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车床和数控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 实训 四个阶段
目前,我国制造业对既掌握数控技术又熟练数控编程、加工操作的中等职业毕业生需求越来越大,由于数控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总是存在着滞后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限制了实验、实训设备及数控应用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为了满足社会对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满足我校毕业生的需要.我们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校实训中心接受实验、实训,在理论学习期间,特开设了《车工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编程与设备》、《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等十几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合理,为实训作了很好的铺垫,夯实了基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为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数控人才,把实训分四个阶段,以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和完善操作技能。
第一阶段:普车实。
这一阶段是学习数控车床不能逾越的过程。学生在普通车床上实习、练习刃磨车刀,熟练操作车床,从加工端面、外圆、内孔、切槽开始,逐渐接触到螺纹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和加工,特形面的加工.在这一过程巾深刻理解刀具几何角度对切削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切削三要素vc、ap、f在加工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掌握车床的调整方法.掌握切削的有关计算、了解常用_t具、龟具的结构,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合理地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工艺过程。同时还须让学生知道只有完成这一阶段的实训任务,将来才有可能在数控车床上所编制的加工程序更为合理和实用。
第二阶段:仿真实训。
第一阶段的实训后.对学生进行技能考试。操作达到要求的学生到计算机进行数控仿真软件的练习.同时也能促进未选中的学生努力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首先让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如何选择刀具几何角度设置刀偏及刀补,详细地讲解每个过程。
在编程车削倒角时.可用两种方式:(1)把车刀刀位点指定在倒角起点处,再c01车削;(2)把车刀定位在倒角的右边延长线上,然后g01车削而成。同时让学生比较哪种方式更为简单和实用。
在普通螺纹加工中.让学生分别使用g92、g76螺纹循环指令来编程加工螺纹.在实训中让学生了解根据导程的大小和螺纹的精度高低选择不同的加工指令更为合适。g92直进式切削和g76斜进式切削。由于切削刀具进刀方式的不同,这两种加工方法有所区别。各自的编程方法也不同,造成加工误差也不同,工件加工后螺纹段的加工精度也有所不同。g92螺纹切削循环采用直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螺纹中径误差较大,但牙形精度较高,一般多用于小螺距高精度螺纹的加工;加工程序较长,在加工中要经常测量。g76螺纹切削循环采用斜进式进刀方式进行螺纹切削,牙形精度较差,但t艺性比较合理编程效率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螺距低精度螺纹的加工。在螺纹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此加工方法更为简捷方便。所以,学生要掌握各自的加丁特点及适用范同,并根据工件的加工特点与工件要求的精度正确灵活地选用这些切削循环指令,然后编制加工程序,并自动加工。
第三阶段:数控加工。
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合格工件的同学先到数控车床上进行编程加工。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是同一个界面,学生短时间内可熟练操纵机床,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工件的材质,所用刀具的几何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切削参数。经过普车的实训,这将不是难题。
(2)学生编制的程序要先经过图形模拟加工,程序正确后再进行对刀加工。
(3)在首件加工中合理使用程序暂定moo指令.在精加工前对工件进行测量.看是否需调整刀具补偿.最后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4)重点突出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装卡方法的选择、程序编制,调整加工和检验,如果有缺陷,应找出原因并修正。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这一过程,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加工的工件,按小组进行互评。学生都有好胜心理,会对对方的工件一丝不苟地检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综合性的评价,或者让学生保存自己满意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如此,学生能全面了解数控加工的全过程,深刻理解加工原理、机床工作过程、编程方法及制订工艺的原则.能够对数控机床加工中出现的常见故障予以解决,对将来从来数控工作上手快,操作规范。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控技术;数控仿真;数控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238-01
随着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控设备在生产加工各个领域已经在逐步取代普通机械,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数控技术人才介于工程师和高级技术工人之间,他们既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具备熟练的编程、操作和维修技能。目前,我国数控技术人才不仅在数量上比较缺少,而且在质量上也存在较大缺陷,懂理论知识的往往操作技能不强,而操作技能强的往往理论知识有所欠缺。我国高职数控专业教学要满足社会对高质量数控人才的需求,必须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高起点地培养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一、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简介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是结合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学校实训教学的需求而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虚拟仿真系统软件。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该软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等的操作。屏幕上能够显示和机床操作面板一模一样的界面,并且可以全面的仿真数控加工的过程,包括选择机床、定义毛坯、准备刀具、基准测量、程序编写等。软件可以动态的模拟显示机床的运行状况,并且在运行过程中会提示各种操作信息,如编程错误、操作错误、机床碰撞等报警信息。现在很多仿真软件在网上都有免费下载或者试用版本,其功能基本可以达到仿真教学的需要。
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高职院校数控加工实训中的作用
(一)弥补设备和师资的不足
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积极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提高实训条件,但由于设备费用昂贵、师资不足、学生人数多、实训时间短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仅仅依靠现有的数控机床进行实训教学,那么在机床能够连续运转的前提下,一个学期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每人只有很少课时的机床操作时间,数控实训的目的是远远达不到的。为了弥补设备和师资的不足,为学生创造充足的实训时间,加快在实训中心专门建立数控仿真实验室,是势在必行的。利用仿真软件,每个学生操作一台电脑,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模拟和实际机床几乎一样的数控加工。通过对仿真软件的操作,学生可以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面板,熟悉数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还可以编写数控程序,观察数控加工走刀路线和零件切削的全过程。因此,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条件下,适当开展数控仿真教学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数控编程理论部分的学习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各种数控编程指令的应用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初学时掌握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例如数控车床编程中的内、外圆粗车循环G71指令,该指令格式复杂,指令中需要设定的参数较多,如果仅仅对着课本的内容,即使多次讲解,或者在黑板上绘制出具体的刀具进给路线,多数学生仍旧无法想象出刀具是如何运动的,指令是怎么实现的。对指令的使用一知半解,也就无法编写出正确的程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在理论教学中也引入仿真软件,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仿真软件将指令的执行过程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分解演示给学生,学生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刀具每一次的进刀、切削和退刀。这样即调动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可以快速地理解并掌握各种数控指令,获得良好的课堂授课效果。
(三)提高机床操作的安全性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基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如果直接进行机床操作实训,对学生自身或机床来讲,危险性都会比较高。一方面由于学生对机床性能和操作方法不熟悉,而且初学编程时程序出现错误的可能也较高;另一方面,学生在刚刚接触机床时多多少少都会有些紧张的情绪,误操作的可能性也较大。而在数控仿真软件上,学生可以放心大胆地操作仿真机床,不存在真实机床上刀具与工件的碰撞、工作台超程等危险操作。这样到了实际机床上可以大大降低数控实训的危险性,保护学生自身安全,也保护机床设备安全。
三、数控仿真与数控实训的关系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数控加工仿真课在数控教学中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学生对仿真课的积极性也较高,取得的效果也比较明显。但我们也注意到作为一个仿真软件,虽然它的操作面板和操作方法与实际机床基本相同,但和实际机床的操作还是有很多区别,并不能真正代替实际机床操作。有些操作在仿真系统上是允许的,而实际机床上可能就会出问题。为了把握好数控仿真和数控实训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制定严格的数控实训上机操作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表现数控仿真和数控实训的不同点。并且把容易引起的机床错误动作的操作以及正确的机床操作给学生讲解清楚。这样可以使数控实训教学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摆正数控仿真在实训教学中的位置,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数控仿真只能作为数控实训的前期阶段,提高实习效率的一种辅助手段,必须通过实际操作来弥补仿真软件的不足,并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仿真和实际的区别。
实践证明,在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数控理论、数控仿真和数控实训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数控仿真是这个教学模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理论课先行,数控仿真课适时跟进,并与理论课重叠交叉进行,再加上严格有序的数控实训,这样才可以促进数控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出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和维修人才,从耐菏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立山等.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5)
【关键词】中职;数控编程;教学;任务驱动
In duty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teaching duty actuation and resonsideration
Huang Han
【Abstract】In the school edition, the teacher, the teaching material, the student are the indispensable essential factor, the student are the pedagogical activity main body, the teacher are contact with between the student and teaching material’s medium, the teacher cannot be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 are bossy, cannot regard as the student together the tabula rasa, a spatial barrel, smudges constantly, pads; But should set up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the viewpoint, pays great attention the student independent main body status, how from the student can better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gle embarking, guide the student to find the problem on own initiative quickly, solves the problem, thus constructs oneself unique knowledge system. The duty actuation said from teacher’s angle that is constructs in the principle teaching rationale the teaching method, will teach the knowledge tradition teaching idea primarily, transforms for solves the problem, completes the duty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on-like teaching idea primarily; Transforms the reappearance type teaching into the inquisition type study, causes the student to be at the positive study condition, each students can act according to itself to the current mission understanding, the knowledge which and the unique experience the utilization altogether has proposed that the plan, solves the problem, for each student’s ponder, the exploration, the discovery and the innovation has provided the open space, causes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process to fill the democracy, the individuality, the human nature.
【Key words】Duty;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Teaching; Duty actuation
1 教学过程概述
轻理论,重实践是极大多数中职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理论课应付,实践技能课争先恐后的学习现象。对于数控编程这样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学生多是不愿编程,只想上车床车削零件,因而出现上课学生不关注老师讲授零件编程方法,只记录零件加工程序的现象。为此,我们改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任务驱动”教学原则,构建“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任务驱动下的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五动”:动眼、动手、动耳、动口、动脑,是开发人这一有机体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生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生理器官能与大脑思维器官参与学习的部位越多,活动越积极,对吸收知识,强化技能,增大能力越有利。所以在中职数控编程教学中,我采用如下任务驱动模式教学:
1.1 教师设计任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阶段: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教师的角度说,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为此在设计任务,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阶段,教师首先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因为数控编程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完成普通车床车工工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车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工艺规程、车床夹具等知识;车削轴类、套类、圆锥、螺纹及一些较复杂工件的知识与技能已部分掌握,对车床的型号、车床精度、车削参数等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等也已有了解,因此在数控编程教学的重点应在于学生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不同车床操作系统编程指令体系,数控车床与普通车床操作车削零件的工艺差异的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我采用下列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景:(1)了解学校教学用的各种数控车床型号和数控编程系统及普通车床型号,(2)参观附近机械厂,让学生观察机械厂用于生产的各种普通车床、数控车床型号及各自生产的零件,以及与学校车床的异同,(3)教师利用学校数控车床进行教学演示操作。车削出工艺品(如洒杯、花瓶、鸡蛋、葫芦、陀螺等)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学习的练习零件和等级考试零件。另外在设计任务时,我们先把学习过程分为这样几个大模块:机床操作模块、数控系统编程指令学习模块、基本技能训练零件车削模块、工艺品车削模块、技能等级鉴定零件车削模块。总体上划分这样几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这几个模块没有截然界线,相互交错,在设计任务时,根据这几个模块再设计单个教学任务。如机械操作模块,我们把它设计成:系统界面认识、启动、程序录入、程序校验、装夹工件和刀具、对刀、车削启动等,然后在教学中,根据学校现有的设备和数控机床系统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而后再分成4-6人一小组,每小组一台机床,按照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老师有针对性的辅导,而后老师根据教学设计,每个任务都从大组中随机抽取1-2人进行操作演示,大组同学观看;然后大组再进行交换学习不同数控系统,最后再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抽取机床进行全程操作演示,全班学生观看。这样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学习了学校现有的机床系统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有意识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演示操作的表现机会,这既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还可以营造一个竞争的氛围。
1.2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协作,完成任务阶段:这是一个全开放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或合作探讨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常言首“百闻不如一见”,在数控编程课程中则是“百看不如一练”,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去编程、去机床上操作车削出产品,学生才能在实践中把握真知、掌握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学生存在着差异,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按照老师的设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布置任务时,我们布置三个操作练习。一是模仿。按照教材或资料上的例子做一遍,让学生在模仿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二是“改造”。即是对模仿的例子进行“加工”:一方面是将例子改成不同的机床系统程序,在不同的机床系统中校验;另一方面是对例子进行题型上的变化,举出与原题类似但又要求略高,角度较新,难度加大且又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例子,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让学生进一步品尝付出努力后的成功喜悦。三是“创新”。在完成上述训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练习,或加大难度的练习。在教师的诱导下,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让学生在互相的讨论中,互相指点中,小组合作完成中得到学习的迁移。实际教学中,我们按照划分的教学模块,设计的学习任务是一次性告诉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参与小组讨论,请求教师或同学指点,完成任务,因此我们把学生需要练习的基本零件图,工艺品零件图,技能等级鉴定零件图依照一定顺序编号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按照下面的实作报告表逐一填写,并提请小组评价和教师批改后,才能上机床进行模拟和车削练习。
数控车编程实作报告
课题工件名称:班级(小组):
一、课题工件工艺分析
1. 图纸分析(材料、结构、尺寸、公差):
2. 装夹方法分析:
3. 刀具的选择:
二、课题工件编程知识
1. 零件坐标原点的确立
2. 零件各节点的计算
3. 编程指令的选择
三、零件工艺线路分析
四、切削参数的选择
1.3 师生评价,车床模拟,机床车削阶段。在中职教学中,对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应侧重于过程评价。采用民主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偏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自主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对每个任务的意见,组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己,敢于质疑、敢于创新。教师发现学生创新的作品和思想,要及时鼓励,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这种评价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深厚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的自主性,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在设计任务时,我们根据任务提出不同的评价量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量规就能够给自己一个评价,再组织部分学生和相关老师对学生完成的零件进行评价,加上任课教师的动态的过程性评价,最后形成学生的总体评价。
2 教学反思
2.1 对教材使用的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教材是教学活动中连接教师和学生的媒体,教师讲解教材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接受教材内容,这样的模式决定了教师是知识的讲解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无从发挥。现在正推行课程改革,其中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如果还象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程”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材成为“圣经”。课程将不断走向孤立、封闭,教学也会变得机械、沉闷。教学应该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指导者,我们的责任是把各种文本的教材组合得丰富多彩,更切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是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浩瀚的教材中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验证,从而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主体性、独立性的发挥。
2.2 对学生观的反思:我们应该改变学生观,不能依据卷面上表现出来的分数,把职校学生归为不具有可塑性和可教育性之列,否则,在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归类压力下,学生将会失去根据个人兴趣、潜能发展自己的信心,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失败者,学习上不求上进,意志沉沦,自暴自弃;我们应接受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观点:“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文化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为不同禀赋和不同志向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教学上进行多种设置,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2.3 对教学评价的反思: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区别不同的学生、采用多角度、多层次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不能以卷面、最后结果作为学生的最终评价,而要注重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也要多元化,不唯一采用教师单一评价,要有任课教师、学生代表、专业教师、非本专业教师等组成评价主体进行综合评价。
2.4 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教有法而无定法。精心设计每节课,大力改革教学方法,核心是学生。不论采取何种教法,都要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的基础上,都要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学做中学会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独立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参考文献
[1] 任务驱动教学法.baike.省略/view/1170229.htm
[2] 卓明聪.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广东省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省略/xxjs/jszj/jylw/201008/t20100827_784194.htm
关键词 职业能力;结构化;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22—0024—04
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是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取的主要依据。我国借鉴CBE职教课程理论,开展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能力和课程之间割裂开来,岗位职业能力与课程体系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其主要原因是对职业能力的结构特征缺乏研究,没有在能力结构和课程结构之间建立联系。本文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着手,以冰山层次模型为基础,按照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整合职业技能和知识领域,划分课程门类,构建课程体系。
一、职业能力结构化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
(一)职业能力的结构特征——冰山层次模型
职业能力结构化的分类方法较多。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我国一些学者把职业能力分解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但按照这两种分类方法,很难在职业能力和课程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结构模型包括三种:冰山层次模型、模块集合模型、树干支撑模型。这三种模型的共同特点是将职业能力分为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特定能力,而冰山层次模型更能清晰地表示三种能力之间的逻辑关系[1]。冰山层次模型认为,职业能力分为三层结构:水面上显露的层次是职业特定能力;水面下直接支持职业特定能力的层次是行业通用能力,这个通用能力的层次可以比较容易观察到;在其之下更深的层次是职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隐性的,然而它最宽厚,承载着整个能力体系,是所有能力结构的基础,见图1。刘永澎在冰山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增加跨行业职业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是指不同行业共同需要的职业能力[2],但是跨行业职业能力不是核心职业能力,也不是做事的基本方法和能力,而是一个具体的职业能力。由此,冰山层次模型由三层结构发展到四层结构,见图1。
(二)职业能力整合排序
如果以四层冰山层次模型为基础结构化职业能力,那么,根据职业能力的结构特征,在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时,可以对分散的、多样化的职业能力和知识领域进行整合,形成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跨行业职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以数控加工行业为例,具体见表1。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深远。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等八方面能力。在英国,核心能力是通过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y)来认证和确定的[3]。
跨行业职业能力是指不同行业共同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如市场营销能力、企业管理能力、创业能力等。还是以数控加工行业为例,不论毕业生从事数控加工产业链中哪个环节的工作,或者是数控加工产业以外的产业,都需要具备这些能力。
行业通用能力是指面向一群工种或职业,在一个行业内通用的知识和技能[4]。如对于数控加工行业来说,行业通用能力包括制图读图能力、手动加工能力、普通车床加工能力、简单的数控加工能力等,不论毕业生将来从事数控车、数控铣还是加工中心、线切割或者数控维修等岗位工作,这些能力都是必须具备的。行业通用能力对提高就业者技术发展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主要区别之一。在英国行业通用职业能力是通过国家通用职业资格(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GNVQ)来认定的。
职业特定能力是指在行业通用能力的基础上,在某个领域或方向上的专项能力,是表现在每一个具体职业、工种和岗位上的能力,体现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划分的1838个职业中,它们数量很大,但适用范围较窄。对数控加工行业来说,可以分为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电火花和线切割加工和数控机床维修四个方面。如果在行业通用能力中的数控加工仅仅是初步掌握简单零件的数控加工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中的数控加工则要求比较熟练地利用数控机床进行编程、加工的能力。职业特定能力的培养对于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尤为重要。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培养人的这种职业特定能力上。职业特定能力相当于英国的职业特有能力,在英国职业特有能力是通过国家职业资格(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 NVQ)来认定的。
(三)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与人才培养规格
职业能力的结构特征是职业能力整合和排序的依据,但是被培养者需要什么样的能力还依赖于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目前,国内的普遍观点认为,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包括三个要素:知识、技能和态度。所以,在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时,需要分析出岗位群所必需的职业技能、知识领域和基本素质,见表1。对工作任务分析结果中的“职业技能”进行整合排序,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专业技能”,对工作任务分析结果中的“知识领域”进行整合排序,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的“专业知识”。这样也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找到了“源头”,如图2所示。
华中科技大学金工实习报告【1】
经过了过去十天的金工实习真的是可谓大开眼界、收获不少。
在实习期间,我接触了化学加工及表面处理、数控铣床、数车928、模具CAD/CAM、加工中心、数车980、铸造、钳工、电焊气焊、金属的热处理等十个工种,了解了这些工种相关的知识。
通过一定的动手操作实践,掌握了某些技能,如:用阳极氧化的方法给铝合金上色,用PowerMill把设计好的工件进行仿真加工及转化成铣床能识别的程序,数车928的版面及对刀工序,设计软件MasterCam的基本操作,数车980车床控制版面及简单程序的编写,铸造的原理及铸模的制造,初步掌握了电焊和气焊的技巧和金属热处理的有关知识及操作。
化学加工及表面处理
九月三号是实习的第一天,实习的内容是化学加工及表面处理。
经过老师的讲解,心理就开始觉得不安:一个一个的陌生名词,一件一件的前人的失败作品,似乎预视着我们今天的实习的风险不少。
一点都不敢怠慢,赶紧把黑板上的工艺流程抄下,把要点抄下,以免出错,如:关于上色的,上玫瑰红要先上茜素红,再清洗,再上玫瑰红等;
每个工序都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除油要干净,出光的时间要控制好,阳极氧化的电流、电压要随温度变化及时间要控制好等。
小心翼翼地经过上述地工序,一件、也是首件出自我们自己地双手地作品出来了。
一切的担心都扫去了。
虽然图案不好看,但是没有失败。
数铣
第二个工种是数铣,一个“数”字,大概就能让我们感觉到今天的内容是与“数”有关,就是与电脑有关。
事实也是这样,四月四号;实习内容是把其他软件设计好的零件进行仿真加工和转化成数控铣床能识别的程序语言。
学习使用的软件是:PowerMill 。
一开始以后,老师就把我们“扔”在电脑房,要我们看教程,自己学习PowerMill。
教程写了很多,计算机对零件的加工是通过参数的设计来完成的。
PowerMill不具有图形编辑功能,掌握它的要点在于掌握相关参数的意义,工用。
参数的设置影响了加工的效果,加工的时间等。
参数设置以后可以进行仿真加工,检查效果。
之后就可以转化为NC程序了。
现代化的技术离不开计算机和在工作中自学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是这实习以后的感想。
数车928
这个工种的实习内容是,了解GSK928的控制版面和掌握对刀的过程,实习的重点是记得车床的数控版面的组成,以及各个按钮的的工用。
每个按钮都有自己的工用,用数控车床对材料进行加工是通过编写程序来完成的。
程序编写对加工的质量是很重要的,但是那要建立在对刀工序完成的出色的基础之上。
所以对刀是很重要的,对刀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错误,如果有错,将直接影响零件加工的质量。
接触了这种车床的第一感觉就是:原来如此。
一幕一幕生产的镜头立刻浮现在脑海中,机械的转动声把我带进了一个如火如荼的生产的车间里。
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能使用它来加工工件。
模具CADCAM
工件的设计的现代化离不开电脑,这天的实习也是在计算机房里度过,接触的软件是MasterCam。
数控的机床需要有数据输入才能工作,工件的设计软件就是要完成这一工作。
Mastercam的页面与平时使用的绘图软件的版面有较大区别。
要使用它来画图,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确实是有难度的,而且是英文版的就更有难度了。
经过一番努力,按钮都没有认识完,但是在老师示范时就看到了它的功能的强大及它在设计的方面的方便之处。
能够使用它来设计也是一种乐趣。
有些产品需要大批量生产,需要上百万的产量,那样的需求就不可能要求通过工人手工一个一个的加工生产,那样既耗时又耗财,而且效率又不高。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模具,模具应用于简单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是非常有效的,不同要求不同数量的产品就用不同的方法生产,那就是人类的智慧。
加工中心
“加工中心”这个名字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加工中心就是一个管理机件加工的部门。
但是去到以后就知道自己是错了,“加工中心”是一种机器的名字,是一种数控机床设备。
这个工种的实习跟前几个数控的工种一样,都是以零件的设计软件的掌握为主,一天的时间都用于学习MasterCam,通过作业对该软件进一步的掌握这一天以后基本了解了各按钮的意义及一般操作。
用mastercam的感觉是直观、方便设计,但是却有很多的东西需要掌握。
数控的东西果然不是一般的东西。
数车980,延续了以往数控车床的东西。
认识版面,学习一种基本操作。
数车980和数车928的构造差不了多少,只是版面上构造有较大的差别。
主要使用了一些基本的程序。
9月11日,实习已经进入了后阶段,好像看到实习快要完了,有点觉得不舍。
今天的实习内容是:铸造。
铸造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生产技术,一堆一堆的泥沙,少数的几样的简单的工具,打造一个个精致的铸模。
铸造的目的就是要制造出漂亮的沙模,用铁水浇注的时候产生比较粗糙的金属铸件,铸造有利于减少加工量,降低成本。
经过了千年依然是没有淘汰,那是它具有它的价值,但是铸造也存在它的缺点:那就是铸造精度不高,容易产生废品,报废率太高。
铸造技术必须要经过改良,不断改造,提高铸造工件的成功率。
中国人是聪明的,中国人也将更聪明。
跟着的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工种:钳工。
累累累、、、钳工的感觉,钳工是用于机械生产不能生产的工件。
机械生产就快速的,大批量的,但是机械也是人制造的。
人能想到的,机械不一定做得到,而人能想到的人就能做得到。
钳工就是用于加工机械所不能加工或者机械加工所不能达到要求的。
那就是人工生产在现在始终是不能被替代的。
说到实习中最接近我们的工种,算是电焊气焊了。
虽说是接近但是却不禁有点紧张,毕竟那是高达几千度的高温下的冶炼,总是有点点危险的。
平时坚硬的钢铁在顷刻之间融化,那是多么高的温度。
我们练习了在高温之下的电焊,虽然掌握的一般但是已经非常满意,接近那么高温的东西的机会是很少的。
看着金属的融化、黏合,真是觉得自己有了神的力量一样。
坚硬如钢又如何,都随我的一挥手之间而熔去。
电焊与气焊只能把金属黏合,而不一样的“金属热处理”就能将金属的硬度的。
表面一样的金属在显微镜之下却有不一样的组织,而这些组织正是金属的硬度不同的原因。
热处理的实习中,我们做了一个实验:用自己的双手,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完成对一块金属的热处理,测试了处理前后的硬度(洛氏硬度)知道了热处理对金属的硬度是有影响的。
热处理在生产中的应用等,如齿轮,轴承等。
以上就是这次实习的流程和内容,总得来说这次实习对我来说首先是使我们接触了一些生产的技术和生产的设备。
十天的时间,真的是太短的十天,虽然每天要早出晚归,但是就没有一点累的感觉。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们与生产接近了,由在书本上的无味的文字,变成了充满了乐趣,很想细细品尝的实在的实习过程。
那是一次飞跃:书本的知识不是没用的,我们天天上的课,学的东西不是没用的;觉得它没用只是因为自己不会用,学会知识本身不是最终的目的,学会用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化学加工里用到的知识,阳极氧化我们早就知道,而就是今天才知道它可以这样用。
现代社会是数字的时代,生产要发展也离不开数字技术,因而有了数控的车床。
那是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数控技术是进步的标志。
但是作为人前进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继续还是不能被数崆技术取代,还没有实现全部机械会,自动化程度还是不够高。
特别是我们国家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需要大力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金工实习报告【2】
两周的金工实习由于有一天是端午节放假,所以总共学习了九个工种:汽车、plc、加工中心、刨工、数控铣、电火花、热处理、磨工齿轮加工以及钳工。
1)汽车比较无聊,讲了汽车的构造:变速箱、点火启动、离合等等。
其实跟在课堂听老师讲课差不多,只不过在车间多了一辆车可以实物讲解,老师还采用了双语教学(普通话和粤语)。
下午跟同学拆了变速器,然后就做作业了。
发现作业上面的题目在课本里面都没有的,于是大家“互相合作”,最后二十多人的答案基本都一样。
现在回想起来,能记住的就只有变速箱的结构了。
2)plc比较感兴趣的一个工种,可以自己动手设计电路。
其实在电工课堂上面学过,但当时上课根本没有听课,不过有了自己动手操作,学起来还是很容易。
下午的作业主要是设计两个电路:抢答器以及小车运送货物。
做完作业还跟同学说,如果宿舍有一个plc就好了,可以好好学一下。
3)加工中心学了两个软件,ug和mill9(不知道会不会写错了),不过都是老师已经把具体步骤写出来,我们照着做就可以了。
ug是设计零件模型的,而mill9则是仿真加工。
最后有一个老师带我们去看了加工中心的机器,这个老师讲话倒是挺幽默的,不过经常跑题,由加工中心的刀具讲到了华山论剑,真无语。
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讲到了氮化硼这种材料,涂在刀具,增强刀具的强度,而这个中国现在还不能做出来,都需要进口,我们学材料还真的可以为这个而奋斗,哈哈。
4)刨工还算比较好玩,可以自己动手操作,由于星期四,下午不用上班,只让我们做一个长方体,有规定长度。
时间比较紧,后来我们差点做不完,然就就加大了速度,把刀的深度也加大了很多,老师只允许一次最多加工20格,而我们却调到了30格。
后来觉得,真对不起那台机器。
还好,在最后时刻,交给老师,竟然拿到了a+,全班只有我们一个组拿到,happy。
5)数控铣比加工中心跟无聊,一天都呆在电脑前,学习powermill软件,上午是粗加工,下午精加工。
老师过来讲了一会儿就走了,大家都把电脑装上游戏,开始打游戏。
6)电火花刚开始听说电火花还觉得比较恐怖,但其实是采用机器加工的,只是在加工过程有一点点火花。
主要是利用脉冲性火花放电的点腐蚀现象来去除多余金属。
需要自己做模型,我们组做了一个月亮,加工起来效果还可以。
哈哈
7)热处理主要学习三种东西:利用砂轮鉴别三种钢铁(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观察金属相图以及炼金属。
使用砂轮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火花,算是比较危险,三种钢不是很难鉴别的,不过观察现象有点困难,什么节点、花粉之类的;金属相图只是照着墙上的图案画,其实在考美术;炼金属属于热处理,金属高温之后在水中迅速冷却,强度会增加很多,但在空气中自然冷却,则减少强度,把金属变硬,然后又变软,总体来说提高了金属的性能。
8)磨工齿轮加工很无聊的一个工种,还好那天是周四,只上一个上午。
只是在那里听老师讲了关于磨工齿轮加工的基本知识,然后就做作业。
不过这个老师讲课还比较幽默,也是经常跑题。
9)钳工最辛苦的,把一个圆柱铁加工成一个六角螺母,用到的工具只有锉刀、钢锯,做完之后发现手都起泡了。
在把铁块锯下来的时候,本来是要求11mm就可以了,由于我不小心,控制得不好,据出来超过13mm。
为了把多余磨去就用了一个小时左右。
当看到自己做出来的螺母时,确实很有成就感,虽然不是很好看,哈哈。
长期以来,在普通高校工科教学中比较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特别是在金工实习这一环节,从普通的铸、锻、焊到车、钳、刨、铣等机械加工工艺学生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技能训练。随着数控加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又增加了数字加工设备的操作训练,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和电加工设备的技能训练。
相比之下,设置在工科院校的管理和艺术类学生,却很少有接触现代加工设备的机会。其课程设置偏重于纯管理或纯艺术,虽然这些专业也有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相对于企业管理和艺术设计等专业与现代工业的密切联系,仅限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还远远不够。
几年来,我校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率先进行了金工实习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把金工实习扩大至管理类、服装设计类等非传统工科类专业,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在校学生,以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
一、熟悉现代制造业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高等工科院校,其所有的专业设置都面向上海市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鲜明的特色。随着上海市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在内的管理专业,以及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和广告装潢在内的艺术专业的学生需求旺盛。但其中还存在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基础上的,没有高度发达的现代制造业,就很难催生出生机勃勃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现代化的大工业,以及掌握现代化技术的人员。那么,服务者就必须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很难想像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如果对本企业的装备性能和本行业发展状况不甚了解情况会怎样。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就管理而管理,就艺术而艺术,忽视了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利于“通才”的培养。
其二,设置在工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与美术专业有着明显的差异。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是美术大师,而是各行各业的艺术设计师。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广告装潢、会展布置、服装设计和包装设计等。这些领域无不将现代工业与艺术融为一体,它们的设计手段或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使用现代化制造技术,甚至是传统的加工手段来进行设计、制作。而脱离现代制造业的实践,不熟悉现代数控加工手段,在进行艺术设计时就很难离开手中的笔,只能进行平面艺术设计。三维造型只能是头脑中的想像,很难展现在现实中。
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错位,人才素质与现代技术的差距,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专才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的种种弊端,如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较窄,普遍缺乏独立思维能力,适应性和创造能力差。为了改变这种人才培养的缺陷,必须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和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是实践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点是突出“创新”,即全面深入地开发学生的潜在的创造力,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个性发展,让学生的才智、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以开发其创造的潜能;注重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强调实践训练,全面锻炼创造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多样化的,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及个性发展等。要改变统一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因材施教,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有效的途径。
近年来,上海市成立了多个创意中心,汇集了众多的创意人才。根据市政府的规划,若干年后上海将成为世界级的创意中心之一。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意人才将是市场的紧缺人才,因此当前正是艺术设计类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关键阶段。创意就是创新。创意设计的是艺术品,但它又是由现代加工手段制造的工业品;创意加工的产品是工业品,但它又是艺术与创新思维的结晶。
在数年前,我校就对艺术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展了金工实习。内容主要有:传统制造业的基本加工工艺、数控加工的基本知识及电加工的基本原理等。实习的时间为两周。通过两周的金工实习,学生反应热烈,有的学生表示:原来机械加工的手段有这么多,并非原来想像中的机械加工都是苦、脏、累。经过金工实习,了解了机械零件的基本加工过程和生产链的基本运作环节。
实践证明:在管理类和艺术类专业开展金工实习并非只是让学生熟悉制造业的生产环境,而是这些专业自身的需要,是市场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二、合理制订实纲满足不同专业的需求
金工实习作为工科类学生必须的实践教学环节,自有一套严格的运行规律,包括:实纲的制定、实习内容的安排、实习时间的长短和实习成绩的考核等。根据工科专业学科侧重点的不同,在二五年的培养计划中,将金工实习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如对于机械类专业强化了传统制造技术和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的技能训练;近机械类专业则侧重于现代数控加工技术的技能训练,了解传统制造技术的基本工艺方法;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实习内容必须根据各自专业的要求,有选择地安排实习内容。
1.管理类专业的实习内容
管理类专业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企业和事业的经营管理、项目策划等。要求从业人员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企业生产流程、生产成本的控制等现代工业的运行概况。针对管理类专业的这些特点,在安排金工实习时,注重培养“通才”。
所谓培养“通才”,就是在实习内容的编排上主要考虑的是让学生领略制造业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各工序的主要特点。而不是要求学生成为在某一工种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的“专才”。
实习内容的安排上,先从典型机械零件的毛坯成形开始,再到粗加工、精加工、数字化设备加工和电加工等。具体内容是毛坯成形工序:铸造、锻压和焊接等工种;粗加工工序:车工、钳工、刨工等工种;精加工部分包括数字化设备加工:磨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和数控加工中心等工种;电加工部分:电火花成形和电火花线切割等工种。在时间上,根据各工种的难易程度一般每个工种安排一至二天,因车工工种属于机加工的基础工种及它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可安排三天左右的时间。
形似生产流水线式的实习安排,使学生熟悉了通用型机械零件的生产、加工过程,了解了这些典型机械加工设备的性能。这对于以后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甚至是从事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提前进入“角色”,也可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助推作用。
2.艺术类专业的实习内容
艺术设计是将创意与现代加工紧密结合起来的学科,包括了包装设计、广告装潢等领域。培养的学生除了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技能。这种技能包括了本专业应具有的绘画、摄影能力等,也应有驾驭现代数字化设备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甚至传统钳工的操作能力。在安排金工实习时,注重培养本专业的“专才”,即在某一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种练就较熟练的操作技能。
鉴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在实习内容的安排上侧重了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工种,如考虑到金属艺术作品的制作,加大了钳工技能的训练;考虑到三维艺术作品的设计、制作,加大了计算机三维造型和数控加工技能的训练;同时增加了数控雕刻机、广告制作机的操作技能训练。在强化相关技能训练的同时,适当弱化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训练,以保证时间完成重点工种技能的训练。
管理类、艺术类专业金工实习的内容安排如表1。
三、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管理类、艺术类专业推广金工实习是深化实践教学的一种新的尝试,还有待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经过在管理类等专业的初步尝试,发现在现行的培养计划运行下还存在几点不足:
(1)金工实习所涉及到的工种较多,而且各项目之间都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仅靠两周的时间完成,使实习的深度显得不够;
(2)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实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目前实习所使用的实习设备及主要的实习内容主要是为了适应机械类专业开设的。对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特别是艺术类专业的实习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目前实习的带教师资基本上是为机械类专业实习配备的,缺乏管理类、艺术类专业的知识。在带教这类专业实习时很难把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密切结合起来,难以适应专业教学大纲的需要。
为了切实发挥金工实习在培养管理类、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等方面的应有作用,应该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较强的实纲,避免一刀切。其一,在管理类、艺术类专业本身还存在专业方向的区别,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时间上可以有所区分,在实习项目上有不同的着力点。
其二,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对应用型高校更是体现其特色的一个标志。搞好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关键。随着市场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需求旺盛,高校中管理类、艺术类学生的数量已经在整个学生人数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实践教学师资却基本上属于工程类专业,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进行实习指导时,往往从工程类专业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该在指导教师中开展专业培训或专业进修,提高指导人员专业素养。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把握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见表1。
三、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如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得到教师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
略。
四、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的实践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级工(四级)的标准,让学生结合平时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技能,独立完成典型数控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并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日常维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深入学习的能力。
1.确立项目任务
根据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程始终围绕一个综合项目“工装装备选择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并将该项目划分成2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照零件加工工艺难度,由简入难进行学习,模块学习顺序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内容及课时安排见表2。
2.分组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项目内容,分组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联系平时所学理论知识,完成项目内容的设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岗位的角色,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3.项目实施
教师向学生讲述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完成项目加工,并形成书面总结。为保证有效地完成项目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管理“6S”要求,基于工作导向,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施实训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实际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以项目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加工,最后分析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撰写项目报告,完成整个项目的操作。
通过分组、学习、改善、加工、总结五个步骤,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同时,通过仿真工作情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4.项目考核
根据课程成绩总体评定办法,以理论考核为主,结合平时纪律表现、项目参与程度、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报告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见表3。
5.总结与拓展
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项目完成后,教师可设置难、中、易三个等级的拓展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拓展任务。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形成竞争意识,相互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摘要:简要介绍了当今世界数控技术及装备发展的趋势及我国数控装备技术发展和产业化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的新环境下,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提高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性,并从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提出了发展我国数控技术及装备的几点看法。装备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数控技术及装备是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尖端工业(如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生物技术及其产业、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产业)的使能技术和最基本的装备。马克思曾经说过“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制造技术和装备就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此外世界上各工业发达国家还将数控技术及数控装备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资,不仅采取重大措施来发展自己的数控技术及其产业,而且在“高精尖”数控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限制政策。总之,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用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即所谓的数字化装备,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机械制造技术;(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传感器技术;(6)软件技术等。1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4]。1.1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
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CIRP)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在轿车工业领域,年产30万辆的生产节拍是40秒/辆,而且多品种加工是轿车装备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在航空和宇航工业领域,其加工的零部件多为薄壁和薄筋,刚度很差,材料为铝或铝合金,只有在高切削速度和切削力很小的情况下,才能对这些筋、壁进行加工。近来采用大型整体铝合金坯料“掏空”的方法来制造机翼、机身等大型零件来替代多个零件通过众多的铆钉、螺钉和其他联结方式拼装,使构件的强度、刚度和可靠性得到提高。这些都对加工装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和高柔性的要求。
从EMO2001展会情况来看,高速加工中心进给速度可达80m/min,甚至更高,空运行速度可达100m/min左右。目前世界上许多汽车厂,包括我国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已经采用以高速加工中心组成的生产线部分替代组合机床。美国CINCINNATI公司的HyperMach机床进给速度最大达60m/min,快速为100m/min,加速度达2g,主轴转速已达60000r/min。加工一薄壁飞机零件,只用30min,而同样的零件在一般高速铣床加工需3h,在普通铣床加工需8h;德国DMG公司的双主轴车床的主轴速度及加速度分别达12*!000r/mm和1g。
在加工精度方面,近10年来,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提高到5μm,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提高到1~1.5μm,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
在可靠性方面,国外数控装置的MTBF值已达6000h以上,伺服系统的MTBF值达到30000h以上,表现出非常高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高速、高精加工,与之配套的功能部件如电主轴、直线电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1.25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
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
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在EMO2001展会上,新日本工机的5面加工机床采用复合主轴头,可实现4个垂直平面的加工和任意角度的加工,使得5面加工和5轴加工可在同一台机床上实现,还可实现倾斜面和倒锥孔的加工。德国DMG公司展出DMUVoution系列加工中心,可在一次装夹下5面加工和5轴联动加工,可由CNC系统控制或CAD/CAM直接或间接控制。1.3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
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如美国的NGC(TheNextGenerationWork-Station/MachineControl)、欧共体的OSACA(OpenSystemArchitectureforControlwithinAutomationSystems)、日本的OSEC(OpenSystemEnvironmentforController),中国的ONC(OpenNumericalControlSystem)等。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之路。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以在统一的运行平台上,面向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数控功能),形成系列化,并可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形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目前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当前研究的核心。
网络化数控装备是近两年国际著名机床博览会的一个新亮点。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如在EMO2001展中,日本山崎马扎克(Mazak)公司展出的“CyberProductionCenter”(智能生产控制中心,简称CPC);日本大隈(Okuma)机床公司展出“ITplaza”(信息技术广场,简称IT广场);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展出的OpenManufacturingEnvironment(开放制造环境,简称OME)等,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1.4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1.4.1关于数控系统设计开发规范
如前所述,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1.4.2关于数控标准
数控标准是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数控技术诞生后的50年间的信息交换都是基于ISO6983标准,即采用G,M代码描述如何(how)加工,其本质特征是面向加工过程,显然,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数控技术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际上正在研究和制定一种新的CNC系统标准ISO14649(STEP-NC),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能够描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的统一数据模型,从而实现整个制造过程,乃至各个工业领域产品信息的标准化。
STEP-NC的出现可能是数控技术领域的一次革命,对于数控技术的发展乃至整个制造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STEP-NC提出一种崭新的制造理念,传统的制造理念中,NC加工程序都集中在单个计算机上。而在新标准下,NC程序可以分散在互联网上,这正是数控技术开放式、网络化发展的方向。其次,STEP-NC数控系统还可大大减少加工图纸(约75%)、加工程序编制时间(约35%)和加工时间(约50%)。
目前,欧美国家非常重视STEP-NC的研究,欧洲发起了STEP-NC的IMS计划(1999.1.1~2001.12.31)。参加这项计划的有来自欧洲和日本的20个CAD/CAM/CAPP/CNC用户、厂商和学术机构。美国的STEPTools公司是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数据交换软件的开发者,他已经开发了用作数控机床加工信息交换的超级模型(SuperModel),其目标是用统一的规范描述所有加工过程。目前这种新的数据交换格式已经在配备了SIEMENS、FIDIA以及欧洲OSACA-NC数控系统的原型样机上进行了验证。2对我国数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基本估计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近50年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8年到1979年,即封闭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我国的基础条件的限制,数控技术的发展较为缓慢。第二阶段是在国家的“六五”、“七五”期间以及“八五”的前期,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初步建立起国产化体系阶段。在此阶段,由于改革开放和国家的重视,以及研究开发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我国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在产品的国产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第三阶段是在国家的“八五”的后期和“九五”期间,即实施产业化的研究,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在此阶段,我国国产数控装备的产业化取得了实质性进步。在“九五”末期,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
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总体来看取得了以下成绩。
a.奠定了数控技术发展的基础,基本掌握了现代数控技术。我国现在已基本掌握了从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数控主机、专机及其配套件的基础技术,其中大部分技术已具备进行商品化开发的基础,部分技术已商品化、产业化。
b.初步形成了数控产业基地。在攻关成果和部分技术商品化的基础上,建立了诸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等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数控系统生产厂。兰州电机厂、华中数控等一批伺服系统和伺服电机生产厂以及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等若干数控主机生产厂。这些生产厂基本形成了我国的数控产业基地。
c.建立了一支数控研究、开发、管理人才的基本队伍。
虽然在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高端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尤其是在产业化方面的技术水平现状与我国的现实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从纵向看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横向比(与国外对比)不仅技术水平有差距,在某些方面发展速度也有差距,即一些高精尖的数控装备的技术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从国际上来看,对我国数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估计大致如下。
a.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大约落后10~15年,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则更大。
b.产业化水平上,市场占有率低,品种覆盖率小,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功能部件专业化生产水平及成套能力较低;外观质量相对差;可靠性不高,商品化程度不足;国产数控系统尚未建立自己的品牌效应,用户信心不足。
c.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上,对竞争前数控技术的研究开发、工程化能力较弱;数控技术应用领域拓展力度不强;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滞后。
分析存在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a.认识方面。对国产数控产业进程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认识不足;对市场的不规范、国外的封锁加扼杀、体制等困难估计不足;对我国数控技术应用水平及能力分析不够。
b.体系方面。从技术的角度关注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多,从系统的、产业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数控产业化问题的时候少;没有建立完整的高质量的配套体系、完善的培训、服务网络等支撑体系。
c.机制方面。不良机制造成人才流失,又制约了技术及技术路线创新、产品创新,且制约了规划的有效实施,往往规划理想,实施困难。
d.技术方面。企业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的工程化能力不强。机床标准落后,水平较低,数控系统新标准研究不够。
3对我国数控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3.1战略考虑
我国是制造大国,在世界产业转移中要尽量接受前端而不是后端的转移,即要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否则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我国制造业将进一步“空芯”。我们以资源、环境、市场为代价,交换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世界新经济格局中的国际“加工中心”和“组装中心”,而非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中心的地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进程。
我们应站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重视数控技术和产业问题,首先从社会安全看,因为制造业是我国就业人口最多的行业,制造业发展不仅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可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保障社会的稳定;其次从国防安全看,西方发达国家把高精尖数控产品都列为国家的战略物质,对我国实现禁运和限制,“东芝事件”和“考克斯报告”就是最好的例证。3.2发展策略
从我国基本国情的角度出发,以国家的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我国制造装备业综合竞争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为目标,用系统的方法,选择能够主导21世纪初期我国制造装备业发展升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支持产业化发展的支撑技术、配套技术作为研究开发的内容,实现制造装备业的跨跃式发展
强调市场需求为导向,即以数控终端产品为主,以整机(如量大面广的数控车床、铣床、高速高精高性能数控机床、典型数字化机械、重点行业关键设备等)带动数控产业的发展。重点解决数控系统和相关功能部件(数字化伺服系统与电机、高速电主轴系统和新型装备的附件等)的可靠性和生产规模问题。没有规模就不会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没有规模就不会有价格低廉而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当然,没有规模中国的数控装备最终难以有出头之日。
在高精尖装备研发方面,要强调产、学、研以及最终用户的紧密结合,以“做得出、用得上、卖得掉”为目标,按国家意志实施攻关,以解决国家之急需。
在竞争前数控技术方面,强调创新,强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我国数控产业、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行业发展部.CIMT2001巡礼[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18-20.
[2]梁训王宣,周延佑.机床技术发展的新动向[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1(3):21-28.
关键词: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
实训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G659 TP39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3-0048-03
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特点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是结合机床厂家实际加工制造经验与高校教学训练一体所开发的一种机床控制虚拟仿真系统软件。学生在微机平台上运行此软件进行仿真操作,会达到同真实设备一样的操作教学效果,可以满足大批量学生教学需求。系统还可以依据不同的客户要求进行设计,尤其适于初学者的入门训练。
1,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优点
(1)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资源少,却能做到一人一机操作,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2)可以使学生达到接近实物操作的训练,并且安全可靠。
(3)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操作训练过程中允许出错。
(4)通过动态的仿真操作使教学过程易教、易学,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2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不足
(1)参数设置具有随意性。
(2)学生无法通过仿真软件体会真实的加工环境。
(3)不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养成。
(4)先入为主,易淡薄安全意识。
为使学生能够独立而正确的操作数控机床打下真实的基础,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环境下的实训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优点,更要正确认识其缺点。
2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环境下教学研究
采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环境上机实训前,教师要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计实训教学内容,可把实训内容分为3个模块来安排。一是基础模块:主要讲解实训教学最常用的FANUC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操作及应用,这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重点。二是提高模块:主要讲解实训教学EMENS数控系统的编程与操作,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不同数控系统机床编程方法的了解与应用。三是拓展模块:学习一些目前常用的国产系统,如华中、广数等系统的编程与操作方法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环境中数控实训教学模式归纳如图1所示。
2,1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采纳激发引导型教学方法
在数控仿真教学中,激发学生技能操作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首先抓住新生第一次实训,结合学科特点,介绍数控编程知识的实用价值,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数控编程与今后工作的密切关系,了解所学专业知识主要和数控编程及操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历届学生中挖掘具有实用价值的,能激发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学生兴趣的典型事例,充分展现数控编程及操作的价值,使更多的学生对数控编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2,2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循序渐进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设计较简单的零件图样,教师先进行示范性操作,同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掌握操作要领。当机床的模拟切削声响起来,切屑飞溅,毛坯随着刀具的加工变成图样要求的工件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度膨胀,此时也恰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模仿的最佳时机。当学生独立完成,兴奋不已时,及时表扬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勇于战胜自己,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当学生激动的情绪趋于平静时,及时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工件为什么会变成与图样尺寸一样?机床为什么会自己加工?这样也就顺理成章导出:机床由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由程序控制,程序是由技术人员编写的。显然,学生处在一种循序渐进的体验中学习,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习知识的能力。
2,3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营造情景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设置“陷阱”:故意少编一个程序段、参数输入错误等。如发生撞刀现象,致使工件车不出,让学生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在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教学中应创设让学生尝试“挫折”考验的情境,以此来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使学生体验到只有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成功才更有价值,从而产生足够的自信和克服挫折的勇气。当学生真正排除了故障后,就会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感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既获取了知识,又培养了坚韧的意志,这种经受挫折、克服挫折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也是帮助学生增强信心的重要一环。将会让学生获益终生。
2,4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工作能力
教师应十分重视数控加工仿真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摆正数控加工仿真在教学中的位置,既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而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也不能在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在上机前教师应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相关操作演示,并在学生上机时进行巡回指导。学生在计算机上应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进行编程与操作,遇到问题反复调试、相互探讨。有时可通过网络交互协作讨论,模拟解决实际问题。显然,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数控专业技能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5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教学中还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评价要做到:第一,合理且有一定的弹性。答案不能限制太死,只要合理就行,如一些仿真操作中学生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讨论,实际操作过程中加工线路等。第二,既要评价技能操作结果,又要评价技能操作的过程。对在技能操作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现出来的良好个性品质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肯定、嘉奖。第三,转换评价的主客体关系,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技能操作情况及结果不仅仅由教师来评,还可以让学生自评或互评。如加工线路的制定、某些图样的理解、坐标点的计算,可采用学生讨论评价的方式,在研讨中发现问题,得出正确结果。就这样,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教学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就自发地调动出来了。
3数控仿真系统软件环境中数控实训教学的改进措施
社会上需要的数控技术人才,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过硬的操作水平,即对机床操作熟练又能进行工艺分析编制加工程序,更要有一定的真刀真枪加工水平。当今,随着仿真软件的快速发展,虽然仿真软件与实际加工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两者之间始终还有差距存在,二者不能混为一谈、相互替代。在实训教学中要扬长避短,注重发挥优势,改进不足;
首先,教师应首先明确仿真软件与实际机床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时刻注意这些差距,使学生认识到仿真软件的不足,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不是完全依赖仿真软件。在有限条件下尽可能多进行从图纸的工艺性分析到编程加工的实操练习,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初期感性训练和基本程序与指令代码的练习。
其次,在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时,重视安全教育,规范化操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机床保养与维护知识。专项进行刀具知识的系统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刀具参数含义,进行正确选用并能掌握磨刀技术。
最后,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时,要渗透和回忆前面所学的普通机床的基本操作过程,并将二者加以比较。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的使用主要定在熟悉面板操作等加工过程,并且在仿真教学过程中穿插现场教学,而不能把整个实训教学活动过多地放在仿真软件训练上。
只有在教学中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仿真软件,将仿真训练与真刀真枪上机床操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仿真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实训教学真正达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