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

第1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设;氛围;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也一样,课前教学预设做好了,可以保证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计划性,也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效率。在对课堂教学的预设这个过程,其实是教师在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学生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再认识,创新和开发,这一个过程,其实也是对课程的再加工,这种课前预设,不仅非常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对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还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也是整个课堂的引导,也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要成功驾驭课堂,发挥引导作用,就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知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很高的认识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在课堂的引导中做到得心应手,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才能让学生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才能让课堂为学生而设,教学为学生而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确保课堂焕发勃勃生机,让课堂活力四射,从而让学生的得到全面发展。

教学预设就是课前,教师在掌握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的对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从这个教学设计中,能集中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智慧以及教学经验等,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课前预设的目的是指导课堂,能在课堂上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各尽所能,觉得满足,能否让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学习更加轻松,是衡量预设的效果的重要标准。那么,该怎样转变意识理念,更加关注课堂的预设,更加发挥课堂预设的作用呢?

一、尊重学生超出预设的想法,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教师不是圣人,也不是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即使做到学生非常了解,也不能保证学生会在课堂中提出什么样的你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听而不闻,或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是要正面积极面对,从学生的超出预设的问题中,想法里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推动数学课堂的顺利开展。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作出了如下的预设:大家思考一下,哪些条件会影响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呢?因为,有叫同学们提前预习,学生在预习中也经过一些思考,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平行四边形的底影响其面积的大小”、“平行四边形底边的高也会影响其面积大小”、“平行四边形的斜边的长度同样也会影响其面积的大小”,这三个答案都是我在课前预设中想到的,但是,一个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预设:“平行四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夹角的大小也会影响其面积的大小”,这个超出预设的想法,虽然可能只是学生的随口一说,但是我还是认为学生能够多角度考虑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有了价值,所以,我灵机一动,改变了既定的教学程序,就学生提出的这四个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查找其中的规律,结果,学生积极性高涨,经过一系列的探索,讨论,总结,学生对平等四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掌握的更为牢固。

二、在课前的“预设”中给学生的课内生成留足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性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要在课前对即将教学的课程有一个清晰的思考,有一个理性地安排,也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必须要进行课前预设,但是这种预设不能过于机械,不能安排是太多,太满,需要有弹性,需要留有留白,也就是说要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因为教学过程不可能一成不变,也不可能完全可以按照教师预定的方案,毕竟,教学面对的主体是人,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这些学生由于经历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他们的知识结构、个性特点等多方面也不同,存在着复杂性与差异性,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随时可能会出现教学“意外”,这种“意外”是教学“预设”不一定都能想到,我们就需要给整个教学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学生预留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三、遇到教学“意外”,要及时调整预设

课堂教学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教师是估计不了,因为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做得再好的预设,也可能把课堂上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考虑到,有些问题、有些事情是不可预料的,也是不可预见的,因此,在预设好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教学“意外”,在遇到这些“意外”时,要敢于,也要善于去正确面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和水平,只要教师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能力,就能在遇到“意外”时,及时调整预设,让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走,让学生最终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生成。

参考文献:

第2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材结构等诸多因素。本文想从思想方法、实际应用、语文艺术等方面作一些分析与探讨。

一、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的问题

数学教育现代化是国际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几十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数学教育现代化并不是要教现代数学知识,而是把小学数学建立在现代数学的思想基础上,并且使用现代数学的方法和语言。我国重新编写全国通用的小学数学教材时,首次提出了“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统计等现代数学思想”的设想和措施。依据《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增加了渗透的内容。例如,几何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计算机程序的框图、排列组合、概率和简单的统筹方法等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措施对于缩小与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育的差距,提高我国公民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意义。可是,由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只是渗透,不作为考试内容,所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这一措施并未得到应有的落实。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包括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这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上,必须切实保证学生学好;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条暗线,并未直接写在教材上,教学中又要予以渗透。从哲学的角度讲,人的素质中最为核心的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数学哲学的角度讲,数学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统摄力的是数学观和数学方法论,即数学思想方法;从数学教育哲学的角度讲,决定一个学生数学修养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以至日常生活问题。一个人一生中直接应用的数学知识也可能并不多,但是理解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将会终生受益。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实施 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学生往往把除数变成整数后,忽视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造成计算错误。如果仅仅认为是学生没有掌握计算法则所致而反复强调计算法则,也可以杜绝错误的再发生,但学生只能形成机械性的操作;如果利用学生已学过的“商不变性质”,用“恒等变换”的思想予以点拨,就能使学生 从本质上理解“小数除法法则”。 再比如,“凑整法”、“分解法”、“拆分法”等速算方法,如果只是作为提高计算速度的技巧来教学,对于以后的学习就无多大意义。只有从“化归”、“变换”的基本数学思想出发去理解这些速算技巧,才能使 学生的数学认识得到深化。

“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数学的行为。学生只有把数学知识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 提高数学修养,乃至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题

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实践中存在两个方面的模糊认识,一是认为数学应用问题需要较深的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小学难以实现;二是认为小学数学应用题就是数学应用问题,只要搞好应用题教学,学生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自然而然地会提高。

数学应用问题又叫数学建模,就是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一种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式。数学应用问题已引起中学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当然这与高考试题中出现应用问题的导向有直接关系。小学数学是初等数学的基础,从小开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无疑是应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的重要标志就是数学化。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些数学成绩挺好的小学生,购物时不会算账,几样活一块干时不会统筹,不会计算,也没有计算的习惯。我们常说人要精明能干,要精明就要有较强的数学意识。所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是培养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考虑解决某一问题时需要的数据、事项、关系很难手头齐全,首先要搜集整理这些信息,然后才能着手解决问题。而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中,这些必不可少的信息已经通过文字形式给出了,解答应用题所考虑的只是数学知识的运用。可以这样说,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里的应用题相对于真正的数学应用问题来说,大多数只是冒牌的应用问题。这种教学环境中是难以养成小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外应用题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我们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掘教材和生活中数学应用问题的因素,立足课堂,面向实际,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三、关于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问题

一说到语言艺术,人们往往总是想到语文教学,很少会联想到数学教学。其实数学教学同样应该重视语言艺术的掌握与运用。主要应该重视以下几方面:

1、语言亲切。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

2、语言精练。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讲课语言繁琐罗嗦,面面俱到,其实这种做法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第3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书法教学;相互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43-01

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于传承、传播中华书法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随着现代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到来,中小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大有削弱。为此,根据目前教育部所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及目前具体要求在小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的实际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教育部对书法课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真正让书法走进课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一、书法课的基本现状

现阶段,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分数、考学决定着命运”,于是,学生、教师、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成绩;另外,由于电脑的大量的使用和多媒体信息的教学,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孩子忽略了怎样书写美观的汉字,许多学生容易写错别字,不懂汉字结构,不知笔顺规则,字体缺乏美感。因而,现阶段的书法教育及书法艺术的发展已陷入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这些无不发人深思、令人焦虑。为此,教育部门近年来不止一次发文“挽救”书法这一传统瑰宝,要求加强写字教育,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通知中提出,书法教育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

二、影响和制约书法课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是社会对书法课不重视。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潮中,像书法课这样的副课,学校、教师和家长普遍不重视。有些学校及教师受教育成果功利性的影响,不是把初学书法,以认识、接受、尝试为主,即了解书法基本常识,初步接受书法文化并形成大概的书法审美意识,学会用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点画为主要内容教学,只是安排在“大楷本”上随意写上几页,应付检查而已;有些老师让学生放弃对古碑名帖的临摹,而是写写课文中的生字,抄写一些句子就完成任务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出“教学成果”。这些现象都使得书法课流于形式,自然而然形成了不良的品质习惯。

(二)书法师资缺乏突出,合格的书法老师为数甚少,这就使得书法课教学极不规范。绝大部分学校将书法课给其他学科的老师来应付。老师上课随心所欲,自己喜欢谁的字帖就教谁的,比如这位老师喜欢颜体,他就给所有的学生教这一本字帖,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不同个性;有的则是老师自己题写的楷书,让学生仿写,或者是学生自己随性写上几页,以便应付上头检查……这些情况使书法课教学效果极为不佳。

(三)适合少儿课堂的书法教材稀少。目前书店、市面上练字的教材虽多,但大多数并不适合做课堂上的教材。

三、开展书法课的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书法在中小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培养、提高、优化人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它依据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素质向能力的转换。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要求。而书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练习、创作、欣赏书法作品的过程就是感悟美、创造美和酝酿美的过程。因此,开展书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

(二)加大对书法课的投入,加强书法师资队伍建设。要想书法课真正走进课堂,师资力量和教学硬件是不可缺少的。而师资力量更是提高中小学生的书法水平的关键。因此,书法教育人才是当务之急,民心所向。这就需要教育部门、人事部门等统筹安排。我认为要把书法老师纳入编制,享受和其他老师一样的待遇,让书法老师能够安心教学;其次,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师范生书法方面的培养,把三笔字作为考试的内容,促进师范生书法水平的提高;再次,学校要加强在职中小学语文、美术老师的培训,例如,可以请一些著名书法家对老师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上正轨。

(三)教师要提高书法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写字氛围。首先,中小学生书法教育应按照系统、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教学。教师应该从古代和现代的书法教学吸取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好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结合他们现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有关书法家的趣事,激发他们爱好书法、学习书法的兴趣。

(四)学校要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奖惩措施。评价机制的建立对书法课也起着很大的的作用,现阶段的书法课,缺少评价机制和奖惩措施,有些教师可能认为书法课不考试,再加上中间环节缺少监督,老师教的怎样、学生效果怎样,这些都没人去评价,也没有相关惩罚或奖励措施,导致老师对书法课普遍不重视,教学成果得不到保证。因此,学校必须建立评价机制,制定奖惩措施。

第4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美术课应该为学生提供服务,应该面向所有学生,美术教学方法必须具有多样性、开放性的特征。美术课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提高美术课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动手动脑活动,培养对美术的爱好,从中得到启发。应该深入分析美术课的特征,根据特征确定教学方案,不能局限于教材,美术课教学应该生动有趣,教学方法应该丰富多样,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对此,我认为可做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以亲切自然的教态亲近学生,展现自我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好孩子。”要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教师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去促进和学生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沟通,共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使得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创造良好教学情景,展现美术课堂独特魅力

美术课堂是通过学生以个人和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并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制作、练习而获取知识的。如果将教学媒体多样化,就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来参与感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助于实施“寓教于乐”,增强教学效果。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通过美术的学习,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实现用美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塑造。

新课程强调尊重、帮助与引导。??美术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我在建立起学生学习美术课兴趣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引导他们用掌握的的美术知识去表现自己对事物、对生活、对美的感知,并激励学生积极的动手、动脑并放胆地去表现。这一表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过程,更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表现能力的发展。因而,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要安抚学生在学习中畏难情绪,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发挥想象,确立信心,使之在心灵上能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他们的表现欲。要强调的是,我们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得到肯定。

三、创设课堂文化情境,涵养学生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我尽可能的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这可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做到高效课堂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从开始就应引人入胜,让学生很快集中精力并对新课产生兴趣,因此我对新课的导入都做了精心的设计。我们知道,导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实质上,教学艺术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和运用教学方法时应有独特的创造性,教学才会成功,才能形成一种活跃、生动的教学气氛,给学生一种真正的艺术审美愉悦。

五、拓展美术教学空间,提升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高尚情感,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反映在美术教学上,就需要拓展教学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多一份自主创新的主动权,提高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因而,我在一些学习内容上做了一些尝试,就是只提要求,不讲方法,或只讲一种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去表现现实中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事物。我认为,这不但给了课堂教学更为广阔的空间,也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第5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34-01

数学在小学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它在生活中也是应用比较广的一门学科,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总是由于一些原因而达不到教学目的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教师都十分的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在数学的教学中一味的注重成绩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长生反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学化”、“书本化”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最大的问题。这里“教学化”指的是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只注重教,“书本化”指的是教师在小学数学只注重对课本上知识的传授。

二、解决“教学化”的方法

“教学化”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大诟病,在小学数学的教育中更是尤其严重,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在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中都注重教学的“教”而对于教学中的“学”的重视程度不高[1]。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只是机械性的记忆。要想解决小学数学中“教学化”的问题要从几点入手。

(一)改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但是对于教育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在教育中大多数把自己作为教育中的主体,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感受,使学生的学在学习中缺少兴趣。所以教师要通过反思改变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

(二)改变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角色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一直都是在听,他们只注重听课,很少在课上进行发问,一直都不是课堂的主体,要想改变课堂的“教学化”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转变,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主动去学习。

三、解决“书本化”的方法

“书本化”是现在教育中一个严重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则是更加的严重,大多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都只注重对于书本上知识的传授而忽略提高学生对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不到知识的作用,因此而厌学[2]。

教师在小数学课程中应该多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应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书本上知识的重要性,慢慢的喜欢上学习近而变成主动学习[3]。例如,在小学的课堂上进行钟表认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拿一个实物给学生进行演示,同时让每一个学生进行认识钟表的练习。让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再比如进行乘法运算的学习中,教师不要一味的让学生对乘法口诀进行背诵而是要结合生活进行教学,比如可以举例子菜市场的王阿姨买一斤白菜8角钱,小明买了8斤白菜应该给王阿姨多少钱,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事让学生们感觉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些改进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让他们对数学模型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看待问题时可以从数学的角度进行出发,对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在《替换的策略》的课程中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替换策略的本质,懂得在什么问题上可以进行等量替换。

(二)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的许多地方都十分的注重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要懂得尊重师长,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这种尊重我们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而不是因为惧怕而表面上尊重,更不能出现一些教师对学生进行“威胁”的现象,这样的情况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较轻松的气氛进行授课,在讲课的时候做一个和蔼的老师,在和同学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要成为他们之间的一员,减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通过这样的交流才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程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

教育是公平的,尤其是在一个班级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公平”,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适当的表扬,在许多的时候表扬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多一些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能行,给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平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更加的关注,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对于有进步的小学生教师要给予“小红旗”奖励,让学生们和自己比,通过脚踏实地学习而慢慢的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多玩好动的年龄,在课堂上也会有一些学生不听老师的话,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搞一些小动作,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就是教学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尽量的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比如在《平面图形的认识》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图形染上不同的颜色来吸引学生,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慢慢的让学生形成习惯。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上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要注重教学中的“学”让学生成为教育中的主体,注重师生关系的处理,适当的采用激励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赵启泰,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指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困境;解决路径

前言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小数教育改革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关键性学科,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会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发展带来直接影响。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来看,其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仍有诸多地方存在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实现新课程目标,解决小学数学教学困境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来说刻不容缓。

一、小学数学教学困境

(一)教师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这是体现其先进性的关键内容。然而由于我国受传统教育目标的影响较为深远,这使得“唯分数论”的教学理念仍然占据着当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即使新课改已经全面落实,但其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直接关系。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事业当中长时间占据主要地位,这让许多教师已经对其产生了足够的认同感,一旦这种认同感得以幸存,那么他们在观念上很难彻底的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影响,这使得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新课改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出现差异,教师自然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较为困难。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教师作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引导者,其肩负着将知识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类型繁多,因此教师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将数学知识最为全面的展现给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学习、快乐学习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主流方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并没有开展这些方法,这使得新课改教学目标很难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得以实现。

(三)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良好的教学评价能够为教学效果带来提升,因此重视教学评价,发挥出教学评价的作用,成为了新课程改革当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仍存在部分教师不够重视教学评价的情况,简单的“√”与“×”和分数的高低成为了小学数学重要的教学评价手段。在这种错误的教学评价理念下,学生虽然能够知道自己解题的对错,但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错在哪,这根本无法解决学生错误的根源,因此此种教学评价意义并不大。另外,这种教学评价方法会对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造成打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数学后进生出现的几率,因此改变教学评价方法已经变得刻不容缓。

二、小学数学教学解决路径

(一)加大数学教学目标研究

加大对数学教学目标的研究是一名合格小学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时刻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并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此来改善和推动教学事业的进步,为学生提供最为科学的教学服务。针对新课程改革当中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以及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从而更好的认识到传统教育理念下“唯分数论”的不足之处,并能够将其逐渐与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脱离开来,从根本上为学生构建起一个科学、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入到数学知识当中去,依靠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来完成数学知识学习,为他们数学素质的提升带来支持。

(二)更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展示数学知识的途径,其是否科学有效会对教学效果带来直接影响。在新课改开展以后,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都是典型代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尝试多采取这些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以便更好的展现数学知识,为数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带来支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深入的了解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与适用性,以此来进行科学的选择,保证数学教学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的发挥出积极作用。

(三)开展科学教学评价工作

科学的教学评价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还能够建立起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基于对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我认为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以“全面鼓励”策略来进行评价。所谓“全面鼓励”是指无论学生做到对与错都要对其进行鼓励,以此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对存在错误的学生进行引导,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以随堂测试为例,我会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做的非常好!很棒!”等词语进行评价,对于解答错误的学生我则会说“做的不错!有进步!”紧接着我会说“不过如果你能在第二步(第N步)的计算式,再认真一些就好了……”以此来引出学生的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指导,最终完成教学评价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其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推动小数数学教育事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通过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绝大部分因素来自于教师,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提升,为小学数学教学行为的有效展开带来支持,也为更好的实现小学数学教育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重要性

1 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一词最早在《周易》中出现,它的解释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此,人文也。”之后我国《辞海》中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人文”一词的理解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人文”就是追求健康与进步,坚守道义和向往真善美的文化;“人文”就是基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去认识人、认识社会和世界。

人文素养是一种自我的修养,是一种生活的质量,是人生存在社会上的一种品位。人文素养也是个体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了解和传承,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三部分组成。人文知识一般包括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等人文科学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学习获得,而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人文性和理性,人文性强调人的尊严,理性是指超越一般动物的“我”,寻求生命的意义,即人文精神是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价值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获得。人文行为是人文精神的外化,人文精神的高度决定了人文行为的高度。①研究者谢保国在《教师与人文素养》一文中对人文素养的精辟论述是:“人文素养,凝聚着涵盖着人类先进优秀的哲学理念与创新的规律与法则,同时也集中着升华着人们优雅的审美理想与情趣,方法与技巧;人文素养,培育着激励着人的高雅精神境界与不朽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是人心的和顺,思维的自由,爱心的凝结;人文素养,是知识的精华,也是驾驭知识的本领,是学问的汇集,也是提炼学生的慧思,是形象体系的呈现与创造,也是体验领悟形象体系的妙悟,是学术视界的范围与物象,更是提升学术视界的通道与聚焦。”可以说,人文素养是一座富丽堂皇的精神大厦,是人类应该永远攀登不止的山峰。②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具有平等民主的理念和关注生命的意识,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具有超越功利的清高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具有优良的反思意识和宽广的教育视野等等。

2 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

2.1 人文知识结构先天不足

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本组成元素。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师80%来自于师范学院,少部分来自于师范专科学校或非师范学校,从近几年开始已经有少数师范本科生加入到小学数学教师队伍中来。来自师范学校的坚持上数学的是理科比较好的毕业生,由于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久而久之远离人文科学的学习,更无培养人文科学兴趣的可能,再加上师范学校和师范专科学校课程设置的欠缺,导致师范生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美学知识等人文知识的贫乏。没有人文知识的积淀,人文精神、人文行为便无从谈起,更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2 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无论他们的个体素质高低,是否具有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然而,由于受当今市场经济的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教书育人的观念逐渐淡薄,主要体现在:(1)缺乏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不知道自己的教育使命和责任是什么,只是为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教书只是完成任务,根本不管学生将来的精神面貌如何、生存方式如何,根本不管学生将来是否有道德、有能力、有理想、有信心、有爱心、有尊严、有修养等等。(2)缺乏对教育理想的追求。不少小学数学教师,上数学就只管上数学,越上越让小学生畏惧数学,没有静下心来反思学生畏惧数学的原因是什么,更不愿意花时间去思考什么是教育的真谛、什么是教育的源头、什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如何造就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下一代等。(3)缺乏维护教育公平的意识。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功利思想严重,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关心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关注教育机会的平等,甚至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出身、不同智力、不同性格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地对待。(4)缺乏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的理念。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教数学就只教数学教材,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内涵没有真正理解,对教材和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课程资源视而不见,不具备以学生生存为本和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5)缺乏善待学生的宽容之心。教师的权威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师心目中还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他们不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与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沮丧的心情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不能以心对心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矛盾。

2.3 人格魅力大打折扣

大量资料显示,现代小学生畏惧数学的人数越来越多,除了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的原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古板的、抽象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所致。大量事实证明,现代小学生不喜欢上课古板、方法单一的数学老师,而是喜欢那些知识渊博、上课幽默、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而且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数学老师。由此看来,小学数学教师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将无限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

3 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3.1 数学学科本身的需要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理性,感受数学人文;通过数学学习,领悟数学思维的精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朝着全面发展的人更进一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教育有人文教育的功能,数学教育是一个由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组成的统一体,担负着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任务,而数学教师又是决定数学教育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人物,再加上小学阶段又是一个人一生中人格的塑造、人文精神的熏陶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人文素养比提高其专业素养更重要。

3.2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③可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因此,推进数学课程改革,重心就落在有效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上,尤其是人文素养的提升,因为人文素养在人的整体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缺失,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

3.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而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培养人的抽象思维和数理逻辑为主,教给人一种严肃的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在数学理论框架中,一切都是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展开的,所以,数学教学一开始就只注重定义、公式、原理,乃至学科自身的逻辑,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使得我们目前的数学教育变得非常枯燥。④那么,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要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要求,提升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乃是当务之急。因为教师是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担负着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与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加强教师人文素养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3.4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首先具备数学专业知识,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拥有人文科学的知识和人文精神,而人文精神体现在:对生命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自然和文化传统的关怀;对不同观念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和热情,这些都属于人文素养的组成部分。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有相应的文化素养,只有当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习惯并体现于教师职业生涯时,知识才能成为教师的个人的素养。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是学生的一面旗帜,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文载体。如果教师具有了较深厚、较宽广和丰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会提升学术视野,而且能基于对每一位学生身心状态和成长需求的悉心解读,在学生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定环境中,寻找适当的方式和途径,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因此,只有小学数学教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小学数学能师、经师甚至名师。

总之,作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在学生中才有威信,才能高效地完成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任务,也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他们的重任。

注释:

①熊英.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与重构[J].高等函授学报,2010(9).

②刘胜英,等.加强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探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校学报,2008(4).

③王怀民,等.关于数学教师文化修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第8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效率 提升 策略

一、小学教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育改革以实践而言在教育中取得越加重要的作用,作为改革系统工程之中的生力军,取得了活力课堂,高效课堂,自主课堂的成绩。以当下教学来说,普遍为低产出,高投入,轻实质,重形式的教学方法,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一)、重视抽象的逻辑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引发出重抽象轻视形的现象,引发了学生动手能力不足。针对教学来说,众多的人认为针对数学这门富含逻辑性的学科,理所当然应注重逻辑思维培养。但根据小学生认知规律可得,在小学印象中,最主要的就是形象思维,进而才是逻辑思维。但在教学之中,已经产生了“越位”现象,在小学教育之中,教师家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考能力,并形成一种定势,进而学生也形成一种定势。以数量关系为例,在学习中让学生死背公式,如:路程=速度×时间等。

(二)轻思考过程,重结果

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我们很难听教师对学生询问思考过程,重视的是结果的对错,而忽视了思考过程,普遍教师针对学生出错原因也很少思考,引导了学生在做题中注重结果,哪怕出现了猜题的行为,忽略了做题的正确思路。

(三)重书本,轻实践

在数学教育之中,教师往往以教参为教学目标,把书本知识进行详细剖析解读,从而使得学生书本基础很扎实。但在实际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让同学在数学课上画一画,折一折,以生活常识中的例子为原型,进行讲述,充分的带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重书本,轻实践所带来的教学问题覆盖在普遍的学校之中,我们可以咨询每个学生电线杆之上的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他们肯定会告诉你:不知道,但倘若你直接问三角形有什么作用,他们会说:稳定性。这种的教学直接导致了知识不能和教学挂钩,导致学生脱离现实的同时,不能融入生活。

二、小学数学教育效率提升策略

(一)设置情境,引出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 “创设情境”是常用的策略,但也是经常被疏忽的策略。这种情景可以解决学生具象思维和数学抽象思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曾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是数学的教育,更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发展和互动交往的过程。由此,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以司马光砸缸为例,老师给学生播放司马光砸缸的视频,并询问小学生如何救出掉入缸中的小朋友,并在小朋友踊跃发言之中,坦言,这就是一种 “策略”。并向同学们阐释,策略就是方法,就是谋略,咨询小学生是否能举例说明策略? 进而揭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联系生活,探究策略

针对书本教学之中的问题杂乱无章的现象,为了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了解,可以以日常生活问题为探究根本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中联系生活,按照生活经验进行重新组合排列,进而形成了合理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探索之中,回顾以往知识,进行解答,并在教学设计中,老师也应该选好切入点,找寻最佳数学素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现了解,实践和知识的形成。并从条件方面入手,感受分析法和综合法,形成针对题目的策略体验探究。并让学生回顾整个过程,通过比较,经历对探究知识的完整认识,进而积累经验,引发数学思考。

(三)通过模型,提高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学具,变被动为主动,变抽象为直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造高校,轻松,自然的学习效果。以 “长方体认识”为例,以模具的形式,要求学生动手测量,通过比一比,数一数,量一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长方体的特征,最终引发学生牢记12个棱,相对棱相等且平行,长方体相对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如此一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性,发挥主体作用,并提高思维能力,自己研究,得出结论,培养了学生探索意识,发现意识,动手意识,顺利完成任务量。

(四)实践操作,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加入实践操作的方法,可以将具体事物的接触和观察转换为和感性认识,再将感性认识转变为抽象人士,进而引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解决实际问题”“性质和公式的推导”“图形的认识” “认数与计算”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以实践的方式展开,从而验证结论正确性和教会学生探索问题方法。

在“圆的面积计算”时,可以采用回顾的方法,先回顾之前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接着提出“能否用之前学过的方法,来推倒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动手能力,倡导他们做自己所想的,同学们做他们所想,之后通过以上种种,将圆形图片寻找出来,将圆沿直径剪成相等的2份,并形成若干小扇形,进行拼图展示,从而让学生去发现,推导,进而加深对公式理解,提高教育效率。

(五)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育在工作中要不断完善现有机制,并学习先进理念,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日常规范的完善,注重细节。需要注意引导过程,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现探索,发动学生主动认识发现新事物。并围绕教学重点产生质疑,和关键点的提问,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引发思考,其次需要注意在引导过程之中,质疑要具备启发性,注重新旧知识的回顾,避免一问一答的情况出现。

小结

有效性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主体出发,全面落实数学教育目标,提高课堂知识学生综合驾驭能力,提升数学教学中设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探索,不懈探索,并改进当前教育方法,实现教育效率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敏茹. 浅谈新课程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陕西教育.2012 (07).08

[2] 徐阿林.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数学教育.2009(03).05

[3] 吴海荣,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分析 [J].数学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4] 陈晨,让师生合作走进数学课堂 [J].才智.2011年19期

第9篇: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育专业 研究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专业的数学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较强的实践适应能力的专业教育人才。自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对教育的理论探索研究和实践教学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小学数学教育领域的领航者,对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发展进行探讨,是彻底贯彻落实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教育课程改革中增添教育活力,提升改革创新性的重要方式。

1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背景

1.1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要求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以灵活开放的教育过程和良好的教育效果为目标,以现阶段社会集中反映的教育问题为主要改革方面,树立科学新颖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教师的培养入手,贯彻教育课程改革精神,为日后教学的新形势奠定良好的基础,推进教育专业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和发展。

1.2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目的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只有明确培养的目的才能有方向的进行好研究和发展工作。小学数学教育专业是未来教育工作的实践者,是未来青少年数学启蒙工作的领导者,关系着我国未来的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做好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发展,旨在对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现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根据教育目的,确定合适的研究发展方向。

2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现状

2.1实践适应性不强

现阶段高校对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仍处于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的阶段,培养计划中虽然有实践环节,但在实践中的教学指导效果较差,学生多为单纯的进行实践活动,高校教师没有充分的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教学环节进行把握。在真正进入岗位工作后,小学生的课堂控制较为困难,对于组织课堂、随机应变的要求较高,工作后的适应期较长,这势必会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造成影响。

2.2教学创新效果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授课模式和组织模式随着现代青少年精神文化状态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应当有所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趣味性不强,孩子们大多处于任务性而学习,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过于乏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孩子们丧失对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发展势必会造成阻碍。小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阶段,课堂的组织效果不易控制,教师如果在初期管理不得当,在后期甚至会出现失控的状态,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状态。

2.3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到位

在现代的小学教学中,常常出现小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作业难度较大,作业题目古怪离奇的现象,社会对这种现象较为不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规划时,由于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到位,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做的课程设计多通过大量的做题和抄写等方法来进行。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在教学效果上也没有较大的突破,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培养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发展

3.1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

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应当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教师在学生的实践中应当发挥指导作用,纠正学生的不合理行为,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理论知识的作用,同时引导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思索方法,帮助学生在日后的岗位工作中能够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以顺应小学阶段的管理方法推进数学知识的教学,保障教学效果。

3.2鼓励和引导小学数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教学观念

高校在对小学数学专业进行培养时,应当根据当今时代具体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对于教学和组织管理形式进行探索和创新。高校所培养的小学数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小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普及数学知识的具体实施者,[2]培养学生的创新教学观念,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思索和探讨,促进高效的教学模式和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出现。

3.3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时代的教育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也随之发展并在不断的纠正与优化中越来越科学。对于教师来说,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对自身教学模式的确定以及对教学目标的理解,现代高校所培养出的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坚定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多角度培养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以及时代需求的增加,人们对于教育工作给予了普遍的重视,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尽管相关改革和试验举措不断推行,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对其教育效果的要求。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研究入手,了解在小学教师培养阶段所存在的问题,明确对小学教师的期望和要求,探讨和研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旨在为我国小学教育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带来新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