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2、在高原大地上聆听乡村的音符

支持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中,“美丽乡村”创建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建设美丽乡村最能彰显云南的环境优势,最能体现云南的生态价值,最能反映云南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加快完成同步小康的大业。云南正在建设旅游强省,而乡村是云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具有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生态优美的乡村已经成为云南旅游著名的品牌,像大理双廊村、版纳傣族园、玉溪大营街、鹤庆新华村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富裕了当地人民。因此云南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中将力争5年内,在烟草、茶业、咖啡、花卉、药材等一批优势特色产业中,建成100个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庄园。坚持走农业与二、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休闲、文化、医药、保健、养生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路径,把发展现代庄园经济作为突破口,完善庄园经济基地、工厂、酒店、旅游文化品牌四要素,实现高品质农业和高素质旅游的有机结合。为配合“美丽乡村”的建设,《云南画报》将从本期起与云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合作,开设“美丽中国・最美云南乡村”系列专题栏目,对“美丽乡村”建设色鲜明,实现了与旅游、休闲、文化、医药、保健、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些乡村和特色庄园进行专题报道。

“美丽乡村”推进云南特色城镇化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 刘学 博士

“美丽乡村”是指“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们幸福”的乡村,其核心在宜居宜业,特征为美丽、特色和绿色。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美丽乡村” 建设有什么意义呢?

城镇化包括城市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全面的城镇化。云南特色城镇化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建设二者优势,将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使广大农民能够分享到城镇化的成果,这是走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要求与必然选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来增强农村自我发展活力。

云南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在于处理好集中与分散的有机结合。在发达地区的城镇要自上而下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要自下而上发展特色经济。当前广大农村与城镇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个背后核心的问题还是经济支撑、产业支撑、收入支撑的薄弱。“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立足本地特色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在农村实现富足、体面、舒适的生活状态,真正实现农村城镇化。

如何建设好“美丽乡村”呢?

一是科学规划好“美丽乡村”。要按照科学规划、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体现特色的原则,统筹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协调和引导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分步建设实施。在规划编制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规划符合乡村实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二是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根据各自的资源构成和产业重点,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加快形成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努力形成一、二、三产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美丽乡村”发展必须突出特点、因地制宜,特别是要围绕“一村一品”来做文章、下功夫。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特色”二字上,充分依托各地特色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地发展功能各异的乡村,形成特色突出、个性鲜明、风格独具、内涵丰富的乡村格局,如利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可以发展旅游经济。要充分利用乡村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物种优势等条件,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通过现代生产经营组织方式,打造有优势、有影响、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全面提升乡村特色农业的综合效益,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努力走出一条“美丽乡村”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是继承和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精髓。“美丽乡村”建设应最大程度保留地方特色。一些乡村在发展建设的时候一味追求与城市接轨,反而丧失了最吸引人的地方,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应该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美丽乡村”建设既要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对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特别要挖掘和弘扬传统人居文化、农耕文化和山水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培育和建设一批具有浓厚乡土色彩和地方特色的文化项目;又要培育和发展现代文明,优化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建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党的“十”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云南作为“美丽中国”的一部分,加大建设“美丽乡村”的力度,就能够使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使农民收入增加,使乡村环境改善,使文化得以传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美丽乡村”就在眼前,“美丽云南”就在眼前,“美丽中国”就在眼前!

P4

美丽乡村――中国梦实现的基础

云南大学 李炎

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乡村总会和炊烟、小径、石板桥、大榕树、乡场、辘辘、古老的水井、小河、牛羊、牧童联系在一起,和地方的民俗文化、红白喜事、礼仪联系在一起,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读着鲁迅的《社戏》、《故乡》,艾青的《写给乡村的诗》长大,诗意的描述吸引我们不断念着乡村,追寻乡村。田园、故乡之美引导着我们走近乡村,关注乡村,研读乡村。乡村也由此从少年时代朦胧追寻的对象转化成为中年时理性的焦虑和深切的关注。

一般的辞书中将乡村解释为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美国学者R・D・罗德菲尔认为“乡村是人口稀少,比较隔绝、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基础、人们生活基本相似,而与社会其他部分,特别是城市不同的地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东南西北,不同的乡村依托其独特的资源,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方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乡村的类型也呈现复杂的种类,农业乡村、林业乡村、牧业乡村、渔业乡村各具特色。畜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蒙古包、勒勒车、马、羊,马头琴与长调,是北方大草原典型的美丽乡村;石板桥、乌篷船、白墙灰瓦、祠堂、小径,是江南的美丽水乡;沙滩渔船、桅杆白帆、大青树、渔家姑娘、妈祖庙,是海边美丽的渔村;夕阳下金色江水、凤尾竹、竹楼、佛寺、傣家少女、成片的黄灿灿稻谷、翩飞的白色鹭鸶,是澜沧江河谷地区傣族美丽的乡村。地理环境、气候、资源孕育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的生产方式,也孕育了生产生活不同、文化丰富多样的乡村。在以农耕为主体的前工业文明时期,乡村是传统社会最为重要社会组织机构,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是乡村作为地区综合体的三个基本特点。

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乡村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构建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包括了符合民族、地域特征和发展需要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体系,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文化自组织系统,通过村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风俗和观念、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以体现。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不仅城市文化尚未得以完全建立,还不同程度地带来乡村文化的迅速解构。传统的生产方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地方性知识迅速消逝,村落与自然的关系失去和谐。很多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文化空壳化、人际关系紧张,一些快速致富的乡村,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将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抛弃。现代社会单一、平面化的社会病正席卷中国的广大乡村。

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区域文化,形成了云南多样性的美丽乡村,中国不同区域内的各种类型的乡村云南几乎都有。不同民族将民其生产、生活生活方式、民族审美及宗教文化习俗融入其中,孕育了多彩云南多彩的乡村。洱海之滨三坊一照壁白族渔村、澜沧江河谷的竹楼乡村、哈尼族与层层梯田混为一体的蘑菇房村庄、哀牢山彝族的土掌房乡村、雪域高原高山草原的藏民村落已成为云南乡村的象征。云南的乡村可谓中国乡村的活形态的博物馆,丰富多样,内涵丰富。在2012年中国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中国646个传统村名单中,云南有62个,仅次于贵州。在英国BBC拍摄的《Wild China》和近期风靡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里都用较长的篇幅展示了云南乡村的美丽。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乡村既是云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美丽乡村、美丽云南建设的基础。

实现美丽中国的最大挑战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建设。一是乡村需要结合现代科技、新技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顺应城城市化进程,发展承接城市群体消费的乡村服务业,实现经济的发展,夯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二是构建覆盖乡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体系,让农民享有与城市同等的社会保障,构建既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文化特征的乡村文化系统,全面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丰富美丽乡村的内涵,提升美丽乡村的质量;三是建设适应乡村经济社会文化和谐发展的美好环境,需要保护好洁净的空气、清凉的湖泊河流、万顷良田、茂密的森林、无际的草原,构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

乡村是传统社会的基础,也曾是农耕文明时期的文化象征。只要人类还栖居在大地上,还需要洁净的空气、蔚蓝的大海、奔流的江河和清澈的小溪,乡村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乡村会不断变迁与发展,而中国梦的实现,则需要从无数个美丽乡村的建设开始。

P5-6

美丽乡村是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秀美之村;是家家能生产、户户能经营、人人有事干、个个有钱赚的富裕之村;是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鲜明的魅力之村;是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保障坚实的幸福之村;是创新创造、管理民主、体制优越的活力之村。

云南的“三农”工作,要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抓手,实施城乡一体发展、特色农业壮大、基础设施完善、农村民生改善、扶贫开发攻坚、综合改革深化、森林云南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做优做精中小城镇、做特集镇、做美乡村,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一批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突出发展现代庄园经济,巩固提升云烟、云花、云茶、云药、云菌等传统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云南蔬菜、云南水果、云南山珍、云南畜牧、云南林品等高端品牌,塑造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整体形象。

注重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宅和古树名木,彰显美丽乡村建设的乡土特色。

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创建和谐家园。

P7-12

新华 如水的村 似水的银

策划/高胜军 李炎

文/王佳 聂哓茜

图/奚锡钧

新华村,位于大理到丽江滇西黄金旅游线上,是一个山水风光秀美、白族民俗淳厚的村落。从一个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方式的传统村落,通过手工技艺的带动,发展成为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工艺品生产销售为特色的国家4A级景区,实现了传统农村向美丽乡村的蜕变,摸索出了一条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山水藏灵韵

新华靠山,山势雄奇。如父亲肩膀一样坚实温暖的山,承载着新华人沉甸甸的梦想,和远走千里依然笃定不改的家乡情结。

新华依水,水韵灵秀。如母亲微笑一样柔美涓逸的水,洗礼出新华人巧夺天工的制银工艺,与置身喧嚣却能超凡脱俗的淡然生活。

新华的水处处皆有。村内龙潭清澈见底,海菜花星星点点漂浮于水面,或划小船闲荡其中,或于长长的石桥上将阑干拍遍,或赖在小亭中望着潭底绿透心底的水草发呆,都可消磨半日时光,忘却尘世喧扰。新华村的水道与村外大片湿地相连,于春光三月,邀三五好友,携一壶好茶,乘一叶小舟,于芦苇飞絮中沿曲曲折折的水路入湿地深处,新华村的前世今生便能如飘飞的芦花拨动每个人最清晰的心跳。切记不要进入湿地太远,否则必要惊起一池野鸭、灰雁和各种各样常年栖息于湿地草海中的水鸟,远远地观望水鸟们悠闲自得游弋于清水碧草中,是一种更为独特的享受与体验。新华因水而灵、由水而兴,不仅有龙潭与湿地之阔绰,更有家家泉眼、户户小潭之精致。随便走进一户庭院中,有能找到奇石或盆景花卉环抱的一眼清池,或大或小,但一律可摘下潭边的铜瓢直接舀池水饮用,其口感甘甜清冽,解渴、消暑乃至于清心静神,别有一番奇效。若能在夏日里将果瓜先于泉池中冰凉数时,吃起来增甜万分。终日与水相伴的新华村人早已浸染上了水的性格,灵动却不张扬,安静却不木讷,温柔却不娇弱。

割不断的银魂

新华村人在历史上是蜚声海内外的“小炉匠”,肩挑炉担走四方,滇地走遍、进川入藏,小炉匠的足迹遍布甘青高原,新华银铜器远销到泰国、缅甸等东南亚和尼泊尔、印度等南亚国家。如今新华村“敲过一千年”的小锤已经不再需要背负在小炉匠的肩头远走他乡,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将新华村生产的工艺品半天之内运送到大理和丽江两大旅游市场,一两天之内到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因此新华村人大多选择回归家乡,在家门口完成手工艺的生产和销售。也有一些新华村人在各大旅游热点地区和中部、东部大都市开辟了市场,大量的订单让新华村彻底摆脱了农耕的单一生产模式,实现了生计模式的转变,手工艺品生产是目前新华村的支柱性产业。

各家各户的银制品手艺人,在天刚擦亮时就在自家门前摆上打造银器的工具“叮叮当当”的敲打起来,这样的叮当声伴随着新华村人走过了时光,沉淀了岁月,凝聚了情感。新华村人在亲手耕耘的乐土中勤奋而耐心地雕琢着自己的新生活。每件精美的银器背后总有一双布满茧子的手,新华村人在不断的自省和文化碰撞中提炼出无限的创造力,其银铜器制作也从日常用品、生产用品越来越多的向工艺品、装饰品转变。不言九龙壶杯酒具设计打造得有多精巧;不论长命锁上刻画了多少祝福与期望;只一只手镯上的龙飞凤舞,或一只银杯上的花鸟鱼虫、一副银碗上的水波漪漪,便将新华手艺人对自然的体悟和精湛的技艺铺陈得淋漓尽致。在新华村,无论银器大小、形制繁简,都饱含一个家族或师门的血汗,都默默的述说着传统文化“父子相承、师徒相授”的传承方式。在新华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师傅和徒弟同坐一处,对着一块小小的银子商讨着图画的布局与下锤的力道;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手把手的教年幼的孙儿敲打银器。他们是那样的专注,仿佛此刻手中敲打不是一个简单的图案,而是一部史诗,一段属于自己民族,自己家族的历史。在新华村的手艺人心中“传”与“承”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这里的人们知道,新华银器能够历经岁月而不衰,就是因为在那一件件银器中活着传与承的银魂。

新华村的手艺人在历史的托付中,将自己对时代的感悟与需要不断的融入那小小的银块,造就出一种毫不呆板的坚持。

小锤敲出新光彩

随着新华银器技艺赫赫威名的广泛传播,新华村也引来了越来越多追逐传统文化足迹和寻找商机的人们。新华村本土有为的创业者在成功之后回归家园、创立企业,依托新华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手工技艺资源,投资改造和美化乡村的村容村貌,建立石寨子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和云南特产旅游购物中心,吸引了大批游客在经大理过丽江的旅游路途中到新华村一睹这个传奇、富足与美丽并存的村庄。游客的进入为新华村带来了旺盛的人气,新华村人充分利用自己沿街的房屋开设铺面,现场展示自己的制银工艺。一些人依托白族民居庭院和院内有泉的优良资源,开设白族特色农家乐美食和特色客栈服务,获得了新的收入。发展旅游业让新华村彻底发生了蜕变。

如今进入到新华村,不仅可以品尝到白族传统的美食、居住民族风情浓郁的客栈、观看白族传统的歌舞演艺和节庆礼俗,也可选择中高端的国际生态园酒店或者高端的寸氏庄园过一把奢侈的贵族生活。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能够切近地触摸到新华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文化浓郁多彩、悠然有致、自得其趣的生活状态。

于新华村中赏工艺、尝美食,观鸟听泉之际,四通八达的交通和便捷的互联网络将一个偏居一隅的小村与世界紧紧联系。美丽乡村,不仅仅是为外来游客展开的一幅田园画卷,更重要的是生活在乡村的人们能够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有效地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乡民们能够获得与大都市人同等的教育、知识和信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在城镇化和现代化迅速推进的今天,能够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合理过渡与跨越发展。从新华村的蜕变,可以窥见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美好前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乡村社会可以找到适宜自己生存于现代社会的根基,变成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了解更多:

新华村交通便利,飞机、火车、汽车均可到达。新华村离丽江机场仅12公里。乘坐昆明到丽江的火车,在鹤庆站下,火车站离新华村约12公里,有公交车到鹤庆县城,县城也有直接发往新华村的公交车。

新华村食宿较为方便,白族特色餐饮美食集中在龙潭边一条街上,各家户院内有泉,环境优美。特色美食包括酸辣鱼、清汤鱼,猪肝,铜锅焖饭等。住宿有中高端的新华国际生态园,享受白族四进大院落的豪华与舒适。新华村内也有老百姓开设的客栈、宾馆,普通客栈宾馆价格适中,设施齐全,干净整洁。

链接:

2013―2020年是实现鹤庆县“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打造“民间工艺品之乡 中国银品之都”品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阶段,目前新华村5星级维景度假酒店正在建设中,“兰茶坊”文化创意园等重点项目已经进入规划实施阶段。

2000年以来,鹤庆县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实施了草海湿地恢复项目及草海农业湿地保护管护区项目建设工程,还计划投入5000多万元打造东片草海湿地治理二期工程,保护水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继2009年鹤庆新华村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之后,政府和企业不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以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小镇规划、产业联动发展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华村作为“鹤庆银都水乡新华村―草海湿地休闲购物游”的核心节点,被纳入到大理州委“苍洱片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综合试点”中,将被建设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之一。

作夫:哀牢山中最美乡村

文/图 本刊记者 何新闻

几年前第一次到作夫时,通往甲寅的道路还一片泥泞,从海拔1100米的红河县城到海拔1800米的甲寅乡作夫村,基本是一路向着哀牢山云霄之上攀爬的过程,尽管那时候已经有摄影师传出“红河梯田不亚于元阳”的说法,但外界真正听说甲寅的人还为数甚少,到过甲寅梯田的旅行者更是凤毛麟角,至于离甲寅乡政府还有数公里的哈尼族村落作夫,基本还属于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

高耸入云的哀牢山把连同作夫村在内的一连串哈尼族寨子半隔绝于喧嚣尘世之外,崎岖陡峭的山路让旅行者望而生畏,但千百年来哈尼人便定居于此,并在哀牢云雾中创造了与众不同的奇特文化,这种文化最让人一目了然的方面,自然就是那绵延不绝的梯田和造型优美的哈尼蘑菇房。

二三月的梯田,正值春播前夕,山顶密林中流下的溪水灌满了作夫村周边大大小小上千亩梯田,作夫村口的大树旁,肩扛犁耙的哈尼汉子正吆喝着耕牛准备下田劳作,肤色黝黑的妇女们在屋顶上翻晒着早准备好的种子。土黄色茅草铺顶的蘑菇房一座连着一座,与周边茂密的绿色丛林形成高反差。这就是每一天作夫的动态场景,而无数个这样的动态场景却构成了数百年不变的静态作夫――我估计在最近几百年里,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生状态就从来没有改变过。

作夫这个名字,让我联想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句子,作夫,尽管是一个典型的哈尼语音译,但望文生义就是耕作的农夫。这里仍是完整的农业社会,生活节奏貌似缓慢,却蕴含着足够的韧性,否则你无法想象哈尼人如何能够在坚硬的大山中活生生开辟出无数梯田,这些梯田对哈尼人意味着寻常一年的收成,但在我这样的外来旅行者眼里却是绝世的美景。

2013年初,我再次来到作夫,驱车行进在已经铺成水泥路的光鲜山道上,车流如鲫,我原以为既然那层“保护膜”已经被打破,那么作夫的蘑菇房还在否?很远就看见那座丛林中熟悉的乡村,对,炊烟从茅草屋顶升起,它依然未变。但走近之后,却又发现它有了太多改变:泥泞狭窄的村中道路已经铺上石板,屋角的一群鸭子正围着刚刚修通的自来水管嬉戏,不时遇见端着相机的游客把镜头对准害羞的大婶……作夫,这个古老乡村最有价值的部分已经被外界发现,而它作为哈尼村落的内核依然保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今,这里已是云南最美乡村之一。

更多了解:

作夫村录属于红河县甲寅乡阿撒行政村,海拔1830米,全村314户,1464多人全系哈尼族。作夫有红河保存最完好的磨菇房村落,全村无任何现代建筑,村里森林翠绿,清泉环绕。2008年,作夫村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入全省首批特色村建设项目, 2009年3月在省旅游局组织下,评审通过了《红河县甲寅作夫民族特色村修建性详规》,并于5月8日正式启动实施建设。截至目前,为将作夫村建成“全省最大的蘑菇房村落”,红河县积极整合公共资金、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累计投入641万元,完成了该村进村道路、3座卫生公厕建设、街道铺装、民房示范户改造、排污设施、人饮管网改造、停车场、寨门、水碾房、民族展示中心、民俗广场、特色观景台、农家乐示范户建设。在旅游特色村开发的前景下,作夫村现已申报成为“全省历史文化名村”。(资料由红河县旅游局提供)

桃源 悠然隐匿苍洱间

桃源村是喜洲镇的一个小村,与隔海相望,异常火爆的双廊不同,桃源村安静得令人感动。在桃源隐匿,一个转身便是逃离喧嚣,找一个安静的院落,在大青树洒下的斑驳日光中浅浅入眠;骑上自行车,在洱海边自由的驰骋,风会吹散内心的躁动,前方像花朵一样灿烂。

丈量桃源,最好的工具是自行车,沿着洱海骑行,蓝天碧水、暖阳轻风,还有波光粼粼,这就是桃源的精髓,一路上眼睛所见的美好,远甚照片所记录下来的,任何心灵鸡汤式的美好形容,在此情此景面前,都显得词穷。无论从哪个方向走出去,都会让人身处稻田之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节气,桃源从点点青嫩到满地金黄,就像点缀在画中一般。桃源最美的那一刻是在黄昏,阳光将稻田染成锦缎一般,座座民宅仿佛从稻田中生长出来似的,田野里的农人穿着各色的衣裳向家中归去,在田埂上相遇,就互致一声问候“我家吃饭克”,炊烟从旧式的烟囱里慢慢腾起,飘散向四方,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沿着稻田间的小马路一路下行,是一片临海的湿地。在过去,渔人每天就从这里出发,到洱海中撒网。点点白帆飘荡,鱼鹰争先恐后回船的渔家画卷已再难寻觅,这多少有些遗憾,不过一点小小的伤感倒为桃源平添了几分意趣,就好像一幅画里总要有几笔虚虚实实的点缀。走进临海的村落,弯弯曲曲的小巷把人带向一片平静的海面,海面上耀眼的阳光立刻倾斜眼帘,桃源村的客栈和洱海完全“零距离”接触,海边搭有简单的露台,躺椅和遮阳伞下,客人们自在地就着小几看书、喝茶、晒太阳;也有吹着海风躺着小憩的;还有躲在阳伞下抱着小本上网的;大大小小的萌狗们摇着尾巴跑出来迎接客人,没有人关心你是来疗愈情伤,或是躲避现实,这是一个绝对享受自我的空间。

住在桃源,早晨伴随着鸟儿的声音起床,喝一杯浓醇的本地牛奶,一天的好心情伴随着新鲜的有机蔬果大餐就此开始;傍晚,桃源村的天空被夕阳慢慢渲染,直至满天繁星纷纷坠落。海水拍打着客栈的墙体,很有节奏的发出啪啪的声响,看着这一幅海的电影,听着海的声音,自然会让人想起海子那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链接:

桃源自然村隶属大理市喜洲镇,东临洱海,西靠苍山,辖区内的桃源码头是大理“苍洱风光一日游”的必经之路。以打造“人文大理、幸福家园”为主题,紧密结合洱海流域“百村整治”项目,桃源村统筹兼顾,突出特色,积极打造农耕文明的承载区,千年文明和白族传统文化的展示区,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的示范村。目前,桃源村共投入2600多万元,实施了“基础治村、生态立村、旅游富村、管理强村”四个项目,对村庄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建设。从打造旅游新村出发,在村北进村路的建设、村庄整体风格、弓鱼洞文化广场、本主庙修缮建设等方面体现白族风情、村庄历史,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海滨桃源新景,村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面貌焕然一新。已形成了集白族民居建筑、饮食、服饰、风俗文化为一体,极具民俗生态文化旅游价值的高原特色村寨。

曼春满 浪漫“逃亡”

如果说橄榄坝是西双版纳秀丽的孔雀尾巴,傣族园则是孔雀尾巴上最靓丽、最夺目的羽翎,曼春满村恰如一颗晶莹的珍珠洒落其间,她是傣族园最迷人的微笑。

曼春满翻译成汉语叫“花园寨”,走进傣族园,穿过那些挺拔秀丽的椰子树、绿叶硕大的香蕉丛、枝繁叶茂的柚子树,一座座竹楼掩映其中,如一叶叶荡漾的小舟,若隐若现。身穿花色筒裙、腰束银带、肩挑竹筐摇曳出无限风情的傣家小卜哨,恰似二月春风、三月小雨贴近你,青春逼人却又悄无声息。端坐在竹楼的晒台上,品尝老咪涛亲手泡制的浓酽酽糯米香茶,凝望老黄牛慢悠悠消失在竹楼深处,倾听菩提树上的百鸟欢歌,欣赏远处悠悠扬扬传来的“赞哈”,畅享着这份清新,逛寨子,发呆,看书,敲电脑,四五天不知不觉就悄然流逝。住傣家楼、吃傣家饭,似乎空气是甜的,心是静的,旅行变成一场最惬意的逃亡。

“逃亡”曼春满,去佛寺是不能回避的一场心灵修行。佛寺金碧辉煌,尖尖的庙顶,红砖灰瓦,彩绘复杂,具有浓郁的东南亚寺庙建筑风格。佛寺四周椰树、凤尾竹、槟榔树环绕,白色的蝴蝶兰点缀在僧房的窗沿下,别有一种雅致的格调。曼春满处处透溢着浓浓的佛教氛围,寺里和尚念诵经文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诵经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充满着韧性的力量,仿佛来自遥远的天国。前来上香赕佛的信徒们则虔诚地跪在佛爷面前,双手合十,低头颔首,一幅全身心皈依佛祖的样子,更有许多都市旅人,不远万里前来“禅修”,在这里穿素衣麻鞋、吃清粥小菜,追寻心里的平和安宁。佛寺门口离人们不远,几只美丽的绿孔雀正悠闲地迈着细细的碎步,向我们抖动着漂亮的翎毛。两位俊俏的傣族少女上前与绿孔雀嬉戏着,就像和村童玩耍般那样平常。大概只有在这样幸福满溢的村寨,“赫拉的神鸟”才会如此平易近人。

链接:

曼春满村是傣族园内是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之一,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至2012年底,曼春满总投入超过800万元,用于建设、维护佛寺、婵娟阁、打围墙、释迦牟尼佛像喷水池、大象雕塑、鼓房、村办公楼、球场、村寨道路等。为全面实施《西双版纳州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强乡村旅游规范管理,曼春满将继续推进与项目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旅游标识、咨询服务中心、购物中心、旅游厕所等旅游公益性设施项目的更新换代,进一步完善旅游供给要素体系。

曼春满的杆栏式竹楼群古朴、雅致、壮观,傣族园公司建立了杆栏式建筑保护基金,制定和实施《傣族园风景区关于保护杆栏式建筑的管理办法》,对景区内村寨新建盖传统傣楼杆栏式建筑的示范户进行公开奖励,每户给予4000元保护基金,这一举措促进了村寨传统竹楼的“复兴”。

整董 爱终究要整懂

文/旗写

走遍千山万水之后,马歇车停,寻找一处绿荫,借着一杯普洱茶,但观夕阳渐落,此时惆怅浸漫周身,免不了会记惦起一个地方,记惦那里的飞瀑流云,跨国家庭,回味那段尘世绝恋。

整董是一个有着特殊地名的傣族小镇。据说整董是傣语,意为发现一个城子。今天镇政府所在地的曼贺景、曼贺、曼峦再这三个寨子就统称为城子三寨。整董所在地为丘陵缓坡,水田密布,河流纵横,其间当地最大的整董河和曼滩河如两条玉带淙淙流淌过整董,尔后往西汇入曼老江,成为湄公河归进大海。至今完整保持傣式建筑风格的十个傣寨就像绿宝石一样镶嵌在两条河畔,辉夺目。三树成林的大青树也是整懂特有的美丽景观。每棵树粗有十围,高如楼房,根须盘虬,一年四季枝叶茂盛,遮天蔽日,人们常在此休养纳凉,谈天说地。泼水节时,人们换上节日的民族盛装汇聚在这里燃放高升,载歌载舞,接受水的洗礼。

那时虽然年少不更世事,但已经懵懂幼稚地爱上了小镇的美丽。后来利用各种机会不断的反复贴近整董。有时跟着姑娘们探寻密林中的瀑布,在清澈如镜的小溪中戏耍时光;有时开着越野车顺河穿越芦苇花丛,进入温泉洗涤尘埃,放纵躯体;有时在老乡们带领下探究巨石上永不干涸的一碗神水;还多次应邀参加丰盛的吃新米活动,一天连吃八家,从这寨吃到那寨,从寨脚吃到寨头,吃得大腹便便,喝得东倒西歪。

青春如此绚烂,生活如此精彩。当年整董王子桑洛和美女娥宾在这里演绎了一场生离死别的爱情大戏。爱情啊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随。美景在而伊人已逝,情爱成绝。

何为爱情?何为人间真爱?爱情迷惘的时候,不妨到整董行走飞瀑流溪,慢尝傣家美食,聆听洛桑之爱,感悟跨国之恋,之后的之后,还会有什么整不懂的。

美丽整董,一个让人整懂后不愿离去的地方。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他来村里的时间,让人摸不到规律。最早的时候,7点多就到了。有时候是下午到,有时候甚至是晚上到。白天到的时候,他会在村里走走看看,遇到村民就主动和他们聊天,聊村子的过去,聊村子的现在,聊他们的念想。很多村民第一次见到他,脸红脖子粗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也是随和地笑笑。64岁的村民孙秀梅自称是挺闯荡的人,即使如此,她也是在短时间内第三次见到此人时,才大着胆子主动问了一句话:“我看你总来,你是干什么的?”问话有些唐突,对方却也不恼,微笑着说:“我是来建设新农村的。”孙秀梅在电视上听过建设新农村的说法,知道这是好事,但她当时没意识到,一段时间后,自己会发自内心地想给这人送礼。

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孙秀梅,最头疼的就是村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特别是她家门前有坑,一下雨积水很深,出门时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了,裤子还会湿,换谁不头疼?如今,这一幕已成过去。不仅她家门前,整个村子都不再有坑坑洼洼的土路,至少也是平整的砂石路。漫天飞尘的景象,她和其他村民只能在记忆里找寻了。“我以为这辈子就只能凑合着走土路了,哪想到还能赶上这好事?”因为这种心情,又一次见到那位要建设新农村的人时,孙秀梅立刻跑回了家。找来找去,觉得能拿出手的只有刚摘下来的南瓜,就抱了出来。“没啥好东西,这个南瓜就算一点心意吧。”对方笑着婉拒了她:“我怎么能要你的东西呢?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礼没送成,孙秀梅也不是没有收获,因为这回她知道了这个人是谁:盘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庆珂。

王庆珂和岗皮岭村的缘分,始自2013年8月。按照盘锦市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要求,他选定了基础薄弱、工作难度大的岗皮岭村作为联系点之一开展工作。第一次到村里,他首先召集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在村部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有着极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他,一下子就发现了诸多问题。

首先是路况极不好。眼瞅着有个卖鸡蛋的,一不小心,几颗蛋就颠到路上碎掉了。再就是村部太破旧。窗子是老式铁窗,有的玻璃碎了,有的干脆就没有玻璃;墙上有明显水痕,仔细一瞅能看到裂缝。就这条件,村干部能好好办公吗?他的预测可真准。至少7年了,村干部多数都是在家里办公,村民有事就提前打电话联系。用一位镇干部的话说:“夏天外边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冬天屋里比屋外还冷,谁有心思来办公?”村部的破旧,和王庆珂在会上首先发现的问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开会,王庆珂就发现村干部不在状态,很多事情一问三不知。他还发现,党员也没有个样子。说开会,最终来的党员就6个,而且还是稀稀拉拉来的。而此前,村里出现过开党员会,规定时间过了半小时没来一个人的情况。村民对村里的事也漠不关心,好像这里不是自己的家园似的。

离开岗皮岭村后,在很多个夜晚,王庆珂反复分析情况,最终决定从修整村部入手,逐步解决难题。他认为,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不行,只是投钱送项目,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个好的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作用太重要了,而要发挥出这种作用,就要让村干部找到存在感。首先,就得让他们有个像样的办公场所。村部的改造,资金是最大问题。王庆珂多方协调,最终从盘山县财政局和盘山县公共服务中心筹集到了资金,对村部进行了三期改造:先是花7万余元整修了墙体,更换了窗户;接下来,在冬天,花4万余元购置了办公桌椅;今年7月27日,花近8万元,完成了村部的标准化建设。村干部如今已经形成了坐班制度。村妇女主任黄艳秋告诉记者:“村干部这一年的上班时间,比过去7年都多。村干部又开始学习了,中断多年的‘’制度也开始正规化常态化了。”

村干部的工作状态渐入佳境,党员的精神状态也日渐高昂。不少村民说,现在就是不戴党徽,也能一眼看出来谁是党员。

这些变化,王庆珂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他知道,此时再协调资金干大事,就不用担心钱打水漂了。按照早先的情况,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就拿今春开始在村部前修的柏油马路来说,一公里造价40余万元,要是村干部心思没用在这,党员也马马虎虎,导致最后工程质量不佳,那可真是既对不起村民,又对不起自己“化缘”的单位――盘锦市交通局啊。当然,事实本身让人欣喜。从村干部到党员再到村民,大家拿出的都是“5+2”“白加黑”的拼命精神。7月,岗皮岭村第一条柏油马路高质量竣工。

路况的极大改善,让村里人和孙秀梅一样感到激动和欣喜。几位老党员的责任意识空前增强,没有更多劳作任务的他们,在路上来回走动,发现垃圾就打扫。村民的家园意识也觉醒了,他们主动在门前栽种花草,要为村子的美丽做一份贡献。深层次改变了村民们思想状态的,是村文化广场。这个1300多平方米的广场,原来是个臭水塘,是王庆珂充分利用打造美丽乡村的政策,争取资金建成的。只要气候适宜,音乐一响,晚上就能聚起一百多位前来跳广场舞的村民。“打麻将的没了,借着跳舞,大家交流也多了,人与人更近面了。现在,真是村美人更美啊!”直惋惜“青春找不回”的孙秀梅动情地说道。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人类诞生之初,本以土地为生命之根。后来,他们逐渐从壮阔田野走向钢筋丛林、走向城市。城市代表先进,农村代表落后,这是人们的固有观念,这种观念强化着人们对“城乡一体化”的呼唤。

然而灾害降临,城镇和乡村一时变得别样的“一体化”。经济生产、人民生活遭到重创,除了地域和分工有所不同之外,城乡之间,面临的灾害恐慌何等相似。在贵州,雪凝灾害造成大面积区域的断路、断电、断水、断通讯,人们的意志力接受着空前考验。

然而,我们惊喜地发现,灾害面前,人们纷纷伸出友爱而温暖的双手,发扬人道主义互助精神去支援那些受灾弱势人群,与那些素不相识的同胞携手共渡难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始对一些发展中的迫切问题幡然醒悟或认识得更加清晰。

灾害折射出

现代公民意识的可喜觉醒

雪凝令都市人尝到了陌生的、因资源缺失而生出的恐慌,他们甚至需要每天艰难地向冻滑的路面迈出僵硬的脚步。整个城市的节奏不再疾速飞快。很多天里,送奶员无法将牛奶送抵千家万户,一支蜡烛在某些地方卖到4元、6元、8元,七成公交大巴停运,私家车受冻而致损……黑暗中,人们开始寻觅人性中的本真,不只是关注自己内心所想,开始把目光投向亲人、朋友以及弱者,乃至那些引人深思的关于生命哲学的话题。

出入港口、大小码头、交通枢纽被迫停运和中断,回家是很多人的奢侈愿望,而“滞留”则变成触目惊心的两个字。大批返乡民工在广州火车站滞留,因路面凝冻无法前行的客车停靠在山崖边、加油站、荒效野外……所幸冰雪严寒中,总有一些动人的色彩从皑皑白色中挣脱出来,为冰冷的世界抹上缕缕温馨。

那些白色。这时,雪白的婚纱与大地、天空的颜色一样,一场特别的婚礼在贵阳市一处教堂里举行。思南县的王先生在这里迎娶从山东赶来的新娘钟小姐。他们被路面凝冻滞留了返乡成婚的脚步。在唱诗班的优美伴护中,在陌生的观礼人群的注视下,新郎掀开洁白的面纱,新娘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一幕许多人忆起来,至今仍然备感温暖。这场特殊的婚礼教会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无私。素不相识的贵阳市民用蜡烛照亮了一对新人的幸福起点,激起人性深处患难与共的渴望。

那些红色。这时,火红的十字在银霜白雪中用天使爱心融化了坚冰。1月27日,凯里市舟溪镇青山村妇女龙春玉被迫在家中分娩,因失血过多,危在旦夕。正当性命处于生死的关头,是当地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护组冒死驱车前往抢救,才保住了龙春玉母子的平安。

医护者以人道救援和高尚的责任感征服了千万患者的心。在灾害期间,我们身边不乏参与无偿献血的市民、受表彰的医护工作者,以及更多默默无闻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

那些绿色。这时,绿色的缎带与森林、碧水一色,具有开标立范意味的市民互助标记在贵阳,在全国大范围的冰封中出现了。人们不再祈求老天开恩,飘扬在街道上的“绿丝带”正诉说着扶伤助弱的互助精神。曾有一位老人对笔者说,每一辆“绿丝带”从身边经过,她在心中都会泛起一阵难以名状的温情和感动。

的确,“绿丝带”的创举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广泛,栩栩如生地塑造着贵州人大写的精神、贵州全新的形象。它不再仅仅叙述车与人的故事,衍生而来的是以“绿丝带”为标志的形式多样的互助活动。比如关怀孤老,比如以此建立网络爱心组织,比如通过绿色寓义爱心……

我们同样不能忘记临危受命,奔赴电网抗灾最前线的“军营绿”。从叫响“抢险救灾为人民,修复电网当先锋”的口号开始,“军营绿”始终出现在抢运救灾物资、电网修复的第一线。当灾害来临,我们总能在最短时间内见到那些绿色,他们好像是从天而降的圣殿骑士,总在为了保一方平安而快马加鞭。

灾害客观上进行了一次

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与灾害同至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云山雾绕中的积雪和悬挂树梢的冰花尽显洁净之美。这份景观既美丽又悲壮。我们又一次领略了老天的“威力”。年历又一次翻到了春季,而这个春天并不平凡。“灾后重建”、“次生灾害”等迫切的任务或可能发生的新的挑战摆在眼前。气候回暖,这时正是抢修电网的工人们的最佳作业期,但距离电网全面修复仍有一段时间;地里的农作物经历冰雪摧残也急需呵护补种,大灾之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付出比平常年份更多的心血热汗……。

一幅幅互助救援的动人画面背后,人类是不是应该再一次踏上审视和敬畏自然的经历旅程呢?

灾害期间,人们还没来得及欣赏雪凝呈现的粉妆玉砌的白色世界,就已开始感受到雪凝带来的极大不便了。田里的蔬菜和各种农作物被冻死冻坏,就连最常见的豆腐、小葱等普通小菜也价格上扬。各级政府积极调动人力、物力以满足市场供应需求,但由于通往村镇的道路被冰凝覆盖,冒风险、抢运输成为最为艰难的课题。

停电停水接踵而来,电力设施受到的破坏,使得供电缺口远比生活物资缺口更令人担忧。一时间,情况危急――

全国电网系统派出一千名工作人员分赴贵州进行抢险;

全国电煤紧张,随之又造成火电企业存煤低于警戒线;

两相夹击,造成广东一千万千瓦的巨大供电缺口;

许多地方,采取紧急调度措施防止发生大面积停电;

同时,贵州电网启动“对七大类高耗能行业全部停止供电”的措施,以尽力保证人民的生活用电。随着这一系列警报的拉响,如何保证能源供应严峻地摆在政府和民众面前。

在灾害持续的一个多月中,很多报纸杂志开始追溯灾害的“源头”、前瞻后果。譬如,在雪凝侵袭前夕气象部门对中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程度、对不同种类受灾作物采取的减损补救措施、今后如何建立健全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防御措施、怎样防止价格上涨进而演变为通货膨胀等等。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切话题更多围绕着如何打好防灾提前量而展开。

党和政府多年来倡导的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渐显成效却又任重而道远。从“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几个衡量指标看来,建设节约型社会决不仅仅是政府一方使劲的问题。节约资源的问题也不再仅限于从宏观上构建能源资源体系和发展环保型企业,灾害后我们更应该深刻反省,让节能环保概念植入每个国民心中,用生态文明意识、节约意识约束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曾有专家说,中国的现代化还太过年轻。

1954年,中国曾遭受过与今年的灾害相似的一幕。那时,中国众多省市尚未完全普及电力,铁路与公路里程也相当短。为数不多的工厂、屈指可数的机场、没有流动人口困扰、通讯与网络也不发达。一切都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而今,公路、铁路、航空、电力这些现代社会必须依赖的基础设施在中国获得了极大发展,但他们同时也成为了最先被冰雪击中的环节。

第4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关键词:冀中南地区;传统民居;石窑;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Stone Cave Dwelling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Based on the Example of at Fengzhuang Village Luquan City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istribution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Stone Cave Dwelling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by visiting Fengzhuang Village Luquan Cit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the local Stone Cave Dwellings , can make the reader to recognize the Stone Cave Dwellings in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Combined with the beauty of rural construction in hebei province policy, provides a new thought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aves.

Key words: the Middle and South Hebei province; Traditional local-style dwelling houses; Stone cave-Dwellings;

1前言

随着人们对降低能耗、节约用地、保持生态平衡、寻求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人类不由地把目光转移到了窑洞民居这一建筑形式上,因为它具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适应气候、造价低廉、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的优势,最符合生态建筑原则。然而,传统窑洞的通风不畅、采光不足、潮湿阴暗、空间狭小等缺点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的需求,故弃窑建房成为一部分人的追求。

2 现状分析

(1)石窑民居的演变

石窑建造的年代分四个阶段:1909年以前的百年老宅、1909年—1949年(解放前)的石窑、1949年—1978年(解放以后)的石窑和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以后)建造的石窑。

1909以前(百年老宅) 1909—1949年的石窑

1949年—1978年的石窑1978年以后的石窑

图1 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的演变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百年老宅院落成“一”字型布置,“一明两暗”三开间的窑洞坐北朝南,外墙采用块石砌筑,泥土勾缝。屋顶形式为平屋顶,铺设一层片石,顶部用灰、渣铺设,防水效果不好,一般用于晾晒作物。当地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因此檐口指向院内,雨水顺着坡度向院内自由排放。门窗采用木质形式,别具特色。

1909—1949年的石窑院落成“L”型布置,院落的东、西方向增加了辅助用房。外墙表面平整、美观。屋顶防水、防潮、隔热效果都比之前效果好。当地有供奉神灵的习俗,因此,石窑的外墙上设佛龛。

1949年—1978年的石窑外墙采用的料石更加规范化,一般厚度在0.3m左右,表面光滑、平整,外墙用水泥砂浆勾缝。解放以后,建筑单体的尺寸大幅增加。

1978年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砖混结构的房屋成为人们乐于建造的房屋形式。因此就出现了窑房混搭的院落形式。新的建造技术和设施的普及,对于传统聚落面貌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现代感的石窑门窗材料已有木质改为铝合金和塑钢。窗户的尺寸也有所增加。

(2)存在问题

石窑民居面临着被遗弃的危险,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的改变

现代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人追逐潮流,人们认为过去的、陈旧的、传统的东西都是过时的,应该抛弃的。像窑洞这种建筑形式被认为是老辈子过穷苦日子的符号。所以人们更愿意让自己的居住环境更加现代感。

2 空间狭小、采光较差

窑洞的开间一般在3m左右,进深在5m—7m不等,现代年轻人跟喜欢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屋里布置现代的家具,同时,窑洞进深较深,天然采光不均匀。因此,人们更愿意选择现代的房屋形式。

3 夏季室内潮湿

夏季窑洞里的温度令人满意,但是普遍反映室内潮湿,90%的石窑中因潮湿而毁损墙面,尤其是后墙。许多石窑都修补过,估计修补周期为7年左右。

3 更新建议

为了保留和传承窑洞民居这一绿色的生态建筑形式,我们具体给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人们居住认识、改变群众落后观念

冀中南地区窑洞民居的价值即在当代,更在后代。保护窑洞民居就是保存地域记忆、保持“文脉”延续,是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每位当地居民都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窑洞民居的思想意识,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2.优化平面布局、改善天然采光

改善传统起居条件,分离动、静功能分区。此外,功能的设计应符合传统的生活方式。围绕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通过合理的设计,增加天然采光,减少建筑能耗。

既有石窑民居的改造

根据原有住宅的平面来进行的改造,主要的两种类型,从图中可以看出方案一平面呈“凹”形状,方案二为“一字型”,从节能角度考虑,平面构成越复杂,其能耗将会随之增大,且类型一所能直接接受到的太阳热量要少于类型二,是从冬季防风角度考虑其又体现了独特的优势。

(a)改造前(b)改造后

图2 方案一平面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a)改造前(b)改造后

图3方案二平面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新建石窑民居的更新改造

窑洞建筑的进深有的高达10m左右,窑洞后面的采光不如靠近窗口的部位好,然而进深过大,利用率不高,只会浪费空间。所以,这个更新方案实际上是把进深过大的窑洞进行了功能分区,把次要空间放在采光较差的部位,及改善了功能分区混乱的缺点,又将厨房、卫生间集中布置在主要活动空间附近,缩短了交通流线。

图4 方案三平面布局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改善通风不畅,解决潮湿问题

设置通风竖井,上不留有排风窗,下部与室内想通,在建筑内部形成了空气流动,降温降湿。根据土壤水的能量原理,在黄土下设置砂层,不仅具有良好的阻水性,使砂层以上土体持水能力增加,而且具有减少渗透的能力,使入渗面湿润速度和入渗率明显减少,保持稳渗阶段。

4 结论

在当今,除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造富有时代感的居住建筑之外,在全球资源匮乏、能源日益紧张和城市面貌雷同的情况下,在河北地区发展节能生态的新式窑洞是必要的,而且应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留富有河北特色的窑洞建筑。

参考文献

[1] 侯继尧,王军.中国窑洞[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09

第5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演讲稿1

  记得在我小学的时候,我有一位启蒙老师,她年轻温柔美丽,知书达礼,充满智慧和才华,课堂上循循善诱,用满腹的知识浇灌我们饥渴的心田,课间和我们一起玩耍,跳绳、踢毽子、老鹰抓小鸡……给我们梳头发、扎小辫,送给我们好看的发夹,让我们围好看的围巾,把我们小_打扮得美美的,让我们小小的心灵里早早地埋下了追求美好事物、追求美好生活的种子……那时候,我幼小的心灵里暗暗地萌生了要做一名老师的理想,将来,我也要做一名美丽的老师,饱读诗书,满腹才华,有爱心和热情,把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才华奉献给我的学生们,一代代薪火相传……

  长大后,我果然成了你,我最敬爱的王香芸老师!

  感谢您在我的心灵里的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让我懂得: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教育要从爱开始。要做好一名人民教师,就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爱得专心致志,爱得大公无私,让爱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沐浴阳光。

  上了师范后,天天听着,看着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人民老师是一个多么崇高的职业啊,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师高为人师亦为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也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品质的转接者,更是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引路人。

  我下定决心,要以此为目标,做一个有学识、有素养、有爱心,受孩子们爱戴的好老师,我要和王香芸老师一样,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演绎着无悔人生,用自己无私的奉献谱写美好的人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人民教师的,用爱和美德铸造闪光的灵魂,我要用我的行动激励我的孩子们。

  从师范的校门走出来,我满怀信心地踏进了满是青春朝气面孔的天堂,我要用爱心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田,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茁壮地成长……

  从二十多岁妙龄的美好青春,到四十多岁不惑之年的沧桑,由初踏上讲台的忐忑不安,紧张恐惧,到如今讲台上的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一恍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教的路走了二十多年,没有觉得走得有多艰难,但是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成绩,没有光荣崇高的荣誉,一直默默无闻地工作着,像一株矮小的小草,像一棵平凡的小花,在华丽高贵、芬芳沁人的万花丛中,觉得自己多么平凡平庸!有过后悔,有过困惑,有过迷茫,我从事的职业有没有价值?这样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在喧嚣浮华的现实中,我做不到故我的平静和淡然。

  然而,我们家一位平常普通的老人却用他最朴实最寻常的理解与支持改变了我,他就是我的父亲。

  我父亲去年刚刚去世,他身体一直不大好,经常生病住院,我们家姊妹三个,按道理,在父亲生病住院时,应该是姊妹三个轮流陪护,但是父亲一直固执地觉得,我做的是老师的工作,我做的工作是教几十个孩子学习,如果我不去上课,就会耽误人家几十个孩子,所以陪床的事不用我管,让我姐和我弟陪床,他们顶多就是少挣几个钱。每次我去医院,他第一句话总是,你不用上班?接着就是,快走吧,我好好的,你姐在这里就行了……

  我的父亲,这位质朴平和的乡村老人就是用自己对教学对老师最朴实无华的理解与尊重影响了我,教育工作是为了一份良心,更为了一种责任,是一份担当,是一种情怀。

  反躬自省,细细体味,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是两袖清风,囊中羞涩。虽说我们不具备金钱的富有,但我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我只要切切实实拥有我自己的品格,追求着我自己的理想,实践着我自己“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育人之道。

  心已淡然,不再纠结,教学,需要一份宽阔的胸怀,一份平和的心态,一份自省的勇气,坦然平和和努力争取同样可贵,“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收到一些学生送来的贺卡,或者短信,里面写着“老师好”就这么小小一句问候,或者学生的一个微笑,我就会感到很幸福、很快乐。这种甜美的感受,并不在于学生的物质回报,而在于教书育人本身所带来无穷的乐趣,以及桃李芬芳时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腔热血温故土,四季甘霖润嘉禾”,我无悔我的选择。“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我将永不懈怠我的追求,我深信,终有一天,我会“满载一船星辉,在星光斑斓里放歌”。

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演讲稿2   

  尊敬的评委老师,朋友们、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今天的演讲比赛,我的演讲题目是《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

  已经从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但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母校教学楼上那8个金色的大字:德高为师,身正是范。特别是我的角色从西部计划志愿者转变为人民教师之后,我已无数次在心里重温了这8个金字。

  党的会议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坚决不能成为“灵魂的刽子手”。

  其次,要学习不辍,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在作为学生的时候,老师就经常教育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当我们成为教师,你会忘记这句古训吗?我们都不是圣人,而圣人也注重不断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向大家学习,向大教育家学习,向知名教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锻炼,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持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

  第三,要把爱与责任深刻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犹记得潘秋堂副校长在为我们做的讲座中强调,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认清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努力做好“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要爱自己,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我认为,教师须充分尊重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用真心去关爱学生,把学生真正当“人”来看待和对待,并且要做到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朋友们,我们不能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一些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他们都没有做到,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当我们成为教师之后,却去重复他们走过的道路。

  让我们努力吧!努力对得起“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誉,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努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谢谢大家!

  立德树人争做四有好老师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非常有幸能参加《立德树人为人师表》的演讲活动,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已是奋战在教育战线多年的老同志,作为新加入到教师这一光荣队伍的新兵来说,在各位老师面前谈论师德构建,难免有班门弄斧之嫌。秉着向各位老师求教的态度,我在此谈论一下我关于师德建设的观点,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古人云:“天地君师亲”,今又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的,古往今来教师这份职业是神圣的,倍受尊崇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师风则是教育之魂。那么什么是师德师风呢?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于一名教师来说特别重要。俗话说“人要有品,师要有德”,就印证了这种说法。我认为“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是当今社会一名教师的师德标尺。教好书,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是当好一名人民教师的根本要求。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师德不但可以感染学生,也能为教师树立起自己的教学形象,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对得起教师这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说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一名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对于职业要忠诚热爱

  进入新世纪,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改变的同时,面对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的职业是清贫的,但我们不要只看社会上其他行业的腰缠万贯,风流潇洒,也要看到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甚至丢了小命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三尺讲台,一根粉笔,两袖清风,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洁身自好,不计名利,爱岗敬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尽心尽责的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做不好人,也教不好学,因此做一个好老师,崇高的师德师风第一位的。

  二、对待学生要尊重和关爱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在学生的眼里是高高在上的但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爱护她,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才能尊重老师,从而愿意学老师传授的各种知识。根据我从教20多年的经验来看,凡是师生关系不好的老师,教学效果肯定不好。在我的身边,许多老师敬业爱生的事迹常常感动着我,尤其是那些班主任,他们是真正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的,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赢得学生的爱戴!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三颗糖的故事,将一名翻墙逃学的学生教育成才;有的班主任因为关爱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喊“妈妈”;有的老师因为尊重学生而被学生自发集体为她过生日。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愿我们每一名教师要爱字当头,爱生如子,用爱心去浇筑理想之花。

第6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舞蹈制品的网络传播、交流,虚拟表演、教学,以及舞蹈的远程互动表演形式的出现,迎来了另一个全新的舞蹈呈现平台。网络的传输和数码摄影制作的低廉、特殊效果的光幻,而且与观者使一些科技化手段平民化,足够使更多的舞蹈创作者的独立化和舞蹈观念表达的个体化。特别是软件的普及,例如FLASH和SHOCKWAVE等动画软件,是许多艺术家在网络中极其自我和个体的进行创作,而且在闪烁的显示器前和电子信箱里得到的也是最自我的回馈和互动以及掌声。另一方面,舞蹈的数字化技术高端发展则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需要精心的策划和熟练的操作,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和创作,是某种大型的工业化流程和项目制度。除了商业化的音乐电视和舞蹈电影之外,高科技在舞蹈影像制作的使用具有学科研究的前瞻性和学科建设的价值,例如动作采集系统的使用,将是不久的未来,用于更多的舞蹈学科当中的一项工具系统和创作系统,我们将舞蹈的记录和教学,舞蹈人体媒介的生命意义也将从另一个镜像当中被提升和被认识,但是一套动作采集系统的不菲价格也只有学院教学和电影制片场可以问津。包括大型电视集团、媒体集团进行和投资的舞蹈影像制作,诸如此类的高端的技术含量、高投入的物质标准,这一切与个体化的制作形成巨大的对比,却都在寻求新的方式,给自己或是这个时代的舞蹈以答案和揭示,寻求更多人更多舞蹈表达的完善和更新,或是完善个体小我的生命价值和个体封闭的艺术探索。不能否认,技术不仅没有消亡舞蹈的本体意义和力量,而且帮助了更多的人来参与舞蹈,包括残障人士或是非专业的舞者,这比空谈舞蹈民主的概念要更积极,也更多的手段技术支持。数字舞蹈的内容至今已经扩展到舞蹈数字影像、舞蹈的动作采集、舞蹈网络互动和远程技术、以及舞蹈的网络阅读和动作交流。

数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术的名义冲淡了剧场和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以多样的手段延伸和扩充着人们的感知。很多人涉及到技术的因素而抱有成见和观望的态度,但数字化舞蹈或是多媒体舞蹈不是一个神秘的事物,随着录影技术的数字化,所谓多媒体的舞蹈概念也在更大范围或是在数字化艺术范畴之中得到发展。舞蹈电影和录像舞蹈(下简称舞蹈录影)的创作者之间的合作和相互激发,舞蹈多媒体中的更多技术因素和设计的加入,使媒介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创作方式,同时舞蹈的创作也在改变媒介的性质并赋予了媒介涵义。

作为影像的舞蹈

不可否认,如今我们与舞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的发生在电视机、投影和网络的媒体之中了。舞蹈电影录像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人物对于舞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舞蹈影像波及范围及其快捷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舞台的形式, 并且传播了舞台舞蹈,推广了现当代舞蹈,同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众说纷纭,定义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某些艺术的发展,或许说明它的来源和范围更为客观,更有助于新形式的发展。德国著名的科隆舞蹈电影和录像节提到了以下的几种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

1、舞台、摄影棚的拍摄记录stage/studio recording 完整记录舞台行为,用一台到两台摄像机对舞蹈进行记录,不对舞蹈本身,及编舞进行改变,保持记录的原汁原味。

2、镜头改编 Camera Re-work 为了适合镜头的角度,而对原有的舞蹈作品进行改编和删剪。

3、 为录影而编舞Screen Choreography 专门为拍摄而设计构思而编排舞蹈,用镜头语言的思维角度以及互动的交流为主。

所以有了上面的几种分类,也就明晰了记录、改编和创作之间的区别。舞蹈录影在中文当中似乎比舞蹈电视更能够体现这种舞蹈媒体艺术种类,体现舞蹈与影像之间的介质关系,舞蹈录影原文是video dance ,其实更包括了电影和录像两种手段和介质,通称为video dance 即舞蹈录影。舞蹈录影把舞台舞蹈和电影交融出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舞蹈录影的意义早已超出了记录舞蹈的局限,成为了参与到某种编舞行为和影像角度的独特观察,是创作性的。

而某些文献和研究资料当中,涉及到了更多的舞蹈影像内容,都融入到泛化的舞蹈录影影像的内容当中。他们分别涉及到好莱坞的歌舞电影、励志型的舞蹈电影、介绍舞种的舞蹈电影、音乐电视中的舞蹈、舞蹈作品当中的投影影像、舞蹈排练厅中的排练影像、为了编舞而做的舞蹈录像笔记等等。其中象好莱坞歌舞电影《出水芙蓉》、《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又名《花都舞影》)、《雨中曲》、音乐剧电影《西区故事》、《歌舞线上》等,《周末狂热》、《霹雳舞》更是风靡一时,麦克尔.杰克逊的音乐舞蹈录影《月球漫步》更是带领了新的舞蹈风格和舞蹈录影的模式,当代的街舞和流行舞步的推广,都离不开音乐电视中舞蹈的帮助。90年代的法国《舞者》、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国的《中央舞台》、《比利.艾略特》到最新的上榜之作《热力四射》都是优秀的舞蹈电影,印度更是一个歌舞片产量惊人的大国。当代的舞蹈电影可以是商业操作的歌舞娱乐,同时也可以是使用胶片为介质的艺术舞蹈,不仅在舞蹈的种类和样式的呈现上着色,更是对舞蹈精神的描绘,强调舞蹈对人个性和命运的改变,在人类精神中的地位。舞蹈不仅以身体的愉悦凸现,更以精神的自足面对世人。

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是更为个性化的历程。在中国被称之为“舞蹈电视”,由于借用了音乐电视的称谓,舞蹈电视的流行借助中央电视台的舞蹈电视比赛传播到全国。舞蹈影像从欧美40年展以来,跟随者录像艺术的脚步,实验电影运动家的作品、后现代编舞家的趣味和实践,以及多媒体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就不是什么记录性的艺术行为,而是完全创造和互动的双向对话。

美国的默斯.堪宁汉、比尔.T.琼斯、英国DV8身体剧场、乔纳森.贝劳斯(原为英国皇家的舞者),加拿大人类脚步啦啦啦、法国的安德林.普雷约卡伊、鲁道夫.努日耶夫、德国编舞家皮娜.鲍希、Sasha .waltz、瑞典的马茨.埃克等等,都是当代较为活跃的舞蹈录影编舞家和观念的先导。这些是作为舞蹈录影创作的舞者和编舞家,体现着和延伸着他们的舞蹈观念和舞蹈形式,同时有更多的舞蹈录影的录影导演的参与,表现着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作观点。

更有早期的始作俑者实验电影美女先驱玛雅.德润用16毫米胶片在1945拍摄了短片《舞蹈录像编舞研究》和1958年的以芭蕾为题材,反转效果的《夜之睛》,开创了舞蹈录影方面的先河,虽然她本人更多的作为先锋电影的人物,但与舞者的合作,制作的无声舞蹈影像,场景之间的切换,动作与镜头的默契关系,屋中舞蹈和自然环境的跳接,都令人耳目一新,确是一部启蒙灵感之作。玛雅作为美国战后的先锋艺术人物和实验电影的独行者,这部研究舞蹈的短篇,却成为了舞蹈录影发展史上的重要的一部经典文本。1968年由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动画制作艺术家、摄影师诺曼.麦克拉伦创作的“双人舞”更是呈现了动画幻觉的摄影术和剪辑技巧,更是以抽象简约、接近动作本质,近似在黑夜里感受动作的神秘和温度一样的风格,深深影响了舞蹈界的舞蹈录影的视觉观念。在90年代末,默斯.堪宁汉《手绘空间》、比尔.T.琼斯《魂灵捕》都是创造了结合更新的电脑技术作品,动画、三维到动作采集,作品不仅在意念上越走越远,同时在技术水平上也钻研雕琢。

欧洲在舞蹈录影上的发展似乎更加多元,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德国皮娜.鲍希的舞蹈录像更是充满反思的沉重和戏谑的力量。80-90年代英国BBC中心的舞蹈频道制作的大批舞蹈录像作品,风格多样,象《男孩》、《反转》、《清一色男人垂死梦》、《手》、《暴风雨》等等作品,涉及到各种年龄的人群、社会问题、爱情、传说 、抽象理念、动作游戏等等。这一大批的作品对于舞蹈录像艺术的发展影响颇深,也提供了研究舞蹈录像风格特性的文献。

诸多的舞蹈影像展或是舞蹈电影节更是推动了舞蹈录影的发展。美国的舞蹈电影协会、德国的科隆舞蹈电影录像节、洛杉矶西部舞蹈影像艺术节、加拿大的舞蹈电影节,英国的“荧幕上的影像”艺术节、舞蹈荷兰世界舞蹈电影节、挪威、阿根廷、西班牙都有诸如此类的舞蹈影像艺术节。其中以维也纳世界音乐中心为基础的世界舞蹈影像比赛为著名,从1990-2002年分别在法兰克福、里昂、科隆、摩纳哥等地举办过舞蹈影像比赛,并发展出摩纳哥舞蹈录影论坛等等系列,成为世界巡回举办和展示的舞蹈录影艺术节。

最近出现在众多的舞蹈电影录像节上的舞蹈电影作品合集,《为了摄影机的舞蹈》(又名《舞照》)用舞蹈电影新生代的六部经典之作,强调和表明了舞蹈与镜头之间的关系。其中的作品选自欧洲和北美电影艺术节,这些舞蹈电影向我们呈示了别样的幽默、美丽、戏剧性、内在节奏……完全不同于舞台上的某种力量,对于舞者和摄影机来说,都是充满了挑战性的视觉体验。作品包括:瑞士的派斯克尔.迈格尼《白昼皇后》,美国的33种眩晕咒语《衡量》,英国、荷兰 的安尼克.万姆《平静中安息》,加拿大的劳拉.泰勒《乡村三部曲》,麦克尔.唐宁《死角》,瑞士的派斯克尔.迈格尼《对侧伤》。

这六部作品长短不一,有的20分钟,有的只有5分钟,每个作者的角度都很坚定和独特,也成为了当代舞蹈录影艺术中鲜活的例证。《白昼皇后》由田园的静寂慢慢苏醒,三对散漫却好动的男女,在倾斜山坡的青草上,失重的快乐着,全是呼吸,身体滚动的声音,下坠,滑落,然后向山顶继续奔跑。简单的快乐里,睡意朦胧的小动作,在自然的景色当中,透出了一点悲情。舞蹈在失重和滚动当中完成,一次次美丽的冲撞。一些游戏打闹亲昵的小动作构成了轻松的情爱气氛,也在唤醒这每个观者回忆爱的味道和动作。凌乱舞步到清晨水中的寂静之舞,烛光遍布的水面,三位少女为舞蹈而动容,为舞蹈而虔敬,或者说是我们对舞蹈的某种感动,感动舞蹈之人在未可名状的命运面前的坦然和纯真。《衡量》则在一个走廊之中玩耍着同一组的动作游戏。同一组动作,我们想象的角度,在安静和踢踏的变奏当中,影像在特写、透视里似乎在预言着某种被我们忽略的发生。生效的力量凸现得很生动。《平静中安息》用一个葬礼的寓言让我们回到了记忆的深处,死亡带给我们的是悲伤和恐惧之外,还有很多留给在世之人的意外和真实。《乡村三部曲》则是一场群体的诗意合唱,黑白粗糙的影像,空旷的工厂,梦境恍惚的丛林,一些非职业的普通人在田园的寂静、欢乐和阳光中翩翩起舞。《走投无路》利用黑白影像,一个方向错乱的墙角,在玩耍视觉游戏。人在倒错的空间里慌乱惶恐。《对侧伤》则是一部都市的情感变奏,温情和暴力共存,记忆和现实对抗,偶然和命运相爱,在愤怒咒骂,用舞蹈来替代暴力之后,一切依然无法恢复平静。

虽然舞蹈影像的制作和活动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关于其技术的发展以及舞蹈影像作品的文献资料却是凤毛麟角。主编朱蒂.米托玛整理出《电影和录像中的可视化舞蹈》这样一本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囊括了舞蹈录影的有影响力的作品,从大制作到低成本,都在这本书的视野之内,包括早期的先驱人物作品,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包容了“可视化的范围”,不限定于舞蹈录影的作品意义,而是把歌舞电影、舞蹈记录片都包容进来,也不失为一本详尽的资料。其中又介绍了书中所列作品的制作背景和流程,可读性极高。

《舞蹈电影和录像作品指南》则是Towers, Deirdre发表于1990,其中的作品和名字术语,都已过时,但是超过2000部的舞蹈电影录像作品的记录文献,却具有珍贵的资料性和使用价值。美国《为录影而舞蹈——舞蹈电影录像指南》则是Spain, Louise主编作品。在台湾,焦雄屏著书《歌舞电影纵横谈》也是详实地记述和分析了好莱坞歌舞电影的类型发展和时代意义。

舞蹈录像的制作教学,在西方的艺术教育当中,很早就存在于艺术系中的视觉艺术或影视制作当中。至今在综合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学科中,已经有颇为系统的教学体系和详实丰富的资料咨询。2003年12月美国加州大学艺术系的舞蹈博士丽莎.玛丽.纳格尔和约翰.克劳福德曾到广东亚视举办舞蹈录影制作的工作坊,对于中国这方面的教学亦有建设性和拓荒性的贡献。短短的两周时间,从舞蹈录影艺术的渊源流变到实际操作,都进行了快捷的普及和交流。他们在加州大学亦有11周严密科学的舞蹈电视课程,舞蹈电影和录像的认知、作品的观后感、从舞蹈电视编舞、舞蹈录影脚本的写作、分析舞蹈电影和录像的镜头语言、学习设备和剪辑、完成作品等等,有很多文本和资料可参考。目前,他们将软件工程、技术言语融入舞蹈录像新作——《上升》,以及其他为数不多的媒体作品和动画制作作品。

北京舞蹈学院近年也在中国大陆首次开设了舞蹈电视专业,蓄势迎接一个舞蹈的数字化时代。

舞蹈视频游戏和大众化创作

20世纪90年代中国跳舞毯的狂热潮流,几乎达到每个人都需要一张塑料制成的,带有简单传感器的脚印图。似乎一夜之间,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的跳舞梦想,曾经羞于见人的舞蹈训练过程,完全可以在无人的家中完成,然后到公众场合充满自信的展示,不再在一群拥挤的、汗流夹背的群体中间挣扎着减肥和锻炼美感,而是独自享受卡路里的消耗,就像在黑暗中跳舞一般。跳舞毯借助了一个简单的制品,看到了所有人跳舞的力量,流行的力量。然后来自日本的大型舞蹈游戏街机亮相世界,著名的舞蹈街机制作商科纳美公司研制出诸多的舞蹈游戏,例如“舞蹈革命”系列之独舞版本、对战版本,“曼波舞蹈”、“舞蹈狂热”系列、“80年代”舞蹈节奏、“啪啦啪啦天堂”等等种类繁多、而又分类精细的游戏街机,包括按照舞蹈音乐又有浩室、电子、放克、放克爵士、嘻哈、雷鬼等等,舞蹈人物多变,节奏复杂,游戏的界面色彩花哨、角度多变、热闹非凡。许多青少年在复杂的脚下变化的同时加入了诸多的手臂和躯干的动作,在游戏现场,如果是对战的模式,气氛也颇为火爆。这种被动跟随电脑指示舞动到主动的进行加工创作,完全是人本的某种改变,舞蹈创作成为了某种本能的反映,从手忙脚乱、受制于高难度的节奏和步伐变化,到不满足于征服和完成动作,而是加上了自己的风格和喜好,增加了机器之外的难度,准确地说,是乐趣,创作的乐趣。

随着韩国街舞和流行文化的大举复兴,韩国的“爱舞”网站推出了著名的三维动画人物舞蹈教学和舞蹈桌面的系列,人物制作精美,而且不厌其烦的重复动作,可以慢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并且动画人物带有韩语的动作解说。舞者跳舞的场景可以自由转换成地铁、舞厅、城市街头、舞台等等。而且按照音乐电视中流行舞蹈的完整套路进行教学。在“爱舞”网站的舞蹈软件有些名气的时候,网站的互动,无限制下载就变成了会员制,付费下载新的舞蹈段落和舞蹈人物,包括舞蹈背景等等。按照商业化的路线扩大和稳定。舞蹈游戏有时也是舞蹈形象的推广。许多著名的舞蹈演出,比如“大河之舞”的网站也推出了踢踏舞的舞步记忆游戏。电子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游戏的普及,舞蹈也在通过着全新的形式接近大众,通过全新的媒介和大众对话。

舞蹈的网络阅读和网络互动

网络舞蹈的发展借助于动画制作、互动网络艺术的影响和网络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主要体现在形象宣传和提供与观众交流窗口;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网上提供教学,提供大量的网上舞蹈资源;提供观众参与创作的互动界面,改观创作观念;利用网络传输进行的远程舞蹈的现场创作。网上舞蹈的模式集合了讨论舞蹈、观看舞蹈、学习舞蹈、创造舞蹈等多种交互功能一体,体现了全新的接触舞蹈的形式。

在线服务的发展,虚拟现实(VR)技术的进步,世界上的各个知名或是不知名的团体都可以借助网络宣传自己的舞蹈,散播自己的舞蹈影像,无论是皇家的芭蕾舞团,还是当代的小型舞团,无论大型的舞蹈节宣传,还是个体的作品展示,网络成为了一个平等的活跃的表演空间。“舞蹈之声”、“伦敦舞蹈”等网站都存有一定的当代舞蹈家的舞蹈作品片断。舞蹈作品的片断和舞蹈教学的片断在网上颇为流行,“另类爵士”则是以不断更新的舞蹈组合片断吸引着舞者和学习者的兴趣。舞蹈网站“电子芭蕾”,也曾经用简单的三维人物不停地重复每一个基本的芭蕾动作。网络舞蹈以媒体流(舞蹈作品),以过去时的状态,进行网上传播交流互动之外,还有实时当下的呈现,还有进行状态的跟进。很多观众对舞蹈排练很感兴趣,舞者也在期待着某种了解。所以无论是作品的需要,或是魅力的噱头,很多舞团的排练场安装着摄像头,网络实时在线播放着舞者的排练。这些令我想起了曾经路过的一个网站,网站上可以24小时看见纽约广场某个角落的场景。上班族,车辆,游客,日复一日的生活,摄像头平静地展示着生活的脸孔,没有表达,波澜不惊,网络的舞蹈和心灵,只是你在观看和关心别处的心灵。

互动和数字化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企图改变与观众的审美关系,以极端的自我去争取最大的民主创作,企图放弃所谓的艺术创作的完整性。观赏还是创作,主动还是被动,网络舞蹈的主要焦点放在了“分享”或是“共享”。共享资源,共享创意,共享记忆和情感,共享过去和生命中的某一刻。允许观众的情感经验和灵感的介入,在共同主题之下的某种分享。笔者在99年参与的杜赛尔多夫舞蹈剧场的作品“卡夫卡研究”和后续作品中,也是通过在舞蹈团体的网站上大量的公开排练计划,排练内容和进程,通过论坛采取网民的意见,不断的改进作品。

远程舞蹈创作是基于网络在线播放和传输技术之上,使几个不同地域同时发生的舞蹈表演发生关系。现场投射的远程影像和现场表演的当地舞者,时间和空间在这里发生了某种错变和重组,远程舞蹈并非是传输影像的形式,而是在追问舞者现时的发生,追问在传输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表达是否还那么真实和可信,我们再次怀疑和质问这自己。

第7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飞机降落在好似铺着一层绿地毯的牡丹江机场。抵近望去,那层绿色是森林、庄稼、草原形成的自然生态组合。踏出舱门的瞬间,凉爽的清风拂面而来,我感到8月的东北牡丹江,已经远离了“秋老虎”的炎热。镜泊湖位于牡丹江市偏西南的山区,那里是长白山山脉张广才岭的末梢。我们坐上朋友李祥瑞的新面包车,向着100多公里外的镜泊湖出发。

李祥瑞的家,在离镜泊湖60公里远的清代“宁古塔”古城—宁安。他从小喜欢绘画、摄影,拍摄的电影短片曾获美国华语电影最佳短片奖提名。作为常年奔忙在镜泊湖周围专注拍摄原生态民族文化传统的摄影师,他对镜泊湖可以说是了解个底透。他那个新面包车是手动挡,我开起来还顺手。李祥瑞坐在副驾位子上,向我们同行的摄影师王牧,讲起镜泊湖的由来。

“从史志上看,镜泊湖历史上称阿卜湖,又称阿卜隆湖,后改称呼尔金海。 唐玄宗称忽汗海,明志始呼镜泊湖,清朝称为毕尔腾湖,后来人们通称镜泊湖,意为清平如镜。民间还有个神话故事: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她有一面宝镜。哪里的人们有苦难,她只要用宝镜一照,便可以消灾弭祸。这件事传到了天庭,引起了王母娘娘的忌妒,她派天神盗走了宝镜,红罗女上天索取,发生了争执,宝镜从天上掉了下来,就变成了镜泊湖。当然这是一个没有科学依据的民间神话传说。

其实,最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没有火山爆发,就没有镜泊湖。镜泊湖是由于火山爆发,熔岩阻塞牡丹江河道形成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第四纪的中晚期(大约一万年前)的那次火山爆发,熔岩流与来自地下森林火山群的喷发物汇集,形成一道玄武岩堤坝,堵塞了牡丹江及其支流,形成镜泊湖。湖身纵长50公里,呈西南至东北走向,蜿蜒曲折, 湖北端湖水从熔岩堤坝上下跌,形成落差25米,宽40米的吊水楼瀑布,瀑布下的深潭达数十米,向下的部分称为牡丹江。”

我们看见那个叫做吊水楼瀑布的时候,瀑布顶端的熔岩石上已经站满游人。他们在等待一位从岩石上跳入瀑布坠落深潭的表演者。午后的斜阳穿透湖水跌落瀑底时升腾起的水雾,形成一道美丽的彩虹。今年54岁的狄焕然,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在镜泊湖玩跳水,曾经跳过黄河壶口瀑布,2008年获得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现在,老狄每天做四次瀑布跳水表演。跳水表演的报酬,是这个土生土长牡丹江人唯一的生活来源。

车子转出镜泊湖瀑布峡谷,一路向西。三十多公里外的山岭上,错落分布着大小十几个火山口。李祥瑞告诉我们:“现在我们行走的公路,就修建在火山爆发熔岩流溢的台地上。五千年前火山的最后一次喷发,形成了长约26公里的熔岩河和近400平方公里的熔岩苔地。路两边的森林、灌木和草滩湿地,是五千年来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生成的原生态植被。”

当我们沿着上山的栈道向火山口攀登,无际的森林里从针阔叶混交林到原始红松母树林,一棵棵笔直的身躯高耸入云。如果不是人为提示,您绝对不会相信这是五千年前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留下的火山遗产。我们奋力爬到山顶,发现脚下是一个直径有300米,深不见底的天坑。四壁险峻奇绝,令人咋舌。李祥瑞一年四季都来这儿做地质考察和影像记录。我看见李祥瑞户外考察的笔记本上这样写着: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布在长4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形地带,海拔1,000米左右。镜泊湖火山是爆发的休眠火山,据今在一万年、八千年、五千年的不同时间段内,发生的三次火山喷发,形成了低陷的奇特罕见、蔚为壮观的火山口。在火山口底及周边原生裸地上自然繁衍生成的阔叶红松林是火山地质生态演变而来,人们称这样的原始森林为"地下森林"。

我们攀爬的另一个火山口叫3号火山口,是十几座火山口中最大的一处。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我们借着人工台阶下至火山口中部,会发现一个巨大的熔岩洞,顺着倾斜的洞向下望去,会惊奇地发现洞的那端居然还有一个火山口(4号火山口)。原来这是火山喷发的时候,3号火山口的岩浆从中部的溢出口顺熔洞倾斜向下,留下的流淌痕迹和一个个巨石,因其中一块酷似雄狮,故得名雄狮岩洞。我们遁着雄狮岩洞向下,石级尽头就是火山口底。抬头仰望,坑底的松树和青杨高达50-60米高,林木周围雾气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树木的清香扑面袭来。火山口底还有一个巨大的火山熔洞,熔洞内气温较凉爽,越向里行走,越感到阴冷无比,仿佛走进冰窖一般……洞里弥漫着薄雾,只要你大声一喊,飘到你近前来的雾就会害羞了似的,迅速飘向他处,等声音寂静了,又袅袅地蒸腾出来慢慢围绕在你周围……

莺歌岭,肃慎人的生息乐园

我曾经在《宁安县志》上看到这样的记载:远古的肃慎人(商周时期)在镜泊湖东南侧的莺歌岭上扎根并繁衍生息,先后经过邑娄(后汉、三国时期)、勿吉(北朝时期)、靺鞨(隋、唐时期)、女真 (辽、金、宋、元、明代),发展成为今天东北地区的满族和赫哲族。宁安满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汪君告诉我们:“镜泊湖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活动。”

从镜泊湖中心区的住处,到位于湖区东南的莺歌岭,我们的车子沿着湖畔公路走了大约40分钟。当我们来到东湖一个紧邻山岗的湖堰上时,汪君抱着一个鞋盒子,站在湖边已经等我们半天了。听完我们的来意,这个性格豪爽的东北汉子,边打开鞋盒子边说:“我这些宝贝,就是我说明镜泊湖周围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在此生活繁衍生息的证据。”我曾听李祥瑞私下提到:能证明莺歌岭远古文化的石弩和陶猪,除了国家历史博物馆展台上那些个,就只有汪军自己珍藏的那个了。这两个宝贝是汪军在莺歌岭脚下的镜泊湖沿边上找到的,据说考古价值空前。

今年55岁的汪君年轻时娶了位满族姑娘做媳妇。在宁安古城的历史上,满族是这个被老人称做宁古塔老城的原住民。热爱文学的汪君在参加老丈人家传统家族祭祖时,逐渐对满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和解读产生兴趣。上世纪80年代,做文化站长的汪君随考古队在火山口、镜泊湖周围乡村考察。从发现的陶片、瓦当上看,专家、学者们告诉他一个可能的事实:新石器时代,火山堰塞湖周围就有人类活动。从此,火山口周边的乡野,与镜泊湖为邻的莺歌岭,成为汪君业余时间追寻远古历史遗存的课堂……陶猪、石弩的发现,为专家论证中国商周时期,南通古斯族的一支——肃慎人在莺歌岭和镜泊湖周围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于怀仁的鱼湸子就在莺歌岭的山脚下。说莺歌岭是山其实也不过海拔600米左右。山下是辽阔的镜泊湖东湖。除了岸边散落的乡村,还保持着原生态的湖光山色。镜泊湖的捕鱼季节,一般在中秋节、元旦两个季节进行。今年整60岁的于怀仁,是当地满族人的后裔。在他不老的记忆里,前辈们只告诉他自己的祖先原来是莺歌岭的女真人,常年以游牧为生。大清统治江山以后,镜泊湖周围的居民日渐增多起来,狩猎和捕鱼的生活方式从那时候起,开始在镜泊湖原住民和流人之间流传开来。

老于用网箱养着镜泊湖胖头、鲤鱼,一年有夏、秋两季,给他带来生活中最大的一笔收入。每年冬季来临,张怀仁凭着打小在湖水里长大学会的捕鱼本领,去家乡镜泊湖后渔村参加冬捕。他跟我们说起自己在上世纪60年代末期,参加冬季捕鱼的情景,一脸的美好。

老于记得:每年冬天,开湖捕鱼那天吃的最好。生产队的妇女们给包饺子、杀猪祭湖。所有的牲畜、车辆、网具都拴上红布条。那时候,拉网用人拽没像现在使唤拖拉机的。大把头喊号子,大工、小工必须都使劲向前拉网绳。谁偷懒大把头一眼就能看出来,马上就不指名道姓地骂几句,直到看见那个偷懒的人也使劲了才罢休。

那几年,来看热闹的都是村里比较困难的。每回收完网具,大把头总会将没装车的鱼,拿出几条分给看热闹的人们。乡里乡亲的,再说那些年冬捕的鱼也不值钱。三十多斤重的大胖头几毛钱一斤。现在,镜泊湖冬捕也用上带绞盘的拖拉机了。出水的湖鱼一般鱼类卖到7-8元一斤,名贵一点的哲罗、鳌花都在12-15元一斤……在于怀仁记忆里的冬捕生活是一种带着亲情的幸福……

山路湿滑,石阶上铺满落叶,我们沿着山路,去寻找湖州古城。这里明显不是经常有人走过。我们不时遇见被动物磕开的松塔和榛子壳。李祥瑞说:“过去,这里就是满族人狩猎的地方,黑熊、野猪出没最频繁。”城墙顺山势而建,在梯次排列的山峰上,用火山石和自然花岗岩石砌成。山峰最高的石崖有海拔500多米。站在石崖上,我们才发现这是个三面临水,一面靠山的半岛。沿着老城墙上遗留下的步道,我试图进到城池里去看个究竟,可是,那没人高的野草和碗口粗的树木给我挡了回来。回望蜿蜒的城墙遗址建立在峭壁天险之上,脚下古城墙外,石砬耸立、怪石嶙峋,不禁由衷钦佩满族先民的勇敢和军事防御能力的发挥。

资料上曾这样描述湖州古城:城建在怪石嶙峋的悬崖峭壁之上。城墙全部用花岗岩和火山石头砌筑,周长3公里,依山筑城,一般高约5-7米。西门完好,高约10米,城内有三眼水井,还有殿基、演兵场、了望哨所等遗址。我按文中提及仰望,看不见城墙的影子,只能在树叶的缝隙间,看见湛蓝的天空和陡峭的石壁。

据考古专家讲:1200多年前,大唐属地、肃慎人后裔渤海国郡王,为防契丹族入侵自己的家园,派遣部分官兵在此山上依险而建这么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堡。大清王朝统治中原以后,这里成为满清皇家禁封之地,归属宁古塔衙门管辖。此后,年复一年逐渐荒芜废弃。期间,旧城遗址曾经作为抗联5军的密营,为抗联名将周保中、陈翰章领导的抗联队伍提供粮食、棉衣、草药和宿营……

郡王之都与火山为邻

我们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去拜访镜泊湖火山堰塞湖的一个邻居。它们已经朝夕相处了1300多年。这位邻居的名字叫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渤海镇坐落在宁安古城与镜泊湖之间的一块平原上。因其曾经是我国隋唐属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今故得名渤海镇。它距镜泊湖火山口仅有不到三十公里的路程。车子驶过小镇,在镇外西去三公里的地方,找到了那座历史上靺鞨人修建在镜泊湖火山熔岩苔地边缘的都城遗址。

我们穿过整齐的草坪,走进古城遗址的大门。举目四望,发现整个都城外城垣残缺不全,内城垣保存完好。外城城垣大多土筑,城垣最高可达5米。内城、宫城城垣使用火山岩石筑成,平均高度2-3米。从经过清理的宫城门址、宫殿址和连接各殿的廊庑址上,可以看出当年宫殿群体的恢宏气势。晨练的人们在宫城南部雄伟高大的武站台基上,悠闲地打着中原传统的太极拳。站在武站台基上俯视这近16平方千米的故都遗址,想象着满族先民粟末靺鞨人首领大祚荣,在公元719年被大唐册封为渤海郡王后,其子孙后裔在这里演绎出的229年春秋故事。

我与王牧在拍摄照片变换位置的时候,不时看见地上散落着残砖断瓦,俯拾仔细观之,有的刻印着文字,有的刻磨着花纹,有的挂染着彩釉……相遇正在遗址上组织考古挖掘工作的考古专家赵哲夫先生,他拿出一块瓦片说:“这种带有细纹的瓦片,可以说明当年渤海人已经掌握了传统的土瓦烧制技术。那些带有彩釉的瓷片,可能来自大唐中原地区。”问起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建都由来,他认真地给我们解释说:“从建筑风格上看,上京龙泉府都城效仿了唐朝长安古都的建城基调。它外城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窄,与唐长安城建筑形式基本相同。城垣以土筑为主,间有石筑,外城垣周长16千米,现已知有11门,南三北四,东西各二门。外城内的北部正中筑宫城、内城和内苑。外城区有5条大街与外城9门直接相通。中心大街(朱雀大街)是全城的中轴线。经起内城南门(相当于长安城后城朱雀门),全长2100米,街宽110米,直通外城南门,就此将全城分为东西两城区……这种大唐长安的皇家建筑理念,怎么就来到遥远的东北呢?1、渤海国的郡王,派出使节去长安纳贡之际,画来长安都城建设的草图;2、就是请大唐长安精通建筑的学者,来到北疆渤海指导郡王子民,建起与长安皇都建筑相似的恢弘殿堂。”

我很奇怪地问:“当年建成这样宏大的宫殿,那些火山熔岩形成的玄武岩石,是从镜泊湖火山口那里运来的吗?”赵哲夫挥手向北一指说:“离这里不到两公里的玄武湖,就是这些玄武岩石的家。距多年考证,玄武湖是修建宫殿用石料时,地上、地下的玄武岩石被劳工系数挖出,岩石下的自然水系流淌到残留的采石场里,形成了那个有千百年历史的大湖。”

玄武湖的周围,是一片片的稻田。无论春夏秋季,夜深人静的时候,蹲在田埂上,你能听见覆盖着泥土稻秧的火山岩石板下,传来潺潺流水声。于是,人们将这种种在石板上的稻米叫“响水大米”。满族人老鞠的家住在玄武湖村,出门右走50米是玄武湖,钓鱼、洗衣服、游泳。出门左走150米是自家的20多亩稻田地。原来种水稻插秧、施肥、打药、收割,全是自己人工干,现在一切全机械化了。自己没事就是在家门口看湖光山色了。我在玄武湖边遇见他时,这个40多岁壮得像头牛一样的汉子,刚从湖水里游泳上来。他说:“你知道这个湖多大吗?我跟你说有15万平方米。最深的地方有10多米深。我小时候,这儿叫‘渤海泡子’,‘玄武湖’是政府改来叫的。”话音刚落,噗通一声人又钻水里去了……

徘徊在玄武湖的堤岸上,嗅着随风飘来的稻香,我想:镜泊湖火山的几次喷发,不仅在火山口附近形成巨大的火山堰塞湖,也改变了周围几十或几百公里的地质结构及土壤环境,更造就了今天乡村、古都及芸芸众生与火山为邻、和谐共存的平实生活。

tips

交通住宿: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部,距离牡丹江100公里。北京出发有航班和直达列车到达牡丹江市。然后,坐直达镜泊湖的大巴班车,直接到景区大门。门票一年四季80元一张。游客可以直接住景区内,很多酒店方便住宿。费用标准间每晚从100元—350元的价位,供游人自选。

第8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转瞬,“大沽河”已然走进新时代。

青岛市大沽河治理工作指挥部称,我市将实施包括防洪工程、水源开发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生态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程和小城镇与新农村示范建设工程等七大工程,利用3至5年时间完成对大沽河的全面治理。通过治理,将大沽河沿岸建设成为贯穿青岛南北的防洪安全屏障、生态景观长廊、滨河交通轴线、现代农业聚集带、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2012年初,治理工程将全面开工。古老的大沽河即将焕发出新的现代气息。

母亲河的追溯

大沽河见证了青岛发展的沧桑岁月,更抚育了世世代代岛城儿女。

大沽河,古称沽水,沽尤。沽尤名称最早见于《春秋左氏传》,沽即大沽河,尤即小沽河。大沽河自招远发源后迅速南下流入青岛地区,途经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在胶州湾入海。小沽河情况类似,在短暂的发源地流程后,迅速南下进入青岛的莱西、平度,并在莱西平度交界、靠近即墨处并入大沽河。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是青岛地区唯一的省辖河道,在青岛地区的支流有七条,流域内建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九座。作为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是青岛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约占青岛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从流域面积看,发源于招远阜山的大沽河流经我市莱西、平度、即墨、胶州、城阳五区市,干流长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其中在我市辖区内的流域面积就有4781平方公里,占我市总面积的44.9%。流域范围内共有50个镇(街道办事处),村庄2513个,总人口约240万人,约占青岛总人口的27%。干流沿岸有27个镇(街道办事处),1480个村庄,约137万人。大沽河对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治理,大沽河出现了不少忧患。每年汛期,大沽河两岸的区市乡镇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时刻准备防大汛抗大灾。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岛城而言,既要防御大沽河汛期洪水的威胁,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大沽河水资源发展经济,保障城乡人畜吃水。如何让大沽河更好地发挥防洪蓄水的功能造福岛城,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我们的母亲河惠及子孙后代,一直是我市上下长期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

从设施修缮上讲,这不是青岛市第一次治理大沽河。

据史料记载,1952年和1955年,由山东省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对大沽河堤防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工程。此后,大沽河沿岸的莱西、胶县等政府都曾对大沽河的堤坝进行过修筑,这就是今天大沽河堤坝的雏形。

进入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沽河治理主要变成了清障,仅1 974年就清除了阻水林木7980亩。《大沽河志略》的作者、曾沿大沽河徒步2000余公里的即墨市发改局工作人员卢正春说:“1987年,青岛决定进行第二期全面清障工作,共清除阻水林木523亩、虾池2592亩,还清除了一些漫水老桥和阻水房,进一步扩大了大沽河防洪空间”。

此后,大沽河的治理变成了蓄水为主。相关资料显示,自1996年启动大沽河治理至2010年底,青岛市已投入8.11亿元。其中建设了11座梯级拦河坝,并在下游入海口处建成了长达4.3公里的地下截渗墙。这些设施有效防止了海水倒灌,使大沽河形成了一个总库容3.42亿立方米的庞大地下水库。

今天治理大沽河,防洪、清障、蓄水等已不再是主要目的了,而是利用治理大沽河的契机,改善河流周边的生态居住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村庄建设。生活在大沽河沿岸的人都曾有过小时候在河里摸鱼捉蟹,在岸边丛林采摘野果的美好经历,后来又见证了周围一座座工厂的崛起,他们都想在河边找回环境优美的家园。

齐鲁文明的摇篮

河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人类文明与河流相生相伴,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与河流有关。大沽河是齐鲁文明的摇篮,我们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她。

留给河口村民“三宝”:虾池、盐田、渔船跑

在大沽河入海口――城阳区河套街道,“母亲河”在完成防汛泄洪蓄水、提供饮用水源、浇灌农作物等“使命”后,最终在这里注入胶州湾,扑进大海的怀抱。“母亲河”入海前,留给河口村民三宝:虾池、盐田、渔船跑――河口淤积的大片湿地造就了8000多亩肥沃的虾池,以及数万亩优质盐田,还提供了天然的渔船码头,人口总数3340人的罗家营社区有2000多人靠打鱼为生,这里成了近海最后一块渔业密集区。

进入城阳区河套街道的罗家营社区,大沽河的河道陡然宽阔,滔滔河水波光粼粼,滚滚奔向胶州湾入海口。站在桥头,回忆起远在179.9公里之外的招远阜山源头,那条尚不足两米宽的河道,一年中有9个月干涸无水,经一路容纳百川,变成了眼前这奔流不息的壮阔河流,令人叹为观止。在罗家营段,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大沽河可谓是“九曲十八弯”,距离海岸线4.3公里的直线距离内,河道长度竟有20-30公里,且两岸不再设置人工堤防。到了入海口,大沽河的径流量达到全程最大,逢大海涨潮时,海水倒灌,形成淡水和咸水的交汇,当地居民称之为“两江水”。

大沽河在入海口冲积出一片河口湿地,正是得益于这“两江水”,育肥了8000亩虾池。“胶州湾的海水和大沽河的河水交汇,带来了丰富的微生物,肥沃的淤泥又是天然的温床,所以养出的虾,肉质好、味道鲜、营养丰富。”城阳水利站站长刘赞科介绍说。

岸上的虾池一眼望不到头,眼下养殖期已结束,虾池全部清空,泥床里有许多小蟹子穿梭爬行。当地居民介绍说,这8000亩虾池养的最多的是竹节虾,养虾用的水就是“两江水”。在每块虾池边,都能找到引水用的沟渠和电泵。

沿河走来,大沽河带给两岸子民的“恩赐”无比丰厚:纯净的饮用水、特色的农作物、美味的河鲜,而虾池和盐田,则是大沽河入海前留下的最后一大物产。紧邻虾池,几万亩天然盐田绵延无际,这是东风盐场的晒盐区,场区工作人员称,“全是引海水自然晒出的海盐”。晒出的粗盐堆积如“雪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大沽河呵护的农特产

莱西韭菜、平度生姜、古岘洋芋、蓝村大米、胶州大白菜……顺着大沽河

一路走下来,沿河两岸的农田里,多种带有地域性的特色农产品不计其数,由“母亲河”串起,俨然形成了一条特色农产品带。专家分析介绍,正是由于大沽河沿岸有着沙厚、水好,灌溉发达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才使得青岛市民能有这般“口福”,这也是继饮用水源后,“母亲河”对青岛儿女的第二大“恩赐”。

除了“胶州大白菜”名声在外,菜西市孙受镇董家山后村的有机韭菜每公斤卖到了136元、即墨市蓝村镇二里河村的“蓝村大米”最便宜的每公斤要卖27.6元……这些“明星范儿”农产品,无一不是靠着大沽河的水源来生根发芽的。

莱西韭菜

董家山后村地处大沽河畔,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湿润,特别适宜韭菜生长。为塑造董家山后韭菜这~传统品牌,2010年,孙受镇政府引进青岛华科置业有限公司,与董家山后村合作成立了青岛杰丰有机农业发展公司,开始恢复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董家山后韭菜。去年年底,韭菜获得了国家有机韭菜认证,今年1月份开镰上市,市民对于有机韭菜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孙受镇政府相关人士说,有机韭菜“复活”离了大沽河的水肯定不行。

蓝村大米

在即墨市蓝村镇二里村的铁路边上,用大沽河的支流桃源河浇灌的蓝村大米已经收获完毕,等待晾干脱皮,不久后,市民就可以吃上消失了40多年的蓝村大米了。“北方种水稻,最重要的当然是水”,青岛蓝村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孙海祥说,之所以能把蓝村大米重新种植成功,修水渠、埋管道、建水塘,买水泵花了不少钱。

水稻长到关键时候,一天要喝1万立方米水,这些水都是从大沽河的支流桃源河来的,经过三级提水,才到了水稻田里。另外,为了保证供水,他们专门开辟了两处备用水源。据孙海祥称,蓝村大米上市后,将有每斤13元、18元、28元三种不同价格。

平度生姜和洋芋

在平度河段,成片的生姜和洋芋是河岸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仁兆和古岘是两个蔬菜种植重镇,为了突出“母亲河”的特色,仁兆镇还抢先注册了“沽河”商标,给种植的蔬菜挂上品牌,销路喜人。除生姜外,平度的洋芋也很出名,青岛市面上九成洋芋都出自这里。古岘镇还将洋芋、生姜、大葱进行了套种。

“大沽河文化”滋养心田

大沽河纵贯山东莱西市全境,吸纳了小沽河、芝河、潴河等60多条支流,统称为沽河水系,作为大沽河流入青岛的第一个“坐标”,莱西市围绕“大沽河文化”深入挖潜,将五大文化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

戏曲产业唱的响亮。莱西是中国古戏曲古音乐发源地之一,岱墅西汉木椁墓中出土的能够自由活动的提线大木偶,是公认的木偶艺术鼻祖;先人创造的“莱乐”传承至今,戏曲音乐基础雄厚。莱西以“打造戏曲之乡”为主题,积极开展好送文化下乡、建村级文化大院,并组织精干力量加快创作具有莱西特色、反映莱西精神的《左懋第》精品吕剧大戏。同时,开发大木偶和木偶戏,扶持培育庄户剧团、企业文化等基层文艺团队,为群众搭建文化平台。近年来,全市95%以上的村庄建起了文化大院,村村都组建了秧歌队,全市有优秀戏迷俱乐部22个,戏迷4000多名。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莱西秧歌”、“莱西吕剧”走进中央电视台,传遍中国。

书画产业红红火火。借助莱西籍国画大师崔子范在艺术界的影响力,推出每两年一次的“中国(莱西)崔子范全国书画艺术大展”品牌,吸引200多位国家级书画艺术知名人士来莱西采风交流、讲学献艺。目前,全市书法协会共发展会员482名,获得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性各类大展奖励52人次,成为山东省书法大市。画廊和装裱店80多家,书画从业人员480多人,每年经销书画10余万件,年总交易额为1100万元,总收入340余万元。

民俗文化蒸蒸日上。在莱西市水沟头文化市场胶东民俗博物馆内,春秋时期的战车,农田耕作使用的耙、犁具,称量粮食的升、斗,纺车、水车、木式轿车等比较珍贵的民俗器具引人注目。为保护莱西的民俗文化,水集二村2003年建起了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市场,内设书画、工艺品、古董等专业集市,经营门店、摊位达300多家,市场内还建起了胶东最大的民俗博物馆,收集各个时代的物件。市场每年都举办大型文化产品交易会,吸引来自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客商云集,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民间工艺产业升级。小葫芦经过雕刻、彩绘每个卖到400多元,青岛楷锐工艺品公司加工的葫芦丝乐器占据长江以南大片市场,青岛吴宇工艺品有限公司将普通的铜、铁、铝加工成惟妙惟肖的人物,产品俏销欧美等国外市场……莱西市积极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培育壮大了工艺葫芦、小铜人、剪纸等特色文化产品,身价倍增。目前,全市葫芦加工点20个,年加工葫芦600万个。工艺剪纸、丫丫葫芦等莱西特色民间艺术品成为传播莱西文化的桥梁,受到国内外友人青昧。

旅游产业方兴未艾。筹建姜山二衙、黄土台、钓鱼台等仿古建筑,恢复胶东第一个基层党支部旧址保驾山旧址,重建望城观,雕塑道家一代宗师刘海蟾和全真道的“长春真人”邱处机像,规划建设莱子文化大观园,恢复产芝遗址、韶乐遗址等古文化遗迹……莱西依托40余处文物遗迹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手笔规划建设,进而推出江山湖湿地――龙湾庄民俗展览馆――崔子范美术馆――月湖公园――人民广场――市影视中心――文化产业园――莱西湖生态休闲区――大青山的“莱西一日游”生态文化线路,构建起新型文化旅游圈。2011年1-9月份,接待游客253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64亿元。

挥之不去的忧伤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沽河沿岸开始兴建工厂,污水垃圾随意排放到河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沽河逐渐干涸,遇雨就泛滥,成为隐患。母亲河的忧伤不断,她的乳汁,正慢慢失去养份……

只有正视这些正在溃烂扩散的伤口,才有可能行动起来积极“治疗”,早日恢复母亲河的健康状态。

上世纪80年代 良田变工厂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末,各种工厂入侵大沽河沿岸的村庄,这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使百姓生活越来越好,遗憾的是,一些农田用地自然而然被工厂取而代之。

高中毕业后,李梅来到位于自己村子里的工厂打工,“当时村子里有很多企业,离家近,挣钱比种地多,我在这些工厂里干过配料,也干过皮革。”彼时,和胶东镇大店村一样,胶州李哥庄镇大屯一村、前石龙村、后石龙村等大沽河下游的村庄都陆续引来了不少企业入驻。

“主要是我们这一带交通方便,而且紧靠大沽河,水源丰富。”后石龙村委书记况作旺说,现在后石龙村的外资、内资、集体、私人企业一共有十五六家。无

论是大沽河东岸的李哥庄镇还是西岸的胶东街道,在招商引资时都把大沽河充足的水源作为重要筹码。“青岛的母亲河大沽河与元朝人工开凿的胶莱河,碧沟河在这里交汇入海,水源足、水质优,即使遭到百年不遇的干旱灾情,蓄水400多万立方的橡胶拦河坝也可发挥挑战自然的巨大作用。”很多当地情况简介中都这样写道。

便利的交通也为这里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1982年10月,大沽河下游济青公路沽河桥建成,1983年,位于204国道胶县境内的麻湾镇大麻湾桥竣工……大沽河上兴建的一座座大桥,为沿河两岸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众多工厂和车辆涌入村庄,土地不再是村民讨生计的唯一源泉。很快,村民况少华发现原来村子里改造的水稻田变成麦田之后又变成了工厂。“后来好像种麦子这片地的肥效也不行了,麦子的产量也比较低,有的农田变成了厂房。”

对像姜雪龙一样的年轻村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可以不用出远门就能在村子里打工了。另一位村民马可波成了一名司机,他在大屯二村里的橡胶厂打了几年工后自己买了辆车跑运输,至于收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一天百十块钱,跟打工差不多。“在工厂里干毕竟不长久,干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会厌烦。”马可波告诉记者,随着胶州当地经济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很多人更愿意自己去做点生意,现在工厂的不少工人都是从外地请来的。

水荒连连:母亲河遭遇断流危机

从位于大沽河上游的莱西段一路向下,在枯黄的芦苇荡包围中常常看到大沽河及其支流若隐若现,有的河段“瘦弱”得如同狭长的“一”字。水量减少、干旱断流、沿河生态恶化,这些字眼在大沽河身上已不新鲜,历史上大沽河也曾饱受“水荒”折磨,它所哺育的青岛,每次也都跟着喊渴。

1977年,大沽河断流,市区井群水位大幅度下降,崂山水库水位濒临枯竭。市委市政府当年成立了青岛市大沽河引水工程指挥部,在即墨移风地区的大沽河沿岸打井80眼,同时将原大沽河输水明渠改为自流输水暗渠并延伸至三湾庄、袁家庄。该年全市日供水量压缩到13万立方米的最低限度。

1981年,青岛全年总降水量为308毫米,几乎是80多年来降水最少的一年,全市又面临缺水危机,故又实施了第三次供水应急工程,在大沽河沿岸约100平方公里的河谷地带打井255眼,利用民井303眼,全市日供水又压缩到13万立方米左右。

1982年、1983年连续干旱,大沽河取水区内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故又进行了第四次应急供水工程,将取水区又向外扩展60平方公里打井取水。在大沽河下游,胶州李哥庄镇新建李哥庄水源管理处,同时铺设77公里管道和暗渠,通往产芝水库和尹府水库,引两水库水入大沽河暗渠,全市日供水量仍控制在15万立方米。

时至今日,水荒仍是大沽河挥之不去的哀伤,而这次大沽河治理,将从恢复生态平衡、保持沿岸水土以及发展河域经济上做文章,青岛人已经意识到:不能等到每次干旱饥渴的时候,才想起母亲河。

湿地破坏,水鸟繁殖异常

工业、水荒……在居民眼里,大沽河的“伤疤”随处可见。

2011年10月,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站高级工程师王希明在莱西的沿河湿地水鸟聚集区监测发现,有的水鸟产的是软皮卵,他还意外捡到了白鹭的软皮蛋。软皮的蛋,亲鸟无法抱窝,身体一压上蛋就破了。这种奇怪的蛋,缘于白鹭长期吃了受污染的食物,乌的繁殖出现“变异”。除了白鹭,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当地留鸟和夏候鸟斑嘴鸭身上。

王希明还发现,在很多原本鸟类密集的湿地,鸟越来越少。他记得,上世纪80年代末,大沽河莱西段有个林场,那里春季河岸林下百灵鸟叫得真响,可现在因为挖沙过度、湿地和黑松林被破坏,从而导致底栖生物艰难生存,影响了鸟类食物供给,最终导致这里不再有鸟了。

从古老流向未来,扬起新的希望

2011年9月19日,青岛市规划局“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草案”,并面向市民征求意见。青岛母亲河的保护规划进入了实质性阶段。根据公示,将在大沽河两岸建设滨河特色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旅游特色镇等。潺潺细流逐步汇集成滔滔大沽河,白莱西到城阳奔腾入海,母亲河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岛人,她承载着齐鲁大地的历史,见证着这片热土的文明和繁荣,也将让我们看到从古老奔腾向未来的希望。

河水保护见成效:你所未见的蚬子

即墨刘家庄、移风店两镇和平度的南村镇等地,一种指甲大小的绿色贝类――蚬子,在“失踪”近30年后,又大量出现在了大沽河流域里。家离大沽河岸仅五十米的王亚告诉记者:“小时候,俺村里的人没事都到河里挖‘蚬子’,这都多少年了,基本上见不到这小东西了。”即墨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专家称,蚬子的大量出现,与水质改善有很大关系。蚬子对水质环境的要求十分高,水质如有污染,它的存活率就会受到影响。

蚬子(山东话称之为xuan zi)是大沽河的特产,一种软体动物,贝壳状,像心脏形状一般,有环状纹,生长在淡水软泥里。在大沽河清澈的河床上,往往可以见到宽约1厘米、深约0.5厘米的痕迹,这就是蚬子爬过的路线。人们将其视为淡水中最为鲜美的极品。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蚬子利脾胃,滋阴阳”,是一种滋补佳品。过去大沽河沿岸的村民,把打捞上的蚬子加上鸡蛋,做成蚬子鸡蛋汤,是当地最闻名的菜肴。

“用俺们自己做的铁耙打下去,就能捞上来不少‘蚬子’。”在岔河橡胶坝附近的马路上,村民张久远靠打捞上的“鲜货”补贴家用。捕捞上来的“蚬子”以每斤5元的价格卖给当地的饭店。“一个人一天最多能挖上百斤。”张久远说,因为“蚬子”过去在大沽河沿岸是特有的淡水产品,味道十分鲜美,很受饭店的欢迎。如今,消失多年的“蚬子”又回来了,许多村民都开始靠打捞“蚬子”赚钱了,消失了几十年的美味,重新回到了餐桌……一个被普遍认同的事实是:随着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随意往大沽河排污等污染环境的行为,从政府到民间,已经是人人喊打。“这次大沽河治理,一定程度上讲是一次产业调整和升级,污染环境的项目会进一步被清理,以往那种先要经济效益再讲环境保护的做法不再会出现了。”一位青岛镇域经济观察人士说,只有留住青山绿水,才能换来金山银山,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模式已被科学发展观所取代。

运用高科技的现代农业

除了防汛泄洪,从古至今,大沽河的第二大作用就是农田水利灌溉。平度和即墨是青岛的农业大市,每天供给市区的蔬果,几乎都是用大沽河的水浇灌生长的。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些农田的灌溉方法经历了从“沟渠漫灌”到“节水灌溉”的改革,如今已经进入了“精良节水灌溉”的新时代。走遍大沽河

在平度、即墨河段沿岸的农田菜地,可以目睹扬水站提水入渠、大田固定式喷灌、大棚滴灌等各种灌溉方法,有的农民还用上了“刷卡浇地”――卡一刷,大沽河的河水就自动流进了自家田地。

平度市南村镇

大沽河全程共有72条支流,其中71条往里汇流,只有一条是外流河,于是岸边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大沽河有71个儿子,1个女儿”。这条外流的“女儿河”,名字就叫助水河。在平度市的南村镇,这条“女儿河”为农田水利灌溉立了大功。

李家庄是南村镇北部的一个村庄,距离大沽河约有5里地。村民王大姐说,“咱大沽河的水,浇出来的菜卖相好又好吃。”王大姐的菜地在大沽河5里开外,河水是怎么流过来的呢?王大姐指着一处沟渠说:“就是靠这些沟渠引来的。”只见这条沟渠宽约5米,顺渠而上有一道拦水闸,闸门将上游的河水拦住,形成水位差,河水借助高水位的压力流入另外一条垂直的沟渠。“这叫扬水站,全靠它拦水入渠。”王大姐介绍说。

在南村镇的农田水利灌溉示意图上,记者看到,大沽河的河水被一个个扬水站拦截入渠,形成的灌溉沟渠就像一张大网。“很幸运,唯一的外流河从俺们镇流过,拦河入渠的工程难度降低不少。”王畅志是南村镇水利工程负责人,他说,助水河拦水闸是镇上最重要的一个扬水站,从这里分流出的干渠和支渠直接架起了整张渠网的“骨架”,主要沟渠上再引出的小沟渠,把大沽河水源源不断地引到每一块田里。

即墨市移风店镇

顺大沽河向南走,来到即墨市移风店镇,这里的农田灌溉又是另一番景象。移风店镇普遍种植生姜,在一处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成熟的生姜正等待收获,农民正进行丰收前的最后一次灌溉。姜田里,数百个1米高的喷灌喷头整齐地矗立着,前后左右每两个喷头的间距约为4米,喷头不断来回旋转着,在河水喷淋下,绿油油的姜叶显得更加水灵。

据介绍,整个示范园的大田蔬菜包括生姜、大葱及白菜,都是采用这种喷灌技术浇水。“水从大沽河进入园区,通过地下井储存起来,用水的时候,打开水泵把水加压到管道里。”管理喷灌的李日强说,喷灌的最大好处就是节水,比传统的漫灌能节水30%以上。此外,喷灌还可以给蔬菜降温,“以前到了夏天都要给生姜盖上遮阳网降温,使用了喷灌技术,再也不用遮阳网了。”如此一来,5亩大的菜地,只需要一个人就能看得过来。

在蔬菜大棚里,蔬菜“喝”水的方式也变了。在黄瓜大棚,黄瓜架子下都覆盖着地膜,地膜下排布着一根根指头粗的黑色塑料管。塑料管上每隔十几厘米就有一个小孔,小孔上滴出的水滴成了黄瓜的水源。“滴灌最适合大棚作业,能节约一半的用水量。”李日强介绍,滴灌还有个特点,就是能把蔬菜需要的液体肥料精确输送到每棵菜里,提高蔬菜的质量。

“城里人都是刷卡购物、刷卡坐车,如今咱菜农浇地也能刷卡喽!”移风店镇甄家庄正在浇地的菜农张成辉说。与以往菜农浇地不同,张成辉并没有带水泵、电机、水管等“家伙”,空着两手就来了。“啥工具不用带,就用一张卡。”张成辉来到自家的蔬菜大棚前,从兜里掏出一张IC电能卡,打开公用电箱,找到标有自己编号的电表,把IC电能卡电表一旁的卡槽里,听到“嘀”的一声,电表开始缓慢地走数。“这就说明已经通上电了。”张成辉走进自己的蔬菜大棚,果然,通电后棚里的滴灌设施已经开始工作,晶莹剔透的水珠从滴灌管道里滴出,浇灌着棚里的黄瓜、茄子等蔬菜。

电费提前充进了IC电能卡里,“比如要买80度的电,按照一度电的单价计算出80元的电费,然后充到卡里,我就有80度的可支配电。等跑到还剩5元,发出警报,再往里充钱。”张成辉说。

据了解,“刷卡浇地”在移风店镇刚兴起不久,尚未普及。据该镇水利站的辛站长介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大沽河的水流灌溉一共经历了“三级跳”:从上世纪80年代的原始水泵抽水漫灌,到沟渠网格式灌溉,再到高效节水灌溉。如今的滴灌、喷灌、刷卡浇地等方式,标志着大沽河沿岸的农田灌溉已经进入了“精良节水灌溉”时代。

即墨市刘家庄镇

在大沽河的滋养下,即墨市刘家庄镇准备打造万亩现代农业蔬菜种植区。刘家庄镇大吕戈村紧邻大沽河,世代靠大沽河水浇灌庄田。如今,万亩现代蔬菜种植区的建设,使村民更珍惜母亲河的恩赐。

村民乔训峰管理着几个大棚,因为大沽河水质好,种出来的无公害黄瓜、萝卜都特别甜,一般都送往城里的大超市。而一个大棚不到一亩地,全年收入有两三万元。听说大沽河流域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改造,乔训峰很高兴地说:“我们村民都很支持,大棚灌溉已经用上了‘高科技’节水卡,下一步肯定有更好的灌溉技术应用。并且我们特别期待大沽河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这样,城里人来我们村体验自己采摘蔬果就更方便了,我们也更富裕了!”

十年树木 营造一片新绿

《青岛市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总体规划》显示,大沽河流域将成为保障青岛市绿色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大沽河流域绿色中轴是市域城乡统筹的“核心中轴”,是未来青岛大都市的“绿色脊梁”。规划拟建设30g国道小沽河桥以北至旧店镇的“生态湿地景观区”,309国道小沽河桥以南至大沽河交汇处的“汉文化景观区”,仁兆镇至南村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规划确定,打造沽河生态廊道、景观廊道、休闲廊道、度假观光廊道,同时结合部分村庄的改造,打造富有生命气息和历史底蕴感的文明新社区,治理完工后,实现大沽河通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具体到相关村镇,这种宏大规划意味着对以往治河理念的颠覆。以胶州市胶东街道办事处为例,按照其规划,该镇整个空间结构上是“一带两片、双核多点”:一带是大沽河生态绿化带,两片是北部乡村建设片区和南侧城市建设片区,双核多点是店口社区、于家社区和14个农村社区。其别提到,确定建设用地大沽河沿河道两侧50米-100米范围为滨水生态保护带,重点加以保护。

从防洪修堤到生态保护转变,从治理向开发转变,得到了沿河乡镇的镇官们、村官们的一致认同。胶东街道大店村党支部书记姜永福说,按照他的理解,这些复杂的治河规划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理念,那就是把大沽河治理好,就可以进行招商引资了。“历史上,大沽河进行过多次治理,以前治理都是清理一下河道,修修堤坝之类,围绕的更多的是防洪要求。”但这次不仅仅是治理大沽河,重点在于保护、修复和开发大沽河。

姜永福早就进行了社区规划,按照他的设想,在胶州北站的站前大道附近,胶州北外环和东外环之间,有一块空地,大约有6300亩,把大沽河生态环境治理好之后,这一块地环境也就提升了,到时候可以把地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居民小区,一部分是养殖小区,

一部分是工业园区,而原先的大店村位置则将重点发展旅游业。“在我们村里,有两棵千年银杏树是省级保护古木,也是全村人的宝贝,据说是植于隋唐时代,至今已有一千三四百年的历史,仍然枝繁叶茂。”姜永福说,他们将围绕这两棵千年银杏树重建寺庙,发展旅游业,而这里也将成为胶州八景之

向纵深发展,大沽河现新机遇

除了围绕两棵千年银杏做文章,大店村还将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特色,大搞红色旅游,建名人故居。在新一轮规划中,就连传统的橡胶坝工程也被借势造景。记者从青岛市大沽河管理处获悉,“由于大沽河地势北高南低,因此在规划中橡胶坝将利用这个地势差建成景观大坝,打造成类似瀑布一样的景观轴。”“景观”二字,在新一轮的治河行动中无疑成了最夺目的亮点。

做“旅游梦”的远不止大店村一个。大沽河下游胶州市胶东镇、李哥庄镇的村庄大多都像大店村一样有了自己的规划。“我们村计划在临河的道路上建设一些商铺,另外搞一些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后石龙村委书记况作旺告诉记者。借河流治理做足“生态旅游”“亲水经济”的文章,这个想法如同蜿蜒流淌的大沽河水一样扩散在沿河村镇。

“随着有关大沽河流域的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莱西湖也将迎来又一个青春期。在莱西湖的东岸大坝附近,我们将规划种植更多的景观园林,沿着大坝,供游人观光的自行车道已经建成。同时,莱西湖边上也将建设热带水果种植基地,种植北方难得一见的香蕉、火龙果、椰子等热带水果。”莱西市大沽河管理所所长潘晓坤给记者描绘出了几年之后莱西湖呈献给游人的另一幅美丽画卷。

“从莱西湖到309国道之间的大坝上,适合建设自行车道,从309国道到209省道之间的大沽河大坝比较宽,适合建设双向四车道。”尽管详细的大沽河交通规划还没有出台,但是莱西市相关人士已经开始展望大沽河莱西段美好的前景了。

第9篇:美丽乡村建设的说法范文

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春节热闹了中国,春节也正走向世界。一起和来看看春节聚餐主持演讲稿,欢迎查阅!

春节聚餐主持演讲稿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好!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叙友情,喜庆佳节。首先,我谨代表——向全体——并通过你们向各位家属,向支持关心我市博物馆建设与发展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祝你们新年大吉,万事如意!

一、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

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习俗

1、腊月二十三 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腊月二十四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

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3、腊月二十五 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4、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5、腊月三十除夕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

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吃年夜饭,也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

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给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

6、正月初一 拜年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7、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龙灯舞,是汉民族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习俗。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

春节聚餐主持演讲稿

时光如梭,我们又将长大一岁,我们仍然做梦,却不再生活在幻像里.我们脚踏实地,我们富有激情,我们正职年轻,我们需要奋斗,我们轻视孤独,我们是一群值得骄傲的人。

我们努力过,失败过,徘徊过,当然也成功过.我们走出了很多困惑,我们是孩子眼中的长辈,我们是长辈眼里的孩子.我们肩负着很多责任,我们是很多人的希望,我们也拥有很多人的爱,我们是一群了不起的人。

我们要做的事儿还有很多,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别吝啬你的微笑,让爱你的和你爱的人能够感觉到你的关爱,爱人的同时自己也会开心起来.无论多么忙碌,千万别忘了挤出时间亲近大自然,亲近家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能够感受生命的神奇,在家人的关怀中能够感觉人世的温暖。

我们不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前清大夫,我们更没有谭复生“我自横刀向天啸,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气概,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我们的心灵也已经被私利和物欲的尘埃覆盖;但是,我们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那善良的心也曾经是那样地纯洁。

或许我曾是坚强而自信的女子,一路快乐地走来,始终在磕磕碰碰中笑迎着一切,我曾向往能象“北方的狼”一样有一颗孤寂而高傲的心,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放逐我一生的梦想,而在如今现实的里日夜滋长了我的多愁善感,平静的生活日复一日丰富了我的情感,跳动了一颗不安份的心.当生活不断地变幻着她的色彩,让我眩晕,使我迷路,我甚至找不到这个世界当初曾给我描绘的蓝图.于是心日渐变得脆弱,总在飘浮着,我害怕长大,试图寻找可以依赖的大树,可是我始终明白这个世界没有谁是我可以终身依赖的,每个人都必须坚强地活着.我不能告诉自己想要追求的是什么,我如何能向世界呈现我最美丽的部分来证明自己.岁月已逝,留给我的能是什么呢?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____年留给我太多的记忆与叹息,走出校园多年没有改变我的纯真与热情,面对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我依旧慌乱,站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浪边,我注定不是勇敢的弄潮儿,时代的列车行进的太快,车窗外变化的世界让我看花了眼,总想改变自己去适应潮流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执着煎熬着自己的精力,苦闷腐蚀着自己的尊严.拿在手中,就是得到?笑在脸上,就是幸福?对于幸福的定义我们不断地用时间去诠释去验证却总也看不透,似乎明白了很多,似乎什么也不明白,不过在不讲道理的生活面前,执着与超脱同样都是惘然,因为生活本身不需要标准的答案.生存总有许多游戏规则,制造规则的是人自己,同样是规则束缚了人,茫然中我叹息时光的匆匆,然而生命只有一次的珍贵,让我们无法放下得与失的负担.人生如同是一关不可以重来的游戏,我们该如何选择才能有美满的人生呢?

如此沉重与古老的问题,为何那么多人在不断的重复,成功者未必收获的只有喜悦,失败者也未必留下的只有辛酸,生活的经历沉淀着宝贵的财富,一年,飞逝般过去!盘点过去一年的喜、怒、哀、乐,展望新年,太多希望、愿望需要去实现。

新世纪的钟声仍然回荡在耳际,我们又要跨入另一个365日的轮回.伴着四溢的笑语欢歌,从城市到乡村,从高楼大厦到田野牧场,无处不在闪动着希望。

春节聚餐主持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快快乐乐迎新年》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我们应该变得更加懂事,对父母、老师、长辈更加有礼貌。我觉得,要让新年来得更有意义,我应该努力做好几件事:

1、上课我要更加认真地听讲,努力复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年。

2、我要为老师送去祝福,希望他们开心,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我一定会加油的。

3、我还要对每一个同学送去祝福,特别是和有过别扭的同学说声对不起,和他们一起快快乐乐迎接新年。

4、我要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要每天早睡早起,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

5、我要努力改正自己的一个坏习惯,以快乐的心情迎接新年。

6、最后,我还要在新的一年里面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