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素质训练和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声乐表演;情感技巧;心理素质;教育培养
声乐表演是一种音乐与文学的融合,是一种声音与情感的交流。声乐表演源于内心情感对音乐的体验,对歌词内涵的升华,对于发声技巧科学的运用。情感技巧训练和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是实施有效声乐表演的关键教学环节和重要手段。
一、声乐表演的内涵与目的
声乐表演是一门独特的音乐艺术和表演艺术,它通过声音和非语言来表达声乐作品的内涵,传递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表演者的再创作思想,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以思想育人。这不仅是声乐作品创作者创作目的与思想的需要,也是声乐表演者对作品理解、演唱与表演的需要,更是满足听众欣赏音乐作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需要。只有唱给人民的歌,才是服务于人民的歌,才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歌,这也是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所以,声乐教师在声乐表演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的和目标,教会学生具备什么样的声乐表演能力和懂得学习声乐表演的社会价值是什么,是声乐教师研究和教学的核心思想所在。
二、声乐表演的情感技巧与心理培养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声乐表演中训练学生在处理作品情感发挥技巧的方向、内容和措施,要重视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的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声乐表演过程中,涉及到的技巧是方方面面的,比如:歌唱发声技巧、歌唱呼吸技巧、咬字吐字技巧,面部表情技巧,肢体语言技巧、歌唱情绪的训练技巧和歌唱表演情感表达的技巧等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运动过程。这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声乐基本功,又需要深度的作品分析力、理解力和表达能力,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能力往往被教学忽视,那就是声乐教学、声乐学习和声乐表演的心理应变能力的培养。培养表演技巧和心理素质能力是一个统一的教学环节,二者不可分割开来,它们在教学、学习和运用中都是相互相成的一体化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有准确的,恰当的教学手段来教化不同特点学生的演唱行为,而且需要学生有敏锐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音乐基础与文学功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声乐表演中的情感技巧运用能力和心理应变能力结合起来,促进声乐表演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声乐表演的情感技巧训练
声乐表演情感技巧的训练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创新的过程,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创新创造新的训练思维。声乐表演教学在情感技巧运用方面如何培养学生,把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正确掌握,训练的方法和内容是多方面的和多角度的。1.音乐基础知识的训练。音乐基础知识是一个声乐学习者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指导声乐表演实践。比如:音乐符号内涵与运用、曲式分析、节奏与速度、旋律的起承转合、强弱记号的运用、乐句与乐段的分析等都是音乐基础知识的范畴,这些都是声乐学习的基础,是促成声乐表演情感技巧训练的基石。2.歌唱发声技巧的训练。发声技巧是歌唱表演的实践技术环节,对于歌唱表演情感技巧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声传情”是用来表达声音对于歌唱的技术特质和重要作用,训练良好的歌唱发声技巧是声乐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声乐表演情感表达的源动力。歌唱的呼吸、声腔的运用、咬字吐字的训练等都是构成声乐表演的情感的组合体。3.声乐作品分析的指导。声乐作品分析是声乐演唱情感表达得前提,教师应在学生学习声乐作品时,应首先分析声乐作品创作者即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声乐作品还要考虑到反映的时代主题。当然,在当前的一些声乐作品中,并没有介绍词曲作者的上述内容,但是,我们要指导学生认真研读歌词的内涵所要表达的情感,要吟唱作品的音乐旋律和每一个乐段所要表达的情绪,并将这些与歌唱发声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声乐表演的情感技巧的处理。
四、声乐表演的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摘 要】杂技艺术人才的培养,克服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增强杂技演员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才能确保临场水平的正常发挥,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杂技演员,才能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杂技;高空演员;心理素质
杂技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一代代的杂技艺人的不断努力,发展为当今的一种舞台艺术形式。当代杂技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舞台上杂技演员的健美英姿,高超技术,展现了现代生物学、生理学等多种技术应用,揭示人体潜能的奇异能力,给人以美的享受。杂技艺术发展到今天。杂技演员的表演已从比较单一的技巧表演发展到多样化的综合表演,在不断变革、开拓、创新中。显示出了杂技技艺的无止境境界。杂技表演日愈向人体的极限挑战,杂技技艺越来越向高、精、尖水平发展。杂技演员无论欲在任何一个杂技艺术作品和精品中有上佳的表现,其体能和技艺基本功是基础。杂技演员心理素质培养是伴随一位杂技演员艺术生命的终身课题,从一无所知的学员到创造奇迹的演员,我们都应该注重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以被动接受与主动接受相结合;而对成熟演员的心理索质培养,有客体的因素,但主要是主体的因索在起作用。但在任何一个杂技演员的成长过程中,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无不凝集了教练的心血与智慧。杂技训练中,每一类型的节目训练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如脱手节目、“蹬人”、“空竹”、“手技”、“高车踢碗”这类节目,是杂技节目中要求动作准确性和稳定性都非常高的,影响准确性和稳定性虽有基本功扎实与否的因素,节目技术的熟练程度和场地适应性方面的因素,但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心理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据笔者从事杂技表演多年的体会来看,同等技术的不同演员,或同一技术的同一演员在不同场合下,由于他们怀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参加训练或演出,结果各有不同。有的演员对训练演出缺乏信心,感到非“跑托”不可,因此演出时产生害怕的心理,紧张导致技巧发挥失常,出手轻重不当,有的演员会抱有消极态度,有的演员因不能自控而兴奋过度,这些对于技巧的发挥,都会产生不良效果,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动作。特别表演高空杂技节目的演员,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具有别人不具备的聪明、果敢、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心理。要求演员在表演时,既能把握每一个动作的完成节奏,又善于在高空中以优美的姿势赢得观众审美心理的。《空中大飞人》演员在十多米高处做团身四周接手动作;《抖杠》演员完成空中转体1800度的动作等,演员均不系保险绳。在高空中越是高难的动作技巧,就越需要胆略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因为这是最危险、也是最难练的技巧。有的演员因为“跑托”受伤,产生了恐惧心理,就会产生在训练或演出中心里发慌,上去怕掉,就是勉为其难地上去也会感到失控,动作协调性差,动作僵硬,不舒展,以至心里忐忑不安,有力不从心之感,不能正确理会技术要领,这样,就势必影响动作稳定性,造成“跑托”,走进一种恶性循环。但是只要有良好的基本功和技术水平,加上平时注意心理训练,在某种失利或身体处于不舒服的情况下,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发挥出好水平。由此可见,一个好的杂技演员平时也要注意心理素质的训练,对于高空节目或平衡性较强的节目训练应加大难度或增加训练次数和改变条件等,做到熟能生巧,不断提高平衡能力、控制能力,克服恐惧心理,多进行一些有观众观摩的训练或联排,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它能使演员适应演出的心理要求,更好地发挥平常水平。另外,教练在平时的训练中,语言、神态对受训者心理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教练发现受训者有紧张情绪时,就要教导受训者做到胆大心细、按要领完成动作、要有必胜的信心。由于教练的心绪平静,语言简练和蔼,就能增加受训者的自信心,缓解紧张情绪,克服不正常的心理阴影。抓住了受训者的心理特点做工作,收效就大。反之,如果只顾训练技巧,不解决心理的非正常反应,就很容易造成动作变形,如果教练一味训斥、惩罚,这样就更会让受训者产生抵触情绪,训练不再是一种自觉行为,对领会技巧要领或完成技巧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培养杂技演员的表演欲望心理。 在心理学“欲望”这词几乎很难看到。每个人都有食欲、、占有欲、名誉欲以及知识欲等欲望,这也是人的本能。在这些欲望之中知识欲和技术欲是最高尚的欲望之一。对杂技演员来说,掌握好一个节目、演出当中取得好成绩是他们最大的快乐、也是最大的愿望。但是不同的是演员对节目兴趣的不同、理解作品的感受不同,意识不到此次作品是否他所欲望的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杂技演员必须理智思维、必备“我不是为演出而演、我是成功而演、为发展杂技事业而演”的心理状况。 感情、欲望和思维,是基本生物推动人类行为的三个工具,因而欲望属于驱动程序,有欲望才有前进的动力。杂技演员的表演欲望是他们在杂技事业成功的基本元素。在训练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该激发演员的表演热情。首先自己示范给学员看,吸引演员们对杂技节目产生感兴趣,产生表演的欲望感。培养杂技演员和谐的心理状态。节目就算是个集体,每一杂技演员就是集体的成员。节目的成功或失败关系到集体里面的每一个成员。在杂技表演中,演员都混而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励而动作的单一体。
总之,良好的表演、心理素质的形成,是建立在掌握良好心理训练方法并持久不懈、日积月累的训练之上的。可见,杂技艺术人才的培养,克服心理障碍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不断增强杂技演员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才能确保临场水平的正常发挥,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杂技演员,才能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
作为观众,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境:有的演唱者的演唱欲望非常强烈,不管是台下还是台上等,都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有的演唱者在台上发挥得很好,从表演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的人叫人来风精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的演唱者却不一样,当上台表演时,不仅精神过分紧张,并且缺乏表现欲望,使得平时掌握得很娴熟的演唱技巧也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而这两种结果其实就是不同的心理素质造成的不同结果。有关心理学家认为,演唱者因为多种多样的原因引起的情绪紧张,使得本来已经准备好的熟练的动作、演唱内容等都无法连贯地进行下去,在声乐表演艺术上,这种自我难以控制的心理反常的现象称为怯场。对于有些演唱者来说,当在台下进行演唱时,表演得很不错,而真正的到了台上,却是紧张得无法控制,即便已经排练得非常熟练的曲目,也是接连词穷。因此,当在进行演唱时,身体僵硬或者双腿打颤、忘词、跑调、心跳加速等等,都是心理素质不良的反映。而不良的心理素质所产生的原因,其实是客观环境发生了改变,使得思想压力过大造成的,而这里的客观环境,则是指表演舞台;思想压力则是指面对观众、现场的演出气氛等等所造成的心理紧张感,使得演唱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了一系列不正常的反映。对于演唱者来说,在声乐演唱艺术中,不良的心理素质是严重的障碍,会使演唱者平时熟练的演唱技巧等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使得教师的教学成果无法得到正常的表现,更重要的还在于,会给演唱者带来失败感,使得他们内心充满委屈等,从而自信心下滑。因此,不良的心理素质将对演唱者带来不好的影响。
2、对不良心理素质进行克服
对于演唱者来说,万一真的出现不良的心理素质,一定不能泄气,不能让这种不良的心理障碍在自己的心中留下遗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克服。
2.1进一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优秀的演唱者之所以优秀,很大原因在于他们经常在舞台上得到锻炼,并逐步得到成长。因此,演唱者要经常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身的心理障碍得到克服,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等。随着在舞台上的多次锻炼,舞台经验自然不断地得到丰富,演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自然不断地得到提高,长时间下来,演唱者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2.2要时刻提醒自己镇定、勇敢。作为演唱者来说,要经常提醒自己镇定、勇敢,当面临演唱时,需要有豁出去的精神,这样,就会为自己打气,使自己战胜恐惧、战胜害怕,而不要心存侥幸和虚荣的心理,对于自身的表演,不要赋予太大的企求,对自己抱的希望越大,给自己会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意志有一定的威力。因此,演唱者要培养自身的稳定性以及控制能力,只要和声乐有关的事物,都要进行多接触,以锻炼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自身的不良情绪。只有加强艺术上的修养,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才能用丰富的知识、丰富的表现力对歌唱作品进行理解,然后把思想进行集中,使演唱达到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声乐道路上得到收获。
2.3进行相关训练。作为演唱者要经常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特别演唱心理素质的培养,更是要经常训练作为基础,只有多进行训练,才能使自己的表演更加完善,从而克服不良的心理素质。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纰漏,这也在所难免,当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暗示自己不要慌张,要镇定地化解出现的问题,把演唱继续坚持下去,而不能让一点失误给自己的情绪造成影响。
3、结束语
在钢琴教学中,除了技术的问题,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自然条件很好,训练也很规范刻苦,平时弹奏的很流畅很完整,但一到考级或考试、音乐会演出时就会发挥失常,也有的学生在演奏时稍有干扰就不知所措,演奏水平大打折扣。而有的学生平时表现的并不突出,但上了台却发挥很稳定,这正是心理素质的好与差影响着学生们的表现。有很多老师表示“每听完一场学生的钢琴演奏会,对在演奏中学生经常发生的“抛锚”现象老师感到非常遗憾。孩子们一般都经过长时间的认真准备,对乐曲的理解和总体的熟练程度都已经很娴熟了,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乐曲的风格,然而在演奏过程中却会发生突然的停止―――“抛锚”。有的经短暂的间歇尚能继续演奏,但有的学生就好象脑子一片空白,完全弹奏不下去。一般来说,演奏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有紧张心理反应是正常的,适度的紧张心理不会影响演奏效果,而过度的紧张心理却会给演奏者带来很大的表演障碍。当今社会,人们对心理素质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重视,因为人要生活,要交际,要工作,要学习,人们要面对成功与失败,这个时候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变的尤为重要。通常人们在谈论成功的时候,很多人会评价到运气、才干、能力、机会等,这些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无疑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通过几年的教学工作,当一次次的观看同学们的表演,在台上对音乐的表现,笔者越发的感觉到心理素质在所有的因素中显得是那么的重要,它甚至在关键时刻决定着一个人的成与败。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应该充分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当的评价,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善于总结经验,在一定条件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举一个最实际的例子,当同学们在舞台上表演时弹着平常不常弹的三角钢琴,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很难将自己的作品弹的像台下一样好的。原因在于,首先,演奏的?h境变了,平时我们只局限于小小的琴房,很少在一些比较大的正式的场合演奏钢琴。其次,听琴的人变了,平时我们都是一个人在琴房里,自己练自己的,很少主动弹给自己的同学、自己的家人听一听,就连平时去上专业课弹给自己的专业老师听都会有些许的紧张,就更不用说大考上所有的钢琴老师都坐在下面那种心理上的压力了,第三,将考试的成败得失看的过于重要也是导致心理紧张的一大原因。学生弹奏不好是因为她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对自己不够自信,她们不知道该如何降低在台上那种莫名的紧张与恐惧。在这里笔者要指出,平时技巧上的不过关也是导致学生们考试紧张的重要原因,因为自己最清楚自己,如果在台下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又怎么能够奢望在台上出现奇迹呢。老师常说心理活动是钢琴演奏艺术的核心和动力。心理放松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并在一定的条件下成为演奏成败的决定因素。如果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就算在台下演奏的多么精彩,但到了台上一紧张,出现失误是一定的。所以,建立演奏者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完满的演奏不是单有技巧就可以的,一次成功是多方因素的综合,技巧固然重要,但需要我们练就很好的心理素质,在任何场合下都不慌不忙,从容淡定的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2、心理素质培养育训练的方法
2.1从不同角度来提高心理素质。与音乐演奏有关的各种心理因素包括紧张、记忆、感受、情绪和情感等,都可以在钢琴演奏中出现,所以要针对钢琴演奏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反复训练。有的演奏者谱子背的不好,常常演奏中断,那就需要在背谱上下工夫;有的演奏者总是思想不集中,那就需要端正态度,加强注意力集中的培养。总之,从不同角度提高和进行心理素质的调整训练是钢琴演奏者必须做的。
2.2心理适应的模拟训练不可少。学生平时练琴大多都是立式钢琴,但如果是在音乐会或是在正式场合,都是三角钢琴。这种环境、形式上发生的变化,肯定会影响到演奏者的情绪。在训练时要想达到演出时的心理状态,最好到演出实地进行练习.熟悉和了解掌握现场钢琴的情况,增加个人的自信心。现在有很多各种类型的钢琴比赛,很好的提供了上台表演和锻炼的机会。对演出场地的环境、钢琴、灯光、音响等了解和训练,只有在不断的“演出”中积累各种经验,才能越来越好的演奏钢琴,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演出的成功率,达到能够在舞台上游刃有余的演奏,从而获得与观众心灵上的共鸣。
2.3演奏经验的积累,是达到心理素质的成熟必要手段。实践出真知,心理素质的成熟是在实践中得来的,钢琴演奏者如能经常参加各种演出比赛,无论多大的场面都能镇定自若,钢琴弹奏起来得心应手,这说明演奏者是自信的,心理素质是极高的。所以说钢琴演奏心理素质好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和自信心。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创造机会主动多参加演奏实践活动。正规的音乐会要争取参加,其他的比赛项目也要多参加。总之,无论哪种演出形式,哪种演奏规模,只要你参加了,肯定会对培养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有帮助。另外,不但演奏前要有准备,演奏后还要有总结.不但要总结演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要总结心理上的、情绪上的问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最终会达到非常成熟。
2.4演奏者要做好演出后的心理反思。演出结束后,演奏者要学会对演奏过程进行总结,并对其进行心理反思。因为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舞台上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情绪和技艺达到和谐统一,这时的演奏者对于自身的评价会比较主观,或自视甚高、或太过谦虚。总之,在舞台上进行的自我心理评估是有失偏颇的。因此,要实现演奏水平的提升,演奏者必须在演奏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总结,尤其是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评估。为保证评估的客观性,演奏者可以通过观看演出录像,或者组织演奏同行的交流活动对自身的现场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讨论,进而得出客观的结论,使演奏者找到提升心理素质的方向。
关键词:心理素质 自信力 意志力 技能技巧
一、前言
舞台心理素质,是指舞台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它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文化素质为发展条件,在与生理素质、文化素质交互作用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内在特征。[2]它的发展与提高不仅有助于舞台表演者技能技巧的改善和发展,而且能更有效的促进表演者对艺术作品的完美诠释。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舞台表演者除了要具备高超的演技、良好的艺术感觉、超强的领悟力、良好的驾驭感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为表演者带来宽广的表现空间,正确完整的传达创作者的精神,诠释作品的内涵,而且可以实现在创作者精神基础上的二次创作,使原作品具有升华性的创造意义。反之,如果表演者的表演心态不够成熟,心理素质较差,那在演出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容置疑的,不但不能达到舞台效果的美感,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年轻的表演者因此失去表演的信心和勇气,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本文将从意志、自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怎样构建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
二 、稳定坚实的专业功底
首先,一位优秀的舞台表演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著名导演赵宝刚对刚刚踏进表演艺术大门的学生们曾经讲过:作为一个成功的舞台表演者,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认为舞台表演者表演的最终任务是创造出各具特色的鲜明生动、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主要依靠演员的技能技巧,它主要包括形体动作和言语动作,通过“身体、动作、表情、声音和一切传达最细致的内心体验的手段”对角色进行体验。[4]
因此,稳健扎实的专业艺术功底,是艺术创造者保证“艺术品”质量的基础,不但能增强表演者的自信心,还能够使表演者在舞台表演中有尽情发挥的余地,从而做到较为完整的传达舞蹈编导者的精神。形象的说,稳健扎实的专业艺术功底,好比象牙塔的地基,只有地基深厚,艺术之巅才会更加牢固。没有日积月累的专业功底,是无从塑造艺术形象,更无从塑造舞台形象的。没有专业功底,艺术无从谈起,对表演者来说,是没有丝毫诠释艺术的能力的,更谈不上在舞台上要做出成绩。当然,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可为表演者带来顺水推舟的作用,给予表演者强烈的自信,激励其进行超自我的发挥,达到优质的舞台效果。
三、审时度势的能力
舞台表演者所具备的审时度势的能力,是指表演者在平常的练功和演出的时候,能主观能动的分析、利用条件,达到舞台表演的最佳效果。“舞台”,我们通常把它比作“聚焦点”,这主要得于台下不计其数的目光,以及无数根思维神经,他们都将最好奇的光芒投射到舞台中央。活跃在舞台上面的表演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将折射到这些眼睛里。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舞台表演者必须具备观察周围环境,快速而准确的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对自己的行为、动作迅速做出应变。因此,能够根据临场情况做到准确的心理应变,是一位优秀的表演者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表演者能够临危不惧,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理适应力,在准确判断周围形式的同时为自己做出相应的心理暗示,本着为艺术作品负责任的态度,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完整准确的完成好相应的表演内容,此种能力需要敏锐的反应与洞察力,作为一位表演者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心理素质。
当然,这种在舞台表演间审时度势的能力的获得,一是需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二是要具备敏锐感知不同事物的能力。一旦表演者具备了审时度势的能力,舞台就不会成为“聚焦点”,或许会成为另一个排练厅、另一间琴房、一片美丽的田野,或是t望无际的大草原,让表演者以轻松的心态更好的表达艺术作品和思想情感。因此,舞台表演者个人审时度势心理能力的提升,能为他更好的创造艺术提供无从比拟的条件。
四、坚强的意志力与充沛的自信心
概括地讲,心理素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功能的有机综合体现。具体的说,心理素质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在各方面品质及个性品质的有机综合表现。其主要构成因素为: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自我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构成因素是多方面、较复杂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划分,也可以直接列举具体的内容,下面我们就从意志力和自信心等方面进行阐释。
自信心(Self-confidence)是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它是一种成功过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那些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作为一种个人素质,是个体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自信心强的个体,能对自己所知所能及各方面的特性作出积极评价,坚信自己的判断而很少从众,其获取成功的可能性较自信心弱者大。[5]因此,每一位成功的舞台表演者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必定离不开充沛的自信心。自信心的体现,也代表了一个人的抗压与抗击打能力,甚至体现一个人排解并消除自我心理障碍能力。
意志(Will)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要克服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困难。[6]由于遇到的困难的种类和性质不同,意志活动的表现也不同。舞台表演者所具备的意志力具有几个层面的意思。首先,对于一位表演者来说,意志力已经是他们骨子里所具备的东西了,通过日积月累的练功,没有一定的意志力是很难完成这种艰苦甚至枯燥的练习生活。其次,针对表演者,意志力又代表另一层含义,代表着坚定理想、坚定信念、坚定目标、坚定自己的艺术之路等等。但是在实现这些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有人往往会受到种种因素的诱导,比如功利心、荣辱观,每位表演者最初都抱着一颗单纯向上的心态去攀爬艺术的象牙塔,而历经岁月的洗礼,难免会遭受各种不同的诱导,尤其是“名利”心为舞台表演者带来的压力和误导,致使多年来很多年轻人单纯的追求名利,甚至为了名利丢掉了最初的艺术理想,丢掉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迷失了生活的目标,从而改变了自己的意志方向,最终慢慢淡出艺术圈子。
可见坚定的意志力对于表演者是多么重要的素质,意志力是坚定艺术信仰的强心剂。有了坚定的意志力,自然为自信心的提升做好了条件。单从舞台表演方面来讲,只有顽强的意志力,在演出过程中,才能够使表演者的情感服从于技术,使表演者的表演情绪更加稳定,以此让表演者的情感与技术达到高度配合的状态,最终统一于意志,实现艺术作品高标准的舞台呈现,从而增强了演员的自信心,最终达到艺术风格的稳定发挥。不难看出,意志力及自信心是伴随表演者一生的最为宝贵经验,他们既适用于舞台上的心理要求,又适应于台下人生追求的点点滴滴,是引领艺术风帆前进的顽强动力。
五、舞台表演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良好的心理素质视为表演创作的一种动力,他形象的运用“统帅”来比喻智慧、意志、自信心、情感等要素对于表演创作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力。[7]因此,舞蹈演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舞台表演者技能技巧的训练。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也就是说高超的技能技巧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保证。技能是运用知识来完成的活动方式,它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比较复杂的动作方式达到完善化就是技能。[8]舞台表演者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练好基本功,让它们达到自动化,才能在舞台表演过程中顺利的完成指定的任务。
其次,加强舞台表演者的自信。我们可以通过萨而特的“自信训练”(assertion training)来提高舞蹈演员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训练”主要包括“肯定性训练”、“申辩训练”和“决断训练”,旨在使缺乏自信者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发生改变,帮格过于退缩、习惯压抑感情者增强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增强社会技能及降低焦虑水平。[9]通过长期的自信训练,可以使舞台表演者从容的诠释艺术作品。
再次,顽强意志力的培养。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有一段名言:“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10]这句话说明,意志在人的成才、成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名优秀的舞台表演者必须要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对每一个动作都要细心体会、勤学苦练,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的排除一切困难障碍和错误诱惑,这是建立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第四,勤于实践,做到胸有成竹。艺术实践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必经之途。让舞台表演者经常参加各种形式的演出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他们的勇气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一次次的演出中积累经验,让舞台成为他们真正挥洒自信的天地,养成良好的舞台心理素质。
周丁
(山东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0)
【摘要】跳水是一项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有很高要求的运动,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竞赛中。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必须要做到注意力高度的集中,而且心绪平静无外来杂念才能正常或是超常发挥出自己的跳水水平。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跳水运动员,一方面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有比较强的情绪控制力,以防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妨碍了自己水平的发挥。
关键词 跳水竞赛;运动员专业程度;心理培训
少年跳水运动员一方面要接受跳水专业的训练,另一方面我们体校教练要对他们进行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的心理强化训练。我们要做到从少儿时期开始就开启适合的心理强化培训,我们要按照运动员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培训,按照各自性格差异进行强化心理训练,使得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心理控制力,能够在任何时刻控制调节好自己的心绪,果断自信地应对各种突变状况。
1少年跳水运动员必要的心理培训
跳水比赛的运动员不单要有相当的跳水技能以及优异的身体素质,并且还要有好的心理素质。在比赛中虽然是比对手的能力技巧,但是如果是实力相当的运动员比赛,很多时候都是心理素质比较好的能够获胜,如果在比赛中缺乏好的心理素质,就会因为自己的紧张而失败。跳水是一项讲究心理与骨骼肌的配合协作的运动,生理上要达到好的状态就必须要配合心理调节。运动员只能在心态较好的时间里才能使身体里的神经、骨骼肌等正常工作。运动员心理情绪波动较大时,诸如紧张、忧虑不安等心理就会造成骨骼肌或者肌肉抽搐僵硬不灵活,从而也就直接导致运动员发挥失误。尤其是少年时期的运动员,他们的心理是不成熟的,对一些有趣的感兴趣的东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和热情,然而一旦遇到一些不顺心或者是不如意的情况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而且年少的运动员没有太强的自控能力,外界的一些负面因素都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影响。另外跳水运动本身要求极高,对他们的身体心理要求很苛刻,所以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少年时期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训。
2跳水运动员需要进行心理培训
2.1心理训练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我相信在一些业余体校的跳水技能训练时,通常都会出现孩子们不敢跳水或者是不敢在一些器械上训练的情况,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辅助心理指导并帮助他们客服这种害怕心理。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候,教练就要起很大作用,他们一方面要为孩子们讲解清楚技能关键点并且做正确的示范,另一方面还要经常鼓励孩子们,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帮助他们客服心理障碍。我们还可以让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同学为心理上害怕的学生做示范,可以更好地激励他们相信自己。我们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了可以帮助跳水运动员破除心理障碍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把一些较为繁复难学的动作分解成单一的动作来训练。例如前后空翻的动作可以进行分解,从起跳到最后的翻腾可以分成五步进行,使孩子们可以在简单动作中掌握要领,使动作更加到位精准。还有对一些不好分开的动作可以采用降慢做动作的速度的方式来教学,如此就可以降低学员学习难度,把握动作的关键,不会产生惧怕做不到位的心理,使教学质量向更高的台阶进步。
2.2依据个人能力进行不同的训练
每个运动员的生活环境和习惯都不一样,这也就导致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承受力是不同的,此时就需要教练准确把握每一位运动员的心理缺陷,然后针对他们个人的薄弱地方进行相关的有效的强化训练。有时候一些运动员因为承担太多的期望和责任就会太过重视比赛的结果,在赛前就会产生很多紧张忧虑的情绪;还有一些运动员会产生对胜负不在意不关心的心理,不重视比赛的情况。这两种心理状况可以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要用完全不同的方案来对他们做心理培训,不能等量齐观地处理。我们可以留意运动员在平常生活训练中的一些行为习性来把握他们的心理缺陷,另外还可以多多与运动员沟通交流来了解,尤其是比赛之后可以加倍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
2.3针对核心力量的训练
我们所有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运动员可以再比赛中爆发实力,成为比赛的大赢家。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显示出爆发力就必须要有平衡的身体素质和强有力的心理控制能力,而且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中要自己去领悟感觉。所以我们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加强体能、心理以及爆发意识的培训。一方面,就运动员自身的体能和技巧训练要注重力量的积累,而且要掌握体能恢复的技巧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运动员爆发力的强化和控制。运动员要学会把握机会,例如在冲刺等的关键时刻,可以激发出自己的爆发力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另外爆发力和运动员的个人身体心理状况密切相关,很多都需要运动员亲自去探索。
总而言之,跳水运动员需要进行心理和身体的协同培训,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水平发挥情况会受到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影响。我们运动员只有精确驾驭和控制内心波动,才能在比赛中很好地利用运动技巧获得冠军。
参考文献
[1]赵淼,曲明,殷晓伟.提高自由泳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91-93.
理论与技巧是声乐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声乐基础,才能在声乐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有所成就。在理论基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理论的重要性,夯实学生基础,让理论基础促进学生的歌唱水平。例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让学生准确快速的识谱,可以帮助学生在声乐演唱时恰当的做出演唱处理,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歌唱技巧的培养。在歌唱技巧方面,呼吸和发声是教师需着力训练的关键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发声练习,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充分的发声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呼吸方法和气息的调节,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发声训练,如每天早起坚持进行等等。只有学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掌握扎实的技巧。在进行发声训练的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时的咬字和情感处理,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关键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踏实的学习作风,以兴趣为切入段带动理论技巧的培养。
二、文化素质的培养
声乐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做支撑,这样才能演绎出动人心弦的歌曲。声乐演唱中打动人的地方不是声乐技巧,而是声乐演唱者在声乐演唱中将情感与技巧相结合,将歌曲的本质演绎出来。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涵与情感,重点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把德育内容融入到声乐教育当中,在进行声乐教育的过程中把德育内容穿来。例如,在演唱或欣赏爱国题材的音乐时,可以让学生重温那段历史岁月,感受祖国的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对声乐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进行民族声乐学习时,可以拓宽教学深度,让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鼓励学生拓宽知识面;最后要加强声乐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融,如戏剧、美术等,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创造条件。
三、表现能力的培养
除了以上的基本素养外,考虑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培养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以更好地适应职业需要。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更多的是要接触儿歌,所面对的团体是幼儿园的小朋友。这就需要求在声乐教育中,必须综合考虑到儿歌和小朋友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声乐表现能力。首先,在声乐控制方面,要符合小朋友的兴趣特点,做到甜美且富有童趣;其次,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加入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符合儿歌的基本特点,吸引小朋友的关注;再次,要注意提升儿歌演唱的表现效果,可以根据儿歌的具体内容加入一些小朋友喜欢的道具;最后,歌唱表现的形式要多样,可以合唱、小组演唱或独唱。总之,在声乐表现能力方面,要做到轻松愉快、活泼热烈,让小朋友充分融入到歌唱当中。广大中职教师要把握住这些关键点,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能力,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课,让学生更能了解如何与小朋友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在声乐表演中更具表现力。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一方面良好的身心发展是当代人才发展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心理素质对声乐学习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进行声乐演唱时,一旦演唱者出现消极或紧张等负面情绪,其艺术表现水平必然大打折扣。实际上心理素质问题是声乐领域里的一个常见问题,即使很多专业的艺术家也可能会在演出中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首先,教师要多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很多学生羞于在人多的地方进行声乐演唱,或是演唱时有怯场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多鼓励,对于学生的优点要指出,对于学生存在的不足要鼓励学生改正,不能盲目的批评;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调整演唱时的状态,做到注意力集中,心态平静,排除杂念,可以多给学生创造在多人面前演唱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能力;最后,在学生的日常考试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状态做出评估,然后因材施教,培养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记录学生的心理变化。
五、结语
摘 要 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在根据竞技举重项目的特点进行科学选材的基础上,遵循心理素质发展规律所进行的长期、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能量调节训练,必须要从青少年阶段就抓起,才能够为未来的进步和后续的运动生涯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因此,本文就探讨了通过专门的心理调节训练培养和发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通过竞技“实战”训练培养和发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等两点关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实施策略,希望能够借此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举重运动员 青少年 心理训练
对于举重运动员而言,要想在竞技比赛中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除了自身的技战术实力之外,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竞技状态作保障。特别是在比赛各方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往往就成为了一决胜负的关键。由于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在根据竞技举重项目的特点进行科学选材的基础上,遵循心理素质发展规律所进行的长期、系统、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能量调节训练,所以,必须要从青少年阶段就抓起,将心理素质训练作为重要内容融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之中,逐步培养运动员的竞技心理素质,才能够为未来的进步和后续的运动生涯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借此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工作的科学化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通过专门的心理调节训练培养和发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根据运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知,开展专门的心理调节训练是培养运动员竞技心理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一点对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而言亦是如此。在开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工作,培养和发展其竞技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根据训练的实际情况开展专门的心理调节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举重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影响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因素主要有动机、归因以及运动焦虑和唤醒水平等四点,所以,在开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训练时,也应围绕以上四点灵活采用以下几种训练策略开展训练工作:
首先,采用目标设置训练法,激发和强化运动员的内部动机。由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竞技心理仍然处于萌芽的阶段,自身的内部动机普遍不够清晰和强烈。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工作时,就可以采用目标设置训练法,通过设置正确的、合理的、与运动员现有能力相符的目标,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和强化运动员的内部动机。在采用目标设置训练法时,教练员要注意目标的设置一定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切忌过大过空,而且还可以让运动员参与到目标设置中来,以提高其对所设置目标的认可度和目标完成之后的成就感,并最终实现激发运动员运动积极性,提高其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促进其心理素质发展的目标。
其次,采用归因训练法,调节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情绪与状态。归因训练法是源自于归因理论,从结果出发来阐述行为动机的一种分析方法。在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开展专门的心理调节训练时,采用归因训练法,能够让青少年运动员对自己在比赛和训练中的情绪与状态有一个更好的剖析与认识,并将上次训练和比赛后的归因作为后续行为的起点,促进后续的心理素质不断的向着理想的方向发展和改变,从而最终实现心理素质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再次,采用意志训练法,降低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面对训练和比赛中的困难所产生运动焦虑水平。意志训练法,就是通过有意识的制造困难,并引导运动员克服困难、战胜困难逐步树立不怕困难,积极寻求解决困难的主观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以此来降低运动员在遇到困难或者是干扰时的运动焦虑水平,确保其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去解决和面对。
最后,采用唤醒水平调整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心理上的变化往往是伴随着生理上的变化一起出现的,因此,根据举重项目的特点,在训练时可以通过唤醒水平调整训练,让青少年运动员掌握一定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如,腹式呼吸放松法、自我暗示法等等,以此来达到调节唤醒水平目的,确保运动员能够以良好的竞技心理状态投入比赛之中。
二、通过竞技“实战”训练培养和发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作为身体物质性素质不可分割,而又相对独立的素质之一,既需要通过专门的心理调节训练来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在举重实战训练中不断的体验,才能够真正的习得和发展。因此,竞技“实战”训练也是培养和发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通过竞技“实战”训练来培养和发展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时,一方面要注意通过参加各种不同的竞技比赛,来积累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临场经验,让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通过各种各样的比赛实战经历,来体会在不同的竞技心理情境中,如何去调整和保持良好的竞技心理素质,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能力;另一方面,教练员在开展日常训练活动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创设和模拟各种不同的实战比赛情境,通过运用严格的国际竞技规则组织开展实战模拟,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与心理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及时发现运动员在心理素质层面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以不断提高运动员在面对比赛中各种情况时的心理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摘 要 竞技体育不但要求运动员具有过硬的技术能力,同时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运动员要加强技术能力的训练以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还须接受挫折教育,不断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训练竞赛氛围。其中,比赛中的心理调适能力尤为关键。
关键词 运动员 心理素质 挫折教育
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当今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用科学的方法、专业的人员来训练。而心理训练既要有日常的循序渐进的训练,也要有临场心理的指导。
一、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论述
在当今体育水平普遍提升的情况下,运动员在训练水平、技战术能力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多的体育竞赛往往呈现出势均力敌的态势,竞赛也常常是双方教练员和运动员斗智斗勇的过程。在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心理素质往往成为竞赛成败的关键。可以说,当今世界高水平的运动员都是既有过硬的技术,更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做支撑,是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强大综合。在对运动员的训练中,技术能力是基础,心理素质是必要条件。心理素质既包括自信自强,也包括竞赛中排除杂念,贯注于比赛,它是运动员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伴随运动员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二、运动员心理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运动训练让运动员接受挫折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困难和挫折的。若人的成长过于顺利,往往会在下一个困难面前不知所措。我们已经有太多这样的事例。接受挫折、正视困难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态度,进行受挫教育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运动员的健康成长来说,在平常的训练中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其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并通过挫折的解决而逐渐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而在受挫教育中,教练要经常安排一些较高水平的对抗赛,不断让运动员品尝失利和技不如人的滋味,让其在训练中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勇于正视这些困难,同时,教练要严格要求运动员,对其一言一行和每一个动作标准都不能有丝毫放松。
(二)通过提高专业技术增强他们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不成熟、不过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自己的技术不过关,技术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而对别人产生畏惧心理,对自己产生自责的情况。这就需要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不断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逐渐增强其自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不外乎两点:一是天分,二是努力。当一个运动员的天资已经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唯有勤奋可以让其更进一步。这要求运动员做到两点:一是要刻苦训练,不断付出自己的汗水,把训练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作为最重要的任务来完成;二是教练要对运动员的训练做好科学指导,要通过训练方法和技术能力的指导,先进训练理念的灌输,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三)营造充满正能量的训练比赛环境氛围
科学证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运动员来说,轻松和谐、充满正能量的训练和比赛氛围对于其心理素质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这样的环境能让运动员明白,只要自己真心付出了,只要自己技术过硬了,就能够取得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也缓解紧张情绪。创设充满正能量的环境,要求我们做到:一是教练在训练中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对基础好的、学习能力强的运动员特殊照顾,而忽略了其他运动员,要在队中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二是在竞赛中,要做到公平、公正,确保对所有参赛选手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不搞歧视,确保舞弊行为的出现;三是运动员之间要良性竞争,无论训练还是比赛,都要有一颗平常心,想有收获必须先要付出。
(四)比赛中正视科学的心理素质提升方法
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竞赛的过程中。除了技术层面外,心理素质是其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于针对比赛的心理训练,主要有赛前的放松训练,主要是通过暗示、音乐等方式调节呼吸,集中精力,增强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还有认知调节训练,主要是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处理的能力。对于一些心理素质很差,赛前容易出现焦虑、烦躁、恐惧等严重问题的,就要对其进行系统脱敏训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该是平常训练和赛前心理相结合,对于特殊人员,则要重点做好赛前心理训练。
(五)心理素质贯穿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
心理素质对运动员的重要意义,决定了心理素质的训练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应该贯穿于运动员生涯的始终。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心理素质,把心理素质训练贯穿运动员运动生涯的始终,注重技术训练的同时,也要把心理训练作为一项常规系统工作。无论运动员成绩提高或是降低,都要让其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只有这样全面的心理干预,才能提高其运动成绩,让其更从容地训练和生活。
总之,运动员心理素质对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在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要把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提高竞技水平,以及面对生活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蒋光明.论新时期技巧运动员心理素质建设[J].体育科技.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