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

第1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性话题近几年被社会和专家学者所广泛的关注,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关注,正是因为语文教育是一门基础学科,而且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文学作品本身就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只是我们逐渐的被升学压力所挤压,导致了忽略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体现。归根究底是社会的压力让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缺失,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快节奏,对人才的定义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你有知识,还得思想素质优秀,特别是技能和知识在这个时代被无限的看重,导致了各个学校都以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目的,这样既可以满足学校的升学率,学生将来的前景也比较好,但是这是一种扭曲的做法,或许专注学生的技能能够让他们的知识变得丰富,技能非常熟练,但是缺乏了人文教育,最终学生的人格是有缺陷的,用掌握的技能来做危害社会的事情,这样不是教育的初衷,教育是教书育人,我们只注重了教书忽略了育人这个环节,因此,不是一个健全的教育。因此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使我们教育的学生不被时代大潮所淹没,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需要将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于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这既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做人的需要。人文精神,是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实践来逐步探索体会的。

2人文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语文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和枢纽,起到相互衔接的作用,因此需要把握住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渗透,为培养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语文是所有职业学校所必须开设的一门功课,除了有实用性之外还有教育意义。学生语文素质对其他学科会造成直接影响,并且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有所影响,因此,需要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是比较容易相互融合渗透的。比起其他学科,语文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还有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包括对美得体会和感悟,是对人格的完善过程。语文学科的这种人文关怀的功能是标示其学科独特性的根本要素,也是教育目标的最高追求。中职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人文教育这一责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人文教育贯注到整个语文教育中并达到语文教育目标的终极追求呢?

(1)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融入人文精神,加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目前我们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是除了关注学生的技能和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人格成长,并且在对优秀人才的定义上不局限于技能和知识,也就是说是在淡化技能和知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人文性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内容都是文学作品解读和赏析,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一些饱含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其内在含义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语文教育不仅仅是遣词造句,还有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因此,人文精神是至始至终贯穿于语文教育内容中的,那么在语文教育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时时刻刻处处都体现出人文精神,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同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培养教师实施文化教育、陶冶人文精神的能力。

(2)以文学作品为基础进行人文教育渗透,用文学教育来促进人文教育的深入语文教育。文学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可以对学生的社会体验、社会感悟和情感表达进行训练,能够让他们学会鉴别美丑好坏,对他们的思维和人格进行培养,以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多年的语文教育能够逐渐的对学生造成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语文科目的原因,这是因为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交给他们鉴别的能力和感悟的能力。其实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本应该是相互融合贯通的,其内在意义都是非常接近的,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要去深刻体会人文教育的含义,并且在语文教育过程中体现出人文教育,以文学作品来渗透人文精神,以人文教育来促进语文教育发展。

(3)强化教师自身人文精神建设,以切身职责来引领学生。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并且对语文教育的实际成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要想在语文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首先就应该要注重教师的人文精神建设,以教师的实际行为来带领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师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很多的方面,教师平时的谈吐、穿着、课后的行为等等都是教师人文精神的体现,人文精神是一个人的人格体现,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责任,以自身的形象来为学生提供榜样,教师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都能够直接的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受到感染,因此加强教师人文精神建设是对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提供了促进作用。教师要关注人性,树立人本的观念,注意自己的个性品格修养及其完善。培养高尚的情意志趣,完善对人生、人性的态度,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用崇高的信念、深厚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染和影响学生,使教师个体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质,成为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传道者。

第2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科技新闻;人文关怀;新时期

一、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的简介

(一)科技新闻的简介及传播意义

科技新闻主要的内容是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科技事实。主要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相关方面小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还包括国家对科学技术领域的相关政策颁布及实施方法,以及对处于科技一线的工作者所做成就的表彰和相关的活动进展。所有的这些经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报道就成了科技新闻。

随着新时期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加深,科技新闻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为了及时快捷地传播科技方面的消息,促进科学文化的交流;再一个是可以通过报道来宣传国家的政策方针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实现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最重要的是通过科技新闻来开化民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生活化运用,以此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推动社会发展。

(二)人文关怀的简介及重要性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在于肯定人的存在和人性的价值,一方面就是强调关怀人的存在需求,因此要在物质层面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并努力提高生产力,减轻人的生存压力,使人得到最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就是必须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注提升人的精神生活。人不仅是作为一种物质生命的存在,更是存在于精神和文化之中。因此要关心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使之在精神层面上促进人的全面多样化发展。

人文关怀在现今的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能离开人文关怀谈对社会的促进发展。只有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促进人对科技知识的掌握来达到普及先进的科学文化,从而改善人的生活质量,来迎接共产社会的到来。因此在科技新闻中融入人文关怀是迫在眉睫之急,只有通过人文关怀使得科学技术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让人们更加了解现代科技的使用,并将之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二、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的重要性

(一)在促进对科技新闻的理解方面

科技新闻报道大多讲的是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与民众的距离较远,而如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呢,那就是在科技新闻中加入人文关怀成分,以此来促进对科技新闻的了解。在对传播专业学术性报道当中,适当地利用通俗易懂的网络热词或者现象来替代掉技术性名词、学术术语,就能起到很好的让人眼前一亮。不仅好记而且易懂。

(二)拉近人们和科技新闻的距离

科技新闻离不开相关的应用及实践,因此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使得人们更易于了解科学技术。即使科技新闻中的受众可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由于时间的流逝,相关的知识已经逐渐淡忘。而这时候如果以大量的假专家的证言来夸夸其谈,很容易使人盲目相信,并且不会去考究其中的个中由来、正确与否。如或在之后偶然发现到其所见实为假专家的假模假样及电脑合成的特效,就会使人心生厌恶,减少阅览科技新闻的次数。所以首先要整顿现今互联网的环境,其次就是要融入人文关怀,使得复杂多样的科学知识转换为基于普通受众的知识理解范围内的白话。这就能很大程度地拉近与人们的距离,最大化地接受其中的观点或者科学文化知识。

(三)科学工作者更加贴近民众

科技新闻的报道必定离不开对科学工作者的工作的简介和对其工作成就的称赞。因为科学工作者本身所从事的尖端科技虽然令人向往,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是单一且枯燥的,而且非需要精神的高度集中和对实验的高度认真。这就使得对他们的描写难以生动形象。而融入了人文关怀之后,报道能够走向对他们情感方面去引入观众关注的重点。可以在报道中描写其从事科研工作中的勤勤恳恳,面对科研中出现的困难愈挫愈勇的钻研态度。体现出科学工作者的喜怒哀乐,就能很好地贴近人民。使得大众认识到即使是知识金字塔顶端也是和他们是无线接近的。

例如:在今年的11月18日揭晓的戈登贝尔奖”让中国超算应用团队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而其中对王兰宁的介绍就充分运用了人文关怀的技巧,将王兰宁的追求超级计算机的整个心路历程和研究的努力程度用生动的语句表达出来,使得读者读起来能产生共鸣,甚至能够促进对梦想的追逐欲望。可谓怒灌一碗热“鸡汤”,使得科学工作者的工作不再神秘,让人们更加关注科技新闻的进展。

三、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共同发展

只要科技新闻在新时期下与人文关怀互相融合,就能达到启迪人民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的目的了。科技新闻在新时期情境下,借助传播途径广、速度快,在新闻界可谓是一匹飞奔的野马。只有在对其融入人文关怀之后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两者可谓相互促进,并在不断促进中不断地共同发展,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易懂的科技新闻,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知识探索。

四、结束语

作为新时期下的高中生,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反映社会发展的“晴雨表”――科技新闻,还得努力学会将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因此现今的科技新闻也应将人文关怀更多地加入其中,让我们对更加地热爱和关注科技新闻,并反之促进两者的发展。我也要立足长远,从现在出发,愈发努力地学习新闻类知识,从而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同时也为步入大学生活积淀一些专业知识,为祖国的新闻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基于人文关怀的科技新闻报道研究[J].潘述一

第3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 教学 人文关怀 关怀照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最完美的模式,整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关注。关怀照护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和方式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行为,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与精髓[1]。21世纪医疗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的涵盖了关爱理念,人文情感,因而对护理专业学生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心理素质。因此,注重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关怀照护理念的培养和训练,树立人性化护理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

1、护理学科中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

护理是由“nursing”演绎而来,含有抚育、扶助、保护、照顾幼小、病患等概念。护理,有时被称为科学是要有自然科学的世界观,被称为艺术则是因为护理对象是人,在照护生命的生、老、病、死历程的基本需求中,护理不仅体现着自然学科的科技成分,更体现了人文学科的艺术性、关怀性。杜友兰博士认为关怀是一种人性,是一种伦理的章程,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护理介入,没有关怀也就没有护理[2],由此可见,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已渗入到护理学科中,护理专业关怀教育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对生命关怀的强调。

2、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护理学会强调:现代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和促进健康和治愈所需要的、体现关怀的关系。护理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是专业道德,其中关怀是护理专业道德和准则的重要一条,关怀要超越情感,具有科学性和医学性。护理专业为人类提供关怀,护士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护理关怀并具备关怀的能力,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影响关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人成长经历,周围环境等的影响外,关怀能力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必要的实践、反思和体验,使之成为内部信念和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护理专业中关怀教育的另一特点即它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3]。

3、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特定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

4、关怀照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由于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征和特殊需求,尤其在护理内容和护理技术要求方面,更是内容繁多,护理难度大。这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关怀照护理念,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强化关怀照护理念,有助于护生早日培养关怀照护意识,为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人文关怀知识,实施人性化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5、关怀照护意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

作为儿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护生真挚、稳固的道德情感,有责任心;待人诚挚、亲切、温和、充满同情心。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护生介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且在教学中贯穿关怀照护意识,使护生懂得关爱、接受关爱、表现关爱。如教师讲解小儿解剖特点时,可强调新生儿、婴儿头部相对较重,颈肌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并示范正确抱婴儿的姿势。

儿科护理有一节是对新生儿的清洁护理,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我先讲清操作流程,然后把要用的物品准备好,在展示物品时告诉同学们所用的香皂是小儿专用的,以防伤害他们娇嫩的皮肤;在模拟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既要保证小儿的安全舒适又要防止给家长增添忧虑。每一项操作教师教的是学生,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他们要教会家长,他们操作不当或过久感到疲劳腰痛,患儿的家长也会的。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可加快护生人文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4]。

6、结语

加强护理教学中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良性接轨的必然要求,是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顺利转换的有效保证,它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5]。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更应加强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以培养出符合临床实际要求的更多、更优秀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胡月娟.关怀照护行为内涵的探讨.护理杂志,1994,41(1):34-39.

[2]杜友兰.护理理论与实务的应用[M].台北:华杏出版机构,2002:5-6.

[3]黄双英,杨郁文,祝亚男等.刍议我国关怀照护现状及对策.护理研究,2007,5(5):1131-1133.

第4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弱势群体既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处理不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就必然要给建设和谐社会带来障碍,如何对待和处理好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是对各级政府、组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检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

一、当前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的情感缺失

考察我们现在各级组织在开展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作中,情感关怀的突出表现为:

(一)多经济上的帮助,少感情上的沟通。现在通行于各级组织关注弱势群体最多的做法就是各层面领导结成帮扶对子,而一旦结成帮扶对子以后,又常常简单地在经济上给予数额不等的帮助,或解燃眉之急,或仅仅是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而不是真正深入弱势群体中,分析他们困难困惑的原因,和他们建立亲人般的关系,使他们的心灵有慰藉和依靠,而这正是他们最缺乏最需要的。

(二)多一时一事的关注,少长期的关心。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上,出现了一个固定的模式,就是大多在重要节日各级领导去走访,同时带去一些物质上的资助。体现领导关怀,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首先对他们不仅是关注而应当是关怀,对于各级组织在谋划工作思路时,对弱势群体应关注,具体措施要体现出关怀。而关怀是无时无刻的,单纯作为一时一事地解决问题,就必然会流于形式。

(三)多施舍性的关心,少责任性的关怀。自觉不自觉地,在开展关心弱势群体的工作时,关心者常常是一种救世主的身份,使被关心者处于一个不平等的地位。自尊心的伤害往往是对弱势群体最大的伤害。关心者首先应当从自己所处位置的责任意识上去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

二、情感关怀在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工作中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对各级组织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个时候提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感关怀就尤为重要。

(一)从社会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上看情感关怀的重要性。本文所定义的弱势群体阶层形成的原因,大都是由于企业改制下岗失去工作、失去经济来源而陷于经济贫困;由于没有被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因病致贫;由于子女受教育无力承担其费用而落于弱势阶层等等。而一旦由于其中一个原因成为弱势群体成员,又由于转型期的体制和政策以及市场经济的“马太效应”,这些人所遇到的困难会逐步加大。经济上的贫困带来心灵上的孤寂,心灵的孤寂使他们逐步脱离社会群体,成为社会“边缘人”。这种“边缘化”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为可怕,因为一方面脱离社会就使经济上的复苏成为不可能,也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一种异样的心态。这个时候,他们当然需要经济的帮助,但无疑更需要的是情感上的关怀。

(二)从社会弱势群体的心态上看情感关怀的重要性。由于我们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转型过程,也就是说,是从社会财富的“共有”过渡到社会财富分配的多元化。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弱势群体,其心态也必然从社会成员的平等而变化为差别。其中最错位的地位是失去了集体的归属感。计划经济公有的特点也带来了社会成员“集体”的心态。而市场经济竞争和私有的特点也首先使成为弱势群体的成员失去集体感。我省一起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群体上访事件,在探讨其原因时,其中参与成员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寻找集体归宿感。而调查显示这些上访人员大都是衣食无忧,这些不为生活所困的人尚且这种心态,更何况处于生活无着的弱势群体。事实上,这些弱势群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管理上都处于社会边缘状态,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旦被主流社会地位所抛弃,就常常主动游离于社会群体之外。这种心态也常常造成与社会的对立,形成不稳定的因素。而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对他们显然是不够的,情感关怀就更加不可或缺。

三、情感关怀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

(一)墓仆的责任意识出发,树立对弱势群体的真情实意。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上,对公仆的定位尤为重要。因为在弱势群体面前。“公仆”本身就是强势地位。被服务的对象在心理上就有一种无形的障碍。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在对社会弱势群体关注的方式方法上,常常表现为一种居高临下。要从情感上关怀,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公仆意识。对他们关怀是一种“补过”,而不是恩人,去施舍。摆正位置,放低身份(实际上是正确理解认识身份),才能对弱势群体有真情实感,其言行也才能被弱势群体所接受。

(二)工作方式上要多一些人文关怀,从心灵上沟通。人文关怀,是与弱势群体心灵沟通的有效途径。弱势群体最大的社会沟通障碍就是被边缘化。在对弱势群体的情感关怀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生活信心,从心理上首先“站”起来,要改变生活边缘化的心理状态。有一种集体归宿感。从工作方法上,要走进他们的心灵,平等相处。人文关心、心灵沟通是弱势群体社会复位的“灵丹妙药”,这也是解决诸如此类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

(三)社会尊重,形成良好的氛围。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尊重程度也是衡量该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我们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感关怀时,也理应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上营造出尊重他们的氛围。人是平等的,今天的弱势地位不是或者不完全是自身的原因,也不应成为不被尊重的理由,而一旦建立了相互尊重的关系,才可能形成互相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局面,而这正是建立和谐的条件和基础。

第5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精神科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18~68岁,平均(38.35±10.31)岁;狂躁症23例,抑郁症20例,强迫症3例,老年痴呆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19~69岁,平均(38.94±10.41)岁;狂躁症24例,抑郁症17例,强迫症4例,老年痴呆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按照一般流程进行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住院环境介绍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以人文关怀护理。①成立人文关怀护理小组:组建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的人文关怀小组,精神科患者与躯体疾病患者存在差异,其行为难以理解。护士作为人文关怀实施的主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是实施人文关怀的基础。因此,应加强对小组成员知识、修养、情感、人际沟通、观念、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护士讲解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实施措施、实施的重要性。可开展学习交流、情景演示、专家讲座、岗前培训等形式,强化道德修养,不断提高小组护士的综合素质。②住院环境管理:病房的布置以舒适、美观、实用为原则;定期做好床上用品、病房内空气、地面的清洁和消毒。此外,还要加强病房的安全管理,定期派专业人员对阳台、走廊、易碎品、门窗、玻璃、地板等进行检修,严格管理危险物品。派保安24 h寻查,一旦发生危险状态和病情变化时,及时帮助护士疏导处理,防止患者出现毁坏物品、出逃、伤己、伤人等事件[3]。可在走廊、病房内放置绿色植物。在清晨、午睡和晚上临睡前为患者播放柔和的音乐,当患者生日时可送蛋糕、生日贺卡。③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之一,精神科护士不仅要做好管理者和照顾者,还应该做好教育者,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内容,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疾病和干预对策,为患者讲解同类病例治愈的例子,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④心理辅导:精神科患者病情特殊,患者往往存在焦虑、抑郁、难过、低落等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尊重患者。对于有梳洗、化妆及生理期的女性,要满足患者的此类需求,并为患者讲解生理时期需要注意的问题,保护患者的隐私,取得患者的信赖。⑤社会支持:在患者入院初期,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保持语言的柔和亲切[5]。同时鼓励家庭支持和参与,让家庭成员多给予患者关心和爱护,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采用住院精神患者观察量表[6](NOSIE)对患者行为障碍进行评分,实施人文关怀护理2个月后,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一般和不满意3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NOSIE评分用(x±s)表示,行t检验;患者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OSIE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个人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退缩、激惹、总消极因素評分均显著降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的78.72%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74%)显著提高(P<0.05)。见表2。 

3 讨论 

医疗服务是医疗技术的延伸,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从患者角度出发,满足患者各项需求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途经[7]。人文关怀是一种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患者疾病的相关护理,还要加强对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关怀[8]。 

在该研究中,结合精神科科室的特点,将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应用于患者,主张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加强护士情感和人文素质培养,通过护士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安全温馨的住院环境,做好患者的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工作,将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应用到临床护理的方方面面。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个人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评分均显著提高,退缩、激惹、总消极因素评分均显著降低,这与白小娜等[9]研究报道结果一致,提示人文关怀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行为障碍。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达到了95.74%,较对照组的78.72%显著提高,提示人文关怀可显著提高精神科患者护理满意度,赢取患者信赖。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行为障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月玲,李遵清.精神科开放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323-327. 

[2] 徐莲英,李月美.精神科人文关怀的研究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62-65. 

[3] 邓培英.对精神科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33):22-24. 

[4] 莫慧娟,范佳英.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91-92. 

[5] 姜杨.人文关怀理念在精神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23(3):261-263. 

[6] 万恒静,董萍.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的认知行为与状况调查[J].上海护理,2012,12(6):18-20. 

[7] 陆莉莉.精神科临床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人文关怀护理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2(3):707-708. 

[8] 胡秋秋,魏爱荣,肖晓玲,等.某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科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5,31(16):33-36. 

第6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要]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而且包括人文科学。特别是当前地理学更趋于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凸显人文科学重要性。中学地理课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在主要在对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所富含的人文内容进行了充分挖掘,对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培养进行了研究,旨在教学中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一、人文精神培养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国著名的吴传钧院士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 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对人的品格形成十分关键,要培养全面的品格就应该从这一时期着手塑造。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地理教学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地理科学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完美结合,地理教育应该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出贡献。而传统的地理教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讲授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种偏重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到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应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把人文精神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又能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浅析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人文精神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具体来讲,人文精神,是指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地理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指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由之而来的。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其实质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引导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人对他人的基本态度,属于道德观的范畴,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必然的、必要的,但竞争应当是公平基础上的竞争,而且是竞争的同时更要提倡合作;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核心是正确认识自己和控制自己。

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所内涵的人文精神则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而作为一个具有稳定的学习能力并将之内化为自己良好素质的跨世纪的接班人, 进入社会后, 他可能会遗忘曾经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认识观察客观事物, 并对一些棘手的人地关系问题, 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置,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所在。

三、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首要渠道

地理课教学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中学课堂中的地理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语言、种族、民族、民俗、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如:自然地理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人类社会的各类经济活动和风格各异的民居、民族服装等人文现象,可引发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的兴趣,提高尊重各民族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意识;全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国际意识、国际观念的培养和确立。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更不能将人文精神教育从地理教学中分离出去。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既掌握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形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又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应有尊重和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突出思想感情、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意识处理人地关系和社会发展。

总之,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必须对学生言传身教,长期熏陶,滋养心性,提高修养,外化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动力。把学生培养成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赵荣.《人文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第7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训练;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一)何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所谓精神,就是指一种观念和思想,能够坚持某种观念的勇气。而科学劲射是指一种科学的观念,我们不仅有这一种观念,更有坚持这种观念的勇气,所以它表现一个人的心理、性格和气质,拥有科学精神的人会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以科学的角度解决问题。科学精神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由科学性质所决定的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精神状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它一方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人们获取成功的保证。而所谓的人文精神是指人类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表现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对命运的维护和追求,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人文精神的高度关怀和重视。从某个方面来说,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自己的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的关心、爱护与尊重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保障。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辩证统一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一样都是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二者具有相对统一性。科学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人文环境,科学家的本质也是人,他们也有理想、境界和信念等等在内的人文动力,在科学创造的过程中也需要各种人文因素的积极参与。因此,科学世界本身也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精神并不是单独开的一种精神,也是整个人类文化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深刻的理解科学以及科学精神的人文性,才能够深刻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体现

(一)人文精神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体现

在公众体育提炼过程中,要注重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交流与合作是当今社会的主题,而高中体育训练一般在室外,受外界干扰较大,活动范围也较广,因此不可抗因素也较多,如果没有良好的组织规范和纪律约束,体育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在体育训练中,培养和发挥学生的集体主义劲射,就应当互相尊重,互相配合,唯有这样,才能共同完成目标。而人文精神的另一方面是敬业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当今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要想在社会中立足敬业精神尤为重要。在高中的体育训练中,教练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等都会对学生的训练以及精神面貌产生影响,而教练只有通过以身作则,通过长期的表率作用,才能在学生的心里形成敬业精神的意识。同样的,在体育训练中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合理的竞争,锻炼学生坚强的意识品质和心理素质。

(二)科学精神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体现

在高中的体育训练中要注重科学精神,就要在锻炼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够使基础体温上身,体内血液循环加快,肌肉的应激性也能提高,减少锻炼前的紧张感和压力,通过充分的准备工作,能够使体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在锻炼后也要做好充分的放松活动,范松活动是指在体育锻炼后通过放松的方法使体温、心率及呼吸等回复到正常水平,根据不同的项目有针对性的放松,能够有效缓解激烈运动后产生的副作用。在高中体育训练中还要注意自我保护,密切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及时作出调整。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易损部位的训练,如预防踝关节损伤,平时就要加强对裸关节的肌肉训练,增强裸关节的力量和肌肉对关节的支持力。在运动中容易大量出汗,这时要补充大量的电解质以弥补在出汗时造成的电解质的损失,这样能避免肌肉抽筋的情况的发生,避免运动伤害的发生。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的融合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只有均衡发展才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在高中体育中需呀将科学劲射与人文精神高度融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体育的作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虽然是两个不同特色的爱念,但是他们却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基,科学精神是人类创造的源泉。离开了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不可能真正发展,离开了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也不能存在。因此,只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才能够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在高中的体育训练中,科学精神要与人文精神同步并进,一方面大力发展人文文化,强调高科技时代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只有将科学精神内涵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能够更加的清晰与准确,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在高中体育训练中,科学给予人力量,人文给予人方向只有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才能使体育更好的发展。而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就是要大力发展人类社会的真善美精神,强调内在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够构件体育训练的和谐大局,更好体现体育精神。因此在当代教育背景下,我们要重视体育训练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将二者完美融合,真正发挥出体育的重要作用。

结语:体育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就其根源和目的是统一的,二者相辅相成是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实现体育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这一目的的前提。在现在高校的体育训练中,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一方面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强调过硬的技术和实力,要强调依靠实力的公平竞争,强调通过对自身体能的提升,去创造体育世界的佳话。另一方面要强调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调动人文精神的可用资源,最大限度的给学生良好的的人文氛围,这样能够给学生以人文动力,使得训练效果更佳,良好的人文氛围,能够给运动员以人文动力,给运动员以人文关怀,激励运动员去实现人文价值,从而使体育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和运动员个人的价值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得到完美的统一,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成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发展之魂。

参考文献:

[1] 马剑,邱丕相.从科学和人文精神看武术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学刊.2004

第8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教学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由于患儿自我表达能力差,认知能力不足,自身抵抗力弱,容易受病原体的感染,疾病种类繁多且复杂,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且患儿多为独生子女,如果儿科护士在行针或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跟家长发生冲突,遭到家长的责怪。因此,要求儿科护士不单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应注重人文关怀,减少护患矛盾。所以对护生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同时还应加强人文教育,提高护生人文关怀的能力。为了使护生能树立人文关怀理念,能将人文关怀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笔者认为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

1.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

1.1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 医学上的人文关怀亦称人性化服务,其核心思想是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即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和尊重病人[1]。

1.2 人文关怀对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当其生病住院时,不懂描述病情,甚至不配合医护工作,同时家属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引起家属的投诉。这样,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注重人文关怀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3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护理形象不只是外在形象,还应注重内涵修养的提高,而人文关怀能促进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故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儿科护理教学非常必要。

2.如何融人文关怀理念于儿科护理教学

2.1提升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 不断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是有效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学习,言传身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多为学生提供成功学习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到临床工作的信心。这样,既把人文关怀理念教给了护生,又让护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人文关怀的双向性。

2.2 情景教学,加强人文教育的渗透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传授护理知识与传播人文精神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将人文关怀内化为护生的自觉行动,让人文情感渗透在操作环节中。例如:在“青霉素皮试”护理操作中,教师要设置情景,一位护生扮演患儿,一位护生扮演家属,教师示范教学,对患儿及家属态度和蔼,语言温顺,鼓励患儿的同时安慰家属;操作时遵循无菌原则,动作轻柔,熟练,让患儿及家属放松,使患儿及家属处处都能感受到护士给予的关爱和温暖。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生命的意义,体会人文精神的真谛及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3在临床实习中实践人文关怀的理念[2] 人文关怀的养成来源于医疗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护生在儿科疾病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以鲜活的事例对护生进行医德医风启发式教育,让他们了解医疗法律法规、卫生行业纪律对医德医风的要求,告诉他们在为病人服务时,如何实施人文关怀,把人文关怀素养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学习。

2.4护生在亲身实践中提升人文关怀素质 在儿科护理实习阶段,各项护理操作技术相对不熟练,护生往往容易紧张,为减少护生和患儿及家属之间的矛盾,日常护理工作中使用恰当的语言(包括安慰性语言、赞美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告知性语言、鼓励性语言、形体语言 、询问性语言等)达到护患间的沟通,护生对婴幼儿多抚触、楼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护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良好的沟通既体现了人文关怀,又可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矛盾。

2.5到社会幼儿机构体验 为了拓展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更深一步地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教师可组织护生进入幼儿园、社区、孤儿院等和幼儿亲密接触,了解幼儿的心理,提高护生和幼儿的沟通能力,更好的为临床护理服务。

3.讨论

倡导和实施人文关怀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必然要求,它的作用和地位在护理工作中日益突出。融人文精神于儿科护理教育之中,加强对护生开展人文关怀理念的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才能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但面对人文关怀这样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如何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程融人人文关怀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与自我保护行为之间仍存在较多的矛盾和冲突,受人力资源不足因素的影响,人文关怀的开展范围还十分有限。因此,还应尽快加强上述方面问题的研究,进一步理顺实施人文关怀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第9篇:人文关怀对社会的重要性范文

淮安市淮阴医院

[摘要]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显著增加,医患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逐渐升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将人文关怀思想融入医院工会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显著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本文将对人文关怀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方法和举措,并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医患关系;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来,我国医患双方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逐渐升级,医患纠纷数量显著上升。医院的一些医护人员态度较差,对患者缺乏耐心指导和解释是主要的医患矛盾之一。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改善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强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思想教育,可以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

1、人文关怀思想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七大思想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思想建设是我国思想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对人的关怀。其基本要求是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注人的主观感受,满足人的发展需求,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医院思想建设工作中,人文关怀思想主要体现为逐渐增强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意识,关注患者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的需求。一方面要关注患者物质方面的需求,在医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和医疗费用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要关注患者精神方面的需求,要耐心地向患者阐述病情,分析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医疗期望值。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思想建设应该旨在从根本上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即拥有以患者为本的意识,在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切实考虑患者的基本利益。如果医护人员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行医疗过程,那么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医患信任指日可待。

2、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重要性

2.1缓解医患关系、建立医患信任

目前的医疗体制下,医护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主动权,由此而来,部分医护人员对待患者的态度非常差,在医疗过程中缺乏对患者的关怀和耐心指导,直接导致了许多医患矛盾的产生。随着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医患矛盾逐渐升级,医患纠纷数量显著上升,因此,加强医护人员思想建设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之前已有的统计学案例表明,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显著改善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增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怀意识,逐步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根本上缓解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医患信任。因此,医院工会应积极发挥其思想建设作用并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文关怀教育,为创建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贡献一份力量。

2.2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治疗效果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不理解不仅会导致医护人员工作效率的降低,还会导致患者治疗效果的下降。通过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从根本上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治疗效果。一方面,医护人员增加对患者的关怀,就病情和医疗不确定因素向患者耐心讲诉,可以在做一些医疗决策时节约大量的时间,缩减治疗周期;另一方面健康的医疗过程离不开患者全方位的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切实关怀,可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患者会积极配合医疗人员的治疗,在这样的医患关系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3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显著增加,医患矛盾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之一逐渐升级,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提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从根本上缓解医患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稳定、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

3、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方法和举措

3.1加强工会职工思想建设

加强工会职工的人文关怀思想建设、提高工会职工的基本素质是将人文关怀应用于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基本要素。首先,工会职工要加强自身学习,加深对人文关怀思想科学内涵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加强人文关怀思想建设的重要性,拥有加强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建设的主动意识;其次,医院医护人员都是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在进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时,要充分结合医院职工的特点,采取合适有效的方式方法,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3.2将人文关怀建设融入集体活动

将人文关怀建设融入集体活动中,是加强人文关怀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其一,医院工会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人文关怀建设主题活动,在一次次主题活动中更好地认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其二,医院工会可以通过会议、讲座、宣传板报等方法对人文关怀思想进行宣传,逐渐帮助医护人员将人文关怀内化为一种个人意识;其三,医院工会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向职工渗透人文关怀意识,让人文关怀思想逐渐成为医院的一种集体文化。

3.3建立完善的人文关怀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群众反映机制,通过群众反映机制,医护人员可以了解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其次,要建立健全的人文关怀网络,要把人文关怀思想建设贯穿、渗透于各级各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最后,在医院组织内部,要建立健全的人文关怀机制,加强组织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人们解决思想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4、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的注意点

首先,医院工会对医护人员进行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人文关怀的理念的基础上。工会职工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对开展思想政治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注重对医护人员工作和生活的关怀。另外,需要树立一个平等的理念上,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其次,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更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医院工会应该从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出发,建立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和人才奖惩制度,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在解决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随着我国医疗纠纷数量的显著增加,缓解医患关系、解决医患矛盾迫在眉睫,需要得到大家共同的关注。解决医患矛盾,建立医患信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患者拥有合理的医疗期望值,正确看待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逐渐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另一方面还需要医护人员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将人文关怀思想融入医疗过程中,为建立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方道宽.人文关怀在医院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中应用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2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