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几年来,由于大学的扩招和普教的发展,技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得不扎实。电工学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对电有一种畏难心里,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电工学习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习训练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电工实习指导老师让学生对电工实习产生兴趣,是搞好技能教学训练的前提条件。为此,笔者采用以下方法。
一是以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解电的应用知识时,教师选择电在家庭电气化和电化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例,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易于理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导和激发学习兴趣。
二是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往往对简单重复的操作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在实习课中针对具体课题,列举家庭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路故障现象,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导线连接的基本技能训练时,学生认为把导线接来接去,没什么意思,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列举家庭中照明灯忽明忽暗的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讲解解决办法。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学生体会到电工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产生了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动力。
二、对学生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1.教师要有爱心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要有信心
信心是成功的资本。教师经常告诫自己“没有不合格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朽木”可雕,教师对后进学生要寄予希望,坚信他们不是“朽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为此,教师要从增强自信心出发,做到“避其所短,扬其所长”,抓住时机,给予机会,激发其上进心。
3.教师要有耐心
教师以高度的热情,坚持不懈地为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课题,手把手地传授技艺。
三、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1.实习与讲授相结合
在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电路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教学实习中,学生对电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主要是由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零部件组成的。学生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如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线路课题,教师利用实物讲清原理,反复模拟接触器线圈得电与失电过程,让学生观察触点开关动作控制电路接通和切断的情况,再通过实物示教板观察电动机正反转情况,把自锁和联锁的概念加以区别,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深的印象,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于理论教学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为学生配备实习器材,让学生进行安装操作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指导,定期进行考核,使学生逐步掌握操作技能。
2.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
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复杂的电路,教师可以采用“纸上练兵”的方法。所谓“纸上练兵”,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作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
3.专题操作练习和创造性练习相结合
专题操作练习是把一个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进行实习,这样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创造性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在进行M 7130平面磨床电气线路故障排除训练时,教师让学生首先熟悉机床电气原理图,分析各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各元件的动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可能发生的区域范围,最后找出故障点。通过专题训练,学生在排除故障时,基本上都能准确、快捷地完成任务。
四、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又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实践课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每一个教学实践环节,从教案的准备、实物准备、示范指导、巡视指导,到结束指导等环节,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性;想象力;成就感;创新的方法;创新的途径;创新的秘诀
作文是字、词、句、篇的综合应用,是如何用怎样用的理解、安排和布置的技巧。就像一名工匠把一大堆建筑材料,怎样按照图纸要求合理运用,才能显得建筑物具有质量、富丽堂皇而省时省事。同样的道理用在小学生学习写作、提高水平上,必须运用一系列过程发展变化,然后实施技巧,取得成功。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要求学生“要能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适当展开想象,使作文内容丰富些。”在此理论指导下,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课程总结了几种行之有效地方法,总结如下,与同仁共同交流,取长补短。
一、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性
“兴趣是比责任更好的老师。”诚然,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1)从小学生的心理入手。小学学生都有爱听故事、爱看动画、爱读日记的兴趣,再通过故事、动画、日记的听看读过程中,因势利导提出写作的过程和方法,采取专门培养和无意引导的手段,施以技巧。比如讲《蚊子和狮子》,看《喜洋洋和灰太狼》,读《雷锋日记》等,以成品的东西激发学生兴趣,指导他们对故事、动画写几句感想,并以日记的方式把每天看过的故事、动画写下来。(2)从小学生的认识入手。小学生认识的范围主要有故事寓言书,电视动画节目,自己所学的课本,巧妙运用、综合思考、及时引导,采取循环渐进潜移默化地方法。(3)从小学生的环境入手。小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接触的人主要是父母和老师。故教师应该结合父母,既给予信息提示,又指导空间思考。良好的环境培养浓厚的兴趣。
二、促进学生写作的想象力
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使之运用在写作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也是目的之一。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要让他们变得更加聪明。理解其真实意义,在写作上就要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和想想能力。具体方法是:首先,利用讲授美文机会适时提问和引导。比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理解是问“你们上楼看景色是想到了什么?”“当你野外看到柳枝低垂鲜花盛开时想起了哪首诗哪篇文?”等。课堂效率是利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时刻引导而提高的机会;其次借助信息图像设置实施提醒而激发。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在信息课之前设计美图或下载具有想象性的图片,并不断交换;最后,采取作文评改选优方式实施讲解而促进。在作文课上让学生对作文进行自己修改,交换修改,老师总结的方式,选出优秀作文,进行讲评,变平淡为抒情,以抒情而联想。
三、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就感
在指导方法上下功夫,让学生写出规范性和理性的好作文。评改作文,恰当准确的表扬是创设学生写作成就感的首要方法,能够激发学习与修改的动手习惯,使学生产生“我在写作文上已经不错了”的心理状态,小学生也具备好胜心。把学生的好作文抄写出来粘贴在教室的“学习专栏”里,让大家 随时阅读,随时品评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这样做,被选入《学习专栏》的作文,学生本人也很高兴,没被选中的学生也想在以后选入,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这是创设学生写作成就感的方法之二;方法之三是把优秀作文推荐到有关如《小学生天地》、《未来导报》、《小学生作文》等报刊杂志上,如果还有个别作文获得嘉奖,则更好,起到示范典型作用,能够以面带点,整体推动;第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办墙报,写发言稿和参加全校性的作文大赛。
四、求真和想象――创新的方法
创新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包含生命力的蓬勃张力,这也就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五、仿写到创写――创新的途径
所谓“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要指导学生多仿形式少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以模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名篇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当然可以模仿课外文章);仿写是创写的起步,是唤起学生热爱写作的一种方式,是写作创新的有效途径。
六、我笔写我口――创新的秘诀
【论文摘要】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大纲规定的内容多,课时相对较少。怎样从实际出发,既考虑到学生基本素质,又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是高职校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活动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新的教学需求,中专高职课堂教学面临着必须改革的境地,“活动教学”.“创新教学”……教学理念逐渐产生,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我们认为五年制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应采用师生活动为主,教师辅助讲授——活动教学的教学方式较好,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还可以提高学习效果,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提高。然而,我们要强调的是,活动教学,并不是让学生一味的进行活动探究,教师还要作适当讲授,所以掌握好度非常重要。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应充分探索课堂教学的艺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搞好课堂教学,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活动教学的实际作用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问,学生之间可以出现多层次多角度的交往,这就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注弱势群体,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给完满人格的养成提供较大空间,更大提高教学效果。相反,传统教学过程是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单向交往,教师难以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意个性发展.学生间无法进行平等互助的沟通。我国的教学条件不允许教师有更多时间与每一个学生单独交流.课堂提问只针对少数学生,绝大多数学生相当于培读,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无从谈起提高能力。所以,传统教学过程不能为多数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把握好活动教学中活动探究与教师讲授的关系
活动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提高能力的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性操作有助于调动多种感官、多种心理因素,激发他们的兴趣.产生探索欲望。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并有效地调和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学生的人人动手操作由以往一人演示众人观看的被动式教学转变为主动探索性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有讲懂、教会向弄懂、学会的转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合作交流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学生自行操作,互相讨论,积极参与,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扎实、灵活.具有新意。动手做得到的直观结果,再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这样,理论一实践一理论,反复循环,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理解并灵括运用从而提高了实践效果。同时,在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也会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品尝到了成功的酸甜苦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活动教学的活动探究的确非常好。”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深刻地体会到,有效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讲授,失去了教师的“教”,就失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机会。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如果所有的数学知识都一味地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去创造,那是不现实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时少.内容多.一味地去探究不可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所以,教师穿插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数学教学中,教材的重点、难点处,难理解的定义定理处,及例题的教学等,可反复穿插讲授指导,帮助学生通过听讲,探索,合作学习,再听讲,探索,掌握……这样,避免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教师要正确把握教学中的“教、扶、放”的关系,把科学的思维方式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让学生在听讲中创造,使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讲授焕发出新的活力,使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和丰富个性的养成创造良好的条件。形而上学地认为活动教学就是单一活动探究是不可取的。
3.活动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途径与方法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及集体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满足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需要。下面从实验室教学管理的角度讨论一下提高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与时俱进,不断提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新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和意义有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在科技文化快速发展的21世纪,高校教师需要坚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注重内省慎独。从实验室教学上看,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及时学习前沿科技,并将这些知识和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学到最新的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教材内容。纵览当前的实验教材,大部分实验内容都是几十年前的经典实验,学习这些基础实验固然重要,如果能将这些实验与当前的高新科技结合起来肯定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现在学习的知识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性。所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必经途径。
在熟悉本专业科技前沿的基础上,高校教师还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要,了解学生的生长和生活环境。高校教师的职责就是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社会在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和重点也应该及时调整;社会环境在变化,学生的生长环境也在日新月异,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提高的内容需要不断地调整。在实验室中能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及对科研的兴趣等。
当今社会评价一个人成功的要素有很多,但很多人都将金钱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努力地学习就是想成功,想成为一个被别人认可的人,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希望在毕业后能够有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这种想法是社会灌输给学生的,反映了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我们高校教师必须面对的一种现实。所以,在新的环境下,需要对教师道德修养的内涵不断地完善和扬弃。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地提升高校教师的荣誉感
高校教师的第一属性是自然人,他们的道德水准需要高于普通人,他们的知识储备需要多于一般人,但他们的感情与普通人一样,需要一种平衡。要提升高校教师的道德修养需要培养师德感情,这种感情是教师根据职业道德规范评价别人和自己在教育过程的道德言行中所产生的情感。师德感情是高校教师的内驱力,它与教师道德修养密不可分。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可以花一两个小时为学生准备书本的基本知识,可以花一两天为学生准备一些前沿的科普性知识与基本实验相结合,还可以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将课本上的实验、前沿的科技、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知识相结合,设计一节实验课。这些时间的选择与教师的师德修养及师德感情密不可分。当实验教师的努力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全身心的付出不能给他们带来荣誉感时他们的师德感情就可能受到伤害,就会影响教师选择更高层次的道德修养。
三、加强管理,杜绝高校教师不道德的想法和行为
除了上述两个因素外,高等院校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约束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制订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束缚教师的职业行为可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部分实验教师的师德修养不够,时常出现不认真备课、上课迟到、课上言谈举止不得体、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应在制度的束缚下逐步改变或者将没有责任心的教师请出实验室,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培养师德感情,进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师整体道德修养的目的。
综上所述,探索提高实验教师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是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实验教师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科技人才,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体察学生的思想变化。所以,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很高:高尚的道德修养;丰富的知识储备;勇于付出的敬业精神等等。从实验教师自身角度上讲,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这些标准来要求自己的,都希望自己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从现实角度出发,实验教师的待遇在提高,党和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实验教师的工作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担负在实验教师肩上的责任和义务也越来越重。
参考文献:
[1]邓晓霞.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信息,2009(09):600.
关键词:道德培养;法治教育;必要性
道德培养和法治教育是引领广大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条重要主线,也是学生对自我纪律约束能力的教育。在当下我国全面实现依法治国的背景下,中学生道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成为重要的项目,需要学校和教师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可,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大批优秀的道德意识强、法律思维敏锐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来对本校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进行内容和方式方面的创新,提升实用性内容的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提升自己道德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从而积极进行学习。
一、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在对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结合的路径进行探索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实现两者有效结合的必然性,只有理解了这种必然,才能够有动力、有信心去做好相关的创新工作。具体来说,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完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中学阶段对于学生教育来说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学生的思想意识开始逐渐模式化,所形成的世界观、认识观和价值观逐步趋于稳定,如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会造成学生不良思想意识的形成;另一方面,学生的各种习惯也逐步开始形成,而这些行为习惯往往在其以后的发展中能够直观地得到体现。但是,就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往往采用的是书本知识单一灌输的方式,将道德与法律内容以文本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所掌握的只是一些文字性的内容,对于其背后所蕴藏的思维和行为层次的内涵并没有深刻领会。近年来,我国所发生的中学生暴力犯罪行为律见报端,所展现的正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完善的结果。2.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客观要求近两年,我国出现的因为道德与法律意识与社会发展要求不匹配而出现的人才质量的下降经常发生,一些人员利用工作之便突破道德与法律底限,谋取私利,贪图享乐,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要提升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就要从学校的道德与法律教育出发,将高素质的道德与法律人才培养作为中学教育中的重点目标。
二、实现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既然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进行有效结合是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那么我们就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来寻求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1.创新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通过将一些社会发展中产生的规律以教育的方式传输给学生,使其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规律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创新教育内容开展的方式,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行学习。而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发展,恰恰为教师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案例,通过真实例子的讲解来强化学生对道德与法律重要性的认识,如通过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审判告诉学生要在实际生活中懂法、守法、护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将一些书本上枯燥的条文内容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动画版的《道德经》,让学生领悟道德的内涵与真谛。2.注重对学生行为能力的塑造无论是道德培养还是法律教育,归根结底都是通过学生的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行为方式的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义务劳动、到养老院去进行帮扶等有意义的道德与法律实践,让学生在行为实施过程中感受到道德与法律的意义和重要性。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教育的主体和最终塑造者是学生,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是最重要的主体。教师在开展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相关课程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深刻明确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所在,并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效融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课程之中。例如,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生活中一些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竞赛获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一定的目标。
三、结语
随着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入,具有合格的道德与法律素养是学生进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的前提和基础。而中学承担着重要的道德培养与法治教育的使命,要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来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塑造良好形象的动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大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宁川.中学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8,(06):53+133.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基础理论多、政策性强,内容也较为单一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以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当中,往往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基础理论知识,再画出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背诵。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还不容易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成效,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虽然当前阶段在教育整体中已经不断地推进新课改,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有些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更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部分教师会不自觉地采取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方法。而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教学中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即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原本地再读给学生听,以此来帮助学生接受各种知识。这种最终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教学手段十分的单一,同时也相对地更加形式化。最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脱离。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大致的教学过程。但是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相互脱离的情况。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学生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时间不多。由于初中课堂所开设的科目众多,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便会对科目进行主次轻重的排序,而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重要,学生对待该课堂的态度便是考前突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则更注重于理科方面的学习。第二,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兴趣。由于课堂的教学基本上都是理论方面的教学,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之上提不起兴趣,便很容易出现学生走神、开小差或者是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的现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教学案例的作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需要以“讲读”作为核心,这样一来,完全忽视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僵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吸收以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通过法治案例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进一步地引导他们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可以想到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对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二)发挥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我国新课改明确“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发挥出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诚然,与以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创建出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课堂,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跟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进一步地引导出学生结合案例展开思考活动,解答法治案例背后所包含的相关法律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获得发挥,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具有积极作用。
(三)现代教育媒体融入,促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与以往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形式优势明显,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相关视频教学的案例,可以有效加强教学感染力,进一步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在这一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教师往往精选较为良好的法治案例,以艺术化处理的形式,有效地增强教学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四、选取教学案例的基本原则
(一)具有明确的是非立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高尚情操,进一步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法治的观念。因此,在选择相关法治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教学案例还需要充分展现出来良好的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慢慢地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准确地判断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对的。只有拥有清晰是非立场的法治教学案例,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贴近实际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当中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日常的行为,进一步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初中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需要注重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案例当中涉及的情景,应当和初中生周边生活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联系。案例教学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他们熟悉场景的呈现,让学生能够和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从而更快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来自日常生活,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才可以真正掌握运用到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地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适应时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也会做出一定的改变。日常生活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从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基于此,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当备好教学的案例,紧跟时代步伐,按照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真实情况的变化,进一步地做出来相应的调整。教师随时关注周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提炼,与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作为新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地了解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而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案例运用注意点
(一)精选案例,紧扣主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效运用到案例教学,最主要的就是选择能够与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导入的案例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探讨,但是最终的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进而把知识内容能够内化,进一步地升华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品质,更好地指导行为的实践。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还需要考虑初中生实际学情以及日常生活。一般来讲,案例主要分成综合性、描述性、专题性以及分析性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按照相关知识做出来适当调整。譬如在上文当中提及,案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够仅仅表现为文字方式。案例搜集的路径也具有多种形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一定的时效性,需要适当地引入到社会热点的话题为教学案例,例如,在我国现代信息化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选择法治案例的路径非常多,可以结合到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也能够融入央视法治频道进行筛选,譬如《庭审现场》《普法栏目》以及《今日说法》等,教师需要有效结合电视的频道,进一步地选择出来适合的一些法治案例。教师在精选教学案例过程当中,需要深入了解一些法治案例的原则,譬如,启发性以及典型性等,为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铺垫一定的基础。基于此,使用好教学案例法的首步就是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紧扣主题的案例。
(二)授课实施案例教学法
1.通过教学案例,设置相关问题
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烘托气氛,创造教学的情景,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把教学案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为引导其自主地进行思考,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结合其本身与课本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师生互动过程当中,来思考老师提出来的相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以礼待人”这一内容时,应该对课程教学情境进行设置,即“谁是店长,谁是店员”,小闽、小芳在逛街,他们进入到一家鞋店,小芳喜欢上一双布鞋,因此,她喊住店员帮她拿下来,想要试一试,之后她感觉小了,就问店员能不能换大一点的吗,店员小华看了小芳一眼,态度不好,说道“没有”,这时小闽说“可以找一找吗”,店员小菊却说“没有就是没有,不买就算了”,因此,他们两个人都非常不高兴,于是找到店员评理,这时一旁站着的店员小梅朝这边走过来,并且端来两杯茶水,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发现本店已经没有货了,其他分店还有这双鞋,说道“为表达歉意,为您打六折,请您稍等片刻,这边会派店员送来”,于是两人等一会,拿到鞋就走了。初中教师在讲述完此案例后,说到这三名店员,其中有一位就是店长,于是问学生问题,“他们几个谁是店长,谁又是店员呢?”学生经过激烈探讨之后,回答“小梅是店长”,紧接着老师又会提出,“为什么小梅就是店长?”然后他们经过讨论之后,有的学生答道“小华待顾客不够礼貌”,有的学生答道“小梅能够以礼待人,才能够有顾客买鞋子”,老师笑着夸奖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家都对,非常棒”。这样一来,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兴,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以疑问形式,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2.通过案例,树立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预防犯罪”这一内容时,需要运用到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例如民警侦破一个盗窃犯罪案,犯罪团伙是四名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只有十岁、最大的为十三岁,他们一共犯案四回,总计盗窃八千元,案发的原因是这四名未成年由于嘴馋想吃东西,然而没有钱,商店老板又不卖,他们就商量去偷一些东西。被民警带入派出所后,四名未成年人还没有意识到犯罪行为,一会看桌子上摆放的东西,一会相互打闹。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按照出示的案例,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什么是犯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从而让他们能够树立法律意识,做具有责任心的人。
(三)关注反馈,及时评价
案例教学法,重在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在思辨过程当中可以达成基础知识的习得。在学生能够思考某一个案例时,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能够比较清楚地感知学生思想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还应当注重学生所反馈的法治案例,在他们对教学案例本身产生疑惑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最重要的是应当全面地看待学生在自身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变化,当学生对教学案例产生错误理解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应当循循善诱,学生思维的演进需要一定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及时而积极地引导。因此,“关注反馈,及时评价”是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必经之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有效使用案例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案例教学除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应该根据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地选择出能够贴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法治案例,从而展开教学活动,发挥案例教学在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芸,袁成,卢志.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市调查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6):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6,1.
[3]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项贤聪.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11):62.
[5]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6]王文喜.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7(10):70.
[7]马玲格.以情激趣,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6):24-25.
[8]李学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9]王忠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147.
[10]骆瑞珩.新变化引领新探索:统编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浅析与教学建议[J].中外交流,2017(36).
一、初中法治教育的背景
近年来,社会出现许多因缺少法律意识和知识,青少年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道路,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关注青少年的法律建设,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开展进行普法教育,必须给以高度重视。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普法教育的最佳场所,如何有效的开展法治教育,是学校和教师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中学的法治教育通过对青少年讲解基本的法律概论,让其了解并掌握接受法律的知识,规范自身社会行为,成为遵纪守法、自觉护法的社会主义文明法制下的好公民。
二、初中法治教育的理论依据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但整体上来说还不够成熟,对是非的分辨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有时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导致产生一些极端行为的产生。社会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守法环境,一些制度存在诸多漏洞,让青少年产生投机心理,最终做出违法行为,走向犯罪的道路。
现在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大对法治建设的投入力度,普法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出台更多的法律条文,这为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工作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观念和意识,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资源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相关法律知识教育,在这当中,教师要将教材法制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划分侧重点,借助教学工具,将其形象贴切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相关知识,渗入到思想意识中,潜移默化去影响规范自身,形成思想觉悟,真正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法律尊严,实现法治教育开展的最终目的。如针对教材课本中列举出的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必要时可让学生进行现场演绎,发挥创造,提出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做出总结。或安排学生写出相应的案例读后感,对案例进行剖析,自我思考,加深印象。
(二)改善教学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丰富学生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学校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是传授法律知识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法律素养,为学生传授相关法治知识时更有说服力,讲解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其次要有丰富的教学技巧储备。法制教育涉及到的相关条文非常枯燥,繁多,一味单纯地进行语言阐述解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疲劳,产生厌烦的情绪,法治教育走进课堂就没有思想基础。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向学生展示法律知识,带动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接受相关教学内容,实现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法律情境,组建班级法庭,让学生对某些法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分享感悟,得出结论,并在相互间辩解和探讨中,深刻理解法律条文,提高法律意?R,自觉履行规范自身言行的义务。
(三)时时刻刻注重法治教育的渗透
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入手,注重坚持。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注重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从预防着手,从小事做起,从遵守基本课堂秩序入手,不迟到早退……让学生灵活运用学习到的法律知识,自觉规范自身行为,远离罪恶。鼓励学生间互相监督,相互纠正,共同进步。树立法制宣传标语,创立法制板报、墙报等形式普及相关法律知识,成立法律学习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课外鼓励学生积极收集法律知识和案例进行同学间的互相探讨等。
(四)扩展法制教育
打破课堂教学的空间局限,开阔学习范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法律,理解法律,有所启发。例如组织参观社会法制宣传展览和讲座,欣赏法制教育影片,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将法治意识更好的融入到自身生活中,切实履行相关法律义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法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初中生增强法律意识,规范行为,预防犯罪
目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出了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人群在其中占有众多比例。这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大多出于法律认知薄弱,法律观念不强,法制意识淡薄。缺少正确及时的引导,自身是非辨别能力差,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学校积极开展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有助于学生增强自身法律意识,掌握法律知识,规范自身行为,健全思想认识,预防犯罪。
(二)有助于学生正确法制观念和意识的形成
观念决定意识,意识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注重校园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法制观念和思想意识。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不够成熟,极易受身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思维上容易偏激、易怒,面对问题不能冷静对待,片面性的思考问题,盲目的做出判断,采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学校是教育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重要场地。利用开设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进行法制方面的相关教育,能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分析社会现象,明确利害关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健全心智,形成正确的思想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研公理有先有钻研而后有教研和教研促进钻研。教研可以从三个角度探索,分别是知识管理、社会学、心理学。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教研工作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1本学期初二物理教研组以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继续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结合物理新课标,认真地做好集体备工作,同时强化过程管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做好定时、定人、定内容、注重实效的备课组工作,为了更加出色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们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认真钻研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吃透新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探索具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认真地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1、精心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本学期我组将继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并实施于课堂教学实践,每位教师要规范地上好每一节课,切实提高课堂的质量。本学期每位教师努力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听课后,每位教师认真评课,指出存在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2、加强集体备课。
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单独备课的不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我组要在全面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明确教学改革方向与思路。探讨新的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策略,使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测验考试
3、加强课后辅导,加强课后辅导,及时反馈,查漏补缺,规范作业批改。
4、抓好相关的检测工作。
对于周测、单元测试、月考等,命题老师要根据新课标和中考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精心选题、命题,提高试题的质量,同时做好阅卷和成绩分析
三、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分组实验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习物理起到重要作用。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2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程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继续围绕教研主题“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研究”,扎实开展校内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合作、实践、研讨、反思的教研氛围。
2.切实提高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重点从备课、上课两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提高“三维目标”到位度,关注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3.积极参加片级、区级层面组织的教学展示活动,虚心向兄弟学习的老师学习。
4.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适时开展校内推广交流。
三、持续性工作
1.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品德与社会课,不随意占用,保证学生能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2.重视教学研究课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展示的机会,加强指导,以此作为提高教学研究质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3.参加好片级、区级层面的教研活动,每次外出听课落实到个人,并且做好记录,有机会适当反馈。
4.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四、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2.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
3.规范课堂秩序,上好每一堂课。
4.青年教师__老师开课。
十月份
1.积极参加主题研究阶段性课例研讨活动,进行常态化集体备课活动。
2.六认真工作检查。
3.参加平望联片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课例研究。
2.六认真工作检查。
3.__老师开课。
十二月份
1.“三位一体,小学品德课程中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2.__老师开课。
3.参加平望联片教研活动。
4.六认真工作检查。
一月份
1.整理课程资源库。
2.上交各类总结和论文。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室教学计划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将实践的过程转化为创新的过程。根据低年级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以便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以及教研室对品德学科的高度重视,我们本学期按照上级要求,组建了《品德与生活》教研组,我们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
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认真研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通过各种节日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为学生创设环境,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
1、组织本学科成员共同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并向任课教师传达计划。
2、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说课活动。
十月
1、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做好准备。
2、每人上好常态课。
十一月
1、观看优秀课例录像。
2、参加区名
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
十二月
1、做好优秀课件、案例征集。
2、组织教师上好研讨课,做好评课活动。
元月
1、做好考查、抽测、工作。
2、总结、整理、反思本学期工作。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4一、工作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管委会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新的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深化研究。为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努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的重点是: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立德树人为目的,逐步成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道德与法治课程,真正起到优化学生的道德与行为的作用。
三、活动安排
1.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
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根据学科特色,努力创新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提供学生参与创新学习的机会,留心收集活动作业的案例,并多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设计。
2022教研组组长工作计划范文5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区教研室工作计划,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继续推进道德与法制课程改革、教材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学科教学评价研。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学目标,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
(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继续深化区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
加大生本理念的学习与思考。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教法内容,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展示评价交流情况进行研究,真正在课堂放手学生体验、探索、发现,互相启迪,自主生成。加强对生本活力课堂流程的反思改进。借助区专题课例研讨等形式,加强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活动体验式”和“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再学习和再落实。通过听课、评课、教学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四)夯实传统教研,加强创新教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继续落实教研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详案要求环节清晰,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内容详实,问题设计适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简案实用、有效;认真设计学生作业,做到要求严格,指导有方,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扎实推进学科问题研究,有效组织针对性强的主题教研活动。
(五)强化教师梯队发展,提高整体教师专业水平
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优质资源,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对象,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团队,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注重素养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修养
不断完善本学科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实行课后行为跟踪评价,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工作行事历
九月:
1、制订并传达本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组织道德与法治教材培训活动;
2、参加区德法学科培训,做好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校级培训工作;
十月:
组织推门听课、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十一月:
道德与法治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二月:
道德与法治主题教学调研;
一月:
1、迎接学期末教学调研;
关键词:法治教学;艺术化设计;高效课堂
引言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中有很多关于法治的内容,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几乎就是法治专册。课堂上,教师要力求使道德与法治中的法治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法治知识的学习更加通俗易懂,努力探索融合授课内容多样化、授课语言特色化、授课方法个性化、授课方式形象化、教学氛围互动化的课堂艺术化教学模式。教师要依据情感主线开展教育活动,备课时利用互联网增加新鲜内容和感人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感人肺腑;通过多媒体一体机,把比较抽象、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融入情感教育,运用歌曲、漫画、图像、诗歌、视频资料、巧妙的板书设计,以营造真实、具有震撼力的教学情境,感动学生的心灵,使法治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让学生学起来趣味盎然。
一、法治教学的艺术化设计与操作
(一)法治教学艺术化的理论学习教师要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学习有关法治教学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方法,运用网络等新兴传媒开展普法学习,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深入领悟法治文化教学内涵,进而找准学校法治文化教学方向。除此之外,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还应深入学习探讨法治教育和法治文化建设的关系,找到法治课堂教学促进法治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平时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法治文化建设研究,进而为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文化建设水平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法治教学艺术化的课堂创建一节课的前锋当然是导入。开课伊始,巧妙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催化剂,使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到课堂上来。例如,教师可以编写有关法治的儿歌,因其词句简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韵律优美,很受学生喜爱。法治故事更是每个学生都喜欢的形式,对他们来说,再没有比故事更感兴趣的了。除此之外,有关法治的有趣猜谜、传奇童话、美妙寓言、优美歌曲、惊心动魄的时事,再加上新奇绝妙、精彩纷呈的导语,定会使学生兴致盎然!新课讲解是课堂的主体部分,教师应运用悦人的亮点激发学生兴趣,否则课堂就会和不能打动观众的电影一样最终失去观众,学生会对教师所做的一切视而不见。俗话说,“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可见动手操作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颜色、实物、动作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热情。因此,我们应多多设计实践操作情境,如有关法治的新闻会、机会面对面、实物卡片、演示实验、小品表演、接龙比赛等,真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知识的升华。另外,以案释法,以现场真人真事说法,可以达到感动人心、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引导作用;也可通过艺术作品、漫画及习俗书画等形式展现法治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法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法治文化,真正实现法治文化学习由灌输向渗透、单一向多样、重过程向重实效的转变[1]。科技的发展促使教学手段不断多元化,教师通过图文、动画、色彩、音响等,可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觉,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潜能。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到成功的愉悦,学到法治的知识,更能悟出做人的道理。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教师个人特长和学校教学设备的情况,笔者运用优化大师随机抽取两名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新鲜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运用计时器,使合作探究更具时效性;使用蒙层技术,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运用这些新型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法治知识具体化,枯燥的法治理论更显生动性,使乏味的知识也变得有趣。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可对题目做进一步的延伸,使它的教育作用更加突出,这有利于学生对法治知识的串联、综合、积累、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具体运用以下方法来展开教学。第一,教师形象演示。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对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设情景、小竞赛等活动形式获取法治知识,尽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师生合作讨论。教师应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科学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困惑,而且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课堂小结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凸显课堂传授的知识,建立内容体系,使课堂更具动态化、层次性和新颖性。科学、艺术的课堂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逐渐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法治意识。视听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利于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印象,所以应多多策划一些出人意料的板书设计。例如,将一节课的法治内容熔炼成一个字,用彩笔或卡片形成或演变成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法治教学艺术化的实践活动在课外开展“法治在心间”“我的家庭学法小故事”等主题的征文及演讲比赛和交通文明百米画廊创作、上路交通“执法”实践、青少年法治故事征集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青少年法治教育得以深入开展。着力将普法与文化有机结合,积极运用法治文艺形式开展法治学习,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平台和作品,凸显法治文化的亮点特色。将用法优秀征文、青少年法治故事、法治小记者演讲比赛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作品编辑成册,为深化普法工作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通过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艺术形式,将法治文化学习与学生生活相融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开展各种法治实践活动,与当地居民一起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团团坐,大家来学法”等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理解法律,从而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积极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治宣传日等重点时机,不断扩大法治文化的引导力。
二、法治教学艺术化设计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