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环保意识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意识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保意识目的

第1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关键词】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注意事项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也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最后技术把关环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环境监测依法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的直接途径,是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在项目建成后试生产阶段进行,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与测试。

2001年环境管理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环保部原环保总局第13号令)的规定,依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的手段,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部门要求的管理方式。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不断增加,验收监测管理和技术队伍不断扩大,同时也存在人员新老交替、各地技术及理论水平不均衡等现象。本文就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过程中所经历的需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

一、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质量控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质量控制是一项基础工作,只有在质量上得到了保证才能体现出验收监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为环境管理起到技术支撑作用。

1.1 监测站的计量认证工作

我国计量法中规定,一个监测站(实验室)对外出具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的前提是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计量认证工作,在取得了计量认证资质后方可进行各种监测工作。

另外务必保证参与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的各种监测项目在通过的计量认证资质中有所包含的。没有包含的也应按计量认证规定来实施扩项等相关工作来保证所出具的监测数据和监测报告准确可靠。因此在出具的验收监测报告上必须有计量认证的标识作以保证。

1.2 人员情况

参加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现场监测、采样、分析和方案及报告编制人员,均要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证上岗。尤其是验收监测方案和报告编制人员,还有项目负责人均应具备由国家环保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培训合格证书。技术人员最好是学环境工程的,审核人知识点要全面一些。

1.3 设备情况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均要由有资质的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并出具合格的仪器设备检定证书方可使用。不能够进行检定的仪器设备也需通过自校准可比对等方式并充分按国家量值溯源要求进行认定。将所有的检定证书或有效的认定材料复印件随仪器设备一起携带。

1.4 监测方法及标准规范的使用

监测方法务必是现用可行的国家已出版并已实施的标准方法,也就是计量认证已认证的监测项目及方法。所有标准规范也务必是国家现用可行的,另外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单行本务必已存档的。一般情况下,应以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所执行的环境标准作为验收阶段的验收标准。如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批复文件中,有特别要求的,应当按照批复文件的要求进行验收。如出现新标准时对水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校核,说明是否能满足新标准的要求,如果出现满足原标准,但不能满足新标准的情况,可以通过验收,但应在建议中提出验收后继续改进的建议。

1.5 监测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分析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按国家有关规定、监测技术规范和有关质量控制手册进行。

(1)水质监测分析:采样过程中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在分析的同时做10%质控样品分析;对无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若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可在分析的同时加做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2)气体监测分析:采样器在进现场前对气体分析、采样器流量计等进行校核;采样过程中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

(3)噪声监测分析:监测时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声级计。

(4)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采样过程中采集不少于10%的平行样;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加不少于10%的平行样;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同时做不少于10%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对不可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可以做加标回收样品的项目,同时做不少于10%的加标回收样品。

这些方法也应是每次监测均要实施并有明晰的原始记录的进行存档,在报告中也要有所说明的。

1.6 记录和报告的质量控制

验收监测的采样记录及分析测试结果、报告等,按国家标准和监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和填报,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三级审核。

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中风险防范工作重点

2.1 审核清洁生产情况

清洁工艺应符合:选用高效、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工艺过程配置合理,高效设备,能量消耗低,副产物少,新鲜用水量水,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中间物料循环利用、三废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安全可靠程度高,生产过程运行稳定,

清洁原辅材料及能源应符合:根据实际可能合理选用原辅材料,利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新能源,提倡常规燃料的清洁化使用

清洁的产品应符合:产品质量保证,合理利用产品功能和寿命期,合理包装,包装材料易于回收、复用及再生。

2.2 检查防范措施的可行性

根据环评中对风险评价的结果,按照环境风险管理部门提出的要求,检查企业制订的风险管理计划和防范措施.是否对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确定有效的控制技术、管理程序。

2.3 检查防范措施的针对性

要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要求,检查企业对四类142种爆炸性、易燃性、活性化学物质、有毒化学品中,所涉及到的如在氧化、还原、硝化、磺化、烷基化、氯化、电解、聚合、催化、裂解、焦化等过程中,是否具有明确的防范措施。

2.4检查防范措施的到位情况

核实应急救援工作是否准备充分,按应急预案基本内容检查:装置区、贮罐区、环境保护目标等是否划为应急计划区;机构、人员、设施、设备与器材等是否已到位;规定预案的级别及分级响应程序是否合理;报警、通讯联络和交通管制等保障措施是否有力;应急监测为指挥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准备情况;现场、邻近区域的防护、清除污染、善后处理,恢复措施情况;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撤离组织计划及医疗救护准备情况;对邻近地区开展公众教育、培训和有关信息准备情况。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监测方案及编写报告

3.1 编制验收监测方案需要注意的问题

建设项目环境监测方案编制是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规范监测方案编制是提高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了减少监测的人为误差和随意性,提高监测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监测部门接到委托任务后,首先要明确项目负责人,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编制验收监测方案。编制验收监测方案时需注意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和初步设计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这些需在验收监测方案中列表对照说明。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选择要正确,一般验收监测评价标准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为准,如果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执行的标准在验收监测之前有修订变动或者废止有新的标准,即环评当时适用的标准与现行的标准有不一致,在与原环评审批部门充分对接沟通的基础上,可以执行由原环评审批部门确认的新标准。验收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选择要合理。一般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分析,选取该建设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并根据技术规范要求选择监测频次,如有总量控制要求,则监测频次可以增加。环境管理检查内容要反映项目特性,筛选出主要环境因子,确定调点。验收监测方案需报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3.2 编写监测报告需注意的问题

验收监测报告是以验收监测方案为基础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行情况检查的反映和总结,是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最重要依据。编写验收监测报告时需注意建设项目实际建成与初步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批复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异,在验收监测报告中说明;验收监测的执行标准及其应用要合理;验收监测结果的评价要准确,一般除了对各种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结果是否达标进行评价分析外,还要有对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即生产设施)配套建设的污染防治设施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进行评价;对于总量监测指标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核算;环境管理检查结果要详细、公正;发现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议。报告中时刻注意有效数字的使用和保留的小数点位数。

以上为在验收监测中需注意的事项,针对这些需注意的得到重视,相信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一定起到它仍有的作用。公众环境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第2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关键词: 绿色体育 环保意识 实施途径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只关注体育知识的传授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致使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然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要提高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逐渐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下面就讨论实施绿色体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途径。

一、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还可以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重视对教育环境的创建。在体育教学中,优美、舒适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项目的学习当中。另外,教师还要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和谐性。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要平等看待每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教学。

二、做好体育场地的建设工作

体育教学的课堂一般在室外,体育场地和设备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体育场地建设好了,自然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标准的足球场和篮球场、美丽的操场、整洁的体育馆等,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育场地和设备是无声的教材,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好,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要适当将环保理念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如爱护体育设施、文明参加锻炼等,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将环保教育与体育课堂相结合

(一)将环保教育和课堂内容相结合

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比如在进行乒乓球项目的教学时,教育学生不能将打破的球和坏掉的球拍乱扔。在活动完成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打破的球和坏掉的球拍都是塑料,扔掉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危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让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样,在进行足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草坪保护的重要性。

(二)将环保教育和体育知识相结合

教师可以在传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环保知识渗透其中。比如在讲解健康的含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生活方式,明确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如教育他们不要接触烟酒、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等。在讲解跑步的原理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跑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要调整好呼吸,在远离噪音、车辆和人流的地点进行跑步等。在进行竞赛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介绍历届比赛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取得的节能环保的成效,并且让学生理解北京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的含义,从而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将环保教育和天气变化相结合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天气变化,结合我国常出现的自然灾害,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如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大风天气,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我国沙尘暴现象频繁出现的原因;遇上晴朗的天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臭氧层的重要作用;遇到下雨天,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酸雨出现的原因和危害;遇上寒冷的天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寒潮对河流和农作物的影响。思考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环境变化对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价值。

(四)将环保教育和环保活动相结合

在进行体育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开展一些环保活动。比如在学习篮球、排球等项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篮球场地和排球场地进行清扫;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操场的跑道进行清理;在进行跳远项目的练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沙坑进行水淋处理,避免出现大量灰尘。通过环保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环境保护的习惯。

四、开展与环保相关的课外活动

在体育教学课堂之外,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和班级可以利用黑板报进行环保知识、环保措施和环保重要性的宣传。学生要根据要求完成对教室和校园的清洁工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夏令营和实践拓展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召开运动会或其他集体活动时,要进行精神文明班级的评比,对于卫生保持良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利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节日开展环保教育,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开办与环保有关的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学习环保知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环保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将环保知识与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实施绿色体育教育,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涂涓.实施绿色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环保意识[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06).

[2]杜芳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09(03).

第3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关键词】中学化学;环保意识;渗透;方法行动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势在必行。化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必要的,效果是好的。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有利于理解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符合素质教育中教学改革的要求,是培育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方法之一。环保教育是一个系统教育,需要许多人不懈的努力,我愿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推进环保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高素质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技能的新型人才而努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呢?下面浅谈一下本人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意识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把它科学地、巧妙地渗透各章节的教学之中,使学生明白,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要尽可能多举些事例,以生动、活泼的形象教育为主,适度地渗透环保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环保渗透意识:学习“空气组成”的知识时,除了给学生讲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还列举了1995年6月20日我国上海市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和日本“四日气喘病”等污染事件;在学习“氧气”后利用教材对“臭氧”的介绍,指出空调等的使用,已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导致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致使癌症发病率增加,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还利用卫星拍摄的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照片,以及环境污染对人类造成危害的漫画等,形象地告诉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材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知识学习后,给学生介绍“温室效应”的形成、事实、危害。在讲《水》一章时,淡水资源的危机、水体的污染便可蕴涵其中: 现在的颍河以沙河为主源故统称“沙颍河”,沙颍河流经周口市、阜阳市并入另一支流泉河,再经颍上县,后注入淮河。淮河污染治理工作历经10年,结果污染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而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的一级支流,全长618公里,流域面积40000多平方公里,其水质对淮河有直接的影响。从全球来看,淡水资源短缺,分布又不均匀,而水污染又在进一步加剧,造成淡水供需矛盾尖锐。这样尽可能地让学生认识到污染给人类造成的极大危害,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保护自身生存环境的重要性。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关注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二、渗透环保意识应与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渗透环保意识。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当适当渗透环保方面的内容。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环保,所以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保意识应则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刚接触化学,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虽然所做实验毒性不大,但为了加深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没有废水回收流程这一前提下,每次学生实验都提供一个回收仪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再行排放。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面。这样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比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时,强调硫的用量并在集气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液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同时,也注意改进实验装置,以吸收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硫酸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教师应关注环保方面的有关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把环境科学的发展动态传递给学生,做到实验与渗透环保意识的有机结合。

三、利用课外活动,推进学生的环保行动,从中渗透环保意识

第4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绝大多数与化学有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空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都是化学物质造成的。)要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环境教育,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保护环境是一种社会公德,污染环境是一种公害的观念。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基础。在中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光荣任务,化学教师更应以环境教育为己任,为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人通过多年教学研究,总结出以教材为线索、以实验为探究、以高考命题为导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意识体系。

一、以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的内容为线索

化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联系极为密切,环境保护与许多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在现行化学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氧化物、悬浮颗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砷、汞、铬、铅等)、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氯化物、氟化物、酚类。此外,对水体造成污染的还有病原体污染、悬浮固体物污染、热污染、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污染、合成洗涤剂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等。卤素及氯碱工业章节中污染环境的有氯气、氟化物、卤化物(氟利昂、多氯联苯);氧族中污染物有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氮族中的污染物有形成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的氮氧化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有机化学中的污染物有甲醛、化学纤维、橡胶制品、白色污染的杀手――塑料等。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应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如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建筑材料,改变地球气候;水污染的危害为污染水源,改变水质,加剧水资源危机。其次,应使学生初步了解治理污染的原理和方法,如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有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布局,制定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等;防治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水的任意排放。

通过以上对教材中环保问题的梳理,使学生树立起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以有关环保的实验为探究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可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

1.对实验过程的探究

对氯气性质的实验实行实验反应过程全封闭,无污染,使多余氯气得以处理,符合环保要求,整个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使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2.对实验装置的探究

对Y型管和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配套制取有害气体实验装置实行封闭体系的实验环境,使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完全得到控制,从而产生无污染效果,由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不仅是教材编者的思想,同时也应该作为一种科学思想传递给学生。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利用了大量篇幅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从而帮学生形成从绿色化学视角看问题的习惯,进而培养其设计方案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了环保意识。

三、以近几年有关环保的高考命题为导向

学生学习不但要有兴趣支持,而且要有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支持。学生往往对一些针对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知识更容易引起注意。《考试大纲》也明确规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2007年全国高考化学第Ⅰ卷选择题中考查了环境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化学卷中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第30题⑴对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涉及了环保内容,这将成为以后STS命题的发展方向。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中第8题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方法、新型细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锡制品的保存条件、常见能源等试题的考查,能引起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从无机化工题考查的环保问题,体现了高考新热点。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第24题:二氧化锰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第27题: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品石膏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体现了环保的重要性。

从以上高考命题来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考为导向,引导学生注重环保问题,树立更深层次的环保意识。

四、以环境保护为教学目的

第5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摘 要:在高中化学新课标里明确建议化学科学的学习要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内容和素材,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行为。

关键词:环保意识;环保教育;绿色化学

化学科学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材料,而伴随它的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引起的区域性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而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的最佳选择是走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高中化学新课标里明确建议化学科学的学习要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所以化学新课标教材中增加了丰富的环保教育内容和形式多样的环保教育素材,在教学中注意挖掘并充分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使学生们产生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行为。

一、通过环境污染事例激发环保意识

正处于思维发展活跃时期的中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新现象,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环境污染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紧迫性,树立绿色化学思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一)结合历史上环境污染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教育学生,如世界十大环境污染事件等;(二)利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教育学生,如2010年7月,福建省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2009年8月湖南浏阳镉污染事件;2009年8月,湖南武冈县文坪镇、司马冲镇因工厂污染,导致上千儿童血铅超标;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三)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环保教育,如化肥、农药的大量施用,各种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及各种癌症病人的增多,很多大城市的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充斥于河道和路边的“白色污染”,气候反常及温室效应等。

二、利用化学教材中环保材料和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在高中新课程教材中将环保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教育形式多样、材料内容丰富,充分利用教材中各种形式的环保教育内容、挖掘教育价值,精心组织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社会与环境协同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化环保内涵。(一)在物质性质的学习中突出其对环境的影响,如碳的氧化物CO、CO2、硫的氧化物SO2、SO3;氮的氧化物NO、NO2,卤素及其化合物Cl2、氟氯烃及重金属的盐:CuSO4、Hg(NO3)2、AgNO3等。(二)在化工生产中突出环保教育,如氯碱工业中对氯气的收集和处理,工业制硫酸和硝酸过程中对尾气的处理,金属冶炼中对废气废渣的处理,电解电镀中对废液的处理等等都是先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三)通过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科学史话、科学探究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进行环保教育。(四)通过化学习题深化环保认识拓展环保教育,在教材中习题题目涉及化学反应、物质制备、物质性质检验、分离提纯等过程和结果对环境的影响。

三、利用化学实验培养环保意识

新教材将化学实验分散在每一个知识板块里,增加了实验设计和自主探究实验,突出了化学科学的实验性、科学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变换实验内容、创新实验方法,追求绿色化学,培B环保意识。(一)规范演示实验、突出环保教学。演示实验直观、简便、现象明显,要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认识污染物的危害,如重金属离子的污染、一些离子生成沉淀、一些物质颜色的变化和一些反应生成气体的气味等,所以演示实验时应注意对有害有毒腐蚀性的物质的取用和使用(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汞)、制取气体和收集气体装置中气密性的检查以防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实验后尾气的吸收处理或净化排放及废液的回收等。(二)培养学生自主实验、引导学生实践环保理念。如改变实验内容及实验操作方法、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等,借此鼓励引导学生思考对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方法,在实验室自主实施实验并在组内组外互评环境保护方面的优缺点;又如实验室药品的分类摆放、垃圾处理、卫生扫除等为主题的小环境治理,达到创新、分析、实践的环保目的。(三)组织参与探究实验、形成自觉环保习惯。精心组织以环保为主题的探究实验,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如探究校园或家庭废弃物的种类及处理方法;探究河水污染物的化学成分、对人类的危害及处理方法;探究农药化肥的施用;探究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及处理等等。

四、举办活动拓展环保教育促进形成环保意识

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而举办环保教育活动则能促进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举办一些日常生活中变废为宝的创造发明和科技成果展,举行环保知识辩论大赛等来进行环保教育。(二)利用身边的化学和现实生活进行自我环保教育,如居室内甲醛等气体的成分测试、教室卫生扫除、空气成分分析实验、美化校园环境等活动。(三)做环保监督员、评选环保模范、评选环保班级等。

第6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关键词:价值观 环保意识 绿色购买行为

引言

消费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王国猛等,2010)。消费者购买行为是影响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绿色购买行为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对策(王国猛等,2010)。

价值观是判断什么是重要的能力,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好的、重要的、有用的或适合的(T. Ramayah et al.,2010)。因此,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会受到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开始重视环保问题。我国已经对消费者行为有一定的研究,例如王国猛等(2010)对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及环境价值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黎建新(2006)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龚继红等(2012)对绿色购买行为中绿色信息影响效应的研究;孙剑等(2010)对绿色食品信息、价值属性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但价值观、环保意识作为消费者内在对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在国内还存在不足。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价值观、意识和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

研究变量分析

价值观。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不同的价值观必然导致不同的行为。Follows(2000)定义了三种价值观:自我超越、保守型和自我提升价值观 。自我超越是由反映促使人们超越自私程度的价值观组成。保守型反映了维持现状的要求,而且它确保了与他人、体制和传统的关系。自我提升反映了人们加强他们自身个人兴趣的程度。

环保意识。意识是感觉、感情、动机等精神因素的总和,是个体对自己状况和活动的认识,人借助自我意识来分析思想和行动,并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监督和控制。因此意识直接影响行为。大数学者认为环保意识就是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主观认识以及行为倾向。

绿色购买行为。综合一些学者的观点,绿色购买行为应该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考虑到产品的环保属性,即指对绿色产品的购买行为(黎建新,2006)。

研究模型与假设

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提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理论模型(见图1)。

价值观与意识。人的价值观是在家庭和社会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因此,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识。因此,提出假设H1:价值观对环保意识有正向影响。

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目前,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绿色消费已经得到全社会关注。个人价值观影响着人的行为,提出假设H2:价值观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

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意识作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内在因素,必然会对其构成影响。因此,提出假设H3:意识对绿色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

研究方法

(一)样本收集

本文以江苏省消费者为对象,共发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0%。其中,男性125人,女性145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6.3%、53.7%;18岁以下7人,18-44岁183人,44-59岁59人,60岁以上21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6%、67.8%、21.8%、 7.8%;家庭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下:16人,800-1499:29人,1500-2999:7人,3000-5000:83人,5000元以上45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5.9%、10.7%、35.9%、30.7%、16.7%;大专及以下97人,本科96人,研究生76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3%、35.6%、28.1%;学生86人,老师40人,企业职员83人,公务员26人,其他33人,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1.8%、14.9%、30.7%、9.6%、13%。

(二)变量设定与测度

价值观主要涉及自我超越、保守型和自我提升3个指标,环保意识4个题项,绿色购买行为包括4个题项。各观测变量运用李克特的5级量表测度。

(三)主要分析方法

运用SPSS分析价值观与环保意识关系、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环保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关系。通过考察回归系数、回归方程系数等,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

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与信度检验

研究表明α系数检验标准为:0.6-0.65(最好不要),0.65-0.7(最小接受值),0.70-0.80(相当好),0.8-0.9(非常好)(Devellis R F,1991)。本文研究发现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的α分别为0.79、0.822和0.8。总体α达到0.881,系数均超过 0.7,表明量表有良好的信度。探索性因子表明累积解释达到64%,各指标项旋转因子载荷均超过0.6,且KMO为0.849,P

(二)均值、标准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

为考察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的关系,对各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价值观与环保意识、价值观与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与绿色购买行为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24、0.401、0.542,这表明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三项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由结果可以看出,除对电池担忧、会为绿色产品支付更多、会由于生态原因转买其他产品和自我提升价值观以外,价值观、环保意识和绿色购买行为各因素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各指标标准差数据不大,指标间差别也较小,这表明调查数据内部收敛性很好。Pearson相关系数中,大多没超过0.6可知,本量表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三)回归分析与假设验证

本文以价值观为自变量,环保意识、绿色购买行为为因变量;以环保意识为自变量,绿色购买行为为因变量运用回归分析法来检验理论假设。

1.价值观对环保意识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表1回归结果①表明,对电池污染担忧受三种价值观的影响都比较大。②表明,三种价值观都对会去买可循环利用的商品有影响,但自我提升的影响较自我超越与保守型的影响小。③表明,两种相同的产品,会选择危害较小的产品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的影响较大,自我提升对其没有影响。④表明,会避免购买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受三种价值观的影响,但保守型价值观较其他两种价值观的影响要小一些。四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程度(P

2.价值观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由表2结果⑤可知,三种价值观均对以后会买绿色产品有较大影响。⑥表明,三种价值观均对会推荐他们购买绿色产品有影响,但自我提升相对较小。⑦表明,消费者会为绿色产品付出额外的努力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价值观的影响,自我提升价值观对其没有影响。⑧表明,消费者由于环境原因购买其他产品受自我超越和保守型价值观的影响,但不受自我提升价值观的影响。四项的F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3.环保意识对绿色购买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与结果。由表3可知,环保意识各变量对绿色购买行为各变量均有较大的影响,而且F值达到极显著水平(P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实证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价值观对环保意识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升个人的价值观能有效的加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价值观对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升个人价值观,可以促进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环保意识对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强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可以促进消费者的绿色购买行为。

消费是导致环境污染的源头,所以绿色购买行为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绿色购买行为的研究也就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结果表明,影响消费者最大的节目是新闻,其次是公益广告和披露性节目。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在政策方面,可以增加环保性公益广告的投入,以此来加强消费者环保意识,继而达到促进绿色购买行为的目的;环保部门加大对企业环保行为的透明度,公正地公布各个企业的环保行为,在新闻和披露性节目中增加对污染企业的报道,让消费者清楚了解各企业产品的污染情况,为他们的购买行为提供参考;媒体对环境情况报道,使消费者了解现在的环境情况,提高其环境危机感,以此来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价值观和环保意识都是长期形成的,所以要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一种科学的消费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个人价值观、环境态度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24(4)

2.王国猛,黎建新,廖水香等.环境价值观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

3.T. Ramayah, Jason Wai Chow Lee, Osman Mohamad. Green product purchase intention: Some insights from a developing country[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10(54)

4.黎建新.绿色购买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

第7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关键词:美工活动;幼儿教育;环保意识

一、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环保的兴趣

绘画是美工的一种形式,大多数幼儿喜欢绘画。当然,在教师的眼中仅仅是简单的涂鸦,然而正是这简单的几笔让幼儿充满想象力。为此,在幼儿的环保教育中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渗透环保意识,培养环保的兴趣。

处于2~3岁年龄段的幼儿,可以基本掌握竖线、横线以及曲线的画法。作为教师,可以设计与线条相关的环保知识,提高幼儿的环保兴趣。如,在小鱼游泳的绘画中,在教会幼儿画曲线的同时,要对幼儿进行关于水的环境保护的教育。此外,在校园的生物角中设置了用碎布做成的小鱼,用广告纸做成的花园,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明白小鱼喜欢在干净的环境中游泳,如果水被污染了,那么它们就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做到节约用水,为鱼儿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幼儿总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够引起他们足够的兴趣。为了a吸引幼儿的眼球,发掘他们的探索精神,我在教师的活动区增添了立体的环保作品。有用一次性杯子做成的风铃,用易拉罐做成的小摆件以及用筷子做成的工艺品。实践证明,幼儿对于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成的作品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也知道了废物利用的又一层含义。

二、在美工活动中学习环保的基本技能

幼儿处于不断成长的状态,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仅仅靠视觉上的欣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动手的乐趣,同时也有必要让其掌握一定的手工技巧。于是,我会利用一些废旧的报纸,从最简单的开始,首先教幼儿玩撕面条的游戏,将报纸撕成又细又长,当做面条。同时,我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做面条,人人争做面条师傅,看谁撕的面条又细又长,最能受到客户的欢迎。”在游戏中幼儿们撕得有模有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随着实践的不断进行,幼儿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能够基本掌握纸张的撕、折、剪等一些基本的动作,甚至还能够用广告纸做成小鸟的模样。在废物利用的美工活动中,他们提高了动手能力,懂得了废物利用的道理,在成功制作中体验成就感。

此外,我还设计了以《美丽的花园》为主题的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将美好的形象表现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保护环境。“小小果皮箱”的制作,教会了幼儿不乱扔垃圾,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在作品展示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经历了启发、动手以及引导等一系列的步骤之后,幼儿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够掌握基本的环保概念,知道了“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创作了一幅幅有意义的作品,作品中蕴含了幼儿的心血以及他们对于环境保护的不同理解。为此,我们有必要肯定幼儿的想法,在作品展示中强化环保意识。通过作品的观察,在教师的讲解下增强对环保的认识。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类主题环保活动:

1.日常教学活动的展示

为了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提升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教学活动通常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融入环保的概念,将环保与教学活动相互结合。如,在语言活动中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班级中,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讲述其中的内涵;在音乐活动中将空的矿泉水瓶当作乐器,让幼儿尽情展示他们心目中的音乐;在体育活动中用易拉罐做成简单的拉力器,从小锻炼幼儿的体格,形成健康的体魄。这些作品看似简单,但是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给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2.亲子环保作品的展示

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对于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亲子活动的游戏中,我们要让家长与幼儿一起,以让幼儿在环保作品的制作中体验活动的乐趣。此外,现代的忙碌生活使得家长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小,而亲子环保作品的制作就是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最好时机,在活动过程中能体验到浓浓的亲情。最后将各自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在展览活动中,幼儿可以相互交流活动心得。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没有形成独立的思想和意识。而此时的年龄段正是学习知识、接受新观念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利用幼儿行为的可塑性,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使得他们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并且在保护环境的意识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第8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一、培养幼儿环保意识面临的问题

(一)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有一种假、大、空现象

由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以形象直观为主要形式,而教师在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往往给孩子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或只是将平时组织的环保活动流于形式。比如在植树节期间,为了激发孩子的环保意识,幼儿园进行了“我对环保作承诺的”的活动。请大班的孩子排着队伍在横幅上歪歪扭扭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当问到:你为什么要签名时?孩子肯定的回答:我要做个环保小卫士啊!又问:那怎样才能做个环保小卫士呢?孩子一脸茫然,不知所措。这种没有基于幼儿生活经验而试图培养孩子环保意识与知识的活动,是难以真正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的。

(二)环保教育忽略了幼儿身处的环境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些都充分说明幼儿生活的环境无论是幼儿园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是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的环境又是如何影响孩子的呢?

放学时,天天妈妈带着点心来接天天,天天一把夺过妈妈手里的饼干,三下五除二将包装袋拆开,随手就扔了包装袋。只见妈妈皱了皱眉头,不满地说道:“ 怎么可以乱扔垃圾,快捡起来!”天天却边跑边说:“ 幼儿园门口的马路上都是垃圾,大家都是乱扔的。”最后只剩下妈妈的一声叹息,和妈妈弯下腰捡垃圾的背影。

(三)忽略了自身行为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影响

一边教育幼儿不能乱扔垃圾,一边却在幼儿面前随意乱扔;一边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一边在洗东西时却任由清水在那无止尽地流淌。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是非判断能力尚且缺乏的幼儿来说,成人的行为就是幼儿的标尺与镜子。所以,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充分地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并在行为上做到润物细无声。

二、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的实践措施

(一)巧用社区的环境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通过带领幼儿参观住宅小区的垃圾堆和观察优美的住宅小区里各种各样的环保设施置,身于鲜明对比的各种环境进行对比教育,让幼儿感受深刻,肮脏的地方令人恶心,从而使幼儿初步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带领幼儿到生活小区的几个主要路口向拿塑料袋的行人赠送纸袋,并进行相关的环保宣传,建议他们今后多用纸袋、布袋,不要每次购物都用新的塑料袋,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担交往。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环保应从我做起,应该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不制造噪音等等 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二)让幼儿回归自然,体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为了使幼儿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的重要,老师可以用室外课对孩子进行引导 让他们先接触到大自然的美好,比如可以让他们在绿毯似的草坪上玩耍,捕捉小虫 蚂蚁等,让幼儿自由玩乐,打开了幼儿通往大自然的窗口,也可以带领幼儿到花圃边观察感受花儿的美丽,然后让他们讨论污染的泥土长得出花草树木吗?通过这些孩子们可以知道植物生长的不易和保护它们生长的艰辛,在感受了付出时的艰辛、失败时的伤悲、收获时的喜悦后,孩子们会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花草树木。

(三)利用各种美工活动,让幼儿感受环境美,培养幼儿的兴趣

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绘画,在绘画中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形式。对于幼儿的环保教育要根据孩子的涂鸦、想象、创造的不同特点,进行分阶段的教育,逐渐渗透。例如,大多数的3岁孩子在没有目的的涂鸦,我们就应该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孩子学习绘画的基本方法,曲线、垂直和水平的绘画方法。我会设计“羊吃草”和“小鱼游泳”等绘画内容,既满足了孩子的涂鸦的年龄特点,同时又把教学内容和环保教育融入幼儿内心。为了让孩子发觉环境保护工作带来的美感,我们可以在活动房间的墙面装饰对应主题的贴纸,以及用碎布手工而制的小鱼,还有用广告纸制作的“花园”,让孩子知道小鱼喜欢住在清澈的水里,我们只有爱护水环境,保持水的清洁,小鱼才会生活得更美好。

在日常生活中倡导绿色环保,让孩子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在班级中利用纸箱制作“绿色银行”垃圾回收箱,此外,在班中区角游戏开设“加工厂”,提供一些环保材料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充分利用起来自己的作品,时刻提示幼儿们的环保意识。

(四)亲子课堂环保作品展

在环保作品制作过程中,家长是很好的资源。结合本园特色教学理念,开展一些环保亲子课程,让家长感染孩子的环保意识培养。如手工《袋子》,搜集旧的挂历纸,利用各种废旧彩纸进行装饰制作纸袋,给孩子们放一些轻便的东西,在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意识、训练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的起到环保教育的作用。利用家长和孩子共同创作环保美工作品更是提高孩子环保意识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通过开展制作手工袋,然后再课程快结束时,举办班级“亲子环保作品展”,在整个展览过程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自己的环保作品,可以想象这样的活动势必收到绝佳的效果。在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时,教育幼儿懂得用废物,变废为宝;让幼儿收集无毒无害的废物进行制作,使幼儿懂得有些废物也可以成为有用品,并使幼儿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

三、总结

第9篇:环保意识目的范文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民众;环保意识;培养途径

传统工业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如水土污染、气候变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物种灭绝以及土壤沙漠化等等。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几年的洪涝灾害以及“非典”、“H1N1流感”等异常病毒的产生,就是最好的例证。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传统工业所采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必然引起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而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也必将影响或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健康幸福。因此,摒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唯一出路,而生态工业园是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最佳选择。所谓生态工业园是指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它对物质能源的使用采取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即3R原则),从而实现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废物的零排放或少排放,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由于生态工业园具有突出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现已成为传统工业园区改造和完善的方向。因此,作为生态工业园区中的民众,参与环保就显得更具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一、生态工业园区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

环保是一项全民性的公益事业,除依靠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力量之外,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中国环保形势严峻,公众参与程度低是要因。公众作为世界环保事业的最初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没有公众的参与,环保事业就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参与不仅是环境质量得以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监督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与保护义务的庞大社会力量。在生态工业园区中,民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弥补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执行

环境保护是一项耗资巨大、历程漫长的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担任主要管理者,负责环境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以及宣传和教育等各项环保事务。这种政府主导型环保制度往往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强调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从事环保、干预环保,政府几乎要承担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全部责任。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抑制了公众对环保的参与,公众的环保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如果在生态工业园区中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环保,形成浓厚的环保氛围,那么整个园区的生产与排污将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双重监督,园区生活环境也会时刻受到民众的关注和爱护,从而弥补了政府主导型环保的缺陷,促使制造污染的企业、集体或个人走人环保轨道。与此同时,民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意味着对环保的理解、重视和支持,进而有利于政府环保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二)园区民众全员环保树立榜样,有利于扩大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

生态工业园区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其优越性是以往任何工业园区所无法比拟的,已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工业园的“发展终结”。在这样的园区里,民众整体素质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环保意识强,能够为周边城区的居民树立环保榜样,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和熏陶周边居民,坚定他们参与环保的意志和信心,提高他们参与环保的兴趣和速度,进而促使环保队伍与环保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快环保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三)民众自觉环保养成环保习惯,有利于提升园区形象和节约资源

社会不断的发展会形成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生态工业园中,民众的自觉环保行为,也是园区高度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和园区成熟的标志之一。生态工业园作为一种新事物,它要经历从产生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和影响,才能日趋完善。同样。民众环保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宣传引导和时间的沉淀。然而,一旦民众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参与环保,形成环保风气与时尚,那么整个园区的形象必将得到质的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社会资源的节约也必将得到明显的加强。

二、在生态工业园区培养民众环保意识的途径

生态工业园作为工业园向前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护环境是它的必备功能,也是生态工业园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而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综合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学术机构、社区以及家庭和个人等各种层面的力量,才能实现全方位的环保。在此,笔者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环保经验,对生态工业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培养途径作初步探讨。

(一)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园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环保的宣传教育。《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指出:“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然而,“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表明: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得分为36.6分,环保满意度得分为44.7分,三项指标均不及格,这说明中国公众对环保的认识水平和参与程度很不理想,迫切需要加强与提高。目前,在培养公众环保意识与参与行为方面,政府主导的宣传教育活动和新闻媒体传播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具体到生态工业园中,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意识,宣讲生态工业的有关理论和操作技能。其次要加强生态工业园区的信息交流及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网站、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生态工业及园区环境建设的标准与要求、环保知识与操作。最后还要精心制作和发放环保资料,组织各项环保专题活动,让公众充分认识环保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系列宣传与教育,园区民众的环保意识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充分发挥园区环保组织作用,提高民众环保参与程度

从2005年至2008年的“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可以看出:公众普遍认为保护环境主要是政府的职责,在环境意识上具有强烈的依赖政府倾向。然而,客观要求表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环保事业除依靠政府行为之外,还需要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环保组织是联系政府、企业以及公众的信息桥梁,是环境的爱护者、监督者和保卫者,也是政府环境治理的重要补充。环保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如德国政府常常因为环保组

织的抗议而不得不放弃修建高速公路的计划。国内也有许多高污染项目因环保组织的反对而被迫停止或迁移。因此,在生态工业园里有必要成立各种形式的环保组织或环保团队,并赋予相应的职责和权限,让其高效的服务于政府和大众。环保组织提倡保护环境、抵制污染和防止破坏生态平衡,其组织的功能和目标有利于获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往往能够影响和团结公众、凝聚公众力量,并加以引导和带动,进而提高公众环保参与程度。

(三)引进环保设施与设备,为民众养成环保习惯创造条件

客观因素对环保意识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各类环保设备的配置可以有效促进环保意识的形成。例如在公共场所安装的环保设施和设备,会给路过的人群产生视觉“冲击”,触发环保感性认识。进而形成潜意识里的环保观念。当然,生态工业园区的环保质量和水平也首先反映在环保硬件上,环保硬件为园区民众实施环保行为提供便利,为民众养成环保习惯创造条件和机会。可以说。环保设施与设备的引进,不仅是提高园区民众环保意识的有效方式,更是民众养成环保习惯的物质保障。在发达国家的环保体系中,环保设施的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如德国政府不但注重公共环保设施的投入。而且还采取措施鼓励家庭购置环保用具。现在每个德国家庭里通常有五个环保桶。分别用来存放包装物、废纸、玻璃、植物和不能回收的垃圾。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和环保工具的使用,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变得根深蒂固。

(四)加强园区生态文化建设,催生和巩固民众环保意识

关于生态文化的概念,中国社科院余谋昌教授在著作《生态文化论》中阐明:生态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的一切活动和成果,也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也就是说。生态文化所倡导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追求生态平衡,这与构建环保型社会的要求相适应。在生态工业园中,生态文化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精神导向。加强园区生态文化建设,就是要树立文明的生态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方式以及倡导绿色的生活行为。由此可见,通过园区生态文化建设。能够树立公众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发展观,培养公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绿色的消费理念,实现“经济人”向“生态人”的转变。然而,从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由于受到园区生态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会逐渐的被动的产生,井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加强和巩固。如日本政府利用生态文化理念促进国人环保意识,使得民众环保意识大大加强。

(五)制定园区环保制度与奖惩机制,强化民众环保行为

环境污染来自各行各业,环境保护也因此困难重重。为实现生态工业园区环保工作的有序和高效,需要制定各种环保制度,以便规范各级管理者和公众的环保行为。园区环保制度通常包括环保机构制度、环保组织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环境状况公布制度、环境纠纷处理制度、环境问题论坛制度以及环保监督与决策制度等。环保制度是实现园区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园区民众在环保制度的制约下,环保意识会不断提高。环保行为也会不断规范。此外,由于环保奖惩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公众环保参与面窄、积极性差、形式单一。所以还要建立园区环保奖惩机制,以便调动民众环保积极性、强化环保行为。在日本,环保奖惩机制的运用显得比较普遍和成功。日本政府规定:扔垃圾要付费,且不能超过规定重量。如超重就要被罚款,超重越多罚款越多;反之,垃圾越少则奖励越多。此举使得日本国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大增。环保行为得到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