认同和赞扬,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这种学习态度。例如,某位小学生在课堂上总是很活跃,对于教师每次提出的问题总是积极举手发言,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说:“A同学非常好,可以积极地配合老师,但是老师相信A同学肯定也想给其他的学生一个回答的机会,看看其他同学的答案是否与A同学的相同呢,所以我们这次换B同学来回答好不好?”这样既不会打消A学生的积极性,又很好地解决了A学生独占课堂的问题。

(2)多多鼓励内向的学生表达自己。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学生受到家庭环境或者教学思想的影响,比较害怕教师,在课堂上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怕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受到教师的责罚或者在同学们面前丢面子,这就需要教师主动与他们多沟通,让他们消除畏惧心理,鼓励他们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鼓励。例如,笔者有一个学生,非常乖巧,非常遵守课堂秩序,上课也很认真。但是很不好的一个特点是她害怕教师,每次让她回答问题,总是很紧张,会的也会回答错误。这时教师就要鼓励说:她可能太紧张把答案忘了,咱们让她坐下想想再回答吧,经过多次的尝试,这个学生不再畏惧教师,并更加喜欢数学,在班里也变成了活跃积极的一分子。

(3)对成绩相对较差的下游学生多家鼓励。小学生学习不好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这些学生遇到问题向教师请教时,教师要多多鼓励他们,多一些耐心指导他们,而不能责怪他们学习不好。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教师出了一道题18÷6×(17-9),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对于计算的先后顺序经常出错,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多点耐心,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告诉学生应该先算哪个,后算哪个,并在每步做完后都给学生一句鼓励的语言,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3.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第4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专业化教育;改革

自从2001年开始实行新课程改革标准教育至今,我们已经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以及调查研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小学教育专业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教育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小学数学专业化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改革现状

1.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教学理念落后

小学数学专业化教育大多数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目的很明确,是为了考试得到好的分数,教师也是同样只注重结果,而学生学习的过程被忽略了。大多数的教师仍然采用过去“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在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及时良好的沟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效率严重受到影响。小学数学的专业化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不可能实现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目标。

2.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教育的课程过分学术化,大部分都是直接挪用高等学校的教育模式,课程的设置与小学生的自身素质与个性特点极不相称,课程的设置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不合适的课程设置对于学生的专业化教育根本不可能有帮助,再加上教师自身能力的差异,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小学数学教育的专业化更是难以实现。

3.“去数学化”现象,对基础教育改革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生机,但是“去数学化”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在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不断融合的数学教学课堂上,寻求其平衡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领域。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力度之大,是前几次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更为突出,这体现了数学探索的本质。

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改革的对策

1.以小学生的实际为基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数学教育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小学数学教育更是如此,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重点应该在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有对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注意,以推动数学课向纵深方向发展。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毕业于中等师范学校,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自身素质有限,对于数学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偏差,从而不能准确地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相结合,所以做一名有数学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已经成为现阶段教师努力的主要目标。

2.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重要地是能应用数学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数学的价值才能真正地得到体现。虽然小学数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简单的知识里面却蕴含着的数学思想却是十分有用的,这些数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对数学思想的兴趣。学生独立而充分的数学思维活动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懂得数学步骤、懂得数学概念、能够解决日常问题和数学推理以及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教学有效性的核心。

3.加强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

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将学生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传统的观念对于小学数学思维教育的认识相对比较片面。我们需要新的研究视角对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化的又一问题,教师创设有价值、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对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

4.加强对课堂教学科学性、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都要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的,因此,课堂教学在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转变原有的落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将自己的人格魅力融入到教学之中,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态度都会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好的教学方法以及治学态度会为学生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我国的小学数学专业化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更值得关心的是农村的新课改工作,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同的条件决定了教育水平的差异,我国农村的教育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数学的专业化改革很难有效实现。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是一项需要长期共同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在国家对农村教育事业加大支持的契机下,农村小学数学专业化教学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及实质性的支援。数学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敢于承担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研究课题,开展更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促进小学数学的专业化建设。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成为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合作者、指导者者的角色,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创设针对性的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思考问题的机会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启发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平等、自由、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对塑造学生的特性和形成健全的心智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启发式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因此,新课改下,实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行启发式教育的有效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改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改变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方法,让学生从“学会”变成“会学”,逐步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分析问题思路和解决问题方法。如在学习三位数乘法计算时,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乘法计算、两位数乘法计算,总结出乘法计算的通用法则,进而掌握三位数乘法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一位数和两位数的简单计算练习,如4×6,14×6,42×6,14×26,然后再增加难度,让学生计算114×126,这样,学生既有效地复习和巩固了一位数乘法计算和两位数乘法计算的方法,又深入理解和掌握了三位数乘法的计算要领。这要比教师直接讲解三位数乘法计算法更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思考中去学习,在思考中去探究,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引导的过程中大大加深了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创设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还可以得到一定的启发,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顺利开展。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注重对学生的点拨

小学生的年龄虽然比较小,但好奇心却比较强、思维非常活跃,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这些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启发式教学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巨大乐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动力,这样才能推动启发式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由于小学数学知识连贯性较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设系统的知识体系,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连贯,方便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小学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还要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而建立并完善知识体系。另外,启发式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的方式,既能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又能让学生在提问中得到正确的指点。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点拨,开阔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清头绪,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学习“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时,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写出几个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和几个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让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对比,看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关键是在分数的分子还是分母;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如果将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会怎样?这样的点拨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困境、打开思路,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这样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三、结语

第6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感教育;学生体验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近代教育家夏D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这句名言揭示了情感和爱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没有情感和爱就没有教育。具体到数学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数学教学产生爱,产生兴趣,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教学中,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断询问,永不放弃。同时,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的惩罚和监督,而是依赖于学生的情感,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伴随着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否在积极有效思考问题,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

1.创设充满情感的教学情景

数学教学是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问题是存在于情景中的,情景设计中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这使得教学情景也成为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机。

2.活用教材,渗透情感教育

教材是数学教学最重要的资源,当然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资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情感教育的内容,但是并不占显著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有效素材开展情感教育。例如,在“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统计班级学生的生日,在记录每一个学生生日的基础上,按照月份统计出学生的生日,然后采用图表、柱状图等形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关心同学的教育,组织数学活动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然后在学生生日的当天送上全班同学的生日祝福,将情感教育与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再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基本内容学习后,设计问题情景,今天小明家开展家庭聚会,爷爷奶奶、叔叔婶婶都来小明家作客(小明家3口人),中午家里用饺子款待大家,一盘饺子23个,妈妈让小明分给大家,请问小明应该怎么办?根据今天的知识,大家都知道最后余下两个饺子,该给谁呢?教师通过转化,设计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开展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实施的重点是要有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充分参与活动,才能够对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有所感受,并表现出一定的行为。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是最重要的情感教育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精神。例如,在“图形与变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原始图形――直角三角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图形变换的相关知识设计图案,看哪个小组的造型最多最有创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激发组内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发表意见的要求,才能够促进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比如,一个学习小组在各小组都还在进行完全相等的三角形的变换时,分析到教师只规定了直角三角形而并没有规定是同一大小的三角形,因此在图案造型中开始使用不同大小的三角形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图案的花样立刻呈现出多样性,有的图案经过不同的叠影造型还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感觉。每个学习小组学生对选出的三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起了彰显个性的名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有思想的碰撞,有成功后的喜悦,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活动,在不断和倾听和交流中,体会活动中的情感。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渗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必然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充满情感的问题情景,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增加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胡 姗.让“情感”之花开满课堂――小学数学中的情感教育[J]. 考试周刊,2012(64):66―67.

[2]王 群.情感决定学生成败――浅谈情感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J]. 科技信息,2008(31).

第7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 小学 数学教育 创新意识培养

一、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属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负造就、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能够与新世纪竞争相适应的新时代人才的时代重托以及光荣使命,而这也属于当今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个人在一般思想逻辑规律以及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一种新颖独特、高度灵活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思维活动就是所谓的创造性思维。针对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属于时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阐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方法。

二、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以及创新氛围的营造

通过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的设计,对于同一来源的问题促使学生寻求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答案,使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进行此类思考题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辩论、争论、讨论,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利用已有知识进行问题的解决,不仅如此,还可以训练学生采取多种渠道以及多种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开始是质疑问难。所以,针对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动、好问、好奇等特点,对于学生的善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创新的意识得到培养。

例如:应用题解答。一个施工队在5天内修了450米道路,按照这个速度要修3600米道路需要多少时间?学生给出了四种方法解答:①5×36OO÷450;②5×(3600÷450);③5÷450×3600;④3600÷(450÷5)。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肯定了后三种解法,至于第一种方法不正确,不能讲清。这时,有的学生产生了疑问,如果方法一不正确,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是正确的呢?为了将这个问题弄清楚,则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于是一个合理的答案便得以产生了:如果需要5天修1米路,先对之前扩大450倍,修3600米道路则需要(5×3600)天,相对原来也扩大450倍;若缩小450倍,就得到了5×36OO÷450,就是修3600米道路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假设,通过对定论质疑创新而来。

四、打造良好课堂教学氛围

经过心理学研究发现,课堂教学除了是技能训练、知识传授的过程,同时也属于师生交流共鸣、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打造一种师生平等合作、心理相容的良好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的帮助学习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必须对学生成绩好的学生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一视同仁,将师生间的距离尽可能的缩短。任何一个亲切的抚摸、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期待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爱的鼓励,这属于情感的一种交融,因此,打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学生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认为: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若学生具备充分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那么他自然的就会进行认真的钻研、积极的思维。就像讲解“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数,教师都能够马上说出其是否可以被3整除。学生不管给出多大的数,教师都可以对答如流,因此学生会自然的感到吃惊,想进行秘密探究的欲望很自然的形成了。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较好的得到激发。

第三,对学生及时的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以及动力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若教师能够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将祝愿、鞭策、表演等激励因素融入言语之中,很容易达到“一语三春”的效果。在课堂上,提问通常可以用“谁还有更好的想法”、“谁敢来试一试”、“谁来争取”的语言表达,这种激励性语言能够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有效的激发。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则可以说“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回答的真不错”、“这次说的不好没关系,老师相信下次你一定能行”等。学生听到这些话能够有成功的愉悦,鼓励学生进行不断的努力,让学生在情绪高涨、信心十足的状态下学习,这样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是主旋律。进行教学过程优化、对学生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使创新意识不断增强,使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尽最大努力进行创新教育氛围的营造,提供给所有的学生一种发展创造力、表现探索欲的机会,不断发展所有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畅孝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1(7).

[2]何欣.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2).

第8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展开与折叠》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和任务设置不合理,课堂枯燥乏味

在《展开与折叠》一课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让学生对正方体模型进行裁剪,以此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这种做法导致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对知识的渴望度不高。

2.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生生交互缺失

在传统教学中,该课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互。交互的缺失使教师无法根据学生对“展开与折叠”知识内容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缺乏学科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探究过程

《展开与折叠》一课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建立各种展开图中的面和立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而学生手中的模型数量有限,对实物模型重复的剪切和折叠也会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这些大大降低了教学效率。此外,由于教师无法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做到个别化教学,所以学生也无法进行个性化学习。

4.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该课的原有教学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即课程结束时通过测试检验学生对“展开与折叠”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由于缺乏对学生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所以这种评价方式很难使教师找到导致学生出现知识漏洞的根源,从而使得教学效率偏低、学生知识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电子书包环境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支撑作用分析

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电子书包是具有完备的硬件设施、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恰当的支持服务的环境。硬件设施不仅包含个人便携式学习终端,还需要配套的教室硬件环境,如无线网络等;学习内容是指电子书包中的数字资源、学科工具等;支持服务包括教学系统、交互系统、管理系统等,服务于课堂管理和师生互动等。

1.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工具

如下页图所示,电子书包中小学数学资源平台能提供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教学所需的生活情境、数学模型、教学互动动画、课程标准案例等素材资源,所需的公式、图形、图表等编辑工具,以及统计分析、虚拟实验、测量、计算等数学学科工具。这样,一方面能为教师制作课件和创设任务情境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个性化推送数学学科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2.支持课堂互动

电子书包支持的课堂互动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展开的[1],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堂互动主要是课堂交互秩序的维持、课堂学习资源的实时交互和课堂活动的实时交互。

(1)课堂交互秩序的维持

电子书包的监控功能能使教师随时查看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进度和效率。

(2)课堂学习资源的实时交互

由于电子书包支持资源的同步上传与下载,所以教师能随时将教学资源共享给学生,学生也能随时将学习成果共享给教师和其他同学。

(3)课堂活动的实时交互

电子书包集成举手、讨论、提问等功能,能有效支撑课堂教学活动,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互动工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即时反馈,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2]

3.支撑多元评价

电子书包能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支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及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1)学情分析

电子书包的学情分析工具主要是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教师能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出勤情况、举手情况、课堂提问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完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近期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来完成。

(2)师生自我表现评价

电子书包的随堂评价支持在教学完成后进行师生自评,教师主要是对备课情况、授课状态、课堂互动和知识点讲授四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预习情况、听课状态、课堂互动和知识点掌握四个方面。电子书包的“征求意见”和“c赞”功能主要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用于课堂中评价他人的学习成果或学习作品。

(3)测试

电子书包的测试功能主要是通过利用教师提供的试题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阶段或单元检测来实现的,主要评价学生对该阶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它能根据学生对某份试卷的答题情况分析其学习情况,自动生成学生的评价分析SP曲线。

案例设计

《展开与折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展开与折叠》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初步认识之后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立方体表面积的铺垫,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知识方面,他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但缺乏有序思考和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另外,五年级学生还善于尝试新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

教学目标制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不同表面展开图;建立正方体或长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中,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建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活跃气氛

教师借助电子书包的推屏功能向学生依次出示与上节课内容相关的基础练习题,并利用电子书包课堂提问的抢答和随机答题功能让学生回答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在新授知识前的检测,能使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了解,即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利用电子书包中课堂提问的抢答和随机答题的检测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为引入新课创造好的学习氛围。

2.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教师利用电子书包共享功能与学生共享动画:小红过生日,同学小明送给她一个用漂亮的正方体包装盒包好的礼物。此时出示问题:你想知道礼物是什么吗?小红怎么剪开盒子呢?想一想,剪开的正方体是什么样子?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画在方格纸上,并利用电子书包拍照上传至教师端。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利用电子书包共享功能向学生展示生活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空间观念。

3.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为了验证学生所画图形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师引导学生剪开自己手中的正方体模型,并与自己所画图形进行对比。

学生利用电子书包拍照功能将正方体展开图拍照上传至教师端,然后教师将学生两次上传的图片共享给他们,让他们对根据想象所画的正方体展开图进行点赞评价。

借助电子书包的举手和提问功能,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之前画的展开图有没有问题,实际剪开正方体模型时又是从哪些棱剪开的。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学生动手操作能初步感知由“体”转化到“面”的过程,并初步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从最初独立思考到展开想象,最后到操作验证,这整个过程能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任务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电子书包数学资源平台中“展开与折叠”学习工具,进入探究环境,对正方体进行多次展开和折叠,探究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所有可能,并将探究结果共享到教师端。

任务二:教师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几何画板工具给定学生一个各个面的颜色都不同的长方体,然后学生以小组榈ノ唬在电子书包探究环境下探究长方体的展开图,并为展开图涂上相应的颜色,教师验收各组的探究成果。

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监控功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任务驱动能使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感悟正方体展开图的多样性;电子书包中3D虚拟仿真环境能为学生动态展示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过程提供探究环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电子书包的监控功能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

5.总结归纳,巩固提升

教师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成果进行共享,与学生共同探讨出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几何画板工具对正方体的展开图和长方体的展开图进行动态展示,总结找出展开图各个面对应立方体各个面的方法。

教师出示小例题,借助电子书包的抢答、通答和随机答题功能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巩固提升。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利用电子书包的几何画板工具动态展示立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过程,能形象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立方体各个面与展开图各个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与对应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时的测试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电子书包的抢答、通答和随机答题功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测试中来。

6.资源推送,随堂评价

教师通过小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向学生推送个性化资源:《展开与折叠》系列教学微视频和难易程度不同的测试题(基础题、提高题、拓展延伸题)。然后组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借助电子书包的讨论功能与学生一起将本节课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小组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及媒体使用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以此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能达到巩固提升知识的目的;随堂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的及时、客观的评价,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能进行自我反思,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参考文献:

[1]胡小勇,朱龙.数字聚合视野下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5):66-72.

[2]占正奎,杨少棠.电子书包的特征及功能需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4):52-54.

智慧反思

与传统课堂相比,《展开与折叠》一课有以下亮点:

首先,它对师生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做了调整,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先教后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第9篇:小学数学教育研究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展;创新;平台

1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育策略实施的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就必须与学生的兴趣方向紧密结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享受”数学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实施目标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只要广大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能够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目标教育是极富时代特征的教育理论,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在价值,发挥学生潜能,展现学生个性,承认学生群体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学习意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而这正符合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学生的各种能力、思维模式都不是先天决定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学习教育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这一思想理念开始形成。除此之外,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向上的协调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重视学生群体的人格塑造和创造性,是一种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

2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育策略探讨

2.1 整合现有策略

逐步逐级锲入,从整体上把握创新教育的本质。首先,创新的概念定义为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前提条件下,对旧的事物或者知识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使其活动得到更新和发展。其次,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范围限定,提出创新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核心,其宗旨是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弘扬人格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和谐发展,创造以社会需要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和思想观念,对学生群体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有莫大好处。最后,在创新教育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体系――学科创新教育。不断加强数学学科体系构建,整体提高小学数学学科的认识程度。小学数学包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三种传统数学能力,还有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种数学思维品质。善于广泛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紧扣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通过相关的运算法则、定律对其分析概括。在具体的数学材料中,高度概括知识的基本概念,找出解答技巧,在运算过程中,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是加强数学能力的必然选择。从正、反两个方面把握实质,迅速总结数学规律和技巧,塑造跳跃性的思维模式,对数学材料中的问题进行辩证的思考分析,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经验进行验证和构建,最终使得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得以形成。

2.2 数学课堂教学要有吸引力

目标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在于课堂学习。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误区普遍存在,课堂中老师对学生传授知识的途径只有“讲”这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开发思维模式、启迪创新的指导理念过少。有的教学活动安排单一,强制性较多,对师生在学习活动的有效合作产生不良影响。还有的则是练习内容机械,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轨,不敢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按照喜欢的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下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基础上的发展。

在对待课堂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下功夫,不能局限于书本,要从教材所提供的角度进行合理取舍,将课本知识灵活实用的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待学习材料、与教材相关知识点、解题技巧时能够充分发挥所学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不断利用现在教学手段,不拘泥于一种课堂形式,要体现教学的灵活性、深刻性,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环境中不断发掘新的知识点,实现学生的数学能力大跨步提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2.3 构建平等的探究式课堂,加强教师培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作为辛勤的“园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要给予肯定,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尊重自己的每一位学生,看到学生优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其次,要有效组织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从时间上、空间上给予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提供探究话题,重视课拓展延伸堂教学内容,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发散性的课外习题,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提高知识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教师是育人者。当前社会,创新才能进步,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就要求教师必须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首先,老师要有扎实、全面的学科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完全掌握小学阶段数学科目的所有知识点,了解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对不同年级、学习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情况要牢牢掌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知识也必然是不断发展的,教师要不断涉猎各类型的知识,要能够在教学中旁征博引,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去启迪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之处,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浓厚兴趣。

结束语:通过种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模式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学习和生活融合,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教师则是教育行业的“工程师”,要用扎实的知识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下坚实基础,全身心投入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