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铁路货运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铁路货运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铁路货运基础知识

第1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铁路货运是我国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货物在我国货物运输市场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社会货物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加上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铁路货物运输市场的需求量大量增加,客户对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我们对当前铁路货运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二、铁路货运安全现状分析

铁路货物运输点多线长,货运站点众多,货运设备老化陈旧,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加强货运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突出安全重点、集中使用资金、实施系统建设、形成规模效应,逐步形成质量可靠、监控有力、管理有序的货运安全保障体系。

1.货运工作过程的分析

铁路货物运输如同食物链一样,任何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否则都会产生货运事故的风险。铁路货运采用的是全路运用周转的方式,这主要包括货车和篷布等。所以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出现那些能装载贵重物品且防盗性能好的棚车和货运列车应求的情况以及完好无损的敞车数量少的问题,在这几种情况下,货运工作人员不得不通过使用车种代替、临时修理等方式来救急。同时在货运市场不断壮大和铁路运输线路不断改变的前提下,除此之外,铁路货车在运输的过程中要经过不断的甩挂、解编和编组等,这时原本加固的状态会随着这些作业的产生发生变化,原本封闭的车辆门窗也会发生破损的现象。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的话,便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

2.建立铁路货运安全管理制度的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货运管理也加强了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这一技术应用中,货运工作计划、铁路货运制票系统、高危货物运输监控系统、专用线的使用与管理系统、铁路货运保险问题以及突发事故处理问题等系统都得到了开发、优化与升级。货运安全质量的考评等也应运而生。但是任何管理制度都会存在瑕疵,货运安全管理制度和考评之间存在着衔接的问题,双方各自为体,无法拧成一条绳共同发展。

3.货运工作人员集体素质的分析

由于工作环境等因素,当前货运工作人员主要来源于职业技术学校,铁路工程技术学校,他们的技术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都不高,经过十几年的工作、生活,又进入了学习、工作的疲劳期,再加上对现代化高科技系统的不了解,因此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也是制约货运安全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加强货运安全生产的管理的分析

作为货运安全中的基础环节,加强货运安全生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据调查,大部分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不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破坏工作纪律而产生的。另外,在设备的安全监察管理方面,那些查出的问题,如果不合理解决,便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这也是影响货运安全的一大因素。

三、提高铁路货运安全防范能力的对策

1.健全适应提速要求的货运规章体系

铁路总公司组织对货物装载加固、危险货物运输、超限超重货物

运输、集装箱运输、货车篷布管理、货检作业、计量安全检测设备管理和押运人管理等有关文电进行了全面清理,提高了技术标准,重新修订了相关规章、办法

和技术条件。各铁路局、站段也根据实际对现有规章文电做了及时清理,并制订了相关补充规定和实施细则,初步形成了适应提速货运安全管理要求的规章制

度体系。

2.对影响货运安全的突出问题实施源头控制

各级货运部门认真分析平车类货车附设设备装置回送、押运人管理、木材装载、集装箱匿报品名装运危险货物、货车篷布运用、集装箱空箱运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找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结合部管理存在漏洞及作业标准不落实等原因,从改造技术设备、严格车辆选配、严格装载质量控制、严格检查签认卡控制度、完善押运人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尤其是针对困扰多年、严重威胁行车安全的篷布苫盖和原木装载问题,采取了优化篷布结构、提高篷布质量、改进装载加固方案、强化监督检查等有力措施,使篷布苫盖和原木装载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3.加强作业过程控制,加大货运安全基础设施投入

加强既有货车的维修改造,加快新型货车的研发和生产。铁路经过6次大提速后,提速区段货物列车速度已达120 km/h,动车组列车速度达200 km/h以上,对铁路货车的安全性能要求更高。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运输格局的基本形成,在现有客货混跑、能力紧张的情况下,对货车载重力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加强既有货车改造的前提下,应大力研发和生产各类大载重的货车,逐步取代载重60 t的货车。

4.加快货车装载安全信息监控系统的建设

长期以来,货检岗位位置偏远、条件艰苦、设施老化,货检作业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十分突出,使大量有价值的安全信息沉淀在现场,失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建立路网性货检站、区域性货检站联网的货车装载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实施装载不良信息实时录入、问题车照片实时上传、货检工作量和工作情况实时监控分析,实现对货车途中作业的全面监控,为及时分析安全隐患、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5.加强培训,提高货运从业人员的素质

铁路总公司举办货运培训班,对铁路局有关处室、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和主要站段的主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期间,相关人员系统学习了有关业务基础知识和规章制度,提高了技术业务素质。路局、站段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中培训和学技练功活动,有力促进了全路货运系统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6.加大安全考核力度,改进日常管理工作。

目前考核工作已经启动,按照《铁路货运安全质量考核办法》对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的货运安全工作质量进行考核。对于货运日常检查、评比的结果,除向全路通报外,凡涉及货运安全的一律纳入年度考核。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

7. 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合作,创造货运安全防范的良好环境

铁路公安队伍是维护铁路运输秩序、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力量,车站必须加强与公安机关的配合与合作,重点做好保留列车看守、贵重货物押运、路网性编组站货物看守及铁路沿线巡逻等治安保卫工作,维护铁路沿线治安,创造货运安全防范的良好环境。

8.研发并建立规章文电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的快捷化、高效化、统一化

铁路货运工作的基本依据是货运规章,而货运规章的重要补充部分就是货运文电。但是由于货运规章文电具有内容广、变化快、补充多、查询过程困难以及传递速度慢的特点,一些基层管理单位便会出现相关文电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应该加大对规章文电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加大资金投入,以软件的形式进行网络系统编制。这样再出现规章的改动,就可以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及时进行数据的更改与更新。同时在网络系统中,可以查询检索各种文件,并对一些文件进行调出或更新。

四、结束语

货运工作任务艰巨、安全责任重大。全路货运体系广大干部职工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经营关系,全面夯实货运安全基础,坚决完成运输生产任务,努力提高货运管理水平,为和谐铁路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靓川 提高铁路货运安全防范能力的对策 铁道货运-2011年8期

[2]高润霞 如何有效提高大准铁路货运安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年16期

[3]朱振伟 铁路货运安全问题探讨 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19期

第2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将交通运输专业确立为特色专业,分了铁路运输和城市交通管理两个方向(本文只讨论铁路运输方向)。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分析了国内各类高校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实现了与西南交通大学等优秀学校培养卓越工程师、高职高专学校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错位竞争。我们对铁路运输专业方向的现场工程师的理解是:基础理论扎实,熟悉铁路运输现场工作内容,能够主动获取相关专业新知识,并应用到现场工作当中,能够应对铁路现场日常运营管理工作以及突发事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铁路运输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思路

从铁路人才供需现状的调查出发,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从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出发,确定出本专业人才培养岗位目标,进而确定出这些目标岗位所必须的核心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然后来确定课程体系(先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倒推出专业核心课程需要哪些专业基础课程群来支撑,然后再推出专业基础课程群需要哪些基础理论课程群来支撑)。具体思路: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周立新等所著《同济交通运输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后的思考》一文中,对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目标问题,2010年对上海铁路局的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借鉴了其中的相关内容,并制定了问卷对成都铁路局、济南铁路局等相关单位进行了调查:①技术人才是铁路急需人才的首要类型,在课程设置的时候,铁路运营技术类课程是重中之重,同时也应适当设置经营管理类课程。②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调度集中的发展,掌握控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等基础知识的铁路运输专业人才更受现场的欢迎。③当前铁路运输专业人才急需加强的专业知识是高速铁路基础知识及其运营组织技术、调度集中、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等铁路运输新技术。④除了需要加强工程技术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中也很重要。⑤实践教学方面,现场实习、校企合作培养被排在了课程设计、实验室试验之前,是把理论知识与现场工作接轨的有效手段,使学生更快的掌握现场工作标准、工作内容以及流程,更快的达到工作岗位要求。

(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体之间差异大,学习习惯、动机、能力、策略等方面参差不齐,整体来说,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行为习惯等方面与一本二本学生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应该遵循理论够用、突出实际应用和现场工作能力培养为原则。太难的课程,例如列车牵引计算,实际用到的又不是很多,就没有必要开设。把有难度的重点课程,例如行车组织,原来一学期四个学分,改为两学期,每期三个学分,通过增加学时,拉长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消化,提高教学效果。以前铁道工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但考虑到课程难度很大,并且学生将来就业一般不会去工程局做工程,所以将课程撤销,将将相关基础内容合并到线路基础和交通运输概论当中做简要介绍。课堂教学联系铁路现场实际,在课内教学中设置课内实践内容,增加对工作现场情况的介绍,现场工作内容的模拟操作,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现场岗位的工作技能。

三、铁路运输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基本情况介绍

最终制定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群(包括人文社科政治基础、自然科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群、专业核心课程群、专业限选课、课外实践等模块。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体系必须保证与现场的铁路运输工作接轨,采用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验室实验教学、企业实习的四维一体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课外实践两部分,课内实践包括课堂上实践内容的教学和课程设计,课外实践包括实验室试验、企业实习等。本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50学分,占到总学分180的27.8%,达到了教育部关于应用型本科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对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毕业后缩短就业适应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专业限选课涵盖了其他运输方式、经营管理类课程,以及高速、重载、调度集中等铁路新技术,为学生工作后熟悉现场新技术和向管理层发展打下基础。在必修课里增设了交通工程、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鼓励学生考物流师资格证、会计证等,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放大到综合交通运输领域、物流领域、经济管理领域,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拓宽就业口径都有好处。

四、实施铁路运输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思考

第3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物流 运输 改革

《物流运输实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旨在为货物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作业部、兼顾生产企业和商贸连锁企业的运输部门,培养业务操作管理员、运输项目主管、运输部门经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市场处理和开拓能力,及具有制定运输计划和调度指令、整车货物运输作业及零担货物运输操作和作业流程设计、特种货物运输作业组织和关键作业优化、审定运输合同内容和处理货物运输事故、初步核算运输成本支出、初步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的能力,具备运输一线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基本职业能力,具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

一、教学方法的选取及改革

由于本课程设计的知识多、范围广、内容复杂、实用性强,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把握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灵活的运输活动融会贯通,难以解决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问题。“项目教学法”是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充分把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以我校为例为物流专业学生建立了《大学生速递中心》、《国际物流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软件实训室》、《报关与货代实训室》《采购管理实训室》等多个硬件和软件实验室。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论与实践并重,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边学边做中掌握技能并巩固知识。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计算机模拟整车、零担货物运输组织的过程,计算机模拟单证的填写和流转;拟定运输合同组织调查活动,提交有关运输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录像以及到相关企业参观实习,理论教学突出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案例、现场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现场教学的机会,增加学生对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改革

围绕该课程的知识目标以及采取项目教学的方法,本课程教学小组结合现有教材和教学经验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选取和整合,本课程内容由八个项目组成,具体如下:

项目一,物流与运输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运输的特点、运输与物流的关系、运输系统的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说明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内在结构关系等。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阐述公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分析公路整车运输、零担货运的流程并填制相关运输单证,学会公路运输费用的计算。项目三,水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水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掌握水路进出口货物运输的流程,班轮运输的主要货运单证内容,练习相关单证的缮制并学会计算水路运输费用。结合东莞地区的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这部分内容是重点也是难点。项目四,铁路货物运输组织与管理,熟悉铁路货物运输的基本条件,铁路货物运输的流程,学会计算铁路运输费用。项目五,多式联运管理:阐述多式联运的现状、组织运作程序、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了解多式联运责任的划分方法;明确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应具备的条件和国际多式联运提单缮制和填写方法。项目六,货物运输合同管理:讲述货物运输合同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掌握货物运输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的程序和方法。项目七,货物运输保险与合同:阐述货运保险的相关规定、货运保险的类别、货运投保的程序、方法,相关保险金额的计算方法。项目八,物流运输决策:分析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运输线路的对比和选择;了解行车路线和时间表的制定方法;对船舶航线及不定期船航次进行决策。

三、课程考核及评价

在课程的考核及评价上我们改变了以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项目任务为准则,坚持用多元方式进行评价。学习评价以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结合学生平时课堂训练、课堂发言、任务模块测试等加强以鼓励为主的过程评价,主要通过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并提交的的作业成果来衡量。

四、相关对策及建议

编写校本教材。课程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坚持“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通过到企业调研,召开同行专题研讨会,搜集一线物流案例等编写集理论知识和操作演练为一体的适合高职特点的专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根据物流企业岗位任职要求及基层管理岗位任职要求对任务进行分解,参照国家劳动部《物流师职业标准》确定课程项目模块,按照标准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并组织实施与考核。与此同时要注意新技术、新方法的引用,以满足运输发展的实际需要。

互联网网络课程的建设及利用。把课程有关电子教学资料如PPT课件、案例、习题、试题、学习网址等放在校园网站教学平台上,建成《物流运输实务》网络课程,把传统的纸质作业舍弃,实现网上作业,实现学生与教师的网上互动,目前该网络课程正在建设当中。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利用。目前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中海物流有限公司、顺丰速运东莞分公司、嘉荣配送中心、虎门港等大型公司,可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一定的条件。日后应该继续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企业的资源,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开创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潘意志.任务驱动法在运输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7).

第4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列车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b)-0000-00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尤其是部分特大城市线路网络化特征凸显,截至2015年底(以上海市为例)已开通运营14条线、366座车站(换乘站51座,其中四线换乘的大型枢纽1座),运营里程达到617公里(含磁浮线)。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挤、节约人们出行时间、提高乘客出行可靠性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与此同时,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过程的精确描述作为行车的基础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列车牵引计算》这门课,相比于传统铁路机车、车辆的组成模式,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学生应更注重动车组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列车牵引计算课程是传统铁路院校中铁路运输专业的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北京交通大学杨肇夏教授主持教育部教改项目,组织了国内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编写了《列车运行计算与设计》精品课程;西南交通大学彭其渊教授主持课程建设项目并编写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牵引计算》精品课程,填补了该课程在国内高校课程建设中的空白。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列车牵引计算课程也随即成为各高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结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实际,通过课程介绍,分析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教学改革方法,探索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并在授课中予以实践。

1 列车牵引计算课程概况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本科生,是该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列车牵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将仿真模型的求解与实际问题结合,具备正确判断与决策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课程具体内容包括列车牵引力的特性、计算标准和取值规定,列车阻力和附加阻力的计算与取值方法,列车制动力的产生、限制及计算方法,列车合力曲线、运动方程及时分解算,列车制动问题解算,列车运行能耗计算及节能技术,牵引质量及定数的确定,城轨与高速列车运行计算等内容。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列车牵引力、列车运行阻力以及列车制动力等相关原理和知识;培养学生绘制速度时分曲线图的能力;培养学生深入理解列车能耗与牵引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在掌握相关力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模拟列车运行过程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列车运行策略设计的细节和逻辑关系,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学习潜能。另外,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融合的能力,通过安排学生的实际操作,加强对列车牵引计算基本原理的理解,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列车牵引计算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单纯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去理解列车牵引、惰性以及制动的整个过程,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概念不清,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由于学生未实际观察、体验过列车的加速、匀速以及减速等实际过程,所以将各子系统串联起来学习的难度较大。因此,本文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探索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方法:

2.1 全面理解列车的运行过程

该课程理论较多,抽象性较强。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的纵向、横向以及竖向的力,通过将整个受力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并针对每一类受力进行详细分析,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收。从而,可以有效提高该门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2.2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

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储备,尤其是在对粘着系数、抱死、空转等概念进行讲解时需结合实验设备,全方位理解车轮与钢轨之间的作用力、反作用力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应充分利用相关实现设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较难理解的力学现象,增加教学效果。

2.3 结合计算机软件强化学生的理解

本课程可以借助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使同学们更加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受力变化。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在不同策略条件下(最经济策略、最快速策略等)列车牵引、制动、惰性等工况之间的转换关系。同时,在铺画列车运行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折返时间、区间运行时分、停站时分等基本参数与本课程的联系。

2.4 结合实际案例加强知识点的掌握

结合实际中遇到的案例(例如:列车救援、列车折返等),培养学生模拟、设计列车运行过程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列车运行策略设计的细节和逻辑关系,锻炼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学习潜能。

2.5 教学需体现时代特征

随着客运专线、城市轨道交通以及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不断发展,《列车牵引计算》这门课的教学重点应有所突出。特别是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学生,应着重讲授一些动车组列车的牵引、制动等特征,以区别于传统铁路中着重牵引质量、机车车辆分开计算等特点。同时,在教学中需更新教学理念,扩展学生的知识空间、深化对最新发展趋势的了解,从而弥补现行教材更新慢的不足。

2.6 考核方式需多元化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大学不仅仅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是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大部分院校均以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方法。笔者建议采用现场实践、分析、设计能力以及知识点掌握情况并重的考核方式。通过相关议题的讨论、实际案例的分析以及相关的实际操作等途径确定最终的成绩。同时,需将学生的疑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规范化的反馈机制,督促教师在课堂上改进相关的教学方法和重点,真正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3总结

《列车牵引计算》作为一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专业课,内容复杂,其范围包括众多车辆结构、运输策略以及供电、内燃机等基础知识。因此,为了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作者提出了一些针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主要的参考意见。以期达到增加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掌握的能力。

4. 参考文献:

[1]邓捷.基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岗位培养的教学设计模型的研究和应用[J]时代教育,2014,(9):169.

[2] 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30-32.

[3] 徐纪康. 关于《列车运行自动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 科技资讯, 2015(2):146.

第5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运输管理实务》;物流管理;实践教学

物流是21世纪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显著,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尤其是运输业。为了满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且由于运输又是物流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各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的方案中开设了运输管理课程,且地位举足轻重。

一、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物流业的发展是从早期的以简单的产品配送为主要活动到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配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服务供应链为主要目标,以运输为主要方式来实现物质实体的空间位移并提供其他相关服务。

(一)运输与物流的概念。传统的运输主要指企业借助某种运输工具改变货物的空间状态及时间状态,其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各类生产、生活物资的流通。而现代运输则指的是由公路、铁路、航空及水路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共同形成的服务面广、功能强大的现代运输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系统中除提供传统运输服务外,还包括了由于运输活动的开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活动。而物流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也是比较丰富的。我们根据客户的需求,我们将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从生产地输送到消费地的整体流动过程,对整个商品流动的过程制订严格的计划并按之实施与控制,同时密切关注成本与效率。

(二)运输与物流的内在联系。现代物流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运输手段为基础,既要满足客户对商品流动的需求,又要追求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而运输服务又是物流活动及相关服务的主体,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千丝万缕的。一方面,运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构成要素,尤其是发展迅速的现代运输系统,更是承物流活动的主体,其运作成本占到整个物流成本的70-80%,可见它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运输又与物流中的其他活动密不可分。如:装卸、包装、仓储等。因此,人们对运输提出更高要求,运输自然要逐步融入社会的物流体系,与之共同发展。

二、运输管理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定位

早在2009年物流就被国务院列为了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并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当中对物流业给出了明确的定义:物流业是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复合服务产业。而运输服务又是该产业中的最重要的单项服务。鉴于运输服务的重要性及其与物流业的密切关系,绝大多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都开设了《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程,且作为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企业中的运输作业部门的各个相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课程学习的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不仅让学生对整个运输系统及运输市场上的各种运输方式有所了解,还要具备能够独立胜任运输作业部门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能积极有效处理从制订运输计划、发出调度指令、组织运输作业、设计业务流程、处理货运事故与纠纷、安全货运生产、控制运输成本支出、评价运输服务绩效等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运输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运输管理实务》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从了解运输市场上的运输方式着手,主要包括四种基础性运输方式(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及两种综合性运输方式(集装箱货物运输、多式联运)。无论是基础性运输还是综合性运输,同一运输方式的知识呈现在遵循时间顺序的基础上呈现从简单到复杂、螺旋上升的难度递进关系,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业务活动(包括发送、到达、运输三种活动)是平行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无论从业务活动过程上还是从知识特点上都具有相似性。

目前《运输管理实务》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把内容进行简单的机械累积并传授知识,并没有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机整合,所以学生即使学习了,他所掌握的也只是一些凌乱的知识点不仅没有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也无法在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的学习中形成质疑、探究的能力,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进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打破传统的按照运输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通过真实企业调研、专家研讨以及毕业生回校座谈等方式按工作过程导向划分为不同的运输岗位,分析运输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转化成一系列适宜的、难度、复杂度、深度都是逐渐递增的学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任务驱动法的思想制定课堂教学内容,由此改变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其次为学生搭建从起点(学习基础)到终点(学习目标)的梯子,以工作过程引导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邀请企业专家进行技能指导以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岗位职责,同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探究的能力,拥有良好职业道德,为将来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早已明确了高职高专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及指导思想,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断进步、行业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的新的要求。因此,摆在高学生面前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怎样利用比较有限的在校学习时间,既能够完成规定的理论课程学习,又可以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熟悉就业环境,适应社会需要,为毕业上岗后及时适应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目前人才需求情况分析数据来看,我国物流行业对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数量大且十分迫切。但从企业过去的经验来看,学校培养推荐的高职毕业生普遍技能较差,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能适应企业实际操作。因此,对于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如何在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已经迫在眉睫。就《运输管理实务》这门课而言,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了解运输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运输管理的基本岗位技能,对运输企业的基本流程、组织分工以及各岗位的主要职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知。

结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与运输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及课程教学的总结,对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展开思考,将课内实训与课程实训相结合、线上实训与线下实训相结合、单项技能实训与软件综合实训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模块开展《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

1.针对单个项目技能知识点,设计专门课内单项技能实训。主要以课程训练项目也就是与课业任务驱动课程教学内容同步进行,结合当前项目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技能,既加强了课程教学中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初步训练,同时进通过简单的技能操作培养学生未来岗位上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2.结合专业技能竞赛,借助竞赛软件平台,开展课程综合实训。在经历几次指导学生参加物流沙盘模拟经营竞赛的过程中,我发现该竞赛软件对《运输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该实训软件是将参与实践学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物流运输企业的实际运营的模拟实战演练,学生在综合运用物流营销、财务管理、仓储、战略布局规划及运用运输管理相关知识进行运输企业日常业务处理的同时,将运输企业管理的理念也融入在验式的互动软件中,让学生在竞争与对抗中体验企业管理的实质。在该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日常运输业务的处理,广泛的运用到了《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中包含的各项核心知识项目,如:什么是合理化运输,如何避免不合理运输同时做到合理化运输。

第6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过程;国际货运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时代已然到来。作为在互联网下成长的一代,如今的高职学生,是一群已经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厌倦了传统课堂,热衷于各种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超前“95后”。长久以来,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学生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培养对自己的成长和就业帮助不多,从而产生了消极的情绪。那么,我们在教学中该如何改变,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只有了解学生如何学,老师才能知道如何教。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式教学已经被学生所排斥,只有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应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才能打破僵局,真正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教学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教与学的双重改革。2015年,笔者参加吉林省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并获得省一等奖,通过竞赛和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我以《国际货运实务》课程中“多式联运货损事故处理”一节为例,为大家详细阐述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一、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传统的课堂不能提供实际的业务情境,枯燥乏味,学生往往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长此以往难免产生厌学的情绪。第二,没有任务驱动,学生学习被动,没有主动去探究知识的热情。第三,学生缺乏课后学习条件,仅依赖于老师课上的教学,课后学生即使想学也不得学。最后,老师不能全方位评价学生,仅仅依靠一纸期末试卷明显是不够全面的。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互联网一代的“95后”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那么,该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呢?答案是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信息化教学拥有很多优势: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融入实际业务情境中,如鱼得水,不再做只能在陆地上练习泳姿的旱鸭子。第二,通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实现师生全面互动,让老师走下神坛,不再是上完课就找不到的神秘人物。第三,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的机会,时时学,处处学,真正做到翻转课堂。最后,通过问卷星和课程邮箱建立立体全面反馈评价体系,学生不仅可以在线做作业,共享学习成果,还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评价,甚至可以进行投票,对老师的教学做出评价。

三、教学实施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学生通过教师微博、微信认识货运纠纷。

(2)课中:教师通过视频、图片、PPT处理货运纠纷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完成任务。

(3)课后:学生通过课程邮箱共享各组方案及评价,进行作业网测答题、投票。

2.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课程导入:在课前,教师通过微博、微信平台分享货运纠纷知识片段。

根据百度调查显示,“95后”上网最常做的事情是点赞、分享和评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与老师和家长不尽相同,QQ、微博、微信等成为最重要的获得知识的手段。所以,将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等知识片断分享到教师微博、微信,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把课堂翻转起来。喜欢,就给老师点个赞吧!

(2)课中:①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上,老师直接将任务单发给学生吗?当然不是。首先,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和图片,创设情境。假设你是某国际货运公司的员工,将要开始你的工作,突然,你接到处理一起货运纠纷的任务。

②任务:教师通过PPT任务

香港地区某出口商委托你们公司将货物经孟买运往新德里,你们公司将货物装进两个集装箱,经海运从香港运往孟买,再经铁路运往新德里。经过一系列的运输过程之后,发现两个集装箱发生不同形式的货损,现在卖方要求你们赔偿,这时候,你将如何处理呢?

③任务实施: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扮演不同角色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由同学分别扮演货运公司员工和卖方,就此次货运事故纠纷进行处理,讨论完成后,进行角色交换,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手机翻阅课程微博、微信,查找相关知识。

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帮助回忆课前投放的知识内容,再次强调重点,明确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责任,并且提出,做为货运公司,怎样在对客户负责的前提下,维护自身权益,向前追索。

最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处理方案,并对此次任务进行总结。

(3)课后:评价反馈:学生将各组处理方案提交到课程邮箱进行共享,并通过问卷星网测平台进行作业答题,投票。

课后,学生将各组处理方案提交到课程邮箱,共享学习成果,并且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评价。此外,学生还需要登陆问卷星网测平台进行作业答题,巩固学习成果。同时,还可以对教师发起的问题进行投票,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表现等等。所以,本单元建立起全方位立体的评价反馈体系,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得以相互结合。

四、教学效果反思

1.信息化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课程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1)课堂气氛:改变了传统沉闷的教学气氛,教室课桌瞬间变成了办公室卡位,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的高涨,学生由不愿意上课变成了期待走进课堂。

(2)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在微博、微信上分享知识片段,到课上通过任务模拟实际工作情境,再到课后通过邮箱、问卷星共享和巩固学习成果,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再也没有背下来也不理解、不会用的情况。

(3)互动反馈:通过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互动,老师也可以随时可以得到学生学习情况反馈,老师通过在问卷星上发起的学生投票,还可以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2.信息化教学反思

在信息化教学取得令人欣喜的效果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气氛固然十分重要,可是传统教学中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也不应该被完全摒弃。因为老师毕竟只有一个,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有些时候,难免会出现学生以查阅资料为名玩手机,聊天等现象,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信息化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在校园网络基础平台、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网络教学终端等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实际高职教学当中,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在广度和深度上却不容乐观。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并不仅仅是硬件的差距,更多的在于高职教师的软实力,如何减小差距,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不是一门课程,一个老师的事情,而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第7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石油化工也在高速发展,使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从传统的以煤及农林产品为原料,转移到以石油及天然气为原料的基础上来。石油化工已成为化学工业中的基干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找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建稳定的经营销售团队是石油化工经营企业健康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石油化工 企业管理 经营 销售

石油化工的发展伴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其产品的深度以及广度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除了为社会提供能源之外,石油化工提供的高分子复合材料是现代三大材料之一,石油化工产品在各个化工领域都大显身手;石油化工产品为农业提供了化肥资源,尤其是以氮肥为主,另外还有农膜,农药等等均来自与石油化工产业;在建筑,轻工纺织,交通运输等等诸多部门都有石油化工产品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可以说石油化工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做为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和销售要做好如下的工作:

一、找准适合本企业经营的石油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产品的种类非常广泛,涉及到诸多领域,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本企业经营的化工产品。首先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市场特点分析市场的主要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公司的主要经营产品的品种,然后根据所经营的产品的特点来确定主要的运输途径以及储存方式。

二、寻找经济的运输路径,优化仓储布局,设计合理库存

石油化工产品同其余的大宗商品相比,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更多,很难通过把握其价格,因此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中就要求经营企业对销售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准确的预估。现代客户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除原来的高速低成本外,客户越来越多的关注货物的实时信息。作为石油化工产品的运输一般采用公路干线或者铁路干线运输。在选择合理的运输途径的同时,还要根据选择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仓储。例如我们确定了以铁路为主的运输方式,我们要在铁路货运站附近选择合适的仓储库房,选择那些有铁路的仓储中心,这样符合铁路装卸车对速度的要求,也就有利于降低或者说减少短途运输的费用。除了在销售地设置仓库意外,我们还可以在货源地设立中转库,在货源地的中转库同样需要考虑是否有利于装卸等等。除了考量长途运输外,石化产品的短途运输同样是控制成本非常关键的一项。

三、组建一支过硬的销售队伍是成功完成销售目标的保证

找准了合适产品,选择了合理的运输方式,以及储存场地以及储量之后,建设一支高效的销售队伍就是石油化工产品销售企业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石油化工的产品的销售有别于其他产品的销售,不是简单的知道自己销售的产品,了解自己的产品就可以的,因为石油化工产品的衍生或者说相关产业众多,这就要求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是一个杂家。要了解自己送销售的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所处的行业地位,要了解其上游产品是什么,生产此类产品有哪些衍生产品或者说附属产品;要了解我们的销售竞品的优缺点;要知道我们产品的品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此类产品的价格波动的因素。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在和客户的交谈过程中就会有话说,就会对自己所经营销售的产品充满信心。就可以在同客户介绍产品时知道哪些是该强化的那些是该弱化的,避免盲目的推销。在选择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人员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那些熟悉石油化工领域,或者有实际有化工产品知识的一线销售人员,但就目前来看一线石油化工产品的销售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差异,不论从文化水平以及社会阅历上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企业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将不同层次销售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在培训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培训一些精细化工的基础知识,还要有针对性的分析行业内的主要竞争产品的特性,更重要的是要培训一线员工与人沟通的能力,使一线销售人员的素质有整体的大幅度的提升。还要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做到用产品为用户服务。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制度是销售成功的有力保障

对于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来说销售管理的制度化是企业运作成功的关键。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石油化工企业要想进步,就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员工,管理企业。销售管理也如此。销售管理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要依靠销售管理者去实施,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加以保证。销售管理制度化是销售管理的基础。销售管理制度化,企业或组织就要制定一套高效、系统、完善的制度,使销售管理者与业务员有“法”可依,才能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销售管理制度化才能保证企业适应市场环境高效运转起来。

当然管理制度并不代表着制度的数量越多越好,石油化工企业的制度要力求精简,有效,有针对性。在程序上往复循环,在时间上大量浪费,在成本上居高不下, 不能简单化就谈不上科学管理,就不会出效益。销售管理简单化是可行的。由于人性的复杂性,造成销售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在石油化工领域的销售管理中要尽量体现人性化。由于销售人员水平的多样性,阅历的多样性,单纯依靠死的,冰冷的制度很难起到制度约束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让销售人员对制度有逆反心理或者约束了销售人员的发挥。在销售管理人性化的实施和手段上采取“人性”的方式、方法,尊重个人、个性,而不是主观的以组织意志或管理者意志来约束和限制业务员。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给业务员更多的“个人空间”。而不仅仅是靠理性的约束和制度的规定来进行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国家不是实行愚民政策而是开发民智,人类的价值得到普遍尊重,销售管理者采取不合理的管理策略收到的效果肯定是事与愿违。销售管理工作要力求合理化。

工作评估最重要的不仅在于检查销售人员工作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销售业绩,更重要的是要检讨销售策略和计划的成效,从中总结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和事例应该向其他销售人员进行推广,找出的失败原因也应该让其他人作为借鉴。对销售业绩好的销售人员应当给予适当奖励,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对销售业绩差的销售人员,应当向他们指出应该改善的地方,并限时予以改善

五、石油化工企业要重视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尤其是中层销售管理人员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石油化工行业同其它行业一样进入了激烈竞争的时代,伴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人员的频繁流动现象逐渐显现,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发现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行业内部彼此都在搜寻可用之才,一线操作人员或者说一线业务人员的流动很难杜绝,并且这一级的人员的流失对企业的经营影响不大,最为关键是企业要有一支稳定的中层管理人员,尤其销售的中层管理人员,这些人员是企业方针的有力贯彻者,这是通过这些人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的营销策略得以体现,才能使一线人员趋于稳定,才能使公司有一个稳定的构架。并且这些人是真正掌握公司销售业绩的,这些人员的流动势必会带来客户的流失,企业有一批稳定的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稳定发展的真实体现以及衡量标准。石油化工领域更是如此,石油化工领域的产品趋于同质化,人的因素在销售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就更要求企业有针对性的稳定中层管理人员。

结束语:石油化工产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石油化工产品的经营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生存发展就要在经营管理方面上,打造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尤其注重加强销售队伍的管理,通过精细化、人性化、制度化等一系列的管理,保证公司销售渠道的高效畅通,并且加强在产品选择,货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管理,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使企业立足于行业的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钊谦,夏涛,张海峰,牟善军,姜春明,吴重光.基于世行标准的石油化工安全评估软件.中国化工学会2003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003.

[2]张飞,李红民.东明科技创新推进石油化工基地建设.菏泽日报.2010.

[3]刘春宇.新疆石油产业发展研究.新疆农业大学.2007.

[4]姜孔桥.基于循环经济的石化园区发展模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09.

第8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港口企业;人才需求;岗位能力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71 [文献标识码] A

Demand Analysis of Talent and Post Competenc for Port Enterprises in Tianjin

DUAN Yunfei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has put forward increasingly higher demand to port enterprise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lay more stress on the growth of port enterprises and start to study and formulate relative logistics development plans and promotion policy. In additio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fered sufficient support to the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of Tianjin Port, optimized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of local logistics to the largest extent, and realized overall planning and coordination of electricity, energy power and raw material of mineral products. The new development trend brings forward demands for the enterprises to stress on the trend of the port industry, take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as the foothold, obtain human resources of high quality by various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s and offer professional services. Talent training of port enterprises should focus on this target with an overall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he talents of port enterprises and driv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Tianjin Port.

Key words: port enterprises, demand for talents, analysis of post competence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运输的方式也日趋多元化。尤其是在国际贸易的各大领域中,港口企业随处可见,并已逐渐成为了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异常迅速的现代社会中,分工也更加明确。任何一家单一的运输经营者或贸易经营者均无法以一己之力独立经营并处理好每一项业务,这时他们便需要委托专业的人进行商务手续的办理,从而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整个天津港口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大约有800万人,但是大部分人尚未经过正式的培训,超半数的港口企业缺少专业的外贸人才。目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经济虽然随着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对熟悉港口行业运转的人才的需求也在随之增加。若不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国进出口贸易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我国航运业在国际中的竞争力,从而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解决当前港口企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才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天津自贸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形成“五大战略”机遇叠加优势对推动天津港更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天津港地处渤海湾海河入海口,位于京津冀城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处。天津港是环渤海经济圈中与华北及西北距离最短的港口,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是世界上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也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贸易和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的港口。因此,天津港对推动港口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人才的需求。

港口企业通常主要涉及到海运企业、国际物流企业、堆场和港口经营企业四种类型。通过调研,发现此四类企业的规模一般在100人以上,招聘人数出现明显两极分化,一部分企业每年招聘人数在20人左右,但离职率较高,达到50%以上。这类一些企业招聘的岗位薪金较低,普遍在2500以下,另外一部分企业每年招聘人数在5人以下,但无离职率,并且薪金较高。

二、职业能力分析

(一)学历要求

天津港口企业对人才的学历要求方面,从对12加航港企业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专学历的人才所占的比重较大,几乎占总人才需求量的65%。通过随后的采访了解到,专家均认为学历的高低并不能作为评断人才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唯一依据,大专学历也有能力完成该岗位的一切工作。然而,部分专家也同样表示,相比本科生,若条件相同,本科生的录取率要高于大专学生。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者认为本科生与大专学生相比较,本科生的能力相对更强一些。但是也有小部分的专家在承认本科生比大专学生优秀时,仍旧选择大专学生。理由为本科生的不稳定因素要远远高于大专生,就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方面来说,大专生更为可靠。

(二)业务能力要求

除了学历,企业更看中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与品质。而在工作能力与品质之中,企业对品质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其工作的能力。现代企业对船舶主管、商务主管、商务管理员员工品质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待工作的态度是否积极;(2)遇到问题能否有效的解决;(3)能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能有效协调与其他员工之间的关系;(4)学习新知识的能力;(5)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6)临机应变的能力。在上述能力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专业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其余虽与专业能力无较大联系,却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有着较大关联,可统称为综合能力。

其中,天津港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与知识要求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种:办公软件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团队素质、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处理能力、运输管理能力、公共关系能力、计算能力。因此,企业对员工品质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对员工综合能力的要求。综上所述,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学生所掌握的专业能力便应包括:处理航运、港口业务的能力、国际物流的综合处理能力、国际货代业务的处理能力等。其中,四类港口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具体如下:

1.海运企业。岗位:船舶主管、商务主管、商务管理员

具体任务:(1)开展船舶经营业务,洽谈和签订租船、委托、添加船舶燃油等营运业务合同,回收、支付相关费用。(2)做好营运收入管理工作,研究分析经营状况,收集航运市场信息,论证航线的开辟,供总经理室经营决策。(3)负责公司船舶的使用、调度。包括指令的下达、运营状态的控制、相关问题的处理和有关信息的处理传递。(4)负责船舶动态的跟踪,负责船岸间的日常通讯,通报每天的气象情况和运营状况。(5)检查、指导船舶货物的装卸,负责货损、货差事故的应急抢险和调查处理,做好船舶货运质量管理工作。(6)制定船队保险方案,办理公司船队保险,处理海商、海事纠纷,做好保险理赔工作。(7)接受船舶货运、危险品运输等方面的事故及险情的报告并负责调查处理。(8)研究制定船舶货物运输管理以及船岸应急等方面不符合规定情况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本部门不符合规定情况的纠正措施。(9)协助船管部对船长的航运业务进行考核。(10)为公司购买和转让船舶等决策活动及时提供市场等方面的信息支持。(11)及时与各部门沟通、协调。

技术要求及执业证书:海员资格证书;英语四级证书

所需能力与知识:

知识:熟悉航运行业知识,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基本准确。具有航运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熟悉公司安全管理体系以及国际国内安全、防污染的公约、规则;通晓船舶、航运、港口装卸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向。要求掌握管理技巧,合理分配、控制、检查、评估所负责管理的各项工作,及时指导、检查下属工作,公平客观地对待下属,保持所领导的团队的协调性。要求正确组织下属开展本部门工作,协调本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要求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及时、正确的完成各项工作,能够解决突发事件。要求准确把握本身职务定位、工作内容;准确、迅速的理解上级的指示、意图和所布置的工作;对于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迅速理解和掌握,反应机敏,能够举一反三。要求较迅速地接受新事物,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在工作中提出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观点、新方法。表达内容准备较充分、主题较明确、构思较清楚;表达能够达到特定的预期效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鼓动性。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善于管理,能够发挥团队精神,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进取的精神,要求承担较大的工作压力,善于交际谈判,熟悉公司的经营状况,具有全局观念。够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业务。

能熟练进行英语口语交流,阅读、翻译英文资料和处理英文函电。

能力:(1)团队的协调能力。(2)解决突发事件能力。(3)创新意识。(4)熟练操作计算机。

2.其他国际物流企业。岗位:物流运输管理岗位。具体任务:(1)协助部门经理处理好与国内外经、外贸、海关、商检等相关部门的关系(2)制备进出口单据,确保进出口报关单据准确无误;(3)负责协调公司进出口货物报关、商检等相关事宜;(4)做好物流部单据和文件存档和管理工作以及部门内勤工作。

技术要求及执业证书:(1)物流师资格证书证(2)单证员证书

知识:

(1)需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签订、履行合同。(2)需掌握物流对象基本和独特属性,熟练掌握物料领用、养护、发放等流程和VMI管理系统。(3)需准确掌握车辆信息、行车路线、具体地形,能够合理调度运输并熟练掌握TMS。(4)需具备调查市场的有效技巧,了解行业情况,能够与客户良好沟通,熟悉货品验收工作和货运工作内容。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

3.场站。岗位:现场、闸口、理货、业务、验箱。工作任务:(1)办理空箱、重箱入场与出厂。(2)办理货物运抵(3)联系车队、货物集港。(4)装箱、验箱。

所需知识与能力

知识:集装箱基础知识

能力:(1)沟通能力。(2)团队协作能力。

4.港口经营企业

工作任务: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等。

岗位所需知识与能力

知识:掌握多式联运知识。

能力:(1)良好的表达能力。(2)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突发事件应变处理能力,并了解港口企业运作流程。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各个港口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在全球经济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天津港口的各个企业发展业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各个企业必须着眼于港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通过各种人才培养模式获取更多更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进行专业。港口企业的人才培养也应该以此为方向,积极推动和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更好地适应港口企业的人才需求,从而推动天津港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第9篇:铁路货运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花卉物流;发展现状;不足

1.前言

2010年12月23日,在北京市顺义区国际鲜花港举行的北京花卉市场物流产业规划研讨会上,专家给出了这样的数字:“我国鲜花在采摘后的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通常为30%以上,在远途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为40%以上”,如此高的损耗率,再加上花卉产品的高运费,这无疑是花卉产品进入千家万户的一道巨大屏障,而花卉的年消费量平均增幅在20%以上,要使花卉业适应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就要大力发展现代花卉物流,规范和优化花卉物流运作。

2.花卉物流的界定

对于花卉物流,目前各国没有给其明确统一的定义。综合各家所述,花卉物流是一种包含花卉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体和信息流动过程的控制花卉生产、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的行业物流。

3.花卉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要件

3.1 花卉种植基地

在源头这里,花卉完成它的生长过程后,最终转变为商品进行流通、交易。从最初的花卉种苗到生长过程中所用到的肥料,以及对其的整个管理过程,都会对最终的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3.2 花卉批发商

花卉通过批发商进行收集,然后再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当然这里的批发商可以是合作社,也可以是批发市场,或者直接是零售商的采购部门。在这里,花卉完成第一次的交易和转移。

3.3 物流环节

花卉最终要到达销售场所,离不开物流环节,其中会涉及到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多种形式。而物流过程占用绝大部分时间,对产品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涉及对温度、湿度要求较高的名贵花卉品种,因此物流环节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3.4 销售环节

花卉最重要的是通过销售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而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信任也主要取决于其所购买的零售商。花卉在销售环节中的停留时间,对其进行的管理过程也会影响到花卉的质量。

4.花卉物流的特点

4.1 时效性要求较高

花卉产品属于鲜活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若花卉流通环节多,时间长,则价值也就越低,损失也就越高。

4.2 运费成本高

花卉生产的区域限制和消费地的广泛性,使得花卉的运输成本占有很高的比重。过高的成本将遏制花卉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的流通,影响销售量。

4.3 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很高

从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花卉物流过程中还可能存在“负增值”,不当的物流操作可能导致花卉的损毁,作为非必需品,在到达最终消费者之前损毁变质,不但不会创造价值,反而会变得一文不值。为保证花卉的价值,这就对花卉物流过程中的包装、运输、储存技术提出较高的要求,以便实现花卉的经济效益。

5.我国花卉物流发展现状与不足

在我国花卉的生产、销售及货易中,花卉的主要应用类型分别为鲜切花、盆花、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的花卉、草坪、种子用花卉、种苗用花卉、种球用花卉、干燥花。以鲜切花为例,其品质50%取决于采后处理和运输过程的冷藏保鲜。花卉从生产结束到销售的每一步骤都是在花卉物流的范围内,每一次的落实情况都会直接影响到花卉的品质。因此,花卉物流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花卉的发展水平。

(1)储运方面

鲜花的包装标准货运箱为50×50cm规格的纸箱,每箱放45~50扎,每扎20支,一般要求储存在华氏30度左右的冷藏集装箱内。而我国花农的通常做法是将鲜花采摘后只做简单的溶液浸泡,然后进行规格整理、包装,等待运输。目前小型的、分散的生产者通常只是用简易的塑料布、泡沫板、装着冰的可乐瓶子进行包装,包装过于拥挤和简易,加速了花卉运输途中的腐烂或损坏。

我国花卉的运输方式主要是航空和汽车运输。航空运输主要以客运飞机腹舱为主,专业的货运飞机很少,没有专用的花卉温控设备。花卉到达机场后,再换用卡车运送到当地花卉物流中心,然后用小货车进行城市配送。而大多数花卉种植者和批发商只重视运价,很少考虑花卉的保鲜和保值问题。

(2)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

从物流信息技术方面讲,我国已经具备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的大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和乡镇,并且联通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从而使EDI、GPS、GIS、POS等先进技术可以运用于花卉物流中,促进信息交流和管理,为花卉物流的信息化提供基础。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国内的主要花卉生产地和消费地的花卉信息网,主要用来花卉供求信息,介绍花卉基础知识等。

(3)物流网络利用方面

花卉物流对花卉价值增值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花卉企业和地方政府所认识。在国内重要的花卉生产地——云南,已经建有具备花卉采后处理、包装、冷藏、货运和配送功能的花卉物流中心;在鲜切花消费大城市,例如北京、南京,纷纷将传统的花卉市场改建成具有花卉交易、展览、信息、配送功能的花卉物流中心。可以说我国花卉产销地之间的物流网络已初具雏形。

花卉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市场,需求变动和价格波动范围较大,相关统计数据的缺失,信息不全面,一方面是没有有效的利用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花卉物流层层中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互联网给花卉提供了销售平台,但是物流和交易相关数据库并没有形成,花卉的相关环节的各个部门的电子数据信息互不相联。

(4)专业从事主体方面

各类企业深化并重组,使行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企业规模迅速扩大。2010年底,全国拥有A级物流企业1061家,专业服务能力增强,运输、仓储、货代等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发展。从2011年6月农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得知,2010年我国花卉企业达55838个,其中大中型企业10844个,占总数的19.4%,比2009年增长2.4%。花卉企业与物流企业的成长将带动我国花卉物流总体水平的提高。

由于花卉物流前期投入相对较大,基础设施、技术平台、市场支持都将会由于资金问题产生较大压力。现有的花卉企业大多规模小,只能关注自身发展,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发展花卉物流这个利益长远的项目。

(5)物流渠道方面

由于我国的气候类型多样,各地温差显著,因而形成了花卉区域化生产的格局,且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但花卉的生产者大多数为农户,生产规模较小且分散,只有联系中间商才能使花卉产品进入流通领域,面向消费市场。另外,主消费地很少建立直接与产地相连的批发市场,花卉采收后大多经过产地市场才能进入销地市场。

目前,我国的花卉物流渠道主要为以下五种形式:

①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自产自卖,小本经营,自负盈亏,灵活性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容易被排挤。

②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只需将产品销售给零售商,就可获得本次交易产品的所有收入,风险减小,利益也得到保障。相应的,零售商承担了本应由生产者承担的风险,但也能够获得相应的利润。

③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④生产者商零售商消费者。

⑤生产者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花卉从田间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往往要经过两道以上的环节,主要包括收购、产地批发、集散地批发、销地批发、零售等,有的还要经过第二或第三的集散地批发,流通环节增多,费用增加,加剧了市场价格的竞争,而且仅限于简单自由式的传统交易方式,产品的包装、保鲜、运输等配套手段以自发为主,存在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且花卉流通市场大多为原生性产品,进入市场的鲜活花卉产品基本上仍以零散原产品为主,无品牌,无等级,产品品质监督检查没有得到保障,流通无序且不畅,透明度差,效益低下,不同等级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6)发展机遇方面

随着我国花卉品质的不断提升和物流的发展,今后我国对外出口的鲜花量将加大;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的气候正好与处于北半球的我国云南相反,开拓澳洲市场可以缓解夏季云南花卉低迷的局面,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东欧俄罗斯和中亚各国市场,对花卉产品的需求量较大,伴随着内陆港口的逐步开放以及物流运输的多样化,我国花卉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及中亚地区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6.促进我国花卉物流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放眼国际花卉物流标准的实施,以及绿色物流的倡导与发展,花卉物流活动将变得更加顺畅、有序,这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条件。

(1)依托批发市场,建立专业化花卉物流公司

批发市场是我国花卉流通的主渠道。从花卉经花农产地与销地批发市场到零售终端这一物流链条上承载着80%的花卉物流量,而且这种状态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鉴于此,提高物流效率的要点应放在批发市场上。

(2)创新花卉组织程度,建立企业联盟运作模式

首先,提高花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第一,扩大各类花卉市场中介组织的覆盖面,让更多的花户加入到各类组织中去。以便加强对花农的宣传和培训,特别是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的花农走上组织化道路。第二,将花农的利益与各类组织紧密联系起来,让花农切实得到更多的实惠。

其次,是随着整个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花农和企业要通过联盟运作模式来提高竞争优势。

(3)优化花卉物流流通环节

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加强各类物流基础设施的衔接与配套。扩大铁路和水路干线运输比重,发挥公路集疏运与城市配送功能,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根据花卉中转、配送与生产的需要,合理布局物流配送中心,完善中转联运设施,改造和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配送中心。加强铁路、机场、港口、码头等物流节点设施建设,通过整合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效能,以便减少运输时间,降低花卉运输成本。

(4)强化花卉标准化建设

从地头开始,提高物流的可控性。第一,制定花卉生产标准,并有相应的质量检测、认证与监督措施相配套,保证地头收购时花卉附带有完整的生产质量信息;第二,制定不同花卉分级分类标准,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花卉外品种、品质等物理特征进行分级分类,确保花卉物流伊始能够根据细分市场制定分级配送计划,降低无效物流发生的几率;第三,制定不同花卉品种储运标准,在包装、标签、温控等方面方便实现物流全过程的无缝对接,减少花卉的耗损。按标准生产是提高花卉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花卉迈向国际市场的基础。

(5)加强花卉物流信息化建设

花卉物流的顺畅依赖于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和作业流程要随着花卉物流的发展而变化,能实现信息技术的对接、订单跟踪、在线管理、查询、退货功能,能具备快速响应、盘点、越库操作等能力,能够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多客户的需要。建立一个灵活畅通的信息网络,为花卉生产、经营、科研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以便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因地制宜地安排生产内容,在坚持特色花卉苗木生产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品种,更新品种;捕捉市场信息,全方位瞄准市场。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建立网络数据库,将花卉从生产开始后各个环节的相关数据和情况载网的花卉数据系统,经过网络平台的信息共享,将花农、批发商、销售商,市场、运输和消费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增强相互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注重信息的反馈,有利于缩短产销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提高花卉物流效率。

7.结论

花卉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带来的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更是对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的花卉物流需求的体现和对物流成本、速度与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体现。另外,只有在了解我国花卉物流的基础上,才能使我国花卉物流更加完善,更加高效,更加专业,才能与国际花卉物流同步发展,应对国际花卉物流发展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更好的走向国际。

参考文献

[1]颜清.花卉物流难题如何解决[J].中国花卉园艺,2011(17):9.

[2]田明华,李澍奇,程思瑶,田昊炜.花卉物流体系亟待完善[J].中国花卉园艺,2011(17):32-33.

[3]王长琼,嵇芸芸.中国花卉物流[J].中国物流年鉴,274-278.

[4]陈绮.我国花卉物流现状及发展研究[Z].现代企业教育,2010,2(下期):104-105.