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媒行业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3年1月4日至11月29日,传媒指数整体上涨124.20%,最高涨幅163.68%,同期上证综指下跌3.99%,传媒板块大幅跑赢大盘。但经过此前的轮番上涨,目前传媒板块的市盈率已经超过45倍,大部分券商预计未来三年行业整体利润增速20%-30%,估值已经处于相对高位。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因概念炒作的手游类个股预计受IPO重启影响程度较大,而出版、广电类个股近期回调幅度也不小。究竟贺岁档来临,新上映电影的表现能否刺激相关个股,为投资者带来意外之喜呢?
游资情绪或导致华谊兄弟暴跌
进入贺岁档,华谊兄弟股价因新片将大卖的预期,自12月6日以来的7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逾30%。但最近几个交易日内,主力资金似乎正在出逃华谊兄弟。本周二晚间,华谊兄弟举办了面向机构投资者的新片《私人订制》提前看片会。会后多家投资人士抱怨影片令人失望,周三开盘华谊兄弟应声跌停,虽一度打开、但尾盘逾7万手封住跌停,成交量也创出其上市以来的天量36.1亿元。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华谊暴跌或与游资情绪有关。
从2013年全年市场表现来说,代表高成长的影视、新媒体板块市场表现较好,股价涨幅普遍超过100%,业绩增长缓慢的传统媒体市场表现相对落后。
但令人破跌眼镜的是,12月首周,A股市场传媒指数下跌近10个百分点,跑输沪深 300 指数 11.13个百分点。年底贺岁档期,从文化传媒子板块来看,进入12月后,影视动漫周涨幅6.74%,列涨幅第一,其他传媒涨幅仅3.00%左右,营销服务涨幅1.35%。而板块内个股表现,时代出版(600551)因打造与“facebook“相类似的“社交+内容”网站“时光流影”项目,12月首周涨幅较大。
IPO重启 加大传媒行业估值风险
截止11 月,传媒板块整体一度上涨了 11.66%,相对沪深 300 上涨了 8.91% ,在 29 个行业中涨幅排名第三。就盈利能力来说,2013年前三季度传媒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基本保持平稳,半数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下滑最多的是细分行业是互联网行业,而毛利率、净利率均有明显改善的行业是移动互联网和影视行业。
明年1月开始的新股发行,从上市的时间节点上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是短期对于创业板的冲击仍然不可忽略,IPO开闸将会对传媒板块产生一定利空影响,其中以手游为代表的概念股预计受冲击较大。
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 11 月 28 日,已过会创业板企业有43 家,传媒行业有 2 家企业过会,分别是思美传媒和中航文化,均属于营销服务板块中的广告行业。证券分析人士认为,IPO 开闸对传媒行业的主要影响有三点:1、传媒板块个股由于其成长性和稀缺性,受到资金关注较多,而随着 IPO 重启,投资标的增加,场内资金会发生转移,短期行业的估值下行风险较大;2、行业并购方面,一些原已放弃上市、寻求被收购的公司又重新开始准备 IPO,而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出现了并购重组进度受阻的情况,因此行业并购热的现象可能会转冷,同样会导致估值下行的压力;3、长期来看,行业龙头越做越强的趋势更加明显,目前传媒行业的整体市值为 6 千多亿元,占全部 A 股比例为 2.25%,占比仍然偏小,上市公司的增加会加大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直接融资渠道的放开将有利于缓解行业的资金紧张的现状,促进行业的发展。
贺岁档:影视传媒股迎来吸金热潮
文化传媒股的走强,最先应该由电影大卖说起。尤以光线传媒为例,今年二季度,由光线传媒投资并发行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机构投资人普遍看好其票房,而光线传媒也由此大幅上涨,与今年年初《泰囧》票房助推华谊兄弟股价上扬颇有相似之处。
随着《扫毒》、《森林战士》等6部电影的入市正式开启贺岁档大幕,进入12 月,A股市场上,华谊兄弟将有三部影片上映,分别是《私人定制》、《前任攻略》和《喜羊羊与灰太狼 6》,其中由冯小刚导演的《私人定制》最受关注,其与该电影有关的衍生产品开发,电视营销模式以及电视真人秀也将随着影片的上映开始运作,是名符其实的“商业大片”。而光线传媒将有四部电影上映,其中《四大名捕 2》属于“贺岁档”开篇影片,有一定的市场优势。此外,奥飞动漫将有两部动画片上映,并与华谊、光线进行合作,发力贺岁档市场。
传媒产业发展对经营管理人才提出迫切需求
传媒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使传媒竞争尤其是经营竞争异常激烈,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限制传媒经营水平提高的主要障碍。
1.当前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凸现供需矛盾。人是决定传媒竞争胜负的关键,也是传媒组织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和资源。由于中国传媒业进入市场时间不长,加之长期以来社会效益远重于经济效益的新闻理念,时下,传媒业普遍感到经营管理人才的奇缺。最近,不断出现的挖人事件、培训热潮、学习浪潮甚至“新闻MBA”现象,都生动反映出传媒业对经营管理人才的渴求。此外,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传媒业的逐步开放和竞争升级,传媒要提升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非常需要经营管理人才。我们注意到,国外传媒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早已未雨绸缪,首先表现在以高薪猎取传媒行业人才,尤其是富有经验和资源、熟悉新闻政策的传媒中高级管理人才。不难预测,传媒市场化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将使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2.传媒发展趋势要求传媒经营管理者转变观念。中国传媒长期以来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传媒属于党报占主导的国营性质,传媒管理者多由上级宣传部门直接任免,往往重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轻管理才能和经营才能。随着传媒商品属性重新受到重视,传媒经营管理的内涵不仅包涵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也包括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这种要求上的变化,使传媒管理队伍面临着管理思路和观念的转变。
3.少数传媒管理者实践探索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从广州日报成立报业集团至今,被批准组建的报业集团已达38家,广电集团和出版集团也相继成立,一些令人瞩目的传媒经营管理者从中脱颖而出。在不少非公有传媒机构中,也出现了一批在市场摸爬滚打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经营管理者,如凤凰卫视刘长乐、光线传播王长田、阳光卫视杨澜等。这些传媒经营管理人才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绩,他们的探索和实践值得借鉴和总结。
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内涵和特点
基于对中国传媒经营管理现状及其人才匮乏矛盾的认识,总结对不少传媒经营管理者的访谈,笔者认为,在“传媒经营管理者”的基础上需要一个更准确的概念来定位这个群体。这个概念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为此,我们尝试提出“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新概念。作为体现强调传媒经营管理重要性和预示传媒管理者发展趋势的概念,有必要在中国传媒业的体制环境下,对“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内涵和特点作初步探讨。
1.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内涵界定。“职业经理人”、“传媒经理人”、“职业传媒人”等概念,有的侧重强调经营管理,有的强调传媒职业的定位,和“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概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考虑到中国传媒的体制和环境,我们借鉴了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制订的《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中职业经理人的定义,提出:“传媒职业经理人”是熟知中国传媒国情,懂得运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知识、经验及技能,以传媒经营管理为职业的传媒经理人。
笔者认为,“传媒职业经理人”要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经营管理头脑和才干,也要具备“职业新闻人”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能够在传媒产业从事专业性的经营管理工作,并懂得从中国传媒产业的特殊性出发去运营发展,实现传媒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必要的能力有三:把握体制和政策的能力,有政治头脑和制度意识;熟悉新闻业务的能力,掌握基本业务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懂得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学等基本经管知识。结合国情,我们比较认可既懂新闻政策和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传媒职业经理人。发行人、总经理、总编辑、内容总监、发行总监、广告总监、生产总监、人力资源总监以及网络媒体的首席执行官等,如果符合上述要求均可称为“传媒职业经理人”。
2.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基本特点。传媒职业经理人还需要强调四个特点:(1)定位上,具备以传媒为首选职业的基本理念;(2)素养上,具备传媒专业素养以及经营管理能力;(3)道德上,兼具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经理人操守;(4)环境上,职业化程度高、行业内可相对自由地竞争和流动。当前,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工作职责大致包括:品牌发展策略、资本运作和财务管理;传媒产品的生产制作管理、广告发行的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市场的项目分析、策划、开发;乃至传媒延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如读者俱乐部以及出版、咨询等方面。
对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发展的若干思考
1.理性认识传媒职业经理人概念提出的超前性和必要性。实践表明,传媒呼唤成熟的专业化、职业化经营管理人,尤其是在传媒走向市场的背景下,传媒的产业特征逐渐体现,传媒的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原则和传媒产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传媒管理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必然提高,给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创造了环境、提供了机遇。因此,应该从传媒发展的规律和前景来理解这个概念,提出“传媒职业经理人”也符合当前中国新闻改革的大趋势。
2.寻找自我实现与体制环境间的平衡点,探求适宜的发展策略。传媒职业经理人面临着不可回避的体制制约,其成长环境并不完备,突出体现在传媒经营管理人员面临着各种压力,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新闻主管部门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保守,传媒投资方对传媒的经济收益寄望太大、心态过于浮躁,发行和广告商急功近利等。但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成长的机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传媒市场化和传媒入世是推动中国传媒职业经理人成长的主要动因,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和成熟应当在适应体制和适应实践的平衡中,通过自身努力和外在推动进行。
3.探索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培养机制,既重学校更重实践积累教育。如何培养传媒职业经理人是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在实践中培养。传媒经营管理实践性很强,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成长在实践中,良好的竞争机制、必要的压力、适宜的管理政策和人事制度都很必要;其次,解决传媒职业经理人匮乏的尖锐矛盾,必须健全传媒职业经理人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既要提高大学新闻院系对经营管理课程的重视,还要完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综合水平,改变重理论、轻实务的现状。复旦大学曾经提出要培养3M人才(Master of Media Management),但实际教学中,始终未能真正实施此培养计划。相比之下,国外有培养MMBA(MediaMBA)的提法,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比较成熟,值得参考和借鉴。
4.对传媒职业经理人良好的发展前景持审慎而乐观的态度。对传媒职业经理人的发展前景,笔者持审慎而乐观的态度。首先,有人对传媒职业经理人能否自由流动存有疑虑。由于绝大多数传媒的事业性质,即使实行企业化管理,管理者仍多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对此,我们既要坚持当前的上级任免制度,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不少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传媒中,“上级任免”和“事业编制”不再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流动机制的未来趋势是市场化和职业化的;其次,有人对传媒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独立也存有疑虑。其实,即使国外的传媒职业经理人也没有像律师、会计师那样有充分独立的职业地位,结合国情,追求完全独立和市场化的自由职业地位也不现实。鼓励传媒人在传媒行业中相对自由的流动,不等于从体制上承认传媒行业是自由职业。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媒经理管理者的地位突出,必然引发新一轮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竞争和流动。这种趋势必然使传媒经营管理人才更加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应该乐观地预测,专业化、职业化、流动性是未来传媒经理管理人才市场的基本特征。当然,传媒职业经理人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传媒管理体制和政策特殊性也是决定传媒职业经理人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①支庭荣:《传媒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彼德・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参见支庭荣《传媒管理》第68页
③林晖:《编营分离――传媒资本运营的前提》,《新闻大学》2002年春季号
从当今的社会现状上看,广告传媒业鱼龙混杂,真伪难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信价比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这个概念是谁都知道的,所以在国内经济逐步复苏的时候,很多广告传媒界以外的人打着服务的理念无耻的混了进来,在这些人的眼中钱就是唯一,毫无道德可言。更有甚者拿到企业的预付款后干脆走人,或者收到钱后胡乱对付草草了事,根本不顾及企业的感受和行业的形象,由于国家法律在这方面的不完善,很多企业只能自认倒霉,从而导致了那些非正规的广告传媒更加的肆无忌惮,也使得一些老的传媒进行效仿,这样一来本是一泓清水的广告传媒市场便被这些乌合之众搅得昏天黑地了。
商家对广告传媒正在逐渐失去信心,还抱有一丝幻想的企业在选择传媒公司时也下意识的睁大了眼睛,弄得提心吊胆忧虑重重,双方从心里根本谈不上信任,诚信似乎早已被封存简直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
在这即将成为一潭死水的广告传媒业中星之传媒所推出的量贩式网络推广()模式可谓一颗硕大的陨石从天而降,不但将这潭死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更有可能将这潭死水中的污垢荡平。
从量贩式网络推广模式的现实意义上看,行业内部的问题有效的得到了解决,为服务的标准进行了精准的定位,详细的规范了广告传媒在其服务领域中所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让企业和个人能够更加放心的通过这种模式享受到广告传媒为其带来的服务。
通过量贩式网络推广模式的出台,行业服务标准得到了强化,将以往客户间的关系转换成了类似朋友之间的合作模式,让企业和个人先提出问题,广告传媒再根据企业和个人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互动,充分交换意见,最终使广告传媒拿出的作品得到企业和个人的认可。这是以往的传媒所做不到了,这也更加凸显了量贩式网络推广模式的人性化环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传媒经济 策略 发展创新 分析研究
经济的发展促进行业的进步,想让传媒行业在新媒体时代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传媒经济的建设。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整个传媒经济有更好的促进作用,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抓住机会,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大力建设,就需要确立合适的发展方向。在新媒体时代,传媒经济程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充分找准发展的关键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准确的把握传媒经济走向,在确定方向的同时,通过创新传媒经济的方式进行更好的改革和发展。
一、传媒经济的现状
(一)传媒经济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
目前,传媒经济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的过程中传媒经济在建设的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政府在为传媒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孵化环境,学者对传媒经济也提供了相关的学术研究,在研究的^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学术著作,对整个传媒经济的学术研究做出突出贡献,传媒经济在当今社会也不仅仅作为一门经济被发展研究,更是作为一个学术论题被社会各方重点关注。
(二)传媒经济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两面性,只有正确的掌握发展方向,突出优势,完善不足才能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丰硕的战果。更好的应对在传媒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目前传媒经济的发展过程比较稳定,但依然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稳定的发展趋势使整个传媒经济更安于现状,减少了创新意识的产生。在对传媒经济深入研讨的过程中,也不能更好的意识到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在进行经济领域拓展和融合的过程中不能从多方面进行经济完善。所以对于整个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传媒经济整体上还有很大的不足。
二、发展传媒经济的方法策略
(一)抓住时代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为传媒经济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在紧张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脱颖而出,得到更好的建设。首先新媒体时代为传媒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发展技术的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个发展目标,建立更加立体化的传媒通信系统,让使用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在进行体验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促进传媒经济的发展。
(二)更好的认知传媒市场
想要传媒经济更加顺利的发展,就需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了解市场的经济走向,对整个传媒经济发展进行更好的促进。首先传媒经济市场有着一定的走向和规律。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需要遵循整个市场的运作定律,在运作的过程中,根据发展规律进行发展的优化和创新。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经济打破了传媒经济的限定,只要传媒经济在遵循市场规律的情况下进行创新,还是有着很好的发展机会的。
(三)人为调控
任何经济的建设都离不开专业的人员进行人为调控,调控效果的好坏,决定了传媒经济的兴衰。在传媒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为调控就为整个传媒经济的建设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面对传媒经济中的缺陷能否进行妥善的调控,对传媒经济的发展能否做出合理的规划,都影响着整个传媒经济的发展趋势。
人为调控在妥善弥补整个传媒经济的发展方向时,还对传媒的经济制度进行合理的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对国际规定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研究,预测整个传媒经济市场中可能出现的变故,在进行传媒经济市场预测的过程中,妥善的解决传媒经济中出现的问题,改善整个传媒经济环境,及时抓住传媒政策带来的益处,迅速占领整个传媒经济市场,进行传媒经济的发展建设。在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建设和运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整个传媒市场进行更好的掌控,遵循传媒经济运作的铁则。
(四)创新模式
想要传媒经济进行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模式的创新,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效。对于整个传媒经济市场来说,加入创新模式就如同为整个传媒经济市场注入胚胎干细胞,增加细胞的分裂,促进整个传媒经济的新陈代谢,将整个传媒经济带入新的市场发展潮流。在对传媒经济的创新过程中,首先是经济体系的创新,建立多种多样的传媒发展平台,在建立平台的过程中,对整个传媒工作进行更好的完善。时刻对传媒技术进行发展优化,新式的传媒技术带来更好的传媒体验,吸引更多的传媒用户进行传媒使用体验,促进传媒经济的全面发展。
创新式的经济体系,在对传媒经济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创新式的经济体系,对整个传媒事业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传媒经济又不同于其它经济,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建立特色化的经济体系,让经济体系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对整个传媒经济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迷途知返。在进行传媒经济建设的工作里,确立明确的传媒经济发展意识。形成特色化的经济产业模式。即便是传媒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阻碍,也要采用积极地心态面对传媒经济在发展中的不足。走出困境,通过创新的发展方式迎接传媒经济百花齐放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时代,大数据环境,为传媒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掀起了整个传媒事业的一场革命,在进行传媒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传媒技术手段和传媒发展形式都经历着一系列的变革,在变革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一是历次增资的合法性问题。如2001年公司成立时,股东出资全是垫付代付,股东主体混乱不清;2005年9月第一次增资时,吉林电视台等44 家股东的出资迟迟不到位,最晚的直至2010 年1 月才实际交付;而在2009年11月第三次增资时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
二是非货币资金出资超限的违规。从2005年开始的三次增资,股东的非货币资金始终超过注册资本的75%,超过《公司法》规定的30%限额。
三是发行人3年内董事、监事发生重大变化。2009 年9月29 日,公司股东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董事会,其人数和人员都有变更;之后又改组了经营班子,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的任职人选也有变更;同年的公司临时股东大会暨股份公司创立大会,监事则全部改选;违反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的规定。
四是在实际控制人吉林电视台的认定上, 其2005年9月丧失了控股股东的地位,2009年11月又重新取得。在这两个时间点之间,其是如何实现实际控制人作用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体现。
应当说,这些问题恰好反应出了广电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现实情况。然而,纵观“三网融合”以来广电企业的发展变化,可以说这些表现是“瑕不掩玉”的。2011年12月9日,吉视传媒通过了发审委的审核,2012年2月23日,吉视传媒(601929)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以涨幅盘中最高超过了100%、收盘87%的表现,创下了一段时间以来新股上涨的记录。其能够顺利过会、又能得到市场的大力追捧,所传递出的诸多积极信息,令所有广电人兴奋,尤其是那些准备上市的广电企业更是要耐心寻味。
一是抓住机遇,尽快享受政策红利。自我国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7年以来,针对文化企业的政策红利不断显现,资本市场也向文化企业明显倾斜,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饱受异议的人民网、凤凰传媒、吉视传媒的上市能如此顺利通过了。可以说,广电企业迎来了上市的黄金期!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亮点:媒体开始与证券市场结合筹资融资,吸纳社会资金为自身的经营和发展服务。当时新闻媒体与证券市场的互动有几种方式:一些媒体将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进行整合,成立隶属于新闻媒体并由国有资产控股的股份制子公司,然后申请直接上市,如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歌华有线;还有一些媒体采取借壳上市的方法,子公司通过股权收购等方式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间接进入证券市场达到融资目的,以绕开子公司直接上市的多方障碍,如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同时,由于媒体行业整体的预期收益比较看好,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投资入股媒体领域,利用现有资源与媒体产业整合,达到多元化经营和优化投资结构的目的,如上海强生、巴士股份和厦门信达。一时间,传媒业的资本运作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到目前为止,上市公司已成为国内资本投向媒体业的主力军。
2我国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必然性
2.1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资本运作与资金利用能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加快资本运作的步伐已是深化新闻业的改革和中国传媒业自身发展的必然。传媒业的资本运作不仅是指如何利用传媒企业自有资金以外的资金以实现更快发展,而且是指能从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传媒运作规律角度出发,利用银行或国企的资金做强传媒、改善经营能力与状况,甚至能够资本化运用自有资金,寻找风险较低或风险可控、回报稳定或高于银行利率水平的项目投资。
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目前缺的不是钱而是机制;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缺的也不是钱而是项目和机会。因此,资金利用能力在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构成中的重要性将大大上升。传媒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是资金利用能力。
2.2发展新闻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尽管传媒业被称为经济效益显著的“朝阳行业”,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新闻媒体不得不扩张规模,更新设备,引进人才,进入新的资金投入期。(2)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大多已停止财政拨款,实行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媒体经营收入的75%~95%来源于广告经营收入,又受制于经济环境而显得脆弱。(3)作为特殊产业的新闻媒体,不但要像其他企业那样缴纳各种税收,甚至还要承担当地党政部门的一些硬性摊派,如赞助文艺团体,购买体育场看台包厢,参建文化发展基金等。(4)从2001年起,新闻媒体实行税收的先征后退政策,使传媒产业的资金压力加大。这些情况使得新闻媒体普遍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对新的资金的需求强烈。
2.3中国入世媒体面对世界传媒业竞争急需资金壮大实力
原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认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它的《基本电信协议》开放国内电信(广义)市场,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渗透侵蚀就会堂而皇之地进行。但从我国广播电视业现状看,一旦境外电子媒体大规模进入,不仅缺乏抵御渗透能力,一些小的广播电视台甚至难以生存,中国广播电视在21世纪将面临它诞生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我国的传媒企业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事业单位为国家服务,没有机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导致其规模小、经营效率低下,面对国外规模大且资金实力雄厚的传媒企业的竞争,我国的传媒业迫切需要注入资金来与之抗衡。
2.4内外资本高度关注我国传媒市场
无论中外,投资媒介产业的高回报率是人所共知的一个事实。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资报告(1998年)经过对11种产业建立有世界级竞争能力的大企业所需年限的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说,大众传媒业所需年限仅为8年,其收益远远快于医药、银行、电力、能源等其他产业。我国传媒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告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并且仍有巨大发展空间。面对中国传媒产业这一资本未曾开垦的“处女地”,国外传媒资本自然不甘寂寞,如国际数据公司IDG同中国有关方面合作先后出版了《计算机世界报》等12种刊物。IDG公司董事长麦戈文表示,到2007年该公司将在中国投资10亿美元。
3加强传媒业与资本市场融合的建议
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融合,必须充分考虑媒介产业所特有的属性:既要服从媒介作为“公共事业”、“社会公器”的社会规定性,在产业化运作中不能见利忘义,不能忘记媒介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要服从传媒产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和利益组织的产业规定性,在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力追求资本利润的扩张,不断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以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传媒竞争。3.1传媒企业重组上市发行股票融资
中国传媒企业进入融资市场的方式基本有两种:部分上市和借壳上市。所谓“部分上市”就是指媒介把自己拥有的不涉及意识形态的可经营性资产:广告、发行、印刷、信息、节目传输及其网络增值服务、出版等产业,娱乐时尚、体育等不涉及意识形态的节目制作等,从母体中剥离出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新公司,再通过包装改造使其符合上市公司的条件,在适当时机挂牌交易上市,作为母公司的媒介,再以一家公司作为其进行媒介产业化与资本运营的桥头堡,依托股票市场巨大资金的支持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他们所预期的较高的收益,以防资本市场移情别恋。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歌华有线(600037)就是将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的网络部分、播出部分、网络广告制作经营部分的资产分离而组建的。所谓借壳上市就是媒体通过其下属子公司股权转让的方式,控股上市公司,然后将媒体可经营的那部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从而达到涉足资本市场的目的。《成都商报》创办的成都博瑞投资有限责任公司(600880)通过控股上市的四川电器而实现借壳上市成功给人以启迪。3.2传媒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融资
企业债券又叫公司债券,是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长期债务性证券。在发达资本市场企业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尽管人们对股票市场的了解胜过于其他任何资本市场,然而债务市场的规模还是大大超过股权市场。在我国,由于政策体制及思维观念等种种原因,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迟迟未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股票市场相比,目前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发行企业债券有很多好处,如:对融资者来说发行债权比发行股票的综合成本更低,同时债券融资公司原有的管理结构(公司原有的性质)基本不受影响;从发行者的角度来看,企业发行债券比发行股票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媒介产业发行企业债券可以筹集到产业化进程中所需的巨额资金,且不会使媒介的国有性质发生改变,因而政策性风险非常小。
因此,我们的媒介产业完全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形式涉足资本市场,筹措资金来发展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因此媒介产业的财务主管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型传媒集团的成功经验,确定合理的股票与债券的发行比例,以使企业资本的结构最优、最合理。因此可以说媒介产业与债券市场的融合,将会是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融合的又一重要发展趋势。
3.3传媒企业与业外企业合作引入资金
在国外,行业外企业介入媒介产业运营是非常普遍的事。媒体与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联姻”,能够最有效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达到“双赢”的目的。一方面,媒体可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进行资本运作,迅速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在资本的层面与对手展开竞争借以提升行业门槛;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通过快速成长起来的媒体,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中办发2001[17]号文件明确提出:媒体的经营部门经批准可以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由集团控股吸收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资金。但在国内由于政策上的限制,因而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目前还处于比较低层次的阶段。在进行产业化运营较早的报纸和杂志媒介方面,企业介入媒介运营的现象比较普遍,如北大青鸟斥巨资5000万元参股《京华时报》。随着众多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的暴利必然会吸引众多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眼光。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媒企联姻将会作为传媒产业与资本市场相融合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得以存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管理有力的电信部门,我国的媒介产业尤其是电广产业只是一个带许多产业特征的事业单位,连国企都算不上。因此在资本市场与媒介产业化融合的进程中,为了更易为投资者所认可,媒介单位还需要努力塑造新的形象。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如中国联通,中国石化、中国移动等的整体形象上都是国际化的。相比起来,我们的媒介产业的经营团体的特征并不突出。
3.4传媒企业应积极引入国外资本
国外传媒和海外资本进入国内传媒市场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其中最直接的是将国际性信息内容在中国落地,如新闻集团的业务在珠江三角地区的落地。全球最大的媒体巨头AOL-时代华纳斥资1亿美元入主香港华娱卫视,将卫视节目进入广东省的有线电视网。全球第二大传媒娱乐集团ViaCOM在我国推广MTV。作为凤凰卫视中文台主要股东的STAR进入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有线网络。
在专业媒体方面,全球著名体育节目传播网ESPN与我国33个地方有线电视台签订协议,转播中国足球甲A联赛。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公司与国内机构合作推出的音乐电视节目,已经进入中国家庭。国际传媒资本的另一个触角,就是参与信息通道的建设,如有线电视网、宽带网络以及报刊发行渠道的建设。集团在网络媒体方面,收购了内地网站鲨威体坛100%的股权;在报业方面,用资产换羊城报业广告有限公司和广东羊城报业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70%的股权,收购内地最大户外广告媒体公司之一的昆明风驰明星公司49%的股权。香港友利控股公司也于2005年2月3日宣布:斥资5.5亿元收购北京保利华亿传媒50%的股权,已涉足内地影视制作和卫星频道业务。
横向营销抢占先机,差异化实现柳暗花明。
如果用上述一副对联来形容最近兴起的“健康传媒”,恐怕是再恰当不过了。近日,在北京各大医院陆续出现了液晶电视,上面在滚动播放着一些医药信息。不禁让我们眼前一亮,后来仔细一琢磨,原来是对传统传媒市场全新细分领域——名曰“健康传媒”,让人不得不惊叹原来在这里还有一片传媒的净土。
众所周知,伴随着企业对市场营销和资讯传播的不断追求,一直作为企业喉舌和紧密合作伙伴的传媒行业竞争也日益加剧。一方面是各类广告信息无孔不入,而一方面却是大家挤破头去争抢那几个极为稀缺的“有钱”的企业广告市场。于是出现了一种“资讯高度膨胀而传媒竞争恶化”的怪现状。
要论大众媒体,在中国的特殊市场机制下,恐怕谁也比不过央视。但要论分众传媒,则当然各有千秋。这时候群龙无首、互不相让,就必然会出现在同一个领域里狭路相逢、你争我抢的时候。
其实,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这又是何苦呢?有时候你只需稍微横向拓宽思路,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你可能很早就在机场看到过显示出港与到港航班信息的等离子显示屏,也可能近两年在一些高档楼宇的电梯口看到过小型液晶电视,还应该能发现北京、广州等公交车上的流动电视。但估计你还没有在很多药店或医院大厅里看到过传播健康资讯的媒体。
当传媒与健康搭档的时候,“化学反应”就出来了。它的传播工具可能并不稀奇,不过还是液晶电视,只不过大了一点而已。它的位置也可能并不特殊,可以安放在药店的收银台旁,也可以安放在医院的分诊台旁。但传播的内容却非常有针对性,可以是药品的广告、可以是人们必备的医学常识、可以是家庭保健食谱介绍、可以是常见病症的智能问答,当然还可以是医学科研的最新动态等等,但无一不是与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的。
古往今来,什么对人最重要?生命比任何都重要!而健康传媒传播的恰恰就是有关人们健康的信息,所以它的受众相当精准。你可以没事闲逛商场、超市,但极少有人没事闲逛药店和医院。你可以在家看电视时一看到广告就马上换台,但极少有人在生病时仍拒绝医药信息。这是因为人们在寻医问药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比任何时候都更强烈的渴求,俗话常说的“病急乱投医”就是对人们这种渴求心态的真实写照。另外在这里需要着重提示的是,卫生部部长高强在今年两会上明确表示今后将严禁公共媒体的医疗广告,那么医院就必然更加珍惜这块难得的信息传播窗口。这一点又从侧面论证了健康传媒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个企业要想立足生存,首先是对市场和竞争对手的选择,然后便是营销思维和战术的选择。尤其是作为后来者,一旦选定了市场和竞争对手,那么就必须要好好研究究竟如何才能快速制胜、后来居上。这就需要我们在营销思维上尝试去和竞争对手“反着走”而不是“对着干”。我们并不是一定要做得比竞争对手好,以此来压过对手,相反却要避实击虚、探寻空档,通过一系列差异化运作重新树立行业标竿,在一个的全新的细分领域独占鳌头。
关键词:民营公司;电视剧制播;分类
纵观如今的电视剧市场,既有传统电视剧在“一剧两星”政策下的夺人眼球,也有电视台自制剧的大红大紫,更有网络剧的风生水起,丰富了大众的视野,也为观众提供了多样的选择。而在这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当中,我们发现民营公司或民营资本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制播分离的理念持续深入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民营影视公司投入到了电视剧市场中去,也为其自身带来了全新的操作方式和盈利模式。而在这诸多的公司之中,我们可以做以下大致的分类:
第一种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下辖电影、综艺、艺人经纪等各种部门的大型公司,而电视剧只是它的一块业务,这类公司的代表就是华谊兄弟。
第二种是专业的电视剧投资和制作公司。例如,华策、海润、唐人以及鑫宝源等都是在电视剧制作方面成绩十分突出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公司虽然不具有出品资格,但是它们通过与其他公司的项目合作、技术参与等形式,也在从事着电视剧的制作,并在电视剧产业链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目前我国真正具有投资实力的民营影视公司还非常少,倒是这类民营影视公司还多一些,包括一些私人工作室。它们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通常专营一个具体环节,从而形成产业链中的各自分工,如剧本创作、后期加工,甚至专门为电视剧制作字幕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然,在制播分离的实践越来越盛行的形势下,民营影视公司才得以在电视剧市场上大放光彩。在目前以电视台为主要播出渠道的背景下,根据民营公司与电视台合作程度及方式的不同,其在电视剧领域的制播模式也大致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种是独立制作模式。民营影视公司独立完成电视剧的制作、包装、发行、经营等环节,然后把电视剧出售给电视台,由电视台负责终审和播出,自负盈亏。例如,光线传媒就是采用这个模式。然而,在电视台还是目前主要播出平台的前提下,独立制作模式下的民营公司需要和电视台保持沟通,加强双方合作,充分考虑电视台的需要。当然还是要找准电视剧的目标受众和市场定位,准确把握社会变化和时代特色,实现产品向电视台或其他渠道的成功销售。
第二种是合作制播模式。与电视台直接合作的模式是目前最普遍的模式。相比较而言,这种模式的风险和压力都较小。这种合作模式主要由民营影视公司承担电视台自制剧的一些具体环节的生产制作,从而赚取一定的加工费以及提供剧本或演职团队等形式。民营影视公司作为电视台的补充,可以充分发挥其资金和人才优势,提供专业化和高质量的电视剧精品。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双方可以发挥各自特长,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当然这种模式对双方的协作要求较高。
第三种是与电视台内部公司合作模式。在我国传媒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传媒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电视台不得不将制播分离纳入实质化的轨道,真正将除新闻以外的其他电视节目制作推向市场,因此成立了相对独立于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这类制作公司虽然已经从电视台分离出来,但仍享受着电视台提供的许多优惠政策。然而,由于一些机构和体制上的顽疾,这些制作公司还是在电视剧制作、发行等多方面表现出不适应。与此相比,民营影视公司凭借其较高的市场化程度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都可以弥补电视台内部公司的不足。因此,与民营影视公司合作是电视台内部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最佳选择。而通过与电视台内部公司合作,民营影视公司也能加强与电视台的合作,深化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范围。这种合作方式在省、市一级的电视台中被较被广泛地采用,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大型传媒集团的地方尤其普遍。
值得一提的是,民营影视公司在这些模式下的努力成果也十分显著。仅以2014年上半年的电视业为例,在电视剧的播出渠道策略中,播出量最多的华策影视,其卫视投放渠道多达13个;而2014年上半年表现较为突出的新丽传媒,其卫视投放渠道达到11个之多。在卫视频道的选择上,各大电视剧制作公司也都有其重点合作的对象。例如,华策影视在上半年投放渠道最多的是山东卫视,投放3部电视剧;本山传媒分别在辽宁卫视和黑龙江卫视投放3部电视剧;海润影视的重点合作电视台则是东方卫视,半年内在该台投放2部电视剧。以上4个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卫视频道播出电视剧市场份额占比将近25%。
此外,根据大众接触和欣赏水平的不同,民营影视公司也会针对具体受众定制风格迥异的电视剧种,并与各大视频网站合作,推出仅在网站播出的网络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欢迎,在这里不做赘述。
在当前民营电视业赖以生存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这些电视剧制播模式仍将存在并发挥各自应有的功能。然而,在电视政策收窄,综艺节目热播和网络剧崛起“三重大山”的压迫下,真正留给电视剧的市场份额并不多。根据艺恩咨询方面的数据统计,2014年1月~6月,民营电视剧公司制作的电视剧在卫视频道播出量为1.2万集左右,与2013年下半年相比下降9%,较201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16%。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民营影视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电视剧产量偏多,精品少,产业环境依然是平台竞争,市场因素导致了题材类型过于集中;电视剧在视频网站上盗版猖獗,民营电视剧在新媒体版权中获益的权利难以保障;以上问题得不到解决,民营影视公司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从而难以形成足够规模的格局,整个传媒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趋势也会因此而放缓。
总之,作为我国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影视公司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民营影视公司的运营与发展将大大增加行业竞争力,提高行业水平,对经济发展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电视剧项目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功能,作为制播分离的实践者,将加快广电改革的进程,促使相关政策的完善,提高民众的满意度,最终增加文化产业竞争力,使文化市场更加繁荣。这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希望民营影视公司能在电视剧行业中不断提升实力,带领中国电视行业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 胡俊超.现行政策下中国民营电视公司发展探析[D].山东:山东大学,2011.
[2] 张晓楠.民营影视公司已成国产电视剧创作主力[N].中国文化报,2009-03-13(006).
[3] 赵宇杰. 2014半年报电视业大数据全析[DB/OL].艺恩网,2014-09-10.
[关键词]批判;重构;信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4-0061-02
1批判:当代中国社会信用现状堪忧
社会信用是维系交易进而满足市场主体理性预期所需要的经济纽带,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近年来,尽管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转轨时期产权制度、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信用文化培育等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仍然比较滞后,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1]。目前我国信用文化缺失主要表现在:
(1)政府信用现状。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没有及时地建立正式制度以对诚信理念起到推动作用。
(2)企业信用现状。企业信用行为的好坏关系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与健康发展。我国企业信用文化发展严重滞后,信用观念淡薄严重侵蚀着企业的发展,使企业信用风险加剧。
(3)个人信用现状。尽管人们在个人信用认知方面表现得普遍较好,对基本的信用行为和范畴具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行为方面却表现得不太乐观,对待具体问题时还比较缺乏自律意识,知行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个人信用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4)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现状。我国信用管理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总体来看,我国信用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表现在: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信用监管机制落后;信用供给体系不完整,信用服务业务层次低、范围窄;信用担保业发展缓慢,开展区域有限;信用服务市场体系不成熟,信用市场供需双重不足。
2反思:当前信用缺失和信用危机原因分析
针对转型期出现的信用缺失和信用危机,学术界做了不少分析研究。学者们都认识到市场主体信用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信用管理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进行社会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性[2]。总体而言,我国信用文化缺失的原因具体可以概括为:
21缺乏诚实守信的信用文化
受历史遗留因素影响,我国道德建设始终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诚实守信的信用文化尚未完全建立,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缺乏道德这个软规范的调节。结果导致现实中有些人和有些企业背离了诚信经营的原则。
22市场经济关系的产权不够明晰,缺乏激励机制
产权方面的缺陷是制约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的制度性原因。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进程中,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产权制度,而我国在产权建立过程中出现了制度模糊地带,产权制度存在缺陷。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产权模糊和产权保护不足两个方面。产权模糊问题大量存在于国有企业,产权保护不足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比较突出。产权制度缺陷使得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往往都过分重视眼前利益,无法促使市场主体形成对长期利益的关注,无法有效激励市场主体的守信行为,不仅不能促使市场主体通过公平竞争增加社会财富,相反却引发了不道德竞争等大量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23转轨时期社会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普遍缺乏
我国在经济转轨中出现了很多体制、政策方面的漏洞,造成了市场竞争相对无序、监督不力的局面。由于失信成本较低,失信者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导致整个社会难以真正树立诚实守信的信用道德标准,产生大量失信现象。此外,由于我国信用制度尚不完善,人们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主要借助关系的作用来信守彼此的承诺,滋生了一种“关系经济”,使传统文化和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导致信用弱化。
24信用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完善及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一些与信用有关的法律条款比较分散,而且还有很多信用方面的问题尚未涉及。
3重构:当代中国信用文化的建设对策思考
针对我国的信用危机现状及原因分析,信用文化的构建主要应从以下入手:
31强化政府信用建设
政府信用问题对整个社会信用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和干部都要深刻认识信用道德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树立自觉尊重并恪守信用的意识,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同时,要克服、惩治腐败,通过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信守承诺和实干精神,促使民众自觉形成诚实守信的意识,维护整体政府信用。
32加强信用立法
信用法律的确立与健全是信用机制运行的基础和内在要求。建设社会信用机制首先要立法先行,加以规范。政府要率先垂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理顺政府职能,塑造合格独立的信用主体,使得个人、企业、银行都能以独立信用主体的身份进行平等、规范的信用活动;完善和补充现行法律,修订若干特别法规,制定过渡性的法规条例等;强化违约责任追究,形成权威性、连续性、公正性的法律保障环境。
33强化企业信用
首先,加快企业信用立法工作。完备的企业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企业信用行业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借鉴发达国家在企业信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先以比较完备的行政管理规定的形式颁布,待条件成熟时,再以正式法律的形式出台。二是加强企业信用的监督管理工作。从立法上明确法律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做好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失信行为。
其次,清晰定位本企业的信用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目前,有的企业缺乏个性,没有着力构筑与企业的建立、企业的历史和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相应的企业信用文化内核。
最后,企业应建立员工自我激励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企业要想留住人才,挖掘人才的潜能,就必须建立员工自我激励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企业满意度。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任人制度、合理的薪酬制度、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能赢得员工长久支持的企业信用文化环境,员工因被信任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真正的工作成就,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3]。
34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企业家品格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信用机制的建立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关键在于提高全民道德素质。人们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感,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必须采取教育的手段,通过有意识的培养,通过行为主体由不自觉到自觉、再到情感自愿的升华才能逐步形成。因此,必须把讲诚信作为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宣传舆论工具、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大力宣传信用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推进社会进步、维护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使诚实守信的理念深入人心,并逐渐地转化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35对社会信用管理而言,加快改革提高与信用相关的信息技术水平信用信息的完整性直接决定着信用的有效性。信用机制的建设必须要有高效的电子信息传递网络作为硬件支持,可以利用先进的电脑系统和信息技术,实现各信用提供机构和部门联网,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数据库,把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知识产权放到竞争的突出地位,使信用建立在高科技信息化的基础之上。
36强化传媒的责任,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现代传媒是信用意识的培育者,信用道德的规范者,信用文化的传播者,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记录者、监督者,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宣传和导向作用,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弘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诚实守信要求的道德风尚,使信用观念、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渗透到公民的意识之中。首先,要确立传媒信用观念,建立传媒业诚信机制,打造信用传媒,构建传媒公信力,真正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全社会树立诚信观念,增强信用意识,引导市场主体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信用,引导社会舆论,培育和传播信用文化,营造信用环境;最后,要充分发挥好新闻舆论监督的纠偏作用[4]。强化现代传媒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我国社会信用及管理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1).
[2]张宜松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架构与支撑[J].生产力研究,2004(9).
[3]周丽玲,李小红对企业信用文化缺失的哲学思考[J].黑龙江史志,2011(5).
[4]林英泽现代传媒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流通经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