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

第1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体育;体育竞赛;现状;对策

1.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现状

1.1 体育竞赛的组织结构

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系列体育竞赛为例,体育竞赛的组织一般由西亚斯国际学院“华光”体育领导小组主办,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以及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协办。

1.2 体育竞赛的开展形式

通过对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访谈得知,目前开展体育竞赛的主要形式为:校运动会,“华光杯”系列比赛,科技文化节,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友谊交流赛等。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为西亚斯学院的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提供了有力的平台。从整个学校到各个院系,所引发反响令人震惊。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开展的体育竞赛的竞赛项目基本以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校运动会以及“华光”体育活动为平台而参加体育竞赛活动,当然,各个院系的迎新比赛也是西亚斯学生踊跃参加体育竞赛的一大特色。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学生参加体育竞赛项目大多以各类球类居多,其他的项目有待进一步的扩充。

1.3 体育竞赛学生认知态度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的体育课一周只有一次,严重需要各式各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而改善学生的身体健康。由于体育竞赛本身的竞争性,它比其他的竞赛更能带给运动员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刺激,进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改善九大系统功能的运作效率。又由于体育竞赛比赛的时间比较长从运动员的选拔,到运动训练,到参加比赛,从学生心理跟生理上的改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作为基础,为学生以后长时间的学习与工作开辟出了其他学生所不能够拥有的资源。

使学生们切身体会赛场瞬息万变的事态以及各种突发,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处理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把这种能力运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通过调查,有6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有利于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20%的学生认为一般,剩下20%的学生认为开展体育竞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每个学生的参赛动机不尽相同,53%的在校大学生是为了使自己有个强壮的体魄,坚持锻炼身体,20%的同学是因为自己喜爱体育这项活动,15%的学生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7%的人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课余文化生活,5%的学生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是为了完成老师所安排的任务等。

2.西亚斯国际学院体育竞赛的对策

2.1 继承与发扬我院体育传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体育竞赛能够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提高其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创建潮气蓬勃的校园气氛和良好的学风。西亚斯国际学院的“华光杯”系列竞技体育比赛每年都能掀起一股全校动员、全体踊跃参与的体育运动热潮。新的时期,在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氛围相对欠佳的阶段,继续办好学校的传统体育品牌赛事其意义深远,应该高度重视这批体育竞赛的延续性和持久性,注重切合实际地在办赛形式、竞赛内容上进行完善与创新,使其历久弥新。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又要在灿烂的四月开始了,运动会上学生的拼搏精神令人难忘。

2.2 增设比赛项目的数量

培育新的体育竞赛文化高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开展体育竞赛能够满足大学生增进健康、丰富课余生活以及提升生活质量和发展个性的需要,大学生能否自觉、主动、积极参加直接关系到学校主办的成效。于此同时,学校开展的体育竞赛活动能否具有广泛的学生参与是基础,即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需求是关键。因此,认清目前我院开展的体育竞赛项目的局限性,注重开展体育比赛的多样性、广泛性,有针对性的扩大项目类别的范围,改变原有竞技性比赛占主要方面的格局,增加一些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的民族传统项目和现代休闲项目,如:拳术、爬山、赛车、轮滑、体育舞蹈等。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迎合更多大学生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踊跃参与,并根据办赛效果选择性的重点扶持与发展一批体育比赛,使我院体育文化品牌绚丽多彩。

2.3 加大扶持的力度

提供坚定的比赛后备力量,学校能否提供丰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这是开展体育比赛的基础。由于近年来我院各种建设项目层出不穷,新图书馆的建设还在进行中,学校经费与其它资源十分吃紧。在学校体育的投入和维持方面明显不足,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损毁后的维修、翻新、置换与新建普遍滞后,很多设施对我院体育课的正常运行有很多的不足,导致很多比赛缺少相应的硬件设施和其它设备,这样直接影响校内体育竞赛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做好统筹规划,拨划更多的体育经费,以便有效改善体育教育、教学环境,增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资源,优化体育活动物质环境。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体育师资力量建设,配备更多的课外体育活动专项训练老师,为体育竞赛提供更周全的专业化技术指导与服务。

3. 结论

第2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 竞技表演市场 现状 对策

近年来,国内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CUBA和大学生超级篮球联赛的举办迈出开发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同时,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还对部分大学生联赛的决赛进行了转播,提高了高校体育的影响,促进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目前,很多高校都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如清华大学组建的跳水俱乐部,华东理工大学组建的乒乓球俱乐部,同济大学组建的手球俱乐部并都分别挤进了全国联赛的行列。值得一提的是“足球名帅”金志扬带领的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打进了职业足球联赛,开创了职业教练进军高校体育的先河。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承担了部分奥运项目的比赛;2009年全运会,中国石油大学、海洋大学也承办了部分项目的比赛。这些事例表明大学竞技表演市场发展速度很快,前景比较乐观。然而,站在全局的角度,国内没有几所院校能够做到“以体养体”,受体制限制,我国高校运动队的经费来源基本靠学校教育经费拨款。由于运动水平低,观赏价值不高,像国外高校那种靠门票和电视转播的收入几乎为零,其他赞助也有限。据调查,近几年高校的足球、篮球联赛的门票低至几元一张,甚至免费观看,观众的上座率也非常低,这限制了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市场条件下的运作环境和手段,赛事组织运作水平不高

部分高校对体育产业的认识滞后,对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目前高校体育竞技经营人才的人数少且素质偏低,学校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组办各类比赛时工作安排不周全,没有充分地与体育赞助市场、体育媒体等有机结合起来。很多高校在承办运动会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让比赛顺利开闭幕,甚至敷衍了事,而极少考虑到经济效益,这正是中美高校体育竞技市场最明显的差别。

(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竞技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吸引观众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异常冷清除了与组织承办方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吸引观众,从而难以吸引赞助企业。同时学校运动队和观众交流太少,很难使观众成为自己拥趸。

(三)主要消费群体的支付能力有限,对体育的热情不够。

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高校体育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大学生,除了少数兼职的大学生外,90%以上的大学生是没有收入的,所以消费能力较低,同时对体育的热情不够,给开发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带来了难题。

(四)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缺少市场化运作的商业赞助。

体育赞助能够很好地促进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发展,但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没有依靠商业规律和市场规律来进行运作。获得的企业赞助,除了单纯的打广告,就只有政府或主管部门的指令性赞助和公益型赞助。企业还没有把高校体育运动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环节,没有把校园体育运动作为企业文化的延伸来发展,校园体育赞助还很不规范。

二、发展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思路及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管理体制,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

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尚未触及的一个,我国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也是如此,时至今日,部分高校高水平队的组建,招生运作以及比赛的举办均受制于教育部、体育局和学校等行政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运动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体育的竞技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实现竞技体育的管办分离,将高校体育竞赛推向市场,才能培育、发展和繁荣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

(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校际和校企合作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开放程度较低,从每年的CUBA可以看出,联赛基本上是完全针对大学生,比赛在大学举行,电视很少转播,造成大学体育竞技表演市场基本与社会脱节。为吸引更多的观众,扩大影响,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应尽可能向社会开放,必要时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上做一些协会演出,促进彼此交流。另外,在不影响高校运动队学习的情况下,校际间应加强交流,制定相应的队员交换及转会机制,以求共同繁荣。在校企合作方面,要优势互补,一方面达到企业宣传形象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帮助高校运动队有效解决经费问题。

(三)提高高校竞技比赛质量,增强比赛观赏性

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提供的是体育竞赛产品,因此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才有可能促进整个市场的发展。积极培养学生运动员的敬业精神,使球员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训练的好习惯;打破地域观念,通过科学合理的转会机制和选秀机制使各队的实力相当;重视后备人才开发,完善梯队建设,进一步提高竞赛的质量和观赏性;改进比赛规则,鼓励学生运动员个人表演,采用先进的战术打法,增强比赛的对抗性和精彩性。

(四)以大学生为核心,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

学生是高校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的需求主体,培育竞赛表演市场除了要改善供给体系,更要完善需求体系,学生应被置于核心单位。首先,在发展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球迷至上”的观念,宗旨是为了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观赏性竞技娱乐产品。其次,在联赛的组织与管理中要强调球迷参与,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球迷组织的代表参与联赛组织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决策。最后,要倡导并实践“取悦球迷”的理念,建立并完善球迷服务机构,明确高校运动员为社区服务和为球迷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增强球迷对高校体育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参考文献:

[1]编者.2008-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市场预测与投资咨询研究报告[R].科学出版社.2009.

第3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体育 人文素质 作用 途径

体育教育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员。然而如何将体育课堂和人文素养紧紧结合在一起,一直以来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我们之前只侧重于体育生物学方面意义的认识,而忽略了其对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体育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和其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为当前我国大学体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当前的学科研究向着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尤其是自然学科、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互相结合的倾向趋于明显,呈现出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的研究前景。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育要顺应趋势,进一步开拓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等知识领域,从而提高体育教育者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体育教育不单单要把理论基础、竞赛水平、专业技术、组织能力和较强的综合创新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且还要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想实现这些,就需要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加强教育。

2.大学体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

2.1 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只重传授知识,对素质培养比较忽视。就拿学校的体育教育来说,也只要求学生去掌握生物性的技能和锻炼身体,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与道德精神的培养。目前我们要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体育教育对这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通过体育课上的运动,也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一些团体运动,比如篮球足球等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而且在运动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对自己的不断超越,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吃苦精神,在体育运动中,要做到健康第一,通过实践来锻炼身体素质。高校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要重视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进身心健康。

2.2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人是会思维的动物,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对于大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已经逐渐成熟,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运动是有目的实践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体育知识、运动经验是学生智力思维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要重视开发学生的思维水平,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对运动的认识,让他们自主思考,提高思维创新性,

2.3 拓展和完善学生个性

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是养尊处优,一般比较有依赖性,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不足,而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开展各种体育运动来张扬他们的个性,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体育锻炼,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力,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有利于实现自己的追求目标,实现自我价值,也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所以,体育运动队学生人文素质的修养有很大作用,老师们一定要重视起来。

3.大学体育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途径

3.1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是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练习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守旧单一,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主动积极性,而且只重视交给学生动作要领和基本技能,缺乏教室和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体育教学发展,体育教学方式改革势在必行,新的教学模式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锻炼意志力,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发挥体育教师的导性地位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地位依然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起着对学生引导教育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要保障教师的主导地位,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学生,知道学生的弱点优点,因材施教,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除了正确对待学生之外,教师还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如今已经不是体罚学生的时代,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要正确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最后,教师也必须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才能熏陶学生的人文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力。

3.3 完善学校体育竞赛活动

体育竞赛是体育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体育竞赛对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行为意识有着重要作用。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荣誉感,集体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以往的体育竞赛中,为了取得更高的名次和荣誉,往往只有特长的学生参加,而很多想参加的学生却被拒之门外,这就违背了体育竞赛的意义,体育竞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来参加的,是为了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所以要求体育工作者必须完善体育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这样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慧,赵岩.论高校体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

第4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 创新 竞赛 全民健身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和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将竞技体育为体育教学的中心,这不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素质。因此,在大力提倡全面体育的号召下,中学体育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贯彻新的课程改革的思想,提高中学体育教学效果。

一、坚持课内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推进,体育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对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不管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要想实现全面体育,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必须将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使学生走进社会以后仍能够坚持体育锻炼。因此,我们必须要以“全民健身计划”为目标,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竞技运动为主导的教学内容,突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性,把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素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并把体育教学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新的体育教学体系。

二、将学校体育竞赛与体育考核相结合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考核、体育升学考试是体育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体育考核中的一些内容并不是体育竞技的项目,因此,体育竞技很难引起学生的充分重视,也不利于学生在体育竞技中锻炼身体。因此,要想实现体育竞赛和体育考核的双重作用,必须要在体育竞赛中渗透考核,如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织班级或者年级之间进行普遍性的运动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意识,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对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实现学校群体竞赛与健身运动有机组合

体育竞赛的特点就是竞争,通过竞争来达到提升体育水平的目的,而学校的体育竞技和真正的体育竞技比赛有所不同,需要将竞技性和健身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相互促进,否则就难以实现体育教学和群众锻炼的双重目标,不利于体育群众活动的有效开展。这就对学校体育竞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具有大众化思想的体育竞技比赛,主要以集体的项目为对象,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竞赛和竞争意识,又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双重目标。

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科学、有效地组织一些健身性、群众性的体育竞赛,对于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实现校园体育文化和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除了具有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外,还能帮助学生树立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学生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来说,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民健身计划,落实素质教育,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从校园体育文化的内容上来看,它具有提高体育知识,传播体育文化,培养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他们的体育锻炼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这些内容的落实必须要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相结合,只有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体育发展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五、坚持体育思想教育和实际行动有机结合

体育教学中组织体育竞赛要面向全体学生,推进群众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并使学生逐渐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就能够转变自己的思想,在体育竞技活动中制定科学有效的竞赛内容。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减轻学生担负,增强体育锻炼是一大趋势,应明确规定学生每周必须要做到的体育锻炼量,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通过减少学生的作业量,让他们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体育锻炼。同时,教师要积极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六、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

教师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如体育俱乐部、体育兴趣小组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统筹管理下,参与体育竞赛活动,并把竞赛活动安排到体育教学计划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另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运动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这对于增加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为了实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采用团体计分、全员参与平均计分的形式,来从整体上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完成比赛者均加分,这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相反,如果只是针对个别的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将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也不利于体育教学的普及。另外,在体育活动中,对于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精神品质、成绩增长幅度大、贡献大的学生进行奖励。并将他们的表现记入团体总分,以达到激、保护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

总之,中学体育教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要重视体育教学,要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让全民体育、共同提高的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体育教学跟上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

[1]楚继军,汤起宇.普通高校群体运动竞赛内容的改革[J].1996(4) .

第5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95-02

一、前言

高校体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文化性、科技性、交流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在高等教育中担当重要角色。体育文化由于其与活动的民族性、时代性、社会性、差异性、继承性特征,使其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并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对体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作用的认识不深刻,使体育的功能不能完全显现。为此,本文对体育在对素质教育中的意义进行具体阐述,使体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发挥其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与研究相关的书籍资料,理解和掌握素质教育的意义,同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全文数据库,并对部分核心期刊以及优秀硕博论文等较高价值的论文进行了分类整理、研读与分析,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专家访谈法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积极把握全国会议与竞赛的契机,对天津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十多位专家进行访谈,访谈对象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校体育部门领导或体育教师,访谈内容为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影响高校体育发展因素等问题,为本论文的写作起到了重要的启迪和支撑作用。

(三)逻辑分析法

采用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素质教育的内涵以及高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三、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培养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首要目标。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前提保障,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指标之一。调查显示,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个人身体素(见表1)。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意义非同寻常。体育最本质的功能是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因此,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体育可以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大学生心情郁闷时积极参加运动能有效宣泄坏心情,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被淡化或转移。体育还可以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学生可在竞争过程使自己的价值被认可;此外,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健、精力充沛,这些都是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84.38%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时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见表1)。体育还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大学生锻炼时不断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另外,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使大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进而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

(三)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其在完成本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需要不断地增加专业相关或者是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学习压力较大,容易疲劳,而不正确的休息方式会严重影响其体质健康。目前,大学生的休息方式除了睡眠以外,多是采用看微信、QQ、微博或玩游戏,课余时间大多被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等电子产品占用。调查显示,有83.73%和70.07%的同学的课余时间被手机和电脑占用,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同学仅占29.50%(见表2)。网络活动非但不能使大脑得到有效的休息,相反由于久坐、静止会导致气血不通,使学生逐渐进入亚健康状态。体育锻炼其实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在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者相关活动的时候,可以调动全身各个器官,促进新陈代谢,使大脑得到积极的休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以促进大脑的开发,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集中,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有助于智力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参加体育运动是积极的休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仅仅局限在娱乐与健身上,娱乐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占调查总数的78.52%(见表3)。这说明学生对于体育竞赛活动的作用认识不到位。需要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活动与锻炼,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以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

体育过程本身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人们在体育比赛活动中扮演着对手、队友、教练等不同的角色,在体育活动中学会面对不同关系带来的各种问题,在处理问题中成长。体育运动还可以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他们在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提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提高自尊,在困难与挫折中不断适应与成长,在团队合作、分享成果时体现自身的价值。另外,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能促进学生形成融洽、团结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级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之一。因此,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育本身是交叉学科,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体育技能外,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大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的周期短,很快验证实践方法是否有效。例如,学生为了参加体育竞赛活动需要主动学习相关的技术、技能,准备得心应手的器材,设计相应的战术等。这一系列的行为是否正确或有效很快就能在竞赛活动中得到验证;学生会根据竞赛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对先前的计划进行修改。这样反复的过程即体育实践的过程,会使学生了解到实际发生的问题不可能与理论设计的完全一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才能实现最初的目标。

(六)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灵活的将各种力量组织协调起来的能力,包括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和合理用人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也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元素之一。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需要多方面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大学生需要主动锻炼,尽快地认识到组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组织的管理者,承担着一定的组织管理任务。大学生在校内每次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时,自身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而且在活动中需要不断地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并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七)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是人们步入社会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需做足各方面的准备以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体育赛事、活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明白角色的重要性。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需要不断改变自己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来壮大自己的团队,这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个体角色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到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可贵。其次,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培养人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和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最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学生想要参加体育竞赛或者体育活动也必须在遵守相应规则的前提下。因此,学生经常参加各类的体育活动就会使自己遵纪守法的意识逐渐提高,并将这种意识迁移到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八)提高学生整体的道德素质

体育以其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在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时,对胜负的态度、对对手的尊重、对教练员的尊敬、对队友的鼓励、对裁判的服从、对观众的致谢等一系列的行为都标志着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正确的导向性作用。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分工合作、团结友爱的意义,使彼此之间增加认同感与归属感;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格言可以使学生明白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重要性。这正是体育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等特点的集中体现。

四、结论

第6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年级学生 校运会 参与度

作者简介:郭振清,男,汉族,1985年出生,湖北十堰人,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4-0194-01

体育教育地树立国民终身健身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小学到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从未间断过,而且,体育成绩的达标早已列入了升学考试的范围,如中考,目前,某些发达城市正在酝酿把体育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大学体育也是大一、大二学生的必修课程,大三、大四两年时间也开了体育俱乐部,可见国家对国民的体质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当今的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水涨船高,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私家车越来越多,人们的竞争意识越来越强,这是好的方面。然而,关于国民整体体质水平下降的报道却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人们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忽略了体育锻炼。这在高年级大学生中体现尤其突出,从大学举办的运动会参与度上就能体现出高年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忽略程度。

一、高年级大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现状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地区的5所重点高校中1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高年级大学生校运会参与的现状,共收回有效问卷92份。调查结果显示,高年级大学生校运会参与度明显低于低年级,而且呈年级越高越少人愿意参与校运会的现状。

二、导致高年级大学生运动会参与度下降的因素

(一)学校管理缺失

高校是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的高端人才,而就业率是高校非常看重的一个指标。面对当前就业难的大环境,高校理所当然地把重心放在学生的就业问题上,而对学生最重要的健康问题,高校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去重视,毕竟这是个体终生问题,当前还暴露不出来。上级不重视,下级落实起来也得过且过。校运会时,对大一、大二的学生管理比较严格,如落实点名制度,并且参加校运会计入活动分,对学生年终的评优评先有帮助,学生自然不会怠慢。可是,对高年级学生就不会有这样的要求,可以说是放任自流,没有多加干涉,学生也是想参加就参加。这一点上就存在一个大的漏洞。

(二)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运动水平减弱

身体素质是指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它具有明显的可塑性,也就是经常、持续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但是一旦停止体育锻炼,其身体素质随之也会出现下降。高年级大学生通过两年的大学学习和一些社会实践,他们的社会性明显加重,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社会化。随之而来的是这个群体的心理负担加重,加之高年级大学生更愿意把时间放在专业课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上,因此,本来就很少的课外锻炼时间索性就被挤压到最低限度甚至没有。长此以往,他们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运动水平也不如大一、大二时的状态,那么,参与校运会的积极性自然会不如以往。

(三)就业压力陡增

大四学生或忙于复习考研或准备找工作。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在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一部分学生选择考研深造,一部分人选择考公务员。其中,很多学生都热衷于“考证”,他们认为拿到更多的证书会给他们的就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所以,高年级的大学生不得不为毕业后的工作或继续深造提前准备,运动会的几天时间,他们宁可用来学习,也不愿意“浪费”在对今后的工作没有意义的校运会上。

三、改变高年级大学生运动会参与度低的方法

(一)辅导员加强人员管理

校运会期间,严格落实点名制度,对高年级同学要重点管理,鼓励高年级学生积极参与到运动会中,对于没有比赛项目的学生,提倡为参赛同学呐喊助威,做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校运会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参赛学生的竞赛兴奋水平。辅导员自身要做好表率作用,不无故缺勤。

(二)适当增加体育课的课时,督促高年级学生锻炼身体

据调查,高年级开设了2门体育课,这远远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尤其是对于不爱运动的学生而言,他们只是局限于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如果遇上天气不好,那么他们练最基本的体育锻炼都保证不了。所以,我认为,每周可以增加一个课时,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耽误学习时间,反而是调节紧张心理的好方法,从而缓解高年级学生的各种压力。

(三)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形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体育属于边缘学科,在高校里,就是体质很差的学生也很少会体育成绩不达标,这是不严格的考核制度造成的。正因为如此,某些体育教师上课没有动力,没有创新,教学方法老套。面对死板的教学方法,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上体育课的热情自然不高。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切实负起责任,在教学方法、自身形象素质上多花些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有新意、有激情的体育课堂。

(四)鼓励高年级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赛,并相应地给予一定的学分

高校中的体育竞赛不少,学生参与地也比较积极,可是,参加比赛的总是些身体素质较好的体育爱好者,而更多的学生只是观众,甚至对这些活动漠不关心。我认为,学校应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竞赛,提倡重在参与,并给予参与者一定的素质学分。

四、小结

高年级大学生校运会参与度低,这不仅仅只是反映了当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说明现在的大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降低。在这个提倡团队精神的社会,合作并不是只有在工作之后才能体现出来,从目前高年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这个方面有所缺失。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将来的体质状况姑且不谈,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岌岌可危。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摘要 网球运动成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丰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与研究,深入了解网球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促进整个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网球运动 高校 校园体育文化 大学生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8所普通高校包括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周口师范学院、新乡医学院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8所高校学生发放问卷800份,采用委托同学和信函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726份,回收率为90%,其中有效问卷为713份,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412份,女生314份。

(三)数理统计法:本论文主要使用EXCEL2000及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四)专家访谈法:访谈部分高校的有关领导、高校网球教师以及从事网球事业的专家。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网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的影响研究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认为网球运动可以使参与者在娱乐和培养自信心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并在网球运动过程中可以增进交往和沟通。网球运动使大学生能够活跃校园生活的精神氛围,有助于生活在其中的师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心境和发奋努力的情感,优化心态,陶冶情操,以及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网球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信任制比赛,比赛中要有争取优势的雄心壮志,又要注意培养有关比赛的风尚,尊重对方和同伴协作等。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力争胜利。精湛的球技固然重要但是,形成良好的风尚也会提升个人的魅力,二者相得益彰才使得网球运动成为名副其实的绅士运动。所谓高校体育精神,是指高校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在长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高校大学生的健身目标、理想、信念、体育传统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与群体意识。学生在网球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体育精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遵纪守法的品德;通过网球运动提高校园体育精神的培养,发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中感悟这些精神的意义,体味生活,为将来做好心理准备。在网球运动过程中,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和宣传,超越自我的精神,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美”的理想,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文明人的精神风貌,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等等,都体现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的体育道德要求和体育道德培养。

(二)高校网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物质层面的影响研究

网球运动是对场地依赖性较高的运动项目,网球场地、器材建设是开设网球课程、进行网球练习和举办网球比赛等一切活动的前提,因而网球场地是高校网球教学赖以顺利进行的基本物质保障,也是校园网球文化传播的最重要场所,直接影响着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程度。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网球运动员及网球运动爱好者的首要保证。网球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也影响着网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良好的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高校网球运动整体水平及网球运动普及程度的提高。对河南省8所高校大学生网球运动的消费调查得知,网球运动在学生中的消费处在一个中等偏下的水平,因为网球运动的消费毕竟比其他运动项目的消费要高,但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使网球运动人口的基数迅速扩大,这将大大推动网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三)高校网球运动对校园体育文化组织形式层面的影响研究

自网球运动进入校园,受到学生的强烈关注,学校也根据教学的目的、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网球场地数量等情况开设了不同性质的课程,并依据学生学习网球运动的兴趣和学校对网球教学的评估,规定了网球教学课的教学时数,以满足学生学习网球的需要。高校体育竞赛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活动,要在校园内创造一种体育竞赛的文化氛围,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从而带上特定校园文化的烙印。同时可以避免单纯教育引起的逆反心理,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结论

网球运动的健身、健心功能、培养竞争意识、团结协作、培养交际能力等功能促进了校园文化功能,它也从不同层面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使校园文化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而且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增强了学生与社会、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学校更应该加大对网球场地设施的资金投入以保证大学生的网球运动环境,对促进整个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陶志翔.网球运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3-34.

[2] 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王莹.浅谈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功能[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35).

[4] 李华,肖平.网球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

第8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中职;田径运动会;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56-03

一、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中职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滞后越来越明显,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器材匮乏,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理想以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热情不高等。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召开,依然采用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形式,严重制约着中职体育教育的发展,随着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的实施,素质教育越来越深入人心,它给中职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迫在眉睫。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

中职学校和部分重点中学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的方法

1.应用文献法:根据研究的需要,调阅了有关中职校田径运动会改革研究的论文,并了解研究历史和现状,从中找到研究的方向。

2.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学校田径运动会项目设置调查表20份,回收18份,有效问卷18份,有效收回率90%。

3.采取数理统计法:回收的问卷调查表,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

根据中职教育公共课为专业服务的要求,中职学校体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能,在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健康水平;而竞技体育为体育的竞争,所以不应该把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

运动会是中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具有一定的导向和推动作用,是展示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成果和文明的窗口。胡健先生认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作为我国体育的三大组成部分,相互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并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中职学校的运动会中,普遍存在以竞技体育为主设置的比赛项目,脱离了“增强体制、促进健康”这一目标,我认为应以学校体育为主,可保留一些竞技的项目,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集体性强的项目,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投入训练的积极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生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个性就能得到发展,团队精神就能得到培养。

(二)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设置

从数据的统计结果看,各所学校田径运动会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几乎相同,如田赛项目:有跳高、跳远、三级跳远、铅球等。径赛项目:有100米跑、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和4×100米接力赛。这些些项目的设置,舍弃了操作难、安全性低、难度大的项目,如径赛的3000米以上的项目、跨栏、4×400米接力,田赛的项目撑竿跳高、铁饼、标枪等等。

(三)学生的参与情况

田径运动会项目的设置大多以竞技项目为主,对技术、体能有较高的要求。从实际筹办的情况来看,学生参赛不超过学校总人数的28%,有的甚至不足总人数的16%。可见学生的参与人数过低,项目设置竞技性过高,制约了学生的参与,难以实现运动会“重在参与、全民参与”的目的,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标。

竞赛规则仍按中国田协颁布的最新《田径竞赛规则》执行;为不影响学校的教学时间一般只安排2~3天,时间太短;裁判员队伍则由体育老师和科任老师及部分学生组成,非专业裁判,水平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误判甚至错判,常常使赛程无法正常进行,使运动员的比赛情绪常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比赛的开展和运动员水平的正常发挥;制约了比赛成绩。

绝大部分师生对学校运动会开展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只是在运动会召开前半个月或一个月,才会安排参赛运动员进行必要的准备和训练,往往会造成训练期间学生运动负荷过大,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在比赛过程中,参与的都是各班级少数体育爱好者,大多数同学由于平时缺乏体育锻炼,没有机会上场比赛,这样就失去运动会的吸引力,忽略了体育竞赛的多样化,久而久之,学校田径运动会期间成了大多数人的“休息日”;大多数学生成了体育观众而不是参与者。

四、改革的设想

(一)明确运动会的目的、意义

学校体育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将体育深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喜欢运动。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并给我们带来好处。运动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精神、心理、生理等内容。要知道,运动的根基在于学生的自觉性。所以,举办学校运动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运动的精神或运动的本质,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以及在学习、生活、家庭和心灵上的提升和充实,让学生热爱运动并自觉运动。

运动会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可全面检验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情况,促进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教学和训练,促使学生人人参与运动,真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身体素质,更好地为专业报务;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遵守秩序、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可振奋师生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由此可见,对中职学校运动会进行适当的改革,要使许多项目的设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需求,充分体现全面的、有趣的、有竞争力的原则。即要鼓励竞争,更要强调人人参与,在学校―学生―社会三点一线上,建立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的科学、合理的中职运动会新体制,使全民健身融入职业教育之中,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因此,改革目前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现状,以使各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能够达到它的本身的效果。

(二)创新比赛项目

在项目设置上尽可能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径赛项目保留100米和200米跑、400米跑、800米跑、1500米跑、4×100米接力;田赛项目只保留跳远。新增一些新颖的、富有趣味性且具有培育团队、协作精神的项目,如学生集体项目:推铁环迎面接力、摸石过河接力、夹球跑、集体跳绳比赛、“迎面接力”比赛、10人钻跨绕障碍接力比赛,师生自由组合“搬运竞赛”接力,家庭趣味组合“袋鼠跳”接力等项目。各项目间相互渗透、交织,且有家长、教师的参与,促进了家校的联系,增进了师生的情谊,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

1.学生集体项目:“迎面接力”比赛。

比赛目的: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奔跑能力。

场地器材:在场地上画相距50米的平行线,接力棒。

参赛要求:

(1)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比赛人数及分组:每队出10名(男女各半),分组依次进行;

(2)比赛赛制: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参赛办法:采用预决赛进行,按预赛成绩取前八名,成绩相等的名次并列。

比赛规则:

(1)男女各5名迎面相距50米,一名队员手持接力棒,从起跑线后听令出发,跑到对面将棒交于下一个队员;

(2)最后一位运动员跑到终点时比赛结束;

(3)必须持棒跑,棒子掉地必须捡起再继续跑;

(4)必须在指定的起跑点或终点交接棒;

(5)比赛纪律:比赛中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6)运动员必需穿运动胶鞋比赛,不准穿钉鞋。

2.家庭组合“袋鼠跳”接力(国外一些学校常请家长一起参加运动会)。

比赛目的: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

场地器材:在跑道上画两条平行线,一条起跑线,一条折返线,距离20米;麻袋若干条。

参赛要求:

(1)比赛以三个家庭组合为单位(父母与孩子),自由组合。分组、分跑道依次进行;

(2)比赛赛制:每组按每队用时先后按计时取名次。

比赛方法:

(1)每队参赛运动员的先后顺序自由编排;

(2)每道第一名选手站在起跑线上,等起跑信号发出后迅速跳进麻袋,双手提起麻袋口起跑,用双脚跳跃进行,过折返线后钻出麻袋,提着麻袋跑回,交给本组第二名选手;

(3)第二名选手按规则向前跳,跳至终点绕标志物返回,依次循环,直到每队最后一名参赛选取手返回时躯干到起跑点内沿垂直面,视结束比赛。

比赛规则:

(1)发令员发出信号后,方可跳进麻袋;过折返线后方可钻出麻袋;

(2)交接麻袋必须在起跑线后进行,不得抛传麻袋;

(3)每队选手必须在自己的跑道上进行接力,不能抢道,否则视为违例;

(4)各队运动员应按规则跳,违规者取消本队成绩。

(三)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

加大对运动会的宣传与报道、赛前做好充分的宣传,比赛前的一至二个月,利用学校的网络、校刊、广播电台,利用课间操时间或下午课余时间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吸引全校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让学生、教师、家长一起参与到运动会中。让人人认识到开展校运会不仅是为了比赛和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会的召开,全面检阅学校体育开展情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风貌。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体现人人参与的中职学校运动会,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新课改中,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坚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于同“全民健身”的有机结合。

2.改变原有运动会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比赛方式,增加的比赛项目要具有较强趣味性,来丰富比赛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让学生充分体会家庭与学校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及运动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3.通过改革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培养学生人人参与意识,发扬青少年学生具有勇敢、正义、自信、主动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使学生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也体现出运动会的团结性、竞争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二)建议

1.建议延长运动会比赛时间,增加参与人数。使大多数学生有机会参加运动会,以满足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体现大众化,增加受益面。可灵活设置比赛时间和地点,举办也较容易进行。

2.建议运动会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由学生担任,体育教师在赛前对参与的裁判员进行培训,比如“计时”要看“烟”,不能只听“枪声”,丈量以什么位置为准等等,体育教师一定要起到组织、协调、辅助、监督的作用,加强理论知识指导,只有这样,在比赛中学生的裁判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知识面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3.建议加强运动员的体育精神,比赛纪律管理,严肃比赛纪律,正确的比赛态度,尽量使每个人都参与活动,做到“有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遵守比赛的规则,维护比赛的秩序。

4.建议增加奖项设置,尽量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增加参与奖、最佳组织奖、体育精神奖、精神文明奖和优秀裁判奖,并增加集体奖的强度。充分体现既“鼓励竞争,更强调参与”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胡键.构建普通高校运动会竞赛新平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21).

[2]詹中华,袁跃.对普通高校田径运动会现状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01).

第9篇:高校体育竞赛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社团;现状;发展

一、研究目的

大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延伸,它的积极有效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也会带动学生的求知热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但是由于大学生体育社团自身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以至于引发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目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进一步的推动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康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8―2005年有关高校体育教学、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学、管理学等方面大量的著作、论文和期刊等资料,掌握了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研究状况。

(二)问卷调查法

对上海、北京、广州、江苏、安徽、黑龙江、辽宁等35所高校上百个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者、社团成员以及普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随机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60份;有效问卷:856份;回收率:96.0%;有效率:89.2%,发放社团成员问卷:500份;回收问卷:398;有效问卷:387;回收率:79.6%;有效率:97.2%,发放社团管理问卷:35份;回收问卷:30份;有效问卷:30份;回收率:85.7%;有效率:100%。

(三)访谈法

与一些高校体育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者、社团干部进行了访谈,对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咨询。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现状分析

1、大学生体育社团审批管理

在体育社团审批制度方面,大部分大学生体育社团都实行了审批制度,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没有实行。调查结果显示83.3%的体育社团实行了审批制度,有16.7%的体育社团没有实行(见图1)。

在管理大学生体育社团申请部门方面,大多数学校成立体育社团主要是向学校团委申请,还有一些是向学校学生处和体育部申请。研究调查结果显示,89.5%向学校团委申请,6.7%向学校学生处申请,3.8%向学校体育部申请(见图2)。但是在一些学校成立大学生体育社团除了向团委申请,还需要得到体育部的同意。

2、大学生体育社团日常管理

在大学生体育社团日常管理部门方面,大多数学校是由学校团委对大学生体育社团进行管理,也有一些是由学校学生处、体育部和其他机构进行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日常管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团委是86.5%,学校学生处是10.4%,而体育部是4.0%(见图3)。

3、大学生体育社团管理制度

大部分学校都制定了社团联合会章程、管理条理、财务制度等规定。例如:一些学校编写了《大学生社团管理文件汇编》,其中包括了《上海市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和《大学生社团管理章程》以及附有《社团成立申请书》、《社团登记书》和《学生社团注册表》等规章和文件,为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另外大部分体育社团有自己独立的章程或者管理条例,尽管有的章程内容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了内部管理和开展活动的总体框架和依据。体育社团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指导教师,对提升社团活动的层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社团明确规定了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分的职责,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

(二)大学生体育社团与体育教学一体化模式构建

1、大学生体育社团外部管理

当前大学生体育社团基本上都是由校团委在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体育系(部)仅仅是在业务方面进行辅助指导管理,这样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进行。为了推动学校体育课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应该让体育系(部)来对体育社团进行日常行政管理,团委辅助体育系(部)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注册登记、思想政治、财务监督等方面进行管理(如图4)。

2、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管理

活动是社团生存之本。如果一个社团不能定期的举行一些丰富多彩、新颖的活动吸引大学生来参与社团,那么这个社团就不可能会生存下去。因此,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活动体系对于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各个大学生体育社团单项运动的特点,构建主要由竞赛制、非竞赛制组成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体系。

竞赛制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对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在激烈竞争和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认知活动”。“竞赛制”主要是针对竞技体育(如三大球等)设置的,主要职能是开展正规体育竞赛。大学生体育社团应当在整个学年的各个时期都举办相应的比赛项目。比如,在秋季新生刚刚入学时期,可以由大学生篮球体育社团定期组办“xxx学校迎新生篮球比赛”;大学生足球体育社团组办“xxx学校足球联赛”;大学生排球体育社团组办“xxx学校排球联赛”等等。在比赛中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增加比赛的激烈竞争,增强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体育社团里面,使得大学生体育社团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制定“明星制”,即在参加竞赛活动中,各院系的运动队可根据情况聘请大学生体育社团会员中任何队的1-2名队员参赛,且不限场数,使各队之间竞技水平更加接近,既增加了竞赛的激烈程度,又扩大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影响力。此外在比赛中裁判员队伍主要有大学生裁判员社团的会员组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这样既可以使大学生把在课堂、社团辅导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协调能力。

“非竞赛制”是主要针对传统的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娱乐体育(如体育舞蹈)等设置的。这类单项体育社团平时可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提供学生个体或群体间进行交流的活动场所。此外还要定期的举办一些规模较大的技艺展示和健康知识咨询,例如:在学校举办全校运动会的时候,太极拳体育社团、体育舞蹈社团就可以组织自己的会员在开幕式上进行大型团体表演,展现自己的社团。传统保健体育社团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体育、健康小咨询,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和锻炼身体的知识。

“竞赛制”和“非竞赛制”基本涵括了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内容,涉及面广、影响大,极具宣传性,较好地迎合了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体现了“以人为本”、“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

3、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管理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构建,首先是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的需求,有组织地大量开展体育社团的体育竞赛活动,吸引了大批相对固定的会员,运用竞技比赛激烈的竞争和不同形式的互动,引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再认识过程,也就是引发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即对于技术的研讨过程,对于运动锻炼方法的探索过程,对于思想品质的教育过程,对于各种有关理论的学习过程。以此引导学生从单纯的竞赛活动中“分离”出来,进入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其他领域,促成了体育社团的“专项课”和“裁判员培训班”的自然形成,逐渐完善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结构。大学生体育社团健全了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结构,较系统地衔接了一、二年级体育课,并把体育社团的“专项课”和“裁判员培训班”按正规课程安排在课表的下午或晚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相对固定的教学班进行九十分钟的教学。教学内容以二年级选项体育课内容为基础,侧重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证明,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极为重要,大学生从事体育的实践性和长期性,以及将他们对体育实践活动一时的直接兴趣,引导向长期的相对稳定的间接兴趣方向发展,并使兴趣升华到信念,升华到世界观的更高层次,从而促进大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转变等方面,都需要有较丰富的体育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利于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大学体育社团的设置突破了大学体育课时数的限制,把高校体育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高等教育之中,以终身体育为主线,使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系统教育过程中了解自己,懂得所学的各种体育技能对自己会产生什么影响,清楚自己需要掌握那些技能、从事那些练习,从而使学生在余暇体育活动中,自觉地长期坚持相对独立的体育实践,较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的意义。

四、结论

现代大学体育课程应该是一种广义的课程概念,是一种大课程概念。大学体育课应不仅局限于体育课堂内的教学,体育课程应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余体育参与和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三大部分,应融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活生生的、有特点、有个性、有层次、多样化的课程。因此,以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体育社团一体化为中心和主线,使体育课向着既强身健体,又娱乐身心的方向发展,使体育课内与课外溶为一体。

为了推动学校体育课内外、校内外一体化,应该构建以体育系(部)对体育社团进行日常行政管理,团委辅助体育系(部)对大学生体育社团注册登记、思想政治、财务监督等方面进行管理的外部管理模式,竞赛制与非竞赛制相结合活动管理,把大学生体育社团纳入到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系统中,把高校体育教育贯彻于整个大学教育之中,使整个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元镇.论中国体育社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1):1-7.

[2]雷建民.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类型,特征与功能[j].泰安师专学报,23(1):105-106.

[3]朱风军.大学生体育社团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精选: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