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职业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设计理论。
数字化校园的规划设计一般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从宏观上整体规划建设方案。顶层设计是将各种信息具体化,着重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各个方面、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统筹考虑,理解和分析影响系统建设的各种关系,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整体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的设计,并做出各种管理和技术决策,提出体制和业务的改进建议。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校园规划设计理论有以下三种:
1.1基于URP架构数字化校园。URP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大学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管理所有资源信息,并提供决策、计划、管理、运行以及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
1.2基于知识管理架构数字化校园。将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让技术、过程与组织管理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进行有机结合,避免数字化校园的构建以技术为中心、相关技术部门为主导、花巨额资金建好后得不到充分的应用。
1.3基于SOA架构数字校园。SOA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技术、一种顶层设计方法。SOA架构数字化校园可以有效实现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和界面集成,更好地整合数字校园的各种业务,提高数字校园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但是采用SOA架构,成本比较高,很多高校无法承担。其次在技术方面,基于SOA架构的产品对用户的技术力量和服务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在高校做SOA技术的研发,更多的是一种技术探索。针对赤峰学院的管理理念和实际情况,我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路是借鉴企业管理流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规划及就业后的职业生涯为主线,将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与学校的运营管理相互结合,形成以学校运营管理系统为核心,以教学管理、教务管理、管理支持为支撑点,以学校门户网站为出口的信息化系统架构。
2设计方案架构
数字校园设计方案架构以校园网为基础,在校园网上进行多种数据的交换和共享,实现校园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校经营管理系统,以学校运营支持为出发点,通过统一的身份验证平台,实现教师、学生、教职工、教学资源数字化,形成数字化校园模型。最后完善学校辅助部门的业务系统,实现网络化教学和网络化管理。
3建设内容
3.1学校门户(信息门户)。学校门户为所有用户提供统一的数字化校园系统信息访问入口,凭借身份认证获取与其身份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应用访问权限。校园信息门户为教师、学生、教职工、学校领导、外部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有:学校介绍、机构设置、校内外新闻、院系动态、通知公告、科学研究、公共信息查询等。
3.2学校经营管理系统。学校经营管理系统平台是整个数字校园的核心,它为数字校园的所有业务系统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所有业务系统的单点认证,接入业务系统的管理等功能。
1.教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学校基本信息管理、教学基本信息管理、教师管理、学籍管理、考务管理、学生成绩管理、题库管理、教材管理以及公寓管理等。2.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主要是对教学资源进行“创建和集中”,生成、收集和整理各类教学材料和资源;可以针对不同角色进行空间分配,同时对相关资源操作进行授权。这样既可以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又可以保障各种信息资源的安全,做到简洁、高效、有序地管理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3.学习系统。学习系统主要包括在线学习、师生在线交流、在线模拟考试、学生评价等。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系统,在线布置、批改作业。在规定时间范围内,与学生进行在线答疑,学生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在线考试要考虑安全性和保密性。考试系统启动后,所有用户统一从考试系统启动菜单或桌面图标登录,系统默认三种安全角色:维护人员、考生、考官。其他人员未经授权不得访问。学习系统还包括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在系统中,老师不但可以看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企业用人单位通过授权,也可以在网上查阅学生在校档案及表现,还可以通过输入专业课程等信息,来筛选合适的学生。另外,通过本系统还可记录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综合评价反馈,有利于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4.OA系统。OA系统是指用网络和OA软件构建的一个单位内部的办公通信平台。可以实现单位内部的邮件通信、信息通讯、公文流转、个人事务、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工作,用于辅助办公。5.图书管理系统。数字图书管理系统,是根据高校图书馆管理要求及业务流程的特点而设计开发。采用国家标准图书管理方式,及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的书籍库存、书籍借阅等进行完善的资源管理和多元化的阅读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包含五大类功能:纸质图书管理、电子图书管理、读者管理、管理员权限管理和图书馆信息管理。6.财务系统。财务系统主要是对学校的资金收支进行管理,由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工资管理、往来管理、报表与分析、出纳管理、现金流量表、系统维护模块构成,全面满足学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需要。一体化的财务管理系统,帮助学校从全局视野出发,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和控制体系,做到对学校各项业务的精细化控制,降低学校财务与运营风险。
3.3统一身份验证平台。统一身份验证平台主要包括:平台管理、人事中心、卡务中心、结算中心四个子系统模块,为学校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的用户身份信息管理。建成以“校园卡”为主的系统操作平台,在此平台上可以进行用户的身份认证、校内消费、校务管理等。校园卡集身份、借阅、消费、上机、医疗、出入公寓等功能于一体,代表持卡人的身份,在卡上可自由充值和消费。此外,校园卡还可以与用户的银行卡关联,持卡人通过圈存等方式实现银行卡与校园卡之间的转账功能,赋予“校园卡”系统金融功能,在校园内做到一卡通用。
3.4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首先需要确立全校统一的信息化编码标准,使不同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之间数据相互流通共享,实现中心数据库与各部门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数据源,为整个学校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存储,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保障。
3.5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网络基础设施平台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提供数字化校园系统运行的基本环境。该平台由系统硬件平台(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和系统软件平台(操作系统、数据库等)组成。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的建设,包括建造和完善网络中心机房,改善网络设备的运行环境和条件;在全校主要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等部署无线网络设备,增加互联网出口带宽,以适应各类应用中对流媒体播放、实时视频交互等大数据量传输的支持能力。
4结语
公共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是为公众敞开的知识之门,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灵魂。当今社会是以信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化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公共图书馆是实现社会信息公平共享、无尝提供信息公共服务的主要场所,而这些职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高低,优秀的馆员可以很好地践行这些理念,使公共图书馆真正地成为人民终身教育的学校。
一、加强图书馆馆员素质的必要性
现阶段公共图书馆馆员的整体素质、知识结构还赶不上时展的需求,这与飞速进步的信息社会极不协调。公共图书馆已从传统的以纸质文献为主的图书馆发展到拥有大量数字资源的现代化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既要熟悉传统的纸质文献的管理,更要熟悉数字资源的管理使用。这些工作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馆员要不断完善自我,以便能胜任本职工作。因此加强公共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1.1提高馆员素质是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保证素质对于一个馆员来说十分必要和重要。要想服务好读者,在综合素质方面除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还应要有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热爱图书馆工作。
1.2职业素质是馆员服务好读者的基础馆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体现了馆员的自身素质,也体现了馆员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更是代表一个图书馆的形象。所以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把“读者至上”的理念贯彻工作的始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读者。
1.3加强馆员素质是心系读者关爱读者的体现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一切工作从读者出发是我们不断取得各项工作进步的重要保障。当前图书馆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图书、信息的数量和种类剧增,读者素质大幅度提升,我们的馆员同志们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图书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高新技术知识为标志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也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发生根本变革。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中心,是文化传播的摇篮,然而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随着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具有精深的的业务知识,丰富的文献信息和工作经验,全方位的职业综合素质才能胜任工作。
2.1思想素质思想素质是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一个合格的馆员要具有高尚的品质,有事业心,有责任心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图书馆工作具有知识性、信息性、教育性和服务性,因此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职业道德的中心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只有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满腔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2职业素质作为一个图书馆馆员,形象对读者和图书馆都是一种无形的影响。有的馆员每天来上班就是件痛苦的事情,人来了心没来,做起事来心不在焉的,不是拿着电话说个没完没了就是串门或上网聊天、购物、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总认为做的工作多了意味着担负的责任重,所以很多人只勉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他的事情则是互相推诿;要么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被领导流放而满腹牢骚,要么是嫌待遇低、工作时间无规律。馆员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要具备高度的职业责任感,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认真地对待,这是每个职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并自觉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我们的工作才能积极、稳妥的推进。无责任意识或无责任担当的人不可能是合格的图书馆馆员,更不可能成为优秀的馆员。
2.3业务素质所谓的业务素质是指知识水平、专业化程度以及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馆员应有广博的知识,尤其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外语水平。图书馆是文献信息收集、整理、存储和传递知识信息的机构,它的业务包括图书资料的采购、加工、借阅、咨询、地方文献的搜集和数字资源的购置等程序。只有熟练地掌握每一道工作流程才能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开展,才能使每一位来馆的读者能快捷准确无误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这也是衡量每一位馆员业务素质的标准。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位图书管理员必须具有娴熟的业务技能,熟悉馆藏、熟悉本职工作,按照图书馆工作的科学性进行标准化作业,尽可能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充分提高图书文献的利用价值。
2.4文化素质图书馆的每位工作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本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于做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自己应该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时刻加强学习,努力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逐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拓宽每个馆员的知识面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在工作中就很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进而提高了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读者到馆。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文明的语言及得体的仪表是管理人员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图书馆员是知识的传播者,工作人员的的举止言行对读者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他们好奇心强,思想不稳定,外界事物对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当我们为他们服务时也把一种影响力传给了他们,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2.5心理素质。作为图书馆员应保持乐观、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工作中出现的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我们的读者群流动性很大,有些在借阅的过程中可能有丢失、损坏、超期的情况,偶尔会遇到那些不讲道理和无视图书馆规章制度的读者,这些情况都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考验。作为管理者绝不能和读者吵闹,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读者耐心细致的解释,按规定还书主要是为了让图书正常地流通,提高图书周转率,对丢失、损坏赔偿是为了培养读者的爱书习惯和保护国有资产,保证读者的正常利用,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图书管理工作的误会和抵触情绪。因此在工作中学会调节心理,克服不良情绪,培养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压力。乐观地去面对工作,找出自己在现代化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方面的差距,明确职业规划,从而有意识地调整知识结构,克服心理上的压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昂饱满的热情高质高效地为读者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三、提高图书馆馆员素质的主要途径
优秀的馆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馆员是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者和管理者,是知识传递的桥梁,是加构信息资源与读者群关系的纽带。高素质的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核心动力,图书馆要永葆活力和持续发展,馆员的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1在岗位轮换中提高馆员业务素质岗位轮换是有计划地按大体确定的期限,让馆员轮换在不同岗位上班的做法。岗位轮换旨在考查馆员的适应性、开发馆员多种能力、提高思考意识、以达到培养业务骨干及后备干部的目的。在馆员看来,个人在交换工作岗位的过程中,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对自己日后的职业发展大有好处。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轮换,对馆员来讲极具挑战性,有利于培馆员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激发馆员潜力及创造性,避免馆员职业疲劳,是培养多面人才的重要手段,有利于馆员寻找、确定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使馆员快速成长。通过岗位轮换,使不同专业的馆员能获取馆内各岗位的业务知识,打破馆内隔岗如隔山的习惯,这样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又提高了馆员的业务素质。
3.2图书馆馆员在工作中要不断自我激励自信是力量增长的源泉,自信是成功的前提,是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任何人都不能缺失自信,自信是每一个馆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一定要让它植根在内心的深处。所以每个馆员都要自信,学会自我激励,要给自己一个习惯性的思维。优秀的馆员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具有把握自已的意志与习惯,即使面对逆境也能泰然处之,这种强而有力的信心事实上便是来自于自我激励。
3.3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要保证图书馆馆员素质、能力的提高,除了调动馆员的积极主动性外还要增强馆员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奖功罚过、奖勤罚懒、定期对馆员进行考评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工资和评优选先挂钩,与职称的评聘挂钩。实行竞聘上岗,加大图书馆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使馆员时时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这样才能调动全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馆员的潜能,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图书馆;女职工;职业倦怠
当前,我国图书馆女职工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大部分女职工的职业素质根本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尤其是部分女职工由于各种因素,职业倦怠现象日益严重,制约着图书馆的创新与发展。解决图书馆女职工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因此,积极分析图书馆女职工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并找出解决办法,成为摆在广大图书馆人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图书馆女职工职业倦怠的产生及危害
图书馆女职工的职业倦怠,是指图书馆女职工或对工作没有兴趣和缺乏动机,或因个体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或不能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等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害怕或者故意避免参与竞争,没有竞争热情;逐渐失去工作乐趣,对办公场所有强烈排斥感甚至恐惧感;长期处于挫折、焦虑、沮丧状态,情绪波动很大,逆境下容易焦躁;对工作任务产生本能的厌倦,对业务指标缺乏动力;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疲累感,对工作的新异事物敏感度降低。
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市场竞争条件下世界范围内日益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图书馆女职工,特别是那些生活和事业兼备的女职工,除了择业的困惑、来自工作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和新的挑战之外,更有感情的烦恼、家务的琐碎、对责任的恐惧和对子女的担心,比男性更易导致抑郁心理,从而产生对工作及生活的倦怠感。职业倦怠的产生,不但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造成缺乏职业道德、消极怠工等职业危害,严重的还会破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同时,职业倦怠也会增加对心理咨询、医疗卫生等社会支持系统的依赖。
二、图书馆女职工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措施
1.社会层面
首先,提高图书馆女职工的职业威望。图书情报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都是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是受人羡慕、尊敬和优待的;其次,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图书馆的社会作用,弘扬图书馆女职工的默默奉献精神,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图书馆工作;再次,理解、尊重和支持馆员,营造充满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女职工处于比较优越的地位,使之对自己的职业产生光荣感和自豪感。
2.个人层面
(1)对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许多人虽然干了很长时间的工作,但仍然不知道适合做什么,对前途感到迷惘。职业规划专家指出:走上职业道路,就等于走上了一条连环衔接的道路。从短期来看,工作可以给人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长期来看,现在的工作是为未来的工作积累能力。还可以帮助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在的环境是否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机会,或者是否可以帮助积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观念、习惯、资源等等。今天的努力将成为明日的积累,今日的成绩将成为明天的起点。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十分重要。
(2)不断学习和创新。世界上没有一条同样的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其实,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其重复单调的一面,这要看自己怎样去把握。每个人的专业,决不是一成不变的重叠与累加,而是每天每月每年都会有新的变化,可以从中找到乐趣。因此,在工作中要让自己对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到倦怠,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责任感外,还要抗拒机械的“搬砖”心理,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
(3)倾诉并征询建议。向自己周围的人――家人、朋友讲述自己的工作和内心想法,并听取来自各方的分析和建议。或者向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提高女职工对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能力,以及运用心理策略的最基本的能力。
(4)自我调节。图书馆女职工要根据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首先,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事实上,疲倦是人体过度疲劳后的正常生理反应,这时最好的方法是休息。要适当地放松自己,如:可以尽量减少家务活,请家人分担家务;抽出多一点的时间聊天、购物、娱乐、美容。弦绷得太紧迟早会出问题的,应该学会策略地“偷懒”。其次,树立“工作着并快乐着”的良好心态。“知足者常乐”、“心静自然凉”。身为职业倦怠的受害者,要减少压力,首先要找出焦虑来源,并采取必要步骤,以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要正视现实,从心态调整开始,尽量让自我处于一种“工作着并快乐着”的良好状态,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
3.组织层面
(1)图书馆管理层应树立两性馆员平等的思想,为女性提供与男性馆员平等的晋升机会。心理学研究表明:男性群体中,智愚差别悬殊;女性群体中,智力发展较为均衡,多属中等。而女性在职场中有三大职业优势:善于沟通与协调;擅长小组工作,想象力丰富;具有出色的语言技巧。在图书管理、读者服务方面,女性图书馆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对女性图书馆员有正确合理的评价。
(2)建立和完善人才机制。一个完善的人才机制,是图书馆吸引人才和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保障。因此,图书馆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其用人制度。首先,建立人员流动机制。为图书馆进人设置“门槛”,就是以图书馆工作需要为前提,进人要有选择,必须要具备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基本素质。其次,改变图书馆人员“终身制”。对于不适合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应该流出,对那些不愿在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准其“跳槽”。第三,分级定岗,竞争上岗。根据文献资源保管和开发需要,按照工作流程,设立不同系列和不同职级的岗位,通过公平竞争决定人选,并通过定期考核制度保持不同岗位人员的合理流动,真正实现“全馆参与,能上能下,以人定岗,以岗定酬”的用人和分配机制,树立员工的竞争意识,激发其工作潜能。
(3)采用有效激励手段。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图书馆管理者根据馆员不同层次的需求,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尽量满足馆员的需求,进而引导、调控馆员的行为。具体来说,可以创造一个相对较好的激励环境,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比如思想政治工作、各种奖励、参与管理、建立明星馆员机制等等,在馆内形成“比贡献、争先进”的工作氛围,使员工经常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为确保激励具有客观公正性,要通过严格的考评结果确定激励对象,使其成为全馆学习的榜样。并且在肯定先进的同时,对于后进的工作人员,应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进行鞭策。
(4)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事以人成、业以人兴,人才是成就大业最根本的因素。图书馆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图书馆女职工从思想上、观念上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倡开拓和创新精神,讲求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甘当人梯,真正献身于图书馆事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现状提升馆员素养个性化服务
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图书馆员必须要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服务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并为读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1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藏书系统更加完善,检索越来越方便,藏书内容更具特色,图书馆内文献资料更加丰富,服务方式也更加快捷,形式载体更加多样化,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存储图书陈旧,新购图书重复,利用率低
目前馆内藏书多以纸质书刊为主,电子图书得不到广泛使用,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但其由于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有些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不足,购书资金受到限制,而书刊价格激增,图书馆只能购买利用率较高的期刊书籍,新版图书未能人馆,所以存储图书过于陈旧为了增加馆藏,实现学校的采购计划,存在着重复采购、与教学脱节,与学生的阅读兴趣不符等问题.
2.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老化,服务创新意识薄弱
由于高职院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教师和学生侧重在实际技能和专业知识上的学习,忽视了图书馆培养学生能力上的重要性,导致图书馆的利用率低,部分馆员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2 高职院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提升策略
(一)图书馆实行个性化服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想实现个性化服务需要认清当前图书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1.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当代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不仅要做好传统纸质书本的借阅工作,也要扩大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广泛实现电子图书的使用,根据对高科技设备的使用合理调整藏书的布局空间,构建书、刊合影的阅读环境,将同类书刊设置相对集中,降低读者查阅时间和次数,实现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图书馆可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向读者供给检索目录,公布不同类别的信息资源,征集者对采购书籍的需求意见,及时更新图书的信息,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读者对图书馆内图书的关注情况.
2.明确服务定位,有针对性地订购图书,避免重复购书.
通过设立毕业季专架,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专业书籍,帮助职校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目标定位,应该是如何服务才能更好的满足当地企业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需求,为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职业院校图书馆应思考为本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准备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的专业图书,毕业生通过对专业图书的阅读,获得从事岗位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操能.围绕市场开设专业,围绕企业需要培养人才,因此高职图书馆应围绕学院开设的专业选图书,围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选用有效的服务方式,以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二)图书馆员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转变服务意识
1、信息时代,知识老化周期变得非常短,知识结构和服务技能过时就意味着失去竞争力。因此,图书馆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学习,才能在价值观念、业务知识、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新趋势,做一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综合知识型馆员。其次,学校要定期为馆员提供知识培训、继续教育,鼓励馆员科研立项,实行信息资源共建、共知、共享。定期举办和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培养“一专多能”型馆员。
2、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主动与读者交流沟通,主动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与期望,加深与读者的情感融合,建立馆员与读者的持续友好的个性化、学科化服务关系,为教学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3、服务理念要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创新既是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图书馆员寻求个人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转变服务理念,工作中积极开拓创新,利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为管理和读者提供方便。创新服务具体举措如下:
(1)提供多元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通过服务来体现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图书馆的服务概念和服务范围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读者服务模式从“以“藏书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转化;读者服务的对象从“图书馆读者”向“社会读者”延伸;读者服务范围从“图书馆服务“向”“资源共享服务拓展;读者服务的内容从”传统馆藏提供”向“电子信息咨询服务转移”;读者服务的手段从“传统手工操作”向“综合文献技术应用”发展;读者服务功能从“单纯文献服务功能”向“多元化信息服务扩展”.
(2)主动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建立读者的个性化信息空间,为读者定制网页或主页,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检索和链接的平台,通过集成系统本身提供的资源、网上免费资源以及读者获准使用的资源,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资源库,这些资源包含个人所需的图书目录、期刊论文、数据库资源、电子邮件等,基本能满足读者教学、研究、学习的资源要求。与此同时,读者还可以通过系统界面、资源集合、相关服务等要求定制服务,使之形成资源实用、版面风格愉悦、服务功能强大的个性化信息空间。
(3)扩展图书馆的导读和信息咨询功能
读者的“个性化空间“一般是基于学科资源定制界面,因此它可以作为一个专业化、课题化的平台,与信息学习实现紧密的结合。如网上实时提供基本课程的必读参考书目、新书推荐,同时实现学科馆员与读者交互性的参考咨询,扩展图书馆的导读和信息咨询功能。
(4)开展多样化咨询工作服务。图书馆传统的咨询方式多为单一的、重复的、被动的服务。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在互联网,网络环境下,读者用户的信息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从传统型为主体向电子化与网络化方向发展;从过去单一的文献借阅服务,转向既要有书本式文献的借阅服务,又要有联机检索和光盘检索服务。
3 结语
在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只有馆员的综合素养提高了,才能大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运行效率,并有力支持所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加强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社会化作用。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方向,构建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网络系统来完善和实现自身价值,不断摸索和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通过更新服务模式和提高广大馆员的服务意识等有效的解决策略,全心全意为读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创造出和C稳定发展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为人才教育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喜臣主编,现代图书管理理论研究[M].中国图书馆出版社2015..3
[2]对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定位与服务创新的思考 [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3]陆卫东《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的策略探讨》[J]2016年7月江苏科技信息・图书情报
[4]周文军《高校图书馆文化力与馆员工作研究》[J]2014.10 教育科学出版社
16万大学生退学,我认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大学教育质量令学生不满意;二是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学生对志愿填报政策不了解,以及选择空间有限,一些学生被录取进入不理想的学校,或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三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也不适应所选的学校及专业。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失
对于前两方面原因,这需要通过大学教育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提高大学教育质量、改善大学服务,以及扩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加以改变。如一名学生可以在高考升学中拿到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学校录取的专业、提供的奖助学金进行选择,无疑会大大减少抱憾进入某所学校某一专业的可能。而在相关制度未改革时,对于考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这就是在上大学之前,就做好较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了解大学、专业,以减少报考大学的盲目性。
国内某所著名高校曾在大一新生中抽出了1400人作为调查样本,数据显示,考生对所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仅2.1%表示“非常了解”,35.5%则“不太了解”,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48.6%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会考虑换专业;此外66.1%的学生将“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填报志愿时的第一考虑因素。同时,某调查机构披露的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如果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怎么办?在调查中,73.2%的人选择接受现实,9.9%的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另有8.4%的人则试图换专业。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很多大学生是在自己并不了解、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里学习,这样的学习状态堪忧。而出现这种局面,与他们中学学习期间,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有关。
“被规划”“被管理”的包办式选择
我国中学普遍强调学生的知识教育,同学们的第一要务是提高与高考相关科目的成绩,为此,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很多事,包括学习时间的安排、选择课外辅导班等,大多由老师和家庭包办代替。学生们完全“被规划”“被管理”,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自主规划、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在对未来发展影响巨大的高考填报志愿中,不少考生也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任务是考出好的分数。而父母就应该完全为自己做出选择,加上很多父母对此也乐于包办,一方面,这可让孩子完全“贯彻”父辈的意图上某所大学,实现家族的某种愿望,另一方面,也可让孩子全心投入学习,不为了解大学、专业,掌握高考志愿填报政策“分心”。但父母的判断与选择,体现的是他们的价值观,极有可能不符合学生的心意,更重要的是,上大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不可能由父母代替自己上大学。当自己天天要和自己并不了解、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打交道时,很多同学才后悔不事先了解学校、专业,但已经为时已晚,除非选择退学,重头来过。
高考目标明确,大学之后却模糊
不为选择未来“分心”,其结果是未来天天“闹心”。这两者的利弊,根本不必分析就十分明了。在美国,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与引导,学生们可以选择未来自己准备从事的职业,进行初中、高中以及上大学的简单规划;在加拿大,十年级有一门专门的课程Planning,要求所有学生必修,这门课程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职业,并根据自己的职业选择,确定上大学的目标,选择中学的课程。这种伴随在求学生涯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为自主,同时也更具责任感。可以说,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规划意识和能力的缺失,会造成每个学生重大的人生缺失。
反观我国,很多高中生可以说出自己的高考目标,是上一本还是上二本,或者进某所名校,但是,为什么要上这所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有怎样的打算,却很模糊。这往往会造成一种普遍现象,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目标缺失,失去了进一步奋斗的动力,大学在混日子中度过。对此,国务院总理在2011年与网友的交流中也感到忧虑:“为什么高中毕业上大学就以为学习到头了?就会出现真正埋头学习的人少了?”这一问题需要多方求解,而每个高中生及家长,也要从自身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前面退学的原因中我们发现,很多高中生由于没有对自己的生涯进行相关的职业规划,导致填报志愿几乎没有自己的想法,要么随心随意选择,老师、家长怎么说就怎么填;要么关系好的同学选了这所大学,自己也选,导致进入大学后出现对专业、大学满意度不高的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什么是职业规划,为什么要进行职业规划以及什么时候开始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中有一个叫做比塞尔的村庄,它地处一块绿洲旁边,被誉为沙漠中的一颗明珠,如今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观光游览。可当初若不是肯・莱文从这里走了出去,并把它介绍给世人,恐怕这里至今还不为人们所知。
因为在此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所以,人们就认为,这儿根本就走不出去,也就没有人再去尝试了。
英国皇家学院院士肯・莱文来到这里的时候,听到别人这么说,当然不相信,因为自己既然走得进来,就一定可以走出去。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肯定还是转回原来出发的那个地方。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肯・莱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3天就走了出去。但是,比塞尔人为什么祖祖辈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足够半个月吃喝的水和干粮,牵了两匹骆驼就上路了。肯・莱文这回没有带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是拄了一根木棍跟在那个比塞尔人的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在第11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才终于明白: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由于比塞尔位于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如果不认识北极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走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他雇用的那个比塞尔人。他告诉这个青年,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3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从选定方向开始。”
什么是您人生的北极星?
寻找人生北极星的过程,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那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通过对自己的全面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职业选择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的事业。对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让你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而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在学校期间有计划地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对中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并不是帮你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你真正了解自我,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发展步骤。
为什么要寻找人生的北极星?
一年一度的高考,对高中生来说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更是一道学校、学生、家长的三方命题。每次有机构和媒体请我们去做填报志愿的讲座,结束时家长们久久不肯离去,问得最多的不外乎是“这个学校排名怎么样”“这个学校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等等。概括以后我们发现,家长们大致可以分成五种类型:
专家型: 这些家长查阅资料、打听情况、分析对比、预测就业等,搜集了方方面面的信息,完全可以算得上是专家了。但是这些家长往往也是属于控制型,觉得自己的小孩什么都不懂,从而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这就埋下了隐患。
代偿型: 因为种种原因,家长们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于是就想把接力棒传下去,让小孩替他圆梦。殊不知这并不是小孩自己想要的成功。
迷茫型: 有些家长因为自身的局限性或者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所以事到临头就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到最后干脆就来个听天由命,随便填一个就算了。
无所谓型: 这些家长认为反正专业不一定就是职业,那就随波逐流,哪个热门填哪个。人家填什么,他也填什么。殊不知现在的热门,四年以后往往已是昨日黄花。
民主型: 这些家长比较开明,不仅注意搜集各种信息,也关注小孩自己的意愿。这样做出的选择还相对比较靠谱。
但遗憾的是,很少有家长和学生会关心:这个专业是不是真的适合我?我的兴趣真的在这里吗?杭州21世纪人才评价中心曾对杭州某所高校1813名大学生做过高考填报志愿调查。在高考填报专业志愿时,18%的大学生是因为大家都说热门才填了现在所学的专业;9%的大学生是由父母安排填报;7%的大学生是因为考虑到找工作容易而填报;3%的大学生是乱填;只有35%的大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在这35%根据兴趣而填的学生里面,其实大多数也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兴趣在哪里,纯粹是根据主观感觉做的决定。
选择专业时,最该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最该考虑的却被忽视了,就为将来的大学学习埋下了隐患。那些仅仅根据“外部信息”,如专业的热门情况、专业的前途好坏等做出专业选择的高中生,进入大学后大多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根本不在那儿,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丧失、学习成绩下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学得“很苦”,成绩垫底,能够毕业已属侥幸。有的同学会问,万一专业选错了,到了大学不是可以换专业吗?是的,多数大学都允许学生进校后调整专业,但能够调整成功的学生毕竟少数,因为大学期间换专业往往既有比例的限制又有学习成绩的要求。
奇迹和成功并不只靠努力就能创造,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错了,越努力错得越多!富兰克林曾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这句话耐人寻味。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对于高中生来说,未来的北极星之一就是适合你的“大学和专业”,你必须尽快学会选择。只有正确的选择再加上不懈的努力,我们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什么时候开始寻找人生的北极星?
高中是基础学习阶段,也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阶段。大学,则要进入某一特定专业学习,是为今后职业做准备的阶段。目前,很多大学实行大类招生,低年级时实行大类培养,但毕业的时候,每个人还是有专业的。
虽然我们说一个人最初选的专业并不一定代表他未来的职业,但是如果我们能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有针对地做出专业选择,会为你一生的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你未来的职业和所学专业一致的话,你的职业入门就会比别的毕业生快很多,你将赢在起跑线上;如果你所学专业是有计划地为未来的职业打基础、做铺垫,那么你未来的职业发展将会走得更高、更远。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现在才读高中,离工作还早着,没有必要这么早做职业规划。真的如此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美国孩子从6岁就开始职业意识的开发,职业生涯发展指导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在为自己长大后要从事的职业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上的准备,并为提高综合素质而参加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活动、职业体验和兼职工作。在日本、欧洲国家,学生们也从高中、甚至初中、小学就已开始做职业规划了。你从高中开始,已经不早了!
画一张通往未来的职业规划图谱
怎么找到您人生的北极星?
职业生涯规划一般从认识自我、了解职场、确定目标、行动计划、调整反馈等几步来实施。
1.认识自我
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自我认知客不客观、准不准确,直接影响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认识自我主要是了解跟职业相关的方面,如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测评工具来了解自我,也可以用经验法来自我评价,如直接的自我评价和间接的自我评价。
直接的自我评价,首先要认识到自身具有的条件,包括健康情况、心理状态、情感特点、兴趣倾向、知识水准、专业特长、智力情况、能力特点,还可以测定一下自己的生物节律周期、智商指数、气质类型、性格类型等作为参考。其次,是比较自己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如对各个科目的学习)取得的不同成绩,以发现自身长处,确定奋斗目标。
间接的自我评价,是指通过与他人行为的对照及情况的对比,发现自我认识的错位。一般可以用360度评估法来认识自己,即通过自己、家长、老师、同学甚至朋友等从全方位、各个角度来评估自己的方法。被评估者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
(1)了解兴趣
杨振宁曾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考虑个人对各种事物或活动的喜好、偏爱情况。比如,有的人喜欢与人打交道,喜欢扎在人堆中,人越多越开心,这样的人就非常适合从事销售、公关、管理、教学等需要大量人际交往的工作;有的人喜欢与物打交道,习惯独处,不太愿意到人多的地方去,呆在人多的地方会感到不自在,这样的人更适合从事会计、图书管理、园艺、电脑程序员等工作。
(2)了解能力
看看自己目前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哪些方面比较突出,过去或目前的功课哪些比较强,哪些比较弱。我们要成功地完成某项工作,除了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一般能力(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是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也是人所共有的基本的能力)外,有时还要具备这项工作所要求的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又称专业能力,是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数学研究需要具有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社会上多数专门职业的能力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训练。
高中期间的科目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某方面的能力,对今后选择专业和职业具有指导意义。如对文科生而言,如果数学成绩好,今后可以考虑选择经济、管理等相关的专业;如果数学成绩不好,则建议选择与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等相关的专业。理科学生如果数学成绩好,可选择与数学、力学、软件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如果物理好,可以选择机械、电力、通信、信息、计算机等与之相关的专业;如果是化学好,可以选择化学、化工、生物、材料、环境等相关的专业。
(3)了解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对他人进行评价,说某某人热情、开朗;某某人胆小、内向。这种评价,描述的其实就是人的某些性格特征。心理学家认为,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份。了解自己的性格特性,有助于做出清晰、明智的职业选择。例如,善于人际沟通的人适合从事政治、贸易与管理类的职业;文思细腻、感情丰富的人适合选择文学、翻译的职业。
2.了解职场
了解职场就是了解现实生活中职业环境,包括社会需求、行业与职业现状等等,并能用发展的眼光,把握世界的未来趋势。了解职场的方法有很多,对高三考生来说,可以平时多与各种职业人士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对学历的要求、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工作中的酸甜苦辣等,有条件的同学可利用寒暑假参加实习、志愿者服务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确定目标
对于高三考生来说,目标是应该比现状高一些,向上跳一跳能摘到的“苹果”。太低的目标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斗志,意义不大;太高的目标会难以达成,以至于丧失自信。有的人今后想成为科学家、医生、律师,也有同学想成为大学教授、政府官员或创业者。人各有志很正常,但没有志向、没有人生目标的人是不可能找到幸福、获得成功的。
4.制定行动计划
在确定了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行动计划,目标难以实现,便是空想和梦想。这里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如学习计划、社会实践计划、培训计划等等。高中不同年级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分阶段实施的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行动计划必须包含以下要素:(1)计划的期限。即是短期(13年)、中期(3~5年)、还是长期计划(5年以上)。(2)重要性排序。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对计划优先排序。(3)完成的地点、时间、方法、步骤、达成的效果等。(4)计划的监督、检查、总结等。(5)奖惩。实现目标时对自己的奖励和无法按计划实施时的惩罚措施。
5.反馈与计划调整
“计划赶不上变化。”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和认知的成熟,有的时候需要对规划做评估和调整,才能使之行之有效。
调整和反馈的内容包括修正自我认知、调整职业目标、改变生涯路线、调整行动计划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调整和反馈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发现的过程。
总之,高三学生不要等到填报志愿前再考虑职业意向,应该从现在起就多学习一些职业规划知识,加强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有选择地看一些职业规划方面的书籍,听一听学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以及相关讲座等,学会正确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职业潜能,找到与自己个性特征相匹配的职业发展方向。
“职业规划”之现状调查迷茫徘徊型――
我不是很了解职业规划,有想过以后做什么,但具体不是很清楚。一直在考虑怎么读好书,成绩肯定会影响职业选择。我对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点概念,但肯定还需要进行职业规划。我会根据自己的一模成绩来选专业,兴趣其次,只要不是太冷门的专业就行。――山东省菏泽市一中 王 曦
多多少少听过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内容,但具体应该怎么去规划,怎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还是不太清楚。
――广西藤县第一中学 路嘉嘉
现在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未免太早了吧,再说我也不知道从哪方面对自己进行规划,有这时间还不如拿来复习备考呢。
――山东省莱芜市第四中学vicky
因为大三才开始上专业课,所以大一大二对自己的专业根本不了解,也没想过要进行职业规划,那时课程都比较紧,主要想着还是先打好基础吧。大三时空闲了一点,就开始关注相关的就业信息,但也是有限的。我觉得从大三开始也还来得及,但如果能早一点对自己进行职业规划,我的将来就会更明朗,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迷茫了。
――浙江大学大三学生刘 萧
高三填志愿的时候因为复习很紧张,都没时间去做什么规划,而且也不清楚职业规划这回事。就是爸妈选一些专业出来,然后再进一步挑专业,老师也没告诉我们大学读的专业会怎样之类的学什么。现在上了大学也不了解自己的专业,如果说现在要做职业规划,根本不知道怎么做。
――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学生王之雪
我的小孩没有什么爱好,平时只顾埋头苦读,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也没什么规划。在2011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她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听说学金融的好就业,我就替她报了,现在大学已经学习三个月了,她却说不喜欢这个专业,天天愁眉苦脸的。我很闹心,问她到底喜欢什么专业,可她却说不出来。这大学上的真让人窝火。现在要进行职业规划也不太清楚具体流程。
――江苏家长吴凤仪
未雨绸缪型――
对于职业规划我了解一些,高二时自己参加了升学与就业指导测试,测试结果建议我学法学或管理学。我从高一开始就倾向于管理学方面,一方面是兴趣,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社会上对这个职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看报纸,与父母、同学的交流。我们了解的不多,所以会听取老师、家长的意见,还可以参考网上信息。
――上海市育才中学 lucky
有职业规划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特别是选课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比如我以后想从事纳米技术研究,想到国外去继续学习,那我选课的时候就会围绕这个目标去选择,因为很多国外的大学都很看重你之前所研究的领域是否与之相关。而且,职业规划是灵活的,应该是选好一个职业方向,而不是限死在某个具体职业。或许有人说自己以后的工作可能并不是专业所学,但我觉得,就算以后从事的工作不是最初设想的,回过头来看,自己的职业规划都是有很大帮助的,绝对不会没用。
――华中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马 丁 为了给孩子设计一个令人满意的职业规划,我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了。对于他们来说,思想还不成熟,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自己的认知容易停留在主观感觉上,因此,关于职业规划,我们应该帮助孩子理性分析他们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还要帮助他们了解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具体内容、发展前景以及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等,但不要过多地干涉,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
――北京家长 夏 雪
关键词:MBTI测评系统 河南旅游高等教育模式探索
1 问题的提出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河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河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河南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缺乏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虽然河南的旅游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旅游高等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整体优化,已经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旅游业的发展。
要实现河南省旅游业的大发展,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达到让游客满意这一基本的职业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向世界展示河南省的悠久文明和现代文明,展示河南人民的精神风貌,展示河南省向全国乃至国际接轨的发展成效。以上目标,对河南省的旅游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性格和职业规划的关系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性格,深远地影响着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人们常常在跟别人交谈几分钟后可以猜测出对方的职业。类似:“您看起来像位教师”,“您是位工程师吧”这种话在交谈中常可以听到。通常这是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来作出判断的。根据性格选择自己的职业,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适合于不同的职业。例如,好动和沉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一个好动的活泼型的人,宜于去搞社会和经常活动的工作,从事记者、公关、营销、导游等需要经常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果让活泼型性格的人“阴差阳错”地去从事校对、会计、打字、图书管理等需要静心的职业,那么其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而具有沉静、稳定性格的人对上述工作就会得心应手。由此可见,性格与职业定位紧密关联。
大学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关键,有些大学生能提前确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通过四年的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另一些却始终迷茫,到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使每一位大学生对其自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9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
3 通过MBTIT解性格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持久稳定性等特点,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
MBTI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性格测试工具,已经被翻译成近20种世界主要语言,每年的使用者多达200多万,其中不乏世界500强之内的大型企业。MBTI全称Myers-Bnggs type indicator,是一种强迫选择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它以瑞士心理学家CarlJung的性格理论为基础,由美国的Katherine C,Briggs和她的女儿Isabel Briggs-Myers共同研制开发。MBTI有许多研究数据的支持,属于信度、效度都较高的心理测评工具,用途非常广泛,被用于自我探索、职业发展、人才选拔、教育(学业)咨询、团队建设、管理培训等多个领域。
MBTI把人的性格分为十六种类型,由四个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构成:其中,“外向E――内向I”代表着各人不同的精力(Energy)来源;“感觉S――直觉N”、“思考――情感F”分别表示人们在进行感知(Perception)和判断(Judgement)时不同的用脑偏好;“判断J――感知P”,是就人们的生活方式(Life Style)而言的,它告诉我们如何适应外部环境。
Carl Jung把感知和判断列为脑的两大基本功能,前者帮助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后者则使我们以特定的方式作出决定。它们在大脑活动中的作用受到个人生活方式和精力来源的限制,从而对人的外部行为和态度产生各不相同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性格被视为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们显然更愿意在生活处世中顺应天性,然而个人的行为表现也会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如文化传统、教养习惯、教育模式和环境的种种限制。
在30多年前,MBTI量表还只对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开放,但伴随着人们对信息的广泛需要,在认真遵守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的前提下许多组织和群体都在用MBTI进行性格测试。
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调整测试的心态:每一名被试者应尽量放松心情,最大限度地摆脱外部环境的压力,尽量展现真实的自我。
第二步:答问题卷:测试组织者应告知被试者尽管按照自己的理解答题,不应与其他人讨论,测试组织者也不回答任何相关问题。
第三步:MBTI内容基本介绍及定位:测试组织者将MBTI的测试目标、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告知被试者,并指导其按要求进行自我评估。
第四步:答卷计分并比较:测试组织者应指导被试者计分,并对分数进行解释和深入讨论其涵义。
第五步:最后确认:测试组织者将引导被试者进入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帮助其明确自己的性格类型。
MBTI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我的本来面目,即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格。正确地使用MBTI将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它将为我们搭建起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之路。
4 基于MBTI测评系统的河南旅游高等教育模式的有益探索
在河南省旅游高等教育不断加强的过程中,应尽力解决现行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问题,鉴于MBTI测评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评估旅游专业学生的性格类型这一前提,可考虑对旅游管理类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和整体优化的培养模式。
本研究列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MBTI性格测验,并采用问卷调查与内隐联想测验(IAT)两种方式了解被试者的专业认同状况。研究发现样本的专业认同存在着显著的外显一内隐分离,在内隐层面上缺乏足够认同。性别、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部分人格维度可作为判断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有效变量。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核心理念,现代高等教育必须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关注个人,多样发展,建立新型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培养制度。旅游管理专业应根据其特征和教学要求,结合社会需求和被教育者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积极探索新的创新性教学方法,应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安排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教学、管理、服务等环节全面优质地为学生服务,创造良好的大学学习环境氛围。
根据MBTI的性格测试结果,外倾的人习惯于外界活动,愿意与人打交道,应引导他们考虑导游工作,做名好导游。国家旅游局在《导游员职业等级标准》中指出:“导游员是运用专门知识和技能为旅游者组织、安排旅行和游览事项提供向导、讲解和沿途服务的人员。”按照这一定义,从根本上说,导游的职责是服务,但并非单向的服务,是一种需要游客的参与、理解和配合的服务,对于具有外倾性格特征的学生可在大三、大四期间进一步学习有关课程,做一名使游客和自己在工作中身心均得到美好享受的优秀导游人员。对于具有典型内倾性格特征者,由于他们多安静、保守、喜欢独处或习惯一对一的人际交往,可以考虑旅游规划等工作,相应地在培养模式上就应体现这一点。饭店业强调建立规范的饭店职业经理人机制,一个合格的饭店业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年富力强,又要有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积累,对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也都有一定要求。对于性格处于外倾与内倾的中间地带的学生,可往饭店管理类引导,并在培养模式上予以考虑。
总之,今后的河南旅游高等教育体系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基础上,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充分考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性格的同时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