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第1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规划设计

众所周知,我国的水利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在雨季,我国很多地区常常受到洪水的侵袭,导致国民经济受到极大损失,因此,加强洪涝防治工程的建设尤为重要。洪涝防治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其工程规模比较大、各项施工技术都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洪涝防治施工工艺以及施工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建筑施工质量,加强了洪涝防治能力,全面保护人民经济不受损害。

1 工程分析

1.1 工程概况

某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洪,其中建设任务是砌筑河堤、清除河道周边的障碍、疏通河道与部分河道的裁弯取直,从而保护河道周边的农田。主河道的全长是4.7千米,不包含河道到最远处的分水岭,河首处于纳禅正对面赶岩的坡脚,而终点则在黄泥堡位置,河流从此处汇到那郎河。本次治理方案主要对河首段2400米的河道进行治理,砌筑的河岸护堤全长是4800米。该工程中河道治理起点在那禅村周边,终点在小寨直流的汇入口向下400米处,治理河段全长是2400米,砌筑的防洪护堤长为4800米。该河道经过水断面的底宽在3-5米之间,护堤的高度在1.9-2.3米之间,水深设计为1.6-2米,河道的纵深在1/1000-1/80之间,整个工程中防洪护堤使用M7.5浆砌石块作为重力挡墙。此外护堤顶宽是0.5米,迎水面的坡度系数为0.3护堤的超出高度是0.3米[1]。

1.2 河道护堤砌筑的施工方案

该工程中河道护堤砌筑了石挡墙,使用人工砌筑的方式,应用自卸汽车将块石运至施工现场,再通过人工挑到工作面,砂浆使用铁皮铺垫与人工拌合的方式,经人工转运到工作面,砂浆拌合场会随着浆砌石的工作面变动而转移。而浆砌石的护堤要把河堤高程与河道的中心线作为测量控制线,通过测量放样划线、打桩来确定墙置,再实施基础的清理,底层砂浆摊铺完成以后进行砌筑,浆砌石的工程施工程序从图一中可以看出。

图一 浆砌石的施工图

2 规划的原则

2.1 水资源利用

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针对防洪防涝防治来考虑水资源问题,部分流量比较低的位置,相关工作人员要强化洪涝治理与水资源利用;部分流量比较大的位置,只要重视洪涝治理即可。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把洪涝治理、水资源利用情况分开来考虑,尽可能统筹兼顾,通常要按照以下原则来设计:首先,在既有工程上合理利用资源,减小成本开支;其次,在水资源利用的同时要做好相关防护的措施,尽量实现一边利用水资源一边防治;最后,按照区域差异使用相关措施,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提高整个区域的防洪能力,降低洪涝灾害产生的影响与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2 近期和远期

一旦产生洪涝的灾害,势必会使社会经济承受巨大损失,但损失大小由洪涝灾害发生程度来决定。因此,为采取相关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工作人员要按照事情缓急情况制定远期与近期规划,同时,要参考政府财政经济的情况,进而适当的治理。

2.3 整体和局部

从过去的实践中,人们逐渐总结出一套治理洪涝的措施,例如:在防治洪涝灾害时,需要从整体着手,对全局进行控制,抵御两岸与上下游的洪水。必要时要做长远考虑,为保全大局,可以舍弃一些利益。而重点保护对象一般包含大面积的农田、重要城市与名胜古迹等。

2.4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一般情况下,水利工程措施会占用大面积土地,需要大量投资。而非工程的措施投资量不大,同时可以降低因为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换句话说,非工程的措施对于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至关重要。因此,在水利工程防洪防涝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重视非工程的措施建设,充分结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的措施,制定一个比较适用的治理措施[2]。

3 水利工程防洪防涝的规划设计

水利工程的防洪防涝规划设计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水力工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设计,不仅如此,在防洪防涝规划设计时要明确治理任务、目标与防护对象,科学规划设计洪涝治理方案,制定和洪涝防治规范相符合的措施,然后划分保护区、洪泛区与蓄洪区,设计分期实施的方案,并实施综合效益的评价。

3.1 调研

相关人员要整理并归纳整个流域水文资料与自然地质的条件,准确掌握洪灾发生原因,制定洪涝防治标准和措施,并实施地质勘查与测量的工作。

3.2 制定洪涝防治标准

制定的洪涝防治标准要与现实需要相符合,然后按照各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与地理条件来划分洪涝防治的保护区,同时分析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洪涝发生程度,制定洪涝防治措施,并在达到国家标注规范的情况下,制定洪涝防治的标准。

3.3 构建防洪防涝的体系

由于各流域洪涝防治体系与自然条件不同,因此,要综合考虑各部门洪涝防治的需求,全方面分析洪涝防治体系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而确定最优的洪涝防治方案。

3.4 环评与综合效益的评价

洪涝防治工程可以有效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降低洪灾影响度。但目前洪涝防治工程的建设还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如:在建设工程的过程中,会产生移民安置与垃圾排放等问题,这就需要使用环境影响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工程建设中产生的影响。在环境评价中,要重视环境敏感的因子,尽可能减小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年均收益反映出来的洪涝防治措施应用效果不够全面,这就需要结合历史的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准确核算洪涝治理措施为人们创造的经济效益。

3.5 报告编写

洪涝防治的规划报告一般包括洪水资料的分析、流域的自然情况、水文情况与社会的经济情况,以及移民安置、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情况、工程投资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洪涝防治工程能够有效抵御洪水的侵袭,是水利工程抗洪的第一道防线,所以,确保洪涝防治施工的质量非常重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质量可以促进我国水运工作的开展。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设备,加强洪涝防治施工质量的控制,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正常的进行,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水平。

参考文献

第2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资源:水利建设;供需矛盾;洪涝灾害;水力发电;大坝

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多,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量很少。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是中国水资源的显著特点;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中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1 水资源的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约为2.7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陆地径流总量的5.5%,占世界第5位,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和美国。我国还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亿立方米的冰川,约80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万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中国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约1.1万亿立方米,而1980年中国实际用水总量已达5075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的46%。

2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在现今社会,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不仅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3 水资源的开发

然而,自建国以来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

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000万吨,年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自备水源的日供水能力总计为6000多万吨,年供水量170亿立方米;在7400多个建制镇中有28%建立了供水设备,日供水能力约800万吨,年供水量29亿立方米。

(1)农田灌溉方面,全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近8.77亿亩,林地果园和牧草灌溉面积约0.3亿亩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它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

(2)防洪方面,现有堤防20万多千米,保护着耕地5亿亩和大、中城市100多个。现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400多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

(3)水力发电,中国水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约为29%,在发电量中的比重约为20%。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

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当其冲的是工农业生产,例如1981年,大连市工业产值损失6亿元就是缺水造成。在中国15亿亩耕地中,约8.3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草场缺水。全国年平均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更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度不便,很多些城市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以至于有的缺水城市采取定时、定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地下水超量开采,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全国27座主要城市中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情况,严重危害人们生命。

4 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

4.1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严重,中国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洪涝灾害长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特大洪水就有1062次,平均两年就会发生一次。黄河在2000多年中,平均3年就有两决口,百年就会一改道,仅1887年的一场大水就死亡93万人,全国在1931年的大洪水中丧生370万人。建国以后,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国家要想治国安邦就得把兴修水利、整治江河、防治水害实当成首要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措施。

中国40多年来,建成各类水库8万多座,配套机电井263万眼,拥有6600多万千瓦的排灌机械。共整修江河堤防20余万千米,保护了5亿亩耕地,机电排灌面积4.6亿亩,除涝面积约2.9亿亩,改良盐碱地面积0.72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万平方千米。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每年为了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用水5000亿立方米,解决了山区、牧区1.23亿人口和730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而且在防御洪涝灾害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

4.2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特别是1991年入夏以来,在中国的江苏、太湖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连降大雨或者暴雨,部分的地区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截止到8月1日,受害人口达到2.2亿人,伤亡5万余人,倒塌房屋291万间,损坏60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约3,15亿亩,成灾面积1.95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5亿元。面对这次大面积的严重洪灾,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中国面临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防治对策。

4.3目前我国经济腾飞时期,为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研究表明在未来20年中,在为解决水资源短缺与合理配置、防洪、满足电力供应等方面的要求,仍然需要建设大坝。但建设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全世界大多数的国家都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认真地考证、研究、推迟,甚至在某种极端情况下中止或放弃新的水电开发方案。

第3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国发1号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十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提出的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的历史机遇下,贵州毕节市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步伐,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注重新型堤防建设,强调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详细的城市防洪规划,防洪应急预案及减灾技术及其措施。

1.洪涝灾害的特点

季节性强。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一般在夏季发生洪涝。 突发性强 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溪河狭窄,一旦暴雨,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洪峰,造成洪涝灾害。局部性洪涝为主 贵州地区的洪涝灾害是以局部性洪涝为主。频发率高 贵州山区的洪涝一般产生于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3天降雨量超过200mm,就可能引起洪涝灾害。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恢复难度大由于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度毁坏,农田被毁,粮食无收,损失巨大。

2.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实施环境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保证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不仅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需要,也是重要保证。

(2)洪安全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适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发展是硬道理”。

(4)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构筑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

3.我国目前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设计标准低

目前我国的城市现存的小型水库多数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国家与城市的财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低,部分小型水库的设计标准完全达不到目前城市的防防标准,无法满足防洪要求,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经过多年的运行,老化损坏严重,相当一部分工程带病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这就需要国家水利部分发挥积极高效的行政水利管理。

3.2施工质量差

我国城市中的小型水库大部分始建于年代,当时采取大兵团作战施工方式,坝体填筑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先天不足,普遍存在坝基、坝体渗漏,坝体单薄,溢洪道窄浅,存在安全隐患。

3.3工程设施不配套

城市中的大部分小型水库部分大坝无护坡,经过多年运行,坝体冲刷严重,有的坝脚已出现陡坎,危急大坝安全。另外,大部分水库未开挖非常溢洪道,个别水库虽然开挖了非常溢洪道,但是标准较低,断面窄浅,无法满足泄洪要求。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水库处在无照明、无通讯设施、无防汛路、无防汛抢险物资、无人看管的“五无”状态。

3.4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难以进行正常维护

城市的大多小型水库,由于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严重,存在诸多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维修、养护、加固,工程破损日趋严重,隐患逐步加剧,防洪效益大大降低,个别水库已失去防洪能力,每到汛期被迫空库度汛,即浪费了雨洪资源,又阻碍了自然优势的开拓。

3.5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我国的部分城市的小型水库,仅小部分水库日常管理工作初具雏形,其余大部分水库的各项指标均达不到我国防重汛的标准,而享有管理权限的乡镇政府仅汛期组织几次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上报主管部门,便不了了之,平时根本无人问津。

4.防洪措施及对策

(1)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2)防洪减灾投资与集资政策研究。我国现有的防洪减灾投资应主要靠财政拨款,但从长远看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防汛抢险实用现代技术研究,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及时发现险情是抢险成功的关键环节。

(3)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山区特点, 水土保持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辅以能源措施和行政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兴建谷坊、塘坝、地头水柜等拦沙蓄水工程,实施坡改梯地建设,搞砌墙保土,提高土壤和植被的含水保水能力。对泥石流防治要采取“稳、拦、排、停、封、造”六个字对策,对滑坡防治要针对滑坡的成因、性质、发展趋势和危害“对症下药”,采取“避、排、减、挡、填、护”六个字对策。

(4)非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贵州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 水利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现代化信息采集设备、通信工具、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手段,及时掌握水的有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和水土流失,达到科学调水用水,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系统体系,为领导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依据洪水特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洪水,制定不同类型的防洪抢险预案:水库预案、河道预案、城镇防洪预案。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标准、指挥机构、物资调度、人员转移、抢险队伍、防洪调度措施等。

5.健全政策法规

(1)要尽快修订和完善防洪规划。

第4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中小河流;治理;问题

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受全球气候的影响,小型河流防洪安全形势愈加严峻。一是汛期提前,来的早,汛情来的猛,未到主汛期就出现较大的汛情,造成下游严重的洪涝灾害;二是致灾因素复杂,成灾损失大,因暴雨、洪水诱发上游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鉴于此,为了人们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就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河流进行治理,从而才能够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现代的建筑领域中,各种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以及施工设备,从而为现代的建筑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中小河流治理创造了有利条件。然而就目前中小河流治理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防洪工程治理差和等级低,并且现有的一些小型水库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中小河流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还给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中小河流治理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中小河流治理问题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中小型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中小河流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然后对中小河流治理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且对中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的几项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但愿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中小河流治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小河流的源头大多是在山区,并且因为近几十年人们为了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开采力度,从而导致了水土流失问题异常严峻。在加上山区降水丰富和暴雨集中,从而导致了河流不堪重负,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洪涝灾害。然而在当前的河流治理中,通常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治理效果并不理想。作者认为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防洪设施工程等级低,质量差。小河流的防洪设施除了少量解放前现存外,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60-70年代依靠号召,地方组织,群众会战的形式新修、恢复、改造和加固建成的小型水库,工程等级低,质量差,防洪标准低,工程安全性差,自工程自竣工之日起,就成了病险水库。

(2)现有各小型水库均由所在乡镇管理,乡镇又将水库承包给私人业主,承包者对水库调度运用及管理并不熟悉,也不热心,水库养殖用水与防汛、灌溉用水明显冲突,致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库的调度失灵,水库管理维护工作废置,严重影响工程安全和防洪、灌溉效益发挥。

(3)投资少,基础设施差。小型河流多地处山区,经济底子薄,多年来,在防洪工程建设上,主要采取地方组织、集体会战、群众投劳投工方式进行,地方财政无能力、无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只是近一、二年国家才对中小河流的防洪设施建设及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所投入,但范围较小和投资不大。

(4)山洪灾害治理缺乏统一规划,科学设计。由于山区防洪保安工程建设不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国家少有投资,由此导致在工程建设中,防洪设施因缺乏流域性统一规划设计,难以做到上下游相互协调、左右岸统筹兼顾,经常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挚肘的现象。

2、中小型河流防洪及治理的几项措施

(1)统筹规划,为小型河流治理奠定基础。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保护为先的原则,规划要突出重点村镇、人口密集区和群众生产、生活设施的保护。

二是按照趋利避害的原则,规划工作要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1994)的技术要求,按照设计标准留宽留足河道,对过去侵占河道修建基本农田的,要重新进行规划设计,还田与河,为水让路,保证河道的行洪畅通。

三是坚持以流域为单元,以骨干沟治理为重点,整体推进,综合整治;在治理上,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涵养水土,防治水土流失。

四是工程建设上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县城,后农村;先重点村镇、人口密集区,后基本农田设施,分期分批、长期建设。

(2)抢抓机遇,争取上级扶持。小型河流防洪安全及治理工程依靠地方现有的财力难以完成,因此工程建设应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投入为辅,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促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河道治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大力开展小型河流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缓解小型河流防洪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矛盾。

(3)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增加防洪设施安全管理投入,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将防洪设施安全管理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管理中,确保防洪设施安全管理正常运行,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3、小型河流治理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在当前农业生产及粮食政策鼓励下,农民生产积极性很高,在工程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科学严谨地处理工程用地问题,避免土地纠纷和新的矛盾产生。

(2)在河流治理时,要慎重采取裁弯取直做法,避免使趋于稳定的河床比降变陡,产生新的冲刷和水土流失。

第5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水稻种植期; 农业气象灾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34

1983—2006年,我国平均每年农作物受旱面积逾2 500万hm2,占整个农业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1997年、2000年和2001年等特大干旱年,旱灾造成的粮食损失分别占当年粮食总产量的9.6%,13.0%,11.8%,对粮食生产造成较大影响[1]。

南昌市水稻种植期一般在3月下旬(双季早稻播种)到10中旬(双季晚稻收获)。水稻种植期间可能遇到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有:(1)温度异常引起的灾害。春季低温连阴雨[2],导致早稻烂秧,影响早稻秧苗期生长,对培育壮秧不利;春末夏初低温冷害,影响早稻幼穗分化;早稻灌浆成熟期出现高温[3],易导致早稻成熟期提前,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下降,对产量造成影响;秋季低温冷害(寒露风)会影响二晚开花授粉,使空壳率增加、产量下降[4]。(2)降水异常引起的灾害。暴雨,一般出现在汛期(4—6月份),影响早稻生产,不利于壮根、壮秆、壮穗,易引起茎叶徒长,后期根、叶易早衰,同时还容易引起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盛发和蔓延[5];早稻抽穗开花期遭受连续的暴雨袭击,造成单穗颖花数减少、结实率下降和千粒质量降低等;水稻生育后期遭受暴雨袭击造成植株倒伏,在成熟后期还会导致穗粒发芽、霉烂而降低产量和品质。洪涝灾害,以洪涝害为主,湿害为次,常以大雨、暴雨形式出现,雨量大且过于集中,易造成农田积水,严重的将引起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园林,毁坏农舍和农业设施等使露田晒田难以进行,易引起水稻茎叶徒长,后期植株和根系易早衰[6]。短期内倾注大量雨水,地面强烈径流,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和渍涝成灾,易引起水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 。

笔者针对2011年南昌市双季稻种植期间出现的气象灾害,进行研究分析,以利于粮食安全,为双季稻栽培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降低栽培气象风险。

1 温度异常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

1.1 “小满寒”对早稻拔节的影响

1.2 “寒露风”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

1.3 “高温逼熟”对早稻灌浆的影响

2 降水异常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

2.1 降水异常偏少出现罕见春旱影响早稻育苗移栽

2011年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春旱严重。受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持续明显偏少影响,南昌江湖水位持续偏低,3月下旬春播春耕开始后,农田需水量增大,农田用水出现紧缺现象,且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旱地缺墒严重;降水过程少,过程降水量少,旱情反复出现。据南昌市农业局调查,至 4月11日,南昌有4.4万hm2农田缺水,占早稻播种面积的27.4%,在各级政府和粮农采取紧急措施后,缺水状况得到较好缓解;4月28日,又有3万hm2农田出现旱象;5月10日,0.11万hm2早稻因缺水无法移栽;5月26日,早稻受旱面积达1.6万hm2, 5月30日,又出现3.53万hm2的旱情,其中有0.53万hm2的中稻无法翻耕,旱地2.18万hm2缺墒严重;6月3日,有3.2万hm2早稻田缺水,0.05万hm2中稻田因缺水无法翻耕,1.72万hm2旱地缺墒严重。

2.2 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引发洪涝导致农作物受害造成经济损失

涝灾是指降水时间过长、过于集中对作物造成的危害。按水分过多的程度,涝灾可分为洪水、涝害和湿害。洪水即大雨、暴雨引起的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农舍和农业设施的灾害。涝害是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造成农田积水而使作物受到危害。湿害(渍害或沥涝)是连阴雨时间过长或洪水、涝害之后排水不良引起的,使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作物根系因缺氧而受到危害。

涝灾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使雨带在某一地区长时间停留或徘徊,是引起涝灾的主要、直接的原因。此外,地形、土壤类型及结构、水利设施、种植制度及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等也影响到涝灾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由于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生育期的抗涝能力不同,加之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也影响到涝灾的发生。

3 防御双季稻种植期间出现农业气象灾害的对策

3.1 “小满寒”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小满寒”天气对处于分蘖末期的早稻可造成短穗、小粒现象,影响早稻产量和质量。为减轻“小满寒”农业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适当灌深水的措施,以减轻低温影响;天气转晴后,缓慢排水;当分蘖数达该品种目标产量有效穗数的75%~80%时,因地制宜进行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

3.2 防御寒露风的措施

关注气象预报,在“寒露风”来临之前利用晴好天气对已处于抽穗始期的二晚田块应抓紧时间喷施“九二O”,促早齐穗;未齐穗的二晚可采取灌深水的方法,减轻低温影响;冷空气过后转晴时,及时排水,以于利提高土温。冷空气影响时可采用喷施保温剂、增温剂等方法,使叶温和穗温增加,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空壳率。

3.3 防御高温逼熟的措施

当高温出现时,对处于灌浆期的早稻田块,水源充足的地方可采取流水灌溉,或日灌夜排,以降温增湿,改善田间小气候;水源不足的地区,中午前后以水喷雾或喷灌使穗部降温增湿,减轻高温危害。

3.4 防御干旱的措施

(1)兴修水利、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2)根据干旱规律来安排农业生产;节水灌溉,如用先进的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

(3)培育和选用抗旱的作物品种。

(4)采用覆盖或用化学物质喷洒来抑制土壤蒸发。

(5)人工增雨等措施来减轻、防御干旱。

3.5 暴雨及涝灾的防御措施

(1)兴修水利,治理河流,开挖渠道,增雨的排泄能力,使暴雨后的积水能及时排出。修筑水库能拦蓄河水减少流量,从而有效地防止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

(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合理开沟,降低地下水位,使地表水、潜层水和地下水能及时迅速地排泄出去。

(3)根据暴雨发生的规律,合理布局农业,确定适当的种植制度,选择耐雨、耐涝作物。同时在汛期,要加雨监测、预报和情报工作。暴雨出现后,要做好暴雨的实时评估分析,提出相应的防灾、抗灾和救灾措施。

4 结论与讨论

总体上2011年总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利,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局部和阶段性的。农业气象灾害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但如何在灾害来临时避免或减少损失是农业生产部门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这需要气象、农林、水利等多部门的共同努力,气象部门应密切关注天气与气候变化,提前预测或预报灾害性天气,及时开展防灾减灾服务,为农业生产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赢得时间。农业部门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建立防灾减灾服务系统,合理安排作物播期及熟性,为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 搜狐财经网.气象灾害致粮食损失年均超500亿公斤[EB/OL]. http:///20110301/n279574807.shtml.

[2] 许孟会, 赵辉, 王晋,等. 春季低温连阴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J].湖南农业科学, 2008(6):63-65.

[3] 李仁忠,刘海英,李建业,等.浙江省早稻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及防御措施[J].浙江气象,2011,32(1):23-45

[4] 彭春瑞,刘小林,李名迪,等.江西水稻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 2005,17(4): 127-130.

第6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一、切实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救灾工作

(一)加强领导。各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按照省、要求,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减灾工作。同时,要强化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实以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制度,按照防汛应急预案要求,对抢险队伍组织、应急物资储备、监测巡查、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等各个环节都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到早检查、早准备、早部署,牢牢把握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主动权;各级领导干部和防汛责任人要及时深入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靠前指挥,现场指导,提高突发事件处理的效率。

(二)强化监测,及时预警。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水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增强防御洪涝灾害的超前性、预见性。特别要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将预报结果及时通报各县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等各种途径,滚动播报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群众灾害预警信息。防汛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准确掌握汛情、雨情、水情,科学判断灾情发展趋势,重要汛情、灾情要及时报告,对灾情险情上报不及时的要通报批评,发生重大事故隐瞒不报的要依据行政问责办法追究责任。

(三)加强巡查,及时处置。各县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及已建水电站、病险水库、江河堤防、防洪城镇、学校等重点防洪部位的巡查和监测,制定切实可行的抢险应急措施,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抢护和预警,迅速转移危险地区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对小(2)型水库和重要坝塘的度汛安全,各县要督促防汛责任人再次进行检查,落实度汛措施。发改委、经委要组织人员对水电站、尾矿坝的安全度汛工作进行检查,特别要抓好在建水电站、水库及围堰的防洪度汛安全,加强对水电站滑坡隐患点的观测预警。交通部门要组织群众做好乡村公路的排险工作,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四)加强防御,减少损失。国土、水务、气象等部门要紧密结合当前的水情雨情,按照《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意见》要求,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预测预警,强化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群策群防力度,对存在隐患的区域,要增加人员加密观测,实行24小时监控,根据情况变化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发现重要情况要迅速发出警报,及时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努力提高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和应急避险能力。同时,要深入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宣传,提高群众防灾意识,避免人员伤亡和减少财产损失。

(五)以人为本,搞好安置。各县各有关部门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全力做好灾民安置的各项工作,千方百计安排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就医。财政、民政等部门要依照灾情及时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物资,为抗灾救灾提供物质保障;卫生部门要切实做好灾区的疫病防治工作,防止灾后疫病发生;公安部门要抓好灾区的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社会稳定。同时,组织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开展抗灾自救,帮助群众做好恢复生产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二、切实抓好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工作

(一)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目前,大春作物已进入中耕管理关健时期,各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作物中耕管理的领导,农业、烟草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及时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苗棵进行查苗排队,做到稳定一类苗,微补二类苗,整改三类苗,进行科学合理施肥,注重排水排涝,实现平衡生长。

(二)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各县人民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稻飞虱等重大植物疫情和作物病虫害的严重危害性以及当前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迅速组织力量,加强防控技术培训,指导农民及时进行防治,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统防统治。特别是对稻飞虱、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要重点预测,重点防治,控制病虫害大面积漫延,尽可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强化农资调运与监管。各县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农作物需求统筹抓好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确保大春作物中耕管理对农资的需要。工商、质监、农业、供销、物价和公安等部门要共同组织开展好农资打假专项整治活动,搞好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确保农资品种对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价格稳定,保护好农民合法权益。

第7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一、工作目的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救助工作,通过互联网宣传吸血虫病危害,倡导洪涝灾害后吸血虫病检测,并积极组织单位职工进行吸血虫病检测,杜绝单位内部吸血虫病的发生,感染艾滋病儿童救助比例达100%;艾滋病致孤儿童纳入孤儿保障比例达100%,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感染者和病人接受低保比例达100%。全面完成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组织领导

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负总责全面实施此项工作,相关股室、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办公室,负责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艾滋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领导。局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要做到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有专人负责与市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协调与联系。

(二)宣传教育工作常抓不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重点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怎样预防艾滋病以及在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如何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利用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献血日等活动,做好各类人群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动员民政系统人人参与,全面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提高全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三)紧密联系工作实际,促进防治艾滋病政策措施的落实。一是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指导各乡镇规范村规民约及或居民公约,大力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促进防治艾滋病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依法开展相关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三是帮助社会组织在宣传、干预、关怀救助等领域开展工作。

第8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池州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由中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沿江沿湖过渡,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样,每年都会出现低温、连阴雨等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1 池州市灾害性天气发生类型及影响

1.1 冰雹

冰雹局部为害较大,多见春季发生,往往造成蔬菜茎秆、花薹断裂,叶片缺裂,蔬菜大棚设施损坏。早春季节冰雹常伴随大风低温天气,加重冷害、冻害发生程度,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颗粒无收。 1998年3月21日,贵池区境内突降黄豆大的冰雹,最低气温-2℃,里山乡33.3 hm2订单生产的豌豆正处花荚期,受冰雹打击和低温冻害后损失巨大。

1.2 低温冷害、严寒冻害、雪灾

蔬菜品种多,播种期不一,早春和秋冬蔬菜最容易发生冷害和冻害。全市初霜日平均为11月14日,较早年份在10月19日,较晚年份在12月15日。终霜日平均在3月22日,较早年份在2月22日,较晚年份在4月11日。蔬菜受低温、霜冻为害后,轻者造成生长延缓,发育受阻,重者造成烂种、芽僵、叶焦、枯死。白菜类蔬菜播种后若受长时间低温影响,易过早通过春化,造成减产或未熟抽薹失去商品性。我市初降雪日平均年份在12月中旬,降雪终日平均年份在2月中旬。雪灾往往压塌竹木结构大棚,造成棚膜损毁,若补救不及时,加重蔬菜冻害。2008年池州市出现50年一遇的罕见雪灾,降雪量大,持续时间长,全市1万hm2蔬菜不同程度受灾,倒塌大棚100 hm2,直接经济损失7 100多万元。

1.3 连阴雨天气

连阴雨天气是我市最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常出现在春季、春夏季和秋季。连阴雨天气多伴寡日照,蔬菜光合作用差,造成植株长势差,抗病性下降;春季时,猝倒病、炭疽病、根腐病等高湿型病害高发,产量下降,甚至死苗。2005年春节前后,全国大范围遭遇连阴雨天气,我市也持续长达1个月左右,造成本地菜和外地菜上市量锐减,菜价大幅上涨。

1.4 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影响蔬菜播种和出苗,造成烂种、死苗,诱发病害。暴雨过后遇烈日高温天气,植株严重生长不良,甚至加速其死亡。全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1天,近70%暴雨集中在5~7月,以6月最多。暴雨与洪涝灾害几乎相伴,石台1996年6月29日至7月2日,总降雨量362.4 mm,最长连续暴雨日4天,秋浦河上游菜田普遍受淹,甚至被冲刷,菜农损失严重。

1.5 高温热害、干旱

高温主要引起蔬菜生长不良,发育停滞,落花落果,授粉受精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蚜虫等害虫发生重,防治难度加大。高温与伏旱常常相连,伏季前后也是我市蔬菜换茬季节,干旱少雨,换茬困难。我市一般旱年占六成,涝年占四成。2004年9月下旬至11上旬,贵池区持续干旱,秋江圩蔬菜基地有近33.3 hm2菜地播种换茬难。

1.6 台风

台风常伴随暴雨,为害严重。台风破坏大棚设施,造成蔬菜倒伏,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起洪涝、渍涝,诱发和传播病虫害。台风以4月出现最多,3月、7月次之。2007年4月,东至县大渡口一带出现强台风天气,徽风公司订单生产的13.3 hm2棚架丝瓜受台风袭击,大棚水泥立柱断倒,瓜藤倒伏,减产达70%以上。

2 对策探讨

2.1 推进蔬菜生产保险,完善灾害求助体系

农业是弱势产业,受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约束。而自然风险人力不可抗拒,农业大田生产风险最大。从保护农业基础地位出发,国家应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结合我市实际,应将蔬菜、水稻、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切实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同时要完善救助体系,在建立国家政策性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开办农业商业保险,扩大民政救济渠道。

2.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高产稳产菜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水源条件差的山区,重点要加强水库、山塘的修建和除险加固,河道清淤。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建蔬菜基地,要搞好贮水池、壕沟工程,保证旱时灌溉用水。在沿江圩区易涝和丘陵地区易旱地区,要重点加强沟、渠、泵、站配套建设,确保涝能排,旱能灌。平原地带蔬菜基地,要注重建好防风林,以减轻风害。

2.3 健全灾情信息系统,做好灾害预测预报

农业、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灾害性气候发生特点与发生规律的研究;气象部门要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保障灾害和灾情信息传递畅通,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视等现代通讯手段将气象信息传给服务对象,为生产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2.4 搞好产业规划布局,进行有效避灾生产

我市地形地貌复杂,一年当中不同区域的环境有相当差异。要根据当地多年气候特点及各种蔬菜的特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相适宜的蔬菜种类、品种发展,切不可盲目求全求新,盲目跟风发展。如南部深山区地势高,夏季雨水冲刷强,秋季抗旱困难,宜发展耐旱、根系发达的辣椒等蔬菜。而沿江地区地势地洼,则适宜发展耐湿的水芹、茭白等。山区夏季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所产食用菌个大、肉厚;而平原地区夏季往往受高温热害影响,食用菌个小、肉薄,甚至不发菇。

2.5 完善抗灾救灾预案,做好灾害应急储备

我市上述几类灾害性天气多发,低温、连阴雨天气和洪涝灾害常见。农业部门要针对各种灾害性天气制定抗灾救灾工作预案。一旦灾害天气发生,要及时启动生产自救预案。要把种子储备作为灾害应急储备物资的重点,建议按照政府分级负责、分级承担的原则,对保障城市供应的蔬菜基地和特色主导蔬菜所需抗灾种子进行一定量的储备,做好灾害生产恢复。

2.6 发挥科技抗灾作用,推广抗灾减灾技术

一是优选品种。不同种类的蔬菜对气候适应性有差别,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蔬菜对气候适应性也有差异,针对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如夏秋季选用不耐热莴笋品种种植,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而失去商品性;为降低台风为害,高海拔地区蔬菜种植,应选择矮生、茎粗、根系发达的品种栽培,并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降低生产风险;冬季和早春低温连阴雨天气发生较为频繁,应选用耐低温弱光和抗病品种栽培。二是调整播期。就是将蔬菜品种最适宜的生长期安排在最不易发生灾害性天气的季节或时间段内,如春季大白菜播种过早,遇到长时间低温天气会提前通过春化,产量降低,甚至绝收。三是节水灌溉。使用地膜、秸秆、遮阳网等覆盖,改善土壤墒情,减轻旱情;节约水资源,推广微灌、滴灌、喷灌技术。四是扩大设施栽培。冬季茄果类育苗和大田特早熟栽培,推广网棚多层覆盖技术、地热线育苗等增温保温设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防止低温、冻害发生,以期达到提早蔬菜上市的目的;夏季暴雨或高温发生前,在大棚上覆盖遮阳网、茅草,能起到防雨、防日光暴晒和降温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范文

近期我县降雨较多,对防汛工作压力较大,同时,梅雨将至,雨日雨量将明显增多。为切实做好我县防汛工作,确保我县度汛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县政府主要领导检查防汛工作时提出的要求,要求各镇(街道、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隐患险情排查要到位

各镇(街道)主要领导要在梅汛到来前再次组织开展防汛检查,对山塘水库、小流域、低洼地段开展隐患排查,查找防汛薄弱环节,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特别是对今年新发现的29座病险山塘水库要责任人巡查到位并严格限制蓄水或空库运行,确保度汛安全。

二、山塘水库巡查管理要到位

近期降雨较多,我县山塘水库蓄水较高,各有关责任人特别是山塘水库巡查责任人要加强对山塘水库的巡查,有关镇(街道)要充分发挥山塘水库已建巡查管理系统的作用,加强对山塘水库巡查人的考核。山塘水库管理单位要在6月10日之前,组织清除大坝、溢洪道等水工建筑物上的渔泊等设施,清除坝身杂草、杂树、杂物等,确保山塘水库安全隐患能及时发现,保障溢洪道安全泄洪。

三、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要到位

梅雨季节即将来临,为有效防御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的发生,县国土部门要做好30处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警,县水利水电局要在主汛期前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有关镇(街道)要做好小流域的防洪预案,兰亭江、夏履江、型塘江等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小流域,要对薄弱地段进行加固,并开展清草、清淤等溪河清理工作,疏通行洪河道。

四、城市防洪排涝各项工作要到位

柯桥城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设施密集,一旦遭受洪涝灾害,损失重、影响大。城区防洪排涝工作的重点区域是地下空间、道路低洼易涝区、防洪排涝河道等。城市防洪排涝工作主要责任部门为县住建局、县水利水电局、县规划局(人防办)、县水务集团、县交通运输局等。县住建局要全面负责柯桥城区防洪排涝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管,并负责做好城区市政道路低洼易涝区、地下室(除人防以外)防洪排涝安全管理工作;县规划局(人防办)负责有人防要求的地下室的防洪排涝安全管理工作;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城区交通道路低洼易涝区防洪排涝工作;县水利水电局负责河网排涝调度,确保河网水位正常运行;县水务集团负责城市排水管网的疏通和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