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

第1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 《病理学技术》课程 考试模式 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主干课程,病理学实验教学是病理学课程教学中主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是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不断地探索实验教学的模式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主要前提。我们在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1―2],不断地探索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模式及其可行性,如将病理学技术课程引入病理学实验教学之中,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

《病理学技术》课程是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实践性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及技术,及早地让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接近临床,前期了解临床病理检查的主要技术手段,并通过对具体病例的接触感受临床工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在不断深化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对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的考试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以期达到扩大教学研究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的应用

理论指导实践是病理学教学的最为基本的方式,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的考试中,试图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应用到考试中。我们采取了口试《病理学技术》相关理论的方法,如HE染色的基本原理、免疫组化显色的基本原理、抗原抗体结合的基本原理等,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考核这些基本理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而且在具体的实验中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课程知识,如化学、免疫学。口试的方式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我们将这种口试的考核办法直接与技术的操作过程结合,边做边考,充分发挥了教学的效能,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2.将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考试方法的应用

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的考试中,将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进一步融入考试过程。在每项技术操作结束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要求学生对结果应用理论解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仍旧采用口试的方式。即将实验开始时的过程倒过来,对结果进行理论评价并在理论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用理论指导实践,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是医学教学中运用广泛的方式之一。经过这样的过程训练,学生通过对《病理学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得到了比较全面的训练,开阔了科学思维的视野,提高了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3.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

我们在上述的考试之后,将全部的考核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学生该门课程的总成绩,即综合评价的考试模式。这种考核模式是以平时的成绩、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指导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为基础的,也是对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综合评定的尝试。

《病理学》的实验教学是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模式之一,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被动地接受理论教学的知识,或者说是复习和验证理论课程所讲解的知识点。学生反映学习的过程比较乏味和枯燥。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而自主性与探索性学习就更能以得以实施。我们的教学研究实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以多种方法多种模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课程的积极性[3]。

考试是测量的一种手段,其对象是人的精神状态,即测量人所掌握的知识、观念、情感、智慧、能力的程度和水平[4]。实际上,考试就是一种心理测试,即测试的结果既包括智力因素,又包括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考试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主要是它具有两种功能,即考试可作为测量的教学效果的工具,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考试又可作为选拔人才的工具,体现了考试的社会功能。由于考试具有这两种功能,显示了考试的重大意义和强大生命力,特别是前一项功能成为高等院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考试具备的上述特点,考试就成为高等学校教学中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

在教学过程中,考试既可以评估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又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传授知识、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考试成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有效手段之一。采用适宜的考试方法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激励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目的。反之,不恰当的考试方法,将可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的兴趣,也无法正确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方法或模式,就对教学改革的成果无法客观评价,从而极大地挫伤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如何在教学改革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保护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一直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实施教学研究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我们在病理学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标本的取材、组织切片的制作到HE染色、特殊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不仅仅只是一个操作的过程过程,而是通过改变考试方法,直接引入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理念进入考试模式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的欢迎,也促进了病理学课程教学的进步和教学效果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镇鸿燕,邓昊,师海蓉,高友晶,陈琼霞,刘丽江.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探讨及实践.考试周刊,2011,(85):214-215.

[2]高友晶,张磊.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开设《病理实验技术》课程.考试周刊,2011,(49):196-197.

第2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医学生’病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3-02

前言:病理学作为中职医学生重要的课程之一,其理论和专业技术对全部医学生都比较重要。原有的病理学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管基础知识牢固,实际操作能力却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职业发展。因此对中职院校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病理学学科概述

病理学主要是对人体疾病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疾病诱发原因、出现机制、患病机体等等,此学科是探究病理本质和根本规律的学科[1]。其实连接基本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载体,涵盖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为多种临床医学的治疗、诊断、预防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特别是对患病诊断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学学科的地位不断提高,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病理学涵盖的理论比较丰富,学习难度较大,由于其并不是非常具象,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记住知识会比较难,尤其是基础知识不够牢固且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学习难度更加大,部分学生还存在厌恶、对病理学失去兴趣的问题。所以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课堂氛围、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进,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掌握病理学知识和相关技能。

二、中职医学生病理学教学存在问题

1.缺少学习情况研究

中职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关注教学本体,对学生的相关状况缺少了解,并未注意到学生学习能力、基础知识问题,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阻碍。很多教师并未认识到中职医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其心理不够成熟,学习目的不明确,且自控能力较弱,对于学科学习缺乏积极性,多数没有长远的计划。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并未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缺乏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2]。

2.理论实践脱轨

教师往往更加重视理论教学,对于病理学的基础知识教学时间更多。很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没有结合临床实践,而病理学本身就是一个抽象复杂的学科,缺乏实践的教学让原本生涩难懂的知识学习起来更加赋予难度,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其理论与技能。这样的教学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3.学生积极性不高

病理学学科理论性强,内容复杂,且很多知识和理论并非具象,学生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无趣、枯燥,理解难度较大,很多学生表示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所以学生失去对学习病理学的积极性,课堂上不积极主动,严重者出现厌倦情绪,无法很好地投入到病理学学习中。

三、中职医学生病理学改革建议

1.优化教材内容

依照新课程要求,病理学课堂时间为50分钟,而由于其学科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更好地教学则需要依靠良好的教学内容涉及。教师应结合病理学学科特征,联系实践,优化教材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设计教材,将“肿瘤”、“传染病”作为教学重点。而对常见病则应结合实践教学,如临床案例等,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础上学习技能,自结构到能力,依次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3]。

2.结合PBL教学方法

第一,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明确PBL教学概念,了解其教学方法的优势和重点。教学过程中对中职医学生看情况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第二,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每组大约6-8个人,保证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优、良、差的学生,每组选择能力最强的作为组长,组织学生共同合作讨论学习;第三,设计教学情境,结合案例。如学习《炎症》时,为学生讲述“某男士,38岁,务农。出现心悸、气促......”此类案例,并针对案例加以提问,如“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血栓常发人群”等等。

3.引进新多媒体技术

随着科学的进步,信息多媒体技术应用愈加广泛。在中职院校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4]。如将乏味无趣的教学理论以图片、音频、视频、动影像等方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播放病理学短片,在PPT软件中做出病理学知识幻灯片为学生播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病理学的兴趣,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中职病理学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要求,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病理学是中职医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其内容复杂难度大,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优化教学内容,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实践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病理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周璐.中职《病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刍议[J].中外医疗,2011,11(24):112-113.

[2]侯鹏鹏,李姣锋,孙建勋,等.PBL联合LBL双轨教学模式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09(13):1805-1806.

第3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当前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综合化课程《病因病理学》的课堂教学,由于学制短教学进程快,面广量大的教学内容和紧缩的教学时数形成了矛盾,所以教学方法仍然摆脱不了“填鸭式”的束缚,授课形式仍是以教师“单通道授意”为主,“一灌到底”,学生学习变得呆板生硬,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显然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具有开拓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我们围绕《病因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现总结如下。

1 更新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科学思维才能的一代新人,能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具备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现代高等高职院校教育最基本的目的。如何将这种教育理念贯彻到护理专业《病因病理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的方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基础学科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枯燥,单调,乏味和抽象。学生不愿学,老师不好教。我们通过教学改革,采用了大量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逐步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分析概括形成逻辑思维,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从过去单纯的知识型授课模式,转变为现在应用现代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用了3个结合:一是教学与教研相结合,将教研的思路和设计引入教学中,贯穿教学中,启迪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教学与临床应用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用于临床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病因病理学是衔接正常人体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病因病理学知识作为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能将病因病理学知识和今后临床护理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怎样运用所学的病因病理学知识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三是教学与未解决的难题相结合。在病因病理学领域中,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未知数(如肿瘤的原因和机理等),我们通过教学告诉学生,激励他们将来去研究和探讨,让学生通过我们课程的学习,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创新性意识。

2 突出课程的特色

针对病因病理学的学科桥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学习、研究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和教材,因材施教;另一方面还要求指导学生复习与本学科教学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生物学知识,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预习相关临床护理学知识。不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就没有办法体现学科的桥梁特点,课堂教和学都不可能得心应手。为了更好地将病因病理学课程真正成为护理专业临床与基础医学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在课程的实施中,还贯彻了“一纵”、“二横”、“三框架”的课程教学特色。“一纵”指的是知识的纵向联系。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介绍单一孤立的知识,而且把所讲授内容的来龙去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完整性。如我们在讲授病因病理学各论之前,总是引导学生先专门复习已经学过的病因病理学总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二横”指的是知识的横向联系,我们在教学中,抓住带有横向联系的内容如肿瘤、炎症等章节的教学,以共性特点为中心,层层展开,把总论的教学和各论的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三框架”指的是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将病因病理学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超出教材本身的局限,构建学生整体的知识框架,使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概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便于学生把所学的零碎知识和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也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3 改革实验教学

以校园网为依托,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备,组建以部门局域网络系统为依托、以网络控制室和课件制作室为中心,以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实验室为主体的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各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实验室既可通过大体标本、投影仪、数码显微镜、投影仪等显示设备,自主安排各种形式的病因病理学实验活动(如:显微视频摄像示教、电脑幻灯教学、网络教学等),也可在网络控制室统一协调下,开展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活动,从而建立开放性、多媒体、立体性教学空间的新型病因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病因病理学较为单一、抽象和封闭的实习教学模式,增进了整个病因病理学实验教学系统的效能,促进了现代病因病理学实验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转变。在实施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对该新型实验模式下的教学效果和成绩进行研究分析,对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和教学思想加以总结,形成教学理论。新型实验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课堂讨论、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建立对疾病正确诊断的科学思维方式;有利于增加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有利于扩展学生实验范围,我们在实验课中,将学生带入形态学技术室,让他们了解实验所观察的病理学切片的制作过程,观察临床外科病理标本的制作程序,包括组织的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封固等实际操作过程,给他们介绍每一步程序的原理和注意事项,使他们提前了解临床病理工作,扩展知识范围。

4 培养课外兴趣

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前的临床实习中,不再有机会接触到基础实验室的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增加了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组织他们参观实验室,介绍实验仪器和设备,学会操作基本的仪器设备,并组织有兴趣的同学,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参与我们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有分工有协作,具体完成某一项实验任务。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思维以及科研的动手能力,科研协作精神,为他们将来进一步的深造奠定实践基础。

第4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教育,医学;临床医学;病理学;人员开发;

卫生人员/教育大专院校学制为3年,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诊断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初步掌握急、难、重症的处理原则;能对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自学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适应临床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医疗人才。由此可见,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基层卫生事业服务的“实用型”医疗人才。针对这一培养目标,要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培养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医学人才,进行病理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病理学作为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发病机体的病理变化特点(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疾病的结局,为早期发现疾病、诊断疾病、治疗和预防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现今临床病理诊断可作为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标准”[1]。对于临床专业的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可以更好地认识疾病,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早期临床思维的培养,有助于理解临床诊断及治疗。而病理学这门学科特点是概念多且抽象,各种病变肉眼和镜下描述多且相似,书本内容多、难记忆。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老套,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与临床联系少、教学效果差、师生交流少,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实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在短暂的在校学习期间能掌握更多、更好的专业知识,提高其自主学习、分析推理、准确判断等综合能力,毕业后适应岗位需求,成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从而进行病理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与总结

2.1重视岗位需求,设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基层卫生人才岗位需求,设计教学目标,病理学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各种基层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相关的临床表现。授课过程中要加强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关系的学习,用病理改变来解释临床现象,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医学生早期临床医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岗位需求及学时限制,还需整合教学内容,对各章节内容精选,并对其进行精炼和浓缩,教学内容设置以“必须、基本、常见、适用”为原则[2-3],教学重点是基层常见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多发病、地方病和老年病的基本病理知识,而对一些少见疾病、罕见病(如心肌病等)可以稍稍带过,或者让学生自学,如果对教学内容进行面面俱到的讲授,那么既讲不出重点和难点,也不利于学生的培养。2.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设计上要改革创新,要牢固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破除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启发式教育为主线,有效运用“问题式”、“案例式”、“导学式”、“研讨式”等方法,使师生同时参与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密切联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全程,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把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学习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使教学活动成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比如,在相应章节课前设计案例,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习更有目的性,如在学习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章时,设计病例“一患者下肢骨折,石膏固定卧床3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给予拆除石膏,患者准备出院,但下床活动不久,突然发生呼吸困难,嘴唇发紫,应声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请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患者死亡原因是什么?”带着这一问题学习,学生上课精神集中,听课非常认真,学完新课后基本能解释患者死亡原因;但这时,教师还可以对该病例进行深度挖掘,发散思维,比如“针对此临床现象,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么预防?”,“该使用什么药物预防?”,“溶栓药是不是只要有血栓形成就用,为什么”,“何时使用抗凝药,何时使用溶栓药,除此病例外,你还能想到哪个系统与这两类药物使用关系密切”等问题,通过发散思维,可以把药理学、病理学、临床诊断与治疗联系起来,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更具体、更生动,模拟临床治疗,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早期临床医学思维的建立,避免学生对疾病的认识片面化。2.3实验教学改革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病理教学过程中占了极重的比例。病理学实验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1)病变组织器官大体标本观察;(2)病理组织切片镜下观察;(3)临床病例分析讨论;(4)动物实验(现已合并到医学机能实验);(5)临床实践。每次实验课为2课时,每节课45min,带教教师2名,把带教班级分为两组,一组由副带教教师带着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时间为1个课时;另一组由主带教教师进行临床病例分析讨论,然后进行轮换。2.3.1组织器官大体标本主要根据章节选择典型标本进行观察,观察地点为病理学实验室,若学生对大体标本感兴趣,可以课后去本校生命科学馆,那里标本多且内容丰富。2.3.2构建形态学多媒体互动教学实验平台,优化教学配置组织切片的观察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有不同之处。相关的组织学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学生对组织学知识已大多遗忘,因此,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从病理学角度复习正常的组织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如在观察鳞癌切片时,先复习正常鳞状上皮切片,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鳞癌镜下病理变化。本校组织学实验和病理学实验是共用一套实验室,并称形态学实验室,学校建立了组织学和病理学电子图谱库,该图谱库里有各个系统的正常组织学形态图片和病理组织学形态图片,并配有镜下组织观察解说,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正常组织切片相关组织学内容,将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做对比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观察病理切片、掌握病变,更好地消化实验内容。2.3.3临床病例分析讨论主要选取与本章节相适应的典型案例并示教,选取了由本校教师组织及兄弟院校参编的、适用于三年制临床医学的、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实验教程》。所有案例均来自于该教材,案例中含有基本的病史资料和病理尸检报告,为讨论提供了素材依据。为方便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5~6人为1个小组)。讨论内容包括:病例讨论的准备,首次由教师演示如何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教师示范完毕后,提前布置下次实验课的案例分析,时间约为2周;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分析时间及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与本案例有关的资料;病例讨论的开展,教师主持课堂,学生发言讨论,每个小组选定1个发言人,其他小组可以对正在发言的小组进行评分和提出1个或以上的问题,该问题可以是关于该案例的任何形式的问题。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主持发言。最后,教师分析案例,讲解案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基础,总结共性及特殊问题,纠正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偏差,总结案例中患者的发病过程及死亡原因。病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分析实际的典型病例,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为认识疾病本质奠定基础,达到学习临床病理知识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真实、客观和针对性等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自学条件和实践机会[4-6]。2.3.4动物实验由于学时的限制,本校把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综合起来设计相关实验,成立了一门单独的实验课程-医学机能实验课,学时32课时,每次实验4课时,共8次。该实验课整合了空气栓塞、缺氧、有机磷中毒与解救、休克、影响和调节血压的因素、影响和调节尿生成的因素等实验。其与生理学、药理学结合开展综合性实验,把这些实验设计在一起,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横向联系,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认识疾病,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本实验课已作为一门网络课程投放到本校校园网络———“随身课堂”网站,在上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在“随身课堂”网站完成预习报告,并预习相关实验操作视频,这部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10%,课后需在“随身课堂”完成电子实验报告,此部分占考核成绩的30%,教师课堂小组评价占20%,期末考试操作占40%。因受学时及教学条件限制,学生在校期间能做的实验有限,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学校购买了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了真实的实验数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研制的动物和人体实验模拟系统,涵盖了生理学实验、病理生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人体实验和综合实验共计70个实验项目。另外还有常用仪器模块、资料模块、动物模块及模拟考试模块,内容丰富,结构完整。VBL-100医学机能虚拟实验系统的使用主要是在实验前后,实验前预习模拟实验,确认实验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实验后再虚拟,对实验过程中不足之处加以思考,避免以后再出现同类失误。所有实验室定期开放,并有专人管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课后来实验室体验其他实验内容,拓宽自己的视野。2.3.5临床实践考虑到临床医学生就业问题,因有部分学生毕业后可能不会选择临床第一线工作。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增加学生就业率,本校组织学生去附属医院病理科参观学习一次,主要介绍病理科工作内容。一是让学生了解病理诊断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目前,临床病理诊断可作为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标准”,理解病理学在整个医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二是现在临床二级甲等医院均需建立病理科,而现在病理学专业人才短缺,大部分病理医生是由临床医学专业医生转变而来,学生毕业后就业可选择从事病理诊断工作。若学生对从事病理技术行业感兴趣,可在学完病理学后下一学期选修病理实验技术、细胞病理学等相关病理技术课程,为以后从事病理检验技术工作打下基础。2.4举办病理学知识竞赛为了培养良好的学风,本校从2014年起在学生入学第2年第一学期举办基础知识竞赛(此时学生基本已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准备进入临床知识学习阶段),竞赛科目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和病理学5门学科,其中病理学知识竞赛内容包括5部分:(1)选抢答题;(2)名词解释题;(3)病理大体标本展示及讲解;(4)病例分析题;(5)病理切片诊断(此为加分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在决赛前,病理学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赛前辅导,实验室在周末期间也全天开放。通过知识竞赛的举办,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临床系教师反映课堂气氛较之前更活跃。

3小结

由于三年制学时限制,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很多的知识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讲授。因此,怎么去创建一个课外继续学习的途径将变得非常重要[7-12],为此,本校加大了医学网络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已小有成效,但仍需继续完善,病理学网络资源库建设改革仍需继续努力。目前,我国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多数是按学科设置,这种设置有利有弊,优点是突出学科特点,体现医学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便教学实施和管理,缺点是阶段性过于明显,基础与临床分离,学科间的知识重复过多,学科间横向联系不够,而三年制学生在校时间短,学习时间有限。为此,本校正尝试将基础医学知识进行整合,准备构建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体系,去除学科间的重复知识,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预备先在小专业进行探索试行,等这种培养模式成熟以后再向临床医学专业推广。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基层卫生单位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本校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根据现代教育模式发展和临床需求,转变教学理念,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向高素质临床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靠近。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

[2]王柳行,辛程远.农村定向全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12):153-154.

[3]汪鑫平,郑美蓉,胡志红,等.农村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病理学教学改革实践[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2):105-106.

[4]郑少燕,杨棉华,蔡琮.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2):224-227.

[5]张琳,徐玉婷,王庆苓,等.案例教学在病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4):281-283.

[6]廖雯婷,邓丹玲,丁彦青.病理学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7):578-580.

[7]熊晖,姚运红,陈小毅,等.建立多元病理学资源库提高教学水平[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598-1600.

[8]陈冰,朱晓群,黄小梅,等.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构想[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71-74.

[9]胡琳.病理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2):196-200.

[10]徐洪海,卢林明.网络资源在病理学开放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8):2856-2857.

[11]崔丹,杜红禹,齐凤杰.浅谈病理解剖学多媒体资源库的构建[J].解剖科学进展,2014,20(5):487-488.

第5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病理住院医师;细胞病理学;规范化培训

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细胞学部分,是以组织学为基础,研究组织碎片、细胞群团、单个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细胞间比邻关系,并探讨组织来源的一门科学[1]。它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用细针直接吸取病变器官及肿物获得的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做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又称为临床细胞学或诊断细胞学。它是根据细胞内异常状况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规律,从而提出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依据。对细胞样本的分析通常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对患者构成潜在危险的细胞,比如非典型增生细胞、癌细胞或感染细胞等各具特点,这些细胞的特征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正确识别,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细胞病理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其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住院医师,丰富拓展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专业素质[2]。我院为广西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承担着全省细胞病理医师的培养及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任务。为提高规培生对细胞病理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规培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提高规培生的学习效果,探索将个体化的培养方案、多样化的带教方式、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引入细胞病理学带教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制订个体化培养方案

住院医师规培从实质上来讲,其实是属于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广泛认可的一个培训合格临床医师的模式,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临床规培生有部分是刚毕业的医学生,有部分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有的是临床病理专业的规培生,有的是临床各专业轮转到病理科的规培生。大家的水平不同,学习的时间不同,学习的要求不一致,因此,对于每个人的培训内容及时间的安排及带教教师的配备都应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规培时间及教学大纲要求等,制订了个体化的培养方案。

1.1问卷调查,量体裁衣

在规培生刚入科时,制订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历、专业、规培时间、是否从事过临床工作、是否从事过细胞病理检查工作、从事该专业年限或年阅片量,等等。通过调查问卷可以详细了解规培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据此制订个体化的培养方案。例如,对于其他专业轮转的规培生,其规培时间只有短短2周,制订的规培方案以能够熟练掌握标本的收集、制片及常用的染色方法,熟悉细胞病理报告的工作流程、报告模式及报告的解读为标准。而对于临床病理专业的规培生,根据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其规培方案则在其他专业轮转规培生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细胞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染色的原理、液基细胞学的原理及操作等专业技能;完成细胞学检查初筛工作至少2000例;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国内外进展,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而对于从事过临床工作,对细胞学有一定阅片基础的规培生,重在讲授最新的脱落细胞学理念、诊断分级系统及专业新进展,以更新其陈旧理念;加强鉴别诊断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脱落细胞学诊断水平。通过制订个体化培养方案,可使规培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所需知识,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2实行导师制,因人施教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最早在英国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开始实行,其强调要依据学生个体化的差异,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3]。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密切的师生关系,能让教师足够了解其带教规培生的情况,能针对每个规培生的不足及特点给予及时解惑或肯定,规培生也能足够了解教师、信任教师,可以及时请教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可有效提高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4]。我科在选拔细胞病理导师时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及时准确解答规培生的问题,并有良好的带教技巧,有足够的精力参与教学,中级以上职称且至少从事细胞病理学诊断工作3年以上。

2知识传授阶段化

细胞病理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联系的形态学学科,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肿瘤的初筛、确诊及普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胞形态学观察,见微知著,对从事细胞学诊断的医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使规培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用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细胞病理学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和重点,所涉及的系统及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变化大,教师认为难教,规培生也感觉难学。为指导规培生在临床培训的短时间内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尽快掌握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变化特点,对一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做出诊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对规培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教学,由简及难、循序渐进,夯实基本技能,提高诊断水平。

2.1细胞病理技术的学习

每个规培生在进行细胞病理学规培时,首先要掌握细胞病理技术,包括标本的收集、制备、固定及染色等,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要掌握瑞氏染色及巴氏染色的原理、操作技能及染色效果的评价。带教教师在规培生入科学习的第一天,应详细讲解细胞病理技术的各项工作,规范讲解技术要领,然后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让规培生大胆动手操作,直至他们能够独立、规范地处理各种临床标本,并能制备出优良的细胞涂片,此项培训时间为一周。

2.2细胞的阅片诊断

细胞的形态从正常到非典型增生再到恶性病变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大,给识别增加了难度。初学者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应给规培生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其对细胞的认识先从正常的细胞形态着手,认识了正常的细胞形态,再到非典型增生细胞形态,再到恶性肿瘤细胞形态,采用逐级递进的对比学习方式,这不仅让规培生学得轻松,还让规培生对自己更有自信,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学习内容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及时间长短进行了调整,如让规培生先从相对简单也是临床最常用的女性生殖系统脱落细胞学及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开始学习,再学习相对较难的针吸细胞学。

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带教方式

3.1手把手标准示范

细胞病理技术大部分内容是标本的接收、标本的制备及标本的染色等。临床脱落细胞标本多样,各类标本送检的要求,如送检的量、送检时间、送检时的注意事项等都有所不同,再加上标本的处理方式不同,标本的染色方法不同等,使这部分内容较难学。因此,对于新入科的规培生,带教教师会一边耐心讲解(包括一些操作的原理、技巧及注意事项等),一边手把手标准示范,直至规培生能掌握技术要领,才让规培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旁边“离手不离眼”地监督规培生的操作。这样的带教方式,规培生感觉心里踏实,自信大胆,学习效果更佳。

3.2一对一镜下讲解

对于大部分规培生而言,细胞形态学是枯燥抽象的,即使“熟读万遍书”还是对细胞的形态没有清晰的认识,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因此,针对细胞的特点,教师运用理论知识及自身经验体会对细胞的形态进行镜下讲解,使这部分内容更生动、具体,也更形象化,帮助规培生对细胞形态的掌握。

3.3多镜头下的病例讨论

运用多镜头显微镜下病例讨论的学习方式,灵活引入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在学习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学的特点时,课前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标本,师生一起多镜头显微镜下共同阅片,让规培生边阅片边说出自己的镜下所见以及诊断意见、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思路及要点等,同时向带教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对规培生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同时也及时指出错漏或不足之处,并再一次讲解本次内容的相关知识,让规培生加深对本次内容的掌握。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规培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规培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益于培养规培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多媒体理论小讲课

教师每周至少给规培生进行一次多媒体理论小讲课。小讲课的内容可以是规培生此学习阶段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抑或是某个典型病例或是有争议的疑难病例的学习。通过针对性的理论小讲课,加强了规培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阔了规培生的诊断视野及诊断思路,激发了规培生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的求知欲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4阅片能力独立化

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是细胞病理学规培生的培养目标,为达到这个培养目标,由带教教师指导规培生掌握阅片的流程、如何书写规范的报告术语及清晰图像采集后,给规培生足够的时间独立完成显微镜下标本的初步判读,每天要求完成20~30个标本的初步诊断,然后带教教师对全部标本复片,对规培生诊断结果进行评价打分,着重指出规培生的进步和不足,并重复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这样的培训,不仅能让规培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增强规培生的阅片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更让规培生积累了很多临床诊断经验,是规培生树立信心必不可少的锻炼,为今后独立完成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报告方式规范化

能识别各类细胞的形态并不是细胞病理学规培的最终目标,能识别细胞并能准确出具细胞诊断报告才是。病理诊断报告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决定治疗方案,预测患者预后,甚至是保险赔付的依据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认为,病理诊断报告是一种很严肃的医疗文书,应当具有相对统一的报告格式和严格的用词规范。因此,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要教会规培生学会阅片,更要让其学会如何规范书写诊断报告。

6考核体系多元化

根据细胞病理学学科特点,构建了一套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阅片考核3个部分。理论考核设置10份考卷(考卷每年更新一次),规培生学习结束之后,由规培生随机抽取一套理论试卷进行考核,总分100分。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规培生的标本制备能力:由规培生从接收标本开始,独立完成所有的技能操作(标本的接收登记、编号、离心、制片、染色等),操作完成后,监考教师综合规培生的操作过程(操作规范性、熟练性及流畅性等)及其制备出来的细胞涂片效果(细胞涂片要求:细胞分布均匀无重叠无杂质,细胞着色鲜艳,核浆着色分明)打分,总分100分。阅片考核:准备一套考核专用细胞涂片,有妇科宫颈涂片10张,其他各类临床脱落细胞等10张,这20张涂片中,有正常的阴性涂片,也有各类阳性涂片,要求规培生在2个小时内阅片完毕并出具完整的诊断报告,教师从规培生的诊断结果及其诊断是否规范化进行打分,总分100分。经过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规培生的学习效果。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推行,反过来也促使规培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能提高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6]。综上所述,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病理医师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细胞病理学整个临床带教过程中,通过制订个体化的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传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带教方式和考核方法等,能提高规培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规培生的操作技能及阅片技能,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达到细胞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芳.细胞病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张策,房慧莹,焦明丽.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6):54-56.

[3]张东阳,陈涛,姚晓慧.本科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分析与探讨[J].科教导刊,2020(11):75-76.

[4]徐倩,姜玉琴,余童,等.“全程导师制”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15):2149-2152.

[5]李萍,马薇,庞玉艳,等.临床病理专业细胞病理学课程体系构建及改革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6):6-7.

第6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 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a)-0103-02

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的医学基础学科。同时病理诊断在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学好病理学是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提升病理学教学水平成为众多病理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病理学的课程特点是基本概念多且抽象,各种病变的肉眼和镜下形态描述复杂且相似。教学模式的设计、网络平台的建立、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等都是提升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教学理念是高校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病理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掌握病理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该文就从实际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教学内容相辅相成

病理学的教学主要有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理论课内容多,系统性强,结合病理学本身的特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在讲病变特点之前需要首先讲解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正常的组织结构特点,也就是相应的组织学和解剖学,同时在讲授病变的过程中有时也要运用相应的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对其进行解释。比如讲解泌尿系统疾病时,首先需要学生熟悉相关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因为肾脏复杂的结构是完成其多方面功能的基础,熟悉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学习肾脏病理学极为重要[1]。讲解大叶性肺炎时,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红色肝样变期比灰色肝样变期病人缺氧、呼吸困难要重?学生首先要理解气血交换,明白什么是通气血流比值,更好地理解临床表现。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多,病理信息量越来越大,而授课学时相对固定,造成病理学普遍存在课时相对不足的问题。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反复强化病理学核心内容显得尤为重要[2]。相比理论课,实验课的学习更加的形象直观,更能加深病变的印象,而且实验课相对课时比较充足,学生在观察的过程,除了要锻炼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运用理论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病变,并适当联系有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根据以上特点,提示学生在病理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主动的查阅相关基础学科知识来解决病理问题,同时利用实验课的学习真正的做到巩固理论课知识。

2 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各科室联系非常紧密。病理学可以明确疾病的诊断,查明死因,术中快速冰冻还可以快速病理诊断,决定手术切除范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与临床相结合,而这种结合在教学中运用较多的就是通过临床病例分析。教师平时应搜集一些病史等相关材料充分的典型的案例,在教学中引入这些案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知识放入具体病例中加以分析,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病理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学习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学改变时,为了引导学生初步灵活运用病理总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授课时可以先引入典型的临床病例,介绍相关病程及主要临床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3]。而在实验教学中,该校引入的综合实验将正常结构与异常结构,单一学科与边缘学科,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有机地、统一地融合在一起。把正常组织学,病理改变以及病例分析三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了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以及运用基本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3 病理教学中动与静相结合

病理学授课的重点是形态学特点。病理实验教学就是突出这种形态学改变,从大体标本(肉眼观察)和组织切片(镜下观察)两个方面授课。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所观察到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往往是一个时期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有机结合,让学生用动态的观念去理解病变,用发展的观念去解释病变,是病理学需要培养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同学们有相对较多的自己观察时间,而如何对这段时间进行把握?有的学生,用动态的思维过程,前后联系,既充分利用课堂观察时间,又巩固了理论课的知识;而有的学生不善于把握自己的观察时间,把时间白白浪费。作为老师,我们在授课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学生观察大叶性肺炎这张片子的时候,可以提问观察到的病变是否和书上描述四期改变一致,让学生体会四期改变之间的演变过程。通过例子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病变要注意多思考,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去观察病变。

4 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授课过程中需要有大量图片、视频等来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而病理学网络课程含有图片、视频、音频,习题等大量素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网上资源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更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查漏补缺。同时网络学习论坛还方便师生相互交流。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病理学学习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所学的知识点前后联系并与临床结合,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联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玉林.病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8.

第7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

1目前高职教育的一般特点

围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课程设置上,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则坚持以“够用”、“必需”为原则,构建了“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体系。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高,说明毕业生所具有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

2我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二学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需的人文与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认知实训,为培养学生医学检验技术应用能力打基础。第三、四学期,进行专业领域学习,根据就业岗位需求,“循岗导教”的原则,以完成典型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校内实训室,完成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重点职业技术的核心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五、六学期,通过毕业顶岗实习,着重强化训练学生岗位职业技术核心能力,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发展潜力。

3检验专业医学基础课程之间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它要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医学课程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及病理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体解剖学主要介绍正常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关系等;组织胚胎学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两部分,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主要研究人体的个体发生、发展及发育机理;生理学是研究正常状态下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病理学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以及患病机体的形态、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并探索其内在联系及结局,从而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这几个医学科目中,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为医学基础课程,而病理学则为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

4传统的教学讲授的弊端及改进措施

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仍沿用传统模式,理论教学内容多,缺乏针对性、应用性,专业基础课验证性实验多[1]。在以往授课安排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要学习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学习完正常机体的结构及功能后,在此基础上,在第二学期开设病理学,其弊端是过于强调学习内容的循序渐进。这几门课程都交错有相似的内容,只是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例如,组织学要学习血液的组成、血浆、各种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及血细胞的发生,在生理学的血液这一节,也要学习这些相同的内容,这无疑是重叠、繁冗的,同时,生理学血液中还要学习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而这些内容恰好与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的血栓形成有着前后的对应关系,所以,如果能把这些课程中有关联的内容有机的整和到一起,在同一科目中,设置血液这一独立的章节,先学习血液的组成、形态及功能,再学习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血量、血型和输血,后面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此基础上学习血栓形成,既保证了内容的连贯性,又避免整体学时的浪费。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的是正常机体的结构及功能,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状态下形态结构及功能的改变,在第二学期讲授病理学时,往往有这样的困惑,无论是病理学总论还是各论,都首先要复习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的人体正常结构,然后再给学生介绍病理改变,但往往学生对上一学期学过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都已感到模糊,所以要利用课堂上相当一部分时间再去复习以往学过的内容,否则学生对各种常见病理变化基本无法理解,甚至有时需要用20~30min的时间去复习旧知识。例如,学习病理学的肺炎,要先复习肺的微细结构;学习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要先复习肝小叶的结构;学习肾小球肾炎要先复习肾的剖面结构及微细结构......。如果能把这些内容整合到一起,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又能节省时间。例如,消化系统先介绍其构成,然后是各主要器官的结构及功能,包括,胃壁的结构、肝小叶的结构、肝门静脉系统及肝的血液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接着学习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心血管系统内容的安排上,在解剖学的心脏形态结构的学习后面接续生理学的心脏生理内容,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在解剖学的动脉和静脉的学习后面接续生理学的血管生理、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器官循环,在此基础上,学习病理学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及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授课效果势必会大大增强,也会节省相应的重复学习时间。因此,在课程整合上,内容的安排尤为重要。在课堂的授课方式上,要摒弃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查找资料,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去总结、答疑、扩展,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把重要的知识更好的掌握。并打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对实验课进行优化重组,及时淘汰陈旧的内容、删除重复的内容,充分体现实验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

第8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关键词:农业植物病理学 范例教学法 网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00-02

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阐述植物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病害控制的科学。其目的在于保护植物免受或减少病害,获得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和稳产。该门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农业专业的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农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做了相应的调整,使得植物病理学教学中逐渐显露出不少问题,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简要阐述相关问题与教学建议。

1 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1 课时较以前有较大压缩,老师和学生负担加重

农学专业的植物病理学理论课程分总论与各论两部分,涉及的内容较多。在高教改革形势下,该课程的课时压缩了很多,然而教学内容却保持不变。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专业为例,10级的植物病理学与昆虫学合并为植物保护学,理论部分课时缩减了约一半,实验部分课时也做了大量删减。这样教师要完成以前的教学内容难度就很大,像以往那样将所有知识点详细讲解几乎不可能,但是必要的知识点又不能忽略,如此一来教师的负担大大加重。相应地,学生在知识点的学习上相当于蜻蜓点水,难以吃透,要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比较困难,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加重了。此外,一些实验要求充足的理论知识才能顺利进行,课程理论部分课时的缩减致使实验部分的教学受到了很大影响,实验的效率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因此,整个理论和实验部分的教学效果都不太理想。

1.2 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植物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多而且较抽象,很多知识点都需要学生反复记忆。课堂上单纯地讲授知识点容易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疲劳与厌倦,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植物病害的病原为例,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这些病原的一般性状、主要类群和各类病害的诊断基本都要靠强记才能掌握。而这些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极多,学生要凭记忆掌握这些知识点的难度很大。

另外,植物病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基本上是教师通过多媒体讲授,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比如,在讲授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作用机制时,多媒体动画将其形象化和直观化,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大多是课本知识点的复制和简化,时间一长学生容易感到厌倦。而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有时学生也很难跟上课件的进度,在根本上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1.3 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资源利用率不足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多媒体教学,都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扩展,导致学生从课堂和课本学习到的知识比较狭隘,学生也很难深入学习。高教改革形势下的植物病理学课程课时压缩后,这种局限性更加明显。但是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图书馆等都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供利用,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利用这些资源以获得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的信息。但实际上,经过调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课堂内容的学生并不多,在网上和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的学生更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很普遍,各种学习资源的利用率相对来说都很低,这致使很多学生对植物病理学的学习效果不佳。

1.4 学生实践技能不足,教学实习安排不合理

植物病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和实习在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课程以及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技能显得不足,比如在一些实验操作当中,很多学生不能规范、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顺利完成实验。以观察植物病害病原为例,在制作临时玻片时,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进行切片、挑片、压片等操作,导致实验不成功,达不到实验目的。部分学生简略的观察病害和病原标本,草率完成实验报告册比较常见。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对于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害,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识别。

其次,教学实习安排不合理。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秋季实习一般安排在9月中旬。此时田间植物病害种类比较丰富,易于观察。但是由于9月中旬该门课程的学习才刚开始,学生的理论知识还十分匮乏;若是选择课程结束后再进行教学实习,那时南方地区田间作物病害种类又太少。这样就导致实习的效果不是很好,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 应对相关问题的教学建议

2.1 范例教学法应用于理论教学

范例教学法是通过对教材中关键性问题的实例进行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结构,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上,它通过“个”的本质特征去探讨“类”的事例,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使学生从“个”的学习迁移到“类”的学习。

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102班为例,老师在该班级植物病理学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辅助应用范例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较为轻松,对知识点也都有较好的掌握,不少学生对该课程有一定的兴趣,并且在期末考核中的成绩要优于其他班级。总的来说,范例教学法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1)应对植物病理学课程改革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影响。

范例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课时压缩而内容不减带来的一些问题可以得到较好地应对。同样以植物病害的病原为例,教师可以在不同病原物引起的侵染性病害中各选取一种典型作为范例,全面地讲解病原性状、类群及病害诊断方法等基本问题。对余下的内容可以选择性的稍作提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教师讲解的范例中联系到各类病原的相关知识并且进行学习、类比、总结。这样一来,老师不需要对所有知识点都详细讲解,只需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有代表性地讲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的学习。这样以来,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且不会易于感到厌倦,学习效果相对来说会更好。

(2)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通过讲解典型范例切入教学,教学内容不会过于繁杂且教学过程不至于枯燥。而学生在对“个”的学习中获得比较本质的、规律性的知识后再进行“类”的学习会让他们轻松地对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学生学习任务减轻的同时会慢慢获得学习的兴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课堂上对范例的学习,到对某一类知识的学习、类比、总结,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这一过程,这将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2 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使用

网络教学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校教学,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相比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各高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也迅速普及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植物病理学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反映有关植物病理学的知识面拓宽了,并且对以后的职业选择有了更多的了解。可见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克服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

(1)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如前面所述,高教改革后,农学专业的植物病理学课程课时大大压缩了,老师很难再在有限的课时内详细讲述所有知识点,学生也很难将所有知识点学习到位。而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老师可以上传课堂上的课件供学生课后学习,学生通过浏览课件可以及时巩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及时学习在课堂上没有明白或者遗漏的知识点。如此,很多不能在课堂上讲解透彻的问题,老师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这也使老师的教学负担得以减轻。

另外,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可以使互动性不够得到有效的改善。网络教学平台设有教学材料、答疑讨论、教学邮箱、课程作业、研究型教学等版块,老师可以在上面布置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则通过及时完成作业巩固学习内容。同时,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相互交流和讨论相关问题,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各种疑惑。因此,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能使班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氛围将更好,积极性也更高。

(2)扩充教学内容,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对植物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这一问题也将随着教学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的辅助使用得到改观。老师在教学材料版块中上传的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点的网页链接以及参考文献等,使教学的相关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网络教学的性质以及改革后植物病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老师的答疑和对相关问题的探讨,以及通过课件和相关文献等资料对知识点进行更深入的了解,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将逐渐得到提高。有兴趣的学生甚至可以进入研究型教学版块中,对植物病理的相关主题进行探究,这一过程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3 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实践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各类学校中都有比较广泛的运用。

同样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102班为例,在该班级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与实习过程中并没有采取该种方式,但是通过与该班级其他课程的实验教学相对比,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采用能使实验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学生草率完成实验报告的现象很少,在进行实验和实习过程中的表现都较好。因此,在对植物病理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建议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1)改善学生实践技能不足的现状。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相关实验任务后,每个小组相当于一个小团队。小组中各成员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会有一种使命感,这将促使每个小组成员更加积极地进行试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实验操作在不断进行的过程中规范化。另外,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起到榜样或者监督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实验氛围和学习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提升个人实践技能。同样在教学实习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获得这样的效果。

(2)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小组成员间学习上的互补,小组合作可以使实验中操作不当和实验处理不正确等情况得到有效的解决。小组成员在不断的思考、总结、交流过程中完善每项试验。部分学生为完成实验报告册草率进行试验的现象会得到有效抑制,试验质量会有较大提高。在课外实习教学中,教学质量也会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学习有所提升。

2.4 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使用,合理安排实习

显然,每种教学手段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单一地使用某种教学方法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在植物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综合使用不同方法才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而学院在安排教学实习时,应当综合考虑季节、理论课程进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安排最佳的实习教学时间,或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使实习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袁军海,张红杰,张爱香,等.农业植物病理学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J].农业与技术,2011,31(20):109-111.

[2] 易龙,蔡乐.普通植物病理学实践性教学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1(3):126-129.

[3] 张亚玲,台莲梅,靳学慧.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96-97.

[4] 王海光,马占鸿.对植物病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及措施[J].农业教育研究,2008,56(3):20-22.

[5] 吴近昕.范例教学法之多维浅析[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89-92.

[6] 刘海燕.高等教育中范例教学法的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36-138.

[7] 韩立福.小组合作学习概念重构及其有效策略[J].教育与管理,2009(4):3-6.

第9篇: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范文

按照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重组学科结构,更新病理学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尺度,把知识传授型内容限制在“够用”范围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授课涉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课时基本平均分配,其结果表面上学生对每一种疾病都有所了解,而实际上对一些重要疾病并没有牢固掌握,所以讲授病理学必须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病理学总论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重点突出病理学各论中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联系比较密切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而对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内分泌系统、某些传染病等章节删繁就简。对于实验教学,巩固学生今后就业中对于实验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尽量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实验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连续性:病理学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为基础。病理组织都是由正常组织转变而来。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因而对病理学知识难以深刻认识和理解,渐渐地知难而退,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不仅要了解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更要复习与内容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在讲授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组织的正常形态、功能及代谢等情况,必要时在黑板上简单图示,让学生标明相应的结构名称等。比如,下节课要讲“肾小球肾炎”,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了解尿的生成与排泄过程等等,在掌握了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生理功能、代谢特点后,再将已学知识逐渐导入新学内容,阐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掌握知识、强化记忆的目的。

2形象比喻教学: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学生对一些病理形态变化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采取形象比喻方式讲解。比如,讲授肝组织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可以用旧式民舍的屋顶结构(网格状支架与凹状方形瓦片的关系)比喻说明肝小叶网状支架与肝细胞的关系。当肝组织损伤后(如病毒性肝炎),如果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再生的肝细胞就会沿网状支架延伸,而达到完全再生(即如用瓦片以网格状支架为基础加盖房屋屋顶的形式)。反之,若网状支架破坏肝细胞则形成结构紊乱的结节状再生,这一形象比喻也可为以后讲解肝炎向肝硬化演变发展过程作铺垫。

3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大叶性肺炎”时,先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入手,讲解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再讲授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当讲到红色肝样变期病人肺泡腔中出现的大量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渗出,导致痰液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分解产物(含铁血黄素)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痰色变成了铁锈色的原因。利用疾病中的这种因果转化规律进行教学,能增强课堂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能力: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形态变化是认识和分析疾病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将形象观察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由大体变化联想到它的镜下结构,由微细结构联系大体的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联想到它的病因、结局、功能、代谢变化,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等。比如,对病理组织切片“肝脂肪变性”的观察,当学生观察到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空泡时,老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大体标本的体积、重量、颜色等的病理变化,由大体病理变化又会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造成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不消除,病变继续发展,将给机体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可加强形态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改变考试内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