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路建设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管理问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urbanization advancement of urban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a second question is for urban roa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efficiency, cost and service life demand more and more. And i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design. In the process of project, the project to realizing the goal of the important factor is often by the organizers of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decision. Effective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save cos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he municipal showing the roa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improve the related Suggestions.
Keywords: municipal road engineering;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关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
对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其具有的突出特点为:施工场所是确定的地点,有确定的施工目标,多为一次性建设,且实施时间和顺序要求较高。这使的市政道路的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成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比较复杂。对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对工程施工进行组织设计。在组织设计中要明确各进程所需实施的工作,了解各工序、工种的情况,所需准备的人力、机械、物料等的关系。施工组织的内容包括:
(一)、施工组织的基本内容
1、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工程的基本情况。内容主要有:工程项目所在地、项目大小、周期、具体约定条款及施工要求等;周边的环境条件;区域的地质情况及天气情况等;须配备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情况。
2、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是将人力、物力、工具、材料等情况汇集在一起,根据现实环境,统筹安排施工任务及实施的先后进程,以规划一套切实可行、完善的施工计划。
3、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每个工序的工期及总工期做了统筹安排,通过合理配置人力、物力等资源,对工程的进度、资源需求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为完成项目方案做好了较充分的准备。
4、施工平面图。施工平面图给施工技术人员一个整体平面印象,把施工方案和各项工作的安排进行了描绘,涵盖了众多物料、管材、水电、施工机械等数据信息,平面方向、单项工程之间的距离等都有很明确的标识,可使整个现场能够有序的组织施工。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
依据工程相关文件要求的标准科学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常依照的程序为:1)查找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所需的文档资料并进行查阅整理。2)对工程量进行全面的计算。3)设计规划施工方案。4)拟定施工总工期及分项目工期5)编制工程所需要的各项人力、物料计划。6)设计施工总平面图。7)主要指标的计算。
二、市政道路工程存在的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
目前在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不合理
目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究其原因,与施工单位经验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有更大的关系,如在编制顺序上出现了一些错误:在拟定施工总进度前先拟定总资源需求计划等。另有一些设计书在编制前不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也未认真查找项目资料,其后果是拟定的设计方案与现实脱节,对施工活动无任何指导意义,使施工过程无计划性。如在城市道路建设中,没有正确标识出雨水井、检查井的位置;如在路基施工中;对土地类型勘查认知有误。这些问题会导致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无法指导施工。
(二)、各个分包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
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涵盖各工程工序的施工,且工程承包商较多,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中设计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健全时,各分包商的责任划分往往不明确。大多分包商希望自己能够比较少的承担责任,即使是份内的责任也是如此,这样则会导致一些工程工序没有全部做完和工期延迟的情况。如市政在分包电气、园林绿化、给排水、土建等工作时,与各项工作的分包商间若没有明确划分责任,则常会出现耽搁工期及遗漏工序的情况。
三、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管理水平的对策
为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和管理的水平,笔者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确定建设方市政道路工程管理的核心
由众多的建筑商分包承担了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任务,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事关城市建设的发展,其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项目管理工作责任非常重大。因此,一定要确定市政道路工程的主要管理领导地位,其作为建设过程中的总规划者,汇集人力、物料等资源,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总领导者,要尽到监管职责。
(二)、建立市政道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包括立项、决策、设计、施工、验收和使用等多个流程。每阶段的目的和特点不同,建立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使建设的工程品质、使用寿命等有所保证。在此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分解项目目标,对项目控制的计划值予以确定,对项目目标的实际值进行收集,定期比较分析计划值和实际值,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改正偏差。如在道路施工前要设定路基填土和沟槽回填压的密实度的计划值,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实际密实度,当出现偏差时,从组织措施上,施工单位须向作业者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满足要求;从技术措施上可采取用水平分层的方法进行填筑,但要限定在路基的总宽度范围内。
工程实施过程中,若发现即定工程目标存在不合理性或不具可实施性时,要及时调整目标。如在实施过程中若发现原拟定的工程完工期限要求过短,综合各种措施,即组织、技术、管理等措施后亦不能保证工程要求的完工时间时,就须对工程拟定的完工时间进行及时的调整。
(三)、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相关专业的协调工作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是由很多施工单位对其中的不同的专业、工序进行施工的。他们往往不能依照承包合同及相关附属文件中约定的条款进行规划施工,按拟定的施工顺序进行建设。而且在建设工地,常会有很多的项目的分包商,在进行不同专业及工序的交叉施工。这增加了现场管理的难度,此时就须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相关专业的协调工作。如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土建、绿化、给排水等众多项目需要同时交叉施工时,他们之间的协调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需要监理单位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使之相互协作以达成工程目标。而对于各施工单位而言,更要与其他部门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更要互相协作,尤其是要保证技术衔接上的流畅,使道路工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四、总述
对市政道路工程组织施工并进行完善的管理,这是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在文中,笔者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三条建议,以期对工程的品质、效率与投资收益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交通道路工程;造价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交通道路工程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其造价管理影响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道路工程的造价管理是指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造价调控。造价控制需要在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管理,施工人员需要尽可能地缩小各种可忽略的开支,将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与施工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要格外加强对建设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道路工程造价控制概述
(一)道路建设工程的独特性
道道路梁建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需考虑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人工,都需随原有规划的变更而变动。例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遇到复杂的地形地貌,或是受到不可预知的气候干扰,均有可能导致原有建设规划或方案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工程造价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原材料、人工的价格变化,材料的更替,以及各类设备的更替,都属于未知风险,均可能导致造价失控。因此,进行工程造价预算时就应充分考虑,并预留一定的工程预备费,以尽可能减少对原计划工程造价的影响。
(二)基本造价控制原理
工程造价的控制原理是根据拟定的造价计划,采用多种办法,对被控对象进行比较和查验,以便获取实际数值与计划数值的偏差,并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找出纠偏的方法,避免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再次出现类似问题,从而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道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可以按以下 几 个步骤实施:1.确认造价控制的标准; 2. 查验现有的建设状态获取实际数值; 3.分析工程造价出现的偏差并纠正。整个控制流程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其中,应把事前控制作为重点控制手段。事前控制是指在建设的初始阶段,就侧重控制工程造价,以获得明显的控制效果。
二、道路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因素
(一)施工方案
根据道路施工的具体情况,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制定项目施工设计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道路工程施工方案能直接反映出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科学、先进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的控制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在项目施工初期,对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进行统计与配置能够大大的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表现为发挥施工机械的使用效率、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发挥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等。
(二)施工工期
我国现阶段道路工程项目施工密集的加大以及行业内部竞争力的提高,各施工企业都期望在能控制的最短时间内完成施工项目,以求得在一定时期内完成更多的施工项目,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对提供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十分必要。因此,道路工程项目在造价控制与管理需要与施工工期的控制做好相互协调。同时,缩减施工工期可使先进的施工设备提前投入生产,也降低了长期施工所产生的设备维修与养护费用,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企业的实际资金投入。
(三)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之和。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两个主要方面。项目成本与其工程质量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成本成反比。
(三)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施工是工程施工的重要目标之一。安全工作越好,处理安全事故的费用就越少,施工所受的干扰也就越小,因而费用支出越少。如果出现重大安全事故,不但给国家、集体和职工个人都带来重大的损失,而且也影响工人的情绪,导致劳动生产率下降,施工进度势必受到影响,会加大施工费用的支出。
三、加强道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一)借助信息化手段,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把管理学中的理论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能够显著提高造价相关数据的采集、记录、统计和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整和纠正,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优化和收益的最大化,使单位各部门的生产、活动、建设行为更加透明化,企业的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造价控制的效果更加明显。
(二)完善企业组织架构,设立独立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部门
为了保证成本控制的相关规定和措施能够真正落实下去,需要形成完善的企业组织架构,设立独立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以信息化成本控制系统为基础,与其他相关部门深入合作,实时管理各个部门上传的工程造价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偏离成本控制相关规定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处理。
(三)坚持技术方案先行
技术方案是建设工程施工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坚持技术方案先行,保证建设工程的工期、质量,同时还可以保证已竣工的建设工程不被返工,保证施工的稳定。在建设工程实际进行施工前,施工企业要结合工程自身的实际要求对工程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运用进行分析研究,从而确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造价。在确定工程造价后,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召开技术研讨会,对技术方案进行研究,最后确定合理的工程造价。
(四)深入施工现场收集资料
在建设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审价人员和费用控制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以工程的图纸作为依据实地考察施工情况,收集工程的资料,实时掌握现场施工的状态,从而对建设工程的造价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相应地调整控制目标,为最终的工程结算做好准备。
(五)投资估算和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项目的建议书、可行性报告、设计任务书等进行详细地了解,对整个项目的沿线地质、地貌等进行实地考察,对于整个公路的建造环境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再根据当前可以实施的建造施工工艺,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意图和施工图纸的完成,对于部分因为临时变化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过程,那么尽量将其控制在设计阶段。
(六)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在公路工程施工阶段一方面要加强对施工组织的建设和管理,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案进行建造,另一方面也要正确的处理好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的关系,最好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处理。施工方案是决定整个工程全局的关键,因此施工方案确定以后,那么就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进行相应的科学合理布置,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其可行性、技术经济性等,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做好监督管理。对于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之间一定进行合理地设计,不能够一味地追求进度,从而造成工程项目质量不合格,要保证在满足工期和质量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七)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工程竣工结算控制,首先必须要重视工程竣工结算工作,在竣工结算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发包方和施工方之间出现严重的讨价还价,出现经济纠纷,应该建立工程量清单核对备案制度和内部的审核制度,从而确保工程造价能够有一个准确的经济指标,通过推行外部的审计制度,从而由内到外做好工程竣工结算的造价管理和控制。
结束语
交通道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关系到整个施工组的综合成本指标,涉及到施工组内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交通道路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国家的资源利用和人民的人身安全,所以,树立全体工作人员控制工程成本的意识,在保证交通道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道路工程 绿色施工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 A
� 一、公路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理念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的推广,公路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施工作为在公路建设工程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已经为众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就公路建设工程而言,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公路工程施工期间的体现,是对施工工艺与施工场地管理的优化应用,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等问题。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
目前,同其他建设工程项目一样,大多数公路建设施工承包商只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即使地方政府有绿色施工或其他施工期间的环保要求,承包商也仅是局部地、被动地、教条地予以实施,并没有从整体和各个环节上把握绿色施工的具体要求。
二、资源、能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1、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减少工程取土、综合利用土地。合理调配土石方,在经济运距内充分利用移挖作填,严格控制土石方工程量;合理利用其他工程土方,如采用符合技术标准的工业废料、建筑废渣填筑路基,减少取土用地;合理设置取、弃土场,尽量不占用农田,充分利用不良地基预压处理的方式卸载土方,减少废方。
(2)尽可能降低路基高度。坚持低路基设计理念,尽可能降低路基高度和尽量做到填挖平衡,以减少占地面积
(3)优选施工方法。优选施工方法是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节约资源,降低环境负荷的关键措施。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结合工程实际,优选可实现绿色施工的施工方法。
(4)减少临时工程用地。公路工程是线形建筑物,施工面狭长,流动性大,临时工程多,传统施工的临时用地(特别是大型临时工程)往往要占用大量土地,破坏了环境,绿色施工则贯彻节地型临时工程原则。
2、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公路施工系野外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雨季和冬季,不仅给一些地区的施工增加了许多困难,施工作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应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大量动土和开挖工程以减少水土流失。
(2)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沉淀池,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对路堤边坡及时植草绿化。
(3)采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在现场设置雨水、污水处理池,经过处理的雨水和污水用于冲洗车辆、降尘、灌溉等。
3、施工用料的合理使用
(1)节约施工用料。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提升整个行业对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将自然资源消耗降到最低;控制原材料采购供应环节,完善现场管理,减少材料在现场堆放所占用的施工场地及因管理不善、材料变质和增加材料周转次数等降低材料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2)选用环保建筑材料。加大环保、节约科研力度,把公路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要以较低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公路发展速度。
4、能源的合理使用
(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节能型的机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强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缓解传统能源短缺的压力,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
(2)选择环保型能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沥青的加热消耗大量燃料,由于运输和贮存方便、价格相对便宜,煤炭便成为首选。煤燃烧产生的废气、烟尘等会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农业和生态环境。
三、环境的保护
施工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一个阶段,因而防治施工污染是实施公路工程绿色施工的关键。施工污染包括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方面。
1、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选用环保型的施工机械。施工机械是造成施工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为了使施工环境负荷最小化,应选用环保型的施工机械进行施工。
(2)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加强对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维护和保养,使机械和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不仅可以延长施工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以降低施工噪声。
(3)减少对居民的影响。在距周边声环境保护目标150m范围内,禁止强噪声施工机械进行夜间施工作业,保证居民夜间休息;途经居民区设置声噪屏障,普通的3.6m高的噪声屏障能将噪声降低10dB。
2、水污染措施
(1)场地位置选择。施工营地、混凝土构件预制场、拌合场应尽量远离河流,必须设置相应的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处理装置,做到达标排放。
(2)防止污染物流入水体。沥青、油料、化学用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应当设置泥浆沉淀池,必要时还应采用泥浆船配合作业,严禁泥浆直排污染水体。
3、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易散落、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在拆迁、现场搅拌、运输、存放过程中对大气造成污染,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合理选择堆料场、拌合站位置。公路施工堆料场、拌合站
(2)改进加热工艺,防止沥青烟污染。
(3)抑制物料扬尘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1)再生利用。据粗略计算,我国每年所废弃的沥青混合料要超过200万t,其中含有沥青10多万吨,而且可以预测随着道路里程的逐年增加,废弃的混合料也将逐年增加。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不仅限于沥青路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有可操作价值。但由于造价原因,制约了这些材料的回收利用,在该项工作上,必须由主管部门进行政策性引导。
(2)妥善处置。工程施工阶段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废弃土方以及建筑垃圾,施工单位应妥善处置,不得倒入河道或居民生活垃圾容器。
公路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并非一种全新的施工技术,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重新审视施工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公路工程施工期的体现,对促进公路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建设单位及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理念、明确绿色施工要求,是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必要措施。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公路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理念和要求也必将得以逐步推广和落实。
参考文献:
[1]马松林,侯相深,刘岩艳.东北农耕区路基高度问题分析[J].公路,2007(9)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建设;工程管理
1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许多道路桥梁建设工程存在着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影响着道路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与使用安全。其中出现较为普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填土路基下沉
高填土路基下沉问题对道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影响较为严重,其多发于深挖、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路段,主要是由于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对路基地质与岩土条件进行充分勘查,未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路基进行合理的加固与压实处理,对路基填料的均匀程度也没有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导致了高填土路基发生沉降,此外,对于道路桥梁的排水设施设计不合理,导致水害问题,引起路基变形,也是导致高填土路基下沉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填土路基下沉的出现和发展,很容易导致路面破坏,产生开裂等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1.2 桥梁伸缩缝问题和桥头跳车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桥台与相邻路堤之间产生沉降差,造成错台或纵坡不顺以及桥梁伸缩缝的附加变形,导致跳车。这是由于桥头填土的沉降与桥台沉降有差异,以及伸缩缝、桥头搭板做得不好,在桥台处形成台阶所导致的,桥头跳车问题不仅会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同时跳车所产生的冲击力也会对桥梁产生重大的影响,容易造成桥梁结构变形与路面的损坏,影响桥梁的使用寿命。
1.3 软土地基超限沉陷
软土地基是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一种地基类型,由于软土地基自身承载力较差,且容易发生沉陷,这也容易导致软地基上建设的道路桥梁路基的基底承载力不足,出现路基沉陷的现象,导致路面变形、裂缝甚至塌陷等问题,影响道路桥梁的质量与安全性。对于软土地基的建设施工,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
1.4 路面不平、破损、开裂
这些问题的出现通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包括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也包括道路桥梁维修养护的不到位,例如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路基处理不到位、工程设计过程中的缺陷等,都可能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道路桥梁的交通运行,并可能导致一系列事故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道路桥梁工程是一个整体系统,因此各个部分存在的质量问题也会互相影响,成为其他质量问题的诱因,如路基沉陷问题必然会导致路面的变形、开裂,而跳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也会导致路面破损。因此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建设中要全面的对每一施工环节进行管理,确保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从而有效控制和预防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2 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管理因素分析
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暴露出工程管理方面的不足,如对施工材料的管理、施工技术管理以及施工流程中的监管。
(1)施工材料作为施工的基础,材料质量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而在实际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对于材料的购置、配比等缺乏重视,管理不足,导致施工材料质量无法保证,这些材料应用到工程中必然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另外,对于施工材料的配比管理不严配置过程随意,如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砂石、石子等原料比例不明确,外加剂和掺合料等加入量不合理,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受到影响,容易在施工中以及后期出现混凝土裂缝,影响桥梁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2)施工技术是关系桥梁建设水平的主要因素,施工技术管理不足,施工技术工艺落后,缺乏科学性,不仅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同时对于施工安全也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不良路基的处理技术应用不好,加固不到位,就会导致路基不稳,易发生沉陷,进而导致路面变形、开裂等问题的发生。(3)施工流程中的监管主要包括对施工整体流程及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以保障施工各环节的规范性与施工质量,并确保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理,从而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如果管理中存在漏洞,将会导致施工中存在不规范操作,施工质量问题难以被及时发觉,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都将得不到保障。
此外,如施工设计不合理、施工人员素质不高、验收环节不严谨等因素也都会导致道路桥梁工程问题的出现,因此对于道路桥梁工程问题的原因分析应该从多方面考虑,确保问题分析准确性,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
3 加强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有效管理措施
3.1 加强施工图纸会审,保障工程设计合理性
施工图纸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重要指导,图纸的设计水平关系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施工设计环节,应做好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以及监理方的交流与协调,设计方根据建设方提出的具体要求,对图纸进行设计,在设计完成后通过组织各方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改进,并对施工方提出的施工难点进行商讨,提出解决的问题,最终形成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通过会审与复审,使施工方与监理方明确施工的技术要求与标准,确保施工与监理工作有效的进行。
3.2 把好材料质量关,强化材料管理水平
在施工管理中要对施工材料的进货渠道、运输流程、使用与储存情况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在材料购置过程中要对材料供应商的信誉与生产能力进行了解,确保供货商的材料质量以及供应能力满足施工要求,并对所要选购的原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还要进行相应抽查,充分保障原材料的质量,例如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对其原材料的加入比进行合理调整,尽量选用低热混凝土,以控制混凝土水化热严重所造成的结构开裂问题。
3.3 合理选用施工技术,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施工技术的选用对于道路桥梁建设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结合实际施工要求与环境因素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法,要加强对混凝土拌制与浇筑温度的控制,在夏季高温时应注意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还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捣,通过内部振捣与外部振捣两种方式的结合应用,保障混凝土的密实度。路基处理方面,对于软土路基、淤泥路基等不良路基,可采用砂垫层、置换填土、反压护道、抛石挤淤等方法进行处理,并要充分将路基压实,确保路基的紧实与稳固。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技术应用的规范性。
3.4 加强维护管理,做好桥梁养护工作
道路桥梁工程在使用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不同程度的损耗,因此需要做好维修养护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对道路桥梁使用过程中的管理。道路桥梁的养护要根据桥梁结构特征、气候环境特点以及交通流量特征等制定相应的维修养护方案,如在高温炎热天气,要注意桥梁路面的洒水降温,对于路面破损等问题应进行及时的修复,悬索桥、斜拉桥等,应注意对钢索的清洁与养护,避免锈蚀严重导致钢索断裂,造成安全事故。
4 结束语
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管理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因此必须要对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问题给与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管理,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妥善解决,提高道路桥梁的质量。另外,还要注重桥梁的养护工作,通过有效的养护与管理,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并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方;施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日益加快,市政道路建设的速度加快,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带来了许多交通安全隐患。由于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线路长、结构复杂、涉及面广,施工周期长的特点,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不仅涉及到水文地质、气候、温度、材料、试验等方面的因素,而且还涉及到建设程序、设计水平、施工队伍设备和技术水平、管理与监理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工作的疏忽、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均会引发工程质量事故,甚至出现路坏桥垮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同时,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问题涉及到参与工程建设各方面的共同利益,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进行把关,是有关各方共同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处的位置不同,各自所关注的重点也有所不同,建设方应协调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加强对施工的质量控制,保证市政道路工程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因此,做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监督是建设方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1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特点
由于工程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主要研究在施工阶段建设方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参与工程建设的资源种类多,建设周期长,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以下特点:
1.1影响因素复杂性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主要以露天为主,极易受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影响。同时,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质量。
1.2质量变异性
虽然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有国家标准、规范,但是它不像工业产品一样有固定的生产线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有成套的生产设备,同时,由于影响项目施工质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都较多,因此,很容易产生质量变异。例如:材料性能微小的差异、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操作微小的变化、环境微小的波动等,均会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当使用材料的规格、品种有误,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规程,机械故障,仪表失灵,检测设备精度失控等,都会引起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造成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事故。为此,在施工中要严防出现系统性因素的质量变异,减少偶然性因素对质量变异的影响。
1.3质量隐蔽性
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分项工程工序交接多,隐蔽工程多,若不及时检查实质,事后再看表面,就容易产生第二判断错误,容易将不合格的产品认为是合格的产品;若检查不认真,测量仪表不准,读数有误,则会产生第一判断错误,容易将合格产品认为是不合格的产品。对此,在进行质量检查验收时,应特别注意。
1.4质量检查不可拆分性
市政道路工程完成后不可能像某些工业产品那样拆除或解体检查其内在质量,即使发现质量问题,处理起来也很麻烦,且耗资巨大,并且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终检无法进行内在质量的检验,发现隐蔽的质量缺陷。
2建设方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2.1施工质量控制依据的选择
建设方在施工阶段进行质量控制的依据,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1)共同性依据;
(2)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性依据。
所谓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共同依据,主要是指那些适用于市政道路项目施工阶段与质量控制有关的通用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必须遵守的基本文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工程承包合同文件;②设计文件;③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此外,各省、市、自治区的交通主管部门也根据本地特点,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法规性文件。这些文件分别是适用于全国或地区市政道路建设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应当遵循的重要依据。
质量检验与控制的专门技术法规,这类文件一般是针对不同的质量控制对象而制定的技术法规性文件,包括各种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所谓技术标准有国际标准(如ISO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之分。它是建立和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应遵循的准则,也是衡量工程、设备和材料质量的尺度。概括来说,属于这类专门的技术法规性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它是由交通部制定的,用于检验和评定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水平或等级;
(2)有关工程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性法规;
(3)控制施工工序质量等方面的技术法规性依据;
(4)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的工程,事先应进行试验,并应具有权威性的技术部门的技术鉴定书及有关质量数据、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的质量标准和施工工艺规程,以此作为判断与控制质量的依据。
2.2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图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由对投入资源和条件质量控制(事前控制),到对各施工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事中控制),再到对所完成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检验和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根据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形成的不同时间阶段来划分,也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物质形态的转化来划分,或者是将施工项目作为一个大系统,对其组成结构按施工层次的分解来划分。如图1所示。
图1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系统过程
3建设方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案及实施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分别在勘察阶段、设计阶段及施工阶段形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是使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工程产品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可通过审查文件来保证。但施工阶段周期长、参与工程管理的单位多、影响因素多,是最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阶段,建设方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主要应关注施工阶段。因此,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经过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到竣工阶段质量控制实现建设方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3.1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是指工程项目在正式施工之前所进行的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此阶段的工作重点如下:
3.1.1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
3.1.1.1对施工方案和工艺的控制
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主要包括施工程序的安排、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在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之前,承包商应提出开工申请,并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相应的施工计划,详细说明为完成该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与组织,质量保证措施以及进度安排等,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能施工。
3.1.1.2审查承包商在施工环境方面的准备工作
(1)对施工作业的辅助技术环境的控制。作业技术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水、电或动力供应、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条件等。
(2)对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控制。对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的事先检查与控制主要包括:承包商的质量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系统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系统的组织结构、检测制度、人员配备等方面是否完善和明确;外送委托检测、试验的机构资质等级是否符合要求等。
(3)对现场自然环境条件的控制。
3.1.1.3对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市政道路产品的质量,因此需要事先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其主要控制环节有:①采购质量的控制;②材料、设备进场的质量控制;③材料、设备存放条件的控制;④某些地方材料及现场配制的半成品的控制。
在审查承包商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时,还应审查其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是否恰当,审查施工机械设备的数量是否足够;在满足建设方或设计对施工质量的要求方面有无保证;审查所提交的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性能报告中所表明的机械性能,是否满足质量和适合现场条件等。
3.1.2承包商资质的审核
审查承包商承担任务的施工队伍及人员的技术资质与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建设方在选择承包单位时,经建设方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确认其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能保证按要求完成施工任务时,方可进场承担施工任务:其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条件,承包商也要在施工前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查符合要求并予以认可后,方可上岗施工。审查控制的重点一般是施工的组织者、管理者的资质与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特殊专业工种和关键的施工工艺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应用方面的操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3.2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事中控制)
3.2.1工序质量控制的实施
(1)建设方监理工程师应制定质量控制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工序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制度。
(2)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从中找出对工序质量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主要因素制定控制措施,进行主动地预防性控制,使这些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3)设置工序质量控制要点及重点控制内容,并进行质量预控。通过对工序施工过程的全面分析,确定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对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制定对策,进行预控。
3.2.2质量控制点的设立
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而对某些施工内容、施工项目、工程的重点和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等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以使其施工过程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质量控制点设置的范围很广,凡是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因素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如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材料因素、施工操作、施工程序、施工时间、质量通病、技术参数、施工难度较大的重要部位和环节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对其质量进行重点控制。
3.2.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跟踪监控
建设方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要监督承包商的各项施工活动,随时密切注意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不利于工程质量的变化;严格工序间的交接检查。对于主要工序作业和隐蔽作业,要按有关规范要求,由监理工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查,确认其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建立施工质量跟踪档案。主要包括:①材料生产跟踪档案。主要包括有关的施工文件目录,如施工图、工作程序及其他文件等;各种实验报告;各种合格证;以及各种维修记录等;②工程施工跟踪档案。可按分部、分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建立各自的施工质量跟踪档案。
3.2.4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工作的监控
建设方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自检系统进行监督,使其能在质量管理中始终发挥良好的作用;协助承包商完善工序质量控制,使其能将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自始至终纳入质量管理范围;督促承包商对重要的和复杂的施工项目或工序作为重点设立质量监控点,加强控制,及时检查与审核承包商提交的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对于重要的工程部位或专业工程,建设方还应再进行实验和复核。
3.3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事后控制)
竣工验收是工程完成建设目标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基本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是一项严肃、认真、细致的技术工作。当市政道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全部完成,并经过单位工程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工程档案资料按规定整理齐全,完成竣工报告、竣工决策等必须文件的编制后,建设方应按照规定向验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根据国家或行业颁布的验收规程组织验收。竣工决算编制完成后,需由审计机关组织竣工审计,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基本资料。
对于工程规模较大、技术复杂的建设项目,可组织有关人员首先进行初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予验收,有遗留问题的项目,必须提出具体处理意见,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2)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3)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含分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负责人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4)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结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工程质量将会逐步走上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为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基础工作、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每一位工程管理人员都应围绕这三个环节,结合当地条件,尽可能充实,丰富其内容,强化其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和适合国情的实际情况和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惠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关键词:道路工程;建设技术;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相对于其他工程,道路工程很多不同的特点,例如道路工程建设中,施工环境、施工材料、地质条件等都会给施工带来影响,施工中还要注意保护地下设施和周围管线,让道路工程施工愈加困难,容易产生一些技术问题,造成道路耐久性降低,寿命减少,也会影响人们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
1、道路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施工环境、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综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问题。
1.1施工材料选择问题
不仅是道路工程,对于其他工程来说,施工材料都是决定工程质量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因素。不论施工人员技术多高、设计方案多么完善,没有好的施工材料,那么工程质量显然就是一纸空谈。在施工材料的选择方面,必须依照工程需求选择,同时材料质量、规格必须满足国家标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但是,大部分施工单位是以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的,造成选购施工材料不够规范,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可能无法按照施工标准使用施工材料;再者,材料选购缺乏监督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采购人员“吃回扣”而选择质量低下的施工材料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施工质量不高,也会影响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2铺设混凝土路面的问题
较为常见的混凝土路面铺设问题就是胀缝破损和板块开裂,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变形,进而造成裂缝问题,大大缩短了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根本原因是混凝土施工完成后缺乏合理的养护。
1.3铺设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问题
目前,道路工程使用最普遍的材料就是沥青混合料,在铺设沥青混合料路面过程中,铺设不平整或者没有恰当的处理路面接缝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如果路面材质不同,沥青混合料会有不同的粘着性,如果路面粘着性较差,就会产生壅包,造成路面不平整;路面日常使用中,各种车辆对路面造成的压力也有差异,长时间会形成坑槽,造成路面不平整的问题;再者就是没有恰当的处理结合缝,造成沥青混合料路面寿命减少。
1.4水泥混凝土搅拌问题
水泥混凝土是目前道路工程使用最普遍的材料,高质量的水泥混凝土能够有效保证施工质量,而影响水泥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就是搅拌。如果搅拌不充分或者搅拌不均匀,就会造成水泥混凝土质量降低。一般情况下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因素造成的,还有可能是搅拌机质量问题,如果材料配比存在缺陷,就会造成混凝土离析,严重影响道路工程施工质量。
1.5施工管理问题
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制度,那么道路工程施工就如同一盘散沙,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设置施工管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大多数施工单位因为资金问题或者其他因素,没有设置施工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发生顺手牵羊、偷工减料的现象非常多见,管理混乱,给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丢失了重要的施工材料或者机械设备,施工单位需要重新采购,阻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造成工程造价增加,如果工程质量因此产生问题,就会给施工单位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2、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
2.1水泥稳定碎石技术简介
将水泥稳定碎石技术运用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这种技术具有特别强的整体性和比较高的承载力,使用的施工材料也较为常见,因此施工难度也不大,便于使用机械设备操作,水稳性和刚度都较好,也具有较强的抗冻能力。但是也存在若干缺点,例如路面容易出现裂缝、强度太低等。
2.2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在道路工程施工中的运用
按照一定比例将碎石、水泥、水和石屑等材料混合并搅拌,通过碾压、摊铺操作,形成一个半刚性结构层,这种结构层的优点就是承载能力较强。原理是在水的作用下,这些材料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硬化作用,增强了水泥基层的强度,并进一步提升了水泥稳定碎石的承载力。水泥是这种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选用的都是缓凝硅酸盐水泥,而不是早强水泥或者快硬水泥;再者,水泥强度应符合要求,较为坚硬,碎石粒径要符合施工需求,如果碎石粒径较小,基层强度无法保证,如果碎石粒径较大,就会造成结构松散。水可以选择饮用水。
在施工中,施工人员要控制好水泥含水量和水泥用量。如果水泥含水量较大,水泥强度不够,成型后会有很明显的干缩裂缝产生,如果水泥含水量太小,碾压极易出现起皮现象,成型困难,表面松散,压实度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对于水泥用量,过高的水泥用量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增加施工成本,水泥用量太小会造成分布不均匀,道路完工后强度不符合标准,容易损坏。搅拌材料尽量不要在施工现场进行,而应该选择集中厂拌,以保证水泥稳定碎石的质量,搅拌时间、力度都应由电脑精确控制。对于材料运输,应使用篷布、草垫覆盖材料,减慢水分的挥发速度,选择平坦的运输道路,防止发生混合料离析现象。
3、相关问题的技术预防措施
3.1回填土沉陷
在施工前,和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保证回填土虚铺厚度满足工程需求。填筑回填土可以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如果路基地面纵坡、横坡倾斜度大于0.2时,应做成台阶。
3.2混凝土起砂、开裂
控制好混凝土水灰比和抹压光时间,在施工现场存储一定量的水泥,施工模板应保持清洁,真按照规定程序浇筑混凝土,振捣充分均匀,防止发生漏振或者过振的问题。控制好水泥用量,砂率和水灰比都应在施工要求的范围内。尽量不要在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也可以选用收缩性不大或者水化热比较小的水泥。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及时用草垫覆盖,也可以洒水以保持混凝土湿润,防止干缩产生裂缝。
结束语
综上,首先分析了道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然后详细介绍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最后针对道路工程施工中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运用水泥碎石稳定技术、控制混凝土的搅拌以及配合比等措施,最大化的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明.试论道路工程建设中石灰土基层的施工技术[J].大科技.2013,(13):147.
关键词:公路工程;城市道路;设计;改扩建;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the city expanded, making the original highway must extension become meet current city planning, city roads meet people travel requir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city development, the roa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design is more and more, more and more worthy of consideration, this paper a brief study on the design method of highway to the city road reconstruction.
Key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city road; design; extension;
0引言
改革开放30余年,城镇化进程逐步推进,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城市规划不断调整,城区面积迅速扩大,早些年修建的出入城市的公路,因无配套管线、宽度不足、路面破坏、等级过低、无人行系统等原因,需要改造为城市道路,因此扩建城区内原有公路的面临着功能及定位的转变,改造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较系统的研究和总结。
1公路与城市道路功能和构造的异同
1.1功能的区别
公路位于城际之间,为长距离客货运输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动车,兼有少量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城市道路除了服务机动车外,还为非机动车及行人服务。由于城市道路为公共设施,其它配套市政公用设施与之伴行,如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热力等,虽然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客观上已构成城市道路的一部分,城市道路是这些附属设施的载体。
1.2构造的异同
公路交通流方向简单,干扰较少,车速较高,为满足车辆行驶的需要,公路横断面主要由土路肩、硬路肩、车行道、中央分隔带等组成;城市道路为满足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交通需求,横断面由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设施带、车行道、中央分隔带、绿化带等组成。同时还要埋设给排水、电力通信照明、燃气等管线附属设施。人行道设置绿化景观、导盲带、垃圾桶、照明等市政设施。
1.3分级
公路技术标准中按照使用任务、功能、路网规划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城市道路按照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在进行公路改建城市道路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应交通量,道路功能等级及相应的规划对改建城市道路进行等级确定,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2公路改建城市道路设计原则
(1)公路改造成城市道路,必须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
(2)公路改造成城市道路,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保证机动车通行的同时,考虑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关键词:道路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因素
中图分类号: 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道路建筑工程作为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其施工组织设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标准的流程,从施工的全局出发,拟定工程施工方案、程序,施工流向,施工方法、顺序,劳动组织,技术措施,结合施工进度、道路运输、材料供应、水电能源保证和场地利用等具体条件对现场设施布置和建设做出规划,以便应付施工中的各种变化和需求,使施工时时处于科学合理的规划之下,从而消除隐患取得更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施工组织设计是统筹全局,指导、规划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组织、技术、经济文件,工程施工的所有活动(招、投标,申报许可证和施工进行)都必须具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指导。
1、施工组织设计的方案
由于施工项目的规模和具体情形的不同,结合射击阶段编制的广度和具体作用的不同,一般讲施工组织设计分为三部分: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部、分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总的建设项目,首先是编制作为整个工程的建设施工指导文件,即整个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总设计书,总设计书中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工程的概况,包括工程自身状况和为满足招标文件中的质量、工期等特殊所采取措施;2)投入的主要施工力量,使对工程的总体配置有清晰地了解;3)工程施工部署情况;4)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性可靠形的切实有效措施;6)施工的进度计划表,确保工程的按时竣工;7)施工总平面图,应可以根据布局估算出临时设备用量和费用;8)实施的准备工作,包含技术、设备、现场等。总设计书完成后,根据总设计书划分单位工程并编制对应的施工组织设计书,对于与需要的可以继续编制分部、分项目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用来指导具体的施工过程,其中总设计书中的内容可以在分单位计划书中做出详细表述和扩充,以贴合实际需要。
2、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
为满足现场施工项目的需要,应该针对工程的施工特性,编制满足实际操作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包含以下几条内容:
2.1 施工部署
施工部署应该对重要组织问题和技术问题做出规划和决策。1)根据工程规模确定组织结构的规模包含项目经理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提倡矩阵制组织。职能机构设置应突出施工、质量、技术、安全等与现场工作直接相关的机构,然后根据部门职责分配职能人员;2)质量、成本、安全、进度和文明施工控制目标的规划和决策。在已经签订的施工合同的基础上,做出积极决策,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施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施工的效率。
2.2 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应包括施工的具体方法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施工顺序的确定,施工工段的划分,新技术、新材料等新方法的使用,合理对试验进行安排等等。
2.3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目的是实现对目标的控制,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有效进行,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具体措施:1)质量保证的措施;2)安全防护的措施;3)控制施工进度保障工期的措施;4)环境污染防护措施;5)文明施工措施;6)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
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效果显著、潜力大、辐射面广,所以应该把施工的重点投入其中。
2.4 施工进度设计
施工进度计划应该利用流水作业和网络计划的方法,对施工过程的开始、结束时间不同施工顺序的搭接关系作出综合安排,从而满足合同的工期要求。
2.5 施工平面图
施工平面图应该以文明施工、厉行节约为宗旨来合理的利用施工用地,从而节约临时设施和现场运输费用,提高施工效率。
2.6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对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计算,将业务量和完成时间明确划分给相关责任人,对相关联的单位关系进行处理和安排。
2.7 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是为了评价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
三、施工组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应该做到管理的规范化,体现出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合理性和全面性,管理功能的有秩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现场施工项目存在许多风险,传统的组织设计没有对风险进行识别作出对策一旦出现问题,施工组织设计就变成一纸空文,同时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工作也没有做好规划。
3.2施工组织设计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
现在施工企业通过招投标获取项目,企业法人同时就是项目法人,企业法人在项目上的全权人就是施工项目的经理。所以经理需要在施工前与施工企业法人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界定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中应达到的质量、成本、进度、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的目标,明确项目经理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项目经理需要具有对应的管理手段和措施,从而可以对施工组织、总包与分包和资源供应进行统筹规划,做出施工部署措施,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关注现场施工。
3.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内容单一、落后
我国目前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大部分只学习了工程管理专业,对于其他专业比如线性规划、系统工程、预测技术等不了解,从而在做出组织设计时往往出现理论和现实脱节的问题,使得设计书不能带来真正的指导作用。
四、施工组织设计的改进措施
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的重视程度,将施工组织设计由纯技术文件转化为技术管理、技术支持文件。充分利用好人的因素,提高设计人员的基本素质培养全方位技术管理综合型人才。不断促进施工组织设计的创新,使其不单单只是为了投标而吸引人眼球,应该编制成一份集技术、管理、经济和合同为一体的项目管理规划文件合同实际执行的技术指导文件,因此施工组织设计应该向项目规划类发展,对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实现计划目标的高效实现。
结语:道路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与现场的施工作业息息相关,施工过程中内部工作与外部联系关系复杂,所以设计者应该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从而使项目能够保质保量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崔光维.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问题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 (9): 32-32.
[2] 秦治云. 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问题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6..
[3] 钟永红. 浅论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7: 138.
关键词:道路路基工程;砂砾及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 U213 文献标识码: A
1、道路路基工程
⑴路基填筑:路基是道路的主体和路面的基础,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填土前,必须将原地面上的树根、农作物残根、腐植土、杂物全部清除,并将路基填筑范围内清理留下的坑、洞填平,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分层压实。选用稳定性好并有一定强度的土做填料,所用填土每5000m3作一次击实试验,以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路基填筑之前对取土场的土质进行含水量测试,保证施工时对压实度的控制。填筑时对已填路基进行碾压,将路基上的浮土清除干净并压实后进行施工。为保证有效路基内压实效果,按技术规范要求路基两侧填筑高度在30cm以上,并做到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松铺厚度小于30cm,并做到全幅全宽填筑。填土过程中,应由路中向路边进行,分段分层填筑,先填低洼地段,再填一般地段,严禁边坡填筑不到位,进行补宽贴坡。填方区厚度在0-80cm范围内要求大于95%,80cm以下均应达到93%,挖方区及零填方区0-30cm范围内达95%。当地面横坡不陡于1:10时,可直接填筑路堤;在稳定的斜坡上,横坡在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松,进行填筑;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台阶顶面作成2%至4%的内倾斜坡,进行路堤填筑。道路外边坡度按现有地形,填方边坡1:1.5,路基在4m以下采用1:1.75,切方边坡1:1。切方高度大于8M时,在8M处设1M的碎落台,再按1:1放坡。填方区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超出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为保证路基面不积水,施工时路基横坡大于4%和适当的纵坡,两标段之间的路基填筑施工做到同步施工,施工保证每层交替搭接10cm以上,若不能同时施工,超出交界线20m以上,采取分层搭接或阶梯接法,保证填筑质量。
①、路基填切交界处的处理办法
按台阶60*100cm,每层填筑交错搭接2m以上。
③软基处理方案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2m以下进行换填;2m-3.5m抛片石或级配砂砾石回填处理;3.5m以上采用桩基(木桩、板桩)进行处理。
⑵压实:路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填料的密实度、减少空隙率、增强填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增大凝聚力、提高内磨擦阻力、减少形变的重要保证。路基压实时除对填料选用、含水量进行控制外,压实机具的选用及施工工艺是其关键的环节。项目部将配合2-3台60T的振动压路机,压实时采用路基两侧向中央进行,压轮重叠0.4-0.5m,并全宽碾压,防止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而造成路基纵向裂缝。每压实一层报项目部和监理进行压实度检测,被认为合格后方可下一层填筑,否则查明原因进行补压或相应处理,如土质含水量过高,可采用翻晒后平整压实。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2000m2检测8点,不足2000m2时必须检测2点以上,必要时根据需要增加检测点,或进行触探试验、弯沉值试验。
⑶路基开挖:在路基开挖前做好场地清理及排水工作,并做好测量放样工作,在开挖坡顶处有明显标志。取土沿其工作面有计划地均匀进行,不得局部地度取土而造成坑洼积水,一个工作面宜采用多机联合作业方法。开挖时工程量及开挖深度大小,均自上而下进行,避免超挖乱挖,开挖段根据排水需要挖好截水沟,根据土质情况做好防渗处理。高切方段要及时做好边坡修整工作,防止边坡塌方现象发生。对房屋拆迁渣土尽可能利用,好的砖渣,砼渣可用于铺筑施工临时便道,处理淤泥软土地段。
⑷路基整修和边坡整形:路基表面的整修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切土或补土,并配合压实机压实,避免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整修边坡时路堑土质边坡按设计要求坡度,自上而下进行边坡修整,不得在边坡上贴补。边坡需要加固地段,预留加固位置和厚度,使完工后的坡面与设计边坡一致。当路堑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沟时,将原边坡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2、砂砾及水泥稳定碎石摊铺
(1)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须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持序时间。各工序要在水泥初凝时间内完成。
1、材料的选择
(1)水泥,选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其终凝时间宜在6小时以上。
(2)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方孔筛)。并采用规格料配制。
集料符合规范要求,软弱颗粒和针片状含量不超标,不含山皮土等杂质,各种材料堆放整齐。界限清楚。
2、混合料组成设计
按《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混合料配合设计。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材料,确定最佳的水泥剂量和最佳含水量。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适当增加0.5~1.0%,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准备下承层
施工前,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杂物及散落材料,用土培好路肩,摊铺时,要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
4、拌和
(1)集料必须满足级配要求。
(2)料仓上方应有剔除超粒径石料的筛子。
(3)拌和现场须一名人员监测拌和时的水泥剂量、含水量和各种集料的配比,有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查并做好记录。
(4)各料斗必须配备1~2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人为帮助料斗下料,不准有卡堵现象,否则停止生产。
(5)拌和含水量较最佳含水量大1~2%(根据施工时气温控制)。
5、运输摊铺
(1) 摊铺前应对下承层洒水,使其表面湿润。
(2) 两侧均设基准线、控制高程。
(3) 摊铺时混合料的含水量宜高于最佳含水量0.5%~1.0%,严格按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进行摊铺。
(4)摊铺机行进要匀速,中途不得变速(不管何时),并保持摊铺不停顿、间断。
6、碾压
(1)采用1台CA 602D振动压路机、1台徐工220振动压路机和一台25T胶轮压路机、1台24T光轮压路机、1台21T压路机,及时进行碾压,其各程序按本次试验段确认的施工方法进行。
(2)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碎石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潮湿。
(3)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水泥稳定土层表面不受破坏。
(4)施工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不得超过水泥终凝时间,在此试验段施工过程中设专职技术人员观察认真记录确定好延迟时间严格施工。
7、摊铺和碾压现场设专人检验,修补缺陷。
(1)施工现场设2名测量员,不断检测摊铺和碾压后的标高(左、中、右)及时纠正施工中的偏差。
(2)挖除大料窝点及含水量超限点,并换填合格材料。
(3)用拌和好的水泥石屑对表面偏粗的部位进行精心找补。
(4)对于摊铺机停顿和碾压推移产生的拥包、拥坎,用铁夯人工夯除。
(5)用三米直尺逐段丈量平整度,有异常马上处理。
(6)快速检测压实度,压实不足尽快补压。压实度控制要留有余地,尽量多压1~2遍,自检时压实度按提高一个百分点掌握。
11、注意要点
(1)自加水拌和到碾压完毕的延迟时间不大于初凝时间,即要在此时间段内完成施工和压实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