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

第1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一、当前农村突出的治安问题

1、空空荡荡的大空间,治安难防范。农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经济欠发达,生产带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原有建立在计划经济之上的群防群治各项措施在价值观和市场运行机制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打工经济的产生和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农村出现了空空荡荡的现象,且大多还是老人和儿童。这样以来,就给农村的社会治安带来了难以防范的影响,一旦发生各类案件,更是难以侦破。同时,各类案件发生更呈上升趋势,并有越演越劣之势。

2、男走女去的长相离,治安存隐患。在大部分农村,有三分之一的,甚至二分之一的青壮年外出打工,有的夫妻留下男的或女的在家照看老人或孩子。长时间的男女分离,导致夫妻感情的淡泊,从而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婚外情、婚外恋,离婚率大幅度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暴力,财产分割,老人孩子的赡养等一系列社会矛盾纠纷和治安问题进一步显现,存在着较大的治安隐患。

3、老小相处的不和谐,治安有缝隙。大批青壮年夫妻或成人外出务工,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由于知识、阅历的不同,辈份间隔的情感差异,导致老小相处间的许多不和谐因素产生,上辈埋怨孙辈不懂事礼,孙辈怨恨长辈管教太严,代沟越积越深,长辈杀害孙辈,孙辈毒害长辈的事件时常在有关媒体上见现。给社会治安的管理与防范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和盲点。

4、税费减免的大实惠,治安添疑难。在普遍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良种补贴、水稻种植直补、退耕还林、义务工的取消等等党和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原先已弃耕多年的农户(实际上村组已将土地重新发包)返回原管要土地、山林。一方拿着中央土地山林一定五十年不变的承包责任书,一方拿着经过司法公正的承包合同,到底谁是谁非,轻者对薄公堂,重者持械相斗,如若不行,聚众上访,静坐示威,给农村的治安增添了疑难。

5、征地补偿的兑现难,治安难确保。征用土地必须有偿进行,已写进《宪法》,除国家建设项目,赢利性项目外,新修乡村公路,兴办公益福利性事业等需要折迁房屋和征用土地,这些项目大多是民工建勤和上级给予一定补偿需地方政府(单位)配套的,按“规矩”办理,难以开工建设,不按“规矩”办理,百姓不拥护,经济难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扯皮上访、阻碍施工、打架斗殴会连环其中,良好的治安局面就难以保证。

6、上访查处的不满意,治安难协调。因政策因素,各部门综合协调不到位,个人基本素质和理解能力的差异,使许多上访者个人认为的不满意,不是那回事,不应当是这种结果等,导致其对社会和当事人进行强烈的报复和打击,越级上访,重复上访,扰乱了治安局面,许多上访问题,治安部门也难以协调和解决,难以协调和解决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治安的混乱是刑事案件发生的导火索,民事和刑事案件的频发是经济发展的强度腐蚀剂。

7、办事程序的不公开,治安难把握。各级行政组织和各个部门办事程序及收费项目标准的不公开,“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的产生与存在,村务、政务、校务的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都给社会治安带来一些不必要发生的事件(事故),加大了控制良好的治安环境难度,使故意扯皮、无事生非、寻衅兹事有了可乘之机,直接参与社会治安的单位和个人难以把握,更难以开展具体实施,是治安看不到的重大隐患。

8、组织的常搔扰,治安难追究。一些组织打着祛病强身,积德行善的幌子,经常深入到边远山区的农户家中,对老弱病残者进行大肆宣讲,出没鬼神,难以查处,且看似无妨于社会,一时半会也不好追究其什么,现实的恶果当现也不易概定,现行的法规也没有硬性的对初始者治裁的规定,只能通过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劝阻,使其有一定的参与性,并有扩展的态势。

二、基本对策

上述这些当前农村社会治安现状的存在,只是单方面的几种表现,并非完全是真正的内涵,社会治安是宠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准确把握社会治安各项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安的特点和法规,使工作思路和对策具有科学预见性和现实针对性。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最初浅的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抓好,或许会起到一点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把群众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目标。要做好新世纪、新形势下的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必须构筑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服务人民,维护稳定,发展经济为中心,以群众性地治安保卫组织为桥梁和纽带,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形成“社会治安社会治,综合治理综合管”的态势,具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满意不满意上”,放在“认清形势,掌握基本对策、解决实际问题”上,放在“强化标本兼治、加快经济发展”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的群防群治。

2、标本兼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农村社会治安的突破口。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影响农村社会治安和农村政治稳定的主要根源。农村农民中存在的一些具体实际问题,并非不可收拾,而是缺少必要必须的解释、说明、理解,农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与少数基层组织松懈和基层工作不力有关。因此,解决农村治安中存在的隐患和突出问题必须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消除帮派体系和地方恶势力,实行标本兼治。

一要加大对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领导重视力度,要有专门的领导与机构,有问题,有苗头,就解决,就处理,且不可堆成堆,垒成坨。

二要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的工作人员,要真正转变思想观念,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起适应新形势下防范与管理的新规范、新制度。

三要要努力加强治安管理和民事调解工作,要广泛收集矛盾纠纷信息,改变过去“不告不理,不出事不管”的状况,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发展状态中。

四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特点,研究探索新的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

3、规范管理,把群众参与作为农村社会治安工作的基础。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基层民众在社会治安防范中的作用,是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的必由之路。治保会是群众性的合法的群防群治组织,要发挥其作用和提高素质。

一要加强对农村治保会的组织和业务管理,要规范治保会日常行为,使其工作人员成为政治合格,业务精通,收集信息,治安防范的治安重要力量。

二要加强对基层治保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和巡逻防范业务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加大对初发事件的调解力度。

4、关口前移,把考核机制作为社会治安工作的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和治安部门要把关口前移,牢固树立“服务树形象、满意换民心”的思想观念,始终做到“发现矛盾纠纷(问题)走在萌芽前,调解纠纷走在激化前,回访解答走在反复前,查处问题走在事发前”。一级抓一级,层层化解矛盾纠纷(问题),树立“经济发展是政绩,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思想,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融合在一起,做到统一部署,统一督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结帐,实现农村社会治安管理由静态向动态模式转变;实现工作作风由机关办公向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转变;实现打防脱节向打防一体化转变;实现为广大民众服务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只有扑下身子,深入群众,广泛接触社会,做到有信息就收集,有隐患有排除,有问题就解决,有案件就查处,及时动员和指导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社会治安就会好起来。

5、落实目标责任制,把有偿防范作为农村治安工作的动力。要想使农村社会面达到良好的标准,除构建密集的防控网络外,必须建立切实的激励约束机制。长期以来,农村社会治安不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治保会作用发挥不够,有名无实。主要因素是缺乏管理和激励约束,如何改变?

一要调动广大民众和治保会人员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确定防范目标,多渠道、多途径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使民众增强治安人人有责的意识。

二要在防范和化解矛盾问题中,实行有偿责任制,把有偿防范作为动力进行推广偿试。责任区民警包面,治保会包线,治保员包点,人人有职责,责任与利益直接挂钩,从而调动其积极性,提高防、控、决能力。

第2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cidence rates of anxious and depressive emotion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hospitalized psychotics.Method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motion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in 153 hospitalized psychotic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es conducted for their causes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SQ). Results Incidence rates of anxiety,depression and anxietydepresiion emtions were respectively 30.72%, 45.09% and 28.76%.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nxious emotions were hospitalization frequency, course of disease and family economy status and those of depressive emtion course of disease, hospitalization frequency, postillness family,unit and society support. Conclusion Hospitalized psychotics have anxious and depressive emotions in varying degree,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should be taken seriously and interventions conducted purposefully.

【Keywords】 Psychosis; anxiety; depression; influencing factor

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常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而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及其回归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作者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测评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年1月~10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诊断明确,经治疗后精神症状基本消失,病情稳定。(2)意识清晰,智能正常,能独立或在工作人员帮助下完成调查表格的填写且合作者。(3)排除精神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共入组15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50±1.89) a,平均病程(26.78±2.70) a。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3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者4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者9例,其他5例;从事脑力劳动者14例,从事体力劳动者139例。

1.2 方法

1.2.1 测评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将测得粗分×1.25得标准分,标准分≥50分界定为焦虑状态/或抑郁状态。对上述量表测试有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患者再采用自制调查表进一步测试,共11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诊断、病程、住院天数、病后家庭及单位和社会关心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支付能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

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自制调查表中11项内容为自变量,以SAS、SDS得分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入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

153例精神病住院患者中,焦虑情绪发生率为30.72%(37/153),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5.09%(69/153),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8.76%(44/153)。

2.2 入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与国内常模[1]

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患者SAS及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略)

表1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

2.3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

以患者所填自制调查表的11项内容为自变量,以患者SAS得分(以SAS≥50分为界)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筛选出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焦虑情绪的3个主要因素为:住院次数、病程、家庭经济状况,见表2。表2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焦虑情绪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略)注:﹡P<0.01。

2.4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

以患者所填自制调查表的11项内容为自变量,以患者SDS得分(以SDS≥50分为界)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α=0.05水平上,筛选出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抑郁情绪的3个主要因素为:病程、住院次数、病后家庭及单位和社会关心情况,见表3。表3 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抑郁情绪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因素(略)注:﹡P<0.01。

3 讨论

据统计,上海市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已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0.32%上升到现在的1.55%,且每年都以0.3‰的累计增加,此类特殊患者不仅影响本人健康,更影响家庭和社会安全。资料显示,精神疾病的社会负担约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20%,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2]。为此,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尊重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感受,使他们更好更健康的回归社会已日益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

本调查显示,住院精神病患者焦虑情绪发生率为30.72%,抑郁情绪发生率为45.09%,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8.76%。较国内外关于成人[3]、青年学生[4]、大学生[5]、高中生[6]、护理人员[7,8]的焦虑情绪(20%~27.2%)、抑郁情绪(22.5%~37.5%)的发生率偏高,与苗春辉[7]等关于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率的调查结果相近。证实焦虑、抑郁是精神病患者比较常见的负性情绪,会明显影响患者的舒适感和患者的判断及对治疗的遵从性,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9]。因而重视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这些负性情绪,尊重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感受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提醒我们,如何探索出一套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非常必要,对加快患者的康复,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减轻其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均有积极的作用。干预手法及效果将在本次课题的后续工作中进行,并另附论文。

本研究还显示,经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焦虑情绪的主要因素为住院次数、病程、家庭经济状况;影响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为病程、住院次数、病后家庭及单位和社会关心情况。提示住院次数和病程是影响住院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最主要的因素,精神病患者住院次数越多、病程越长,其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越明显;而家庭经济状况、病后家庭及单位和社会关心情况则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家庭经济状况越差,病后家庭及单位和社会关心程度越低,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几率则越高。这可能与住院次数较多或病程较长的患者出院及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更少,导致患者觉得出院无望而产生了焦虑抑郁的情绪障碍有关;且精神病患者大部分劳动能力受损,疾病本身又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当精神症状开始好转,患者恢复部分自知力后,经济的压力、社会的关注程度等均会对其情绪造成较大的影响。精神病患者为弱势群体,缺乏自知力使他们丧失多种社会功能,病情好转后虽对出院要求迫切,但出院后须有监护人(家属、单位或所在地居委会等)行使监护权,而监护人由于种种原因,如家属害怕精神病患者病情复发、单位担心精神病患者出院上班给其他职工或集体带来不良影响、居委会考虑到精神病患者出院后可能会影响社会治安等等而不愿带其出院,故担心出院问题成了影响患者情绪的重要因素,病程越长住院次数越多,这些问题就越发困扰患者,且住院时间过长又相应的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如此一来形成的恶性循环势必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所以有计划地开展家庭干预,向社会普及精神卫生知识,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关心这些弱势群体的感受,使患者的社会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是一项应引起各方面重视的长期的艰巨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5~42

[2]张明园.二十一世纪中国精神医学的思考-由《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引发的联想[J].上海精神医学,2000,12(1):1

[3]张明园,吴文源.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CESD的应用[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2):67

[4] Ksndel DB,Davies M.Epidemiology of depressive mood in adolescents[J].Arch Gen Psychiat,1982,39:1205

[5]丁锦红.大学生焦虑情绪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53

[6]刘贤臣,郭传琴,王均东,等.高中生抑郁情绪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1):24

第3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关键词:油田企业 油区 治安稳定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供求形势的变化,石油天然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价值不菲的物资、器材、设备置于野外,地上、地下的“油、气、电”输送管线纵横。再加上个别人“靠山吃山、靠油吃油”等思想作祟,油区内破坏油田设备、盗窃油田物资、私拉乱接油田水、电、气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结合油区秩序现状,对油田企业油区治安稳定工作作如下思考。

1.当前油田企业油区治安稳定工作现状

近年来,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步伐逐步加快,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油水井和管线逐年呈较大幅度的增长。在油区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油区治理任务日益艰巨的情况下,经过油地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各类涉油案件和问题得到一定控制,油区治安保持了持续稳定的态势。但是,局部油区涉油问题还比较突出,油区治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维护油区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1.1局部油区打孔盗油案件仍呈高发态势,成为当前影响油区治安秩序的主要因素。打孔盗油不但给国家的财产带来损失,而且易发生着火、爆炸、污染等重大事故,给油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破坏和影响。由于历史和企业管理上的原因,个别建筑与输油输气管线紧密相邻,为不法分子打孔盗油带来可乘之机,给打击和管护带来了不便。

1.2盗卖原油、非法收购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尽管油区治安环境总体上不断好转,但个别地方影响油区治安的问题时有发生,特别是非法收购、盗运原油问题受利益驱使,屡禁不止,成为诱发涉油违法犯罪的潜在隐患。

1.3各类涉油矛盾纠纷日趋复杂。目前,油区治安环境大有好转,但原有的历史矛盾仍未有根本性解决,因土地征用、环境污染、损失赔偿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和油田施工中引发的阻车挡路、地企纠纷日趋复杂。法律宣传针对性不强,普法宣传重点不突出,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周边群众对涉油相关法律存有模糊认识。

1.4从油田内部管理来看,个别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油区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措施不得当,甚至个别油田内部职工与犯罪分子相互勾结,盗卖、侵占油田物资。油田发展快速,油井和管线日益增多,管护难度加大,公安、稽查、护卫力量不足,专业监管队伍力量薄弱,依靠非专业岗位职工来看管,难以对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2.做好油区治安稳定工作的相关建议

油区秩序问题是诸多社会矛盾和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从政治、经济、政策、法律和教育等多层面来研究分析,综合治理。油区稽查工作作为油田新兴工作方式,旨在与公安、护卫共同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地方政府部门的全力配合支持下,全面落实油区治安管理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油田油区秩序中的突出问题,为油田生产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针对当前油田油区秩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2.1彻底取缔非法、违规小(土)炼油厂。小型化工厂、收油站点的存在是引发盗油的根本原因。堵死犯罪分子的销赃渠道,是从根本上解决涉油犯罪问题的关键。偷油源于收油,收油诱发偷油。因此,要把取缔非法收油点作为油区治理的关键措施来抓,做到堵源截流,对各类非法收油点和土炼油炉,发现一个,摧毁一个。要集中各方力量,对发生的影响大、危害大的涉油案件限期破案,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震慑涉油犯罪,有效净化油区治安环境。

2.2提高全民涉油法律意识。治标先治本。要提高油田内部职工、周边村庄群众对油区治安稳定工作的正确认识,自觉维护油区秩序,确保油区整治取得长治久安的效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向油区广大职工群众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及时宣传油田企业在带动地方发展、改善城乡基础设施、解决民生问题等方面的重大成效,提高职工群众参与油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涉油违法犯罪问题的发生。

2.3加大职工爱岗敬业教育,落实“内防为主”。教育引导油田职工要爱岗位、爱油田、爱国家,增强职工“油田是我家”的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要有“当一名石油工人多荣耀”的自豪感和光荣感。要为广大岗位职工提升素质、有所作为搭建平台和舞台,为员工创造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空间,配齐防护装置,增强自卫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员工一定的需求,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研究探索油区管护的新措施、新办法,在“防”字上下功夫,在“管”字上做文章,认真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强化油田内部管理,加强防护设施建设,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井,确保企业内部不出事。

第4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关键词】房价;主要因素;次要因素

房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要掌握房价的运动规律,必须弄清影响房价的因素。根据各种影响房价因素自身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与政治因素和供求关系;次要因素:房地产的内在因素和自然因素、通货膨胀等因素。

一、主要因素

(一)经济因素:影响房价的经济因素主要是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状况、产业结构、就业情况、居民收入水平、投资水平、财政收支、金融状况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总体供求,特别是影响需求。(1)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迅速,居民收入相应提高,购买力增强,住宅价格就会提升;反之,则会使住宅价格下降。(2)物价、工资及就业水平:物价变动导致货币价值变动而波及房屋价格,由于房地产具有保值性、增值性,一般物价上涨时房屋价格上扬幅度更大;工资及就业水平提高,居民收入增加,会促使房价升高,反之,房价降低。(3)储蓄率:储蓄率提高,表示居民购买能力增强,房地产价格也会跟着上涨;反之,则房价下跌。(4)财政及金融状况:财政和金融状况反映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房地产价格。不良的财政状况会导致政府购买力下降,金融状况恶化会导致银根紧缩,二者都会使住宅需求减退、价格下跌。 (5)利率:较高的银行利率会增加住宅买卖双方融资成本,使房屋交易行为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而较低的银行利率则会对房地产投资者起到激励的作用,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扬。(6)地价:土地具有资源稀缺性,有限的土地是房子产生的“原料”,房价起伏和地价涨跌密切相关。

所以,通常来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越快、产业结构越合理、就业率、收入水平和投资水平越高,财政收入越多、金融形势越好,房地产市场需求就越大,房价总体水平也越高。反之,房价总体水平越低。

(二)社会因素:影响房价的社会因素包括人口、家庭、城市形成历史、城市化状况、社会治安、文化与时尚等。其中,人口因素包括人口的数量、密度、结构(如文化结构、职业结构、收入水平结构等);家庭因素指家庭数量、家庭构成状况等;文化与时尚主要指文化氛围、风俗习惯、大众心理趋势等。(1)人口状态:人口增长率高或人口集中的地区,存在较大的潜在住宅需求,有利于房价上调。(2)家庭结构:核心家庭增加、复合家庭较少、离婚率提高等会令家庭户数增加,从而导致对住宅需求的显著增加,成为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3)社区环境:良好的社区环境与和谐的邻里关系能促进住宅房价的提高。

社会因素对房价的影响作用是相当复杂的,它的作用方式不如经济因素那样直截了当,作用过程也比较长,是一种渗透性的影响。

(三)行政与政治因素

行政因素主要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住房、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治安、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些制度、法规、政策和行政措施。政治因素主要指政局安定程度、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关系等。(1)土地利用规划及供应管制:土地的用途由政府规划管理部门确定,土地利用的容积率等对单方住宅的土地成本影响很大;政府通常通过土地出让计划来控制进入市场的土地数量,从而影响了住宅市场的供应数量和价格。(2)房地产税制:契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影响住宅交易量的增减,税率降低则鼓励交易,住宅价格上升;反之亦然。(3)住房政策:国家的住房政策极大的影响着房地产市场的价格。(4)政策法规:政府对房地产开发或交易的限制或鼓励性政策,对住宅市场价格有很大的影响。(5)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而作局部或通盘调整,如增加新的可开发区域或允许对旧城区进行更新改造,则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6)公共建设:交通条件的改善会令地价上涨,进而带动房价上升;电力、上下水、煤矿气、热力、电讯等公共设施建设都对住宅价格有重要影响。(7)政治因素包括:战争、动乱、政府机构大的变动或重大政治性政策出台等。与经济和社会因素不同,行政和政治因素对房价影响作用的速度相对较快,如果说经济、社会因素的作用是渐变式的,则行政和政治因素的作用可以说是突变式的。行政和政治因素都是由国家机器来体现的,因此它对房价的影响作用也比较突出。

(四)供求关系:消费品价格由供求决定,这是经济学基本原理。住房的首要作用是供人居住,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必需品。作为一种耐用长期消费品,房价首先由人们的居住需求和供给态势决定。这个需求与供给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房屋供给与住房需求的关系,当住房需求大于房屋供给时,房价就会上升,反之,房价则会下降。二是土地供给与住房需求的关系,因为土地的稀缺性,政府控制土地出让,当出让的土地块数小于房屋需求时,房价就会上升。

二、次要因素

(一)自然因素: 这个因素主要是指房地产自身及其周边环境状态,如土地的位置、面积、形状、建筑物的外观、朝向、结构、内部格局、设备配置状况、施工质量,以及所处环境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环境污染情况等。(1)位置:即地段属性。人们常说,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取决于位置、位置、还是位置。这句话说明了住宅开发项目对土地位置的极端敏感性。地段好、工商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的地区,房价较高;城市规划中均确定有生活、商务、生产等核心区,离此区域越远,房价也越低。(2)面积: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占地面积规模,影响开发的规模效益。适度的居住区开发规模,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进而降低房价。(3)周边自然环境: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房子的价格。(4)市政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完善的市政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能大大提高居民生活的质量,也有利于房价的提高。

(二)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它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我国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之间呈现高度相关关系。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又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

参考文献

[1]周治平.论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调控[J].当代经济研究,1998年02期

[2]吴强.21世纪我国住宅业的发展趋势[J].经济问题,2001年04期

[3]夏明珠.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变化因素分析[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4]黄厚霞.侯莉颖.房价影响因素综述[J].中国房地产.2011年14期

[5]周建军.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因素及其合理性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4期

第5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复发原因;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OP(b)-135-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它具有的高复发的特点能够严重伤害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劳动能力,复发常常导致患者不可逆的脑损伤,是精神分裂症致残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常规临床治疗情况下,5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愈后的第1年内复发,80%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C20。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这个复发比率简直是灾难性的。寻找精神分裂症复发因素和改善预防措施,一直是业界努力的方向。

1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有关因素

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除疾病本身的客观因素如病前性格缺陷、家族遗传史外,能否有规律地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和家庭环境治疗,是影响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

1.1 依从性差

临床大量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与自行停药有关。坚持维持量服药的患者复发率为40%。而未坚持维持量服药者复发率高达80%。因此,患者和家属要高度重视维持治疗。我国精神科专家一致认为,患者对治疗的不依从或部分依从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和再住院的最主要因素。有研究显示,在患者、家属群体中有30%的被访者承认在治疗过程中曾经自行停药、减药或拒绝服药”;来自医生组的调查数字则更为悲观,医生认为有四成的患者自行停药、减药或拒绝服药,有1/4的患者曾经忘记服药。

1.2 物质滥用与复发

许多研究发现大约一半达到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同时也符合物质滥用的诊断标准。多数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合并物质滥用者的复发率远远高于未合并物质滥用者。

据报道,持续使用酒精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局是一个不利因素。最常见的物质滥用为酒精滥用,患病率为17.4%和34.6%。从具体的成瘾物质方面考查,在现在和既往住院精神患者中为了达到心情愉快、放松和消除烦闷而使用酒精的为45%~60%。

1.3 家庭照料不周

家属虽然长期承担着对患者基本生活的照料任务,却往往不知道如何照料患者,如何对待患者的异常言行和如何提供良好的家庭治疗环境。同时,对患者家属而言,照料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就是一种相当沉重的精神负担,他们常常表现出焦虑、内疚、烦恼和沮丧等情绪反应,不能正确对待患者的异常行为。有的是过分地关注和保护患者,减少了患者与社会的接触,使患者复发率大大增加。研究说明,与配偶共同生活的患者,复发率较低,而离婚和独身者复发率较高。被朋友、邻居和家庭歧视,工作机会减少,会使患者病情加重。

1.4 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异常,特别在幻听、幻视、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发生伤人、自伤、自杀、毁物行为,破坏家庭、社区、工作单位的和谐和正常秩序,给家人、邻里、同事造成伤害,甚者影响社会治安。社会舆论对他们怀有恐惧、不理解、不宽容的心理。他们为保护自己,对周围人敏感、多疑,存有敌意,孤独、退缩,脱离现实,人际关系紧张,而学习、工作、家庭遭受排挤或挫折,生活质量下降,这给康复期患者以双重挑战。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精神症状本身带来的各种痛苦,另一方面不得不忍受社会对他们的误解而产生的种种偏见。当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及相关的社会矛盾时就会复发。

1.5 季节变化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有周期紊乱,并且还有一定的季节性,如躁动不安、攻击或暴怒等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怀孕的季节有关。因为在冬春季节(特别是初春),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等多种病毒活动最为猖獗。此时怀孕,将导致孕妇的免疫系统功能低下,使孕妇的感染概率大大增加,直接影响胎儿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表明:20%的精神分裂症。是由母亲产前感染导致的。中国古代有“腊月不娶、正月不嫁”之俗,从生殖健康角度抑制冬季怀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以前归咎于神经或心理缺陷的部分精神疾病,是由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最为明显。因为感染会直接或通过触发免疫反应而干扰胎儿大脑的正常发育,甚至可能误导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大脑的神经元。

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布朗称:如果孕妇在怀孕早期或中期感染了流感病毒,其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将是正常情况的3倍;如果流感发生在怀孕的头3个月,概率则会猛增到7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春季精神疾患多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高、低,天气晴、雨和气压高、低等变化无常,容易影响人的情绪。加上天气转暖,代谢进入旺盛期,引起人体的一些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

2 精神分裂症如何预防复发

2.1 坚持服药治疗

研究表明,依从性差是导致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因素,所以精神病专家呼吁一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键是遵医嘱用药。组织康复期患者学习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和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副反应,减少因药物副反应而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知能力。强化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要认为精神症状消失病就好了,不用服药或认为长期服药会使脑子变坏了,更不要存侥幸心理。

2.2 改善家庭照料

家属及周围人要充分认识到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精神状态的薄弱性,帮助安排好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经常与患者谈心,帮助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现实生活,帮助患者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对待应激事件的方法,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指导患者充实生活,使患者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的环境中生活。

2.3 提高活动兴趣

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如职业、文化、家庭、环境、兴趣、专长,安排适宜的工娱活动,如文艺节目、绘画、球类比赛、编织、制作手工艺品等。加强与他人的合作关系,保持心情舒畅,在活动中随时予以鼓励,热情辅导,以提高其参加活动的兴趣,锻炼智能,恢复工作能力,为患者自强自立地生活打下基础。

2.4 坚持定期复查

一定要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使医生连续地、动态地了解病情,使患者经常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通过复查也可使患者及时得到咨询和心理治疗,解除患者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这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也起着重要作用。

2.5 及时发现处理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是有先兆的,只要及时发现,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一般都能防止复发,常见的复发先兆为:患者无原因出现睡眠不好、懒散、不愿起床、发呆发愣、情绪不稳、无故发脾气、烦躁易怒、胡思乱想、说话离谱,或病中的想法又露头等。这时就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病情波动时的及时处理可免于疾病的复发。

2.6 加强社区防治

第6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关键词] 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影响因素

牡丹江市的投资环境评价是吸引外来投资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牡丹江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可以清楚地掌握影响外商投资的主要因素,明确牡丹江市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确定如何扩大优势产业及改善劣势产业发展方向,进而明确吸引外商投资重点,增加外来资金,引导资金流向,优化外商资金组合,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1 评价方法的选择

进行投资环境多指标综合评价时,如何确定各因素指标的是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在研究各个指标对投资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采用尽量减少人主观影响因素且易于操作的方法。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萨蒂(A.L.Saaty)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

archy Process,AHP)由于综合了专家们的经验和看法,又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所以能够通过建立判断矩阵的过程,逐步分层地将众多复杂因素综合起来[1]。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牡丹江市投资环境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找出各项指标对外商投资的影响程度。

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框架

投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它是由各级子系统以、次级子系统以及最低层次元素综合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投资环境的各个评价指标建立的基本原则,结合牡丹江市区域投资环境调查报告[2]的调研成果,本文选取了25项指标,建立牡丹江市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8所示,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投资环境系统层、子系统层、因素层和具体指标层四个层次[3]。投资环境系统包括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生活环境、政策法律环境四大子系统,四大子系统又涵盖6个因素层,即城市形象、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科技文教、政策法律。6个因素层包括了25项指标。

2.1 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和吸引外资活力的综合体现,对城市投资环境优劣起着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牡丹江市区域投资环境调查报告选取了市场规模、投资与经营成本、当地配套设施、工资水平、金融市场,这五项作为反映城市整体经济水平的指标。其中投资经营成本、当地配套设施两项指标作为体现城市经济外向化程度;市场规模、工资水平、金融市场这三项作为反映城市自身发展规模和潜力。

2.2 基础设施环境

基础设施是城市投资环境的最根本的条件,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物质基础。本文根据牡丹江市区域投资环境调查报告选取了交通设施、供电设施、供水设施、供热设施、园林绿化、休闲场地、文化交流设施等七项指标作为反映牡丹江市投资环境评估的硬件指标。其中供电、供水、供热设施等指标作为反映城市自身物质基础条件,交通设施、园林绿化、休闲场地、文化交流设施等指标作为反映城市对外吸引投资活力因素指标。

2.3 社会生活环境

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城市投资环境重要的支持和保障,是吸引外商投资重要的参考保障之一,它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程度和智力支持的重要标志之一。根据牡丹江市区域投资环境调查报告,本文选取社会治安、市民精神状态、政府办事效率、社会保障体系、教育水平、科技实力、信息生产与、高级人才人口数等八项指标。其中社会治安、市民精神状态、政府办事效率、社会保障体系来反映人居环境质量;教育水平、科技实力、信息生产与、高级人才人口数反映城市的智力支持。

政策法律环境

建立公平正义政策法律环境是城市建设投资环境环境的制度保障。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外商投资的顾虑,坚定外商投资的信心。高科技术产业政策、贸易服务产业政策、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公正性五项指标集中反映了城市法制文明建设的成果。其中高科技产业政策、贸易服务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属于服务性保障;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司法公正性属于制度性保障。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投资环境评价系统首先要构造判断矩阵以确定各层次直至具体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3]:

第一步,构造同一层次下的两两比较矩阵。判断矩阵通过各目标两两比较其重要性而得出。理论上来说,判断矩阵中各aij应为不同目标重要性的相对比率的精确数值,但是实际操作中较难做到这一点,因此一般采用分等评分法来粗略估计其相对重要性。本文采用9/9-9/1标度方法(见表1),对同一层次下两两子系统、因素间的重要性进行判断,构造各层次判断矩阵。以目标wi与目标wj两两比较为例,其标度方法如下:若wi与wj同样重要,令aij=9/9,aji=9/9;若wi比wj稍微重要,令aij=9/7,aji=7/9;若wi比wj明显重要,令aij=9/5,aji=5/9;若wi比wj强烈重要,令aij=9/3,aji=3/9;若wi比wj极端重要,令aij=9/1,aji=1/9;若介于以上中间,令aij=9/8、9/6、9/4、9/2,aji=8/9、6/9、4/9、2/9。

第二步,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层次单排序的目的是对于上层次中的某因素而言,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重。根据公式:

计算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λmax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W,经归一化后即为同一层次相应因素对于上一层次某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这一过程就称为层次单排序。

同时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CI

然后查取相应随机一致性指标RI9(见表2),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需要对判断矩阵的元素进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第三步,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重,称之为层次总排序。在本文中,是指子系统层、因素层、指标层从高到低,根据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逐层推求层次总排序权重向量,并计算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公式如下:

CIi是与AI相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i为与Ai相对应的B层次中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0.1时,认为层次总排序具有满意一致性。否则需要对本层次的各判断矩阵进行调整,直至使层次总排序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根据以上理论方法,可以得到牡丹江市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体系的系统层及各子系统层的判断矩阵(见表3―表7)。

4 结论

通过对牡丹江投资环境各个因素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出(见表8),投资者在子系统层的四个要素所考虑的顺序为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所以在吸引投资首先要尽快建立良好的经济环境。在经济环境中吸引资因素的顺序为市场规模、金融市场、投资经营成本;在基础设施环境中吸引外资因素的顺序为交通设施、供水、供电、供热;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吸引外资因素的顺序为政府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社会保障体系;在政策法律环境中吸引外资因素的顺序为贸易服务产业政策、市场秩序与公平竞争。利用对各个因素的权重排序,可以清楚的了解牡丹江市在改善投资环境中首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理论支持。

文献

[1] 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5):122-125

[2] 牡丹江市区域投资环境与城市形象调查[R].牡丹江:2011年

[3] 殷焕武,张宝柱.城市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城市问题,2006年,第8期:54-57

第7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摘 要: 在代际视角下,以江西调查样本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发现: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有社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健康状况、性别、空气质量、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务工收入等;而影响老一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有社会满意度、空气质量、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健康状况、务工收入等。

关键词: 主观生活质量;在城农民工;代际差异;生活满意度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主观生活质量(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简称SQL)也称做生活满意度,是综合反映人们生活舒适程度、便利程度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和对生活的全面评价,也是人们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对自身及其所处的各种环境的感受的评价。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更多的农民工将逐步“市民化”,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他们在城市的收入、身份、地位以及生活方式等的提升,他们在城市生活的要求和生活满意度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全面了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分析影响其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了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心理需求和思想状态,不仅能够使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而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的“建设”,设法提高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是人“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一步的目标之一。同时,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的涌现,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极具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居民主观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对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研究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国外学者W・W・Rostow(1971)较早研究了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认为生活环境的美化、社会教育、卫生保健、交通、生活服务、社会治安等条件的改善能够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之后,Day(1980)认为家庭关系、健康状况、娱乐休闲、精神状态、自我评价、社会生活、与工作有关的生活、经济状况、政府的政策措施等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均存在一定影响。Diener(1984)在幸福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将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归类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后渐渐形成生活质量客观因素和个人人格特质因素两个方向。如Veenhove(1995)从经济状况因素、Cui and Vainant(1996)从生活事件因素等对生活质量客观因素的研究,Larson(1978)和Bowling(1991)从健康状况因素、Mastekaasa(1995)和Diener and Suh(1998)等从婚姻状况因素等个人人格特质因素对生活质量客观因素的研究。

之后,国内学者也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居民生活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如曹大宇(2009)通过研究国际上权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 Survey,简称WVS)第四波的调查数据,发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逐步上升,最低收入人群与最高收人人群的平均生活满意度相差近50%,在此基础上,曹大宇(2011)又通过研究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空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空气质量下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影响上,对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没有显著影响。冯云(2011)认为个人生活满意度与诸多社会心理因素有直接关联。李想(2009)认为性别的差异、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均对生活满意度造成很大的影响。王培刚(2008)着重从代际视角验证了健康状况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农民工作为我国特有的群体,受到国内学者广泛的关注,农民工的城市主观生活质量也进入他们的视野,郭乙辉(2008)对进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获得性别与工作状况对在城农民工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评价均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及家庭经济对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满意度有明显的拉动效果,年龄、婚姻状况、社会保障及社会环境与农民工的精神生活满意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等结论。

回顾近些年文献发现,国内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数不胜数,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然而针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并不多,从代际视角探讨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基于此,本研究在代际视角下,以江西调查样本为依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能够有效地发现代际视角下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差异,为提出有效性、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提供有效依据。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样本数据来自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统计局在2011年6月到12月开展的“改革开放以来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劳动力流向变动抽样调查”,本次调查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江西省34县区102个行政村的农村劳动力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所在村特征、所在户特征、个人特征、外出务工基本情况、务工感受及返乡创业就业等六大方面。直到2011年12月,经过调查员深入农村与农村劳动力面对面的调研访谈,共完成有效问卷1019份,根据本文研究对象要求,剔除农村非外出务工劳动力及未进行城市生活质量调查的问卷97份,最终获得本研究有效问卷922份。依据研究目的,将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将1980年前出生的农民工定义为老一代农民工,其中,在本研究922份有效问卷中新生代农民工有效问卷352,老一代农民工有效问卷570。其中,样本中新老两代农民工主要务工区域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新老两代农民工主要务工区域分布情况三、变量选取、定义及描述

(一)被解释变量

生活满意度包括了总体生活满意度和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即可认为是总体生活满意度。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同样包含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满意度,主要可以归纳为家庭、工作、社会保障以及其他服务等方面,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农民工对收入、住房、家用电器、垃圾清理、社区服务、室外环境、水电、购物、邮电、看病等十个不同领域的满意度,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满意程度包括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基本满意、很满意,调查样本中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具体情况

本文主要研究农民工城市总体的主观生活质量(即总体生活满意度),因此需要对农民工十个生活不同领域满意度进行综合。利用因子分析能够有效地对农民工生活不同领域满意度进行综合,以构建农民工城市总体生活满意度。主要方法为:将农民工对收入、住房、家用电器、垃圾清理、社区服务、室外环境、水电、购物、邮电、看病等十个不同领域的满意度分别定义为λ1、λ2、…、λ10,那么,因子分析表达式为:

χpi=ωp1λ1i+ωp2λ2i+…+ωp10λ10i

其中,χpi表示第p个公因子在第i个样本上的数值,λi表示第i个样本的观测值,ωp表示第p个公因子得分。那么,农民工城市总体生活满意度Y表达式为:

Yi=α1χ1i+α2χ2i+…+αpχpi

其中,α1、α2、…、αp表示方差贡献率,χ1i、χ2i、…、χpi表示公因子。

(二)解释变量

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可归纳为家庭生活、职业状况和生活环境等三类,同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影响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的因素分为自身特征、家庭特征、环境与工作、保障情况四类。具体为:

(1)自身特征。性别差异对生活满意度存在很大的影响,性别对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也可能存在影响;对于婚姻状况,未婚农民工的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可能会略低于已婚农民工;不同文化水平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健康状况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健康状况好的农民工可能主观生活质量会更高。因此,本研究选取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等四个变量验证农民工自身特征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2)家庭特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个人收入与其主观生活质量也呈正相关关系,高收入者体验到较多的正向情感,而低收入者体验到较多的负向情感。因此,本研究选取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负担、务工收入三个变量验证农民工家庭特征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3)环境与工作。空气质量、社会治安、公共服务、交通状况等多个方面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存在影响,职业状况对农民工生活质量也存在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空气质量、社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三个变量验证环境、社会与工作情况等对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4)保障情况。社会保险问题是引致农民工生活不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工的保障状况也有可能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存在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是否缴纳养老保险、是否缴纳失业保险、是否缴纳医疗保险、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四个变量验证保障状况对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变量的定义与描述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定义与描述 注:①社会满意度变量由农民工对社会秩序、社会风气、法制状况、政府效率、生存和发展机会、经济状况、政府透明度、打工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十个变量的满意度利用因子分析计算获得,其中,很不满意=1,不太满意=2,一般=3,基本满意=4,很满意=5。②工作满意度变量由农民工对工作时间、工作报酬、工作地点、与同事关系、工作兴趣、与领导关系、晋升机会、劳动保护、劳动强度、技术培训等十项满意度利用因子分析计算获得,其中,很不满意=1,不太满意=2,一般=3,基本满意=4,很满意=5。

四、实证研究

本研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Stata12对模型进行估计,标准化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一)自身特征

由表4可以看出自身特征因素中性别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达到显著(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在老一代模型中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男性主观生活质量低于女性,可能的原因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面临着高于女性农民工的压力;老一代农民工各方面趋于稳定,因此,不同性别的老一代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

表4 模型估计结果(标准化) 注:***、**、*分别表示z值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婚姻状况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并不显著,在老一代模型中达到显著(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说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婚姻状况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而对老一代农民工存在负向影响,即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未婚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高于已婚农民工。这与蒋青(2004)关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在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在城市身份的差异。一般而言城镇居民结婚以后将是夫妻同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向影响其生活质量,然而对于已婚的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大部分伴侣可能并不在身边一起生活,因此,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其婚姻状况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反而存在负向影响。

文化水平变量在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模型中均没有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无论是新生代还是老一代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很难体现出主观生活质量的差异。

健康状况在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模型中均达到显著(均为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均为正)。说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其健康状况都是影响他们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健康状况越好,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越高。这与Larson(1978)和Bowling(1991)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

表1 新老两代农民工主要务工区域分布情况三、变量选取、定义及描述

(一)被解释变量

生活满意度包括了总体生活满意度和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不同领域生活满意度的综合即可认为是总体生活满意度。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同样包含了多个不同领域的满意度,主要可以归纳为家庭、工作、社会保障以及其他服务等方面,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农民工对收入、住房、家用电器、垃圾清理、社区服务、室外环境、水电、购物、邮电、看病等十个不同领域的满意度,对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基本情况进行研究,满意程度包括很不满意、不太满意、一般、基本满意、很满意,调查样本中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生活满意度具体情况

本文主要研究农民工城市总体的主观生活质量(即总体生活满意度),因此需要对农民工十个生活不同领域满意度进行综合。利用因子分析能够有效地对农民工生活不同领域满意度进行综合,以构建农民工城市总体生活满意度。主要方法为:将农民工对收入、住房、家用电器、垃圾清理、社区服务、室外环境、水电、购物、邮电、看病等十个不同领域的满意度分别定义为λ1、λ2、…、λ10,那么,因子分析表达式为:

χpi=ωp1λ1i+ωp2λ2i+…+ωp10λ10i

其中,χpi表示第p个公因子在第i个样本上的数值,λi表示第i个样本的观测值,ωp表示第p个公因子得分。那么,农民工城市总体生活满意度Y表达式为:

Yi=α1χ1i+α2χ2i+…+αpχpi

其中,α1、α2、…、αp表示方差贡献率,χ1i、χ2i、…、χpi表示公因子。

(二)解释变量

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可归纳为家庭生活、职业状况和生活环境等三类,同时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影响农民工城市生活质量的因素分为自身特征、家庭特征、环境与工作、保障情况四类。具体为:

(1)自身特征。性别差异对生活满意度存在很大的影响,性别对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也可能存在影响;对于婚姻状况,未婚农民工的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可能会略低于已婚农民工;不同文化水平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可能存在差异;健康状况影响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健康状况好的农民工可能主观生活质量会更高。因此,本研究选取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健康状况等四个变量验证农民工自身特征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2)家庭特征。人们的生活满意度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个人收入与其主观生活质量也呈正相关关系,高收入者体验到较多的正向情感,而低收入者体验到较多的负向情感。因此,本研究选取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负担、务工收入三个变量验证农民工家庭特征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3)环境与工作。空气质量、社会治安、公共服务、交通状况等多个方面对居民生活满意度存在影响,职业状况对农民工生活质量也存在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空气质量、社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三个变量验证环境、社会与工作情况等对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

(4)保障情况。社会保险问题是引致农民工生活不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民工的保障状况也有可能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存在影响。因此,本研究选取是否缴纳养老保险、是否缴纳失业保险、是否缴纳医疗保险、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四个变量验证保障状况对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变量的定义与描述如表3所示。

表3 变量的定义与描述 注:①社会满意度变量由农民工对社会秩序、社会风气、法制状况、政府效率、生存和发展机会、经济状况、政府透明度、打工政策、公共基础设施十个变量的满意度利用因子分析计算获得,其中,很不满意=1,不太满意=2,一般=3,基本满意=4,很满意=5。②工作满意度变量由农民工对工作时间、工作报酬、工作地点、与同事关系、工作兴趣、与领导关系、晋升机会、劳动保护、劳动强度、技术培训等十项满意度利用因子分析计算获得,其中,很不满意=1,不太满意=2,一般=3,基本满意=4,很满意=5。

四、实证研究

本研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运用Stata12对模型进行估计,标准化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一)自身特征

由表4可以看出自身特征因素中性别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达到显著(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在老一代模型中并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男性主观生活质量低于女性,可能的原因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面临着高于女性农民工的压力;老一代农民工各方面趋于稳定,因此,不同性别的老一代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

表4 模型估计结果(标准化) 注:***、**、*分别表示z值在1%、5%、10%的水平下显著。

婚姻状况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并不显著,在老一代模型中达到显著(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说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婚姻状况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而对老一代农民工存在负向影响,即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未婚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高于已婚农民工。这与蒋青(2004)关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在于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在城市身份的差异。一般而言城镇居民结婚以后将是夫妻同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正向影响其生活质量,然而对于已婚的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大部分伴侣可能并不在身边一起生活,因此,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其婚姻状况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反而存在负向影响。

文化水平变量在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模型中均没有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农民工文化水平普遍集中在小学和初中,无论是新生代还是老一代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民工很难体现出主观生活质量的差异。

健康状况在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模型中均达到显著(均为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均为正)。说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其健康状况都是影响他们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健康状况越好,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越高。这与Larson(1978)和Bowling(1991)等人的研究是一致的。

(二)家庭特征

由表4可以看出家庭特征因素中家庭经济状况变量在新老两代农民工模型中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家庭负担变量在新老两代农民工模型中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对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是相对的,家庭经济状况差或者家庭负担重的农民工家庭可能幸福感较高,主观生活质量也较高,有些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农民工家庭对各方面的需求更高,反而主观生活质量会降低。

务工收入变量在新老两代农民工模型中均达到显著水平(新生代模型中10%的显著水平,老一代模型中5%的显著水平,且符号均为正)。说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其务工收入都是影响他们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务工收入越高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越高,与郭乙辉(2008)研究结论一致。

(三)环境与工作

由表4可以看出环境与工作因素中空气质量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达到显著(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在老一代模型中也达到显著(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务工城市的空气质量是影响他们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空气质量越好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越高。

社会满意度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达到显著(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在老一代模型中也达到显著(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对务工城市社会的满意度是影响他们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社会满意度越高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越高。

工作满意度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达到显著(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在老一代模型中也达到显著(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是影响他们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工作满意度越高农民工主观生活质量越高。

(四)保障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是否缴纳养老保险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并不显著,在老一代模型中达到显著(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否缴纳养老保险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大,而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是否缴纳养老保险对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存在正向影响。是否缴纳失业保险、是否缴纳医疗保险变量在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模型中均没有显著。可能的原因是:一方面农民工保障意识仍比较薄弱,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觉得有无养老保险对自己以后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农民工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多数农民工会产生一种没有社会保障是应该的错觉。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变量在新生代模型中达到显著(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在老一代模型中也达到显著(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说明无论是新生代农民工还是老一代农民工,是否缴纳工伤保险都会影响他们城市主观生活质量。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研究依据农民工的年龄特征,将其分为新生代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以江西调查样本数据为依据,选取影响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四类十四项,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模型和老一代农民工模型,分别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最终发现:(1)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有社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健康状况、性别、空气质量、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务工收入等,而影响老一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有社会满意度、空气质量、工作满意度、婚姻状况、是否缴纳工伤保险、健康状况、务工收入等。(2)健康状况、务工收入、空气质量、社会满意度、工作满意度等因素同时影响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3)除共同影响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外,性别因素还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婚姻状况、是否缴纳养老保险因素影响老一代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以上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

(1)改善农民工工作状况,提高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说明不管是新生代还是老一代农民工,改善他们的工作状况,提升农民工工作满意度是提升农民工城市主观生活质量的途径之一。

(2)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研究过程中发现,企业对农村外出劳动力权益的保障仍不够重视,权益保障意识普遍不高。尤其对于老一代农民工而言,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

(3)改善农民工生活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社会环境满意度和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其城市主观生活质量,包括完善农民工城市生活公共基础设施、稳定社会秩序、稳固社会风气、完善法制状况、提升政府效率等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城市主观生活质量。

(4)提升农民工收入。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务工收入影响其主观生活满意度,农民工的务工收入越高,其主观生活满意度也会越高。

参考文献:

[1] 曹大宇,2009:《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考察及其政策启示》,《改革与战略》第4期。

[2] 曹大宇,2011:《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实证分析》,《统计观察》第21期。

[3] 冯云,2011:《创建生态宜居城市需努力改善民生――对大连市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抽样调查及思考》,《城市管理》第3期。

[4] 高、姚炬洋,2013:《居民生活满意度研究述评》,《北方经贸》第10期。

[5] 葛正鹏,2006:《“市民”概念的重构与我国农民市民化道路研究》,《农业经济问题》第9期。

第8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论文摘要:基于顾客需求的理论框架,通过对在天津市民中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定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如积极回应公民需求、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政务公开状况等政府自身能够控制的因素会影响到公民对政府的评价。地方政府不太容易控制的因素,如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状况也会对政府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改进这些方面的工作绩效,会提高政府的形象,增强公民对政府的满意度。

一、问题的提出

顾客导向的理念主张将企业管理中顾客至上的精神和方法运用于政府管理,这样的政府把民众尊为顾客,尽量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以顾客需要为施政方向,规划各项施政方针,以此获取民众的支持。要做到顾客至上,政府就应及时回应民众的利益要求,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公平、高效地加以满足。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主要通过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宏观调控目标,运用财税、金融等调控手段引导经济运行,基本上摆脱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僵化体制,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因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政府治理的制度安排也将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而了解民众需要什么样的公共服务就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确定服务型政府究竟最应该做些什么,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就是研究民众是如何评价政府的,即民众对政府哪些行政行为和行政效果的评价会影响到公民对政府的总体评价?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以对天津市民的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力求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二、理论、方法与数据

一般来说,影响公民对政府评价的因素无非是两类,一类是政府的工作方式,另一类是政府的工作绩效。前者是政府基本可以控制的因素,而后者则不是政府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实现或解决的问题。我们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来了解市民对这两类因素的认识、态度和评价,以此确定哪些因素会显著影响市民对政府的总体评价。可控因素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媒体在传递政府信息中所起的作用。有实例表明,媒体在扩大政府与市民间的鸿沟方面负有一定的责任。主流媒体信息往往会被市民看作是政府对市民的一种间接承诺,很容易把政府的实际施政行为与媒体所报道的进行比较。因而,市民是否相信媒体有关政府活动的报道,既可以反映出政府的信息能否被市民接受,又能够增加市民对政府的信任。而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民对政府网站传达的信息的认可程度,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因此,政府府网站能否成为市民了解政府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便民意识和推行政务公开的决心。因而我们在问卷中主要设计了两个相关问题,即媒体有关政府的报道是否可信;政府网站是否是了解政府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是政府对市民的回应。回应指政府在公共管理中,对公众的需求和所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感,并能积极响应并满足公民需求的过程。如果市民的意见能够影响到政府决策的话,也可反映出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至少是畅通的。因此,尽管沟通会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但它能够提高政府效能,使公共产品的生产更符合市民的意愿。信息公开体现了公民对政府提供的服务及其流程的知情权,这对于任何形式的公民参与来说都是最为核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对公民知情权和其他政治权利的一种尊重。承诺公开,也是政府回应的一种表现,能够反映出它在政务公开及保障市民知情权方面的客观效果。对这一影响因素,我们在问卷中设计了三个问题:市民反映的意见是否能得到政府重视;政府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政府是否尊重市民的权利。

三是政府的工作作风。服务型政府应该是便民政府和高效政府。西方国家已在政府服务中引进全面质量管理,政府为民众提供一种民众导向型的全天候的高效服务,民众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我们在问卷中分别设计了“市民到政府部门办事是否方便”、“对市政府的办事效率是否满意”两个题目,以此了解市民对政府提供的服务的便捷程度的评价。“办事是否方便”指政府能否为市民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能否做到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流程等。“政府办事效率”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办事是否快捷。

另外,由于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公众,公众对公共部门服务态度的满意程度应当是检验公共部门工作效果的主要标准。为此,我们设计了“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的态度”与“和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时的感觉”两个问题,用以考察市民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评价。“政府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的态度”强调的是特定情况下对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态度的评价,而公民并不一定是在需要政府提供某种特定的公共服务时才会与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因此,我们又用“市民与政府工作人员打交道时的感觉”来测试市民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综合感受。

最后,为了考察政府工作人员廉洁程度是否会影响市民对政府的评价,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对“本市大多数官员的廉洁程度”的评价。有研究表明,非腐败程度与非官僚主义程度、政策透明度、政府政策实施效率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由此看来,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程度应与市民对政府的评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不可控因素主要包含以下两类问题:一类是经济发展。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特定公共权力的存在和维系是与其经济绩效密切相关的,能给相关的人们带来经济效益是政治权力存在的合法性的坚实物质基础,政绩平平会瓦解统治者的合法性,也瓦解这一政权的合法性口…,政绩最核心的内容——经济增长,会增加公民对政府支持。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地方政府的努力,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经济发展问题尽管被归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但只能作为一种不可控因素来加以考虑。为此,我们设计了四个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包括天津市和全国近五年来的经济发展速度,对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长预期,近五年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未来五年的改善预期等。

另一类是市民生活质量。生活质量是由反映人们生活状况的客观条件和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感受两部分组成的,客观生活条件与主观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偏差现象,主观生活质量用客观指标能够解释的只有17%左右,而且受参照标准的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生活水平的高低,但同等的生活水平条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对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因而,在对生活质量进行测量和评估时,应该既有反映生活条件的客观指标,又有反映人们满意程度的主观指标。如果市民把生活质量归于政府努力的结果甚至是政府的基本职责,那么对这些问题的评价将会更直接地影响到对政府的评价。可是,尽管政府的各类工作目标最终是为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然而对生活质量往往有较大影响的经济发展状况却并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把握的,而且它还与全球经济发展、市民自身的努力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更是超出了政府的掌控范围。因而我们在问卷中设计的相关问题都是询问市民对与他们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一些公共服务的主观感受。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社区环境、卫生和治安状况;交通状况、义务教育状况;看病是否比五年前更贵和更方便、市民之间有贫富差距、房价问题。

此问卷调查,于2006年按照配额抽样的方法选取部分天津市民进行调查,获有效问卷1106份。对于每个问题,我们均按里克特量表方式设计答案,并分别以“1=非常差,2=差,3=一般,4=好,5=非常好”的形式予以赋值,请求受访者从最消极的评价到最积极的评价之间进行选择,以此量化他们的态度。然后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出那些可能影响评价的因素。回归的结果,将使我们可根据Beta值(标准化回归系数),决定自变量对因变量差异的解释力大小,进而把城市居民对当地政府绩效评价的决定因素,按其影响力大小进行排序。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我们在数据分析时首先将政府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评价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再将两类因素混合进行分析,最终得出影响政府总体评价的因素。为了使报告的模型更集中,只有那些通过0.01统计显著水平的变量,我们才进行讨论。

报告了可控变量和不可控变量两个模型。前者调整后的R2为0.379,且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政府工作作风等五个方面的评价能够解释37.9%的对政府总体评价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所有的行政行为中,影响市民对政府总评价的最主要因素是:政府的工作作风(Beta=0.234)。这个变量中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市民与他们打交道的满意度,市民去政府部门办事是否方便、政府的办事效率等的评价。说明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显著影响了市民对政府的评价。由此看来,当前我国的政府创新大都与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办事效率有关,不能不说是一种有助于改善政府与市民关系的好做法,同时也印证了当前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考评政府具有很好的针对性。媒体有关政府的报道是否可信居于第二位。即媒体是否真实、准确地报道有关政府的信息会影响市民对政府的评价,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加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有助于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因为媒体的报道是市民获得政府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政府信息越公开,越真实,越容易受到市民监督;媒体公布的政府信息越可信,也越容易提高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居于第三位的是政府的回应。一般来说,市民的价值和优先考虑经常会集中在他们自己当前的利益上,但政府却必须看到将来和整个社区的利益。因此,政府的政策目标有时会与公民的短期需求不尽一致,这更要求政府在决策时要注意倾听市民的意见和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在工作中做到言而有信,取信于民。另外,政府是否尊重市民权利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我们在问卷中所说的权利是个综合的权利概念,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没有具体特指是政治权利还是一般的个人权益。这个变量对政府评价的影响较大,说明政府在施政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市民的政治权利,而且也要尊重市民的经济权利等各项权利。官员的廉洁状况居第四位,说明吏治腐败确实会损害政府形象,影响市民对政府的评价。但这一因素并未如我们日常所理解的那样会对政府的评价产生最重要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民对政府廉洁状况的失望和容忍,也有可能市民认为它是一种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不是地方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

对“政府网站是了解政府施政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的回答,在影响政府评价主要因素中居于第五位,说明市民认可政府网站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便群众的有效手段,政府网站建设的好坏会影响市民对政府的评价。

从不可控变量模型可以看出,政府施政效果影响市民对政府评价的解释力(调整后的R2=0.376)比可控变量的要低,说明政府的施政效果对政府的影响力要小于政府行政方式的影响。这些因素中,居第一位的是义务教育状况。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市民认为义务教育是地方政府的应尽责任,而教育的质量和收费问题事关市民的切身利益。二是受访者中学历在大专以上人员的比重较大(23.3%),一般来说,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因为这些人更理解教育的重要,而且自己也是接受过较好的义务教育的受益者。环境状况位列第二位(Beta=0.152)。尽管一个城市环境状况的好坏,并不是政府能够完全控制的,特别是天津市地处华北,每年都深受来自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在改善其他环境质量方面,如控制城市废气排放、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降低城市噪音等方面,城市政府还是大有可为的。

影响程度居第三的是社会治安、风气、卫生状况。这几项因素中,社会治安和城市的公共卫生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也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经济发展速度对总体评价的影响力位居第四,反映出市民对政府经济建设能力的关注。其他几项如本市的交通状况、看病是否更方便、贫富差距等也影响了对政府的总体评价,但它们都只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对贫富差距的评价对政府的总体评价的影响不仅只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且Beta值也仅为0.059,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并没有像我们日常理解的那样影响到了对地方政府总体评价。这也反映出本次调查中体现出的一个总的倾向:那些越具有全国性的问题,即那些不是单个地方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往往对政府评价的影响较小。

(三)混合分析市民对两类因素的评价对政府总评价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可控的和不可控的两类影响因素混合起来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混合分析结果中,调整后的R2为0.454,说明混合模型比两类因素分开考虑更有解释力。在前四项有显著性影响的自变量中,不可控因素中的义务教育和环境状况分别居第一、第二位。我们认为,这是在政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科教兴国”的指导思想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影响下,教育在市民心中的重要性提高了的表现。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再加上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他们对环境改善的预期,因此它也成了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因素。这些也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了,渴望能够有更好的生活环境,也希望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环境保护和义务教育历来被看作是有很大正外部性的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基本职责,因而市民对这两个问题评价相比其他因素更会影响到对政府的总体评价。媒体对政府的报道可信与政府工作作风列第三和第四位,说明政府的公信力和亲和力仍然是影响市民对政府的评价的主要因素。政府公务员是政府形象的代表者,市民对于他们的工作态度、方式和办事效率的满意与否对政府的评价影响很大。后面几个因素的影响力相差都很小,而且Beta值比较低,但他们的显著性也很高,都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回应下降到了第五位。政府能否及时对公众的意见作出负责任的反应,及时迅速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衡量善治程度的重要内容。天津市民对政府回应的关注不够,反映了天津市政府在积极回应工作上做得还不够,市民也没有完全认识到这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从政治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公民与政府问应该是一个互动的关系,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而公民的素质也会影响到政府服务意识的强弱,因而政府首先应切实回应公民的需求,而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也会有助于增强政府对公民诉求的回应。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经济发展因素都没有进入模型,即经济发展绩效并没有显著地影响到市民对政府的评价,说明从市民的需求而言,政府职能应该从经济建设为主转变到注重公共服务上面来。

第9篇:影响社会治安的主要因素范文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有的地区很容易吸引大量的资金使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有的地区却很难吸引到资金甚至现有的资金也会

撤出投向它处。现在有很多地区都在想尽各种办法进行招商引资,动用了大量的

人力物力财力,可是收效甚微。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的人可能百思不得其解。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同时又是我们必须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构成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力的作用下完成的,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不例外。那么,

什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呢,我认为应该是该区域内与经济发展有关的各种因

素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机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合力。这些因素很多很复杂,相

互间的作用机制很难用简单的数学公式表述,各要素问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相

互支撑又互为条件。

笔者通过研究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既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由以

下五个力组成:经济力、文化力、政治力、环境力、自然力。这五个力通过自身

的特殊机制相互作用构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五个力之间相生相克,既相

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其中的任何一种力提高都会使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得到提高,

而其中的任何一种力报低就会阻碍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五个力都得到提高了

那么区域经济就会实现跨越发展,如果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力较低就会制约区域经

济的发展。

1、区域投资动力机制中的经济力因素

经济力是指对于区域投资具有推动作用的各类经济因素的总称,它包括宏观

经济环境、微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生产要素供应等。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币值稳定程度、通货膨胀情况、外

债情况等。经济发展良好的地区的投资机会往往多于其他地区,而且经济势态也

呈增长的趋势,投资的成功率和回报率都相对较高。

微观经济环境因素:它强调的是区域的经济环境,它主要是考虑特定地区的

相关经济环境,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内关联产业的配套水平了。一个地区

的经济发展水平高,那么相对于别的地区更容易获得投资,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

的地区综合实力相对也较强,有利于投资收益的实现,另外一个微观因素就是区

域内关联产业的集聚水平,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投资的区位选择也趋于

集群化,往往是若干相关产业的投资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地区。一方面有利于形

成产业的集群效应,便于企业间的生产要素和知识的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另一

个方面是关联投资的区域性集中,有利于提高整体竞争力,从而提高投资收益水

平。

市场环境因素

生产要素供应:生产要素主要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者的供应情况能够直

接影响到投资水平。

2、区域投资的新因素一一文化力

1980年代以后,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清醒认识和全面把握文化力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代市场经济走向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所以,文化力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具有若干不容忽视的作用。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力水平的高低也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力。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绝对推动力,是指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科学、教育、艺术和传媒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各种因素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合力总称,科学是第一文化力。

科学是第一文化力,科学旨在认识未知,是技术的基础。是推动以生产需要

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科学的发展就没有技术的进步,没有技

术的进步就没有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这是科学的根本所在,科

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成果必须经过转化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即将科学通过

技术物化为新的劳动工具和新的劳动对象。科学只有通过技术的实现与技术的转

化才能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力量。

在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投资者所考虑的因素已不仅仅是生产要素本

身,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所以一个地区科学

基础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在吸引投资方面的作用日渐彰显。

一个科学和技术水平都较高的地区,往往能够快速的吸收和消化引进的先进

产业和技术,并且能够迅速的将科学研究的成果通过技术的实现转化为现实生产

力,从而提高投资的回报率,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个地区科学和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地区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以及

区域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熟练工人的技术水平等来表现。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熟

练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从普及层面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因为科学和技术

水平的高低不是取决于某个人或某个机构,而是整体上的概念,它需要从全局来

进行衡量,也就是所谓的科学和技术的普及程度。

教育因素

其他因素

文化力中包含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前面谈及的科技和教育因素,还涉及风

俗、民族、语言、宗教、艺术体育及传媒等很多方面,它们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

影响力都不容忽视。如果能够充分了解这些方面的差异,并在了解的基础上达成

共识,那么就能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文化力作为~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

天,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力的提升是增强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一个有效

手段,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力量。它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体系

中的作用,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成为主导地位。

3、区域投资动力机制中的政治力因素

政治力是指对于区域投资具有推动作用的各类政治·法律·政治因素的总称。地区政治稳定是任何投资者始终关注的重要方面。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最敏感是因素。一个地区的政治稳定,则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投资的进入,而动荡的政治环境则会削弱投资积极性,阻碍投资向该区域的介入。

经济政策

投资行为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必然受到所在地区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不同的

经济政策对于投资的影响各不相同,如果政府采取鼓励投资的政策,则会诱导投

资的增加,如果政府对投资进行了规制,则可能降低投资的比重,很多国家和地

区都比较喜欢采用政策因素来调整投资行为。

法律因素

投资秩序的规范则要靠法律规章来建立,与投瓷相关的法律因素起着调整投

瓷关系,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和安全,调节投资行为的作用。

4、区域投资动力机制中的环境力因素

环境力是指对于区域投资具有推动作用的基础设施、社会治安和能源供应等

方面的因素的总称,它是从人类改造后非自然形成的投资环境来说的,包括交通

设施、通讯网络、社会治安、配套社会服务设施以及能源供给等几个主要因素。

一个地区的交通设旌越发达,那么它的经济发展动力也就越大。所以一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